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石窟旅游资源的开发作文5800字

六年级作文

龙门石窟旅游资源的开发

摘要:

一. 龙门石窟的资源价值简要分析

二. 目前旅游开发的不足

三. 旅游开发改善对策

正文:

一. 龙门石窟资源价值简要分析

龙门石窟位于中国中部河南省洛阳市南郊12.5公里处,龙门峡谷东西两崖的峭壁间。因东、西两山对峙,伊水从中流过,看上去宛若门厥,所以又被称为“伊厥”,唐代以后,多称其为“龙门”。又因地处交通要冲,山清水秀,气候宜人,是文人墨客的观游胜地。龙门石窟所在的岩体石质优良,宜于雕刻,所以古人选择此处开凿石窟。与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刻艺术宝库”, 被誉为世界人类文化的遗产。龙门石窟风景区历史悠久, 始凿于北魏孝文帝时(公元471~477年),历经400余年才建成,迄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龙门石窟南北长约1公里,现存石窟1300多个,窟龛2345个,佛塔50余座(另一说为七十余座) ,佛像97000余尊。其中最大的佛像高达17.14米,最小的仅有2厘米。另有历代造像题记和碑刻3600多品。 它们密布于伊水东西两山的峭壁上, 南北长1000多米. 龙门石窟风景区是我国目前保存比较完整的大型石窟群, 它规模宏大, 气势磅礴, 造像雕刻精湛, 内容题材丰富,被誉为世界最伟大的古典艺术宝库之一,是中国石窟艺术的" 里程碑" ,其无论在历史方面,宗教方面,还是在雕刻艺术方面,都具有丰富的独创性和鲜明的典型性。被世界称为我国石刻艺术博物馆。

1. 历史价值

龙门石窟的兴衰历史,不仅反映了中国5至10世纪皇室崇佛信教的盛衰变化,同时从某些侧面也反映出中国历史上政治动向和社会经济态势的发展,它的意义是其它石窟所无法比拟的。加上它的大量碑刻, 使得龙门石窟具有补充历史, 纠正历史的功效, 是刻在石头上的史书。龙门石窟反映了南北朝、隋唐时期皇家对于佛教的信仰状况,有助于我国古代佛教史的研究,还体现出当时的手工劳动者精湛的雕刻工艺和无与伦比的审美观,因此是一笔丰厚的文化宝藏,无愧于世界文化遗产的称号。

2. 书法价值

中国书法史上的里程碑“龙门二十品”就在龙门石窟, 其中十九品在龙门石窟中开凿最早,内容最丰富的古阳洞,一品在慈香窟。“龙门二十品”的称号始自清代,是指选自龙门石窟中北魏时期的二十方造像题记”. 龙门二十品”代表了魏碑体, 是北魏时期书法艺术的精华之作,它所展现的书法艺术,是在汉代隶书和晋代隶书的基础上发展演化而来的,字体端庄大方、刚健质朴、既具隶书格调,又有楷书因素,是龙门石窟碑刻书法艺术的精华,在中国书法艺术发展史上具有极为崇高的地位,历来为世人所推崇。

3. 药学价值

龙门石窟内的药方洞, 因其洞窟内刻有140余古代的药方而得名。反映了我国古代医学的成就。把一些药方刻在石碑上或洞窟中,是古代医学成就传之后世的一个重要方法。药方洞就是这样一个洞窟,洞中雕刻的一些药方, 所用药物多是植物、动物和矿物药。药方涉及内科、外科、小儿科、五官科等,

毫无疑问, 龙门石窟在雕塑, 思想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价值, 另外还有经济价值, 旅游价值等.

二. 目前旅游开发的不足

1. 周边环境对景区的负面影响

到龙门的公交车有81,53, 60,67 路„„在 8 l 路 、 5 3路终点站( 龙门站 ) 附近一家旅馆, 宣传标牌赫然写着“ 野味烧烤” 等字样, 这显然与龙门石窟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地位不相符,再者,龙门石窟为佛教圣地,应该有的浓郁旅游文化的氛围及肃穆,却被居民、商贩所营造的铺天盖地的商业气息所笼罩,很难让人感受到世界艺术宝库的文化氛围。这不仅严重威胁到旅游景观的自然性 、真实性、 整体性和多 样性,影响了景区的意义和价值, 还降低了人们对旅游景观的审美及愉悦体验的满意度,影响到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需 要人们认真进行反思并筹划应对的措施。 整个景区未设中英文禁烟标志 ,烟头遍地 给人的印象不够严肃;对于保 护景区环境的温馨提示语也不多。

2. 服务环境质量不好

龙门石窟要建设成精品的遗产景区,必须满足政府、企业、 社区居民及游客等受益对象的共同利益,全方位得到他们的配合。从调查中发现,游客对龙门石窟外围的环境评价不高 ,这与景区周边及当地居民强买强卖、尾追游客、欺骗游客和通过不正当手段进人景区等行为有直接关系。景区在考虑社区居民利益的同时,允许其经营一定的商业活动,但这也纵容一部分社区居民为追求过多的经济利益,导致社会服务环境变差。对旅游活动而言,从吃、住、行 、游、购、娱乐到旅游信息中心,从景区服务管理人员到当地居民,其中任何一个愉快的片段都可能影响游客对旅游景区的整体评价 ,尤其是世界遗产景区,游客更是赋予更高的期望。但龙门石窟附近居民素质显然不高.

3. 景区语言硬伤

在进龙门石窟前,一般人都会对龙门已经有所了解。可是在网上关于龙门的介绍却有许多版本 :(1)关于龙门石窟的位置, 有些资料介绍说龙门石窟“ 位于洛阳城南 1 3公里处” , 而另外一些资料上则说“ 位于洛阳城南1 2公里处” ,甚至有说“位于洛阳城南五公里”。

(2)对龙门石窟内的佛像数量,有说10万余座,也有说9万多的。(3)至于龙门石窟内塔的数量,有说50余座,也有说70余座等问题。 龙门石窟是确确实实的存在的,我们看的着,摸得到,这些数据本不该有差异的,虽是小问题,却让人以为我们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不够严肃。再者,关于龙门石窟, 通常的提法是“ 三大石窟之一” , 但有些介绍却说“ 四大石窟之一”,这样的宣传容易造成混乱 ,游客来过之后,居然连旅游区最基本的信息都难以有个明确的认识,这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呢? 令人深思。 景区语言英译问题多多,在旅游景区内, 人们常常会见到刻在石块或木板上对于该景点以及某个特殊景观的简要介绍, 目的是向游人们提供必要的信息背景,包括历史、 文化或地理方面的一些信息。此类文字的英译好坏直接影响到外国游客对旅游地的审美感受,或对其背景的准确了解。

4. 游客数量控制不当,客源过于集中。

龙门石窟在旅游旺季, 特别是牡丹花会期间游客十分集中. 今年的五一,龙门石窟外面拍了很长的队在买票。有人形象的说,大概的得两个小时吧,景区内部游人如织,无法好好的欣赏。而在淡季,特别是在冬季,龙门石窟内只有寥寥数人,并且多是本地人和在洛阳的学生拿着年票去的。龙门石窟是我国三大石窟之一,国际市场发展空间巨大。但目前的主要客源市场仍在省内、国内。客源主要为距离洛阳较近的内地省份 、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省份,所以应当重点巩固广东、河南、山东、江苏、河北、浙江、山西、北京、上海和安徽等地的国内市场,发展已开发的客源地市场如北京、广州、上海、 济南 、徐州。 港澳台地区的游客约占国内客源市场的4 %, 其他省份占3 4 %。 客源所占分量较少的省份为:云南、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吉林、 甘肃、贵州 、青海、宁夏、海南和西藏自治区。

5. 开发不当,环境风貌遭到破坏。

2002年3月,龙门石窟风景区管理局筹措资金近一亿元,在龙门石窟南北架设了两座公路大桥,拓宽了景区内南部河道,修复了香山寺古建筑设施。2003年4月,景区实行封闭式

管理,以石窟、寺院、墓园合为一体的旅游景观形成。增建的两座大桥,破坏了龙门“两山相对,望之若阙”的特有自然景观。为封闭管理而在东山修筑的一条为防止游人登山而筑的隔离墙,其建筑材料呈现灰白色,如一条怪异的长龙盘爬在秀丽青翠的香山上,使香山的风雅之气大打折扣。错位的开发对于龙门石窟的原有环境风貌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6. 重视开发,轻视保护

为了开发龙门石窟的旅游资源,增加财政收入,当地有关部门先后采取了一系列旅游开发措施,对石窟的安全造成很大威胁。1992年,在石窟中心下游100 m处设计建造橡胶坝蓄水,恢复了石窟区山清水秀的美景。2001年10月,投资2 100万元建设位于一级橡胶坝下游约600 m处的龙门二级水面工程,工程全面竣工后,龙门风景区东侧会出现466 667 ㎡的宽阔水面,再现“水上龙门”的胜景。从科学的角度看,干燥的环境对石窟的保护是至关重要的。龙门石窟位于东西两山上,中间夹着一条伊河。原本伊河是断流期达半年的季节河,使得石窟周围环境非常干燥,非常有利于石窟的保护。但水坝建成后,夏季高温河水经发酵形成局部湿润的大气污染源,已对石质造成了严重腐蚀. 。随着游人数量的不断增加,噪声、二氧化碳以及自然环境中的酸性物质、阳光和风化的作用,对石窟照成严重的破坏。 保护措施不利,游人刻划、触摸文物现象严重。由于石窟处于一个开放的环境中,窟区不能像敦煌莫高窟那样具有较强的封闭性。所以游人刻划、触摸的现象屡见不鲜。尽管管理部门加强了防范工作,采取了许多的措施,使此类现象已明显减少,但是仍未从根本上杜绝。这对文物的保护是非常不利的。

三. 旅游开发改善对策

1. 优化景区内外环境,提高服务质量

目前,国际上最流行的环境学说是景观生态学。该学说的主体是地理学和生态学之间的交叉。 它认为“景区是由许多相互关联、依存和制约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构成的”、“以自然景观属性为主,人工干预为辅的生态系统”。既要保持着景区原有自然风貌和的生态环境,以及自然本身的进化过程。又要应该体现人地的和谐,浓郁的民俗风情. 展。对景区外的站牌上的广告进行调整,去掉一些对游客影响不大的广告,可以换乘景区内的风景照片,加以简单的文字说明,抑或与龙门石窟有关的诗词,历史名人信息简介。这样更能与景区的文化氛围相适应。当然可以有一些酒店的基本信息有利于游客的食宿。

加强对景区内外商业行为的管理. 管理者应加强风景区商店的规范管理, 提高服务质量, 努力提高景区整体水平。以优美环境、 优质服务、 优良秩序、 客人满意为目标,保护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一方面, 将唐三彩和石窟文化相结合开发的旅游商品,很好地利用这一特色来推进旅游商品的创新 、策划、设计和开发。打造体现石窟佛教文化特色的旅游商品体系,并展示部分旅游商品如唐三彩、仿制佛像 、拓片的生产过程,为游客提供设计、欣赏 、体验机会; 另一方面可围绕“ 石窟文化” 设计商业步行街购物主题,从店面设计、商 品摆设及环境营造、服务方式等方面,不断提升商业街的文化内涵,提高游客购物的附加价值。提高当地居民的素质, 对其进行培训教育迫在眉睫,而要实现较高的整体感知质量,坚决杜绝景区周边居民强买强卖、尾追游客、欺骗游客通过不正当手段进人景区等行为。

从基础设施上改善龙门石窟旅游环境容量问题,在不破坏龙门石窟的前提下在周边多建一些经济型酒. 。以游客满意为中心,完善服务设施 ,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务。

2. 控制景区人数,扩宽客源市场。

随着历史遗产旅游的兴起,龙门石窟一方面为当地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另一方面资源和环境被破坏的威胁也在加大。如何在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如何在保护其资源不被破坏的条件下,充分发挥其旅游功能和价值,是龙门石窟景区发展中面临的重要问题。目前,比较可行的办法就是适当地控制进入景区的人数,减少游人压

力。 淡季稳定客流。对龙门石窟客源市场薄弱地区应当在当地有较大影响力的报纸期刊登形象广告及旅游线路,鼓励旅行社参与推销洛阳旅游线,积极与旅行社联合组团,委托旅行社吸引散客发直通车等方式增加客流。此外,挖掘潜在游客, 走进校园做宣传。 因为大学生是潜在的游客群体,有参与旅游的强烈愿望,同时又是很好的宣传员,可以在知名大学进行讲座,发宣传品等,介绍龙门石窟的文化与看点。

3. 科学管理,开发与保护相结合。

转变思想观念,政府部门、管理者应转变观念,对自身重新定位。管理者对自身的定位,是最终影响管理效果的重要因素。管理者将自己定位于管家或服务员的角色,而不是业主的角色。国家遗产的继承人是当代和子孙后代的全体美国公民,管理者对遗产只有照看和维护的义务,而没有随意支配的权利,更不能作为自己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管理部门和人员应该真正认识到龙门石窟是全体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任何集体、个人都没有权利窃取和私自支配。一切管理行为都应站在对全国人民、全世界人民负责的高度来审视。 保证石窟遗产的必要资金投入。确保景区内旅游设施和旅游门票收入全部作为管理局实施景区管理及石窟维护的资金来源。尽管国家和政府不能像美国那样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管理由政府全额负担,但是,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也绝不应将龙门石窟的门票收入作为一级财政的主要收入来源,甚至于成为政府的摇钱树或创收之源。

健全和创新管理机制。在对遗产进行分类的基础上,依据遗产的类型、级别,设立国家一级的管理机构。例如:成立国家遗产管理局,直接隶属国务院,负责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遗产管理。国家管理局可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绩效评估体系,对遗产保护管理及运行状况进行全面、系统的考核和科学的评估,以做到对遗产地政府的监管和调控。

设计科学合理的旅游步道目前,游客刻画、触摸文物的现象仍然时有发生.从遗产保护的方面来说,这些行为无疑对石窟造成严重的破坏。在此情况下,对旅游步道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管理者可以通过对旅游步道的规划,引导游客只进入不会导致遗产资源破坏的地方,控制游客对环境的可进人性,有效地约束游客的行为,同时,应进一步开展提高游人对遗产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鼓励媒体和公众实施监督。要加强景区内部及周边环境的日常监控。修建各种隔离设施,使游人在获得大量体验的同时避免直接接触、污染或者对珍惜资源造成物质磨损。

建立一整套严格的石窟环境及自然侵蚀损害监控系统。既包括管理责任内容,更要具有科学技术方面的保证措施。随着游人数量的不断增加,噪声、二氧化碳以及自然环境中的酸性物质、阳光和风化的作用,石窟的日常维护工作也日益紧迫起来。仅仅依靠上级部门的某此拨款来进行维修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将石窟的日常监控和维修工作制度建立和完善起来,要及时发现和积极预防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防患于未然。这样才能真正将石窟的保护工作落到实处。对民族负责,对历史负责。建立健全监测体系,加强龙门石窟监测。主要包括石窟环境监测,石窟病害监测,森林防火监测,防洪监测,石窟安全监测等 10个方面。

参考文献:

1. 《世界文化遗产》

2. “ 洛阳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洛阳日报

龙门石窟旅游资源的开发

摘要:

一. 龙门石窟的资源价值简要分析

二. 目前旅游开发的不足

三. 旅游开发改善对策

正文:

一. 龙门石窟资源价值简要分析

龙门石窟位于中国中部河南省洛阳市南郊12.5公里处,龙门峡谷东西两崖的峭壁间。因东、西两山对峙,伊水从中流过,看上去宛若门厥,所以又被称为“伊厥”,唐代以后,多称其为“龙门”。又因地处交通要冲,山清水秀,气候宜人,是文人墨客的观游胜地。龙门石窟所在的岩体石质优良,宜于雕刻,所以古人选择此处开凿石窟。与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刻艺术宝库”, 被誉为世界人类文化的遗产。龙门石窟风景区历史悠久, 始凿于北魏孝文帝时(公元471~477年),历经400余年才建成,迄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龙门石窟南北长约1公里,现存石窟1300多个,窟龛2345个,佛塔50余座(另一说为七十余座) ,佛像97000余尊。其中最大的佛像高达17.14米,最小的仅有2厘米。另有历代造像题记和碑刻3600多品。 它们密布于伊水东西两山的峭壁上, 南北长1000多米. 龙门石窟风景区是我国目前保存比较完整的大型石窟群, 它规模宏大, 气势磅礴, 造像雕刻精湛, 内容题材丰富,被誉为世界最伟大的古典艺术宝库之一,是中国石窟艺术的" 里程碑" ,其无论在历史方面,宗教方面,还是在雕刻艺术方面,都具有丰富的独创性和鲜明的典型性。被世界称为我国石刻艺术博物馆。

1. 历史价值

龙门石窟的兴衰历史,不仅反映了中国5至10世纪皇室崇佛信教的盛衰变化,同时从某些侧面也反映出中国历史上政治动向和社会经济态势的发展,它的意义是其它石窟所无法比拟的。加上它的大量碑刻, 使得龙门石窟具有补充历史, 纠正历史的功效, 是刻在石头上的史书。龙门石窟反映了南北朝、隋唐时期皇家对于佛教的信仰状况,有助于我国古代佛教史的研究,还体现出当时的手工劳动者精湛的雕刻工艺和无与伦比的审美观,因此是一笔丰厚的文化宝藏,无愧于世界文化遗产的称号。

2. 书法价值

中国书法史上的里程碑“龙门二十品”就在龙门石窟, 其中十九品在龙门石窟中开凿最早,内容最丰富的古阳洞,一品在慈香窟。“龙门二十品”的称号始自清代,是指选自龙门石窟中北魏时期的二十方造像题记”. 龙门二十品”代表了魏碑体, 是北魏时期书法艺术的精华之作,它所展现的书法艺术,是在汉代隶书和晋代隶书的基础上发展演化而来的,字体端庄大方、刚健质朴、既具隶书格调,又有楷书因素,是龙门石窟碑刻书法艺术的精华,在中国书法艺术发展史上具有极为崇高的地位,历来为世人所推崇。

3. 药学价值

龙门石窟内的药方洞, 因其洞窟内刻有140余古代的药方而得名。反映了我国古代医学的成就。把一些药方刻在石碑上或洞窟中,是古代医学成就传之后世的一个重要方法。药方洞就是这样一个洞窟,洞中雕刻的一些药方, 所用药物多是植物、动物和矿物药。药方涉及内科、外科、小儿科、五官科等,

毫无疑问, 龙门石窟在雕塑, 思想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价值, 另外还有经济价值, 旅游价值等.

二. 目前旅游开发的不足

1. 周边环境对景区的负面影响

到龙门的公交车有81,53, 60,67 路„„在 8 l 路 、 5 3路终点站( 龙门站 ) 附近一家旅馆, 宣传标牌赫然写着“ 野味烧烤” 等字样, 这显然与龙门石窟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地位不相符,再者,龙门石窟为佛教圣地,应该有的浓郁旅游文化的氛围及肃穆,却被居民、商贩所营造的铺天盖地的商业气息所笼罩,很难让人感受到世界艺术宝库的文化氛围。这不仅严重威胁到旅游景观的自然性 、真实性、 整体性和多 样性,影响了景区的意义和价值, 还降低了人们对旅游景观的审美及愉悦体验的满意度,影响到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需 要人们认真进行反思并筹划应对的措施。 整个景区未设中英文禁烟标志 ,烟头遍地 给人的印象不够严肃;对于保 护景区环境的温馨提示语也不多。

2. 服务环境质量不好

龙门石窟要建设成精品的遗产景区,必须满足政府、企业、 社区居民及游客等受益对象的共同利益,全方位得到他们的配合。从调查中发现,游客对龙门石窟外围的环境评价不高 ,这与景区周边及当地居民强买强卖、尾追游客、欺骗游客和通过不正当手段进人景区等行为有直接关系。景区在考虑社区居民利益的同时,允许其经营一定的商业活动,但这也纵容一部分社区居民为追求过多的经济利益,导致社会服务环境变差。对旅游活动而言,从吃、住、行 、游、购、娱乐到旅游信息中心,从景区服务管理人员到当地居民,其中任何一个愉快的片段都可能影响游客对旅游景区的整体评价 ,尤其是世界遗产景区,游客更是赋予更高的期望。但龙门石窟附近居民素质显然不高.

3. 景区语言硬伤

在进龙门石窟前,一般人都会对龙门已经有所了解。可是在网上关于龙门的介绍却有许多版本 :(1)关于龙门石窟的位置, 有些资料介绍说龙门石窟“ 位于洛阳城南 1 3公里处” , 而另外一些资料上则说“ 位于洛阳城南1 2公里处” ,甚至有说“位于洛阳城南五公里”。

(2)对龙门石窟内的佛像数量,有说10万余座,也有说9万多的。(3)至于龙门石窟内塔的数量,有说50余座,也有说70余座等问题。 龙门石窟是确确实实的存在的,我们看的着,摸得到,这些数据本不该有差异的,虽是小问题,却让人以为我们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不够严肃。再者,关于龙门石窟, 通常的提法是“ 三大石窟之一” , 但有些介绍却说“ 四大石窟之一”,这样的宣传容易造成混乱 ,游客来过之后,居然连旅游区最基本的信息都难以有个明确的认识,这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呢? 令人深思。 景区语言英译问题多多,在旅游景区内, 人们常常会见到刻在石块或木板上对于该景点以及某个特殊景观的简要介绍, 目的是向游人们提供必要的信息背景,包括历史、 文化或地理方面的一些信息。此类文字的英译好坏直接影响到外国游客对旅游地的审美感受,或对其背景的准确了解。

4. 游客数量控制不当,客源过于集中。

龙门石窟在旅游旺季, 特别是牡丹花会期间游客十分集中. 今年的五一,龙门石窟外面拍了很长的队在买票。有人形象的说,大概的得两个小时吧,景区内部游人如织,无法好好的欣赏。而在淡季,特别是在冬季,龙门石窟内只有寥寥数人,并且多是本地人和在洛阳的学生拿着年票去的。龙门石窟是我国三大石窟之一,国际市场发展空间巨大。但目前的主要客源市场仍在省内、国内。客源主要为距离洛阳较近的内地省份 、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省份,所以应当重点巩固广东、河南、山东、江苏、河北、浙江、山西、北京、上海和安徽等地的国内市场,发展已开发的客源地市场如北京、广州、上海、 济南 、徐州。 港澳台地区的游客约占国内客源市场的4 %, 其他省份占3 4 %。 客源所占分量较少的省份为:云南、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吉林、 甘肃、贵州 、青海、宁夏、海南和西藏自治区。

5. 开发不当,环境风貌遭到破坏。

2002年3月,龙门石窟风景区管理局筹措资金近一亿元,在龙门石窟南北架设了两座公路大桥,拓宽了景区内南部河道,修复了香山寺古建筑设施。2003年4月,景区实行封闭式

管理,以石窟、寺院、墓园合为一体的旅游景观形成。增建的两座大桥,破坏了龙门“两山相对,望之若阙”的特有自然景观。为封闭管理而在东山修筑的一条为防止游人登山而筑的隔离墙,其建筑材料呈现灰白色,如一条怪异的长龙盘爬在秀丽青翠的香山上,使香山的风雅之气大打折扣。错位的开发对于龙门石窟的原有环境风貌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6. 重视开发,轻视保护

为了开发龙门石窟的旅游资源,增加财政收入,当地有关部门先后采取了一系列旅游开发措施,对石窟的安全造成很大威胁。1992年,在石窟中心下游100 m处设计建造橡胶坝蓄水,恢复了石窟区山清水秀的美景。2001年10月,投资2 100万元建设位于一级橡胶坝下游约600 m处的龙门二级水面工程,工程全面竣工后,龙门风景区东侧会出现466 667 ㎡的宽阔水面,再现“水上龙门”的胜景。从科学的角度看,干燥的环境对石窟的保护是至关重要的。龙门石窟位于东西两山上,中间夹着一条伊河。原本伊河是断流期达半年的季节河,使得石窟周围环境非常干燥,非常有利于石窟的保护。但水坝建成后,夏季高温河水经发酵形成局部湿润的大气污染源,已对石质造成了严重腐蚀. 。随着游人数量的不断增加,噪声、二氧化碳以及自然环境中的酸性物质、阳光和风化的作用,对石窟照成严重的破坏。 保护措施不利,游人刻划、触摸文物现象严重。由于石窟处于一个开放的环境中,窟区不能像敦煌莫高窟那样具有较强的封闭性。所以游人刻划、触摸的现象屡见不鲜。尽管管理部门加强了防范工作,采取了许多的措施,使此类现象已明显减少,但是仍未从根本上杜绝。这对文物的保护是非常不利的。

三. 旅游开发改善对策

1. 优化景区内外环境,提高服务质量

目前,国际上最流行的环境学说是景观生态学。该学说的主体是地理学和生态学之间的交叉。 它认为“景区是由许多相互关联、依存和制约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构成的”、“以自然景观属性为主,人工干预为辅的生态系统”。既要保持着景区原有自然风貌和的生态环境,以及自然本身的进化过程。又要应该体现人地的和谐,浓郁的民俗风情. 展。对景区外的站牌上的广告进行调整,去掉一些对游客影响不大的广告,可以换乘景区内的风景照片,加以简单的文字说明,抑或与龙门石窟有关的诗词,历史名人信息简介。这样更能与景区的文化氛围相适应。当然可以有一些酒店的基本信息有利于游客的食宿。

加强对景区内外商业行为的管理. 管理者应加强风景区商店的规范管理, 提高服务质量, 努力提高景区整体水平。以优美环境、 优质服务、 优良秩序、 客人满意为目标,保护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一方面, 将唐三彩和石窟文化相结合开发的旅游商品,很好地利用这一特色来推进旅游商品的创新 、策划、设计和开发。打造体现石窟佛教文化特色的旅游商品体系,并展示部分旅游商品如唐三彩、仿制佛像 、拓片的生产过程,为游客提供设计、欣赏 、体验机会; 另一方面可围绕“ 石窟文化” 设计商业步行街购物主题,从店面设计、商 品摆设及环境营造、服务方式等方面,不断提升商业街的文化内涵,提高游客购物的附加价值。提高当地居民的素质, 对其进行培训教育迫在眉睫,而要实现较高的整体感知质量,坚决杜绝景区周边居民强买强卖、尾追游客、欺骗游客通过不正当手段进人景区等行为。

从基础设施上改善龙门石窟旅游环境容量问题,在不破坏龙门石窟的前提下在周边多建一些经济型酒. 。以游客满意为中心,完善服务设施 ,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务。

2. 控制景区人数,扩宽客源市场。

随着历史遗产旅游的兴起,龙门石窟一方面为当地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另一方面资源和环境被破坏的威胁也在加大。如何在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如何在保护其资源不被破坏的条件下,充分发挥其旅游功能和价值,是龙门石窟景区发展中面临的重要问题。目前,比较可行的办法就是适当地控制进入景区的人数,减少游人压

力。 淡季稳定客流。对龙门石窟客源市场薄弱地区应当在当地有较大影响力的报纸期刊登形象广告及旅游线路,鼓励旅行社参与推销洛阳旅游线,积极与旅行社联合组团,委托旅行社吸引散客发直通车等方式增加客流。此外,挖掘潜在游客, 走进校园做宣传。 因为大学生是潜在的游客群体,有参与旅游的强烈愿望,同时又是很好的宣传员,可以在知名大学进行讲座,发宣传品等,介绍龙门石窟的文化与看点。

3. 科学管理,开发与保护相结合。

转变思想观念,政府部门、管理者应转变观念,对自身重新定位。管理者对自身的定位,是最终影响管理效果的重要因素。管理者将自己定位于管家或服务员的角色,而不是业主的角色。国家遗产的继承人是当代和子孙后代的全体美国公民,管理者对遗产只有照看和维护的义务,而没有随意支配的权利,更不能作为自己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管理部门和人员应该真正认识到龙门石窟是全体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任何集体、个人都没有权利窃取和私自支配。一切管理行为都应站在对全国人民、全世界人民负责的高度来审视。 保证石窟遗产的必要资金投入。确保景区内旅游设施和旅游门票收入全部作为管理局实施景区管理及石窟维护的资金来源。尽管国家和政府不能像美国那样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管理由政府全额负担,但是,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也绝不应将龙门石窟的门票收入作为一级财政的主要收入来源,甚至于成为政府的摇钱树或创收之源。

健全和创新管理机制。在对遗产进行分类的基础上,依据遗产的类型、级别,设立国家一级的管理机构。例如:成立国家遗产管理局,直接隶属国务院,负责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遗产管理。国家管理局可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绩效评估体系,对遗产保护管理及运行状况进行全面、系统的考核和科学的评估,以做到对遗产地政府的监管和调控。

设计科学合理的旅游步道目前,游客刻画、触摸文物的现象仍然时有发生.从遗产保护的方面来说,这些行为无疑对石窟造成严重的破坏。在此情况下,对旅游步道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管理者可以通过对旅游步道的规划,引导游客只进入不会导致遗产资源破坏的地方,控制游客对环境的可进人性,有效地约束游客的行为,同时,应进一步开展提高游人对遗产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鼓励媒体和公众实施监督。要加强景区内部及周边环境的日常监控。修建各种隔离设施,使游人在获得大量体验的同时避免直接接触、污染或者对珍惜资源造成物质磨损。

建立一整套严格的石窟环境及自然侵蚀损害监控系统。既包括管理责任内容,更要具有科学技术方面的保证措施。随着游人数量的不断增加,噪声、二氧化碳以及自然环境中的酸性物质、阳光和风化的作用,石窟的日常维护工作也日益紧迫起来。仅仅依靠上级部门的某此拨款来进行维修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将石窟的日常监控和维修工作制度建立和完善起来,要及时发现和积极预防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防患于未然。这样才能真正将石窟的保护工作落到实处。对民族负责,对历史负责。建立健全监测体系,加强龙门石窟监测。主要包括石窟环境监测,石窟病害监测,森林防火监测,防洪监测,石窟安全监测等 10个方面。

参考文献:

1. 《世界文化遗产》

2. “ 洛阳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洛阳日报


相关作文

  • 云冈石窟的开发与保护作文7400字
  • 1 浅析云冈石窟的旅游开发与保护 学生姓名:侯敏 指导教师:卫红 旅游业作为一种新型的产业带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历史文话遗产景点成为了人们旅游的热点.云冈石窟文化遗产是通过漫长的历史时代逐步形成和遗留下来的可贵财富.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见证,是特定历史时代的活化石,代表着一种奇特的艺术成绩和奇特的自 ...

  • 选修三[旅游地理]知识点作文4900字
  • 1 选修三<旅游地理>知识点概括 第一章旅游和旅游资源 一.旅游活动 1.旅游活动的三要素:旅游者(主体).旅游资源(客体).旅游服务业(中介体). 旅游服务业的三大支柱:旅游饭店.旅行社和旅游交通. 2.基本类型: ⑴按游览区域分:国内旅游和国际旅游. ⑵按旅游目的分:观光.度假保健. ...

  • 龙游石窟简介作文12500字
  • 龙游石窟 龙游石窟是我国古代最高水平的地下人工建筑群之一, 也是世界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一大奇观,它是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体现,集人文.艺术.文化.工程技术于一体,因此,1992年,世人传说中的" 无底塘" 在四个当地的农民的隆隆水泵声中" 水落石出" .这些石窟 ...

  • 浙江龙游石窟作文13400字
  • 龙游石窟 龙游石窟位于浙江省西部衢州市龙游县城衢江北岸3公里处的凤凰山麓,距杭州180公里,距金华60公里,距衢州30公里,距千岛湖1小时车程,距大慈岩.诸葛八卦村.灵栖洞半小时车程.1992年,龙游石窟被世人所发现.龙游石窟是中国古代最高水平的地下人工建筑群之一,也是世界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一大奇观 ...

  • 话题写作指引作文3400字
  • 模拟题1:雨 雨在历代文人的笔下总是多愁善感的象征.雨也滋润了大地,给世界带来生机.请你以"雨"为话题作文,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700字. 精彩构思 <雨的绝唱>题材创新,从文学作品中取材来写雨. 雨是一个容易产生浪漫情感的字眼,雨的背后一个个美妙的故事从昨日的 ...

  • 中国旅游地理复习要点作文5800字
  • 中国旅游地理复习要点 1.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①巧妙而科学的木框架式结构②庭院式的组群布局③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④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中国传统文化意识和封建伦理观念的影响,它们在建筑的格局上讲求均衡整肃.对称协调. 2. 旅游审美的特点:(1)旅游审美主体审美观的差异性(2)旅游审美客体的复杂性( ...

  • 龙门石窟当代社会价值的调查报告写作框架作文2500字
  • 龙门石窟的保护与发展调查报告写作框架 ye 一.龙门石窟简介 龙门石窟,也称伊阙石窟,是中国石刻艺术宝库之一,是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 级旅游景区,与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 龙门石窟始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公元493年)前后,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 ...

  • 旅游感想作文怎么写作文作文6300字
  • 浪漫留恋时尚大连 过去以为,旅游就是远离城市的喧嚣,摆脱日常生活.家庭和事业的羁绊,纵情于山水之间,看不同的锦绣风景,看各地的风俗人文,满足好奇心.求知欲,增加阅历,赏心悦目而已.但是随着旅游次数的增加,年龄的增长,对旅游有了新的感悟: 旅游的过程可以放松心情.平时人们在各自的生活中都会有这样那样的 ...

  • 我的家乡与改革开放作文2900字
  • 论文题目: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我的家乡与改革开放 课程名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授课教师:许全林 院(系):经济与管理学院 年级.班:11级1班 学号:33 姓名:郭晓娟 我的家乡与改革开放 摘要:自1978年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揭开了改革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