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生作文4500字

初二作文

1 《落花生》教学设计

一、导入:质疑笔名,引起疑问

师:落花生是一种农作物,在我们这里叫——花生。话说这“落花生”不仅仅是种农作物的名字,还是我国现代作家、学者许地山的笔名。有的同学要问了:老师,我们的资料上写,他的笔名是“落华生”啊! ——因为在古代还有许地山生活的那个年代人们常常把“花”写成“华”,所以“落华生”其实就是“落花生”。这么一来,一边是一种普通的农作物,一边是我国著名学者许地山的笔名,你对这个笔名有什么疑问吗?

生:好端端的一个人,干嘛起个落花生的笔名啊?

师:问得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许地山的散文名篇——落花生。(板书课题) 。齐读。咱们看看能不能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了解许地山笔名的含义,同时还要看看,这篇著名的散文到底好在哪?

二、检查预习:找准起点,夯实基础

过渡:课文都预习过了。有信心把课文读对读顺的,请举手。(学生举手示意) 哟,都有信心,那我就考考你们。

1、也不多考,就考两道题,请看第一题。(幻灯出示一组词语:分辨 尝尝 便宜 石榴) 请你们四位起立,依次读这四个词语,其他同学注意听,看看他们读的这四个词,读音上有什么特点?(生读) 生:是轻声。

师:果真如此,我出示的这四个词的末一个字都是轻声。所以刚才有两个同学读得不太准,第二个字要读得轻一些,短一些。像这样——(师范读。生再次齐读。)

2、过渡:好多了,第一关顺利通过,请看第二题(幻灯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 。谁来读读这段话? (一生读) 你读得不错,这段话可不好读了。有几个多音字,他读对了其中的三个(幻灯片中“空地”“种花生”“买种”三个词语中的多音字变为红色) ,很不错! 这个词(指“播种”) 有点疑问,在这儿应该读什么? 三声

(师引导学生弄清读音:我们前面买的是—种,翻的是—地,浇的是—水,这样一来,这几个并列的词语都是动词加名词,所以这里指播撒种子,所以应该读—,多音字的读音要根据意思来判断。齐读)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个附加题,刚才这个字(指“园”) 他也读错了,谁听见了? 他读成什么了? “后院”。

师:听得非常仔细。可是,为什么写“后园”而不是“后院”呢? 这两字有什么区别? 猜猜看。

(师引导学生弄清两者区别。院:围墙里房屋四周的空地。园:种植果蔬花木的地方。)

三、略读“种”“收”:引导发现,主动求知

师:还是第一自然段。老师想请大家再读读,读着读着,哪个标点符号,哪个词,突然就跳进你眼睛里了? “居然”。我觉得收获应该是很平常的事情,为什么要用“居然”这个词呢?

师:收获了,他的家人事先想到还是没想到?

生:没想到。

2 师:没想到,所以用居然。为什么就没想到呢? 别着急回答,看你们能不能联系上下文找找答案。

生:因为没过几个月就收获了。

师:这个时间比他们想的——

生:要短。

师:再读读母亲说的话,判断一下姐弟几个是第几次种花生? (是荒田,姐弟几个第一次种花生。)

师:又是荒地,又是第一次种,没经验,结果种出来了。意外不意外? 生:意外。师:仅仅是意外吗?心情如何? 生:高兴。师:意外的高兴用个词叫什么?

生:激动。生:喜出望外。

师:瞧,他说的词多好,喜出望外。那是惊喜啊! 就让我们带着收获之后的惊喜来读读这段话。(生齐读)

师:看还能发现什么问题? 还是最后一句话,提示一下:标点符号。 生:“买种,翻地,播种,浇水”它们之间应该是顿号,不应该是逗号。 师:他根据以前的学习经验判断,并列词语之间是顿号,这里却用的是逗号。问得好,为什么呢?

生:我想可能这些事情是间断的,所以才要用逗号。

师:你的意思是,每件事情都隔了一定的时间。那买种啊,翻地啊,播种啊,这几件事本身是一下就能完成的吗?

生:不是。也持续了一定的时间。

师:说得好,这么一猜就有答案了。其实标点符号的使用是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产生的。如果想要表达语气舒缓、时间较长的感觉,就用——(生:逗号) 是的。如果你们在写作文时有这样的需要,并列词语之间也可以用逗号,而不是顿号。恭喜大家,两关都通过了。

师:这一段话,寥寥数语,就交代了种花生、收花生两件事(板书:收、种)。接下来请大家打开书,快速浏览课文,看除了这两件,还围绕花生写了哪几件事? (生自由读文寻找答案)

生:还写了尝花生。板书:尝。

师:你们找找看,文中真正写“尝花生”是在哪儿?

师:真正写尝花生的,看看课文的结尾,就那么一句话。说花生做的食品都——

生:吃完了。

师:是啊,就那么一句。还写了什么事?

生:还写了议花生。板书:议。

师:是。其实那天晚上许地山和家人是边尝边议,可是经过刚才大家的寻找,发现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都是寥寥几笔,而议花生却用了那么多的笔墨。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呢?

生:因为议花生这件事,让作者获得了终身受益的启示。

师:这是这篇文章的重点。重点的部分作者写得详细、具体,而次要的部分写得简略。这是这篇著名散文的第一个特点,你看咱们已经看出来了,就是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咱们平时写文章也不能平均用力,也得分主次,主要的详写,次要的略写。

3 四、精读重点:质疑问难,变教为学

师:下面我们就直奔重点,看看那天晚上父亲和我们在一起围绕花生都谈论了些什么。请大家默读课文的第3-15自然段,有疑问的地方做上标记。 (生默读课文后自由质疑)

生:为什么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亲也来了? 师:后面怎么说? 生:为什么父亲的到来实在很难得?

师:你问得多好,父亲跟孩子一起吃饭是很平常的事,对不对? 可是作者却说父亲来了实在很难得。猜猜这是为什么?

生:因为父亲工作太忙了。

师:快速地翻一翻课后的资料袋,看你能不能猜出来他忙些什么? 生:他的爸爸是一位爱国志士,可能„„在和台湾交流。

师:呵呵,那倒不是。因为大家不了解背景,我简单地介绍一下。中日甲午战争失败之后,许地山就跟随他的父亲来到了大陆,那个时候许地山的父亲在广东一带做知县,平时为老百姓的事情奔走忙碌,所以很难跟家人在一起团聚。而那天晚上父亲也来了,所以说——

生:实在难得。

师:是的,让我们带着对父亲的敬意来读一读这段话。

课件出示。(生齐读) 。

师:是的,父亲和把花生做成了好几样食品的母亲—样爱孩子。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这个可贵指什么?

师: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先得知道父亲说花生的什么最可贵? 问题提出来了,靠谁解决?

生:靠自己。

师:我最欣赏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孩子。为了更好地读书思考,老师这儿有个友情提示,先围绕问题读课文,就读第10自然段,边读边勾画,再把自己的理解简单地批注在旁边。写完了可以和同学交流,说说自己的看法,听听别人的意见。

(生默读课文,勾画批注。)

生:我觉得花生的品格最可贵,父亲就是要我们像花生一样朴实无华、默默无闻、不炫耀自己。

师:有两个词我特别喜欢:朴实无华、默默无闻。谁能读读这段原文? 生:“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师:老师有个问题不明白,你们也想想:父亲说花生就说花生吧,扯上桃子、石榴、苹果干什么呀?

生:因为桃子、石榴、苹果的果实都非常漂亮,而且是挂在高高的枝头上,如果像桃子、石榴、苹果这样张扬自我,我觉得很不好。

师:大家想一想,桃子、石榴、苹果高高地挂在那儿,就是在炫耀吗? ——摇头了。不是。那是它生长的特点呀,对不对? 它就长在那儿! 你说苹果要是长土里去那还叫苹果吗?

师:刚才这个孩子的发言有一点我很欣赏,就是她发现了父亲其实是在拿花生跟和它的生长特点截然不同的桃子、石榴、苹果比,干什么?

4 生:作比较。

师:聪明! 对比啊! 对比的结果就是让我们更加体会到花生虽然不好看,可是它像刚才那位孩子说的:朴实无华、默默奉献。外表不好看的花生却能默默地给人带来好处,真的是更可贵,更让人钦佩。让我们来读读这段话,读出花生的这份可贵。课件出示。

(练习读,指名读,教师范读,齐读。)

五、深化主题:品词析句,深刻体悟

师:课文读到这里,孩子们,父亲仅仅是在说花生吗?

生:不是。是在讲做人的道理。

师:哪句话明白地告诉我们,在讲做人?

生:“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师:真有眼光。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生:做人外表可以丑陋一些,但是要做个有用的人。

师:她的意思是说,外表丑一点没关系,但是要做个有用的人。少年许地山也正是这样理解父亲的话的,他说—— (幻灯出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生齐读。) 我发现齐读的时候我听不出你的理解。谁能带着你的理解来读读这句话?

(一生读)

师:什么是体面?

生:体面就是——

师:有点困难。看看我今天穿得体面吗? ——还行。穿得好看叫体面。长得帅那也叫体面。体面就是外表光鲜好看。讲体面有没有错?

生:没有。

师:比如说我今天穿得邋里邋遢地来是对你们的尊重吗? 不是,所以讲体面并没有错,关键是不能——

生:不能只讲体面。

师:是的,不能只讲体面。不能只讲究外表光鲜好看,只顾自己生活的安逸,而要做有用的人。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

生: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师:什么是有用的人呢?

生:他得乐于帮助别人。生:就是对别人、对社会有用的人。

师:能举个例子吗?哪些人是有用的人? 生:警察。 生:为人分忧的人。 生:还有义工。生:就像玉树地震中那个阿福为了救人而牺牲了。

师:说得多好啊! 谁能像他这样说说。

生:我觉得清洁工也是,每天早上起得很早在默默奉献。

生:我们要默默地做奉献,不图虚名。

生:我觉得老师就是这样默默奉献的人。

师:刚刚大家说了不少,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人他们的工作看似不起眼,但是都对这个社会有用。我们做人就要做——

生:有用的人。

师:不要做——

生: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师:老师也想起了一个人。这个人,他留学西洋多年却从不穿西服,不抽

5 烟不喝酒,大部分收入都用来买书;在香港大学任教时,他以系主任的身份每周还上20小时的课;抗日战争时期,他为抗战事业奔走呼号,终因劳累过度而病逝。著名作家郭沫若评价他说,他有献身精神,对于名利竞逐,极其恬淡。他就是本文的作者——许地山。他曾说——(幻灯出示)

生:我要做花生一样踏踏实实地做一个淳朴的人、有用的人,我要为中华而付出,为中华而奉献。

师:现在知道许地山为什么将“落花生”作为自己的笔名了吗? 生:因为他要提醒自己,时刻要做有落花生品格的人。

师:这篇文章谈沦的是落花生,讲的却是做人的道理,这种写法叫—— 生:借物喻人。

六、布置作业:读写结合,读活用活

师:课文学到这儿,这节课快要结束了,老师最后有个小小的请求。在我兰州的班级里有个同学,他叫小鹏,大鹏展翅的鹏。这个孩子的父亲是我们兰大的保安,而其他孩子的父母亲大多都是大学教师,所以小鹏在班里常常抬不起头。学了这篇课文,我想请大家给小鹏写封信,用你们这节课学到的知识鼓励小鹏,让他抬起头来,和你们一样的自信、幸福。你们可以把写好的信发到我的邮箱里 (幻灯出示邮箱地址) 。老师期待你们的信可以改变小鹏。

1 《落花生》教学设计

一、导入:质疑笔名,引起疑问

师:落花生是一种农作物,在我们这里叫——花生。话说这“落花生”不仅仅是种农作物的名字,还是我国现代作家、学者许地山的笔名。有的同学要问了:老师,我们的资料上写,他的笔名是“落华生”啊! ——因为在古代还有许地山生活的那个年代人们常常把“花”写成“华”,所以“落华生”其实就是“落花生”。这么一来,一边是一种普通的农作物,一边是我国著名学者许地山的笔名,你对这个笔名有什么疑问吗?

生:好端端的一个人,干嘛起个落花生的笔名啊?

师:问得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许地山的散文名篇——落花生。(板书课题) 。齐读。咱们看看能不能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了解许地山笔名的含义,同时还要看看,这篇著名的散文到底好在哪?

二、检查预习:找准起点,夯实基础

过渡:课文都预习过了。有信心把课文读对读顺的,请举手。(学生举手示意) 哟,都有信心,那我就考考你们。

1、也不多考,就考两道题,请看第一题。(幻灯出示一组词语:分辨 尝尝 便宜 石榴) 请你们四位起立,依次读这四个词语,其他同学注意听,看看他们读的这四个词,读音上有什么特点?(生读) 生:是轻声。

师:果真如此,我出示的这四个词的末一个字都是轻声。所以刚才有两个同学读得不太准,第二个字要读得轻一些,短一些。像这样——(师范读。生再次齐读。)

2、过渡:好多了,第一关顺利通过,请看第二题(幻灯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 。谁来读读这段话? (一生读) 你读得不错,这段话可不好读了。有几个多音字,他读对了其中的三个(幻灯片中“空地”“种花生”“买种”三个词语中的多音字变为红色) ,很不错! 这个词(指“播种”) 有点疑问,在这儿应该读什么? 三声

(师引导学生弄清读音:我们前面买的是—种,翻的是—地,浇的是—水,这样一来,这几个并列的词语都是动词加名词,所以这里指播撒种子,所以应该读—,多音字的读音要根据意思来判断。齐读)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个附加题,刚才这个字(指“园”) 他也读错了,谁听见了? 他读成什么了? “后院”。

师:听得非常仔细。可是,为什么写“后园”而不是“后院”呢? 这两字有什么区别? 猜猜看。

(师引导学生弄清两者区别。院:围墙里房屋四周的空地。园:种植果蔬花木的地方。)

三、略读“种”“收”:引导发现,主动求知

师:还是第一自然段。老师想请大家再读读,读着读着,哪个标点符号,哪个词,突然就跳进你眼睛里了? “居然”。我觉得收获应该是很平常的事情,为什么要用“居然”这个词呢?

师:收获了,他的家人事先想到还是没想到?

生:没想到。

2 师:没想到,所以用居然。为什么就没想到呢? 别着急回答,看你们能不能联系上下文找找答案。

生:因为没过几个月就收获了。

师:这个时间比他们想的——

生:要短。

师:再读读母亲说的话,判断一下姐弟几个是第几次种花生? (是荒田,姐弟几个第一次种花生。)

师:又是荒地,又是第一次种,没经验,结果种出来了。意外不意外? 生:意外。师:仅仅是意外吗?心情如何? 生:高兴。师:意外的高兴用个词叫什么?

生:激动。生:喜出望外。

师:瞧,他说的词多好,喜出望外。那是惊喜啊! 就让我们带着收获之后的惊喜来读读这段话。(生齐读)

师:看还能发现什么问题? 还是最后一句话,提示一下:标点符号。 生:“买种,翻地,播种,浇水”它们之间应该是顿号,不应该是逗号。 师:他根据以前的学习经验判断,并列词语之间是顿号,这里却用的是逗号。问得好,为什么呢?

生:我想可能这些事情是间断的,所以才要用逗号。

师:你的意思是,每件事情都隔了一定的时间。那买种啊,翻地啊,播种啊,这几件事本身是一下就能完成的吗?

生:不是。也持续了一定的时间。

师:说得好,这么一猜就有答案了。其实标点符号的使用是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产生的。如果想要表达语气舒缓、时间较长的感觉,就用——(生:逗号) 是的。如果你们在写作文时有这样的需要,并列词语之间也可以用逗号,而不是顿号。恭喜大家,两关都通过了。

师:这一段话,寥寥数语,就交代了种花生、收花生两件事(板书:收、种)。接下来请大家打开书,快速浏览课文,看除了这两件,还围绕花生写了哪几件事? (生自由读文寻找答案)

生:还写了尝花生。板书:尝。

师:你们找找看,文中真正写“尝花生”是在哪儿?

师:真正写尝花生的,看看课文的结尾,就那么一句话。说花生做的食品都——

生:吃完了。

师:是啊,就那么一句。还写了什么事?

生:还写了议花生。板书:议。

师:是。其实那天晚上许地山和家人是边尝边议,可是经过刚才大家的寻找,发现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都是寥寥几笔,而议花生却用了那么多的笔墨。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呢?

生:因为议花生这件事,让作者获得了终身受益的启示。

师:这是这篇文章的重点。重点的部分作者写得详细、具体,而次要的部分写得简略。这是这篇著名散文的第一个特点,你看咱们已经看出来了,就是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咱们平时写文章也不能平均用力,也得分主次,主要的详写,次要的略写。

3 四、精读重点:质疑问难,变教为学

师:下面我们就直奔重点,看看那天晚上父亲和我们在一起围绕花生都谈论了些什么。请大家默读课文的第3-15自然段,有疑问的地方做上标记。 (生默读课文后自由质疑)

生:为什么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亲也来了? 师:后面怎么说? 生:为什么父亲的到来实在很难得?

师:你问得多好,父亲跟孩子一起吃饭是很平常的事,对不对? 可是作者却说父亲来了实在很难得。猜猜这是为什么?

生:因为父亲工作太忙了。

师:快速地翻一翻课后的资料袋,看你能不能猜出来他忙些什么? 生:他的爸爸是一位爱国志士,可能„„在和台湾交流。

师:呵呵,那倒不是。因为大家不了解背景,我简单地介绍一下。中日甲午战争失败之后,许地山就跟随他的父亲来到了大陆,那个时候许地山的父亲在广东一带做知县,平时为老百姓的事情奔走忙碌,所以很难跟家人在一起团聚。而那天晚上父亲也来了,所以说——

生:实在难得。

师:是的,让我们带着对父亲的敬意来读一读这段话。

课件出示。(生齐读) 。

师:是的,父亲和把花生做成了好几样食品的母亲—样爱孩子。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这个可贵指什么?

师: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先得知道父亲说花生的什么最可贵? 问题提出来了,靠谁解决?

生:靠自己。

师:我最欣赏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孩子。为了更好地读书思考,老师这儿有个友情提示,先围绕问题读课文,就读第10自然段,边读边勾画,再把自己的理解简单地批注在旁边。写完了可以和同学交流,说说自己的看法,听听别人的意见。

(生默读课文,勾画批注。)

生:我觉得花生的品格最可贵,父亲就是要我们像花生一样朴实无华、默默无闻、不炫耀自己。

师:有两个词我特别喜欢:朴实无华、默默无闻。谁能读读这段原文? 生:“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师:老师有个问题不明白,你们也想想:父亲说花生就说花生吧,扯上桃子、石榴、苹果干什么呀?

生:因为桃子、石榴、苹果的果实都非常漂亮,而且是挂在高高的枝头上,如果像桃子、石榴、苹果这样张扬自我,我觉得很不好。

师:大家想一想,桃子、石榴、苹果高高地挂在那儿,就是在炫耀吗? ——摇头了。不是。那是它生长的特点呀,对不对? 它就长在那儿! 你说苹果要是长土里去那还叫苹果吗?

师:刚才这个孩子的发言有一点我很欣赏,就是她发现了父亲其实是在拿花生跟和它的生长特点截然不同的桃子、石榴、苹果比,干什么?

4 生:作比较。

师:聪明! 对比啊! 对比的结果就是让我们更加体会到花生虽然不好看,可是它像刚才那位孩子说的:朴实无华、默默奉献。外表不好看的花生却能默默地给人带来好处,真的是更可贵,更让人钦佩。让我们来读读这段话,读出花生的这份可贵。课件出示。

(练习读,指名读,教师范读,齐读。)

五、深化主题:品词析句,深刻体悟

师:课文读到这里,孩子们,父亲仅仅是在说花生吗?

生:不是。是在讲做人的道理。

师:哪句话明白地告诉我们,在讲做人?

生:“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师:真有眼光。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生:做人外表可以丑陋一些,但是要做个有用的人。

师:她的意思是说,外表丑一点没关系,但是要做个有用的人。少年许地山也正是这样理解父亲的话的,他说—— (幻灯出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生齐读。) 我发现齐读的时候我听不出你的理解。谁能带着你的理解来读读这句话?

(一生读)

师:什么是体面?

生:体面就是——

师:有点困难。看看我今天穿得体面吗? ——还行。穿得好看叫体面。长得帅那也叫体面。体面就是外表光鲜好看。讲体面有没有错?

生:没有。

师:比如说我今天穿得邋里邋遢地来是对你们的尊重吗? 不是,所以讲体面并没有错,关键是不能——

生:不能只讲体面。

师:是的,不能只讲体面。不能只讲究外表光鲜好看,只顾自己生活的安逸,而要做有用的人。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

生: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师:什么是有用的人呢?

生:他得乐于帮助别人。生:就是对别人、对社会有用的人。

师:能举个例子吗?哪些人是有用的人? 生:警察。 生:为人分忧的人。 生:还有义工。生:就像玉树地震中那个阿福为了救人而牺牲了。

师:说得多好啊! 谁能像他这样说说。

生:我觉得清洁工也是,每天早上起得很早在默默奉献。

生:我们要默默地做奉献,不图虚名。

生:我觉得老师就是这样默默奉献的人。

师:刚刚大家说了不少,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人他们的工作看似不起眼,但是都对这个社会有用。我们做人就要做——

生:有用的人。

师:不要做——

生: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师:老师也想起了一个人。这个人,他留学西洋多年却从不穿西服,不抽

5 烟不喝酒,大部分收入都用来买书;在香港大学任教时,他以系主任的身份每周还上20小时的课;抗日战争时期,他为抗战事业奔走呼号,终因劳累过度而病逝。著名作家郭沫若评价他说,他有献身精神,对于名利竞逐,极其恬淡。他就是本文的作者——许地山。他曾说——(幻灯出示)

生:我要做花生一样踏踏实实地做一个淳朴的人、有用的人,我要为中华而付出,为中华而奉献。

师:现在知道许地山为什么将“落花生”作为自己的笔名了吗? 生:因为他要提醒自己,时刻要做有落花生品格的人。

师:这篇文章谈沦的是落花生,讲的却是做人的道理,这种写法叫—— 生:借物喻人。

六、布置作业:读写结合,读活用活

师:课文学到这儿,这节课快要结束了,老师最后有个小小的请求。在我兰州的班级里有个同学,他叫小鹏,大鹏展翅的鹏。这个孩子的父亲是我们兰大的保安,而其他孩子的父母亲大多都是大学教师,所以小鹏在班里常常抬不起头。学了这篇课文,我想请大家给小鹏写封信,用你们这节课学到的知识鼓励小鹏,让他抬起头来,和你们一样的自信、幸福。你们可以把写好的信发到我的邮箱里 (幻灯出示邮箱地址) 。老师期待你们的信可以改变小鹏。


相关作文

  • 落花生作文2400字
  • <落花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认识8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理解"居然.收获.羡慕.体面"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伟大.体面的人". 3. 初步了解借物 ...

  • 读落花生有感400字4篇作文1600字
  • 读落花生有感400字(一): 读<落花生>有感 在所有学过的课文中,我对<落花生>这篇课文感受颇深. 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就像花生一样,默默无闻,不图虚名.把自己的果实埋在地里,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人类,却从不表露自己,也不炫耀 ...

  • [落花生]教学设计(1)作文2800字
  • <落花生>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习生字新词. 2. 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目标没有涵盖你的教学内容,比如:理清文章脉络:领悟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前后要一致)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 师介绍作者背景资料. 2. 释题,让学 ...

  • 15.落花生教案作文2700字
  • 15. 落花生 一.教材分析 <落花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课文通过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品尝花生时谈论花生的话题,告诉我们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二.学情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想上好一堂课必须了解学生.五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富 ...

  • 落花生第二课时教案作文2200字
  • 15. 落花生 1. 我们家的后园有半亩空地.母亲说:"让它荒着怪可惜的,你们那么爱吃花生,就开辟出来种花生吧."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 2. 母亲说:"今晚我们过一个收获节,请你们的父亲也来尝尝我们的新花生,好不好?&q ...

  • 落花生作文4100字
  • 7.落花生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正确读写第10自然段,会用"居然"造句.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重点句段. 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理解课文中深刻含义的句子,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 ...

  • 落花生教案作文700字
  • 落花生教案 导入:孩子们,你们吃过哪些花生做的食品.味道怎么样?你们那么爱吃花生,那么你们知道花生是怎么结出来的.落花生也是我们现代的一位著名作家许地山的笔名落华生,因为作者生长的那个年代经常把落花生叫作落华生.那么课文为什么要以"落花生"来作为题目呢?学习了课文就知道了.出示词 ...

  • 落花生教学设计作文2700字
  • < 落花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钱塘小学屏北分校:陈利军 [教学目标] 1.初步懂得做人不应该只讲体面,应该做到有真才实学,对人民有用的人.当然对题目的理解是宽泛的,不应该拘泥于教材. 2.初步学会抓住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了解借物喻人的写法并能尝试运用. [教学重点] 1.分角色 ...

  • [落花生]教学设计作文2500字
  • <落花生>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浏阳市奎文实验小学:欧阳固全 文本解读: <落花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板块"生活的启示"的第三篇文章.这是一篇叙事散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况,通 ...

  • 读落花生有感作文1800字
  • 范文一: 今天,我读了我们课本上的一篇课文<落花生>,读了这篇文章后,给我的感受非常深刻. 这篇文章写了:作者许地山小时候,他的家后面有一片荒地,于是他们就开辟出来种上了花生.花生收获了,一天晚上,他的母亲想过一个丰收节,就把作者的爸爸也邀请来吃花生食品.那天晚上,他们一家人在一个小亭子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