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十五年读后感 (自动保存的)作文2500字

初二作文

这几天,静下心读完了《万历十五年》,与我想象的不同,《万历十五年》不是一味地叙述史实,它更着重于分析历史背景,分析历史人物的性格及思想动态。书中涉及到的内容很多,绝不仅仅是一个王朝,至今我仍有很多不了解的地方,只能希望在以后的重读中慢慢领悟。

读《万历十五年》,让我有种读的是中国古代的思想史的错觉,同时,它改变了我对中国古代的很多看法。

小时候我曾无数次地幻想自己能做皇帝,毕竟皇帝在我印象中是一个十全十美的职位,拥有无限权力。但万历皇帝并没有像我想象中的皇帝那样自由,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无奈。万历皇帝可以说是文官们培养起来的一位皇帝,文官们以“无道”的正德皇帝为戒,自万历皇帝幼年就向他灌输文官们心目中理想皇帝应该怎么做的思想,继而使万历皇帝以所谓的“明君”为典范,支配万历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万历皇帝成了一具傀儡,心灵上与肉体上都成了一具傀儡,只是制度的执行者,并不具备自主权。这是一个人的悲剧,也是一个皇帝的无奈,更是一个朝代的悲哀。

万历皇帝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思想的人,也因此在执政的过程中渐渐的发现以德治天下只是一个遥远的理想,以道德为根基构建社会制度,并不实际,而他的所谓的贤臣们,也是一个笑话。一方面,文官们口头上追求道德,另一方面却默契地在私下里追求自己的私欲,这是人性的弱点,也是书中所说的“阴”。万历皇帝深深明白很多时候大臣们挺身而出仅仅是为了保障自己及自己所属的利益集团的利

益,巩固自己的地位,而不是为了这个社会的繁荣进步。而在这种制度及道德伦理体系下的万历皇帝也不可能突破时代的束缚去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从根本上来说,他可能从来就没想过改革这种制度,存在即合理的思想早已在他心中。因此万历皇帝越来越迷茫,对现实也越来越无奈,随着与文官们矛盾的逐步加深,特别是立储遭到全体文官一致反对更是激化了这种矛盾。这导致后来万历皇帝选择了消极执政。

在我看来,万历皇帝跟我们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很相似。当诸事不利,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他们都默契的选择逃避现实,他们性格懦弱,生活缺乏激情,在挑战面前丧失面对的勇气,心中怀的一点傲气也渐渐因现实的一次次失意而被磨平,以至于最后否定自我,放弃自我,消极待世。此外,能聆听他们心声的人少之又少,万历皇帝一生,真正待他如人而不是权力的化身与制度的象征的人只有一个郑妃,皇帝是一个寂寞的存在,权力越大,责任越大,他接受了这一无上的身份的同时,意味着他也要承担一系列的责任,而这些责任在很大程度上剥夺了一个人的天性,并让人陷入其中,不能自已。

皇帝,并不好当。

在我的学习生涯中,张居正、海瑞、戚继光都是历史或语文课本上的名人。以往,我接触到的都是对他们无尽的赞扬:贤臣、清官、名将。此书却让我看到他们的悲哀,这对于我的触动很大:位极人臣的张居正在身陨后却遭到抄家,险些被开棺戮尸;以一身正气对抗整个社会的污浊的海瑞却郁郁而终;拥有军事天才的戚继光却因张居正

的陨落而受到政治上的打击,进行的军事改革也因此付诸东流。

张居正是我在书中最佩服的人,他是平民出身,却有着非凡的魄力与智慧,能在百病丛生,危机四伏的情况下整饬朝纲,推行改革,使奄奄一息的王朝焕发一时的生机。不像申时行那样如履薄冰,处处充当和事老,张居正手段强硬,既拥有雄才大略,又是精明的理财家,对于不满意的人更是进行无情的打压,虽然这也使群臣怀恨在心,酿成了张居正家族日后的横祸,但我还是推崇张居正。处其位,司其职,既然作为政府的一把手,就应当挺身而出,对于在改革路上的拦路虎,更应毫不留情地消灭。

而当张居正死后,他的改革却逐渐被皇帝及众文官破坏殆尽,家庭更是遭遇灭顶之灾,我在感到惋惜的同时,却也明白了残酷的现实:在官场上谈道德,讲情面是一件愚蠢的事,官场上只有永远的利益。张居正的改革毫无疑问触犯了某些人的利益,张居正以往的盛气也冒犯了很多人,当他不复存在,这些人当然要对他进行报复,更要在最大程度上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我觉得文官们从始至终就仅仅是在维护这个能让自己受益的制度,而不去管整个王朝的兴衰,他们所做的,便是千方百计使这个社会的发展停滞下来,以维系制度的存在。

对于海瑞,小时候的我曾经那么敬仰他,而此时却只有同情。不得不说,海瑞是遵循孔孟之道,封建礼教统治下的文官制度的一个模范。他嫉恶如仇,刚正不阿,爱国爱民,骂群臣,骂皇帝,几经罢官而不改其志,这似乎值得我们每个人称赞。但在我看来,他的性格未尝不是他的悲哀。以自己一身浩然正气对抗整个皇朝的污浊之气,以

一己之力对抗根深蒂固的文官制度,无异于鸡蛋碰石头,自不量力。海瑞个人的执念是很强,但他的力量却很薄弱,而海瑞却从没顾虑过这些,只凭着一腔为民请命的热血,只凭着邪不胜正的信念,就去得罪朝廷权贵。此外,海瑞想改变这百孔千疮的社会,却天真地以为一己之力已足。力量有限,就不应该那么固执,盛气凌人,而应该处事圆滑,能屈能伸,韬光养晦,等到羽翼丰满,执掌大权,再汇聚志同道合之人,提拔心腹,培养势力,以一个集团去对抗敌对势力。可是海瑞却从始自终那么泥古不化,一切只按自己的标准行事,不听劝告,这样的人,大部分人都知道迟早有祸,同时也不好相处,所以即使有些“心存良知”的官员们想助海瑞一臂之力,也不敢与之共事。

海瑞,是一个可以让人们仰望却几乎没人愿意扮演的存在,这也造就了他的孤独,在仕途上只能踽踽独行。他受到孔孟之道的教育,更是遭到它们的毒害,我读海瑞,是在压抑的氛围中度过的,通篇读下来,我没感受到海瑞的一丝欢乐(这或许是因为我的境界不够),海瑞几乎灭掉自己的私欲,而人没有私欲还是一个完整的人么?

戚继光,书中给我描绘了一个更真实的戚继光,他会向张居正行贿,为了军纪可以变成一个杀人狂魔,这些没有破坏他在我心目中的形象,反而加大了我对戚继光的推崇。除了自己的军事天才,戚继光比海瑞睿智的是能看清这个制度,顺势而起,借人(张居正)而发,不拘泥于古条。

读万历十五年的过程中,我曾疑惑于为何变成写各人的传记,而读完后我才发现这些人物从各个不同的层面描绘了整个明皇朝,他们

在经历明皇朝的衰败过程,同时他们的命运也构成了明皇朝命运的一环。对于书中人物,我虽心中感慨颇多,但也明白历史未可改变,可变的是当今,以史人为鉴,以史事为鉴。

这几天,静下心读完了《万历十五年》,与我想象的不同,《万历十五年》不是一味地叙述史实,它更着重于分析历史背景,分析历史人物的性格及思想动态。书中涉及到的内容很多,绝不仅仅是一个王朝,至今我仍有很多不了解的地方,只能希望在以后的重读中慢慢领悟。

读《万历十五年》,让我有种读的是中国古代的思想史的错觉,同时,它改变了我对中国古代的很多看法。

小时候我曾无数次地幻想自己能做皇帝,毕竟皇帝在我印象中是一个十全十美的职位,拥有无限权力。但万历皇帝并没有像我想象中的皇帝那样自由,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无奈。万历皇帝可以说是文官们培养起来的一位皇帝,文官们以“无道”的正德皇帝为戒,自万历皇帝幼年就向他灌输文官们心目中理想皇帝应该怎么做的思想,继而使万历皇帝以所谓的“明君”为典范,支配万历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万历皇帝成了一具傀儡,心灵上与肉体上都成了一具傀儡,只是制度的执行者,并不具备自主权。这是一个人的悲剧,也是一个皇帝的无奈,更是一个朝代的悲哀。

万历皇帝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思想的人,也因此在执政的过程中渐渐的发现以德治天下只是一个遥远的理想,以道德为根基构建社会制度,并不实际,而他的所谓的贤臣们,也是一个笑话。一方面,文官们口头上追求道德,另一方面却默契地在私下里追求自己的私欲,这是人性的弱点,也是书中所说的“阴”。万历皇帝深深明白很多时候大臣们挺身而出仅仅是为了保障自己及自己所属的利益集团的利

益,巩固自己的地位,而不是为了这个社会的繁荣进步。而在这种制度及道德伦理体系下的万历皇帝也不可能突破时代的束缚去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从根本上来说,他可能从来就没想过改革这种制度,存在即合理的思想早已在他心中。因此万历皇帝越来越迷茫,对现实也越来越无奈,随着与文官们矛盾的逐步加深,特别是立储遭到全体文官一致反对更是激化了这种矛盾。这导致后来万历皇帝选择了消极执政。

在我看来,万历皇帝跟我们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很相似。当诸事不利,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他们都默契的选择逃避现实,他们性格懦弱,生活缺乏激情,在挑战面前丧失面对的勇气,心中怀的一点傲气也渐渐因现实的一次次失意而被磨平,以至于最后否定自我,放弃自我,消极待世。此外,能聆听他们心声的人少之又少,万历皇帝一生,真正待他如人而不是权力的化身与制度的象征的人只有一个郑妃,皇帝是一个寂寞的存在,权力越大,责任越大,他接受了这一无上的身份的同时,意味着他也要承担一系列的责任,而这些责任在很大程度上剥夺了一个人的天性,并让人陷入其中,不能自已。

皇帝,并不好当。

在我的学习生涯中,张居正、海瑞、戚继光都是历史或语文课本上的名人。以往,我接触到的都是对他们无尽的赞扬:贤臣、清官、名将。此书却让我看到他们的悲哀,这对于我的触动很大:位极人臣的张居正在身陨后却遭到抄家,险些被开棺戮尸;以一身正气对抗整个社会的污浊的海瑞却郁郁而终;拥有军事天才的戚继光却因张居正

的陨落而受到政治上的打击,进行的军事改革也因此付诸东流。

张居正是我在书中最佩服的人,他是平民出身,却有着非凡的魄力与智慧,能在百病丛生,危机四伏的情况下整饬朝纲,推行改革,使奄奄一息的王朝焕发一时的生机。不像申时行那样如履薄冰,处处充当和事老,张居正手段强硬,既拥有雄才大略,又是精明的理财家,对于不满意的人更是进行无情的打压,虽然这也使群臣怀恨在心,酿成了张居正家族日后的横祸,但我还是推崇张居正。处其位,司其职,既然作为政府的一把手,就应当挺身而出,对于在改革路上的拦路虎,更应毫不留情地消灭。

而当张居正死后,他的改革却逐渐被皇帝及众文官破坏殆尽,家庭更是遭遇灭顶之灾,我在感到惋惜的同时,却也明白了残酷的现实:在官场上谈道德,讲情面是一件愚蠢的事,官场上只有永远的利益。张居正的改革毫无疑问触犯了某些人的利益,张居正以往的盛气也冒犯了很多人,当他不复存在,这些人当然要对他进行报复,更要在最大程度上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我觉得文官们从始至终就仅仅是在维护这个能让自己受益的制度,而不去管整个王朝的兴衰,他们所做的,便是千方百计使这个社会的发展停滞下来,以维系制度的存在。

对于海瑞,小时候的我曾经那么敬仰他,而此时却只有同情。不得不说,海瑞是遵循孔孟之道,封建礼教统治下的文官制度的一个模范。他嫉恶如仇,刚正不阿,爱国爱民,骂群臣,骂皇帝,几经罢官而不改其志,这似乎值得我们每个人称赞。但在我看来,他的性格未尝不是他的悲哀。以自己一身浩然正气对抗整个皇朝的污浊之气,以

一己之力对抗根深蒂固的文官制度,无异于鸡蛋碰石头,自不量力。海瑞个人的执念是很强,但他的力量却很薄弱,而海瑞却从没顾虑过这些,只凭着一腔为民请命的热血,只凭着邪不胜正的信念,就去得罪朝廷权贵。此外,海瑞想改变这百孔千疮的社会,却天真地以为一己之力已足。力量有限,就不应该那么固执,盛气凌人,而应该处事圆滑,能屈能伸,韬光养晦,等到羽翼丰满,执掌大权,再汇聚志同道合之人,提拔心腹,培养势力,以一个集团去对抗敌对势力。可是海瑞却从始自终那么泥古不化,一切只按自己的标准行事,不听劝告,这样的人,大部分人都知道迟早有祸,同时也不好相处,所以即使有些“心存良知”的官员们想助海瑞一臂之力,也不敢与之共事。

海瑞,是一个可以让人们仰望却几乎没人愿意扮演的存在,这也造就了他的孤独,在仕途上只能踽踽独行。他受到孔孟之道的教育,更是遭到它们的毒害,我读海瑞,是在压抑的氛围中度过的,通篇读下来,我没感受到海瑞的一丝欢乐(这或许是因为我的境界不够),海瑞几乎灭掉自己的私欲,而人没有私欲还是一个完整的人么?

戚继光,书中给我描绘了一个更真实的戚继光,他会向张居正行贿,为了军纪可以变成一个杀人狂魔,这些没有破坏他在我心目中的形象,反而加大了我对戚继光的推崇。除了自己的军事天才,戚继光比海瑞睿智的是能看清这个制度,顺势而起,借人(张居正)而发,不拘泥于古条。

读万历十五年的过程中,我曾疑惑于为何变成写各人的传记,而读完后我才发现这些人物从各个不同的层面描绘了整个明皇朝,他们

在经历明皇朝的衰败过程,同时他们的命运也构成了明皇朝命运的一环。对于书中人物,我虽心中感慨颇多,但也明白历史未可改变,可变的是当今,以史人为鉴,以史事为鉴。


相关作文

  • 万历十五年 读后感作文1100字
  • <万历十五年>读后感 李加妮 从小到大我就觉得历史就是要背,最好是死记硬背,老师上课也是照着课本照本宣科的念,念完就说考试就考这些,把它们背完就能及格了.所以历史对于我而言,就像读不完的又臭又长的时间.人物.事件.意义等等.直到看完黄老师的这本书,真的是一改以前历史书在我心中的形象,历史 ...

  • 责任而非雄心([万历十五年]读后感)作文1100字
  • 责任而非雄心 --<万历十五年>读后感 大殿之上,身着龙袍,接受群臣的叩首.那个被称为天子的人,注定要肩负起国家兴亡的责任.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一个国家统治者的标志. 是有那么一些人,他有治理天下苍生的雄心,也有那么一些人,有屹立万众之上野心,但也有一些人,他没有雄心,没有野心, ...

  • [万历十五年]读后感-10121330207 罗晶洁 运训作文1800字
  • <万历十五年>读后感 在这次诸多的备选书目中,我选择了<万历十五年>这本书.起先其实是由于正好身边一位朋友有这本书,出于方便性的考虑才开始阅读的.但是在我阅读的过程中,渐渐读到了这本书的'可口'.在这本书中,我尝到了孤独的将领戚继光,读到了万历皇帝,读到了首辅张居正,读到了许 ...

  • 万历十五年读后感作文1200字
  • 万历十五年读后感 在本书中,作者在开头就写到:"公元1587年,在中国为万历十五年,论干支则为丁亥,属猪.当时四海升平,全年并无大事可叙."而作为一本历史书,为什么偏偏要挑这"无大事可叙"的一年来书写呢. 作者从万历皇帝开始,通过对一个又一个代表性人物的介绍. ...

  • 万历十五年-读后感-1作文1300字
  • 1 统治 管理 治理 读<万历十五年>看政府公共管理 读完<万历十五年>,第一感受这是一本有趣的历史著作.有趣之一,这是旅美历史学家黄仁宇在58岁时,于1976年的夏天用英文著作完成.然后,再由作者本人译写,于1979年5月完稿将由中华书局,最终于1982年第一次出版,并入选 ...

  • [万历十五年]读后感作文1900字
  • 使他是所谓的天子--皇帝. 明代是中国历史上皇权高度集中,封建主义表现得最充分的时代,为了巩固皇权,太祖朱元璋在立国之初就执行了笼络与高压并举的策略,尊儒祭理,推广程朱理学,程朱理学和当时称为时文的八股文遂成为青年学子中举行的立身之本,有明一代,大小官员大为科举出身,程朱理学,一方面深入社会生活,成 ...

  • 万历十五年读后感作文1200字
  • 万历十五年读后感 初次读这本书时,感觉作者想表达的东西有点深奥,似乎和我以前所接触的历史书籍不太一样,后来自己百度了作者的经历,黄仁宇是就读于美国的历史学博士,他的历史观点很大程度上受西方汉学家的影响,实际上反应了中西方历史思维观的差异. 看书时,我喜欢看目录和作者写的序,因为如果是作者本人写的,那 ...

  • [万历十五年]读后感作文2100字
  • <万历十五年>读后感 寒假的闲暇之时,看完了这本书,而后有些思索,写下来以成此文. 明帝国自他的第五任皇帝朱瞻基之后,就再没出现一个能担当.肯用事的领导者,皇室的权威在皇帝好玩与怠政的流氓习性中耗尽,高级官僚掌握了国家的实权.这也是晚明陷入"停滞时代"的重要原因. 在 ...

  • 万历十五年读后感作文2100字
  • 于无声处听惊雷 近期,在同事的推荐下,我阅读了黄仁宇先生的<万历十五年>,受益颇深.此书内容丰富,涉及明代政治.经济.社会多个方面,作者从万历十五年这一年的几个事件作为中心点展开叙述,从国家政治制度.决策方式.知识分子等,层层加以剖析,将他们置身于整个历史发展进程中进行评述,冷静客观地探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