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千年一叹]读后感作文7000字

六年级作文

余秋雨《千年一叹》读后感

千年一叹, 一叹千年 历史, 每每重拾, 都会有一份挥之不去的沧桑感, 多少个王朝, 多少个轮回, 反反复复, 一千年走一回, 却有阵阵叹息传来, 轻轻的, 缓缓的, 从那遥远的爱琴海面传来, 从法老的金字塔中传来, 从被风化的古代遗址中传来, 也从恒河畔边传来. 当曾经的辉煌成了寂寞, 当神庙已经破残, 当人们开始遗忘, 那阵叹息也只成了无奈, 文明已经衰落, 历史也开始褪色了. 翻开余秋雨的《千年一叹》,我沉浸在眼前落寞的苍凉,没有鲜明的色彩,没有繁华的景象,只有曾鼎盛一时如今却衰落得如此彻底的古文明。 于是冒险开始,抵达希腊时他所见的只有狭小、陈旧和人民的闲散。干净的痛苦一定会沉淀,沉淀成悠闲,悠闲是痛苦的补偿,痛苦是悠闲的衬垫,今天的希腊也就是在冷落中与世无争,闲散自如,而埃及却不同,它昔日的辉煌,几经割断,古文字无人能识,古文献无人能懂,本体文明几近湮灭,只有从被风化的古代遗址和金字塔中可看到一点文明古国的样子。而古巴比伦遗址的复原,更让人语塞,他们铲平重建古城遗址,却连带着将那份强烈的历史沧桑感湮灭了。 文明的衰败也直接导致了当地人民的贫困,孩子总是让人心疼的,伊拉克有太多的失学儿童,他们连字也不认识,可他们的祖先却是世界上最早发明文字的人。很小的孩子,本该天真无邪快乐生活,却硬生生地被与政治联系了起来,学校里教授的只是像“打倒美国,反对禁运”之类的口号。战争让许多孩子的父亲离开了,生活的重担便压在了孩子稚嫩的肩膀上,他们蜡黄的脸,深深的大眼睛,显示着他们这个年龄不该有的沉重。 河流是孕育古文明的基石,而在印度恒河边,却让我领略了前所未有的震惊。无数黑压压的人全都泡在恒河里,以为这样就可以将病痛治愈,还有长时间拥塞在河边等死的人,因为这样他们就可以将自己的骨灰撒入恒河。在恒河边,所能看到的是,人的肮脏,人的丑陋,人的死亡,就这样夸张的裸露,都可以毫无节制地释放给他人,释放给自然。恶浊的烟尘全都融入了晨露,恒河彼岸上方,隐隐约约的红日托出一轮旭日,没有耀眼的光亮,只是安静上升。 《千年一叹》让我的思绪跟随着它横贯了几乎整个亚欧大陆,跨越了几千年的时光。听着李白的歌,寻着屈原的梦,探寻着中东古文明的辉煌,抚慰着西亚顾问名的伤痛,感受着南亚历史的喜怒哀乐。 “法老的陵墓,巴比伦的墙,希腊海滨夜潮起,耶路撒冷秋风凉。我是废墟的泪,我是隔代的伤,恒河边的梵钟在何方?”它引导着我们踏进那个往昔的时空,去品位和享受其中的快乐,而同时也承受着这些辉煌文明不同程度的衰落的震撼。思索着我们中华文明历经五千年的风风雨雨而生生不息的缘由,因为中国文化是一种做减法的文化,是一种向往简单和自然的文化。正是这个本质,使它节省了很多靡费,保存了生命。这个以世界屋脊作门槛,以千年冰雪作门楣的泱泱大国,正以磅礴的气势矗立着,展示着它博大的精深的文化和悠悠五千年的历史。它深邃古老却

又充满活力,在新的时代的浪潮中,它正以中华雄狮的英姿,震惊着全世界。

苦苦的跋涉 苦苦的思索

————《千年一叹》读书心得 昌盛中学 赵丽娟

千年走一回,山高水又长。车轮滚滚尘飞扬,祖先托我来拜访。我是昆仑的云,我是黄河的浪,我是涅槃的凤凰再飞翔。法老的陵墓,巴比伦的墙,希腊海滨夜潮起,耶路撒冷秋风凉。我是废墟的泪,我是隔代的伤,恒河边的梵钟在何方?

千年走一回,山高水又长。东方有人长相忆,祖先托我来拜访。我是屈原的梦,我是李白的唱,我是涅槃的凤凰再飞翔!

——题记

最初是从《阳关雪》感受余秋雨厚重从容的文风的,那时真的觉得他就应该是一位目光深邃面容苍老的长者。此后便沉醉在他的出走文化了,先生的《文化苦旅》、《霜冷长河》、《山居笔记》一次次的给我以精神的洗礼,让我逐渐走进他的文化思索,也让我随着他的文字走遍中国,而《千年一叹》又让我同他一起亲历最恐怖的地区,在荒原上反思,在文明遗迹上思索,一路走来我似乎听到他的重重叹息。

寻找人类古代文明的路基,意外地发现有那么多荒草迷离的遗迹和战壕密布盗匪出没的城市。时刻都潜在着危机,时刻都经受着考验,完全不知道下一公里会遇到什么,所知道的只是一串串真实的恐怖故事,所看到的是令人无比震惊和困惑的衰落„„从希腊到埃及,转而到以色列,巴勒斯坦,再到约旦,伊拉克,伊朗,和巴基斯坦,然后是印度,尼泊尔,最后回到山西平遥,岁月的风尘、战场的硝烟、四万多公里的跋涉。走在三千年前辉煌的土地上,感受着衰落的古文明,书写心中的悲怆和感叹。所有的文明遗迹都在向作者和读者述说一派景象,繁华或萧瑟;所有的古老的文明都饱含沧桑的沉淀,隐忍又无奈。 都在无言的向后人讲述一路走来的风霜血雨之途。

希腊的蓝色,埃及的黄色,以色列的象牙色,伊拉克的灰色,伊朗的黑色,印度的棕黑色,尼泊尔的绿色,当作者的脚步探访这些孕育过古老文明的土地,这些孕育过古老文明的土地激发了文人敏感的悲悯和思索,作者的笔,展现给我们的不仅是震撼,还有失落文明的痛心:

“发出最恐怖声音的这个人种,这种嗓门,曾经诵唱过天下最慈悲,最悦耳的经文。”

他们的祖先颂扬普渡众生,和谐悦耳的经文声声道出天下苍生共同期盼的:和平。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印度,衰落了,取代振聋发聩的文明至理是令人战栗的口号。尼罗河、恒河无声的流淌,是不愿诉说还是不忍诉说?

“是的,孩子,你们可能都不识字,用不着圆珠笔,但你们知不知道,你们的祖先是世界上最早发明文字的人”。对于那些因战火流离失所的伊拉克孩子们,作者让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他们目不识丁的悲哀,更心痛的是这片经受硝烟的土地,会令汉谟拉比暴跳如雷,会令他们的智慧的祖先们落泪,这群懵懂无知的孩子们却哪里察觉得到他们祖先的叹息。

余秋雨就是这样用他的如椽巨笔。讲述他游览失落文明的遗迹的独特、深沉的思索。步步远离祖国,却时时品读着中华文明,追溯根源,追寻中华文明绵延至今的原因。“人类文明的巨构崩坍得如此凄凉!”“衰草瓦砾,承载着一个从古到今的灾难,一切摧残都是具体的,一切委屈都是难以表述的!”在抚摸文明遗迹累累的伤痕后,作者回头苦思:作为我们的生命基座,中华文明也伤痕累累,却如何避免了整体性的崩坍?这种避免付出了多大的代价?更重要的是,现在世界上生龙活虎的年轻文明,过多少时间,会不会重复多数古代文明的兴亡宿命?

艰苦跋涉、亲历险境,苦苦思索,终于让作者找到了这个艰深的文化命题的答案:远征和失序,迷昧与保守是作者思考得来的另外几大古国文明衰落原因。

这部巨著是作者对世界文明史的探索,也是对中华文明史的思索。美妙的文字,深邃的积淀,深层的挖掘,促使作者不停的追寻,终于在《借我一生》中,找到了答案,当他和妻子手捧那双虎头鞋端详时,一定会为这千年之旅而骄傲,更会为那世纪之交的千古一叹而自豪。

读余秋雨散文集《千年一叹》

—叹人类文明兴衰发展史

当代的文人我比较崇拜余秋雨先生,惊讶于先生知识的丰富渊博,欣赏先生思想的独特睿智,钦佩先生特有的胸怀和气节!工作之余瞻仰了余秋雨先生的《千年一叹》,之所以选这本书源自于对先生的敬仰,痴迷于先生丰厚的历史底蕴及独特细腻的文笔,更是惊叹于像先生这样一个深邃的人这一叹、这千年的一叹应该是怎样的一叹?!也许只有像先生这样满腹经纶而又独具视角的学者才会有这千年惊人的一叹。。。

读《千年一叹》让我跟随先生的脚步吮吸古代文明的气息:首先,《千年一叹》是一本日记体散文集,记录了作者在千年之交,跋涉四万公里,领略异域文化的魅力寻找人类古代文明的经历,仿佛我也随先生的脚步时光倒流,做了一次

对文明故地的探访。给我的感觉是苦中带甜,这不仅是先生的一种睿智,也是一种运气;再者,它是一本历史游记,从希腊、到埃及、再到约旦、印度等等,这些古国都曾经有过辉煌的古文明,从辉煌到势微,从势微到衰败,到没落,而我们中华文明却避免了整体性的衰落,如何保持中华文明的延续,发展。。。;

人类用自己的精神与躯体铸成了一个又一个的文明,在漫漫的历史之路上,希腊文明衰落了,仅剩下一些闲散与空寂;埃及文明折断了,只有金字塔里躺着的冰冷的木乃伊与狮身人面像神秘而忧郁地望着远方,;两河文明留给世人的只有“修复的崭新的巴比伦遗址”与“一大堆失去文化的萎弱躯体”;波斯文明也已是一派充满脂粉气的无能,早已是外来文明的天下;泰姬陵那白色优雅的圆顶竟成了其唯一美丽的风景,印象中那圣洁高尚的“恒河晨浴”更是被肮脏、恶臭与愚昧所取代。若是“圣雄”甘地死而复生的话,想必会惊恐的再次大叫“嗨,罗摩!”(哦,天啊!)

书中文明的兴衰的再现,让我的心随文明的兴盛而涌起,我的泪随文明的衰败而洒落,让我真切的感受到人类既创造着文明,于此同时也在毁灭文明!

先生的这本佳著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广阔的天地,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在生活和游历的细节中展示了人性的魅力以及文明兴衰的历程。告诉我们要不断地开拓自己的视野,为了感受世界的精彩,同时也要珍惜我们所拥有的,因为我们拥有的是宝贵的。我们的人生在人类的发展中也许只是沧海一粟是短暂的,不管你的脚步多坚定都会被岁月遗忘被历史的车轮碾过,后人可能不在会记起我们,但我们的确应该为后人留下些什么,无论在学习中还是在工作中,我们都应该珍惜,应该努力,让我们的人生更有意义。因为人类只有不断往前看社会才会进步,文明才会发展!

读《千年一叹》,震动了我内心爱国的琴弦,仿佛经历了一种灵魂上的洗礼,我为自己曾经的无知感到汗颜,我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不会因祖国近百年的落后而否定华夏的几千年文明;不会因祖国过去所受的屈辱去嫌弃她,我更加坚信厚重的文化会在历史的长河中让我们的民族愈发充满活力,成为历史的无价的财富,我深深为自己作为一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为中华文明感到骄傲。也希望我们的子孙后代永远为自己是炎黄子孙而骄傲。也让我们感到肩上沉甸甸的担子:为中华文明的发扬光大而努力奋斗。

先生说:“执笔于最恐怖地区,问道于数万里荒原,反思于尼泊尔山麓,惊悚于古文明遗言。”这也许是他对自己旅途的最好概括。 如果有机会,我也渴望像余秋雨先生那些,重走古代文明兴盛之路,去感受浓厚的历史风迹和唏嘘感叹岁月的流逝。

与梦同行

梦,是童话中的天使赐予人类最珍贵的礼物。

题记

不管是芊芊淑女还是“花木兰”派,说到底,女孩子毕竟是女孩子,本性里,更多渗着一种柔美,所以女孩子们的内心世界,没有象男生如霹雳闪电般的向往,拥有的只是恬静而梦幻的小天地,正绘着花季的缤纷。使得即使眼前面对的是猛烈的暴风雨,但只要躲进这方天地,便可得到心灵的慰藉,让五彩斑斓的梦带领你飞往阳光灿烂的域所。

因此,我愿与梦同行。

梦中,弥漫着醉人的芳香,身着彩衣的蝴蝶姗姗飞过,留下一片清新。一切仿仿佛佛,若有而无,却给人以安乐的满足感。这刻,喧哗尽被沉淀,取而代之的是怡人的和谐与安谧,似是回归与生命初的百合与玫瑰,在惬意中,细细品味一种名叫“愉悦”的事物。“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难道,这正是五柳先生所渴求的境界吗?返朴归真,告别硝烟与战乱,在自由与平等中获得永生;在峰回路转中,寻觅一种令人窒息的美,让一路的落英,随着山鸟吟唱的旋律,翩翩起舞。 梦中,总给人以温暖,以希望。每当征途受挫,枕泪而眠时,梦便悄然而至,微笑着在我心头,洒下一地阳光。伴梦而行,令我暂时忘却了疲惫与烦恼,在一片淡然中,脑海深处伟大的形象却越发的清晰,经梦的巧手揉合,似是乘坐时空飞行器般神奇,令我可以站在贝多芬的身旁,看他如何扼住命运的咽喉; 正当我侧耳倾听激昂的《命运》时,瞬间又成为鲁迅的挚友,通过与他的交谈,更为深刻的了解他弃医从文的心情。一眨眼,我摇船于康桥之下,“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梦醒时分,泪水已干,而心却澎湃,受到的启迪,是我藐视脚下的困难,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去迎接新的挑战。于是,在现实中,我也拥有了一个梦,一个真实且能够追求的梦,让我不再彷徨与徘徊,坚定地踩出人生的阳光大道。是我确信走了许多路,醒来不是在床上。作文

与梦同行,美哉,乐哉!

《千年一叹》读书心得

长兴电大 李景一

最近看了余秋雨的《千年一叹》,感慨很多。很想沿着他行走的路线,到世界各地去看看,那也就不枉此生了

“在如此艰难危险的长途上见缝插针地涂几句,既做不成文章也做不了学术,剩下的只是一个稍有知识贮备的当代中国文人面对古域文明时的赞叹、惊叹、感叹和悲叹。”白底红字,显目地印在封面,四种叹息抓住了我的好奇,更不禁要想:难怪书名题做千年一「叹」。余秋雨在旅程中所受的震撼与感动,文字虽无法完完整整地表现,却仍是带来不小冲击,即使阖上书,心中依旧澎湃不已,久久不能平息。

文中有一段余秋雨形容世界的文明有如运动场上竞争的对手,过去中华文明与其它古文明进行着生命力的竞赛,其周期须千年为度;如今赛场转进入百米短跑,起步不久的运动员们健步如飞,而裁判也依此计分,于是令远途而来的选手们略感委屈。一

直很喜欢这部分,近几年来,随着世界的脚步,中国也走向转型,过去不合时宜的观念、认知,是该被拋开、改变;但在一味盲从追随流行,急急舍去旧有的一切时,是不是变得太过独断,甚至本末倒置?不应只是为改变而改变,而是要有个准则、依归,和最起码的基本。此刻,所有中华子民们,已经是该思考的时候,思考过去、思考未来,思考整个中国!

由书中所述,我看到了希腊的悠闲,过去虽曾听人耳述,但文字的描写又是别有一番感受。希腊曾经承受了太多太大的痛苦,而现在他们选择悠闲来生活,乍看下似乎很有道理;但是悠闲已过度、精神已懒散,这一切便又太令人难过。“悠闲是痛苦的终结,痛苦是悠闲的代价。”这让我不禁想起那些在公园的游民,他们因为失去工作而流落街头,久而久之却习惯于这样的生活,习惯了靠乞讨过日子;于是,忘记该如何拚命、如何工作,从此一蹶不振!这也好比我们读书,初时兢兢业业、不敢偷懒,可若有一两次马虎,便容易成为习惯,而习惯一养成就难以改变了。“闲散是曾经健康的结果,但过分闲散则会损害健康。”

“站在金字塔前,所有人都面对着一连串巨大的问号。”或许正因如此,在众多古文明中我独钟爱埃及,众多的疑问成了神秘,交织成一丝薄纱呼唤着我们。“不要草率地把问号删去,急急地换上赞美的感叹号或判断的句号,人类文明史还远远没到可以爽然读解的时候。”于此,想起现在多数人们的自以为是,不过看到片面便大声嚷嚷起来,却不想想这在他人眼里,是如何笑话及可悲。有时我不禁疑惑他们如此急于定论,为的是什么?急于发表自己那既不周全又好笑的看法,求的是什么?可谓班门弄斧、自取其辱之事,无时无刻都上演着。“我对埃及文化的最大感慨是:我只知道它如何衰落,却不知道它如何构建;我只知道它如何离开,却不知道它如何到来。”埃及的祖先留下太多太多的问号,它漠然无声不多说当时历史,这对后代的我们,究竟是幸还是不幸,我想只有我们的后代才看得见吧!

翻到了耶路撒冷那段,又是另外不同的感触,在现今国际情势中,那里集合三大重要宗教,集合许多不同的文明,虽然像美国这大熔炉也聚集众多的文明;但在耶路撒冷,那些文明太终端、太极致,一旦碰撞便酿成了悲剧。“世界上没有另一座城市遭受到过这么多次的灾难。它曾在战争中毁灭过八次,即便已经成了废墟,毁灭者还要用犁再铲一遍,不留任何让人怀念的痕迹。”能够集三大宗教于一地,是种光荣,但也因此承受诸多磨难。

人类,喜欢相信文字,喜欢相信由别人发现的事实,尽管知道“尽信书,不如无书”,我们还是舍弃亲身探讨而选择只需“接受”的简单过程,所以我们才那么容易被操纵、利用,因而希罗多德也说:“我有纪录的责任却没有相信的义务。”在约旦部分末节,余秋雨描写了令人尊敬的胡笙国王。在这,我不禁想说:“国王,您真的太伟大了!”从未看过一位领导者之陵寝这般朴素(注

一)、未加修饰,“胡笙国王生前并不拒绝豪华,却让生命的终点归于素净和清真。”如此充满智能的终结,如何不令人佩服!

最后,余秋雨做了一些旅程的心得与结论:“任何军事远征,都是一种文化终结。”特别是当统治者害怕对方拥有太多思想时,便会进行种种毁灭性摧残,这在巴比伦、耶路撒冷等都可看到。于此,余秋雨也引出杜甫的“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茍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古人早已看透并留下讯息,可后代的我们却多半不懂记取教训,一再重蹈覆辙。我想,前人们看了也会哭泣;后人们见了也会汗颜吧!

在余秋雨一行人终于回到了中国,踩着熟悉的土地,望着熟悉的山川,他不禁说:“我们娇宠张狂,一会儿嫌它皱纹太多,一会儿嫌它脸色不好,这次离开它远远近近看了一圈,终于吃惊,终于惭愧,终于懊恼。”(注二)是的,我们太愚蠢、太无知;所以敢“放声大说”。持着自以为是的“骄傲”,犹不知一切像场闹剧;不过发现所陌生的事实,便慌张地急欲抹灭,也同时留下

无可挽回的遗憾。历史之于我们,是如此相连无法分离,正所谓历史能够“鉴古知来”,实在不应被任意篡改、玩弄;但事情总有“物极比反”之道,太过“钻研”历史,太“沉湎”于过去的伤痛与仇恨,这又成为一把利刃,斩着彼此,使伤口愈加扩大,终至难以愈合。这众多问题,并非皆是历史学者们的责任;而是属于全体人类所思考…得到判断、后再归纳出结论!

能在这次有幸一赏这番见识,随情节内容而起伏,更增添诸多感触,一言难尽。若说“千禧之旅”令余秋雨发出“千年一叹”,那么,“千年一叹”便是令我“众叹满心”呀!

余秋雨《千年一叹》读后感

千年一叹, 一叹千年 历史, 每每重拾, 都会有一份挥之不去的沧桑感, 多少个王朝, 多少个轮回, 反反复复, 一千年走一回, 却有阵阵叹息传来, 轻轻的, 缓缓的, 从那遥远的爱琴海面传来, 从法老的金字塔中传来, 从被风化的古代遗址中传来, 也从恒河畔边传来. 当曾经的辉煌成了寂寞, 当神庙已经破残, 当人们开始遗忘, 那阵叹息也只成了无奈, 文明已经衰落, 历史也开始褪色了. 翻开余秋雨的《千年一叹》,我沉浸在眼前落寞的苍凉,没有鲜明的色彩,没有繁华的景象,只有曾鼎盛一时如今却衰落得如此彻底的古文明。 于是冒险开始,抵达希腊时他所见的只有狭小、陈旧和人民的闲散。干净的痛苦一定会沉淀,沉淀成悠闲,悠闲是痛苦的补偿,痛苦是悠闲的衬垫,今天的希腊也就是在冷落中与世无争,闲散自如,而埃及却不同,它昔日的辉煌,几经割断,古文字无人能识,古文献无人能懂,本体文明几近湮灭,只有从被风化的古代遗址和金字塔中可看到一点文明古国的样子。而古巴比伦遗址的复原,更让人语塞,他们铲平重建古城遗址,却连带着将那份强烈的历史沧桑感湮灭了。 文明的衰败也直接导致了当地人民的贫困,孩子总是让人心疼的,伊拉克有太多的失学儿童,他们连字也不认识,可他们的祖先却是世界上最早发明文字的人。很小的孩子,本该天真无邪快乐生活,却硬生生地被与政治联系了起来,学校里教授的只是像“打倒美国,反对禁运”之类的口号。战争让许多孩子的父亲离开了,生活的重担便压在了孩子稚嫩的肩膀上,他们蜡黄的脸,深深的大眼睛,显示着他们这个年龄不该有的沉重。 河流是孕育古文明的基石,而在印度恒河边,却让我领略了前所未有的震惊。无数黑压压的人全都泡在恒河里,以为这样就可以将病痛治愈,还有长时间拥塞在河边等死的人,因为这样他们就可以将自己的骨灰撒入恒河。在恒河边,所能看到的是,人的肮脏,人的丑陋,人的死亡,就这样夸张的裸露,都可以毫无节制地释放给他人,释放给自然。恶浊的烟尘全都融入了晨露,恒河彼岸上方,隐隐约约的红日托出一轮旭日,没有耀眼的光亮,只是安静上升。 《千年一叹》让我的思绪跟随着它横贯了几乎整个亚欧大陆,跨越了几千年的时光。听着李白的歌,寻着屈原的梦,探寻着中东古文明的辉煌,抚慰着西亚顾问名的伤痛,感受着南亚历史的喜怒哀乐。 “法老的陵墓,巴比伦的墙,希腊海滨夜潮起,耶路撒冷秋风凉。我是废墟的泪,我是隔代的伤,恒河边的梵钟在何方?”它引导着我们踏进那个往昔的时空,去品位和享受其中的快乐,而同时也承受着这些辉煌文明不同程度的衰落的震撼。思索着我们中华文明历经五千年的风风雨雨而生生不息的缘由,因为中国文化是一种做减法的文化,是一种向往简单和自然的文化。正是这个本质,使它节省了很多靡费,保存了生命。这个以世界屋脊作门槛,以千年冰雪作门楣的泱泱大国,正以磅礴的气势矗立着,展示着它博大的精深的文化和悠悠五千年的历史。它深邃古老却

又充满活力,在新的时代的浪潮中,它正以中华雄狮的英姿,震惊着全世界。

苦苦的跋涉 苦苦的思索

————《千年一叹》读书心得 昌盛中学 赵丽娟

千年走一回,山高水又长。车轮滚滚尘飞扬,祖先托我来拜访。我是昆仑的云,我是黄河的浪,我是涅槃的凤凰再飞翔。法老的陵墓,巴比伦的墙,希腊海滨夜潮起,耶路撒冷秋风凉。我是废墟的泪,我是隔代的伤,恒河边的梵钟在何方?

千年走一回,山高水又长。东方有人长相忆,祖先托我来拜访。我是屈原的梦,我是李白的唱,我是涅槃的凤凰再飞翔!

——题记

最初是从《阳关雪》感受余秋雨厚重从容的文风的,那时真的觉得他就应该是一位目光深邃面容苍老的长者。此后便沉醉在他的出走文化了,先生的《文化苦旅》、《霜冷长河》、《山居笔记》一次次的给我以精神的洗礼,让我逐渐走进他的文化思索,也让我随着他的文字走遍中国,而《千年一叹》又让我同他一起亲历最恐怖的地区,在荒原上反思,在文明遗迹上思索,一路走来我似乎听到他的重重叹息。

寻找人类古代文明的路基,意外地发现有那么多荒草迷离的遗迹和战壕密布盗匪出没的城市。时刻都潜在着危机,时刻都经受着考验,完全不知道下一公里会遇到什么,所知道的只是一串串真实的恐怖故事,所看到的是令人无比震惊和困惑的衰落„„从希腊到埃及,转而到以色列,巴勒斯坦,再到约旦,伊拉克,伊朗,和巴基斯坦,然后是印度,尼泊尔,最后回到山西平遥,岁月的风尘、战场的硝烟、四万多公里的跋涉。走在三千年前辉煌的土地上,感受着衰落的古文明,书写心中的悲怆和感叹。所有的文明遗迹都在向作者和读者述说一派景象,繁华或萧瑟;所有的古老的文明都饱含沧桑的沉淀,隐忍又无奈。 都在无言的向后人讲述一路走来的风霜血雨之途。

希腊的蓝色,埃及的黄色,以色列的象牙色,伊拉克的灰色,伊朗的黑色,印度的棕黑色,尼泊尔的绿色,当作者的脚步探访这些孕育过古老文明的土地,这些孕育过古老文明的土地激发了文人敏感的悲悯和思索,作者的笔,展现给我们的不仅是震撼,还有失落文明的痛心:

“发出最恐怖声音的这个人种,这种嗓门,曾经诵唱过天下最慈悲,最悦耳的经文。”

他们的祖先颂扬普渡众生,和谐悦耳的经文声声道出天下苍生共同期盼的:和平。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印度,衰落了,取代振聋发聩的文明至理是令人战栗的口号。尼罗河、恒河无声的流淌,是不愿诉说还是不忍诉说?

“是的,孩子,你们可能都不识字,用不着圆珠笔,但你们知不知道,你们的祖先是世界上最早发明文字的人”。对于那些因战火流离失所的伊拉克孩子们,作者让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他们目不识丁的悲哀,更心痛的是这片经受硝烟的土地,会令汉谟拉比暴跳如雷,会令他们的智慧的祖先们落泪,这群懵懂无知的孩子们却哪里察觉得到他们祖先的叹息。

余秋雨就是这样用他的如椽巨笔。讲述他游览失落文明的遗迹的独特、深沉的思索。步步远离祖国,却时时品读着中华文明,追溯根源,追寻中华文明绵延至今的原因。“人类文明的巨构崩坍得如此凄凉!”“衰草瓦砾,承载着一个从古到今的灾难,一切摧残都是具体的,一切委屈都是难以表述的!”在抚摸文明遗迹累累的伤痕后,作者回头苦思:作为我们的生命基座,中华文明也伤痕累累,却如何避免了整体性的崩坍?这种避免付出了多大的代价?更重要的是,现在世界上生龙活虎的年轻文明,过多少时间,会不会重复多数古代文明的兴亡宿命?

艰苦跋涉、亲历险境,苦苦思索,终于让作者找到了这个艰深的文化命题的答案:远征和失序,迷昧与保守是作者思考得来的另外几大古国文明衰落原因。

这部巨著是作者对世界文明史的探索,也是对中华文明史的思索。美妙的文字,深邃的积淀,深层的挖掘,促使作者不停的追寻,终于在《借我一生》中,找到了答案,当他和妻子手捧那双虎头鞋端详时,一定会为这千年之旅而骄傲,更会为那世纪之交的千古一叹而自豪。

读余秋雨散文集《千年一叹》

—叹人类文明兴衰发展史

当代的文人我比较崇拜余秋雨先生,惊讶于先生知识的丰富渊博,欣赏先生思想的独特睿智,钦佩先生特有的胸怀和气节!工作之余瞻仰了余秋雨先生的《千年一叹》,之所以选这本书源自于对先生的敬仰,痴迷于先生丰厚的历史底蕴及独特细腻的文笔,更是惊叹于像先生这样一个深邃的人这一叹、这千年的一叹应该是怎样的一叹?!也许只有像先生这样满腹经纶而又独具视角的学者才会有这千年惊人的一叹。。。

读《千年一叹》让我跟随先生的脚步吮吸古代文明的气息:首先,《千年一叹》是一本日记体散文集,记录了作者在千年之交,跋涉四万公里,领略异域文化的魅力寻找人类古代文明的经历,仿佛我也随先生的脚步时光倒流,做了一次

对文明故地的探访。给我的感觉是苦中带甜,这不仅是先生的一种睿智,也是一种运气;再者,它是一本历史游记,从希腊、到埃及、再到约旦、印度等等,这些古国都曾经有过辉煌的古文明,从辉煌到势微,从势微到衰败,到没落,而我们中华文明却避免了整体性的衰落,如何保持中华文明的延续,发展。。。;

人类用自己的精神与躯体铸成了一个又一个的文明,在漫漫的历史之路上,希腊文明衰落了,仅剩下一些闲散与空寂;埃及文明折断了,只有金字塔里躺着的冰冷的木乃伊与狮身人面像神秘而忧郁地望着远方,;两河文明留给世人的只有“修复的崭新的巴比伦遗址”与“一大堆失去文化的萎弱躯体”;波斯文明也已是一派充满脂粉气的无能,早已是外来文明的天下;泰姬陵那白色优雅的圆顶竟成了其唯一美丽的风景,印象中那圣洁高尚的“恒河晨浴”更是被肮脏、恶臭与愚昧所取代。若是“圣雄”甘地死而复生的话,想必会惊恐的再次大叫“嗨,罗摩!”(哦,天啊!)

书中文明的兴衰的再现,让我的心随文明的兴盛而涌起,我的泪随文明的衰败而洒落,让我真切的感受到人类既创造着文明,于此同时也在毁灭文明!

先生的这本佳著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广阔的天地,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在生活和游历的细节中展示了人性的魅力以及文明兴衰的历程。告诉我们要不断地开拓自己的视野,为了感受世界的精彩,同时也要珍惜我们所拥有的,因为我们拥有的是宝贵的。我们的人生在人类的发展中也许只是沧海一粟是短暂的,不管你的脚步多坚定都会被岁月遗忘被历史的车轮碾过,后人可能不在会记起我们,但我们的确应该为后人留下些什么,无论在学习中还是在工作中,我们都应该珍惜,应该努力,让我们的人生更有意义。因为人类只有不断往前看社会才会进步,文明才会发展!

读《千年一叹》,震动了我内心爱国的琴弦,仿佛经历了一种灵魂上的洗礼,我为自己曾经的无知感到汗颜,我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不会因祖国近百年的落后而否定华夏的几千年文明;不会因祖国过去所受的屈辱去嫌弃她,我更加坚信厚重的文化会在历史的长河中让我们的民族愈发充满活力,成为历史的无价的财富,我深深为自己作为一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为中华文明感到骄傲。也希望我们的子孙后代永远为自己是炎黄子孙而骄傲。也让我们感到肩上沉甸甸的担子:为中华文明的发扬光大而努力奋斗。

先生说:“执笔于最恐怖地区,问道于数万里荒原,反思于尼泊尔山麓,惊悚于古文明遗言。”这也许是他对自己旅途的最好概括。 如果有机会,我也渴望像余秋雨先生那些,重走古代文明兴盛之路,去感受浓厚的历史风迹和唏嘘感叹岁月的流逝。

与梦同行

梦,是童话中的天使赐予人类最珍贵的礼物。

题记

不管是芊芊淑女还是“花木兰”派,说到底,女孩子毕竟是女孩子,本性里,更多渗着一种柔美,所以女孩子们的内心世界,没有象男生如霹雳闪电般的向往,拥有的只是恬静而梦幻的小天地,正绘着花季的缤纷。使得即使眼前面对的是猛烈的暴风雨,但只要躲进这方天地,便可得到心灵的慰藉,让五彩斑斓的梦带领你飞往阳光灿烂的域所。

因此,我愿与梦同行。

梦中,弥漫着醉人的芳香,身着彩衣的蝴蝶姗姗飞过,留下一片清新。一切仿仿佛佛,若有而无,却给人以安乐的满足感。这刻,喧哗尽被沉淀,取而代之的是怡人的和谐与安谧,似是回归与生命初的百合与玫瑰,在惬意中,细细品味一种名叫“愉悦”的事物。“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难道,这正是五柳先生所渴求的境界吗?返朴归真,告别硝烟与战乱,在自由与平等中获得永生;在峰回路转中,寻觅一种令人窒息的美,让一路的落英,随着山鸟吟唱的旋律,翩翩起舞。 梦中,总给人以温暖,以希望。每当征途受挫,枕泪而眠时,梦便悄然而至,微笑着在我心头,洒下一地阳光。伴梦而行,令我暂时忘却了疲惫与烦恼,在一片淡然中,脑海深处伟大的形象却越发的清晰,经梦的巧手揉合,似是乘坐时空飞行器般神奇,令我可以站在贝多芬的身旁,看他如何扼住命运的咽喉; 正当我侧耳倾听激昂的《命运》时,瞬间又成为鲁迅的挚友,通过与他的交谈,更为深刻的了解他弃医从文的心情。一眨眼,我摇船于康桥之下,“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梦醒时分,泪水已干,而心却澎湃,受到的启迪,是我藐视脚下的困难,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去迎接新的挑战。于是,在现实中,我也拥有了一个梦,一个真实且能够追求的梦,让我不再彷徨与徘徊,坚定地踩出人生的阳光大道。是我确信走了许多路,醒来不是在床上。作文

与梦同行,美哉,乐哉!

《千年一叹》读书心得

长兴电大 李景一

最近看了余秋雨的《千年一叹》,感慨很多。很想沿着他行走的路线,到世界各地去看看,那也就不枉此生了

“在如此艰难危险的长途上见缝插针地涂几句,既做不成文章也做不了学术,剩下的只是一个稍有知识贮备的当代中国文人面对古域文明时的赞叹、惊叹、感叹和悲叹。”白底红字,显目地印在封面,四种叹息抓住了我的好奇,更不禁要想:难怪书名题做千年一「叹」。余秋雨在旅程中所受的震撼与感动,文字虽无法完完整整地表现,却仍是带来不小冲击,即使阖上书,心中依旧澎湃不已,久久不能平息。

文中有一段余秋雨形容世界的文明有如运动场上竞争的对手,过去中华文明与其它古文明进行着生命力的竞赛,其周期须千年为度;如今赛场转进入百米短跑,起步不久的运动员们健步如飞,而裁判也依此计分,于是令远途而来的选手们略感委屈。一

直很喜欢这部分,近几年来,随着世界的脚步,中国也走向转型,过去不合时宜的观念、认知,是该被拋开、改变;但在一味盲从追随流行,急急舍去旧有的一切时,是不是变得太过独断,甚至本末倒置?不应只是为改变而改变,而是要有个准则、依归,和最起码的基本。此刻,所有中华子民们,已经是该思考的时候,思考过去、思考未来,思考整个中国!

由书中所述,我看到了希腊的悠闲,过去虽曾听人耳述,但文字的描写又是别有一番感受。希腊曾经承受了太多太大的痛苦,而现在他们选择悠闲来生活,乍看下似乎很有道理;但是悠闲已过度、精神已懒散,这一切便又太令人难过。“悠闲是痛苦的终结,痛苦是悠闲的代价。”这让我不禁想起那些在公园的游民,他们因为失去工作而流落街头,久而久之却习惯于这样的生活,习惯了靠乞讨过日子;于是,忘记该如何拚命、如何工作,从此一蹶不振!这也好比我们读书,初时兢兢业业、不敢偷懒,可若有一两次马虎,便容易成为习惯,而习惯一养成就难以改变了。“闲散是曾经健康的结果,但过分闲散则会损害健康。”

“站在金字塔前,所有人都面对着一连串巨大的问号。”或许正因如此,在众多古文明中我独钟爱埃及,众多的疑问成了神秘,交织成一丝薄纱呼唤着我们。“不要草率地把问号删去,急急地换上赞美的感叹号或判断的句号,人类文明史还远远没到可以爽然读解的时候。”于此,想起现在多数人们的自以为是,不过看到片面便大声嚷嚷起来,却不想想这在他人眼里,是如何笑话及可悲。有时我不禁疑惑他们如此急于定论,为的是什么?急于发表自己那既不周全又好笑的看法,求的是什么?可谓班门弄斧、自取其辱之事,无时无刻都上演着。“我对埃及文化的最大感慨是:我只知道它如何衰落,却不知道它如何构建;我只知道它如何离开,却不知道它如何到来。”埃及的祖先留下太多太多的问号,它漠然无声不多说当时历史,这对后代的我们,究竟是幸还是不幸,我想只有我们的后代才看得见吧!

翻到了耶路撒冷那段,又是另外不同的感触,在现今国际情势中,那里集合三大重要宗教,集合许多不同的文明,虽然像美国这大熔炉也聚集众多的文明;但在耶路撒冷,那些文明太终端、太极致,一旦碰撞便酿成了悲剧。“世界上没有另一座城市遭受到过这么多次的灾难。它曾在战争中毁灭过八次,即便已经成了废墟,毁灭者还要用犁再铲一遍,不留任何让人怀念的痕迹。”能够集三大宗教于一地,是种光荣,但也因此承受诸多磨难。

人类,喜欢相信文字,喜欢相信由别人发现的事实,尽管知道“尽信书,不如无书”,我们还是舍弃亲身探讨而选择只需“接受”的简单过程,所以我们才那么容易被操纵、利用,因而希罗多德也说:“我有纪录的责任却没有相信的义务。”在约旦部分末节,余秋雨描写了令人尊敬的胡笙国王。在这,我不禁想说:“国王,您真的太伟大了!”从未看过一位领导者之陵寝这般朴素(注

一)、未加修饰,“胡笙国王生前并不拒绝豪华,却让生命的终点归于素净和清真。”如此充满智能的终结,如何不令人佩服!

最后,余秋雨做了一些旅程的心得与结论:“任何军事远征,都是一种文化终结。”特别是当统治者害怕对方拥有太多思想时,便会进行种种毁灭性摧残,这在巴比伦、耶路撒冷等都可看到。于此,余秋雨也引出杜甫的“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茍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古人早已看透并留下讯息,可后代的我们却多半不懂记取教训,一再重蹈覆辙。我想,前人们看了也会哭泣;后人们见了也会汗颜吧!

在余秋雨一行人终于回到了中国,踩着熟悉的土地,望着熟悉的山川,他不禁说:“我们娇宠张狂,一会儿嫌它皱纹太多,一会儿嫌它脸色不好,这次离开它远远近近看了一圈,终于吃惊,终于惭愧,终于懊恼。”(注二)是的,我们太愚蠢、太无知;所以敢“放声大说”。持着自以为是的“骄傲”,犹不知一切像场闹剧;不过发现所陌生的事实,便慌张地急欲抹灭,也同时留下

无可挽回的遗憾。历史之于我们,是如此相连无法分离,正所谓历史能够“鉴古知来”,实在不应被任意篡改、玩弄;但事情总有“物极比反”之道,太过“钻研”历史,太“沉湎”于过去的伤痛与仇恨,这又成为一把利刃,斩着彼此,使伤口愈加扩大,终至难以愈合。这众多问题,并非皆是历史学者们的责任;而是属于全体人类所思考…得到判断、后再归纳出结论!

能在这次有幸一赏这番见识,随情节内容而起伏,更增添诸多感触,一言难尽。若说“千禧之旅”令余秋雨发出“千年一叹”,那么,“千年一叹”便是令我“众叹满心”呀!


相关作文

  • [文化苦旅]读后感作文1100字
  • <文化苦旅>读后感 一直很喜欢读余秋雨先生的书,先生总是将自己独特的见解溶于文字中,引导读者理解.思辨问题.每读一次都会让我感到深深地震撼. <文化苦旅>这本书介绍了一处处令人流连忘返的风景名胜与历史古迹.但千万不要因此认为读余先生的书就会轻松自在,整本书还没读完,我就已经被 ...

  • 千年一叹读后感作文900字
  • 千年走一回,山高水又长,车轮滚滚尘飞扬,祖先托我来拜访. ---题记 千年一叹, 一叹千年 历史, 每每重拾, 都会有一份挥之不去的沧桑感, 多少个王朝, 多少个轮回, 反反复复, 一千年走一回, 却有阵阵叹息传来, 轻轻的, 缓缓的, 从那遥远的爱琴海面传来, 从法老的金字塔中传来, 从被风化的古 ...

  • [千年一叹]观后感作文600字
  • <文化苦旅--千年一叹>这本书的作者是余秋雨,他的散文作品中,始终贯穿着一条鲜明的主线,那就是对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追溯.线索和反问. 这本书主要写了余秋雨去希腊.埃及等十个国家的所见所闻,他踏上了哲学家德漠克利特一生所走的线路,从希腊出发,到埃及.巴比伦.波斯.印度.德漠克利特的漫游资 ...

  • [文化苦旅]读后感 转作文2800字
  • [<文化苦旅>读后感 转] <文化苦旅>读后感 "我站在古人一定站过的那些方位上,用与先辈差不多的黑眼珠打量着很少会有变化的自然景观,静听着与千百年前没有丝毫差异的风声鸟声,<文化苦旅>读后感 转.心想,在我居留的大城市里有很多贮存古籍的图书馆,讲授古文 ...

  • 文化苦旅读后感作文2400字
  • 关于文化的感思 --<文化苦旅>读后感 假期在家无事,重读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感思先生对文化的思考,唏嘘不已.初识秋雨先生就是凭着这本<文化苦旅>,自此一发不可收拾,疯了似的寻找秋雨先生所有的文字,深深陶醉其中,不可自拔.记得当年年纪小,尚不能理解其中沉重的 ...

  • 千年一叹读后感新作文1900字
  • <千年一叹>读后感 --千年走一回,山高水又长 <千年一叹>是余秋雨先生一部非常精彩的作品,与其他作品不同的是,这是一本日记.在千年之交的时候,余秋雨先生随香港凤凰卫视" 千禧之旅" 越野车队跋涉四万公里,这本书完全记录了四万公里行程中的经历.在书中作者以 ...

  • 文化苦旅读后感850字作文2300字
  • 文化苦旅读后感850字(一) 中国灿烂的文明正在被时光磨灭,不知在角落里边回味心酸史边唾骂历史罪人的人们是否真曾闭一闭眼睛,平一平心跳,回归于历史的冷漠,理性的严峻.我一直以来欣赏懂史且敢于评论批判历史的学者,而也同时认为现任上海戏剧学院教授的余秋雨先生是无数学者中的豪杰,他的<文化苦旅> ...

  • 千年一叹读后感1000字作文800字
  • 在千年之交,作者余秋雨与凤凰卫视一行以希腊为起点,中国为终点,探寻文化的足迹.在世界文明史中,只有我们的祖国--中国的中华文明完整地保留了下来,我认为,这不是奇迹,是必然的. 世界本是一个大村庄,人们原本过着本本分分的生活,只是后来有一天,一户人家的人抢了另一户的一点财物,得手了,于是又有一些村民效 ...

  • 文化苦旅读后感作文1000字
  • 1 历史的漫游 文化的苦旅 --读余秋雨<文化苦旅>有感 初读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是在两年前的暑假. 童年的我,觉得这本书和这个夏天一样,漫长而乏味.阅不及半,我便和周公去"开会"了. 今年冬天大雪纷飞,百无聊赖的十四岁少年吹去书上的浮尘,再次打开了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