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春作文3100字

初三作文

借助想象 与词人同行

——《武陵春》教学尝试

鄂州市杜山镇旭光中学 何小群

一、引言

人教版初三第五册新教材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它在编排了现代诗、小说等几个单元后,特地安排了一个宋词单元。宋词是我国古典文学艺术库中的瑰宝。词人根据自己特殊的构思,运用艺术性的语言,创造了一幅幅具有审美价值的图画。这一幅幅图画中有景、有物、有水、有声、有人、有情。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由老师一字一句地分析给学生听,那么势必“大煞风景”,学生学起来兴味索然,宋词也就失去了其艺术魅力。因此,采取怎样的一种教学方式,才能使人获得审美享受和审美教育,就作为一个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

二、教学设想

对宋词这种艺术品的欣赏,需要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再创造,把文章还原为一幅幅有形可想、有形可观的图画,才能获得审美情趣。李清照的《武陵春》是她晚年时所写的一首抒情色彩十分浓烈的词,它通过高超的艺术技巧表现出来的痛苦和不幸颇为震撼人心,它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典美学的特殊境界——悲音为美。教参上安排半课时上完,为了让学生能借助想象鉴赏诗词,我决定安排一个课时。教学步骤为:先让学生朗读全文,领悟大致意思,把握词中的主要情感,然后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再现诗中描绘的意境美,最后,让学生从写作技巧方面体味这首词的高妙构思。整节课上,老师只起导的作用,由学生自由讨论,自由发言。

三、过程描述

上课了,我走进教室,学生都已拿出了课本,静悄悄地等待着我的到来。听说今天要学习古诗词,他们一下子活跃起来,个个精神抖擞,因为他们此前听过我讲过几首诗词,每次都能如醉如痴。看到他们情绪高涨,我顺势导入新课:

“漫步在古典文学的词苑中,我们常常被那里面丰富多彩的感情、博大精深的思想、深邃幽远的意境、精练优美的语言所深深吸引。那每一首词就是一幅色彩鲜明的画,就是一首美妙动听的歌,就是一颗执著跳动的心,就是一腔奔流沸腾的情,让我们惊叹不已,流连忘返。”

学生个个沉浸在我描绘的优美意境之中,面带笑容,我一说完,几个学生情不自禁地说:“哇噻,好美的语言啊!”我趁机引入正题:“今天,就

让我们一起走进李清照的《武陵春》,感受一下这个词的世界,我相信,这边风景独好。”伴随着一阵欢呼声,学生很快地翻开了课文。

㈠朗读课文 感受音乐美

我见学生急于想了解这首词,于是马上提出要求:反复朗读,读出感情,读出重音,读出节奏。学生个个很兴奋,都像一个个词人一样,反复吟诵,慢条斯理,摇头晃脑,仿佛已随词人一起,进入了那个凄美的境界。有的双眉紧锁,有的愁容满面,有的掩卷沉思,有的抒发感叹。约摸五分钟之后,我估计他们读熟了,就先点了几名同学读,然后全班齐读,最后老师范读。我感觉到他们的语调、语言、感情都体现出了词的音乐美、韵律美,他们已置身于场景之中了。

㈡借助想象 欣赏意境美

朗读完课文后,他们很激动,我看见他们似乎有话想说,于是迅速把学生分成6个小组,每组10人左右,要求学生依托词中的一些意象,借助自己的想象,领悟词的意境。我规定每个小组的成员都要在组内发言,然后各小组确定一个方面的内容,由两人执笔,写一个精彩的描写片断。

没有了教师严肃的提问,学生们彼此之间很融洽,他们或自由谈笑,或自由讨论,或动手写稿,或指指点点,气氛十分热烈,连平时最不爱学习的“捣乱鬼”也振振有词地参与讨论。我心中一阵欣喜,不由感叹:确实是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十分钟过了,准备发言了。每个小组派两名学生代表发言,他们把文中描绘的意境归纳成三幅凄美的图画:

1. 风住花尽图

2. 物是人非图

3. 愁容满面图

我实在没有料到他们的想象力如此丰富,概括能力如此娴熟悉,竟然能用三幅图画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而且还惟妙惟肖,仿佛是画家作画。 如:第一幅画,他们是这样想象并描述的:无情的风刮了三天三夜,可恶的雨也肆虐了好几天,直到现在,地上还是一片潮湿。可怜那小院里的树木啊,一夜之间,花儿全没了,只剩下一些稀疏的叶子在那儿无精打采地飘荡。地上落花到处是,虽然尘土里还夹着香气,但是花儿全枯萎了,到处一片凌乱不堪的样子,仿佛春已从人间消逝了。

我惊诧于他们的描写能力,平日还没看出他们如此细腻,今日一见,让我刮目相看,我来了兴趣,马上又叫学生想象二、三两幅图画。

学生说第二幅图画:“山还是原来的山,河还是原来的河,花草树木,房屋一切依旧,可是人事已变。可爱的国家被金兵占领了,美丽的家乡被沦陷了,曾经那么多精致的古玩、字画都没有了,现在有的只是空空如也的四

壁,在这间破屋里,如果能有人陪伴到天明,也就心满意足了,可是丈夫病死于逃乱途中,只剩下了一个流落他乡的孤独憔悴的我!卧室里破烂不堪,没有一丝活气,厨房里因好久没烧火而没有一丝温暖!哎,我的世界里一切都完了!”

学生说第三幅图画:“因风雨阻隔,困锁家中好几天的我起了个早床,拿起梳子,走到窗前,准备梳理头发。可是,只见窗外落红满地,我心如刀绞:曾几何时,花儿和我一样,开得多么鲜艳、茂盛,可如今却枯萎、凋零,变成泥土。看着看着,那过去的一幕幕又浮现在眼前。手中的梳子情不自禁地滑到了地上,我倚靠在窗前,任凭风儿吹乱我蓬松的头发,任凭泪水在我脸上无情地流淌。记不清站了多久,天快黑了,我突然醒了:听说双溪春色尚好,说不定花满枝头,何不乘船去看看?刚走了几小步,又停了下来:那儿的船像小舴艋一样小,我这么多的愁思它怎能载动啊!哎,泛舟解愁愁更愁啊!”

学生说完后,我惊呆了:他们已借助想象,与词人同行,走进了词人的心坎里,我趁机以“情”为突破口,提问:本词表达了一种什么感情?这种情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产生这种感情的原因是什么?这种感情是否有过变化?结果如何?

因为有上述丰富的想象作基础,平日里最怕的问答此时一下子迎刃而解了,他们都知道;本文表达了词人因“物是人非事事休”而产生的愁苦之情,这种愁情具体体现在“倦梳头”、“泪先流”、“载不动”、“花已尽”几个词上,从“闻说”“也拟”可看出词人曾想解愁,可是天不随人意。

㈢把握特色,品味语言美

这一组讨论结束后,我又让学生品味这首词的艺术构思,即你认为这首词写得好在哪里?学生们又讨论不休,七嘴八舌,最后小组内归纳,各组派代表发言:

1.刻画人物时,能由表及里、由外而内。(泪先流——载不动愁)

2.能用景物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花已尽)

3.写感情变化时,欲抑先扬。(闻说…也拟…只恐)

4.比喻新奇,贴切生动。(末句把无形之愁喻成有形有重之物,成为千古名句)

这几个特色抓得特别好,我伺机指导他们把这些写法用于自己的作文实践中去。

㈣拓展延伸,积累名句

欣赏完课文之后,我又让他们调动自己的思维,积累一些含“愁”的名句,他们的积极性很高,仅找姓李的几位诗人李清照、李商隐、李煜、李白的写愁名句就有十几句。

几十分钟一晃过去了,同学们个个神采飞扬,看着他们个个充满激情的样子,我也满意地笑了,并布置课后作业,将本词改写成一篇200字左右的精美散文。

四、收获与反思

像这样,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读词、想词、品词,我还是第一次尝试,但这次尝试却使我收获颇丰:生动的导语设计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丰富的想象,激活了他们的思维;细腻的描述训练了他们的表达能力;特色的品味,提高最他们的鉴赏能力;合作式的讨论,开阔了他们的视野。整节课上人人都能参与,个个都能成功。

但是,诗词鉴赏毕竟是一门很高深的学问,它不是像我们这样浅尝辄止地品析就能达到审美目的的。况且,课堂上,许多地方还是由老师牵着学生的鼻子来完成的,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还比较缺乏,富有独创性的意见还较少,这一切都有待于教者今后进一步地探索。

借助想象 与词人同行

——《武陵春》教学尝试

鄂州市杜山镇旭光中学 何小群

一、引言

人教版初三第五册新教材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它在编排了现代诗、小说等几个单元后,特地安排了一个宋词单元。宋词是我国古典文学艺术库中的瑰宝。词人根据自己特殊的构思,运用艺术性的语言,创造了一幅幅具有审美价值的图画。这一幅幅图画中有景、有物、有水、有声、有人、有情。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由老师一字一句地分析给学生听,那么势必“大煞风景”,学生学起来兴味索然,宋词也就失去了其艺术魅力。因此,采取怎样的一种教学方式,才能使人获得审美享受和审美教育,就作为一个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

二、教学设想

对宋词这种艺术品的欣赏,需要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再创造,把文章还原为一幅幅有形可想、有形可观的图画,才能获得审美情趣。李清照的《武陵春》是她晚年时所写的一首抒情色彩十分浓烈的词,它通过高超的艺术技巧表现出来的痛苦和不幸颇为震撼人心,它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典美学的特殊境界——悲音为美。教参上安排半课时上完,为了让学生能借助想象鉴赏诗词,我决定安排一个课时。教学步骤为:先让学生朗读全文,领悟大致意思,把握词中的主要情感,然后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再现诗中描绘的意境美,最后,让学生从写作技巧方面体味这首词的高妙构思。整节课上,老师只起导的作用,由学生自由讨论,自由发言。

三、过程描述

上课了,我走进教室,学生都已拿出了课本,静悄悄地等待着我的到来。听说今天要学习古诗词,他们一下子活跃起来,个个精神抖擞,因为他们此前听过我讲过几首诗词,每次都能如醉如痴。看到他们情绪高涨,我顺势导入新课:

“漫步在古典文学的词苑中,我们常常被那里面丰富多彩的感情、博大精深的思想、深邃幽远的意境、精练优美的语言所深深吸引。那每一首词就是一幅色彩鲜明的画,就是一首美妙动听的歌,就是一颗执著跳动的心,就是一腔奔流沸腾的情,让我们惊叹不已,流连忘返。”

学生个个沉浸在我描绘的优美意境之中,面带笑容,我一说完,几个学生情不自禁地说:“哇噻,好美的语言啊!”我趁机引入正题:“今天,就

让我们一起走进李清照的《武陵春》,感受一下这个词的世界,我相信,这边风景独好。”伴随着一阵欢呼声,学生很快地翻开了课文。

㈠朗读课文 感受音乐美

我见学生急于想了解这首词,于是马上提出要求:反复朗读,读出感情,读出重音,读出节奏。学生个个很兴奋,都像一个个词人一样,反复吟诵,慢条斯理,摇头晃脑,仿佛已随词人一起,进入了那个凄美的境界。有的双眉紧锁,有的愁容满面,有的掩卷沉思,有的抒发感叹。约摸五分钟之后,我估计他们读熟了,就先点了几名同学读,然后全班齐读,最后老师范读。我感觉到他们的语调、语言、感情都体现出了词的音乐美、韵律美,他们已置身于场景之中了。

㈡借助想象 欣赏意境美

朗读完课文后,他们很激动,我看见他们似乎有话想说,于是迅速把学生分成6个小组,每组10人左右,要求学生依托词中的一些意象,借助自己的想象,领悟词的意境。我规定每个小组的成员都要在组内发言,然后各小组确定一个方面的内容,由两人执笔,写一个精彩的描写片断。

没有了教师严肃的提问,学生们彼此之间很融洽,他们或自由谈笑,或自由讨论,或动手写稿,或指指点点,气氛十分热烈,连平时最不爱学习的“捣乱鬼”也振振有词地参与讨论。我心中一阵欣喜,不由感叹:确实是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十分钟过了,准备发言了。每个小组派两名学生代表发言,他们把文中描绘的意境归纳成三幅凄美的图画:

1. 风住花尽图

2. 物是人非图

3. 愁容满面图

我实在没有料到他们的想象力如此丰富,概括能力如此娴熟悉,竟然能用三幅图画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而且还惟妙惟肖,仿佛是画家作画。 如:第一幅画,他们是这样想象并描述的:无情的风刮了三天三夜,可恶的雨也肆虐了好几天,直到现在,地上还是一片潮湿。可怜那小院里的树木啊,一夜之间,花儿全没了,只剩下一些稀疏的叶子在那儿无精打采地飘荡。地上落花到处是,虽然尘土里还夹着香气,但是花儿全枯萎了,到处一片凌乱不堪的样子,仿佛春已从人间消逝了。

我惊诧于他们的描写能力,平日还没看出他们如此细腻,今日一见,让我刮目相看,我来了兴趣,马上又叫学生想象二、三两幅图画。

学生说第二幅图画:“山还是原来的山,河还是原来的河,花草树木,房屋一切依旧,可是人事已变。可爱的国家被金兵占领了,美丽的家乡被沦陷了,曾经那么多精致的古玩、字画都没有了,现在有的只是空空如也的四

壁,在这间破屋里,如果能有人陪伴到天明,也就心满意足了,可是丈夫病死于逃乱途中,只剩下了一个流落他乡的孤独憔悴的我!卧室里破烂不堪,没有一丝活气,厨房里因好久没烧火而没有一丝温暖!哎,我的世界里一切都完了!”

学生说第三幅图画:“因风雨阻隔,困锁家中好几天的我起了个早床,拿起梳子,走到窗前,准备梳理头发。可是,只见窗外落红满地,我心如刀绞:曾几何时,花儿和我一样,开得多么鲜艳、茂盛,可如今却枯萎、凋零,变成泥土。看着看着,那过去的一幕幕又浮现在眼前。手中的梳子情不自禁地滑到了地上,我倚靠在窗前,任凭风儿吹乱我蓬松的头发,任凭泪水在我脸上无情地流淌。记不清站了多久,天快黑了,我突然醒了:听说双溪春色尚好,说不定花满枝头,何不乘船去看看?刚走了几小步,又停了下来:那儿的船像小舴艋一样小,我这么多的愁思它怎能载动啊!哎,泛舟解愁愁更愁啊!”

学生说完后,我惊呆了:他们已借助想象,与词人同行,走进了词人的心坎里,我趁机以“情”为突破口,提问:本词表达了一种什么感情?这种情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产生这种感情的原因是什么?这种感情是否有过变化?结果如何?

因为有上述丰富的想象作基础,平日里最怕的问答此时一下子迎刃而解了,他们都知道;本文表达了词人因“物是人非事事休”而产生的愁苦之情,这种愁情具体体现在“倦梳头”、“泪先流”、“载不动”、“花已尽”几个词上,从“闻说”“也拟”可看出词人曾想解愁,可是天不随人意。

㈢把握特色,品味语言美

这一组讨论结束后,我又让学生品味这首词的艺术构思,即你认为这首词写得好在哪里?学生们又讨论不休,七嘴八舌,最后小组内归纳,各组派代表发言:

1.刻画人物时,能由表及里、由外而内。(泪先流——载不动愁)

2.能用景物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花已尽)

3.写感情变化时,欲抑先扬。(闻说…也拟…只恐)

4.比喻新奇,贴切生动。(末句把无形之愁喻成有形有重之物,成为千古名句)

这几个特色抓得特别好,我伺机指导他们把这些写法用于自己的作文实践中去。

㈣拓展延伸,积累名句

欣赏完课文之后,我又让他们调动自己的思维,积累一些含“愁”的名句,他们的积极性很高,仅找姓李的几位诗人李清照、李商隐、李煜、李白的写愁名句就有十几句。

几十分钟一晃过去了,同学们个个神采飞扬,看着他们个个充满激情的样子,我也满意地笑了,并布置课后作业,将本词改写成一篇200字左右的精美散文。

四、收获与反思

像这样,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读词、想词、品词,我还是第一次尝试,但这次尝试却使我收获颇丰:生动的导语设计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丰富的想象,激活了他们的思维;细腻的描述训练了他们的表达能力;特色的品味,提高最他们的鉴赏能力;合作式的讨论,开阔了他们的视野。整节课上人人都能参与,个个都能成功。

但是,诗词鉴赏毕竟是一门很高深的学问,它不是像我们这样浅尝辄止地品析就能达到审美目的的。况且,课堂上,许多地方还是由老师牵着学生的鼻子来完成的,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还比较缺乏,富有独创性的意见还较少,这一切都有待于教者今后进一步地探索。


相关作文

  • [武陵春]导学案作文600字
  • <武陵春>导学案 目标导学:1掌握字词的读音,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词, 2 体会赏析古典诗词的一些方法. 3感悟词人情感,理解词人的内心世界 一. 自主学习 .1 朗诵文本三遍,读准字音,体会情感 2你觉得有哪些字最容易读错或写错 3搜集含愁的古诗词句,至少三句 4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及成 ...

  • 望江南和武陵春说课作文2100字
  • <望江南><武陵春>说课稿 一.说教材 我今天将要授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5课中的<望江南>和<武陵春>,这两首与前面所学的<渔家傲>.<江城子>和<破阵子>在风 ...

  • 古诗[武陵春]改写作文作文900字
  • 小编导语:古诗<武陵春>改写作文,古诗<武陵春>是李清照的代表作,小编整理了古诗<武陵春>改写作文与同学们分享,更多古诗<武陵春>改写作文尽在百度攻略. 推开西窗,外边的雨不知何时停了,满地的残花,随风卷动.坐在妆台前,铜镜中那女子是谁?竟然如此憔悴, ...

  • 李清照[武陵春]改写作文作文900字
  • 小编导语:这是李清照<武陵春>改写作文,<武陵春>是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小编整理了<武陵春>改写作文与同学们分享,同学们可参考写作改写作文,更多李清照<武陵春>改写作文尽在百度攻略. 推开西窗,外边的雨不知何时停了,满地的残花,随风卷动.坐在妆台前,铜 ...

  • 武陵春 阅读赏析作文1500字
  • 武陵春 读下面这首词,然后答题.[5分)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 这首词所写的时令是"晚春",从词中哪个语句看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青岛优秀教师武陵春教案作文500字
  • 师生共用讲学稿 年级:九年级 执笔人:曹慧 课题:武陵春 课型:新授 [学习目标] 1.品读词中蕴含的音韵美. 2.理解词中李清照的哀愁. 3. 引导学生关注传统诵读,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学习重点]理解词中李清照的哀愁. [学习过程] 一.自主预习,准确 ...

  • 武陵春教学设计作文2100字
  • <武陵春>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25课 设计者:张国栋 工作单位:秦都区双照中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简单了解李清照. 2.能有感情的朗诵这首词,并能背诵默写. 过程与方法: 1.训练提高学生词的欣赏能力,感悟本词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味词中的美. ...

  • 介绍武陵源作文1100字
  • 武陵源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武陵源山脉中段桑植县.慈利县交界处,隶属张家界市武陵源区.由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和国家地质公园.索溪峪.天子山.杨家界四部分组成.总面积三百六十九平方公里,其中,中心景区面积二百六十四平方公里.属砂岩峰林地貌.素以峰.谷.水.林.洞著 ...

  • 武陵春作文400字
  • 李清照<武陵春>的片段:最后一个咯,我又要回家家看爷爷咯! 哎呀妈呀又要凑字数,我晕晕啊- 龙胆渐次爬满坟茔,眺望黑色诗篇的降临.曾经那段离散的岁月.在月光中呈现迸裂时的光芒. 天空不是很灿烂,刚刚盛放的花朵,一夜间被无情的打落成一地疮痍.空气中早已没有了花的芬芳.她端坐在窗前,漆黑的眸 ...

  • 改写[武陵春]作文500字
  • 金兵南下,烧杀抢掠,所到之处,尽为焦土--我美丽的家乡青州,也满目疮痍,一片凄凉.我家中所收藏史书古籍,也被付之一炬. 我与丈夫带着伤痛的记忆,踏上了南渡的舟楫,姑且在南方定居.然而造化弄人,不久之前,与我琴瑟共舞的夫君也一病不起,长眠地下--哀哉,痛哉,国破家亡,夫君西去,人生之痛,莫过如此!我每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