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相和作文1900字

六年级作文

《将相和》教学设计与反思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掌握“隆重、典礼、丝毫、抵御、侮辱、 拒绝、和氏壁、完璧归赵”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理解课文内容,从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对敌不畏强暴,机智勇敢和对友胸怀宽广,忍辱退让的精神以及廉颇知错就改的好品质中到启示和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将”和“相”从“和”到“不和”的发展过程和内在的原因。 (二)难点

理解三个故事各自的原因和结果以及这三个故事之间的相互因果联系。 教学过程设计:

一、揭题质疑

1. 出示课题。理解:“和”,就是和好。 2.质疑激趣。看到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感知

1. 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三、理清层次

1、课文中有几个小故事?找出每个故事相应的自然段。 2、给每个小故事加一个小标题。 3、三个故事之间有什么联系?

4、第一自然段是写什么?齐读。简单介绍历史背景。

《将相和》这个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离现在已经有两千多年了。当时有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国家并存,秦国最强大,要统一中国,不断向其他六国进攻。赵国的东面是比较富强的齐国,西面是最大的秦国。赵国处在两大强国之间,因此在军事和外交方面的措施,就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亡。今天我们要学的

“将相和”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时期。

四、深入研读

1. 你觉得廉颇和蔺相如由和转向不和的原因是什么?课文中哪里开始写到了不和。

“我廉颇功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去!”

(1)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从廉颇的话中能读懂些什么?(廉颇内心的不满„„)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 这样下去,廉颇和蔺相如迟早有一天会闹僵,到那时,赵国可能将国将不国了。你现在的任务是劝服正在气头上的,什么也听不进去的廉颇。为了劝好,老师建议大家读读全文,看看蔺相如是不是真的靠一张嘴,没什么能耐?

3. 出示学习提示:

(1)一边读一边感悟,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了蔺相如并不仅仅靠一张嘴,他是有能耐的。

(2)先划出重点句子或重点词揣摩人物特点,并感情朗读,然后采用摆事实或讲道理的方法,来说服廉颇。

(3)从蔺相如的语言、动作来体会蔺相如的特点;也可以从赵王和秦王的表现跟蔺相如作对比,从而体会蔺相如的特点

4、自学课文。

5、交流自学情况。

蔺相如是不是真的靠一张嘴,他有什么能耐?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指导几个重点句子的理解。 (1)“蔺相如看到这种情形,直到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大王,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说着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①自由读这段话,从中你发现了蔺相如得什么特点?从哪里看出来的? “„„我指给您看”这是有谋;

“我的脑袋和璧就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这是有勇。

②体会蔺相如在说这些话时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蔺相如说的话。 (2)“蔺相如一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蔺相如也叫人记下来,所在渑池上,秦王为赵王击缶。”

①读读这段话,想象当时的情境。

②从这里可以看出蔺相如得什么特点?(舍身救主不畏权势) 五、知识拓展 用一段诚恳的话劝劝气头上的廉颇 。

课堂小结:

《将相和》这篇课文由“完璧归赵”、“渑池相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组成。每个故事都有盾的发生、发展、结果,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又紧密联系。在教学上,我把三个故事结合起来,在整体感知课文后,设计这样的教学过程:蔺相如为什么和廉颇不和?廉颇是怎样对大家说的?蔺相如真的象廉颇说的那样吗? 练习与作业: 1、写生字词。

2、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复述“完璧归赵”和“渑池相会”这两个故事。 板书设计:

18. 将相和

隆重、典礼、丝毫、抵御、侮辱、

拒绝、和氏壁、完璧归赵

教学反思:

《将相和》这篇课文由“完璧归赵”、“渑池相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组成。每个故事都有盾的发生、发展、结果,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又紧密联系。在教学上,我把三个故事结合起来,在整体感知课文后,设计这样的教学过程:蔺相如

为什么和廉颇不和?廉颇是怎样对大家说的?蔺相如真的象廉颇说的那样吗?再让学生仔细研读前面两个小故事,找出相关的语句反驳廉颇的话。然后采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劝劝廉颇。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有利于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充分的时间保正下去自读自悟。体会蔺相如的性格特征和弄清三个故事的内在联系这两个教学目标也完成了。但是没有在40分钟内完成教学任务。有效的利用40分钟,提高课堂效率,是我今后的努力目标。

《将相和》教学设计与反思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掌握“隆重、典礼、丝毫、抵御、侮辱、 拒绝、和氏壁、完璧归赵”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理解课文内容,从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对敌不畏强暴,机智勇敢和对友胸怀宽广,忍辱退让的精神以及廉颇知错就改的好品质中到启示和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将”和“相”从“和”到“不和”的发展过程和内在的原因。 (二)难点

理解三个故事各自的原因和结果以及这三个故事之间的相互因果联系。 教学过程设计:

一、揭题质疑

1. 出示课题。理解:“和”,就是和好。 2.质疑激趣。看到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感知

1. 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三、理清层次

1、课文中有几个小故事?找出每个故事相应的自然段。 2、给每个小故事加一个小标题。 3、三个故事之间有什么联系?

4、第一自然段是写什么?齐读。简单介绍历史背景。

《将相和》这个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离现在已经有两千多年了。当时有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国家并存,秦国最强大,要统一中国,不断向其他六国进攻。赵国的东面是比较富强的齐国,西面是最大的秦国。赵国处在两大强国之间,因此在军事和外交方面的措施,就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亡。今天我们要学的

“将相和”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时期。

四、深入研读

1. 你觉得廉颇和蔺相如由和转向不和的原因是什么?课文中哪里开始写到了不和。

“我廉颇功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去!”

(1)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从廉颇的话中能读懂些什么?(廉颇内心的不满„„)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 这样下去,廉颇和蔺相如迟早有一天会闹僵,到那时,赵国可能将国将不国了。你现在的任务是劝服正在气头上的,什么也听不进去的廉颇。为了劝好,老师建议大家读读全文,看看蔺相如是不是真的靠一张嘴,没什么能耐?

3. 出示学习提示:

(1)一边读一边感悟,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了蔺相如并不仅仅靠一张嘴,他是有能耐的。

(2)先划出重点句子或重点词揣摩人物特点,并感情朗读,然后采用摆事实或讲道理的方法,来说服廉颇。

(3)从蔺相如的语言、动作来体会蔺相如的特点;也可以从赵王和秦王的表现跟蔺相如作对比,从而体会蔺相如的特点

4、自学课文。

5、交流自学情况。

蔺相如是不是真的靠一张嘴,他有什么能耐?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指导几个重点句子的理解。 (1)“蔺相如看到这种情形,直到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大王,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说着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①自由读这段话,从中你发现了蔺相如得什么特点?从哪里看出来的? “„„我指给您看”这是有谋;

“我的脑袋和璧就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这是有勇。

②体会蔺相如在说这些话时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蔺相如说的话。 (2)“蔺相如一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蔺相如也叫人记下来,所在渑池上,秦王为赵王击缶。”

①读读这段话,想象当时的情境。

②从这里可以看出蔺相如得什么特点?(舍身救主不畏权势) 五、知识拓展 用一段诚恳的话劝劝气头上的廉颇 。

课堂小结:

《将相和》这篇课文由“完璧归赵”、“渑池相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组成。每个故事都有盾的发生、发展、结果,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又紧密联系。在教学上,我把三个故事结合起来,在整体感知课文后,设计这样的教学过程:蔺相如为什么和廉颇不和?廉颇是怎样对大家说的?蔺相如真的象廉颇说的那样吗? 练习与作业: 1、写生字词。

2、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复述“完璧归赵”和“渑池相会”这两个故事。 板书设计:

18. 将相和

隆重、典礼、丝毫、抵御、侮辱、

拒绝、和氏壁、完璧归赵

教学反思:

《将相和》这篇课文由“完璧归赵”、“渑池相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组成。每个故事都有盾的发生、发展、结果,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又紧密联系。在教学上,我把三个故事结合起来,在整体感知课文后,设计这样的教学过程:蔺相如

为什么和廉颇不和?廉颇是怎样对大家说的?蔺相如真的象廉颇说的那样吗?再让学生仔细研读前面两个小故事,找出相关的语句反驳廉颇的话。然后采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劝劝廉颇。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有利于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充分的时间保正下去自读自悟。体会蔺相如的性格特征和弄清三个故事的内在联系这两个教学目标也完成了。但是没有在40分钟内完成教学任务。有效的利用40分钟,提高课堂效率,是我今后的努力目标。


相关作文

  • 将相和缩写作文700字
  • 将相和缩写 将相和缩写 ◎罗紫霂 战国时期,秦国最强,常常进攻别的国家. 有一次,秦王以十五座城为诱饵骗取赵国的"和氏璧",但赵国大臣蔺相如聪明机智,甘愿冒性命危险前往,最后完璧归赵,也保全了自身. 在渑池之会上,秦王想借机侮辱赵王,让赵王鼓瑟,但蔺相如不畏强权,以与秦王同归于尽 ...

  • 读[将相和]有感作文500字
  • 1 读<<将相和>>有感 读了<<将相和>>之后, 我非常敬佩蔺相如与廉颇. <<将相和>>是由三个故事组成的, 分别是"完璧归赵""渑池会见""负荆请罪". 读完 & ...

  • 将相和.为作文1300字
  • <将相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读写"上卿.召集.推辞.胆怯.击缶.诸位.削弱.渑池.荆条.廉颇.蔺相如.和氏璧.无价之宝.负荆请罪"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领悟3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人物形象,体 ...

  • 第18课:[将相和]课文重点作文300字
  • 第18课:<将相和> 1. "将"是指廉颇,"相"是指蔺相如,"和"是和好的意思. 2. 本篇课文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作者是汉代司马迁:<史记>:被鲁迅称为&qu ...

  • 读[将相和]有感作文100字
  • 学习了<将相和>这篇课文,我知道廉颇和蔺相如这两个在历史卷上熠熠生辉的人物.他们的故事之所以千百年来流传不息,是因为他们有共同的爱过思想以及各自的美好品质.将相和,则国家兴.我们每个人也要学习这种"和",一起构建和谐社会!!! 六年级:琦琦冉

  • [将相和]缩写作文400字
  • <将相和>缩写 <将相和>缩写 战国时期,秦王写信给赵王,想用十五座城池换赵王国宝; --"和氏璧".赵王派蔺相如带璧去秦国交换,蔺相如进了秦宫后,感觉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便派人把璧送回了赵国,秦王的阴谋未能得逞.因为蔺相如"完璧归赵&quo ...

  • [将相和]作业作文500字
  • <将相和>课后作业 本节课安排三道课后作业: 作业1:请大家将本节课中自己喜欢的优美词句摘抄到笔记本上: <史记>既是一部很有价值的历史著作,又是一部接触的文学著作,被鲁迅先生成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篇文中有许多好词好句,让学生抄写下来,积累丰富 ...

  • 贾芮寒读[将相和]有感作文500字
  • 读<将相和>有感 五.三 贾芮寒 最近,我看了司马迁写的<史记>,史记中的"将相和"的故事让我深有感触. 当我读到蔺相如说:"这块璧有点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结果秦王把璧交给了他这里时,认为蔺相如很聪明,用计谋骗回了璧,秦王还很乐意把 ...

  • 13.将相和-教学教案作文1000字
  •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到对敌人要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对自己人要以国家.大局为重,团结一致.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学会生字新词. 4.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自述课文. 教学重难点: 在故事中品析人物的思想品质是本文的教学重点. 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是难点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