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作文4100字

初一作文

2. 教师难以在预设与生成之间把握平衡。中学生作文水平高低不一,使得教师在布置作文训练是,很难给他们制定一个合适的作文题目,训练目标;在指导他们写作时,又很难去把握一个合适的尺度,导致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出现一个误区。特别是农村中学生的作文指导,这个“度”就更难把握了,但“度”的把握,使教师越来越难以在预设与生成之间把握平衡:

(1)技术性、技巧性的内容大量介入。最为突出的,是多媒体的引入,尤其是在公开课上。只要有条件,教师普遍都用上了多媒体软件,而且一切的教学过程都离不开多媒体文件。教师预设太足使作文教学出现了困难——教师在作文教学当中自我设置的一个困难——你会难过地发现,孩子们说的写的都差不多,没有给你什么大的惊奇。预设过多、多媒体技术使用过多,使我们在技术上先为难了自己。

(2)教参依旧严重束缚教学设计。各种版本的教材都热衷于对每个作文主题作出某些具体的规定,这就给我们设置这样的难题——我们的教学设计首先被教参束缚了,我们可腾挪的空间很小——但也不是没有。很多老师提出这样的观点,作文教学绕不过考试,就我看来,二者的矛盾之外还有一种缓和乃至超越的可能——教材给我们的腾挪空间很小,我们也就更有必要应该捕捉缝隙,让学生以生命的姿态面对作文面对学习。这种超越,并不是割裂,而是在实现了教材设置的目标之后,我们可以和学生一起。进行合理的超越——这一切,都基于对教材的保持距离和教师的预设恰当节制。

(3)兴奋、兴趣和发展的失衡。引入交流、表达等实践活动之后,小学作文教学还陷入这样的误区:教师比较安于看到热闹的场面。不少教师都有这样的苦恼,作文课堂上,学生很活跃,口头表达能力发展了,但落实到书面还是难以下手。如果从作文教学过程看,们经常把兴奋点简单地提升到兴趣点的高度,兴趣同样呈现表达和交流的形态,但这背后,必然是思考。

(4)教学双方都是非写作者。对写作教学的努力追求显示了小学语文教师对改革的期盼,但一个重要的前提往往被人忽视,不少教师不热爱写作,这使得教师很难以鼓励和发现孩子们作文上的某些闪光点。或者说,有时教师还有些漫不经心,因为教师的思维成人化得相当彻底,而孩子们的语言也已经成人化得相当可怕了,这就使他们的语言无法给教师以太多的期待。因此,我们以一些游戏方式介入作文写作,从根本上无法淡化作文课的成人气氛,教师也仍旧以成人化的视角来反观课堂

(5)教育者过于厉害。教师的太厉害,不在于其修养的太厉害,而在于他表达的心情太厉害,他成人化的心情太厉害了。我们所选用的任何题材都以一个宏大概念为依托,而宏大的概念往往需要琐碎的叙事来表达。教师如果过多地把感情带入到课堂,而让学生没有了自主尝试体验的机会,那么就无法挑战乃至激发学生的潜能。我并不反对教师带着感情进入课堂,教师也应该带着感情进入课堂,但我们需要做的,是舀出一勺感情,激荡起更多的感情。而不是倒出一盆感情,淹没所有感情。

(6)学生课外积累不足。由于现在学校多媒体等新技术的介入,以往老师在知识积累,课外拓展等方面对学生的要求也随之降低了,所以,学生对课外去积累作文的写作素材,课外词汇,语文基础知识积累也没有以前那么到位,所以他们有时候很难的写作出一篇高水准的文章。所以,我们在对中学学生进行作文训练时,应该从新对他们加强对课外阅读,课外积累的方面的强调,并对这些做好指导。

3. 作文教学最好还要避免这么几个词汇:

(1)“训练”。很多教师说要加强对学生写作训练,其实这个词挺可怕的,即把对象当作一个简单的没有思维能力的“物”来看待,人性化点看,我们可以选择“培养”、“引导”、“激发”等带有生命感的词汇。“教师和学生的水平要有个落差”——这落差并不是对优势的沾沾自喜和引以骄傲,而是使学生有更多的空间去提高和延伸,我也愿意相信,每个对生

命充满敬畏的老师都愿意这样想。

(2)“天赋”。很多语文老师乐于表扬优秀分子,我不知道天赋这个词是如何理解的,某辑《明日教育论坛》的一篇文章里曾这样说道:天才这样的词汇,是我们平凡人所难以理解的。但假定说我们可以对天赋作点自己的解读,那么我想,现在的孩子离“天赋”估计普遍都要比我们离得近些。即便对所谓笨孩子,我们也不得不惊讶于,他们面对不同风格的老师,都能表现出良好的状态,说出绝妙的词汇和句子。看来,如果我们教师不是太笨,这样的课堂应该是能实现师生互相成全的。

(3)“花样”。日常的、扎实的,似乎都是从每次点滴的尝试中慢慢改变——我们将心比心,都是希望这样的变化是好的。换句话说,我们现有的日常的扎实的教学,未必有能激发人心的东西。教育是慢的艺术,我们期待的是,小学作文教学能从课堂开始、从教师开始,真正走进“作”,而不是“述”。

中学作文教学不断陷入困难固然让人苦闷,但想到这些困难都是因前一步的突破而起,都是为了能进一步改善我们的教学空间,以最终成全孩子,那么,所有的困难都有可能被突破,然后再衍生出困难,然后再突破,如此层进循环,最终被成全的,必将不仅仅是孩子。

我以为,作文是生活的缩写,是生活的文字化;作文,又是自我认识或感情的文字载体。鉴于这种认识和中学生习作教学的特点,语文老师们在教学中都非常重视指导学生学会观察。但事实似乎有点遗憾:尽管学生观察了生活,有了观察的经验,而作文并却写得并不好,作文时依旧提笔忘事,作文中依旧笼统失真,学生自己也很困惑:“为什么一说写作文,脑子里就空落落的呢?”

是的,为什么刚刚经历的事情虽然存乎于脑海中,但已经没有了一个个生动的镜头?为什么曾经丰富多彩的生活在转化成文字时就成了压缩的饼干,脱水的蔬菜?为什么曾经层次分明的活动在写成文章时就变得杂乱无章呢?

我认为,除了中学生对生活有“喜新厌旧”的心理认知特点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还没有掌握观察方法,还没有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以至于出现视而不见,触而不觉,嗅而不闻,听而无声,尝而无味的“无为观察”。而缺乏了细腻深入的观察,正应验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说法。所以,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摄取作文素材,就成了我们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反思我们平时的作文教学,一般是老师出一个作文题目,然后指导学生审题、选材、表达等方法,或者,老师先写“下水文”,趟一趟这篇作文混水,然后按照自己心里已有的文章指导学生作文,结果,学生的作文就可能 “千篇一律”。这两种教学方法异曲同工之处是把作文当作了教学的首要任务。而忽略了更重要的观察方法和观察能力的获得。

在我的这堂作文课上,我的出发点是以课堂教学本身为观察对象,指导学生在其中观察体验,并同步完成写作。这样的教学,主旨是:让生活、观察、思维、语言、作文实现同步纽结。在观察的同时完成作文,在作文的同时巩固和提高观察能力。支撑这个观点的理论是:人的认知能力都养成于行为能力的过程中。

中中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主要依靠作文教学来完成,但目前中学作文教学仍存在诸多误区,以致经常出现吃力不讨好的尴尬局面。

误区之一:不重视对学生世界观的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决定人的思维走向,它不仅是作文立意的指南针,而且能使写成的文章装上一面“照妖镜”,能照出人间的假、恶、丑,真、善、美,起到启迪智慧,净化心灵的作用。因此,作文教学必须首先教育学生关心国家大事,树立远大理想,加强思想修养,提高政治觉悟,教学生掌握辩证的思维方法,培养正确的世界观。

误区之二:过份强调学生要多写,而忽视对学生兴趣和悟性的培养。其实从小学到中学,

既写作文又写周记,还有的同学坚持写日记,量并不算少,但作文水平并不见得能水涨船高。这里决定成效的关键在于两点:l、作文教学必须严格遵循兴趣性原则。心理学告诉我们,只有学生对写作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时,作文训练才会有成效。2、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心灵感悟力,使其感悟到客观世界的真理,感悟到主观世界的真善美。

误区之三:过份强调综合性的大作文训练。其实,综合性的大作文训练,作文思路往往纵横交织,需要较高驾驶语言文字的能力,需要运用系统复杂的作文知识(如怎样审题立意、谋篇布局等),对学生的素质要求较高,只要有哪一方面的知识掌握不好,写起来就会卡壳,导致学生产生畏难情绪。这样训练的次数越多,学生越容易失去写作的信心和兴趣。

误区之四:过份强调作文技巧的传授,而忽视对基本功的严格训练。刘勰《文心雕龙》中说:“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成篇的基础就在于字词熟练的掌握及运用(生句)。试想:一个词汇贫乏、经常写错别字的学生,炮制出来的作文会好到哪儿去?

误区之五:只重视对学生作文眉批细改,而忽视对学生自批作文能力的培养。这可能与某些教育行政部门的错误认识有关,认为老师只有对作文细改,作文教学效果才最好。其实这往往是一厢情愿的做法。学生最关心的是分数,老师呕心沥血写出的批语,学生往往不认真对待,更无法领会老师批改之处的精妙意图。况且,作文眉批细改单从科学性原则来说也经不起理论的推敲。教师把绝大部分课余时间都花在这方面了,如何能腾出时间去精心设计教案,总结教学经验,以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又如何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与教师的主导性原则?

误区之六:不重视对课外阅读的指导。“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是丰富词汇,培养语感,感悟真情,积累材料的主要方法,是提高写作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写作要有广博的知识,阅读的范围应该开阔一些。但是只有博览是不够的,还必须精读一些作品,“熟读烂读,便能于无法之中求得法,有法之中求其他”(郭沫若语)。这就是说对于一些好文章如果能熟读深思,便能揣摩出其立意的高远、情感的真挚、谋篇布局的巧妙、遣词造句的准确,最终达到融汇贯通、出神入化、为我所用的境地。教师如果重视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无疑能更快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长期以来,中学作文教学由于陷入种种误区中不能自拔,越教问题越多,便有更多治标不治本的教法。要想走出这个怪圈,就必须转变教育观念,从根本入手,抓住作文教学的主要矛盾,创新作文教学的形式与方法,科学地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去训练,解决。

2. 教师难以在预设与生成之间把握平衡。中学生作文水平高低不一,使得教师在布置作文训练是,很难给他们制定一个合适的作文题目,训练目标;在指导他们写作时,又很难去把握一个合适的尺度,导致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出现一个误区。特别是农村中学生的作文指导,这个“度”就更难把握了,但“度”的把握,使教师越来越难以在预设与生成之间把握平衡:

(1)技术性、技巧性的内容大量介入。最为突出的,是多媒体的引入,尤其是在公开课上。只要有条件,教师普遍都用上了多媒体软件,而且一切的教学过程都离不开多媒体文件。教师预设太足使作文教学出现了困难——教师在作文教学当中自我设置的一个困难——你会难过地发现,孩子们说的写的都差不多,没有给你什么大的惊奇。预设过多、多媒体技术使用过多,使我们在技术上先为难了自己。

(2)教参依旧严重束缚教学设计。各种版本的教材都热衷于对每个作文主题作出某些具体的规定,这就给我们设置这样的难题——我们的教学设计首先被教参束缚了,我们可腾挪的空间很小——但也不是没有。很多老师提出这样的观点,作文教学绕不过考试,就我看来,二者的矛盾之外还有一种缓和乃至超越的可能——教材给我们的腾挪空间很小,我们也就更有必要应该捕捉缝隙,让学生以生命的姿态面对作文面对学习。这种超越,并不是割裂,而是在实现了教材设置的目标之后,我们可以和学生一起。进行合理的超越——这一切,都基于对教材的保持距离和教师的预设恰当节制。

(3)兴奋、兴趣和发展的失衡。引入交流、表达等实践活动之后,小学作文教学还陷入这样的误区:教师比较安于看到热闹的场面。不少教师都有这样的苦恼,作文课堂上,学生很活跃,口头表达能力发展了,但落实到书面还是难以下手。如果从作文教学过程看,们经常把兴奋点简单地提升到兴趣点的高度,兴趣同样呈现表达和交流的形态,但这背后,必然是思考。

(4)教学双方都是非写作者。对写作教学的努力追求显示了小学语文教师对改革的期盼,但一个重要的前提往往被人忽视,不少教师不热爱写作,这使得教师很难以鼓励和发现孩子们作文上的某些闪光点。或者说,有时教师还有些漫不经心,因为教师的思维成人化得相当彻底,而孩子们的语言也已经成人化得相当可怕了,这就使他们的语言无法给教师以太多的期待。因此,我们以一些游戏方式介入作文写作,从根本上无法淡化作文课的成人气氛,教师也仍旧以成人化的视角来反观课堂

(5)教育者过于厉害。教师的太厉害,不在于其修养的太厉害,而在于他表达的心情太厉害,他成人化的心情太厉害了。我们所选用的任何题材都以一个宏大概念为依托,而宏大的概念往往需要琐碎的叙事来表达。教师如果过多地把感情带入到课堂,而让学生没有了自主尝试体验的机会,那么就无法挑战乃至激发学生的潜能。我并不反对教师带着感情进入课堂,教师也应该带着感情进入课堂,但我们需要做的,是舀出一勺感情,激荡起更多的感情。而不是倒出一盆感情,淹没所有感情。

(6)学生课外积累不足。由于现在学校多媒体等新技术的介入,以往老师在知识积累,课外拓展等方面对学生的要求也随之降低了,所以,学生对课外去积累作文的写作素材,课外词汇,语文基础知识积累也没有以前那么到位,所以他们有时候很难的写作出一篇高水准的文章。所以,我们在对中学学生进行作文训练时,应该从新对他们加强对课外阅读,课外积累的方面的强调,并对这些做好指导。

3. 作文教学最好还要避免这么几个词汇:

(1)“训练”。很多教师说要加强对学生写作训练,其实这个词挺可怕的,即把对象当作一个简单的没有思维能力的“物”来看待,人性化点看,我们可以选择“培养”、“引导”、“激发”等带有生命感的词汇。“教师和学生的水平要有个落差”——这落差并不是对优势的沾沾自喜和引以骄傲,而是使学生有更多的空间去提高和延伸,我也愿意相信,每个对生

命充满敬畏的老师都愿意这样想。

(2)“天赋”。很多语文老师乐于表扬优秀分子,我不知道天赋这个词是如何理解的,某辑《明日教育论坛》的一篇文章里曾这样说道:天才这样的词汇,是我们平凡人所难以理解的。但假定说我们可以对天赋作点自己的解读,那么我想,现在的孩子离“天赋”估计普遍都要比我们离得近些。即便对所谓笨孩子,我们也不得不惊讶于,他们面对不同风格的老师,都能表现出良好的状态,说出绝妙的词汇和句子。看来,如果我们教师不是太笨,这样的课堂应该是能实现师生互相成全的。

(3)“花样”。日常的、扎实的,似乎都是从每次点滴的尝试中慢慢改变——我们将心比心,都是希望这样的变化是好的。换句话说,我们现有的日常的扎实的教学,未必有能激发人心的东西。教育是慢的艺术,我们期待的是,小学作文教学能从课堂开始、从教师开始,真正走进“作”,而不是“述”。

中学作文教学不断陷入困难固然让人苦闷,但想到这些困难都是因前一步的突破而起,都是为了能进一步改善我们的教学空间,以最终成全孩子,那么,所有的困难都有可能被突破,然后再衍生出困难,然后再突破,如此层进循环,最终被成全的,必将不仅仅是孩子。

我以为,作文是生活的缩写,是生活的文字化;作文,又是自我认识或感情的文字载体。鉴于这种认识和中学生习作教学的特点,语文老师们在教学中都非常重视指导学生学会观察。但事实似乎有点遗憾:尽管学生观察了生活,有了观察的经验,而作文并却写得并不好,作文时依旧提笔忘事,作文中依旧笼统失真,学生自己也很困惑:“为什么一说写作文,脑子里就空落落的呢?”

是的,为什么刚刚经历的事情虽然存乎于脑海中,但已经没有了一个个生动的镜头?为什么曾经丰富多彩的生活在转化成文字时就成了压缩的饼干,脱水的蔬菜?为什么曾经层次分明的活动在写成文章时就变得杂乱无章呢?

我认为,除了中学生对生活有“喜新厌旧”的心理认知特点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还没有掌握观察方法,还没有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以至于出现视而不见,触而不觉,嗅而不闻,听而无声,尝而无味的“无为观察”。而缺乏了细腻深入的观察,正应验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说法。所以,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摄取作文素材,就成了我们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反思我们平时的作文教学,一般是老师出一个作文题目,然后指导学生审题、选材、表达等方法,或者,老师先写“下水文”,趟一趟这篇作文混水,然后按照自己心里已有的文章指导学生作文,结果,学生的作文就可能 “千篇一律”。这两种教学方法异曲同工之处是把作文当作了教学的首要任务。而忽略了更重要的观察方法和观察能力的获得。

在我的这堂作文课上,我的出发点是以课堂教学本身为观察对象,指导学生在其中观察体验,并同步完成写作。这样的教学,主旨是:让生活、观察、思维、语言、作文实现同步纽结。在观察的同时完成作文,在作文的同时巩固和提高观察能力。支撑这个观点的理论是:人的认知能力都养成于行为能力的过程中。

中中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主要依靠作文教学来完成,但目前中学作文教学仍存在诸多误区,以致经常出现吃力不讨好的尴尬局面。

误区之一:不重视对学生世界观的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决定人的思维走向,它不仅是作文立意的指南针,而且能使写成的文章装上一面“照妖镜”,能照出人间的假、恶、丑,真、善、美,起到启迪智慧,净化心灵的作用。因此,作文教学必须首先教育学生关心国家大事,树立远大理想,加强思想修养,提高政治觉悟,教学生掌握辩证的思维方法,培养正确的世界观。

误区之二:过份强调学生要多写,而忽视对学生兴趣和悟性的培养。其实从小学到中学,

既写作文又写周记,还有的同学坚持写日记,量并不算少,但作文水平并不见得能水涨船高。这里决定成效的关键在于两点:l、作文教学必须严格遵循兴趣性原则。心理学告诉我们,只有学生对写作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时,作文训练才会有成效。2、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心灵感悟力,使其感悟到客观世界的真理,感悟到主观世界的真善美。

误区之三:过份强调综合性的大作文训练。其实,综合性的大作文训练,作文思路往往纵横交织,需要较高驾驶语言文字的能力,需要运用系统复杂的作文知识(如怎样审题立意、谋篇布局等),对学生的素质要求较高,只要有哪一方面的知识掌握不好,写起来就会卡壳,导致学生产生畏难情绪。这样训练的次数越多,学生越容易失去写作的信心和兴趣。

误区之四:过份强调作文技巧的传授,而忽视对基本功的严格训练。刘勰《文心雕龙》中说:“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成篇的基础就在于字词熟练的掌握及运用(生句)。试想:一个词汇贫乏、经常写错别字的学生,炮制出来的作文会好到哪儿去?

误区之五:只重视对学生作文眉批细改,而忽视对学生自批作文能力的培养。这可能与某些教育行政部门的错误认识有关,认为老师只有对作文细改,作文教学效果才最好。其实这往往是一厢情愿的做法。学生最关心的是分数,老师呕心沥血写出的批语,学生往往不认真对待,更无法领会老师批改之处的精妙意图。况且,作文眉批细改单从科学性原则来说也经不起理论的推敲。教师把绝大部分课余时间都花在这方面了,如何能腾出时间去精心设计教案,总结教学经验,以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又如何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与教师的主导性原则?

误区之六:不重视对课外阅读的指导。“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是丰富词汇,培养语感,感悟真情,积累材料的主要方法,是提高写作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写作要有广博的知识,阅读的范围应该开阔一些。但是只有博览是不够的,还必须精读一些作品,“熟读烂读,便能于无法之中求得法,有法之中求其他”(郭沫若语)。这就是说对于一些好文章如果能熟读深思,便能揣摩出其立意的高远、情感的真挚、谋篇布局的巧妙、遣词造句的准确,最终达到融汇贯通、出神入化、为我所用的境地。教师如果重视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无疑能更快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长期以来,中学作文教学由于陷入种种误区中不能自拔,越教问题越多,便有更多治标不治本的教法。要想走出这个怪圈,就必须转变教育观念,从根本入手,抓住作文教学的主要矛盾,创新作文教学的形式与方法,科学地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去训练,解决。


相关作文

  • 小学情境作文教学探析作文5400字
  •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论文封面 市地: 年 月 日 1 小学情景作文教学探析 摘要:创设情境进行作文,也称为情景作文,是指导学生根据在具体场合或某种景象.境地中以自己的观察.体验.感悟或联想进行写作的一种作文形式.这种作文形式对训练学生的描写.记叙.抒情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目前的小学情景作文教学 ...

  • 奇快作文教学大纲作文2400字
  • 1 / 4 奇快作文 课程教学大纲 深圳市第二高级中学 周逢雨 一.说明: (一)课程性质: 作文难写,作方难教,原因主要是我们成人的各种"方法"禁锢了学生与生俱来的爱想象.敢联想.敢说话.爱表达的天性.因此,有必要推翻原有的作文枷锁,简化招式,恢复学生敢说爱说的天性:有必要打破 ...

  • 作文教案作文3400字
  • 2 __年__月__日 第__周 星期__ 总课时:__节 1节约用水 教学内容:习作指导 教学目标:1.看图作文,在看图时展开想象,把画面意思表达清楚. 2.:培养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教育学生"珍惜水源,从我做起". 3.:培养语文综合实践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学习重点:在看 ...

  • 杜文艺浅谈网络时代的作文教学策略作文3700字
  • 网络时代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和应对策略 利川市谋道初中 杜文艺 [摘 要]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网络的兴起为语文作文教学注入了新鲜的空气,网络资源的利用,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作文教学的空间,丰富了作文教学的资源,开阔了学生眼界,丰富了作文素材.通过网络的使用,达到建成良好的课堂氛围和实现作文教学突破 ...

  • 教学论文浅谈初中生作文教学作文2200字
  • 浅谈初中作文教学 写作是集识字.阅读.理解.观察.思考.书写等多种能力为一体的综合性语言活动, 是学生系统地表达知识经验.生活情感的书面语言形式.写作对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有重要的作用, 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初中作文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 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 ...

  • 体验式作文教学小结作文3400字
  • 体验式作文教学小结 张果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作文教学要让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感动的内容","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qu ...

  • 创新作文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作文1700字
  • 创新作文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4月13日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最棘手的要算作文教学了.传统的作文教学往往费 力不讨好,教学效率低,学生也不买账.我认为从以下几方面创新作文教学,可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切实转变作文教学观念 传统的作文教学,教师注重的是写作方法和技巧的指导与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写作思维 ...

  • 作文教学改革:路在何方作文5600字
  • 策划人语: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诸多弊端受到来自教育界.新闻界及社会其他各界人士的批评.在语 文教学听.说.读.写四大板块中,作文教学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少.慢.差.费"现 象在作文教学中尤为突出,作文教学亟待改革.然而,作文教学如何改革,这是广大读者尤其是教育 ...

  • 作文教学改革:路在何方_语文论文作文高一
  • 策划人语: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诸多弊端受到来自教育界.新闻界及社会其他各界人士的批评.在语 文教学听.说.读.写四大板块中,作文教学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少.慢.差.费"现 象在作文教学中尤为突出,作文教学亟待改革.然而,作文教学如何改革,这是广大读者尤其是教育 ...

  •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作文教案 全册作文300字
  • 作 文 教 学 通 案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作文教案 全册 学校 班级 姓名 三年级作文教学通案 2 <新课程标准>对本年级段的习作要求 三年级作文教学通案 3 中高年级"自主探究"三环节习作教学策略: 三年级作文教学通案 4 三年级作文教学通案 5 三年级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