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宜昌市中考语文优秀作文及点评作文5900字

高中作文

2017年宜昌市中考语文优秀作文及点评(1)

2017-12-03宜昌中考 转载红艳传书

2017年宜昌市中考语文优秀作文及点评

【真题再现】

清代文学家张潮在《幽梦影》一书中,有过如下一段议论:

天下有一人为知己,可以不恨,不独人也,物亦有之。如菊以渊明为知己;梅以和靖为知己;竹以子猷为知己;莲以濂溪为知己;石以米颠为知己;茶以陆羽为知己;鹅以右军为知己;鼓以祢衡为知己……一与之订,千秋不移。

张潮虽然列举了众多“物”以“人”为知己的故事,其实,都是“人”以“物”为知己的传奇。想必在你并不漫长的成长经历中,一定也有过这种“一与之订,轻易不移”的人生知己,请以《我以 为知己》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记叙文。

要求: 1. 先将题目填充完整。

2.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校名。

【解题指津】

2017年宜昌市语文中考作文题的命题材料选自清朝文学家张潮的《幽梦影》,这段材料字字珠玑、意味隽永,用典雅优美的文字阐释了不一样的知己观——天下有一人为知己,可以不恨,不独人也,物亦有之;《我以 为知己》的作文命题则很好地表现了命题者给予考生的人文关怀:我”、“知己”这两个关键词直指考生内心,横线上所填“物”也必定最能触动考生的心灵——这样的作文题目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和人生体验,表现命题者要求考生“关注生命体验、表达内心呼唤”的真诚期待。

此作文题的出奇之处在于,跳出了以往的认知窠臼,不再要求考生写以“人”为知己的套路文章,而是要求学生写以“物”为知己的创新作文——材料中列举了多个“物”以“人”为知己的事例,实际上折射的是“人”以“物”为知己的关系,这就对学生提出了新的选材要求:不能写我们惯常认为的“小伙伴”、“好同桌”、“好朋友”,而要写与自己产生交集、发生碰撞、激发意趣、沟通心意的一种“物”。它们或许是墙角的一朵小花、路边的一株小草、江边的一颗鹅卵石;或许是书房里的一只笔、床头柜上的一本书、地台上的一把吉他;或许是伴随“我”成长的一条古巷、陪着我挑灯夜读时窗前的一棵梧桐树、始终放在我书包里的一面镜子„„这时候,“物”的身上已经打上了“人”的情感烙印,指向作者不同角度的人生体验与不同层次的生命感悟——考生在考场上选择什么样的“物”作为自己的情感载体,表现了作者“选材”的智慧和巧妙,也决定了作文的思想高度。 选择什么“物”作为知己?借助“物”要表达一种怎样的“知己”观?学生在这个问题上高屋建瓴,就会站在写作的制高点上,纵横驰骋,写出令人耳目一新的精彩文章。学生的思想水平越高,文章的的立意就越深;学生的思维能力越强,文章立意就越巧。

在作者笔下,“物”化身为伴随自己一路成长、给予心灵丰富养料的真诚“知己”。选用不同的“物”作为写作对象,可以表达不一样的精彩立意:以“柳”为知己,写出柳婀娜的外形之美,更写出柳“越是高大越是俯首亲吻大地”的谦逊之美,并写柳带给自己的人生启示:优美却不炫耀,高大却朴实谦逊,让自己在读懂柳内敛之美的同时收获了“做人要谦逊朴质”的人生要义;以“鹅卵石”为知己,由开始的不懂鹅卵石的美到读懂它的万年寂寞、读懂它寂寞而不失本心的淡定守望,读懂它甘为铺路石的无悔奉献,考生在以鹅卵石为知己的过程中懂得了“固守寂寞、云淡风轻”也是一种美好的人生境界;以“书法”为知己,在横竖撇捺的不断练习中感悟到“横”教我稳重、“竖”教我正直、“撇”教我潇洒旷达、“捺”教我洒脱自信的生命体验;以“老家门口的枣树”为知己,枣树是

童年的伙伴,也是思念家乡的载体,它带自己穿越时空,捡拾散落在岁月深处的美好,它让自己透过树的枯荣轮回,感悟到生命的生死轮回也是一种必须面对的无奈和失去„„难能可贵的是,学生在写“物”的过程中,若能勾连到与“物”相关联的人,这样,“我”、“物”、“人”三线并行,会写得更加摇曳生姿、丰厚感人。

本次作文命题,在选材上有特定的限制,但唯有这限制,更能表现出考生的智慧;在立意上有较高的要求,但唯有这要求,让优秀的考生得以用真情配乐、以文字清唱,持语言彩练、携思想起舞,为我们带来一篇篇气韵不凡而又摇曳生姿的考场佳作。

【佳作品评】

1. 我以古柳为知己

竹楼临溪,古柳荫蔽。自幼时起,那棵古柳就一直站在那里,未曾离弃。有多少年少的心事曾被它在黄昏日落听了去,有多少动人的欢欣曾被它铭记在枝桠里,我记不清了,却只记得它是伴我走过年少的知己。

古柳于我,是子期,是祢衡。儿童时,我也曾躲进黝黑的树洞,也曾爬上过那嶙峋枝桠。少年时,我也曾傍树临溪轻诵浅呤,也曾听雨观云在树底安憩。我对它讲童话,它便报以一地的翠叶如碧,恍若梦境。我对它念古诗,它便让阳光透过古老的枝桠,仿佛如画。吾之知己,惟古柳矣,解我心意,知我忧喜。

秋风萧索的傍晚,那是我记忆里古柳的最后身影。我双目盈着泪坐在它身边,我难以理解人的生死无常,更无法接受奶奶的猝然离世。抱着古柳粗壮的枝桠,仿佛是奶奶哄我入睡时的臂弯。抚着古柳粗糙的树皮,仿佛是奶奶摸我时的手背。我就这样倚着它,含泪望着天边的余晖,虽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而游子却断肠天涯。我无声的流着思念的泪水,在古柳的怀抱里安睡,一如当年儿时依偎在奶奶怀里一样。余晖还斜斜的照着,秋风还静静地刮着,我还安稳地睡着。

一觉醒来,古柳的叶子在秋风中上下翻飞狂舞,我身上,那溪上满是金色如辉的枯叶。我刹那间被这雄奇而静谧的大自然奇景打动了。树叶的枯荣是常事,人的生死也是必然。世事茫茫,光阴难量。落尽繁华的动魄难以诉说,豁然开朗的开阔清明无以言表。老树无言,却用它的方式教诲着我。在一草一木的枯荣之间,在一生一世的转换轮回之间,多少离合在上演。人的生死,不过是沧海中的一颗石砾罢了。

古柳在摇它的叶子,草在结它的种子。古柳是子期读懂我心。人生知己再难觅,古柳知我心。 陈启艳老师点评:

作者选材新颖,立意深刻,诠释了知己的内涵。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生老病死,岁岁枯荣,这是自然的法则。感叹于作者小小年纪,却拥有面对命运坦然承受的从容气度。昔日的轻诵浅呤,听雨观云只有古柳解我心意,知我忧喜;今日奶奶离去后的无助、泪水、思念,唯有古柳能懂我,安抚我,教诲我。人生得古柳这一知己足矣。

2. 我以雨声为知己

独爱听雨声,听雨声一曲,平和一丝,闲谈一缕,坚定一份,更听知己续续音,雨声,懂我。

小楼一夜听春雨

夜里独坐桌旁,面对着还未复习的试卷,颓然坐着,夜深的很,窗外的灯光和秋后的果实,一盏盏的沉了下去,心绪揉在墨色里,拧成一团。

突然,雨声四面来叩,长一根短一根的落着,如长短句的韵脚,不急不缓,如少女抚弦,低眉信手续续谈,放下笔听雨,心似为平和的雨声抚静,树影斑驳在窗台上,在雨的斜线里密密地织着,随着雨音,心平静了。

雨声如我知己,知我心之烦杂,慰我音之平和,雨声,懂我。

潇潇暮雨子规啼

在城里待久了,便也想念起了乡下的那缕闲时淡泊的心境,于是端午,回到故乡。

山景林空,细雨乍到,似迎故友,潇潇落着。树木翠绿明人眼,林间子规依旧啼。雾气迷蒙,雨音轻落,沿山而行,雨水夹香湿人衣,心似被这暮雨洗净了。于是坐在苍苔下,望雨丝飘飘洒洒而落,声音甚是轻柔,如与老友会晤,闲适淡泊之情油然而生,草木之间,各具闲淡之趣。

雨声如我知己,共赏山林闲淡之趣,彼此怡然,雨声,懂我。

夜阑卧听风吹雨

晚上,夜阑初至,挑灯夜战,奋笔疾书。忽闻雨声卷风而至,似知己为我鼓舞助力。

于是启窗观雨,雨夹狂风飞散而落,湿尽发丝,鞺鞺鞳鞳,似马蹄正疾,声势浩大,如金珠落地,玉手拨弦,八音具备,节奏时起时落,时急时缓,雨音不绝,伴我笔墨挥毫,听着淋漓而至的雨,心中多了一份坚定。

雨声如我知己,鼓舞助威,坚定我决胜之心。雨声,懂我。

雨声如我知己,慰我烦忧,给我闲淡,赠我坚定。

雨声清扬兮临窗听,知己相悦兮续续谈。

付蓉老师点评:

本文用很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三幅不同的画面,如历历在目。开篇一句话总领全文,结尾换一种说法回应开头,升华主题,中间用三句诗作为三个分述部分的小标题,简洁清晰明了,层次感强。作者紧扣“雨声懂我”这四个字,既用不同的雨声渲染了不同的气氛和心境,同时又用雨声向我们诠释了知己对作者的意义,也表现了作者对知己的轻易不移。正所谓:雨声潺潺,心境阑珊。知己谓谁,且作慢谈。

3. 我以栀子为知己

栀子花开,素颜如雪。与世无争,遂成知己。

——题记

周敦颐于《爱莲说》中尝云:“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古往今来,菊、牡丹、莲常为众人之知己。栀子之淡雅,似略显平庸,常为人所遗忘。

然吾校之东有一胜地,植栀子花数株。适逢夏至,花次第开,心向往之,遂于一晚自习后,弃作业课本于案头,欣然独往,欲寻知己。

四周空旷,寂寥无人。繁星闪烁,若隐若现。皓月之下,花洁如玉,幽香如缕。江风徐徐拂来,树叶簌簌作响,花朵微颤,虫声齐鸣。香气清新,不娇不媚,质朴无华。昏昏欲睡着,闻之可神清气爽;蠢蠢欲动者,嗅之而心平气和。

余静伫良久,叹曰:“此乃知己也!”可谓是:欲把栀子比仙子,夜色朦胧俏佳人。赏此花者,则有心旷神怡,悠然自得,苦乐偕忘之感也。

次日午时,雅兴又至,因而复往。午时校园,嬉戏声、欢呼声、交谈声,不绝于耳。栀子花前,人头攒动,三五成群,争赏不已。更有甚者,折枝、携花而去。予观之,心痛不已。

此皆不懂栀子者!

而栀子素颜依旧,白衫绿裙,笑语盈盈,宛若窈窕淑女。然烈日之下,花枝低垂,惹人怜爱,终不如月下之色。

由此观之,栀子之胜,月下最佳。虽其形仅隐约可见,然其暗香,远甚他时。兼之四周静谧,无熙熙攘攘之客,唯窸窸窣窣虫鸣,与知己独处,可谓美哉!

栀子之花,虽不如菊、莲之清高,亦不如牡丹之富贵,然其淡雅,似小家碧玉,余香绕鼻,久久不绝。看似平庸,实则与世无争。唯其不争,方为我所青睐也,遂成知己。

喧嚣惹人烦,清高去人远。静谧无限好,又有知己伴。问此是何味?人道是清欢。

韩煦老师点评:

本文结构紧凑,行文流畅。在中考考场有限的时间和紧张的情境中,能通篇以对称句式的韵文写作,体现出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题记短短十六字就道出了栀子花开的状态和与世无争的淡雅气质。

第一段引用《爱莲说》中的句子表现栀子略显平庸,而为人遗忘。接下来讲到“我”与栀子相遇,相识,相知。且用他人折枝携花离去反衬自己是懂得栀子之真谛的人。最后,将栀子与菊、莲、牡丹相比。道出作者之所以爱栀子的原因:“唯其不争,方为我所青睐也!”。而结尾“清欢”两字便是本文最合适的解读。

4. 我以水墨丹青为知己

一笠一翁,一桨一舟。我提笔临纸,泛舟于一川墨色山水之间。以水墨丹青为知己,一与之订,千秋不移。

提笔,滚滚浑圆的墨色在笔底直透毫端。集全身之力,似轻犹重地缓缓于纸上划过,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般,横带几分苍劲与雄奇,如山之挺括巍峨,仰天直指;撇开几分蜿蜒曲折,如水之回流婉转,刚柔并济;竖下几分迅疾飞速,如风之飞卷疾下,摧枯拉朽。以水墨丹青为知己,一笔一划间尽享艺术之美感。

每每沉沦于喜怒哀乐中时,独爱与水墨丹青互吐衷肠。欣喜自若时,笔便似轻了不少,墨色轻轻濡湿纸面,一横一竖一钩一折间,夹杂着轻轻的喜悦与灵动。若枝头翻飞的喜悦小雀,笔底像生了一双轻翼,在纸上低翔浅唱。烦闷难以自已时,便极凝重地提笔,一腔悲伤顺着笔尾轻轻流淌,极慢地划开一道墨迹,横则方正浑厚,竖则力穿全字,折画像古木残枝在悲风中“吱呀”一响,钩如浸满寒霜的镰刀“唰”地留下一道寒光。怒气难平时,浑厚笔力在挥洒间直透纸背,墨汁淋漓纸上,不拘古意肆意流淌,字大半为墨隐去,也无妨!泼洒,抒情,扬起,奋飞„„一笔一划皆情语,而水墨丹青知我懂我,将我心之所向化作一幅幅作品,为我笑,为我哭,同忧共乐。

闲来翻看往日书写的水墨丹青,或喜笑之意藏于字里行间,或于笔划之间触到少年闲愁„„原来,它早已为我收藏了我的一颦一笑,一忧一乐。呜呼!知己如此,我复何求?

我以水墨丹青为知己,它以艺术之美听我倾诉,为我记录。它不能增加我生活的长度,却足以增加我的人生厚度。

我以水墨丹青为知己,携手共度人生风风雨雨,一路必须有你。

向华莉老师点评:

作者紧扣“知己”做文章,从开头至文末时有扣题点题之笔,自始至终都在着力表现自己与知己的故事和情感:共享艺术之美感,同担人生之喜乐。而其中一直氤氲着一种浓郁的艺术氛围,这得益于作者强大的描写功力。在考场这有限的时空里大量优美的文字如信手拈来,这必然是一个厚积薄发的故事。应该注意的是,题目中补充的“水墨丹青”属中国画,与文中着力表现的书法内容概念有不一致。

5. 我以清水为知己

倒水,执杯,静观清水平复,澄澈清明。仰头,入口,一饮而尽——遂有久违知己之愉悦,袭遍全身。清水知我,我知清水。

溪水流淌,澄澈万物。

随长者挑担,提水。临溪,俯察,溪清而鱼现;卸桶,浸入,溪水拂指如柔带;桶满,拎起,清水轻摇晃动,涟漪扩展如圆轮。归家,以溪水涤衣物,清水过之,尘土不再,衣物无染,甚奇。洗毕,污水竟不甚污。

湖水静默,沉淀万物。

提壶,轻灌,湖水注于壶中。掂起,窥望,似有泥沙存于壶中。归家,置于桌面,久候之,不知壶中湖水将以何种神奇的方式滤其污浊?闭目清心,再窥之,泥沙附底,清水明净,堪比玻璃般晶莹剔透。沉淀污秽后的清水怡人,似春风拂面,似桃花飘香,令人心旷神怡,遐思翩飞。

泉水灌溉,奉献万物。

山有穴口,自冒清泉。人们以竹笕将其引入田圃,以此灌田。此后无论风霜雨雪,无论春夏秋冬,泉水日日自竹笕流至田间。之后,所灌树木繁茂如荫,庄稼穗大粒满。观其景,泉水如玉珠连线,其景甚美,而其境更令人沉迷。执杯前往泉穴,满灌一杯品之,味甘美,而心怡然,堪比天赐良物。天下之味,唯水之淡为最美,有此感焉。

见此三水,遂觉水之似我者甚矣。端水近唇,不禁感慨:水乃至清至洁之物,而饮水之人,也乃至清至洁之人。此物于我,非物与人,而是知己也。水之知己,乃是知心,知意,知情。水之于我犹鱼之有水,刘备之有孔明者类似。

由水观之,世人当均为君子。但世事难测,事实难料。有多少人并非真正爱水,有多少人只是抱以生存的心态而饮水呢?

我以清水为知己,是慕其澄澈清明,慕其沉淀自洁,慕其日日奉献。人当如水,似水纯洁。 我以水为知己,水以我为友朋。水如君子,人亦君子,此乃我之愿也。

向华莉老师点评:

作者选取“溪水”“湖水”“泉水”三个材料来表现“清水”的特质:至清至洁——澄澈清明、沉淀自洁、日日奉献,以此表达自己对“知己”的理解,更以此寄托自己“似水纯洁”的君子之志。立意难能可贵,构思精巧明确。语言以频用短句、文白夹杂为特色,有晦涩生硬之处,但瑕不掩瑜。

2017年宜昌市中考语文优秀作文及点评(1)

2017-12-03宜昌中考 转载红艳传书

2017年宜昌市中考语文优秀作文及点评

【真题再现】

清代文学家张潮在《幽梦影》一书中,有过如下一段议论:

天下有一人为知己,可以不恨,不独人也,物亦有之。如菊以渊明为知己;梅以和靖为知己;竹以子猷为知己;莲以濂溪为知己;石以米颠为知己;茶以陆羽为知己;鹅以右军为知己;鼓以祢衡为知己……一与之订,千秋不移。

张潮虽然列举了众多“物”以“人”为知己的故事,其实,都是“人”以“物”为知己的传奇。想必在你并不漫长的成长经历中,一定也有过这种“一与之订,轻易不移”的人生知己,请以《我以 为知己》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记叙文。

要求: 1. 先将题目填充完整。

2.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校名。

【解题指津】

2017年宜昌市语文中考作文题的命题材料选自清朝文学家张潮的《幽梦影》,这段材料字字珠玑、意味隽永,用典雅优美的文字阐释了不一样的知己观——天下有一人为知己,可以不恨,不独人也,物亦有之;《我以 为知己》的作文命题则很好地表现了命题者给予考生的人文关怀:我”、“知己”这两个关键词直指考生内心,横线上所填“物”也必定最能触动考生的心灵——这样的作文题目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和人生体验,表现命题者要求考生“关注生命体验、表达内心呼唤”的真诚期待。

此作文题的出奇之处在于,跳出了以往的认知窠臼,不再要求考生写以“人”为知己的套路文章,而是要求学生写以“物”为知己的创新作文——材料中列举了多个“物”以“人”为知己的事例,实际上折射的是“人”以“物”为知己的关系,这就对学生提出了新的选材要求:不能写我们惯常认为的“小伙伴”、“好同桌”、“好朋友”,而要写与自己产生交集、发生碰撞、激发意趣、沟通心意的一种“物”。它们或许是墙角的一朵小花、路边的一株小草、江边的一颗鹅卵石;或许是书房里的一只笔、床头柜上的一本书、地台上的一把吉他;或许是伴随“我”成长的一条古巷、陪着我挑灯夜读时窗前的一棵梧桐树、始终放在我书包里的一面镜子„„这时候,“物”的身上已经打上了“人”的情感烙印,指向作者不同角度的人生体验与不同层次的生命感悟——考生在考场上选择什么样的“物”作为自己的情感载体,表现了作者“选材”的智慧和巧妙,也决定了作文的思想高度。 选择什么“物”作为知己?借助“物”要表达一种怎样的“知己”观?学生在这个问题上高屋建瓴,就会站在写作的制高点上,纵横驰骋,写出令人耳目一新的精彩文章。学生的思想水平越高,文章的的立意就越深;学生的思维能力越强,文章立意就越巧。

在作者笔下,“物”化身为伴随自己一路成长、给予心灵丰富养料的真诚“知己”。选用不同的“物”作为写作对象,可以表达不一样的精彩立意:以“柳”为知己,写出柳婀娜的外形之美,更写出柳“越是高大越是俯首亲吻大地”的谦逊之美,并写柳带给自己的人生启示:优美却不炫耀,高大却朴实谦逊,让自己在读懂柳内敛之美的同时收获了“做人要谦逊朴质”的人生要义;以“鹅卵石”为知己,由开始的不懂鹅卵石的美到读懂它的万年寂寞、读懂它寂寞而不失本心的淡定守望,读懂它甘为铺路石的无悔奉献,考生在以鹅卵石为知己的过程中懂得了“固守寂寞、云淡风轻”也是一种美好的人生境界;以“书法”为知己,在横竖撇捺的不断练习中感悟到“横”教我稳重、“竖”教我正直、“撇”教我潇洒旷达、“捺”教我洒脱自信的生命体验;以“老家门口的枣树”为知己,枣树是

童年的伙伴,也是思念家乡的载体,它带自己穿越时空,捡拾散落在岁月深处的美好,它让自己透过树的枯荣轮回,感悟到生命的生死轮回也是一种必须面对的无奈和失去„„难能可贵的是,学生在写“物”的过程中,若能勾连到与“物”相关联的人,这样,“我”、“物”、“人”三线并行,会写得更加摇曳生姿、丰厚感人。

本次作文命题,在选材上有特定的限制,但唯有这限制,更能表现出考生的智慧;在立意上有较高的要求,但唯有这要求,让优秀的考生得以用真情配乐、以文字清唱,持语言彩练、携思想起舞,为我们带来一篇篇气韵不凡而又摇曳生姿的考场佳作。

【佳作品评】

1. 我以古柳为知己

竹楼临溪,古柳荫蔽。自幼时起,那棵古柳就一直站在那里,未曾离弃。有多少年少的心事曾被它在黄昏日落听了去,有多少动人的欢欣曾被它铭记在枝桠里,我记不清了,却只记得它是伴我走过年少的知己。

古柳于我,是子期,是祢衡。儿童时,我也曾躲进黝黑的树洞,也曾爬上过那嶙峋枝桠。少年时,我也曾傍树临溪轻诵浅呤,也曾听雨观云在树底安憩。我对它讲童话,它便报以一地的翠叶如碧,恍若梦境。我对它念古诗,它便让阳光透过古老的枝桠,仿佛如画。吾之知己,惟古柳矣,解我心意,知我忧喜。

秋风萧索的傍晚,那是我记忆里古柳的最后身影。我双目盈着泪坐在它身边,我难以理解人的生死无常,更无法接受奶奶的猝然离世。抱着古柳粗壮的枝桠,仿佛是奶奶哄我入睡时的臂弯。抚着古柳粗糙的树皮,仿佛是奶奶摸我时的手背。我就这样倚着它,含泪望着天边的余晖,虽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而游子却断肠天涯。我无声的流着思念的泪水,在古柳的怀抱里安睡,一如当年儿时依偎在奶奶怀里一样。余晖还斜斜的照着,秋风还静静地刮着,我还安稳地睡着。

一觉醒来,古柳的叶子在秋风中上下翻飞狂舞,我身上,那溪上满是金色如辉的枯叶。我刹那间被这雄奇而静谧的大自然奇景打动了。树叶的枯荣是常事,人的生死也是必然。世事茫茫,光阴难量。落尽繁华的动魄难以诉说,豁然开朗的开阔清明无以言表。老树无言,却用它的方式教诲着我。在一草一木的枯荣之间,在一生一世的转换轮回之间,多少离合在上演。人的生死,不过是沧海中的一颗石砾罢了。

古柳在摇它的叶子,草在结它的种子。古柳是子期读懂我心。人生知己再难觅,古柳知我心。 陈启艳老师点评:

作者选材新颖,立意深刻,诠释了知己的内涵。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生老病死,岁岁枯荣,这是自然的法则。感叹于作者小小年纪,却拥有面对命运坦然承受的从容气度。昔日的轻诵浅呤,听雨观云只有古柳解我心意,知我忧喜;今日奶奶离去后的无助、泪水、思念,唯有古柳能懂我,安抚我,教诲我。人生得古柳这一知己足矣。

2. 我以雨声为知己

独爱听雨声,听雨声一曲,平和一丝,闲谈一缕,坚定一份,更听知己续续音,雨声,懂我。

小楼一夜听春雨

夜里独坐桌旁,面对着还未复习的试卷,颓然坐着,夜深的很,窗外的灯光和秋后的果实,一盏盏的沉了下去,心绪揉在墨色里,拧成一团。

突然,雨声四面来叩,长一根短一根的落着,如长短句的韵脚,不急不缓,如少女抚弦,低眉信手续续谈,放下笔听雨,心似为平和的雨声抚静,树影斑驳在窗台上,在雨的斜线里密密地织着,随着雨音,心平静了。

雨声如我知己,知我心之烦杂,慰我音之平和,雨声,懂我。

潇潇暮雨子规啼

在城里待久了,便也想念起了乡下的那缕闲时淡泊的心境,于是端午,回到故乡。

山景林空,细雨乍到,似迎故友,潇潇落着。树木翠绿明人眼,林间子规依旧啼。雾气迷蒙,雨音轻落,沿山而行,雨水夹香湿人衣,心似被这暮雨洗净了。于是坐在苍苔下,望雨丝飘飘洒洒而落,声音甚是轻柔,如与老友会晤,闲适淡泊之情油然而生,草木之间,各具闲淡之趣。

雨声如我知己,共赏山林闲淡之趣,彼此怡然,雨声,懂我。

夜阑卧听风吹雨

晚上,夜阑初至,挑灯夜战,奋笔疾书。忽闻雨声卷风而至,似知己为我鼓舞助力。

于是启窗观雨,雨夹狂风飞散而落,湿尽发丝,鞺鞺鞳鞳,似马蹄正疾,声势浩大,如金珠落地,玉手拨弦,八音具备,节奏时起时落,时急时缓,雨音不绝,伴我笔墨挥毫,听着淋漓而至的雨,心中多了一份坚定。

雨声如我知己,鼓舞助威,坚定我决胜之心。雨声,懂我。

雨声如我知己,慰我烦忧,给我闲淡,赠我坚定。

雨声清扬兮临窗听,知己相悦兮续续谈。

付蓉老师点评:

本文用很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三幅不同的画面,如历历在目。开篇一句话总领全文,结尾换一种说法回应开头,升华主题,中间用三句诗作为三个分述部分的小标题,简洁清晰明了,层次感强。作者紧扣“雨声懂我”这四个字,既用不同的雨声渲染了不同的气氛和心境,同时又用雨声向我们诠释了知己对作者的意义,也表现了作者对知己的轻易不移。正所谓:雨声潺潺,心境阑珊。知己谓谁,且作慢谈。

3. 我以栀子为知己

栀子花开,素颜如雪。与世无争,遂成知己。

——题记

周敦颐于《爱莲说》中尝云:“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古往今来,菊、牡丹、莲常为众人之知己。栀子之淡雅,似略显平庸,常为人所遗忘。

然吾校之东有一胜地,植栀子花数株。适逢夏至,花次第开,心向往之,遂于一晚自习后,弃作业课本于案头,欣然独往,欲寻知己。

四周空旷,寂寥无人。繁星闪烁,若隐若现。皓月之下,花洁如玉,幽香如缕。江风徐徐拂来,树叶簌簌作响,花朵微颤,虫声齐鸣。香气清新,不娇不媚,质朴无华。昏昏欲睡着,闻之可神清气爽;蠢蠢欲动者,嗅之而心平气和。

余静伫良久,叹曰:“此乃知己也!”可谓是:欲把栀子比仙子,夜色朦胧俏佳人。赏此花者,则有心旷神怡,悠然自得,苦乐偕忘之感也。

次日午时,雅兴又至,因而复往。午时校园,嬉戏声、欢呼声、交谈声,不绝于耳。栀子花前,人头攒动,三五成群,争赏不已。更有甚者,折枝、携花而去。予观之,心痛不已。

此皆不懂栀子者!

而栀子素颜依旧,白衫绿裙,笑语盈盈,宛若窈窕淑女。然烈日之下,花枝低垂,惹人怜爱,终不如月下之色。

由此观之,栀子之胜,月下最佳。虽其形仅隐约可见,然其暗香,远甚他时。兼之四周静谧,无熙熙攘攘之客,唯窸窸窣窣虫鸣,与知己独处,可谓美哉!

栀子之花,虽不如菊、莲之清高,亦不如牡丹之富贵,然其淡雅,似小家碧玉,余香绕鼻,久久不绝。看似平庸,实则与世无争。唯其不争,方为我所青睐也,遂成知己。

喧嚣惹人烦,清高去人远。静谧无限好,又有知己伴。问此是何味?人道是清欢。

韩煦老师点评:

本文结构紧凑,行文流畅。在中考考场有限的时间和紧张的情境中,能通篇以对称句式的韵文写作,体现出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题记短短十六字就道出了栀子花开的状态和与世无争的淡雅气质。

第一段引用《爱莲说》中的句子表现栀子略显平庸,而为人遗忘。接下来讲到“我”与栀子相遇,相识,相知。且用他人折枝携花离去反衬自己是懂得栀子之真谛的人。最后,将栀子与菊、莲、牡丹相比。道出作者之所以爱栀子的原因:“唯其不争,方为我所青睐也!”。而结尾“清欢”两字便是本文最合适的解读。

4. 我以水墨丹青为知己

一笠一翁,一桨一舟。我提笔临纸,泛舟于一川墨色山水之间。以水墨丹青为知己,一与之订,千秋不移。

提笔,滚滚浑圆的墨色在笔底直透毫端。集全身之力,似轻犹重地缓缓于纸上划过,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般,横带几分苍劲与雄奇,如山之挺括巍峨,仰天直指;撇开几分蜿蜒曲折,如水之回流婉转,刚柔并济;竖下几分迅疾飞速,如风之飞卷疾下,摧枯拉朽。以水墨丹青为知己,一笔一划间尽享艺术之美感。

每每沉沦于喜怒哀乐中时,独爱与水墨丹青互吐衷肠。欣喜自若时,笔便似轻了不少,墨色轻轻濡湿纸面,一横一竖一钩一折间,夹杂着轻轻的喜悦与灵动。若枝头翻飞的喜悦小雀,笔底像生了一双轻翼,在纸上低翔浅唱。烦闷难以自已时,便极凝重地提笔,一腔悲伤顺着笔尾轻轻流淌,极慢地划开一道墨迹,横则方正浑厚,竖则力穿全字,折画像古木残枝在悲风中“吱呀”一响,钩如浸满寒霜的镰刀“唰”地留下一道寒光。怒气难平时,浑厚笔力在挥洒间直透纸背,墨汁淋漓纸上,不拘古意肆意流淌,字大半为墨隐去,也无妨!泼洒,抒情,扬起,奋飞„„一笔一划皆情语,而水墨丹青知我懂我,将我心之所向化作一幅幅作品,为我笑,为我哭,同忧共乐。

闲来翻看往日书写的水墨丹青,或喜笑之意藏于字里行间,或于笔划之间触到少年闲愁„„原来,它早已为我收藏了我的一颦一笑,一忧一乐。呜呼!知己如此,我复何求?

我以水墨丹青为知己,它以艺术之美听我倾诉,为我记录。它不能增加我生活的长度,却足以增加我的人生厚度。

我以水墨丹青为知己,携手共度人生风风雨雨,一路必须有你。

向华莉老师点评:

作者紧扣“知己”做文章,从开头至文末时有扣题点题之笔,自始至终都在着力表现自己与知己的故事和情感:共享艺术之美感,同担人生之喜乐。而其中一直氤氲着一种浓郁的艺术氛围,这得益于作者强大的描写功力。在考场这有限的时空里大量优美的文字如信手拈来,这必然是一个厚积薄发的故事。应该注意的是,题目中补充的“水墨丹青”属中国画,与文中着力表现的书法内容概念有不一致。

5. 我以清水为知己

倒水,执杯,静观清水平复,澄澈清明。仰头,入口,一饮而尽——遂有久违知己之愉悦,袭遍全身。清水知我,我知清水。

溪水流淌,澄澈万物。

随长者挑担,提水。临溪,俯察,溪清而鱼现;卸桶,浸入,溪水拂指如柔带;桶满,拎起,清水轻摇晃动,涟漪扩展如圆轮。归家,以溪水涤衣物,清水过之,尘土不再,衣物无染,甚奇。洗毕,污水竟不甚污。

湖水静默,沉淀万物。

提壶,轻灌,湖水注于壶中。掂起,窥望,似有泥沙存于壶中。归家,置于桌面,久候之,不知壶中湖水将以何种神奇的方式滤其污浊?闭目清心,再窥之,泥沙附底,清水明净,堪比玻璃般晶莹剔透。沉淀污秽后的清水怡人,似春风拂面,似桃花飘香,令人心旷神怡,遐思翩飞。

泉水灌溉,奉献万物。

山有穴口,自冒清泉。人们以竹笕将其引入田圃,以此灌田。此后无论风霜雨雪,无论春夏秋冬,泉水日日自竹笕流至田间。之后,所灌树木繁茂如荫,庄稼穗大粒满。观其景,泉水如玉珠连线,其景甚美,而其境更令人沉迷。执杯前往泉穴,满灌一杯品之,味甘美,而心怡然,堪比天赐良物。天下之味,唯水之淡为最美,有此感焉。

见此三水,遂觉水之似我者甚矣。端水近唇,不禁感慨:水乃至清至洁之物,而饮水之人,也乃至清至洁之人。此物于我,非物与人,而是知己也。水之知己,乃是知心,知意,知情。水之于我犹鱼之有水,刘备之有孔明者类似。

由水观之,世人当均为君子。但世事难测,事实难料。有多少人并非真正爱水,有多少人只是抱以生存的心态而饮水呢?

我以清水为知己,是慕其澄澈清明,慕其沉淀自洁,慕其日日奉献。人当如水,似水纯洁。 我以水为知己,水以我为友朋。水如君子,人亦君子,此乃我之愿也。

向华莉老师点评:

作者选取“溪水”“湖水”“泉水”三个材料来表现“清水”的特质:至清至洁——澄澈清明、沉淀自洁、日日奉献,以此表达自己对“知己”的理解,更以此寄托自己“似水纯洁”的君子之志。立意难能可贵,构思精巧明确。语言以频用短句、文白夹杂为特色,有晦涩生硬之处,但瑕不掩瑜。


相关作文

  • 2017年宜昌市中考语文优秀作文及点评作文15500字
  • 1 2017年宜昌市中考语文优秀作文及点评 [真题再现] 清代文学家张潮在<幽梦影>一书中,有过如下一段议论: 天下有一人为知己,可以不恨,不独人也,物亦有之.如菊以渊明为知己:梅以和靖为知己:竹以子猷为知己:莲以濂溪为知己:石以米颠为知己:茶以陆羽为知己:鹅以右军为知己:鼓以祢衡为知己 ...

  • 2017江苏省13市中考作文解读作文6100字
  • 1.2017 南京中考作文题 <无情岁月有味诗> 真题回放 2047年6月17日,30年后返回母校聚会,大家齐聚一堂,要求人人发言,请你以"无情岁月有味诗"为题作发言,600字以上. 名师点评 在这样一则限制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它所限制的是四个要素,即时间.地点.事件 ...

  • 中考语文作文题目汇总作文3300字
  • >>北京市 2013年北京市中考作文题目:好奇 >>天津市 2013年天津市中考作文题目:捡拾幸福 >>江苏省 2013年杭州市中考作文题目:懂得分享 2013年南京市中考作文题目:书里有个我 2013年苏州市中考作文题目:遥远的眼神 2013年江苏省盐城市中考作 ...

  • 2004年宜昌中考满分作文作文5800字
  • 2004年宜昌中考满分作文 [作文试题1] 朦胧迷离,是夜的色彩:暗香幽远,是夜的芬芳:蝉鸣虫吟,是夜的语言:"山明水秀夜来霜",是夜的诗篇:"嫦娥奔月",是夜的故事:<春江花月夜>(曲),是夜的旋律<深山夜图>(图),是夜的画卷„„ ...

  • 2008年中考满分作文 目录汇编作文3000字
  • 1 2008年中考满分作文 目录 1.2008年江西省中考满分作文 有时,我也想任性一次 2.2008年江西省中考满分作文 有时,我也想流泪 3.2008年江西省中考满分作文 有时,我也想不动心思 4.2008年江西省中考满分作文 有时,我也想写一本书 5.2008年江西省中考满分作文 有时,我也想 ...

  • 2011年各省市中考作文题目作文3200字
  • 2011年中考各省作文题目 北京卷2011北京中考作文题目:日积月累 天津卷2011天津中考作文题目:以"儿童节"为话题 上海卷2011上海中考作文题目:悄悄地提醒 山东市2011威海中考语文作文题目:<____的目光> 2011济南中考语文作文题目:阳光灿烂的日子 ...

  • 历年中考优秀作文选作文27700字
  • 1 ·甘肃兰州2010中考满分作文及点评:天空让我陶醉 [2010-10-29]·甘肃兰州2010年中考满分作文及点评:花让我陶醉 [2010-10-26]·2009广东阳江中考满分作文 :我和诸葛亮一起漫步 [2010-10-26]·中考满分作文 [2010-10-26]·中考范文:心灵的距离 [ ...

  • 2017年全国各地中考作文题汇总作文14200字
  • 2017年全国各地中考作文题汇总 山东省: 1.2017年山东潍坊中考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户外行走时,我们有时会遇到顺风,有时会遇到逆风.对于同一个人来说,即使风力一样,也往往感觉逆风比顺风更大.顺风时,即使感觉不到,它也一直在推着你. 生活中,顺风如同好运,人们往往会忽略它,高 ...

  • 2017作文题汇总作文13200字
  • 1 2017作文题汇总 山东省: 1.2017年青岛中考语文作文题目 (1)命题作文:做了一回最好的我 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你的生活经历和感悟,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力求写出真切体验与独特感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与人名. (2)半命题作文:_______诚可贵 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华的我们,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