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 劳动的开端作文6600字

五年级作文

1劳动的开端

记得我十二岁那年, 家里穷得揭不开锅。2看着一家人挨饿, 我心里像油煎一样。[①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我要用劳动来解除饥饿的威胁。3[②这句话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少年?]

段导读:作者在十二岁时就准备用劳动来解除饥饿的威胁。

萍乡煤矿四面是高山, 在东北方的深山里, 煤藏离地面很近。土煤窑星星点点, 到处都是。土煤窑完全靠人工开采。窑主随便挑个地方, 挖一个斜洞, 就算是煤窑。4工人进出连腰也伸不直, 像狗一样爬进去挖煤, 又像狗一样把煤从窑里拖出来。[③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作用?]

把煤从山里运到外地去, 也靠人工。挑脚的得一担一担地把煤挑到车站。5[④你从这句话中能看出什么?]

我看见比我大点儿的穷孩子都去挑煤, 也打算靠自己的力气去挣几个小钱。[⑤这句话

说明“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我找从小在一起玩的小赵商量, 想叫他带我去。小赵歪着脑袋, 把我左看右看, 笑着说:

“得了吧! 你也挑得动煤? 像个瘦猴子, 不要让扁担把你压扁了! ”7[⑥在小赵眼里, “我”能不能干

“挑煤”的活儿?]

“我的力气大得很。不信, 咱们俩摔跤试试! ”

1 ☜

2

①“心里像油煎一样”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作者心里的焦急程度。 3

②这句话说明作者从小就有责任感。 4 ③比喻。把工人比作狗, 写出了旧社会穷苦的煤矿工人的艰难生活。

5 ④可以看出挑着重担走很长的山路, 是多么艰辛。

6 ⑤进一步说明作者十分懂事, 知道为家里分忧。

7 ⑥“像个瘦猴子”说明“我”身体单薄, 小赵认为“我”根本不适合干这个工作。

“我不跟你摔跤。你要去就去吧, 明天早点儿起来! ”

段导读:“我”找小赵商量跟他去挑煤, 他答应了。

要去挑煤, 半夜就得动身。8[⑦这句话说明了什么?]我家没有灯笼, 也没有火把。我跑到

矿上电机房去找了些用过的油棉纱, 在机器上擦点机器油, 绑在木头棍子上, 准备半夜点着照路。9[⑧艰苦的生活难倒“我”了吗?]

段导读:“我”制作火把, 准备半夜点着照路。

母亲知道我要去挑煤, 心里当然舍不得, 可是她也不愿意眼看着孩子们挨饿。她半夜起来不声不响地送我到门口。10[⑨母亲的行为反映了她怎样的心理?]我约上小赵, 匆匆忙忙走了。

我们爬过几座山, 穿过几片树林, 赶到挑煤的地方。哪知来得太早, 还没有一个人影, 小煤窑办事的地方门关得紧紧的, 里面没有灯光, 人都在睡觉。

段导读:“我”半夜动身去挑煤, 赶到地方, 办事的人还在睡觉。 11屋檐底下有两张方桌, 是窑上开票记账用的。我看天还没亮, 爬上桌去躺着, 一合眼就睡着了。睡得正熟, 我忽然摔了下来, 好像落在万丈深渊里, 浑身疼痛。[⑩使用这个比喻有什么好处?]原来桌子被人抽掉, 矿上的办事人来开磅称煤了。 12我爬起来揉揉胳膊, 心想, 出门做工真不容易, 穷人到哪里都要受欺侮。[这里的心理描写有什么作用?]

13段导读:挑煤前“我”就感受到了出门做工的不容易。

我很想多挑一些, 试一试, 挑不动, 又去掉一点。

矿上的办事人不耐烦地说:“你要不挑就算了, 别找麻烦! ”[对办事人的神态、语言描写揭示了怎样的现实?]

我一赌气挑上就走。14[这句话表现了“我”怎样的个性?] 8

⑦说明了挑煤的辛苦。 9 ⑧没有。想办法制作火把, 说明“我”遇事考虑周到, 爱动脑筋。

10 ⑨母亲舍不得, 又没有办法, “不声不响地”反映了母亲知道“我”去挑煤后复杂的心情。

11 ⑩说明“我”被摔得很重、很痛, 反映了矿上的办事人的冷酷无情, 突出了旧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 12

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13

办事人员对挑煤工的态度十分恶劣, 进一步表现了旧社会的劳动人民根本没有社会地位。 14

表现了“我”坚强的个性。

我挑着煤赶路, 一开头还跟得上人家, 可走了不到二里就渐渐落在后头了。扁担把肩膀压得生疼, 担子从左肩换到右肩, 从右肩移到左肩, 换来移去, 两个肩膀都吃不住劲了, 只好停下来歇一歇。15[这些动作描写表现了什么?]

哪知挑东西走路, 越歇越想歇, 越歇越觉得担子重。不一会儿又要爬山。这山原来没有路, 那些人踩出来的小路滑极了, 我一步三滑, 肩上的煤筐来回晃荡, 像是打秋千。16[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表达效果?]

段导读:“我”开始挑煤赶路的情景。

爬上山头, 已经是中午了。我解开衫子一看, 肩也肿了, 皮也破了。

我鼓足勇气, 仍旧挑起煤筐往前走, 一不留神, 脚底下被石头一绊, 一个跟头栽倒在半山腰。我的胳膊和腿擦破好几道口子, 煤撒了一地。17[

“我”的这些伤痕说明了什么?] 段导读:“我”挑煤遇到的困难。

太阳落山了, 别的挑煤的人大概都早已到车站了, 只剩下我一个留在荒山上, 离车站还有五六里路。就是我挑到车站, 收煤站也收秤关门了。我怎么办呢?

红肿的肩头跟滚水烫过一样疼, 18[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腿上的伤口不住流血, 我只好挑着两只空筐回到家里。

段导读:“我”挑着空筐回家, 第一次挑煤失败。

一进门, 我一头倒在床上, 一动也不想动, 饥饿和疲劳把我压倒了。19

[

“一进门、一头倒在、一动也不想动”反映了什么?]

母亲走过来轻轻地问道:“孩子, 你怎么啦? ”

我说煤没挑到站, 都扔在半山腰了。母亲含着眼泪, 给我打来洗脚水。

我怕母亲见了我的伤口又要难过, 不肯下地洗脚。 15

具体写出了对“我”来说, 挑煤是件力不从心的难事。 16

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形象地写出了人小体弱的“我”挑煤的不容易, 进一步反映出挑煤的艰难。 17

说明了挑煤的艰难、辛苦, 也从侧面说明了这样繁重的劳动是一个十二岁的孩子难以承受的。 18

用“跟滚水烫过一样”写肩头疼痛难忍的程度, 说明了挑煤劳动的艰辛。 19

这些词语反映出“我”已疲劳至极。

我对母亲说:“妈妈, 不要紧, 我明天还去挑。”20[

“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母亲问我:“你吃过饭了吗? ”

我回答:“我不饿。”

第二天一早, 我喝了碗野菜粥, 又翻过高山去挑煤。扁担一压上红肿的肩头, 头上就直冒冷汗。我想应该趁力气还没使尽的时候, 先多赶几步路, 免得磨到天黑又误事。就咬紧牙, 两脚不停, 一直把这担煤挑到车站。

从此, 我走上艰难的生活道路。

1. 学习生字, 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 整体把握全文, 了解文章大意。

3. 理清脉络, 划分段落。

搜集有关作者吴运铎和当时的时代背景资料。

一 揭题导入

1. 板书课文题目(在“开端”下加点), 理解题目的意思。(开端, 就是开始。劳动的开始。)

2. 作者简介。

吴运铎(1917~1991), 湖北武汉人。早年在萍乡煤矿做工。1938年参加新四军。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 曾在皖南乡村用简易设备制造出步枪、手榴弹、定时地雷、平射炮等武器, 是新四军兵器工业的创建人之一。曾三次负伤致残,

仍不顾个人安危坚持研制各种武器和临场试验炮弹性能, 被誉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代表作品有自传体小说《把一切献给党》。

二 初读课文, 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1. 自读课文, 学会生字、新词。

(1) 指名读词语, 读准字音。

20 “明天还去挑”说明“我”很坚强, 不服输, 勇于战胜困难。

挨(ái) 饿 煤藏(cáng) 挑(tiāo) 脚 得(dé) 了吧

半夜就得(děi) 动身 落(là) 在后头

(2) 形近字辨析并组词。

(3) 理解词语的意思。

挑脚:旧时指给人挑运货物或行李。

威胁:用威力逼迫、恐吓使人屈服。

万丈深渊:形容很高或很深的水。这里指作者摔得很重。

2. 再读课文, 了解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课文记叙了作者童年时代因受饥饿的威胁, 被迫走上艰难的谋生道路的事。)

3. 标画自然段, 试着给课文分段。

(1) 读课文, 想一想课文第几自然段到第几自然段是写“我”第一次挑煤的。

(2) 给课文分段, 并说说分段的理由。

讨论, 归纳, 按事情的发展顺序, 课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起因) 因生活所迫, “我”准备去挑煤。

第二部分(第4~28自然段):(经过) “我”第一次挑煤的经历。

第三部分(第29、30自然段):(结果) “我”走上了艰难的谋生之路。 三 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 读课文第一部分, 找出描写“我”心急的句子。(看着一家人挨饿, 我心里像油煎一样。)

2. 出示“我心里像油煎一样”这句话, 读一读, 体会一下这样写是为了说明什么。(说明当时的生活非常窘迫, 作为家庭的一员, “我”心里十分着急, 这为下文第一次挑煤埋下了伏笔——“我要用劳动来解除饥饿的威胁”。)

3. 你能带着这种体会来朗读这句话吗?(指导学生朗读这个句子。)

4. 小结:那么, 第一次挑煤的经历如何呢? 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劳动的开端

挨饿——油煎——劳动

第一次挑煤

走上了艰难之路

课前, 教师要布置学生查阅一些有关旧社会穷人生活艰难的小故事, 以及作者的资料。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领悟文章的中心。

教学时, 从“艰难”出发, 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我”第一次挑煤艰难的句子。在这一环节, 应采取以读代讲的教学方法, 把学生带入作者描写的情境中, 促使学生自己品出文章的

“味”, 悟出文章的“情”来。再让学生抓住他们感受最深的句子去读, 特别抓住本课中的比喻句。这些比喻句也是此次教学的重点, 让学生自行研读, 小组讨论, 引导学生细细体会比喻句的用法及句子的含意; 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思考体验, 体会生活的艰难和旧社会人民命运的悲惨; 感受“我”自强自立、刻苦磨炼自己的坚强意志的精神。

最后, 让学生谈谈读完课文后的感受。学生在自己阅读课文的基础上, 积极主动地思考, 交流自己的理解和体验, 受到情感的熏陶, 获得思想的启迪, 享受审美的乐趣。

1. 画去不正确的读音。

浮萍.

( pín

píng) 欺侮.

(wǔ rǔ

)

称.

(chēng chè

n

) 煤 煤藏.(cá

z ɑn

g

)

2. 给下面的字加偏旁, 组成本课的生字, 再组词。

某(煤)(煤炭) 长(账)(账本)

平(秤)(过秤) 每(侮)(欺侮)

昆(棍)(木棍) 半(绊)(绊倒)

帛(棉)(棉花) 者(赌)(赌博)

3. 照样子, 写词语。

不声不响 不慌不忙 不紧不慢

匆匆忙忙 高高兴兴 认认真真

4. 请从下列词语中选择一个造句。

威胁 艰难

1. 理解课文内容, 了解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艰难生活。

2. 了解作者第一次挑煤的经历。

关于重点句子的幻灯片。

一 复习导入

1. 自由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 用“(家里穷得揭不开锅。)

2. “我”为了解除全家人的饥饿, 决心去挑煤。挑煤工人的工作是怎样的呢?(土煤窑完全靠人工开采。窑主随便挑个地方, 挖一个斜洞, 就算是煤窑。工人进出连腰也伸不直, 像狗一样爬进去挖煤, 又像狗一样把煤从窑里拖出来。)

3. 讨论:体会这个比喻句, 想想这个比喻句写出了什么, 你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甲:这个比喻句写出了挑煤工人艰苦的工作。

学生乙:这个比喻句写出了窑主不把工人当人看。

学生丙:我们能从这句话体会出这就是当时旧社会工人悲惨的生活。

4. 分角色朗读“我”与小赵的对话。

二 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 快速朗读课文第二部分, 画出这一部分的重点句。(我爬起来揉揉胳膊, 心想, 出门做工真不容易, 穷人到哪里都要受欺侮。)

2. 说说“我”是从哪些亲身感受中体会到这个道理的。(学生画出有关要点。)

学生甲:我从他们半夜就要出发, 还要爬过几座山, 穿过几片树林这些地方看出, 出门做工不容易。

学生乙:我从“睡得正熟, 我忽然摔了下来, 好像落在万丈深渊里, 浑身疼痛。原来桌子被人抽掉, 矿上的办事人来开磅称煤了”这两句话看出穷人到哪里都要受欺侮。

“我忽然摔了下来, 好像落在万丈深渊里。”体会这个比喻句写出了什么, 实质上是在指责谁。(这句话写出了办事人的凶狠。)

朗读这几句话。

3. 请你用低沉、缓慢的语调朗读后面的段落, 读出“我”生活的艰难。朗读后画出表现“我”生活艰难的句子。

学生甲:哪知挑东西走路, 越歇越想歇, 越歇越觉得担子重。不一会儿又要爬山。这山原来没有路, 那些人踩出来的小路滑极了, 我一步三滑, 肩上的煤筐来回晃荡, 像是打秋千。

学生乙:我解开衫子一看, 肩也肿了, 皮也破了。

学生丙:我鼓足勇气, 仍旧挑起煤筐往前走, 一不留神, 脚底下被石头一绊, 一个跟头栽倒在半山腰。我的胳膊和腿擦破好几道口子, 煤撒了一地。

学生丁:太阳落山了, 别的挑煤的人大概都早已到车站了, 只剩下我一个留在荒山上, 离车站还有五六里路。就是我挑到车站, 收煤站也收秤关门了。我怎么办呢? 红肿的肩头跟滚水烫过一样疼, 腿上的伤口不住流血, 我只好挑着两只空筐回到家里。

学生边读句子, 边说出对句子的理解和体会。

4. 练习朗读这些句子, 读出生活的艰难。

三 学习第三部分

自由朗读这一部分, 看看第二次挑煤时“我”是怎样做的, 与第一次有什么变化。

学生甲:第二次挑煤时, 我想应该趁力气还没使尽的时候, 先多赶几步路, 免得磨到天黑又误事。就咬紧牙, 两脚不停, 一直把这担煤挑到车站。

学生乙:作者变得坚强了, 人总要适应生活的。

四 总结全文

1. 结束语:是啊, 人总要适应生活的。吴运铎说过:“顽强战斗, 以创造性的劳动克服一切困难。”这就是他对劳动的看法。同学们, 你们对劳动有什么看法呢?

2. 学生谈论。

3. 吴运铎撰写的《把一切献给党》, 以他的亲身经历和感受, 表达了他对党的一片赤诚之心, 成为当时有抱负、有理想的青年寻求人生道路的教科书, 在青少年中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我们学的这篇文章也是节选于此, 有兴趣的同学不妨借来看看。

劳动的开端

揭不开锅

决定去挑煤 用劳动解除饥饿的威胁

第一次挑煤 半夜动身

挑煤赶路, 越走越累

午后栽倒在半山腰, 煤撒了一地

太阳落山, 挑空筐回家 第二天又去挑煤 翻过高山, 直冒冷汗 咬紧牙, 挑到车站

教师一开始可以采用“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复述课文, 了解吴运铎少年时为了解除“饥饿的威胁”, 过早地走上艰难的生活道路的事实。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 然后让学生用一个词来概括作者第一次挑煤的经历, 从而得出“艰难”这个关键词。这个环节的设计从整体入手, 直奔重点, 给学生创设了一个与文本对话的机会, 让学生初步感知这是一次艰难的劳动经历。

最后, 引导学生联系全文思考“艰难”的含义:从内容上理解“艰难”包含着担子重、道路长、流血流汗及受人欺侮等; 在形式上, 为了表现生活道路的艰难, 课文把第一次挑煤写得特别详细, 而且运用了比喻句, 使表达更形象、更生动、更具体。

1. 填空。

《劳动的开端》作者是吴运铎, 本课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连段成篇的。通过本课的学习, 我了解到了劳动人民当时生活的艰难。

2. 请从文中找出比喻句, 至少找出三句, 然后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①看着一家人挨饿, 我心里像油煎一样。②这山原来没有路, 那些人踩出来的小路滑极了, 我一步三滑, 肩上的煤筐来回晃荡, 像是打秋千。③红肿的肩头跟滚水烫过一样疼, 腿上的伤口不住流血, 我只好挑着两只空筐回到家里。

3. 劳动是人类的基本能力, 不知你对劳动有什么看法? 请你摘抄几句关于劳动的名人名言。

1. 好书推荐

《把一切献给党》:吴运铎写的一部在20世纪50年代脍炙人口的自传体小说, 内容是一个普通工人成长为无产阶级优秀战士的感人故事。该小说问世以来, 不仅在国内多次出版, 影响了几代人, 而且被译成七种文字, 在国外广为流传。

2. 小知识

萍乡煤矿:江西著名煤矿。主要矿区在萍乡市安源, 故曾称“安源煤矿”。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 盛宣怀设萍乡煤矿局开采, 供应汉阳铁厂。1899年向德国借款, 购买机器和聘用技术人员, 矿务为德国人操纵。1904年后转向日本借款, 实权遂落日本人之手。1908年与汉阳铁厂、大冶铁矿合并为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抗日战争时期, 部分设备拆迁广西, 余被日军侵占。战后由国民政府接收。1949年7月萍乡解放, 收归人民所有。

1劳动的开端

记得我十二岁那年, 家里穷得揭不开锅。2看着一家人挨饿, 我心里像油煎一样。[①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我要用劳动来解除饥饿的威胁。3[②这句话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少年?]

段导读:作者在十二岁时就准备用劳动来解除饥饿的威胁。

萍乡煤矿四面是高山, 在东北方的深山里, 煤藏离地面很近。土煤窑星星点点, 到处都是。土煤窑完全靠人工开采。窑主随便挑个地方, 挖一个斜洞, 就算是煤窑。4工人进出连腰也伸不直, 像狗一样爬进去挖煤, 又像狗一样把煤从窑里拖出来。[③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作用?]

把煤从山里运到外地去, 也靠人工。挑脚的得一担一担地把煤挑到车站。5[④你从这句话中能看出什么?]

我看见比我大点儿的穷孩子都去挑煤, 也打算靠自己的力气去挣几个小钱。[⑤这句话

说明“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我找从小在一起玩的小赵商量, 想叫他带我去。小赵歪着脑袋, 把我左看右看, 笑着说:

“得了吧! 你也挑得动煤? 像个瘦猴子, 不要让扁担把你压扁了! ”7[⑥在小赵眼里, “我”能不能干

“挑煤”的活儿?]

“我的力气大得很。不信, 咱们俩摔跤试试! ”

1 ☜

2

①“心里像油煎一样”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作者心里的焦急程度。 3

②这句话说明作者从小就有责任感。 4 ③比喻。把工人比作狗, 写出了旧社会穷苦的煤矿工人的艰难生活。

5 ④可以看出挑着重担走很长的山路, 是多么艰辛。

6 ⑤进一步说明作者十分懂事, 知道为家里分忧。

7 ⑥“像个瘦猴子”说明“我”身体单薄, 小赵认为“我”根本不适合干这个工作。

“我不跟你摔跤。你要去就去吧, 明天早点儿起来! ”

段导读:“我”找小赵商量跟他去挑煤, 他答应了。

要去挑煤, 半夜就得动身。8[⑦这句话说明了什么?]我家没有灯笼, 也没有火把。我跑到

矿上电机房去找了些用过的油棉纱, 在机器上擦点机器油, 绑在木头棍子上, 准备半夜点着照路。9[⑧艰苦的生活难倒“我”了吗?]

段导读:“我”制作火把, 准备半夜点着照路。

母亲知道我要去挑煤, 心里当然舍不得, 可是她也不愿意眼看着孩子们挨饿。她半夜起来不声不响地送我到门口。10[⑨母亲的行为反映了她怎样的心理?]我约上小赵, 匆匆忙忙走了。

我们爬过几座山, 穿过几片树林, 赶到挑煤的地方。哪知来得太早, 还没有一个人影, 小煤窑办事的地方门关得紧紧的, 里面没有灯光, 人都在睡觉。

段导读:“我”半夜动身去挑煤, 赶到地方, 办事的人还在睡觉。 11屋檐底下有两张方桌, 是窑上开票记账用的。我看天还没亮, 爬上桌去躺着, 一合眼就睡着了。睡得正熟, 我忽然摔了下来, 好像落在万丈深渊里, 浑身疼痛。[⑩使用这个比喻有什么好处?]原来桌子被人抽掉, 矿上的办事人来开磅称煤了。 12我爬起来揉揉胳膊, 心想, 出门做工真不容易, 穷人到哪里都要受欺侮。[这里的心理描写有什么作用?]

13段导读:挑煤前“我”就感受到了出门做工的不容易。

我很想多挑一些, 试一试, 挑不动, 又去掉一点。

矿上的办事人不耐烦地说:“你要不挑就算了, 别找麻烦! ”[对办事人的神态、语言描写揭示了怎样的现实?]

我一赌气挑上就走。14[这句话表现了“我”怎样的个性?] 8

⑦说明了挑煤的辛苦。 9 ⑧没有。想办法制作火把, 说明“我”遇事考虑周到, 爱动脑筋。

10 ⑨母亲舍不得, 又没有办法, “不声不响地”反映了母亲知道“我”去挑煤后复杂的心情。

11 ⑩说明“我”被摔得很重、很痛, 反映了矿上的办事人的冷酷无情, 突出了旧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 12

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13

办事人员对挑煤工的态度十分恶劣, 进一步表现了旧社会的劳动人民根本没有社会地位。 14

表现了“我”坚强的个性。

我挑着煤赶路, 一开头还跟得上人家, 可走了不到二里就渐渐落在后头了。扁担把肩膀压得生疼, 担子从左肩换到右肩, 从右肩移到左肩, 换来移去, 两个肩膀都吃不住劲了, 只好停下来歇一歇。15[这些动作描写表现了什么?]

哪知挑东西走路, 越歇越想歇, 越歇越觉得担子重。不一会儿又要爬山。这山原来没有路, 那些人踩出来的小路滑极了, 我一步三滑, 肩上的煤筐来回晃荡, 像是打秋千。16[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表达效果?]

段导读:“我”开始挑煤赶路的情景。

爬上山头, 已经是中午了。我解开衫子一看, 肩也肿了, 皮也破了。

我鼓足勇气, 仍旧挑起煤筐往前走, 一不留神, 脚底下被石头一绊, 一个跟头栽倒在半山腰。我的胳膊和腿擦破好几道口子, 煤撒了一地。17[

“我”的这些伤痕说明了什么?] 段导读:“我”挑煤遇到的困难。

太阳落山了, 别的挑煤的人大概都早已到车站了, 只剩下我一个留在荒山上, 离车站还有五六里路。就是我挑到车站, 收煤站也收秤关门了。我怎么办呢?

红肿的肩头跟滚水烫过一样疼, 18[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腿上的伤口不住流血, 我只好挑着两只空筐回到家里。

段导读:“我”挑着空筐回家, 第一次挑煤失败。

一进门, 我一头倒在床上, 一动也不想动, 饥饿和疲劳把我压倒了。19

[

“一进门、一头倒在、一动也不想动”反映了什么?]

母亲走过来轻轻地问道:“孩子, 你怎么啦? ”

我说煤没挑到站, 都扔在半山腰了。母亲含着眼泪, 给我打来洗脚水。

我怕母亲见了我的伤口又要难过, 不肯下地洗脚。 15

具体写出了对“我”来说, 挑煤是件力不从心的难事。 16

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形象地写出了人小体弱的“我”挑煤的不容易, 进一步反映出挑煤的艰难。 17

说明了挑煤的艰难、辛苦, 也从侧面说明了这样繁重的劳动是一个十二岁的孩子难以承受的。 18

用“跟滚水烫过一样”写肩头疼痛难忍的程度, 说明了挑煤劳动的艰辛。 19

这些词语反映出“我”已疲劳至极。

我对母亲说:“妈妈, 不要紧, 我明天还去挑。”20[

“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母亲问我:“你吃过饭了吗? ”

我回答:“我不饿。”

第二天一早, 我喝了碗野菜粥, 又翻过高山去挑煤。扁担一压上红肿的肩头, 头上就直冒冷汗。我想应该趁力气还没使尽的时候, 先多赶几步路, 免得磨到天黑又误事。就咬紧牙, 两脚不停, 一直把这担煤挑到车站。

从此, 我走上艰难的生活道路。

1. 学习生字, 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 整体把握全文, 了解文章大意。

3. 理清脉络, 划分段落。

搜集有关作者吴运铎和当时的时代背景资料。

一 揭题导入

1. 板书课文题目(在“开端”下加点), 理解题目的意思。(开端, 就是开始。劳动的开始。)

2. 作者简介。

吴运铎(1917~1991), 湖北武汉人。早年在萍乡煤矿做工。1938年参加新四军。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 曾在皖南乡村用简易设备制造出步枪、手榴弹、定时地雷、平射炮等武器, 是新四军兵器工业的创建人之一。曾三次负伤致残,

仍不顾个人安危坚持研制各种武器和临场试验炮弹性能, 被誉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代表作品有自传体小说《把一切献给党》。

二 初读课文, 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1. 自读课文, 学会生字、新词。

(1) 指名读词语, 读准字音。

20 “明天还去挑”说明“我”很坚强, 不服输, 勇于战胜困难。

挨(ái) 饿 煤藏(cáng) 挑(tiāo) 脚 得(dé) 了吧

半夜就得(děi) 动身 落(là) 在后头

(2) 形近字辨析并组词。

(3) 理解词语的意思。

挑脚:旧时指给人挑运货物或行李。

威胁:用威力逼迫、恐吓使人屈服。

万丈深渊:形容很高或很深的水。这里指作者摔得很重。

2. 再读课文, 了解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课文记叙了作者童年时代因受饥饿的威胁, 被迫走上艰难的谋生道路的事。)

3. 标画自然段, 试着给课文分段。

(1) 读课文, 想一想课文第几自然段到第几自然段是写“我”第一次挑煤的。

(2) 给课文分段, 并说说分段的理由。

讨论, 归纳, 按事情的发展顺序, 课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起因) 因生活所迫, “我”准备去挑煤。

第二部分(第4~28自然段):(经过) “我”第一次挑煤的经历。

第三部分(第29、30自然段):(结果) “我”走上了艰难的谋生之路。 三 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 读课文第一部分, 找出描写“我”心急的句子。(看着一家人挨饿, 我心里像油煎一样。)

2. 出示“我心里像油煎一样”这句话, 读一读, 体会一下这样写是为了说明什么。(说明当时的生活非常窘迫, 作为家庭的一员, “我”心里十分着急, 这为下文第一次挑煤埋下了伏笔——“我要用劳动来解除饥饿的威胁”。)

3. 你能带着这种体会来朗读这句话吗?(指导学生朗读这个句子。)

4. 小结:那么, 第一次挑煤的经历如何呢? 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劳动的开端

挨饿——油煎——劳动

第一次挑煤

走上了艰难之路

课前, 教师要布置学生查阅一些有关旧社会穷人生活艰难的小故事, 以及作者的资料。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领悟文章的中心。

教学时, 从“艰难”出发, 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我”第一次挑煤艰难的句子。在这一环节, 应采取以读代讲的教学方法, 把学生带入作者描写的情境中, 促使学生自己品出文章的

“味”, 悟出文章的“情”来。再让学生抓住他们感受最深的句子去读, 特别抓住本课中的比喻句。这些比喻句也是此次教学的重点, 让学生自行研读, 小组讨论, 引导学生细细体会比喻句的用法及句子的含意; 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思考体验, 体会生活的艰难和旧社会人民命运的悲惨; 感受“我”自强自立、刻苦磨炼自己的坚强意志的精神。

最后, 让学生谈谈读完课文后的感受。学生在自己阅读课文的基础上, 积极主动地思考, 交流自己的理解和体验, 受到情感的熏陶, 获得思想的启迪, 享受审美的乐趣。

1. 画去不正确的读音。

浮萍.

( pín

píng) 欺侮.

(wǔ rǔ

)

称.

(chēng chè

n

) 煤 煤藏.(cá

z ɑn

g

)

2. 给下面的字加偏旁, 组成本课的生字, 再组词。

某(煤)(煤炭) 长(账)(账本)

平(秤)(过秤) 每(侮)(欺侮)

昆(棍)(木棍) 半(绊)(绊倒)

帛(棉)(棉花) 者(赌)(赌博)

3. 照样子, 写词语。

不声不响 不慌不忙 不紧不慢

匆匆忙忙 高高兴兴 认认真真

4. 请从下列词语中选择一个造句。

威胁 艰难

1. 理解课文内容, 了解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艰难生活。

2. 了解作者第一次挑煤的经历。

关于重点句子的幻灯片。

一 复习导入

1. 自由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 用“(家里穷得揭不开锅。)

2. “我”为了解除全家人的饥饿, 决心去挑煤。挑煤工人的工作是怎样的呢?(土煤窑完全靠人工开采。窑主随便挑个地方, 挖一个斜洞, 就算是煤窑。工人进出连腰也伸不直, 像狗一样爬进去挖煤, 又像狗一样把煤从窑里拖出来。)

3. 讨论:体会这个比喻句, 想想这个比喻句写出了什么, 你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甲:这个比喻句写出了挑煤工人艰苦的工作。

学生乙:这个比喻句写出了窑主不把工人当人看。

学生丙:我们能从这句话体会出这就是当时旧社会工人悲惨的生活。

4. 分角色朗读“我”与小赵的对话。

二 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 快速朗读课文第二部分, 画出这一部分的重点句。(我爬起来揉揉胳膊, 心想, 出门做工真不容易, 穷人到哪里都要受欺侮。)

2. 说说“我”是从哪些亲身感受中体会到这个道理的。(学生画出有关要点。)

学生甲:我从他们半夜就要出发, 还要爬过几座山, 穿过几片树林这些地方看出, 出门做工不容易。

学生乙:我从“睡得正熟, 我忽然摔了下来, 好像落在万丈深渊里, 浑身疼痛。原来桌子被人抽掉, 矿上的办事人来开磅称煤了”这两句话看出穷人到哪里都要受欺侮。

“我忽然摔了下来, 好像落在万丈深渊里。”体会这个比喻句写出了什么, 实质上是在指责谁。(这句话写出了办事人的凶狠。)

朗读这几句话。

3. 请你用低沉、缓慢的语调朗读后面的段落, 读出“我”生活的艰难。朗读后画出表现“我”生活艰难的句子。

学生甲:哪知挑东西走路, 越歇越想歇, 越歇越觉得担子重。不一会儿又要爬山。这山原来没有路, 那些人踩出来的小路滑极了, 我一步三滑, 肩上的煤筐来回晃荡, 像是打秋千。

学生乙:我解开衫子一看, 肩也肿了, 皮也破了。

学生丙:我鼓足勇气, 仍旧挑起煤筐往前走, 一不留神, 脚底下被石头一绊, 一个跟头栽倒在半山腰。我的胳膊和腿擦破好几道口子, 煤撒了一地。

学生丁:太阳落山了, 别的挑煤的人大概都早已到车站了, 只剩下我一个留在荒山上, 离车站还有五六里路。就是我挑到车站, 收煤站也收秤关门了。我怎么办呢? 红肿的肩头跟滚水烫过一样疼, 腿上的伤口不住流血, 我只好挑着两只空筐回到家里。

学生边读句子, 边说出对句子的理解和体会。

4. 练习朗读这些句子, 读出生活的艰难。

三 学习第三部分

自由朗读这一部分, 看看第二次挑煤时“我”是怎样做的, 与第一次有什么变化。

学生甲:第二次挑煤时, 我想应该趁力气还没使尽的时候, 先多赶几步路, 免得磨到天黑又误事。就咬紧牙, 两脚不停, 一直把这担煤挑到车站。

学生乙:作者变得坚强了, 人总要适应生活的。

四 总结全文

1. 结束语:是啊, 人总要适应生活的。吴运铎说过:“顽强战斗, 以创造性的劳动克服一切困难。”这就是他对劳动的看法。同学们, 你们对劳动有什么看法呢?

2. 学生谈论。

3. 吴运铎撰写的《把一切献给党》, 以他的亲身经历和感受, 表达了他对党的一片赤诚之心, 成为当时有抱负、有理想的青年寻求人生道路的教科书, 在青少年中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我们学的这篇文章也是节选于此, 有兴趣的同学不妨借来看看。

劳动的开端

揭不开锅

决定去挑煤 用劳动解除饥饿的威胁

第一次挑煤 半夜动身

挑煤赶路, 越走越累

午后栽倒在半山腰, 煤撒了一地

太阳落山, 挑空筐回家 第二天又去挑煤 翻过高山, 直冒冷汗 咬紧牙, 挑到车站

教师一开始可以采用“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复述课文, 了解吴运铎少年时为了解除“饥饿的威胁”, 过早地走上艰难的生活道路的事实。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 然后让学生用一个词来概括作者第一次挑煤的经历, 从而得出“艰难”这个关键词。这个环节的设计从整体入手, 直奔重点, 给学生创设了一个与文本对话的机会, 让学生初步感知这是一次艰难的劳动经历。

最后, 引导学生联系全文思考“艰难”的含义:从内容上理解“艰难”包含着担子重、道路长、流血流汗及受人欺侮等; 在形式上, 为了表现生活道路的艰难, 课文把第一次挑煤写得特别详细, 而且运用了比喻句, 使表达更形象、更生动、更具体。

1. 填空。

《劳动的开端》作者是吴运铎, 本课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连段成篇的。通过本课的学习, 我了解到了劳动人民当时生活的艰难。

2. 请从文中找出比喻句, 至少找出三句, 然后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①看着一家人挨饿, 我心里像油煎一样。②这山原来没有路, 那些人踩出来的小路滑极了, 我一步三滑, 肩上的煤筐来回晃荡, 像是打秋千。③红肿的肩头跟滚水烫过一样疼, 腿上的伤口不住流血, 我只好挑着两只空筐回到家里。

3. 劳动是人类的基本能力, 不知你对劳动有什么看法? 请你摘抄几句关于劳动的名人名言。

1. 好书推荐

《把一切献给党》:吴运铎写的一部在20世纪50年代脍炙人口的自传体小说, 内容是一个普通工人成长为无产阶级优秀战士的感人故事。该小说问世以来, 不仅在国内多次出版, 影响了几代人, 而且被译成七种文字, 在国外广为流传。

2. 小知识

萍乡煤矿:江西著名煤矿。主要矿区在萍乡市安源, 故曾称“安源煤矿”。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 盛宣怀设萍乡煤矿局开采, 供应汉阳铁厂。1899年向德国借款, 购买机器和聘用技术人员, 矿务为德国人操纵。1904年后转向日本借款, 实权遂落日本人之手。1908年与汉阳铁厂、大冶铁矿合并为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抗日战争时期, 部分设备拆迁广西, 余被日军侵占。战后由国民政府接收。1949年7月萍乡解放, 收归人民所有。


相关作文

  • 6.3义卖小作文.作文2000字
  • 义卖活动总结 . 6.3 范雪灵 在拔萝卜的过程中,同学们都很积极的参与活动.一个个像疯狂的兔子一样让人忍俊不禁.我们的亲子园地种的是红萝卜,虽然还有的萝卜没有成熟,但叶子却又长又绿,高高地屹立在地里.同学们以为能拔出很大的萝卜,可是拔出来一看却是"小矮子","原来只看 ...

  • 劳动的开端作文1300字
  • 劳动的开端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详写和略写的作用,能分辨课文的详略. 2.学会"磅.赌"两个生字,理解"威胁"等11个词语. 3.理解课文中4个比喻句表达的意思. 4.能按提纲简要复述第一次挑煤的经过,了解旧社会穷人苦难的生活.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 ...

  • [劳动的开端]预习单作文800字
  • <劳动的开端>前置性预习单 一.一读课文,给下列加框的字和形近字注音,加点的字注音 伤 喝 辱 倒 揭( ) 秤( )侮( ) 棉( ) 竭( ) 称( ) 悔( ) 绵( ) 落( )在后面 落( )下毛病 落( )叶 挑( )脚 得( )了吧 半夜就得( )动身 二.二读课文,摘抄十 ...

  • 劳动的开端作文2200字
  • 劳动的开端 教学目标: 1. 初步了解详写和略写的作用,能分辨课文的详略. 2. 学会"磅.赌"两个生字,理解"威胁"等11个词语. 3. 理解课文中4个比喻句表达的意思. 4. 能按提纲简要复述第一次挑煤的经过,了解旧社会穷人苦难的生活.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 ...

  • 我的劳动开端作文500字
  • 我的劳动开端 幸福就在于有益人类的劳动中:快乐就在于有益人类的劳动中.人类所有的良好品质都为劳动而生,劳动是幸福的,劳动是快乐的,劳动是有益的.一位名人说过"人生,是一座天平,一端是结局,一端是付出的劳动".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 洗碗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家务事,可这就是我的劳动开端. ...

  • 劳动的开端教学反思作文0字
  • 篇一:劳动的开端教学反思 <劳动的开端>节选吴运铎的<把一切献给党>.文章的篇幅比较的长,给学生的阅读理解带来拉很多的障碍,特别是阅读能力差的学生."如何让学生抓住中心内容迅速的进入文章"在课前我一直思考着.经过对教材的研究和理解,以及教学的情况来分析,就 ...

  • 教案劳动的开端(2课时)作文2500字
  • 劳动的开端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详写和略写的作用,能分辨课文的详略. 2.学会"磅.赌"两个生字,理解"威胁"等11个词语. 3.理解课文中4个比喻句表达的意思. 4.能按提纲简要复述第一次挑煤的经过,了解旧社会穷人苦难的生活.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 ...

  • 五年级语文劳动的开端教案作文5100字
  • 19.劳动的开端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详写和略写的作用,能分辨课文的详略. 2.学会"磅.赌"两个生字,理解"威胁"等11个词语. 3.理解课文中4个比喻句表达的意思. 4.能按提纲简要复述第一次挑煤的经过,了解旧社会穷人苦难的生活. 课时安排:三教时: ...

  • 劳动的开端导学案作文600字
  • 五年级语文新课程有效教学导学案 审核人签字: 五年级语文<劳动的开端>导读单 班级 姓名 组名 同学们,在旧社会,穷人的生活非常艰难.读了课文,你会有所了解.完成下面各题. 一.课文内容填空. 1.记得我十二岁那年,家里穷得( ).看着一家 人挨饿,我心里( )一样.我要用( )来解除(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