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心木]教学设计作文2200字

初一作文

《桃花心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桃花心木》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的课文,是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写的一篇中心突出、内容含蓄、寓意深刻的散文。全文借种树喻育人,清新平淡之中饱含深远的意味。使读者从中感悟到人的成长其实也是如此:唯有经得起各种不确定因素磨练与考验的人,才能在生活中练就独立自主的心,才能更顽强、更灿烂地生活与成长。本教学设计在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确定和教学方法策略的选择上都力求根据年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在教学流程安排上又依据我校“五环”教学模式来展开。即:创设情境,明确目标——深入探究,重点品读——领悟内化,有效拓展——总结方法,梳理收获。让学生在不同形式的快乐朗读中理解和感悟、积累和运用,以期实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意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的目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潜心研读课文,理解种树人说的那番话,

3、了解树木成长与人的成长之间的相似之处,进而领悟学习“借物喻人”的写法。

4、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受到生活与成长的启示。

教学重点:感悟课文借种树喻育人说明的深刻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

教学难点:结合实际理解两个“不确定”的不同含义。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明确目标

1、谈话导入,唤醒经验:

同学们养过花、种过树吗?有什么经验跟大家分享一下吧。

2、同学们对自己的花草都是百般呵护,有一个人也种了一种树——(板书课题,齐读)学生借助课前预习说说自己对这种树的了解。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通读全文,要求:一是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二是勾画不明白的地方。

3、组织学生质疑。共同遴选本节课的重点问题。

设计意图:学习应建立于学生经验之上,让学生交流养花种树的经验,既是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唤醒与提取,也为后面发现种树人培育桃花心木的与众不同埋下伏笔。更在于激起学生的阅读心向。

二、深入探究,重点品读

1、读奇怪表现。桃花心木是一种名贵的树种,培育它一定要用尽心思使其成材,这个种树人的种树的想法和方式跟我们大家有什么不一样呢?指名读相关段落。

2、感知交流不同之处。引导学生品读课文,边交流边归纳出他浇水时的奇怪之处有三点:天数不一定,水量不一定,时间不一定。也就是说种树人浇水是没有规律的。

3、如果这个种树人就生活在你身边,你会对此有什么看法或疑问?

4、小结过渡:作者和你们一样,他也是生活的有心人,当他发现种树人种树的奇怪表现,心中产生很多疑问,他一股脑儿地向种树人倒了出来。

设计意图:因好奇而读文,因读文而发现,因发现而生疑。以上三步,让学生经历了正确读文,通晓大意,进而产生疑问引发思考的过程,正是这种读、思、议的过程,使学生渐渐走进课文,与文中人物、事件对话。

5、感悟道理。发现了种树人这些奇怪的举动,产生了这样的疑问,那他这样浇水到底有没有道理呢?继续读书,边读边想边画,看看能不能自己找到答案?

6、发表见解,理解道理。

(1)联系种树人的话,从正面(这样浇水有什么好处?)来说

(2)联系种树人的话,从反面(如果不这样浇水有什么坏处?)来说。

(3)联系最后两个自然段,从事实(后来,种树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苗长得怎么样呢?)来说。

7、重点语句理解。

(1)出示语句:“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树,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引导学生理解句子中“不确定”指的是什么?

(2)引导学生对比“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

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理解这句话中的“不确定”指的又是什么?

三、领悟内化,有效拓展

(1)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还能想到哪些“不确定”,该怎样面对生活中的不确定。

(2)换位体验,感悟种树人的良苦用心:

假如你长大成材的桃花心木中的一棵,你想对种树人说句什么?

(3)指导带着自己的感悟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不确定”这个词在文中具有提纲契领的作用,抓住这个词语进行研读,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体会种树人的用心和育人的道理。因此,本课以“不确定”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运用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内容、感悟哲理、发表个人见解,进一步落实本组的重点训练项目。

四、总结方法,梳理收获

1、引导生看板书总结全文,文章先写了种树人浇水没有规律我感到奇怪,接着自然引出种树人的一番道理,使我从中悟到了育人之道。这是一种怎样的表达方法?(借物喻人)

2、师:好了,又到了我们今天的“我总结,我收获”时间了。谁来说说你又收获了哪些知识宝贝?

课件给出提示:1、我积累了……

2、我知道了……

3、我学会了……

学生自由谈收获。

2、布置作业:

介绍作家林清玄的其他作品,如《让苦难芬芳》《我最幸福》 学生课余时间阅读,并选择其中一篇文章写一篇读后感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此处写话、交际及课外阅读的拓展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展开的,并着力体现有序、适度、高效。通过这一开放的过程,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整合了更多的信息,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板书设计 桃花心木

天数不一定, 磨难、挫折

不确定 水量不一定, 经得起生活的考验

时间不一定 克服依赖

借 物 喻 人

《桃花心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桃花心木》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的课文,是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写的一篇中心突出、内容含蓄、寓意深刻的散文。全文借种树喻育人,清新平淡之中饱含深远的意味。使读者从中感悟到人的成长其实也是如此:唯有经得起各种不确定因素磨练与考验的人,才能在生活中练就独立自主的心,才能更顽强、更灿烂地生活与成长。本教学设计在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确定和教学方法策略的选择上都力求根据年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在教学流程安排上又依据我校“五环”教学模式来展开。即:创设情境,明确目标——深入探究,重点品读——领悟内化,有效拓展——总结方法,梳理收获。让学生在不同形式的快乐朗读中理解和感悟、积累和运用,以期实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意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的目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潜心研读课文,理解种树人说的那番话,

3、了解树木成长与人的成长之间的相似之处,进而领悟学习“借物喻人”的写法。

4、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受到生活与成长的启示。

教学重点:感悟课文借种树喻育人说明的深刻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

教学难点:结合实际理解两个“不确定”的不同含义。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明确目标

1、谈话导入,唤醒经验:

同学们养过花、种过树吗?有什么经验跟大家分享一下吧。

2、同学们对自己的花草都是百般呵护,有一个人也种了一种树——(板书课题,齐读)学生借助课前预习说说自己对这种树的了解。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通读全文,要求:一是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二是勾画不明白的地方。

3、组织学生质疑。共同遴选本节课的重点问题。

设计意图:学习应建立于学生经验之上,让学生交流养花种树的经验,既是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唤醒与提取,也为后面发现种树人培育桃花心木的与众不同埋下伏笔。更在于激起学生的阅读心向。

二、深入探究,重点品读

1、读奇怪表现。桃花心木是一种名贵的树种,培育它一定要用尽心思使其成材,这个种树人的种树的想法和方式跟我们大家有什么不一样呢?指名读相关段落。

2、感知交流不同之处。引导学生品读课文,边交流边归纳出他浇水时的奇怪之处有三点:天数不一定,水量不一定,时间不一定。也就是说种树人浇水是没有规律的。

3、如果这个种树人就生活在你身边,你会对此有什么看法或疑问?

4、小结过渡:作者和你们一样,他也是生活的有心人,当他发现种树人种树的奇怪表现,心中产生很多疑问,他一股脑儿地向种树人倒了出来。

设计意图:因好奇而读文,因读文而发现,因发现而生疑。以上三步,让学生经历了正确读文,通晓大意,进而产生疑问引发思考的过程,正是这种读、思、议的过程,使学生渐渐走进课文,与文中人物、事件对话。

5、感悟道理。发现了种树人这些奇怪的举动,产生了这样的疑问,那他这样浇水到底有没有道理呢?继续读书,边读边想边画,看看能不能自己找到答案?

6、发表见解,理解道理。

(1)联系种树人的话,从正面(这样浇水有什么好处?)来说

(2)联系种树人的话,从反面(如果不这样浇水有什么坏处?)来说。

(3)联系最后两个自然段,从事实(后来,种树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苗长得怎么样呢?)来说。

7、重点语句理解。

(1)出示语句:“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树,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引导学生理解句子中“不确定”指的是什么?

(2)引导学生对比“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

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理解这句话中的“不确定”指的又是什么?

三、领悟内化,有效拓展

(1)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还能想到哪些“不确定”,该怎样面对生活中的不确定。

(2)换位体验,感悟种树人的良苦用心:

假如你长大成材的桃花心木中的一棵,你想对种树人说句什么?

(3)指导带着自己的感悟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不确定”这个词在文中具有提纲契领的作用,抓住这个词语进行研读,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体会种树人的用心和育人的道理。因此,本课以“不确定”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运用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内容、感悟哲理、发表个人见解,进一步落实本组的重点训练项目。

四、总结方法,梳理收获

1、引导生看板书总结全文,文章先写了种树人浇水没有规律我感到奇怪,接着自然引出种树人的一番道理,使我从中悟到了育人之道。这是一种怎样的表达方法?(借物喻人)

2、师:好了,又到了我们今天的“我总结,我收获”时间了。谁来说说你又收获了哪些知识宝贝?

课件给出提示:1、我积累了……

2、我知道了……

3、我学会了……

学生自由谈收获。

2、布置作业:

介绍作家林清玄的其他作品,如《让苦难芬芳》《我最幸福》 学生课余时间阅读,并选择其中一篇文章写一篇读后感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此处写话、交际及课外阅读的拓展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展开的,并着力体现有序、适度、高效。通过这一开放的过程,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整合了更多的信息,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板书设计 桃花心木

天数不一定, 磨难、挫折

不确定 水量不一定, 经得起生活的考验

时间不一定 克服依赖

借 物 喻 人


相关作文

  • 三疑三探[桃花心木]作文0字
  • 3.桃花心木 教学内容: <桃花心木>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下面词语"插秧.枯萎.锻炼.勃勃生机.莫名其妙."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学习并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

  • 3.桃花心木作文2300字
  • 3.桃花木心 一.教材分析 <桃花心木>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的一篇课文,是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撰写的一篇中心突出.内容含蓄.寓意深刻的散文.文章先写高个子种树人培育桃花心木苗时显得不按规律,漫不经心的奇怪的现象,于是心中生出许多疑团.后来通过与种树人的交流才明白原来种树人貌似不懂规律.缺 ...

  • 语文六年级下册[3.桃花心木]教案作文0字
  • 3. 桃花心木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9个生字,正确读写新词. 2.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借种树喻育人说明的深刻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借种树喻育人说明的深刻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 课时安 ...

  • 六年03[桃花心木]_栖梧陈建宁作文初一
  • 3 桃花心木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下面词语"插秧.枯萎.锻炼.勃勃生机.莫名其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抄写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3.抓住含义深刻的重点句段,通过对其的理解,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种树人的用心,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 4.体 ...

  • [桃花心木]课时教学设计2作文1500字
  • <桃花心木>课时教学设计 一.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单元9个生字,掌握"枯萎""汲水""依赖""一旦""一番""锻炼""优雅"& ...

  • 托物言志作文教学案例作文3300字
  • "托物言志"类作文教学案例 --以<桃花心木>为例谈"借物喻人"类叙事性作品的教学 "借物喻人"类的叙事性作品在教材中为数不少.经典课文有许地山的<落花生>.林清玄的<桃花心木>以及<白杨>& ...

  • [桃花心木]教学设计之一作文1400字
  • 一.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单元9个生字,掌握枯萎汲水依赖一旦一番锻炼优雅勃勃生机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二)能力训练点 1.训练学生能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训练学生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 (三)德育渗透点 使学生感悟到作者借种树喻育人,懂得人应经 ...

  • 3桃花心木作文2200字
  • - 1 - 3桃花心木(3.8) 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单元9个生字,掌握"枯萎""汲水""依赖""一旦""一番""锻炼""优雅"" ...

  • 桃花心木说课稿作文800字
  • 1 <桃花心木>说课稿 教材分析 <桃花心木>是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科书第十二册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是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文章写了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和道理,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的成长有重要的意义.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