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解析2016年各地高考作文题作文9100字

三年级作文

权威解析2016年各地高考作文题

【全国新课标Ⅰ卷】(河南、安徽、湖北、福建、湖南、山西、河北、江西、广东等)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权威解析】

解读一

漫画作文横空出世,规避还是回归?

我刚看到这个作文题目,脑海立即浮现8个大字“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因为高考作文命题是永远在“规避”和“超越”中前进的,这是必然的现象,也是合情合理的。命题人为了规避“模仿”“套路”这种现实,于是“漫画材料作文”横空出世了,或者说“又回来了”!

这道作文题目有三个典型特点:形象性,现实性,思辨性。这几个特点都比较符合最新的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对于这个题目,首先,我觉得 “意料之外”,是因为其提供的材料类型不同于我们常见的纯文本形式,而是以一幅漫画的形式来呈现,这可能会对考生有一定的心理冲击。不过语用专题都有图文转换的训练。值得一提的是广州市教研室的冲刺作文训练中就提供了一到漫画作文题。

其次,我认为“情理之中”,是因为它的中心话题或者说中心任务非常明确,就是关于家长、老师、社会对待孩子“成绩”的“心态”,只不过题目用了比较形象的“漫画”来呈现罢了。

第三,我认为这道题目比较符合考生的生活实际,几乎每位考生都会有漫画中的类似经历或体验,有话可说。

第四,作为选拔性考试,我认为这道题目有很好的区分度,虽然考生基本都有话可说,但是想在短时间内写出优秀的文章,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对漫画材料内容的准确理解,这幅漫画的主要内容是“第一个孩子第一次考了100分,得到了表扬,第二次考了98分挨到了耳光;第二个孩子第一考了55分不及格,受到了批评,第二次考了61分被表扬。”两个孩子的遭遇明显不同,而这种遭遇正是高度关注分数(教育)的人给予的“评价”——亲吻(表扬、肯定)或耳光(批评、否定)。而“分数”代表的意义是什么呢?是学生成长的全部吗?

这个题目充满了思辨性,并且漫画背后潜藏着给考生的规定性任务:“你(考生)怎么看待这种现象”。而且如果想写出高分作文,还必须完成一个“比较”的动作,即两位学生的分数差距悬殊,为何遭遇却不同。 总之,这道作文题目的现实意义和对考生思辨能力的考查,有着很好的导向作用。同时,漫画所反映的问题和现象不仅仅是今天的几百万考生要面对的“任务”,也是每一位家长、教育工作者以及全社会要思考的问题。 (肖 刚)

解读二

唯分论英雄 功利何其重

——2016年高考作文点评

2016年高考作文新鲜出炉,引得大家一片惊呼。漫画式材料,生活气息浓,考生有话说,区分度数高。这则漫画作文是继2007年、2010年漫画式作文的延续,值得点赞。

今年这则漫画作文,运用纵横两组对比手法,鲜明地表现了我们对孩子的评判标准:唯分论英雄,功利心太重。具体写作角度,可以从家长、老师和社会切入,也可以从孩子、学生等受教育者入手。文体的选择更为自由,可写议论文、记叙文,可写书信、小说,只要紧扣漫画寓意均可。比如,一位考生选择了书信体,题目为“不以分数论英雄——致师长的一封信”,新颖独特,自出机杼,可圈可点,定会赢得高分。 漫画作文审题立意有三部曲:看懂漫画内容,联系社会生活,审题立意写作。前两步很容易做到,第三步审题立意是关键。这一步能彰显一位考生的思维品质的高低优劣,进而影响作文分数。如何做到由表及里、抓住本质去写,成为写作的重要一环。 (崔矿山)

解读三

这幅漫画没有标题,反映了两个孩子得到不同分数后的不同待遇,画面可分为两部分。左边的上下两幅图是一部分,上面一幅图画的是一个孩子得到100分,脸上印着唇印,可见是得到了父母的夸赞;下面一幅图是这个孩子得到了98分,脸上留下了掌印,可见是因2分之差未得满分而被父母严厉责罚。由第一个孩子的“遭遇”可得出这样的认识:对孩子的成绩(成长)不要苛责,不必追求完美,应允许孩子出错,允许孩子存在不足。右边的上下两幅是另一部分,上面一幅图画的是另一个孩子得了55分,脸上是掌印,可见收到了严厉责罚;下面一幅画是这个孩子得了61分,脸上留下了吻痕,可见其进步受到了父母的肯定和夸赞。由第二个孩子的情形可以得出这样的认识:对于孩子的进步,要予以肯定。综合两个孩子的情况和“吻痕”与“掌印”的寓意,这幅漫画可以如此立意:在对孩子的教育中,严格的要求与严厉的责罚固然必要,但对孩子的进步,要多鼓励肯定,尤其不能苛求完美。立意的核心词便是“苛求”与“肯定”。联系社会现实,在对孩子的教育上予以拓展深化,该漫画还可以在第二个层面上启示我们:对当今中国的社会状况,我们要持理性的态度,多看到进步与发展,多肯定鼓励这些进步与发展,而不能偏颇地苛求完美,不允许存在不足。第二个层面的拓展需以第一层面的解读为基础,不宜脱离第一层面的具体含意,直接谈第二层面的启示。 (肖 畬)

【全国新课标Ⅱ卷】(贵州、甘肃、青海、西藏、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新疆、内蒙古、云南、海南、重庆等)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语文学习关系到每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的整体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个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

请根据上述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要求:选好角度,明确立意,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字三种形式的内容,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权威解析】

解读一

一是引导学生关注自身的学习生活,如果说2015年的试题指向是社会生活,关注法规与情感,谁最有风采;这个题目的指向就是要让学生要关注自身,而作为中学生来说,语文学习是其学习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样的题目更能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

二是关注语文学科本身的学习反思,是一道真正具有浓郁的语文味的题目。题目引导学生思考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及其作用,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语文学习实际,思考提升语文素养的途径。

三是指向反思总结。十二年的语文学习经历,平常很多人没有真正深入地反思过自己的语文学习,并且要比较学习的三种途径,阐述自己的看法和理由。而这样的题目是学生在考场上反思自己的语文学习经历,无疑是会让考生终身难忘的。

四是很好地体现了任务驱动型作文试题特点,要求的任务明确,就是要结合自己的语文学习经历阐述三种途径对自己语文学习的影响。 (李 松)

解读二

考生要重点从语文素养怎么形成的角度思考和切入。这点看似容易,其实有一定难度,因为学生虽沉浸于“素养”之中,也具备一定的“语文素养”,却并不一定关注和思考过语文素养“怎么来”的问题。不过,题目体现出了很好的人文关怀,提供了核心素养的形成渠道——课堂有效学习、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共三个方面。“比较”三种途径,即是要求,其实更是提醒,最简明的办法是选择其一,直接立意和阐述。但题目中并没有“你赞同哪一种”之类的表述,所以,综合考虑不同途径也是可以的,而且更利于观点的综合性、辩证性,这也更能体现考生思维的全面和逻辑的严密。考生的实力水平在思维方面会极大“暴露”。这一点展开后所发散到的点和面有多种可能,能力强(语文素养高)的考生可深可广, 可古今可中外,可现实可未来;还可以专攻某一领域,也可以在不同领域穿插综合。而语文能力相对弱的考生则可能陷入浮光掠影、点到即止,似乎什么都可以说,但又什么都说不清、讲不透。

如果抓住题目前面的话,从语文素养的作用角度立意,则不是最好的选择了,甚至有偏离题目要求之嫌。不过,在讨论途径时涉及到其作用,则又另当别论,只是分清主次而已。

整体而言,关于语文素养的题目,考生在题目的引导提示下,都能有话说,能够写出基本符合要求的作文。但要想写精彩,出亮点,得高分,也很不容易。这需要考生关注到学科内与学科外,关注到课堂内与课堂外;这需要考生既要有知识的积淀,还要有思维的深刻;这需要考生既能埋头学书本,又能抬眼看天下。总之,这个作文题目让大多数考生能有话可说,让少数优生能说出精彩。 (童朝阳)

解读三

今年的作文题和去年相比没有什么变化,都是属于任务驱动型的作文。而从和学生的关系来说,学生每天都会接触到,他会感到有话可写。从与社会的关系来看,今年有一个全民阅读,从中央到地方都比较重视,而材料中提高语文素养其中有一条就是阅读,这是切合当今的社会大主题的。从题目阐述内容来看,它既涉及学生的个人价值,也是回答对整个社会对国家的执行力等内容,题目切合了个人、国家和社会,充满了正能量。从学生的写作来看应该是不难,因为题目审题没有难度。只要把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分析方法掌握了,写作便不容易偏题。学生在写的时候,他可以写比较的结果,也可以写比较的过程。所以从这点来看,还是比较好写的。但是,如果学生在审题过程中,没有审到语文素养,而是只片面地谈那三条途径,这样他就肯定偏题了。另外从今年的高考要求来看,说法跟以前稍微有点变化。比如说“不得泄露个人

信息”,这个是以前没有过的。立意方面,以前是自主确定立意,今年是“明确立意”,这就强调了立意的明确性。这也是人物驱动型作文要求的一个特点。(李淑兰)

解读四

今年全国Ⅱ卷高考作文题延续2015年全国Ⅱ卷命题的设计观念,考查学生核心语文素养。选材、命题,体现了立意的综合性、思辨性和批判性。

1. 所给材料,学生较为熟悉,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在审题上应该不会造成障碍。

2. 有明确的立意指向,材料中的关键词是“语文素养”及三条途径。其中“核心素养”为作文核心概念。

3. 作文题 属“任务趋动型”命题作文,有明确的“任务指令”,从自己学习语文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谈看法和理由。

4. 写作时,要注意两点:一是须对“语文素养”这一概念作清楚的辨析理解,二是须对所选的途径进行阐述,三是须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 (王兆林)

【北京卷】

2016年北京高考大作文题为二选一。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①《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记述老腔的演出每每“撼人胸腑”,令人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老腔”已超越其艺术形式本身,成为了一种象征。

请以“„老腔‟何以令人震撼”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从老腔的魅力说开去,不要局限于陈忠实散文的内容,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②书签,与书相伴,形式多样。设想你有这样一枚神奇的书签:它能与你交流,还能助你实现读书的愿望……你与它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请展开想象,以“神奇的书签”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表现爱读书、读好书的主题;有细节,有描写。

【权威解析】

1. 《“老腔”何以令人震撼》

北京这道作文题目指令非常清晰,简直就是一道不少于800字的论述题,有点像公务员考试的《申论》。由于题目来源于试卷中的现代文阅读,因此考生应该有话可说。作文题目材料本身已经提供了两条路径:老腔本身的艺术形式令人震撼;老腔已经成为了一种象征。题目要求说“不局限于陈忠实散文的内容”这就提供了更多的论述空间和可能性:艺术的地域性、价值认同、文化内涵等。(肖 刚)

2. 《神奇的书签》

这是一道标题式的命题作文,明确要求写记叙文,而且规定完成“表现爱读书、读好书的主题”这一指定性任务。其实这是一道非常传统的题目,考生可以从标题本身入手思考书签“神奇”在何处,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比如我们设计一款高科技书签,只要触摸书签不同区域就会出现不同好书,类似于手机或者各种阅读器;这款书签是便携式的,可以随时随地使用,对于我来说就像出门要带钥匙一样重要。这样就能很好的体现并完成“爱读书、读好书”的主题,同时由于书签高科技含量体现了“神奇”,而“书签”不过是外观相似罢了。但是我们还可以有更独特的思考,比如这个书签的“神奇”在于,只要把书签插进书中,

如果这本书内容庸俗,就会不间断的发出警报声;如果这是一本经典且适合我阅读的书,就会散发出我最喜欢的香味,关键在于对“神奇”二字的定为和选择,同时要牢记在行文中落实“读好书、好读书”的主题。(肖 刚)

今年北京的两道大作文试题出得很好,大体沿袭了去年的路数,显得也比较平和。

两道题一考议论文,一考记叙文;一道考察认识力和思辨力,一道考察想象力和创造力。两道选作一道,适当满足不同学生的要求,体现了对考生的人文关怀。

若写第一题,就要抓住“何以”这个题眼来深入思考,不能就艺术论艺术,要看到艺术背后的东西。例如泥土气息,草根文化,原生态艺术等,又如粗犷的地方风格和当地彪悍的风土民情,这就是它之所以具备震撼力的原因。常话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套用一句也可以说地方的就是民族的,因而还可以说,老腔体现的是一种孔武有力的民族精神,这就是它震撼力的源泉。当然,也可以与当下流行的艺术加以对比,从对比中谈论其震撼力产生的原因。

就写作对象而言,虽可以捎带写到其他艺术形式,一般来说,要以题目中的“老腔”为主。

第二题的题眼是“神奇”二字,据此,可以做科技幻想,也可以做人文想象。写科技幻想,如写书签可以发光、发热、发电,变色、变形等等。做人文想象,可以写书签如何可人之意,例如会提示时间,叫你保护视力,会发现问题,帮助你思考等等。也可以将前二者结合起来,对书签做生命化,动物化,或拟人化的想象。

第一题考察认识力,类似去年的第二题”深入灵魂的爱”,只不过去年是让写具象的器物,今年让写的是抽象的戏曲形式。第二题类似去年的第一题“与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考查的都是想象力。 (王德山 矫雪莲)

【天津卷】

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

在阅读方式多元化的今天,你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在宽广无垠的网络空间中汲取知识;你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悦读”有形有色、有声有像的中外名著;你也可以继续手捧传统的纸质书本,享受在墨海书香中与古圣今贤对话的乐趣……

当代青年渴求新知,眼界开阔,个性鲜明,在阅读方式的选择上不拘一格。请围绕自己的阅读方式,结合个人的体验和思考,谈谈“我的青春阅读”。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权威解析】

高考作文题应该贴近现实,让学生有话可写;应该让学生更多地关注社会现实,品味人生,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应该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感受时代的冲击和震撼,从而把自己内心真正的感受和思考表达出来。基于此,近年来,天津卷高考作文一贯喜欢“以小见大”,倡导作文的“生活化”、“通俗化”,不在审题上为难学生,让学生有话可说,但要想写好作文又必须具备一定的思辨能力、思想积淀和语言表达功底。以此来审视2016年天津卷高考作文,我们认为天津卷的作文是别有意味的。首先,该作文题以“多元化的阅读方式”为切入点,考生可以调动自己的阅读经验,自主地选择自己最感兴趣、最有话可写的阅读方式与体验来写;也可以针对各种阅读方式的优势与不足,进行思辨性地阐发,可见该作文命题写作角度多元,具有开放性,很好地为考生提供了较为广阔的想象空间、思维空间和认知空间,能调动考生平时的阅读积

累与思考,使其从中发掘出一定的形象性、思辨性、审美性的内涵。再者,阅读是人类文化发展的重要标记,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甚至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该命题着眼于国家倡导“全民阅读”的大背景,引导青年学子“好读书、读好书”,做个快乐的读书人,并不断反思自己的阅读方式与阅读内容,为终生的学习与精神成长“打底”,可见该作文命题具有比较鲜明的时代性、现实性和针对性。文体上,既可以针对身边的一些阅读现象和问题进行议论分析和理性阐发;也可写成记叙文或散文,从不同侧面再现阅读经历或故事,进而揭示“我”对阅读本质的认识与思考;还可以尝试杂文、剧本等其他文章样式,既要有当下各种阅读现象和问题的形象化呈现,又要注意体现“我”的体验与思考,并力求内容的丰富性,立意的深刻性。需要提醒的是,在文体的选择上,天津卷特别强调“文体特征鲜明”,所以所谓“文体不限”并不是想写成什么文体就写什么文体,而是应该根据你所要写的内容,选择适合这一内容的文体来写,而且一旦选定写某种适合内容要求及自己特长的文体后就要按照既定文体要求,力求写成这一文体,切忌写成“四不像”的文章。(梁 莉)

【江苏卷】

俗话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有人却说“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别人已说的话我不必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有时这是个性的彰显,有时则是创新意识的闪现。在这个时代,是彰显个性还是提倡创新?以此为题材,写800字作文。

【权威解析】

一句常见俗语,字序稍许有变,不仅句意丕变,境界亦全新,可见语言之丰富,实乃人思想至丰富。“有话则短,无话则长”,赋予此句含义和精神:在这个日新月异、快速发展的新时代,彰显个性还是提倡创新,已呈常态化趋势:要么彰显个性,刷存在感,要么提倡创新,不走寻常路线,要的是高精尖。你可任意选择,不过,万变不离其宗,你要话语权意识。没有话语权,或许就没有你了。而话语权,绝不是说说就行的。彰显个性、提倡创新,相信没有人反对,然而,如何达之,颇为不易。新未必是创新,个别未必是个性。不过,如果你连此意识都没有,庶几危矣。

今年江苏作文题,呼应社会创新主题,跟上了时代,而展示个性,又深得年轻人心声,作文充满时代气息,符合社会跳动的脉搏。文体不限,可写成记叙文,议论文,甚至其他文体,如小小说、散文等。不过,联系考场作文实际,当以规范议论文为保险。写作基本功强的学生,不妨展示个性,有创新精神,即使写成诗歌,也未尝不可,只要你有这份心。文体上的放开,也是今年江苏高考作文命题上的突破。 然而“个性”或“创新”的口袋都很大,一不小心,什么东西都往这个筐里放。聪明的考生,知道要把口子切小,重点放在怎样保持个性、怎样创新上。而在这之前,要给“个性”和“创新”要有自己的定义。可从反面的角度说,什么不是个性,什么不是创新,我们要真正的个性,要真正的创新。为了稳妥,考生,只可选一个深入细说,要么说个性,要么说创新,切不可两者都混说,结果变成四不像,什么都说不清。 余秀华写诗,是个性,是坚持。杨绛坚持做自己,是个性。而创新,在当今社会,不创新,不创业,不走自己的路,就没有出路。这已经是常识。

创新与个性也可融合,把两者结合起来,可以确立“牢牢把握自己的话语权”的观点,小到个人,大到国家,都是如此。“一带一路”的提出,南海风云,只要稍微关心时事,都知道话语权的重要性。由此可以看出,要想把作文写好,不关心时事,是不容易写好的。(王小峰)

【浙江卷】

网上购物,视频聊天,线上娱乐,已成为当下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业内人士指出,不远的将来,我们只需在家里安装VR(虚拟现实) 设备,便可足不出户地穿梭于各个虚拟场景:时而在商店的衣帽音里试穿新衣,时而在诊室里与医生面对面交流,时而在足球场上观看比赛,时而化身为新闻事件的“现场目击者”……

当虚拟世界里的" 虚拟" ,越来越成为现实世界中的" 现实" 时,是选择拥抱这个新世界,还是刻意远离,或者与它保持适当距离?对材料提出的问题,你有怎样的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论述类文章。

【权威解析 】

浙江卷的题目很时尚很现代,对比较“传统”的考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

其实,不管任何话题,都要注意辩证思考看待。尤其是写议论文时。

显然,“虚拟”世界既有其优越性,也有其不好的地方。我们生活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和快捷,但我们与现实的世界越来越疏离了,与真实的人交往少了,这是可怕的。所以,对虚拟世界要保持警惕,不可完全沉溺于虚拟世界。

另一方面,也不可远离虚拟世界。科技的进步是不可阻挡的,远离科技会让我们逐渐脱离时代,这是可怕的。

如果写记叙文,科幻文,发挥的空间还是很大的,我们可以幻想未来的虚拟世界生活,对这个世界的描绘是足以吸引眼球的,如果能在记叙中展示虚拟世界的弊端,则更好!(万 禾)

【上海卷】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更容易进入大众视野,评价他人生活变得越来越常见,这些评价对个人与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人们对“评价他人的生活”这种现象的看法不尽相同,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权威解析】

观今年上海卷高考作文题目,感慨有四:

(一)稳中有变:依然是材料作文,但不再延续前几年二元对立的关系型命题形式,转而对现象进行评析思考。

(二)关注生活:随着智能手机、网络、微博、微信的普及,人们对彼此生活的介入超过以前任何一个时代,随之而来的评价判断,也是前所未有的活跃。以今年为例,从开年上海女晒年夜饭逃离江西凤凰男,到包贝尔婚礼扔伴娘,再至魏则西命陨莆田系,如果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则思考就会深入且有料,否则容易流于空谈。

(三)文体限制?打这个问号,原因有二,其一,题目要求谈“对这一现象的思考”,明显偏重议论。其二,在要求中,没有了“文体不限”一条。就题目而言,这记叙文的难度很高。

(四)仍重思辨:这个题目乍看简单,门槛不高,到细细想来,“对他人生活的评价,”有的片面狭隘,有的全面宽容;而影响有正有负,对评价者和被评价者又都有波及。如何选好切入点论证,有见地而不偏颇,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求是很高的。 (杨 帆)

【山东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行囊已经备好,开始一段新的旅程。路途漫漫,翻检行囊会发现,有的东西很快用到了,有的暂时用不上,有的想用而未曾准备,有的会一直伴随我们走向远方……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权威解析】

可写的东西很多,角度也有很多。可以谈准备与未准备,预知和不可预知,有用和无用等,可以单独谈一个方面,也可以谈两者的关系。“旅程”与“行囊”当然可以坐实,但虚化地理解为人生旅途似可以有更广阔的展开空间。参考立意:

1.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2. 凡事应预则立,不预则废。3. 人生中有很多不可预知的东西。4.“不可预知”正是人生的魅力所在。5. 人生不可彩排,每时每刻都是直播。6.“没用”的东西也是我们人生的陪伴者。 (杨 春)

权威解析2016年各地高考作文题

【全国新课标Ⅰ卷】(河南、安徽、湖北、福建、湖南、山西、河北、江西、广东等)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权威解析】

解读一

漫画作文横空出世,规避还是回归?

我刚看到这个作文题目,脑海立即浮现8个大字“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因为高考作文命题是永远在“规避”和“超越”中前进的,这是必然的现象,也是合情合理的。命题人为了规避“模仿”“套路”这种现实,于是“漫画材料作文”横空出世了,或者说“又回来了”!

这道作文题目有三个典型特点:形象性,现实性,思辨性。这几个特点都比较符合最新的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对于这个题目,首先,我觉得 “意料之外”,是因为其提供的材料类型不同于我们常见的纯文本形式,而是以一幅漫画的形式来呈现,这可能会对考生有一定的心理冲击。不过语用专题都有图文转换的训练。值得一提的是广州市教研室的冲刺作文训练中就提供了一到漫画作文题。

其次,我认为“情理之中”,是因为它的中心话题或者说中心任务非常明确,就是关于家长、老师、社会对待孩子“成绩”的“心态”,只不过题目用了比较形象的“漫画”来呈现罢了。

第三,我认为这道题目比较符合考生的生活实际,几乎每位考生都会有漫画中的类似经历或体验,有话可说。

第四,作为选拔性考试,我认为这道题目有很好的区分度,虽然考生基本都有话可说,但是想在短时间内写出优秀的文章,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对漫画材料内容的准确理解,这幅漫画的主要内容是“第一个孩子第一次考了100分,得到了表扬,第二次考了98分挨到了耳光;第二个孩子第一考了55分不及格,受到了批评,第二次考了61分被表扬。”两个孩子的遭遇明显不同,而这种遭遇正是高度关注分数(教育)的人给予的“评价”——亲吻(表扬、肯定)或耳光(批评、否定)。而“分数”代表的意义是什么呢?是学生成长的全部吗?

这个题目充满了思辨性,并且漫画背后潜藏着给考生的规定性任务:“你(考生)怎么看待这种现象”。而且如果想写出高分作文,还必须完成一个“比较”的动作,即两位学生的分数差距悬殊,为何遭遇却不同。 总之,这道作文题目的现实意义和对考生思辨能力的考查,有着很好的导向作用。同时,漫画所反映的问题和现象不仅仅是今天的几百万考生要面对的“任务”,也是每一位家长、教育工作者以及全社会要思考的问题。 (肖 刚)

解读二

唯分论英雄 功利何其重

——2016年高考作文点评

2016年高考作文新鲜出炉,引得大家一片惊呼。漫画式材料,生活气息浓,考生有话说,区分度数高。这则漫画作文是继2007年、2010年漫画式作文的延续,值得点赞。

今年这则漫画作文,运用纵横两组对比手法,鲜明地表现了我们对孩子的评判标准:唯分论英雄,功利心太重。具体写作角度,可以从家长、老师和社会切入,也可以从孩子、学生等受教育者入手。文体的选择更为自由,可写议论文、记叙文,可写书信、小说,只要紧扣漫画寓意均可。比如,一位考生选择了书信体,题目为“不以分数论英雄——致师长的一封信”,新颖独特,自出机杼,可圈可点,定会赢得高分。 漫画作文审题立意有三部曲:看懂漫画内容,联系社会生活,审题立意写作。前两步很容易做到,第三步审题立意是关键。这一步能彰显一位考生的思维品质的高低优劣,进而影响作文分数。如何做到由表及里、抓住本质去写,成为写作的重要一环。 (崔矿山)

解读三

这幅漫画没有标题,反映了两个孩子得到不同分数后的不同待遇,画面可分为两部分。左边的上下两幅图是一部分,上面一幅图画的是一个孩子得到100分,脸上印着唇印,可见是得到了父母的夸赞;下面一幅图是这个孩子得到了98分,脸上留下了掌印,可见是因2分之差未得满分而被父母严厉责罚。由第一个孩子的“遭遇”可得出这样的认识:对孩子的成绩(成长)不要苛责,不必追求完美,应允许孩子出错,允许孩子存在不足。右边的上下两幅是另一部分,上面一幅图画的是另一个孩子得了55分,脸上是掌印,可见收到了严厉责罚;下面一幅画是这个孩子得了61分,脸上留下了吻痕,可见其进步受到了父母的肯定和夸赞。由第二个孩子的情形可以得出这样的认识:对于孩子的进步,要予以肯定。综合两个孩子的情况和“吻痕”与“掌印”的寓意,这幅漫画可以如此立意:在对孩子的教育中,严格的要求与严厉的责罚固然必要,但对孩子的进步,要多鼓励肯定,尤其不能苛求完美。立意的核心词便是“苛求”与“肯定”。联系社会现实,在对孩子的教育上予以拓展深化,该漫画还可以在第二个层面上启示我们:对当今中国的社会状况,我们要持理性的态度,多看到进步与发展,多肯定鼓励这些进步与发展,而不能偏颇地苛求完美,不允许存在不足。第二个层面的拓展需以第一层面的解读为基础,不宜脱离第一层面的具体含意,直接谈第二层面的启示。 (肖 畬)

【全国新课标Ⅱ卷】(贵州、甘肃、青海、西藏、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新疆、内蒙古、云南、海南、重庆等)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语文学习关系到每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的整体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个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

请根据上述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要求:选好角度,明确立意,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字三种形式的内容,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权威解析】

解读一

一是引导学生关注自身的学习生活,如果说2015年的试题指向是社会生活,关注法规与情感,谁最有风采;这个题目的指向就是要让学生要关注自身,而作为中学生来说,语文学习是其学习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样的题目更能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

二是关注语文学科本身的学习反思,是一道真正具有浓郁的语文味的题目。题目引导学生思考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及其作用,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语文学习实际,思考提升语文素养的途径。

三是指向反思总结。十二年的语文学习经历,平常很多人没有真正深入地反思过自己的语文学习,并且要比较学习的三种途径,阐述自己的看法和理由。而这样的题目是学生在考场上反思自己的语文学习经历,无疑是会让考生终身难忘的。

四是很好地体现了任务驱动型作文试题特点,要求的任务明确,就是要结合自己的语文学习经历阐述三种途径对自己语文学习的影响。 (李 松)

解读二

考生要重点从语文素养怎么形成的角度思考和切入。这点看似容易,其实有一定难度,因为学生虽沉浸于“素养”之中,也具备一定的“语文素养”,却并不一定关注和思考过语文素养“怎么来”的问题。不过,题目体现出了很好的人文关怀,提供了核心素养的形成渠道——课堂有效学习、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共三个方面。“比较”三种途径,即是要求,其实更是提醒,最简明的办法是选择其一,直接立意和阐述。但题目中并没有“你赞同哪一种”之类的表述,所以,综合考虑不同途径也是可以的,而且更利于观点的综合性、辩证性,这也更能体现考生思维的全面和逻辑的严密。考生的实力水平在思维方面会极大“暴露”。这一点展开后所发散到的点和面有多种可能,能力强(语文素养高)的考生可深可广, 可古今可中外,可现实可未来;还可以专攻某一领域,也可以在不同领域穿插综合。而语文能力相对弱的考生则可能陷入浮光掠影、点到即止,似乎什么都可以说,但又什么都说不清、讲不透。

如果抓住题目前面的话,从语文素养的作用角度立意,则不是最好的选择了,甚至有偏离题目要求之嫌。不过,在讨论途径时涉及到其作用,则又另当别论,只是分清主次而已。

整体而言,关于语文素养的题目,考生在题目的引导提示下,都能有话说,能够写出基本符合要求的作文。但要想写精彩,出亮点,得高分,也很不容易。这需要考生关注到学科内与学科外,关注到课堂内与课堂外;这需要考生既要有知识的积淀,还要有思维的深刻;这需要考生既能埋头学书本,又能抬眼看天下。总之,这个作文题目让大多数考生能有话可说,让少数优生能说出精彩。 (童朝阳)

解读三

今年的作文题和去年相比没有什么变化,都是属于任务驱动型的作文。而从和学生的关系来说,学生每天都会接触到,他会感到有话可写。从与社会的关系来看,今年有一个全民阅读,从中央到地方都比较重视,而材料中提高语文素养其中有一条就是阅读,这是切合当今的社会大主题的。从题目阐述内容来看,它既涉及学生的个人价值,也是回答对整个社会对国家的执行力等内容,题目切合了个人、国家和社会,充满了正能量。从学生的写作来看应该是不难,因为题目审题没有难度。只要把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分析方法掌握了,写作便不容易偏题。学生在写的时候,他可以写比较的结果,也可以写比较的过程。所以从这点来看,还是比较好写的。但是,如果学生在审题过程中,没有审到语文素养,而是只片面地谈那三条途径,这样他就肯定偏题了。另外从今年的高考要求来看,说法跟以前稍微有点变化。比如说“不得泄露个人

信息”,这个是以前没有过的。立意方面,以前是自主确定立意,今年是“明确立意”,这就强调了立意的明确性。这也是人物驱动型作文要求的一个特点。(李淑兰)

解读四

今年全国Ⅱ卷高考作文题延续2015年全国Ⅱ卷命题的设计观念,考查学生核心语文素养。选材、命题,体现了立意的综合性、思辨性和批判性。

1. 所给材料,学生较为熟悉,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在审题上应该不会造成障碍。

2. 有明确的立意指向,材料中的关键词是“语文素养”及三条途径。其中“核心素养”为作文核心概念。

3. 作文题 属“任务趋动型”命题作文,有明确的“任务指令”,从自己学习语文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谈看法和理由。

4. 写作时,要注意两点:一是须对“语文素养”这一概念作清楚的辨析理解,二是须对所选的途径进行阐述,三是须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 (王兆林)

【北京卷】

2016年北京高考大作文题为二选一。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①《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记述老腔的演出每每“撼人胸腑”,令人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老腔”已超越其艺术形式本身,成为了一种象征。

请以“„老腔‟何以令人震撼”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从老腔的魅力说开去,不要局限于陈忠实散文的内容,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②书签,与书相伴,形式多样。设想你有这样一枚神奇的书签:它能与你交流,还能助你实现读书的愿望……你与它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请展开想象,以“神奇的书签”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表现爱读书、读好书的主题;有细节,有描写。

【权威解析】

1. 《“老腔”何以令人震撼》

北京这道作文题目指令非常清晰,简直就是一道不少于800字的论述题,有点像公务员考试的《申论》。由于题目来源于试卷中的现代文阅读,因此考生应该有话可说。作文题目材料本身已经提供了两条路径:老腔本身的艺术形式令人震撼;老腔已经成为了一种象征。题目要求说“不局限于陈忠实散文的内容”这就提供了更多的论述空间和可能性:艺术的地域性、价值认同、文化内涵等。(肖 刚)

2. 《神奇的书签》

这是一道标题式的命题作文,明确要求写记叙文,而且规定完成“表现爱读书、读好书的主题”这一指定性任务。其实这是一道非常传统的题目,考生可以从标题本身入手思考书签“神奇”在何处,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比如我们设计一款高科技书签,只要触摸书签不同区域就会出现不同好书,类似于手机或者各种阅读器;这款书签是便携式的,可以随时随地使用,对于我来说就像出门要带钥匙一样重要。这样就能很好的体现并完成“爱读书、读好书”的主题,同时由于书签高科技含量体现了“神奇”,而“书签”不过是外观相似罢了。但是我们还可以有更独特的思考,比如这个书签的“神奇”在于,只要把书签插进书中,

如果这本书内容庸俗,就会不间断的发出警报声;如果这是一本经典且适合我阅读的书,就会散发出我最喜欢的香味,关键在于对“神奇”二字的定为和选择,同时要牢记在行文中落实“读好书、好读书”的主题。(肖 刚)

今年北京的两道大作文试题出得很好,大体沿袭了去年的路数,显得也比较平和。

两道题一考议论文,一考记叙文;一道考察认识力和思辨力,一道考察想象力和创造力。两道选作一道,适当满足不同学生的要求,体现了对考生的人文关怀。

若写第一题,就要抓住“何以”这个题眼来深入思考,不能就艺术论艺术,要看到艺术背后的东西。例如泥土气息,草根文化,原生态艺术等,又如粗犷的地方风格和当地彪悍的风土民情,这就是它之所以具备震撼力的原因。常话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套用一句也可以说地方的就是民族的,因而还可以说,老腔体现的是一种孔武有力的民族精神,这就是它震撼力的源泉。当然,也可以与当下流行的艺术加以对比,从对比中谈论其震撼力产生的原因。

就写作对象而言,虽可以捎带写到其他艺术形式,一般来说,要以题目中的“老腔”为主。

第二题的题眼是“神奇”二字,据此,可以做科技幻想,也可以做人文想象。写科技幻想,如写书签可以发光、发热、发电,变色、变形等等。做人文想象,可以写书签如何可人之意,例如会提示时间,叫你保护视力,会发现问题,帮助你思考等等。也可以将前二者结合起来,对书签做生命化,动物化,或拟人化的想象。

第一题考察认识力,类似去年的第二题”深入灵魂的爱”,只不过去年是让写具象的器物,今年让写的是抽象的戏曲形式。第二题类似去年的第一题“与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考查的都是想象力。 (王德山 矫雪莲)

【天津卷】

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

在阅读方式多元化的今天,你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在宽广无垠的网络空间中汲取知识;你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悦读”有形有色、有声有像的中外名著;你也可以继续手捧传统的纸质书本,享受在墨海书香中与古圣今贤对话的乐趣……

当代青年渴求新知,眼界开阔,个性鲜明,在阅读方式的选择上不拘一格。请围绕自己的阅读方式,结合个人的体验和思考,谈谈“我的青春阅读”。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权威解析】

高考作文题应该贴近现实,让学生有话可写;应该让学生更多地关注社会现实,品味人生,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应该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感受时代的冲击和震撼,从而把自己内心真正的感受和思考表达出来。基于此,近年来,天津卷高考作文一贯喜欢“以小见大”,倡导作文的“生活化”、“通俗化”,不在审题上为难学生,让学生有话可说,但要想写好作文又必须具备一定的思辨能力、思想积淀和语言表达功底。以此来审视2016年天津卷高考作文,我们认为天津卷的作文是别有意味的。首先,该作文题以“多元化的阅读方式”为切入点,考生可以调动自己的阅读经验,自主地选择自己最感兴趣、最有话可写的阅读方式与体验来写;也可以针对各种阅读方式的优势与不足,进行思辨性地阐发,可见该作文命题写作角度多元,具有开放性,很好地为考生提供了较为广阔的想象空间、思维空间和认知空间,能调动考生平时的阅读积

累与思考,使其从中发掘出一定的形象性、思辨性、审美性的内涵。再者,阅读是人类文化发展的重要标记,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甚至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该命题着眼于国家倡导“全民阅读”的大背景,引导青年学子“好读书、读好书”,做个快乐的读书人,并不断反思自己的阅读方式与阅读内容,为终生的学习与精神成长“打底”,可见该作文命题具有比较鲜明的时代性、现实性和针对性。文体上,既可以针对身边的一些阅读现象和问题进行议论分析和理性阐发;也可写成记叙文或散文,从不同侧面再现阅读经历或故事,进而揭示“我”对阅读本质的认识与思考;还可以尝试杂文、剧本等其他文章样式,既要有当下各种阅读现象和问题的形象化呈现,又要注意体现“我”的体验与思考,并力求内容的丰富性,立意的深刻性。需要提醒的是,在文体的选择上,天津卷特别强调“文体特征鲜明”,所以所谓“文体不限”并不是想写成什么文体就写什么文体,而是应该根据你所要写的内容,选择适合这一内容的文体来写,而且一旦选定写某种适合内容要求及自己特长的文体后就要按照既定文体要求,力求写成这一文体,切忌写成“四不像”的文章。(梁 莉)

【江苏卷】

俗话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有人却说“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别人已说的话我不必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有时这是个性的彰显,有时则是创新意识的闪现。在这个时代,是彰显个性还是提倡创新?以此为题材,写800字作文。

【权威解析】

一句常见俗语,字序稍许有变,不仅句意丕变,境界亦全新,可见语言之丰富,实乃人思想至丰富。“有话则短,无话则长”,赋予此句含义和精神:在这个日新月异、快速发展的新时代,彰显个性还是提倡创新,已呈常态化趋势:要么彰显个性,刷存在感,要么提倡创新,不走寻常路线,要的是高精尖。你可任意选择,不过,万变不离其宗,你要话语权意识。没有话语权,或许就没有你了。而话语权,绝不是说说就行的。彰显个性、提倡创新,相信没有人反对,然而,如何达之,颇为不易。新未必是创新,个别未必是个性。不过,如果你连此意识都没有,庶几危矣。

今年江苏作文题,呼应社会创新主题,跟上了时代,而展示个性,又深得年轻人心声,作文充满时代气息,符合社会跳动的脉搏。文体不限,可写成记叙文,议论文,甚至其他文体,如小小说、散文等。不过,联系考场作文实际,当以规范议论文为保险。写作基本功强的学生,不妨展示个性,有创新精神,即使写成诗歌,也未尝不可,只要你有这份心。文体上的放开,也是今年江苏高考作文命题上的突破。 然而“个性”或“创新”的口袋都很大,一不小心,什么东西都往这个筐里放。聪明的考生,知道要把口子切小,重点放在怎样保持个性、怎样创新上。而在这之前,要给“个性”和“创新”要有自己的定义。可从反面的角度说,什么不是个性,什么不是创新,我们要真正的个性,要真正的创新。为了稳妥,考生,只可选一个深入细说,要么说个性,要么说创新,切不可两者都混说,结果变成四不像,什么都说不清。 余秀华写诗,是个性,是坚持。杨绛坚持做自己,是个性。而创新,在当今社会,不创新,不创业,不走自己的路,就没有出路。这已经是常识。

创新与个性也可融合,把两者结合起来,可以确立“牢牢把握自己的话语权”的观点,小到个人,大到国家,都是如此。“一带一路”的提出,南海风云,只要稍微关心时事,都知道话语权的重要性。由此可以看出,要想把作文写好,不关心时事,是不容易写好的。(王小峰)

【浙江卷】

网上购物,视频聊天,线上娱乐,已成为当下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业内人士指出,不远的将来,我们只需在家里安装VR(虚拟现实) 设备,便可足不出户地穿梭于各个虚拟场景:时而在商店的衣帽音里试穿新衣,时而在诊室里与医生面对面交流,时而在足球场上观看比赛,时而化身为新闻事件的“现场目击者”……

当虚拟世界里的" 虚拟" ,越来越成为现实世界中的" 现实" 时,是选择拥抱这个新世界,还是刻意远离,或者与它保持适当距离?对材料提出的问题,你有怎样的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论述类文章。

【权威解析 】

浙江卷的题目很时尚很现代,对比较“传统”的考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

其实,不管任何话题,都要注意辩证思考看待。尤其是写议论文时。

显然,“虚拟”世界既有其优越性,也有其不好的地方。我们生活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和快捷,但我们与现实的世界越来越疏离了,与真实的人交往少了,这是可怕的。所以,对虚拟世界要保持警惕,不可完全沉溺于虚拟世界。

另一方面,也不可远离虚拟世界。科技的进步是不可阻挡的,远离科技会让我们逐渐脱离时代,这是可怕的。

如果写记叙文,科幻文,发挥的空间还是很大的,我们可以幻想未来的虚拟世界生活,对这个世界的描绘是足以吸引眼球的,如果能在记叙中展示虚拟世界的弊端,则更好!(万 禾)

【上海卷】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更容易进入大众视野,评价他人生活变得越来越常见,这些评价对个人与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人们对“评价他人的生活”这种现象的看法不尽相同,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权威解析】

观今年上海卷高考作文题目,感慨有四:

(一)稳中有变:依然是材料作文,但不再延续前几年二元对立的关系型命题形式,转而对现象进行评析思考。

(二)关注生活:随着智能手机、网络、微博、微信的普及,人们对彼此生活的介入超过以前任何一个时代,随之而来的评价判断,也是前所未有的活跃。以今年为例,从开年上海女晒年夜饭逃离江西凤凰男,到包贝尔婚礼扔伴娘,再至魏则西命陨莆田系,如果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则思考就会深入且有料,否则容易流于空谈。

(三)文体限制?打这个问号,原因有二,其一,题目要求谈“对这一现象的思考”,明显偏重议论。其二,在要求中,没有了“文体不限”一条。就题目而言,这记叙文的难度很高。

(四)仍重思辨:这个题目乍看简单,门槛不高,到细细想来,“对他人生活的评价,”有的片面狭隘,有的全面宽容;而影响有正有负,对评价者和被评价者又都有波及。如何选好切入点论证,有见地而不偏颇,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求是很高的。 (杨 帆)

【山东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行囊已经备好,开始一段新的旅程。路途漫漫,翻检行囊会发现,有的东西很快用到了,有的暂时用不上,有的想用而未曾准备,有的会一直伴随我们走向远方……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权威解析】

可写的东西很多,角度也有很多。可以谈准备与未准备,预知和不可预知,有用和无用等,可以单独谈一个方面,也可以谈两者的关系。“旅程”与“行囊”当然可以坐实,但虚化地理解为人生旅途似可以有更广阔的展开空间。参考立意:

1.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2. 凡事应预则立,不预则废。3. 人生中有很多不可预知的东西。4.“不可预知”正是人生的魅力所在。5. 人生不可彩排,每时每刻都是直播。6.“没用”的东西也是我们人生的陪伴者。 (杨 春)


相关作文

  • 权威解析2015各地高考作文题作文5600字
  • 权威解析2015各地高考作文题 广东卷 看天光云影,能测阴晴雨雪,但难逾目力所及:打开电视,可知全球天气,却少了静 观云卷云舒的乐趣. 漫步林间,常看草长会飞.枝叶枯荣,但未必能细说花鸟之名.树木之性:轻点鼠 标,可知生物的纲目属种.迁徙演化,却无法嗅到花果清香.丛林气息. 从不同的途径去感知自然, ...

  • 作文解析作文2900字
  • 2016全国甲卷高考语文作文解析(一) 今天是2016年全国高考第一天,940万考生走进高考考场.新东方在线第一时间为大家带来全国甲卷高考语文作文的解析.高考语文作文权威名师甄丽鹤带大家直击甲卷作文试题,点评其难易情况,并从各个角度分析写作思路. 那么接下来我们首先就从第一套开始.第一套是全国甲卷的 ...

  • 2016高考北京卷语文作文解析作文0字
  • 2016高考北京卷语文作文解析 新东方在线 甄丽鹤 2016高考于今天拉开序幕,新东方在线高考名师进行了深度评析.以下是新东方在线高考语文名师甄丽鹤为大家带来的2016年高考北京卷语文作文解析. 在正式解析北京卷的作文题目之前,先了解一下北京的命题规则,北京的命题规则是全国唯一一个作为二选一的地区, ...

  • 重庆年高考作文权威解析作文0字
  • 2016年的高考作文题解析作文100字
  • 2016年高考地方试卷作文解析作文0字
  • 2018高考作文热点素材作文7000字
  • 关注核心素养 必考六大"母题" --2017届高考六大话题及作文题预测 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在北京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

  • 专家解读各地高考作文作文1500字
  • 今年的高考落下了帷幕,其中,最受关注的高考作文首次直击了当前的重大话题.今年包括全国卷1.卷2在内的作文命题中,有四川和河北等多个省份的作文与地震紧密相关.新干线学校语文专家组(以下简称专家组) 认为,今年的高考作文题体现了今后的一个命题趋势,就是关注生活中的热点话题.专家组还认为,今年全国各地的高 ...

  • 2016高考最新作文预测作文20900字
  • 1 预测2016年高考作文题:亲历劳动,方知奋斗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不久前,某大学在临近期末时发生了这样一事:夜幕下,风雨中,一群大学生在校农场打着手电栽种油菜.校长对媒体说:"学生必须亲手碰到泥巴,才能知道什么是奋斗,什么是劳动."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