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作文2100字

初二作文

颐和园

颐和园前身为清漪园,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区十五公里,占地约二百九十公顷,与圆明园毗邻。它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也是国家重点景点。

清朝乾隆皇帝继位以前,在北京西郊一带,建起了四座大型皇家园林。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皇帝为孝敬其母孝圣皇后动用448万两百银在这里改建为清漪园,形成了从现清华园到香山长达二十公里的皇家园林区。咸丰十年(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光绪十四年(1888年)重建,改称颐和园,作消夏游乐地。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的破坏,珍宝被

劫掠一空。清朝灭亡后,颐和园在军阀混战和国民党统治时期,又遭破坏。

1961年3月4日,颐和园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7年5月8日,颐和园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 级旅游景区。 2009年,颐和园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

一、 总体的布局特点

颐和园是依照原有的瓮山和西湖修建的。颐和园是一个山水兼容的皇家园林。皇家园林是具有多种用途的综合体:清代皇家园林内涵一般有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居住和朝见的宫室,一部分是供游乐的园林。清代皇家园林理景的指导思想是集仿各地名园胜迹于园中——把全园划分若干景区,布置各种不同趣味的风景点或园中园。因此,后来根据周围的环境进行了整体的规划形成了万寿山和昆明湖。这样的山水骨架就为颐和园的大的整体布局限定了大的框架。颐和园主要有四部分构成:东宫门和万寿山东部的朝廷宫室部分、万寿山前山部分、万寿山后山部分、昆明湖、南湖和西湖部分。而颐和园使用功能基本可以分为三个区整治活动区、生活区、风景区。前两个区集中在东宫门主要的建筑有仁寿门、仁寿殿、乐寿堂、玉兰堂等。而风景则主要集中在万寿山和昆明湖,周围有佛香阁、排云殿、长廊、十七孔桥、铜牛、知春亭等著名的建筑。这些知名建筑显示了颐和园布局的整体脉络主次分明。这样的布局形式不仅很好的和原有地形相结合也成就

了这座古典皇家园林的使用功能。颐和园的布局也很好的表现出了空间概念。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山水地形本身的尺度就很大让人能够感受到强烈的空间感,另外颐和园还巧妙地利用“借景”的手法来实现了空间的延伸。

二、 风景园林建筑

1、主体建筑几何轴线布置

万寿山前山建筑

万寿山后山建筑:一组西藏建筑

2、宫廷建筑严肃隆重,其他活泼随意

3、水面对比强烈——“疏能走马,密不插针”

三、园林的理水

水体景观是园林构景中的四

要素之,园林空间的视觉效果依

靠着水的处理变得虚实相生、彰

显分明、动静互映、层次丰富。

也有人将水喻为园林的“灵魂”、

“血液”。颐和园作为我国典型

的皇家园林,且全园有五分之四

是水面,故以水胜,大部分景点

都是临湖取景,其理水是画龙点

睛之笔。

颐和园的总体规划以杭州西湖为蓝本也有着自己的特点和条件。在颐和园中,水的形式表面多以静态水出现:昆明湖。南湖和西湖等这些水域虽然广阔,但却给人以安谧舒适的感觉。设计中用曲桥、沙堤、岛屿等分割水面,如“一池三山”、十七孔桥等。以亭、台、谢、廊等分割水面,如知春亭、沧浪亭等。“沧浪亭”始为五代时吴越国广陵王钱元璙近戚中吴军节度使孙承佑的池馆。宋代著名诗人苏舜钦以四万贯钱买下废园进行修筑傍水造亭因感于“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题名“沧浪亭”自号沧浪翁并作《沧浪亭记》。沧浪亭虽因历代更迭有兴废已非宋时初貌但其古木苍老郁森还一直保持旧时的风采部分地反映出宋代园林的风格。沧浪亭为一

方形石亭结构古雅飞檐凌空檐下为斗石刻四枋上有仙童、鸟兽及花卉图案。石柱上有石刻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总之,水面大比例,主体建筑外向水面,有景可观,背后水面幽深。

四、园林的植物

植物是园林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大背景下, 形成了古典园林中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独特文化意趣的皇家园林植物景观。明清时期的皇家园林无论在数量还是造园技艺上都发展到了成熟的巅峰, 遗存于世的明清皇家园林植物景观及其设计理念都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 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颐和园中的植物“多做群植或成林布置,不同于私家园林以单株欣赏为主”。

颐和园作为清代皇家园林的典型代表,在园林植物的品种搭配、栽种位置、种植方式上颇具匠心,结合气候地形以及主人的审美要求形成独特的植物历史观。

五、分析及启示

中国园林艺术对空间的经营方式是和中国传统的独特空间意识分不开的,以有限的园林空间表现出心目中无限的“宇宙空间”。颐和园这座大型皇家园林,在许多方面都堪称经典。颐和园作为大型皇家园林,规模宏大、景点众多。颐和园美丽的园林胜景,体现了我国造园艺术的高超水平。颐和园集传统造园艺术之大成,万寿山、昆明

湖构成其基本框架,借景周围的山水环境,饱含中国皇家园林的恢弘富丽气势,又充满自然之趣,高度体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准则。因此,对原理设计来讲,颐和园是一座宝库。

颐和园

颐和园前身为清漪园,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区十五公里,占地约二百九十公顷,与圆明园毗邻。它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也是国家重点景点。

清朝乾隆皇帝继位以前,在北京西郊一带,建起了四座大型皇家园林。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皇帝为孝敬其母孝圣皇后动用448万两百银在这里改建为清漪园,形成了从现清华园到香山长达二十公里的皇家园林区。咸丰十年(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光绪十四年(1888年)重建,改称颐和园,作消夏游乐地。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的破坏,珍宝被

劫掠一空。清朝灭亡后,颐和园在军阀混战和国民党统治时期,又遭破坏。

1961年3月4日,颐和园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7年5月8日,颐和园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 级旅游景区。 2009年,颐和园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

一、 总体的布局特点

颐和园是依照原有的瓮山和西湖修建的。颐和园是一个山水兼容的皇家园林。皇家园林是具有多种用途的综合体:清代皇家园林内涵一般有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居住和朝见的宫室,一部分是供游乐的园林。清代皇家园林理景的指导思想是集仿各地名园胜迹于园中——把全园划分若干景区,布置各种不同趣味的风景点或园中园。因此,后来根据周围的环境进行了整体的规划形成了万寿山和昆明湖。这样的山水骨架就为颐和园的大的整体布局限定了大的框架。颐和园主要有四部分构成:东宫门和万寿山东部的朝廷宫室部分、万寿山前山部分、万寿山后山部分、昆明湖、南湖和西湖部分。而颐和园使用功能基本可以分为三个区整治活动区、生活区、风景区。前两个区集中在东宫门主要的建筑有仁寿门、仁寿殿、乐寿堂、玉兰堂等。而风景则主要集中在万寿山和昆明湖,周围有佛香阁、排云殿、长廊、十七孔桥、铜牛、知春亭等著名的建筑。这些知名建筑显示了颐和园布局的整体脉络主次分明。这样的布局形式不仅很好的和原有地形相结合也成就

了这座古典皇家园林的使用功能。颐和园的布局也很好的表现出了空间概念。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山水地形本身的尺度就很大让人能够感受到强烈的空间感,另外颐和园还巧妙地利用“借景”的手法来实现了空间的延伸。

二、 风景园林建筑

1、主体建筑几何轴线布置

万寿山前山建筑

万寿山后山建筑:一组西藏建筑

2、宫廷建筑严肃隆重,其他活泼随意

3、水面对比强烈——“疏能走马,密不插针”

三、园林的理水

水体景观是园林构景中的四

要素之,园林空间的视觉效果依

靠着水的处理变得虚实相生、彰

显分明、动静互映、层次丰富。

也有人将水喻为园林的“灵魂”、

“血液”。颐和园作为我国典型

的皇家园林,且全园有五分之四

是水面,故以水胜,大部分景点

都是临湖取景,其理水是画龙点

睛之笔。

颐和园的总体规划以杭州西湖为蓝本也有着自己的特点和条件。在颐和园中,水的形式表面多以静态水出现:昆明湖。南湖和西湖等这些水域虽然广阔,但却给人以安谧舒适的感觉。设计中用曲桥、沙堤、岛屿等分割水面,如“一池三山”、十七孔桥等。以亭、台、谢、廊等分割水面,如知春亭、沧浪亭等。“沧浪亭”始为五代时吴越国广陵王钱元璙近戚中吴军节度使孙承佑的池馆。宋代著名诗人苏舜钦以四万贯钱买下废园进行修筑傍水造亭因感于“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题名“沧浪亭”自号沧浪翁并作《沧浪亭记》。沧浪亭虽因历代更迭有兴废已非宋时初貌但其古木苍老郁森还一直保持旧时的风采部分地反映出宋代园林的风格。沧浪亭为一

方形石亭结构古雅飞檐凌空檐下为斗石刻四枋上有仙童、鸟兽及花卉图案。石柱上有石刻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总之,水面大比例,主体建筑外向水面,有景可观,背后水面幽深。

四、园林的植物

植物是园林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大背景下, 形成了古典园林中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独特文化意趣的皇家园林植物景观。明清时期的皇家园林无论在数量还是造园技艺上都发展到了成熟的巅峰, 遗存于世的明清皇家园林植物景观及其设计理念都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 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颐和园中的植物“多做群植或成林布置,不同于私家园林以单株欣赏为主”。

颐和园作为清代皇家园林的典型代表,在园林植物的品种搭配、栽种位置、种植方式上颇具匠心,结合气候地形以及主人的审美要求形成独特的植物历史观。

五、分析及启示

中国园林艺术对空间的经营方式是和中国传统的独特空间意识分不开的,以有限的园林空间表现出心目中无限的“宇宙空间”。颐和园这座大型皇家园林,在许多方面都堪称经典。颐和园作为大型皇家园林,规模宏大、景点众多。颐和园美丽的园林胜景,体现了我国造园艺术的高超水平。颐和园集传统造园艺术之大成,万寿山、昆明

湖构成其基本框架,借景周围的山水环境,饱含中国皇家园林的恢弘富丽气势,又充满自然之趣,高度体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准则。因此,对原理设计来讲,颐和园是一座宝库。


相关作文

  • 游颐和园作文300字
  • 游颐和园 今天我们来到了美丽的颐和园,颐和园位于北京西北郊,原为清代帝后的花园和行宫.颐和园主要由万寿山,昆明湖组成.面积4350亩,水面积约占四分之三. 我们从南门进入,看到铜牛.这只铜牛是为了镇压水患,乾隆在东堤上铸造了这尊铜牛.站在铜牛边看十七孔桥如同一条彩虹横卧湖面:水天空阔的昆明湖,旖旎动 ...

  • 祖国我为你骄傲作文500字
  • 大家好,我是来自明星学校XX 年级XX 班的肖子南,我为大家演讲的题目是:<祖国,我为你骄傲> 每个星期一的早晨,当我们带着鲜艳的红领巾,排着整齐的队伍,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注视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我的内心总会感到热血沸腾,有个声音在心底呐喊:祖国,我为你骄傲! 我的祖国,地大物博.风光秀美 ...

  • 泛舟颐和园作文400字
  • 8月13日,我终于来到了孩童时就日思夜想的地方--北京.想起那天,到现在我还是激动不已,其中令我最开心的地方是能在号称"避暑夏宫"的颐和园内的昆明湖上泛舟了! 当时,导游领着我们上了一条船,那是一条雕刻精美的画舫.等到我们在船上坐稳以后,船就缓缓行驶了,我望向窗外,昆明湖就像一面 ...

  • 复兴中华,从我做起作文700字
  • 小时候,妈妈买了一个地球仪,给我认哪一个是中国.妈妈教我从"大公鸡"身上学了许多地名. 长大后,我渐渐的知道了祖国有五千年的历史,万里长城.汉唐盛世.四大发明.秦腔京剧曾经是她强大的符号.可是,谁知道,它经历过艰难的磨难. 日本炸毁了上海火车站,把上海火车站变成了"垃圾 ...

  • 游长城作文800字
  • 不到长城非好汉."今天,我也要登上长城,做一回"好汉". 我们站在长城脚下,抬头仰望.长城蜿蜒起伏,远远看上去,就像是一条横卧的巨龙,正准备一飞冲天呢! 我们开始登长城了.顺着巨大的青石台阶往上走,发现台阶的表面已经凹凸不平,而且非常光滑.可想而知,有多少双脚曾经走过这 ...

  • 颐和园导游词作文9000字
  • 颐和园导游词 (一)涉及内容 1. 颐和园的判定语 2. 建园的时间.地点 3. 历史沿革 4. 园林简介 (二)介绍位置:在东宫门内简介牌旁 各位朋友,现在我为大家介绍一下颐和园,颐和园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始建于金代,位于北京西北郊,距市区15公里,占地面积290公顷.景区主要由昆明湖 ...

  • 绍兴主要旅游景点作文200字
  • 第一天 19:37--合肥至北京火车 第二天 7:30--到达北京 8:00--天安门.故宫 13:30--北海公园 15;00--王府井 第三天 4:10--起床 4:50--在天安门广场观看升旗 8:00--八达岭长城 15:00--鸟巢.水立方 第四天 7:30--颐和园 13:00--清华. ...

  • 北京的符号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作文900字
  • 大约七八岁的时候,在我老师的家里,看到一张贴在土墙的画:远远望去,湖面上有一座九个孔的石桥.老师告诉我,这是北京颐和园.这张画和那时候每个小学生都会唱的一首歌<我爱北京天安门>,牢牢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在我来北京前,颐和园和天安门就是北京的符号. 至今对外地游客来说,北京符号恐怕还是天安门 ...

  • 北京欢迎你作文1500字
  • 北京欢迎你 1. 古都线 故宫 天安门广场 天坛 颐和园 毛主席纪念堂 人民大会堂 1.5:30(看升国旗) 2. 颐和园(2.5小时)(慈禧水道90元/人" 慈禧水道" 过去是皇家御用河道,其" 十里青山行画里,双飞白鸟似江南" ,慈禧水道" 四趣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