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作文3700字

高二作文

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

——浅谈班主任工作中“罚”的艺术

贵州省兴义市敬南镇中学 付仕国

内容提要

教育不能没有“惩罚”,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简单粗暴的体罚那是犯罪;不分轻重、不看对象的乱罚是不负责任的表现;而以育人为目的、学生能乐于接受的、充满着理智的爱和情感的罚,是一种呵护,是一种艺术。罚要做到罚之有情,罚之有度,罚之有方。 关键词 惩罚 必要性 艺术 有情 有度 有方

“罚”是一门艺术。简单粗暴的体罚那是犯罪;不分轻重、不看对象的乱罚是不负责任的表现;而以育人为目的、学生能乐于接受的、充满着理智的爱和情感的罚,是一种呵护,是一种艺术。只要罚之有情,罚之有度,罚之有方,就能使“罚”成为促进孩子成长的加速器。 可是现在的学校普遍提倡“赏识”教育、“激励”教育, 认为处罚会打击学生的自尊心, 使学生丧失改正缺点和上进的动力。于是,大家对学生普遍多表扬鼓励而少批评处罚,这样做固然不错,可是,现在的学生真的就不能惩罚吗? 难道学生犯了错误, 老师就只能睁只眼闭只眼吗? 在学生的生活中如果只有甜言蜜语,而没有警世箴言,学生不就容易迷失方向吗?

因此,对于“该不该惩罚”和“如何惩罚”的问题,我做了深入的思考,并有了以下的结论:

一、“惩罚”是必要的教育手段

教育不能没有“惩罚”,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说过:“教育本就是十八般武艺, 表扬批评奖励惩罚, 什么都应有。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必要的惩罚将有助于学生在将来面对人生的挫折与失败。在人的一生中, 肯定会遇到许多挫折与失败。所以, 一个人在学生时代, 有了缺点或错误, 就要正确地面对, 接受处罚和教育, 从思想深处认识到自己的缺点与错误, 进行反思和借鉴, 以便今后可以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

心理学研究也表明, 惩罚可以使儿童的某种违禁行为与焦虑或恐惧联系起来, 儿童自己进行这些行为时就会导致焦虑或恐惧反应, 为避免这种焦虑或恐惧反应就不得不终止那些违禁行为。由此可见, 惩罚作为教育

的一种必要手段, 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 、“惩罚”不等于“体罚”

现在有很多人存在着一个误解, 认为“惩罚=体罚”。心理学上给惩罚的定义是:当有有机体自发地做出某种反应以后, 随即呈现一个讨厌刺激或不愉快情境, 以期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 称之为惩罚。而体罚不同, 体罚是对学生给予身体上感到痛苦或极度疲劳的惩罚, 并造成学生身心健康损害的侵权行为。它包括体罚和变相体罚, 即“体”罚和“心”罚。体罚是我国现行法律中明令禁止的行为。而惩罚以 “施罚使犯过者身心感到痛苦, 但不以损害受罚者身心健康”为原则, 它在目的、手段、方式和产生后果上都与体罚有本质区别, 其中最关键的在于体罚者的身心健康。

因此, 与体罚只有一字之差的惩罚, 是学校以惩前毖后, 治病救人为宗旨的一种不可或缺的教育手段, 它能有效防止学生从违纪到违法, 从违法到犯罪。而体罚却是一种违法行为。

三、“惩罚”是一门教育艺术

人非圣贤, 孰能无过? 现在的学生自控能力较弱, 自律意识较差, 犯点错误在所难免。但犯了错不及时帮助、矫治, 就会滑向错误的泥潭。惩罚对这种错误行为起着帮助、修剪的作用。同时, 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 惩罚毕竟“是一把双刃剑, 它可以育人, 也可以毁人。”要使用好这把双刃剑, 使其真正达到教育和挽救学生的目的。班主任在实际工作中对惩罚的使用既要讲究策略, 更要讲究惩罚的艺术性。

1、“罚”是为了爱, 要“让爱做主”

著名的教育专家陈钟梁先生曾说:教育成功的秘诀——爱心。惩罚的根本宗旨在于“治病救人”, 其出发点和终结点都应出于爱。当教师批评学生的时候, 一定切记要心存有爱。罚以爱为中心, 它不是讽刺、挖苦, 让学生失去前进的动力和勇气, 它犹如春风, 催人奋进, 它要求以情动人; 要让学生知道老师罚得无奈, 老师也正为他着急, 不安, 难过。罚不仅仅是指出不足, 更要给予学生以希望, 应该避免说这样的话:“你太让我失望了, 我对你缺少信心……”这些话犹如利剑, 会刺伤学生的自信心。罚中要多这样的勉励和期望:“努力一下, 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 你能改正, 老师相信你……”这些话能使学生深切地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 从而振奋精神, 激发自尊自强, 奋发向上的情感。罚的目的是为了矫治学生的缺点错误, 而不能打击, 甚至是伤害学生的自尊。可见, 班主任老师对学生实施处罚时一定要心中有爱, 打心里爱着学生, 立足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有些班主任对学生要求很严格, 却深受学生爱戴, 就是学生们体会到了老师心中的爱, 理解了老师的良苦用心。

2、罚要以思想开导为主, 惩罚教育为辅

“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是我们的教育学生的原则。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 学生能被老师的“情”“理”所打动, 理解老师的苦心, 自觉改正错误, 应为首选的教育方法。但对被我们认为是“刺头”、“冷血动物”、“没治”的学生, 在实施惩罚时, 也应先讲清道理, 告诉孩子他的错在哪儿, 为什么要对他们进行惩罚, 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比单纯的惩罚效果要好。心理学家帕克等人的研究表明, 单独讲清道理比单独使用惩罚更有效, 但都不如两者结合使用时的效果好。根据费斯廷格的认知不协调理论, 认知因素之间的不协调强度愈大则人们想要减轻或消除不协调关系的动机也愈强烈。说理的作用就在于, 它能使受惩罚者进一步体验到认知上的不协调, 从而增大态度转变的心理压力。因此我们在进行惩罚教育时要注意思想教育和惩罚的相互结合, 并以思想开导为主, 辅以惩罚教育。

3、惩罚应精心设计, 讲求艺术性

对待犯错误的学生, 应“三思而后罚”, 精心设计处罚方式。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规定了五种惩罚方式:①为别人或为集体做一件好事以补偿歉疚心理。②轻微“违法”, 如当天作业不够500字, 则为大家唱一支歌, 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增强自觉学习的意识。③写一份说明书。④写一份心理病历。⑤写一份个人“法院”审判程序。这些都是他惩罚学生的方式, 并不是说惩罚就得打学生, 或者体罚学生。

在我的工作经历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天中午,我走进教室,发现黑板被画得惨不忍睹,上课铃响后仍然无人过问,经过提醒才有两个学生上去擦黑板,凭教师的直觉,我问学生王某:“你知道是谁画的吗?”他摇摇头。我又问:“你画了吗?”他迟疑地点了点头。稍候思考,我对全班同学说:“王某同学在黑板上乱画,后来彩取清洁措施,且未供出同谋,我代表班级对他进行处罚,请他负责三天的清洁黑板的工作。”教室里一片安静,平时活泼好动的王某也显得很不自然。下课后,我找到王某,问他:“你觉得该受罚吗?”他说:“该。”我说:“这就对了。本周黑板就拜托你了。你不供出同谋,自己一个人承担的做法我还是欣赏的,如果你有勇气干好本周的工作,会更欣赏你的。”王某笑了。接下来的几天,老师谅讶地发现班里的黑板是那么干净。在班会上,我大力表扬了学生王某,并宣布今后的黑板清洁工作由他来检查。不用说,后来教师上课,在我班看到的黑板总是那么干净。通过这件事,我更认识到巧妙惩罚的必要性和良好效果,如果我们在教育工作中都能够注意把握这一点,会使我们的教育工作取得极大的收获。

现在我们总结一下惩罚的艺术,可以得到三点:

首先,罚之有情。“请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看待吧。”把学生真正当成自己的孩子, 学生犯了错误, 就应该该管则管, 该罚则罚, 其根本宗旨就是“治病救人”。在苏霍姆林斯基成功的惩罚中, 有罚学生“画画”的,

有罚学生“写作”的, 与其说是一种惩罚, 倒不如说是一种特别的关爱。要让学生明白老师为他着急, 老师希望他尽快改正错误, 转入正确的轨道上来。

其次, 罚之有度。惩罚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教育才是目的。凡事都有一个“度”, 把握好惩罚的度至关重要, 既不能过重, 也不能过轻。惩罚是在关爱的前提下教育学生的方法。一定要适度处理, 不可感情用事, 否则带来严重后果, 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

再次, 罚之有方。古人云:“治人如治病, 得其方, 药到病除, 不得其方, 适得其反”。惩罚一定要讲究艺术, 一定要做到公平合理, 公正无私, 奖惩结合。

总而言之,我们在进行教育时,惩罚也好, 赏识也罢, 都是必要的教育手段, 这二者是彼此兼容而并非对立的, 关键是必须有彼此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关系, 只有这样, 才能称之为教育。一个教师, 要了解惩罚, 还要学会适当的、正确的、艺术性的运用惩罚, 要罚之有理, 罚之有据, 罚之有情,罚之有度, 罚之有方 ,这样的惩罚才合情合理, 深入内心, 触及灵魂, 这样的惩罚才有教育意义。

参考文献:《中国教师》北京师范大学主办 2006年05期

《教学与管理》作者:叶新和 梅娟 2012年34期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5年第12期

《素质教育论坛》上半月 2008年第5期

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

——浅谈班主任工作中“罚”的艺术

贵州省兴义市敬南镇中学 付仕国

内容提要

教育不能没有“惩罚”,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简单粗暴的体罚那是犯罪;不分轻重、不看对象的乱罚是不负责任的表现;而以育人为目的、学生能乐于接受的、充满着理智的爱和情感的罚,是一种呵护,是一种艺术。罚要做到罚之有情,罚之有度,罚之有方。 关键词 惩罚 必要性 艺术 有情 有度 有方

“罚”是一门艺术。简单粗暴的体罚那是犯罪;不分轻重、不看对象的乱罚是不负责任的表现;而以育人为目的、学生能乐于接受的、充满着理智的爱和情感的罚,是一种呵护,是一种艺术。只要罚之有情,罚之有度,罚之有方,就能使“罚”成为促进孩子成长的加速器。 可是现在的学校普遍提倡“赏识”教育、“激励”教育, 认为处罚会打击学生的自尊心, 使学生丧失改正缺点和上进的动力。于是,大家对学生普遍多表扬鼓励而少批评处罚,这样做固然不错,可是,现在的学生真的就不能惩罚吗? 难道学生犯了错误, 老师就只能睁只眼闭只眼吗? 在学生的生活中如果只有甜言蜜语,而没有警世箴言,学生不就容易迷失方向吗?

因此,对于“该不该惩罚”和“如何惩罚”的问题,我做了深入的思考,并有了以下的结论:

一、“惩罚”是必要的教育手段

教育不能没有“惩罚”,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说过:“教育本就是十八般武艺, 表扬批评奖励惩罚, 什么都应有。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必要的惩罚将有助于学生在将来面对人生的挫折与失败。在人的一生中, 肯定会遇到许多挫折与失败。所以, 一个人在学生时代, 有了缺点或错误, 就要正确地面对, 接受处罚和教育, 从思想深处认识到自己的缺点与错误, 进行反思和借鉴, 以便今后可以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

心理学研究也表明, 惩罚可以使儿童的某种违禁行为与焦虑或恐惧联系起来, 儿童自己进行这些行为时就会导致焦虑或恐惧反应, 为避免这种焦虑或恐惧反应就不得不终止那些违禁行为。由此可见, 惩罚作为教育

的一种必要手段, 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 、“惩罚”不等于“体罚”

现在有很多人存在着一个误解, 认为“惩罚=体罚”。心理学上给惩罚的定义是:当有有机体自发地做出某种反应以后, 随即呈现一个讨厌刺激或不愉快情境, 以期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 称之为惩罚。而体罚不同, 体罚是对学生给予身体上感到痛苦或极度疲劳的惩罚, 并造成学生身心健康损害的侵权行为。它包括体罚和变相体罚, 即“体”罚和“心”罚。体罚是我国现行法律中明令禁止的行为。而惩罚以 “施罚使犯过者身心感到痛苦, 但不以损害受罚者身心健康”为原则, 它在目的、手段、方式和产生后果上都与体罚有本质区别, 其中最关键的在于体罚者的身心健康。

因此, 与体罚只有一字之差的惩罚, 是学校以惩前毖后, 治病救人为宗旨的一种不可或缺的教育手段, 它能有效防止学生从违纪到违法, 从违法到犯罪。而体罚却是一种违法行为。

三、“惩罚”是一门教育艺术

人非圣贤, 孰能无过? 现在的学生自控能力较弱, 自律意识较差, 犯点错误在所难免。但犯了错不及时帮助、矫治, 就会滑向错误的泥潭。惩罚对这种错误行为起着帮助、修剪的作用。同时, 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 惩罚毕竟“是一把双刃剑, 它可以育人, 也可以毁人。”要使用好这把双刃剑, 使其真正达到教育和挽救学生的目的。班主任在实际工作中对惩罚的使用既要讲究策略, 更要讲究惩罚的艺术性。

1、“罚”是为了爱, 要“让爱做主”

著名的教育专家陈钟梁先生曾说:教育成功的秘诀——爱心。惩罚的根本宗旨在于“治病救人”, 其出发点和终结点都应出于爱。当教师批评学生的时候, 一定切记要心存有爱。罚以爱为中心, 它不是讽刺、挖苦, 让学生失去前进的动力和勇气, 它犹如春风, 催人奋进, 它要求以情动人; 要让学生知道老师罚得无奈, 老师也正为他着急, 不安, 难过。罚不仅仅是指出不足, 更要给予学生以希望, 应该避免说这样的话:“你太让我失望了, 我对你缺少信心……”这些话犹如利剑, 会刺伤学生的自信心。罚中要多这样的勉励和期望:“努力一下, 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 你能改正, 老师相信你……”这些话能使学生深切地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 从而振奋精神, 激发自尊自强, 奋发向上的情感。罚的目的是为了矫治学生的缺点错误, 而不能打击, 甚至是伤害学生的自尊。可见, 班主任老师对学生实施处罚时一定要心中有爱, 打心里爱着学生, 立足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有些班主任对学生要求很严格, 却深受学生爱戴, 就是学生们体会到了老师心中的爱, 理解了老师的良苦用心。

2、罚要以思想开导为主, 惩罚教育为辅

“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是我们的教育学生的原则。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 学生能被老师的“情”“理”所打动, 理解老师的苦心, 自觉改正错误, 应为首选的教育方法。但对被我们认为是“刺头”、“冷血动物”、“没治”的学生, 在实施惩罚时, 也应先讲清道理, 告诉孩子他的错在哪儿, 为什么要对他们进行惩罚, 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比单纯的惩罚效果要好。心理学家帕克等人的研究表明, 单独讲清道理比单独使用惩罚更有效, 但都不如两者结合使用时的效果好。根据费斯廷格的认知不协调理论, 认知因素之间的不协调强度愈大则人们想要减轻或消除不协调关系的动机也愈强烈。说理的作用就在于, 它能使受惩罚者进一步体验到认知上的不协调, 从而增大态度转变的心理压力。因此我们在进行惩罚教育时要注意思想教育和惩罚的相互结合, 并以思想开导为主, 辅以惩罚教育。

3、惩罚应精心设计, 讲求艺术性

对待犯错误的学生, 应“三思而后罚”, 精心设计处罚方式。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规定了五种惩罚方式:①为别人或为集体做一件好事以补偿歉疚心理。②轻微“违法”, 如当天作业不够500字, 则为大家唱一支歌, 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增强自觉学习的意识。③写一份说明书。④写一份心理病历。⑤写一份个人“法院”审判程序。这些都是他惩罚学生的方式, 并不是说惩罚就得打学生, 或者体罚学生。

在我的工作经历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天中午,我走进教室,发现黑板被画得惨不忍睹,上课铃响后仍然无人过问,经过提醒才有两个学生上去擦黑板,凭教师的直觉,我问学生王某:“你知道是谁画的吗?”他摇摇头。我又问:“你画了吗?”他迟疑地点了点头。稍候思考,我对全班同学说:“王某同学在黑板上乱画,后来彩取清洁措施,且未供出同谋,我代表班级对他进行处罚,请他负责三天的清洁黑板的工作。”教室里一片安静,平时活泼好动的王某也显得很不自然。下课后,我找到王某,问他:“你觉得该受罚吗?”他说:“该。”我说:“这就对了。本周黑板就拜托你了。你不供出同谋,自己一个人承担的做法我还是欣赏的,如果你有勇气干好本周的工作,会更欣赏你的。”王某笑了。接下来的几天,老师谅讶地发现班里的黑板是那么干净。在班会上,我大力表扬了学生王某,并宣布今后的黑板清洁工作由他来检查。不用说,后来教师上课,在我班看到的黑板总是那么干净。通过这件事,我更认识到巧妙惩罚的必要性和良好效果,如果我们在教育工作中都能够注意把握这一点,会使我们的教育工作取得极大的收获。

现在我们总结一下惩罚的艺术,可以得到三点:

首先,罚之有情。“请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看待吧。”把学生真正当成自己的孩子, 学生犯了错误, 就应该该管则管, 该罚则罚, 其根本宗旨就是“治病救人”。在苏霍姆林斯基成功的惩罚中, 有罚学生“画画”的,

有罚学生“写作”的, 与其说是一种惩罚, 倒不如说是一种特别的关爱。要让学生明白老师为他着急, 老师希望他尽快改正错误, 转入正确的轨道上来。

其次, 罚之有度。惩罚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教育才是目的。凡事都有一个“度”, 把握好惩罚的度至关重要, 既不能过重, 也不能过轻。惩罚是在关爱的前提下教育学生的方法。一定要适度处理, 不可感情用事, 否则带来严重后果, 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

再次, 罚之有方。古人云:“治人如治病, 得其方, 药到病除, 不得其方, 适得其反”。惩罚一定要讲究艺术, 一定要做到公平合理, 公正无私, 奖惩结合。

总而言之,我们在进行教育时,惩罚也好, 赏识也罢, 都是必要的教育手段, 这二者是彼此兼容而并非对立的, 关键是必须有彼此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关系, 只有这样, 才能称之为教育。一个教师, 要了解惩罚, 还要学会适当的、正确的、艺术性的运用惩罚, 要罚之有理, 罚之有据, 罚之有情,罚之有度, 罚之有方 ,这样的惩罚才合情合理, 深入内心, 触及灵魂, 这样的惩罚才有教育意义。

参考文献:《中国教师》北京师范大学主办 2006年05期

《教学与管理》作者:叶新和 梅娟 2012年34期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5年第12期

《素质教育论坛》上半月 2008年第5期


相关作文

  •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工作总结作文800字
  • 初为人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上都经受了锻炼,感触颇深,现就班集管理工作谈一谈自己所受到的启发.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即常规纪律,即要求每个成员都应遵守的用来约束自己行为的规则.条文等.它是一件事情想取得成功的保证.对人的教育来说更是如此. 一个人初入学,最重要的就是要先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 ...

  •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作文700字
  • 星期六,我在金笔作文班上课时,赵老师笑眯眯地对我们说:"同学们,请准备好一张纸和两支笔."赵老师的话音刚落,教室里就顿时沸腾起来了,我想:"赵老师的葫芦里卖的究竟是什么药呢?" 想着想着,正在大家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赵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方圆画&qu ...

  • 2016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作文800字
  • 2016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初为人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上都经受了锻炼,感触颇深,现就班集管理工作谈一谈自己所受到的启发. 俗话说'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规矩即常规纪律,即要求每个成员都应遵守的用来约束自己行为的规则.条文等.它是一件事情想取得成功的保证.对人的教育来说更是如此. 一个人初入学,最重 ...

  •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说课稿作文1200字
  • 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这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是三年级<品德与 ...

  • 508班 法律征文[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作文700字
  • 1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湖师附小教育集团(余家漾校区) 508班 潘朱珵 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事物都不能缺少出事的规矩,否则就会秩序大乱,而在生活中,法律就是我们最大的规矩.有些人说:"不懂法律,没关系."其实,关系大着呢!不懂法律,不仅不 ...

  •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作文900字
  •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规矩"本意是指校正圆形.方形的两种工具,现被引申为标准法度.而法度对一个人而言甚至对一个社会而言都十分重要. 材料中的队员大都像山羊抵角一般,使对方落下桥,但其中一组队员转身换位,实现共赢.这种做法虽然让双方都到达了终点,但却违反了规则.试问如果人人都这么做, ...

  • 关于管理的名言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作文200字
  •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善于用人之长. 最优秀的人才是免费的! 质量即免费. 造人先于造物. 员工培训是企业风险最小,收益最大的战略性投资. 优秀的管理者不会让员工觉得他在管人. 用人不在于如何减少人的短处,而在于如何发挥人的长处 . 以人为本. 要做就做最好的! 先做人,再做事. 上之所好,下必随之. 人 ...

  • 班主任工作总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作文800字
  • 初为人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上都经受了锻炼,感触颇深,现就班集管理工作谈一谈自己所受到的启发. 俗话说"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规矩即常规纪律,即要求每个成员都应遵守的用来约束自己行为的规则.条文等.它是一件事情想取得成功的保证.对人的教育来说更是如此.一个人初入学,最重要的就是要 ...

  • 没有规则,不成方圆作文500字
  • 俗话说:"没有规则,不成方圆."在社会这个大家庭里,只有我们每一个人都遵守规则,社会才能井然有序地发展,如果我们背离了规则,就会使身边的一切一片混乱. 就拿我身边的一件事来说吧!这件事的大概是这样的:在来回英德的路上,一个二十岁刚出头.戴着墨镜.染着红黄色头发.上半身赤裸又满是纹 ...

  •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金泽华)作文900字
  •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景泰三中 九(1)班 金泽华 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也就是说任何事物都不能缺少束缚它的规则,否则就会方寸大乱.法律的存在就是为了规范我们的行为,从而使这个社会变得井井有条. 所谓"法治",就是指掌握政权的社会集团按照自己的意志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