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作文4800字

初三作文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试卷副标题

阅读下面这唐首,然后回答问题。 远怀舍弟颖、观等① 杜 甫 阳翟空知处,荆南近得书②。积年仍远别,多难不安居。 江汉春风起,冰霜昨夜除。云天犹错莫③,花萼尚萧疏。 对酒都疑梦,吟诗正忆渠。旧时元日会,乡党羡吾庐。 【注】①舍弟:对自己弟弟的谦称。杜甫有四弟:杜颍、杜观、杜丰、杜占。②阳翟,今河南禹州;荆南,今湖北荆州。杜甫安史之乱后曾流落荆州。③错莫:纷乱昏暗。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第一、二句“阳翟”对“荆南”,以空间的远隔写出了诗人与弟弟们天各一方。 B. 第三句中的“仍”字表现出兄弟分隔时间之久,空间之远,写尽诗人内心的无奈。 C. 第五、六句写春风又起,冰霜消融,物候变换中暗寓着时光流逝、老去无为的感慨。 D. 第七、八句写云天昏暗,属远景;花萼稀疏,属近景。两句写出诗人愁情无所不在。 E. 全诗诗意蕴藉,真挚感人,虽无一字写思念之情,却处处紧扣题中的“怀”字来写。 2.为什么“旧时元日会,乡党羡吾庐”?这两句是如何表达感情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各题。 点绛唇 闺思 李清照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 3.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这是一首借伤春写离恨的闺怨词。词句开篇点题,并通过“一寸”与“千缕”这一数量上的反差,刻画出词人愁思深重、难忍孤寂的形象。 B .“惜春”一句,直言其愁,后一句则描写出数点花瓣于风中飘零,如雨点落下的情形,表明春天归去,惜春、惜花,也暗示惜青春、惜容颜。 C .词人“倚”字后面缀以“遍”字,活画出一深闺女子百无聊赖的烦闷苦恼;“无情绪”指女子没有了往日的心境,独自一人无所事事。 D .本词借刻画人物形象来反映意绪,将动作描写与心理描写结合,以景物描写烘托气氛、寄寓情感,从而刻画出一位亟待两人归来的女子形象。 E .本词属于李清照前期的作品,同期的词作还有《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醉花阴·薄暮浓云愁永昼》《武陵春·春晚》《声声慢·寻寻觅觅》等。 4.词尾“连天衰草”一作“连天芳草”,你认为哪种表述更合适?请结合全词说明理由。 答:

阅读下面这唐首,然后回答问题。

彭门用兵后经汴路其二

吴 融

隋堤风物已凄凉,堤下仍多旧战场。金镞有苔人拾得, 芦花无主鸟衔将。

秋声暗促河声急,野色遥连日色黄。 独上寒城正愁绝,戍鼙惊起雁行行。

【注】晚唐文德元年,朝廷派韦昭度招讨西蜀,昭度辟作者为掌书记同赴任,韦昭度

讨蜀无功,复受王建胁迫而返京,作者亦出川,并沿隋修筑的汴河回浙江绍兴家园,诗人目睹西川兵灾,一路东来,又见中原一带惨状,感慨万端,写下一组七律,本诗

为第二首。

5.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起句中的“风物”指隋堤这个地方特有的风俗,而“凄凉”一词则奠定了全诗的基

调,领起全篇。

B. “堤下仍多旧战场”承首句而来,写堤下,以“旧战场”点出了凄凉之状。

C. “金镞有苔人拾得”写在昔日的战场上,人们还能拾到已生锈长了青苔的箭头,暗

扣“旧战场”。

D. 颈联两句通过秋声、河声等听觉和野色、日色等视觉的描写,充分展现了隋堤四周荒凉的景象。

E.

“戍鼙惊起雁行行”一句直抒胸臆,暗示了今日烽火又起,并点出了诗人“愁绝”的原因。

6.本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 登凌歊台感怀

李之仪

偶向凌歊台上望,春光已过三分。江山重叠倍销魂。风花飞有态,烟絮坠无痕。

已是年来伤感甚,那堪旧恨仍存!清愁满眼共谁论?却应台下草,不解忆王孙。

【注】①李之仪(1038~1117)北宋词人。宋徽宗初年,李之仪因得罪权贵蔡京被除

去名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本词应作于李之仪居太平期间的某年春天。②“却应”即“岂应”,相当于现代汉语“难道是„„么”。

7.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起句照应诗题“偶向”二字透露出词人平日幽居、极少出门的境况,“望”字领起

第3页 共4页 ◎ 第4页 共4页 下文,引出对登台所见之景的描写。

B .“春光已过三分”紧承首句,写登台远望的整体印象,既点明时令已是暮春,又在平淡的叙述中寄托着强烈的情感。

C .飞花、坠絮本是自然之物,但在词人眼中,飞花姿态优美,坠絮落地无痕,二者一有情一无情,可谓不着一字,褒贬分明。

D .“那堪”与“已是”呼应,语意上更进一次,写旧恨新愁相继,让人难以承受,突出了忧愁之深重绵长。

E .“清愁满眼”把抽象的愁写得具体可感,仿佛愁绪弥漫空际,触目所见,无不含愁,但又不言因何而愁,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

8.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

阅读下面这唐首,然后回答问题。

又 雪

杜 甫

南雪不到地,青崖沾未消。微微向日薄,脉脉去人遥。

冬热鸳鸯病,峡深豺虎骄。愁边有江水,焉得北之朝。

【注】公元765年,杜甫离开草堂,顺江而下,因病暂住云安(今重庆云阳)。

9.下列对本诗有关内容的解说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首联描写了南方雪景,一个“沾”字传神地写出了南方积雪湿重不够蓬松的特点,突出了蜀地冬季环境的寒冷。

B ﹒颔联连用两个叠音词“微微”“脉脉”,栩栩如生地描绘出雪仿佛在含情脉脉地离人远去,表达了诗人对蜀地的眷恋。

C ﹒颈联“冬热”两句,通过“鸳鸯”“犲虎”对比揭示蜀地气候宜人和环境的雄奇瑰伟,也为末句写北归长安作铺垫。

D ﹒尾联中“焉得北之朝”中的“北之朝”应指诗人向北回到京城长安,“焉得”二字写出诗人渴望回到京师的迫切心情。

E ﹒诗人以“又雪”为题,摹景状物,情景交融,极富神韵。全诗语言朴实,刻画细致入微,诗人疾病缠身,寄托遥深。

10.“愁边有江水”,诗人忧愁如汩汩江水。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的“愁”。

答: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答案第1页,总2页 参考答案

1.CE

2.第一问:这是因为在元日庙会上,我们家兄弟相聚、欢乐和谐,这在动荡的时局中实为难得。

第二问:用了以虚写实的手法。对住昔相聚情景的追忆之中,蕴含着现实中兄弟分隔的悲伤。(或:用了以乐衬哀的写法。往昔相聚时,兄弟情深让邻人称羡,这一派欢乐的景象反衬出眼下天各一方的悲伤,以乐景衬哀情,使悲情更深一层。)

【解析】

1.C 项,“老去无为”的感慨属无中生有,此处应为“时光流逝、归乡无期的感慨”。E 项,“虽无一字直写思念”有误,“忆渠”属于直接抒情。

2.解答第一问需理解“旧时元日会,乡党羡吾庐”的含意:往昔兄弟们春节庙会上相聚在一起,让邻居们心生羡慕。诗人回忆过去的情景,意在表明如今时局动乱中兄弟们团聚实为难得。这是以虚衬实的写法(或以乐衬哀),于对兄弟团聚的回忆中传达了兄弟分离的哀伤。

3.BE

4.示例一:“连天衰草”好。女子期盼良人归来,眼前只有一眼望不到边的连绵衰草,烘托了青年女子倚栏眺望的凄凉情景和思念无望的结果。刻画出一个爱情专注执着、情感真挚细腻的深闺思妇的形象。

示例二:“连天芳草”好。芳草萋萋与上文“惜春”呼应,写出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然而正顺着良人归来时所必经的道路蔓延开去,一直延伸到遥远的天边。然而望到尽头,唯见“连天芳草”,不见良人踪影,反衬出浓重的闺怨。

【解析】

3.B 项,“后一句则描写出数点花瓣于风中飘零,如雨点落下的情形”有误,“几点催花雨”并不是“花落如雨”而是“雨点催花落”;E 项,《声声慢·寻寻觅觅》创作于后期。从开篇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几个叠词就可以看出,这与前期的愁情截然不同,这是国破家亡之时的寻觅无着。

4.题干问的是“词尾‘连天衰草’一作‘连天芳草’,你认为哪种表述更合适?请结合全词说明理由”。这是考查诗歌的炼句技巧。无论认可哪种表述,都应从景与情的关系入手分析。这是一首闺怨词,女子期盼良人,但良人未归,愁情满腹,如认可“芳草”,这是乐景,应从乐景哀情的角度分析反衬的手法;如认可“衰草”,可以从哀景哀情的烘托角度分析。

5.AE

6.①抒发诗人对历史陈迹的感慨。诗人通过描写隋堤周遭的景色,并将之与古战场的荒凉场景融为一体,体现了诗人怀古的惆怅情丝。②寄寓诗人对现实的悲叹。尾联将怀古与伤今之情统一起来,写诗人正在为历史的兴衰伤神不已。但传来的阵阵鼙鼓声告诉人们,这里仍是战场,逼真地写出了战乱的现实,体现了诗人对现实的悲叹。

【解析】

5.A 项,“隋堤这个地方特有的风俗”错误,“风物”应指自然景物与人文景观。E 项,“直抒胸臆”理解不当,应是以景结情,用令人心惊的鼙鼓声惊起大雁的情景,抒发了诗人的愁绪。

6.前两联写旧战场,并通过对隋堤周围景象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历史的兴亡之感;后两联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状写荒凉的景象,以“戍鼙”点明战乱仍在的现实,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慨叹。古战场与今战场的融合,巧妙地传达了诗人的怀古伤今之情。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答案第2页,总2页

7.BC

8.①伤春之情:看到眼前春光将尽,流露出遗憾伤感之情;②思归之情:作者登台远眺,只见江山重叠,阻断望乡(望京)之路,更觉愁苦;③被排挤(或政治不得志、被贬谪)的郁闷:词人因触犯权贵被编管太平州,前途无望,旧恨新愁,异常苦闷;④无人理解的落寞:词人满怀愁绪,却无人可以倾诉,内心无限寂寞惆怅。

【解析】

7.B 项“强烈的情感”理解有误,该句在写景中流露出淡淡的惊讶、遗憾和惆怅,情感并不强烈;C 项“二者一有情一无情,可谓不着一字,褒贬分明”对诗意理解错误,这两句生动描写飞花与坠絮的情态,并无赞美前者有情、贬斥后者无情之意。(也有人认为飞花、坠絮本都是自然形态的东西,但经过诗人的渲染,便都变成了含情物:飞花指他人之乘风直上,舞态翩跹,得意非常;坠絮喻己身之遭谤被逐,堕地沾泥,了无痕迹。)

8.解答情感表达题,要结合注释提供的背景,联系诗歌的具体内容分析即可。“春光已过三分”写春光将尽,抒发了感时伤春之情;词人被贬太平州,“江山重叠倍销魂”写望乡所见所感,表达了思乡难归的感慨;被奸佞排挤,“已是年来伤感甚,那堪旧恨仍存”,“伤感”“旧恨”传达了仕途坎坷志不得展的苦闷;“清愁满眼共谁论”表达了愁绪无可倾诉的落寞与惆怅。据此整合作答即可。

9.BE

10.①愁自己疾病缠身。诗人年老多病,蜀地气候环境险恶,不可久居。②愁何时才能回到京城,人已老,抱负难以实现,去路遥遥,漂泊不定。③愁安史之乱后蜀中大乱,心忧天下百姓。

【解析】

9.A 项,“突出了蜀地冬季环境的寒冷”错误,应突出南方冬季地气偏暖。C 项,“揭示蜀地气候宜人和环境的雄奇瑰伟”错误,应是揭示此地的气候特征和环境的险恶,寓示不可久居。D 项,“写出诗人渴望回到京师的迫切心情”错误,应是“感叹去路难回”。

10.由注释可知,此诗写于杜甫离开草堂因病暂住云阳之时,“焉得北之朝”很恰切地写出了诗人此时的心境:疾病缠身,去京师的路遥遥千里,自己的理想抱负难以实现,再联系“冬热鸳鸯病,峡深豺虎骄”,这两句诗突出了蜀地环境的恶劣,表达了诗人对天下百姓的关切,据此整合作答即可。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试卷副标题

阅读下面这唐首,然后回答问题。 远怀舍弟颖、观等① 杜 甫 阳翟空知处,荆南近得书②。积年仍远别,多难不安居。 江汉春风起,冰霜昨夜除。云天犹错莫③,花萼尚萧疏。 对酒都疑梦,吟诗正忆渠。旧时元日会,乡党羡吾庐。 【注】①舍弟:对自己弟弟的谦称。杜甫有四弟:杜颍、杜观、杜丰、杜占。②阳翟,今河南禹州;荆南,今湖北荆州。杜甫安史之乱后曾流落荆州。③错莫:纷乱昏暗。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第一、二句“阳翟”对“荆南”,以空间的远隔写出了诗人与弟弟们天各一方。 B. 第三句中的“仍”字表现出兄弟分隔时间之久,空间之远,写尽诗人内心的无奈。 C. 第五、六句写春风又起,冰霜消融,物候变换中暗寓着时光流逝、老去无为的感慨。 D. 第七、八句写云天昏暗,属远景;花萼稀疏,属近景。两句写出诗人愁情无所不在。 E. 全诗诗意蕴藉,真挚感人,虽无一字写思念之情,却处处紧扣题中的“怀”字来写。 2.为什么“旧时元日会,乡党羡吾庐”?这两句是如何表达感情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各题。 点绛唇 闺思 李清照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 3.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这是一首借伤春写离恨的闺怨词。词句开篇点题,并通过“一寸”与“千缕”这一数量上的反差,刻画出词人愁思深重、难忍孤寂的形象。 B .“惜春”一句,直言其愁,后一句则描写出数点花瓣于风中飘零,如雨点落下的情形,表明春天归去,惜春、惜花,也暗示惜青春、惜容颜。 C .词人“倚”字后面缀以“遍”字,活画出一深闺女子百无聊赖的烦闷苦恼;“无情绪”指女子没有了往日的心境,独自一人无所事事。 D .本词借刻画人物形象来反映意绪,将动作描写与心理描写结合,以景物描写烘托气氛、寄寓情感,从而刻画出一位亟待两人归来的女子形象。 E .本词属于李清照前期的作品,同期的词作还有《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醉花阴·薄暮浓云愁永昼》《武陵春·春晚》《声声慢·寻寻觅觅》等。 4.词尾“连天衰草”一作“连天芳草”,你认为哪种表述更合适?请结合全词说明理由。 答:

阅读下面这唐首,然后回答问题。

彭门用兵后经汴路其二

吴 融

隋堤风物已凄凉,堤下仍多旧战场。金镞有苔人拾得, 芦花无主鸟衔将。

秋声暗促河声急,野色遥连日色黄。 独上寒城正愁绝,戍鼙惊起雁行行。

【注】晚唐文德元年,朝廷派韦昭度招讨西蜀,昭度辟作者为掌书记同赴任,韦昭度

讨蜀无功,复受王建胁迫而返京,作者亦出川,并沿隋修筑的汴河回浙江绍兴家园,诗人目睹西川兵灾,一路东来,又见中原一带惨状,感慨万端,写下一组七律,本诗

为第二首。

5.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起句中的“风物”指隋堤这个地方特有的风俗,而“凄凉”一词则奠定了全诗的基

调,领起全篇。

B. “堤下仍多旧战场”承首句而来,写堤下,以“旧战场”点出了凄凉之状。

C. “金镞有苔人拾得”写在昔日的战场上,人们还能拾到已生锈长了青苔的箭头,暗

扣“旧战场”。

D. 颈联两句通过秋声、河声等听觉和野色、日色等视觉的描写,充分展现了隋堤四周荒凉的景象。

E.

“戍鼙惊起雁行行”一句直抒胸臆,暗示了今日烽火又起,并点出了诗人“愁绝”的原因。

6.本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 登凌歊台感怀

李之仪

偶向凌歊台上望,春光已过三分。江山重叠倍销魂。风花飞有态,烟絮坠无痕。

已是年来伤感甚,那堪旧恨仍存!清愁满眼共谁论?却应台下草,不解忆王孙。

【注】①李之仪(1038~1117)北宋词人。宋徽宗初年,李之仪因得罪权贵蔡京被除

去名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本词应作于李之仪居太平期间的某年春天。②“却应”即“岂应”,相当于现代汉语“难道是„„么”。

7.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起句照应诗题“偶向”二字透露出词人平日幽居、极少出门的境况,“望”字领起

第3页 共4页 ◎ 第4页 共4页 下文,引出对登台所见之景的描写。

B .“春光已过三分”紧承首句,写登台远望的整体印象,既点明时令已是暮春,又在平淡的叙述中寄托着强烈的情感。

C .飞花、坠絮本是自然之物,但在词人眼中,飞花姿态优美,坠絮落地无痕,二者一有情一无情,可谓不着一字,褒贬分明。

D .“那堪”与“已是”呼应,语意上更进一次,写旧恨新愁相继,让人难以承受,突出了忧愁之深重绵长。

E .“清愁满眼”把抽象的愁写得具体可感,仿佛愁绪弥漫空际,触目所见,无不含愁,但又不言因何而愁,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

8.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

阅读下面这唐首,然后回答问题。

又 雪

杜 甫

南雪不到地,青崖沾未消。微微向日薄,脉脉去人遥。

冬热鸳鸯病,峡深豺虎骄。愁边有江水,焉得北之朝。

【注】公元765年,杜甫离开草堂,顺江而下,因病暂住云安(今重庆云阳)。

9.下列对本诗有关内容的解说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首联描写了南方雪景,一个“沾”字传神地写出了南方积雪湿重不够蓬松的特点,突出了蜀地冬季环境的寒冷。

B ﹒颔联连用两个叠音词“微微”“脉脉”,栩栩如生地描绘出雪仿佛在含情脉脉地离人远去,表达了诗人对蜀地的眷恋。

C ﹒颈联“冬热”两句,通过“鸳鸯”“犲虎”对比揭示蜀地气候宜人和环境的雄奇瑰伟,也为末句写北归长安作铺垫。

D ﹒尾联中“焉得北之朝”中的“北之朝”应指诗人向北回到京城长安,“焉得”二字写出诗人渴望回到京师的迫切心情。

E ﹒诗人以“又雪”为题,摹景状物,情景交融,极富神韵。全诗语言朴实,刻画细致入微,诗人疾病缠身,寄托遥深。

10.“愁边有江水”,诗人忧愁如汩汩江水。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的“愁”。

答: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答案第1页,总2页 参考答案

1.CE

2.第一问:这是因为在元日庙会上,我们家兄弟相聚、欢乐和谐,这在动荡的时局中实为难得。

第二问:用了以虚写实的手法。对住昔相聚情景的追忆之中,蕴含着现实中兄弟分隔的悲伤。(或:用了以乐衬哀的写法。往昔相聚时,兄弟情深让邻人称羡,这一派欢乐的景象反衬出眼下天各一方的悲伤,以乐景衬哀情,使悲情更深一层。)

【解析】

1.C 项,“老去无为”的感慨属无中生有,此处应为“时光流逝、归乡无期的感慨”。E 项,“虽无一字直写思念”有误,“忆渠”属于直接抒情。

2.解答第一问需理解“旧时元日会,乡党羡吾庐”的含意:往昔兄弟们春节庙会上相聚在一起,让邻居们心生羡慕。诗人回忆过去的情景,意在表明如今时局动乱中兄弟们团聚实为难得。这是以虚衬实的写法(或以乐衬哀),于对兄弟团聚的回忆中传达了兄弟分离的哀伤。

3.BE

4.示例一:“连天衰草”好。女子期盼良人归来,眼前只有一眼望不到边的连绵衰草,烘托了青年女子倚栏眺望的凄凉情景和思念无望的结果。刻画出一个爱情专注执着、情感真挚细腻的深闺思妇的形象。

示例二:“连天芳草”好。芳草萋萋与上文“惜春”呼应,写出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然而正顺着良人归来时所必经的道路蔓延开去,一直延伸到遥远的天边。然而望到尽头,唯见“连天芳草”,不见良人踪影,反衬出浓重的闺怨。

【解析】

3.B 项,“后一句则描写出数点花瓣于风中飘零,如雨点落下的情形”有误,“几点催花雨”并不是“花落如雨”而是“雨点催花落”;E 项,《声声慢·寻寻觅觅》创作于后期。从开篇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几个叠词就可以看出,这与前期的愁情截然不同,这是国破家亡之时的寻觅无着。

4.题干问的是“词尾‘连天衰草’一作‘连天芳草’,你认为哪种表述更合适?请结合全词说明理由”。这是考查诗歌的炼句技巧。无论认可哪种表述,都应从景与情的关系入手分析。这是一首闺怨词,女子期盼良人,但良人未归,愁情满腹,如认可“芳草”,这是乐景,应从乐景哀情的角度分析反衬的手法;如认可“衰草”,可以从哀景哀情的烘托角度分析。

5.AE

6.①抒发诗人对历史陈迹的感慨。诗人通过描写隋堤周遭的景色,并将之与古战场的荒凉场景融为一体,体现了诗人怀古的惆怅情丝。②寄寓诗人对现实的悲叹。尾联将怀古与伤今之情统一起来,写诗人正在为历史的兴衰伤神不已。但传来的阵阵鼙鼓声告诉人们,这里仍是战场,逼真地写出了战乱的现实,体现了诗人对现实的悲叹。

【解析】

5.A 项,“隋堤这个地方特有的风俗”错误,“风物”应指自然景物与人文景观。E 项,“直抒胸臆”理解不当,应是以景结情,用令人心惊的鼙鼓声惊起大雁的情景,抒发了诗人的愁绪。

6.前两联写旧战场,并通过对隋堤周围景象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历史的兴亡之感;后两联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状写荒凉的景象,以“戍鼙”点明战乱仍在的现实,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慨叹。古战场与今战场的融合,巧妙地传达了诗人的怀古伤今之情。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答案第2页,总2页

7.BC

8.①伤春之情:看到眼前春光将尽,流露出遗憾伤感之情;②思归之情:作者登台远眺,只见江山重叠,阻断望乡(望京)之路,更觉愁苦;③被排挤(或政治不得志、被贬谪)的郁闷:词人因触犯权贵被编管太平州,前途无望,旧恨新愁,异常苦闷;④无人理解的落寞:词人满怀愁绪,却无人可以倾诉,内心无限寂寞惆怅。

【解析】

7.B 项“强烈的情感”理解有误,该句在写景中流露出淡淡的惊讶、遗憾和惆怅,情感并不强烈;C 项“二者一有情一无情,可谓不着一字,褒贬分明”对诗意理解错误,这两句生动描写飞花与坠絮的情态,并无赞美前者有情、贬斥后者无情之意。(也有人认为飞花、坠絮本都是自然形态的东西,但经过诗人的渲染,便都变成了含情物:飞花指他人之乘风直上,舞态翩跹,得意非常;坠絮喻己身之遭谤被逐,堕地沾泥,了无痕迹。)

8.解答情感表达题,要结合注释提供的背景,联系诗歌的具体内容分析即可。“春光已过三分”写春光将尽,抒发了感时伤春之情;词人被贬太平州,“江山重叠倍销魂”写望乡所见所感,表达了思乡难归的感慨;被奸佞排挤,“已是年来伤感甚,那堪旧恨仍存”,“伤感”“旧恨”传达了仕途坎坷志不得展的苦闷;“清愁满眼共谁论”表达了愁绪无可倾诉的落寞与惆怅。据此整合作答即可。

9.BE

10.①愁自己疾病缠身。诗人年老多病,蜀地气候环境险恶,不可久居。②愁何时才能回到京城,人已老,抱负难以实现,去路遥遥,漂泊不定。③愁安史之乱后蜀中大乱,心忧天下百姓。

【解析】

9.A 项,“突出了蜀地冬季环境的寒冷”错误,应突出南方冬季地气偏暖。C 项,“揭示蜀地气候宜人和环境的雄奇瑰伟”错误,应是揭示此地的气候特征和环境的险恶,寓示不可久居。D 项,“写出诗人渴望回到京师的迫切心情”错误,应是“感叹去路难回”。

10.由注释可知,此诗写于杜甫离开草堂因病暂住云阳之时,“焉得北之朝”很恰切地写出了诗人此时的心境:疾病缠身,去京师的路遥遥千里,自己的理想抱负难以实现,再联系“冬热鸳鸯病,峡深豺虎骄”,这两句诗突出了蜀地环境的恶劣,表达了诗人对天下百姓的关切,据此整合作答即可。


相关作文

  • 品读经典 光亮人生作文3800字
  • 1 "品读经典 光亮人生" 邓州市元庄二初中语文校本课程活动计划 2 "品读经典 光亮人生" 邓州市元庄二初中语文校本课程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教育新理念,立足校情.生情.学情,着眼于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着眼于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以相 ...

  • 古代诗歌鉴赏作文300字
  • (一) 古代诗歌中6大类意象集释 1. 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2. 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3. 愁苦类意象(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 4. 爱情类意象(用以表达爱恋.相思之情) 5. 闲适类意象(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 ...

  • 8.3诗歌鉴赏作业作文1400字
  • 8/3诗歌鉴赏作业 渔家傲 ( 范仲淹 北宋)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燕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这是一首反映北宋西北边境军旅生活的词.上阙描绘荒凉的秋景,以显示边地生活的艰苦和军事态势的严重.下阙 ...

  • 诗词教学之我见.doc作文3700字
  • 1 诗词教学之我见 山西临汾古县一中 邢红侠 中国诗歌历史悠久,中国诗坛涌现出的杰出诗人和优美作品枚不胜举.为了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以及提高语文素养, 高中语文必修课本按照时间顺序,从诗经到宋词再到新诗,共编排了四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对于诗词教学,我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探索到几点认识. 一.重视听读 ...

  • 春江花月夜教案2作文1500字
  •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优质课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内容:景.理.情 2.引领学生在品读中鉴赏美景,体悟哲理和情感,提高鉴赏.表达能力 3.让学生在赏析过程中,学习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比较鉴赏等欣赏诗歌的方法 教学重点: 1.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鉴赏景物美 2. ...

  • 你的微笑作文2500字
  • <你的微笑>之朗诵与欣赏 各位专家.领导,大家好 !我是高安市灰埠中学语文老师罗敏 ,很高兴有这样一个和大 家交流.学习的机会 .我参评的课件是人教版必修1一堂朗诵与欣赏课,课件名称为"<你 的微笑>--朗诵与欣赏".我们知道,朗诵如果能找到与其内容相吻合 ...

  • 轻叩诗歌的大门 欣赏诗歌作文600字
  • 轻叩诗歌的大门 第六课时:学习欣赏诗歌,推荐自己喜爱的诗歌 教材来源:小学六年级<语文>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 内容来源: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组 主 题:轻叩诗歌的大门 课 时:1课时 授课对象:六年级学生 设 计 者:陈琳/巩义市小关镇中心小学 [课程 ...

  • 诗歌鉴赏作文300字
  • <长相思> 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明月人倚楼. "长相思"为词牌名,但本词内容与此密切相关.词分上下两阕,格律和字数一样.每阕四句,押平声韵. 这是一首怀人念远的抒情小词.上阕从眼前所见流水写起,并且目送 ...

  • 2016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模板作文0字
  • 春江花月夜作文7400字
  •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内容:景.理.情. 2.引领学生在品读中鉴赏美景,体悟哲理和情感,提高鉴赏.表达能力. 3.让学生在赏析过程中,学习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比较鉴赏等欣赏诗歌的方法. 教学重点: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鉴赏景物美. 缘景明情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