建模作文讲座稿作文8600字

初一作文

1 建模作文讲座

各位同行、各位朋友:

大家好。

我是内蒙古赤峰市林东一中教师宋亚军,受群主委托,和大家一起交流作文教学。受学识和视野所限,所讲内容定有很多不足和疏漏,敬请大家指正。

本人以下所讲,确是一孔之见,绝非谦虚。大专毕业,自考本科,居于县城,学识之浅薄,每到用时常流汗;视野之狭窄,教学常见大遗憾。

研究作文18年,自以为有了一点点想法,于是,自己命名为“建模作文”。

【名称阐释】

建模理念:提生活之纯,求思想之真。建思维之模,作锦绣之文。(偷笑:反正吹牛不上税,那我就使劲吹。嘿嘿)

①提生活之纯:不是所有的生活现象都可以入文的,也不是所有的生活现象,没有经过剪裁和加工就可以入文的。作文中的生活现象,应当加过基于自己学识和需要的加工、提纯。

②求思想之真:作文的核心在思想,不在语言,不在布局。思想高远、素养丰厚,作文自然精美。所以,我固执的认为,一切不以提高学生思想素养为重心的作文教学,不管顶着如何光鲜的桂冠,也是在认真应试,甚而是舍本逐末,甚而是误人子弟。

③建思维之模:学习之初,必在模仿起步。模仿名家思维,就是习得能力的最佳通道。所以,我致力于为学生建立积极的思维模式。

④作锦绣之文:有思想积淀,有思维模型,意动而辞发,当为美文。

【基本认识】

①作文的双翼是生活和阅读。没有生活体验,作文难免虚而不实;没有阅读,文章不免流于肤浅和表象。生活和阅读并重,当是最佳做法。

②生活和阅读,与作文训练的关系。我期望的理想状态是,用丰富的生活去验证、充实阅读成果,用高效的阅读去提纯、洞察生活现象。

举例:林清玄的美文《微波炉》很有名,作者虽肯定了微波炉的快速和便捷,但却批评了其做菜不好吃,并延伸思考到老子的思想哲学。读此文,可联系生活体验。是呀,微波炉做菜,确如林清玄所说,看来,一味求快,并不见得就好,有些传统的东西,还真的不能丢弃。这样读,就用生活体验验证了林清玄美文的观点。如果进一步想,不独微波炉是这样,现代化的养鸡,快,但鸡肉不好吃;现代化的做豆腐,快,但口感大大降低;现今社会的成名成家,快,但多数转瞬成烟云,大师不再。如此想,就用更加丰富的生活,验证并充实了美文的认识。

假若某天,你见到道旁的速生杨,得知速生杨长得快,但是木材不细密,较十几年几十年才成材木头,质量差得太多,你一下就会想到:嘿,这个问题,林清玄大师的文章早就说过了„„如此,你就用阅读成果洞察了生活现象,你觉得这一类现象,林清玄大师都给了直击本质的答案。

③好的语言,是有思维模型的。好的语言,以思想为核心,情感为驱动,外化为词语、修辞、句式„„这种外化,就是思维模型。我们“拿来”思维模型,用我们自己的思想为核心、情感为驱动,也能写出精彩语言。注意,我们拿来的,只是思维模型,我们的语言,思想和情感都是自己的。别人语言的模型是一个“筐”,我们拿来,借来,租来,装进完全属于自己的蔬菜和水果,不是很好吗?

任何好的语言,包括句子、语段、文章,都有“空筐”的特征。这个筐,是作者灵动的思维之外化。我们拿来这个筐,装进自己的生活体验,不是很好的继承吗?仿,几乎是一切技能初学的必由之路。这一点,已是业界共识。

别人的筐,你是先拿来暂用的。如果完全适合你,不妨就用就用下去。如果你觉得别人的筐,在颜色、材质、外形等需要改进,你尽可在其基础上重现设计、改编。这就是创造了。

(几年前,曾做了一个课题,美其名曰“空筐方略”)

【建模示例】

很惶恐的是,我的训练思想,比较“土”,而且土得掉渣。并且,这种训练方法,大概和主流的作

2 文训练思想大有偏差。

主流的作文训练思想,大都强调提升思想素养、提升感悟生活的能力,而且,还多强调自由抒发。这些,固然是作文教学的好思想,值得每一个语文人积极实践。可问题是,这些思想,对如我一样的普通教师来讲,可望而难以企及。这些思想,在我这样的普通教师眼里,就如同美丽的桃花源,听说那里风景优美、百姓和谐,乃人间仙境。但是,道路不通,望而兴叹。

于是,我就捡起了为很多人不屑的老传统——仿写。我做了一点改变,算是“高仿”吧。以下内容,一定多有疏漏、错误,敬请指正。

好在能有这样的交流平台,能听到大家的意见,再好不过了。

1.句子建模

金銮殿不露声色的檐角,已勾勒出风波亭的雏形。(李松涛《岳飞》)

其思维模型是:金銮殿的密谋,早已预设风波亭的惨剧。前一句为形象化表述,为“因”;后一句为形象化表述,为“果”。形象化表达表达因果联系,是这个模型的基本特征。

①(李白)玄宗那不露声色的嘴角,其实早已经勾勒出赐金放还的雏形。

②(柳永)任宗那不露声色的嘴角,其实早已经勾勒出你流落市井的雏形。

③(沈从文)扭曲时代那不露声色的檐角,早已经勾勒出你弃文学之笔的雏形。

月光是诗的,也是哲学的。我们偎在月我交融的怀里取暖。(张佐香《千古明月心》)

其思维模型是:“诗的”即饱含情感,“哲学的”即给人思想启迪,“取暖”即月我交融的境界可以给人心灵慰藉。

调动生活及阅读积累,“菊花”“美玉”“梧桐”“春雨”“美酒”“飞鸟”“青山”“流水”“落花”“沧海”“古道”“落日”“芭蕉”“长亭”“清风”“寒蝉”“杜鹃”“芳草”“夕照”等等,同样可以装在这个筐里。请看示例:

——长亭是诗的,也是哲学的。我们偎在亭我交融的怀里取暖。

——夕照是诗的,也是哲学的。我们偎在夕照与我相交融的怀里取暖。

——落日是诗的,也是哲学的。我们在落日的余晖下感受生命的静美。

„„

此类句子,当可无穷无尽。

学生初学,即可这样粗仿。即使是这样粗仿,过程中的迁移思维,以及迁移之后的新的思想认识,也足以让学生大大受益。

粗仿(思想、思维输入)过后,思想内化于心,思维灵动变通,就可以输出了——写到纸上时,精美的文字,已经分不清是从哪句名句化用而来,只是一种自自然然的流泻。这是理想的境界。

2.语段建模

我不知道它们曾经怎样美丽过,我也无法想象它们的美丽。因此,我深深沉醉于这种不可想象不可求源的美丽,挖掘着它们绚丽的往昔,然后,蓦然回首,将这两种生命形态拉至眼前,黯然泪下。这不可解释的一切蕴含着多少难以诉说的风花雪月悲欢离合,蕴含着多少沧桑世事中永恒的感伤和无限的苍凉啊! 破碎的事物就这样印满了重重叠叠的生命的影迹,那么沉厚,那么绰约,那么美丽。 (乔叶《破碎的美丽》)

这一语段,将生命中呈现鲜明对比的两种形态对了对比,阐发了“破碎”里的美丽。其思维模型是:纵向能对比的事物,在对比中给人深刻感受。

①(残缺)我不知道残缺的事物曾经怎样完整过,我也无法想象它们的完整。因此,我深深沉醉于这种不可想象不可求源的完整中,挖掘着它们绚丽的往昔,然后,蓦然回首,将这两种生命形态拉至眼前,黯然泪下。这不可解释的一切蕴含着多少难以诉说的风花雪月悲欢离合,蕴含着多少沧桑世事中永恒的感伤和无限的苍凉啊! 残缺的事物就这样印满了重重叠叠的生命的影迹,那么沉厚,那么绰约,那么美丽。

(当然,这样借鉴,只是借用别人的筐。熟练了,你就可以改编使之更好看、更实用。此是后话。) (传统节日)我不知道传统节日曾经怎样辉煌过,我也无法想象传统节日的辉煌。因此,我深深沉醉于这种不可想象不可求源的美丽中,挖掘着它们辉煌的往昔,然后,蓦然回首,将传统节日的两种形

3 态拉至眼前,黯然泪下。这不可解释的一切蕴含着多少难以诉说的风花雪月悲欢离合,蕴含着多少沧桑世事中永恒的感伤和无限的苍凉啊! 传统节日就这样印满了重重叠叠的生命的影迹,那么沉厚,那么绰约,那么美丽。

变通思维,这个语段还可以用于“原生态”“古典情怀”“俗与雅”“诚信”“原点”“亲近自然”等一切纵向对比的事物中话题中。注意,是“一切”。

3. 阅读建模

生命的化妆

林清玄

我认识一位化妆师。她是真正懂得化妆,而又以化妆闻名的。

对于这生活在与我完全不同领域的人,我增添了几分好奇,因为在我的印象里,化妆再有学问,也只是在皮相上用功,实在不是有智慧的人所应追求的。

因此,我忍不住问她:“你研究化妆这么多年,到底什么样的人才算会化妆? 化妆的最高境界到底是什么? ”

对于这样的问题,这位年华已逐渐老去的化妆师露出一个深深的微笑。她说:“化妆的最高境界可以用两个字形容,就是‘自然’。最高明的化妆术,是经过非常考究的化妆,让人家看起来好像没有化过妆一样,并且这化出来的妆与主人的身份匹配,能自然表现那个人的个性与气质。次级的化妆是把人突显出来,让她醒目,引起众人的注意。拙劣的化妆是一站出来别人就发现她化了很浓的妆,而这层妆是为了掩盖自己的缺点或年龄的。最坏的一种化妆,是化过妆以后扭曲了自己的个性,又失去了五官的协调,例如小眼睛的人竟化了浓眉,大脸蛋的人竟化了白脸,阔嘴的人竟化了红唇„„”

没想到,化妆的最高境界竟是无妆,竟是自然,这可使我刮目相看了。

化妆师看我听得出神,继续说:“这不就像你们写文章一样?拙劣的文章常常是词句的堆砌,扭曲了作者的个性。好一点的文章是光芒四射,吸引了人的视线,但别人知道你是在写文章。最好的文章,是作家自然的流露,他不堆砌,读的时候不觉得是在读文章,而是在读一个生命。” .

多么有智慧的人啊! 可是,“到底做化妆的人只是在表皮上做功夫! ”我感叹地说。

“不对的,”化妆师说,“化妆只是最末的一个枝节,它能改变的事实很少。深一层的化妆是改变体质,让一个人改变生活方式。睡眠充足、注意运动与营养,这样她的皮肤改善、精神充足,比化妆有效得多。再深一层的化妆是改变气质,多读书、多欣赏艺术、多思考、对生活乐观、对生命有信心、心地善良、关怀别人、自爱而有尊严,这样的人就是不化妆也丑不到哪里去,脸上的化妆只是化妆最后的一件小事。我用三句简单的话来说明,三流的化妆是脸上的化妆,二流的化妆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

化妆师接着做了这样的结论:“你们写文章的人不也是化妆师吗? 三流的文章是文字的化妆,二流的文章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文章是生命的化妆。这样,你懂化妆了吗? ”

我为了这位女性化妆师的智慧而起立向她致敬,深为我最初对化妆的观点感到惭愧。

告别了化妆师,回家的路上我走在夜黑的地方,有了这样深刻的体悟:这个世界一切的表相都不是独立自存的,一定有它深刻的内在意义,那么,改变表相最好的方法,不是在表相下功夫,一定要从内在里改革。

可惜,在表相上用功的人往往不明白这个道理。

模型由来:很多人的化妆,只知道着眼于脸部的美化,让脸部清洁一些,光洁一些,白皙一些,就像广告里说的“白里透红,与众不同”。可惜,这样的人,往往不注意从精神气质方面改变自己,心里没有爱心在萦绕,没有悲悯情怀在萦绕,没有自信,没有自爱,甚至没有自尊,仅仅脸部的化妆,改变的,只是表皮的内容。

很多人,更不晓得,最重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让生命充实、饱满,无论年龄多大,充盈的始终是青春的朝气。心理年龄的降低,才是最好的化妆。

模型表述: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 内因起决定作用。

模型演绎:对于“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还可以从多个角度来理解。

4 从人生成就的角度,可以得出“人生拼搏、人生坚韧、人生豪迈,都是生命的化妆”;从淡泊心境的角度,可以得到“淡泊宁静、宁静致远、心态悠然,都是生命的化妆”;从拓展生命的角度,可以得到“拓展生命的宽度、挖掘生命的深度、增添生命的高度,都是生命的化妆”;从思想情操的角度,可以得到“见贤思齐、远离诱惑、自我反省,都是生命的化妆”;从古代文人的角度,可以得到“陶渊明隐居田园、苏东坡疏浚西湖、李白漫游华夏,都是生命的化妆”,等等。只要你积极思考,发散思维,你还能得到很多这样的认识。

这些理解,都是借鉴了《生命的化妆》的思维模型: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不过,是将“生命”做了合理的分解。

模型应用:遵照美文模型,我们还可以创造属于自己的思维模型:

一流的裁缝是生命的裁缝

一流的建筑是生命的建筑

一流的旅游是生命的旅游

一流的教育是生命的教育

一流的园丁是生命的园丁

一流的雕塑是生命的雕塑

一流的绘画是生命的绘画

一流的船长是生命的船长

一流的刮痧是生命的刮痧

一流的理疗是生命的理疗

一流的装修是生命的装修

„„

(当然,这些精彩模型,都是基于高效的阅读前提的。)

迁移示例① 一流的教育是生命的教育。多年来,我们的学校教育,过于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甚至放弃了对学生的生命教育。于是,我们看到听到,个别孩子受不了别人的“侮辱”,大打出手,酿成惨剧;个别孩子受不了别人的冷眼,小小年纪,永远离亲人而去;很多孩子吸烟喝酒成风,不懂得爱护自己的生命;一些孩子面对残疾人,没有怜悯之心,甚至拳打脚踢;一些孩子面对小动物,没有悲天悯人的情怀,竟施以虐待„„一流的教育,应该是生命的教育,关爱自己的生命、别人的生命、动物的生命„„

迁移示例② 一流的休闲是生命的休闲。现代人,步履匆匆,忙忙碌碌,身心疲惫,都渴望有休闲的时候,于是很多人奔向名山大川,名胜古迹,也有很多人去钓鱼,去喝茶,去唱歌„„殊不知,这类的休闲,只是身心的暂时放松,充其量只是二流的休闲。看淡功名利禄,看轻人世纠葛,让自己的身心始终保持放松愉悦,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恼,这才是一流的休闲。

„„

4. 读写建模

半场人生

文/陈染

我的朋友阿瑟有一种感官主义倾向,注重日常起居的感性知觉。平日,我们一帮朋友聚会,只要有美酒、佳肴、靓女,他定是要出席的;而我,每每总是更关心聚餐中的交谈是否有意思,是否有点质量,至于美味倒居其次。

阿瑟常常嘲笑我不懂得生活,说一个“品”字胜过所有的交谈。譬如啤酒,那第一口冰凉的麦香进入口腹之中顺流而下的美妙,是任何“精神”无可替代的;譬如葡萄酒,他喝十年以上法国的抑或欧洲某几个国家的,黄酒也得是古越龙山8年以上的才算起点,那种融化在口中的醇厚以及浸润肺腑的四溢芳香,让人品尝到岁月与光阴的无穷曼妙。譬如美食,他偏好日餐的精致与清淡,清淡是一种至高境界,与浓香厚重的大菜带给人的强烈夺人的口感不同,清淡中“素本”的意境是和身体融合为一的。至于俊男靓女,则是视觉神经的妙境,用不着加入交谈这种“形而上”成分。

5 对于葡萄酒以及日餐的爱好,我与阿瑟是相投的。但对于感官至上的价值观我始终存有保留,依然认为精神活动的参与是聚餐的一个最重要的内容。

前几天,看到严歌苓的一个谈话,大意是,我们的传统是非常注重感官的,面对高度的理性享受不太习惯(譬如读书等)。她还举例说,我们的舌头能分辨各种各样的质感,比如海参的质感和海蜇的质感,那种舌头和牙齿相碰撞产生的一瞬间的感觉,我们有发达的感官来区分。我们整个东方更容易沉溺于感官,而西方人则不能体会吃海参海蜇这种没滋味食物的妙趣。

我觉得她说得非常有道理,这使我第一次从感官享受与理性享受这个角度看待问题。

当然,我并不以为这完全是东方人与西方人的差异,主要还应该算是个体的差异吧。我们中国的哲学向来有“见物思物”、“见物思理”之说,前者也即是阿瑟向往的见鸟说鸟、见花说花、见有形说有形;后者,也即是我向往的见有形思无形之太极,见一物思一物之理,见万物思万物之理,见形下之物,思形上之理。我想,这大致就是我和阿瑟们在餐桌上的不同“偏好”。

也许是我积年的写作习性,也许是多年的读书生活带给我的理性享受的惯性,我的理性享受的神经变得格外发达,甚至超出了我的感官享受。那么,我也在想,这是否意味着我作为一个感官的人的退化呢?而现实中的嘻哈阿瑟,是否早已谙熟一切、了然于怀,在浑然不觉之中已经抵达了“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更高境界呢?也未可知。

记得上世纪80年代海子曾写: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样的蕴含精神的“物质”我喜欢,这样的拥有高度的理性参与的“感官”我喜欢。这也是我始终不能完全陶醉于当今的物质主义幸福潮流的重要缘由。

一场人生亦如一场餐宴。倘若把感官和理性围成一个圆的话,那么太多太多的缺失了“理性享受”的感官主义人生,其实是缺失了一半享受的半场人生。

在我们身边,越来越多的半场人生正在上演,越来越多的国人正在努力摈弃与文化相关的理性享受,轻装前进,奔向“钱”方。一个不读书的、日渐丧失理性享受的民族,将是丧失个人批判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民族。

【探究】

上文,从“我”与朋友阿瑟的对比起笔,引出了感官享受与理性享受的问题。最后使用比喻“倘若把感官和理性围成一个圆的话,那么太多太多的缺失了‘理性享受’的感官主义人生,其实是缺失了一半享受的半场人生。”

这个比喻,太精妙了!把缺失了“理性享受”的感官主义人生传达得深入浅出,又形象生动。 这“半场人生”的表现是:片面注重感官享受,缺失理性享受。或者说是,只能做到“见物思物”不能“见物思理”。或者说是,抛弃了与文化相关的内容,膜拜于金钱脚下。或者说是,只注意表面的热闹,不愿、不想经受精神的洗礼。

毕竟,感官得到的,是浅层的、表面的,理性得到的,才是深层的,内在的。

【建模】

我们可以建立这样一种思维模式:写散文、议论文,可以将读到的哲理性认识合理嫁接到自己的文章中,以使文章渗透理趣,提升认识层次。

比如,我们的人生既需要张扬,又需要内敛,那么,只有张扬没有内敛的人生,就是半场人生;我们既需要自傲,也需要自谦,那么,只有自傲没有自谦的人生,就是半场人生;我们既需要表扬,也需要批评,那么,只有表扬没有批评的人生,就是半场人生。

这样,我们在写“张扬与内敛”“自傲与自谦”“表扬与批评”作文的时候,就可以将“半场人生”的哲理嫁接到文章中。

同理,人生,需要俗与雅恰切结合,一味的俗,一味的雅,都是“半场人生”;人生,有时需要俯首,有时需要昂首,一味的俯首,一味的昂首,都是“半场人生”;人生,需要阳刚,有时也需要阴柔,单纯的阳刚和单纯的阴柔,都是“半场人生”„„

这样,我们在写“俗与雅”“俯首与昂首”“阳刚与阴柔”作文时,就可以将“半场人生”的哲理认识嫁接到文章中。

6 其他“动与静”“顺境与逆境”“进与退”“传统与时尚”“走与停”等等,都可以如此嫁接使用。 比如:生命,有时如满月,圆圆满满,清辉泻下;有时是缺月,一月如钩,黯然在疏离的桐树间。有满有缺,才是完整的、真实的人生。有时喜悦、完美,有时忧伤、破碎,才是生命的本真状态。单纯的满月人生,单纯的缺月人生,都是半场人生。

可以对接话题“失意”“人生”“残缺”及由三者衍生的其他话题。

再比如:人生需要豪放,也需要婉约。面对困难,面对邪恶,迎难而上,怒涛奔涌,彰显大丈夫气概,是为豪放;面对亲友,关心呵护,无微不至,语调轻轻,情意浓浓,流水悠悠,是为婉约。一味的豪放不可取,一味的婉约也不可取。一味的豪放,一味的婉约,都是“半场人生”。

半场人生

文/袁晓蔷

简单地说,人生其实就是用一支笔在空白的画布上创作。信手涂抹,心之所趋,笔之所达也,没有谁在策划,因人生面前有那么多的未知,我们无法策划。

所以说,一个人的一生,正是他为人艺术的形象表达。

画家说:“国画,墨处是画,非墨处也是画。”

我说:“人生,为是艺术,不为也是艺术。”

听某个调侃者说,身上佩一两种流行饰品是时尚,但佩多了就变成会走的贩卖秀了。人生也正是这样,努力将每一件事都做好,到头来也许你一无所有,还不如当初专攻一项。我们所熟知的大家们,没有哪一个会在所有领域都领先他人。文王演《周易》,仲尼作《春秋》,屈原赋《离骚》,左丘有《国语》„„他们之中没有人曾预见到自己的不幸,也没有人预见得到自己辉煌在千年之后的地球村,他们只是尽自己的努力做到最好,不经意地就将自己的画布变为艺术的瑰宝。人生“为”的艺术,极于此点。

国画,是“墨处”和“留白”结合的艺术;人生,就应该是“为”和“不为”的统一。

不由你不信,就像国画中的“留白”一样,人的一生中,也应该甚至有心要留下一点白,做为“美”字头上一点点缀,让自己可以在艺术之林中别树一格。

是的,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争名夺利,不勾心斗角,他们只想让自己的人生画布展现出豪壮不羁,描慕出放浪形骸。陶潜采过菊的东篱,项羽自刎过的乌江,那深刻的印记历经几世磨砺依然清晰可见。

是陶潜弃官归隐的“不为”,给“为”作了新的注解;是项羽鸿门一宴对刘邦的“不杀”,给“大度”填以新的乐章。他们没有显赫的功绩名垂千古,但谁可能将他们忘记?世界园林中的巨人中,怎可能没有他们的席位?

陶潜用官场上的“留白”画出了诗坊中永恒的巨幅壁画,项羽用战争的“留白”造就了人心中永恒的情和义的雕像。

一场人生亦如一场球赛。倘若把“为”和“不为”围成一个圆的话,那么太多太多的缺失了“不为”的功利主义人生,其实是缺失了一半的半场人生。

可是在我们身边,越来越多的半场人生正在上演,越来越多的国人正在努力把自己的人生画卷填满,摈弃了“不为”的宁静淡泊。(出自拙著《建模作文》,现代教育出版社出版)

当然,以上类型,只是举例而已。实际教学中,会有很多类型,很多变化。必须强调的是,以上思维模型的使用,必须建立在高效阅读和感悟生活的基础上。

没有高效阅读,没有感悟生活,再好的模型,也只能知其皮毛,甚至画虎不成反类犬,笑话连连。 但是,高效阅读,感悟生活,又是很大的命题,尚需有更多的积极探索。

各位老师,各位朋友,以上就“建模作文”谈了一点浅见,多有不当之处,敬请大家指正。在这个群里,我学到很多很多,在此一并向各位组织者、各位同行表示感谢。

1 建模作文讲座

各位同行、各位朋友:

大家好。

我是内蒙古赤峰市林东一中教师宋亚军,受群主委托,和大家一起交流作文教学。受学识和视野所限,所讲内容定有很多不足和疏漏,敬请大家指正。

本人以下所讲,确是一孔之见,绝非谦虚。大专毕业,自考本科,居于县城,学识之浅薄,每到用时常流汗;视野之狭窄,教学常见大遗憾。

研究作文18年,自以为有了一点点想法,于是,自己命名为“建模作文”。

【名称阐释】

建模理念:提生活之纯,求思想之真。建思维之模,作锦绣之文。(偷笑:反正吹牛不上税,那我就使劲吹。嘿嘿)

①提生活之纯:不是所有的生活现象都可以入文的,也不是所有的生活现象,没有经过剪裁和加工就可以入文的。作文中的生活现象,应当加过基于自己学识和需要的加工、提纯。

②求思想之真:作文的核心在思想,不在语言,不在布局。思想高远、素养丰厚,作文自然精美。所以,我固执的认为,一切不以提高学生思想素养为重心的作文教学,不管顶着如何光鲜的桂冠,也是在认真应试,甚而是舍本逐末,甚而是误人子弟。

③建思维之模:学习之初,必在模仿起步。模仿名家思维,就是习得能力的最佳通道。所以,我致力于为学生建立积极的思维模式。

④作锦绣之文:有思想积淀,有思维模型,意动而辞发,当为美文。

【基本认识】

①作文的双翼是生活和阅读。没有生活体验,作文难免虚而不实;没有阅读,文章不免流于肤浅和表象。生活和阅读并重,当是最佳做法。

②生活和阅读,与作文训练的关系。我期望的理想状态是,用丰富的生活去验证、充实阅读成果,用高效的阅读去提纯、洞察生活现象。

举例:林清玄的美文《微波炉》很有名,作者虽肯定了微波炉的快速和便捷,但却批评了其做菜不好吃,并延伸思考到老子的思想哲学。读此文,可联系生活体验。是呀,微波炉做菜,确如林清玄所说,看来,一味求快,并不见得就好,有些传统的东西,还真的不能丢弃。这样读,就用生活体验验证了林清玄美文的观点。如果进一步想,不独微波炉是这样,现代化的养鸡,快,但鸡肉不好吃;现代化的做豆腐,快,但口感大大降低;现今社会的成名成家,快,但多数转瞬成烟云,大师不再。如此想,就用更加丰富的生活,验证并充实了美文的认识。

假若某天,你见到道旁的速生杨,得知速生杨长得快,但是木材不细密,较十几年几十年才成材木头,质量差得太多,你一下就会想到:嘿,这个问题,林清玄大师的文章早就说过了„„如此,你就用阅读成果洞察了生活现象,你觉得这一类现象,林清玄大师都给了直击本质的答案。

③好的语言,是有思维模型的。好的语言,以思想为核心,情感为驱动,外化为词语、修辞、句式„„这种外化,就是思维模型。我们“拿来”思维模型,用我们自己的思想为核心、情感为驱动,也能写出精彩语言。注意,我们拿来的,只是思维模型,我们的语言,思想和情感都是自己的。别人语言的模型是一个“筐”,我们拿来,借来,租来,装进完全属于自己的蔬菜和水果,不是很好吗?

任何好的语言,包括句子、语段、文章,都有“空筐”的特征。这个筐,是作者灵动的思维之外化。我们拿来这个筐,装进自己的生活体验,不是很好的继承吗?仿,几乎是一切技能初学的必由之路。这一点,已是业界共识。

别人的筐,你是先拿来暂用的。如果完全适合你,不妨就用就用下去。如果你觉得别人的筐,在颜色、材质、外形等需要改进,你尽可在其基础上重现设计、改编。这就是创造了。

(几年前,曾做了一个课题,美其名曰“空筐方略”)

【建模示例】

很惶恐的是,我的训练思想,比较“土”,而且土得掉渣。并且,这种训练方法,大概和主流的作

2 文训练思想大有偏差。

主流的作文训练思想,大都强调提升思想素养、提升感悟生活的能力,而且,还多强调自由抒发。这些,固然是作文教学的好思想,值得每一个语文人积极实践。可问题是,这些思想,对如我一样的普通教师来讲,可望而难以企及。这些思想,在我这样的普通教师眼里,就如同美丽的桃花源,听说那里风景优美、百姓和谐,乃人间仙境。但是,道路不通,望而兴叹。

于是,我就捡起了为很多人不屑的老传统——仿写。我做了一点改变,算是“高仿”吧。以下内容,一定多有疏漏、错误,敬请指正。

好在能有这样的交流平台,能听到大家的意见,再好不过了。

1.句子建模

金銮殿不露声色的檐角,已勾勒出风波亭的雏形。(李松涛《岳飞》)

其思维模型是:金銮殿的密谋,早已预设风波亭的惨剧。前一句为形象化表述,为“因”;后一句为形象化表述,为“果”。形象化表达表达因果联系,是这个模型的基本特征。

①(李白)玄宗那不露声色的嘴角,其实早已经勾勒出赐金放还的雏形。

②(柳永)任宗那不露声色的嘴角,其实早已经勾勒出你流落市井的雏形。

③(沈从文)扭曲时代那不露声色的檐角,早已经勾勒出你弃文学之笔的雏形。

月光是诗的,也是哲学的。我们偎在月我交融的怀里取暖。(张佐香《千古明月心》)

其思维模型是:“诗的”即饱含情感,“哲学的”即给人思想启迪,“取暖”即月我交融的境界可以给人心灵慰藉。

调动生活及阅读积累,“菊花”“美玉”“梧桐”“春雨”“美酒”“飞鸟”“青山”“流水”“落花”“沧海”“古道”“落日”“芭蕉”“长亭”“清风”“寒蝉”“杜鹃”“芳草”“夕照”等等,同样可以装在这个筐里。请看示例:

——长亭是诗的,也是哲学的。我们偎在亭我交融的怀里取暖。

——夕照是诗的,也是哲学的。我们偎在夕照与我相交融的怀里取暖。

——落日是诗的,也是哲学的。我们在落日的余晖下感受生命的静美。

„„

此类句子,当可无穷无尽。

学生初学,即可这样粗仿。即使是这样粗仿,过程中的迁移思维,以及迁移之后的新的思想认识,也足以让学生大大受益。

粗仿(思想、思维输入)过后,思想内化于心,思维灵动变通,就可以输出了——写到纸上时,精美的文字,已经分不清是从哪句名句化用而来,只是一种自自然然的流泻。这是理想的境界。

2.语段建模

我不知道它们曾经怎样美丽过,我也无法想象它们的美丽。因此,我深深沉醉于这种不可想象不可求源的美丽,挖掘着它们绚丽的往昔,然后,蓦然回首,将这两种生命形态拉至眼前,黯然泪下。这不可解释的一切蕴含着多少难以诉说的风花雪月悲欢离合,蕴含着多少沧桑世事中永恒的感伤和无限的苍凉啊! 破碎的事物就这样印满了重重叠叠的生命的影迹,那么沉厚,那么绰约,那么美丽。 (乔叶《破碎的美丽》)

这一语段,将生命中呈现鲜明对比的两种形态对了对比,阐发了“破碎”里的美丽。其思维模型是:纵向能对比的事物,在对比中给人深刻感受。

①(残缺)我不知道残缺的事物曾经怎样完整过,我也无法想象它们的完整。因此,我深深沉醉于这种不可想象不可求源的完整中,挖掘着它们绚丽的往昔,然后,蓦然回首,将这两种生命形态拉至眼前,黯然泪下。这不可解释的一切蕴含着多少难以诉说的风花雪月悲欢离合,蕴含着多少沧桑世事中永恒的感伤和无限的苍凉啊! 残缺的事物就这样印满了重重叠叠的生命的影迹,那么沉厚,那么绰约,那么美丽。

(当然,这样借鉴,只是借用别人的筐。熟练了,你就可以改编使之更好看、更实用。此是后话。) (传统节日)我不知道传统节日曾经怎样辉煌过,我也无法想象传统节日的辉煌。因此,我深深沉醉于这种不可想象不可求源的美丽中,挖掘着它们辉煌的往昔,然后,蓦然回首,将传统节日的两种形

3 态拉至眼前,黯然泪下。这不可解释的一切蕴含着多少难以诉说的风花雪月悲欢离合,蕴含着多少沧桑世事中永恒的感伤和无限的苍凉啊! 传统节日就这样印满了重重叠叠的生命的影迹,那么沉厚,那么绰约,那么美丽。

变通思维,这个语段还可以用于“原生态”“古典情怀”“俗与雅”“诚信”“原点”“亲近自然”等一切纵向对比的事物中话题中。注意,是“一切”。

3. 阅读建模

生命的化妆

林清玄

我认识一位化妆师。她是真正懂得化妆,而又以化妆闻名的。

对于这生活在与我完全不同领域的人,我增添了几分好奇,因为在我的印象里,化妆再有学问,也只是在皮相上用功,实在不是有智慧的人所应追求的。

因此,我忍不住问她:“你研究化妆这么多年,到底什么样的人才算会化妆? 化妆的最高境界到底是什么? ”

对于这样的问题,这位年华已逐渐老去的化妆师露出一个深深的微笑。她说:“化妆的最高境界可以用两个字形容,就是‘自然’。最高明的化妆术,是经过非常考究的化妆,让人家看起来好像没有化过妆一样,并且这化出来的妆与主人的身份匹配,能自然表现那个人的个性与气质。次级的化妆是把人突显出来,让她醒目,引起众人的注意。拙劣的化妆是一站出来别人就发现她化了很浓的妆,而这层妆是为了掩盖自己的缺点或年龄的。最坏的一种化妆,是化过妆以后扭曲了自己的个性,又失去了五官的协调,例如小眼睛的人竟化了浓眉,大脸蛋的人竟化了白脸,阔嘴的人竟化了红唇„„”

没想到,化妆的最高境界竟是无妆,竟是自然,这可使我刮目相看了。

化妆师看我听得出神,继续说:“这不就像你们写文章一样?拙劣的文章常常是词句的堆砌,扭曲了作者的个性。好一点的文章是光芒四射,吸引了人的视线,但别人知道你是在写文章。最好的文章,是作家自然的流露,他不堆砌,读的时候不觉得是在读文章,而是在读一个生命。” .

多么有智慧的人啊! 可是,“到底做化妆的人只是在表皮上做功夫! ”我感叹地说。

“不对的,”化妆师说,“化妆只是最末的一个枝节,它能改变的事实很少。深一层的化妆是改变体质,让一个人改变生活方式。睡眠充足、注意运动与营养,这样她的皮肤改善、精神充足,比化妆有效得多。再深一层的化妆是改变气质,多读书、多欣赏艺术、多思考、对生活乐观、对生命有信心、心地善良、关怀别人、自爱而有尊严,这样的人就是不化妆也丑不到哪里去,脸上的化妆只是化妆最后的一件小事。我用三句简单的话来说明,三流的化妆是脸上的化妆,二流的化妆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

化妆师接着做了这样的结论:“你们写文章的人不也是化妆师吗? 三流的文章是文字的化妆,二流的文章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文章是生命的化妆。这样,你懂化妆了吗? ”

我为了这位女性化妆师的智慧而起立向她致敬,深为我最初对化妆的观点感到惭愧。

告别了化妆师,回家的路上我走在夜黑的地方,有了这样深刻的体悟:这个世界一切的表相都不是独立自存的,一定有它深刻的内在意义,那么,改变表相最好的方法,不是在表相下功夫,一定要从内在里改革。

可惜,在表相上用功的人往往不明白这个道理。

模型由来:很多人的化妆,只知道着眼于脸部的美化,让脸部清洁一些,光洁一些,白皙一些,就像广告里说的“白里透红,与众不同”。可惜,这样的人,往往不注意从精神气质方面改变自己,心里没有爱心在萦绕,没有悲悯情怀在萦绕,没有自信,没有自爱,甚至没有自尊,仅仅脸部的化妆,改变的,只是表皮的内容。

很多人,更不晓得,最重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让生命充实、饱满,无论年龄多大,充盈的始终是青春的朝气。心理年龄的降低,才是最好的化妆。

模型表述: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 内因起决定作用。

模型演绎:对于“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还可以从多个角度来理解。

4 从人生成就的角度,可以得出“人生拼搏、人生坚韧、人生豪迈,都是生命的化妆”;从淡泊心境的角度,可以得到“淡泊宁静、宁静致远、心态悠然,都是生命的化妆”;从拓展生命的角度,可以得到“拓展生命的宽度、挖掘生命的深度、增添生命的高度,都是生命的化妆”;从思想情操的角度,可以得到“见贤思齐、远离诱惑、自我反省,都是生命的化妆”;从古代文人的角度,可以得到“陶渊明隐居田园、苏东坡疏浚西湖、李白漫游华夏,都是生命的化妆”,等等。只要你积极思考,发散思维,你还能得到很多这样的认识。

这些理解,都是借鉴了《生命的化妆》的思维模型: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不过,是将“生命”做了合理的分解。

模型应用:遵照美文模型,我们还可以创造属于自己的思维模型:

一流的裁缝是生命的裁缝

一流的建筑是生命的建筑

一流的旅游是生命的旅游

一流的教育是生命的教育

一流的园丁是生命的园丁

一流的雕塑是生命的雕塑

一流的绘画是生命的绘画

一流的船长是生命的船长

一流的刮痧是生命的刮痧

一流的理疗是生命的理疗

一流的装修是生命的装修

„„

(当然,这些精彩模型,都是基于高效的阅读前提的。)

迁移示例① 一流的教育是生命的教育。多年来,我们的学校教育,过于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甚至放弃了对学生的生命教育。于是,我们看到听到,个别孩子受不了别人的“侮辱”,大打出手,酿成惨剧;个别孩子受不了别人的冷眼,小小年纪,永远离亲人而去;很多孩子吸烟喝酒成风,不懂得爱护自己的生命;一些孩子面对残疾人,没有怜悯之心,甚至拳打脚踢;一些孩子面对小动物,没有悲天悯人的情怀,竟施以虐待„„一流的教育,应该是生命的教育,关爱自己的生命、别人的生命、动物的生命„„

迁移示例② 一流的休闲是生命的休闲。现代人,步履匆匆,忙忙碌碌,身心疲惫,都渴望有休闲的时候,于是很多人奔向名山大川,名胜古迹,也有很多人去钓鱼,去喝茶,去唱歌„„殊不知,这类的休闲,只是身心的暂时放松,充其量只是二流的休闲。看淡功名利禄,看轻人世纠葛,让自己的身心始终保持放松愉悦,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恼,这才是一流的休闲。

„„

4. 读写建模

半场人生

文/陈染

我的朋友阿瑟有一种感官主义倾向,注重日常起居的感性知觉。平日,我们一帮朋友聚会,只要有美酒、佳肴、靓女,他定是要出席的;而我,每每总是更关心聚餐中的交谈是否有意思,是否有点质量,至于美味倒居其次。

阿瑟常常嘲笑我不懂得生活,说一个“品”字胜过所有的交谈。譬如啤酒,那第一口冰凉的麦香进入口腹之中顺流而下的美妙,是任何“精神”无可替代的;譬如葡萄酒,他喝十年以上法国的抑或欧洲某几个国家的,黄酒也得是古越龙山8年以上的才算起点,那种融化在口中的醇厚以及浸润肺腑的四溢芳香,让人品尝到岁月与光阴的无穷曼妙。譬如美食,他偏好日餐的精致与清淡,清淡是一种至高境界,与浓香厚重的大菜带给人的强烈夺人的口感不同,清淡中“素本”的意境是和身体融合为一的。至于俊男靓女,则是视觉神经的妙境,用不着加入交谈这种“形而上”成分。

5 对于葡萄酒以及日餐的爱好,我与阿瑟是相投的。但对于感官至上的价值观我始终存有保留,依然认为精神活动的参与是聚餐的一个最重要的内容。

前几天,看到严歌苓的一个谈话,大意是,我们的传统是非常注重感官的,面对高度的理性享受不太习惯(譬如读书等)。她还举例说,我们的舌头能分辨各种各样的质感,比如海参的质感和海蜇的质感,那种舌头和牙齿相碰撞产生的一瞬间的感觉,我们有发达的感官来区分。我们整个东方更容易沉溺于感官,而西方人则不能体会吃海参海蜇这种没滋味食物的妙趣。

我觉得她说得非常有道理,这使我第一次从感官享受与理性享受这个角度看待问题。

当然,我并不以为这完全是东方人与西方人的差异,主要还应该算是个体的差异吧。我们中国的哲学向来有“见物思物”、“见物思理”之说,前者也即是阿瑟向往的见鸟说鸟、见花说花、见有形说有形;后者,也即是我向往的见有形思无形之太极,见一物思一物之理,见万物思万物之理,见形下之物,思形上之理。我想,这大致就是我和阿瑟们在餐桌上的不同“偏好”。

也许是我积年的写作习性,也许是多年的读书生活带给我的理性享受的惯性,我的理性享受的神经变得格外发达,甚至超出了我的感官享受。那么,我也在想,这是否意味着我作为一个感官的人的退化呢?而现实中的嘻哈阿瑟,是否早已谙熟一切、了然于怀,在浑然不觉之中已经抵达了“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更高境界呢?也未可知。

记得上世纪80年代海子曾写: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样的蕴含精神的“物质”我喜欢,这样的拥有高度的理性参与的“感官”我喜欢。这也是我始终不能完全陶醉于当今的物质主义幸福潮流的重要缘由。

一场人生亦如一场餐宴。倘若把感官和理性围成一个圆的话,那么太多太多的缺失了“理性享受”的感官主义人生,其实是缺失了一半享受的半场人生。

在我们身边,越来越多的半场人生正在上演,越来越多的国人正在努力摈弃与文化相关的理性享受,轻装前进,奔向“钱”方。一个不读书的、日渐丧失理性享受的民族,将是丧失个人批判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民族。

【探究】

上文,从“我”与朋友阿瑟的对比起笔,引出了感官享受与理性享受的问题。最后使用比喻“倘若把感官和理性围成一个圆的话,那么太多太多的缺失了‘理性享受’的感官主义人生,其实是缺失了一半享受的半场人生。”

这个比喻,太精妙了!把缺失了“理性享受”的感官主义人生传达得深入浅出,又形象生动。 这“半场人生”的表现是:片面注重感官享受,缺失理性享受。或者说是,只能做到“见物思物”不能“见物思理”。或者说是,抛弃了与文化相关的内容,膜拜于金钱脚下。或者说是,只注意表面的热闹,不愿、不想经受精神的洗礼。

毕竟,感官得到的,是浅层的、表面的,理性得到的,才是深层的,内在的。

【建模】

我们可以建立这样一种思维模式:写散文、议论文,可以将读到的哲理性认识合理嫁接到自己的文章中,以使文章渗透理趣,提升认识层次。

比如,我们的人生既需要张扬,又需要内敛,那么,只有张扬没有内敛的人生,就是半场人生;我们既需要自傲,也需要自谦,那么,只有自傲没有自谦的人生,就是半场人生;我们既需要表扬,也需要批评,那么,只有表扬没有批评的人生,就是半场人生。

这样,我们在写“张扬与内敛”“自傲与自谦”“表扬与批评”作文的时候,就可以将“半场人生”的哲理嫁接到文章中。

同理,人生,需要俗与雅恰切结合,一味的俗,一味的雅,都是“半场人生”;人生,有时需要俯首,有时需要昂首,一味的俯首,一味的昂首,都是“半场人生”;人生,需要阳刚,有时也需要阴柔,单纯的阳刚和单纯的阴柔,都是“半场人生”„„

这样,我们在写“俗与雅”“俯首与昂首”“阳刚与阴柔”作文时,就可以将“半场人生”的哲理认识嫁接到文章中。

6 其他“动与静”“顺境与逆境”“进与退”“传统与时尚”“走与停”等等,都可以如此嫁接使用。 比如:生命,有时如满月,圆圆满满,清辉泻下;有时是缺月,一月如钩,黯然在疏离的桐树间。有满有缺,才是完整的、真实的人生。有时喜悦、完美,有时忧伤、破碎,才是生命的本真状态。单纯的满月人生,单纯的缺月人生,都是半场人生。

可以对接话题“失意”“人生”“残缺”及由三者衍生的其他话题。

再比如:人生需要豪放,也需要婉约。面对困难,面对邪恶,迎难而上,怒涛奔涌,彰显大丈夫气概,是为豪放;面对亲友,关心呵护,无微不至,语调轻轻,情意浓浓,流水悠悠,是为婉约。一味的豪放不可取,一味的婉约也不可取。一味的豪放,一味的婉约,都是“半场人生”。

半场人生

文/袁晓蔷

简单地说,人生其实就是用一支笔在空白的画布上创作。信手涂抹,心之所趋,笔之所达也,没有谁在策划,因人生面前有那么多的未知,我们无法策划。

所以说,一个人的一生,正是他为人艺术的形象表达。

画家说:“国画,墨处是画,非墨处也是画。”

我说:“人生,为是艺术,不为也是艺术。”

听某个调侃者说,身上佩一两种流行饰品是时尚,但佩多了就变成会走的贩卖秀了。人生也正是这样,努力将每一件事都做好,到头来也许你一无所有,还不如当初专攻一项。我们所熟知的大家们,没有哪一个会在所有领域都领先他人。文王演《周易》,仲尼作《春秋》,屈原赋《离骚》,左丘有《国语》„„他们之中没有人曾预见到自己的不幸,也没有人预见得到自己辉煌在千年之后的地球村,他们只是尽自己的努力做到最好,不经意地就将自己的画布变为艺术的瑰宝。人生“为”的艺术,极于此点。

国画,是“墨处”和“留白”结合的艺术;人生,就应该是“为”和“不为”的统一。

不由你不信,就像国画中的“留白”一样,人的一生中,也应该甚至有心要留下一点白,做为“美”字头上一点点缀,让自己可以在艺术之林中别树一格。

是的,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争名夺利,不勾心斗角,他们只想让自己的人生画布展现出豪壮不羁,描慕出放浪形骸。陶潜采过菊的东篱,项羽自刎过的乌江,那深刻的印记历经几世磨砺依然清晰可见。

是陶潜弃官归隐的“不为”,给“为”作了新的注解;是项羽鸿门一宴对刘邦的“不杀”,给“大度”填以新的乐章。他们没有显赫的功绩名垂千古,但谁可能将他们忘记?世界园林中的巨人中,怎可能没有他们的席位?

陶潜用官场上的“留白”画出了诗坊中永恒的巨幅壁画,项羽用战争的“留白”造就了人心中永恒的情和义的雕像。

一场人生亦如一场球赛。倘若把“为”和“不为”围成一个圆的话,那么太多太多的缺失了“不为”的功利主义人生,其实是缺失了一半的半场人生。

可是在我们身边,越来越多的半场人生正在上演,越来越多的国人正在努力把自己的人生画卷填满,摈弃了“不为”的宁静淡泊。(出自拙著《建模作文》,现代教育出版社出版)

当然,以上类型,只是举例而已。实际教学中,会有很多类型,很多变化。必须强调的是,以上思维模型的使用,必须建立在高效阅读和感悟生活的基础上。

没有高效阅读,没有感悟生活,再好的模型,也只能知其皮毛,甚至画虎不成反类犬,笑话连连。 但是,高效阅读,感悟生活,又是很大的命题,尚需有更多的积极探索。

各位老师,各位朋友,以上就“建模作文”谈了一点浅见,多有不当之处,敬请大家指正。在这个群里,我学到很多很多,在此一并向各位组织者、各位同行表示感谢。


相关作文

  • 建模作文讲座稿作文8600字
  • 1 建模作文讲座 各位同行.各位朋友: 大家好. 我是内蒙古赤峰市林东一中教师宋亚军,受群主委托,和大家一起交流作文教学.受学识和视野所限,所讲内容定有很多不足和疏漏,敬请大家指正. 本人以下所讲,确是一孔之见,绝非谦虚.大专毕业,自考本科,居于县城,学识之浅薄,每到用时常流汗:视野之狭窄,教学常见 ...

  • 建模作文·文化卷总目录作文0字
  • 数学建模论文范文6作文17200字
  • 目 录 一.浅谈对问题解决与数学建模的认识 . .................................................................................................... 5 1.1从现实现象到数学模型 . ....... ...

  • 张思明成长之路作文4100字
  • 张思明成长之路 北京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北京市数学特级教师,主要工作领域是数学教学,中学数学建模.中学数学课题学习.中学数学学习的学法指导. 1975年参加工作.1984年通过国家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获得北京大学颁发的数学专业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1993年在首都师范大学获硕士学位,2010年获理学博 ...

  • 关于数学建模论文的写作作文5300字
  • 关于数学建模论文的写作 第1 页 共5 页 数学建模论文基本格式 摘要 200-300字,包括模型的主要特点.建模方法和主要结果. ) 关键词 求解问题.使用的方法中的重要术语 ) 内容较多时最好有个目录 问题重述 2. 问题分析 3. 模型假设与约定 4. 符号说明及名词定义 5. 模型建立与求解 ...

  • 数学建模国赛论文写作格式作文1100字
  • 论文题目居中(用3号黑体字) 姓名(学号) 姓名(学号) 姓名(学号) 姓名(学号) 姓名(学号) (中国海洋大学数学科学学院××专业2008级×班,青岛•266100) 摘 要:摘要二字要用小5号黑体.摘要应写清别人研究此问题的情况,你为什么对此模型进行了研究, 得到了什么结论, 应用到什么领域, ...

  • 数学建模论文写作要求作文600字
  • 数学建模论文格式规范 1. 论文用白色A4纸单面打印,上下左右各留出2.5厘米的页边距. 2. 论文页码必须位于每页页脚中部,用阿拉伯数字从"1"开始连续编号,不能有页眉. 3. 论文题目用三号宋体加粗.一级标题用四号宋体加粗,并居中.论文中其他汉字一律采用小四号宋体字,行距用1 ...

  • 作文指导作文8600字
  • 关于作文建模的教学尝试与思考 高三第一次周测用的是2010年山东省高考试题,作文题是: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列夫. 托尔斯泰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自拟标题: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

  • 数学建模论文范文作文0字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