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写作复习资料作文5300字

初一作文

现代写作复习资料

1.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训练写作思维、提高写作技能

2. 什么是写作

从过程:通过记写活动来制作文字产品。作为一种劳动,它首先是脑力的、创造性的。其表现形式是进行文字符号的排列、组合与操作,或用笔“记写”,或用电脑等其他工具“制作”,以造出“成品”来。

从形式:写作是人们运用语言文字记写思维成果的行为活动; 从本质上:写作不仅是个人情感的宣泄和抒发,也是为交流思想、传播信息进行精神生产的创造性劳动。

3. 写作的本质

马正平:写作是人类运用书面语言文字创生生命生存自由秩序的建筑的行为、活动

4. 写作秩序的三个层次:

● 主题的确立及展开。

● 以组织化、条理化的语言、材料形成文章有机化结构。 ● 超越思想、语言、结构之上的写作文化。

写作秩序的功能:定向性、中介性。

5. 写作因素

董小玉版教材所关注的写作四因素:主体、客体、载体、受体

马正平:《高等写作学引论·写作状态论》

写作控制场. 写作意识. 写作美学. 写作文化学

6. 写作技法(通常所谓的写作技法,主要是指特殊的写作方法,它们是人们在写作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高级写作手段,而非基本方法。)

(一)一般技法:

(写作的一般技法即写作基本技法。对写作基本技法熟练掌握之后,则有条件创生新的具体写作技法或写作技巧。在马正平的写作理论体系中,一般技法主要指路径思维与赋形思维。一般写作技法即运用各种形式的写作思维而进行的不同类形的文字表达。)

1) 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2) 辩证手法:正与反、虚与实、抑与扬等

3) 思维方法:路径思维——分析与综合

赋形思维——重复与对比

4) 类别 :逻辑思维 形象思维直觉思维(的写作手法)

(一)直觉思维的写作手法

直觉思维,是指对一个问题未经逐步分析,仅依据内在的感知即迅速地对问题答案作出判断,猜想、设想。此外,对疑难问题突然产生的“灵感”和“顿悟”,甚至对未来事物的“预感”、“预言”等都是直觉思维。直觉思维具有自由性、灵活性、自发性、偶然性、不可靠性等特点。

意识流文学属于典型的直觉思维写作,此外, 通感、移情等修辞方法也属于直觉思维的写作手法。

(二)逻辑思维的写作手法

1. 因果思维的基本操作模型

(1)原因分析和原因综合

(2)背景分析和背景综合

(3)功能分析和功能综合

(4)整体综合

(5)措施分析与综合

3. 程度思维的基本操作模型

(1)性质强度分析与综合

(2)空间广度分析与综合

2. 构成思维的基本操作模型 (1)类型分析与类型综合 (2)结构分析与结构综合 (3)层面分析与层面综合 (4)尺度分析与尺度综合 4. 过程思维的基本操作模型 (1)历史分析与历史综合 (2)环节分析与环节综合

(三)形象思维的写作手法

逻辑思维便于针对事物性质的差异性进行辨别、分析、判断,而无法认识事物之间的相似性、规律性现象。对事物相似关系的认识属于形象思维,形象思维的本质亦即相似思维。

形象化路径思维——相似思维操作模型:

他相似思维:异类他相似、同类他相似

自相似思维:空间自相似、时间自相似

联想

简单联想:延展性联想

(1)接近联想

(2)类似联想

(3)对比联想

综合联想:关系性联想

复杂联想:逻辑性联想 (1)因果联想 (2)效应联想 (3)分整联想 (4)种属联想

想象

想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

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联想与想象的关系及二者的功能:联想为想象准备思维材料,想象是对联想材料的结合和组装。联想的功能是生成材料与主题;想象则可以补充联想所提供材料之间的空白,把不同的事物神奇地联结起来,从而进行形象塑造、情节推演、情绪抒发、事理阐释、信息说明

(二)特殊技法举要

A. 传统常用写作技法

聚焦与立骨 悬念与那辗 巧合与误会

● 聚焦

A. 人物聚焦——是以主要人物作为刻画的焦点。

B. 细节聚焦——是以细节作为焦点,刻画人物,突出主题。

C. 场面聚焦——是以重要场面作为焦点,写人陈情

● 立骨

刘熙载《艺概·文概》说:“揭全文之旨,或在篇

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在篇首则后必顾之,在篇末则前必注之,在篇中则前注之,后顾之。顾注,抑所谓文眼者也。”此处所言乃是立骨技法。立骨有为题目明其旨、开山见山亮主旨、画龙点睛篇中亮旨、卒章显其志的作用。要想让读者深味文意,了解文章的思想,树骸与立骨技法的使用便不可或缺。

一字立骨一句立骨一段立骨

聚焦与立骨的关系

A. 聚焦似特写,是画面;

B. 立骨似点睛,似诗眼,是点题;

C. 一为具象,一为抽象;

D. 聚焦为形象的立骨;

E. 立骨为抽象的聚焦

● 悬念

悬念是叙事性作品常用的写作技法,指作者精心设置疑窦和矛盾,以激活读者阅读兴趣的艺术手法。中国传统叙事学称悬念为“扣子”、“关子”。

悬念由两个部分组成:设悬与解悬,也就是“结”和“解”两部分。

设悬的基本方法

设疑法倒叙法省略法 误会法

● 那辗

那辗本是古代博戏“打双陆”的一种手法。金圣叹认为,那辗是搓那和辗开。搓那就是在引出描述对象和问题之后,不立即道明,而是左盘右旋,延缓事情的发展;辗开,就是在写到快要接近矛盾的解决时,又故意停顿下来,再远远地宕开去

B. 现代常用写作技法

1) 意识流与蒙太奇

2) 反讽与黑色幽默

3) 象征与变形

(一)意识流

源于西方意识流小说,主要是通过内心独白、自由联想、

时空交错、幻觉梦境等方式,来表现人物主观世界的意识流动及潜在的心理活动。小说中的意识流,是指小说叙事过程对于人物持续流动的意识过程的模仿。具体说来,也就是以人物的意识活动为结构中心,围绕人物表面看来似乎是随机产生,且逻辑松散的意识中心,将人物的观察、回忆、联想的全部场景与人物的感觉、思想、情绪、愿望等,交织叠合在一起加以展示,以" 原样" 准确地描摹人物的意识流动过程。

1. 内心独白

(1)直接内心独白即时反映的内心独白

(2)间接内心独白

自由联想

3. 蒙太奇(意识流技法下的蒙太奇)

(二)蒙太奇

原为建筑学术语,意为构成、装配。最早被延伸到

电影艺术中,一般包括画面剪辑和画面合成两方面。画面合成:由许多画面或图样并列或叠化而成的一个统一图画作品。画面剪辑:制作这种艺术组合的方式或过程是将电影一系列在不同地点,从不同距离和角度,以不同方法拍摄的镜头排列组合起来,叙述情节,刻画人物。

(四)黑色幽默

黑色幽默,是一种把痛苦与欢笑、荒谬的事实与平静得不相称的反应、残忍与柔情并列在一起的喜剧手法。

(五)象征

以具体、形象的事物,寓意或揭示人们对生活的感受和认识,强化或美化人与物之精神品格的一种艺术方法。简言之,象征即甲事物与乙事物有着重要的密切的关系,用甲事物代表、暗示着乙事物。

象征与隐喻的区别

象征就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

隐喻是比喻的一种,即暗喻。构成比喻内容上有三个要素:一是思想的对象,即本体;二是另外的事物,喻体;三是两事物的类似点(共同处和相似处)。

(六)变形

变形来源于拉丁文,意为“歪曲”、“走样”。在造型艺术中,它是改变或增减表现对象的形体比例,甚至将对象全部解体后再按创作者的审美意识重新组的手法。

7. 写作原理

a) 构思性写作理论

崇尚写作构思,认为构思是写作活动中必备的环节。 董小玉《现代写作教程》写作原理示意图:

——横向:主体←→客体←→载体←→受体 ∣ 技 ↑ ↑反 ∣ 法 ↓ ↓馈 ∣

——纵向:物 ←→ 感 ←→ 思 ←→ 文

b) 非构思性写作理论:

认为文章并非预先构思出来的,而是在写的过程中自然生长出来的。构思并非写作的必要环节,写作过程的环节一般只要有立意、行文两大块即可。

马正平非构思写作的思维操作模型

● 路径思维操作模型——分析与综合

● 赋形思维操作模型——重复与对比

● 策略思维操作模型——协调与抗衡

● 文本思维操作模型——渐进与平列

.

8. 写作思维(相似思维. 因果思维. 构成思维. 过程思维. 程度思维)

◆ 赋形思维,就是主题的分形空间分维空间的赋形过程,

一方面是将立意思维阶段所拓展的心灵空间进行物化、

感觉化、赋形化,另一方面又是对主体内在的思想意境

心灵空间时空情绪的表达化、实在化、物化。是将主题

由一个一维的思想、情感、意向、信息之点分形为一个

三维直至分维(分数维)性的枝丫般、根系般的主题化

结构或结构化主题

所谓赋形思维实际上就是文章主题的主题立意的意思、感觉的强化,从而在文学性的文章中形成强烈的抒情气氛、性格感觉、哲理感觉;在理论性文章中形成强烈的说服性空间、证据性空间、理由性空间;而在说明性文章中则形成强烈的清晰性、透彻性、明白性感觉程度、氛围。

✧ 路径思维就是用以实现赋形思维的途径、路线、角度。 赋形思维与路径思维的关系:两者是统一在一起的,不存在脱离赋形思维的路径思维,也不存在脱离路径思维的赋形思维

9. 写作过程

(一)关于写作过程的表层描述

选材—立意—结构—表达—修改

立意—选材—结构—表达—修改

动机—立意—开笔—行文—修改

(二)关于写作过程的深层理解

● 阶段转化观写作过程论

(1)双重转化论

第一重转化:由事物到认识的转化

第二重转化:由认识到文字的转化

(2)三级飞跃论

感知飞跃(立意):将客观外物升华为作者内识。 内化飞跃(构思):在内心构建一个完整或基本

完整的心灵产品。

外化飞跃(行文):将内在心灵产品以文章符号

的形式向外在形态转化。

(3)三重转化论

内化(积材蕴意):变身外之物为储存于脑中的

感知之物,并使之被写作主体化解、融纳。

意化(立意塑体):将感知之物意态化,使之转

化为意念与形象。

外化(表达行文):将孕育成形的意象通过语言符

号定型于身外,使思维成果物态化。

● “生长”观写作过程论

(1)知行递变论

该观点认为写作活动就是作者不断地把自己的表达目标、

目的、对象(知)形式化为具体感性的写作行为、手段的过程,只有把全部的表达目标、目的变成最后一个写作行为、表达方式以后,写作活动才算真正完成。

表层写作行为系统中的知行递变

认为表层写作行为过程所划分出的各个阶段

之间构成层层嵌套的多层次知行结构。

深层写作行为系统中的知行递变

认为显写作行为与其前的隐写作、潜写作行为

构成知行递变关系。

写作背景(知)—(行)写文章(知)—(行)表达主题

—(行)显写作行为

● “双非”过程论

该观点认为写作行为过程是非线性的、非稳态的。

不同驱动模式写作的基本原理

酝酿的主要环节:

1. 搭配主旨与体裁(搭配意体) 2. 设想文章之格局(初步布局) 3. 揣摩适用之技法(特殊技法) 4. 落实赋形之动作(一般技法)

: :

9. 什么是章法?

章法即谋篇布局的法则。作为术语,指诗文写作、书法、篆刻等艺术的布局技巧。作为日常用语,指办事的法度。

● 写作中的经典章法——起承转合

艺术创作常用的结构技巧之一,旧时作文惯用的行文方法,

后来逐渐泛指文章的写作手法。

起:开头;承:承接上文加以申述;转:转折;合:结束。 ● “起承转合”在不同写作单位中的应用

a) 一句完整的话语中的起承转合

b) 一段话中的起承转合

c) 一篇短作品中的起承转合

d) 一部大作品中的起承转合

● 起承转合的基本模式

◆ 起——正承——反转——合

◆ 起——正承——进转——合

◆ 起——反承——正转——合

● 起承转合的变化模式

A. 简省式

(1)起——承/合

(2)起——转

(3)起——转——合

B. 复杂式

(1)起——承——转——再承——再转„„——合(波浪式。例:《西游记》)

(2)起——承——再承„„——转——再转——合(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式。例:电影《看不见的客人》)

(3)起——承——转——转——承—„„转——承——承„„合(跌宕起伏式。例:金庸武侠小说)

C. 修饰式

(1)设悬开头+起承转合

(2)引子+起承转合+尾声/彩蛋

4. 复合式

承——转

(1)起 合

承——转

(2)起(起承转合)——承(起承转合)——转(起承转合)——合(起承转合)

● “转”部手法举要

1) 内容转(例:正转反,反转正:A. 内容转立意不转;B.

内容和立意皆转)

2) 形式转(例:阐释转举例;说理转抒情)

3) 节奏转(例:慢转快;快转慢)

4) 力度转(例:激烈转柔和;平静转紧张)

5) 时间转(例:古转今,今转古)

6) 空间转(例:中转外,彼转此)

● “转”的意义及操作要点

“转”虽不是写作的必要环节,但却是让文章圆满的充分条件。“转”得好可以使事理更加深刻、透彻,可以使事件达到高潮,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饱满。

“转”是起承转合中的关键环节,既要巧妙,又要合理。从“承”到“转”要自然,从“转”到“合”要可信。

起承转合的内在原理

赋形思维的基本操作模型——“重复”与“对比”——就是起承转合章法得以形成的内在原理和根本机制。

现代写作复习资料

1.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训练写作思维、提高写作技能

2. 什么是写作

从过程:通过记写活动来制作文字产品。作为一种劳动,它首先是脑力的、创造性的。其表现形式是进行文字符号的排列、组合与操作,或用笔“记写”,或用电脑等其他工具“制作”,以造出“成品”来。

从形式:写作是人们运用语言文字记写思维成果的行为活动; 从本质上:写作不仅是个人情感的宣泄和抒发,也是为交流思想、传播信息进行精神生产的创造性劳动。

3. 写作的本质

马正平:写作是人类运用书面语言文字创生生命生存自由秩序的建筑的行为、活动

4. 写作秩序的三个层次:

● 主题的确立及展开。

● 以组织化、条理化的语言、材料形成文章有机化结构。 ● 超越思想、语言、结构之上的写作文化。

写作秩序的功能:定向性、中介性。

5. 写作因素

董小玉版教材所关注的写作四因素:主体、客体、载体、受体

马正平:《高等写作学引论·写作状态论》

写作控制场. 写作意识. 写作美学. 写作文化学

6. 写作技法(通常所谓的写作技法,主要是指特殊的写作方法,它们是人们在写作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高级写作手段,而非基本方法。)

(一)一般技法:

(写作的一般技法即写作基本技法。对写作基本技法熟练掌握之后,则有条件创生新的具体写作技法或写作技巧。在马正平的写作理论体系中,一般技法主要指路径思维与赋形思维。一般写作技法即运用各种形式的写作思维而进行的不同类形的文字表达。)

1) 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2) 辩证手法:正与反、虚与实、抑与扬等

3) 思维方法:路径思维——分析与综合

赋形思维——重复与对比

4) 类别 :逻辑思维 形象思维直觉思维(的写作手法)

(一)直觉思维的写作手法

直觉思维,是指对一个问题未经逐步分析,仅依据内在的感知即迅速地对问题答案作出判断,猜想、设想。此外,对疑难问题突然产生的“灵感”和“顿悟”,甚至对未来事物的“预感”、“预言”等都是直觉思维。直觉思维具有自由性、灵活性、自发性、偶然性、不可靠性等特点。

意识流文学属于典型的直觉思维写作,此外, 通感、移情等修辞方法也属于直觉思维的写作手法。

(二)逻辑思维的写作手法

1. 因果思维的基本操作模型

(1)原因分析和原因综合

(2)背景分析和背景综合

(3)功能分析和功能综合

(4)整体综合

(5)措施分析与综合

3. 程度思维的基本操作模型

(1)性质强度分析与综合

(2)空间广度分析与综合

2. 构成思维的基本操作模型 (1)类型分析与类型综合 (2)结构分析与结构综合 (3)层面分析与层面综合 (4)尺度分析与尺度综合 4. 过程思维的基本操作模型 (1)历史分析与历史综合 (2)环节分析与环节综合

(三)形象思维的写作手法

逻辑思维便于针对事物性质的差异性进行辨别、分析、判断,而无法认识事物之间的相似性、规律性现象。对事物相似关系的认识属于形象思维,形象思维的本质亦即相似思维。

形象化路径思维——相似思维操作模型:

他相似思维:异类他相似、同类他相似

自相似思维:空间自相似、时间自相似

联想

简单联想:延展性联想

(1)接近联想

(2)类似联想

(3)对比联想

综合联想:关系性联想

复杂联想:逻辑性联想 (1)因果联想 (2)效应联想 (3)分整联想 (4)种属联想

想象

想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

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联想与想象的关系及二者的功能:联想为想象准备思维材料,想象是对联想材料的结合和组装。联想的功能是生成材料与主题;想象则可以补充联想所提供材料之间的空白,把不同的事物神奇地联结起来,从而进行形象塑造、情节推演、情绪抒发、事理阐释、信息说明

(二)特殊技法举要

A. 传统常用写作技法

聚焦与立骨 悬念与那辗 巧合与误会

● 聚焦

A. 人物聚焦——是以主要人物作为刻画的焦点。

B. 细节聚焦——是以细节作为焦点,刻画人物,突出主题。

C. 场面聚焦——是以重要场面作为焦点,写人陈情

● 立骨

刘熙载《艺概·文概》说:“揭全文之旨,或在篇

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在篇首则后必顾之,在篇末则前必注之,在篇中则前注之,后顾之。顾注,抑所谓文眼者也。”此处所言乃是立骨技法。立骨有为题目明其旨、开山见山亮主旨、画龙点睛篇中亮旨、卒章显其志的作用。要想让读者深味文意,了解文章的思想,树骸与立骨技法的使用便不可或缺。

一字立骨一句立骨一段立骨

聚焦与立骨的关系

A. 聚焦似特写,是画面;

B. 立骨似点睛,似诗眼,是点题;

C. 一为具象,一为抽象;

D. 聚焦为形象的立骨;

E. 立骨为抽象的聚焦

● 悬念

悬念是叙事性作品常用的写作技法,指作者精心设置疑窦和矛盾,以激活读者阅读兴趣的艺术手法。中国传统叙事学称悬念为“扣子”、“关子”。

悬念由两个部分组成:设悬与解悬,也就是“结”和“解”两部分。

设悬的基本方法

设疑法倒叙法省略法 误会法

● 那辗

那辗本是古代博戏“打双陆”的一种手法。金圣叹认为,那辗是搓那和辗开。搓那就是在引出描述对象和问题之后,不立即道明,而是左盘右旋,延缓事情的发展;辗开,就是在写到快要接近矛盾的解决时,又故意停顿下来,再远远地宕开去

B. 现代常用写作技法

1) 意识流与蒙太奇

2) 反讽与黑色幽默

3) 象征与变形

(一)意识流

源于西方意识流小说,主要是通过内心独白、自由联想、

时空交错、幻觉梦境等方式,来表现人物主观世界的意识流动及潜在的心理活动。小说中的意识流,是指小说叙事过程对于人物持续流动的意识过程的模仿。具体说来,也就是以人物的意识活动为结构中心,围绕人物表面看来似乎是随机产生,且逻辑松散的意识中心,将人物的观察、回忆、联想的全部场景与人物的感觉、思想、情绪、愿望等,交织叠合在一起加以展示,以" 原样" 准确地描摹人物的意识流动过程。

1. 内心独白

(1)直接内心独白即时反映的内心独白

(2)间接内心独白

自由联想

3. 蒙太奇(意识流技法下的蒙太奇)

(二)蒙太奇

原为建筑学术语,意为构成、装配。最早被延伸到

电影艺术中,一般包括画面剪辑和画面合成两方面。画面合成:由许多画面或图样并列或叠化而成的一个统一图画作品。画面剪辑:制作这种艺术组合的方式或过程是将电影一系列在不同地点,从不同距离和角度,以不同方法拍摄的镜头排列组合起来,叙述情节,刻画人物。

(四)黑色幽默

黑色幽默,是一种把痛苦与欢笑、荒谬的事实与平静得不相称的反应、残忍与柔情并列在一起的喜剧手法。

(五)象征

以具体、形象的事物,寓意或揭示人们对生活的感受和认识,强化或美化人与物之精神品格的一种艺术方法。简言之,象征即甲事物与乙事物有着重要的密切的关系,用甲事物代表、暗示着乙事物。

象征与隐喻的区别

象征就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

隐喻是比喻的一种,即暗喻。构成比喻内容上有三个要素:一是思想的对象,即本体;二是另外的事物,喻体;三是两事物的类似点(共同处和相似处)。

(六)变形

变形来源于拉丁文,意为“歪曲”、“走样”。在造型艺术中,它是改变或增减表现对象的形体比例,甚至将对象全部解体后再按创作者的审美意识重新组的手法。

7. 写作原理

a) 构思性写作理论

崇尚写作构思,认为构思是写作活动中必备的环节。 董小玉《现代写作教程》写作原理示意图:

——横向:主体←→客体←→载体←→受体 ∣ 技 ↑ ↑反 ∣ 法 ↓ ↓馈 ∣

——纵向:物 ←→ 感 ←→ 思 ←→ 文

b) 非构思性写作理论:

认为文章并非预先构思出来的,而是在写的过程中自然生长出来的。构思并非写作的必要环节,写作过程的环节一般只要有立意、行文两大块即可。

马正平非构思写作的思维操作模型

● 路径思维操作模型——分析与综合

● 赋形思维操作模型——重复与对比

● 策略思维操作模型——协调与抗衡

● 文本思维操作模型——渐进与平列

.

8. 写作思维(相似思维. 因果思维. 构成思维. 过程思维. 程度思维)

◆ 赋形思维,就是主题的分形空间分维空间的赋形过程,

一方面是将立意思维阶段所拓展的心灵空间进行物化、

感觉化、赋形化,另一方面又是对主体内在的思想意境

心灵空间时空情绪的表达化、实在化、物化。是将主题

由一个一维的思想、情感、意向、信息之点分形为一个

三维直至分维(分数维)性的枝丫般、根系般的主题化

结构或结构化主题

所谓赋形思维实际上就是文章主题的主题立意的意思、感觉的强化,从而在文学性的文章中形成强烈的抒情气氛、性格感觉、哲理感觉;在理论性文章中形成强烈的说服性空间、证据性空间、理由性空间;而在说明性文章中则形成强烈的清晰性、透彻性、明白性感觉程度、氛围。

✧ 路径思维就是用以实现赋形思维的途径、路线、角度。 赋形思维与路径思维的关系:两者是统一在一起的,不存在脱离赋形思维的路径思维,也不存在脱离路径思维的赋形思维

9. 写作过程

(一)关于写作过程的表层描述

选材—立意—结构—表达—修改

立意—选材—结构—表达—修改

动机—立意—开笔—行文—修改

(二)关于写作过程的深层理解

● 阶段转化观写作过程论

(1)双重转化论

第一重转化:由事物到认识的转化

第二重转化:由认识到文字的转化

(2)三级飞跃论

感知飞跃(立意):将客观外物升华为作者内识。 内化飞跃(构思):在内心构建一个完整或基本

完整的心灵产品。

外化飞跃(行文):将内在心灵产品以文章符号

的形式向外在形态转化。

(3)三重转化论

内化(积材蕴意):变身外之物为储存于脑中的

感知之物,并使之被写作主体化解、融纳。

意化(立意塑体):将感知之物意态化,使之转

化为意念与形象。

外化(表达行文):将孕育成形的意象通过语言符

号定型于身外,使思维成果物态化。

● “生长”观写作过程论

(1)知行递变论

该观点认为写作活动就是作者不断地把自己的表达目标、

目的、对象(知)形式化为具体感性的写作行为、手段的过程,只有把全部的表达目标、目的变成最后一个写作行为、表达方式以后,写作活动才算真正完成。

表层写作行为系统中的知行递变

认为表层写作行为过程所划分出的各个阶段

之间构成层层嵌套的多层次知行结构。

深层写作行为系统中的知行递变

认为显写作行为与其前的隐写作、潜写作行为

构成知行递变关系。

写作背景(知)—(行)写文章(知)—(行)表达主题

—(行)显写作行为

● “双非”过程论

该观点认为写作行为过程是非线性的、非稳态的。

不同驱动模式写作的基本原理

酝酿的主要环节:

1. 搭配主旨与体裁(搭配意体) 2. 设想文章之格局(初步布局) 3. 揣摩适用之技法(特殊技法) 4. 落实赋形之动作(一般技法)

: :

9. 什么是章法?

章法即谋篇布局的法则。作为术语,指诗文写作、书法、篆刻等艺术的布局技巧。作为日常用语,指办事的法度。

● 写作中的经典章法——起承转合

艺术创作常用的结构技巧之一,旧时作文惯用的行文方法,

后来逐渐泛指文章的写作手法。

起:开头;承:承接上文加以申述;转:转折;合:结束。 ● “起承转合”在不同写作单位中的应用

a) 一句完整的话语中的起承转合

b) 一段话中的起承转合

c) 一篇短作品中的起承转合

d) 一部大作品中的起承转合

● 起承转合的基本模式

◆ 起——正承——反转——合

◆ 起——正承——进转——合

◆ 起——反承——正转——合

● 起承转合的变化模式

A. 简省式

(1)起——承/合

(2)起——转

(3)起——转——合

B. 复杂式

(1)起——承——转——再承——再转„„——合(波浪式。例:《西游记》)

(2)起——承——再承„„——转——再转——合(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式。例:电影《看不见的客人》)

(3)起——承——转——转——承—„„转——承——承„„合(跌宕起伏式。例:金庸武侠小说)

C. 修饰式

(1)设悬开头+起承转合

(2)引子+起承转合+尾声/彩蛋

4. 复合式

承——转

(1)起 合

承——转

(2)起(起承转合)——承(起承转合)——转(起承转合)——合(起承转合)

● “转”部手法举要

1) 内容转(例:正转反,反转正:A. 内容转立意不转;B.

内容和立意皆转)

2) 形式转(例:阐释转举例;说理转抒情)

3) 节奏转(例:慢转快;快转慢)

4) 力度转(例:激烈转柔和;平静转紧张)

5) 时间转(例:古转今,今转古)

6) 空间转(例:中转外,彼转此)

● “转”的意义及操作要点

“转”虽不是写作的必要环节,但却是让文章圆满的充分条件。“转”得好可以使事理更加深刻、透彻,可以使事件达到高潮,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饱满。

“转”是起承转合中的关键环节,既要巧妙,又要合理。从“承”到“转”要自然,从“转”到“合”要可信。

起承转合的内在原理

赋形思维的基本操作模型——“重复”与“对比”——就是起承转合章法得以形成的内在原理和根本机制。


相关作文

  • 高三语文复习计划1作文3100字
  • 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2010届高三语文复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是高中阶段的最后一个学期,主要教学内容为在完成第一轮复习之后重点进行第二轮复习.继续进行高考内容的全面复习与重点把握.在本阶段复习中,以高考语文大纲和高考考试要求为依据,切实做好复习.补漏.重点强化工作,优化组合各方面信息,以讲带练, ...

  • 2015北京大学创意写作考研经验作文4400字
  • 2015年的三月,我有幸通过了北京大学创意写作研究生的初试和复试,终于解开了一直纠结于心的"北大情结".因为我是边复习考研边申请出国,在得知复试成绩后的一个星期,我刚好刷出了要求的雅思分数.回想几乎与考试书籍陪伴的半年,考研之路的艰辛,我想将复习经验写下来,希望能帮助到后来者.但 ...

  • 毕业论文写作指导作文12600字
  • 1 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指导 主讲人:韩春萌 毕业论文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科研实践的能力体现,也检验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依据之一.本科学生的毕业论文,事关学生能否顺利毕业,各类高校对此都高度重视.近年来一些毕业生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暴露出了许多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抄袭现象严重.选题过于集中等等,因此有必要对 ...

  • 九年级语文复习计划作文3800字
  • 2012-2013学年度九年级语文复习计划 本学期我们积极备战中考,研究考纲,明确中考的范围,积极准备应对策略.我们准备按以下计划进行复习: 一. 指导思想 以<考试纲要>和<语文课程标准>为指针,立足教材,结合学生实际,研究复习方法,面向全体学生,全面系统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技 ...

  • 高三语文复习计划作文2500字
  • 1 高三语文复习计划 高三语文组 2016年高考语文复习从上学期期末就已拉开序幕,为了保质保量完成语文复习备考任务,在2015年的基础上继续提高高考语文成绩,经高三语文组认真反复研究,制订了此计划. 高三语文组研课标.研考纲.研考题,结合我校学生实际,准确把握新课标"提升文学素养,发展应用 ...

  • 初三语文复习计划作文1000字
  • 1 中考语文复习计划 鱼塘中学初三语文备课组 在深入研究了考纲之后,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的复习大致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一)第一个阶段 搞好基础 迎接会考 (时间:三月中旬至四月初) 本阶段复习目的是以教材为本,帮助学生过好课本关,顺利地迎接会考. 1.重点字词复习,先带领学生一起梳理,重点在易 ...

  • 1 中考语文复习计划作文4600字
  • 1 10中考语文复习计划 张庄中学 中考是选拔性考试,也是极有竞争性的考试.为了给学生复习学过的知识,巩固语文这一门交际工具,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我们积极备战中考,研究大纲精神,明确中考的范围,积极准备应对策略.我们准备按以下计划进行复习: 一. 指导思想 以<语文课程标准>7-9年级& ...

  • 初三语文复习计划作文2900字
  • 1 初三语文复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距离中考还有10周时间,进入了紧张的复习阶段. 为此,我们经过集体备课,在复习阶段我们以<语文课程标准>和<大连市中考考试说明>为标准,立足教材,立足课内,延伸课外,结合本校学生基础薄弱的实际情况研究复习方法和计划,力求达到全面系统地提高学 ...

  • 九年级语文复习计划作文2400字
  •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九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新春瑞雪飘飘,开始了充满希望的马年.初三的语文教学工作也进入了紧张而关键的时刻,我肩头的责任也倍感重大.细细勾勒,描绘出本学期的教学蓝图. 一.指导思想 以<语文课程标准>及<陕西省2014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说明>为指针,立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