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段图话作文作文20500字

六年级作文

小学低段“图画作文”教学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内容摘要】

小学低段的作文启蒙教学直接关系到小学作文的教育教学质量。当前小学低年级写话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从教师方面来说,教师对写话教学不够重视,缺乏有效的指导。从学生方面来说,农村的孩子,课外阅读量较小,对大千世界的接触面太窄,加之家长总体文化水平不高,缺乏家长的正确引导,写话时词语贫乏、用词不当、语句不通等现象严重存在,为中高年级习作留下了“隐患”。

“图画作文”是针对学生年龄、生理、心理特点,探讨出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写话形式。“图画作文”不等同于我们常说的“看图写话”,任何生活中的画面,或真实场景,或已被报刊书籍记录,或以照片、图片形式存在,或学生信手涂鸦都属于此范围。“图画作文”的形式多种多样,不拘一格:看图说写、剪贴说写、联想续画编话、自编连环画、画生活写日记、观察介绍实物„„

本课题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个别访谈法、内容研究法,辅之以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通过以画促写,激发儿童对作文和绘画的兴趣和自信心,把写作当作一件“乐事”, 为“写”扫除心理障碍,做到“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心”。

在这一年多的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通过分发调查问卷、统计相关数据,了解了低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当前写作教学不协调的现状,分析了产生现状的原因。根据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课题实施措施:“五定五有”,

保证学习的有效性;集体备课, 探讨指导的有效性;写下水文,确保引导的有效性;课堂观察, 验证教学的有效性;专题研讨, 关注研究的有效性。在课题实施的不同阶段,我们有效组织研究力量,深入开展研究。课题遭遇研究的瓶颈时,我们在学习、交流中统一认识。

在校长室、教导处、教科室的带领下,课题组通过指导观察体验,铺就表达基石;丰富画写形式,增强习作趣味;引导课外阅读,积累语言,借鉴方法;注重平衡多样的习作指导策略;重视教师个性化评价,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等具体研究策略,基本完成了本课题预定的各项目标。从学校层面看:1. 建构了体现新理念,适合本校实情的课堂评价体系。2. 编写了教学成功课例,作为作文教学的校本教材。从教师层面看:1. 教师形成一定教学风范,科研能力增强。2. 教师更新了教育教学理念,促进了专业成长。3. 教师作文课程资源的开发能力得到提高。4. 学生对教师教育教学的满意度大大提高。从学生层面看:1. 学生的兴趣得到有效提高,习作“真”了。2. 学生作文水平得到了提高。3. 学生阅读兴趣浓厚,阅读能力得到提高。

我们坚信,习作教学是每一个关心语文教育的人的永恒研究主题,《小学低段“图画作文”教学的实践研究》只是我们对于作文教学的一种初步探索,我们会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深化,以期探索出一条低年级以画促写,培养写话能力的可行之路。

【关键词】 小学低段 图画作文

【正文】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 从事实现象中产生的思考

多年来,许多教师对作文教学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大多数教师的作文教学探讨都是从三年级才开始的,而很少注重低年级的作文启蒙教学。当前小学低年级写话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从教师方面来说,教师对写话教学不够重视。虽然“写话”、“习作”已编入教材,但教师仍只重视识字写字、阅读教学,忽视“写话”,对此缺乏有效的指导。总的来说,表现为“五多五少”:训练——随心所欲多,目的性少;阅读——条分缕析多,联系习作少;指导——千篇一律多,灵活性少;批改——笼统抽象多,针对性少;讲评——批评否定多,鼓励赞赏少。从学生方面来说,农村的孩子,特别是许多留守学生,课外阅读量较小,对大千世界的接触面太窄,加之家长总体文化水平不高,缺乏家长的正确引导,写话时词语贫乏、用词不当、语句不通等现象严重存在。他们对写话兴趣不高,普遍认为写话是“苦差使”,惧怕写话,厌倦写话,谈写色变,不知从何入手,产生依赖家长或他人心理。低年级写话缺乏有效指导,质量不高,就为中高年级习作留下了“隐患”。

2. 《语文新课程标准》对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一二年级写话目标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根据表达需要, 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新课标》明确地把“对写话有兴趣”摆在首位。由此可见,低年级写话,重在培养兴趣。它可以使学生变“苦写”为“乐写”,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但如果单纯让学生写话,他们一定会感到枯燥,所以我们要寻找一种既符合新课程要求又适合于第一学段学生写话的方法,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写话任务。

3. 观察和经验总结后的新发现

小学生对图画、动画等直观的形式有着强烈的兴趣,“图画作文”能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兴趣与爱好,营造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和生活氛围,使学生在一种快乐、轻松的积极状态下尽情地说,自由地写,尽情展开想像的翅膀。

从这些意义上来说,“图画作文”是针对学生年龄、生理、心理特点,探讨出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写话形式。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图画作文”对提高低段学生写话能力的作用,自然成了一个有价值的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重视鼓励自由表达,放开种种束缚,在写作中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对作文教学明确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激发学生展开想像和幻想,鼓励

写想像中的事物。”“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互相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2.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低年级学生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来思维的。我们把抽象的写话训练和形象直观的绘画结合在一起,既激发了儿童的写话兴趣,又给他们提供了鲜活的写话素材。由文到画,是一种语言向思维的转化,在转化过程中可以培养儿童的创新能力;由画到文,是一种思维向语言转化,在转化中可以提高儿童的想象表达能力。“图画作文”的有效实施,还能切实提高儿童口头、书面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3.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认为知识的获得是儿童主动探索和操纵环境的结果,学习是儿童进行发明与发现的过程。他认为教育的真正目的并非增加儿童的知识,而是设置充满智慧刺激的环境,让儿童自行探索,主动学到知识。这意味着我们在教育中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不要把知识强行灌输给学生,相反,要设法向儿童呈现一些能够引起他们的兴趣、具有挑战性的材料,并允许儿童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教师应仔细观察儿童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正确判断儿童所处的思维发展水平,相应地调整教学,使之与学生的水平相适应。

4. 情境记忆理论。加拿大的心理学家图尔文根据记忆内容的不同, 将长时记忆分为情境记忆与语义记忆, 并提出他们是两种独立的记忆系统。儿童主要是情境记忆,它是以时间和空间为坐标, 对个人亲身经历的发生在一定时间地点的事件的记忆。图画作文运用一张张生动的图画,可以把学生带入到曾经经历过的情境中,这样学生就不至于无话可说了。

5.教学心理研究表明:处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往往有着不同的心理特征。小学生好奇心强,好游戏、好动、好胜,而对学习注意的持久性较差。在图画作文中,我们充分注意到了小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让学生始终处于愉快的活动中,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话动中获得成功,并从成功中获得喜悦,获得学习的动力。这样,枯燥的教学就变成了学生自觉自愿的学习。

三、课题的概念界定

“图画作文”不等同于以往的“看图写话”,任何生活中的画面,或真实场景,或已被报刊书籍记录,或以照片、图片形式存在,或学生信手涂鸦都属于此范围。“图画作文”的形式多种多样,不拘一格,如看图说写、剪贴说写、联想续画编话、自编连环画、画生活写日记、观察介绍实物等。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课题研究,争取达到以下目标:

1. 通过多种形式,激发儿童对作文和绘画的兴趣和自信心,把写作当作一件“乐事”,为“写”扫除心理障碍,做到“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心”。

2. 探索低年级以画促写,培养写话能力的可行之路。

3. 通过本课题的实践研究编写教学成功课例,并作为学校作文教学的校本教材后续使用。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1. 进一步明确小学低段作文教学的的性质。

2.调查低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当前写作教学不协调的现状,分析产生现状的原因。

3.构建小学低段“图画作文”教学“观察--体验--思考—表达”的基本路径。

4.探索多样有效的写话训练策略。

5.建立新课程理念下的评赏性的评价体系。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1.问卷调查法:研究初期,通过调查作文教学现状及学生作文存在问题等选择、确定课题研究的重点。

2.内容研究法: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在学习、实践、反思、学习、改进中探索图画作文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3.个案研究法:在研究的全过程中,对学生不同个性心理特征、不同层次的学生作文学习及教师作文教学过程进行长期的成长记录,研究在教与学的全过程中有无达到预期效果,以便及时调整课题研究的思路、方法等。

4.经验总结法:不断将调查、研究得到的数据及信息进行定性分析,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总结出作文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七、课题研究的过程

本课题自2010年启动至今,已经历时两个多学期。在研究的道路上,我们不断发现问题,不断探索着解决问题,再把探索的经验付诸教学实践,再发现实践中的新问题。在螺旋上升的研究过程中,我们这样做:

(一)发放调查问卷,找准研究起点。

为了全面、真实地了解低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当前写作教学不协调的现状,我们发放了《苏孟小学低段学生习作情况调查表》和《苏孟小学低段语文教师作文教学情况调查表》。《苏孟小学低段学生习作情况调查表》的调查对象为一、二年级三个班级,调查表共计十二道题目,涉及到学生每学期写作的篇数及对自己写作质量的评价、是否经常进行小练笔、对写作的态度及在写作中遇到的困难等,共发放问卷141份,回收141份。现将调查情况总结、分析如下:

第一题:你喜欢写作吗?84人选择了不喜欢,31人选择一般,26人喜欢。

第二题:你进行写作的原因是什么?74人选择了老师作业,43人选择是家长要求,选择自己愿意的24人。 第三题:你是否经常写日记或周记?请写出原因。经常写的47人,偶尔写的86人,从来不写的8人。不写的原因有的说不知道怎么写,有的说没得可写,有的说没时间写,有的说老师没让写,更有人说因为贪玩就不写了。

第四题:你一学期写作文的篇数大概是几篇?其中写了10篇以下的为33人,写10~20篇的79人,写了20篇以上的有29人。

第五题:你是否经常进行小练笔?经常的有58人,偶尔的有83人。

第六题:你给自己作文的质量评价。评价较高的有58人,一般的64人,不好的19人。

第七题:你的作文发表或获奖情况。141人中只有2人的作文在《金华晚报》上发表。

第八题:你是否经常订阅报刊、购买图书?经常的有43人,偶尔的有90人,从不订阅的有8人。

第九题:你是否经常到图书馆借阅图书?23位同学经常借,而且每学期都在10本以上,偶尔去借的有91人,有27人从未借过图书。

第十题:你觉得你的语文能力在提高吗?有提高的107人,无提高的34人,第十一题:你现在的作文课是怎样的?你理想中的作文课是怎样的?

现在的作文课,有的同学认为是严肃的,有的认为是有趣的,有的同学的上课做小动作会被老师批评。理想中的作文课,绝大多数认为是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活跃,课堂上充满幽默和笑声,在课堂上觉得轻松。

第十二题:你在写作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归纳起来有这么几个方面:不知道写什么,语言不够生动,缺少新意,不知如何开头结尾,想象力不够丰富等。

《苏孟小学低段语文教师作文教学情况调查表》的调查对象为一、二年级的语文教师,调查表共计九道题目,涉及到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的关系、作文教学中教师的关注点、教师是否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等,共发放问卷6份,回收6份。现将调查情况总结、分析如下:

第一题:你喜欢作文教学吗?1人选择了喜欢,4人选择了一般,1人选择了不喜欢。

第二题:你会保证每周两节作文课的教学吗?3人能保证,3人偶尔会拿来上阅读课。

第三题:你认为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的关系怎样?4人认为紧密相关,1人认为一般,1人认为是独立的两块内容。

第四题:除了教材里的写作内容,你会有计划地拓展其它类型的写作素材吗?4人会拓展,2人选择偶尔会。 第五题:作文教学中,你会更关注什么?关注写作技巧指导的有3人,关注生活积累指导的有1人,2人选择写作兴趣的激发。

第六题:你是否经常布置学生进行小练笔?经常布置的有2人,偶尔布置的有4人。

第七题:你是否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5人很重视。1人选择一般。

第8题:你会推荐学生阅读哪些类型的书籍?推荐作文类、童话故事类的有4人,2人认为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书籍就可以。

第九题:你会及时针对教学情况写反思吗?1人经常会,3人偶尔会,2人不会。

第十题:近两年你撰写了几篇论文?4人写了1~2篇,2人没有撰写过论文。

第十一题:你觉得除了看图作文以外,还有哪些学生感兴趣的作文形式?归纳起来有这些形式:自己画一幅画并把内容写下来;“集体作家”即大家合作写一篇作文;写日记;编童话故事;“音响作文”即提供一段声音,展开想象写作文等。

从调查问卷看,对学生而言,主要问题有:

(1)惧怕心理。一方面,因儿童年龄小,生活阅历浅,知识积累少,作文时经常感到无话可说,无事可写,以至于作文内容空洞,题材狭窄,语言枯燥,形式呆板,作文时产生畏难心理。另一方面,因教师目标设计及教学方法不当,以致使学生失去了写作的兴趣、热情,写作能力得不到提高,因而提起作文就头疼,害怕写作文。

(2)依赖心理。学生作文往往是无话可写,学生写不出作文并非是智力障碍所致,主要是学生与各种社会成员之间交往的丰富写作材料不能见诸笔端。我们也调查了部分同学,他们确实能说会道,然而在命题作文前,很多人束手无策,思路狭窄,没有多少语言可以表达,为完成作文往往依赖于家长,家长说一句,自己写一句,作文成了家长代笔;或是依赖于各类作文选,抄袭他人之作。

(3)虚假心理,说假话、空话、套话。例如,在一篇《夸夸我的同学》的习作完成后,从问卷得知,大多数同学没有写出真实的事迹,有的模仿范文,有的凭空杜撰,言不由衷。可见我们的作文教学脱离了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实际。

(4)应付心理。应付作文,对作文不感兴趣,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不得不勉为其难,完成习作是不得已而为之。

对教师而言,主要问题有:

(1)忽视作文教学,常把课程中安排的每周两节作文课挪作他用。

(2)孤立、片面地看待作文教学,把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割裂开来。

(3)“死”搬教材。现在的作文教材不同程度地成为一种固定模式,束缚教师手脚,如此教学很容易脱离丰富多彩的生活实际,使教学枯燥乏味。

(4)重写作技巧的指点,轻生活积累的指导。

(二)制定切实可行的课题实施措施

1.“五定五有”,保证学习的有效性。

从2010的10月起,我们的课题研究正式开始。立足学校实际情况,课题研究过程实行“五定五有”的学习制度。“五定”是指每次活动要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专题、定形式;“五有”是指每次活动要有计划、有组织、有记录、有反馈、有总结,这样才能不断促进课题研究的深入进行。

课题前期,我们主要通过自学、记读书笔记和集体学习、交流的形式学习了许多与学习习惯有关的文章,从而能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和寻找出目前我们现在的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界定出我们课题研究中的几个概念。

我们以教研组为基本单位,相继学习了特级教师周一贯先生的《生命独白与心灵对话》、潘新和教授的《语文:表现与存在》、《新课程标准》、《优秀是教出来的》等书,老师们对这些书中与我们课题研究密切相关的、特别精彩的段落、观点进行了摘记,并认真写好读后心得体会。我们在固定的半月一次的碰面会上做了交

流,大家受益匪浅,理论知识扎实了,对课题研究的兴趣和信心也明显增强了。通过学习,我们对课题的几个关键字眼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研究初期,课题组带领学生开展了多次有针对性的看图写话活动,在活动的基础上,学生完成习作,其中不乏佳作。比如,《牙牙“洗澡”》、《十朵小云》、《小猴捞球》、《大家逛超市》等。然而,很多课题组老师就此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那就是“图画作文”等同于以前的看图作文,课题研究只不过是“换汤不换药”,“新瓶装旧酒”。

针对课题研究存在的困惑,我们在全体成员之间开展了多次沙龙式探讨。在2011年3月的一次教研组例行讨论会上,金姣老师提出“图画作文”并不仅仅局限于看图作文,任何生活中的画面,或真实场景,或已被报刊书籍记录,或以照片、图片形式存在,或学生信手涂鸦都属于此范围。张淑贞校长补充:“图画作文”的形式多种多样,看图说写、剪贴说写、联想续画编话、自编连环画、画生活写日记、观察介绍实物„„而且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体验总是因人而异的、个性化的,对于同一个事物,不同的人总会形成不同的体验。我们不能过多地把自己的想法灌输给学生,要让学生写出自己的感悟,自己的想法。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亲身去体验。

同时,我们通过校本研训,帮助教师更新教育观念,转变角色,努力提高教师的心育能力,并将其运用于习作教学实践当中。

2. 集体备课, 探讨指导的有效性。

预设, 是为了有效的生成, 我们利用群体互补效应, 发挥群体优势, 加强集体备课活动。在集体备课时着重探讨以下问题: 备课时遇到什么困惑? 教学目标的设计是否有效? 是否调整了练习素材, 为什么调整? 教法与学法的选择是否科学? 设计的练习活动安排是否有效? „„在集体备课时, 由教师轮流作中心发言, 说教材, 说教法、学法, 说理念, 备课组其他老师认真倾听, 并在各自钻研教材的基础上, 提出改进意见, 对于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

王元芳老师执教看图作文《我爱读书》时,首先谈话导入,指导学生看懂了图意,接着就进入第二环节——合理想象前后内容。章玲老师建议,这个环节改用补照片的方式,学生可能会更感兴趣。李瑛老师随即补充,教师可以这样说:这是一幅静止的画,也是一张照片,那么它前后的内容是怎样的呢?现在我们也来当一回摄影师,给它“补照片”,设想一下它前后的内容怎样。先补前面的,在补之前我们先把这张照片放到前面来。(请一位同学模仿图画的内容坐在台前充当照片)先四人小组讨论,根据你们的想象排演一下,再分组上台表演。

后来的课堂实践证明,这个设想非常成功。因为看了图画,补了照片,让学生放电影似的构思问题,学生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电影越放越细腻,问题越说越精彩,课堂气氛也随之活跃了起来,激发了学生思维的灵性。学生在生活中的各种体验、感受也自然而然地融入到图画中。讲图画上的故事,其实就是讲自己的经历。

3. 写下水文,确保引导的有效性。

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在一定程度上来源于教师对作文的兴趣。“教师下水”的本身是身先士卒,就是无声的鼓励和有形的引导。叶圣陶在《文汇报--教师下水》一文中说“语文教师教学作文,要是老师自己经常动动笔,就能更有效地指导和帮助学生。”因为教师只有通过亲身实践才会体会写作的甘苦,获得感性认识,才能发现问题,有效地指导学生作文。另一方面,教师写下水文,这本身就具有榜样作用,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好胜心,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只有亲自尝试写作,从“下水文”开始,在指导学生时才能身临其境,体味写作中的酸甜苦辣,激发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并从中找出阻碍学生写作能力发展的症结,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写作的乐趣。 在看图作文课《团结力量大》的教学过程中,金姣老师宣布和学生一起写文章,学生们都欢呼雀跃,纷纷表示要和老师一试高下。结果,在约定的30分钟内,大部分学生都完成了习作任务,少数几个没完成的学生也比以往写得快,写得具体多了。接着金姣老师先读了自己的“下水文”,读到精彩之处,学生们毫不吝啬自己的掌声。但有一位学生指出,老师在描写蚂蚁是如何将香肠抬起来的,又是如何指挥的过程写得没有他详细。此言一出,班里一片哗然,大家都露出不可置信的表情。老师虚心地请他读自己的文章,这位学生是这样写的: 这时,一只健壮的蚂蚁站了出来,它说:“大家听我的指挥!”它站在前面,其它蚂蚁排成两列,一列在左,一列在右。大家齐心协力把骨头搬到肩膀上,然后一边喊着口号,一边往家走去。

老师带头鼓起了掌,学生们也把热烈的掌声送给了这个敢于向老师挑战的学生,他的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神色。接下来站起来朗读作文的学生个个神采飞扬,因为他们觉得“战胜”老师不是不可能的。尽管老师只是故意在“下水文”中出现一些不足,但对学生写作热情的激励作用却是显而易见的。

4. 课堂观摩, 验证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是最鲜活生动的个案, 我们扎实开展了各种形式的课堂教学交流活动———观摩示范课、研究课, 听随堂课等, 为课后进行交流提供鲜活生动的素材。我们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选取典型的案例, 围绕有效落实练习目标的主题, 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学生的课堂表现、教学的预设与生成等不同的角度加以分析、研究, 总结出有效达成练习目标的基本方法。

2011年2月,课题组确定近期课题研究主题为:“优化课堂提问,提高教学效率”。正值金姣老师备战金华市农村教师优质课评比,第一次试教作文课《多种形式引用人物说的话》。课后评议时,不少老师直言不讳,说出了她们的看法。雷小芳老师指出提问所涉及到的学生面太窄。一节课下来,教师的注意力只集中在少数几个反应灵敏、敢于大胆发言的学生身上,提问也只叫这几个学生回答,使得多数学生成为“被遗忘的角落”。这固然是因为怕如果学生回答不出,课堂会出现“冷场”,或是怕耽误教学时间,影响教学进度,但对学生发展而言是极为不利的。李瑛老师指出教师的课堂提问语过于贫乏,虽不至于是那种千篇一律地问学生“对不对”,“是不是”,但也大多表现在教师问、学生答这一单向活动形式上。张淑贞校长也指出教师的提问方式是不可取的,它在课堂教学中没有起到什么积极的作用。课堂提问更多的是要体现在教师激疑、学生质疑、师

生共同释疑这种多向活动形式上。因此,问题设计要能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教研室毛玉文老师点评:教师要紧扣教学目的和教材重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力求提问少而精。

5. 专题研讨, 关注研究的有效性。

在学习培训的基础上, 我们采用多种形式进行研讨。课例研究、教学反思、教学故事、专题沙龙„„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自我诊断和反思, 及时发现不足, 从而采取有效措施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研讨的目的在于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现象、教学问题具有独立思考和创新性见解, 不断更新教学观念, 改善教学行为, 提升教学水平, 真正成为教学和教研的主人。

研讨会上,老师们谈论的最多的就是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反思,既有好经验的交流分享,也有发现不足后采取的措施。下面是徐艳老师在2010年12月一次研讨会上的发言内容,大意如下:

开学以后,我每周利用中午的时间,隔天进行看图写话的训练。几次写下来,我发现我们班学生的写作水平悬殊很大。好的作文语句通顺,叙事清楚,想象丰富,有时还富含哲理呢!差的作文,就只有三言两语了,而且字迹一片模糊。针对这种情况,我决定由学生带学生,以优带差。

具体做法是:认真批改后,对学生的作文按“病”归类。然后选取有代表性的几篇文章,用语文课进行讲评。先把图画和这问题作文放在实物投影上,在引导学生看清图意之后,我一边朗读,一边让学生发现问题,说出病因,提出修改意见。开始他们还不会说,在老师的引领下,他们渐渐有了头绪。当然,对于好的文章也给予表扬鼓励,读的时候,我会让学生说出自己欣赏之处。

(三)从生活入手,激发学生作文兴趣

1. 引导观察体验,铺就表达基石

我们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崭新的日记本,利用几天的时间,给日记本起一个最美、最富有诗意而且能体现自己个性的名称。再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让每个学生说说自己所起的名称,并说明起这个名称的理由。最后,教师用充满激情的语言鼓励学生:“从今天开始,这个日记本将成为你最好的朋友,它可以记录你成长的历程,珍藏你幸福的童年„„”

接下来我们让学生留心周围事物,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学生习作必须要观察社会生活,体验生活,了解许多事物,懂得很多道理。否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即使有很高的写作本领,也是写不出好文章来的。鲁迅在给董永舒的信中说,学习作文,“第一是观察”;茅盾也说,初学者“尤其不能不下苦功的,是在观察力的养成”。初学作文就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不断提高观察分析能力,恐怕是所有文学家的共同经验。

2. 丰富画写形式,增强习作趣味

(1)看图说写。即观看小朋友们自己收集来的图片或老师从网上搜索来的图片,激起兴趣,进行说和写。 徐倪俊小朋友在看到一张牛排的图片后这样写道:

今天,我从少年宫出来,突然很想吃牛排。于是我对妈妈说:“妈妈,我们去吃牛排吧。”妈妈皱了皱眉头,

为难地说:“不行,妈妈今天没带这么多钱。要不,我们到时代超市去买回来自己烧。”“那好吧。”“你真是个好孩子。”妈妈高兴地说。到家来,妈妈煎好来牛排,我吃了一口,说:“好好吃噢!”

实践让我们进一步懂得,“体验世界中,一切客体都是生命化的,都充满着生命的意蕴和情调。” 所以学生笔下的植物有了生命的灵动。他们自由地看,自由地想,自由地说,愉快地写,充分发掘出自己潜在的创作潜力。

(2) 剪贴说写。这是一种手脑并用的创造性写话活动。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喜好,通过剪剪贴贴组合成新的“图画”,让学生让学生介绍成图过程和图中事物之间发生的故事。

秋天来了,孩子们置身于秋高气爽,天高云淡,瓜果飘香的季节,有很多新奇的发现。于是,我们让孩子自己去找秋天,看秋天,把美丽的秋天用画笔画下来,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秋天。于是,一篇篇精彩的作文便诞生了:

秋天来了,天气转凉了,金黄的树叶从树上飘落下来。田野里稻子熟了,金灿灿的一大片。果园里,各种各样的水果也大丰收了,有黄澄澄的橘子,红通通的苹果,紫紫的葡萄„„农民伯伯乐得笑哈哈。

秋天来啦,秋天来啦!果园里的果子熟了,梨树上挂起来一个个金黄的灯笼。一棵棵橘树像一把把大伞,上面躲满了数不清的橘子宝宝。苹果也露出来红红的脸颊。田野里稻谷丰收了,棉花白白的,大豆挺起来鼓鼓的肚子,高粱举起来燃烧的火把。秋天真美啊!

(3) 联想续画编话。在学生面前先展现一幅留有悬念的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补上事情的结果,再让学生将中间的过程以文字的形式表示出来。

在完成了口语交际的教学内容后,我们让学生把课堂上说的内容用笔记录下来。有了充分说的前提,学生们写起话来也是得心应手。下面是郑博航小朋友在一次口语交际后的作文《小猴捞球》: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一群小猴子来到小河边的草地上,开心地踢起了球。小猴子们跳着,跑着,抢着,闹着,玩得满头大汗。

突然,一只小猴子飞起一脚,用力一踢,把皮球踢进了小河。皮球在水面上漂浮着,渐渐地离岸远了。这可怎么办呢?小猴子们急得哇哇直叫。正当大家都没办法的时候,大猴子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好主意。它捡起了地上的一根长树枝,叫大家手拉手牢牢地抓住它,然后它努力地用长树枝把皮球捞回了岸边。

啊,皮球回来了!猴子们又快快乐乐地玩耍了。

(4) 自编连环画。学生非常喜欢看连环画。可以让学生学习这种表现手法,每天画一幅画,编写“连续剧”。 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许多学生俨然成了小小的漫画家,翻开他们的作文本,一副副充满童趣的图画,一篇篇奇思妙想的文章让人忍俊不禁,又让人深深感动于他们纯洁美好的心灵。看朱斯琪小朋友的《十朵小云》: 阳光灿烂的一天,云妈妈和云爸爸带着八朵可爱的云宝宝出门游玩。

它们飘啊,荡啊,来到了酷热难当的沙漠里。一只小老鼠被毒辣辣的太阳晒得趴在沙堆上直喘气。一朵好心的小云立刻飘落到小老鼠的上空,为它挡住阳光。小老鼠感激地对小云说:“谢谢你!”小云轻轻地说:“没关

系,跟着我走,我带你去找绿洲。”它转头对其他小云说:“你们先走吧,我待会儿会赶上你们的。”

就这样,一路上小云们帮猪先生浇花,给脱了毛的小羊当棉袄„„它们欣赏了美丽的风景,也收获着助人的快乐。

(5) 画生活写日记。就是用一幅画加一段话的形式,让学生写亲耳听的,亲眼见的,亲身经历的事。 在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到金华动物园春游后,金嘉玮小朋友写下了自己的见闻和感受。

春游

今天一大早,我就背着书包蹦蹦跳跳地来到学校,参加学校组织的去金华动物园春游的活动。

准备出发了,我们排好队伍站在门口,就看到有五辆公交车已经在门口等我们了。我们按次序上了车,能和这么多同学一起春游,我真的很开心。

车子停了,目的地也到了。下车后,我看见一棵树和一块大石头,上面写着“金华动物园”。走进动物园,看到狮子、老虎、狼、猴子等很多动物在那里表演节目,精彩极了。一路走去,我看到五颜六色的鹦鹉,又粗又大的蟒蛇,活泼可爱的小鱼,黑壮结实的猩猩,还有美丽的孔雀,真是大开眼界。

回到家,我和爸爸妈妈说了今天春游的的见闻,他们听了可开心了。

(6) 观察介绍实物。画一样事物,把该事物的大小、形状、颜色、性能、特点等有条理地介绍清楚。

经过半年多的训练,学生说话写话的能力越来越强了,他们把看图作文所学到的观察方法,表达方式转移到学习关心周围的人、事、物,并逐步养成观察事物的习惯,及时记录下所见所闻所感。

张喆小朋友在仔细观察了新鲜的莲蓬后,写下了这样一篇文章:

你们见过真的莲蓬吗?今天我见着了。

新鲜的莲蓬圆圆的,黄绿色,有碗口般大小,像一把小雨伞,上面长着一颗颗小莲子。如果把莲子剥出来,就像淋浴用的水龙头。

我剥了一颗莲子尝一尝,淡淡的味道很清香,但中间有一颗小小的像豆芽一样的莲心,苦苦的。

小朋友,你也让你的爸妈买一个莲蓬尝一尝吧,说不定,你能尝出不一样的味道呢。

3、创设画写时机,提高画写质量。

(1)定期练习。画图写话比一般的写话多了画画的任务,因此不可能要求学生过于频繁地练习,否则会加重学生的负担,使学生疲于应付。我们定期更换练习的形式,保持学生画写的积极性。

(2)为了增加学生的词汇量,平时在生字的教学中就要增加学生的词汇量。另外还可以准备一本“采蜜本”,搜集课外书或交谈中学到的好词佳句,使学生不至于“心中有话笔下无词表现”。

(3)定期展示学生的优秀绘画作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4)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种作文比赛,向《金华晚报》等报刊杂志投稿。

(四) 引导课外阅读,积累语言,借鉴方法

作文教学决不仅是作文指导课上的事,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告诫他的孩子说:“写诗功夫在诗外。”这对于我们

提高学生作文兴趣来说同样具有指导意义。这是因为阅读是作文的基础,没有阅读,就没有语言和积累,方法的借鉴,学生作文时就无法表达。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没有一定的积累,学生就无表达的能力。

所以,我们鼓励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籍,并且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每周一检查,一交流,一品评,每期末一评比。每个学期下来,每个学生都能摘录一本比较厚实的笔记。大量的阅读,使学生有了丰富的积累,为写作打了下厚实的基础。

(五)注重平衡多样的习作指导

平衡性与多样性是任何生态系的共同特征,因而,在习作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我们教师能尽可能的注重平衡性与多样性,凸现作文指导过程本身的原生态。

1、注重平衡性。

任何生态系统,都是一个平衡的系统。习作教学是复杂生态系统中的子系统,因此,我们习作指导的过程也很好地注意平衡。

首先,注重师生关系的平衡。在习作指导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不是对立关系,更不是命令被命令的关系。在过去,教师习惯于对学生指手画脚,习惯于发号施令。这种“你应该怎么怎么写,不应该怎么写”的指导方式,很难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因此,教师要以和学生平等的姿态参与到习作过程中来,快乐着学生的快乐,忧虑着学生的忧虑。例如教师经常为学生读自己的人生随笔,与学生写同题作文,和学生一起经历习作的全过程,为学生提供习作建议,师生一起在作文的园地里交流、吸纳与欣赏。这样的习作过程,才是师生语言与精神同步发展的生态过程。

其次,注重“放”与“收”的平衡。过去的习作教学,学生的文章为什么如在一个模子里印出来?那是因为教师指导时“收”得太多“放”得太少。因此,在习作教学生态化实施的过程中,必须注重放与收的适度平衡。教师要尽可能激发学生习作兴趣,拓宽学生习作视野,打开学生习作思路,而不要在技术上,语言上做过多的指导,尽量做到先放后收。

2、注重多样性。

任何一个生态系统,如果缺乏了多样性,该系统就不再具有活力和可持续发展潜力。因而,在习作生态化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多样性。

首先,从习作指导的角度来说,我们倡导题材的多样性、文体的多样性、表达方式的多样性。我们在选择习作话题的时候,在指导学生习作的时候,在鼓励孩子创新的时候,力求避免单调,注重多样。孩子的习作充满活力、丰富多彩。

其次,从习作的内在机制,鼓励孩子观察--体验--思考—表达的多样性。学生习作一般都要经历“观察—体验—思考—表达”的过程。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生命体,因此,他们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风格是各异的,我们不去强制他们的习作如出一辙。有的孩子喜欢静静观察,独享发现的乐趣;有的孩子喜欢集体活

动,感受合作的快乐;有的孩子喜欢理性思索;有的孩子喜欢感性抒情„„我们就充分尊重他们的个性与习惯,千方百计为他们创设宽松的习作氛围。 “土地宽容了种子,才有丰收;大海宽容了河流,才有了浩瀚;蓝天宽容了云彩,才有了绚丽;人生宽容了遗憾,才有了希望。”我们的宽容,给孩子的习作带来无穷的希望。孩子们的童年是梦的季节,这时候往往会有不切实际的想法。当孩子愿意把这些心里话说出来时,无论孩子的想法是多么可笑,孩子的行为是多么幼稚,只要是真实的,我们都加以表扬,因为高尚的美的情感都出自真实的事情,发自内心的感受。这些真实的感受成为了写作的第一手材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体验,还提高了学生的认识水平,把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尽情地释放出来。

再次,从习作指导的流程来说,我们注重计划——指导——评价的多样性。习作本身具有多样性,因此我们在习作指导的过程中,尽量避免模式单调、手段单一。从习作计划制订来说,既要求严谨又要灵活——从整体上来说,要统筹安排;从局部上来说,要灵活机动。从指导方式来说,因文而异,求新求变。有的课侧重从读学写,有的课侧重情景创设,有的课侧重思维开拓。从评价手段来说,我们多法并举,如出版班报、上墙报、教师为优秀作文配音乐朗读、评比习作标兵、推荐到刊物发表,更多的作品被发表在“原生态作文”博客上„„让学生在教师的多元评价中充分享受习作带给他们的快乐。

(六)教师个性化评价,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新的课程改革中,对学生习作的评价,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关注学生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因此,教师对学生作文进行评价时,要进行改革,要讲究评价的个性化,鼓励学生主动体验生活,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发展学生的思维和个性。我们在作文教学中的评价方面,做了一些这样的尝试:

1. 肯定性评价

学生习作有的在遣辞造句上较优秀,有的结构较完整,有的有一个较出色的结尾或开头。这些长处,可以采用肯定性评价。如:“这个词用在这儿很贴切。”“你巧妙的过渡,使文章更精彩。”“你的结尾意味深长,耐人寻味。”教师这样的评价语言,使学生感到自己在本次习作中某一方面的成功,从而进一步激发习作的兴趣。

2. 征求意见性评价

学生习作是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待这个缤纷多彩的世界,往往表达出独特的认识。教师站在儿童的角度,不根据自己的主观意志去任意修改,保留文章中美好的童真、童趣。当然,对学生某些不规范的语言,教师还是适当的点拨,但用征求学生意见的口吻。如有学生写道:“我实在很高兴很高兴。”教师这样批语:“你的心情老师可以理解,如果换成‘此刻我难以表达心中的喜悦’,是否更妥当?”

3. 欣赏性评价

学生的作文中,常出现教师意想不到的妙语或惊人之语。教师一定不能吝啬欣赏性的评价。一些学生阅读面广,写作中恰到好处地运用古诗文,从而对文章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时,教师送上一句:“你的知识面真

广,不愧为班上的才女!”也有学生作文通篇神采飞扬,教师就这样评价:“欣赏你的文章是我的一种享受,几年后或许你的名字会家喻户晓。好好努力,老师在关注着你的成功!”每一个孩子读到这样的评价语都心花怒放。

4. 实行两次评价

重视习作的过程,对每一篇习作实行两次评价。第一次,教师不作任何指导,放手让学生自由构思,自由表达,成稿后进行初次评价。这个阶段,只有少部分学生的习作能达到优秀。随后,教师结合学生习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习作指导,给学生一些思考的空间,指出修改的方向。指导后,再让学生针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调整。教师再进行第二次评价。这样下来,学生能了解自己习作的缺陷,针对不足进行修改。在反复的修改中培养了学生作文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习作兴趣,同时也让学生懂得了“努一把力,就能做得更好。”

5. 从两个层面评价

学生良好的习作习惯,很大程度反映在习作态度上。文章的优劣是一个面,书写的规范与否是另一个面。中国的汉字,一方面起着思想交流、文化继承等重要的社会作用,另一方面它本身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采。学生能在习作的同时规范地书写汉字,也能增强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因此,教师可以从文、字两个层面对学生的习作进行评价,促使学生的习作习惯、习作能力与思想情感协调发展。

现在,我们正在尝试多样化评议。如小组评议、同桌评议、典型评议、对照比较评议、父母点评等,并在评议后再进行修改。这样既提高了学生习作的兴趣,又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探究的精神。

八、研究收获与成果

在教导处、教科室的带领下,通过一年多的实践研究,本课题预定的各项目标基本完成。课题研究后期,为了全面、真实地了解课题研究的成效,我们再一次发放了《苏孟小学低段学生习作情况调查表(二)》和《苏孟小学低段语文教师作文教学情况调查表(二)》。通过问卷调查反馈情况和取得的各项成果来看,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学生,都从课题研究中收获了许多。

(一) 从学校层面看

1. 建构了体现新理念,适合本校实情的课堂评价体系。

经过课题研究,教师明白课堂教学的中心已经由教材为中心、教师为中心转向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所以课堂教学评价的关键应该促进“两个发展”:一是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首先体现在教学目标上,不仅要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而且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体验等。其次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研究课堂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二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重点不在于鉴定教师课堂教学

结果,应沿着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方向发展。

课堂评价的重点应该体现“两个转变”。一是从关注教师的“教”真正转变为关注学生的“学”。课堂上关注

的不应该仅仅是教师的“教”,重要的是学生的“学”,这是新课程提出的新理念。只有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二是从关注“具体的教材教法的研究”转变为关注“有效的教学策略的研究”。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一个个具体的、独特的、活动的人。一节课,设计再好,如果没有学生的参与配合,就难以实现预定的目标。因此,课堂常常不是静态的,而是鲜活的;教学也往往不是预设的,而是创生的。课堂教学必须关注学生,关注他们的喜怒哀乐,关注他们的情绪和情感生活。教师必须把着力点放在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上,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动机和学习毅力,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为此,课题组在学校教务处的帮助下,拟定出了《苏孟小学作文课堂教学评分表》。本表力求符合新课程标准,贴近学校实际,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符合广大农村教育实践者的需要。

2. 编写了教学成功课例,作为作文教学的校本教材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多次开展了各种形式的课堂教学交流活动———观摩示范课、研究课、听随堂课等, 为课后进行交流提供鲜活生动的素材。我们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选取典型的案例, 作为学校作文教学

(二)从学生层面看

当然,课题研究最重要的目的还是通过多种形式,激发儿童对作文和绘画的兴趣和自信心,把写作当作一件“乐事”,为“写”扫除心理障碍,做到“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心”。我们的收获是:

1. 学生的习作兴趣被有效激发。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关于写作”这一要点中提出:“„„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学生喜欢图画作文,因为他们可以感受生活的甘甜,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而不受字数、文体等的限制。因为有了真切的活动体验,孩子们开始“写真实的内容”,“抒真切的感受”,“表真挚的感情”。

我们知道,高尚的、美的情感都出自真实的事情、发自内心的感受。让真切的感受成为学生习作的第一手材料,不仅能丰富学生的内心体验,还会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此外及时记录心中的感受,日积月累,将成为丰

2. 学生的习作能力得到了提高。

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和写作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普遍养成了喜欢读书,喜欢写作的良好习惯,写出了许多优秀作文。一大批优秀作文相继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和报刊上发表。如金嘉玮同学的《春游》、《小猴捞球》,叶振宇同学的《十朵小云》,陈佳骏同学的《我的表妹》,翟芷卿同学的《洗脚》, 吴锐的《过生日》等作文发表在金华晚报上。徐颖同学的《坚强的飞鸟》在金华市“艾青杯”诗歌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宋宸同学的《水果拼盘比赛》荣获2008年度金华晚报小记者佳作二等奖。郑博航同学的《下雪了》荣获2010年度金华晚报小记

3. 学生的阅读兴趣更浓了。

为了促使孩子们广泛地读,大量地读,也为了能使孩子的阅读成果得以展现,我们可以经常在班级内开展一些活动,“图说故事”、“诗歌朗诵会”、“我是小小故事家”、“我和名著有个约会”、“手抄报大聚会”、4. 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了。

学生从一年级上学期开始阅读,随着年段升高逐步形成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养成了一定的阅读习惯。学生阅读兴趣广,知识面开阔,大量的阅读积累,自然形成一定的阅读能力。随着阅读能力的增强,其它能力也随之提高了,如有效地识记要点和理解字词能力,对某项事物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思维、联想、分析综合、比较概括能力等。阅读能力的增强还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良好习惯、良好的个性品质的形成,如集中精力、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等。 (三)从教师层面看

进行课题研究有一个重要的目的指向,就是通过研究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和行为,汇总教师的经验,积聚教师的教学智慧,将教师从繁重的机械工作状态解放出来,让老师真正成为教育智慧的创造者。我们的收获是: 1. 教师形成一定教学风格,科研能力增强。

做一个教师,应该是个思想者,否则,他对教育的理解就是肤浅的、粗糙的。 惟有思考,可以让一个教师的从

教之路越走越宽,越走越有信心,尤其是,沿途的风景才可以尽受眼底。教师的思想哪里来?唯有学习,不断地学习。

课题研究,使教师的作文教学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形成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的教学风范,并在教学与师生交流中大力张扬,能用自己优秀的教学个性去影响学生习作的个性发展。

伴随着课题实验的开展,教师们自主学习、积极实践,勤于反思,勤于动笔,撰写了一篇又一篇的教学案例、反思论文和教育教学小故事,提高了教师的习作教学经验总结能力,推动着课题实验健康、有效地向前发展。老师们还善于抓住教育教学中的点滴,写一写自己的叙事故事。

2. 教师更新了教育教学理念,促进了专业成长。

教育教学理念是教师对教育所持的信念和态度,是教师对教育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它内化在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直接指导教师的行为。先进的教育理念能让教师按照科学的方式、合理地组织教育资源来引导和影响学生完成知识的内化和能力的提升。

两个多学期的课题研究,使教师的作文教学观念得到更新,教学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主要表现在:严格按课表上课,不轻易挪用作文课;注重读写结合,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空白点,引导学生进行习作训练;在辅导学生作文时不是出一个题目就让学生去做,而是把学生当作活生生的人,平等地对待他们,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望;能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出形式多样的活动,在活动中指导学生作文;还能根据时事及季节气候及利用周围的事物引领学生去感受生活,使学生在这种感受中捕捉到写作的材料。

课题研究,促进了我校教师队伍快速成长,从原来的“教书匠”形象变成“研究型、学者型”综合素质较强的

3. 教师作文课程资源的开发能力得到提高。

课题实施以来,作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我们课题组成员设计了各种各样的体验活动,用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去寻找生活中的画面,无论是真实场景、报刊书籍、照片、图片,或是学生信手涂鸦,都被我们用作课程的资源。作文形式更是多种多样,不拘一格:看图说写、剪贴说写、联想续画编话、自编连环画、画生活写日记、观察介绍实物„„

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我们还分别确定了一年级和二年级的不同教学内容,制定了不同的评价标准。 我们用创造的态度给孩子们带来学习的快乐的同时,自己也在享受着孩子们的成长给我们带来的无尽快乐。现在,原先令人头疼的作文批阅,也成了课题组成员的一种享受。

4. 学生对教师教育教学的满意度大大提高。

学期快结束的时候,一般都是老师给学生写评语,在课题研究后期,我校学生也要对任课老师的教学情况进行评价,并把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作为教师教学质量好坏的重要依据,将学生满意度作为教师教学重要标尺。学生对教师教学进行满意度的测评,既能全面了解教师的教育教学情况,同时也能督促教师做好备课、上课、辅导等教学常规工作,从而使教师不断地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改进教育教学技巧。

测评采取无记名方式,分为“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三个档次,由学生对任课教师的教育教学情况进行评价,满意或不满意的,可以简单说明理由。学生参与测评的积极性很高,在收集上来的测评表上,有的学生加注“特别满意”、“相当满意”;有的提出了对老师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二年级的徐艳老师说:“这种测评的确带来不小的压力,但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学生对自己教学满意情况以及与其他教师的差距,促使自己努力改进教法,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更好地促进我们教师的专业成长。”

在测评表的最后一栏“您还想对老师说”,有些学生写得满满的,下面是摘自学生对老师的印象。

金老师,原来我最怕写作文了,妈妈每次都骂我笨。现在好多了,你叫我们看着图画写,我就知道怎么写了。妈妈也不骂我了,上次还说我写得好呢!

——苏孟小学一(1)班

王老师,谢谢你对我的鼓励,我永远记得那次课堂上你对我说的:“你的作文很有想法,老师相信你将来会成为一个‘小作家’的!”

——苏孟小学二(1)班

章老师,我和爸爸妈妈最喜欢看你每次写的评语。读了之后,我都很开心,也知道了以后写作文该注意什么了。

——苏孟小学一(2)班

(四)本课题的研究成果

1.金姣、李瑛老师获得金华市“521工程”骨干教师称号。

2.金姣老师的《信息技术,助推高效课堂》在2010年全国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作品大赛评比中荣获三等奖。

3.章玲:《重视修改,提高习作能力》。

4.金姣老师的《让孩子爱上阅读》获金华市2010年度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论文一等奖。

5.王元芳:《图画作文,兴趣引路》。

6.金姣老师的《学会多种形式引用人物说的话》在第十三届浙江省教师自制多媒体教育软件评比活动中荣获小学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例二等奖。

7.徐艳:《看图写话,指导是关键》。

8.金姣老师的《赏读 讲读 共读 美读——课外阅读指导“四法”》在《刚坚少年报》教研版2010至2011学年度第51期I1版发表。

9.金姣老师的《一课一得,作文课倡导时效性》获金华市第九届(2010)课程改革论文大赛中荣获三等奖。

10.金姣老师的 《主体 过程 多元 激励——作文教学评价要突出“四性”》获金华市第五届教育科研专题论文(教育评价类)二等奖。

11.金姣老师的《以生为本,放飞孩子心中的幸福鸟》荣获2011年金华市小学语文课例二等奖。

12.徐艳老师在第四届“全国教师语言文字基本功大赛”中获得一等奖。

金姣老师在第四届“全国教师语言文字基本功大赛”中获得三等奖。

九、课题研究的后续思考

“图画作文”的要求包括看图和作文两个方面。看图,就是观察。观察要有个顺序,要准确、细致、抓住重点,还要合理想象,以便准确地理解图的主要内容和中心。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大多数学生已能将观察所得,围绕图的中心,有条理、有重点、具体地写出来。今后我们希望继续拓展“图画作文”的内容及形式,指导学生知识迁移,把学到的习作方法运用到其它的作文形式中去,让更多的学生接受作文,喜欢作文,为中高年级的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结束语:

最后,引用费希特《行动的呐喊》中的一句话:“我们不愿只是想,我们一定要去干。我们只有一个激情,只有一个需求,这就是成就自己的同时,用我们的热情,去影响周围的人。我们做得愈多,我们便觉得愈快乐!”(注:费希特的原话中用的是“我”,我们把它改成了“我们”)

我们坚信,习作教学是每一个关心语文教育的人永恒的研究主题,我们会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深化,恳请专家、同仁们悉心指教。

【参考文献】

1. 叶谰著 ,《教育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

2. 傅道春编著,《教育行为的原理和技术》,教育科学出版社。

3. 皮连生主编,《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周一贯著,宁波出版社,2005年6月第一版,“儿童作文”教学论,P174

5.朱水根编著 ,学作文教例与教案研制,广西教育出版社,2005年1月第一版P167 附录一:

附录二:

学生对任课教师教育教学满意度测评表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小学低段“图画作文”教学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内容摘要】

小学低段的作文启蒙教学直接关系到小学作文的教育教学质量。当前小学低年级写话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从教师方面来说,教师对写话教学不够重视,缺乏有效的指导。从学生方面来说,农村的孩子,课外阅读量较小,对大千世界的接触面太窄,加之家长总体文化水平不高,缺乏家长的正确引导,写话时词语贫乏、用词不当、语句不通等现象严重存在,为中高年级习作留下了“隐患”。

“图画作文”是针对学生年龄、生理、心理特点,探讨出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写话形式。“图画作文”不等同于我们常说的“看图写话”,任何生活中的画面,或真实场景,或已被报刊书籍记录,或以照片、图片形式存在,或学生信手涂鸦都属于此范围。“图画作文”的形式多种多样,不拘一格:看图说写、剪贴说写、联想续画编话、自编连环画、画生活写日记、观察介绍实物„„

本课题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个别访谈法、内容研究法,辅之以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通过以画促写,激发儿童对作文和绘画的兴趣和自信心,把写作当作一件“乐事”, 为“写”扫除心理障碍,做到“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心”。

在这一年多的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通过分发调查问卷、统计相关数据,了解了低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当前写作教学不协调的现状,分析了产生现状的原因。根据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课题实施措施:“五定五有”,

保证学习的有效性;集体备课, 探讨指导的有效性;写下水文,确保引导的有效性;课堂观察, 验证教学的有效性;专题研讨, 关注研究的有效性。在课题实施的不同阶段,我们有效组织研究力量,深入开展研究。课题遭遇研究的瓶颈时,我们在学习、交流中统一认识。

在校长室、教导处、教科室的带领下,课题组通过指导观察体验,铺就表达基石;丰富画写形式,增强习作趣味;引导课外阅读,积累语言,借鉴方法;注重平衡多样的习作指导策略;重视教师个性化评价,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等具体研究策略,基本完成了本课题预定的各项目标。从学校层面看:1. 建构了体现新理念,适合本校实情的课堂评价体系。2. 编写了教学成功课例,作为作文教学的校本教材。从教师层面看:1. 教师形成一定教学风范,科研能力增强。2. 教师更新了教育教学理念,促进了专业成长。3. 教师作文课程资源的开发能力得到提高。4. 学生对教师教育教学的满意度大大提高。从学生层面看:1. 学生的兴趣得到有效提高,习作“真”了。2. 学生作文水平得到了提高。3. 学生阅读兴趣浓厚,阅读能力得到提高。

我们坚信,习作教学是每一个关心语文教育的人的永恒研究主题,《小学低段“图画作文”教学的实践研究》只是我们对于作文教学的一种初步探索,我们会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深化,以期探索出一条低年级以画促写,培养写话能力的可行之路。

【关键词】 小学低段 图画作文

【正文】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 从事实现象中产生的思考

多年来,许多教师对作文教学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大多数教师的作文教学探讨都是从三年级才开始的,而很少注重低年级的作文启蒙教学。当前小学低年级写话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从教师方面来说,教师对写话教学不够重视。虽然“写话”、“习作”已编入教材,但教师仍只重视识字写字、阅读教学,忽视“写话”,对此缺乏有效的指导。总的来说,表现为“五多五少”:训练——随心所欲多,目的性少;阅读——条分缕析多,联系习作少;指导——千篇一律多,灵活性少;批改——笼统抽象多,针对性少;讲评——批评否定多,鼓励赞赏少。从学生方面来说,农村的孩子,特别是许多留守学生,课外阅读量较小,对大千世界的接触面太窄,加之家长总体文化水平不高,缺乏家长的正确引导,写话时词语贫乏、用词不当、语句不通等现象严重存在。他们对写话兴趣不高,普遍认为写话是“苦差使”,惧怕写话,厌倦写话,谈写色变,不知从何入手,产生依赖家长或他人心理。低年级写话缺乏有效指导,质量不高,就为中高年级习作留下了“隐患”。

2. 《语文新课程标准》对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一二年级写话目标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根据表达需要, 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新课标》明确地把“对写话有兴趣”摆在首位。由此可见,低年级写话,重在培养兴趣。它可以使学生变“苦写”为“乐写”,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但如果单纯让学生写话,他们一定会感到枯燥,所以我们要寻找一种既符合新课程要求又适合于第一学段学生写话的方法,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写话任务。

3. 观察和经验总结后的新发现

小学生对图画、动画等直观的形式有着强烈的兴趣,“图画作文”能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兴趣与爱好,营造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和生活氛围,使学生在一种快乐、轻松的积极状态下尽情地说,自由地写,尽情展开想像的翅膀。

从这些意义上来说,“图画作文”是针对学生年龄、生理、心理特点,探讨出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写话形式。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图画作文”对提高低段学生写话能力的作用,自然成了一个有价值的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重视鼓励自由表达,放开种种束缚,在写作中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对作文教学明确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激发学生展开想像和幻想,鼓励

写想像中的事物。”“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互相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2.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低年级学生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来思维的。我们把抽象的写话训练和形象直观的绘画结合在一起,既激发了儿童的写话兴趣,又给他们提供了鲜活的写话素材。由文到画,是一种语言向思维的转化,在转化过程中可以培养儿童的创新能力;由画到文,是一种思维向语言转化,在转化中可以提高儿童的想象表达能力。“图画作文”的有效实施,还能切实提高儿童口头、书面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3.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认为知识的获得是儿童主动探索和操纵环境的结果,学习是儿童进行发明与发现的过程。他认为教育的真正目的并非增加儿童的知识,而是设置充满智慧刺激的环境,让儿童自行探索,主动学到知识。这意味着我们在教育中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不要把知识强行灌输给学生,相反,要设法向儿童呈现一些能够引起他们的兴趣、具有挑战性的材料,并允许儿童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教师应仔细观察儿童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正确判断儿童所处的思维发展水平,相应地调整教学,使之与学生的水平相适应。

4. 情境记忆理论。加拿大的心理学家图尔文根据记忆内容的不同, 将长时记忆分为情境记忆与语义记忆, 并提出他们是两种独立的记忆系统。儿童主要是情境记忆,它是以时间和空间为坐标, 对个人亲身经历的发生在一定时间地点的事件的记忆。图画作文运用一张张生动的图画,可以把学生带入到曾经经历过的情境中,这样学生就不至于无话可说了。

5.教学心理研究表明:处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往往有着不同的心理特征。小学生好奇心强,好游戏、好动、好胜,而对学习注意的持久性较差。在图画作文中,我们充分注意到了小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让学生始终处于愉快的活动中,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话动中获得成功,并从成功中获得喜悦,获得学习的动力。这样,枯燥的教学就变成了学生自觉自愿的学习。

三、课题的概念界定

“图画作文”不等同于以往的“看图写话”,任何生活中的画面,或真实场景,或已被报刊书籍记录,或以照片、图片形式存在,或学生信手涂鸦都属于此范围。“图画作文”的形式多种多样,不拘一格,如看图说写、剪贴说写、联想续画编话、自编连环画、画生活写日记、观察介绍实物等。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课题研究,争取达到以下目标:

1. 通过多种形式,激发儿童对作文和绘画的兴趣和自信心,把写作当作一件“乐事”,为“写”扫除心理障碍,做到“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心”。

2. 探索低年级以画促写,培养写话能力的可行之路。

3. 通过本课题的实践研究编写教学成功课例,并作为学校作文教学的校本教材后续使用。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1. 进一步明确小学低段作文教学的的性质。

2.调查低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当前写作教学不协调的现状,分析产生现状的原因。

3.构建小学低段“图画作文”教学“观察--体验--思考—表达”的基本路径。

4.探索多样有效的写话训练策略。

5.建立新课程理念下的评赏性的评价体系。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1.问卷调查法:研究初期,通过调查作文教学现状及学生作文存在问题等选择、确定课题研究的重点。

2.内容研究法: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在学习、实践、反思、学习、改进中探索图画作文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3.个案研究法:在研究的全过程中,对学生不同个性心理特征、不同层次的学生作文学习及教师作文教学过程进行长期的成长记录,研究在教与学的全过程中有无达到预期效果,以便及时调整课题研究的思路、方法等。

4.经验总结法:不断将调查、研究得到的数据及信息进行定性分析,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总结出作文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七、课题研究的过程

本课题自2010年启动至今,已经历时两个多学期。在研究的道路上,我们不断发现问题,不断探索着解决问题,再把探索的经验付诸教学实践,再发现实践中的新问题。在螺旋上升的研究过程中,我们这样做:

(一)发放调查问卷,找准研究起点。

为了全面、真实地了解低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当前写作教学不协调的现状,我们发放了《苏孟小学低段学生习作情况调查表》和《苏孟小学低段语文教师作文教学情况调查表》。《苏孟小学低段学生习作情况调查表》的调查对象为一、二年级三个班级,调查表共计十二道题目,涉及到学生每学期写作的篇数及对自己写作质量的评价、是否经常进行小练笔、对写作的态度及在写作中遇到的困难等,共发放问卷141份,回收141份。现将调查情况总结、分析如下:

第一题:你喜欢写作吗?84人选择了不喜欢,31人选择一般,26人喜欢。

第二题:你进行写作的原因是什么?74人选择了老师作业,43人选择是家长要求,选择自己愿意的24人。 第三题:你是否经常写日记或周记?请写出原因。经常写的47人,偶尔写的86人,从来不写的8人。不写的原因有的说不知道怎么写,有的说没得可写,有的说没时间写,有的说老师没让写,更有人说因为贪玩就不写了。

第四题:你一学期写作文的篇数大概是几篇?其中写了10篇以下的为33人,写10~20篇的79人,写了20篇以上的有29人。

第五题:你是否经常进行小练笔?经常的有58人,偶尔的有83人。

第六题:你给自己作文的质量评价。评价较高的有58人,一般的64人,不好的19人。

第七题:你的作文发表或获奖情况。141人中只有2人的作文在《金华晚报》上发表。

第八题:你是否经常订阅报刊、购买图书?经常的有43人,偶尔的有90人,从不订阅的有8人。

第九题:你是否经常到图书馆借阅图书?23位同学经常借,而且每学期都在10本以上,偶尔去借的有91人,有27人从未借过图书。

第十题:你觉得你的语文能力在提高吗?有提高的107人,无提高的34人,第十一题:你现在的作文课是怎样的?你理想中的作文课是怎样的?

现在的作文课,有的同学认为是严肃的,有的认为是有趣的,有的同学的上课做小动作会被老师批评。理想中的作文课,绝大多数认为是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活跃,课堂上充满幽默和笑声,在课堂上觉得轻松。

第十二题:你在写作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归纳起来有这么几个方面:不知道写什么,语言不够生动,缺少新意,不知如何开头结尾,想象力不够丰富等。

《苏孟小学低段语文教师作文教学情况调查表》的调查对象为一、二年级的语文教师,调查表共计九道题目,涉及到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的关系、作文教学中教师的关注点、教师是否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等,共发放问卷6份,回收6份。现将调查情况总结、分析如下:

第一题:你喜欢作文教学吗?1人选择了喜欢,4人选择了一般,1人选择了不喜欢。

第二题:你会保证每周两节作文课的教学吗?3人能保证,3人偶尔会拿来上阅读课。

第三题:你认为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的关系怎样?4人认为紧密相关,1人认为一般,1人认为是独立的两块内容。

第四题:除了教材里的写作内容,你会有计划地拓展其它类型的写作素材吗?4人会拓展,2人选择偶尔会。 第五题:作文教学中,你会更关注什么?关注写作技巧指导的有3人,关注生活积累指导的有1人,2人选择写作兴趣的激发。

第六题:你是否经常布置学生进行小练笔?经常布置的有2人,偶尔布置的有4人。

第七题:你是否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5人很重视。1人选择一般。

第8题:你会推荐学生阅读哪些类型的书籍?推荐作文类、童话故事类的有4人,2人认为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书籍就可以。

第九题:你会及时针对教学情况写反思吗?1人经常会,3人偶尔会,2人不会。

第十题:近两年你撰写了几篇论文?4人写了1~2篇,2人没有撰写过论文。

第十一题:你觉得除了看图作文以外,还有哪些学生感兴趣的作文形式?归纳起来有这些形式:自己画一幅画并把内容写下来;“集体作家”即大家合作写一篇作文;写日记;编童话故事;“音响作文”即提供一段声音,展开想象写作文等。

从调查问卷看,对学生而言,主要问题有:

(1)惧怕心理。一方面,因儿童年龄小,生活阅历浅,知识积累少,作文时经常感到无话可说,无事可写,以至于作文内容空洞,题材狭窄,语言枯燥,形式呆板,作文时产生畏难心理。另一方面,因教师目标设计及教学方法不当,以致使学生失去了写作的兴趣、热情,写作能力得不到提高,因而提起作文就头疼,害怕写作文。

(2)依赖心理。学生作文往往是无话可写,学生写不出作文并非是智力障碍所致,主要是学生与各种社会成员之间交往的丰富写作材料不能见诸笔端。我们也调查了部分同学,他们确实能说会道,然而在命题作文前,很多人束手无策,思路狭窄,没有多少语言可以表达,为完成作文往往依赖于家长,家长说一句,自己写一句,作文成了家长代笔;或是依赖于各类作文选,抄袭他人之作。

(3)虚假心理,说假话、空话、套话。例如,在一篇《夸夸我的同学》的习作完成后,从问卷得知,大多数同学没有写出真实的事迹,有的模仿范文,有的凭空杜撰,言不由衷。可见我们的作文教学脱离了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实际。

(4)应付心理。应付作文,对作文不感兴趣,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不得不勉为其难,完成习作是不得已而为之。

对教师而言,主要问题有:

(1)忽视作文教学,常把课程中安排的每周两节作文课挪作他用。

(2)孤立、片面地看待作文教学,把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割裂开来。

(3)“死”搬教材。现在的作文教材不同程度地成为一种固定模式,束缚教师手脚,如此教学很容易脱离丰富多彩的生活实际,使教学枯燥乏味。

(4)重写作技巧的指点,轻生活积累的指导。

(二)制定切实可行的课题实施措施

1.“五定五有”,保证学习的有效性。

从2010的10月起,我们的课题研究正式开始。立足学校实际情况,课题研究过程实行“五定五有”的学习制度。“五定”是指每次活动要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专题、定形式;“五有”是指每次活动要有计划、有组织、有记录、有反馈、有总结,这样才能不断促进课题研究的深入进行。

课题前期,我们主要通过自学、记读书笔记和集体学习、交流的形式学习了许多与学习习惯有关的文章,从而能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和寻找出目前我们现在的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界定出我们课题研究中的几个概念。

我们以教研组为基本单位,相继学习了特级教师周一贯先生的《生命独白与心灵对话》、潘新和教授的《语文:表现与存在》、《新课程标准》、《优秀是教出来的》等书,老师们对这些书中与我们课题研究密切相关的、特别精彩的段落、观点进行了摘记,并认真写好读后心得体会。我们在固定的半月一次的碰面会上做了交

流,大家受益匪浅,理论知识扎实了,对课题研究的兴趣和信心也明显增强了。通过学习,我们对课题的几个关键字眼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研究初期,课题组带领学生开展了多次有针对性的看图写话活动,在活动的基础上,学生完成习作,其中不乏佳作。比如,《牙牙“洗澡”》、《十朵小云》、《小猴捞球》、《大家逛超市》等。然而,很多课题组老师就此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那就是“图画作文”等同于以前的看图作文,课题研究只不过是“换汤不换药”,“新瓶装旧酒”。

针对课题研究存在的困惑,我们在全体成员之间开展了多次沙龙式探讨。在2011年3月的一次教研组例行讨论会上,金姣老师提出“图画作文”并不仅仅局限于看图作文,任何生活中的画面,或真实场景,或已被报刊书籍记录,或以照片、图片形式存在,或学生信手涂鸦都属于此范围。张淑贞校长补充:“图画作文”的形式多种多样,看图说写、剪贴说写、联想续画编话、自编连环画、画生活写日记、观察介绍实物„„而且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体验总是因人而异的、个性化的,对于同一个事物,不同的人总会形成不同的体验。我们不能过多地把自己的想法灌输给学生,要让学生写出自己的感悟,自己的想法。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亲身去体验。

同时,我们通过校本研训,帮助教师更新教育观念,转变角色,努力提高教师的心育能力,并将其运用于习作教学实践当中。

2. 集体备课, 探讨指导的有效性。

预设, 是为了有效的生成, 我们利用群体互补效应, 发挥群体优势, 加强集体备课活动。在集体备课时着重探讨以下问题: 备课时遇到什么困惑? 教学目标的设计是否有效? 是否调整了练习素材, 为什么调整? 教法与学法的选择是否科学? 设计的练习活动安排是否有效? „„在集体备课时, 由教师轮流作中心发言, 说教材, 说教法、学法, 说理念, 备课组其他老师认真倾听, 并在各自钻研教材的基础上, 提出改进意见, 对于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

王元芳老师执教看图作文《我爱读书》时,首先谈话导入,指导学生看懂了图意,接着就进入第二环节——合理想象前后内容。章玲老师建议,这个环节改用补照片的方式,学生可能会更感兴趣。李瑛老师随即补充,教师可以这样说:这是一幅静止的画,也是一张照片,那么它前后的内容是怎样的呢?现在我们也来当一回摄影师,给它“补照片”,设想一下它前后的内容怎样。先补前面的,在补之前我们先把这张照片放到前面来。(请一位同学模仿图画的内容坐在台前充当照片)先四人小组讨论,根据你们的想象排演一下,再分组上台表演。

后来的课堂实践证明,这个设想非常成功。因为看了图画,补了照片,让学生放电影似的构思问题,学生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电影越放越细腻,问题越说越精彩,课堂气氛也随之活跃了起来,激发了学生思维的灵性。学生在生活中的各种体验、感受也自然而然地融入到图画中。讲图画上的故事,其实就是讲自己的经历。

3. 写下水文,确保引导的有效性。

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在一定程度上来源于教师对作文的兴趣。“教师下水”的本身是身先士卒,就是无声的鼓励和有形的引导。叶圣陶在《文汇报--教师下水》一文中说“语文教师教学作文,要是老师自己经常动动笔,就能更有效地指导和帮助学生。”因为教师只有通过亲身实践才会体会写作的甘苦,获得感性认识,才能发现问题,有效地指导学生作文。另一方面,教师写下水文,这本身就具有榜样作用,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好胜心,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只有亲自尝试写作,从“下水文”开始,在指导学生时才能身临其境,体味写作中的酸甜苦辣,激发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并从中找出阻碍学生写作能力发展的症结,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写作的乐趣。 在看图作文课《团结力量大》的教学过程中,金姣老师宣布和学生一起写文章,学生们都欢呼雀跃,纷纷表示要和老师一试高下。结果,在约定的30分钟内,大部分学生都完成了习作任务,少数几个没完成的学生也比以往写得快,写得具体多了。接着金姣老师先读了自己的“下水文”,读到精彩之处,学生们毫不吝啬自己的掌声。但有一位学生指出,老师在描写蚂蚁是如何将香肠抬起来的,又是如何指挥的过程写得没有他详细。此言一出,班里一片哗然,大家都露出不可置信的表情。老师虚心地请他读自己的文章,这位学生是这样写的: 这时,一只健壮的蚂蚁站了出来,它说:“大家听我的指挥!”它站在前面,其它蚂蚁排成两列,一列在左,一列在右。大家齐心协力把骨头搬到肩膀上,然后一边喊着口号,一边往家走去。

老师带头鼓起了掌,学生们也把热烈的掌声送给了这个敢于向老师挑战的学生,他的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神色。接下来站起来朗读作文的学生个个神采飞扬,因为他们觉得“战胜”老师不是不可能的。尽管老师只是故意在“下水文”中出现一些不足,但对学生写作热情的激励作用却是显而易见的。

4. 课堂观摩, 验证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是最鲜活生动的个案, 我们扎实开展了各种形式的课堂教学交流活动———观摩示范课、研究课, 听随堂课等, 为课后进行交流提供鲜活生动的素材。我们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选取典型的案例, 围绕有效落实练习目标的主题, 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学生的课堂表现、教学的预设与生成等不同的角度加以分析、研究, 总结出有效达成练习目标的基本方法。

2011年2月,课题组确定近期课题研究主题为:“优化课堂提问,提高教学效率”。正值金姣老师备战金华市农村教师优质课评比,第一次试教作文课《多种形式引用人物说的话》。课后评议时,不少老师直言不讳,说出了她们的看法。雷小芳老师指出提问所涉及到的学生面太窄。一节课下来,教师的注意力只集中在少数几个反应灵敏、敢于大胆发言的学生身上,提问也只叫这几个学生回答,使得多数学生成为“被遗忘的角落”。这固然是因为怕如果学生回答不出,课堂会出现“冷场”,或是怕耽误教学时间,影响教学进度,但对学生发展而言是极为不利的。李瑛老师指出教师的课堂提问语过于贫乏,虽不至于是那种千篇一律地问学生“对不对”,“是不是”,但也大多表现在教师问、学生答这一单向活动形式上。张淑贞校长也指出教师的提问方式是不可取的,它在课堂教学中没有起到什么积极的作用。课堂提问更多的是要体现在教师激疑、学生质疑、师

生共同释疑这种多向活动形式上。因此,问题设计要能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教研室毛玉文老师点评:教师要紧扣教学目的和教材重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力求提问少而精。

5. 专题研讨, 关注研究的有效性。

在学习培训的基础上, 我们采用多种形式进行研讨。课例研究、教学反思、教学故事、专题沙龙„„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自我诊断和反思, 及时发现不足, 从而采取有效措施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研讨的目的在于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现象、教学问题具有独立思考和创新性见解, 不断更新教学观念, 改善教学行为, 提升教学水平, 真正成为教学和教研的主人。

研讨会上,老师们谈论的最多的就是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反思,既有好经验的交流分享,也有发现不足后采取的措施。下面是徐艳老师在2010年12月一次研讨会上的发言内容,大意如下:

开学以后,我每周利用中午的时间,隔天进行看图写话的训练。几次写下来,我发现我们班学生的写作水平悬殊很大。好的作文语句通顺,叙事清楚,想象丰富,有时还富含哲理呢!差的作文,就只有三言两语了,而且字迹一片模糊。针对这种情况,我决定由学生带学生,以优带差。

具体做法是:认真批改后,对学生的作文按“病”归类。然后选取有代表性的几篇文章,用语文课进行讲评。先把图画和这问题作文放在实物投影上,在引导学生看清图意之后,我一边朗读,一边让学生发现问题,说出病因,提出修改意见。开始他们还不会说,在老师的引领下,他们渐渐有了头绪。当然,对于好的文章也给予表扬鼓励,读的时候,我会让学生说出自己欣赏之处。

(三)从生活入手,激发学生作文兴趣

1. 引导观察体验,铺就表达基石

我们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崭新的日记本,利用几天的时间,给日记本起一个最美、最富有诗意而且能体现自己个性的名称。再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让每个学生说说自己所起的名称,并说明起这个名称的理由。最后,教师用充满激情的语言鼓励学生:“从今天开始,这个日记本将成为你最好的朋友,它可以记录你成长的历程,珍藏你幸福的童年„„”

接下来我们让学生留心周围事物,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学生习作必须要观察社会生活,体验生活,了解许多事物,懂得很多道理。否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即使有很高的写作本领,也是写不出好文章来的。鲁迅在给董永舒的信中说,学习作文,“第一是观察”;茅盾也说,初学者“尤其不能不下苦功的,是在观察力的养成”。初学作文就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不断提高观察分析能力,恐怕是所有文学家的共同经验。

2. 丰富画写形式,增强习作趣味

(1)看图说写。即观看小朋友们自己收集来的图片或老师从网上搜索来的图片,激起兴趣,进行说和写。 徐倪俊小朋友在看到一张牛排的图片后这样写道:

今天,我从少年宫出来,突然很想吃牛排。于是我对妈妈说:“妈妈,我们去吃牛排吧。”妈妈皱了皱眉头,

为难地说:“不行,妈妈今天没带这么多钱。要不,我们到时代超市去买回来自己烧。”“那好吧。”“你真是个好孩子。”妈妈高兴地说。到家来,妈妈煎好来牛排,我吃了一口,说:“好好吃噢!”

实践让我们进一步懂得,“体验世界中,一切客体都是生命化的,都充满着生命的意蕴和情调。” 所以学生笔下的植物有了生命的灵动。他们自由地看,自由地想,自由地说,愉快地写,充分发掘出自己潜在的创作潜力。

(2) 剪贴说写。这是一种手脑并用的创造性写话活动。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喜好,通过剪剪贴贴组合成新的“图画”,让学生让学生介绍成图过程和图中事物之间发生的故事。

秋天来了,孩子们置身于秋高气爽,天高云淡,瓜果飘香的季节,有很多新奇的发现。于是,我们让孩子自己去找秋天,看秋天,把美丽的秋天用画笔画下来,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秋天。于是,一篇篇精彩的作文便诞生了:

秋天来了,天气转凉了,金黄的树叶从树上飘落下来。田野里稻子熟了,金灿灿的一大片。果园里,各种各样的水果也大丰收了,有黄澄澄的橘子,红通通的苹果,紫紫的葡萄„„农民伯伯乐得笑哈哈。

秋天来啦,秋天来啦!果园里的果子熟了,梨树上挂起来一个个金黄的灯笼。一棵棵橘树像一把把大伞,上面躲满了数不清的橘子宝宝。苹果也露出来红红的脸颊。田野里稻谷丰收了,棉花白白的,大豆挺起来鼓鼓的肚子,高粱举起来燃烧的火把。秋天真美啊!

(3) 联想续画编话。在学生面前先展现一幅留有悬念的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补上事情的结果,再让学生将中间的过程以文字的形式表示出来。

在完成了口语交际的教学内容后,我们让学生把课堂上说的内容用笔记录下来。有了充分说的前提,学生们写起话来也是得心应手。下面是郑博航小朋友在一次口语交际后的作文《小猴捞球》: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一群小猴子来到小河边的草地上,开心地踢起了球。小猴子们跳着,跑着,抢着,闹着,玩得满头大汗。

突然,一只小猴子飞起一脚,用力一踢,把皮球踢进了小河。皮球在水面上漂浮着,渐渐地离岸远了。这可怎么办呢?小猴子们急得哇哇直叫。正当大家都没办法的时候,大猴子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好主意。它捡起了地上的一根长树枝,叫大家手拉手牢牢地抓住它,然后它努力地用长树枝把皮球捞回了岸边。

啊,皮球回来了!猴子们又快快乐乐地玩耍了。

(4) 自编连环画。学生非常喜欢看连环画。可以让学生学习这种表现手法,每天画一幅画,编写“连续剧”。 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许多学生俨然成了小小的漫画家,翻开他们的作文本,一副副充满童趣的图画,一篇篇奇思妙想的文章让人忍俊不禁,又让人深深感动于他们纯洁美好的心灵。看朱斯琪小朋友的《十朵小云》: 阳光灿烂的一天,云妈妈和云爸爸带着八朵可爱的云宝宝出门游玩。

它们飘啊,荡啊,来到了酷热难当的沙漠里。一只小老鼠被毒辣辣的太阳晒得趴在沙堆上直喘气。一朵好心的小云立刻飘落到小老鼠的上空,为它挡住阳光。小老鼠感激地对小云说:“谢谢你!”小云轻轻地说:“没关

系,跟着我走,我带你去找绿洲。”它转头对其他小云说:“你们先走吧,我待会儿会赶上你们的。”

就这样,一路上小云们帮猪先生浇花,给脱了毛的小羊当棉袄„„它们欣赏了美丽的风景,也收获着助人的快乐。

(5) 画生活写日记。就是用一幅画加一段话的形式,让学生写亲耳听的,亲眼见的,亲身经历的事。 在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到金华动物园春游后,金嘉玮小朋友写下了自己的见闻和感受。

春游

今天一大早,我就背着书包蹦蹦跳跳地来到学校,参加学校组织的去金华动物园春游的活动。

准备出发了,我们排好队伍站在门口,就看到有五辆公交车已经在门口等我们了。我们按次序上了车,能和这么多同学一起春游,我真的很开心。

车子停了,目的地也到了。下车后,我看见一棵树和一块大石头,上面写着“金华动物园”。走进动物园,看到狮子、老虎、狼、猴子等很多动物在那里表演节目,精彩极了。一路走去,我看到五颜六色的鹦鹉,又粗又大的蟒蛇,活泼可爱的小鱼,黑壮结实的猩猩,还有美丽的孔雀,真是大开眼界。

回到家,我和爸爸妈妈说了今天春游的的见闻,他们听了可开心了。

(6) 观察介绍实物。画一样事物,把该事物的大小、形状、颜色、性能、特点等有条理地介绍清楚。

经过半年多的训练,学生说话写话的能力越来越强了,他们把看图作文所学到的观察方法,表达方式转移到学习关心周围的人、事、物,并逐步养成观察事物的习惯,及时记录下所见所闻所感。

张喆小朋友在仔细观察了新鲜的莲蓬后,写下了这样一篇文章:

你们见过真的莲蓬吗?今天我见着了。

新鲜的莲蓬圆圆的,黄绿色,有碗口般大小,像一把小雨伞,上面长着一颗颗小莲子。如果把莲子剥出来,就像淋浴用的水龙头。

我剥了一颗莲子尝一尝,淡淡的味道很清香,但中间有一颗小小的像豆芽一样的莲心,苦苦的。

小朋友,你也让你的爸妈买一个莲蓬尝一尝吧,说不定,你能尝出不一样的味道呢。

3、创设画写时机,提高画写质量。

(1)定期练习。画图写话比一般的写话多了画画的任务,因此不可能要求学生过于频繁地练习,否则会加重学生的负担,使学生疲于应付。我们定期更换练习的形式,保持学生画写的积极性。

(2)为了增加学生的词汇量,平时在生字的教学中就要增加学生的词汇量。另外还可以准备一本“采蜜本”,搜集课外书或交谈中学到的好词佳句,使学生不至于“心中有话笔下无词表现”。

(3)定期展示学生的优秀绘画作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4)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种作文比赛,向《金华晚报》等报刊杂志投稿。

(四) 引导课外阅读,积累语言,借鉴方法

作文教学决不仅是作文指导课上的事,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告诫他的孩子说:“写诗功夫在诗外。”这对于我们

提高学生作文兴趣来说同样具有指导意义。这是因为阅读是作文的基础,没有阅读,就没有语言和积累,方法的借鉴,学生作文时就无法表达。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没有一定的积累,学生就无表达的能力。

所以,我们鼓励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籍,并且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每周一检查,一交流,一品评,每期末一评比。每个学期下来,每个学生都能摘录一本比较厚实的笔记。大量的阅读,使学生有了丰富的积累,为写作打了下厚实的基础。

(五)注重平衡多样的习作指导

平衡性与多样性是任何生态系的共同特征,因而,在习作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我们教师能尽可能的注重平衡性与多样性,凸现作文指导过程本身的原生态。

1、注重平衡性。

任何生态系统,都是一个平衡的系统。习作教学是复杂生态系统中的子系统,因此,我们习作指导的过程也很好地注意平衡。

首先,注重师生关系的平衡。在习作指导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不是对立关系,更不是命令被命令的关系。在过去,教师习惯于对学生指手画脚,习惯于发号施令。这种“你应该怎么怎么写,不应该怎么写”的指导方式,很难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因此,教师要以和学生平等的姿态参与到习作过程中来,快乐着学生的快乐,忧虑着学生的忧虑。例如教师经常为学生读自己的人生随笔,与学生写同题作文,和学生一起经历习作的全过程,为学生提供习作建议,师生一起在作文的园地里交流、吸纳与欣赏。这样的习作过程,才是师生语言与精神同步发展的生态过程。

其次,注重“放”与“收”的平衡。过去的习作教学,学生的文章为什么如在一个模子里印出来?那是因为教师指导时“收”得太多“放”得太少。因此,在习作教学生态化实施的过程中,必须注重放与收的适度平衡。教师要尽可能激发学生习作兴趣,拓宽学生习作视野,打开学生习作思路,而不要在技术上,语言上做过多的指导,尽量做到先放后收。

2、注重多样性。

任何一个生态系统,如果缺乏了多样性,该系统就不再具有活力和可持续发展潜力。因而,在习作生态化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多样性。

首先,从习作指导的角度来说,我们倡导题材的多样性、文体的多样性、表达方式的多样性。我们在选择习作话题的时候,在指导学生习作的时候,在鼓励孩子创新的时候,力求避免单调,注重多样。孩子的习作充满活力、丰富多彩。

其次,从习作的内在机制,鼓励孩子观察--体验--思考—表达的多样性。学生习作一般都要经历“观察—体验—思考—表达”的过程。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生命体,因此,他们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风格是各异的,我们不去强制他们的习作如出一辙。有的孩子喜欢静静观察,独享发现的乐趣;有的孩子喜欢集体活

动,感受合作的快乐;有的孩子喜欢理性思索;有的孩子喜欢感性抒情„„我们就充分尊重他们的个性与习惯,千方百计为他们创设宽松的习作氛围。 “土地宽容了种子,才有丰收;大海宽容了河流,才有了浩瀚;蓝天宽容了云彩,才有了绚丽;人生宽容了遗憾,才有了希望。”我们的宽容,给孩子的习作带来无穷的希望。孩子们的童年是梦的季节,这时候往往会有不切实际的想法。当孩子愿意把这些心里话说出来时,无论孩子的想法是多么可笑,孩子的行为是多么幼稚,只要是真实的,我们都加以表扬,因为高尚的美的情感都出自真实的事情,发自内心的感受。这些真实的感受成为了写作的第一手材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体验,还提高了学生的认识水平,把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尽情地释放出来。

再次,从习作指导的流程来说,我们注重计划——指导——评价的多样性。习作本身具有多样性,因此我们在习作指导的过程中,尽量避免模式单调、手段单一。从习作计划制订来说,既要求严谨又要灵活——从整体上来说,要统筹安排;从局部上来说,要灵活机动。从指导方式来说,因文而异,求新求变。有的课侧重从读学写,有的课侧重情景创设,有的课侧重思维开拓。从评价手段来说,我们多法并举,如出版班报、上墙报、教师为优秀作文配音乐朗读、评比习作标兵、推荐到刊物发表,更多的作品被发表在“原生态作文”博客上„„让学生在教师的多元评价中充分享受习作带给他们的快乐。

(六)教师个性化评价,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新的课程改革中,对学生习作的评价,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关注学生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因此,教师对学生作文进行评价时,要进行改革,要讲究评价的个性化,鼓励学生主动体验生活,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发展学生的思维和个性。我们在作文教学中的评价方面,做了一些这样的尝试:

1. 肯定性评价

学生习作有的在遣辞造句上较优秀,有的结构较完整,有的有一个较出色的结尾或开头。这些长处,可以采用肯定性评价。如:“这个词用在这儿很贴切。”“你巧妙的过渡,使文章更精彩。”“你的结尾意味深长,耐人寻味。”教师这样的评价语言,使学生感到自己在本次习作中某一方面的成功,从而进一步激发习作的兴趣。

2. 征求意见性评价

学生习作是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待这个缤纷多彩的世界,往往表达出独特的认识。教师站在儿童的角度,不根据自己的主观意志去任意修改,保留文章中美好的童真、童趣。当然,对学生某些不规范的语言,教师还是适当的点拨,但用征求学生意见的口吻。如有学生写道:“我实在很高兴很高兴。”教师这样批语:“你的心情老师可以理解,如果换成‘此刻我难以表达心中的喜悦’,是否更妥当?”

3. 欣赏性评价

学生的作文中,常出现教师意想不到的妙语或惊人之语。教师一定不能吝啬欣赏性的评价。一些学生阅读面广,写作中恰到好处地运用古诗文,从而对文章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时,教师送上一句:“你的知识面真

广,不愧为班上的才女!”也有学生作文通篇神采飞扬,教师就这样评价:“欣赏你的文章是我的一种享受,几年后或许你的名字会家喻户晓。好好努力,老师在关注着你的成功!”每一个孩子读到这样的评价语都心花怒放。

4. 实行两次评价

重视习作的过程,对每一篇习作实行两次评价。第一次,教师不作任何指导,放手让学生自由构思,自由表达,成稿后进行初次评价。这个阶段,只有少部分学生的习作能达到优秀。随后,教师结合学生习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习作指导,给学生一些思考的空间,指出修改的方向。指导后,再让学生针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调整。教师再进行第二次评价。这样下来,学生能了解自己习作的缺陷,针对不足进行修改。在反复的修改中培养了学生作文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习作兴趣,同时也让学生懂得了“努一把力,就能做得更好。”

5. 从两个层面评价

学生良好的习作习惯,很大程度反映在习作态度上。文章的优劣是一个面,书写的规范与否是另一个面。中国的汉字,一方面起着思想交流、文化继承等重要的社会作用,另一方面它本身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采。学生能在习作的同时规范地书写汉字,也能增强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因此,教师可以从文、字两个层面对学生的习作进行评价,促使学生的习作习惯、习作能力与思想情感协调发展。

现在,我们正在尝试多样化评议。如小组评议、同桌评议、典型评议、对照比较评议、父母点评等,并在评议后再进行修改。这样既提高了学生习作的兴趣,又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探究的精神。

八、研究收获与成果

在教导处、教科室的带领下,通过一年多的实践研究,本课题预定的各项目标基本完成。课题研究后期,为了全面、真实地了解课题研究的成效,我们再一次发放了《苏孟小学低段学生习作情况调查表(二)》和《苏孟小学低段语文教师作文教学情况调查表(二)》。通过问卷调查反馈情况和取得的各项成果来看,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学生,都从课题研究中收获了许多。

(一) 从学校层面看

1. 建构了体现新理念,适合本校实情的课堂评价体系。

经过课题研究,教师明白课堂教学的中心已经由教材为中心、教师为中心转向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所以课堂教学评价的关键应该促进“两个发展”:一是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首先体现在教学目标上,不仅要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而且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体验等。其次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研究课堂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二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重点不在于鉴定教师课堂教学

结果,应沿着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方向发展。

课堂评价的重点应该体现“两个转变”。一是从关注教师的“教”真正转变为关注学生的“学”。课堂上关注

的不应该仅仅是教师的“教”,重要的是学生的“学”,这是新课程提出的新理念。只有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二是从关注“具体的教材教法的研究”转变为关注“有效的教学策略的研究”。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一个个具体的、独特的、活动的人。一节课,设计再好,如果没有学生的参与配合,就难以实现预定的目标。因此,课堂常常不是静态的,而是鲜活的;教学也往往不是预设的,而是创生的。课堂教学必须关注学生,关注他们的喜怒哀乐,关注他们的情绪和情感生活。教师必须把着力点放在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上,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动机和学习毅力,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为此,课题组在学校教务处的帮助下,拟定出了《苏孟小学作文课堂教学评分表》。本表力求符合新课程标准,贴近学校实际,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符合广大农村教育实践者的需要。

2. 编写了教学成功课例,作为作文教学的校本教材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多次开展了各种形式的课堂教学交流活动———观摩示范课、研究课、听随堂课等, 为课后进行交流提供鲜活生动的素材。我们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选取典型的案例, 作为学校作文教学

(二)从学生层面看

当然,课题研究最重要的目的还是通过多种形式,激发儿童对作文和绘画的兴趣和自信心,把写作当作一件“乐事”,为“写”扫除心理障碍,做到“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心”。我们的收获是:

1. 学生的习作兴趣被有效激发。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关于写作”这一要点中提出:“„„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学生喜欢图画作文,因为他们可以感受生活的甘甜,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而不受字数、文体等的限制。因为有了真切的活动体验,孩子们开始“写真实的内容”,“抒真切的感受”,“表真挚的感情”。

我们知道,高尚的、美的情感都出自真实的事情、发自内心的感受。让真切的感受成为学生习作的第一手材料,不仅能丰富学生的内心体验,还会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此外及时记录心中的感受,日积月累,将成为丰

2. 学生的习作能力得到了提高。

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和写作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普遍养成了喜欢读书,喜欢写作的良好习惯,写出了许多优秀作文。一大批优秀作文相继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和报刊上发表。如金嘉玮同学的《春游》、《小猴捞球》,叶振宇同学的《十朵小云》,陈佳骏同学的《我的表妹》,翟芷卿同学的《洗脚》, 吴锐的《过生日》等作文发表在金华晚报上。徐颖同学的《坚强的飞鸟》在金华市“艾青杯”诗歌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宋宸同学的《水果拼盘比赛》荣获2008年度金华晚报小记者佳作二等奖。郑博航同学的《下雪了》荣获2010年度金华晚报小记

3. 学生的阅读兴趣更浓了。

为了促使孩子们广泛地读,大量地读,也为了能使孩子的阅读成果得以展现,我们可以经常在班级内开展一些活动,“图说故事”、“诗歌朗诵会”、“我是小小故事家”、“我和名著有个约会”、“手抄报大聚会”、4. 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了。

学生从一年级上学期开始阅读,随着年段升高逐步形成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养成了一定的阅读习惯。学生阅读兴趣广,知识面开阔,大量的阅读积累,自然形成一定的阅读能力。随着阅读能力的增强,其它能力也随之提高了,如有效地识记要点和理解字词能力,对某项事物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思维、联想、分析综合、比较概括能力等。阅读能力的增强还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良好习惯、良好的个性品质的形成,如集中精力、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等。 (三)从教师层面看

进行课题研究有一个重要的目的指向,就是通过研究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和行为,汇总教师的经验,积聚教师的教学智慧,将教师从繁重的机械工作状态解放出来,让老师真正成为教育智慧的创造者。我们的收获是: 1. 教师形成一定教学风格,科研能力增强。

做一个教师,应该是个思想者,否则,他对教育的理解就是肤浅的、粗糙的。 惟有思考,可以让一个教师的从

教之路越走越宽,越走越有信心,尤其是,沿途的风景才可以尽受眼底。教师的思想哪里来?唯有学习,不断地学习。

课题研究,使教师的作文教学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形成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的教学风范,并在教学与师生交流中大力张扬,能用自己优秀的教学个性去影响学生习作的个性发展。

伴随着课题实验的开展,教师们自主学习、积极实践,勤于反思,勤于动笔,撰写了一篇又一篇的教学案例、反思论文和教育教学小故事,提高了教师的习作教学经验总结能力,推动着课题实验健康、有效地向前发展。老师们还善于抓住教育教学中的点滴,写一写自己的叙事故事。

2. 教师更新了教育教学理念,促进了专业成长。

教育教学理念是教师对教育所持的信念和态度,是教师对教育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它内化在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直接指导教师的行为。先进的教育理念能让教师按照科学的方式、合理地组织教育资源来引导和影响学生完成知识的内化和能力的提升。

两个多学期的课题研究,使教师的作文教学观念得到更新,教学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主要表现在:严格按课表上课,不轻易挪用作文课;注重读写结合,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空白点,引导学生进行习作训练;在辅导学生作文时不是出一个题目就让学生去做,而是把学生当作活生生的人,平等地对待他们,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望;能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出形式多样的活动,在活动中指导学生作文;还能根据时事及季节气候及利用周围的事物引领学生去感受生活,使学生在这种感受中捕捉到写作的材料。

课题研究,促进了我校教师队伍快速成长,从原来的“教书匠”形象变成“研究型、学者型”综合素质较强的

3. 教师作文课程资源的开发能力得到提高。

课题实施以来,作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我们课题组成员设计了各种各样的体验活动,用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去寻找生活中的画面,无论是真实场景、报刊书籍、照片、图片,或是学生信手涂鸦,都被我们用作课程的资源。作文形式更是多种多样,不拘一格:看图说写、剪贴说写、联想续画编话、自编连环画、画生活写日记、观察介绍实物„„

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我们还分别确定了一年级和二年级的不同教学内容,制定了不同的评价标准。 我们用创造的态度给孩子们带来学习的快乐的同时,自己也在享受着孩子们的成长给我们带来的无尽快乐。现在,原先令人头疼的作文批阅,也成了课题组成员的一种享受。

4. 学生对教师教育教学的满意度大大提高。

学期快结束的时候,一般都是老师给学生写评语,在课题研究后期,我校学生也要对任课老师的教学情况进行评价,并把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作为教师教学质量好坏的重要依据,将学生满意度作为教师教学重要标尺。学生对教师教学进行满意度的测评,既能全面了解教师的教育教学情况,同时也能督促教师做好备课、上课、辅导等教学常规工作,从而使教师不断地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改进教育教学技巧。

测评采取无记名方式,分为“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三个档次,由学生对任课教师的教育教学情况进行评价,满意或不满意的,可以简单说明理由。学生参与测评的积极性很高,在收集上来的测评表上,有的学生加注“特别满意”、“相当满意”;有的提出了对老师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二年级的徐艳老师说:“这种测评的确带来不小的压力,但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学生对自己教学满意情况以及与其他教师的差距,促使自己努力改进教法,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更好地促进我们教师的专业成长。”

在测评表的最后一栏“您还想对老师说”,有些学生写得满满的,下面是摘自学生对老师的印象。

金老师,原来我最怕写作文了,妈妈每次都骂我笨。现在好多了,你叫我们看着图画写,我就知道怎么写了。妈妈也不骂我了,上次还说我写得好呢!

——苏孟小学一(1)班

王老师,谢谢你对我的鼓励,我永远记得那次课堂上你对我说的:“你的作文很有想法,老师相信你将来会成为一个‘小作家’的!”

——苏孟小学二(1)班

章老师,我和爸爸妈妈最喜欢看你每次写的评语。读了之后,我都很开心,也知道了以后写作文该注意什么了。

——苏孟小学一(2)班

(四)本课题的研究成果

1.金姣、李瑛老师获得金华市“521工程”骨干教师称号。

2.金姣老师的《信息技术,助推高效课堂》在2010年全国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作品大赛评比中荣获三等奖。

3.章玲:《重视修改,提高习作能力》。

4.金姣老师的《让孩子爱上阅读》获金华市2010年度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论文一等奖。

5.王元芳:《图画作文,兴趣引路》。

6.金姣老师的《学会多种形式引用人物说的话》在第十三届浙江省教师自制多媒体教育软件评比活动中荣获小学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例二等奖。

7.徐艳:《看图写话,指导是关键》。

8.金姣老师的《赏读 讲读 共读 美读——课外阅读指导“四法”》在《刚坚少年报》教研版2010至2011学年度第51期I1版发表。

9.金姣老师的《一课一得,作文课倡导时效性》获金华市第九届(2010)课程改革论文大赛中荣获三等奖。

10.金姣老师的 《主体 过程 多元 激励——作文教学评价要突出“四性”》获金华市第五届教育科研专题论文(教育评价类)二等奖。

11.金姣老师的《以生为本,放飞孩子心中的幸福鸟》荣获2011年金华市小学语文课例二等奖。

12.徐艳老师在第四届“全国教师语言文字基本功大赛”中获得一等奖。

金姣老师在第四届“全国教师语言文字基本功大赛”中获得三等奖。

九、课题研究的后续思考

“图画作文”的要求包括看图和作文两个方面。看图,就是观察。观察要有个顺序,要准确、细致、抓住重点,还要合理想象,以便准确地理解图的主要内容和中心。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大多数学生已能将观察所得,围绕图的中心,有条理、有重点、具体地写出来。今后我们希望继续拓展“图画作文”的内容及形式,指导学生知识迁移,把学到的习作方法运用到其它的作文形式中去,让更多的学生接受作文,喜欢作文,为中高年级的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结束语:

最后,引用费希特《行动的呐喊》中的一句话:“我们不愿只是想,我们一定要去干。我们只有一个激情,只有一个需求,这就是成就自己的同时,用我们的热情,去影响周围的人。我们做得愈多,我们便觉得愈快乐!”(注:费希特的原话中用的是“我”,我们把它改成了“我们”)

我们坚信,习作教学是每一个关心语文教育的人永恒的研究主题,我们会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深化,恳请专家、同仁们悉心指教。

【参考文献】

1. 叶谰著 ,《教育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

2. 傅道春编著,《教育行为的原理和技术》,教育科学出版社。

3. 皮连生主编,《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周一贯著,宁波出版社,2005年6月第一版,“儿童作文”教学论,P174

5.朱水根编著 ,学作文教例与教案研制,广西教育出版社,2005年1月第一版P167 附录一:

附录二:

学生对任课教师教育教学满意度测评表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相关作文

  • 西城区奋斗小学作文纸作文600字
  • 西城区奋斗小学专用作文纸 西城区奋斗小学专用作文纸 西城区奋斗小学专用作文纸 西城区奋斗小学专用作文纸 西城区奋斗小学专用作文纸 西城区奋斗小学专用作文纸 西城区奋斗小学专用作文纸 西城区奋斗小学专用作文纸 西城区奋斗小学专用作文纸 西城区奋斗小学专用作文纸 西城区奋斗小学专用作文纸 西城区奋斗小学 ...

  • 小学生四年级满分作文作文12200字
  • 小学生四年级满分作文:吃西瓜的作文 "哇,西瓜,太棒了"一上课老师就搬来了个大西瓜.这个西瓜表面非常光滑,翠绿色的表皮,有许多疏稀不均匀的墨绿色条纹让人垂涎三尺"咚咚咚"老师敲了敲发出了清脆的响声. "你们想吃么?""想" ...

  • 如何写好作文作文2100字
  • 如何写好作文? 1.好的文章源于生活,写你的所见.所闻:写你的亲身体会:写出你的真情实感,这样的文章,才会生动感人. 2.写作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成功之事.但面对当今的应试教育,你不妨学会一些技巧.比如,平时多背一些好的段落.好的开头及结尾.以备考试用之. 3.多读书,用心读,学会借鉴.好的文章.好词. ...

  • 学会欣赏小学生作文作文2500字
  • 学会欣赏小学生作文 武胜县新学小学教师 徐明斌 作文投射着学生综合素质,学生如果没有良好思想,没有丰富情感,没有作文经验,没有驾驭语言能力,就很难写出好习作.小学生阅读量不大,积累词汇不多,写作技能不强,更缺少对生活仔细观察和用心感受.他们在从事写作时,往往生编硬造,或不知所云,或语句混乱,或词不达 ...

  • 投稿作文作文8800字
  • 1. <未来作家> Email: xxb@wlzjb.com小学四至六年级 dxb@wlzjb.com小学一至三年级 2. <湖州晚报>教育周刊" 金色年华" Email: smile-shenhong@126.com 3. <全国优秀作文 > ...

  • 小学生竞赛作文大全作文400字
  • 小学生竞赛作文大全:[春蕾杯]小学生作文竞赛 小学生竞赛作文[春蕾杯]:给汶川地震幸存者的一封信(1) 小学生竞赛作文[春蕾杯]:给汶川地震幸存者的一封信(2) 小学生竞赛作文[春蕾杯]:给汶川地震幸存者的一封信(3) 小学生竞赛作文[春蕾杯]:我是一个爱动脑筋的少年 小学生竞赛作文[春蕾杯]:我是 ...

  • 四年级下册作文教案tang作文300字
  • 1 作文教学进度计划 2 小学四年级下册作文教案 3 小学四年级下册作文教案 4 5 小学四年级下册作文教案 6 小学四年级下册作文教案 7 小学四年级下册作文教案 8 小学四年级下册作文教案 小学四年级下册作文教案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小学 ...

  • 描写夏天夜晚的句子作文1600字
  • 描写夏天夜晚的句子 描写夏天夜晚的句子 多么的神秘夏哪.又是多么的热情爱你 夏天虽然没有春天的温柔早晨.也没有秋天的凉爽更没有冬天的纯真但它却有属于自己的美丽. 太阳公公还没有睡醒雾姑娘已从天上降到人间楼房和草地就被笼罩在云雾 之中.草地湿湿的空气暖暖的夏天的早晨有一种朦胧的美. 地面就开始变热了气 ...

  • 新建 作文大赛报名表作文2000字
  • 首届"小桔灯杯"郑州市小学生原创作文大赛 集体参赛登记表 学校名称:郑州市第92中学 主要联系人:王东辉 电话:68836641 首届"小桔灯杯"郑州市小学生原创作文大赛 集体参赛登记表 学校名称:郑州市第92中学 主要联系人:王东辉 电话:68836641 ...

  • 第20~32届武汉国际中小学生楚才作文竞赛题(全)作文2200字
  • 第32届武汉国际中小学生楚才作文竞赛题(2016)武汉赛场题目 小学三年级:1.好奇2.认错3.我该怎么办? 小学四年级:1.我不信2.男生(女生)真好!3.尴尬 小学五年级:1.妈妈和外婆(爸爸和爷爷)2.可惜不是我3.寻找(补齐文题,然后作文)4.万能药丸(科普科幻类) 小学六年级:1.在乎2.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