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队委文艺委员竞选稿作文19500字

五年级作文

机 掠过 偶尔 一圈 飞倦 几痕细线 音符 演奏 赞歌

(修改为:同桌互帮互学

小组合作学习,解决下列问题:

1) 你还有哪些生字词不会读?小组合作,读一读。

2) 大声朗读课文,把课文读熟练。

3)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本文主要写了燕子什么特点?

4) 熟读背诵课文。)

【修改理由:学习的过程和指导的过程更具体一些会更好。】

4、课中依据学案,自主预习。

明确目标,学法指导

1、明确展示目标

2、指导学生自学

二、自读探究,合作交流,初读课文体会

1、明确自学要求。

(1)读准注拼音的生字,划出生字组成的新词,把你认为难写的字用手指在桌子上认真写几遍。

(2)自由读课文,注意读错的句子要重读,直到读通为止。

2、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新词语,指名认读,全班齐读。

(2)理解词语的意思。

4、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三、精读领悟,反馈点拨,学习第一自然段

这篇文章写的确实很美。下面仔细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你脑子里浮现出来的燕子是什么样的。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

3、师:这自然段是一句长句子,我们怎样读懂一句长句子呢?大家先来看“单元学习提示”

4、读懂长句子的步骤怎样?先„„再„„,用线划出。

5、下面我们就用“单元学习提示”中的方法来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再读这一段。

6、问:这句话写了燕子哪些部分?它的羽毛、翅膀、尾巴是怎样的?

7、句子中用“乌黑光滑、俊俏、剪刀似的”有什么作用?

8、归纳学习这句长句子的方法。

9、指导感情朗读这一段,归纳段意。

四、熟读积累,语言训练,进行“画图、说话”训练,深入体会。

1、我们能不能把郑振铎写的燕子画下来?我请一个同学读第一段,咱们一起画,怎么样?不过读的时候,要慢一点。

2、同桌的同学互相介绍一下自己画的燕子。

3、谁愿意到前边来把自己画的燕子向介绍一下?

4、大家注意没有,作者怎么没写眼睛、嘴,是疏忽了吗?

5、这告诉我们,描写景物,一定要抓住有特色的地方写。

6、朗读第一自然段。

五、拓展应用,指导训练,指导用用“增添、”“偶尔”造句。

1、理解词义——说说“增添、”“偶尔”的近义词。

2、指名造句。评议。

3、书面练习造句。

六、布置作业。

作业本1、2、3、4、6题。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明确目标,

指导学习方法。

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第二自然段有几句话,写的是什么?(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趣)

2、我们先来学习第二句,齐读。

(1)这句句子是句长句子,用学习提示中的方法,怎么学?

(2)说得很对,那么“黄绿眉眼”指的是什么?(再读句子“黄绿眉眼”指的就是柳芽)

(3)作者为什么把柳芽比作“黄绿眉眼”,为什么不就说嫩芽? (柳树睡了一冬天,发的芽就像睁开的眼睛)

3、学习第三句句子。

(1)我们再来看看第三句写什么?指名同学读句子。

(2)要求学生用理解长句子的方法来理解。

(3)指名同学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一句长句子的。

师:什么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是怎样形成的?其它词语有什么作用?

(4)什么叫“赶集”?

师:去买的,还有卖的,都叫赶集——请说说赶集的情况,再想想赶集和春天的草、叶、花生长和开放有什么相似之处。

师:古人说:“红杏枝头春意闹”,春天,万花盛开,确实给人以热闹的感觉。

(5)齐读第三句。

4、学习第四句。

这么热闹、美丽的春天,少了燕子可不行,请大家朗读第四句。

(1)谁能简单地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2)“增添”是什么意思,“生趣”是什么意思?

(3)师:同学们,画家画春天少不了燕子,诗人写春天少不了燕子,歌唱家歌唱春天也少不了燕子,可以这样说,少了燕子,春天会失去一半的美,下面让我们以赞美的语气来朗读这一段。

二、教师指导,自主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大家再读第三自然段,从这一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燕子飞行的情景,燕子飞得很快,很轻)

2、你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再读第三自然段第一句。

(板书:斜、掠过、唧)

3、师:一个“斜”字把燕子飞行的特点写出来了,给人以又轻又快的感觉,而且写出了小燕子飞行的优美姿态,“掠过”这个词字典里怎么解释的?

4、你从中看出了什么?读读这个词所在的句子,体会体会。

5、我们从“唧”这个字也可以看出什么?

6、还有哪些地方看出燕子飞得“轻快”?

7、大家把第三自然段朗读一遍,看谁读得让人感觉到燕子飞得轻快,姿态优美。(学生练读)

8、师:“那小圆晕就一圈圈地荡漾开去”要读得慢一点,要有个想象的余地,谁再把这句读一读?

师:“小圆晕”是什么?想过吗?

师:作者为什么不说“小圆圈”而说“小圆晕”“晕”是什么意思?想过吗? 师:“晕”就是日光或者月光透过云层折射出来的七彩圈,你们见过日晕或者月晕吗?那七彩的光圈可真美!在作者的眼里,燕子点水荡起的一圈一圈的波浪就像日晕、月晕。不但作者笔下的燕子美,就连这小圆圈也是美的!咱们再读读这一句,领略一下其中的美。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读了第三自然段,我们知道燕子飞得很轻快,姿态很优美。我们接着读第四自然段,看看写的是什么,谁读懂了谁说。

2、指名说。(燕子落在电线上休息的样子)

3、读懂了,哪些语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读读、划划。

4、“这多么像一首正待演奏的曲谱啊!”“这”指的是什么?看看书上的插图。

5、老师这里有一段五线谱,也就是曲谱,请想象一下,并对照一下插图,远远地看去,落在电线的燕子连同电线,像不像五线谱?

师:这是一个多么贴切而又生动的比喻!我们不能不佩服作者惊人的想象力!同学们想一想,这会是一首什么样的正等着我们去演奏的曲谱?(这一定是赞美春天,赞美小燕子的曲谱)

6、学生齐读第四自然段。

7、从课文中,我们进一步领略了燕子的美。这一自然段还有两个词用得特别传神,不知有人注意没有,请读读第二句。

8、这里的“痕”字用得好,为什么不用“条”?(因为电线远,而且高,看不清楚,在蓝天里只留下一丝痕迹)

9、大家细细读读这一自然段,再自己细细体会。

10、看图试背。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拓展运用,检测练习与作业。

(修改为:模仿第一自然段试着介绍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修改理由:小练笔能更好的帮助学生提高习作水平。】

作业本第5、7、8题。

2.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主备人:赵云 备课日期:2.21 上课日期:2.24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全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等词语。

2、背诵两首诗。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是重难点。 教学准备:

收集两首古诗的有关资料;背诵春天的古诗。

教学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咏柳》)

一、依据学案,自主预习:

背诵古诗,导入新课

师:春天是一幅多姿多彩的图画,许多诗人通过诗歌来赞美它,谁来背背有关春天的诗歌? (指名背通)今天我们还要随着古代诗人贺知章和朱喜一起走进迷人曲春天,看着他们分别赞美了春天的什么?

二、明确目标,学法指导:

先学习《咏柳》,自读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 咏、绦" ,

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绦”“妆”“裁”

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

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

三、自读探究,合作交流:

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1、指名读诗句,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

(1)“碧玉妆成一树高" 这句里把什么比作什么?(柳树的枝叶比作碧玉)

(2)“绿丝绦”指什么?为什么说柳技是“绿丝绦”?(想象体会柳技的绵长和柔软)

(3)说说自己对“不知细叶谁裁出”的理解和体会(体会柳叶的小巧整齐,体全大自然的伟大神奇)

(4)“二月春风似剪刀”又把什么比作什么? 为什么这么比喻?

补充为:【3、指明一学生用自己的话完整的说一下诗意】理由:整体理解全文含义】

四、精读领悟,反馈点拨

3、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1)自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以读代讲,师生合作:老师朗读散文,学生用恰当的诗句来对答。

师:你看那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扮的一样,真是青翠欲滴啊!那垂挂下来的万千柳条,柔软绵长,随风摇曳,多像绿绿的丝带!

生: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师:再看那小巧的新长出来的柳叶,细细尖尖的,整整齐齐的,是谁裁剪出来的呢?

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啊!

五、熟读积累,语言训练

1、背诵古诗。

2、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古诗的意思。

第二课时

(学习《春日》)

一、依据学案,自主预习:

复习导入,指名背诵《咏柳》,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二、明确目标,学法指导:

学习《春日》,自读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泗、滨”。

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胜”“泗”“滨”

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

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

三、自读探究,合作交流:

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指名读诗旬,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

(1)作者到泗水边寻找春天,他看到了什么?能想象都有什么“焕然一新”吗?(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积累具体感知“无边光景一时新”)

(2)“万紫千红”是说春天的什么?能具体说说吗?(借助图画形象感知花儿的缤纷色彩,春天的美丽景象)

四、精读领悟,反馈点拨

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1)自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以读代讲,师生合作:老师朗读散文,学生用恰当的诗句来对答。

师: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予,我信步到泗水河边寻找春色,啊,放眼望去,一切都焕然一新了,全没了冬日的苍白和萧瑟。

生:胜日寻芳渐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师:人们寻常中都知道有春风,但要是真正认识它,只有在见到万紫千红的景象以后。你看,春风徐来,各种景象焕然一新,到处万紫千红,百花争艳,有了春风,才有这无边的美景。

生: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五、熟读积累,语言训练,

1、背诵古诗。

2、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古诗的意思。

第三课时

(复习旧知;指导书写生字;交流古诗)

一、依据学案,自主预习

指名背诵《春日》,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二、明确目标,学法指导:

识字写字

1、出示生字认读:咏、碧、妆、裁、剪、滨、紫

三、自主识记字形,合作交流:

1、提醒:咏,用口吟诵,与口有关,故口字旁;泗、滨,与河水有关,左边是三点水旁;绦,与丝织有关、左边是绞丝旁。裁,与衣服有关,里面是衣字:剪,用刀来剪,下面是刀字;妆,梳妆,女人常梳妆,右边是女字旁。

2、先描写观察重点笔画,再集体交流:

“裁”是半包围结构,里面“衣”字的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滨”字第七笔是一笔撇,不是两笔;“紫”字的下面“糸”不要丢掉一点。

四、书写练习。

五、拓展阅读,检测评价:

1、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互相交流,背诵。

2、填一填:

《咏柳》的作者是---------朝诗人---------;《春日》的作者是----------朝诗人---------;这两首诗把春天描写得或绿意盎然、生机勃勃,或姹紫嫣红、多姿多彩,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古诗给家人听

2、默写古诗。

3、《观潮》

主备人:陈守霞 备课日期:2.21 上课日期:2.25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和雄奇,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引导学生从中学习怎样积累材料。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逐渐”“恢复”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

第一课时

一、依据学案,自主预习

(1)提出要求:轻声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把本课要求学会的词语抄写在下边:

(2)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3)尝试给课文分段。并想想每段讲了什么。

(4)边读边想象“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景象。

(5)找出课文中写得具体形象的语句,读读,谈谈体会。

二、明确目标,学法指导

1、导入新课。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或从电影、电影中可能看到过海潮,但是,你们看到过江潮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观看江潮的课文《观潮》。

2、出示目标、引导初读课文。

(1) 学会本课生字词。

(2) 知道 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3)尝试给课文分段。并想想每段讲了什么。

(4)边读边想象“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景象。

(5)找出课文中写得具体形象的语句,读读,谈谈体会。

三、自读探究,合作交流

1、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2、小组交流。

四、精读领悟,反馈点拨

1、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

2、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3、哪部分是写潮来前的景象?哪部分写潮过后的景象?

4、因此,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几段?为什么这样分?

五、学习本课生字。

第二课时

一、依据学案,自主学习

二、明确目标,学法指导

1、导课: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3课。上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大家还记得吗?

2、检查字词,以及课文内容掌握的情况。

3、出示学习目标及方法提示:

(1)边读边想象“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景象。

(2)找出课文中写得具体形象的语句,读读,谈谈体会。

(3)学习作者观察方法。

三、自读探究,合作交流

1、学生根据课前学习卡进一步补充学习。

2、小组内交流

(1)画出了哪些句子,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作者的观察方法是什么?

四、精读领悟,反馈点拨

(一)读第一段。

1、齐读第一段,问: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观哪儿的潮?

2、这一段是从哪些方面来写钱塘江大潮的?添加:请你画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修改理由:联系内容进行理解。】

(二)讲读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思考:人们是在什么地方观看钱塘江大潮的?江潮还没来,作者看到了什么?

2、默读第二段,思考:潮来前江面是什么样子的?人们的心情怎么样?并动手画句子。

3、指名读句子。

4、“人山人海”说明什么?“等着、盼着”说明人们心情怎样?

(三)讲读第三段。

(1)课文是怎样描写江潮声音的?想象一下闷雷什么时候响起来?江潮到近前时,声音是怎样的?

(2)指导朗读。

(3)师生评议,加深理解。

(4)指名读描写江潮形状的句子。为什么把江潮比作“一条白线”?理解词语“横贯”。“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这句话把江潮比作什么?两丈多高有多高?“那浪潮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这句话把江潮比作什么?“浩浩荡荡”说明什么?

(5)指导朗读。

(四)讲读第四段。

1、大潮来的时候是这样的,潮过后是什么样子的?齐读最后一段,思考: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一句讲了什么?

2、交流讨论。

(五学习课文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1、《观潮》的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这种观察方法体现了大潮本身发展变化的特点。

2、大潮到来的时候有哪两个方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文主要抓住潮水发展变化的特点,是从声音和形状两个方面体现的。

五、熟读积累,语言训练

试着背诵课文3、4自然段。

六、拓展运用,检测评价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描写潮来时声音和形状的句子抄写下来。

3、练习背诵第三段。

4、鸟的天堂

主备人:陈守霞 备课日期:3.6 上课日期:3.10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正确认读“规律 缝隙 照耀 做巢 树梢 静寂 不可计数 兴奋 应接不暇”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由衷赞美以及喜爱之情

【重点】

1.了解作者如何抓住大榕树的外形特点进行描写,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一、依据学案、自主预习:

学案:

1、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自由练习朗读,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对课文中的生字,难读词、句多读几遍。

2、认读下面的词语

规律 缝隙 照耀 做巢 树梢 静寂 不可计数 兴奋 应接不暇

二、明确目标、学法指导:

1、导入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四课,齐读课题。

师:同学们,你认为什么样的地方才可以称得上是鸟的天堂呢? 生交流

师:大家想的很周到,这样美好的生活环境才能成为鸟的天堂。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去看看,巴金先生笔下的鸟的天堂是什么样子的? 出示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正确认读“规律 缝隙 照耀 做巢 树梢 静寂 不可计数 兴奋 应接不暇”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由衷赞美以及喜爱之情

出示学习方法:

1.自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

2.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的读音,想想词的意思。

3.记下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三、自读探究,合作交流

(一)学生依据学法指导,自学探究。

(二)小组合作交流:

小组长负责,指导小组成员发言交流

(1)轮流读生字条上的生字,其余小组成员正音。

(2)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汇报生字组词情况,其他同学随时补充、质疑。

(3)小组成员开火车朗读全文,读完后给小伙伴评一评。

(4)小组成员分别说说鸟的天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四、精读领悟、反馈点拨:

1、谁来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PPT 预习提示:作者一共去了几次鸟的天堂?分别是在什么时间去的?分别看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作者写了自己两次去鸟的天堂的经历,第一次是在傍晚,看到了大而繁茂的大榕树,第二次是在早晨,见到了热闹的鸟儿,描写了鸟的天堂的奇异景观。

2、第一次探访鸟的天堂

师:作者第一次来到“鸟的天堂”是在傍晚,看到了一棵大而繁茂的榕树,他发出了怎样的感慨呢?谁找到了?

指名答

师:这指的是什么?(这棵大榕树)

师:那么,作者看到了什么情景而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呢?你是从课文中哪些具体描写中体会到的?

(修改为:你觉得大榕树有什么特点?。)

【修改理由:在第一次作者只看到了茂盛的大榕树,大榕树特点非常明显,要引导孩子体会。】

师: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在小组内学习5——8自然段。

小组汇报:1、组员朗读所讨论的句子。 2、用抓关键词、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以及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进行汇报 3、带着感受读课文 4、其他小组进行补充)

3、第二次探访鸟的天堂

师:大榕树里的环境优美、舒适,那么,鸟儿们在这里的生活又是怎样的情景呢?

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读课文的10——14自然段,画出相关的语句。 指名回答

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鸟多

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的叫着,那歌声真好听。——自由、舒适、快乐

五、熟读积累、语言训练: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修改为:练习感情朗读课文中自己最喜欢的段落。)

【修改理由:这篇课文描写很美,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喜欢的内容。】

鸟儿们在这棵大榕树里跟自己的家人在一起,还有许许多多的好朋友,无忧无虑,自由自在,最后发出了这样的赞叹

(PPT 出示: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 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师:同学们,再读读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

(前一个鸟的天堂带引号)

师:那,课文学到这里,你怎样理解这个问题呢?

(前一个鸟的天堂,是一个特点的称谓,就是从朋友那里听说的那棵大榕树,作者两次去过之后,感受到鸟儿们在那样美还的环境里自由自在的生活,觉得是真正的鸟的天堂。)

师:如果,换一种说法行不行?

(PPT 出示: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 那“鸟的天堂”是鸟的天堂啊。) 的确和叹号,包含了作者的喜爱、赞叹之情,大榕树那独木成林的自然奇观,勃勃的生机,以及鸟儿们在这里自由自在的生活,让作者对鸟的天堂发出了由衷的赞叹)

六、拓展运用、检测评价:

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

主备人:赵云 备课日期:2.21 上课日期:2.26

教学目标

1.口语交际: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景物,增强热爱自己家乡的美好感情,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2.习作:能写出景物特点,按一定顺序写清楚,有丰富的想象,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我的发现:让学生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汉语言的丰富并积累语言。

4.日积月累:学习准确运用量词,积累词语。

5.宽带网: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景物,扩展观察范围,学习作家敏锐细致地观察和描写方法,积累语句。

教学时间

第一课时:教学“口语交际。”

第二、三课时:“习作”教学。

第四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宽带网”教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口语交际”

1.师引入:本单元,我们一起去感受了大自然的美好,燕子融入了作者的喜爱、赞美之情。我们的家乡同样有迷人的风景,你能介绍给大家听听吗? (修改为:在放学路上,你都有观察吗?什么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修改理由:结合平时的生活经历,唤起对某一景物的形象】

2.小组介绍:每个人轮流说,互相启发感染,听听同学可补充或提问,发言同学回答。

3.小组评议,互相评价:说说谁观察得细致,讲得清楚;谁讲得动人,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谁说得有特点。

评出大家认为好的推荐到班上发言。

4.全班交流、评比:评出进步大的同学。

5.师总结:师根据学生表现情况,从说、听、纪律以及表达等方面进行总结。 第二、三课时

二、教学“习作”

1.师引入:上节课,我们都相互介绍了家乡的景物,你一定受到了一些启发,有的同学观察仔细,能说出景物特点,有的能按一定顺序,说得很清楚,还有的说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这节课,我们说要把你喜欢的景物写下来。

2.明确习作要求:

(1)指名生说说写景物文应注意什么。

(2)师补充,归纳:

A 、能写出景物的特点。

B 、按一定顺序写清楚。

C 、表达了热爱家乡的感情。

D 、有丰富的想象。

3.写作方法指导:师以《珍珠泉》为例,讲写作时应注意的地方。

A 、写出了珍珠泉的特点:泉水中冒水泡,有大有小,在阳光照射下,像彩色的珍珠。

B 、条理清楚:先写清了珍珠泉的位置;再写泉周围的景色,泉水的特点;接着写水泡似珍珠;最后表达了自己对珍珠泉的喜爱赞美。

C 、文章感情真挚。

D 、想象丰富:如,泉周围开着花,像编的花环;泉水美丽多姿,像珍珠;想象是许多孩子在吹泡泡玩。

4.生写作,师巡视指导。

5.交流:选出写得好的习作,说出好在哪里?全班交流。

6.师选出有特点的习作讲评。

7.生根据自己习作进行修改,可同桌互相提建议修

第四课时

三、教学“我的发现”

1.生自读词语。

2.指名读,正音。

3.结合查字典,弄明白词语意思。

4.思考:你发现了什么?明确,每个词中两个字意思相反,合成一个词时表达出另外一个意思。

5.指生举例说明自己的发现。

如:呼吸、

6.扩展:说说其它这类词语,积累词语。

四、“日积月累”“我会填”教学

1.生读题,试着填空。

2.交流,用这些短语填句子,讨论填得不同之处。

3.试着用其它量词填是否正确。如:一道(束)金光。

4.填后读一读。

“读读背背”

1.师请生根据拼音读词。

2.指名读,正音,再自读。

3.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意。

4.明确:这些词,分别为描写花草,日月、山峦的成语。

5.扩展:说说自己积累的描写大自然景物的。

6.读背词语。

五、“宽带网”教学

1.师引入:你注意过清晨荷叶上滚动的露珠吗?你看见过夏日野外的草地吗?还有山间流淌的溪水吗?

2.生读“宽带网”内容。

3.交流自己喜欢的描写。

4.师引导学生积累,明确“宽带网”要求:课外阅读中有关大自然的描写就把它们记下来,做成卡片,放入“成长记录袋”中。

5.作业:“读读背背”抄写、听写。积累精彩片段。

5、《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主备人:赵云 备课日期:2.22 上课日期:2.27

教学目标

1.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3.学习生字、词语,积累好词好句。

教学重点难点:

1、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2、积累好词好句学写观察日记。

教学准备

1、爬山虎图片

2、搜集关于爬山虎的材料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依据学案自主学习

二明确目标,学法指导

谈话引入:认识这种植物吗?对,它叫爬山虎。你们知道它什么特点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介绍。看来你真是个会观察的孩子。叶圣陶爷爷不仅喜欢观察,而且会观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爬山虎的脚。齐读课题。

看看作者是怎么观察的,又是怎么写的,自由读课文。

三、自读探究合作交流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

2.出示词语让学生认读。

3.朗读课文,可以让学生小组互读,可以请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其他形式。重点检查生字、词语的读音。

四:精读领悟、合作交流

读了叶圣陶爷爷的文章1、你知道了爬山虎的什么特点?你有什么感受?

2、叶爷爷为什么会把爬山虎写得那么生动具体?

五:熟读积累,语言训练

1、读了叶圣陶爷爷的文章,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爬山虎的脚样子,有什么特点,这样的特点有什么好处。

2、教师小结。

六、拓展运用,检测评价

作者是按照怎么的顺寻描写的爬山虎的脚,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具体了解爬山虎的特点,感受作者生动具体的描写和长期细致的观察。

2、学习观察和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 依据学案自主学习

二明确目标,学法指导

1.你看到了什么?

2.有什么特点?

3.你能用一两句话把这些特点连起来说说吗?

三:自读探究,合作探究

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爬山虎的叶子怎样呢?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1.读了有什么感受?(美)哪些地方写的美?你喜欢哪句?添加:请你画出句子读一读。【修改理由:联系内容理解一下。】

2.自己感受一下风吹时爬山虎叶子的美。做一做拂过、漾起的动作,你能读好这句话吗?想欣赏一下风吹爬山虎的样子吗?

3.老师指导读出美来。可以采取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补充后半句的读法,也可以男女生分组读,让学生充分感受爬山虎叶子的美。

4.作者为什么把叶子写的这么美呢?(认真观察)所以我们要学习作者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勃地铺满墙,这跟它的脚有密切的联系,爬山虎的脚又是什么样的呢?

四:精读领悟、反馈点拨

请同学们爬山虎观看的脚进行观察:

a 、脚的样子; b 、脚的形状; c 、颜色

1.谁来告诉老师你观察的结果。

2.书上又是怎样写的呢?找出写脚的句子读一读。

3.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4.这一段哪一个词说明作者进行了认真仔细的观察?

因为作者注意了,所以把爬山虎脚的特点写得这么具体。爬山虎有自己独特的爬的本领,想尽快知道答案吗?聪明的你一定会找到答案的。

五:熟读积累,语言训练

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自己分组学习,看哪一些同学学得认真,学得更快。 )

a 、找出爬山虎爬的句子来;b 、找出爬的动作词;c 、自己演示爬的过程(怎样爬)

1.谁来告诉老师你们学懂了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其它学生补充,教师充分表扬)

2.哪一组的同学能上来给大家演示一下怎么爬的吗?

你们同意他的这种爬法吗?(抽表演得不同的同学演示)

3.你们想知道究竟怎么爬的吗?看大屏幕演示,学生可根据演示说出怎么爬。添加:结合自己的理解,说一说。【修改理由:理解爬山虎是如何爬的。】

4.你们知道答案了吗?谁正确?(长一只脚,巴住墙,再长出另一只脚,再巴住墙,它要不停的向上爬,就要不断的长出新脚来,所以叶圣陶爷爷说,“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5.它是不是只往上爬的?你怎么知道的?

它不只往上爬,还往左爬,右爬,爬满整个墙,所以才有叶圣陶爷爷在第二自然段中所描写的“一阵风吹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的很”。真是会读书的孩子,懂得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

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能爬,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又怎么样呢?

六:拓展运用,检测评价

1、学完了这段,你知道了什么?(自由说)

2、你学会了作者有序的观察方法吗?

6 蜜 蜂

主备人:陈守霞 备课日期:2.22 上课日期:2.28

【学习目标】

1.认识“试、验、证”等生字。会写“论、试、验”等字。能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等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3.理解课文内容,经历探究蜜蜂辨别方向能力的试验过程,激发学生动手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弄清为了证明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依据学案,自主预习

学案内容:

一、读课文: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同桌互读,纠正错误。

1.读词语

辨认 试验 蜂窝 证实 大概 阻力 遥远 推测 包括

准确无误 逆风而行 沿途 陌生 超常 无法解释 确确实实

2.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

二、我知道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

2.在预习过程中我遇到的不明白的问题:( )。

二、明确目标,学法指导

激趣导入

1.教师引述。上堂课我们领略了植物王国的奇妙,这堂课我们将走进昆虫世界。想探究一下昆虫世界的奥秘吗?

2.板书课题。今天要探究的对象是蜜蜂。对于蜜蜂,你知道些什么吗?

3.把自己从书上或网上查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分享。

出示目标学法指导:

1、认识“试、验、证”等生字。会写“论、试、验”等字。能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等个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什么事。

三、自读探究,合作交流

1.小组内交流

小组长检查:生字读音、新词的意思、课文朗读情况、了解课文的大意。

2.全班交流展示

老师抽查预习情况

a .出示生字卡片或课件,用指名读、开火车读等方式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情况。

b .交流是怎么认识生字的,肯定各种不同的识字方法。

c .指名多人次多形式地分段朗读课文,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1.知道“我”想做个什么试验吗?(提示:第一自然段)

2.作者是怎样试验的?(提示:读第二自然段)

四、精读领悟,反馈点拨

1.学习第一自然段。

a .读一读。谁愿意把第一自然段读给大家听听。

b .想一想。知道“我”想做个什么试验吗?

(修改为:添加:假如是你,你想怎样做这个试验?(可板书“试验”两字))

【修改理由:这样让孩子练习生活实际来说说自己的想法,会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第二自然段。

a .读一读。下面我们来仔细研究一下作者是怎样试验的,请读第二自然段。 b .画一画。画出能表示作者试验做法的词语或句子。

c .写一写。请若干学生把画出的语句写到黑板上。

d .议一议。

表示作者试验做法的词句有没有全部找出?

为了保证试验的成功,这些做法是否都是必须的?

e. 猜一猜。假如我们没读过下面自然段的内容,你觉得这些蜜蜂能找到家吗?理由是什么?

f .讲一讲。先指名学生复述这一自然段内容,然后同桌互述。

五、学习生字。

1.出示要写的生字:论、试、验、袋、证、概、阻,引导观察,说说书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些什么。

(修改为:指导书写“概”)

【修改理由:这个生字很容易出错,尤其是中间部分。】

2.课堂练习

书写后,教师用实物投影展示。评议学生写的字。

3.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激发学生动手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

2、理解内容,经历探究蜜蜂辨别方向能力的试验过程。

3、通过资料,进一步了解有关蜜蜂的知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内容,经历探究蜜蜂辨别方向能力的试验过程。

【教学过程】

一、依据学案,自主预习

1.说说作者做了一项什么试验,是怎么做的。要求不漏述试验的重要内容。

2.试验结果怎样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出示目标学法指导

1、理解内容,经历探究蜜蜂辨别方向能力的试验过程。

2、通过资料,进一步了解有关蜜蜂的知识。

三、自读探究,合作交流

1.假如回家的蜜蜂只有那两只,能不能说蜜蜂有辩论方向的能力?

2.两次回来的蜜蜂情况有什么不同?

四、精读领悟,反馈点拨

1.激励学生多遍朗读第三、四、五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三、四、五自然段。

2)指名读。你喜欢读哪一自然段,能读给大家听听吗?

3)教师激励:觉得自己能读得和他一样好的或比他更好的,可以站起来再读。

2.感知主要内容。说说蜜蜂回家的只数和时间。

3.讨论辨别。假如回家的蜜蜂只有那两只,能不能说蜜蜂有辩论方向的能力?

4.再读再思,深入理解。

1)两次回来的蜜蜂情况有什么不同?

2)结合课文有关内容想象一下:假如你是第一次或第二次回来的蜜蜂,中途中会遭遇到什么情况,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可先让学生充分想象,再请多人次说)

3)其他同学评点他们的想象是否有道理。

(修改为:添加一个环节:教师深入引导:从蜜蜂回来时遭遇到的不同情况,你有没有感受到蜜蜂有着很强的辩认方向的能力?说说理由。)

【修改理由:这也进一步去体会之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会更深。】

5.赏读片断,表达感情

1)教师引导。小蜜蜂真了不起!你们觉得小女儿告诉爸爸说有两只蜜蜂回来了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再想一想,当作者介绍“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时,口气又是怎样的?

2)学生自读体会。

3)指名学生多人次表演或表现性地分别朗读相关的两段,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感受。

6.再思导疑,再激兴趣

1)诱导生疑:读了第三、四、五自然段以后,同学们对蜜蜂具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是不是又产生了一些疑问?

2)学生发问。(主要目的就是要诱发学生提出疑问,把兴趣拓展到课外的生活实践中去。)

3)教师引读。我们来看看作者法布尔是怎么说的,好吗?

4)学生多形式地朗读,或指名读,或小组读。

5)教师再引。

a .对于法布尔所说,同学们还有什么想法交流吗?

b .学到这儿,同学们也许又产生了更多的疑问,让我们一起到书籍中,到生活中,用我们的实践和智慧去解决这些问题好吗?

五、熟读积累,语言训练

积累语言,进一步体会作者的具体描写方法。

六、拓展运用,检测评价

一、我会写(读拼音写汉字)

Shì yàn wú lùn dà gài jiān shǎo zú lì

( ) ( ) ( ) ( ) ( )

bāo kuò Zhǔn què wú wù yán tú chāo cháng

( )( ) ( ) ( ) ( )

二、按原文填空

蜜蜂靠的不是( ),而是一种我( )。

7. 《玩出了名堂》教学设计

主备人:赵云 备课日期:2.22 上课日期:2.29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宇,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名堂、浪费、镜片、看守、定时、清闲、放大镜、细微、阅读、随意、调节、简单、显微镜、挤来挤去、微生物、拜访、玩具”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是怎样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从而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增强创造意识。

4.写写自己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样从玩中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并交流从中受到的启发。

2.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教学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在玩中获得的乐趣或收获。

2.了解显微镜的知识,搜集有关微生物的资料。

3.词语卡片。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6个生宇,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名堂、浪费、镜片、看守、定时、清闲、放大镜、细微、阅读、随意、调节、简单、显微镜、挤来挤去、微生物、拜访、玩具”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弄懂课文大意,弄清列文虎克是怎样玩的。 教学流程

一、依据学案,自主复习:

1.教师引述。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同学们平常爱玩什么?爸爸妈妈是怎么对待的?和大家交流一下好吗?学生交流。

2.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3.学生读题,想想能提出哪些问题?

4.理解“名堂”。教师同时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列在黑板上。如:谁玩出了名堂?他玩的是什么?他玩出什么名堂?

【这是一个比较干净利落的揭题设计。揭题过程既为学生的阅读扫清了一个障碍──理解了“名堂”一词的意思,又让学生紧扣文眼“玩”,有目的地走进文本。】

二、明确目标,学法指导:

1.教师出示自读要求:

(1)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读准字音,查字典或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词语,读通句子。

(2)读完以后,想想自己能解答同学们提出的哪些问题?

2.学生自主读书。

3.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认读生字情况。

(2)出示新词,各自交流自己是用什么方法理解词语的。

(3)小老师教生字,开火车熟悉生字。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三、自读探究,合作交流:

1.自己多遍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

2.画出表示“玩”的句子,指名学生再读。

3.学生交流想象时,教师要注意点拨:尽管把厚玻璃四周磨薄是件枯燥的事,但是因为他喜欢,他想用它来看细微的东西,所以他才玩得这么投入。

4.指导朗读。引导学生发现该用什么语气朗读这一自然段。(赞赏的语气)

四、课堂练习,当堂展评

1.练习写生字。

2.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3.当堂展评。

五、课后作业

搜集并阅读古今中外“玩出名堂”的故事。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文中引号的用法。

2.细细品读课文,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是怎样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从而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增强创造意识。

3.写写自己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教学流程

一、复习回顾,揭示目标:

1. 听写生字词。(修改为:在田字格中板演两个生字,师生点评书写)【修改理由:注重生字的书写规范】

2. 用自己的话说说列文虎克一开始是怎样玩镜片的。

二、精读领悟,反馈点拨:

1.教师引言:列文虎克就这样玩,玩出了什么名堂?我们继续学习、研究。

2.学生朗读第4自然段。

(1)自由朗读,一边读一边想:列文虎克是怎么玩的?他发现了什么?

(2)指名学生多人次朗读,以使学生尽可能地摄取更多信息,生发感想。

3.交流讨论。

(1)有新的想法: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会怎么样呢?

(2)有新的玩法:一片放大镜固定,另一片可以随意调节。

(3)有新的发现:看到了一个平时看不到的“小人国”世界。

4.转换角色想象。

组内交流:假如你是列文虎克,这样改变一下玩法竟发现了一个新的世界,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心里会怎样想?

5.朗读体会感情。

6.表达感悟。

了解了列文虎克玩中的发现以后,你想对列文虎克说些什么?(可多人次谈,学生交流时教师要画龙点睛地点拨、肯定)

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列文虎克看到的“小人国”究竟是什么?他究竟玩出了什么大名堂?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最后一段吧。

2.学生朗读第5自然段。

3.交流讨论:“小人国”指的是什么?他究竟玩出了怎样的大名堂?

4.指名朗读资料袋里的内容,议议发现微生物对人类的贡献。

5. 再次品读:对这一段中的标点符号有什么新的发现?(着重体会引号的用法)

四、精读领悟,反馈交流:

1.教师引述。同学们平常都爱玩,在玩中也得到一些收获和启发,也得到不少的乐趣。下面交流一下我们玩中的收获,好吗?

3、 学生先在小组里交流,然后选出一名同学到台前介绍。

4、 把自己的玩法和收获写下,准备在“玩法大比拼”的故事会上讲一讲。

【语文课堂应该回归生活,让学生在自然真实的生活中主体内化、主体自悟,真正实现对学生生命的唤醒、点拨与鼓舞,并促进学生主体的终身发展。】

五、熟读积累,语言训练

课文中对小人国、居民、玩具三个词语加了引号,你认为这是为什么?

1.引导学生说说“小人国、居民、玩具”在课文中分别是指什么?(微观世界、微生物、显微镜)

2.让学生把“微观世界、微生物、显微镜”和文中的“小人国、居民、玩具”进行替换,朗读。

(通过朗读感悟用“小人国、居民、玩具”比用 “微观世界、微生物、显微镜”更加生动、形象、有趣,从而让学生明白这是对微观世界和微生物的拟人说法和对显微镜的形象表述,加上引号,不仅起到强调的作用,还使这些词语具有特殊的意味,避免了使用一些术语的枯燥,增强了所要表达意思的趣味性和可感性。)

六、教师总结

小结:课文虽然讲的是列文虎克的玩耍,而实质是讲观察、好奇心和求知欲,它们是科学创造和发明的出发点和原动力。如富兰克林就是由于好奇心而揭开雷电之谜的。还有爱迪生,他小时候常常对人类的各种奇异的创造惊喜万状。他曾悄

悄把家里的钟表偷出来,一件件拆开,然后再装上,一心要了解它的秘密,相信同学们会对这些事例有所了解,可以交流交流。

七、拓展运用,检测评价

小练笔:

写一写玩中的乐趣和收获。(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写出自己在玩中的乐趣和收获。)但要注意这是小练笔,不能拔高要求。

8、《找骆驼》教学设计

主备人:陈守霞 备课日期:2.22 上课日期:3.1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2、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丢失骆驼的特点的。

3、培养仔细观察与认真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商人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老人是怎么发现这些特点的。

难点:理解老人为什么能够指点商人找回骆驼。

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 、依据学案自主学习

二、明确目标,学法指导

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一位老人虽然没有见过那只骆驼,却帮助商人找回了骆驼,你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读了《找骆驼》这篇课文后,同学们就明白了。我们一起来学习《找骆驼》。板书课题

三、自读探究合作交流

(一)初读课文

1. 现在请同学们捧起你们的课本认认真真地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 检查生字、词语学习情况。

3. 读完了,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吗 ?

(二)明确学习要点

1. 商人丢失的骆驼有什么特点?

2. 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

3. 那么这节课我们就围绕着这两个问题来学习这篇课文。

四:精读领悟、合作交流

(一)研读“骆驼的特点”

1. 首先,让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请同学们先读读课文1-9自然段,边读边想:走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用波浪线画出。添加:划好的同学可以同桌交流交流。【修改理由:让同学练习说话。】

2. 我看到同学们交流的很热闹,一定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那么是谁说出了骆驼的几个特点呢?老人说出了这只骆驼的哪些情况呢?板书:左脚跛,左驮蜜右驮米,缺了牙齿。

3. 商人听到老人说出骆驼的三个特点后心情如何?从哪看出来的?具体从哪个词看出来的呢?

4. 那么你们能把这个词读得让老师听出商人的高兴吗?再高兴地读一遍——对极了

5. 现在老师请同学们演一演老人和商人。

6. 对于骆驼的特点,老人说得是既具体又全面,然而又说骆驼去哪儿了,他也不知道,难怪商人愤愤地说——(齐)“别哄我了,一定是你把我的骆驼藏起来了,要不,你怎么知道得这么详细?

过渡:第一个问题解决了吗?现在该研究什么了?问题二的答案在课文的哪个部分?

(二)探究“如何知道骆驼的特点”

1. 谁来说说这段话应该怎么读呢?

2. 什么叫“不紧不慢”呢?

3. 现在就请你们【自由读】,读出老人的不紧不慢。读完后,请大家用横线画出老人看到了什么,用波浪线画出老人通过这些现象知道了什么。

4. 我现在想请两个同学,谁来说一说老人看到了什么?谁来说说老人通过这些现象知道了什么?

5. 同学们画出的句子和老师屏幕上的是不是一样呢?现在我请男生读“看见”的内容,请女生读“知道”的内容。

6. 那商人最后找到骆驼吗?你们是从哪里发现的?

五:熟读积累,语言训练

1. 那商人找到骆驼后,心中会怎么想,对老人会说些什么?

2.既然大家都知道要多动脑筋,那老师来夸夸你们,大家都像老人一样聪明。

3. 通过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呢?

4. 最后,我们再来分角色读一次课文,一二组读商人的话,三四组读老人的话,旁白由老师来读。

六、拓展运用,检测评价

语文园地二

主备人:赵云 备课日期:3.6 上课日期:3.10

学习目标

1、能清楚明白地交流自己所观察到的内容,并敢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在交流中能就不明白的地方向人请教,与人商讨。

2、能把自己的所观所感不拘形式地写下来。注意表现出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3、自己发现和运用识字方法,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4、能发现细心、长期观察的乐趣所在。

5、能背诵“日积月累”部分。

课前准备

1、提前一段时间布置学生观察自己感兴趣的事物。

2、准备“爬山虎”图片。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观察中的发现

一、出示目标

我们的生活千姿百态,我们的世界丰富多彩。只要你细心观察,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看了这儿的三幅图画,大家都会发觉“细心观察”的感觉真的不错。

二、迁移回扣:

独立看图,然后与同桌交流自己的最感兴趣的一幅图,说说看到了什么,还可告诉同学你是怎样发现的?

三、构思议说:

再次观察其他的几幅图,也许还有奥妙没被发现呢。

四、全班交流评议,谁发现的最多、最有趣,谁讲解的最清楚、最精彩,将获得“独具慧眼”奖。

⑴可以讲讲你最得意的一个发现。

⑵可以讲讲经过同桌提醒后,自己的第二次发现结果及心情。 ⑶可以讲讲你和同桌就某一幅图的争论过程。

⑷还可以讲讲第一次看图和第二次看图的不同发现和感受。

五、成文自改

六、讲评赏析:

1、评议“独具慧眼”奖的主人选。

2、拓展:这幅图构思奇妙,用好你的慧眼也许会得到丰收的喜悦。仔细看图,清楚的把自己的发现告诉朋友。

第二课时

一、出示目标

习作指导: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老师和大家一样,渐渐发觉了观察带给我们的快乐。这节课老师想让大家共同分享这份快乐。谁愿意把自己在课余观察的快乐传递给大家?

二、指名试说,师生共同点评。

着重从以下几点入手:

⑴观察了什么事物,怎样观察的?

⑵有什么新的发现?

⑶在观察过程中,什么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构思议说

每个人根据这位同学讲过的内容各取一个题目。

⑴学生说题目,师整理。

⑵你喜欢哪个题目,为什么。

四、启迪深化: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察,若把它写下来,肯定很有意思,写时的注意什么呢?讨论明确:

⑴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深刻、深受感动的内容写下来。 ⑵能不拘形式的写下来,如果进行连续观察,坚持写日记。可以选几则自己觉得满意的日记,认真的进行修改加工。作为一篇习作,题目可以用《观察日记------》,要注意日记的格式。

⑶选自己喜欢的方式精心拟题。

五、成文自改

学生起草,教师巡视。

1、学生就某一片交流,共同评议。

2、修改或批改,着重与用词是否得当,句子是否通顺,意思是否清楚。 第三课时

作文讲评

1、教师在批改过程中,可选以下几类典型,作为学生评议内容及方向。 ⑴同一事物,不同观察,描写角度的对比。

⑵同一内容描写,粗略与细致的对比。

⑶优秀习作的赏析。

2、根据评议自我修改文稿。

3、誊写习作。

4、背诵

第四课时

读读写写

1、检查读音,交流识记方法。

⑴自由读记,读中正音。

⑵交流难记字形识记方法。

2、取长补短,再次识记。

3、按组听写词语,注意书写规范。

⑴住宅、住址、隐蔽、隐藏

⑵洞穴、倾斜、平坦、宽敞

⑶均匀、重叠、空隙、痕迹

⑷引人注意、毫不可惜、随遇而安

读读记记

1、读中正音。

⑴指名读词,随时正音。

⑵按顺序齐读。

⑶同桌互读,一人随机、快速地指点,另一人读。

2、解释说话。

⑴提出不懂词语,共同交流解疑。

⑵自由选择几个词说一段话。

我的发现

⑴出示“爬山虎”的图片,自主观察,交流发现。

⑵出示文中语句,读通,读懂,发现作者描写的细腻之处。

⑶作者为何能把爬山虎写得这么细致、具体?思考交流。

⑷读“小林”“小东”的话。

成语故事

1、写故事需要对某一事物进行细致、长期的观察,其他事情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胸有成竹》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2、读故事。了解故事内容,懂得成语含义。

3、故事中的哪些语言给你特别深刻的印象?

⑴从“生动传神”及第三自然段的例子,感受画的形象逼真。

⑵文中第二自然段几地四自然段文与可所说的“秘诀”,道出“观察”与其取得成绩的必然联系。

4、说故事。

◆日积月累

1、是呀,有人对每月具有代表性的花也做了细致的观察,编了一首歌。先听老师唱唱。(在原有歌曲中选择合适的曲调)

2、读句正音。

3、仔细读读,你发现这段话有哪些特色?哪些词句用得特别精妙。(“红似火,满枝黄,雪里藏”等词精炼地概括出花的特点,让人产生无限遐想。而这一切无不缘于细致、长期的观察)

4、熟读成诵,吟唱成诵。

机 掠过 偶尔 一圈 飞倦 几痕细线 音符 演奏 赞歌

(修改为:同桌互帮互学

小组合作学习,解决下列问题:

1) 你还有哪些生字词不会读?小组合作,读一读。

2) 大声朗读课文,把课文读熟练。

3)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本文主要写了燕子什么特点?

4) 熟读背诵课文。)

【修改理由:学习的过程和指导的过程更具体一些会更好。】

4、课中依据学案,自主预习。

明确目标,学法指导

1、明确展示目标

2、指导学生自学

二、自读探究,合作交流,初读课文体会

1、明确自学要求。

(1)读准注拼音的生字,划出生字组成的新词,把你认为难写的字用手指在桌子上认真写几遍。

(2)自由读课文,注意读错的句子要重读,直到读通为止。

2、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新词语,指名认读,全班齐读。

(2)理解词语的意思。

4、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三、精读领悟,反馈点拨,学习第一自然段

这篇文章写的确实很美。下面仔细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你脑子里浮现出来的燕子是什么样的。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

3、师:这自然段是一句长句子,我们怎样读懂一句长句子呢?大家先来看“单元学习提示”

4、读懂长句子的步骤怎样?先„„再„„,用线划出。

5、下面我们就用“单元学习提示”中的方法来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再读这一段。

6、问:这句话写了燕子哪些部分?它的羽毛、翅膀、尾巴是怎样的?

7、句子中用“乌黑光滑、俊俏、剪刀似的”有什么作用?

8、归纳学习这句长句子的方法。

9、指导感情朗读这一段,归纳段意。

四、熟读积累,语言训练,进行“画图、说话”训练,深入体会。

1、我们能不能把郑振铎写的燕子画下来?我请一个同学读第一段,咱们一起画,怎么样?不过读的时候,要慢一点。

2、同桌的同学互相介绍一下自己画的燕子。

3、谁愿意到前边来把自己画的燕子向介绍一下?

4、大家注意没有,作者怎么没写眼睛、嘴,是疏忽了吗?

5、这告诉我们,描写景物,一定要抓住有特色的地方写。

6、朗读第一自然段。

五、拓展应用,指导训练,指导用用“增添、”“偶尔”造句。

1、理解词义——说说“增添、”“偶尔”的近义词。

2、指名造句。评议。

3、书面练习造句。

六、布置作业。

作业本1、2、3、4、6题。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明确目标,

指导学习方法。

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第二自然段有几句话,写的是什么?(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趣)

2、我们先来学习第二句,齐读。

(1)这句句子是句长句子,用学习提示中的方法,怎么学?

(2)说得很对,那么“黄绿眉眼”指的是什么?(再读句子“黄绿眉眼”指的就是柳芽)

(3)作者为什么把柳芽比作“黄绿眉眼”,为什么不就说嫩芽? (柳树睡了一冬天,发的芽就像睁开的眼睛)

3、学习第三句句子。

(1)我们再来看看第三句写什么?指名同学读句子。

(2)要求学生用理解长句子的方法来理解。

(3)指名同学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一句长句子的。

师:什么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是怎样形成的?其它词语有什么作用?

(4)什么叫“赶集”?

师:去买的,还有卖的,都叫赶集——请说说赶集的情况,再想想赶集和春天的草、叶、花生长和开放有什么相似之处。

师:古人说:“红杏枝头春意闹”,春天,万花盛开,确实给人以热闹的感觉。

(5)齐读第三句。

4、学习第四句。

这么热闹、美丽的春天,少了燕子可不行,请大家朗读第四句。

(1)谁能简单地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2)“增添”是什么意思,“生趣”是什么意思?

(3)师:同学们,画家画春天少不了燕子,诗人写春天少不了燕子,歌唱家歌唱春天也少不了燕子,可以这样说,少了燕子,春天会失去一半的美,下面让我们以赞美的语气来朗读这一段。

二、教师指导,自主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大家再读第三自然段,从这一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燕子飞行的情景,燕子飞得很快,很轻)

2、你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再读第三自然段第一句。

(板书:斜、掠过、唧)

3、师:一个“斜”字把燕子飞行的特点写出来了,给人以又轻又快的感觉,而且写出了小燕子飞行的优美姿态,“掠过”这个词字典里怎么解释的?

4、你从中看出了什么?读读这个词所在的句子,体会体会。

5、我们从“唧”这个字也可以看出什么?

6、还有哪些地方看出燕子飞得“轻快”?

7、大家把第三自然段朗读一遍,看谁读得让人感觉到燕子飞得轻快,姿态优美。(学生练读)

8、师:“那小圆晕就一圈圈地荡漾开去”要读得慢一点,要有个想象的余地,谁再把这句读一读?

师:“小圆晕”是什么?想过吗?

师:作者为什么不说“小圆圈”而说“小圆晕”“晕”是什么意思?想过吗? 师:“晕”就是日光或者月光透过云层折射出来的七彩圈,你们见过日晕或者月晕吗?那七彩的光圈可真美!在作者的眼里,燕子点水荡起的一圈一圈的波浪就像日晕、月晕。不但作者笔下的燕子美,就连这小圆圈也是美的!咱们再读读这一句,领略一下其中的美。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读了第三自然段,我们知道燕子飞得很轻快,姿态很优美。我们接着读第四自然段,看看写的是什么,谁读懂了谁说。

2、指名说。(燕子落在电线上休息的样子)

3、读懂了,哪些语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读读、划划。

4、“这多么像一首正待演奏的曲谱啊!”“这”指的是什么?看看书上的插图。

5、老师这里有一段五线谱,也就是曲谱,请想象一下,并对照一下插图,远远地看去,落在电线的燕子连同电线,像不像五线谱?

师:这是一个多么贴切而又生动的比喻!我们不能不佩服作者惊人的想象力!同学们想一想,这会是一首什么样的正等着我们去演奏的曲谱?(这一定是赞美春天,赞美小燕子的曲谱)

6、学生齐读第四自然段。

7、从课文中,我们进一步领略了燕子的美。这一自然段还有两个词用得特别传神,不知有人注意没有,请读读第二句。

8、这里的“痕”字用得好,为什么不用“条”?(因为电线远,而且高,看不清楚,在蓝天里只留下一丝痕迹)

9、大家细细读读这一自然段,再自己细细体会。

10、看图试背。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拓展运用,检测练习与作业。

(修改为:模仿第一自然段试着介绍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修改理由:小练笔能更好的帮助学生提高习作水平。】

作业本第5、7、8题。

2.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主备人:赵云 备课日期:2.21 上课日期:2.24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全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等词语。

2、背诵两首诗。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是重难点。 教学准备:

收集两首古诗的有关资料;背诵春天的古诗。

教学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咏柳》)

一、依据学案,自主预习:

背诵古诗,导入新课

师:春天是一幅多姿多彩的图画,许多诗人通过诗歌来赞美它,谁来背背有关春天的诗歌? (指名背通)今天我们还要随着古代诗人贺知章和朱喜一起走进迷人曲春天,看着他们分别赞美了春天的什么?

二、明确目标,学法指导:

先学习《咏柳》,自读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 咏、绦" ,

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绦”“妆”“裁”

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

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

三、自读探究,合作交流:

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1、指名读诗句,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

(1)“碧玉妆成一树高" 这句里把什么比作什么?(柳树的枝叶比作碧玉)

(2)“绿丝绦”指什么?为什么说柳技是“绿丝绦”?(想象体会柳技的绵长和柔软)

(3)说说自己对“不知细叶谁裁出”的理解和体会(体会柳叶的小巧整齐,体全大自然的伟大神奇)

(4)“二月春风似剪刀”又把什么比作什么? 为什么这么比喻?

补充为:【3、指明一学生用自己的话完整的说一下诗意】理由:整体理解全文含义】

四、精读领悟,反馈点拨

3、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1)自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以读代讲,师生合作:老师朗读散文,学生用恰当的诗句来对答。

师:你看那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扮的一样,真是青翠欲滴啊!那垂挂下来的万千柳条,柔软绵长,随风摇曳,多像绿绿的丝带!

生: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师:再看那小巧的新长出来的柳叶,细细尖尖的,整整齐齐的,是谁裁剪出来的呢?

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啊!

五、熟读积累,语言训练

1、背诵古诗。

2、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古诗的意思。

第二课时

(学习《春日》)

一、依据学案,自主预习:

复习导入,指名背诵《咏柳》,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二、明确目标,学法指导:

学习《春日》,自读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泗、滨”。

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胜”“泗”“滨”

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

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

三、自读探究,合作交流:

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指名读诗旬,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

(1)作者到泗水边寻找春天,他看到了什么?能想象都有什么“焕然一新”吗?(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积累具体感知“无边光景一时新”)

(2)“万紫千红”是说春天的什么?能具体说说吗?(借助图画形象感知花儿的缤纷色彩,春天的美丽景象)

四、精读领悟,反馈点拨

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1)自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以读代讲,师生合作:老师朗读散文,学生用恰当的诗句来对答。

师: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予,我信步到泗水河边寻找春色,啊,放眼望去,一切都焕然一新了,全没了冬日的苍白和萧瑟。

生:胜日寻芳渐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师:人们寻常中都知道有春风,但要是真正认识它,只有在见到万紫千红的景象以后。你看,春风徐来,各种景象焕然一新,到处万紫千红,百花争艳,有了春风,才有这无边的美景。

生: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五、熟读积累,语言训练,

1、背诵古诗。

2、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古诗的意思。

第三课时

(复习旧知;指导书写生字;交流古诗)

一、依据学案,自主预习

指名背诵《春日》,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二、明确目标,学法指导:

识字写字

1、出示生字认读:咏、碧、妆、裁、剪、滨、紫

三、自主识记字形,合作交流:

1、提醒:咏,用口吟诵,与口有关,故口字旁;泗、滨,与河水有关,左边是三点水旁;绦,与丝织有关、左边是绞丝旁。裁,与衣服有关,里面是衣字:剪,用刀来剪,下面是刀字;妆,梳妆,女人常梳妆,右边是女字旁。

2、先描写观察重点笔画,再集体交流:

“裁”是半包围结构,里面“衣”字的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滨”字第七笔是一笔撇,不是两笔;“紫”字的下面“糸”不要丢掉一点。

四、书写练习。

五、拓展阅读,检测评价:

1、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互相交流,背诵。

2、填一填:

《咏柳》的作者是---------朝诗人---------;《春日》的作者是----------朝诗人---------;这两首诗把春天描写得或绿意盎然、生机勃勃,或姹紫嫣红、多姿多彩,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古诗给家人听

2、默写古诗。

3、《观潮》

主备人:陈守霞 备课日期:2.21 上课日期:2.25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和雄奇,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引导学生从中学习怎样积累材料。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逐渐”“恢复”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

第一课时

一、依据学案,自主预习

(1)提出要求:轻声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把本课要求学会的词语抄写在下边:

(2)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3)尝试给课文分段。并想想每段讲了什么。

(4)边读边想象“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景象。

(5)找出课文中写得具体形象的语句,读读,谈谈体会。

二、明确目标,学法指导

1、导入新课。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或从电影、电影中可能看到过海潮,但是,你们看到过江潮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观看江潮的课文《观潮》。

2、出示目标、引导初读课文。

(1) 学会本课生字词。

(2) 知道 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3)尝试给课文分段。并想想每段讲了什么。

(4)边读边想象“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景象。

(5)找出课文中写得具体形象的语句,读读,谈谈体会。

三、自读探究,合作交流

1、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2、小组交流。

四、精读领悟,反馈点拨

1、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

2、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3、哪部分是写潮来前的景象?哪部分写潮过后的景象?

4、因此,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几段?为什么这样分?

五、学习本课生字。

第二课时

一、依据学案,自主学习

二、明确目标,学法指导

1、导课: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3课。上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大家还记得吗?

2、检查字词,以及课文内容掌握的情况。

3、出示学习目标及方法提示:

(1)边读边想象“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景象。

(2)找出课文中写得具体形象的语句,读读,谈谈体会。

(3)学习作者观察方法。

三、自读探究,合作交流

1、学生根据课前学习卡进一步补充学习。

2、小组内交流

(1)画出了哪些句子,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作者的观察方法是什么?

四、精读领悟,反馈点拨

(一)读第一段。

1、齐读第一段,问: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观哪儿的潮?

2、这一段是从哪些方面来写钱塘江大潮的?添加:请你画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修改理由:联系内容进行理解。】

(二)讲读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思考:人们是在什么地方观看钱塘江大潮的?江潮还没来,作者看到了什么?

2、默读第二段,思考:潮来前江面是什么样子的?人们的心情怎么样?并动手画句子。

3、指名读句子。

4、“人山人海”说明什么?“等着、盼着”说明人们心情怎样?

(三)讲读第三段。

(1)课文是怎样描写江潮声音的?想象一下闷雷什么时候响起来?江潮到近前时,声音是怎样的?

(2)指导朗读。

(3)师生评议,加深理解。

(4)指名读描写江潮形状的句子。为什么把江潮比作“一条白线”?理解词语“横贯”。“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这句话把江潮比作什么?两丈多高有多高?“那浪潮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这句话把江潮比作什么?“浩浩荡荡”说明什么?

(5)指导朗读。

(四)讲读第四段。

1、大潮来的时候是这样的,潮过后是什么样子的?齐读最后一段,思考: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一句讲了什么?

2、交流讨论。

(五学习课文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1、《观潮》的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这种观察方法体现了大潮本身发展变化的特点。

2、大潮到来的时候有哪两个方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文主要抓住潮水发展变化的特点,是从声音和形状两个方面体现的。

五、熟读积累,语言训练

试着背诵课文3、4自然段。

六、拓展运用,检测评价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描写潮来时声音和形状的句子抄写下来。

3、练习背诵第三段。

4、鸟的天堂

主备人:陈守霞 备课日期:3.6 上课日期:3.10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正确认读“规律 缝隙 照耀 做巢 树梢 静寂 不可计数 兴奋 应接不暇”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由衷赞美以及喜爱之情

【重点】

1.了解作者如何抓住大榕树的外形特点进行描写,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一、依据学案、自主预习:

学案:

1、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自由练习朗读,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对课文中的生字,难读词、句多读几遍。

2、认读下面的词语

规律 缝隙 照耀 做巢 树梢 静寂 不可计数 兴奋 应接不暇

二、明确目标、学法指导:

1、导入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四课,齐读课题。

师:同学们,你认为什么样的地方才可以称得上是鸟的天堂呢? 生交流

师:大家想的很周到,这样美好的生活环境才能成为鸟的天堂。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去看看,巴金先生笔下的鸟的天堂是什么样子的? 出示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正确认读“规律 缝隙 照耀 做巢 树梢 静寂 不可计数 兴奋 应接不暇”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由衷赞美以及喜爱之情

出示学习方法:

1.自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

2.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的读音,想想词的意思。

3.记下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三、自读探究,合作交流

(一)学生依据学法指导,自学探究。

(二)小组合作交流:

小组长负责,指导小组成员发言交流

(1)轮流读生字条上的生字,其余小组成员正音。

(2)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汇报生字组词情况,其他同学随时补充、质疑。

(3)小组成员开火车朗读全文,读完后给小伙伴评一评。

(4)小组成员分别说说鸟的天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四、精读领悟、反馈点拨:

1、谁来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PPT 预习提示:作者一共去了几次鸟的天堂?分别是在什么时间去的?分别看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作者写了自己两次去鸟的天堂的经历,第一次是在傍晚,看到了大而繁茂的大榕树,第二次是在早晨,见到了热闹的鸟儿,描写了鸟的天堂的奇异景观。

2、第一次探访鸟的天堂

师:作者第一次来到“鸟的天堂”是在傍晚,看到了一棵大而繁茂的榕树,他发出了怎样的感慨呢?谁找到了?

指名答

师:这指的是什么?(这棵大榕树)

师:那么,作者看到了什么情景而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呢?你是从课文中哪些具体描写中体会到的?

(修改为:你觉得大榕树有什么特点?。)

【修改理由:在第一次作者只看到了茂盛的大榕树,大榕树特点非常明显,要引导孩子体会。】

师: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在小组内学习5——8自然段。

小组汇报:1、组员朗读所讨论的句子。 2、用抓关键词、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以及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进行汇报 3、带着感受读课文 4、其他小组进行补充)

3、第二次探访鸟的天堂

师:大榕树里的环境优美、舒适,那么,鸟儿们在这里的生活又是怎样的情景呢?

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读课文的10——14自然段,画出相关的语句。 指名回答

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鸟多

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的叫着,那歌声真好听。——自由、舒适、快乐

五、熟读积累、语言训练: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修改为:练习感情朗读课文中自己最喜欢的段落。)

【修改理由:这篇课文描写很美,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喜欢的内容。】

鸟儿们在这棵大榕树里跟自己的家人在一起,还有许许多多的好朋友,无忧无虑,自由自在,最后发出了这样的赞叹

(PPT 出示: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 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师:同学们,再读读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

(前一个鸟的天堂带引号)

师:那,课文学到这里,你怎样理解这个问题呢?

(前一个鸟的天堂,是一个特点的称谓,就是从朋友那里听说的那棵大榕树,作者两次去过之后,感受到鸟儿们在那样美还的环境里自由自在的生活,觉得是真正的鸟的天堂。)

师:如果,换一种说法行不行?

(PPT 出示: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 那“鸟的天堂”是鸟的天堂啊。) 的确和叹号,包含了作者的喜爱、赞叹之情,大榕树那独木成林的自然奇观,勃勃的生机,以及鸟儿们在这里自由自在的生活,让作者对鸟的天堂发出了由衷的赞叹)

六、拓展运用、检测评价:

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

主备人:赵云 备课日期:2.21 上课日期:2.26

教学目标

1.口语交际: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景物,增强热爱自己家乡的美好感情,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2.习作:能写出景物特点,按一定顺序写清楚,有丰富的想象,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我的发现:让学生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汉语言的丰富并积累语言。

4.日积月累:学习准确运用量词,积累词语。

5.宽带网: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景物,扩展观察范围,学习作家敏锐细致地观察和描写方法,积累语句。

教学时间

第一课时:教学“口语交际。”

第二、三课时:“习作”教学。

第四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宽带网”教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口语交际”

1.师引入:本单元,我们一起去感受了大自然的美好,燕子融入了作者的喜爱、赞美之情。我们的家乡同样有迷人的风景,你能介绍给大家听听吗? (修改为:在放学路上,你都有观察吗?什么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修改理由:结合平时的生活经历,唤起对某一景物的形象】

2.小组介绍:每个人轮流说,互相启发感染,听听同学可补充或提问,发言同学回答。

3.小组评议,互相评价:说说谁观察得细致,讲得清楚;谁讲得动人,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谁说得有特点。

评出大家认为好的推荐到班上发言。

4.全班交流、评比:评出进步大的同学。

5.师总结:师根据学生表现情况,从说、听、纪律以及表达等方面进行总结。 第二、三课时

二、教学“习作”

1.师引入:上节课,我们都相互介绍了家乡的景物,你一定受到了一些启发,有的同学观察仔细,能说出景物特点,有的能按一定顺序,说得很清楚,还有的说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这节课,我们说要把你喜欢的景物写下来。

2.明确习作要求:

(1)指名生说说写景物文应注意什么。

(2)师补充,归纳:

A 、能写出景物的特点。

B 、按一定顺序写清楚。

C 、表达了热爱家乡的感情。

D 、有丰富的想象。

3.写作方法指导:师以《珍珠泉》为例,讲写作时应注意的地方。

A 、写出了珍珠泉的特点:泉水中冒水泡,有大有小,在阳光照射下,像彩色的珍珠。

B 、条理清楚:先写清了珍珠泉的位置;再写泉周围的景色,泉水的特点;接着写水泡似珍珠;最后表达了自己对珍珠泉的喜爱赞美。

C 、文章感情真挚。

D 、想象丰富:如,泉周围开着花,像编的花环;泉水美丽多姿,像珍珠;想象是许多孩子在吹泡泡玩。

4.生写作,师巡视指导。

5.交流:选出写得好的习作,说出好在哪里?全班交流。

6.师选出有特点的习作讲评。

7.生根据自己习作进行修改,可同桌互相提建议修

第四课时

三、教学“我的发现”

1.生自读词语。

2.指名读,正音。

3.结合查字典,弄明白词语意思。

4.思考:你发现了什么?明确,每个词中两个字意思相反,合成一个词时表达出另外一个意思。

5.指生举例说明自己的发现。

如:呼吸、

6.扩展:说说其它这类词语,积累词语。

四、“日积月累”“我会填”教学

1.生读题,试着填空。

2.交流,用这些短语填句子,讨论填得不同之处。

3.试着用其它量词填是否正确。如:一道(束)金光。

4.填后读一读。

“读读背背”

1.师请生根据拼音读词。

2.指名读,正音,再自读。

3.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意。

4.明确:这些词,分别为描写花草,日月、山峦的成语。

5.扩展:说说自己积累的描写大自然景物的。

6.读背词语。

五、“宽带网”教学

1.师引入:你注意过清晨荷叶上滚动的露珠吗?你看见过夏日野外的草地吗?还有山间流淌的溪水吗?

2.生读“宽带网”内容。

3.交流自己喜欢的描写。

4.师引导学生积累,明确“宽带网”要求:课外阅读中有关大自然的描写就把它们记下来,做成卡片,放入“成长记录袋”中。

5.作业:“读读背背”抄写、听写。积累精彩片段。

5、《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主备人:赵云 备课日期:2.22 上课日期:2.27

教学目标

1.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3.学习生字、词语,积累好词好句。

教学重点难点:

1、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2、积累好词好句学写观察日记。

教学准备

1、爬山虎图片

2、搜集关于爬山虎的材料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依据学案自主学习

二明确目标,学法指导

谈话引入:认识这种植物吗?对,它叫爬山虎。你们知道它什么特点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介绍。看来你真是个会观察的孩子。叶圣陶爷爷不仅喜欢观察,而且会观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爬山虎的脚。齐读课题。

看看作者是怎么观察的,又是怎么写的,自由读课文。

三、自读探究合作交流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

2.出示词语让学生认读。

3.朗读课文,可以让学生小组互读,可以请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其他形式。重点检查生字、词语的读音。

四:精读领悟、合作交流

读了叶圣陶爷爷的文章1、你知道了爬山虎的什么特点?你有什么感受?

2、叶爷爷为什么会把爬山虎写得那么生动具体?

五:熟读积累,语言训练

1、读了叶圣陶爷爷的文章,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爬山虎的脚样子,有什么特点,这样的特点有什么好处。

2、教师小结。

六、拓展运用,检测评价

作者是按照怎么的顺寻描写的爬山虎的脚,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具体了解爬山虎的特点,感受作者生动具体的描写和长期细致的观察。

2、学习观察和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 依据学案自主学习

二明确目标,学法指导

1.你看到了什么?

2.有什么特点?

3.你能用一两句话把这些特点连起来说说吗?

三:自读探究,合作探究

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爬山虎的叶子怎样呢?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1.读了有什么感受?(美)哪些地方写的美?你喜欢哪句?添加:请你画出句子读一读。【修改理由:联系内容理解一下。】

2.自己感受一下风吹时爬山虎叶子的美。做一做拂过、漾起的动作,你能读好这句话吗?想欣赏一下风吹爬山虎的样子吗?

3.老师指导读出美来。可以采取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补充后半句的读法,也可以男女生分组读,让学生充分感受爬山虎叶子的美。

4.作者为什么把叶子写的这么美呢?(认真观察)所以我们要学习作者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勃地铺满墙,这跟它的脚有密切的联系,爬山虎的脚又是什么样的呢?

四:精读领悟、反馈点拨

请同学们爬山虎观看的脚进行观察:

a 、脚的样子; b 、脚的形状; c 、颜色

1.谁来告诉老师你观察的结果。

2.书上又是怎样写的呢?找出写脚的句子读一读。

3.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4.这一段哪一个词说明作者进行了认真仔细的观察?

因为作者注意了,所以把爬山虎脚的特点写得这么具体。爬山虎有自己独特的爬的本领,想尽快知道答案吗?聪明的你一定会找到答案的。

五:熟读积累,语言训练

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自己分组学习,看哪一些同学学得认真,学得更快。 )

a 、找出爬山虎爬的句子来;b 、找出爬的动作词;c 、自己演示爬的过程(怎样爬)

1.谁来告诉老师你们学懂了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其它学生补充,教师充分表扬)

2.哪一组的同学能上来给大家演示一下怎么爬的吗?

你们同意他的这种爬法吗?(抽表演得不同的同学演示)

3.你们想知道究竟怎么爬的吗?看大屏幕演示,学生可根据演示说出怎么爬。添加:结合自己的理解,说一说。【修改理由:理解爬山虎是如何爬的。】

4.你们知道答案了吗?谁正确?(长一只脚,巴住墙,再长出另一只脚,再巴住墙,它要不停的向上爬,就要不断的长出新脚来,所以叶圣陶爷爷说,“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5.它是不是只往上爬的?你怎么知道的?

它不只往上爬,还往左爬,右爬,爬满整个墙,所以才有叶圣陶爷爷在第二自然段中所描写的“一阵风吹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的很”。真是会读书的孩子,懂得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

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能爬,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又怎么样呢?

六:拓展运用,检测评价

1、学完了这段,你知道了什么?(自由说)

2、你学会了作者有序的观察方法吗?

6 蜜 蜂

主备人:陈守霞 备课日期:2.22 上课日期:2.28

【学习目标】

1.认识“试、验、证”等生字。会写“论、试、验”等字。能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等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3.理解课文内容,经历探究蜜蜂辨别方向能力的试验过程,激发学生动手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弄清为了证明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依据学案,自主预习

学案内容:

一、读课文: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同桌互读,纠正错误。

1.读词语

辨认 试验 蜂窝 证实 大概 阻力 遥远 推测 包括

准确无误 逆风而行 沿途 陌生 超常 无法解释 确确实实

2.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

二、我知道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

2.在预习过程中我遇到的不明白的问题:( )。

二、明确目标,学法指导

激趣导入

1.教师引述。上堂课我们领略了植物王国的奇妙,这堂课我们将走进昆虫世界。想探究一下昆虫世界的奥秘吗?

2.板书课题。今天要探究的对象是蜜蜂。对于蜜蜂,你知道些什么吗?

3.把自己从书上或网上查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分享。

出示目标学法指导:

1、认识“试、验、证”等生字。会写“论、试、验”等字。能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等个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什么事。

三、自读探究,合作交流

1.小组内交流

小组长检查:生字读音、新词的意思、课文朗读情况、了解课文的大意。

2.全班交流展示

老师抽查预习情况

a .出示生字卡片或课件,用指名读、开火车读等方式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情况。

b .交流是怎么认识生字的,肯定各种不同的识字方法。

c .指名多人次多形式地分段朗读课文,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1.知道“我”想做个什么试验吗?(提示:第一自然段)

2.作者是怎样试验的?(提示:读第二自然段)

四、精读领悟,反馈点拨

1.学习第一自然段。

a .读一读。谁愿意把第一自然段读给大家听听。

b .想一想。知道“我”想做个什么试验吗?

(修改为:添加:假如是你,你想怎样做这个试验?(可板书“试验”两字))

【修改理由:这样让孩子练习生活实际来说说自己的想法,会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第二自然段。

a .读一读。下面我们来仔细研究一下作者是怎样试验的,请读第二自然段。 b .画一画。画出能表示作者试验做法的词语或句子。

c .写一写。请若干学生把画出的语句写到黑板上。

d .议一议。

表示作者试验做法的词句有没有全部找出?

为了保证试验的成功,这些做法是否都是必须的?

e. 猜一猜。假如我们没读过下面自然段的内容,你觉得这些蜜蜂能找到家吗?理由是什么?

f .讲一讲。先指名学生复述这一自然段内容,然后同桌互述。

五、学习生字。

1.出示要写的生字:论、试、验、袋、证、概、阻,引导观察,说说书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些什么。

(修改为:指导书写“概”)

【修改理由:这个生字很容易出错,尤其是中间部分。】

2.课堂练习

书写后,教师用实物投影展示。评议学生写的字。

3.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激发学生动手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

2、理解内容,经历探究蜜蜂辨别方向能力的试验过程。

3、通过资料,进一步了解有关蜜蜂的知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内容,经历探究蜜蜂辨别方向能力的试验过程。

【教学过程】

一、依据学案,自主预习

1.说说作者做了一项什么试验,是怎么做的。要求不漏述试验的重要内容。

2.试验结果怎样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出示目标学法指导

1、理解内容,经历探究蜜蜂辨别方向能力的试验过程。

2、通过资料,进一步了解有关蜜蜂的知识。

三、自读探究,合作交流

1.假如回家的蜜蜂只有那两只,能不能说蜜蜂有辩论方向的能力?

2.两次回来的蜜蜂情况有什么不同?

四、精读领悟,反馈点拨

1.激励学生多遍朗读第三、四、五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三、四、五自然段。

2)指名读。你喜欢读哪一自然段,能读给大家听听吗?

3)教师激励:觉得自己能读得和他一样好的或比他更好的,可以站起来再读。

2.感知主要内容。说说蜜蜂回家的只数和时间。

3.讨论辨别。假如回家的蜜蜂只有那两只,能不能说蜜蜂有辩论方向的能力?

4.再读再思,深入理解。

1)两次回来的蜜蜂情况有什么不同?

2)结合课文有关内容想象一下:假如你是第一次或第二次回来的蜜蜂,中途中会遭遇到什么情况,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可先让学生充分想象,再请多人次说)

3)其他同学评点他们的想象是否有道理。

(修改为:添加一个环节:教师深入引导:从蜜蜂回来时遭遇到的不同情况,你有没有感受到蜜蜂有着很强的辩认方向的能力?说说理由。)

【修改理由:这也进一步去体会之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会更深。】

5.赏读片断,表达感情

1)教师引导。小蜜蜂真了不起!你们觉得小女儿告诉爸爸说有两只蜜蜂回来了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再想一想,当作者介绍“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时,口气又是怎样的?

2)学生自读体会。

3)指名学生多人次表演或表现性地分别朗读相关的两段,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感受。

6.再思导疑,再激兴趣

1)诱导生疑:读了第三、四、五自然段以后,同学们对蜜蜂具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是不是又产生了一些疑问?

2)学生发问。(主要目的就是要诱发学生提出疑问,把兴趣拓展到课外的生活实践中去。)

3)教师引读。我们来看看作者法布尔是怎么说的,好吗?

4)学生多形式地朗读,或指名读,或小组读。

5)教师再引。

a .对于法布尔所说,同学们还有什么想法交流吗?

b .学到这儿,同学们也许又产生了更多的疑问,让我们一起到书籍中,到生活中,用我们的实践和智慧去解决这些问题好吗?

五、熟读积累,语言训练

积累语言,进一步体会作者的具体描写方法。

六、拓展运用,检测评价

一、我会写(读拼音写汉字)

Shì yàn wú lùn dà gài jiān shǎo zú lì

( ) ( ) ( ) ( ) ( )

bāo kuò Zhǔn què wú wù yán tú chāo cháng

( )( ) ( ) ( ) ( )

二、按原文填空

蜜蜂靠的不是( ),而是一种我( )。

7. 《玩出了名堂》教学设计

主备人:赵云 备课日期:2.22 上课日期:2.29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宇,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名堂、浪费、镜片、看守、定时、清闲、放大镜、细微、阅读、随意、调节、简单、显微镜、挤来挤去、微生物、拜访、玩具”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是怎样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从而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增强创造意识。

4.写写自己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样从玩中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并交流从中受到的启发。

2.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教学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在玩中获得的乐趣或收获。

2.了解显微镜的知识,搜集有关微生物的资料。

3.词语卡片。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6个生宇,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名堂、浪费、镜片、看守、定时、清闲、放大镜、细微、阅读、随意、调节、简单、显微镜、挤来挤去、微生物、拜访、玩具”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弄懂课文大意,弄清列文虎克是怎样玩的。 教学流程

一、依据学案,自主复习:

1.教师引述。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同学们平常爱玩什么?爸爸妈妈是怎么对待的?和大家交流一下好吗?学生交流。

2.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3.学生读题,想想能提出哪些问题?

4.理解“名堂”。教师同时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列在黑板上。如:谁玩出了名堂?他玩的是什么?他玩出什么名堂?

【这是一个比较干净利落的揭题设计。揭题过程既为学生的阅读扫清了一个障碍──理解了“名堂”一词的意思,又让学生紧扣文眼“玩”,有目的地走进文本。】

二、明确目标,学法指导:

1.教师出示自读要求:

(1)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读准字音,查字典或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词语,读通句子。

(2)读完以后,想想自己能解答同学们提出的哪些问题?

2.学生自主读书。

3.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认读生字情况。

(2)出示新词,各自交流自己是用什么方法理解词语的。

(3)小老师教生字,开火车熟悉生字。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三、自读探究,合作交流:

1.自己多遍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

2.画出表示“玩”的句子,指名学生再读。

3.学生交流想象时,教师要注意点拨:尽管把厚玻璃四周磨薄是件枯燥的事,但是因为他喜欢,他想用它来看细微的东西,所以他才玩得这么投入。

4.指导朗读。引导学生发现该用什么语气朗读这一自然段。(赞赏的语气)

四、课堂练习,当堂展评

1.练习写生字。

2.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3.当堂展评。

五、课后作业

搜集并阅读古今中外“玩出名堂”的故事。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文中引号的用法。

2.细细品读课文,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是怎样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从而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增强创造意识。

3.写写自己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教学流程

一、复习回顾,揭示目标:

1. 听写生字词。(修改为:在田字格中板演两个生字,师生点评书写)【修改理由:注重生字的书写规范】

2. 用自己的话说说列文虎克一开始是怎样玩镜片的。

二、精读领悟,反馈点拨:

1.教师引言:列文虎克就这样玩,玩出了什么名堂?我们继续学习、研究。

2.学生朗读第4自然段。

(1)自由朗读,一边读一边想:列文虎克是怎么玩的?他发现了什么?

(2)指名学生多人次朗读,以使学生尽可能地摄取更多信息,生发感想。

3.交流讨论。

(1)有新的想法: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会怎么样呢?

(2)有新的玩法:一片放大镜固定,另一片可以随意调节。

(3)有新的发现:看到了一个平时看不到的“小人国”世界。

4.转换角色想象。

组内交流:假如你是列文虎克,这样改变一下玩法竟发现了一个新的世界,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心里会怎样想?

5.朗读体会感情。

6.表达感悟。

了解了列文虎克玩中的发现以后,你想对列文虎克说些什么?(可多人次谈,学生交流时教师要画龙点睛地点拨、肯定)

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列文虎克看到的“小人国”究竟是什么?他究竟玩出了什么大名堂?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最后一段吧。

2.学生朗读第5自然段。

3.交流讨论:“小人国”指的是什么?他究竟玩出了怎样的大名堂?

4.指名朗读资料袋里的内容,议议发现微生物对人类的贡献。

5. 再次品读:对这一段中的标点符号有什么新的发现?(着重体会引号的用法)

四、精读领悟,反馈交流:

1.教师引述。同学们平常都爱玩,在玩中也得到一些收获和启发,也得到不少的乐趣。下面交流一下我们玩中的收获,好吗?

3、 学生先在小组里交流,然后选出一名同学到台前介绍。

4、 把自己的玩法和收获写下,准备在“玩法大比拼”的故事会上讲一讲。

【语文课堂应该回归生活,让学生在自然真实的生活中主体内化、主体自悟,真正实现对学生生命的唤醒、点拨与鼓舞,并促进学生主体的终身发展。】

五、熟读积累,语言训练

课文中对小人国、居民、玩具三个词语加了引号,你认为这是为什么?

1.引导学生说说“小人国、居民、玩具”在课文中分别是指什么?(微观世界、微生物、显微镜)

2.让学生把“微观世界、微生物、显微镜”和文中的“小人国、居民、玩具”进行替换,朗读。

(通过朗读感悟用“小人国、居民、玩具”比用 “微观世界、微生物、显微镜”更加生动、形象、有趣,从而让学生明白这是对微观世界和微生物的拟人说法和对显微镜的形象表述,加上引号,不仅起到强调的作用,还使这些词语具有特殊的意味,避免了使用一些术语的枯燥,增强了所要表达意思的趣味性和可感性。)

六、教师总结

小结:课文虽然讲的是列文虎克的玩耍,而实质是讲观察、好奇心和求知欲,它们是科学创造和发明的出发点和原动力。如富兰克林就是由于好奇心而揭开雷电之谜的。还有爱迪生,他小时候常常对人类的各种奇异的创造惊喜万状。他曾悄

悄把家里的钟表偷出来,一件件拆开,然后再装上,一心要了解它的秘密,相信同学们会对这些事例有所了解,可以交流交流。

七、拓展运用,检测评价

小练笔:

写一写玩中的乐趣和收获。(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写出自己在玩中的乐趣和收获。)但要注意这是小练笔,不能拔高要求。

8、《找骆驼》教学设计

主备人:陈守霞 备课日期:2.22 上课日期:3.1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2、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丢失骆驼的特点的。

3、培养仔细观察与认真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商人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老人是怎么发现这些特点的。

难点:理解老人为什么能够指点商人找回骆驼。

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 、依据学案自主学习

二、明确目标,学法指导

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一位老人虽然没有见过那只骆驼,却帮助商人找回了骆驼,你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读了《找骆驼》这篇课文后,同学们就明白了。我们一起来学习《找骆驼》。板书课题

三、自读探究合作交流

(一)初读课文

1. 现在请同学们捧起你们的课本认认真真地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 检查生字、词语学习情况。

3. 读完了,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吗 ?

(二)明确学习要点

1. 商人丢失的骆驼有什么特点?

2. 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

3. 那么这节课我们就围绕着这两个问题来学习这篇课文。

四:精读领悟、合作交流

(一)研读“骆驼的特点”

1. 首先,让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请同学们先读读课文1-9自然段,边读边想:走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用波浪线画出。添加:划好的同学可以同桌交流交流。【修改理由:让同学练习说话。】

2. 我看到同学们交流的很热闹,一定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那么是谁说出了骆驼的几个特点呢?老人说出了这只骆驼的哪些情况呢?板书:左脚跛,左驮蜜右驮米,缺了牙齿。

3. 商人听到老人说出骆驼的三个特点后心情如何?从哪看出来的?具体从哪个词看出来的呢?

4. 那么你们能把这个词读得让老师听出商人的高兴吗?再高兴地读一遍——对极了

5. 现在老师请同学们演一演老人和商人。

6. 对于骆驼的特点,老人说得是既具体又全面,然而又说骆驼去哪儿了,他也不知道,难怪商人愤愤地说——(齐)“别哄我了,一定是你把我的骆驼藏起来了,要不,你怎么知道得这么详细?

过渡:第一个问题解决了吗?现在该研究什么了?问题二的答案在课文的哪个部分?

(二)探究“如何知道骆驼的特点”

1. 谁来说说这段话应该怎么读呢?

2. 什么叫“不紧不慢”呢?

3. 现在就请你们【自由读】,读出老人的不紧不慢。读完后,请大家用横线画出老人看到了什么,用波浪线画出老人通过这些现象知道了什么。

4. 我现在想请两个同学,谁来说一说老人看到了什么?谁来说说老人通过这些现象知道了什么?

5. 同学们画出的句子和老师屏幕上的是不是一样呢?现在我请男生读“看见”的内容,请女生读“知道”的内容。

6. 那商人最后找到骆驼吗?你们是从哪里发现的?

五:熟读积累,语言训练

1. 那商人找到骆驼后,心中会怎么想,对老人会说些什么?

2.既然大家都知道要多动脑筋,那老师来夸夸你们,大家都像老人一样聪明。

3. 通过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呢?

4. 最后,我们再来分角色读一次课文,一二组读商人的话,三四组读老人的话,旁白由老师来读。

六、拓展运用,检测评价

语文园地二

主备人:赵云 备课日期:3.6 上课日期:3.10

学习目标

1、能清楚明白地交流自己所观察到的内容,并敢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在交流中能就不明白的地方向人请教,与人商讨。

2、能把自己的所观所感不拘形式地写下来。注意表现出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3、自己发现和运用识字方法,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4、能发现细心、长期观察的乐趣所在。

5、能背诵“日积月累”部分。

课前准备

1、提前一段时间布置学生观察自己感兴趣的事物。

2、准备“爬山虎”图片。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观察中的发现

一、出示目标

我们的生活千姿百态,我们的世界丰富多彩。只要你细心观察,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看了这儿的三幅图画,大家都会发觉“细心观察”的感觉真的不错。

二、迁移回扣:

独立看图,然后与同桌交流自己的最感兴趣的一幅图,说说看到了什么,还可告诉同学你是怎样发现的?

三、构思议说:

再次观察其他的几幅图,也许还有奥妙没被发现呢。

四、全班交流评议,谁发现的最多、最有趣,谁讲解的最清楚、最精彩,将获得“独具慧眼”奖。

⑴可以讲讲你最得意的一个发现。

⑵可以讲讲经过同桌提醒后,自己的第二次发现结果及心情。 ⑶可以讲讲你和同桌就某一幅图的争论过程。

⑷还可以讲讲第一次看图和第二次看图的不同发现和感受。

五、成文自改

六、讲评赏析:

1、评议“独具慧眼”奖的主人选。

2、拓展:这幅图构思奇妙,用好你的慧眼也许会得到丰收的喜悦。仔细看图,清楚的把自己的发现告诉朋友。

第二课时

一、出示目标

习作指导: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老师和大家一样,渐渐发觉了观察带给我们的快乐。这节课老师想让大家共同分享这份快乐。谁愿意把自己在课余观察的快乐传递给大家?

二、指名试说,师生共同点评。

着重从以下几点入手:

⑴观察了什么事物,怎样观察的?

⑵有什么新的发现?

⑶在观察过程中,什么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构思议说

每个人根据这位同学讲过的内容各取一个题目。

⑴学生说题目,师整理。

⑵你喜欢哪个题目,为什么。

四、启迪深化: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察,若把它写下来,肯定很有意思,写时的注意什么呢?讨论明确:

⑴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深刻、深受感动的内容写下来。 ⑵能不拘形式的写下来,如果进行连续观察,坚持写日记。可以选几则自己觉得满意的日记,认真的进行修改加工。作为一篇习作,题目可以用《观察日记------》,要注意日记的格式。

⑶选自己喜欢的方式精心拟题。

五、成文自改

学生起草,教师巡视。

1、学生就某一片交流,共同评议。

2、修改或批改,着重与用词是否得当,句子是否通顺,意思是否清楚。 第三课时

作文讲评

1、教师在批改过程中,可选以下几类典型,作为学生评议内容及方向。 ⑴同一事物,不同观察,描写角度的对比。

⑵同一内容描写,粗略与细致的对比。

⑶优秀习作的赏析。

2、根据评议自我修改文稿。

3、誊写习作。

4、背诵

第四课时

读读写写

1、检查读音,交流识记方法。

⑴自由读记,读中正音。

⑵交流难记字形识记方法。

2、取长补短,再次识记。

3、按组听写词语,注意书写规范。

⑴住宅、住址、隐蔽、隐藏

⑵洞穴、倾斜、平坦、宽敞

⑶均匀、重叠、空隙、痕迹

⑷引人注意、毫不可惜、随遇而安

读读记记

1、读中正音。

⑴指名读词,随时正音。

⑵按顺序齐读。

⑶同桌互读,一人随机、快速地指点,另一人读。

2、解释说话。

⑴提出不懂词语,共同交流解疑。

⑵自由选择几个词说一段话。

我的发现

⑴出示“爬山虎”的图片,自主观察,交流发现。

⑵出示文中语句,读通,读懂,发现作者描写的细腻之处。

⑶作者为何能把爬山虎写得这么细致、具体?思考交流。

⑷读“小林”“小东”的话。

成语故事

1、写故事需要对某一事物进行细致、长期的观察,其他事情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胸有成竹》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2、读故事。了解故事内容,懂得成语含义。

3、故事中的哪些语言给你特别深刻的印象?

⑴从“生动传神”及第三自然段的例子,感受画的形象逼真。

⑵文中第二自然段几地四自然段文与可所说的“秘诀”,道出“观察”与其取得成绩的必然联系。

4、说故事。

◆日积月累

1、是呀,有人对每月具有代表性的花也做了细致的观察,编了一首歌。先听老师唱唱。(在原有歌曲中选择合适的曲调)

2、读句正音。

3、仔细读读,你发现这段话有哪些特色?哪些词句用得特别精妙。(“红似火,满枝黄,雪里藏”等词精炼地概括出花的特点,让人产生无限遐想。而这一切无不缘于细致、长期的观察)

4、熟读成诵,吟唱成诵。


相关作文

  • 大队委员竞选方案作文2100字
  • 巩义市紫荆实验学校2015-2016学年大队委员 竞选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促进学校少先队工作,本次竞选将选出最优秀的少先队员担任大队委职务,形成"自已的活动自己搞.自己的阵地自己建.自己的事情自己管"的少先队工作新局面.此次评选旨在使少先队员的综合素质得到锻炼和提高,让队员 ...

  • 大队委员竞选方案作文2100字
  • 巩义市紫荆实验学校2015-2016学年大队委员 竞选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促进学校少先队工作,本次竞选将选出最优秀的少先队员担任大队委职务,形成"自已的活动自己搞.自己的阵地自己建.自己的事情自己管"的少先队工作新局面.此次评选旨在使少先队员的综合素质得到锻炼和提高,让队员 ...

  • 竞选大队文艺委员演讲稿作文400字
  • 竞选大队文艺委员演讲稿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叫郭宁,很高兴在这金秋收获的季节参加学校大队文艺委的竞选.我是一个爱好广泛的女孩.我热爱学习.关心集体,乐于帮助同学,为同学服务.我申报文艺委的原因是我喜欢跳舞,上形体训练课时我还领舞呢,我希望在我的带领下,有更多的同学热爱跳舞,喜欢形体训练 ...

  • 四年级大队部竞选稿作文500字
  • 竞聘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百舸争流千帆竞,诗意满园逐风流――我是四年级四班的周子钰,很荣幸能够参加这次竞选!今天我要竞聘的是大队部文艺委员. 我在豫章小学已经学习生活了三年多,在畅游知识海洋的同时,我还结识了许多尊敬的师长.亲密的同学,我早已融入到豫章小学这个大家庭中. ...

  • 假如我是大队长作文400字作文400字
  • 假如我是大队长作文400字 假如我是大队长作文400字 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来自五班的韩新悦,我今年11岁了.我今天要竞选的是大队委文艺委员.很感谢老师同学给我提供这样的机会.虽然大家没有过多地见证我的能力,但是,我是有十足的自信来竞选文艺委员. 我的自信来自于三点:第一点,我多才多艺.我三岁开 ...

  • 假如我是大队委作文400字
  • 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来自五班的韩新悦,我今年11岁了.我今天要竞选的是大队委文艺委员.很感谢老师同学给我提供这样的机会.虽然大家没有过多地见证我的能力,但是,我是有十足的自信来竞选文艺委员. 我的自信来自于三点:第一点,我多才多艺.我三岁开始学舞蹈,八年的舞蹈经历,磨练了我坚强的意志.我酷爱读小 ...

  • 竞选文娱委员的演讲稿作文6700字
  • 竞选文艺委员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和同学们: 大家好! 我们在一起,已经度过了2个多春秋了,相信我的灿烂笑容.我的天真活泼.我的甜美 歌声肯定留给大家一个很深的印象吧! 今天我鼓起勇气来到这个讲台上,想竞选文艺委员这 个职务. 我竞选文艺委员的理由有三个:一,是我性格开朗,乐于助人,喜欢做同学们的好朋友 ...

  • 小学大队委竞选稿作文500字
  •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你们好! 在这鸟语花香.秋风送爽的日子里,很荣幸,我能成为这一学期大队委改选的候选人之 一.我叫全晨烨,是五年级一班的一名副班长.今天,我之所以能够站在这里,要感谢老师的支持和同学们的信任.此时此刻,我信心十足,因为有你们的支持,有我的努力,成功一定会属于我! 我要竞争的岗 ...

  • 竞选稿400字作文6000字
  • 竞选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要竞选的职位是--中队长.虽然我已经顺利当了三年的语文课代表,但我要不断进步,继续向上攀登.所以我要竞选中队长这个职务. 我的爱好十分广泛,有绘画.唱歌.作文.五子棋.钢琴等.其中,我的作文获得过国家级的一等奖,钢琴还获得了"小音乐家评选& ...

  • 竞选大队长演讲稿500作文11100字
  • 2015竞选大队委演讲稿500字 第1篇:竞选大队委演讲稿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大家下午好! 我是姚妮君,是604中队的一员.今天我有幸参加学校大队委的竞选,感到十分高兴. 我要感谢老师和同学们对我的信任,给我这次锻炼的机会. 过去五年多的学习生涯,是我现在升到了小学最后一个阶段.让我在过去参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