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生活 写作文作文4000字

初三作文

展生活 写作文

茶山小学:刘爱英

【摘要】作文源于生活,生活丰富作文。作文教学关键在于从阅读教学入手,引导学生体验生活,理解生活,在写景、状物、写人、记事等不同题材的文章中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表达真情实感是作文教学的主旨,教师要从“真言、真事、真情、真我”的四步教学法中,指导学生“我手写我心”。

【关键词】生活; 作文

在作文教学中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每当教师布置作文时, 不少学生就眼睛盯着天花板, 长叹着, 无话可写。即使强迫着自己写下去, 也是内容空洞, 千人一面。应试教育扭曲了学生对生活的正确认识, 让本应该丰富多彩的充满灵气的作文变成僵硬的, 呆板的, 充满空话、套话的应试之作。面对这样的作文现状, 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们应该怎么办? 我想, 教师应当把教学内容指向生活, 面向生活, 联系生活, 让学生学会理解生活, 表达生活, 注重让学生亲历生活, 获得体验, 将生活的素材转化为习作的内容。

一、让作文走进阅读教学,引领学生走上生活作文之路。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阅读课文的讲读几乎占据了语文教学课时数的70%。“读写不分家”是所有优秀教师的成功做法。我们可以将作文类型做以下简单分类:写景、状物、写人、记事、想象作文、抒情散文、日记随笔和留言写信。其实,每一篇课文就是最好的写作范文,以上的作文类型有哪一种课文没有体现过呢?都有。而学生在学习课文反复诵读中就自然而然潜移默化地接受着熏陶,学习着写作。作为讲读课文的指导者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体悟作者的写作方法,学以致用。在学过一篇课文后趁热打铁地学习写法进行练笔的做法无疑要胜过将作文孤立于阅读教学之外单敲一锤的做法。以下是课堂教学中渗透生活化作文的教学点滴。

二、走进生活, 学会观察

在作文课上, 很多学生之所以会“谈作文色变”, 这跟他们对生活的观察不仔细, 对写作素材的不积累有很大关系。不管写啥文章, 首先在心理上结了一个大疙瘩, 好比没上战场先惧三分。导致产生写作恐惧心理的原因, 主要是对作文认识不够和对自己缺少信心。

对于这样的学生, 教师要多与学生沟通交流, 首先使他们认识到写作文就是写出自己想说的, 要说的话。作文没有什么神秘, 也不是高不可攀的。平时在学习生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生活, 启发他们思考, 搜索写作素材。我们必须经常去训练我们的观察能力, 用独特的眼光去“扫描”社会或自然。总之, 观察是生活素材积累的前提条件, 创作时, 必须用敏锐的眼光去观察自己周围的世界。

观察是作文的关键, 观察的过程就是深入生活的过程, 也是获得真知的过程。

那么如何观察, 观察什么呢? 第一, 观察社会, 把握时代的脉搏, 我们不但要了解改革开放, 也要了解市场经济; 不但了解下岗职工的忧虑与苦闷, 也要了解上岗的探索与喜悦。第二, 观察自然。我们不但要走进名山大川的雄伟与旷远, 也要走进溪流如茵的清晰与雅致, 满怀激情地拥抱那青春燕南北, 长虹溢彩, 金果飘香, 白雪皑皑„„同时, 教师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引发出一些自感自悟, 使人文素养得到熏陶, 良好个性得以形成, 人格魅力不断升华„„

只要我们引领学生走进生活, 观察世界。作文就不再是“无米之炊”, 学生便会无拘无束, 轻松愉快地尽情写作, 激情满怀, 童心焕发, 自鸣天籁。

三、“四步曲”引领学生让生活作文付诸实践

第一步:说我真言

说话,源于生活,是儿童作文雏形,儿童的写作兴趣都是由说话起步的。首先,教师要给儿童一种亲切感,帮助他们解开紧张的心结,就象生活中的谈论一样大家可以畅所欲言无拘无束,从而营造良好氛围。另外,说话是有对象的,可以安排小组交流情投意合者自愿组对。再有,教师要整体巡视掌控全局既要有小组长说话代表又不能让个别人游离小组之外,达到人人都说,个个都听的目标。 如有一次,学生分组讨论:《我喜欢的小动物》当我走到一个组旁边时,那组的组员便异常热烈,这说明源于生活的说话是人人都乐于接受的。

第二步:写我真事

这是趁热打铁的一步,是关键的一步。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儿童在语言交流之后,产生了写作冲动,脑中只有语言,没有畏惧,自由灵活的文字在笔尖汩汩而出,自然真实、一挥而就,仅仅不到30分钟的时间里,学生笔随心动,洋洋洒洒写满一页多稿纸了。这一阶段的成绩全因“说我真言”的到位。

第三步:读我真情

首先,放松气氛,象自己画了一幅画给别人欣赏一样,敢于读给大家听。其次,有自我完善的胸怀,愿意接受大家的评价和意见,为下一步的自我修改奠定基础。这也是一种学习品质:愿意让别人欣赏我,愿意欣赏别人。

第四步:改出真我

作文改什么?我们回答这一问题时,还是要以“生活化”为标准。生活即是真实,只要能够体现这真的就是好的,只要感觉别扭、虚假、不足以体现真情的地方就是差的,是该修改的。这里要提到叶圣陶老先生的话:“改动者固为语言文字,推其根源,则思想认识有异于初时之故也。”也就是说,“改不是改文字,实际是重新思考,重新组织,使原来的意思更加完善更体现生活更准确表达思想。”教师要利用学生接受大家意见的契机将作文修改这一步走实,让学生作文更上一层。

四、走进生活, 积累素材

诗人何其芳说:“生活是多么的广阔, 生活是海洋。”要使学生笔下有东西可写, 就要创造条件, 让他们到广阔的生活中去积累素材。作文离不开生活, 作文的源泉来自平凡生活的点点滴滴。一个人的本领再高, 如果离开了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 也难以写出好文章。许多着名作家大多经历了作品所描述的生活, 能够历其境, 经其事。所以写出来的作品能使读者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进行作文教学时, 要注意引导学生认识作文所反映的生活面是十分广阔的, 作文所能反映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都可以作为写作的材料。为使学生能够从生活中汲取营养, 学有所获, 应注意指导学生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使学生的作文水平有一个较大的提高, 我还发动学生, 课下搜索整理古诗名句, 精彩片断, 在晨读之时抄写在黑板上, 让学生读背。我还把学生中优秀的文章整理成册, 相互传阅, 然后再让他们把搜索到的有用的材料记录下来, 整理成一本小册子, 这不仅为他们现在的习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还能为以后的习作埋下伏笔。

五、走进生活, 感情悟理

紧紧贴近生活, 生活就会源源不断地进入文章。其实文章成功的关键在于贴近自我的心灵。很多学生的作文仅仅是“生活的复印件”, 压根儿就没有惊喜、沮丧之类的情感因素, 自然写作主体鲜活的生命力难以显现, 作文也就索然无味。而这种情感因素的生成来自于对生活的感悟。感悟越深刻, 情感越丰富, 作文的生命力也就越强。

教师可多组织一些活动, 让学生真正走进生活。在丰富的生活中, 让学生不仅要用眼睛看、耳朵听、鼻子闻, 还要用一颗敏锐善感的心去感受生活:当你帮助了别人时, 不要把一个笑容、一句“谢谢”, 当作很平常的东西, 其实这里包含着一颗感恩的心; 当你受到了挫折, 不要自怨自艾, 这是生活给你的馈赠, 细细品味你会明白很多; 看到别人吵架, 不要当作一场闹剧, 你仔细聆听一下他们的“言论”, 考察一下他们的心理、动作神态, 你会更深入地了解某个人或某件事„„

引导、组织学生拎着录音机、拿着数码相机走出校门, 到军营、街道、机关、工厂去采录各种声音, 捕捉各种生活画面, 感受时代的节奏。孩子在采录的过程中不仅耳闻, 而且目睹、心思, 受到了教育, 经历了作文有“物”到“意”的转化。活动后, 组织 学生交流感受、练习作文, 引导孩子经历由“意”到“文”的第二重转化, 让学生不断学会品味、学会感动, 感受生活的艰辛、成功的乐趣、集体的温暖和自然的情趣; 让学生在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中获得激情, 在对丑恶现象的鞭挞中体会义愤, 在劳动中收获快乐从父母的眼睛里读懂关爱, 在和花草树木的对话中放飞梦想„„“世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 只有用心去感悟、思索, 让学生“吾手写吾心”, 给大自然、社会赋予生命的情感, 学生的笔端才会流溢出有灵性和活力的欢歌。

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作文活动本身是生活的一部分, 作文之内容

即生活之内容, 作文教学可以成为生活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 作文即做人。

六、走进生活, 走进作文

在《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背景下, 作文教学应当力除陈弊, 让作文进入生活, 让生活进入作文, 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地观察生活、感悟生活, 努力激励学生真实地展示经过心灵流程的自己的思想, 在真诚拥抱生活的基础上抒发心灵深处的真实情愫, 成为一个热爱生活、创造生活的人, 这也体现了语文的外延与生活外延相等的大语文观.

生活是作文的本源, 离开了生活, 作文就失去了源头和生命力。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作文不是生活的点缀, 而是生活的必需, 跟说话完全一个样。”可以说, 作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因而在作文教学中, 我们就应从“生活”入手, 采用多种方式和手段, 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生活处处是作文”。

叶圣陶老先生说:“生活犹如泉源, 文章犹如溪流, 泉源丰盈而不枯竭, 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作文与生活天然联系在一起, 作文反映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对学生而言, 作文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生活。生活是作文唯一的源头活水, 生活中处处有作文, 作文教学只有扎根于生活这片沃土, 才能发芽、开花、结果。

让学生走进生活, 寻找素材; 让生活走进作文, 放飞心灵。只有如此, 作文方能步入“创新”的境界, 学生才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生活是作文之本, 愿每一位语文老师都能牵着学生的手走进生活, 指导他们写出优秀的作文.

联系电话:15185214321 电子邮箱:690385868@qq.com

展生活 写作文

茶山小学:刘爱英

【摘要】作文源于生活,生活丰富作文。作文教学关键在于从阅读教学入手,引导学生体验生活,理解生活,在写景、状物、写人、记事等不同题材的文章中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表达真情实感是作文教学的主旨,教师要从“真言、真事、真情、真我”的四步教学法中,指导学生“我手写我心”。

【关键词】生活; 作文

在作文教学中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每当教师布置作文时, 不少学生就眼睛盯着天花板, 长叹着, 无话可写。即使强迫着自己写下去, 也是内容空洞, 千人一面。应试教育扭曲了学生对生活的正确认识, 让本应该丰富多彩的充满灵气的作文变成僵硬的, 呆板的, 充满空话、套话的应试之作。面对这样的作文现状, 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们应该怎么办? 我想, 教师应当把教学内容指向生活, 面向生活, 联系生活, 让学生学会理解生活, 表达生活, 注重让学生亲历生活, 获得体验, 将生活的素材转化为习作的内容。

一、让作文走进阅读教学,引领学生走上生活作文之路。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阅读课文的讲读几乎占据了语文教学课时数的70%。“读写不分家”是所有优秀教师的成功做法。我们可以将作文类型做以下简单分类:写景、状物、写人、记事、想象作文、抒情散文、日记随笔和留言写信。其实,每一篇课文就是最好的写作范文,以上的作文类型有哪一种课文没有体现过呢?都有。而学生在学习课文反复诵读中就自然而然潜移默化地接受着熏陶,学习着写作。作为讲读课文的指导者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体悟作者的写作方法,学以致用。在学过一篇课文后趁热打铁地学习写法进行练笔的做法无疑要胜过将作文孤立于阅读教学之外单敲一锤的做法。以下是课堂教学中渗透生活化作文的教学点滴。

二、走进生活, 学会观察

在作文课上, 很多学生之所以会“谈作文色变”, 这跟他们对生活的观察不仔细, 对写作素材的不积累有很大关系。不管写啥文章, 首先在心理上结了一个大疙瘩, 好比没上战场先惧三分。导致产生写作恐惧心理的原因, 主要是对作文认识不够和对自己缺少信心。

对于这样的学生, 教师要多与学生沟通交流, 首先使他们认识到写作文就是写出自己想说的, 要说的话。作文没有什么神秘, 也不是高不可攀的。平时在学习生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生活, 启发他们思考, 搜索写作素材。我们必须经常去训练我们的观察能力, 用独特的眼光去“扫描”社会或自然。总之, 观察是生活素材积累的前提条件, 创作时, 必须用敏锐的眼光去观察自己周围的世界。

观察是作文的关键, 观察的过程就是深入生活的过程, 也是获得真知的过程。

那么如何观察, 观察什么呢? 第一, 观察社会, 把握时代的脉搏, 我们不但要了解改革开放, 也要了解市场经济; 不但了解下岗职工的忧虑与苦闷, 也要了解上岗的探索与喜悦。第二, 观察自然。我们不但要走进名山大川的雄伟与旷远, 也要走进溪流如茵的清晰与雅致, 满怀激情地拥抱那青春燕南北, 长虹溢彩, 金果飘香, 白雪皑皑„„同时, 教师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引发出一些自感自悟, 使人文素养得到熏陶, 良好个性得以形成, 人格魅力不断升华„„

只要我们引领学生走进生活, 观察世界。作文就不再是“无米之炊”, 学生便会无拘无束, 轻松愉快地尽情写作, 激情满怀, 童心焕发, 自鸣天籁。

三、“四步曲”引领学生让生活作文付诸实践

第一步:说我真言

说话,源于生活,是儿童作文雏形,儿童的写作兴趣都是由说话起步的。首先,教师要给儿童一种亲切感,帮助他们解开紧张的心结,就象生活中的谈论一样大家可以畅所欲言无拘无束,从而营造良好氛围。另外,说话是有对象的,可以安排小组交流情投意合者自愿组对。再有,教师要整体巡视掌控全局既要有小组长说话代表又不能让个别人游离小组之外,达到人人都说,个个都听的目标。 如有一次,学生分组讨论:《我喜欢的小动物》当我走到一个组旁边时,那组的组员便异常热烈,这说明源于生活的说话是人人都乐于接受的。

第二步:写我真事

这是趁热打铁的一步,是关键的一步。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儿童在语言交流之后,产生了写作冲动,脑中只有语言,没有畏惧,自由灵活的文字在笔尖汩汩而出,自然真实、一挥而就,仅仅不到30分钟的时间里,学生笔随心动,洋洋洒洒写满一页多稿纸了。这一阶段的成绩全因“说我真言”的到位。

第三步:读我真情

首先,放松气氛,象自己画了一幅画给别人欣赏一样,敢于读给大家听。其次,有自我完善的胸怀,愿意接受大家的评价和意见,为下一步的自我修改奠定基础。这也是一种学习品质:愿意让别人欣赏我,愿意欣赏别人。

第四步:改出真我

作文改什么?我们回答这一问题时,还是要以“生活化”为标准。生活即是真实,只要能够体现这真的就是好的,只要感觉别扭、虚假、不足以体现真情的地方就是差的,是该修改的。这里要提到叶圣陶老先生的话:“改动者固为语言文字,推其根源,则思想认识有异于初时之故也。”也就是说,“改不是改文字,实际是重新思考,重新组织,使原来的意思更加完善更体现生活更准确表达思想。”教师要利用学生接受大家意见的契机将作文修改这一步走实,让学生作文更上一层。

四、走进生活, 积累素材

诗人何其芳说:“生活是多么的广阔, 生活是海洋。”要使学生笔下有东西可写, 就要创造条件, 让他们到广阔的生活中去积累素材。作文离不开生活, 作文的源泉来自平凡生活的点点滴滴。一个人的本领再高, 如果离开了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 也难以写出好文章。许多着名作家大多经历了作品所描述的生活, 能够历其境, 经其事。所以写出来的作品能使读者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进行作文教学时, 要注意引导学生认识作文所反映的生活面是十分广阔的, 作文所能反映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都可以作为写作的材料。为使学生能够从生活中汲取营养, 学有所获, 应注意指导学生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使学生的作文水平有一个较大的提高, 我还发动学生, 课下搜索整理古诗名句, 精彩片断, 在晨读之时抄写在黑板上, 让学生读背。我还把学生中优秀的文章整理成册, 相互传阅, 然后再让他们把搜索到的有用的材料记录下来, 整理成一本小册子, 这不仅为他们现在的习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还能为以后的习作埋下伏笔。

五、走进生活, 感情悟理

紧紧贴近生活, 生活就会源源不断地进入文章。其实文章成功的关键在于贴近自我的心灵。很多学生的作文仅仅是“生活的复印件”, 压根儿就没有惊喜、沮丧之类的情感因素, 自然写作主体鲜活的生命力难以显现, 作文也就索然无味。而这种情感因素的生成来自于对生活的感悟。感悟越深刻, 情感越丰富, 作文的生命力也就越强。

教师可多组织一些活动, 让学生真正走进生活。在丰富的生活中, 让学生不仅要用眼睛看、耳朵听、鼻子闻, 还要用一颗敏锐善感的心去感受生活:当你帮助了别人时, 不要把一个笑容、一句“谢谢”, 当作很平常的东西, 其实这里包含着一颗感恩的心; 当你受到了挫折, 不要自怨自艾, 这是生活给你的馈赠, 细细品味你会明白很多; 看到别人吵架, 不要当作一场闹剧, 你仔细聆听一下他们的“言论”, 考察一下他们的心理、动作神态, 你会更深入地了解某个人或某件事„„

引导、组织学生拎着录音机、拿着数码相机走出校门, 到军营、街道、机关、工厂去采录各种声音, 捕捉各种生活画面, 感受时代的节奏。孩子在采录的过程中不仅耳闻, 而且目睹、心思, 受到了教育, 经历了作文有“物”到“意”的转化。活动后, 组织 学生交流感受、练习作文, 引导孩子经历由“意”到“文”的第二重转化, 让学生不断学会品味、学会感动, 感受生活的艰辛、成功的乐趣、集体的温暖和自然的情趣; 让学生在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中获得激情, 在对丑恶现象的鞭挞中体会义愤, 在劳动中收获快乐从父母的眼睛里读懂关爱, 在和花草树木的对话中放飞梦想„„“世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 只有用心去感悟、思索, 让学生“吾手写吾心”, 给大自然、社会赋予生命的情感, 学生的笔端才会流溢出有灵性和活力的欢歌。

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作文活动本身是生活的一部分, 作文之内容

即生活之内容, 作文教学可以成为生活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 作文即做人。

六、走进生活, 走进作文

在《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背景下, 作文教学应当力除陈弊, 让作文进入生活, 让生活进入作文, 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地观察生活、感悟生活, 努力激励学生真实地展示经过心灵流程的自己的思想, 在真诚拥抱生活的基础上抒发心灵深处的真实情愫, 成为一个热爱生活、创造生活的人, 这也体现了语文的外延与生活外延相等的大语文观.

生活是作文的本源, 离开了生活, 作文就失去了源头和生命力。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作文不是生活的点缀, 而是生活的必需, 跟说话完全一个样。”可以说, 作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因而在作文教学中, 我们就应从“生活”入手, 采用多种方式和手段, 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生活处处是作文”。

叶圣陶老先生说:“生活犹如泉源, 文章犹如溪流, 泉源丰盈而不枯竭, 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作文与生活天然联系在一起, 作文反映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对学生而言, 作文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生活。生活是作文唯一的源头活水, 生活中处处有作文, 作文教学只有扎根于生活这片沃土, 才能发芽、开花、结果。

让学生走进生活, 寻找素材; 让生活走进作文, 放飞心灵。只有如此, 作文方能步入“创新”的境界, 学生才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生活是作文之本, 愿每一位语文老师都能牵着学生的手走进生活, 指导他们写出优秀的作文.

联系电话:15185214321 电子邮箱:690385868@qq.com


相关作文

  • 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课堂生活化研究作文0字
  • 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课堂生活化研究 1.基于作文教学回归社会生活的必然需要. 作文是生活的再现.反映.创造,学生的生活内容是学生作文的基础,没有丰富的生活,就没有内容丰富的作文.教师只有研究.了解.丰富.引导学生的生活,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学生才能掌握反映生活的本领,才能反映五彩缤纷的儿童生活世界. ...

  • [中学生活作文教学研究]-作文5100字
  • 1 中学生活作文教学研究 目 录 摘要„„„„„„„„„„„„„„„„„„„„„„„„„„„„„„„„2 导言„„„„„„„„„„„„„„„„„„„„„„„„„„„„„„„„2 一.模式作文的弊端及形成的原因„„„„„„„„„„„„„„„„„„„2 (一) 模式作文的弊端„„„„„„„„„„„„„„ ...

  • 作文教学生活化研究作文3300字
  • 作文教学生活化研究课题计划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基于时代发展的要求 人类社会正进入科学技术.信息技术发展迅猛的时代,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掌握科学技术新知识.获取信息的重要性:同时也越来越重视以语言文字作为载体,介绍科技成果,传播科学知识,交流社会信息,储存精神财富.因此,作文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 2 ...

  • 生活即作文作文6900字
  • 从生活出发,快乐写作 写作文是令很多孩子感到头痛的事情,面对作文要求,他们经常愁眉不展,觉得没什么可写,即使强迫着自己写下去, 也毫无生动形象可言,纯属流水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但我认为以下几点很重要: 一.纠正错误认识,消除心理障碍. 由于受所学课文内容影响,学生误以为写作文就要写名 ...

  • 让作文教学回归生活本真_6作文初二
  • 让作文教学回归生活本真 云南省红河州石屏县东风小学 杜玲红 [摘要]作文教学生活化,让学生以整体的生命投入生活.关注生活,抒写自己:让学生说真话且把真话说得更准确,写真事且把真事写得更生动,抒真情且把真情抒发得更感人,做真人且做得更有质量. [关键词]内容生活化.过程生活化.方法生活化.评价生活化 ...

  • 让作文教学回归生活本真_10作文初二
  • 让作文教学回归生活本真 云南省红河州石屏县东风小学 杜玲红 [摘要]作文教学生活化,让学生以整体的生命投入生活.关注生活,抒写自己:让学生说真话且把真话说得更准确,写真事且把真事写得更生动,抒真情且把真情抒发得更感人,做真人且做得更有质量. [关键词]内容生活化.过程生活化.方法生活化.评价生活化 ...

  • 让作文教学回归生活本真_2作文初二
  • 让作文教学回归生活本真 云南省红河州石屏县东风小学 杜玲红 [摘要]作文教学生活化,让学生以整体的生命投入生活.关注生活,抒写自己:让学生说真话且把真话说得更准确,写真事且把真事写得更生动,抒真情且把真情抒发得更感人,做真人且做得更有质量. [关键词]内容生活化.过程生活化.方法生活化.评价生活化 ...

  • 让作文教学回归生活本真_8作文初二
  • 让作文教学回归生活本真 云南省红河州石屏县东风小学 杜玲红 [摘要]作文教学生活化,让学生以整体的生命投入生活.关注生活,抒写自己:让学生说真话且把真话说得更准确,写真事且把真事写得更生动,抒真情且把真情抒发得更感人,做真人且做得更有质量. [关键词]内容生活化.过程生活化.方法生活化.评价生活化 ...

  • 小学生活化作文教学实践研究作文2500字
  • 小学生活化作文教学实践研究 冯娟 (鹤壁市山城区第一小学 河南 鹤壁 458030) 摘要:"生活化作文"等教学研究实践在全国各地轰轰烈烈的开展,然而在实践中,小学作文教学仍受传统教学模式限制处于困境之中---学生怕学,东拼西凑敷衍了事:老师怕教,注重形式没有创新.本文试就这一现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