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论读后感作文4800字

三年级作文

1

2015年4月16日

[安徽大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文

[读《矛盾论》有感] 姓 名: 张柳青

学 号: V31414020

指导教师: 钱进

学 院: 文典学院

班 级: 经济管理试验班

2

读《矛盾论》有感

[内容摘要]:毛泽东同志于1937年撰写矛盾论。这篇文章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大量具体而生动的例子全面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并且在许多方面发展了马克思和列宁的思想,创造性地运用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成功地分析和解决了中国革命过程中许多的复杂矛盾。毛泽东的这篇著作,在60多年后的今天,仍然指导着我们的实践。他永恒的生命力所在,是它系统的论述了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基本的法则,发挥了列宁关于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实质和核心的思想,是指导中国革命和实践的正确的认识论。毛泽东同志写作矛盾论时,是为了使党和人民从思想上认识到教条主义的错误,从实践中认识到辩证法在认识世界中的巨大威力。

[关键字]:两种宇宙观;矛盾;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主要的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

毛泽东的这篇著作,在60多年后的今天,仍然指导着我们的实践。他永恒的生命力所在,是它系统的论述了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基本的法则,发挥了列宁关于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实质和核心的思想,是指导中国革命和实践的正确的认识论。毛泽东同志写作矛盾论时,是为了使党和人民从思想上认识到教条主义的错误,从实践中认识到辩证法在认识世界中的巨大威力。

一.两种宇宙观

毛泽东说:“所谓形而上学的或庸俗进化论的宇宙观,就是用孤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观点去看世界。这种宇宙观把世界一切事物,一切事物的形态和种类,都看成是永远彼此孤立和永远不变化的。如果说有变化,也只是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而这种增减和变更的原因,不在事物的内部而在事物的外部,即是由于外力的推

动„„。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主张从事物的内部、从一事物对他事物的关系去研究事物的发展,即把事物的发展看做是事物内部的必然的自己的运动,而每一事物的运动都和它的周围其他事物互相联系着和互相影响着。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任何事物内部都有这种矛盾性,因此引起了事物的运动和发展。事物内部的这种矛盾性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一事物和他事物的互相联系和互相影响则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的原因。”在这段叙述中,毛泽东为我们揭示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指出了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

二.矛盾是由相互对立的双方所构成的统一体

毛泽东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 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一切事物中包含的矛盾方面的相互依赖和相互斗争,决定一切

3 事物的生命,推动一切事物的发展,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战争中的攻守,进退,胜败,都是矛盾着的现象。失去一方,他方就不存在。”矛盾存在于一切客观事物和主观思维的过程中,矛盾贯穿于一切事物过程的始终,这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绝对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方面各有其特点,这又构成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矛盾着的事物依一定的条件有同一性,因此能够共居于一个统一体中,又能够互相转化到相反的方面去,这以构成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矛盾无所不在。毛泽东同志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等革命导师成果的基础上,科学地用矛盾分析方法分析了中国革命的具体情况,并适用之,开辟一条新道路,引导中国革命从失败走向胜利。

三.事物的矛盾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只有通过分析具体事物的矛盾,分析在具体事物中体现的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联结,才能正确地认识事物。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着重分析了矛盾的特殊性,分析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联系,提出了共性和个性、绝对与相对的关系是矛盾问题的精髓的重要论断,为解决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问题做出了卓越贡献。矛盾及矛盾运动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这就是矛盾的普遍性。认识到矛盾的普遍性,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上,是有重要意义的。十九世纪后期,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生产力有了很大提高,劳资关系有所缓和。第二国际内部有人提出,资本主义能够通过逐步调整和平的进入社会主义。其实,这只是矛盾没有激化的状态,矛盾仍然存在并发展。后来资本主义的发展即证明了这一点。但是,矛盾的普遍性只能是通过各种具体事物的矛盾表现出来,而具体事物的具体的矛盾表现形式,就是矛盾的特殊性,亦即矛盾的相对性、个性。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实际也就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个别与一般相联系而存在。一般存在于个别之中,通过个别来表征。个别由于其有别于一般的特性而获得其个别意义。“科学研究的区分,就是根据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因此,对于某一现象的领域所特有的某一种矛盾的研究,就构成某一门科学的对象”。认识到矛盾的特殊性,对于我们从事科学研究也很有帮助。

同时,认识到矛盾的特殊性,也是唯物论的一个表现。只有通过唯物论的观点看待矛盾,才能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克服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同时,对矛盾的特殊性,不仅要全面的,深入的看待矛盾,还要对矛盾的各阶段的特点及其各方面认真考察。

以中国革命的实践来看,中国革命的成功是在整个世界范围内资本主义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大的历史趋势下发生的,这是矛盾的普遍性。而中国革命在资本主义没有大的发展的情况下就取得了胜利,这就是矛盾的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绝对性和相对性是矛盾问题的精髓,表现在:首先,任何事物的矛盾都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统一;其次,把握共性与个性、绝对与相对的关系是认识矛盾和解决矛盾的关键。再次,共性与个性、绝对与相对的关系贯穿于对立统一的全部内容之中,是深刻理解和正确应用对立统一规律的钥匙。矛盾双方又同一又斗争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同一性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一矛盾的两个方面,各以和它对立着的方面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第二、矛盾着的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着其相反的方面转化。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不是孤立地存在的,而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双方共处

4 在一个统一体中,一方的存在是以另一方的存在为条件,失去一方,他方即不存在。一切矛盾着的事物和矛盾着的概念,都是因一定的条件,一面互相对立,一面又互相联结、互相贯通、互相渗透、互相依赖。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对立的倾向。对立面的统一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相对排斥的对立面的斗争则是绝对的,正如发展、运动是绝对的一样。矛盾双方互相排斥,对立的斗争性是不受条件限制的。它存在于事物发展的一切阶段,贯穿于整个过程的始终。而矛盾的同一性则必定要以一定的条件为前提,条件的改变则促成矛盾的转化,没有一定的条件则矛盾双方不能共存也不能转化。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毛泽东同志在文章中着重分析了矛盾形式有对抗性和非对抗性的区别。对抗性的矛盾发展到终点,必然要用外部冲突的方法来解决;而非对抗性的矛盾则主要经过调整内部关系,建立和谐与统一,使矛盾得到解决。正确分析和判断矛盾的具体性质对于指导革命实践至为重要。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它不仅是客观世界的规律,而且也是认识的规律。

四.主要的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毛泽东说:“在矛盾特殊性的问题中,还有两种情形必须特别地提出来加以分析,这就是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在复杂的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任何过程如果有多数矛盾存在的话,其中必定有一种是主要的,起着领导的、决定的作用,其他则处于次要和服从的地位。因此,研究任何过程,如果是存在着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毛泽东正确的分析了旧中国的现状,才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理论”,带领劳苦大众走上了武装斗争的革命路线,最终在世界的东方建立了新中国。再看看抗美援朝战争,毛泽东抓住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之间的矛盾为当时世界的主要矛盾,毅然出兵朝鲜。当时美国曾狂妄的说要用核武器把中国炸回旧石器时代,而苏联老大哥也扬言要把美国炸回新时期时代。英勇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毛主席的正确领导下击溃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和世界的和平。

五.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毛泽东说:“同一性、统一性、一致性、互相渗透、互相贯通、互相依赖(或依存) 、互相联结或互相合作,这些不同的名词都是一个意思,说的是如下两种情形:第一、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一种矛盾的两个方面,各以和它对立着的方面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第二、矛盾着的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着其相反的方面转化。这些就是所谓同一性。原来矛盾着的各方面,不能孤立地存在。假如没有和它作对的矛盾的一方,它自己这一方就失去了存在的条件。/因一定的条件,一面互相对立,一面又互相联结、互相贯通、互相渗透、互相依赖,这种性质,叫做同一性。一切矛盾着的方面都因一定条件具备着不同一性,所以称为矛盾。然而又具备着同一性,所以互相联结。”

其实客观事物中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一切矛盾都以一定的条件向它们的反面转化。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同一性中存在斗争性,特殊性中存在普

5 遍性,个性中存在共性,这就是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学习中要活用毛泽东思想,这样方可达到“能够逐步地克服困难,开展顺利的新局面,困难的局面让位于顺利的局面。”

六.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

毛泽东说:“在矛盾的斗争性的问题中,包含着对抗是什么的问题。我们回答道:对抗是矛盾斗争的一种形式,而不是矛盾斗争的一切形式。矛盾和斗争是普遍的、绝对的,但是解决矛盾的方法,即斗争的形式,则因矛盾的性质不同而不相同。有些矛盾具有公开的对抗性,有些矛盾则不是这样。根据事物的具体发展,有些矛盾是由原来还非对抗性的,而发展成为对抗性的; 也有些矛盾则由原来是对抗性的,而发展成为非对抗性的。”回顾文革历史,犹记得当年区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的情形。记得毛主席三个世界划分的英明论断等等,提出这样的论断,就是为了区分矛盾的性质,就是为了分清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避免矛盾的扩大化和对抗的损失。具讽刺意义的是:毛主席一生英明,却在文革中犯了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与林彪、江青反党集团有关) 。

如今,世界在变,世界在发展,但毛泽东同志的《矛盾论》,用矛盾分析方法对待一切却永远是充满生命力的,特别是对于青年一代,更具有指导意义。

世界有缺陷、不完美,就会造成冲突,形成矛盾;人生有缺撼、不完美,就造成人生的各种问题的冲突,形成人生矛盾。世界上矛盾无处不有,人生中矛盾无时不在。人生矛盾贯穿于人生的全过程,存在于人生的每个方面。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人与他人等一切人生关系中,无不存在着矛盾冲突。

青年一代的我们,正处在热情如火的时期,面对的矛盾更是复杂与多样,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正确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去对待问题,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特别是在理想人生和现实人生、情感与理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等这些方面,更应注意,更应要求我们用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分析方法去对待。在理想人生和现实人生方面,应正确认识到理想人生必须植根于现实人生之中,同时又要用理想人生来指导推动现实人生的实践活动,在人生这一普遍性创造自己人生的特殊性!

1

2015年4月16日

[安徽大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文

[读《矛盾论》有感] 姓 名: 张柳青

学 号: V31414020

指导教师: 钱进

学 院: 文典学院

班 级: 经济管理试验班

2

读《矛盾论》有感

[内容摘要]:毛泽东同志于1937年撰写矛盾论。这篇文章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大量具体而生动的例子全面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并且在许多方面发展了马克思和列宁的思想,创造性地运用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成功地分析和解决了中国革命过程中许多的复杂矛盾。毛泽东的这篇著作,在60多年后的今天,仍然指导着我们的实践。他永恒的生命力所在,是它系统的论述了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基本的法则,发挥了列宁关于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实质和核心的思想,是指导中国革命和实践的正确的认识论。毛泽东同志写作矛盾论时,是为了使党和人民从思想上认识到教条主义的错误,从实践中认识到辩证法在认识世界中的巨大威力。

[关键字]:两种宇宙观;矛盾;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主要的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

毛泽东的这篇著作,在60多年后的今天,仍然指导着我们的实践。他永恒的生命力所在,是它系统的论述了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基本的法则,发挥了列宁关于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实质和核心的思想,是指导中国革命和实践的正确的认识论。毛泽东同志写作矛盾论时,是为了使党和人民从思想上认识到教条主义的错误,从实践中认识到辩证法在认识世界中的巨大威力。

一.两种宇宙观

毛泽东说:“所谓形而上学的或庸俗进化论的宇宙观,就是用孤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观点去看世界。这种宇宙观把世界一切事物,一切事物的形态和种类,都看成是永远彼此孤立和永远不变化的。如果说有变化,也只是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而这种增减和变更的原因,不在事物的内部而在事物的外部,即是由于外力的推

动„„。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主张从事物的内部、从一事物对他事物的关系去研究事物的发展,即把事物的发展看做是事物内部的必然的自己的运动,而每一事物的运动都和它的周围其他事物互相联系着和互相影响着。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任何事物内部都有这种矛盾性,因此引起了事物的运动和发展。事物内部的这种矛盾性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一事物和他事物的互相联系和互相影响则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的原因。”在这段叙述中,毛泽东为我们揭示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指出了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

二.矛盾是由相互对立的双方所构成的统一体

毛泽东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 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一切事物中包含的矛盾方面的相互依赖和相互斗争,决定一切

3 事物的生命,推动一切事物的发展,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战争中的攻守,进退,胜败,都是矛盾着的现象。失去一方,他方就不存在。”矛盾存在于一切客观事物和主观思维的过程中,矛盾贯穿于一切事物过程的始终,这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绝对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方面各有其特点,这又构成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矛盾着的事物依一定的条件有同一性,因此能够共居于一个统一体中,又能够互相转化到相反的方面去,这以构成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矛盾无所不在。毛泽东同志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等革命导师成果的基础上,科学地用矛盾分析方法分析了中国革命的具体情况,并适用之,开辟一条新道路,引导中国革命从失败走向胜利。

三.事物的矛盾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只有通过分析具体事物的矛盾,分析在具体事物中体现的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联结,才能正确地认识事物。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着重分析了矛盾的特殊性,分析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联系,提出了共性和个性、绝对与相对的关系是矛盾问题的精髓的重要论断,为解决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问题做出了卓越贡献。矛盾及矛盾运动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这就是矛盾的普遍性。认识到矛盾的普遍性,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上,是有重要意义的。十九世纪后期,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生产力有了很大提高,劳资关系有所缓和。第二国际内部有人提出,资本主义能够通过逐步调整和平的进入社会主义。其实,这只是矛盾没有激化的状态,矛盾仍然存在并发展。后来资本主义的发展即证明了这一点。但是,矛盾的普遍性只能是通过各种具体事物的矛盾表现出来,而具体事物的具体的矛盾表现形式,就是矛盾的特殊性,亦即矛盾的相对性、个性。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实际也就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个别与一般相联系而存在。一般存在于个别之中,通过个别来表征。个别由于其有别于一般的特性而获得其个别意义。“科学研究的区分,就是根据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因此,对于某一现象的领域所特有的某一种矛盾的研究,就构成某一门科学的对象”。认识到矛盾的特殊性,对于我们从事科学研究也很有帮助。

同时,认识到矛盾的特殊性,也是唯物论的一个表现。只有通过唯物论的观点看待矛盾,才能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克服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同时,对矛盾的特殊性,不仅要全面的,深入的看待矛盾,还要对矛盾的各阶段的特点及其各方面认真考察。

以中国革命的实践来看,中国革命的成功是在整个世界范围内资本主义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大的历史趋势下发生的,这是矛盾的普遍性。而中国革命在资本主义没有大的发展的情况下就取得了胜利,这就是矛盾的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绝对性和相对性是矛盾问题的精髓,表现在:首先,任何事物的矛盾都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统一;其次,把握共性与个性、绝对与相对的关系是认识矛盾和解决矛盾的关键。再次,共性与个性、绝对与相对的关系贯穿于对立统一的全部内容之中,是深刻理解和正确应用对立统一规律的钥匙。矛盾双方又同一又斗争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同一性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一矛盾的两个方面,各以和它对立着的方面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第二、矛盾着的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着其相反的方面转化。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不是孤立地存在的,而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双方共处

4 在一个统一体中,一方的存在是以另一方的存在为条件,失去一方,他方即不存在。一切矛盾着的事物和矛盾着的概念,都是因一定的条件,一面互相对立,一面又互相联结、互相贯通、互相渗透、互相依赖。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对立的倾向。对立面的统一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相对排斥的对立面的斗争则是绝对的,正如发展、运动是绝对的一样。矛盾双方互相排斥,对立的斗争性是不受条件限制的。它存在于事物发展的一切阶段,贯穿于整个过程的始终。而矛盾的同一性则必定要以一定的条件为前提,条件的改变则促成矛盾的转化,没有一定的条件则矛盾双方不能共存也不能转化。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毛泽东同志在文章中着重分析了矛盾形式有对抗性和非对抗性的区别。对抗性的矛盾发展到终点,必然要用外部冲突的方法来解决;而非对抗性的矛盾则主要经过调整内部关系,建立和谐与统一,使矛盾得到解决。正确分析和判断矛盾的具体性质对于指导革命实践至为重要。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它不仅是客观世界的规律,而且也是认识的规律。

四.主要的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毛泽东说:“在矛盾特殊性的问题中,还有两种情形必须特别地提出来加以分析,这就是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在复杂的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任何过程如果有多数矛盾存在的话,其中必定有一种是主要的,起着领导的、决定的作用,其他则处于次要和服从的地位。因此,研究任何过程,如果是存在着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毛泽东正确的分析了旧中国的现状,才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理论”,带领劳苦大众走上了武装斗争的革命路线,最终在世界的东方建立了新中国。再看看抗美援朝战争,毛泽东抓住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之间的矛盾为当时世界的主要矛盾,毅然出兵朝鲜。当时美国曾狂妄的说要用核武器把中国炸回旧石器时代,而苏联老大哥也扬言要把美国炸回新时期时代。英勇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毛主席的正确领导下击溃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和世界的和平。

五.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毛泽东说:“同一性、统一性、一致性、互相渗透、互相贯通、互相依赖(或依存) 、互相联结或互相合作,这些不同的名词都是一个意思,说的是如下两种情形:第一、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一种矛盾的两个方面,各以和它对立着的方面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第二、矛盾着的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着其相反的方面转化。这些就是所谓同一性。原来矛盾着的各方面,不能孤立地存在。假如没有和它作对的矛盾的一方,它自己这一方就失去了存在的条件。/因一定的条件,一面互相对立,一面又互相联结、互相贯通、互相渗透、互相依赖,这种性质,叫做同一性。一切矛盾着的方面都因一定条件具备着不同一性,所以称为矛盾。然而又具备着同一性,所以互相联结。”

其实客观事物中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一切矛盾都以一定的条件向它们的反面转化。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同一性中存在斗争性,特殊性中存在普

5 遍性,个性中存在共性,这就是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学习中要活用毛泽东思想,这样方可达到“能够逐步地克服困难,开展顺利的新局面,困难的局面让位于顺利的局面。”

六.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

毛泽东说:“在矛盾的斗争性的问题中,包含着对抗是什么的问题。我们回答道:对抗是矛盾斗争的一种形式,而不是矛盾斗争的一切形式。矛盾和斗争是普遍的、绝对的,但是解决矛盾的方法,即斗争的形式,则因矛盾的性质不同而不相同。有些矛盾具有公开的对抗性,有些矛盾则不是这样。根据事物的具体发展,有些矛盾是由原来还非对抗性的,而发展成为对抗性的; 也有些矛盾则由原来是对抗性的,而发展成为非对抗性的。”回顾文革历史,犹记得当年区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的情形。记得毛主席三个世界划分的英明论断等等,提出这样的论断,就是为了区分矛盾的性质,就是为了分清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避免矛盾的扩大化和对抗的损失。具讽刺意义的是:毛主席一生英明,却在文革中犯了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与林彪、江青反党集团有关) 。

如今,世界在变,世界在发展,但毛泽东同志的《矛盾论》,用矛盾分析方法对待一切却永远是充满生命力的,特别是对于青年一代,更具有指导意义。

世界有缺陷、不完美,就会造成冲突,形成矛盾;人生有缺撼、不完美,就造成人生的各种问题的冲突,形成人生矛盾。世界上矛盾无处不有,人生中矛盾无时不在。人生矛盾贯穿于人生的全过程,存在于人生的每个方面。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人与他人等一切人生关系中,无不存在着矛盾冲突。

青年一代的我们,正处在热情如火的时期,面对的矛盾更是复杂与多样,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正确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去对待问题,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特别是在理想人生和现实人生、情感与理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等这些方面,更应注意,更应要求我们用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分析方法去对待。在理想人生和现实人生方面,应正确认识到理想人生必须植根于现实人生之中,同时又要用理想人生来指导推动现实人生的实践活动,在人生这一普遍性创造自己人生的特殊性!


相关作文

  •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作文2300字
  • <麦田里的守望者>杂谈 肥城市石横镇初级中学 吴庆民 "无论如何,我总是在幻想,有那么一帮孩子在一片麦田里玩.成千上万个孩子,身边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大人,我的意思是--我除外.而我,则在那混帐的悬崖边站着.我的任务就是在那里守望,如果有哪个小孩向悬崖这边狂奔过来,我便抓住他 ...

  • 雷雨读后感作文5100字
  • 篇一:雷雨读后感 如果说,鲁迅的<呐喊>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山之作,郭沫若的<女神>代表了新诗的辉煌,那么曹禺的<雷雨>可说是中国话剧创作第一次成熟而优美的收获. <雷雨>所展示的是一幕人生大悲剧,是命运对人残忍的作弄.专制.伪善的家长,热情.单纯的青年 ...

  • 名人传读后感作文1500字
  • <名人传>读后感 塘沽二中八年八班甄国皓 心向善,爱自由高于一切.就是为了御座,也绝不背叛真理."--贝多芬 "愈使我痛苦的就愈让我喜欢."--米开朗琪罗 "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托尔斯泰 <名人传>描述了处于不 ...

  •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作文700字
  • <唐山大地震>刚好在暑期上映,我与爸爸怀着激动的心情去电影院观看.<唐山大地震>这部电影,它给我的感触很大.这部电影所描述的情形,更让我情不自禁地留下了感动的泪水-- 这部电影讲的是:唐山卡车司机方大强和妻子李元妮.龙凤胎儿女方登.方达过着平凡幸福的生活年7月28日的凌晨,唐 ...

  • 红与黑读后感作文3600字
  • 红与黑读后感 范文一:读<红与黑>是一段太过漫长的过程,因为时间已给了作家和作品最无私而又公正的评判,我的阅读态度自不能像对畅销书那样肆无忌惮,又不能像对言情小说那样不置可否.我是在用心灵去与那个时代交谈,重点也放在历史以外的探究和思考. 引领我啃完着本书的是其本身的巨大魅力.作者从一纸 ...

  •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作文2600字
  •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平凡的世界>是路遥文集中份量最重的一部长篇,全景式地描写了中国现代城乡生活,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平等人为代表刻画了社会各阶层普通人们的形象,人生的自尊.自强与自信,人生的奋斗与拼搏,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纷繁地交织,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一直以为 ...

  • 朱自清的[匆匆]-读后感作文1600字
  • 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匆匆>, 细腻的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 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之情. 时间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客观形式, 是由过去, 现在, 将来构成的连绵不断的系统.是物质的运动, 变化的持续性的表现.时间没有声音, 没有影子, 没有踪迹.每个人都拥有时间, 但是, 有些 ...

  • [匆匆]读后感(4)作文1600字
  • 现代着名作家朱自清的<匆匆>,细腻是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之情. 时间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客观形式,是由过去,现在,将来构成的连绵不断的系统.是物质的运动,变化的持续性的表现.时间没有声音,没有影子,没有踪迹.每个人都拥有时间,但是,有些人却无法合理支配时间 ...

  • 宽容作文700字
  • 宽容是人类生活中至高无尚的美德.因为宽容包含着人的心灵,因为宽容可以超越一切,因为宽容需要一颗博大的心. 有人说,宽容是一种修养,一种处变不惊的气度,一种坦荡,一种豁达.学会了宽容,我们也便学会了做人. 人与人之间交往时,难免会产生茅盾和分歧,在这个时候最需要的是相互的宽容和理解.宽容会使世界变得更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