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北京胡同文化作文2600字

六年级作文

1 北京的胡同文化

去北京旅游的人们,多少都会被北京的胡同文化所感染。胡同作为北京的一大地域特色,历史悠久。它不仅构成了北京城的交通网络,而且是北京居民生息活动的场所,成为反映北京历史文化发展演化的舞台。胡同文化是北京传统文化中最具魅力的部分,是北京传统文化在民俗生活中的生动体现。北京胡同由四合院民居组成。老北京们世代居住于“皇城根儿”下,深受儒家文化的浸染,形成了乐观悠闲的气度和善良恭谨的品格。下面通过资料考察,从北京胡同的历史、四合院建筑特点以及“老北京”的朴素民风三个方面入手,谈谈对北京胡同文化认识。

一、北京胡同的历史

北京的胡同形成于元朝,是伴随着元大都城的建立开始出现的。忽必烈定都北京后,谋臣刘秉忠以琼华岛(今北海公园) 金代离宫为中心,开始主持大都城的规划设计与修建工程。按照《周礼?? 考工记》关于帝王都城的设想,皇城居城内繁华区当中,皇城以外分布着阡陌纵横、状如棋盘的街巷,其布局体现了浓厚的井田制色彩。全城街道以南北干道为主导,小街、胡同基本上沿其两侧平行排列,与南北干道呈东西交叉状。据《析津志》载,“元大都大街宽二十四步,小街宽十二步,胡同宽六步„„元朝的一步为五尺,当时的尺合0.308米,那一步就是1.54米。可见当时的胡同宽为9.24米”。所谓“通衢交错,列巷纷纭”,这就将大都城里皇城以外的居民区划分为五十个坊。关于坊内民宅,据《元史·世祖纪》记载,至元二十二年(1285)大都城基本建成以后,“诏旧城居民之迁京城者,以赀高(富有) 及居职(当官) 者为先,乃定制以地八亩为一份。其或地过八亩及力不能作室者,皆不得冒据听名作室”。元世祖忽必烈将一块块八亩见方的地盘分赐给臣民建屋造宅,就意味着将其固定在他所规划的坊巷格局中加以统一管理.这是坊巷胡同形成的政治原因,也体现了坊巷胡同的政治功能。

2 明朝的北京,仿“城必有郭,城以卫民,郭以卫城”之制,将皇城之外,又分内城、外城两重。内城大部分街道胡同承袭元大都旧制,只将五十坊改划为三十六坊,而外城是明定都北京一百多年后加修的。明成祖迁都北京后,由于北郊经常遭到北元军队的骚扰,市场只能在南郊发展,同时江南地区的丰富物产也通过水陆交通线云集南郊,所以北京城商业中心由内城转到外城。外城前门、宣武门、崇文门外,以市场、商品、作坊、店铺命名的街巷胡同大量涌现,如前门外的鲜鱼口、豆腐巷、煤市街、羊肉胡同、炭儿胡同、柴儿胡同、珠宝市、草市等等。这些胡同同时又是市场所在地,体现了胡同的经济功能。

清朝内外旧城的总体布局与明朝大体相同,街道胡同有所增加。这一方面因为明朝的一些官府、仓、厂被废除改建为居民区或王府,另一方面因为旗民分城而居的制度增加了外城人口,便出现了许多规则或不规则的新胡同。

二、北京四合院的特点

北京胡同由一座座等级高低有别。规模大小不同的四合院连接而成,成为北京民居的一大特色。北京的传统四合院遗存以清代居多,院落四壁都有墙壁,外面的人看不到院里,院里的人也看不到外面,一家人的活动都在院墙之内,与外界相通的唯一渠道就是大门,而平时大门是紧闭的,因而四合院反映了中国古代传统的封闭式文化,老子所说的“小国寡民,老死不相往来”。封闭式的住宅使四合院具有很强的私密性,关起门来自成天地;院内,四面房门都开向院落,一家人和美相亲,其乐融融。

四合院的房屋布局是既定的,对家庭成员的居住安排也有严格规定,反映出传统大家庭的等级观念,“长幼有序”的传统要求。布局上一般是正房高于侧房,面积也比侧房大,住房安排上一般是家长住在正房,晚辈住在厢房耳房,一家老少,从上到下,什么辈分的人住什么样的房,一切都是按规矩来,没有可争议的。这种安排不仅突出了家长的地位,而且有助于家族内部的秩序,强化等级观念。根据北京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四合院中的房子以坐北朝南的北房为

3 最好,其次为西房,再次为东房南房,有“有钱不住东南房,冬不暖来夏不凉”的民谚为证。因此,内宅中位置优越显赫的正房,都要给老一代的老爷、太太居住。北房三间仅中间一间向外开门,称为堂屋。两侧两间仅向堂屋开门,形成套间,成为一明两暗的格局。堂屋是家人起居、招待亲戚或年节时设供祭祖的地方,两侧多做卧室。东西两侧的卧室也有尊卑之分,在一夫多妻的制度下,东侧为尊,由正室居住,西侧为卑,由偏房居住。东西厢房则由晚辈居住,厢房也是一明两暗,正中一间为起居室,两侧为卧室。也可将偏南侧一间分割出来用做厨房或餐厅。北京四合院的布局和功能上也体现了北京传统文化的正统性。

三、北京胡同的民风

北京的四合院存留至今,大多数已演变成多户群居的大杂院。较之单门独户、封闭规整的四合院而言,四方杂处、半私密性的大杂院更能体现“老北京”的风俗人情。北京城的平民百姓在胡同和大杂院里演绎着他们平静从容、波澜不惊的日常生活。即使是深处困窘时。也没有人自暴自弃、自轻自贱,都在挣扎着寻求自己做人的“体面”和尊严。这种“挣扎”又是阿Q 式的,伴随着北京土话的插科打诨,用对己对人的善意嘲讽消解生活的不足。无法实现“天棚、鱼缸、石榴树”的精致富足,就在屋檐下用破脸盆种上五颜六色的“死不了”,夏天,草茉莉的清香也能飘出去很远;春天够香椿芽、秋天打枣;养猫遛鸟逗蛐蚰,喝茶下棋扭秧歌。老祖宗留下的乐观心态和悠闲气度是人们战胜一切艰难困苦的法宝。

大杂院是五行八作、三教九流聚居之地,院落是公共的,水龙头是公共的。甚至厕所被盖在胡同里,也是公共的。基础设旌的简陋带来了生存竞争的严酷。一不留神就会引起邻里纠纷,小家庭的秘密也会被别人窥探去成为饭后的谈资。然而,世代浸染的儒家文化培养了人们温和善良、谦让恭谨的品格,公共的空间也为人们提供了沟通交流、消除隔阂的场所,使得温馨和睦的总体气氛得以形成。长期的友好交往基于这样一些观念上的共识: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爱护弟妹,

4 扶助弱小;一家有难,大家支援,一家有喜,同祝共贺;互通信息,互通有无,邻里守望,集体防卫。

这些共识构成了胡同文化的精神内核,闪现了北京传统文化的光辉。

参考文献

[1] 高雪莲. 北京传统胡同文化概说[J].大江周刊·论坛,2012(4):60.

[2] 牛靖文. 中国文化之----四合院的文化内涵[J].文学界,2011(5):212.

[3] 翟鸿起. 胡同----瞬间逝去的风景[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9.

[4] 关立勋. 中国文化杂说----北京文化卷[M].北京:燕山出版社,1996.

1 北京的胡同文化

去北京旅游的人们,多少都会被北京的胡同文化所感染。胡同作为北京的一大地域特色,历史悠久。它不仅构成了北京城的交通网络,而且是北京居民生息活动的场所,成为反映北京历史文化发展演化的舞台。胡同文化是北京传统文化中最具魅力的部分,是北京传统文化在民俗生活中的生动体现。北京胡同由四合院民居组成。老北京们世代居住于“皇城根儿”下,深受儒家文化的浸染,形成了乐观悠闲的气度和善良恭谨的品格。下面通过资料考察,从北京胡同的历史、四合院建筑特点以及“老北京”的朴素民风三个方面入手,谈谈对北京胡同文化认识。

一、北京胡同的历史

北京的胡同形成于元朝,是伴随着元大都城的建立开始出现的。忽必烈定都北京后,谋臣刘秉忠以琼华岛(今北海公园) 金代离宫为中心,开始主持大都城的规划设计与修建工程。按照《周礼?? 考工记》关于帝王都城的设想,皇城居城内繁华区当中,皇城以外分布着阡陌纵横、状如棋盘的街巷,其布局体现了浓厚的井田制色彩。全城街道以南北干道为主导,小街、胡同基本上沿其两侧平行排列,与南北干道呈东西交叉状。据《析津志》载,“元大都大街宽二十四步,小街宽十二步,胡同宽六步„„元朝的一步为五尺,当时的尺合0.308米,那一步就是1.54米。可见当时的胡同宽为9.24米”。所谓“通衢交错,列巷纷纭”,这就将大都城里皇城以外的居民区划分为五十个坊。关于坊内民宅,据《元史·世祖纪》记载,至元二十二年(1285)大都城基本建成以后,“诏旧城居民之迁京城者,以赀高(富有) 及居职(当官) 者为先,乃定制以地八亩为一份。其或地过八亩及力不能作室者,皆不得冒据听名作室”。元世祖忽必烈将一块块八亩见方的地盘分赐给臣民建屋造宅,就意味着将其固定在他所规划的坊巷格局中加以统一管理.这是坊巷胡同形成的政治原因,也体现了坊巷胡同的政治功能。

2 明朝的北京,仿“城必有郭,城以卫民,郭以卫城”之制,将皇城之外,又分内城、外城两重。内城大部分街道胡同承袭元大都旧制,只将五十坊改划为三十六坊,而外城是明定都北京一百多年后加修的。明成祖迁都北京后,由于北郊经常遭到北元军队的骚扰,市场只能在南郊发展,同时江南地区的丰富物产也通过水陆交通线云集南郊,所以北京城商业中心由内城转到外城。外城前门、宣武门、崇文门外,以市场、商品、作坊、店铺命名的街巷胡同大量涌现,如前门外的鲜鱼口、豆腐巷、煤市街、羊肉胡同、炭儿胡同、柴儿胡同、珠宝市、草市等等。这些胡同同时又是市场所在地,体现了胡同的经济功能。

清朝内外旧城的总体布局与明朝大体相同,街道胡同有所增加。这一方面因为明朝的一些官府、仓、厂被废除改建为居民区或王府,另一方面因为旗民分城而居的制度增加了外城人口,便出现了许多规则或不规则的新胡同。

二、北京四合院的特点

北京胡同由一座座等级高低有别。规模大小不同的四合院连接而成,成为北京民居的一大特色。北京的传统四合院遗存以清代居多,院落四壁都有墙壁,外面的人看不到院里,院里的人也看不到外面,一家人的活动都在院墙之内,与外界相通的唯一渠道就是大门,而平时大门是紧闭的,因而四合院反映了中国古代传统的封闭式文化,老子所说的“小国寡民,老死不相往来”。封闭式的住宅使四合院具有很强的私密性,关起门来自成天地;院内,四面房门都开向院落,一家人和美相亲,其乐融融。

四合院的房屋布局是既定的,对家庭成员的居住安排也有严格规定,反映出传统大家庭的等级观念,“长幼有序”的传统要求。布局上一般是正房高于侧房,面积也比侧房大,住房安排上一般是家长住在正房,晚辈住在厢房耳房,一家老少,从上到下,什么辈分的人住什么样的房,一切都是按规矩来,没有可争议的。这种安排不仅突出了家长的地位,而且有助于家族内部的秩序,强化等级观念。根据北京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四合院中的房子以坐北朝南的北房为

3 最好,其次为西房,再次为东房南房,有“有钱不住东南房,冬不暖来夏不凉”的民谚为证。因此,内宅中位置优越显赫的正房,都要给老一代的老爷、太太居住。北房三间仅中间一间向外开门,称为堂屋。两侧两间仅向堂屋开门,形成套间,成为一明两暗的格局。堂屋是家人起居、招待亲戚或年节时设供祭祖的地方,两侧多做卧室。东西两侧的卧室也有尊卑之分,在一夫多妻的制度下,东侧为尊,由正室居住,西侧为卑,由偏房居住。东西厢房则由晚辈居住,厢房也是一明两暗,正中一间为起居室,两侧为卧室。也可将偏南侧一间分割出来用做厨房或餐厅。北京四合院的布局和功能上也体现了北京传统文化的正统性。

三、北京胡同的民风

北京的四合院存留至今,大多数已演变成多户群居的大杂院。较之单门独户、封闭规整的四合院而言,四方杂处、半私密性的大杂院更能体现“老北京”的风俗人情。北京城的平民百姓在胡同和大杂院里演绎着他们平静从容、波澜不惊的日常生活。即使是深处困窘时。也没有人自暴自弃、自轻自贱,都在挣扎着寻求自己做人的“体面”和尊严。这种“挣扎”又是阿Q 式的,伴随着北京土话的插科打诨,用对己对人的善意嘲讽消解生活的不足。无法实现“天棚、鱼缸、石榴树”的精致富足,就在屋檐下用破脸盆种上五颜六色的“死不了”,夏天,草茉莉的清香也能飘出去很远;春天够香椿芽、秋天打枣;养猫遛鸟逗蛐蚰,喝茶下棋扭秧歌。老祖宗留下的乐观心态和悠闲气度是人们战胜一切艰难困苦的法宝。

大杂院是五行八作、三教九流聚居之地,院落是公共的,水龙头是公共的。甚至厕所被盖在胡同里,也是公共的。基础设旌的简陋带来了生存竞争的严酷。一不留神就会引起邻里纠纷,小家庭的秘密也会被别人窥探去成为饭后的谈资。然而,世代浸染的儒家文化培养了人们温和善良、谦让恭谨的品格,公共的空间也为人们提供了沟通交流、消除隔阂的场所,使得温馨和睦的总体气氛得以形成。长期的友好交往基于这样一些观念上的共识: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爱护弟妹,

4 扶助弱小;一家有难,大家支援,一家有喜,同祝共贺;互通信息,互通有无,邻里守望,集体防卫。

这些共识构成了胡同文化的精神内核,闪现了北京传统文化的光辉。

参考文献

[1] 高雪莲. 北京传统胡同文化概说[J].大江周刊·论坛,2012(4):60.

[2] 牛靖文. 中国文化之----四合院的文化内涵[J].文学界,2011(5):212.

[3] 翟鸿起. 胡同----瞬间逝去的风景[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9.

[4] 关立勋. 中国文化杂说----北京文化卷[M].北京:燕山出版社,1996.


相关作文

  • 北京的胡同作文2600字
  • 北京的胡同 一.教材分析: <北京的胡同>属"综合实践"学习领域.本可把美术学科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以北京胡同的文化为题,组织学生进行综合性的探索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灵活的运用多学科的指示综合的解决灵活的运用多学科的指示综合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北京的胡同是北京人组祖辈 ...

  • 从平淡散文教学中悟得语文魅力作文1500字
  • 从平淡散文教学中悟得语文魅力 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往往有这样一类文章,风格冲淡,行文看似散漫无边却又有着"率性自然"的真趣,这样的文章作为读者我们都很喜欢,可谓"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但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却又很头疼,信守拈来的话家常真的是很难给以严谨 ...

  • 北京四合院的文化是北京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文1500字
  • 北京四合院的文化是北京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北京大学的谢凝高教授这样说到:"胡同和四合院是北京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没有胡同和四合院,北京也就没有生命了." 北京四合院虽为居住建筑,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四合院的装修.雕饰.彩绘处处体现着民俗民风和传统文化 ...

  • 精神四合院作文3100字
  • 精神四合院 "记忆·四合院书系",包括<四合院时光>,<逝去的胡同>,<老北京的年节和食俗>.<四合院时光>中有话说四合院.平民百姓四合院.四合院里忆童年.昔日王谢堂前燕等几部分:<逝去的胡同>中包括胡同趣谈.古韵犹存话 ...

  • 21世纪北京四合院去与留的纠结作文2200字
  • 21世纪的北京四合院--去与留的纠结 2014.6.9舒扬 绪论 据权威机构调查,近几年里,北京的四合院在以每年上千个的速度迅速消失.虽有很多声音呼吁保护北京四合院,但是在实际行动方面,我们仍处于摸索阶段. 本人学生一枚,非专业人士,有感而作此文,望得到指正.亦希望能唤起社会文物保护意识,挽救濒危的 ...

  • 2014石景山阅读小作文作文4400字
  • 2014石景山 四.现代文阅读(共36分) (一)阅读<小雨入端午>,完成第12-15题.(共18分) 小雨入端午 冯骥才 ①今日进入端午假日,醒来很早,起身坐在我的‚心居‛,身闲气舒,意定神足.我这心居,不是斋号,乃是在阳台一角搭个棚屋,屋里屋外栽些花草藤蔓,屋间放置老家的绿茶.好吃的 ...

  • 我爱北京作文1100字
  • 我爱北京 "我爱我的北京,我的家园.我爱我的北京,我的家园--"正如歌词里所唱的,我也爱我的北京,北京是我从小到大的家,我爱他就像爱我的亲人一样,我爱他的一切. 我爱北京的文化.中国是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那北京就是这个文明古国里的文明古城,自金朝起,北京成为古代中国的首都, ...

  • 参观首都博物馆有感作文1000字
  • 参观首都博物馆有感 为进一步了解首都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9月13日在党支部的带领下,我院4系入党积极分子参观了首都博物馆,给同学们上了一堂生动活泼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首都博物馆是一座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大型综合性博物馆.首都博物馆收藏了一大批极具文化和艺术欣赏价值的历史文物,有&l ...

  • 寄托作文400字
  • 胡同,这个在北京居住的人们津津乐道的地方,应该就是北京的味道的事物了.尝到它风味的作家们总不免要写上两句.写胡同的色香味,写胡同的吆喝,写胡同里的人和事.这都是些零零碎碎的小事情,却充满了人情暖味,是无发忘却的. 似乎老北京城的一切都在胡同里发生,而如今取而代之的是高楼大厦.生活好了,住的舒坦了,一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