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及说明文知识作文8800字

初一作文

1 苏州园林及说明文知识

知识要点:

1、学习课文《苏州园林》,了解作者及对课文的分析。

2、根据《苏州园林》掌握说明文的基础知识。

3、通过欣赏说明文例文来理解说明文的有关知识。 基本内容讲解:

苏州园林

一、导入

人与自然: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鸟一兽,和谐的自然组合构成了人类生活的最佳环境,让我们善待自然。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首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点题中“山、秋、

2 暝(晚)”。“空”字极为跳眼,此字在王维的诗中运用频率甚高,如《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空”字写出了山中的清、静。

•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以其对仗工整、风格灵动而千古流传,诗人将“月、松、泉、石”写活,把自然中的秋之韵味、秋之魅力观察得细致入微,表达得淋漓尽致。

•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浣纱女穿梭于竹林之间,小渔船行驶于“荷塘月色”之中,充满了一种“人在画中游”的艺术之感。•由尾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一个“自”字表达出诗人独特的“山居”领悟,“留”者“居”也,而“山居秋暝”之“居”不仅有自然的深情召唤,更是诗人心灵的驻足。正是如此,“春芳”在诗人眼中其消歇也便随它去了。

二.作者简介

现代作家、儿童文学作家、教育家。原名叶绍钧,字圣陶,苏州人。其早期小说有《潘先生在难中》、长篇小说《倪焕之》等,“九•一八”事变后,发表了《多收了三五斗》等著名的短篇小说。他还是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拓荒者。有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从1942年起在上海、杭州、北京等地中学和大学任教。曾主编过《小说月报》、

3 《中学生》等多种重要刊物,编辑过几十种中小学语文教科

书。建国后致力于文化教育的领导工作,任人民教育出版社

社长、教育部副部长、中央文史馆馆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

职。

三.重点字词

xuān xiè b ài bǐ qi ūh è l ín xún 轩 榭 败 笔 丘 壑 嶙 峋

l òu kōng qi áng w ēi m íng yàn 镂空 蔷薇 明艳

y īn dì zh ì y í chóng luán dié zhàng

因 地 制 宜 重 峦 叠 嶂

四.课文分析

欣赏苏州园林的图片,听老师朗读课文总起段,思考问

题:

文中哪句话概括了苏州园林的总特点?

答: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

美的图画。

设计师和匠师们是怎样做的呢?

答: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4 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听老师朗读第三段 ,思考问题:

1、亭台轩榭的布局有什么特点?(用文中的话回答)

2、文中哪句话紧扣“图画美”这一特征?

3、这段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答:

1、亭台轩榭的布局有什么特点?(用文中

的话回答)

“绝不讲究对称”。

2、文中哪句话紧扣“图画美”这一特征?

“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 不是美术画……”

3、这段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打比方(图案画和美术画), 作比较

4、本段哪些句子紧扣“图画美”这一特征?

明确:“ ……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第五段:听朗读思考:

5 1、花草树木的映衬有什么特点?

2、本段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3、本段哪些句子紧扣“图画美”这一特 征?

4、本文段从哪两个方面概括说明栽种树木是怎样着眼于画意的?

5、为什么苏州园林这样修剪树木?(朗读)

回答问题:

1、花草树木的映衬有什么特点?

明确:——“着眼在画意。”

2、本段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明确:作比较:与松柏,道旁树比较

举例子:“古老的藤萝” 打比方:把藤萝比作一幅画

3、本段哪些句子紧扣“图画美”这一特征?

明确:“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本文段从哪两个方面概括说明栽种树木是怎样着眼于 画意的?

6 答:(1)从空间上:高树低树“俯仰生姿”

(2)从时间上:落叶树与常绿树,花时不同的花树 “相间”。

为什么苏州园林这样修剪树木?

答: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才是可取的。

第六段:听朗读,思考:

1、近景远景的层次如何安排?

2、“隔而不隔,界而未界” 是什么意思?

回答问题:1、近景远景的层次如何安排?

利用花墙、廊子或镜子为苏州园林增加景致的层次 和深度。

2、“隔而不隔,界而未界” 是什么意思?

尽管花墙和廊子作为一个隔界把景致分为几个部分,但是好像并没有把景致分开。

第七段,角落的构图美

听朗读思考:

作者举了哪三个例子加以说明?(朗读)

答案:作者举了阶砌旁、墙上、窗前三个例子加以说明

7 角落的图画美。

第八段:门窗的雕镂美、图案美(朗读)

听朗读,思考:

门和窗做工如何?

回答问题:

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

3、色彩美

听朗读,思考:

苏州园林和北京园林有什么不同?

答:极少使用彩绘。白色、灰白色与绿色配合,安静闲适,开花时节却明艳照眼。

结合《苏州园林》一文,一起来学习一下说明文知识点

一、说明文的概念: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介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

二、说明文的分类:

照不同的标准,说明文可分不同的类别。

8 1.通常,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说明目的是使读者了解、认识这个或这类事物的特征,我们称之为事物说明文,如《松鼠》《苏州园林》等;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事理,说明目的是使读者明白这个事理,我们称之为事理说明文。其实,在一篇说明文中,介绍事物与阐释事理往往是交错使用的。

2.我们还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表达方式的使用情况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平实的说明文,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和生动的说明文,如《苏州园林》《松鼠》等。生动的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

三、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所谓特征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只有抓住特征才能说明白这一事物或事理的独特之处。

常见8种说明方法

1.举例子:

为了说明事物的情况或事理有时光从道理上讲,人们不太理解,这就需要举些既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来加以说明。如《苏州园林》中介绍修剪和栽种树木也着眼在画意时,写道“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9 2.分类别:

要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从单方面往往不容易说清楚,可以根据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方面的异同,把事物或事理按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加以说明。

3.列数据:

数字是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最精确、最科学、最又说服力的依据,非常清晰。

4.作比较:

为了把事物或事理说得通俗易懂,有时可以从人们已有的感性知识出发,利用人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或事理作比较,从而唤起读者的想象,获得一个深刻的印象。如《苏州园林》介绍园林色彩时,和北京的园林进行了比较。

5.下定义:

为了突出事物或事理的主要内容或主要问题,常常用简明扼要的语言给事物下定义。这是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揭示事物或事理的本质的一种方法。

6.打比方:

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在说明文中运用打比方的方法,可以使人们不了解的事物或抽象的事理变得具体、

10 生动、形象。如《苏州园林》中“没有修剪地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似的道旁树”。

7.画图表:

有些事物的关系抽象而复杂,仅用文字说明还不能使读者明白,这就需要附上示意图,或按比例精确绘制图,如产品设计图、军事行动路线图等。有时,被说明的事物项目较多,也可制定统计表,将有关数字分别填入表中,使人看了一目了然。

8.引资料:

引用其他资料,来突出说明事物的特点。例如《苏州园林》引用“鱼戏莲叶间”这一诗句,增添了文章的文学色彩,也更突出了苏州园林池沼的图画美。

五、说明的顺序:

有条有理地说明,才能把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介绍清楚。常见的说明顺序有:

1.时间顺序:

即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从而写出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这种顺序一般用于人物的生平介绍、科学观察记录,说明事物或事理发生、发展或制作过程一类的说明文。

11 2.空间顺序:

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由远及近依次进行说明。这种说明顺序,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一文,按照瞻仰的路线由远及

近、由低到高,先四周后正中,先台阶后碑身、碑座等依次进行介绍。

3.逻辑顺序;

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事物的内部联系包括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等;认识事物或事理的过程则指由浅人深、由具体到抽象等等。如《苏州园林》一文,介绍了苏州园林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四个主要方面,又介绍了角落、门窗、色彩等次要方面,由主到次, 展现了苏州园林的特点。

六、说明文的语言:

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

12 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说明的实用性很强,稍有差错,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特别要注意说明文中使用的术语和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它们往往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如“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其中“据说”对“一百多处”作了限制。在准确的前提下,说明的语言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

七、说明文的结构:

说明文常用的结构模式有两种。

1.总分式: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等,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其“分”的部分又常按并列方式安排。

2.递进式:事理说明文多用递进式结构,一层一层地剖析

例子解析:

镜子的“履历”

①镜子,该算是你的老朋友了。每天清晨,当你刷完牙,洗完脸,总是习惯地走到镜子前面,梳梳

头,整整衣服,结好红领巾。

②然而,你可曾知道你的这位老朋友的“履历”吗?

13 哈,镜子有着一段十分有趣的历史哩。

③最早的镜子,自然就是水面了。我国自古便有这样一句成语:“水平如镜”。在古代,人们便常常趴在河边或者水塘旁,对着水面,照照自己的脸究竟是什么样子。不过,这样的镜子,风一起,“吹皱一池春水”,水波粼粼,便什么都看不清楚了。

④后来,人们便发现了青铜镜。

⑤中国古代的青铜镜,是十分著名的,估计有 1800 多年的历史,不仅在国内普遍使用,而且还运往日本、朝鲜等国。唐太宗李世民有句名言:“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这里所说的“以铜为镜”,便是指的青铜镜。唐朝诗人李商隐《无题》诗中的“晚镜但愁云鬓改’,《木兰诗》里的“ , ”,这里所说的“镜”,也是指青铜镜。在唐朝,那时街头巷尾常常有叫喊“磨镜啊,磨镜啊”的工匠,是专门替人家磨青铜镜的。

⑥在埃及,也很早就有了青铜镜了。有趣的是,古代埃及的炼金家们用“♀”的符号来表示银,其实,“♀”便是青铜镜的象征。此外,欧洲人在古代曾制造过“银镜”,而俄国人还制造过“钢镜”。

⑦ [ 然而,青铜镜毕竟太晦暗 . 银镜太贵重,钢镜又

14 太容易生锈。 ]

⑧ [ 现在,人们所用的镜子 ,都是又亮又便宜、又不会生锈的玻璃镜 ] 。

⑨世界上第一面玻璃镜,是在“玻璃王国”——威尼斯诞生的。在 300 年前,威尼斯是世界上玻璃工业的中心。最初,威尼斯人是用水银(即汞)来制造玻璃镜。就是先在玻璃上紧贴一张锡箔,然后再倒上水银。因为水银能够很好地溶解锡,变成一种粘稠的银白色液体——“锡汞齐”。这种锡汞齐能够紧紧地粘在玻璃上,使玻璃成为一面镜子。

⑩然而,制造水银镜子太费事了,要整整花一个多月的功夫,才能做出来。而且,水银又有毒,镜面也不算太亮。 100 多年前,科学家利比喜接着又发明了镀银的玻璃镜——这就是你现在用的镜子。

⑾镜子,从水面,到 ___________ 玻璃镜,这算不算已是登峰造极、十全十美了呢?不!最近,科学家们正在试制一种镀铝的玻璃镜,这样的镜子将比镀银的镜子更便宜、更耐用、更明亮。此外,人们还用金子、铝合金及其他金属,制成了黄色、玫瑰红色、蓝色、绿色的彩色镜子。

⑿科学技术在不断向前发展,镜子的历史也正在写着崭新的一页。我热爱镜子,我赞美镜子,因为镜子永远是那样忠实,毫不隐瞒地告诉你,你的脸上有没有污斑。

15 练习:

1、在第⑤段空白处应填上的诗句: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2、根据文章 . 第⑾段的空白处应填入的是哪一项?( B )

A. 银镜、钢镜、青铜镜,到镀水银的玻璃镜和镀银的

B. 青铜镜、银镜、钢镜,到镀水银的玻璃镜和镀银的

C. 青铜镜、银镜、铜镜,到镀银的玻璃镜和镀水银的

D. 青铜镜、铜镜、银镜,到镀银的玻璃镜和镀水银的

3、用文中原语回答:

①玻璃镜的特点是: 又亮、又便宜、又不会生锈。 ②镀铝的玻璃镜的特点是:比镀银的镜子更便宜、 更耐用、更明亮

4、文中加 [ ] 的 句子⑦ ⑧ ,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5、 概括本文说明的内容:镜子的历史

6、 本文段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A )

A 时间顺序 B. 空间顺序 C. 逻辑顺序

16 7、 第②段在上下文中的作用是承上启下 。

汉字之美

日本人向来自负,但在中国文学面前却格外地谦恭。他们不但在本民族的文字中拼命汲取汉字的精髓,还一次又一次煞有介事地举办中日文化友好交流——其主角便是汉字的书法作品,据说日本民间曾对汉字

选美,夺魁的是“梦”字,入选佳丽还有“雪、柔”等等。日本人对汉字的狂热痴迷可见一斑。汉字的音、形、义皆具独特魅力,足以让每一个接近她的人心旷神怡、浑然忘我。

她的发音变幻莫测,极富音乐性。四种声调再加轻声、变调之类已够复杂,还得讲究轻、重、缓、疾,抑、扬、顿、挫。这里的学问深着呢!同样一篇文章,有人读得铿锵有力,有人读得平淡无奇,有人读得悦耳流畅,也有人读得含混不清。要让听者从你的嘴巴中听出汉字的美,还真得请你下一番功夫。曾亲耳聆听过一位著名话剧演员朗读戴望舒的《雨巷》,那绝对是一次痛快淋漓的享受;那平缓的语调娓娓引出泛着暗淡灯光的朦胧小巷,那略显惆怅的沙哑是对如烟往事剪不断、理还乱的追忆,那若有若无的哽咽更勾起多情人心灵深处早已尘封的往事,一诗读完,听者不禁泪水

17 涟涟……

汉字的形美同样不可抗拒。历代优秀的书法家粲若繁星,各具风采。王羲之,飘逸俊朗;颜真卿,粗犷豪放;柳公权,华美灵巧……名山大川如果少了书法家们的题词就让世人少了一分敬仰,小桥流水倘惹有名家的“墨宝”则会因此声名远播。难怪各旅游景点在宣传手册上都忘不了写上“XX 年间,大书法家XXX 见此佳景,豪兴大发,泼墨挥毫,写下XXX 几个大字”之类的语句。我的家乡盱眙(音:需宜)有一处本不出名的小山,亏了南宁书法家米芾的题字“第一山”,近年来竟有不少外地游人慕名而来,让小县城颇有几分自豪。

形形色色的美术字更为汉字的形美推波助澜。歌手江涛的MTV 作品《创造》,用电脑设计出的歌词字体独树一臶,很有个性。这些字或扁或圆,亦庄亦

谐,动静相宜,错落有致,千变万化,精彩纷呈。古老的中国汉字镀上了现代科技的光辉,更魅力四射。

汉字的形与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足以让稍有想象力的人展开无尽的遐思:“笑”字,活泼可爱;“哭”字,愁眉苦脸;“巍峨”,山的高大顿显眼前;“妩媚”,少女的娇颜潜入心底。难怪中国人爱将“字画”连在一起,汉字本来就是可以入画的。

文化层次的不同,人生阅历的不同,对汉字字义的理解

18 随之不同。我看《红楼梦》与文学家看《红楼梦》的感受肯定不一样这也就是为什么同样的文学作品,有人推崇备至有人却视若粪土的原因。平常的一句话,如“你是个大坏蛋!”可能是孩子的童言无忌,也可能是情侣的亲密调侃;可能是路人的厉声痛斥,也可能是某君良心发现后的深深自责。细细品来,汉字的字义真是奥妙无穷。

汉字之美,还美在她只对真正爱她、懂她的人撩开自己

神秘的面纱。你看成千上万个汉字就像成千上万个小魔块,在语言大师的“点化”下,忽而成了惊世骇俗的不朽巨著,忽而成了清新隽永的美文,忽而是浅吟低唱,忽而是疾风骤雨,忽而是行云流水,忽而是欲说还休……而我们,正是被这些小魔块们深深吸引,才会“沉醉不知归路”,才会“为伊消得人憔悴”啊!

夜深人寂,挑灯夜书。会心之处,不觉莞尔。

练习:

1. 文章写了汉字的哪些美?试简要概括。

答:文章写了汉字的音美、形美、义美和汉字之间相互

组合的内在神韵美。

2. 从著名话剧演员朗读《雨巷》的艺术效果上看,汉字

的语音具有独特的魅力。依据三、四两段提供的信息,说说我们在朗读文章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19 答:我们在朗读文章时,应注意讲究四声和变调;讲究轻、重、缓、疾,抑、扬、顿、挫;注意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把握。

3. 作者认为“汉字之美,还是在她只对真正爱她、懂她的人撩开自己神秘的棉纱”,对这句话你是如何理解的?

答:只有真正地热爱汉字并能深刻理解、准确运用汉字的人,才能获得汉字的内在神韵美。

4. 第九段画线的句子告诉我们,成千上万的汉字一经语言大师的“点化”,就能放射出神奇的艺术魅力。请你举出一例,并加以简要说明。(可以举一个诗句、一篇文章或一部名著)

“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一个“扶”字,既写出了杨柳的轻盈,又传出了春风的情意;一个“失”字,写出梅花、月色溶在一起的意境,给人一种富有诗意的朦胧美。

朱自清的《背影》,语言朴实无华,却蕴涵着真切、诚挚的父子深情,让人感动;《西游记》以其神奇的想像,曲折的故事,生动的人物,深深吸引了读者,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不朽的名著。

课后练习:

甲文:一位母亲给世界的信亲爱的世界:

20 我的儿子今天就要上学读书。一时之间他会感觉新

奇有趣。但愿你能对他温柔些。你瞧,到现在为止,他一直是家中的宠儿,后院的王者。我总是忙着为他治疗伤口,慰藉他的心情。

但是现在不同了。今天早晨,他就要走下前门的楼

梯,冲我挥挥手,开始他的伟大历程。期间或许有争斗、不幸或伤害。在将来的生活里,他需要信心、爱和勇气。

所以,世界,我希望你能时不时牵起他的小手,教导他

应知之事。教导他知道,每有恶人之地,必有豪杰存在;每有奸诈小人,必有献身义士;每见一敌人,必有一友在侧。让他看见空中的飞鸟、日光里的蜜蜂、青山上的簇簇繁花。教导他,磊落的失败远比欺骗更荣耀;教导他,坚守自己的信念,哪怕人人言错;教导他,可以付出自己的精力和智慧,但绝不能出卖良心和灵魂;教导他臵群氓的喧嚣于不顾,在正确时要挺身而战。请温柔地教导他,世界,但是不要娇纵他,因为只有烈火的考验才能锻炼出真钢。

世界,请尽你所能。

一位母亲

×年×月×日

乙文:环境与人的性格(节选)

21 细心的人往往发现,南方姑娘和北方姑娘有着明显的差别:南方姑娘往往温柔、活泼、精明、灵巧;北方姑娘常常大方、开朗、坚强、勤劳。

心理学家的研究结果表明,地理气候条件对性格的形成有影响,特别是对同一地区、同一民族的共同性格特征影响较大。

地理气候条件仅仅是环境中的一个要素,从个体性格形成的角度看,一个人自幼生长的环境对他的性格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林黛玉是南方闺秀,刘三姐也是南方姑娘,她俩的性格却截然不同。住在潇湘馆里的林姑娘只能哭哭啼啼哼着葬花词,在山川中荡舟的刘三姐却高唱出曲曲山歌,把一个个秀才驳倒。

近来,儿童的居住环境对其性格发展的影响,已引起教育界的关注:在城市单元楼里长大的少年,在性格上常常有孤僻、自私的缺点;在大杂院里成长的幼儿比囚于单元楼的幼儿善于与人交往。

环境与心理的关系,不但是心理学家的研究课题,也应当是环境科学家研究的课题。应当开展环境心理学的研究,建立我国的环境心理学体系,用以指导我们的环境建设,使人们生活得更美好。

练习:

22 1、甲文中的“世界”和乙文中的“环境”各指什么?

2、下面哪些现象能用乙文中的原理来解释,哪些不 能?逐一回答并简述理由。

(1)宇航员在万籁俱寂的太空封闭系统里生活,会得一种“恐寂病”,产生心理的障碍。

(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3)孟子幼时,母亲为了他一连搬了三次家,最后搬到一家学堂旁边才安居下来。

(4)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3、结合乙文介绍的知识,阅读甲文,根据“母亲”的要求,针对“儿子”的实际,你作为“世界”的一员,能为“儿子”提供哪些力所能及的帮助?

4、甲文中,“母亲”为什么希望“世界”让“儿子”“看见空中的飞鸟、日光里的蜜蜂、青山上的簇簇繁花”?用原文回答。

5、对甲文表达的观点或乙文说明的道理,你有什么看法或疑问? 用简要的语言表述出来。

答案:

1、甲文的“世界”主要指社会,乙文的“环境”主要

23 指人们的居住环境 。

2、①是。这是受居住环境的影响。

②不是。这主要是受社会环境的影响(文中未涉及)。 ③是。这是由于孟母认识到自幼生长的环境对孩子性格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答受居住环境的影响亦可)。

④是。这是受地理气候条件的影响。

3、不设统一答案。分析:母亲要求儿子能在社会上得到锻炼,儿子原来生活在封闭的环境里,缺少交往,可能有孤僻、自私等毛病。因此,答题时,可提出主动与他交友并为他介绍好朋友,带他走进大自然,参加各种社会活动等。

4、因为儿子今后可能会面临争斗、不幸或伤害,他需要信心、爱和勇气。

5、没有标准答案。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或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语言通顺。

1 苏州园林及说明文知识

知识要点:

1、学习课文《苏州园林》,了解作者及对课文的分析。

2、根据《苏州园林》掌握说明文的基础知识。

3、通过欣赏说明文例文来理解说明文的有关知识。 基本内容讲解:

苏州园林

一、导入

人与自然: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鸟一兽,和谐的自然组合构成了人类生活的最佳环境,让我们善待自然。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首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点题中“山、秋、

2 暝(晚)”。“空”字极为跳眼,此字在王维的诗中运用频率甚高,如《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空”字写出了山中的清、静。

•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以其对仗工整、风格灵动而千古流传,诗人将“月、松、泉、石”写活,把自然中的秋之韵味、秋之魅力观察得细致入微,表达得淋漓尽致。

•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浣纱女穿梭于竹林之间,小渔船行驶于“荷塘月色”之中,充满了一种“人在画中游”的艺术之感。•由尾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一个“自”字表达出诗人独特的“山居”领悟,“留”者“居”也,而“山居秋暝”之“居”不仅有自然的深情召唤,更是诗人心灵的驻足。正是如此,“春芳”在诗人眼中其消歇也便随它去了。

二.作者简介

现代作家、儿童文学作家、教育家。原名叶绍钧,字圣陶,苏州人。其早期小说有《潘先生在难中》、长篇小说《倪焕之》等,“九•一八”事变后,发表了《多收了三五斗》等著名的短篇小说。他还是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拓荒者。有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从1942年起在上海、杭州、北京等地中学和大学任教。曾主编过《小说月报》、

3 《中学生》等多种重要刊物,编辑过几十种中小学语文教科

书。建国后致力于文化教育的领导工作,任人民教育出版社

社长、教育部副部长、中央文史馆馆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

职。

三.重点字词

xuān xiè b ài bǐ qi ūh è l ín xún 轩 榭 败 笔 丘 壑 嶙 峋

l òu kōng qi áng w ēi m íng yàn 镂空 蔷薇 明艳

y īn dì zh ì y í chóng luán dié zhàng

因 地 制 宜 重 峦 叠 嶂

四.课文分析

欣赏苏州园林的图片,听老师朗读课文总起段,思考问

题:

文中哪句话概括了苏州园林的总特点?

答: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

美的图画。

设计师和匠师们是怎样做的呢?

答: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4 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听老师朗读第三段 ,思考问题:

1、亭台轩榭的布局有什么特点?(用文中的话回答)

2、文中哪句话紧扣“图画美”这一特征?

3、这段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答:

1、亭台轩榭的布局有什么特点?(用文中

的话回答)

“绝不讲究对称”。

2、文中哪句话紧扣“图画美”这一特征?

“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 不是美术画……”

3、这段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打比方(图案画和美术画), 作比较

4、本段哪些句子紧扣“图画美”这一特征?

明确:“ ……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第五段:听朗读思考:

5 1、花草树木的映衬有什么特点?

2、本段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3、本段哪些句子紧扣“图画美”这一特 征?

4、本文段从哪两个方面概括说明栽种树木是怎样着眼于画意的?

5、为什么苏州园林这样修剪树木?(朗读)

回答问题:

1、花草树木的映衬有什么特点?

明确:——“着眼在画意。”

2、本段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明确:作比较:与松柏,道旁树比较

举例子:“古老的藤萝” 打比方:把藤萝比作一幅画

3、本段哪些句子紧扣“图画美”这一特征?

明确:“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本文段从哪两个方面概括说明栽种树木是怎样着眼于 画意的?

6 答:(1)从空间上:高树低树“俯仰生姿”

(2)从时间上:落叶树与常绿树,花时不同的花树 “相间”。

为什么苏州园林这样修剪树木?

答: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才是可取的。

第六段:听朗读,思考:

1、近景远景的层次如何安排?

2、“隔而不隔,界而未界” 是什么意思?

回答问题:1、近景远景的层次如何安排?

利用花墙、廊子或镜子为苏州园林增加景致的层次 和深度。

2、“隔而不隔,界而未界” 是什么意思?

尽管花墙和廊子作为一个隔界把景致分为几个部分,但是好像并没有把景致分开。

第七段,角落的构图美

听朗读思考:

作者举了哪三个例子加以说明?(朗读)

答案:作者举了阶砌旁、墙上、窗前三个例子加以说明

7 角落的图画美。

第八段:门窗的雕镂美、图案美(朗读)

听朗读,思考:

门和窗做工如何?

回答问题:

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

3、色彩美

听朗读,思考:

苏州园林和北京园林有什么不同?

答:极少使用彩绘。白色、灰白色与绿色配合,安静闲适,开花时节却明艳照眼。

结合《苏州园林》一文,一起来学习一下说明文知识点

一、说明文的概念: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介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

二、说明文的分类:

照不同的标准,说明文可分不同的类别。

8 1.通常,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说明目的是使读者了解、认识这个或这类事物的特征,我们称之为事物说明文,如《松鼠》《苏州园林》等;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事理,说明目的是使读者明白这个事理,我们称之为事理说明文。其实,在一篇说明文中,介绍事物与阐释事理往往是交错使用的。

2.我们还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表达方式的使用情况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平实的说明文,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和生动的说明文,如《苏州园林》《松鼠》等。生动的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

三、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所谓特征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只有抓住特征才能说明白这一事物或事理的独特之处。

常见8种说明方法

1.举例子:

为了说明事物的情况或事理有时光从道理上讲,人们不太理解,这就需要举些既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来加以说明。如《苏州园林》中介绍修剪和栽种树木也着眼在画意时,写道“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9 2.分类别:

要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从单方面往往不容易说清楚,可以根据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方面的异同,把事物或事理按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加以说明。

3.列数据:

数字是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最精确、最科学、最又说服力的依据,非常清晰。

4.作比较:

为了把事物或事理说得通俗易懂,有时可以从人们已有的感性知识出发,利用人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或事理作比较,从而唤起读者的想象,获得一个深刻的印象。如《苏州园林》介绍园林色彩时,和北京的园林进行了比较。

5.下定义:

为了突出事物或事理的主要内容或主要问题,常常用简明扼要的语言给事物下定义。这是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揭示事物或事理的本质的一种方法。

6.打比方:

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在说明文中运用打比方的方法,可以使人们不了解的事物或抽象的事理变得具体、

10 生动、形象。如《苏州园林》中“没有修剪地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似的道旁树”。

7.画图表:

有些事物的关系抽象而复杂,仅用文字说明还不能使读者明白,这就需要附上示意图,或按比例精确绘制图,如产品设计图、军事行动路线图等。有时,被说明的事物项目较多,也可制定统计表,将有关数字分别填入表中,使人看了一目了然。

8.引资料:

引用其他资料,来突出说明事物的特点。例如《苏州园林》引用“鱼戏莲叶间”这一诗句,增添了文章的文学色彩,也更突出了苏州园林池沼的图画美。

五、说明的顺序:

有条有理地说明,才能把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介绍清楚。常见的说明顺序有:

1.时间顺序:

即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从而写出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这种顺序一般用于人物的生平介绍、科学观察记录,说明事物或事理发生、发展或制作过程一类的说明文。

11 2.空间顺序:

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由远及近依次进行说明。这种说明顺序,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一文,按照瞻仰的路线由远及

近、由低到高,先四周后正中,先台阶后碑身、碑座等依次进行介绍。

3.逻辑顺序;

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事物的内部联系包括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等;认识事物或事理的过程则指由浅人深、由具体到抽象等等。如《苏州园林》一文,介绍了苏州园林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四个主要方面,又介绍了角落、门窗、色彩等次要方面,由主到次, 展现了苏州园林的特点。

六、说明文的语言:

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

12 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说明的实用性很强,稍有差错,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特别要注意说明文中使用的术语和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它们往往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如“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其中“据说”对“一百多处”作了限制。在准确的前提下,说明的语言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

七、说明文的结构:

说明文常用的结构模式有两种。

1.总分式: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等,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其“分”的部分又常按并列方式安排。

2.递进式:事理说明文多用递进式结构,一层一层地剖析

例子解析:

镜子的“履历”

①镜子,该算是你的老朋友了。每天清晨,当你刷完牙,洗完脸,总是习惯地走到镜子前面,梳梳

头,整整衣服,结好红领巾。

②然而,你可曾知道你的这位老朋友的“履历”吗?

13 哈,镜子有着一段十分有趣的历史哩。

③最早的镜子,自然就是水面了。我国自古便有这样一句成语:“水平如镜”。在古代,人们便常常趴在河边或者水塘旁,对着水面,照照自己的脸究竟是什么样子。不过,这样的镜子,风一起,“吹皱一池春水”,水波粼粼,便什么都看不清楚了。

④后来,人们便发现了青铜镜。

⑤中国古代的青铜镜,是十分著名的,估计有 1800 多年的历史,不仅在国内普遍使用,而且还运往日本、朝鲜等国。唐太宗李世民有句名言:“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这里所说的“以铜为镜”,便是指的青铜镜。唐朝诗人李商隐《无题》诗中的“晚镜但愁云鬓改’,《木兰诗》里的“ , ”,这里所说的“镜”,也是指青铜镜。在唐朝,那时街头巷尾常常有叫喊“磨镜啊,磨镜啊”的工匠,是专门替人家磨青铜镜的。

⑥在埃及,也很早就有了青铜镜了。有趣的是,古代埃及的炼金家们用“♀”的符号来表示银,其实,“♀”便是青铜镜的象征。此外,欧洲人在古代曾制造过“银镜”,而俄国人还制造过“钢镜”。

⑦ [ 然而,青铜镜毕竟太晦暗 . 银镜太贵重,钢镜又

14 太容易生锈。 ]

⑧ [ 现在,人们所用的镜子 ,都是又亮又便宜、又不会生锈的玻璃镜 ] 。

⑨世界上第一面玻璃镜,是在“玻璃王国”——威尼斯诞生的。在 300 年前,威尼斯是世界上玻璃工业的中心。最初,威尼斯人是用水银(即汞)来制造玻璃镜。就是先在玻璃上紧贴一张锡箔,然后再倒上水银。因为水银能够很好地溶解锡,变成一种粘稠的银白色液体——“锡汞齐”。这种锡汞齐能够紧紧地粘在玻璃上,使玻璃成为一面镜子。

⑩然而,制造水银镜子太费事了,要整整花一个多月的功夫,才能做出来。而且,水银又有毒,镜面也不算太亮。 100 多年前,科学家利比喜接着又发明了镀银的玻璃镜——这就是你现在用的镜子。

⑾镜子,从水面,到 ___________ 玻璃镜,这算不算已是登峰造极、十全十美了呢?不!最近,科学家们正在试制一种镀铝的玻璃镜,这样的镜子将比镀银的镜子更便宜、更耐用、更明亮。此外,人们还用金子、铝合金及其他金属,制成了黄色、玫瑰红色、蓝色、绿色的彩色镜子。

⑿科学技术在不断向前发展,镜子的历史也正在写着崭新的一页。我热爱镜子,我赞美镜子,因为镜子永远是那样忠实,毫不隐瞒地告诉你,你的脸上有没有污斑。

15 练习:

1、在第⑤段空白处应填上的诗句: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2、根据文章 . 第⑾段的空白处应填入的是哪一项?( B )

A. 银镜、钢镜、青铜镜,到镀水银的玻璃镜和镀银的

B. 青铜镜、银镜、钢镜,到镀水银的玻璃镜和镀银的

C. 青铜镜、银镜、铜镜,到镀银的玻璃镜和镀水银的

D. 青铜镜、铜镜、银镜,到镀银的玻璃镜和镀水银的

3、用文中原语回答:

①玻璃镜的特点是: 又亮、又便宜、又不会生锈。 ②镀铝的玻璃镜的特点是:比镀银的镜子更便宜、 更耐用、更明亮

4、文中加 [ ] 的 句子⑦ ⑧ ,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5、 概括本文说明的内容:镜子的历史

6、 本文段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A )

A 时间顺序 B. 空间顺序 C. 逻辑顺序

16 7、 第②段在上下文中的作用是承上启下 。

汉字之美

日本人向来自负,但在中国文学面前却格外地谦恭。他们不但在本民族的文字中拼命汲取汉字的精髓,还一次又一次煞有介事地举办中日文化友好交流——其主角便是汉字的书法作品,据说日本民间曾对汉字

选美,夺魁的是“梦”字,入选佳丽还有“雪、柔”等等。日本人对汉字的狂热痴迷可见一斑。汉字的音、形、义皆具独特魅力,足以让每一个接近她的人心旷神怡、浑然忘我。

她的发音变幻莫测,极富音乐性。四种声调再加轻声、变调之类已够复杂,还得讲究轻、重、缓、疾,抑、扬、顿、挫。这里的学问深着呢!同样一篇文章,有人读得铿锵有力,有人读得平淡无奇,有人读得悦耳流畅,也有人读得含混不清。要让听者从你的嘴巴中听出汉字的美,还真得请你下一番功夫。曾亲耳聆听过一位著名话剧演员朗读戴望舒的《雨巷》,那绝对是一次痛快淋漓的享受;那平缓的语调娓娓引出泛着暗淡灯光的朦胧小巷,那略显惆怅的沙哑是对如烟往事剪不断、理还乱的追忆,那若有若无的哽咽更勾起多情人心灵深处早已尘封的往事,一诗读完,听者不禁泪水

17 涟涟……

汉字的形美同样不可抗拒。历代优秀的书法家粲若繁星,各具风采。王羲之,飘逸俊朗;颜真卿,粗犷豪放;柳公权,华美灵巧……名山大川如果少了书法家们的题词就让世人少了一分敬仰,小桥流水倘惹有名家的“墨宝”则会因此声名远播。难怪各旅游景点在宣传手册上都忘不了写上“XX 年间,大书法家XXX 见此佳景,豪兴大发,泼墨挥毫,写下XXX 几个大字”之类的语句。我的家乡盱眙(音:需宜)有一处本不出名的小山,亏了南宁书法家米芾的题字“第一山”,近年来竟有不少外地游人慕名而来,让小县城颇有几分自豪。

形形色色的美术字更为汉字的形美推波助澜。歌手江涛的MTV 作品《创造》,用电脑设计出的歌词字体独树一臶,很有个性。这些字或扁或圆,亦庄亦

谐,动静相宜,错落有致,千变万化,精彩纷呈。古老的中国汉字镀上了现代科技的光辉,更魅力四射。

汉字的形与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足以让稍有想象力的人展开无尽的遐思:“笑”字,活泼可爱;“哭”字,愁眉苦脸;“巍峨”,山的高大顿显眼前;“妩媚”,少女的娇颜潜入心底。难怪中国人爱将“字画”连在一起,汉字本来就是可以入画的。

文化层次的不同,人生阅历的不同,对汉字字义的理解

18 随之不同。我看《红楼梦》与文学家看《红楼梦》的感受肯定不一样这也就是为什么同样的文学作品,有人推崇备至有人却视若粪土的原因。平常的一句话,如“你是个大坏蛋!”可能是孩子的童言无忌,也可能是情侣的亲密调侃;可能是路人的厉声痛斥,也可能是某君良心发现后的深深自责。细细品来,汉字的字义真是奥妙无穷。

汉字之美,还美在她只对真正爱她、懂她的人撩开自己

神秘的面纱。你看成千上万个汉字就像成千上万个小魔块,在语言大师的“点化”下,忽而成了惊世骇俗的不朽巨著,忽而成了清新隽永的美文,忽而是浅吟低唱,忽而是疾风骤雨,忽而是行云流水,忽而是欲说还休……而我们,正是被这些小魔块们深深吸引,才会“沉醉不知归路”,才会“为伊消得人憔悴”啊!

夜深人寂,挑灯夜书。会心之处,不觉莞尔。

练习:

1. 文章写了汉字的哪些美?试简要概括。

答:文章写了汉字的音美、形美、义美和汉字之间相互

组合的内在神韵美。

2. 从著名话剧演员朗读《雨巷》的艺术效果上看,汉字

的语音具有独特的魅力。依据三、四两段提供的信息,说说我们在朗读文章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19 答:我们在朗读文章时,应注意讲究四声和变调;讲究轻、重、缓、疾,抑、扬、顿、挫;注意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把握。

3. 作者认为“汉字之美,还是在她只对真正爱她、懂她的人撩开自己神秘的棉纱”,对这句话你是如何理解的?

答:只有真正地热爱汉字并能深刻理解、准确运用汉字的人,才能获得汉字的内在神韵美。

4. 第九段画线的句子告诉我们,成千上万的汉字一经语言大师的“点化”,就能放射出神奇的艺术魅力。请你举出一例,并加以简要说明。(可以举一个诗句、一篇文章或一部名著)

“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一个“扶”字,既写出了杨柳的轻盈,又传出了春风的情意;一个“失”字,写出梅花、月色溶在一起的意境,给人一种富有诗意的朦胧美。

朱自清的《背影》,语言朴实无华,却蕴涵着真切、诚挚的父子深情,让人感动;《西游记》以其神奇的想像,曲折的故事,生动的人物,深深吸引了读者,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不朽的名著。

课后练习:

甲文:一位母亲给世界的信亲爱的世界:

20 我的儿子今天就要上学读书。一时之间他会感觉新

奇有趣。但愿你能对他温柔些。你瞧,到现在为止,他一直是家中的宠儿,后院的王者。我总是忙着为他治疗伤口,慰藉他的心情。

但是现在不同了。今天早晨,他就要走下前门的楼

梯,冲我挥挥手,开始他的伟大历程。期间或许有争斗、不幸或伤害。在将来的生活里,他需要信心、爱和勇气。

所以,世界,我希望你能时不时牵起他的小手,教导他

应知之事。教导他知道,每有恶人之地,必有豪杰存在;每有奸诈小人,必有献身义士;每见一敌人,必有一友在侧。让他看见空中的飞鸟、日光里的蜜蜂、青山上的簇簇繁花。教导他,磊落的失败远比欺骗更荣耀;教导他,坚守自己的信念,哪怕人人言错;教导他,可以付出自己的精力和智慧,但绝不能出卖良心和灵魂;教导他臵群氓的喧嚣于不顾,在正确时要挺身而战。请温柔地教导他,世界,但是不要娇纵他,因为只有烈火的考验才能锻炼出真钢。

世界,请尽你所能。

一位母亲

×年×月×日

乙文:环境与人的性格(节选)

21 细心的人往往发现,南方姑娘和北方姑娘有着明显的差别:南方姑娘往往温柔、活泼、精明、灵巧;北方姑娘常常大方、开朗、坚强、勤劳。

心理学家的研究结果表明,地理气候条件对性格的形成有影响,特别是对同一地区、同一民族的共同性格特征影响较大。

地理气候条件仅仅是环境中的一个要素,从个体性格形成的角度看,一个人自幼生长的环境对他的性格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林黛玉是南方闺秀,刘三姐也是南方姑娘,她俩的性格却截然不同。住在潇湘馆里的林姑娘只能哭哭啼啼哼着葬花词,在山川中荡舟的刘三姐却高唱出曲曲山歌,把一个个秀才驳倒。

近来,儿童的居住环境对其性格发展的影响,已引起教育界的关注:在城市单元楼里长大的少年,在性格上常常有孤僻、自私的缺点;在大杂院里成长的幼儿比囚于单元楼的幼儿善于与人交往。

环境与心理的关系,不但是心理学家的研究课题,也应当是环境科学家研究的课题。应当开展环境心理学的研究,建立我国的环境心理学体系,用以指导我们的环境建设,使人们生活得更美好。

练习:

22 1、甲文中的“世界”和乙文中的“环境”各指什么?

2、下面哪些现象能用乙文中的原理来解释,哪些不 能?逐一回答并简述理由。

(1)宇航员在万籁俱寂的太空封闭系统里生活,会得一种“恐寂病”,产生心理的障碍。

(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3)孟子幼时,母亲为了他一连搬了三次家,最后搬到一家学堂旁边才安居下来。

(4)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3、结合乙文介绍的知识,阅读甲文,根据“母亲”的要求,针对“儿子”的实际,你作为“世界”的一员,能为“儿子”提供哪些力所能及的帮助?

4、甲文中,“母亲”为什么希望“世界”让“儿子”“看见空中的飞鸟、日光里的蜜蜂、青山上的簇簇繁花”?用原文回答。

5、对甲文表达的观点或乙文说明的道理,你有什么看法或疑问? 用简要的语言表述出来。

答案:

1、甲文的“世界”主要指社会,乙文的“环境”主要

23 指人们的居住环境 。

2、①是。这是受居住环境的影响。

②不是。这主要是受社会环境的影响(文中未涉及)。 ③是。这是由于孟母认识到自幼生长的环境对孩子性格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答受居住环境的影响亦可)。

④是。这是受地理气候条件的影响。

3、不设统一答案。分析:母亲要求儿子能在社会上得到锻炼,儿子原来生活在封闭的环境里,缺少交往,可能有孤僻、自私等毛病。因此,答题时,可提出主动与他交友并为他介绍好朋友,带他走进大自然,参加各种社会活动等。

4、因为儿子今后可能会面临争斗、不幸或伤害,他需要信心、爱和勇气。

5、没有标准答案。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或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语言通顺。


相关作文

  • 苏州园林评课稿作文20200字
  • <苏州园林>评课 时间:2011-04-12 来源: 作者:长垣宏力 赵丽 这是一堂较为成功的语文课,从目标的确定到环节的安排.教学细节的设计都有可圈可 点之处. 第一方面,教学目标确定合理适量. <苏州园林>是一篇介绍园林建筑特点和风格的优美的说明文.它被安排在语教版七年 ...

  • 13.[苏州园林]说案作文8600字
  • 1 <<苏州园林>说案 一.说教材: <苏州园林>是初中语文第四册第一单元的讲读课文,这是叶圣陶先生的一篇准确把握了事物特征的优美的说明文,原是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 苏州园林闻名中外,林林总总,设计者与建筑者争奇斗巧,别出心裁,因此异彩纷呈,特色鲜明 ...

  • 园林说明文300作文18400字
  • 苏州园林及说明文知识 知识要点: 1.学习课文<苏州园林>,了解作者及对课文的分析. 2.根据<苏州园林>掌握说明文的基础知识. 3.通过欣赏说明文例文来理解说明文的有关知识. 基本内容讲解: 苏州园林 一.导入 人与自然: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鸟一兽,和谐的自 然组合构成了 ...

  • 苏州园林说课稿作文2400字
  • 1 <苏州园林>说课稿 新建三中 陈兴盛 一.说教材 <苏州园林>是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是叶圣陶先生的一篇准确把握了事物特征的优美的说明文,原是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苏州园林闻名中外,林林总总,设计者与建筑者争奇斗巧,别出心裁,因此异彩纷呈, ...

  • 苏州园林信息化教学设计作文2500字
  • <苏州园林>优秀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苏州园林>是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说明文课文没有泛泛地介绍苏州园林的景物,而是抓住"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这一总体特征,从整体到局部,从大处到小处,作了富于艺术性的说明,从 ...

  • 9.苏州园林作文1400字
  • 苏州园林 教学重点: 一.体会作者抓住了苏州园林的哪个特征,又是怎样突出这个特征的. 二.学习本文严谨的结构层次. 三.学习本文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 四.熟悉说明方法,学习用比较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 一.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写作意图,进而体会作者写作思路,理解文章结构. 二.在把握全篇 ...

  • 13[苏州园林]1作文1400字
  • 苏州园林 教学重点: 一.体会作者抓住了苏州园林的哪个特征,又是怎样突出这个特征的. 二.学习本文严谨的结构层次. 三.学习本文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 四.熟悉说明方法,学习用比较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 一.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写作意图,进而体会作者写作思路,理解文章结构. 二.在把握全篇 ...

  •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作文3600字
  •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叶圣陶 教学重点: 一.体会作者抓住了苏州园林的哪个特征,又是怎样突出这个特征的. 二.学习本文严谨的结构层次. 三.学习本文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 四.熟悉说明方法,学习用比较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 一.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写作意图,进而体会作者写作思路,理解文章结构. ...

  • 八年级语文苏州园林2作文1400字
  • <苏州园林>教案2 教学重点: 一.体会作者抓住了苏州园林的哪个特征,又是怎样突出这个特征的. 二.学习本文严谨的结构层次. 三.学习本文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 四.熟悉说明方法,学习用比较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 一.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写作意图,进而体会作者写作思路,理解文章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