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悲歌作文4100字

初一作文

【丝绸悲歌】

丝绸之路,古丝绸之路,一条文化之路、商贸之路、友谊之路。一条世界最长、覆盖面最广、影响人数最多的梦幻、神奇之路;一条对人类文明进步有着卓越贡献的古老商路;她圆融古人类四大发明,把中国的黄河文化、恒河文化与古希腊文化、波斯文化融会贯通。经历了风雨,传承着文化,承载着文明,走过了昨天,迎来了今天。习主席“一带一路”经济规划的提出,更是将丝绸之路文化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国家领导人关注丝绸之路,新的丝绸之路逐步形成,范围之大前所未有。新的丝绸之路涉及我国经济各个领域,将会带动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古老而文明的丝绸之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的丝绸之路,将引领我们国家走向辉煌。《丝绸之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课内容,是一篇略读课文。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让学生了解丝绸之路对历史上东西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和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所作的重大贡献;这篇课文以独特的视角,生动描绘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一幕,再现了西部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说明了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

说到“丝绸之路”不得不提到历史上一些著名人物,如,出使西域的张骞,投笔从戎的班超,西天取经的玄奘,他们的一些故事都与这条路有关。

自从张骞通西域以后,中国和中亚及欧洲的商业往来迅速增加。通过这条贯穿亚欧的大道,中国的丝、绸、绫、缎、绢等丝制品,源源不断地运向中亚和欧洲,因此,希腊、罗马人称中国为赛里斯国,称中国人为赛里斯人。所谓“赛里斯”即“丝绸”之意。19世纪末,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将张骞开辟行走的这条东西大道誉为“丝绸之路”。

【张骞出塞】张骞是西汉时伟大的探险家。他自请出使西域,历经13年,足迹遍及天山南北和中亚、西亚各地,是中原去西域诸国的第一人。

公元前138年,张骞奉命率人前往西域,寻找并联络曾被匈奴赶跑的大月氏,合力进击匈奴。张骞一行从长安起程,经陇西向西行进。他们来到河西走廊一带后,被占据此地的匈奴骑兵发现。张骞和随从一百多人全部被俘。

匈奴单于知道了张骞西行的目的之后,把他们分散开去放羊牧马,并由匈奴人严加管制。还给张骞娶了匈奴女子为妻,一是监视他,二是诱使他投降。但是,张骞坚贞不屈。

整整过了十一个春秋,张骞才乘机和他的贴身随从甘父一起逃走,离开匈奴地盘,继续向西行进。历尽千辛万苦,终于越过沙漠、戈壁,翻过冰冻雪封的葱岭(今帕米尔高原) ,来到了大宛国(今费尔干纳) 。国王热情地接见了张骞,并帮助他先后到了康居(今撒马尔罕) 、大月氏、大

夏等地。但大月氏在阿姆河上游安居乐业,不愿再东进和匈奴作战。张骞未能完成与大月氏结盟夹击匈奴的使命,却获得了大量有关西域各国的人文地理知识。

张骞在东归返回的途中,再次被匈奴抓获,后又设计逃出。于13年后回到长安。这次出使西域,使生活在中原内地的人们了解到西域的实况,激发了汉武帝“拓边”的雄心,发动了一系列抗击匈奴的战争。

【第二次出使西域】

公元前119年,汉王朝为了进一步联络乌孙,断“匈奴右臂”,便派张骞再次出使西域。这次,张骞带了三百多人,顺利地到达了乌孙。并派副使访问了康居、大宛、大月氏、大夏、安息(今伊朗) 、身毒(今印度) 等国家。但由于乌孙内乱,也未能实现结盟的目的。汉武帝派名将霍去病带重兵攻击匈奴,消灭了盘踞河西走廊和漠北的匈奴,建立了河西四郡和两关,开通了丝绸之路。

张骞不畏艰险,两次出使西域,沟通了亚洲内陆交通要道,与西欧诸国正式开始了友好往来,促进了东西经济文化的广泛交流,开拓了丝绸之路,完全可称之为中国走向世界的第一人。 投笔从戎的班超 “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后汉书·班超传》)

匈奴是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善骑射,骠悍骁勇,进如鸟飞,顷刻毕至,退如烟云,须臾消逝,每当秋高马肥,即四下掳掠,中原一带不堪其扰。西域一带有五十余小国,全被匈奴控制,要有效抵御匈奴的侵扰,就必须控制西域各国,斩断匈奴的臂膀。

公元73年,班超随奉车都尉窦固出击匈奴,并奏请明帝派遣他出使西域。先到鄯善,国王先恭而后倨,班超推断匈奴也派使者来了。情势非常危急,只有先下手为强。班超集中随从36人,乘夜火烧匈奴使者的住所,杀死30余人,烧死100余人,鄯善国举国震恐,首先归汉。接着,班超马不停蹄出使于阗、疏勒,镇服两国,又粉碎了受匈奴指使的焉耆、龟兹两国的进攻,恢复了与汉朝中断了65年的关系。

班超决心长期留驻西域,从公元87年起,又陆续平定了莎车等国的叛乱,击退了大月氏王朝7万人的进攻,保护了西域南道各国的安全及“丝绸之路”的畅通。公元91—94年,龟兹、姑墨、温宿、焉耆、尉犁、危须等国先后臣服归汉,西域大小50国全部归属,汉章帝封班超为定远侯,西域从此安定,匈奴不敢南下。

班超在西域32年,纵横捭阖,使西域与内地联为一体,为中华民族的基业立下了丰功伟绩。

【西天取经的玄奘】

玄奘是唐代著名的高僧,虔诚的佛教徒,杰出的翻译家,也是享有世界声誉的旅行家和最全面地记述古代丝绸之路沿途情况的伟大著作家。贞观三年,他深感佛说分歧,难得定论,“誓游西方”,到佛教的发源地天竺(古印度) 取经,探求答案,“以释众疑”。贞观十七年,带657部经论返归长安,受到热烈欢迎。唐太宗将他安置在太子李治修建的慈恩寺译经,又在寺内专门修建佛塔一座,收藏他带回的经典,这就是现在西安的大雁塔。

玄奘从西域丝绸之路的中道出国,从西域南道回国,历时17年,游历三十多个国家,行程五万余里,大大促进了中原与西域、中国和印度等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他的《大唐西域记》记叙了沿途见闻,为我们了解西域、中亚、巴基斯坦和印度的历史情况,了解丝绸之路的面貌提供了极为宝贵的资料,是一部闻名世界的历史地理名著,具有重大科学价值。玄奘精通梵、汉两种文字,其译著准确翔实,开一代新译风,并培养了许多翻译精英,使盛唐的翻译水平达到了相当的高度。玄奘和日本、新罗(朝鲜) 的佛学者还有传承关系,在国际上亦有重大影响。 他西行取经的事迹,在民间广为流传,变成了神话,后来经明代作家吴承恩写成小说《西游记》。唐僧及其弟子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成为家喻户晓的文学形象。玄奘实为我国古代一位在世界史上和国际交往中享有极高声誉的历史人物。

【丝绸之路的重要意义】

1、商品交流

正如“丝绸之路”的名称,在这条逾7000公里的长路上,丝绸与同样原产中国的瓷器一样,成为当时一个东亚强盛文明象征。丝绸不仅是丝路上重要的奢侈消费品,也是中国历朝政府的一种有效的政治工具:中国的友好使节出使西域乃至更远的国家时,往往将丝绸作为表示两国友好的有效手段。并且丝绸的西传也少许改变了西方各国对中国的印象,由于西传至君士坦丁堡的丝绸和瓷器价格奇高,令相当多的人认为中国乃至东亚是一个物产丰盈的富裕地区。各国元首及贵族曾一度以穿着用腓尼基红染过的中国丝绸,家中使用瓷器为富有荣耀的象征。此外,阿富汗的青金石也随着商队的行进不断流入欧亚各地。这种远早于丝绸的贸易品在欧亚大陆的广泛传播为带动欧亚贸易交流做出了贡献。这种珍贵的商品曾是两河流域各国财富的象征。而葡萄、核桃、胡萝卜、胡椒、胡豆、波菜(又称为波斯菜)、黄瓜(汉时称胡瓜)、石榴等的传播为东亚人的日常饮食增添了更多的选择。西域特产的葡萄酒经过历史的发展融入到中国的传统酒文化当中。商队从中国主要运出铁器、金器、银器、镜子和其他豪华制品。运往中国的是稀有动物和鸟类、植物、皮货、药材、香料、珠宝首饰。

2、文化交流

中国古代技术西传,目前已知最古老的印刷品:唐代的《金刚经》就发现于敦煌。造纸术曾经为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于世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随著丝绸之路的开辟,纸制品开始在西域以及更远的地方出现,而中亚地区虽然也是用纸,但没有发现造纸工业的证据。很多人认为造纸术的西传为欧洲及中亚带来了一次巨大的变革,而最初这场变革却是残酷的:在对中亚政治格局具有强大影响力的怛罗斯战役中,阿拉伯人将中国战俘沿着丝绸之路带回撒马尔罕,而这些战俘中就有长于造纸术的中国工匠。最终造纸术就这样传播到世界各地。

西域地区沙漠密布,各国的繁荣与水往往是脱不开关系的。天山与昆仑山溶化的雪水是西域的主要补给水源之一。自汉朝派遣军队囤积在西域发展农业时,流传于山区的坎儿井和井渠技术被同样需要水源的军人使用在西域,并逐步流传至更远的国家。井渠技术和穿井法是用中国传向西方:《史记》中记载,贰师将军李广利率兵攻打大宛,利用断绝水源的方式围困城市。然“宛城中新得汉人知穿井”,令大宛人坚持了很长时间。

中国古代印刷术也是沿著丝路逐渐西传的技术之一。在敦煌、吐鲁番等地,已经发现了用于雕版印刷的木刻板和部分纸制品。其中唐代的《金刚经》雕版残本如今仍保存于英国。这说明印刷术在唐代至少已传播至中亚。13世纪时期,不少欧洲旅行者沿丝绸之路来到中国,并将这种技术带回欧洲。15世纪时,欧洲人谷腾堡利用印刷术印出了一部《圣经》。1466年,第一个印刷厂在意大利出现,令这种便于文化传播的技术很传遍了整个欧洲。

3、宗教思想交流

唐朝(7世纪)时在中国北方发现的西方传教士像东汉初期,佛教自于闻沿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北侧之“丝绸之路”子孔道,全面传到西域各国。关于佛教传人西域地区,目前尚有许多说法。但是国内外“学术界基本看法是:佛教早在公元前2世纪以后,晚在公元前1世纪末已传入西域了”。除了佛教,拜火教、摩尼教和景教也随着丝绸之路来到中国,取得了很多人的信仰。并沿着丝绸之路的分支,传播到韩国、日本与其他亚洲国家。

【历史意义】丝绸之路不仅是东西商业贸易之路,而且是中国和亚欧各国间政治往来、文化交流的通道。西方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等艺术,天文、历算、医药等科技知识,佛教、祆教、摩尼教、景教、伊斯兰教等宗教,通过此路先后传来中国,并在中国产生了很大影响。中国的纺织、造纸、印刷、火药、指南针、制瓷等工艺技术,绘画等艺术手法,儒家、道教思想,也通过此路传向西方,产生了影响。丝绸之路是东西交往的友好象征。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商队图,描绘了唐代中外商人在丝绸之路上的情景。

【丝绸悲歌】

丝绸之路,古丝绸之路,一条文化之路、商贸之路、友谊之路。一条世界最长、覆盖面最广、影响人数最多的梦幻、神奇之路;一条对人类文明进步有着卓越贡献的古老商路;她圆融古人类四大发明,把中国的黄河文化、恒河文化与古希腊文化、波斯文化融会贯通。经历了风雨,传承着文化,承载着文明,走过了昨天,迎来了今天。习主席“一带一路”经济规划的提出,更是将丝绸之路文化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国家领导人关注丝绸之路,新的丝绸之路逐步形成,范围之大前所未有。新的丝绸之路涉及我国经济各个领域,将会带动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古老而文明的丝绸之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的丝绸之路,将引领我们国家走向辉煌。《丝绸之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课内容,是一篇略读课文。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让学生了解丝绸之路对历史上东西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和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所作的重大贡献;这篇课文以独特的视角,生动描绘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一幕,再现了西部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说明了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

说到“丝绸之路”不得不提到历史上一些著名人物,如,出使西域的张骞,投笔从戎的班超,西天取经的玄奘,他们的一些故事都与这条路有关。

自从张骞通西域以后,中国和中亚及欧洲的商业往来迅速增加。通过这条贯穿亚欧的大道,中国的丝、绸、绫、缎、绢等丝制品,源源不断地运向中亚和欧洲,因此,希腊、罗马人称中国为赛里斯国,称中国人为赛里斯人。所谓“赛里斯”即“丝绸”之意。19世纪末,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将张骞开辟行走的这条东西大道誉为“丝绸之路”。

【张骞出塞】张骞是西汉时伟大的探险家。他自请出使西域,历经13年,足迹遍及天山南北和中亚、西亚各地,是中原去西域诸国的第一人。

公元前138年,张骞奉命率人前往西域,寻找并联络曾被匈奴赶跑的大月氏,合力进击匈奴。张骞一行从长安起程,经陇西向西行进。他们来到河西走廊一带后,被占据此地的匈奴骑兵发现。张骞和随从一百多人全部被俘。

匈奴单于知道了张骞西行的目的之后,把他们分散开去放羊牧马,并由匈奴人严加管制。还给张骞娶了匈奴女子为妻,一是监视他,二是诱使他投降。但是,张骞坚贞不屈。

整整过了十一个春秋,张骞才乘机和他的贴身随从甘父一起逃走,离开匈奴地盘,继续向西行进。历尽千辛万苦,终于越过沙漠、戈壁,翻过冰冻雪封的葱岭(今帕米尔高原) ,来到了大宛国(今费尔干纳) 。国王热情地接见了张骞,并帮助他先后到了康居(今撒马尔罕) 、大月氏、大

夏等地。但大月氏在阿姆河上游安居乐业,不愿再东进和匈奴作战。张骞未能完成与大月氏结盟夹击匈奴的使命,却获得了大量有关西域各国的人文地理知识。

张骞在东归返回的途中,再次被匈奴抓获,后又设计逃出。于13年后回到长安。这次出使西域,使生活在中原内地的人们了解到西域的实况,激发了汉武帝“拓边”的雄心,发动了一系列抗击匈奴的战争。

【第二次出使西域】

公元前119年,汉王朝为了进一步联络乌孙,断“匈奴右臂”,便派张骞再次出使西域。这次,张骞带了三百多人,顺利地到达了乌孙。并派副使访问了康居、大宛、大月氏、大夏、安息(今伊朗) 、身毒(今印度) 等国家。但由于乌孙内乱,也未能实现结盟的目的。汉武帝派名将霍去病带重兵攻击匈奴,消灭了盘踞河西走廊和漠北的匈奴,建立了河西四郡和两关,开通了丝绸之路。

张骞不畏艰险,两次出使西域,沟通了亚洲内陆交通要道,与西欧诸国正式开始了友好往来,促进了东西经济文化的广泛交流,开拓了丝绸之路,完全可称之为中国走向世界的第一人。 投笔从戎的班超 “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后汉书·班超传》)

匈奴是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善骑射,骠悍骁勇,进如鸟飞,顷刻毕至,退如烟云,须臾消逝,每当秋高马肥,即四下掳掠,中原一带不堪其扰。西域一带有五十余小国,全被匈奴控制,要有效抵御匈奴的侵扰,就必须控制西域各国,斩断匈奴的臂膀。

公元73年,班超随奉车都尉窦固出击匈奴,并奏请明帝派遣他出使西域。先到鄯善,国王先恭而后倨,班超推断匈奴也派使者来了。情势非常危急,只有先下手为强。班超集中随从36人,乘夜火烧匈奴使者的住所,杀死30余人,烧死100余人,鄯善国举国震恐,首先归汉。接着,班超马不停蹄出使于阗、疏勒,镇服两国,又粉碎了受匈奴指使的焉耆、龟兹两国的进攻,恢复了与汉朝中断了65年的关系。

班超决心长期留驻西域,从公元87年起,又陆续平定了莎车等国的叛乱,击退了大月氏王朝7万人的进攻,保护了西域南道各国的安全及“丝绸之路”的畅通。公元91—94年,龟兹、姑墨、温宿、焉耆、尉犁、危须等国先后臣服归汉,西域大小50国全部归属,汉章帝封班超为定远侯,西域从此安定,匈奴不敢南下。

班超在西域32年,纵横捭阖,使西域与内地联为一体,为中华民族的基业立下了丰功伟绩。

【西天取经的玄奘】

玄奘是唐代著名的高僧,虔诚的佛教徒,杰出的翻译家,也是享有世界声誉的旅行家和最全面地记述古代丝绸之路沿途情况的伟大著作家。贞观三年,他深感佛说分歧,难得定论,“誓游西方”,到佛教的发源地天竺(古印度) 取经,探求答案,“以释众疑”。贞观十七年,带657部经论返归长安,受到热烈欢迎。唐太宗将他安置在太子李治修建的慈恩寺译经,又在寺内专门修建佛塔一座,收藏他带回的经典,这就是现在西安的大雁塔。

玄奘从西域丝绸之路的中道出国,从西域南道回国,历时17年,游历三十多个国家,行程五万余里,大大促进了中原与西域、中国和印度等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他的《大唐西域记》记叙了沿途见闻,为我们了解西域、中亚、巴基斯坦和印度的历史情况,了解丝绸之路的面貌提供了极为宝贵的资料,是一部闻名世界的历史地理名著,具有重大科学价值。玄奘精通梵、汉两种文字,其译著准确翔实,开一代新译风,并培养了许多翻译精英,使盛唐的翻译水平达到了相当的高度。玄奘和日本、新罗(朝鲜) 的佛学者还有传承关系,在国际上亦有重大影响。 他西行取经的事迹,在民间广为流传,变成了神话,后来经明代作家吴承恩写成小说《西游记》。唐僧及其弟子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成为家喻户晓的文学形象。玄奘实为我国古代一位在世界史上和国际交往中享有极高声誉的历史人物。

【丝绸之路的重要意义】

1、商品交流

正如“丝绸之路”的名称,在这条逾7000公里的长路上,丝绸与同样原产中国的瓷器一样,成为当时一个东亚强盛文明象征。丝绸不仅是丝路上重要的奢侈消费品,也是中国历朝政府的一种有效的政治工具:中国的友好使节出使西域乃至更远的国家时,往往将丝绸作为表示两国友好的有效手段。并且丝绸的西传也少许改变了西方各国对中国的印象,由于西传至君士坦丁堡的丝绸和瓷器价格奇高,令相当多的人认为中国乃至东亚是一个物产丰盈的富裕地区。各国元首及贵族曾一度以穿着用腓尼基红染过的中国丝绸,家中使用瓷器为富有荣耀的象征。此外,阿富汗的青金石也随着商队的行进不断流入欧亚各地。这种远早于丝绸的贸易品在欧亚大陆的广泛传播为带动欧亚贸易交流做出了贡献。这种珍贵的商品曾是两河流域各国财富的象征。而葡萄、核桃、胡萝卜、胡椒、胡豆、波菜(又称为波斯菜)、黄瓜(汉时称胡瓜)、石榴等的传播为东亚人的日常饮食增添了更多的选择。西域特产的葡萄酒经过历史的发展融入到中国的传统酒文化当中。商队从中国主要运出铁器、金器、银器、镜子和其他豪华制品。运往中国的是稀有动物和鸟类、植物、皮货、药材、香料、珠宝首饰。

2、文化交流

中国古代技术西传,目前已知最古老的印刷品:唐代的《金刚经》就发现于敦煌。造纸术曾经为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于世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随著丝绸之路的开辟,纸制品开始在西域以及更远的地方出现,而中亚地区虽然也是用纸,但没有发现造纸工业的证据。很多人认为造纸术的西传为欧洲及中亚带来了一次巨大的变革,而最初这场变革却是残酷的:在对中亚政治格局具有强大影响力的怛罗斯战役中,阿拉伯人将中国战俘沿着丝绸之路带回撒马尔罕,而这些战俘中就有长于造纸术的中国工匠。最终造纸术就这样传播到世界各地。

西域地区沙漠密布,各国的繁荣与水往往是脱不开关系的。天山与昆仑山溶化的雪水是西域的主要补给水源之一。自汉朝派遣军队囤积在西域发展农业时,流传于山区的坎儿井和井渠技术被同样需要水源的军人使用在西域,并逐步流传至更远的国家。井渠技术和穿井法是用中国传向西方:《史记》中记载,贰师将军李广利率兵攻打大宛,利用断绝水源的方式围困城市。然“宛城中新得汉人知穿井”,令大宛人坚持了很长时间。

中国古代印刷术也是沿著丝路逐渐西传的技术之一。在敦煌、吐鲁番等地,已经发现了用于雕版印刷的木刻板和部分纸制品。其中唐代的《金刚经》雕版残本如今仍保存于英国。这说明印刷术在唐代至少已传播至中亚。13世纪时期,不少欧洲旅行者沿丝绸之路来到中国,并将这种技术带回欧洲。15世纪时,欧洲人谷腾堡利用印刷术印出了一部《圣经》。1466年,第一个印刷厂在意大利出现,令这种便于文化传播的技术很传遍了整个欧洲。

3、宗教思想交流

唐朝(7世纪)时在中国北方发现的西方传教士像东汉初期,佛教自于闻沿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北侧之“丝绸之路”子孔道,全面传到西域各国。关于佛教传人西域地区,目前尚有许多说法。但是国内外“学术界基本看法是:佛教早在公元前2世纪以后,晚在公元前1世纪末已传入西域了”。除了佛教,拜火教、摩尼教和景教也随着丝绸之路来到中国,取得了很多人的信仰。并沿着丝绸之路的分支,传播到韩国、日本与其他亚洲国家。

【历史意义】丝绸之路不仅是东西商业贸易之路,而且是中国和亚欧各国间政治往来、文化交流的通道。西方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等艺术,天文、历算、医药等科技知识,佛教、祆教、摩尼教、景教、伊斯兰教等宗教,通过此路先后传来中国,并在中国产生了很大影响。中国的纺织、造纸、印刷、火药、指南针、制瓷等工艺技术,绘画等艺术手法,儒家、道教思想,也通过此路传向西方,产生了影响。丝绸之路是东西交往的友好象征。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商队图,描绘了唐代中外商人在丝绸之路上的情景。


相关作文

  • 汉家天作文700字
  • 壮士悲歌出寒频,中原萧瑟半无人,君王不负长陵约,直欲功成常汉臣.汉家旌旗蔽四海,暮云飞渡单于台.行人望断西极路,十万头颅换得宝马来. 世人只知开元盛世,花雨缤纷的唐朝,也只知太宗皇帝,可是哪个与大唐并称汉朝呢?四方臣服的汉朝呢?那个让我汉家天威传四方,誓让四海皆姓汉的汉家天子的圣武大帝呢? 北却匈奴 ...

  • 握着心,聆听感动的声音作文900字
  • E度 有人说,感动如同清风,它能把烦恼带出黑白世界,捎来彩虹作为装点,于是,快乐撑起了一片天:有人说,感动好比落叶了,它会毫无预警地飘落下来,在那个名为心田的地方飞舞盘旋--我说,感动就像咖啡,那甘甜苦涩的味道,是眼泪最真实的写照.不知从何时起,开始沉浸在黛玉葬花的伤感中,知道今天,我才发现,感动不 ...

  • 执着,铸就伟大作文900字
  • 潺潺的流水绕过层峦叠障,淌过干涸的河道,因为执着,它拥抱了大海. 苍劲的古松挤破了岩石的束缚,它把根深扎于浅薄的土壤,因为执着,它俯视那积翠如云的空濛山色. 猎猎的西风中传来阵阵驼铃,大漠孤烟下一群疲惫的背影,因为执着,丝绸之路从此名垂青史. 人生也许很平淡,也许它来得不如你想象中的那么轰轰烈烈,然 ...

  • 悲歌作文1000字
  • 风在秋天唱着悲歌,挽着凉丝丝的雨赶走夏末仅剩的炎热.树叶似受了悲歌的感染,一点点黄.淡淡的黄随意点染在深深的绿中,似一个不懂事的顽童的恶作剧. 不知谁人轻摇了摇树枝,引来一阵悲歌.树叶儿迎和悲歌旋起舞,每片叶都尽情地舞着,恰似漫天飞舞的蝶儿.我站在树下,仰头望着华丽的落叶舞,心自语,多壮观的舞.正入 ...

  • [雪豹悲歌]读后感作文500字
  • [<雪豹悲歌>读后感]在寒假里,我又看了一本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写的|<雪豹悲歌>,<雪豹悲歌>读后感.这篇小说主要讲的是云南的动物园用陷阱捕到了一只小雪豹.过了一年要把这只雪豹放生大自然,由我来负责,所以我就和强巴一起带着那只雪豹去练习它的捕猎技能,他们把它取名为 ...

  • 读[雪豹悲歌]有感作文1100字
  • 读<雪豹悲歌>有感 寒假的时候,我读了一本有关动物的小说故事书--<雪豹悲歌>.在我 读这本之前,我一直认为,动物们的内心世界是单纯的.然而,当我读了<雪豹悲歌>之后,我的内心对这些动物的认识有了极大的改变.它们也是有纠纷的时刻,自私的情感,与我们人类的感情世界是 ...

  • 时代悲歌--读[少年维特之烦恼]作文1000字
  • 似一阵风,似一场雨,似一束光,它就这样来到我的身边,给我以无限的感染.<少年维特之烦恼>这部书,似一曲动人的悲歌,就在我细细体味之时,它就慢慢的回响在我耳边,进入我的脑海,然后,将那动人的哀伤就那样留在了我的心田,经久不散. 时代悲歌之中,他是那忧愁的聚集,他是维特,一个多愁善感却无限憧 ...

  • 时代悲歌--读[少年维特之烦恼]有感作文1000字
  • 似一阵风,似一场雨,似一束光,它就这样来到我的身边,给我以无限的感染.<少年维特之烦恼>这部书,似一曲动人的悲歌,就在我细细体味之时,它就慢慢的回响在我耳边,进入我的脑海,然后,将那动人的哀伤就那样留在了我的心田,经久不散. 时代悲歌之中,他是那忧愁的聚集,他是维特,一个多愁善感却无限憧 ...

  • 聆听生命的悲歌作文1000字
  • 聆听生命的悲歌 聆听生命的悲歌 火辣辣的太阳,熙熙攘攘的行人.车辆. 一只小鸟站在笼子里,两只混浊的眼睛呆滞无光,哀婉的叫声,在热闹的花鸟市场里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聆听生命的悲歌(转) " 大嫂,您瞧,这只鸟儿多么美丽,现在要想买到这么美丽的鸟儿难喽!" 花贩子的吆喝声触动了小鸟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