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的境界作文2200字

高一作文

好久没有时间与人辩论,而且因为打太极太成为习惯,即使有时间,也是没有机会。但最近有人问我,如何才能在辩论中胜出,我回想起了我自己辩论的历史。

想当年,辩论无数,胜败无数。现如今,我该教他那一招呢?就教他辩论的境界吧。

辩论的第一层境界:论输赢,

辩论的第二层境界:求认同,

辩论的第三层境界:展想象,

辩论的第四层境界:塑创造。

我问:“你现在在哪个境界上?”他说“在第一层。”我笑了笑说:“这是必须的,功力够了自然拔高了。”他说:“需要多久才可以升级呀?”

我说:“快的几个月,慢的一辈子都升不了级。有些人,一辈子都在跟别人论输赢,一辈子都在第一级,从来就没有高级的活过。”

以前看过某位网络留言说的是“上辩、中辩与下辨”,过了许久,遗忘的差不多了,只记得,中辩者:若有所思,各取所需;下辨者:各执己见,面红耳赤。上辩什么状态,忘记了,但境界很高。我们日常在讨论问题时,是否能达到中辩,或者更高的境界?就启蒙而言,又有多少是在下辩的状态?或者是人类很少能达到“上辩”的境界?

辩论的最高境界:见山还是山

青原惟信禅师谈到自己的禅悟体验时说: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

这段话听来挺玄,尤其鄙人这学辩论的,在我所有的教学和编撰的讲义书籍里,对于辩论开宗明义就是笛卡尔的哲学出发点:除了正在怀疑中的自己无庸置疑之外,其它所有的一切都应该怀疑(也就是我思故我在)。学辩论第一步就是要破除成见,别人不管先前跟你说过什么话,教科书上不管写些什么东西,先怀疑了再说;同样只有在充满怀疑的气氛里,对方辩手讲的立论你才能找到其中的漏洞,才能找到不合逻辑的地方,否则人家说什么你都信,你这么好骗的纯情孩子还是赶快回火星吧,辩论圈太危险了。

(插句题外话,在辩论上起了个好头未必是好事,尤其是那些高中开始学辩论的,在青春叛逆期搞什么怀疑一切,把老师长辈全部得罪光了,不才就深受其害,那个时候真是神憎鬼厌,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凄惨无比啊

乍看之下学习辩论之道与参禅这三种境界格格不入,可如今看起来那唐朝老和尚可真是了不起到极点了,辩论的境界还真是像他讲得一样:从见山是山开始,继以见山不是山,直至最高境界见山还是山。

就像前面说过的,刚刚开始接触辩论的人,皆为见山是山、非常天真纯洁的好学生乖宝宝,他们长期接受国内填鸭式教育,说什么就信什么。在这个时候,他们并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除了记忆力惊人之外,无法有效整合自己学习到的所有知识。这种只重死背硬记而不重视活学活用的教育观念,是中国自古以来的悲哀,单单从“博学强记”这个称赞人的成语就可以看出端倪了。而这正是学习辩论之初要打破的陋规~~撇开一切世俗的权威与等级,专家说的不一定对,老师说的不一定对,大官说的更不一定对;怀疑他们的意见,挑战他们的观点,让自己的思考主宰支配自己。

这样做以后,就会逐渐进入见山不是山的阶段了。这个时候,你看什么都是有问题的,你看什么都是不顺眼的;别人说东你就偏偏往西,别人说好你就执意说坏……鄙人对这个境界一则以喜,一则以忧;喜的是这境界的人已经开始用自己的角度去分析这整个世界,不再是唯唯诺诺的小可怜了,忧的是这境界的人往往对于事物的了解还不够透彻,却往往自己生编硬造一些理论来套用其上。不说别的,台湾辩论圈这种人就特别多,很多让一般人啼笑皆非的评委判准往往出自这些资深辩论人的手中,比如早期有个名校教练担当评委时,他会把正反双方所有攻防巨细靡遗、整整齐齐地写在白纸上,看来很认真很可靠吧,那你就错了,他对最后胜负的判决“总是”依赖正方或反方不小心说出的一句话(常常是其它评委及全场观众都没注意到,偏偏就他听到了)。当然,他自有一套理论来解释自己的作法,但这的确让比赛公平性备受批评;更可怕的是,卡在这境界的辩论人太多了,各种稀奇古怪的观念和理论让辩论离一般人越来越远。

所以辩论的最高境界应该要返朴归真,见山还是山。像是黑格尔说的“存在即合理”,姑且不论其对错善恶这些道德评价,任何现存于这世界上的事物都有其存在的理由,很多时候卡在第二境界的人对于这些事物的批评,只是源于他们没有找到这些事物存在的理由而已;换句话说,要真能找到世间事物的存在理由,在辩论上就产生了从绚烂回归平凡但无入不自得的最佳效果。各位可以回头找看看真正大师级的辩论赛视频,他们的立论绝对不标新立异,但他们对事物的本质分析得极为透彻。同样的,达到最高境界的辩论人不会弄出一些有悖常情的评委判准,他们在评判比赛输赢时往往会给出一个较客观的标准(当然我指的是不涉及比赛双方的客观第三人,辩手和粉丝除外)。

道理其实很简单,会这么大动作的介绍它,主要目的是希望辩手将来在学习时不要在达到第二境界后就自满不思进步了,没错,第二境界的辩手最炫,不过学习辩论本就不该只是为了酷炫而已;另外,建议教练在带辩手备赛时,能以第三境界为基础,让辩论脱离奇技淫巧的范围,能真正获得社会的认可与尊重;最后,希望评委能回归正常人的角度来审查比赛,辩论比赛主要就是给一般人看的,不是吗。

人生无时无刻都在辩论,辩论的最高层次是创造,每一次辩论就是每一次创造,创造就是飞翔,今天,你飞了吗?

好久没有时间与人辩论,而且因为打太极太成为习惯,即使有时间,也是没有机会。但最近有人问我,如何才能在辩论中胜出,我回想起了我自己辩论的历史。

想当年,辩论无数,胜败无数。现如今,我该教他那一招呢?就教他辩论的境界吧。

辩论的第一层境界:论输赢,

辩论的第二层境界:求认同,

辩论的第三层境界:展想象,

辩论的第四层境界:塑创造。

我问:“你现在在哪个境界上?”他说“在第一层。”我笑了笑说:“这是必须的,功力够了自然拔高了。”他说:“需要多久才可以升级呀?”

我说:“快的几个月,慢的一辈子都升不了级。有些人,一辈子都在跟别人论输赢,一辈子都在第一级,从来就没有高级的活过。”

以前看过某位网络留言说的是“上辩、中辩与下辨”,过了许久,遗忘的差不多了,只记得,中辩者:若有所思,各取所需;下辨者:各执己见,面红耳赤。上辩什么状态,忘记了,但境界很高。我们日常在讨论问题时,是否能达到中辩,或者更高的境界?就启蒙而言,又有多少是在下辩的状态?或者是人类很少能达到“上辩”的境界?

辩论的最高境界:见山还是山

青原惟信禅师谈到自己的禅悟体验时说: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

这段话听来挺玄,尤其鄙人这学辩论的,在我所有的教学和编撰的讲义书籍里,对于辩论开宗明义就是笛卡尔的哲学出发点:除了正在怀疑中的自己无庸置疑之外,其它所有的一切都应该怀疑(也就是我思故我在)。学辩论第一步就是要破除成见,别人不管先前跟你说过什么话,教科书上不管写些什么东西,先怀疑了再说;同样只有在充满怀疑的气氛里,对方辩手讲的立论你才能找到其中的漏洞,才能找到不合逻辑的地方,否则人家说什么你都信,你这么好骗的纯情孩子还是赶快回火星吧,辩论圈太危险了。

(插句题外话,在辩论上起了个好头未必是好事,尤其是那些高中开始学辩论的,在青春叛逆期搞什么怀疑一切,把老师长辈全部得罪光了,不才就深受其害,那个时候真是神憎鬼厌,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凄惨无比啊

乍看之下学习辩论之道与参禅这三种境界格格不入,可如今看起来那唐朝老和尚可真是了不起到极点了,辩论的境界还真是像他讲得一样:从见山是山开始,继以见山不是山,直至最高境界见山还是山。

就像前面说过的,刚刚开始接触辩论的人,皆为见山是山、非常天真纯洁的好学生乖宝宝,他们长期接受国内填鸭式教育,说什么就信什么。在这个时候,他们并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除了记忆力惊人之外,无法有效整合自己学习到的所有知识。这种只重死背硬记而不重视活学活用的教育观念,是中国自古以来的悲哀,单单从“博学强记”这个称赞人的成语就可以看出端倪了。而这正是学习辩论之初要打破的陋规~~撇开一切世俗的权威与等级,专家说的不一定对,老师说的不一定对,大官说的更不一定对;怀疑他们的意见,挑战他们的观点,让自己的思考主宰支配自己。

这样做以后,就会逐渐进入见山不是山的阶段了。这个时候,你看什么都是有问题的,你看什么都是不顺眼的;别人说东你就偏偏往西,别人说好你就执意说坏……鄙人对这个境界一则以喜,一则以忧;喜的是这境界的人已经开始用自己的角度去分析这整个世界,不再是唯唯诺诺的小可怜了,忧的是这境界的人往往对于事物的了解还不够透彻,却往往自己生编硬造一些理论来套用其上。不说别的,台湾辩论圈这种人就特别多,很多让一般人啼笑皆非的评委判准往往出自这些资深辩论人的手中,比如早期有个名校教练担当评委时,他会把正反双方所有攻防巨细靡遗、整整齐齐地写在白纸上,看来很认真很可靠吧,那你就错了,他对最后胜负的判决“总是”依赖正方或反方不小心说出的一句话(常常是其它评委及全场观众都没注意到,偏偏就他听到了)。当然,他自有一套理论来解释自己的作法,但这的确让比赛公平性备受批评;更可怕的是,卡在这境界的辩论人太多了,各种稀奇古怪的观念和理论让辩论离一般人越来越远。

所以辩论的最高境界应该要返朴归真,见山还是山。像是黑格尔说的“存在即合理”,姑且不论其对错善恶这些道德评价,任何现存于这世界上的事物都有其存在的理由,很多时候卡在第二境界的人对于这些事物的批评,只是源于他们没有找到这些事物存在的理由而已;换句话说,要真能找到世间事物的存在理由,在辩论上就产生了从绚烂回归平凡但无入不自得的最佳效果。各位可以回头找看看真正大师级的辩论赛视频,他们的立论绝对不标新立异,但他们对事物的本质分析得极为透彻。同样的,达到最高境界的辩论人不会弄出一些有悖常情的评委判准,他们在评判比赛输赢时往往会给出一个较客观的标准(当然我指的是不涉及比赛双方的客观第三人,辩手和粉丝除外)。

道理其实很简单,会这么大动作的介绍它,主要目的是希望辩手将来在学习时不要在达到第二境界后就自满不思进步了,没错,第二境界的辩手最炫,不过学习辩论本就不该只是为了酷炫而已;另外,建议教练在带辩手备赛时,能以第三境界为基础,让辩论脱离奇技淫巧的范围,能真正获得社会的认可与尊重;最后,希望评委能回归正常人的角度来审查比赛,辩论比赛主要就是给一般人看的,不是吗。

人生无时无刻都在辩论,辩论的最高层次是创造,每一次辩论就是每一次创造,创造就是飞翔,今天,你飞了吗?


相关作文

  • 读书有益 辩论词作文1100字
  • 重视各种古代文化资料的收集.在太平兴国年间(976-983年) .下令编纂<太平广记>.<太平御览>和<文苑英华>三大类书,从而为保存和发扬我国的文化遗产,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太平御览>中引用的古书,十之七八现在已经无法看到了.所以,又可以说它是北宋 ...

  • 文具盒里的辩论赛作文500字
  • 夜深人静,小主人婷婷已经进入了梦乡.她的文具盒里,传来一阵阵嘈杂的声音-- "一年一度的选'人才'大赛,现在开始!"主持人黑笔先生穿着一件灰色的燕尾服,就像是一个魔术师,"接下来,有请一号选手--圆珠笔女士,上场!"只见圆珠笔女士穿着一身白色的礼裙,场下的观众 ...

  • 记一次辩论会作文700字
  • 人们常说"开卷有益",来鼓励人,只要勤奋好学,多看多读,就能长知识,广见闻,得到益处.但是也有人持反对意见,认为开卷未必有益,今天,我们班就围绕这个问题,开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辩论会. 我们女生代表正方---开卷有益,男生代表反方---开卷未必有益.首先,由正方郑纯纯发言:" ...

  • 蒋昌建:在悲情中认识自己作文700字
  • 蒋昌建,1965年生于厦门,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1993年带领复旦大学队在首届国际大专辩论会折桂,获"最佳辩论员"称号.同年,获硕士学位,2001-2005 担任<杨澜访谈录>总策划.现为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副教授:江苏卫视科学真人秀<最强大脑& ...

  • 作文 记一次辩论作文1400字
  •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作文 记一次辩论 开卷一定有益吗? "开卷有益"听起来没有什么毛病,可细心一想,毛病就出来了.怎么能说只要看书就对我们有益呢.书有好书坏书之分,看好书对我们当然有益了,如果是坏书,难道对我们也有益吗? 笼统的一句话"开卷有益",难道真的只要开 ...

  • 宽容作文2200字
  • 胡适曾引用一位美国老师的话说:"宽容比自由更重要."有人不同意,认为自由比宽容更重要.这种看法当然也对,因为没有言论自由,大家说话只能假大空,"宽容"就成了一种伪善.如果政府打压言论,我们也讲"宽容",那就成了助纣为虐.没有言论自由,就没有 ...

  • 开卷有益辩论会正方辩词作文6200字
  • 1 开卷有益辩论会正方辩词 我认为开卷有益.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多读书, 就会增长知识.爱迪生不就是一个例子吗?他读了很多书,从中得到了启发,又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才发明出来电灯. 世界名人培根说过:"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 ...

  • 开卷是否有益__教案作文初中
  • 辩论会--开卷是否有益? 教学内容: 本次辩论的话题是"开卷是否有益",通过辩论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使学生明白好读书更要读好书,才是真正"开卷有益". 教学目标: 1.在辩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口语表达.倾听和应对能力. 2.通过辩论,让学生学会选择读好书和 ...

  • 开卷是否有益"教学设计作文4200字
  • 人教版第九册一单元口语交际"开卷是否有益"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辩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口语表达.倾听和应对能力. 2.通过辩论,让学生学会选择读好书和养成良好的正确的读书习惯. 设计理念: 努力突破课堂封闭性与口语交际话题生活化之间的矛盾,力求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实际,以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