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作文0字

初二作文

1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新泰市泉沟镇初级中学 刘奎良

内容摘要:学校教育,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首要的是德育。语文学科以其“文以载道,以道育人”的学科特点担当着德育的重要角色。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但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由于教师的不重视或学校一味地追求升学率,只注重“教书”,忽视了“育人”,导致德育与学科教学尤其是语文教学相脱离或者被弱化,德育处于被忽略、被漠视的尴尬境地。如何在语文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水平进行有效的德育渗透,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是很值得探讨的问题。

学校教育,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首要的是德育。语文学科以其“文以载道,以道育人”的学科特点担当着德育的重要角色。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1)”但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由于教师的不重视或学校一味地追求升学率,只注重“教书”,忽视了“育人”,导致德育与学科教学尤其是语文教学相脱离或者被弱化,德育往往处于被忽略、被漠视的尴尬境地。如何在语文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水平进行有效的德育渗透,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是很值得探讨的问题。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的教育和科学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及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逐渐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可见德育已经被提升到一个很重要的地位,在教育中应得到充分的重视。语文学科在德育渗透方面较其他学科的特殊优势在于其教学内容以文学作品为主,这些文质兼美的作品中的政治倾向性、思想观点、品德情操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渗透和陶冶作用。

那么,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下面我就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新课程强调:“不应该把德育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德育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1、善于挖掘语文课本中的德育素材

语文教材中古今中外的许多优秀作品无不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反映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人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字里行间洋溢着高尚的道德情操、朴实无华的生活态度、平凡而伟大的人生哲理。作为语文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要善于结合实际,实施德育渗透,

2 巧妙地融入人生观和世界观教育。教学中要认真寻找最佳结合点和具有丰富内涵的知识点,使之附着有物,“牵一发而动全身(2)”。例如教学《示儿》时, 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首脍炙人口的爱国诗句,从而理解诗人陆游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深挚强烈的爱国激情,让学生从中受到熏陶,激发他们强烈的爱国热情。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人生观、道德观、生死观、荣辱观等多方面的思想教育,让他们的人格逐渐完善,成熟起来,明白要怎样做人,做什么样的人的深刻道理。。

此外,在语文教材中还有不少德育典型:在秋风中吟唱“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大下寒士俱欢颜”的忧国忧民的诗人杜甫;在岳阳楼高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改革家范仲淹;在黑暗中疾呼“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斗士鲁迅。教材内容亦丰富多彩:学生可以从《最后一课》的小弗朗士身上学会怎样爱国;可以从《向沙漠进军》一文中知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可以在《斑羚飞渡》一文中体悟团结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在《两小儿辩日》中懂得谦虚好问;在《散步》中学会尊老爱幼,培养道德责任感等等。

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思想感情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升华,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也会沿着课文所指引的正确方向慢慢形成。因此,语文课本可以成为引导学生道德成长的教材,每一堂语文课都是形象生动的思想教育课。

2、善于创设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情境

当学生感觉到教师在有意识地对自己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时候,教育往往是枯燥的、机械的,教育也会蜕化为空泛的说教或空洞的口号,教育的效果也就几乎近于零。所以,语文教学中的道德教育应该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3)”的。

创设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情境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达到忘我的境界。如在教学《背影》一课时,“父亲”过铁道为“我”买橘子的镜头是文章的重头戏。在学生品读这一情境时,我播放阎维文的歌曲《父亲》:“想想您的背影,我感受了坚韧。抚摸您的双手,我摸到了艰辛。不知不觉,您鬓角露了白发,不声不响,您眼角上添了皱纹„„”优美的文字与动听的歌声交融,令人动情。学生会在这样的情境中体味父爱,理解父爱,他们会自然而然地重新审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与父亲的关系,重新审视所谓的“代沟”,从而学会爱自己的父母。

在教学《散步》一文时让学生编话剧体验文章中的角色,体悟“我”“妻子”承担着的道德责任。在学习《最后一课》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揣摩韩麦尔先生的心理,从而使学生能更深切地理解什么是爱国主义精神。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时,从人情的冷暖中让学生产生对社会的热爱,让学生产生爱心,关爱身边的人。

3、善于渗透生命意识教育

古人云“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4)”,可见育人教育的作用之大。针对浪费生命的现象,在教学《热爱生命》一文时,我教育学生要爱惜生命,不能任意把生命浪费掉,而是应该凭时间的有效利用,去弥补匆匆流逝的光阴。针对一些学生由于缺乏对生命的认识,不尊重自己的生命,把生命当儿戏,做出吸毒、泡网吧、轻生、群殴等事,在教学《敬

3 畏生命》一文时,让学生明白: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经过豪华的、奢侈的投资之后才得到的,因此我们每个人都要珍惜、热爱我们这来之不易的仅有的一次生命。针对一些学生认为世上无爱心,从而把自己的爱收藏起来的现象,在阅读《白蝴蝶之恋》时,我让学生了解作者先是尊重生命,然后才是爱怜白蝴蝶,这是发自灵魂的爱,从而让学生明白只有尊重生命,才会懂得爱惜自己,进而爱惜他人。法国著名美学家罗丹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让学生知道生活中不是没爱心,只是我们缺少发现。

4、在写作指导中进行德育渗透

在作文教学中,注重将德育渗透其中,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又一具体体现。在作文教学中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写出的作文才有“骨力”,才能感染和教育一部分人。“感人心者,莫先乎情(5)”,让学生明白写文章贵在有真情实感。

例如我在作文教学中,要求学生利用假期把他们过节的活动内容写在日记本或作文本上,到校后评一评,看谁过得最有意义。有学生记叙了他们在节假日期间是如何帮助父母做家务的,对于自己劳动后的感受,有一位学生是这样写的:

„„没想到,做家务这么辛苦。现在,我才了解父母为我付出的实在太多了。今后,我一定要努力学习,来报答父母对我的养育之恩”。话虽简朴,却表达了孩子一颗真挚的心。我在班上读了这些情文并茂的日记和作文,培养了他们热爱劳动、孝敬父母等方面的品质。

在“庆国庆66周年”活动中,学校为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制作了反映“家庭大变化、家乡大变化、祖国大变化”的展板。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他们切实从中受到教育,我让他们配合图片收集资料写作文,并向学生保证好文章会在全班展出。学生一听说写好了会在全班展出,积极性立刻被调动起来,他们满怀信心地去查找资料,了解祖国66年来的巨大变化。结果,从学生的笔下流出了《我与爷爷比童年》《我家三次搬新房》《祖国在我心中》等文章,如他们在文中写道:“66年过去了,在这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草房变楼房,农村像城市,城市像花园,我们的祖国越来越漂亮。再看看,我们身上穿的衣裳,餐桌上的饭菜„„都在悄悄地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文章不是无情物,学生通过写作文激起了对祖国变化的赞叹和对祖国母亲的热爱。

一次成功的作文活动如同一部诱人的电影,一本精彩的小说。教师如果能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准确把握知识点与教育点之间的统一性,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传道”于“授业”中,使学生轻松地获得心灵的陶冶和美的享受。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也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使德育教育由封闭走向开放,从而达到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5、重视习惯养成教育,培养良好习惯。

中学生自制力差,善多变,我们就要从抓行为习惯入手,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如在写字教学中,把写字同育人结合起来,强调写字的姿势正确,身正则字正,正确规范书写就能使学生在情趣盎然的字形、结构分析中把握写字规律,明白做人的道理。在生活习惯,文明用语习惯等方面,加以

4 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久而久之,增强其辨别真、善、美、假、丑、恶的能力,收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以上是我个人在教学中的浅知拙见和粗劣的尝试。总之,语文是一门丰富的课程,也是一门最有潜力的课程,更是一门最具人文性的课程,同时,也是真正体现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的一门课程。语文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启志、陶情、冶性、锤志”。“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学生思想道德形成的过程中,语文教师的任务就是变“教书”为“铸魂”,化“知识”为“智慧”,变“行为”为“素养”,积“文化”为“品格”。语文教师要树立“德为先”的思想,摒弃功利主义、个人主义的狭隘意识,帮助学生先成“人”,再成“才”。我相信,在我们广大教师“润物细无声”的不懈努力下,一定会有“万紫千红春满园”的喜人景象。

注:(1)《语文课程标准》

(2)清•龚自珍《上大学士书》

(3)唐•杜甫《春夜喜雨》

(4)《荀子•修身》

(5)唐•白居易《与元九书》

1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新泰市泉沟镇初级中学 刘奎良

内容摘要:学校教育,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首要的是德育。语文学科以其“文以载道,以道育人”的学科特点担当着德育的重要角色。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但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由于教师的不重视或学校一味地追求升学率,只注重“教书”,忽视了“育人”,导致德育与学科教学尤其是语文教学相脱离或者被弱化,德育处于被忽略、被漠视的尴尬境地。如何在语文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水平进行有效的德育渗透,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是很值得探讨的问题。

学校教育,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首要的是德育。语文学科以其“文以载道,以道育人”的学科特点担当着德育的重要角色。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1)”但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由于教师的不重视或学校一味地追求升学率,只注重“教书”,忽视了“育人”,导致德育与学科教学尤其是语文教学相脱离或者被弱化,德育往往处于被忽略、被漠视的尴尬境地。如何在语文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水平进行有效的德育渗透,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是很值得探讨的问题。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的教育和科学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及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逐渐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可见德育已经被提升到一个很重要的地位,在教育中应得到充分的重视。语文学科在德育渗透方面较其他学科的特殊优势在于其教学内容以文学作品为主,这些文质兼美的作品中的政治倾向性、思想观点、品德情操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渗透和陶冶作用。

那么,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下面我就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新课程强调:“不应该把德育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德育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1、善于挖掘语文课本中的德育素材

语文教材中古今中外的许多优秀作品无不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反映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人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字里行间洋溢着高尚的道德情操、朴实无华的生活态度、平凡而伟大的人生哲理。作为语文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要善于结合实际,实施德育渗透,

2 巧妙地融入人生观和世界观教育。教学中要认真寻找最佳结合点和具有丰富内涵的知识点,使之附着有物,“牵一发而动全身(2)”。例如教学《示儿》时, 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首脍炙人口的爱国诗句,从而理解诗人陆游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深挚强烈的爱国激情,让学生从中受到熏陶,激发他们强烈的爱国热情。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人生观、道德观、生死观、荣辱观等多方面的思想教育,让他们的人格逐渐完善,成熟起来,明白要怎样做人,做什么样的人的深刻道理。。

此外,在语文教材中还有不少德育典型:在秋风中吟唱“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大下寒士俱欢颜”的忧国忧民的诗人杜甫;在岳阳楼高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改革家范仲淹;在黑暗中疾呼“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斗士鲁迅。教材内容亦丰富多彩:学生可以从《最后一课》的小弗朗士身上学会怎样爱国;可以从《向沙漠进军》一文中知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可以在《斑羚飞渡》一文中体悟团结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在《两小儿辩日》中懂得谦虚好问;在《散步》中学会尊老爱幼,培养道德责任感等等。

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思想感情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升华,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也会沿着课文所指引的正确方向慢慢形成。因此,语文课本可以成为引导学生道德成长的教材,每一堂语文课都是形象生动的思想教育课。

2、善于创设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情境

当学生感觉到教师在有意识地对自己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时候,教育往往是枯燥的、机械的,教育也会蜕化为空泛的说教或空洞的口号,教育的效果也就几乎近于零。所以,语文教学中的道德教育应该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3)”的。

创设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情境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达到忘我的境界。如在教学《背影》一课时,“父亲”过铁道为“我”买橘子的镜头是文章的重头戏。在学生品读这一情境时,我播放阎维文的歌曲《父亲》:“想想您的背影,我感受了坚韧。抚摸您的双手,我摸到了艰辛。不知不觉,您鬓角露了白发,不声不响,您眼角上添了皱纹„„”优美的文字与动听的歌声交融,令人动情。学生会在这样的情境中体味父爱,理解父爱,他们会自然而然地重新审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与父亲的关系,重新审视所谓的“代沟”,从而学会爱自己的父母。

在教学《散步》一文时让学生编话剧体验文章中的角色,体悟“我”“妻子”承担着的道德责任。在学习《最后一课》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揣摩韩麦尔先生的心理,从而使学生能更深切地理解什么是爱国主义精神。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时,从人情的冷暖中让学生产生对社会的热爱,让学生产生爱心,关爱身边的人。

3、善于渗透生命意识教育

古人云“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4)”,可见育人教育的作用之大。针对浪费生命的现象,在教学《热爱生命》一文时,我教育学生要爱惜生命,不能任意把生命浪费掉,而是应该凭时间的有效利用,去弥补匆匆流逝的光阴。针对一些学生由于缺乏对生命的认识,不尊重自己的生命,把生命当儿戏,做出吸毒、泡网吧、轻生、群殴等事,在教学《敬

3 畏生命》一文时,让学生明白: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经过豪华的、奢侈的投资之后才得到的,因此我们每个人都要珍惜、热爱我们这来之不易的仅有的一次生命。针对一些学生认为世上无爱心,从而把自己的爱收藏起来的现象,在阅读《白蝴蝶之恋》时,我让学生了解作者先是尊重生命,然后才是爱怜白蝴蝶,这是发自灵魂的爱,从而让学生明白只有尊重生命,才会懂得爱惜自己,进而爱惜他人。法国著名美学家罗丹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让学生知道生活中不是没爱心,只是我们缺少发现。

4、在写作指导中进行德育渗透

在作文教学中,注重将德育渗透其中,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又一具体体现。在作文教学中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写出的作文才有“骨力”,才能感染和教育一部分人。“感人心者,莫先乎情(5)”,让学生明白写文章贵在有真情实感。

例如我在作文教学中,要求学生利用假期把他们过节的活动内容写在日记本或作文本上,到校后评一评,看谁过得最有意义。有学生记叙了他们在节假日期间是如何帮助父母做家务的,对于自己劳动后的感受,有一位学生是这样写的:

„„没想到,做家务这么辛苦。现在,我才了解父母为我付出的实在太多了。今后,我一定要努力学习,来报答父母对我的养育之恩”。话虽简朴,却表达了孩子一颗真挚的心。我在班上读了这些情文并茂的日记和作文,培养了他们热爱劳动、孝敬父母等方面的品质。

在“庆国庆66周年”活动中,学校为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制作了反映“家庭大变化、家乡大变化、祖国大变化”的展板。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他们切实从中受到教育,我让他们配合图片收集资料写作文,并向学生保证好文章会在全班展出。学生一听说写好了会在全班展出,积极性立刻被调动起来,他们满怀信心地去查找资料,了解祖国66年来的巨大变化。结果,从学生的笔下流出了《我与爷爷比童年》《我家三次搬新房》《祖国在我心中》等文章,如他们在文中写道:“66年过去了,在这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草房变楼房,农村像城市,城市像花园,我们的祖国越来越漂亮。再看看,我们身上穿的衣裳,餐桌上的饭菜„„都在悄悄地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文章不是无情物,学生通过写作文激起了对祖国变化的赞叹和对祖国母亲的热爱。

一次成功的作文活动如同一部诱人的电影,一本精彩的小说。教师如果能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准确把握知识点与教育点之间的统一性,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传道”于“授业”中,使学生轻松地获得心灵的陶冶和美的享受。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也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使德育教育由封闭走向开放,从而达到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5、重视习惯养成教育,培养良好习惯。

中学生自制力差,善多变,我们就要从抓行为习惯入手,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如在写字教学中,把写字同育人结合起来,强调写字的姿势正确,身正则字正,正确规范书写就能使学生在情趣盎然的字形、结构分析中把握写字规律,明白做人的道理。在生活习惯,文明用语习惯等方面,加以

4 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久而久之,增强其辨别真、善、美、假、丑、恶的能力,收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以上是我个人在教学中的浅知拙见和粗劣的尝试。总之,语文是一门丰富的课程,也是一门最有潜力的课程,更是一门最具人文性的课程,同时,也是真正体现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的一门课程。语文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启志、陶情、冶性、锤志”。“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学生思想道德形成的过程中,语文教师的任务就是变“教书”为“铸魂”,化“知识”为“智慧”,变“行为”为“素养”,积“文化”为“品格”。语文教师要树立“德为先”的思想,摒弃功利主义、个人主义的狭隘意识,帮助学生先成“人”,再成“才”。我相信,在我们广大教师“润物细无声”的不懈努力下,一定会有“万紫千红春满园”的喜人景象。

注:(1)《语文课程标准》

(2)清•龚自珍《上大学士书》

(3)唐•杜甫《春夜喜雨》

(4)《荀子•修身》

(5)唐•白居易《与元九书》


相关作文

  • 百字新事--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作文200字
  • 今天,我正在操场上玩游戏.这时,我突然看见我们尊敬的崔校长正弯下腰,用手捡起一块果皮和纸屑,走向不远处的垃圾箱.我痴痴地看着这一切,心想:一个校长,竟能不顾身份的"低下头,弯下腰,捡起那脏兮兮的垃圾".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画面啊! 立意:弯一弯腰也很美丽 时间 地点:操场上 吉林省 ...

  •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作文800字
  •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家风家教伴我成长 延安市富县北教场小学 六年级四班 罗嘉琦 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我组成了一个幸福的家.他们用爱为我铸就了一个幸福的花园,我就是花园中的一棵小苗.在他们无私的关爱和精心的呵护下,我渐渐长大,在如春风细雨的家风家教中,我健康成长. 我的爷爷奶奶生活一向节俭 ...

  • 赞美老师比喻作文1000字
  • 赞美老师比喻: 老师是园丁,用辛勤的汗水哺育春日刚破土的幼苗. 老师是红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老师是大树,为世界带来一片绿荫. 赞美老师的诗句: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唐)杜甫<春夜喜雨>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唐)李商隐<无题> 落红不是无情物 ...

  •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作文2200字
  •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特级教师虞大明教作文<智能鼠捕鼠>记 丁丽娜 题记:语文能力的本质是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的能力:语文课,应为促进学生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而教.--时金林 理想的课堂教学是什么?简单地来说,是交流,也是思维的碰撞,更是师生的平等对话,实现"双羸"的 ...

  • 润物细无声作文作文600字
  • [润物细无声作文]她,如春雨般,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润物细无声作文.题记 灰蒙蒙的暮色中飘落下触人心弦的雨滴,缓缓放下窗帘,触摸久违的耳机,一曲柔和的旋律载着思绪飘向熟悉的地方. 翻开被尘封的记忆,温习过去的昨天.曾经令我无法释怀的一幕幕又一次浮现在眼前,多少个下雨的午后,眼看着同学被一个个接走 ...

  • 杜甫(春夜喜雨)练习作文1800字
  • 知:表明善解人意 润:指明它对万物的作用之大 潜.细.无:突出了它不好声张,精细可人的品格. 杜甫<春夜喜雨>阅读训练及答案 1. 题目中____字是全诗的诗眼?作者称赞春雨为"好雨"是因为_______(用原文回答) 2.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quo ...

  • 赞美老师的诗句古诗词作文1100字
  •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仰止弥高,钻之弥坚. 桃礼不言,下自成蹊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 玉壶存冰心 朱笔写师魂 谆谆如父语 殷殷似友亲 轻盈数行字 浓抹一生人 寄望后来者 成功报师尊 酬问师 唐 刘商 虚空无处所,仿佛似琉璃. 诗 ...

  • 春夜喜雨(500字)作文作文3500字
  • 精选作文:春夜喜雨(500字) 作文 傍晚,春雨滴滴答答的下了起来.雨落在江面上,像滴进晶莹的玉盘,溅起了粒粒珍珠:雨落在树梢上,像给枝条梳理着柔软的长发:雨落在田野里,卷起一阵轻烟,好似对我们露出了一个个甜美的酒窝&& 正可谓春雨贵如油,大诗人杜甫正巧路过.赞叹道:多好的春雨呀,好 ...

  • 4.1 春夜喜雨赏析作文1200字
  • 四. 春之古韵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注释] 1. 选自<杜少陵集>.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被后世称为诗圣,唐代诗人.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