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之关注生活,表达生活作文13800字

初二作文

1 关 注 生 活 表 达 生 活

————初中生生活作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内容提要】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对语文教学来说,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是极其重要的事。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实际,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悟。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却忽视了这一点,使作文的教与学患上了“失魂落魄”症。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必须要进行生活作文....的教学。为此,笔者采取了以下的生活作文教学策略:第一、教师引导,使学生树立“生活作文”的理念;第二、每天记录生活素材,养成观察生活、积累素材的习惯;第三、在积累生活素材的基础上,进行以“导、练、批、评、改、批”为流程的生活作文教学实践;第四、打造生活化的写作激励平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第

五、教师也成为生活作文写作者,为生活作文的教与学提供范例。在实施了这些教学策略后,我欣喜地看到学生的写作热情高涨,所写出的文章与生活的联系更加密切了。

【关键词】作文教学 生活作文教学 教学策略 反思

一、实践的缘起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可见写作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同时在写作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实际,表达真情实感。

但是,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却忽视了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悟。这可以从平时的作文教与学的实践中表现出来,因为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或者教师本身观念的局限,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往往会极其强调作文技巧和得分秘诀,甚至有时候是离开学生的生活积累架空传授所谓的“怎样写”的技巧。同时,学生也会出于应试的考虑,对所谓的“满分作文揭秘”和“作文秘笈”等图书青睐有加。按理说,学生是应该能够把这些写作技巧学到手,并写出优秀的文章来的。但是我们发现学生所写的文章要么是有限的内容的生硬组合,要么是徒有其表的空洞花架子,在文中几乎找不到学生自己生活的影子,也找不到学生对生活的主体思考,即使有一点,那也是因为形式上的需要而进行的生搬硬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尴尬局面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写作的本质是抒写生活,写文章一旦离开了写作者自己这个生活主体,那就是一种有百害而无一利的文字操练。

我认为要改变作文教与学的这种“失魂落魄”的现实,出路在进行生活作文的教与学,也就是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生活,关注自然、社会、人生,把学生的目光引导到仔细观察生活、认真思考生活、广泛阅读优秀作品(优秀的适合学生阅读的作品是别人对生活的真切体验的纪录)和联系自身生活进行思考等方面上来。也就是引导学生养成朴素的观察、朴素的思考、朴素的表达的习惯,最后养成生活化作文的习惯。也就是引导学生进行生活的积累、情感的积累、思想的积累、言语的积累,最后使自己成为一个有一定底蕴的人。那么,在学生的作文中出现鲜活的体验、闪光的思想、可贵的性灵,就会成为一种可能。

二、实践内容

(一)教师引导,使学生树立“生活作文”的理念;

为了使学生改变业已形成的根深蒂固的错误作文理念,在生活作文教与学实践开始的时候,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策略:

第一步:结合学生平时所写的作文评读作文存在的误区。

2 选取典型的学生平时的作文(当然不是自己班级学生的作文),也可以是典型的考场作文,例如一些在中考中虽然得到比较高的分数但又不与生活发生碰撞的典型作文,主要从这些文章的思想内容方面进行评读,让学生懂得这些文章是缺乏生活体验基础的,也是显得比较空洞的。通过评读,教师引导学生归结出平时的作文主要存在以下误区:一是只在形式上进行所谓的创新,而不去关注思想内容;二是东拼西凑,完全离开自己的生活,甚至在文章中找不到自己的影子;三是只是对生活的粗糙感受的记录;

第二步:理解“生活作文”的概念。

理念的确立需要清晰的概念作支撑,我们不能说所有的概念对于学生都是无用的,只是那些空洞的说教的概念对学生是无用的。而那些好懂、精要、有价值的概念,学生必须要作了解,甚至是深入理解。在开始进行生活作文的实践前,教师必须结合优秀的有生活质感的生活作文的例子让学生懂得什么是生活作文。为学生的接下来的生活作文的实践提供一个很清晰的出发点。

第三步:阅读作品,深入理解

为了让学生对生活作文有一个深入的理解和鲜活的印象,我主要采取以下的策略:一是精选著名作家关于生活与写作的言论,推荐或者印发给学生阅读。例如,我就精心挑选了作家也是学者的北大教授孔庆东的《作文的内功》让学生阅读,并要求每一个学生能够写一篇关于生活作文的读后感,使学生在作家和学者的引导下,转变作文实践的方向;二是给学生推荐或者订阅一些优秀报刊。例如我给学生订了《语文报》、《少年散文》,还有班级里本来就有的本地的报纸,以及推荐阅读的《时文选萃》,目的是让学生感性地接触这些鲜活的富有生活气息的创作成果。

(二)每天记录生活素材,养成观察生活、积累素材的习惯;

1、了解什么是生活素材。

(1)生活素材就是指文学、艺术的原始材料,就是未经总括和提炼的实际生活现象。

简单地说就是写作的原材料。形象地说就是要煮出一锅香喷喷的饭的“米”。

(2)给学生提供各种类型的生活素材的示例,让学生模仿着记录生活素材,这对刚

开始纪录的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

2、指导学生从下面这些方面发现生活素材,

生活素材的源头:自己的所做、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具体分类包括: ▲日常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

① 亲身经历;②偶然旁观; ③道听途说;

▲纸质阅读:①书籍;②报纸;③期刊。

▲视听阅读:①电视;②电影;③网络。

(日常生活是对我们的生活的直接反映,纸质阅读和视听阅读是对我们的生活的间接反映。日常生活、纸质阅读和视听阅读就是我们生活的全部。)

3、要求学生准备一本本子,作为记录生活素材的本子,每周记录生活素材。 具体做法:(1)每周至少记录三条,每一条要有编号;

(2)用简洁的语言清楚表述;

(3)每周四上午上交,教师或者指定几个学生阅读这些生活素

材,点评并评出十条最优生活素材,在每周的作文课上公布;

(三)在积累生活素材的基础上,进行以“导、练、批、评、改、批”为流程的生活作文

教学实践;

1、导 也就是写作指导,主要是指导学生怎样发现有意思有价值的生活素材、怎样利用生活素材写成一篇完整的文章。笔者反对那种脱离学生的积累而进行的架空的写作方法说教,但是在有生活素材积累的前提下,指导学生怎样进行完美表达,是必要的。因此,我就确定每一周的最后一节课作为作文辅导课。每一周选择作文辅导序列中的一个比较小的专题,结合生活素材和典型的例文,对学生进行细致的写作前的指导。

说明:教材上每一个单元的写作的处理:并入生活作文教学实践,一是根据单元的要求布置学生记录相关的写作素材;二是根据辅导序列的要求每一个单元确定一个专题进行指导。

3

下面是第6 第一步:利用示例让学生理解什么是深入式处理

生活素材:(借用)

我吃了晚饭后,就坐下来学习英语了,明天就要考试了,得抓紧时间复习了。还好,过一会儿我的好同桌会过来帮助我复习英语的。突然,从隔壁传来了哭声,从哭声中,我可以判断是阿姨家的小女儿灵灵,我跑过去一看,不得了,灵灵躺在了地上,抱着肚子在哭泣,肯定是吃坏肚子了。怎么办?叔叔和阿姨出去卖水果还没有回来,不行,只能先送灵灵到村里的诊所了,于是我叫上堂哥把灵灵送到诊所,医生做了检查,开了药,并且需要打针,我就陪着她,直到八点多了,叔叔阿姨才回来了。于是我把灵灵交给他们,自己回家去了,我还得复习准备明天的英语考试呢,麻烦了,没有时间了。回到家里,我发现我的同桌早已经来了,他见我回来了,对我说:“作业本上的练习,我已经帮你检查过了,你有三道题错了,我给你讲解一下吧。”我就坐下来认真听他给我讲解,我发现我听得很认真,注意力特别集中。之后,他还给我辅导了其他的知识点,最后就回家去了。

深入化处理:当你为他人牺牲时间的时候,说不定他人也在为你牺牲时间。

教师归结:所说的“深入式”处理就是仔细分析观察到的生活现象,努力从这个生活现象中分析出有价值有意义的深刻的内涵,作文写作的中心。

第二步:学习深入式处理生活素材的方法

基本的方法:在“是什么”“有什么”的基础上多问“为什么”“怎么办”。 基本方法的操练:

学生1的生活素材:

学校举行了迎奥运拔河比赛,预赛时,通过抽签,我们班与二(2)班成了“对手”,坏了,二(2)班可是年级最强的班级,他们在运动会上出尽了风头。不过没有关系,我们同学各个都憋足了劲,三场下来,我们居然赢了,大家欢呼,太高兴了。这时,我发现二(2)班很沮丧。第二天,要进行决赛了,二(2)班通过复活赛重新进入了决赛,又与我们班遭遇了,没关系,我们班同学各个都比较自信。结果是连败两场,我们输给了他们班。

教师预设:为什么前赢后输呢?

学生思考讨论:我们班前赢是因为不敢轻敌,鼓足勇气,他们班前输是因为轻敌,不屑一顾,我们班后输是因为轻敌,认为他们班也不过如此,他们班后赢是因为洗雪耻辱,不敢懈怠。

深入化处理:骄兵必败,哀兵必胜(这位学生根据这个素材写成了文章《输赢之间》)

学生2的生活素材:

这次考试失败了,心情有一些沉重。周末,我把自己关在楼上不停地在写作业,不行,手都酸了,眼都花了,还是起来到阳台上走走吧。于是我打开门走上阳台,向远处春天的田野眺望,舒服多了,当我把目光收回到窗台下面的时候,我发现窗台下面的空地上有一朵花,瞪大眼睛看,还是不敢肯定是什么花,我记得没有在这个地方种过花啊?为了一探

4 究竟,我迅速下楼。一看,原来是一朵桃花,不大,但是很完整,且开得正旺,花几乎靠近地面,顶着这朵花的是一根瘦细的枝条。我喜出望外,但又惊讶不止。对啰!我突然记起,去年的时候,爸爸曾经带回来两株小桃树苗。我很高兴,于是我就将它们种在房子旁边的空地上。每天都给他浇水,可是没过几天,其中的一株就落叶了,干枯了,死了。不过另外一株活下来了。后来又发生了意外,不知是哪个缺德的,在倒车的时候,车轮把小桃树轧进泥土里,树枝完全轧碎了,后来也就消失了,可能是烂掉了。现在,春天到了,小桃树居然活过来,还开出了花。

教师预设:小桃树为什么能够复活?小桃树的经历给了你怎样的启发?

学生思考讨论:小桃树遭了灭顶之灾,应该是没有命了,但是在这个春天里居然活过来了。可见小桃树的生命力是很顽强的,小桃树在艰难岁月中挺过来了,并开出了花。人不也是这样的吗?

深入化处理:人也和小桃树一样,在生命历程中会碰到各种各样的磨难,只要你能在挫折中坚守住自己,那么到了春天的时候,是花,终将开放;是金子,终将闪光;是强者,终将成功。(这位学生结合这个生活素材写成了文章《春天花会开》)

第三步:布置写作任务:

选择自己记录的生活素材,对生活素材进行深入分析,多问几个“为什么”和“怎么样”,挖掘出比较深刻的内涵,以这个内涵为中心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体裁自定,字数600以上。

2、练 就是学生根据作文的辅导,结合自己记录的生活素材,以及老师布置的作文任务进行写作,为了给学生更多的写作的空间和时间,要求学生在周末写,下周一上午统一上交。

3、批 及时对交上来的学生作文进行第一次批改,这个环节分为两个步骤: 第一步:基本评改

采用学生自主评改的方式,可以是班级中作文水平比较高的学生来评改,也可以是学生互换进行评改,评改所关注的是错别字、表达不通顺的语句、是否有一个明晰的中心、中心是否是突出的、内容是否恰当、内容是否充实等等基本方面,要求评改学生作出提示性的符号,并写出有针对性的简明扼要的评语。

第二步:专题评改

这一步由教师完成,关键是针对每一次作文辅导的专题进行评改。教师要给学生至少点出一个“优点”,同时给学生至少一条有针对性的修改建议。

4、评 经过两步批改过后,教师针对本次辅导专题的要求和学生的写作情况准备一节作文评读课,在一周的最后一节课上进行评读。评读的基本流程:

第一步:公布优秀作文名单

第二步:针对专题的失误文章的评改

(失误文章来自学生的作文,两个班级互换使用)

第三步:针对专题的班级优秀文章的点评

第四步:针对专题的其他优秀文章的点评

(主要选自中考中出现的真正优秀的作文、在各类比赛中获奖的优秀作文等等)

第五步:布置作文修改的任务:

1、根据评读课上的有关本次作文的要求进行修改;

2、根据教师给的修改建议修改;(已经写在学生的作文本上)

5、改 就是学生针对专题根据评读课的要求和教师给的修改建议进行修改。 具体要求:学生在原文上用红色的笔修改,修改完成后,再用蓝黑色笔誊 写在原文的后面。

6、批 学生修改后的文章统一上交,教师对作文作第二次批改,这次主要是针对学生是否根据要求进行修改。教师评出优秀的作文修改者,并公布最终的优秀作文和进步作文,要求学生端正抄写在班级里准备的优秀作文集和进步作文集上。

说明:一个专题的写作实践周期是3周,按照辅导的序列进行。

(四)打造生活化的写作激励平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5 1、每周评出优秀素材,并公布;

2、评出优秀作文修改者,并公布;

3、评出优秀作文和进步作文,并抄在班级里的优秀作文集和进步作文集上,每一篇文章的后面都要留出点评的区域,由阅读交流的学生进行点评;

4、推荐优秀的作文在校报和瑞安日报的学周刊上发表;

5、把优秀的作文和进步的作文发到教师的博客上,有条件的学生可以进行浏览和点

评这些作文。

(五)教师也成为生活作文写作者,为生活作文的教与学提供范例;

1、和学生一样,教师也每周记录生活素材和根据记录的生活素材写一篇

生活作文,这些生活作文可以是自由写作,也可以是与学生同题的作文。开学至今,笔者每一周都要记录生活素材,并根据这些生活素材进行写作,写出了《早有嫩芽绽枝头》、《春雨之思》、《由狗吠人所想到的》、《有一个人叫母亲》、《兴趣始,毅力终》、《钥匙的启示》、《读书错了吗?》、《应该向他们学习什么》、《丢失了根本之后》等等生活作文。

2、这些生活素材和生活作文粘贴在班级里的老师作文集中,同时放在教师的博客里。在老师作文集的每一条素材和每一篇的文章后设立“我的问题”和“我的点评”两个栏目,供学生和学生、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点评。当我在班级里开展这项活动时,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每天早读时,我翻开老师作文集时,都发现很多的学生在上面留下自己的点评,甚至很多的时候,学生会围绕某一个他们感兴趣的关于写作的问题展开激烈的争论,很自然地就把老师也拉进去了,这种情况使我很欣喜。在我的博客里,也有学生进行浏览和点评,但是由于地处乡下,受到条件的限制,只有少数几个学生在我的博客里进行交流。

三、对实践的反思

(一)学生的作文理所当然是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和独特的感悟,因此作文即生活,何以有“生活作文”这一说?

关于这一点,笔者在开始实践的时候,就已经结合具体的文章给学生讲解清楚了这个问题。实际上,笔者的“生活作文”这一概念是针对作文教与学的不良倾向提出的。在教学实践中,我就发现很多的学生所写的文章不与自己的生活现实发生碰撞,他们的作文,不是好词好句拼凑,就是别人生活的翻版;不是对自己的生活的粗燥感知,就是无病呻吟的矫情造作;不是所谓的满分作文的形式上的“东施效颦”,就是内容空洞的花架子。甚至笔者发现一些中考优秀作文也是穿着华丽外衣的“魂不附体”的文章(例如那些动不动就对所谓的历史人物和事件进行一番空洞的演绎的文章),而且这些披上了“满分”这一迷人外衣的文章随着现代发达的媒体迅速传播,对教师教和学生的学造成了较大的冲击。一时间,“满分作文”满天飞。笔者在批改期末考试的作文时,就发现很多克隆的满分作文。因此,笔者认为很有必要进行“生活作文”的教学实践,努力改变这种状况,使学生的写作在一开始就与生活进行亲密的接触,回归到健康的轨道上来。

(二)学生被捆绑在升学考试的“战车”上,每天都是“两点一线”,周末还要进行补课,他们有生活吗?

学生怎么会没有生活呢?他们生活在家庭中,行走在社会上,学习在学校里, 他们有父母长辈,有同龄朋友,有学校的同学,有每天接触的老师;他们正生活在一个媒体发达到无孔不入的时代;他们正值青春年少,有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有自己的独特的情感体验,有自己喜欢读的书,有自己喜欢参与的运动;这一切就构成了他们的生活,这一切就构成了他们的喜怒哀乐。而这一切对一个正处在成长阶段的学生来说,是很新鲜的,因为他们的生活正在经历着他们人生的很多的第一次。

所以他们是有生活可写的。那么为什么大多数的学生感觉到没有内容可写呢?笔者认为其中主要的原因是学生不知道应该写什么。那么这“不知道写什么”的状况是怎样造成的呢?原因是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是主要与作文的评价标准和教师的引导有关。比如,一直以来,作文评价标准强调要写思想健康和有意义的文章,而对什么是

6 “思想健康”和“有意义”又抱有较大的偏见,在这样的评价标准的限制下,学生的生活就被排除在外,因为学生认为对自己的生活感到有意思就是很不错了,至于“思想健康”和“有意义”就是有一点高攀了。例如,我发现一个学生的作文经常没有上交,于是我就把他留下来写,并告诉他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但是过了大约半个小时了,他还是动不了笔,于是我就问他怎么还不动笔,他说,不知道写什么。于是我就跟他聊开了,当聊到打篮球的时候,这个学生突然很兴奋,他说今天下午他们进行了一场艰难的篮球赛,是遇到对手了,但是还是凭着他们的精心配合,以微弱优势取胜了。于是我就很高兴地告诉他,你可以写这一场篮球赛,题目就取《一场艰难的蓝球赛》,这位学生很惊奇地说,这也可以写成作文啊!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学生不是没有东西可写,而是他们不知道写什么,不知道有意思的生活就是他们的写作素材。可见,要想使学生有内容可写,教师必须引导他们养成关注自己生活的习惯,让自己的作文与生活进行亲密的接触,那就不怕写不出文章了,也会慢慢把文章写得精彩。

(三)如何理解生活素材的“有意义”和“有价值”?

这是在要求学生纪录生活素材的时候,学生感到很困惑的地方,他们说日常生活没有什么可以记录下来的,他们说自己的日常生活是枯燥的,甚至是很无聊的,不能与“有意义”“有价值”挂上钩,如果一定要记录的话,肯定会是一些生活的琐事,这些琐事怎样写进文章里呢?关于这一点,我就明确告诉学生:“有意思”就是“有意义”,“有意思”就是“有价值”。例如一个学生说说自己越来越感觉到作文没有什么内容可写了,于是我问他这个星期天都做了什么事?他说几乎没有做什么事,于是他给我说了他的星期天的生活:“这个星期天没有补课,作业也是很少,所以我就起得很迟,起来时,先拉开窗帘,打开窗户,让新鲜空气进来,于是我伸伸懒腰,呼吸着香甜清新的空气,感觉真是好,过了一会儿,我才下楼刷牙,边刷牙边欣赏着镜子中的自己的,奇怪了,怎么昨天晚上人突然长大了呢?接着洗了脸,下楼慢悠悠地吃着早点,然后„„”于是我就告诉他,这就是很“有意思”的事情,也是很有意义的,很有价值的。因为这个学生对自己的要求是相当高的,平时的学习也是很抓紧的,因此他每天过得是很匆忙和紧张的,连自己长大了也没有去关注,突然来了这么一个悠闲的星期天,有了一个喘气的机会,能够从容地去感受自己,意义就在这里。在我的建议之下,这个学生以《偶得浮生一日闲》为题写了一篇很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笔者认为,要想使学生写出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文章,要做好这样两点:一是从“有意思”开始,慢慢地才能写出有生命质感的文章,也就能够做到“有意义”“有价值”了。对于这个阶段的学生来说,更多的应该是引导他们对自己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的“临摹”,学会基本的表达方式,就像学习美术一样,要从素描开始,如果一开始就要求要“有意义”“有价值”,会倒了写作的胃口的。二是教师要结合一些具体的典型的实例引导学生炼就一双“慧眼”,如果“慧眼”成那么作文也就成了。

(四)怎样处理“写什么”和“怎么写”关系?

很多人认为只要学生想写,多写,就会把作文写好的,因此他们很反对教给学生作文的技巧。笔者对这个问题是这样认为的:首先,如果学生没有素材的积累,就不要架空地给学生讲解“怎样写”,要引导学生丰富自己的生活积累,在这个基础上,再抓住适当的机会教给学生一些精要、好懂、有用的写作技巧,这对学生来说是很有用的。其次,学生有了一些生活的积累,我们只一味地要求学生多写,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效率是很低的,(有写作天赋的学生毕竟是极少数,大多数的学生是需要进行细导和精练的,再说了,我们的作文教学的定位也不是培养作家,而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表达能力)为什么不在有内容可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更快地学会更好地表达呢?这有点类似于练武功,“写什么”相当于“内功(内力)”,而“怎么写”相当于“外功(招式)”,一个人的“内功”很好,但是不借助于一点的技巧(招式)施展出来,那也是没有用的。反过来,一个人的” 内功”虚弱,而一味地去练所谓的技巧(招式),那是一些花拳绣腿,是不堪一击的。总之,应该是先“内”后“外”,内外兼修。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我在引导学生做好生活的积累的基础上,安排一个完整的导-练-一批-评-改-二批的完整过程,首先关注“写什么”,

7 同时也不放弃“怎么写”,并且每一次选择一个很细的专题,每一次的辅导和练习只要有一个方面的深入学习,那就是很大的成功。同时我对作文的辅导安排一个从低到高的序列,(写作是一门科学,既然是科学,那么肯定是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按照这个序列逐步进行写作实践,将会更加有效。这也是为了改变新教材的作文训练毫无序列的毛病,也是对以前每一次作文教学面面俱到而什么也没有到的尴尬局面的扭转。

(五)作文教学需要一个互动的空间。

作文教学的习惯做法就是老师布置写作任务,学生自己写作,教师收上来进行批改,然后教师胡子眉毛一把抓地进行一下评读。(事实上也算不上评读,只是老师作一些比较抽象的讲评)实际上这个过程是单向的,更多的是老师的一厢情愿,这也是一直以来,作文教学效率不高和学生对写作不感兴趣的原因之一。正是出于调动学生的写作的积极性,我在班级里放置了优秀作文集和进步作文集,以及老师作文集和把生活作文发到博客上,就是为了引导学生和学生、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在互动中发展兴趣,在互动中更快地学会写作。

(六)老师为什么也要参与生活素材的记录和生活作文的写作呢?

关于这一点,主要有这样三个考虑:一是给自己一个压力和平台,提升自己的作文素养。作为一个语文教师,一生在教学生怎样写作文,而自己从来也没有写一篇文章,这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教别人写作文的人,自己必须是一个能够写文章的人。二是只有自己亲自写了,才能获得鲜活的写作体验,才能给学生更加有针对性的指导。这也是提高作文指导效率的重要途径。三是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习写作的积极性。虽然这样做,对老师来说是很累的,也是很有压力的,但是从我的实践来看,这三个目的都较好地达到了。

总之,作文素养对一个人的终身发展是很重要的,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必须重视作文素养的提升。但是现在的作文教与学还存在着功利色彩太浓和离开生活太远的弊病,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使学生能够健康地发展自己的作文素养,我认为必须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在生活中积累写作的素材,在为学生搭建的师生共同参与的生活化的写作平台上学会写作。虽然走这条路是很艰难的,但是我愿跋涉,相信是会有所收获的。

8 说明文教学同样精彩

——由一次教研系列活动带来的思考

【内容提要】本文主要就我校教研组一次围绕科技类说明性文章的教学探讨过程的展现和小结,因为一直以来语文教学都比较重视文学类文章,而学生也比较感兴趣,在大力提倡语文味的大环境中,对于说明性文章的教学相对比较薄弱,因而我们重点就如何让说明性文章的教学同样精彩的角度加以探索,主要展开了两个阶段三步走的工作,在此基础上就四个方面加以小结,即:一、导入激趣,引导巧妙自然,二、融文体知识于生动的教学之中。三、透过语言感受内在的科学精神,感受人文魅力。四、应用拓展,适当联系,自然升华。试图对说明文教学有一个初步的探索,为更好的开展教学提供参考。使科学性与文学性得到有机的结合。让我们的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学得更扎实,更有趣,我们的老师教得更科学,更有情味。

【关键词】 说明文 沟通 拓展 人文性

谈起说明文教学,我们往往感觉她与文学教学似乎相差很大,因为这类文章大多知识性强,与常言的语文味也似乎有比较远的距离,因而平时的公开课很少见到说明文课例,在说明文教学的相关专题探讨也较少涉及,而实际生活中说明文教学对学生阅读能力、生活能力的培养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现代生活方式不断变化,科技飞速进步的今天,说明阅读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不可或缺。重视说明文的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能力,科学思维方式,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教研组开展了一次专题的说明文教学的探讨。主要在八年级上下册分两个阶段进行,探讨说明文教学的有效方法,努力使说明文教学深入学生思想。收到与其他文体教学异曲同工之效。即富有科学内涵,又不缺失于语文特色。

第一步我们调查了说明文教学的现状。结果显示85%的老师说明文教学大多紧抓三大点,即说明文特点、方法顺序、语言,努力为应试奠定良好的基础,缺乏更多更丰富的说明文教学方法。而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中发现75.5%的学生对说明文兴趣不大,认为不如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生动有趣,课堂比较枯燥。但也有55%的学生喜欢说明文的内容,觉得很有意思,但不喜欢语文课堂的分析讲解。而这样的结果也正说明了现在说明文教学的尴尬处境。

第二步针对这种情况,分头学习说明文教学的理论,学习说明文教学的好课例,并思考总结,进行相互交流探讨,主要围绕如何激发学习说明文的兴趣,丰富说明文教学的方法来展开,在八年级段重点开展磨课教研活动。通过反复的实践修正,反思过去教学中的误区进行总结,开出了一系列说明文教学公开研讨课,取得一定收效,使大家对说明文教学有了全新的认识,促进语文教学更好的开展。在学生中引起较好的反响,形成爱读爱学说明文的良好氛围。

第三步,总结教学中的好经验,进行补充、修改、提升与推广,在此基础上开展科普作品阅读周活动,形成人人爱读科普作品的良好风气。

通过教研活动,我们老师切身感受到说明文教学可以与文学作品同样精彩,并焕发其独特的教学魅力,让每个人都为科学的神奇魅力而陶醉,为精彩的说明语言而折服。

对这次系列教研活动的一些收获,总结如下:

一、 导入激趣,引导巧妙自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激发起学习的高度热情,用故事、用谜语、用诗词、用图片音乐、用新闻报道„„一开始就吸引学生的兴趣,产生学习的强烈兴趣,让学生觉得说明文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息息相关。从而产生学习的动力,如在教《说“屏”》一文中,师生交流诗词小说中出现“屏”的语言和情景,让学生对之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文本内容适当展示屏风精美的图片,感受我们屏风美的特色,为课文的理解做了良好的铺垫,学生对文章的学习兴趣显得十分浓厚,相比另外一个比较班普通导入效果更好。《大自然语言》一文中由学生中自己文章中的关于四季的诗句导入:“一针芽苗的破土预示着春天的到来; 一片枫叶的飘落言语着秋天的眷恋;一枚雪花的飘飞宣告着冬天的爱

9 怜。”自然引入大自然的语言。同时与文中开头对四季描写语言目的的比较,让学生理解说明生动性语言的目的为了增加趣味性可读性。

导入及教学过程中的引导应注意结合学生知识认识的基础,接受能力的程度,同时注意适可而止,不能喧宾夺主。

积极创设生动活泼、多样化的学习情境,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设出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二、 融文体知识于生动的教学之中

教学中努力沟通文体之间的联系。在学生自然学习深入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认识其与小说、散文等其他文体的区别,达到自然认识,自我习得。如在教《旅鼠之谜》,在学习的最后阶段设计了一个辩论的环节,辩一辩本文到底是记叙文还是说明文,要求运用相关的文体知识和文本内容有理有据地展开辩论,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与主动性,学生十分积极,找出的理由十分充分,教师在学生充分辩论的基础上加以小结,明确两种文体的特色,从而明确本文是一篇用记叙文的框架介绍科学奥秘的说明小品文。

如在教《大自然的语言》中,在学生明确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后,出示古诗词中的与物候有关的诗句,让学生从中寻找诗句中决定物候来临的因素,在浓浓的诗句朗读中渗透了科学的的物候知识,使一堂说明文散发浓浓的语文味,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得到听课者的充分肯定。

同时在新教材中我们会发现编者也在努力淡化文体,出现了多种形式的科技类的文艺作品,其中不乏多种文体的出现,如报告文学《罗布泊,消失的仙湖》,散文《大雁归来》、《落日的幻觉》,微型科幻小说《喂——出来》都体现出编者淡化文体,注重文本内容的理念,而不同类型文体的科技型文章的出现也为丰富教学奠定了基础。作为施教者更应该转变观念,丰富教学手段,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引入多种教学手段,把说明文上得生动有趣,实用而实效,让说明文教学真正体现人文性与工具性和谐统一的教学理念。如在教《苏州园林》中结合文本是为摄影集所作的序,设计让学生为苏州园林的一些精美图片设计文字说明,学生兴趣十分浓厚,自然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许多学生用精美的诗句自然表达着对苏州园林所表现出来的美的概括与赞美。

三、 透过语言感受内在的科学精神,感受人文魅力

品味语言,与学生自我感悟相联接,通过删一删、换一换等方式在朗读比较中让学生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平实的特点,同时也品析其不乏生动的特点。如《大自然语言》中开头对四季的描写,《落日的余辉》中对日落镜像的描绘,《大雁归来》对大雁的叫声的描写,对大雁真情的喜爱赞美情感抒情的表达等,而这些也最能激发学生对科技类文章的兴趣,同时也明确作者生动语言的目的,为了更好的加以说明介绍。传达某种科学性的知识。而这样的品析又能为提高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创造机会。

而课程标准也明确规定“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因而要努力通过语言这一载体,体会其中内在的精神与方法,是此类说明性科技类作品的目标所在。如《生物入侵者》一文中对生物入侵者的定义,及其危害的语言,只有通过朗读比较品析才能更深入的理解其准确的表达而所传递的科学知识和忧患意识。

另外在散文、小说等文体的教学中我们往往都要介绍作者,体会作者的情感,其实说明性的科技文也可以加以适当的借鉴,如学习《喂——出来》一文时对日本作家星新一写作特色的渗透。在《大自然的语言》中,最后的环节,让学生结合文中的语言和自己对竺可桢的了解,谈谈竺可桢是个怎样的人,学生既能从字里行间准确而不乏生动的语言中加以感悟,明白竺可桢是一位治学严谨,知识渊博,富有探索精神的科学家,同时也能结合自己课外收获对他了解的故事来谈,最后当老师自己用“当我们忘记了读书,迷失了自我的时候,让我们想起他,数十年如一日,研究了大量经、史、子、集,及中外文献,研究中国和世界历史时期气候变迁的科学家;/当我们为写日记而苦恼的时候,对观察实践不耐烦的时候,我们应该想起他,一个坚持38年37天一日未间断,写下8O0多万字日记的人;/当我们看到我国农业顺利发展,农民展开笑脸时更应该记起他,一个潜心于农业发展,我国现代物候观测网的倡导者和组织者的他;/他就是一代学术丰碑,物候学家,气象地理学家——竺可桢”的感想来总结介绍作者的时候,也使课堂教学达到高潮,学生在

10 课堂中不仅学到了科学的物候知识,更感悟着一位科学家孜孜不倦追求科学的精神,情感受到熏陶。

而这样也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的特色,使其人文性得到很好的表达。发挥了语文教学的积极性,调动语文教学的有力因素,也为学生科学能力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应用拓展,适当联系,自然升华

1、对科技型的说明文可结合当前科技的发展,促进学生对当前科技发展的关注,培养其正确的科学发展观,让说明文焕发其与其他文体不同的魅力,如教《奇妙的克隆》一文,结合当前克隆技术报道的一些新闻,让学生了解当前克隆技术的发展,学生的兴趣高涨。对克隆知识的认识更为深入。同时也可与生活科学现象相结合,结合生活的一些诸如说明书之类的说明文。让学生切实感受说明文的生活性、实用性、发展性。

2、对一些说明文知识努力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相联系,如说明方法的运用,结合学生《科学》书本,学生很自然找出其中列数字、举例子、做比较、分类别、列图表等说明方法在实验操作中的广泛应用,学生的自我寻找也激发起浓厚的兴趣,从而沟通了不同学科知识,提高了其综合能力。培养起科学表达的意识与能力。明白不同学科相互渗透学习的技能。对说明特征、说明顺序结合学生一些认识习惯,到达正向知识迁移的效果,而不是一味孤立的强调。

3、在课堂教学中还适当推荐一些科学读物,在推荐一些科技新技术的时文外推荐一些科普作品如《海底两万里》《星新一作品选》《十万个为什么》《昆虫记》《沙乡年鉴》等,在阅读后举行阅读精彩片段和心得体会的交流会,为学生科技文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拓展搭建桥梁,让孩子们养成爱科学,爱知识的良好意识。

通过一次专题性的科技类说明文教学的专题探讨教研活动,我们不断总结不断反思,为探索既富有知识性又不失生动性的语言课堂教学而努力,由不重视到高度重视,由枯燥无趣逐步到兴趣黯然,其中的过程让我们每个体会着教学艺术的无穷魅力,在学生中逐渐形成人人会读,喜欢读科技文的良好风气,为学生科学意识的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为今后更好的开展科技类说明性文章的教学有了一个很好的集中型的经验积累。只要用心探索,立足文体,从内容出发,以语文为手段,我们一定可以让说明文上得同样精彩富有趣味。

1 关 注 生 活 表 达 生 活

————初中生生活作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内容提要】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对语文教学来说,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是极其重要的事。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实际,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悟。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却忽视了这一点,使作文的教与学患上了“失魂落魄”症。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必须要进行生活作文....的教学。为此,笔者采取了以下的生活作文教学策略:第一、教师引导,使学生树立“生活作文”的理念;第二、每天记录生活素材,养成观察生活、积累素材的习惯;第三、在积累生活素材的基础上,进行以“导、练、批、评、改、批”为流程的生活作文教学实践;第四、打造生活化的写作激励平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第

五、教师也成为生活作文写作者,为生活作文的教与学提供范例。在实施了这些教学策略后,我欣喜地看到学生的写作热情高涨,所写出的文章与生活的联系更加密切了。

【关键词】作文教学 生活作文教学 教学策略 反思

一、实践的缘起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可见写作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同时在写作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实际,表达真情实感。

但是,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却忽视了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悟。这可以从平时的作文教与学的实践中表现出来,因为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或者教师本身观念的局限,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往往会极其强调作文技巧和得分秘诀,甚至有时候是离开学生的生活积累架空传授所谓的“怎样写”的技巧。同时,学生也会出于应试的考虑,对所谓的“满分作文揭秘”和“作文秘笈”等图书青睐有加。按理说,学生是应该能够把这些写作技巧学到手,并写出优秀的文章来的。但是我们发现学生所写的文章要么是有限的内容的生硬组合,要么是徒有其表的空洞花架子,在文中几乎找不到学生自己生活的影子,也找不到学生对生活的主体思考,即使有一点,那也是因为形式上的需要而进行的生搬硬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尴尬局面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写作的本质是抒写生活,写文章一旦离开了写作者自己这个生活主体,那就是一种有百害而无一利的文字操练。

我认为要改变作文教与学的这种“失魂落魄”的现实,出路在进行生活作文的教与学,也就是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生活,关注自然、社会、人生,把学生的目光引导到仔细观察生活、认真思考生活、广泛阅读优秀作品(优秀的适合学生阅读的作品是别人对生活的真切体验的纪录)和联系自身生活进行思考等方面上来。也就是引导学生养成朴素的观察、朴素的思考、朴素的表达的习惯,最后养成生活化作文的习惯。也就是引导学生进行生活的积累、情感的积累、思想的积累、言语的积累,最后使自己成为一个有一定底蕴的人。那么,在学生的作文中出现鲜活的体验、闪光的思想、可贵的性灵,就会成为一种可能。

二、实践内容

(一)教师引导,使学生树立“生活作文”的理念;

为了使学生改变业已形成的根深蒂固的错误作文理念,在生活作文教与学实践开始的时候,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策略:

第一步:结合学生平时所写的作文评读作文存在的误区。

2 选取典型的学生平时的作文(当然不是自己班级学生的作文),也可以是典型的考场作文,例如一些在中考中虽然得到比较高的分数但又不与生活发生碰撞的典型作文,主要从这些文章的思想内容方面进行评读,让学生懂得这些文章是缺乏生活体验基础的,也是显得比较空洞的。通过评读,教师引导学生归结出平时的作文主要存在以下误区:一是只在形式上进行所谓的创新,而不去关注思想内容;二是东拼西凑,完全离开自己的生活,甚至在文章中找不到自己的影子;三是只是对生活的粗糙感受的记录;

第二步:理解“生活作文”的概念。

理念的确立需要清晰的概念作支撑,我们不能说所有的概念对于学生都是无用的,只是那些空洞的说教的概念对学生是无用的。而那些好懂、精要、有价值的概念,学生必须要作了解,甚至是深入理解。在开始进行生活作文的实践前,教师必须结合优秀的有生活质感的生活作文的例子让学生懂得什么是生活作文。为学生的接下来的生活作文的实践提供一个很清晰的出发点。

第三步:阅读作品,深入理解

为了让学生对生活作文有一个深入的理解和鲜活的印象,我主要采取以下的策略:一是精选著名作家关于生活与写作的言论,推荐或者印发给学生阅读。例如,我就精心挑选了作家也是学者的北大教授孔庆东的《作文的内功》让学生阅读,并要求每一个学生能够写一篇关于生活作文的读后感,使学生在作家和学者的引导下,转变作文实践的方向;二是给学生推荐或者订阅一些优秀报刊。例如我给学生订了《语文报》、《少年散文》,还有班级里本来就有的本地的报纸,以及推荐阅读的《时文选萃》,目的是让学生感性地接触这些鲜活的富有生活气息的创作成果。

(二)每天记录生活素材,养成观察生活、积累素材的习惯;

1、了解什么是生活素材。

(1)生活素材就是指文学、艺术的原始材料,就是未经总括和提炼的实际生活现象。

简单地说就是写作的原材料。形象地说就是要煮出一锅香喷喷的饭的“米”。

(2)给学生提供各种类型的生活素材的示例,让学生模仿着记录生活素材,这对刚

开始纪录的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

2、指导学生从下面这些方面发现生活素材,

生活素材的源头:自己的所做、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具体分类包括: ▲日常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

① 亲身经历;②偶然旁观; ③道听途说;

▲纸质阅读:①书籍;②报纸;③期刊。

▲视听阅读:①电视;②电影;③网络。

(日常生活是对我们的生活的直接反映,纸质阅读和视听阅读是对我们的生活的间接反映。日常生活、纸质阅读和视听阅读就是我们生活的全部。)

3、要求学生准备一本本子,作为记录生活素材的本子,每周记录生活素材。 具体做法:(1)每周至少记录三条,每一条要有编号;

(2)用简洁的语言清楚表述;

(3)每周四上午上交,教师或者指定几个学生阅读这些生活素

材,点评并评出十条最优生活素材,在每周的作文课上公布;

(三)在积累生活素材的基础上,进行以“导、练、批、评、改、批”为流程的生活作文

教学实践;

1、导 也就是写作指导,主要是指导学生怎样发现有意思有价值的生活素材、怎样利用生活素材写成一篇完整的文章。笔者反对那种脱离学生的积累而进行的架空的写作方法说教,但是在有生活素材积累的前提下,指导学生怎样进行完美表达,是必要的。因此,我就确定每一周的最后一节课作为作文辅导课。每一周选择作文辅导序列中的一个比较小的专题,结合生活素材和典型的例文,对学生进行细致的写作前的指导。

说明:教材上每一个单元的写作的处理:并入生活作文教学实践,一是根据单元的要求布置学生记录相关的写作素材;二是根据辅导序列的要求每一个单元确定一个专题进行指导。

3

下面是第6 第一步:利用示例让学生理解什么是深入式处理

生活素材:(借用)

我吃了晚饭后,就坐下来学习英语了,明天就要考试了,得抓紧时间复习了。还好,过一会儿我的好同桌会过来帮助我复习英语的。突然,从隔壁传来了哭声,从哭声中,我可以判断是阿姨家的小女儿灵灵,我跑过去一看,不得了,灵灵躺在了地上,抱着肚子在哭泣,肯定是吃坏肚子了。怎么办?叔叔和阿姨出去卖水果还没有回来,不行,只能先送灵灵到村里的诊所了,于是我叫上堂哥把灵灵送到诊所,医生做了检查,开了药,并且需要打针,我就陪着她,直到八点多了,叔叔阿姨才回来了。于是我把灵灵交给他们,自己回家去了,我还得复习准备明天的英语考试呢,麻烦了,没有时间了。回到家里,我发现我的同桌早已经来了,他见我回来了,对我说:“作业本上的练习,我已经帮你检查过了,你有三道题错了,我给你讲解一下吧。”我就坐下来认真听他给我讲解,我发现我听得很认真,注意力特别集中。之后,他还给我辅导了其他的知识点,最后就回家去了。

深入化处理:当你为他人牺牲时间的时候,说不定他人也在为你牺牲时间。

教师归结:所说的“深入式”处理就是仔细分析观察到的生活现象,努力从这个生活现象中分析出有价值有意义的深刻的内涵,作文写作的中心。

第二步:学习深入式处理生活素材的方法

基本的方法:在“是什么”“有什么”的基础上多问“为什么”“怎么办”。 基本方法的操练:

学生1的生活素材:

学校举行了迎奥运拔河比赛,预赛时,通过抽签,我们班与二(2)班成了“对手”,坏了,二(2)班可是年级最强的班级,他们在运动会上出尽了风头。不过没有关系,我们同学各个都憋足了劲,三场下来,我们居然赢了,大家欢呼,太高兴了。这时,我发现二(2)班很沮丧。第二天,要进行决赛了,二(2)班通过复活赛重新进入了决赛,又与我们班遭遇了,没关系,我们班同学各个都比较自信。结果是连败两场,我们输给了他们班。

教师预设:为什么前赢后输呢?

学生思考讨论:我们班前赢是因为不敢轻敌,鼓足勇气,他们班前输是因为轻敌,不屑一顾,我们班后输是因为轻敌,认为他们班也不过如此,他们班后赢是因为洗雪耻辱,不敢懈怠。

深入化处理:骄兵必败,哀兵必胜(这位学生根据这个素材写成了文章《输赢之间》)

学生2的生活素材:

这次考试失败了,心情有一些沉重。周末,我把自己关在楼上不停地在写作业,不行,手都酸了,眼都花了,还是起来到阳台上走走吧。于是我打开门走上阳台,向远处春天的田野眺望,舒服多了,当我把目光收回到窗台下面的时候,我发现窗台下面的空地上有一朵花,瞪大眼睛看,还是不敢肯定是什么花,我记得没有在这个地方种过花啊?为了一探

4 究竟,我迅速下楼。一看,原来是一朵桃花,不大,但是很完整,且开得正旺,花几乎靠近地面,顶着这朵花的是一根瘦细的枝条。我喜出望外,但又惊讶不止。对啰!我突然记起,去年的时候,爸爸曾经带回来两株小桃树苗。我很高兴,于是我就将它们种在房子旁边的空地上。每天都给他浇水,可是没过几天,其中的一株就落叶了,干枯了,死了。不过另外一株活下来了。后来又发生了意外,不知是哪个缺德的,在倒车的时候,车轮把小桃树轧进泥土里,树枝完全轧碎了,后来也就消失了,可能是烂掉了。现在,春天到了,小桃树居然活过来,还开出了花。

教师预设:小桃树为什么能够复活?小桃树的经历给了你怎样的启发?

学生思考讨论:小桃树遭了灭顶之灾,应该是没有命了,但是在这个春天里居然活过来了。可见小桃树的生命力是很顽强的,小桃树在艰难岁月中挺过来了,并开出了花。人不也是这样的吗?

深入化处理:人也和小桃树一样,在生命历程中会碰到各种各样的磨难,只要你能在挫折中坚守住自己,那么到了春天的时候,是花,终将开放;是金子,终将闪光;是强者,终将成功。(这位学生结合这个生活素材写成了文章《春天花会开》)

第三步:布置写作任务:

选择自己记录的生活素材,对生活素材进行深入分析,多问几个“为什么”和“怎么样”,挖掘出比较深刻的内涵,以这个内涵为中心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体裁自定,字数600以上。

2、练 就是学生根据作文的辅导,结合自己记录的生活素材,以及老师布置的作文任务进行写作,为了给学生更多的写作的空间和时间,要求学生在周末写,下周一上午统一上交。

3、批 及时对交上来的学生作文进行第一次批改,这个环节分为两个步骤: 第一步:基本评改

采用学生自主评改的方式,可以是班级中作文水平比较高的学生来评改,也可以是学生互换进行评改,评改所关注的是错别字、表达不通顺的语句、是否有一个明晰的中心、中心是否是突出的、内容是否恰当、内容是否充实等等基本方面,要求评改学生作出提示性的符号,并写出有针对性的简明扼要的评语。

第二步:专题评改

这一步由教师完成,关键是针对每一次作文辅导的专题进行评改。教师要给学生至少点出一个“优点”,同时给学生至少一条有针对性的修改建议。

4、评 经过两步批改过后,教师针对本次辅导专题的要求和学生的写作情况准备一节作文评读课,在一周的最后一节课上进行评读。评读的基本流程:

第一步:公布优秀作文名单

第二步:针对专题的失误文章的评改

(失误文章来自学生的作文,两个班级互换使用)

第三步:针对专题的班级优秀文章的点评

第四步:针对专题的其他优秀文章的点评

(主要选自中考中出现的真正优秀的作文、在各类比赛中获奖的优秀作文等等)

第五步:布置作文修改的任务:

1、根据评读课上的有关本次作文的要求进行修改;

2、根据教师给的修改建议修改;(已经写在学生的作文本上)

5、改 就是学生针对专题根据评读课的要求和教师给的修改建议进行修改。 具体要求:学生在原文上用红色的笔修改,修改完成后,再用蓝黑色笔誊 写在原文的后面。

6、批 学生修改后的文章统一上交,教师对作文作第二次批改,这次主要是针对学生是否根据要求进行修改。教师评出优秀的作文修改者,并公布最终的优秀作文和进步作文,要求学生端正抄写在班级里准备的优秀作文集和进步作文集上。

说明:一个专题的写作实践周期是3周,按照辅导的序列进行。

(四)打造生活化的写作激励平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5 1、每周评出优秀素材,并公布;

2、评出优秀作文修改者,并公布;

3、评出优秀作文和进步作文,并抄在班级里的优秀作文集和进步作文集上,每一篇文章的后面都要留出点评的区域,由阅读交流的学生进行点评;

4、推荐优秀的作文在校报和瑞安日报的学周刊上发表;

5、把优秀的作文和进步的作文发到教师的博客上,有条件的学生可以进行浏览和点

评这些作文。

(五)教师也成为生活作文写作者,为生活作文的教与学提供范例;

1、和学生一样,教师也每周记录生活素材和根据记录的生活素材写一篇

生活作文,这些生活作文可以是自由写作,也可以是与学生同题的作文。开学至今,笔者每一周都要记录生活素材,并根据这些生活素材进行写作,写出了《早有嫩芽绽枝头》、《春雨之思》、《由狗吠人所想到的》、《有一个人叫母亲》、《兴趣始,毅力终》、《钥匙的启示》、《读书错了吗?》、《应该向他们学习什么》、《丢失了根本之后》等等生活作文。

2、这些生活素材和生活作文粘贴在班级里的老师作文集中,同时放在教师的博客里。在老师作文集的每一条素材和每一篇的文章后设立“我的问题”和“我的点评”两个栏目,供学生和学生、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点评。当我在班级里开展这项活动时,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每天早读时,我翻开老师作文集时,都发现很多的学生在上面留下自己的点评,甚至很多的时候,学生会围绕某一个他们感兴趣的关于写作的问题展开激烈的争论,很自然地就把老师也拉进去了,这种情况使我很欣喜。在我的博客里,也有学生进行浏览和点评,但是由于地处乡下,受到条件的限制,只有少数几个学生在我的博客里进行交流。

三、对实践的反思

(一)学生的作文理所当然是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和独特的感悟,因此作文即生活,何以有“生活作文”这一说?

关于这一点,笔者在开始实践的时候,就已经结合具体的文章给学生讲解清楚了这个问题。实际上,笔者的“生活作文”这一概念是针对作文教与学的不良倾向提出的。在教学实践中,我就发现很多的学生所写的文章不与自己的生活现实发生碰撞,他们的作文,不是好词好句拼凑,就是别人生活的翻版;不是对自己的生活的粗燥感知,就是无病呻吟的矫情造作;不是所谓的满分作文的形式上的“东施效颦”,就是内容空洞的花架子。甚至笔者发现一些中考优秀作文也是穿着华丽外衣的“魂不附体”的文章(例如那些动不动就对所谓的历史人物和事件进行一番空洞的演绎的文章),而且这些披上了“满分”这一迷人外衣的文章随着现代发达的媒体迅速传播,对教师教和学生的学造成了较大的冲击。一时间,“满分作文”满天飞。笔者在批改期末考试的作文时,就发现很多克隆的满分作文。因此,笔者认为很有必要进行“生活作文”的教学实践,努力改变这种状况,使学生的写作在一开始就与生活进行亲密的接触,回归到健康的轨道上来。

(二)学生被捆绑在升学考试的“战车”上,每天都是“两点一线”,周末还要进行补课,他们有生活吗?

学生怎么会没有生活呢?他们生活在家庭中,行走在社会上,学习在学校里, 他们有父母长辈,有同龄朋友,有学校的同学,有每天接触的老师;他们正生活在一个媒体发达到无孔不入的时代;他们正值青春年少,有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有自己的独特的情感体验,有自己喜欢读的书,有自己喜欢参与的运动;这一切就构成了他们的生活,这一切就构成了他们的喜怒哀乐。而这一切对一个正处在成长阶段的学生来说,是很新鲜的,因为他们的生活正在经历着他们人生的很多的第一次。

所以他们是有生活可写的。那么为什么大多数的学生感觉到没有内容可写呢?笔者认为其中主要的原因是学生不知道应该写什么。那么这“不知道写什么”的状况是怎样造成的呢?原因是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是主要与作文的评价标准和教师的引导有关。比如,一直以来,作文评价标准强调要写思想健康和有意义的文章,而对什么是

6 “思想健康”和“有意义”又抱有较大的偏见,在这样的评价标准的限制下,学生的生活就被排除在外,因为学生认为对自己的生活感到有意思就是很不错了,至于“思想健康”和“有意义”就是有一点高攀了。例如,我发现一个学生的作文经常没有上交,于是我就把他留下来写,并告诉他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但是过了大约半个小时了,他还是动不了笔,于是我就问他怎么还不动笔,他说,不知道写什么。于是我就跟他聊开了,当聊到打篮球的时候,这个学生突然很兴奋,他说今天下午他们进行了一场艰难的篮球赛,是遇到对手了,但是还是凭着他们的精心配合,以微弱优势取胜了。于是我就很高兴地告诉他,你可以写这一场篮球赛,题目就取《一场艰难的蓝球赛》,这位学生很惊奇地说,这也可以写成作文啊!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学生不是没有东西可写,而是他们不知道写什么,不知道有意思的生活就是他们的写作素材。可见,要想使学生有内容可写,教师必须引导他们养成关注自己生活的习惯,让自己的作文与生活进行亲密的接触,那就不怕写不出文章了,也会慢慢把文章写得精彩。

(三)如何理解生活素材的“有意义”和“有价值”?

这是在要求学生纪录生活素材的时候,学生感到很困惑的地方,他们说日常生活没有什么可以记录下来的,他们说自己的日常生活是枯燥的,甚至是很无聊的,不能与“有意义”“有价值”挂上钩,如果一定要记录的话,肯定会是一些生活的琐事,这些琐事怎样写进文章里呢?关于这一点,我就明确告诉学生:“有意思”就是“有意义”,“有意思”就是“有价值”。例如一个学生说说自己越来越感觉到作文没有什么内容可写了,于是我问他这个星期天都做了什么事?他说几乎没有做什么事,于是他给我说了他的星期天的生活:“这个星期天没有补课,作业也是很少,所以我就起得很迟,起来时,先拉开窗帘,打开窗户,让新鲜空气进来,于是我伸伸懒腰,呼吸着香甜清新的空气,感觉真是好,过了一会儿,我才下楼刷牙,边刷牙边欣赏着镜子中的自己的,奇怪了,怎么昨天晚上人突然长大了呢?接着洗了脸,下楼慢悠悠地吃着早点,然后„„”于是我就告诉他,这就是很“有意思”的事情,也是很有意义的,很有价值的。因为这个学生对自己的要求是相当高的,平时的学习也是很抓紧的,因此他每天过得是很匆忙和紧张的,连自己长大了也没有去关注,突然来了这么一个悠闲的星期天,有了一个喘气的机会,能够从容地去感受自己,意义就在这里。在我的建议之下,这个学生以《偶得浮生一日闲》为题写了一篇很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笔者认为,要想使学生写出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文章,要做好这样两点:一是从“有意思”开始,慢慢地才能写出有生命质感的文章,也就能够做到“有意义”“有价值”了。对于这个阶段的学生来说,更多的应该是引导他们对自己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的“临摹”,学会基本的表达方式,就像学习美术一样,要从素描开始,如果一开始就要求要“有意义”“有价值”,会倒了写作的胃口的。二是教师要结合一些具体的典型的实例引导学生炼就一双“慧眼”,如果“慧眼”成那么作文也就成了。

(四)怎样处理“写什么”和“怎么写”关系?

很多人认为只要学生想写,多写,就会把作文写好的,因此他们很反对教给学生作文的技巧。笔者对这个问题是这样认为的:首先,如果学生没有素材的积累,就不要架空地给学生讲解“怎样写”,要引导学生丰富自己的生活积累,在这个基础上,再抓住适当的机会教给学生一些精要、好懂、有用的写作技巧,这对学生来说是很有用的。其次,学生有了一些生活的积累,我们只一味地要求学生多写,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效率是很低的,(有写作天赋的学生毕竟是极少数,大多数的学生是需要进行细导和精练的,再说了,我们的作文教学的定位也不是培养作家,而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表达能力)为什么不在有内容可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更快地学会更好地表达呢?这有点类似于练武功,“写什么”相当于“内功(内力)”,而“怎么写”相当于“外功(招式)”,一个人的“内功”很好,但是不借助于一点的技巧(招式)施展出来,那也是没有用的。反过来,一个人的” 内功”虚弱,而一味地去练所谓的技巧(招式),那是一些花拳绣腿,是不堪一击的。总之,应该是先“内”后“外”,内外兼修。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我在引导学生做好生活的积累的基础上,安排一个完整的导-练-一批-评-改-二批的完整过程,首先关注“写什么”,

7 同时也不放弃“怎么写”,并且每一次选择一个很细的专题,每一次的辅导和练习只要有一个方面的深入学习,那就是很大的成功。同时我对作文的辅导安排一个从低到高的序列,(写作是一门科学,既然是科学,那么肯定是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按照这个序列逐步进行写作实践,将会更加有效。这也是为了改变新教材的作文训练毫无序列的毛病,也是对以前每一次作文教学面面俱到而什么也没有到的尴尬局面的扭转。

(五)作文教学需要一个互动的空间。

作文教学的习惯做法就是老师布置写作任务,学生自己写作,教师收上来进行批改,然后教师胡子眉毛一把抓地进行一下评读。(事实上也算不上评读,只是老师作一些比较抽象的讲评)实际上这个过程是单向的,更多的是老师的一厢情愿,这也是一直以来,作文教学效率不高和学生对写作不感兴趣的原因之一。正是出于调动学生的写作的积极性,我在班级里放置了优秀作文集和进步作文集,以及老师作文集和把生活作文发到博客上,就是为了引导学生和学生、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在互动中发展兴趣,在互动中更快地学会写作。

(六)老师为什么也要参与生活素材的记录和生活作文的写作呢?

关于这一点,主要有这样三个考虑:一是给自己一个压力和平台,提升自己的作文素养。作为一个语文教师,一生在教学生怎样写作文,而自己从来也没有写一篇文章,这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教别人写作文的人,自己必须是一个能够写文章的人。二是只有自己亲自写了,才能获得鲜活的写作体验,才能给学生更加有针对性的指导。这也是提高作文指导效率的重要途径。三是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习写作的积极性。虽然这样做,对老师来说是很累的,也是很有压力的,但是从我的实践来看,这三个目的都较好地达到了。

总之,作文素养对一个人的终身发展是很重要的,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必须重视作文素养的提升。但是现在的作文教与学还存在着功利色彩太浓和离开生活太远的弊病,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使学生能够健康地发展自己的作文素养,我认为必须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在生活中积累写作的素材,在为学生搭建的师生共同参与的生活化的写作平台上学会写作。虽然走这条路是很艰难的,但是我愿跋涉,相信是会有所收获的。

8 说明文教学同样精彩

——由一次教研系列活动带来的思考

【内容提要】本文主要就我校教研组一次围绕科技类说明性文章的教学探讨过程的展现和小结,因为一直以来语文教学都比较重视文学类文章,而学生也比较感兴趣,在大力提倡语文味的大环境中,对于说明性文章的教学相对比较薄弱,因而我们重点就如何让说明性文章的教学同样精彩的角度加以探索,主要展开了两个阶段三步走的工作,在此基础上就四个方面加以小结,即:一、导入激趣,引导巧妙自然,二、融文体知识于生动的教学之中。三、透过语言感受内在的科学精神,感受人文魅力。四、应用拓展,适当联系,自然升华。试图对说明文教学有一个初步的探索,为更好的开展教学提供参考。使科学性与文学性得到有机的结合。让我们的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学得更扎实,更有趣,我们的老师教得更科学,更有情味。

【关键词】 说明文 沟通 拓展 人文性

谈起说明文教学,我们往往感觉她与文学教学似乎相差很大,因为这类文章大多知识性强,与常言的语文味也似乎有比较远的距离,因而平时的公开课很少见到说明文课例,在说明文教学的相关专题探讨也较少涉及,而实际生活中说明文教学对学生阅读能力、生活能力的培养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现代生活方式不断变化,科技飞速进步的今天,说明阅读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不可或缺。重视说明文的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能力,科学思维方式,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教研组开展了一次专题的说明文教学的探讨。主要在八年级上下册分两个阶段进行,探讨说明文教学的有效方法,努力使说明文教学深入学生思想。收到与其他文体教学异曲同工之效。即富有科学内涵,又不缺失于语文特色。

第一步我们调查了说明文教学的现状。结果显示85%的老师说明文教学大多紧抓三大点,即说明文特点、方法顺序、语言,努力为应试奠定良好的基础,缺乏更多更丰富的说明文教学方法。而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中发现75.5%的学生对说明文兴趣不大,认为不如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生动有趣,课堂比较枯燥。但也有55%的学生喜欢说明文的内容,觉得很有意思,但不喜欢语文课堂的分析讲解。而这样的结果也正说明了现在说明文教学的尴尬处境。

第二步针对这种情况,分头学习说明文教学的理论,学习说明文教学的好课例,并思考总结,进行相互交流探讨,主要围绕如何激发学习说明文的兴趣,丰富说明文教学的方法来展开,在八年级段重点开展磨课教研活动。通过反复的实践修正,反思过去教学中的误区进行总结,开出了一系列说明文教学公开研讨课,取得一定收效,使大家对说明文教学有了全新的认识,促进语文教学更好的开展。在学生中引起较好的反响,形成爱读爱学说明文的良好氛围。

第三步,总结教学中的好经验,进行补充、修改、提升与推广,在此基础上开展科普作品阅读周活动,形成人人爱读科普作品的良好风气。

通过教研活动,我们老师切身感受到说明文教学可以与文学作品同样精彩,并焕发其独特的教学魅力,让每个人都为科学的神奇魅力而陶醉,为精彩的说明语言而折服。

对这次系列教研活动的一些收获,总结如下:

一、 导入激趣,引导巧妙自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激发起学习的高度热情,用故事、用谜语、用诗词、用图片音乐、用新闻报道„„一开始就吸引学生的兴趣,产生学习的强烈兴趣,让学生觉得说明文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息息相关。从而产生学习的动力,如在教《说“屏”》一文中,师生交流诗词小说中出现“屏”的语言和情景,让学生对之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文本内容适当展示屏风精美的图片,感受我们屏风美的特色,为课文的理解做了良好的铺垫,学生对文章的学习兴趣显得十分浓厚,相比另外一个比较班普通导入效果更好。《大自然语言》一文中由学生中自己文章中的关于四季的诗句导入:“一针芽苗的破土预示着春天的到来; 一片枫叶的飘落言语着秋天的眷恋;一枚雪花的飘飞宣告着冬天的爱

9 怜。”自然引入大自然的语言。同时与文中开头对四季描写语言目的的比较,让学生理解说明生动性语言的目的为了增加趣味性可读性。

导入及教学过程中的引导应注意结合学生知识认识的基础,接受能力的程度,同时注意适可而止,不能喧宾夺主。

积极创设生动活泼、多样化的学习情境,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设出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二、 融文体知识于生动的教学之中

教学中努力沟通文体之间的联系。在学生自然学习深入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认识其与小说、散文等其他文体的区别,达到自然认识,自我习得。如在教《旅鼠之谜》,在学习的最后阶段设计了一个辩论的环节,辩一辩本文到底是记叙文还是说明文,要求运用相关的文体知识和文本内容有理有据地展开辩论,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与主动性,学生十分积极,找出的理由十分充分,教师在学生充分辩论的基础上加以小结,明确两种文体的特色,从而明确本文是一篇用记叙文的框架介绍科学奥秘的说明小品文。

如在教《大自然的语言》中,在学生明确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后,出示古诗词中的与物候有关的诗句,让学生从中寻找诗句中决定物候来临的因素,在浓浓的诗句朗读中渗透了科学的的物候知识,使一堂说明文散发浓浓的语文味,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得到听课者的充分肯定。

同时在新教材中我们会发现编者也在努力淡化文体,出现了多种形式的科技类的文艺作品,其中不乏多种文体的出现,如报告文学《罗布泊,消失的仙湖》,散文《大雁归来》、《落日的幻觉》,微型科幻小说《喂——出来》都体现出编者淡化文体,注重文本内容的理念,而不同类型文体的科技型文章的出现也为丰富教学奠定了基础。作为施教者更应该转变观念,丰富教学手段,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引入多种教学手段,把说明文上得生动有趣,实用而实效,让说明文教学真正体现人文性与工具性和谐统一的教学理念。如在教《苏州园林》中结合文本是为摄影集所作的序,设计让学生为苏州园林的一些精美图片设计文字说明,学生兴趣十分浓厚,自然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许多学生用精美的诗句自然表达着对苏州园林所表现出来的美的概括与赞美。

三、 透过语言感受内在的科学精神,感受人文魅力

品味语言,与学生自我感悟相联接,通过删一删、换一换等方式在朗读比较中让学生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平实的特点,同时也品析其不乏生动的特点。如《大自然语言》中开头对四季的描写,《落日的余辉》中对日落镜像的描绘,《大雁归来》对大雁的叫声的描写,对大雁真情的喜爱赞美情感抒情的表达等,而这些也最能激发学生对科技类文章的兴趣,同时也明确作者生动语言的目的,为了更好的加以说明介绍。传达某种科学性的知识。而这样的品析又能为提高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创造机会。

而课程标准也明确规定“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因而要努力通过语言这一载体,体会其中内在的精神与方法,是此类说明性科技类作品的目标所在。如《生物入侵者》一文中对生物入侵者的定义,及其危害的语言,只有通过朗读比较品析才能更深入的理解其准确的表达而所传递的科学知识和忧患意识。

另外在散文、小说等文体的教学中我们往往都要介绍作者,体会作者的情感,其实说明性的科技文也可以加以适当的借鉴,如学习《喂——出来》一文时对日本作家星新一写作特色的渗透。在《大自然的语言》中,最后的环节,让学生结合文中的语言和自己对竺可桢的了解,谈谈竺可桢是个怎样的人,学生既能从字里行间准确而不乏生动的语言中加以感悟,明白竺可桢是一位治学严谨,知识渊博,富有探索精神的科学家,同时也能结合自己课外收获对他了解的故事来谈,最后当老师自己用“当我们忘记了读书,迷失了自我的时候,让我们想起他,数十年如一日,研究了大量经、史、子、集,及中外文献,研究中国和世界历史时期气候变迁的科学家;/当我们为写日记而苦恼的时候,对观察实践不耐烦的时候,我们应该想起他,一个坚持38年37天一日未间断,写下8O0多万字日记的人;/当我们看到我国农业顺利发展,农民展开笑脸时更应该记起他,一个潜心于农业发展,我国现代物候观测网的倡导者和组织者的他;/他就是一代学术丰碑,物候学家,气象地理学家——竺可桢”的感想来总结介绍作者的时候,也使课堂教学达到高潮,学生在

10 课堂中不仅学到了科学的物候知识,更感悟着一位科学家孜孜不倦追求科学的精神,情感受到熏陶。

而这样也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的特色,使其人文性得到很好的表达。发挥了语文教学的积极性,调动语文教学的有力因素,也为学生科学能力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应用拓展,适当联系,自然升华

1、对科技型的说明文可结合当前科技的发展,促进学生对当前科技发展的关注,培养其正确的科学发展观,让说明文焕发其与其他文体不同的魅力,如教《奇妙的克隆》一文,结合当前克隆技术报道的一些新闻,让学生了解当前克隆技术的发展,学生的兴趣高涨。对克隆知识的认识更为深入。同时也可与生活科学现象相结合,结合生活的一些诸如说明书之类的说明文。让学生切实感受说明文的生活性、实用性、发展性。

2、对一些说明文知识努力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相联系,如说明方法的运用,结合学生《科学》书本,学生很自然找出其中列数字、举例子、做比较、分类别、列图表等说明方法在实验操作中的广泛应用,学生的自我寻找也激发起浓厚的兴趣,从而沟通了不同学科知识,提高了其综合能力。培养起科学表达的意识与能力。明白不同学科相互渗透学习的技能。对说明特征、说明顺序结合学生一些认识习惯,到达正向知识迁移的效果,而不是一味孤立的强调。

3、在课堂教学中还适当推荐一些科学读物,在推荐一些科技新技术的时文外推荐一些科普作品如《海底两万里》《星新一作品选》《十万个为什么》《昆虫记》《沙乡年鉴》等,在阅读后举行阅读精彩片段和心得体会的交流会,为学生科技文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拓展搭建桥梁,让孩子们养成爱科学,爱知识的良好意识。

通过一次专题性的科技类说明文教学的专题探讨教研活动,我们不断总结不断反思,为探索既富有知识性又不失生动性的语言课堂教学而努力,由不重视到高度重视,由枯燥无趣逐步到兴趣黯然,其中的过程让我们每个体会着教学艺术的无穷魅力,在学生中逐渐形成人人会读,喜欢读科技文的良好风气,为学生科学意识的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为今后更好的开展科技类说明性文章的教学有了一个很好的集中型的经验积累。只要用心探索,立足文体,从内容出发,以语文为手段,我们一定可以让说明文上得同样精彩富有趣味。


相关作文

  • 历届中考作文作文29300字
  • 历届中考作文 (一) 题目:童心依旧 要求:1.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2. 文中不得出现真名,一律用"××"代替. (1999年宁夏中考作文题) (二) 题目:我的快乐与烦恼 要求:1. 写记叙文,适当穿插抒情和议论.2. 注意运用过渡句或者过渡段. 3. 不少于 ...

  • 让孩子们秀出精彩的考场作文作文1700字
  • 让孩子们秀出精彩的考场作文 --初三作文指导教学反思 九年级语文 庞亚琼 时光匆匆,季节更叠.初三的孩子们已经站在了中考的冲刺点上,作为"中考战场"首场战役的语文科目,自然影响着孩子们成绩,尤其是作文是否得心应手.心田花开,更是至关重要.针对学生写作中的"重技巧.轻内容 ...

  • 写作指导:满分作文的必备要素作文4000字
  • - 1 - 满分作文的必备要素 从近几年全国各省市的中考作文试题来看,作文写作种类繁多,主要有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等.要想在中考作文中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熟悉各类作文的写作技巧,综观历年全国各地的中考满分作文就会发现,优秀作文一般都具备以下五个要素.只要你掌握了它们,就拥有了冲刺满 ...

  • 济南中考 2013各区模拟试题作文题作文2600字
  • 同学们:中考作文命题作文的可能性最大,同学们在选题目进行"话题转换"的训练时,应从下列"命题作文"中选择题目练习.不要只选择容易的练习,越是有难度的题目越能训练自己的转换能力. (一)济南市近三年中考作文题目及评分标准 1.2010年济南中考作文题目:请以&q ...

  • 2009中考作文复习策略作文6700字
  • 1 2009中考作文复习策略 一.弄清题型 轻车熟路 作文命题四个保证: 人人有话可说,人人有事可写, 人人有情可抒,人人有理可讲. 命题范围 • 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 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 重点题型: 命题作文 半命题作文 话题作文 材料作文 • (一 ...

  • 中考作文讲座作文3700字
  • 1 中考作文讲座 各位领导.同仁大家好! 在新一轮的教育改革与发展背景下,中考命题的改革与探索也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局面.不同教育理念,不同地域特色和思维风格的中考作文题也"争芳斗艳",令人目不暇接.然而,这些作文命题有什么相同的特点?命题的内在规律和趋势对2012年中考备考又有什么 ...

  • 中考作文指导 如何让自己胸有锦绣作文作文1900字
  • □卢湾区教师进修学院语文教研员阮圣桢 想要在中考作文时写出锦绣美文来吗?那你就必先做到胸有锦绣.所谓胸有锦绣,指的就是心里要有足够的.恰当的作文材料,并能使用自然.流畅而优美的语言表达出来,当然,还需有比较巧妙的文章结构.这大致就是作文的要旨. 今年上海中考作文题为"记住这一天" ...

  • 2012大连市中考作文真题 (2)作文2700字
  • 2010年中考作文标卷层级解析及升格示例 辽宁大连篇 韩妍 齐雅萍 [真题回放] 按要求作文.(70分) 有一个哲人曾说:"给予永远比接受愉快.回首来路,你是否曾体验过给予的愉快呢?唐代诗人孟郊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来表达对慈母的感恩之情,面对亲人.朋友.社会.自 ...

  • 中考作文复习策略作文4500字
  • 中考作文复习策略 中考,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具体考察内容散落在试卷"积累与运用.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等四大版块考题中,借助分数体现学生的素养水平.其中作文占分值40%,有人戏称作文为"语文半壁江山"."失作文者失天下",可见作 ...

  • 2015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作文题详解及范文点评作文0字
  • 2015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作文题详解及范文点评 淮安市北京路中学 杜春雨 搜集整理 考题: 按要求作文.(50分) 请以"那声音常在我心田"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你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如需要可用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