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活作文教学研究]-作文5100字

初一作文

1 中学生活作文教学研究

目 录

摘要„„„„„„„„„„„„„„„„„„„„„„„„„„„„„„„„2 导言„„„„„„„„„„„„„„„„„„„„„„„„„„„„„„„„2

一、模式作文的弊端及形成的原因„„„„„„„„„„„„„„„„„„„2

(一) 模式作文的弊端„„„„„„„„„„„„„„„„„„„„„„„2

(二) 模式作文形成的原因„„„„„„„„„„„„„„„„„„„„„2

二、生活作文的提出及其和模式作文的区别„„„„„„„„„„„„„„„3

三、如何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生活作文 „„„„„„„„„„„„„„„„3

(一) 引导学生参与生活,积累“感情”素材„„„„„„„„„„„„„3

(二) 让学生自主体验,个性写作 „„„„„„„„„„„„„„„„„„4

(三) 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4

四、如何处理应试教育中模式作文和生活作文的矛盾冲突„„„„„„„„„4

(一) 走出模式作文的误区 „„„„„„„„„„„„„„„„„„„„4

(二) 应试作文与生活作文的融合„„„„„„„„„„„„„„„„„„4 参考文献„„„„„„„„„„„„„„„„„„„„„„„„„„„„„„5

2 摘要 作文教学从来都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但是当前的作文教学受应试教育的束缚,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体现学生的生活实践与情感体验的方面还存在不足,学生写的作文缺乏真情实感。怎样改变这种现状,使作文教学更加贴近生活,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世界里,写以人为本的生活作文,对提高中学生的写作水平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模式作文 生活作文 真情实感

导言

中学生作文往往习惯于摹仿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而不是取材于真实的生活。改变这样一种不利于学生发展的模式,让学生从应试教育的模式作文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从生活积累入手对于学生作文生活化,让学生抒写真情实感,提高作文兴趣,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模式作文的弊端及其对形成的原因

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大重点,也是探究学生表达能力的一项指标。一直以来,不少的教师习惯于按固有的模式来指导学生,教作文套路和模式,让学生跟着套路写作文、背作文、抄范文。炮制出内容空洞,千篇一律,思想苍白,毫无新意的模式作文。所谓“模式作文”,主要表现在:教学程序的模式化、作文形式的模式化、语言风格的模式化,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和语文能力的发展。

(一)模式作文的弊端

有人曾经反映个这样一个写作文的现象,写一件小事,不是写自己扶老奶奶过马路,就是“我在马路边马路上捡到一分钱,交给警察叔叔”。一写到自己的母亲父亲,都是多么美好善良,高大无私的,写到老师,不是“春蚕”就是“园丁”或“蜡烛”,伟大的无私得不得了的。难道现实生活中真的是那样吗?真的有那么多的伟大的人吗?记得有一位高考改卷老师感叹:数不清的作文写到不是父母离婚就是单亲家庭,要不就是患什么绝症。这样一种捏造苦难,乞求博取评卷老师的同情的行为着实不该提倡。

写作文是培养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的手段,我们的老师在教育孩子作文时,传播积极、向上、健康的观念无可厚非,但更应指导孩子们正确的写作思路,以及对人性“真、善、丑、美”的客观描述和真实表达。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每个人的性情各有差异、千差万别。为此,建议我们老师改变一下教育方式:多引导学生的思路和思维,而不是给他们给出统一的命题,给出一定的框框架架,让学生像“选词填空”一样的去填出一篇篇的“照葫芦画瓢”的“模式作文”。“模式、编造、抄袭”教育下的学生,成才之路,让人担忧。

(二)模式作文形成的原因

深究模式作文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多年的应试教育影响

功利性的追求高升学率,“重理轻文”大环境,老师往往没有真正重视作文教学,没有对学生的作文思维进行发散性的启迪和训练,而把大部分时间花在做应付考试的标准化习作上。

2、缺乏积累。

“学生作文最大的毛病是言之无物,语言空洞。”课堂内外杂志社《创新作文》主编赫学颖告诉记者。“之所以学生们不喜欢写作文是因为他们没有什么写的东西。”赫学颖认为,学生写不出好作文的最大症结在他们缺乏生活积累,“虽然身边的生活千姿百态,可不少学生的思想却被‘禁锢’在学校、家庭狭小的空间。”

3 相反的,有的学生写作文行云流水,嬉笑怒骂皆成文章,那是在平时就积累了不少的素材,因此,应引导学生勤写观察日记,多作读书笔记,多做摘记,加强积累。

3、生活太单调。

现在的学生大都是“两点一线”或“三点一线”的生活。我们小时有许多孩子们喜欢的事,但现在他们根本无暇也无机会做这些有趣的游戏。学生的生活体验少,也是不利于学生写作的一大因素。

4、教学理念的落后。

受信息交流和条件的限制,有些教师的教学理念陈旧,缺乏更新,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因为作文的进步和效果不是立竿见影的,许多老师面对学生作文中存在的种种弊端,往往不去静下心来分析研究,而是长期重复微效的劳动:作文——批改——讲评。

教师在批改和讲评中惯用“找错法”——只找出学生作文中的不足,不肯定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缺乏肯定与鼓励的批评,会使人的情绪低落,学生对作文会产生抵触心理。

二、生活作文的提出及其和模式作文的区别:

日本的芦田惠之助最早提出“生活作文”,他指出教师指导学生写作的首要意义是培养学生“要写”的愿望。

在中国,也有不少的教育家在自己的作品中或多或少的谈论过生活作文的重要性。鲁迅先生有一篇《作文秘诀》,把怎样写文章概括成四句话,总共十二个字,就是“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这“有真意”不就是写出自己的生活感受吗?

模式作文和生活作文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模式作文是“叙他事抒我情”,生活作文是“写我事抒我情”。“叙他事抒我情”的模式作文可操作性极强。随便找一本文摘文选就能找到符合要求的写作素材。再加上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认为文章不过就是“讲故事抒感悟”,于是作文变成了一种码字游戏,写作技巧也被删繁就简了。

生活作文因为书写的是生活在自己身边的人.甚至是和自己朝夕相处的亲人.学生的思想倾向明显,情感流露真挚,人物形象血肉丰满,立体感人。

2、模式作文是速吃快餐,生活作文是老火汤。快餐是预先做好的能够迅速提供顾客食用的饭食, 大众化、节时、方便,可以充当主食。快餐已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并因此出现了“快餐文化”和“速食主义”。模式作文是在应试教育下的产物,为了在考试中能拿到高分,而套用各种各样速成的模板下形成的千篇一律的作文,有着快餐文化的特点。

而生活作文就有如老火汤,慢火煲煮,火候足,时间长,既取药补之效,又取入口之甘甜。生活作文那种取材于生活,立足于生活,添加情感的配料,经过内心文火的熬制的结晶,也有如老火般醇厚。

三、如何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生活作文

作文的灵感是来自于生活的,叶圣陶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作出什么样的文字,否则就会陷入不切实际的唯技巧论。”作文教学的过程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兴趣,意志,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过程,也是促使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过程。

(一) 引导学生参与生活,积累“感情”素材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泼泼地昼夜不息”

知识来自实践,作文来自生活。教师应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或与学生共同参与生活的体验,以获得真实丰富的写作素材。记得有一阵子玩丢沙包,在学生中风靡一时,他们个个玩得很好,我也亲自与同学们玩了几回,却怎么也玩不好,看来,玩中自有学问,值得一写,我便给学生布置了题为《玩丢沙包》的作文,没想到学生一见题目,竟高兴得欢呼起来,胸中有话说,下笔如有神。这次作文,从沙包的结构,变化多端的玩法技巧,其中隐含的原理,带给人的乐趣等诸多方面娓娓道来,写得既具体,又生动有趣,趁热打铁,我又布置了一篇半

4 命题作文《跟我玩……》这次学生的作文更让我大开眼界,许多新奇有趣的玩具、游戏,我闻所未闻,学生作文中表现的智慧,也令我自愧不如,让我真正感受让学生亲自体验生活,一定能写出无穷的童趣来。

(二) 让学生自主体验,个性写作

1、用随感提炼生活

培养学生养成随时记录生活点滴的习惯,并写下自己的感受,感悟,培养对生活的敏感度,积累写作作的素材。如《大自然的春夏秋冬》、《谈谈心中事》等,给了学生自由的形式和个性的内容。改作文的时候,注重在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引导他们写出对生活的体会。

2、创造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

有时候,在课堂上遇到有好的话题,好的题材,要适当的给时间让学生当场动笔,写出他们的感受体会,有的时候设置一下开放性的题目,如“东施该不该效颦?”,“叶公真的好龙吗?”让学生开到脑筋,开拓思维,有利于他们作文水平的提高。

3、重视基本功,有利于培养作文表达能力。

在做语言运用题时可以着重训练。如词语的得当,句子的冗长简洁,多样化的表达方式及修辞的巧妙运用,多训练那些寻常语言艺术化和不同常规的思维转换表达方略,有利于培养娴熟表达的能力。

(三)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

作文不单单是一种教学活动,更是学生全身心投入的生活。真实的情感来源于真实的生活。“文贵有真情”。中学生爱幻想,甚至有一些不切实际,但无论学生的想法多么可笑、多么幼稚,只要是真实的,教师都应该加以肯定,而不能以自己的观点、喜好、阅历、习惯等去批评指责。因为,学生作文中的表达都是出自真情的流露,发自内心的感受。这些真实的感受是写作的第一手珍贵材料。

总之,教师作为引路人,要带领学生走进生活,走与生活相联系的路,让学生到生活中去看、去听、去摸、去嗅、去尝、去思„„,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我们必须让学生的每个细胞都参与到生活的碰撞之中,然后帮助他们抓住这碰撞之中闪现的火花并让他们及时记录下来。作文即生活,生活即作文,二者密不可分。

四、如何处理应试教育中模式作文和生活作文的矛盾冲突

提倡学生自由写作,我不赞同。目前,谁都知道我们的教育机制是应试教育,虽然向着素质教育过渡,但真正离素质教育带远,分数对于想通过高考来进入理想高校的学生来讲还是很重要的。而自由写作的也存在一定的弊端:文体不清,写走了题,说明文用了抒情的口气,记叙文却用了辨证的方式。这都需要我们辩证的去看待。

(一)走出模式作文的误区

作文模式自古有之,中国古代曾流传过一句话:“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羹。”意谓吟诗作赋,只要按照苏文体例、文风,在社会上就比较吃得开,往往功名顺畅,自有羊肉可吃;反之就很吃不开,只有“吃菜羹”的份了。这就是模式作文的前身。

那为什么学生在习得了作文模式后,反倒写不出高质量的文章了呢?恐怕根子不在模式本身,而在于对待模式的态度。许多同学写作文,模式先行,然后再挖空心思地搜罗材料充实模式,其结果是作文成了简单的填鸭游戏―――模式+材料=作文。这样一来,作文模式竟成了束缚学生手脚的绳索镣铐,使他们丧失了写作的自主性,不能畅所欲言,自然言不由衷。 如何走出误区?关于素材和模式,我将之比作“脚”和“鞋”的关系,要根据脚的尺码去选择合适的鞋,而不是先有鞋,然后再削足适履―――此种情况下,鞋子反而成了脚的“噩梦”。磨刀不误砍柴工,切题的素材,恰当的结构,自如的表达,这是写成一篇优秀考场作文的重要保证。

(二)应试作文与生活作文的融合

作文教学是一个艰辛过程,我们教师必须跳出应试的窠臼,要让学生自陈心曲,为时、为事、为情而作文,真正让孩子们做到“我手写我心,我笔抒我情。”另一个方面,又不能

5 脱离了应试教育,单纯的写自己的兴趣,而是应该在应试作文的格式要求下,让自己的生活融情于笔端,写出既符合应试要求,又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

参考文献

【1】梁美.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生活化探究[J].教育交流·理论版.2008(5).

【2】黄华斌.农村初级中学的作文教学[J].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08(10).

【3】童巧珍.作文教学生活化之我见叨.成功教育,2009(5).]

【4】李琳.初中生作文教学生活化的尝试与思考f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1,2009(5).

【5】何志刚.关于农村初中生生活写作素材的探讨[J].中小学教育f 下半月) ,2009(10).

【6】朱俐.五环节作文教学模式的探索运用[J].初中语文教与学,20l0.(12):15.16.

【7】方明生.日本生活作文教育研究[M].上海:教育学术图书出版社,2002.

【8】刘国正.叶圣陶教育文集3[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9】俄罗斯文艺.俄罗斯文艺杂志编辑部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1 中学生活作文教学研究

目 录

摘要„„„„„„„„„„„„„„„„„„„„„„„„„„„„„„„„2 导言„„„„„„„„„„„„„„„„„„„„„„„„„„„„„„„„2

一、模式作文的弊端及形成的原因„„„„„„„„„„„„„„„„„„„2

(一) 模式作文的弊端„„„„„„„„„„„„„„„„„„„„„„„2

(二) 模式作文形成的原因„„„„„„„„„„„„„„„„„„„„„2

二、生活作文的提出及其和模式作文的区别„„„„„„„„„„„„„„„3

三、如何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生活作文 „„„„„„„„„„„„„„„„3

(一) 引导学生参与生活,积累“感情”素材„„„„„„„„„„„„„3

(二) 让学生自主体验,个性写作 „„„„„„„„„„„„„„„„„„4

(三) 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4

四、如何处理应试教育中模式作文和生活作文的矛盾冲突„„„„„„„„„4

(一) 走出模式作文的误区 „„„„„„„„„„„„„„„„„„„„4

(二) 应试作文与生活作文的融合„„„„„„„„„„„„„„„„„„4 参考文献„„„„„„„„„„„„„„„„„„„„„„„„„„„„„„5

2 摘要 作文教学从来都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但是当前的作文教学受应试教育的束缚,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体现学生的生活实践与情感体验的方面还存在不足,学生写的作文缺乏真情实感。怎样改变这种现状,使作文教学更加贴近生活,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世界里,写以人为本的生活作文,对提高中学生的写作水平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模式作文 生活作文 真情实感

导言

中学生作文往往习惯于摹仿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而不是取材于真实的生活。改变这样一种不利于学生发展的模式,让学生从应试教育的模式作文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从生活积累入手对于学生作文生活化,让学生抒写真情实感,提高作文兴趣,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模式作文的弊端及其对形成的原因

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大重点,也是探究学生表达能力的一项指标。一直以来,不少的教师习惯于按固有的模式来指导学生,教作文套路和模式,让学生跟着套路写作文、背作文、抄范文。炮制出内容空洞,千篇一律,思想苍白,毫无新意的模式作文。所谓“模式作文”,主要表现在:教学程序的模式化、作文形式的模式化、语言风格的模式化,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和语文能力的发展。

(一)模式作文的弊端

有人曾经反映个这样一个写作文的现象,写一件小事,不是写自己扶老奶奶过马路,就是“我在马路边马路上捡到一分钱,交给警察叔叔”。一写到自己的母亲父亲,都是多么美好善良,高大无私的,写到老师,不是“春蚕”就是“园丁”或“蜡烛”,伟大的无私得不得了的。难道现实生活中真的是那样吗?真的有那么多的伟大的人吗?记得有一位高考改卷老师感叹:数不清的作文写到不是父母离婚就是单亲家庭,要不就是患什么绝症。这样一种捏造苦难,乞求博取评卷老师的同情的行为着实不该提倡。

写作文是培养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的手段,我们的老师在教育孩子作文时,传播积极、向上、健康的观念无可厚非,但更应指导孩子们正确的写作思路,以及对人性“真、善、丑、美”的客观描述和真实表达。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每个人的性情各有差异、千差万别。为此,建议我们老师改变一下教育方式:多引导学生的思路和思维,而不是给他们给出统一的命题,给出一定的框框架架,让学生像“选词填空”一样的去填出一篇篇的“照葫芦画瓢”的“模式作文”。“模式、编造、抄袭”教育下的学生,成才之路,让人担忧。

(二)模式作文形成的原因

深究模式作文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多年的应试教育影响

功利性的追求高升学率,“重理轻文”大环境,老师往往没有真正重视作文教学,没有对学生的作文思维进行发散性的启迪和训练,而把大部分时间花在做应付考试的标准化习作上。

2、缺乏积累。

“学生作文最大的毛病是言之无物,语言空洞。”课堂内外杂志社《创新作文》主编赫学颖告诉记者。“之所以学生们不喜欢写作文是因为他们没有什么写的东西。”赫学颖认为,学生写不出好作文的最大症结在他们缺乏生活积累,“虽然身边的生活千姿百态,可不少学生的思想却被‘禁锢’在学校、家庭狭小的空间。”

3 相反的,有的学生写作文行云流水,嬉笑怒骂皆成文章,那是在平时就积累了不少的素材,因此,应引导学生勤写观察日记,多作读书笔记,多做摘记,加强积累。

3、生活太单调。

现在的学生大都是“两点一线”或“三点一线”的生活。我们小时有许多孩子们喜欢的事,但现在他们根本无暇也无机会做这些有趣的游戏。学生的生活体验少,也是不利于学生写作的一大因素。

4、教学理念的落后。

受信息交流和条件的限制,有些教师的教学理念陈旧,缺乏更新,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因为作文的进步和效果不是立竿见影的,许多老师面对学生作文中存在的种种弊端,往往不去静下心来分析研究,而是长期重复微效的劳动:作文——批改——讲评。

教师在批改和讲评中惯用“找错法”——只找出学生作文中的不足,不肯定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缺乏肯定与鼓励的批评,会使人的情绪低落,学生对作文会产生抵触心理。

二、生活作文的提出及其和模式作文的区别:

日本的芦田惠之助最早提出“生活作文”,他指出教师指导学生写作的首要意义是培养学生“要写”的愿望。

在中国,也有不少的教育家在自己的作品中或多或少的谈论过生活作文的重要性。鲁迅先生有一篇《作文秘诀》,把怎样写文章概括成四句话,总共十二个字,就是“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这“有真意”不就是写出自己的生活感受吗?

模式作文和生活作文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模式作文是“叙他事抒我情”,生活作文是“写我事抒我情”。“叙他事抒我情”的模式作文可操作性极强。随便找一本文摘文选就能找到符合要求的写作素材。再加上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认为文章不过就是“讲故事抒感悟”,于是作文变成了一种码字游戏,写作技巧也被删繁就简了。

生活作文因为书写的是生活在自己身边的人.甚至是和自己朝夕相处的亲人.学生的思想倾向明显,情感流露真挚,人物形象血肉丰满,立体感人。

2、模式作文是速吃快餐,生活作文是老火汤。快餐是预先做好的能够迅速提供顾客食用的饭食, 大众化、节时、方便,可以充当主食。快餐已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并因此出现了“快餐文化”和“速食主义”。模式作文是在应试教育下的产物,为了在考试中能拿到高分,而套用各种各样速成的模板下形成的千篇一律的作文,有着快餐文化的特点。

而生活作文就有如老火汤,慢火煲煮,火候足,时间长,既取药补之效,又取入口之甘甜。生活作文那种取材于生活,立足于生活,添加情感的配料,经过内心文火的熬制的结晶,也有如老火般醇厚。

三、如何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生活作文

作文的灵感是来自于生活的,叶圣陶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作出什么样的文字,否则就会陷入不切实际的唯技巧论。”作文教学的过程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兴趣,意志,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过程,也是促使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过程。

(一) 引导学生参与生活,积累“感情”素材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泼泼地昼夜不息”

知识来自实践,作文来自生活。教师应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或与学生共同参与生活的体验,以获得真实丰富的写作素材。记得有一阵子玩丢沙包,在学生中风靡一时,他们个个玩得很好,我也亲自与同学们玩了几回,却怎么也玩不好,看来,玩中自有学问,值得一写,我便给学生布置了题为《玩丢沙包》的作文,没想到学生一见题目,竟高兴得欢呼起来,胸中有话说,下笔如有神。这次作文,从沙包的结构,变化多端的玩法技巧,其中隐含的原理,带给人的乐趣等诸多方面娓娓道来,写得既具体,又生动有趣,趁热打铁,我又布置了一篇半

4 命题作文《跟我玩……》这次学生的作文更让我大开眼界,许多新奇有趣的玩具、游戏,我闻所未闻,学生作文中表现的智慧,也令我自愧不如,让我真正感受让学生亲自体验生活,一定能写出无穷的童趣来。

(二) 让学生自主体验,个性写作

1、用随感提炼生活

培养学生养成随时记录生活点滴的习惯,并写下自己的感受,感悟,培养对生活的敏感度,积累写作作的素材。如《大自然的春夏秋冬》、《谈谈心中事》等,给了学生自由的形式和个性的内容。改作文的时候,注重在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引导他们写出对生活的体会。

2、创造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

有时候,在课堂上遇到有好的话题,好的题材,要适当的给时间让学生当场动笔,写出他们的感受体会,有的时候设置一下开放性的题目,如“东施该不该效颦?”,“叶公真的好龙吗?”让学生开到脑筋,开拓思维,有利于他们作文水平的提高。

3、重视基本功,有利于培养作文表达能力。

在做语言运用题时可以着重训练。如词语的得当,句子的冗长简洁,多样化的表达方式及修辞的巧妙运用,多训练那些寻常语言艺术化和不同常规的思维转换表达方略,有利于培养娴熟表达的能力。

(三)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

作文不单单是一种教学活动,更是学生全身心投入的生活。真实的情感来源于真实的生活。“文贵有真情”。中学生爱幻想,甚至有一些不切实际,但无论学生的想法多么可笑、多么幼稚,只要是真实的,教师都应该加以肯定,而不能以自己的观点、喜好、阅历、习惯等去批评指责。因为,学生作文中的表达都是出自真情的流露,发自内心的感受。这些真实的感受是写作的第一手珍贵材料。

总之,教师作为引路人,要带领学生走进生活,走与生活相联系的路,让学生到生活中去看、去听、去摸、去嗅、去尝、去思„„,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我们必须让学生的每个细胞都参与到生活的碰撞之中,然后帮助他们抓住这碰撞之中闪现的火花并让他们及时记录下来。作文即生活,生活即作文,二者密不可分。

四、如何处理应试教育中模式作文和生活作文的矛盾冲突

提倡学生自由写作,我不赞同。目前,谁都知道我们的教育机制是应试教育,虽然向着素质教育过渡,但真正离素质教育带远,分数对于想通过高考来进入理想高校的学生来讲还是很重要的。而自由写作的也存在一定的弊端:文体不清,写走了题,说明文用了抒情的口气,记叙文却用了辨证的方式。这都需要我们辩证的去看待。

(一)走出模式作文的误区

作文模式自古有之,中国古代曾流传过一句话:“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羹。”意谓吟诗作赋,只要按照苏文体例、文风,在社会上就比较吃得开,往往功名顺畅,自有羊肉可吃;反之就很吃不开,只有“吃菜羹”的份了。这就是模式作文的前身。

那为什么学生在习得了作文模式后,反倒写不出高质量的文章了呢?恐怕根子不在模式本身,而在于对待模式的态度。许多同学写作文,模式先行,然后再挖空心思地搜罗材料充实模式,其结果是作文成了简单的填鸭游戏―――模式+材料=作文。这样一来,作文模式竟成了束缚学生手脚的绳索镣铐,使他们丧失了写作的自主性,不能畅所欲言,自然言不由衷。 如何走出误区?关于素材和模式,我将之比作“脚”和“鞋”的关系,要根据脚的尺码去选择合适的鞋,而不是先有鞋,然后再削足适履―――此种情况下,鞋子反而成了脚的“噩梦”。磨刀不误砍柴工,切题的素材,恰当的结构,自如的表达,这是写成一篇优秀考场作文的重要保证。

(二)应试作文与生活作文的融合

作文教学是一个艰辛过程,我们教师必须跳出应试的窠臼,要让学生自陈心曲,为时、为事、为情而作文,真正让孩子们做到“我手写我心,我笔抒我情。”另一个方面,又不能

5 脱离了应试教育,单纯的写自己的兴趣,而是应该在应试作文的格式要求下,让自己的生活融情于笔端,写出既符合应试要求,又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

参考文献

【1】梁美.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生活化探究[J].教育交流·理论版.2008(5).

【2】黄华斌.农村初级中学的作文教学[J].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08(10).

【3】童巧珍.作文教学生活化之我见叨.成功教育,2009(5).]

【4】李琳.初中生作文教学生活化的尝试与思考f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1,2009(5).

【5】何志刚.关于农村初中生生活写作素材的探讨[J].中小学教育f 下半月) ,2009(10).

【6】朱俐.五环节作文教学模式的探索运用[J].初中语文教与学,20l0.(12):15.16.

【7】方明生.日本生活作文教育研究[M].上海:教育学术图书出版社,2002.

【8】刘国正.叶圣陶教育文集3[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9】俄罗斯文艺.俄罗斯文艺杂志编辑部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相关作文

  • 农村中学语文作文教学2作文3400字
  • 农村中学语文作文教学:困境及其消解 [摘要]作文教学问题是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点,然而这种处于中心地位的教学形态,却在农村中学遭遇困境,给农村中学教师带来诸多困难,文章结合农村中学具体环境与特点,就作文教学提出建议,力图消解相关问题. [关键词]农村中学:作文教学:困境:消解 长期以来,广大农村中 ...

  • 近十年中学作文8100字
  • 近十年中学作文教学">作文教学研究综述 刘绍彬 (云南省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 云南 临沧 677000) 本文对98年以来的中学作文教学研究成果进行七个方面的综述:中学作文及作文教学理念研究综述.话题作文研究综述.作文主体及主体性作文教学研究综述.作文个性化及作文教学个性化研究 ...

  • 我的"作文研究性学习"观作文1800字
  • 新课程改革如潮般荡涤着中学语文教学的每一个领域,作为中学语文教学重中之重的作文教学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新的 学习 理念和学习方式的冲击.既然我们把渗透了 研究 性学习方式的中学语文教学称为语文研究性学习,我不妨也将渗透了研究性学习的中学作文教学称为作文研究性学习.也许有人会问:中学作文教学中该不该.能 ...

  • 考试反思作文高中作文7800字
  • 从高考作文现状反思高中作文教学 一.偏离题意 以2011年新课标卷作文为例,主题很明朗,按照阅卷组专家的解读,可围绕"中国的崛起"大唱赞歌:可写崛起的事实.现象.原因及影响等:也可辩证思考,在正视崛起的同时,看到存在的问题,表现出忧患意识等.以上均是符合题意的立意.角度方面,围绕 ...

  • 浅论新课标下的中学语文作文教学作文1900字
  • 浅论新课标下的中学语文作文教学 九年语文 吴纯莲 新课标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合自己作文教学中的经验教训以及对作文教学的一些思考,笔者觉得要走出目前中学作文教学的困境,必须做好以下五项工作. 一.加强作文与做人的有机联系,注重学生的人格建构和审美情趣的培养 大凡优秀的文章,都是对真.善.美追 ...

  • 必须懂写作作文2900字
  • 语文老师不一定要有写作才华,但必须懂写作 有些教师真的不会写作,但他的学生作文未必就差,甚至他的作文教学也很受学生欢迎,或许也很有效:有些教师很有写作才华,但他的作文教学未必就好,学生的作文也未必就写得比其他班级好. 这么说,是不是认为教师写作素养和作文教学没有关联呢?是不是否定教师写作素养对作文教 ...

  • 中学作文作文1800字
  • 中学作文教学之我见 新课标对语文学科的性质和特点重新定位,强调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实践性.生活化的特点.在学生人格建构方面,它强调"语文课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在语文与生活的关系上,新课标指出,&q ...

  • 作文写作作文5100字
  • 中学生文学写作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 要:在中学来说,写作和阅读是两大难题.写作,在中学生学习语文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写作的能力强与不强直接影响着整个语文成绩的优劣.而今,写作是当前语文学习的难点.本文从中学生文学写作所存在的问题出发,找寻解决的对策,主要是希望在 ...

  • 浅谈农村中学作文困惑的消解作文8700字
  • 1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评审表 题目 浅谈农村中学作文困惑的消解 姓 名 教育层次 学 号 1061001205177 省级电大 陕西 专 业 汉语本 分 校 汉滨电大 指导教师 教 学 点 汉滨区 2 目 录 内容摘要---------------------------------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