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访与写作期末资料作文9500字

六年级作文

新闻采访与写作

第一章:新闻采访

“采访”一词见于东晋史学家干宝的《搜神记序》

1、新闻采访定义:

新闻工作者为搜集新闻素材所进行的调查研究活动。是新闻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新闻写作的基础、前提和保证。

2、新闻采访的特点(与一般调查研究比较):

(1)目的的差异性:新闻采访的目的是为了写出稿件、传播信息,以及满足人们对新闻的需求。(2)时间的限制性:强调时效性,要求“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采访、写作、发稿的全过程。(3)项目的突发性:面对突发事件。(4)需要的广泛性:职业、年龄、性别、经历、学历等等使人们对新闻有多层次广泛性的需求。(5)知识的全面性:配合人们需求,综合性应用学科,多联系。(6)活动的艰辛性

3、新闻采访的活动方式:

(1)个别访问(具体深入、主动权);(2)开座谈会(信息广、全,高效,中大型报道);

(3)现场观察(主要方式)(生动细节,感染力);(4)参加会议(大量信息线索)(5)蹲点(升入调查,时间周期长);(6)查阅资料(解释性阶段);

(7)改写(补不足);(8)问卷(令人信服);(9)电话采访(便利迅速,补其他采访之不足)注意:准备要充分;提问要凝练;记录要及时;(10)网络采访(主要形式:直接转载信息;组织网络调查;通过E-mail 、博客、MSN 交流;查阅收集资料非即时:电子邮件;即时:qq ,微信)

4、新闻采访从性质上分类:

(1)常驻采访:派驻外地或外国记者的日常(时间长、题材广,全局观念,外语、社交能力,尊重文化差异);(2)突击采访: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迅速对突发事件进行采访活动(闻风而动,忙而不乱,经验和临场发挥能力);(3)交叉采访:在同一期限内,对两个以上新闻事件交替进行采访活动(避免重复找人、路途,投入少,收效高,统筹安排,主次分明);(4)巡回采访:按照编辑部指示,沿着预定路线进行采访(没有具体明确的采访对象和主题,要求思路灵活,高写作水平);(5)隐形采访:不公开记者身份,或不申明采访目的的特殊采访活动(揭露性、批判性);(6)异地采访:记者到分工范围以外地区的采访活动(开阔眼界、取长补短)

第二章: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

四个基本要求:从新闻工作的性质与实践要求出发,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通常概括为,坚持真实性、坚持思想性、坚持时间性与坚持事实求是说话。

1、坚持真实性:

(1)定义:新闻报道必须反映事物的原貌,通常也被称为准确性。

(2)具体要求:1、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必须真实(五要素俱全:who 、where 、why 、when 、how )2、新闻所反映的事实的环境和条件、过程和细节、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等必须真实(不能改变)3、新闻引用的各种资料必须却是无误(包括数字、历料、背景材料,小心引用,不确定不采用)4、新闻中涉及的人物思想认识和心理活动等必须是当事人所述5、讲究分寸、留有余地(两方面,既要客观全面,又要注意防止片面性、绝对化,否则,即使是一个基本真实的事实也会让人生疑。)

(3)新闻报道失实的原因:

客观:新闻不自由(媒体为党和政府垄断,失去了竞争对手),新闻体制不健全

主观(记者采访不足):1、初步接触,不明要求;2、作风浮夸、粗枝大叶;

3、知识不足、真假难辨;4、道听途说、不经核实;5、追求生动、合理想象;

6、急功近利、夸大事实;7、移花接木、偷梁换柱;8、沽名钓誉、胡编乱造

新闻失实三大坚持:(思想性、时间性、用事实说话)

2、坚持思想性:

(1)定义:思想性指新闻报道的思想观点或政治取向;

(2)思想性得以实现客观条件:传播信息;

(3)思想性强的关键:抓准问题(抓社会发展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抓广大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

(4)思想性强的业务手段:增强可读性(引而不发,含而不露;借用知识,纠正偏见;增强趣味,寓教于乐)

3、坚持时间性:

(1)定义:时间性即及时迅速地报道新闻

(2)新闻报道迟缓的原因:1、有关记者、编辑的观念陈旧,作风素质较差;2、新闻机构的管理体制不太合理;3、通讯、交通设备更新缓慢;4、发行渠道的单一

(3)克服的环节:1、新闻从业人员的时间观念要转变,强化;2、新闻从业人员的工作作风修养要增强;3、采编人员的分工不宜过细;4、先简后详地搞连续报道;5、简化审稿制度;6、尽可能更新通讯设备和交通工具;7、组织强有力的多渠道发行网

4、坚持用事实说话:

(1)定义:让新闻的思想观点通过事实自然地得以流露;

(2)为什么要用事实说话:1、新闻的本源是事实(事实是新闻最基本的内涵,没有事实就没有新闻,新闻一定得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2、事实胜于雄辩(事实具有不容置疑、无可辩驳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虚造的内容笼统、空洞)

(3)怎么用事实说话:1、精选事实(这是较好用事实说话的前提和保证); 2、多细节,少议论;(议论要依托事实,成为点睛之笔,不能喧宾夺主;细节能传神);

3、多理解,少晦涩(深入浅出,扩大受众范围); 4、插叙场景、背景和人物形象(增强新闻的形象性和感染力,要求事实即五“w ”真实和形象背景真实)

第三章:采访的第一阶段(采访前期)

报纸的产生过程:兴趣(先天构成,后天培养)→敏感→线索→采访→写作→编辑→排版→印刷→发行→产品

1、新闻敏感的培养:

(1)定义:新闻敏感指新闻工作者及时识别新闻价值的能力,即新闻工作者的感官对新闻人物、新闻事件、新闻事实所蕴含的新闻价值敏锐感知能力(能力、主观、可培养)

(2)新闻敏感的主要内容:

1、迅速判断某一新闻事实对当前工作的指导意义(称作记者的政治敏感或者叫政治洞察力;主要内容是当新闻事实出现时,记者应当马上将它们同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以及编辑部的报道意图联系起来考察,看其对推动当前工作和发展当前形势有何积极意义、重要意义,这是因为新闻工作是一项政治性较强的工作,新闻记者应该以政治家的眼光和态度去认识事物,并从中掘取能够解决社会矛盾、促进社会进步的“珍宝”); 2、迅速判断某

一新闻事实能否吸引较多受众(指记者面对新闻事实要迅速估量出其对广大受众的吸引力);

3、迅速判断一般现象挖掘出隐藏着的有价值的新闻事实(找出被表象甚至假象掩盖的有价值的新闻事实);4、迅速判断在同一性质的诸多事实中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5、迅速在对事件进展过程充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预见有可能出现的新闻(对新闻事实发展的趋势和本质做出科学分析);

(3)新闻敏感的培养途径:

1、要及时学习、掌握党的新政策、新精神(发现判别新闻的依据); 2、要立足全局看问题(把事实置于全局考虑、比较,鉴别出有价值的新闻); 3、要十分熟悉点上的情况; 4、要不断增强知识素养(拓宽知识);

2、新闻价值的感知:

(1)定义:新闻价值是事实构成新闻诸要素的客观存在,是记者判断事实可否成新闻的尺度;(尺度、客观、不可培养)

(2)新闻价值的五要素:

1、重要性:指新闻事实具有震撼人心,能在某种程度和范围内产生较大影响的特质,即对人的影响力,是新闻价值的主要因素和核心因素(西方以趣味性为新闻价值的核心和基础,我们是重要性);2、显著性:指新闻人物和事件具有引人注目的特质(平常人+平常事=0;不平常人+平常事=新闻;平常人+不平常事=新闻;不平常人+不平常事=重大新闻);

3、时新性:是指新闻发生的根据具有确定新闻事实的最起码的特质。有时间性(快是构成新闻价值的要素之一,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才有新闻价值),新鲜性(题材新鲜)两方面含义; 4、接近性:指新闻事实具有令人关切的特质(这种接近主要指地理、职业、年龄、心理及利害关系等方面的接近); 5、趣味性:指新闻事实具有引人喜闻乐见的特质(西方资产阶级新闻学把读者兴趣作为新闻的基础和试金石,但我们不能一味追求刺激和低级趣味);

3、新闻线索的获取:

(1)定义:新闻线索即新近发生的事实的简明信息或信号;

(2)获取新闻线索的主要渠道:1、通过党和政府的政策、决议及负责同志的活动、讲话; 2、通过各种会议、简报; 3、通过记者的耳闻目睹; 4、通过对日常情况的积累; 5、通过广大受众、亲友的提供; 6、通过互联网搜索;

(3)使用新闻线索时的注意事项: 1、注重验证,不硬顺藤摸瓜; 2、尊重规律,不要拔苗助长; 3;讲究适宜,不要大材小用; 4、合理安排,不要齐头并进;

4、采访准备的周到:

(1)平时准备:1、理论的准备(政治理论); 2、政策的准备; 3、情况的准备(有多手准备新闻素材); 4、知识的准备:有助于同采访对象迅速有效地交谈;有助于敏锐捕捉有价值的新闻事实;有助于深刻揭示新闻主题;有助于避免犯知识性错误;

(2)临时准备(针对一次具体的行动): 1、收集新闻事件和人物的相关资料;

2、熟悉和研究采访对象的基本情况,找准心理差异; 3、拟定采访计划和调整纲目目;

4、检查有关物质的完备情况;

第四章:采访的第二阶段(采访中期)

1、提问技巧的掌握:所谓提问实质是运用谈话的方式研究采访对象心理的一种方法,是记

者采访活动的主要实施形式,也是关系采访活动成败的关键。

(1)提问的三种形式:1、正面提:即提问要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单刀直入,不要拐弯抹角兜圈子。适用于两种采访对象:记者熟悉的;干部、学者、演员、运动员、外宾等;一般回答条理多,具体内容少,因此要有详细周密的大纲;2、侧面探:即运用启发引导的原理和技能,旁敲侧击、循循善诱地促使采访对象对以往的新闻材料产生回忆,适用于想谈但一时对往事不能产生回忆的采访对象,方式有接近性启发引导,相似性启发引导,对比性启发引导;3、反面激:即记者通过一定强度的刺激设问,促使采访对象的感觉由“要我谈”转变为“我要谈”,从而打开采访通道。适用于因谦虚、顾虑、不屑等种种原因不愿谈的采访对象,方式有激问和错问(不可离道德太远);

(2)提问的注意事项:1、提问宜简洁; 2 、问宜具体; 3、提问宜间接;

4、提问宜深刻; 5、提问宜自然; 6、提问宜节制;

2、现场观察的注重:

(1)定义:现场观察指记者的大脑及眼、耳、鼻、舌、身感觉器官同时运作,以眼为主从而使主观认识与客观事实相一致的现场采访形式。即记者用眼睛进行采访,强调现场观察及是强化视觉功能;

(2)现场观察在采访中的具体作用:1、能核实新闻事实的虚伪,增强新闻的可信性;

2、能激发鲜明、生动地表达事物的灵感,增强思维的敏捷性; 3、能加深对主题的理解,增强新闻的深刻性; 4、能为通俗地解释事物提供条件,增强新闻的可读性; 5、能使采访对象触景生情,增强认知的可能性;

(3)现场观察时的注意事项:1、明目的(明确目的以集中注意力,提高效率);

2、多指教(提效率); 3、抓特点; 4、选地点(选择要掌握一定的,明度,获得较好的感受效应要选择适宜的视角,增强是视觉的敏锐程度,应尽量接近观察目标,缩短视觉的空间,避免其他感官干扰); 5、善用脑(抓住有价值的材料);

(4)当场笔录的强调:

要求:应以笔记为主,心记为辅(因为采访时记者要记住采访对象所述的事实和保证新闻报道的准确性,单靠瞬时记忆和短时记忆根本不行,得靠长时记忆,而一心不能二用)

记录内容的主要范围:1、记要点; 2、记易忘点; 3、记疑问点; 4、记采访对象的思想和有个性的语言; 5、记观察所得; 6、记记者的联想;

记录的注意事项:1、行与行之间的空白要留得宽一些; 2、字迹应尽可能工整

第五章:采访的第三阶段(采访后期)

1、验证材料的严密:

(1)原因:由于客观事物的错综复杂,加上采访对象或多或少地受到心理情绪、表达能力、周围环境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以及记者采访技能的不熟练程度等

(2)方法:1、投入记者智力(不能直接通过采访对象验证时); 2、再直接通过采访实践(“三角验证法”:如果要确定一个事实的真实、准确程度,要通过三个信息来源核准即当事双方,第三者(其他人),把事实差错消灭在采访阶段)

2、笔记整理的迅速:电话、录音、笔记

1、通读笔记,回忆整个采访过程,将心记的内容迅速用文字插入同类的笔记材料旁,并纠正、修订难以清晰辨认的笔记内容。

2、再通读初步整理的笔记材料,标出页码,并在可能用的材料旁坐上自己熟悉的标记,如△、☆、√等。

3、根据确定的新闻主题的需要,对材料分门别类,着力使笔记变为写作提纲。最好用

不同墨水的笔,将材料分局其归属的部分,分别标出1、2、3、4,或是甲、乙、丙、丁,

或是a 、b 、c 、d 。

4、剩余材料的积累:

每次采访所得的材料,真正用进新闻报道的只是一部分,许多材料则暂时派不上用场。

此时,记者应当结合平时的材料积累工作,善于把这些暂时不用的材料累积、储藏起来,以

供日后使用。(学习过程是材料和资料的积累过程)

(1)作用和意义:搞好材料或资料的累积的作用和意义在于:有利于记者在采写新闻

时了解过去、指导现在和预测未来;有利于新闻报道更有新意和深度;有利于记者从中产生

联想进而获取新闻线索。

(2)搞好资料累积的方法:1、勤奋读书、勤于摘录; 2、养成习惯、持之以恒

(3)资料分门别类:纸质文本;电子文本原则:1、指向原则(即收集资料应该有明

确的方向); 2、优越原则(善于分析资料,去粗取精)3、统筹原则(即对资料要从上

下、纵横各个方面统筹兼顾);4、价值原则(收集的资料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5、及时原

则(发现有用的资料应立即做成卡片);6、认真原则(资料的准确性力求丝毫不差);7、全

面原则(对某一问题尽可能全面、系统地收集);

8、求新原则(注意收集新动向、新思想、新成就);9、系统原则(即要求系统整理、合理

编码);10、持久原则(即要做长期艰苦的努力,持之以恒);

第六章:新闻写作的八大环节

新闻写作的八大环节:新闻主题,新闻材料,(新闻角度,新闻语言),新闻结构,新闻导语,

新闻背景,新闻结尾

1、新闻主题:

(1)定义:即新闻事实所提炼出的主要问题及其表明的中心思想。它是贯穿一篇新闻

的主导思想、主脑和灵魂,是决定新闻的思想意义和指导作用的根本因素

(2)新闻与主题:1、坚持一篇新闻一个主题的新闻报道原则; 2、意在笔先,采

访阶段就要选择、提炼主题

(3)提炼主题:1、提炼主题依据两个因素(对全局的清晰度,对全局了解的越清晰,

主题提炼越顺手;对材料的认真有序的综合分析); 2、深化、提炼主体的注意事项:

不要强行“硬化”(以事实为前提;决不可把非本质、非原貌的东西,添油加醋地去硬性迎

合形势的需要);不要分散空泛(主题要集中具体);不要雷同浅薄(要鲜明深刻,不要流于

一般,不可轻易雷同);

2、新闻材料:

(1)新闻材料定义:构成新闻事实的各种原始情况、资料的总称。

(2)分类:第一手材料(记者亲临现场通过观察、访问等方式所获得的材料,无需任

何中转环节,真实可信,通常是独家材料、视角);第二手材料(记者通过当事人口头或书

面提供所得的材料);第三手材料(记者通过知情者口头或书面提供所得的材料)

(3)材料的选择态度:1、采访阶段材料的选择在紧紧围绕主题、保证真实和显现价

值、符合政策的基础上,必须坚持一个原则,即以少胜多,以十当一,多多益善;

2、而在写作阶段,经过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加工制作过程后,能

用一个材料说明问题就不用两个,以一当十,以质取胜。

3、新闻结构:

(1)定义:即消息写作中对材料组合与段落安排的特定设计方式。

(2)常见消息结构:倒金字塔式,时间顺序式,悬念式,并列式(后三种使用较少)

(3)倒金字塔式结构:按重要性递减顺序安排材料和段落的一种消息结构形式。最常用,字数在600-800间,起源于19c60s 美国南北战争时期。主要特点:1、打破叙事常规;

2、呈“头重脚轻”之势,内容按重要性依次递减。

4、新闻导语:

(1)定义:消息的开头段落,即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第一句话

(2)格式:它的位置固定,在电头/消息头(本报讯)后。导语结束后要与主体分开,主体开始另起一段。(电头/消息头的作用:1、证明报纸内容的来源与版权(这家媒体版权所有,独家新闻); 2、让读者一眼看出也这是一篇消息,消息前的本报讯是体裁标志);

(3)特征:导语是消息区别于其他新闻文体的重要特征,属于消息特有的概念和标志。是由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或议论组成的新闻的开头段落。

(4)作用:即导读、导听。导语是新闻与受众之间的第一感应媒介,往往集消息之精粹、写作者灵巧,诱导受众读听下文。

(5)导语的产生背景和历史沿革:第一代导语:新闻五要素俱全,战争促进诞生,1889年3月30日美联社记者约翰唐宁的消息被公认为诗标志性的导语;第二代导语:新闻要素式导语,20c30s 产生,40s 取代第一代导语;(它选取新闻要素中的一两个放进导语,先声夺人)第三代导语:表现形式灵活多变的导语(丰富型,延缓式导语),不涉及新闻主要内容,只设置一个悬念;第四代导语:21c 世纪初,又人提出第四代导语—流线型导语(突出事实中最吸引人的一点,强调自由性和吸引力)

(6)类型:1、叙述型(通过朴实、间接地语言将新闻中最主要新鲜的事实直接叙述出来,分直叙式导语,概括式导语,使用频率最高);2、描写型(大笔勾勒,用简洁洗练的语言,通过白描式描写手法,集中简练在现事件中最有特色的现场情景,以增强吸引力,感染力); 3、议论型:概述事实的基础上记者直接出面予以评论,对受众影响较大,较少使用。有引语式(借他人之口发表评论),设问式(针对事实提出某个尖锐问题),评论式(借助事实,作精当评说)三种表现形式。

(7)写作要求:1、实(事实;态度朴实、扎实); 2、简(简洁的以几十个字概述主要事实); 3、活(用生动、具体、形象的简洁文字概述新闻主要事实)

5、新闻背景:

(1)定义:与新闻人物及事件形成有机联系的相关环境和历史条件。紧扣why 展开,对形成新闻事实的来龙去脉、因果关系、诸种矛盾之间内在的辩证联系

(2)类型:1、衬托型(即深度性背景材料,即提供一些鲜为人知、更接近实物本质与真相的材料,与一般性的材料做对比、衬托,以增强新闻报道的厚度); 2、解释型(即诠注性背景材料,提供材料帮助受众解惑释疑); 3、启示型(即引发性背景材料,记者不直接议论、解释,只客观地摆出一些材料,却含义深远)

(3)运用:在运用时通常无固定模式,只需讲究根据新闻主题的需要,注意有目的、又针对性地灵活穿插即可。背景材料提炼要精练,讲究点到为止,万不可枝蔓横生,喧宾夺主。主体或结尾部分,决不能放在导语中。

6、新闻结尾:

(1)定义:消息最后的自然段落

(2)结尾考量:结尾若好(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寓意深刻,回味无穷),当然需要;结尾不好,宁可不要。

第七章:各类新闻(指消息)的写作【按内容/题材分】

1、会议新闻:以各种政治性、专业性会议为报道题材的新闻体裁

采写要求:摸清会议宗旨,亲临现场采访;跳出会议程序,着眼新闻事实;坚持报道原则,讲究灵活机动

2、经济新闻:以国民经济、生产建设和群众日常经济生活为报道题材的新闻体裁

要求:学习、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与政策;熟悉经济领域的基本知识和情况:能判断、预见问题;能提出、交谈问题;能解释说明问题;善于从业务技术堆里跳出来:抓能力,抓事实,抓角度,抓趣味,抓通俗(多进行形象比喻,多进行解释说明,多采用数字换算法)

3、人物新闻:用消息形式报道任务活动与事迹的新闻体裁(是消息,要加本报讯,人物通讯、人物专访、人物特写等体裁不加本报讯)

特点:短(6、700字,报道一个人,说清一件事,阐明一个思想),快,活,强

要求:路子要宽,选人要准;突出重点,忌大忌全;避免雷同,突出个性;粗细结合,重在节制

4、人物通讯:较详细地反映新闻人物活动与思想的新闻体裁(深入采访,挖掘细节)

要求:主题明确,特点鲜明(人物特点的捕捉);精心选材,富有气息(有时代气息,强烈的现实意义);抓好情节,带动全篇(抓住特色情节进行张弛有度的艺术处理);重视环境,兼顾整体(人物和社会环境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一言一行都是对社会环境的自然反应)

5、专访:对新闻人物或单位进行专题访问的通讯体裁(写问题)向气象局专家谈雾霾问题 分类:人物专访(对新闻人物专题访问的通讯体裁)、问题专访、事件专访

特点:针对性(相对而言选择的人事及问题更有明确的背景和强烈的现实性,提问也有目的性)、代表性(人、事具有典型性)、适合性(合适的环境合适的问题)

要求:1、精心选择人物(有权威的人来回答问题,选择的原则是由事选人,即因事件、问题、专题等而选择);2、准确把握时机; 3、合理安排观察;4、注意谈话纪实(尊重事实真相和访问对象本意不能歪曲或强加自己想法;保留谈话风格,体现访问对象的个性特征);

5、控制访谈方向(不被对象牵着鼻子走,准备精心,设计多套方案)

6、事件通讯:较详尽反映具有典型意义的新闻事件的通讯体裁。要求记者选择某一典型事件,全面、客观地反映其来龙去脉,集中、深刻地揭示其思想主题和社会意义。

分类:以表扬歌颂为题材(时代精神、社会风尚、思想境界、道德水准);以批评揭露为题材(社会生活和工作中的弊端,警醒,驱邪扶正);介于两者之间(揭示社会生活、工作中的问题,引起思考、热议,启发思路)

注意事项:1、典型性强,要精心选材(突出新闻价值强);2、突发性强,要闻风而动(通常为负面新闻);3、思想性强,要深入挖掘(提炼一个集中、深刻的主体统率全文,思想性较强,新闻价值高);4、具体性强,要破题细问(讲究具体形象,可感可触);5、政策性强,要注意分寸(揭露问题把我分寸);5、延续性强,要跟踪追击(事情发生是有延续性、连续性的)

7、教育新闻:以教育为报道题材的新闻体裁

注意事项:1、知识广博,见多识广;2、密切联系,善交朋友(与知识分子打交道:诚恳、尊重、主动);3、视野开阔,面向社会(教育事业牵动千家万户)

8、社会新闻:以反映社会生活、社会问题为报道题材的新闻体裁,俗称“8小时以外的新闻”,即工作、上班时间以外发生的新闻。

特点:广泛性、知识性、趣味性、突发性、思想性

要求:1、闻风而动、刻不容缓;2、利用空闲,捕捉线索;3、研究社会,多思好奇;4、广交朋友,建立热线;5、讲究趣味,反对庸俗;6、力求辩证,客观全面;7、注重导向,提升品位;

从形式上划分:综合/动态新闻

1、综合新闻:对同类事物或一个事物的多个侧面进行归纳、综合的新闻报道

特点:1、新闻事实有一定的隐蔽性;2、直截了当表达记者观点;3、多层次、多角度、多侧面反映事物和人物;4、注重背景材料的交待,注重导语的写作;5、时效性不像动态新闻那样强。(内容丰富,归纳性、总结性强,时效性不一定强。“做”出来的,记者可不去现场采访,查资料也可)

2、动态新闻:迅速、及时地反映最新发生的新闻事实的报道,一事一报

特点:1、最新发生、变动中的新闻事实;2、重要性为其价值(最主要);3、以突发事件为主要内容;4、客观叙述事实,不做总结归纳;

新闻体裁:消息、通讯【(人物、工作、时间、风貌),(时效性差,生动活泼)】、新闻、评论(分级别)

新闻采访与写作

第一章:新闻采访

“采访”一词见于东晋史学家干宝的《搜神记序》

1、新闻采访定义:

新闻工作者为搜集新闻素材所进行的调查研究活动。是新闻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新闻写作的基础、前提和保证。

2、新闻采访的特点(与一般调查研究比较):

(1)目的的差异性:新闻采访的目的是为了写出稿件、传播信息,以及满足人们对新闻的需求。(2)时间的限制性:强调时效性,要求“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采访、写作、发稿的全过程。(3)项目的突发性:面对突发事件。(4)需要的广泛性:职业、年龄、性别、经历、学历等等使人们对新闻有多层次广泛性的需求。(5)知识的全面性:配合人们需求,综合性应用学科,多联系。(6)活动的艰辛性

3、新闻采访的活动方式:

(1)个别访问(具体深入、主动权);(2)开座谈会(信息广、全,高效,中大型报道);

(3)现场观察(主要方式)(生动细节,感染力);(4)参加会议(大量信息线索)(5)蹲点(升入调查,时间周期长);(6)查阅资料(解释性阶段);

(7)改写(补不足);(8)问卷(令人信服);(9)电话采访(便利迅速,补其他采访之不足)注意:准备要充分;提问要凝练;记录要及时;(10)网络采访(主要形式:直接转载信息;组织网络调查;通过E-mail 、博客、MSN 交流;查阅收集资料非即时:电子邮件;即时:qq ,微信)

4、新闻采访从性质上分类:

(1)常驻采访:派驻外地或外国记者的日常(时间长、题材广,全局观念,外语、社交能力,尊重文化差异);(2)突击采访: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迅速对突发事件进行采访活动(闻风而动,忙而不乱,经验和临场发挥能力);(3)交叉采访:在同一期限内,对两个以上新闻事件交替进行采访活动(避免重复找人、路途,投入少,收效高,统筹安排,主次分明);(4)巡回采访:按照编辑部指示,沿着预定路线进行采访(没有具体明确的采访对象和主题,要求思路灵活,高写作水平);(5)隐形采访:不公开记者身份,或不申明采访目的的特殊采访活动(揭露性、批判性);(6)异地采访:记者到分工范围以外地区的采访活动(开阔眼界、取长补短)

第二章: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

四个基本要求:从新闻工作的性质与实践要求出发,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通常概括为,坚持真实性、坚持思想性、坚持时间性与坚持事实求是说话。

1、坚持真实性:

(1)定义:新闻报道必须反映事物的原貌,通常也被称为准确性。

(2)具体要求:1、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必须真实(五要素俱全:who 、where 、why 、when 、how )2、新闻所反映的事实的环境和条件、过程和细节、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等必须真实(不能改变)3、新闻引用的各种资料必须却是无误(包括数字、历料、背景材料,小心引用,不确定不采用)4、新闻中涉及的人物思想认识和心理活动等必须是当事人所述5、讲究分寸、留有余地(两方面,既要客观全面,又要注意防止片面性、绝对化,否则,即使是一个基本真实的事实也会让人生疑。)

(3)新闻报道失实的原因:

客观:新闻不自由(媒体为党和政府垄断,失去了竞争对手),新闻体制不健全

主观(记者采访不足):1、初步接触,不明要求;2、作风浮夸、粗枝大叶;

3、知识不足、真假难辨;4、道听途说、不经核实;5、追求生动、合理想象;

6、急功近利、夸大事实;7、移花接木、偷梁换柱;8、沽名钓誉、胡编乱造

新闻失实三大坚持:(思想性、时间性、用事实说话)

2、坚持思想性:

(1)定义:思想性指新闻报道的思想观点或政治取向;

(2)思想性得以实现客观条件:传播信息;

(3)思想性强的关键:抓准问题(抓社会发展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抓广大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

(4)思想性强的业务手段:增强可读性(引而不发,含而不露;借用知识,纠正偏见;增强趣味,寓教于乐)

3、坚持时间性:

(1)定义:时间性即及时迅速地报道新闻

(2)新闻报道迟缓的原因:1、有关记者、编辑的观念陈旧,作风素质较差;2、新闻机构的管理体制不太合理;3、通讯、交通设备更新缓慢;4、发行渠道的单一

(3)克服的环节:1、新闻从业人员的时间观念要转变,强化;2、新闻从业人员的工作作风修养要增强;3、采编人员的分工不宜过细;4、先简后详地搞连续报道;5、简化审稿制度;6、尽可能更新通讯设备和交通工具;7、组织强有力的多渠道发行网

4、坚持用事实说话:

(1)定义:让新闻的思想观点通过事实自然地得以流露;

(2)为什么要用事实说话:1、新闻的本源是事实(事实是新闻最基本的内涵,没有事实就没有新闻,新闻一定得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2、事实胜于雄辩(事实具有不容置疑、无可辩驳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虚造的内容笼统、空洞)

(3)怎么用事实说话:1、精选事实(这是较好用事实说话的前提和保证); 2、多细节,少议论;(议论要依托事实,成为点睛之笔,不能喧宾夺主;细节能传神);

3、多理解,少晦涩(深入浅出,扩大受众范围); 4、插叙场景、背景和人物形象(增强新闻的形象性和感染力,要求事实即五“w ”真实和形象背景真实)

第三章:采访的第一阶段(采访前期)

报纸的产生过程:兴趣(先天构成,后天培养)→敏感→线索→采访→写作→编辑→排版→印刷→发行→产品

1、新闻敏感的培养:

(1)定义:新闻敏感指新闻工作者及时识别新闻价值的能力,即新闻工作者的感官对新闻人物、新闻事件、新闻事实所蕴含的新闻价值敏锐感知能力(能力、主观、可培养)

(2)新闻敏感的主要内容:

1、迅速判断某一新闻事实对当前工作的指导意义(称作记者的政治敏感或者叫政治洞察力;主要内容是当新闻事实出现时,记者应当马上将它们同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以及编辑部的报道意图联系起来考察,看其对推动当前工作和发展当前形势有何积极意义、重要意义,这是因为新闻工作是一项政治性较强的工作,新闻记者应该以政治家的眼光和态度去认识事物,并从中掘取能够解决社会矛盾、促进社会进步的“珍宝”); 2、迅速判断某

一新闻事实能否吸引较多受众(指记者面对新闻事实要迅速估量出其对广大受众的吸引力);

3、迅速判断一般现象挖掘出隐藏着的有价值的新闻事实(找出被表象甚至假象掩盖的有价值的新闻事实);4、迅速判断在同一性质的诸多事实中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5、迅速在对事件进展过程充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预见有可能出现的新闻(对新闻事实发展的趋势和本质做出科学分析);

(3)新闻敏感的培养途径:

1、要及时学习、掌握党的新政策、新精神(发现判别新闻的依据); 2、要立足全局看问题(把事实置于全局考虑、比较,鉴别出有价值的新闻); 3、要十分熟悉点上的情况; 4、要不断增强知识素养(拓宽知识);

2、新闻价值的感知:

(1)定义:新闻价值是事实构成新闻诸要素的客观存在,是记者判断事实可否成新闻的尺度;(尺度、客观、不可培养)

(2)新闻价值的五要素:

1、重要性:指新闻事实具有震撼人心,能在某种程度和范围内产生较大影响的特质,即对人的影响力,是新闻价值的主要因素和核心因素(西方以趣味性为新闻价值的核心和基础,我们是重要性);2、显著性:指新闻人物和事件具有引人注目的特质(平常人+平常事=0;不平常人+平常事=新闻;平常人+不平常事=新闻;不平常人+不平常事=重大新闻);

3、时新性:是指新闻发生的根据具有确定新闻事实的最起码的特质。有时间性(快是构成新闻价值的要素之一,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才有新闻价值),新鲜性(题材新鲜)两方面含义; 4、接近性:指新闻事实具有令人关切的特质(这种接近主要指地理、职业、年龄、心理及利害关系等方面的接近); 5、趣味性:指新闻事实具有引人喜闻乐见的特质(西方资产阶级新闻学把读者兴趣作为新闻的基础和试金石,但我们不能一味追求刺激和低级趣味);

3、新闻线索的获取:

(1)定义:新闻线索即新近发生的事实的简明信息或信号;

(2)获取新闻线索的主要渠道:1、通过党和政府的政策、决议及负责同志的活动、讲话; 2、通过各种会议、简报; 3、通过记者的耳闻目睹; 4、通过对日常情况的积累; 5、通过广大受众、亲友的提供; 6、通过互联网搜索;

(3)使用新闻线索时的注意事项: 1、注重验证,不硬顺藤摸瓜; 2、尊重规律,不要拔苗助长; 3;讲究适宜,不要大材小用; 4、合理安排,不要齐头并进;

4、采访准备的周到:

(1)平时准备:1、理论的准备(政治理论); 2、政策的准备; 3、情况的准备(有多手准备新闻素材); 4、知识的准备:有助于同采访对象迅速有效地交谈;有助于敏锐捕捉有价值的新闻事实;有助于深刻揭示新闻主题;有助于避免犯知识性错误;

(2)临时准备(针对一次具体的行动): 1、收集新闻事件和人物的相关资料;

2、熟悉和研究采访对象的基本情况,找准心理差异; 3、拟定采访计划和调整纲目目;

4、检查有关物质的完备情况;

第四章:采访的第二阶段(采访中期)

1、提问技巧的掌握:所谓提问实质是运用谈话的方式研究采访对象心理的一种方法,是记

者采访活动的主要实施形式,也是关系采访活动成败的关键。

(1)提问的三种形式:1、正面提:即提问要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单刀直入,不要拐弯抹角兜圈子。适用于两种采访对象:记者熟悉的;干部、学者、演员、运动员、外宾等;一般回答条理多,具体内容少,因此要有详细周密的大纲;2、侧面探:即运用启发引导的原理和技能,旁敲侧击、循循善诱地促使采访对象对以往的新闻材料产生回忆,适用于想谈但一时对往事不能产生回忆的采访对象,方式有接近性启发引导,相似性启发引导,对比性启发引导;3、反面激:即记者通过一定强度的刺激设问,促使采访对象的感觉由“要我谈”转变为“我要谈”,从而打开采访通道。适用于因谦虚、顾虑、不屑等种种原因不愿谈的采访对象,方式有激问和错问(不可离道德太远);

(2)提问的注意事项:1、提问宜简洁; 2 、问宜具体; 3、提问宜间接;

4、提问宜深刻; 5、提问宜自然; 6、提问宜节制;

2、现场观察的注重:

(1)定义:现场观察指记者的大脑及眼、耳、鼻、舌、身感觉器官同时运作,以眼为主从而使主观认识与客观事实相一致的现场采访形式。即记者用眼睛进行采访,强调现场观察及是强化视觉功能;

(2)现场观察在采访中的具体作用:1、能核实新闻事实的虚伪,增强新闻的可信性;

2、能激发鲜明、生动地表达事物的灵感,增强思维的敏捷性; 3、能加深对主题的理解,增强新闻的深刻性; 4、能为通俗地解释事物提供条件,增强新闻的可读性; 5、能使采访对象触景生情,增强认知的可能性;

(3)现场观察时的注意事项:1、明目的(明确目的以集中注意力,提高效率);

2、多指教(提效率); 3、抓特点; 4、选地点(选择要掌握一定的,明度,获得较好的感受效应要选择适宜的视角,增强是视觉的敏锐程度,应尽量接近观察目标,缩短视觉的空间,避免其他感官干扰); 5、善用脑(抓住有价值的材料);

(4)当场笔录的强调:

要求:应以笔记为主,心记为辅(因为采访时记者要记住采访对象所述的事实和保证新闻报道的准确性,单靠瞬时记忆和短时记忆根本不行,得靠长时记忆,而一心不能二用)

记录内容的主要范围:1、记要点; 2、记易忘点; 3、记疑问点; 4、记采访对象的思想和有个性的语言; 5、记观察所得; 6、记记者的联想;

记录的注意事项:1、行与行之间的空白要留得宽一些; 2、字迹应尽可能工整

第五章:采访的第三阶段(采访后期)

1、验证材料的严密:

(1)原因:由于客观事物的错综复杂,加上采访对象或多或少地受到心理情绪、表达能力、周围环境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以及记者采访技能的不熟练程度等

(2)方法:1、投入记者智力(不能直接通过采访对象验证时); 2、再直接通过采访实践(“三角验证法”:如果要确定一个事实的真实、准确程度,要通过三个信息来源核准即当事双方,第三者(其他人),把事实差错消灭在采访阶段)

2、笔记整理的迅速:电话、录音、笔记

1、通读笔记,回忆整个采访过程,将心记的内容迅速用文字插入同类的笔记材料旁,并纠正、修订难以清晰辨认的笔记内容。

2、再通读初步整理的笔记材料,标出页码,并在可能用的材料旁坐上自己熟悉的标记,如△、☆、√等。

3、根据确定的新闻主题的需要,对材料分门别类,着力使笔记变为写作提纲。最好用

不同墨水的笔,将材料分局其归属的部分,分别标出1、2、3、4,或是甲、乙、丙、丁,

或是a 、b 、c 、d 。

4、剩余材料的积累:

每次采访所得的材料,真正用进新闻报道的只是一部分,许多材料则暂时派不上用场。

此时,记者应当结合平时的材料积累工作,善于把这些暂时不用的材料累积、储藏起来,以

供日后使用。(学习过程是材料和资料的积累过程)

(1)作用和意义:搞好材料或资料的累积的作用和意义在于:有利于记者在采写新闻

时了解过去、指导现在和预测未来;有利于新闻报道更有新意和深度;有利于记者从中产生

联想进而获取新闻线索。

(2)搞好资料累积的方法:1、勤奋读书、勤于摘录; 2、养成习惯、持之以恒

(3)资料分门别类:纸质文本;电子文本原则:1、指向原则(即收集资料应该有明

确的方向); 2、优越原则(善于分析资料,去粗取精)3、统筹原则(即对资料要从上

下、纵横各个方面统筹兼顾);4、价值原则(收集的资料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5、及时原

则(发现有用的资料应立即做成卡片);6、认真原则(资料的准确性力求丝毫不差);7、全

面原则(对某一问题尽可能全面、系统地收集);

8、求新原则(注意收集新动向、新思想、新成就);9、系统原则(即要求系统整理、合理

编码);10、持久原则(即要做长期艰苦的努力,持之以恒);

第六章:新闻写作的八大环节

新闻写作的八大环节:新闻主题,新闻材料,(新闻角度,新闻语言),新闻结构,新闻导语,

新闻背景,新闻结尾

1、新闻主题:

(1)定义:即新闻事实所提炼出的主要问题及其表明的中心思想。它是贯穿一篇新闻

的主导思想、主脑和灵魂,是决定新闻的思想意义和指导作用的根本因素

(2)新闻与主题:1、坚持一篇新闻一个主题的新闻报道原则; 2、意在笔先,采

访阶段就要选择、提炼主题

(3)提炼主题:1、提炼主题依据两个因素(对全局的清晰度,对全局了解的越清晰,

主题提炼越顺手;对材料的认真有序的综合分析); 2、深化、提炼主体的注意事项:

不要强行“硬化”(以事实为前提;决不可把非本质、非原貌的东西,添油加醋地去硬性迎

合形势的需要);不要分散空泛(主题要集中具体);不要雷同浅薄(要鲜明深刻,不要流于

一般,不可轻易雷同);

2、新闻材料:

(1)新闻材料定义:构成新闻事实的各种原始情况、资料的总称。

(2)分类:第一手材料(记者亲临现场通过观察、访问等方式所获得的材料,无需任

何中转环节,真实可信,通常是独家材料、视角);第二手材料(记者通过当事人口头或书

面提供所得的材料);第三手材料(记者通过知情者口头或书面提供所得的材料)

(3)材料的选择态度:1、采访阶段材料的选择在紧紧围绕主题、保证真实和显现价

值、符合政策的基础上,必须坚持一个原则,即以少胜多,以十当一,多多益善;

2、而在写作阶段,经过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加工制作过程后,能

用一个材料说明问题就不用两个,以一当十,以质取胜。

3、新闻结构:

(1)定义:即消息写作中对材料组合与段落安排的特定设计方式。

(2)常见消息结构:倒金字塔式,时间顺序式,悬念式,并列式(后三种使用较少)

(3)倒金字塔式结构:按重要性递减顺序安排材料和段落的一种消息结构形式。最常用,字数在600-800间,起源于19c60s 美国南北战争时期。主要特点:1、打破叙事常规;

2、呈“头重脚轻”之势,内容按重要性依次递减。

4、新闻导语:

(1)定义:消息的开头段落,即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第一句话

(2)格式:它的位置固定,在电头/消息头(本报讯)后。导语结束后要与主体分开,主体开始另起一段。(电头/消息头的作用:1、证明报纸内容的来源与版权(这家媒体版权所有,独家新闻); 2、让读者一眼看出也这是一篇消息,消息前的本报讯是体裁标志);

(3)特征:导语是消息区别于其他新闻文体的重要特征,属于消息特有的概念和标志。是由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或议论组成的新闻的开头段落。

(4)作用:即导读、导听。导语是新闻与受众之间的第一感应媒介,往往集消息之精粹、写作者灵巧,诱导受众读听下文。

(5)导语的产生背景和历史沿革:第一代导语:新闻五要素俱全,战争促进诞生,1889年3月30日美联社记者约翰唐宁的消息被公认为诗标志性的导语;第二代导语:新闻要素式导语,20c30s 产生,40s 取代第一代导语;(它选取新闻要素中的一两个放进导语,先声夺人)第三代导语:表现形式灵活多变的导语(丰富型,延缓式导语),不涉及新闻主要内容,只设置一个悬念;第四代导语:21c 世纪初,又人提出第四代导语—流线型导语(突出事实中最吸引人的一点,强调自由性和吸引力)

(6)类型:1、叙述型(通过朴实、间接地语言将新闻中最主要新鲜的事实直接叙述出来,分直叙式导语,概括式导语,使用频率最高);2、描写型(大笔勾勒,用简洁洗练的语言,通过白描式描写手法,集中简练在现事件中最有特色的现场情景,以增强吸引力,感染力); 3、议论型:概述事实的基础上记者直接出面予以评论,对受众影响较大,较少使用。有引语式(借他人之口发表评论),设问式(针对事实提出某个尖锐问题),评论式(借助事实,作精当评说)三种表现形式。

(7)写作要求:1、实(事实;态度朴实、扎实); 2、简(简洁的以几十个字概述主要事实); 3、活(用生动、具体、形象的简洁文字概述新闻主要事实)

5、新闻背景:

(1)定义:与新闻人物及事件形成有机联系的相关环境和历史条件。紧扣why 展开,对形成新闻事实的来龙去脉、因果关系、诸种矛盾之间内在的辩证联系

(2)类型:1、衬托型(即深度性背景材料,即提供一些鲜为人知、更接近实物本质与真相的材料,与一般性的材料做对比、衬托,以增强新闻报道的厚度); 2、解释型(即诠注性背景材料,提供材料帮助受众解惑释疑); 3、启示型(即引发性背景材料,记者不直接议论、解释,只客观地摆出一些材料,却含义深远)

(3)运用:在运用时通常无固定模式,只需讲究根据新闻主题的需要,注意有目的、又针对性地灵活穿插即可。背景材料提炼要精练,讲究点到为止,万不可枝蔓横生,喧宾夺主。主体或结尾部分,决不能放在导语中。

6、新闻结尾:

(1)定义:消息最后的自然段落

(2)结尾考量:结尾若好(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寓意深刻,回味无穷),当然需要;结尾不好,宁可不要。

第七章:各类新闻(指消息)的写作【按内容/题材分】

1、会议新闻:以各种政治性、专业性会议为报道题材的新闻体裁

采写要求:摸清会议宗旨,亲临现场采访;跳出会议程序,着眼新闻事实;坚持报道原则,讲究灵活机动

2、经济新闻:以国民经济、生产建设和群众日常经济生活为报道题材的新闻体裁

要求:学习、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与政策;熟悉经济领域的基本知识和情况:能判断、预见问题;能提出、交谈问题;能解释说明问题;善于从业务技术堆里跳出来:抓能力,抓事实,抓角度,抓趣味,抓通俗(多进行形象比喻,多进行解释说明,多采用数字换算法)

3、人物新闻:用消息形式报道任务活动与事迹的新闻体裁(是消息,要加本报讯,人物通讯、人物专访、人物特写等体裁不加本报讯)

特点:短(6、700字,报道一个人,说清一件事,阐明一个思想),快,活,强

要求:路子要宽,选人要准;突出重点,忌大忌全;避免雷同,突出个性;粗细结合,重在节制

4、人物通讯:较详细地反映新闻人物活动与思想的新闻体裁(深入采访,挖掘细节)

要求:主题明确,特点鲜明(人物特点的捕捉);精心选材,富有气息(有时代气息,强烈的现实意义);抓好情节,带动全篇(抓住特色情节进行张弛有度的艺术处理);重视环境,兼顾整体(人物和社会环境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一言一行都是对社会环境的自然反应)

5、专访:对新闻人物或单位进行专题访问的通讯体裁(写问题)向气象局专家谈雾霾问题 分类:人物专访(对新闻人物专题访问的通讯体裁)、问题专访、事件专访

特点:针对性(相对而言选择的人事及问题更有明确的背景和强烈的现实性,提问也有目的性)、代表性(人、事具有典型性)、适合性(合适的环境合适的问题)

要求:1、精心选择人物(有权威的人来回答问题,选择的原则是由事选人,即因事件、问题、专题等而选择);2、准确把握时机; 3、合理安排观察;4、注意谈话纪实(尊重事实真相和访问对象本意不能歪曲或强加自己想法;保留谈话风格,体现访问对象的个性特征);

5、控制访谈方向(不被对象牵着鼻子走,准备精心,设计多套方案)

6、事件通讯:较详尽反映具有典型意义的新闻事件的通讯体裁。要求记者选择某一典型事件,全面、客观地反映其来龙去脉,集中、深刻地揭示其思想主题和社会意义。

分类:以表扬歌颂为题材(时代精神、社会风尚、思想境界、道德水准);以批评揭露为题材(社会生活和工作中的弊端,警醒,驱邪扶正);介于两者之间(揭示社会生活、工作中的问题,引起思考、热议,启发思路)

注意事项:1、典型性强,要精心选材(突出新闻价值强);2、突发性强,要闻风而动(通常为负面新闻);3、思想性强,要深入挖掘(提炼一个集中、深刻的主体统率全文,思想性较强,新闻价值高);4、具体性强,要破题细问(讲究具体形象,可感可触);5、政策性强,要注意分寸(揭露问题把我分寸);5、延续性强,要跟踪追击(事情发生是有延续性、连续性的)

7、教育新闻:以教育为报道题材的新闻体裁

注意事项:1、知识广博,见多识广;2、密切联系,善交朋友(与知识分子打交道:诚恳、尊重、主动);3、视野开阔,面向社会(教育事业牵动千家万户)

8、社会新闻:以反映社会生活、社会问题为报道题材的新闻体裁,俗称“8小时以外的新闻”,即工作、上班时间以外发生的新闻。

特点:广泛性、知识性、趣味性、突发性、思想性

要求:1、闻风而动、刻不容缓;2、利用空闲,捕捉线索;3、研究社会,多思好奇;4、广交朋友,建立热线;5、讲究趣味,反对庸俗;6、力求辩证,客观全面;7、注重导向,提升品位;

从形式上划分:综合/动态新闻

1、综合新闻:对同类事物或一个事物的多个侧面进行归纳、综合的新闻报道

特点:1、新闻事实有一定的隐蔽性;2、直截了当表达记者观点;3、多层次、多角度、多侧面反映事物和人物;4、注重背景材料的交待,注重导语的写作;5、时效性不像动态新闻那样强。(内容丰富,归纳性、总结性强,时效性不一定强。“做”出来的,记者可不去现场采访,查资料也可)

2、动态新闻:迅速、及时地反映最新发生的新闻事实的报道,一事一报

特点:1、最新发生、变动中的新闻事实;2、重要性为其价值(最主要);3、以突发事件为主要内容;4、客观叙述事实,不做总结归纳;

新闻体裁:消息、通讯【(人物、工作、时间、风貌),(时效性差,生动活泼)】、新闻、评论(分级别)


相关作文

  • 新闻采访写作作文800字
  • 新闻采访写作 1. 2. 采访方式(1)个别访问(2)开座谈会(3)现场观察(4)参加会议(5)蹲点(6)查阅资料(7)改写(8)问卷(9)电话采访(10)网络采访 3. 采访提问的类型:封闭式问题开放式问题 4. 采访任务的完成过程 (1)确定采访选题(2)明确采访目的(3)搜集采访资料(4)熟悉 ...

  • 新闻采访与写作作文2400字
  • 新闻采访 含义:新闻采访是特定主体处于大众传播的目的,通过观察和访谈等手段,对可能受到广泛关注且鲜为人知的信息的搜集活动 新闻价值 含义:新闻价值是事实构成诸要素的客观存在,是记者判断事实能否成为新闻的尺度,新闻价值有五要素,即时新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和趣味性 新闻线索 含义:新闻线索是关于新 ...

  • 小学文学社工作计划作文6900字
  • 篇一:小学文学社活动计划 文学 社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为了落实校园文化 建设,创建特色学校,全面提高学生的诵读.写作水平,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能力. 创造能力,我们将以"营造大家共同读书,交流习作的氛围"为思想主线,继续致力于把文 学社办成真正培养同学们能力的社团.本学 ...

  • 毕业生自我推荐信范文作文1900字
  • 毕业生自我推荐信范文 毕业生自我推荐信范文 (篇一) 尊敬的先生(女士): 您好! 我是一名新闻传播系的学生,很荣幸向您呈上我的个人资料. **年9月踏入钟山大门, 就读于新闻传播系.在校的三年,我学习了很多知识,也掌握了专业技能,这些都离不开老师的谆谆教诲和耐心指导.这几年所经历的事情和所学到的知 ...

  • 新闻采访写作教程作文1300字
  • 一.采访前的准备: 一.准备背景材料 1. 背景材料 2. 获取背景材料- 获取背景材料有四个途径,需要大家把握:首先,平时注重点滴积累. 其次,建立自己的剪贴本. 第三,到网上去打捞资料. 第四,向周围的人了解. 二.采访提纲 1. 采访提纲: 采访提纲是对将要进行的采访活动的一个大致规划.它可以 ...

  • 采访写作作文26700字
  • 第一节 采访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地位 一.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 1. 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的起点.新闻传播是指新闻传媒对广大受众所进行的以新闻信息为主要内容的传播,其对象是有需求的受众,内容是各类新闻信息.新闻传播是一种大众传播,必须以大众传播为基础,必须是传播者对经过调查采访和仔细核实的事实 ...

  • 新闻采访与写作作文5700字
  • 1.柏林电影节期间,某报聘请演员余男为"柏林日记"专栏写稿.对于该报而言,演员余男属于_______. 1. 专业记者 2. 特派记者 3. 特约记者 4. 驻外记者 2."8点上班的钟声响过之后,中央国家机关有多少人迟到?"这是_____. 1. 归纳式导语 ...

  • 别开生面的记者培训课作文700字
  • "作为一名小记者,采访一定要熟练熟练掌握准备.提问.观察倾听.掌控采访对象的心理四个技巧,且缺一不可".8月16日上午,一场别开生面的小记者写作培训班正在周口日报社五楼会议室举行.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周口日报社五楼会议室,参加了周口晚报举办的首次小记者写作培训班. 上午9:30分 ...

  • 刘海贵[新闻采访写作新编]笔记作文16000字
  • 新闻采访写作教程笔记整理 新闻采访写作概述 1.1采访的定义:"采访"一词始见于东晋史学家干宝的<搜神记序>,比"新闻"一词约早出现300多年.新闻采访:新闻工作者为搜集新闻素材所进行的活动. 1.2采访的特点:①目的的差异性:②时间的限制性:③项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