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影评作文6200字

六年级作文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人生就是不断的放下,而最遗憾的是,我们没来得及好好道别。”

李安导演的新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的经典台词,人人都记住了这句话,人人都有来不及和未尽兴的道别,揣着无可奈何与追悔莫及继续前行。但是,这句话并未打动我:既然要放下,就干脆点,快,绝,狠,干吗要默默及及地告别呢?既然有不舍和留恋,一步三回头,那又何必放下呢?再大的困难,也坚决不放弃,再重的包袱,都背着它上路,结果无论是好是坏都心甘情愿,这样的结局岂不更无悔?

很少赶潮流看大片,去年看了《失恋33天》,因为是自己编的书被搬上银幕,也因为电影的热映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而今年唯一想看的就是这部“少年派”,很早已看过小说,奇幻色彩颇重,拍成电影简直就是一场高难度的挑战和冒险,如少年与猛虎的太平洋漂流之旅。

我有思想准备,它会是很多人想象中的闷片,如果没有炫目的3d 特技的话,大概会走掉一半观众。工作了一天焦虑了一天的人,谁肯坐在电影院里苦大仇深地思考人生,每个镜头都有含义,都不是通过表象能够理解的,看不懂的是真不懂。全片基本无对白,主角只 一人一虎,白天结束是黑夜,日复一日,数着秒过,无边的寂寞;狂风暴雨,电闪雷鸣,茫茫大海,看不到尽头;人在宇宙中渺小得可怕,希望是种虚幻的东西,搞不清什么支撑着你活下去,这就是人生。

李安是个很擅长讲述社会关系的导演,不算复杂的情节,却隐藏着耐人寻味的各种关系,如《断背山》的同性之爱,《喜宴》《饮食男女》的父子伦理,还有《色戒》那种极端恐怖政治环境下扭曲到极致的男女关系,归根结底,都是关乎人与人的相处。直至这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他再次玩了个新鲜的题材,跨越到人与动物的关系,把他们放置于浩渺无边险相丛生的孤寂的大海上,对立,绝望,斗争又相互依存。

少年派小时候,家里是开动物园的,一天他去看那只叫理查德帕克的孟加拉虎,拿肉给它吃,想和它做朋友。当老虎一步步走过来时,父亲暴喝一声吓退了老虎,他警告派,动物永远不可能是朋友,你觉得它是善意的,无害的,你从它眼神里看到的,只是你自己的心意的投射。

永远不要依靠幻觉活着,不要自欺欺人,不要随便选择相信,世界上唯一可靠的救助,来自自己,而非神。这是父亲作为无神论者教给派的生存法则。

而母亲则代表了另一种观点,人要有信仰,要相信,要等待,要虔诚地祈祷,要保有美好的坚持。长期的孤独带给我们无助和绝望,只有相信这幻觉是真的,世界是美好的,才有希望活下去。

少年派与孟加拉虎,在大海上挣扎,漂流,求生,从相互畏惧,敌对,防范,到相依为命,互相依赖,到最后老虎成了他生存下去的动力。老虎的咆哮和反扑,给了他巨大的刺激,让他每天有事做,那就是驯服老虎,并喂饱它。直至他再也离不开老虎,他把饿得奄奄一息的老虎抱到自己怀里,温柔地抚摸它;他吹响了口哨,呼唤老虎快快离开那座危险的食人岛;星斗满天的黑夜,小船静静在海上漂流,孤独之极的他问船头的老虎:理查德帕克,你在看什么呢?

没有回应。

影片结尾部分,小船终于靠岸搁浅在沙滩,少年派获救,然而当人们抬走他时,他突然大哭起来,他哭,不是因为重获生命的喜悦,而是,那只与他相依相伴共度难关的老虎,竟然只耸了耸肩,抖抖毛,步履蹒跚头也不回地径直走向丛林,从此消失于他的世界。 “我以为它会回头看我一眼,结束这段关系,可是它没有。”这才是全片最触动我的一句台词。

人到中年身材发福的派,坐在客厅里,平静地对朋友讲述着这一切,流下一行眼泪。他

说,人生就是不断放下,可遗憾的是我们没有好好道别。我上了救生船,失去了家人,我才后悔没有珍惜过父母。理查德帕克永远离开了我,我才想起,我应该告诉它,你是我在大海上存活下来的唯一动力,我爱你。

说完这句话,他擦擦眼睛,此时门开了,他歉意地对朋友说,哦这是我妻子回来了,还有我的儿女和一只宠物猫。

童话结束,一切回归现实。

心有猛虎,细嗅啬薇。读过这本小说的人都知道,老虎只是一个象征,那是我们内心的另一个自我,代表一种充满刺激又可怕的欲望。因其危险,反而难以抗拒,如泥足深陷,无法自拔。李安在接受采访时说,之所以选择如此陌生又难驾驭的题材,也是心中猛虎作祟,婚姻关系需要忠诚,而拍电影需要新鲜,越没有尝试过的越刺激。

恐惧带给我们力量,因为老虎的存在,少年派不得不运用全部智慧和精力,与之斗智斗勇。他必须保证它活着,与自己作伴,并且给自己理由,活下去。怕,人才会有劲。怕,人才会提高警觉。对老虎的恐惧,助长了少年的精气神,他说,我喜欢做我不知道该怎么做的事。

所以当有一天,这恐惧不存在了,当生活回归安逸,四平八稳,当少年沦落为普通人娶妻生子,朝九晚五,他一下子失去了生存方向,也给观众带来巨大的失落,少年仲永泯然众人矣。

世上一半人乖,一半人不乖。不乖的人心中,都卧虎藏龙。虎是欲望也是不安,它是茫茫威胁着的影子,它让我们恐惧,也让我们清醒,时刻保持战斗的姿态,不敢掉以轻心,人生因之才有意义。岁月悠悠,总似有什么在后头追赶着,浪急滩险,才不断激发潜能。尘埃落定,才真正让人心慌。这只虎会陪伴我们,也会随时离开。我们能做的,只是在它离开时,不去想,不去怀念,心平气和接受现实。

在这场真纯的幻觉中,原来,我们并不孤单。篇二: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影评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影评

2013-03-02 22:10:49

最近看了李安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当时没怎么看懂其中的寓意。在网上看到一篇关于这部电影的评论,感觉分析的很切合电影的内涵,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

影片讲述了少年派和一只名叫理查德帕克的孟加拉虎在海上漂泊227天的历程。影片上映之后即在内地掀起了观影热潮。而关于片末少年派给出的两个不同版本的“漂流故事”孰是孰非的激烈讨论更是引人思考。成年派的演员伊尔凡可汗在接受采访时说过:“这部电影表面上看是一个少年的冒险故事,实际上隐藏着很多隐喻,它有许多平行空间,很多层次。” 作家马伯庸在影评《李安的隐喻森林与少年派的三个故事》中就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其实第一、二个故事都存在破绽,第一个故事太虚幻而不真实,但是第二个故事也有自己的破绽派在逃避关于母亲的去向问题。故马伯庸提出了自己的“第三个故事”:派其实吃了自己的母亲。 第一个故事:人与虎的漂流是虚幻的

第一个故事是关于派与老虎之间的 “漂流奇事”,在影片中也是花费了大量手笔进行描写的。 派是一个生于印度并且同时信仰基督教、伊斯兰教和印度教的少年,他的父亲经营着一个动物园。在派举家迁往加拿大的途中,他们所乘坐的轮船遭遇了暴风雨并且在海上沉没了。在这场灾难中,派的家人全部遇难,而派侥幸落在救生艇的舱盖布上得以生存,与他同处一艇的还有一条鬣狗、一只断了一条腿的斑马、一只母猩猩,以及一只成年孟加拉虎“理查德帕克”。

在漂流的最初3天,鬣狗咬死了猩猩,活吃了斑马,老虎又杀死了鬣狗,只剩下派和老虎相处。自知无法战胜老虎的派最终选择与它一起面对漂流生活。7个月中,他要收集淡水、捕鱼捉虾,他要使用一切海上生存技能喂饱老虎,也让自己活下来。在他们历尽各种挑战和

磨难后,在墨西哥的海滩上获救,而那只老虎却头也不回地消失了。

如果这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情节发展到此为止,确实是乏善可陈了。但是直到少年派讲出最后那个所谓杜撰出来的第二个故事:救生艇上并没有动物,只有一个厨子、一个断了腿的水手、派和他的母亲。厨子杀害并吃掉了水手,然后又杀死了母亲,派忍无可忍同样地杀害并吃掉了厨子,最终活了下来。往复的镜头一幕一幕在脑海中闪现,之前好像并无深意的打趣细节都成为了伏笔,整个故事串联起来,打破了原本和谐并且奇幻的冒险故事,一个有些残酷无情的血淋淋的故事展现在眼前。

换句话说,第一个故事里的人与虎,是第二个故事人性与兽性之间天人交战的投影。派不愿正视吃人的现实,只得一分为二,变成人与虎的奇幻漂流。

第二个故事的过程:派、母亲、水手和厨师登上救生艇。水手受伤,很快死去。厨师将其吃掉。然后派不小心放跑了一只海龟,被厨师殴打。母亲与厨师争执,被厨师所杀。厨师把母亲的尸体扔进大海喂鲨鱼。派出于愤怒杀了厨师,并吃掉了他。

在这个故事里,各种元素和第一个故事完美对应,母亲=猩猩,厨师=鬣狗,水手=斑马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剧情截图(26张) ,老虎=派的本能,看似完美无缺,合乎情理,连最理性的保险公司都快要认同,但其中却存在着两个破绽。

第一个破绽,是香蕉。当派讲述第一个故事的时候,说猩猩坐着漂浮的香蕉而来。保险调查员立刻指出,香蕉不会漂浮。当派讲述第二个故事时,对这个细节居然没有修改,仍旧坚持说妈妈坐着漂浮的香蕉前来。香蕉在现实里能否漂浮,并不重要。在电影的世界里,保险调查员指出香蕉不能漂浮,这代表了一种常识,它的功能是用来牵出派讲的故事里反常识的地方,内在逻辑是自洽的。

第二个破绽,是妈妈的死。厨师是一个对食物很执著的人,他会吃老鼠,会把水手杀掉用肉做鱼饵。对他来说,每一块肉都是极其宝贵的。可是妈妈死后,厨子没吃掉她,扔到了海里喂了鲨鱼这是一种浪费,尤其是厨师已经吃过了水手,对他来说,最大的心理(转载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影评) 障碍已经消除,没理由会做这种浪费行为。

第二个故事本身已经非常圆满,却多了这两个颇为醒目的蛇足。实际上,它们也是刻意被保留下来的标签,用来提醒观众第二个故事也并非真实,至少隐瞒了一部分真实。

这两个破绽,都与母亲有关。毫无疑问,第二个故事隐瞒的真实,就是母亲的下落。” 第三个故事:是派吃了自己的母亲

李安喜欢用各种比喻反复强化本喻关系。少年派和老虎是其中最醒目的一对,但还有一对本喻很容易被忽略。母亲与莲花。莲花与母亲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在此之前已经有两次显著暗示。一次是在开头,母亲在地板上用粉笔画莲花给派看。一次是电影中段,派俯瞰海底,先是鱼形成莲花,然后又变成母亲的容貌,最后叠加到了沉船。所以准确地说,莲花代表的是派对母亲的思念和爱。与此同时,李安还特意安排了阿南蒂给派讲解舞蹈,引出一个关于莲花的重要比喻:林中莲。在派问阿南蒂林中莲花是什么意思时,她没有回答。直到我们进入整个电影最关键的一段情节:食人岛,才恍然大悟。派在夜晚的林中摘下一朵莲花,打开以后,里面是一颗人牙。于是“林中莲花”这个比喻和指向,在这里得以完成。 第一个故事是派的幻想。那么他在岛上的动作,肯定是对各种现实发生的投射。莲花是派对母亲的思念;莲花中的人牙,代表了母亲的遗骸,也即死亡。而母亲的躯体,实际上就是整个食人岛。 岛是母亲,而岛下涌起的酸潮,则是母亲的下场。

酸潮是一个意义异常清晰也异常恐怖的比喻。如果想表达母亲死亡的意象,有很多种办法,最简单的比如说潮水慢慢淹没岛屿,代表母亲的溺水;或者鲨鱼啃噬小岛的根茎,代表葬身鲨腹,等等„„可李安选择的是一个非比寻常,几乎和海洋没有一点关系的比喻:酸。这个酸,自然就是人的胃酸。酸潮扑上小岛,这个意象表明母亲是被吃掉的,被胃酸所消化,所以遗骸的代表物是牙齿。

派在岛上吃了植物根茎,老虎吃了狐,这是食母的暗喻。有一种说法认为,根茎和狐代表尸体的肌肉纤维和蛆虫,代表了吃人,这两个比喻在电影里找不到可参照的点。李安如果要设一个比喻,一定不会只设一次,一定会重复多次,或者找另外一个参照点,所以这个猜想是否成立,需不需要影射到如此细致,有待商榷。但食母是确凿无疑的。”

马伯庸在影评的最后说道:“李安把第一个故事描绘得极为精美,对第二个故事却吝啬到一个镜头都没有,对第三个故事甚至只肯用隐喻来承载。他把现实包裹在美好的糖衣之内,又在现实里放入残酷夹心,递给大家。作家和保险公司相信了第一个故事,派本人相信的是第二个。至于观众愿意剥开几层糖纸,则取决于他们自己。

当李安在采访时被问起关于第二个故事,他的回答避重就轻,说故事拍完就交给观众了,这是个聪明的做法,他放弃了最权威的导演阐释权,让观众保持争论。莫衷一是是电影保持长久魅力的不二法门。所以我们不必奢望从他那里得到明确的答案,相信自己的本心就好。篇三: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影评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影评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据说最高境界是“手中无刀,心中有刀”,所以,究竟是一人一虎还是有人无虎,已经不重要了,就像片中主人公派说的那样,关键在于你愿意选择相信哪个版本。派是个怪人,搁古希腊,这名字(的数学含义)就会让他命丧毕达哥拉斯主义者之手;搁现代,同时信仰印度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行为,连他的父母也觉得不可理喻(我一度误以为派是巴哈伊教徒)。派的经历让人想起鲁滨逊,不过,笛福笔下的18世纪人文主义气息已经让位于马特尔-李安所营造的对于人与自然、与宗教之间关系的重审思考,老虎不是“星期五”,虽然派驯服它的过程跟鲁滨逊收服“星期五”的行为有些类似,但派也说了,最后的结局是他留恋老虎而老虎头也不回的弃他而去;再者,在另外一个“现实主义”的惨烈版本中,派就是那只老虎。

有着“广泛”信仰的派身上甚至闪现出泛灵论者的影子,譬如他认为动物也是有灵魂的,这无疑反映出在21世纪的今天,艺术家的创作散发出愈加浓厚的生态主义气息,倒退一个多世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吉卜林笔下的男孩莫格里,可是以战胜邪恶老虎而享誉文坛的——荏苒百年,派和莫格里,都是跟老虎打交道的男孩,他们对待老虎的态度却截然相反。 李安基本忠实的还原了马特尔的原著:作家对成年派的追访、派诉说的与虎同船的故事,以及最后派跟两个日本人叙述的绝境中人吃人的悲惨遭遇,在片中算是原汁原味的得到了还原(最后那段纯靠对白)。电影的拍摄难度很高,孩子、动物、水、3d ,李安这一次啃的,全是硬骨头。常言道“画鬼容易画狗难”,用cg 活活的造出一只老虎,比《指环王》里“咕噜”的难度系数其实大多了,从最终效果来看,李安很成功。形式与内容、娱乐与情怀、特效与内涵,本就不是天然对立的概念,这一次,李安又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技术、资本本身没有“原罪”,就看你怎么用——厚重的哲理意涵和炫目的视觉呈现完全可以相得益彰。 派跟老虎在海难后的遭遇,充满了奇幻色彩:巨鲸跃空、飞鱼掠海、风暴来袭、食人魔岛,都给了李安巨大的创作空间,马特尔的文字再生动,也不如被李安化为光影后来得震撼——如果你只想看视觉奇观,我觉得《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也完全合格。

即使在最苦难的绝境中,派对神的信仰也从未动摇,电闪雷鸣中的救生艇就是一叶微舟,脆弱的生命危在旦夕,但派把这看成是神迹的显现,他甚至大喊着老虎的名字,希望它也能出来看看“神”——套用里尔克的诗句,在那一刻,派“认出风暴而激动如大海”。

“祛魅”(韦伯语)后的现代社会让神隐退,所以,那两个日本人要求派要讲一个“公司能接受”、“大家能相信”的故事版本,这才有了人吃人的情节,而马特尔-李安却一再提醒我们,这是一个“让你相信上帝”的故事。作家选择相信有老虎的那个故事版本,派说:“谢谢你,你选择了跟随上帝”。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只猛虎,派的故事启示我们,如果你信神,那事情就会变得像萨松所

写的那样:“我心有猛虎在细嗅着蔷薇”。 派能背那么多位圆周率,派是个天才。 在经历过惨绝人寰的困境后,派依然信神。 派很幸福。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人生就是不断的放下,而最遗憾的是,我们没来得及好好道别。”

李安导演的新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的经典台词,人人都记住了这句话,人人都有来不及和未尽兴的道别,揣着无可奈何与追悔莫及继续前行。但是,这句话并未打动我:既然要放下,就干脆点,快,绝,狠,干吗要默默及及地告别呢?既然有不舍和留恋,一步三回头,那又何必放下呢?再大的困难,也坚决不放弃,再重的包袱,都背着它上路,结果无论是好是坏都心甘情愿,这样的结局岂不更无悔?

很少赶潮流看大片,去年看了《失恋33天》,因为是自己编的书被搬上银幕,也因为电影的热映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而今年唯一想看的就是这部“少年派”,很早已看过小说,奇幻色彩颇重,拍成电影简直就是一场高难度的挑战和冒险,如少年与猛虎的太平洋漂流之旅。

我有思想准备,它会是很多人想象中的闷片,如果没有炫目的3d 特技的话,大概会走掉一半观众。工作了一天焦虑了一天的人,谁肯坐在电影院里苦大仇深地思考人生,每个镜头都有含义,都不是通过表象能够理解的,看不懂的是真不懂。全片基本无对白,主角只 一人一虎,白天结束是黑夜,日复一日,数着秒过,无边的寂寞;狂风暴雨,电闪雷鸣,茫茫大海,看不到尽头;人在宇宙中渺小得可怕,希望是种虚幻的东西,搞不清什么支撑着你活下去,这就是人生。

李安是个很擅长讲述社会关系的导演,不算复杂的情节,却隐藏着耐人寻味的各种关系,如《断背山》的同性之爱,《喜宴》《饮食男女》的父子伦理,还有《色戒》那种极端恐怖政治环境下扭曲到极致的男女关系,归根结底,都是关乎人与人的相处。直至这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他再次玩了个新鲜的题材,跨越到人与动物的关系,把他们放置于浩渺无边险相丛生的孤寂的大海上,对立,绝望,斗争又相互依存。

少年派小时候,家里是开动物园的,一天他去看那只叫理查德帕克的孟加拉虎,拿肉给它吃,想和它做朋友。当老虎一步步走过来时,父亲暴喝一声吓退了老虎,他警告派,动物永远不可能是朋友,你觉得它是善意的,无害的,你从它眼神里看到的,只是你自己的心意的投射。

永远不要依靠幻觉活着,不要自欺欺人,不要随便选择相信,世界上唯一可靠的救助,来自自己,而非神。这是父亲作为无神论者教给派的生存法则。

而母亲则代表了另一种观点,人要有信仰,要相信,要等待,要虔诚地祈祷,要保有美好的坚持。长期的孤独带给我们无助和绝望,只有相信这幻觉是真的,世界是美好的,才有希望活下去。

少年派与孟加拉虎,在大海上挣扎,漂流,求生,从相互畏惧,敌对,防范,到相依为命,互相依赖,到最后老虎成了他生存下去的动力。老虎的咆哮和反扑,给了他巨大的刺激,让他每天有事做,那就是驯服老虎,并喂饱它。直至他再也离不开老虎,他把饿得奄奄一息的老虎抱到自己怀里,温柔地抚摸它;他吹响了口哨,呼唤老虎快快离开那座危险的食人岛;星斗满天的黑夜,小船静静在海上漂流,孤独之极的他问船头的老虎:理查德帕克,你在看什么呢?

没有回应。

影片结尾部分,小船终于靠岸搁浅在沙滩,少年派获救,然而当人们抬走他时,他突然大哭起来,他哭,不是因为重获生命的喜悦,而是,那只与他相依相伴共度难关的老虎,竟然只耸了耸肩,抖抖毛,步履蹒跚头也不回地径直走向丛林,从此消失于他的世界。 “我以为它会回头看我一眼,结束这段关系,可是它没有。”这才是全片最触动我的一句台词。

人到中年身材发福的派,坐在客厅里,平静地对朋友讲述着这一切,流下一行眼泪。他

说,人生就是不断放下,可遗憾的是我们没有好好道别。我上了救生船,失去了家人,我才后悔没有珍惜过父母。理查德帕克永远离开了我,我才想起,我应该告诉它,你是我在大海上存活下来的唯一动力,我爱你。

说完这句话,他擦擦眼睛,此时门开了,他歉意地对朋友说,哦这是我妻子回来了,还有我的儿女和一只宠物猫。

童话结束,一切回归现实。

心有猛虎,细嗅啬薇。读过这本小说的人都知道,老虎只是一个象征,那是我们内心的另一个自我,代表一种充满刺激又可怕的欲望。因其危险,反而难以抗拒,如泥足深陷,无法自拔。李安在接受采访时说,之所以选择如此陌生又难驾驭的题材,也是心中猛虎作祟,婚姻关系需要忠诚,而拍电影需要新鲜,越没有尝试过的越刺激。

恐惧带给我们力量,因为老虎的存在,少年派不得不运用全部智慧和精力,与之斗智斗勇。他必须保证它活着,与自己作伴,并且给自己理由,活下去。怕,人才会有劲。怕,人才会提高警觉。对老虎的恐惧,助长了少年的精气神,他说,我喜欢做我不知道该怎么做的事。

所以当有一天,这恐惧不存在了,当生活回归安逸,四平八稳,当少年沦落为普通人娶妻生子,朝九晚五,他一下子失去了生存方向,也给观众带来巨大的失落,少年仲永泯然众人矣。

世上一半人乖,一半人不乖。不乖的人心中,都卧虎藏龙。虎是欲望也是不安,它是茫茫威胁着的影子,它让我们恐惧,也让我们清醒,时刻保持战斗的姿态,不敢掉以轻心,人生因之才有意义。岁月悠悠,总似有什么在后头追赶着,浪急滩险,才不断激发潜能。尘埃落定,才真正让人心慌。这只虎会陪伴我们,也会随时离开。我们能做的,只是在它离开时,不去想,不去怀念,心平气和接受现实。

在这场真纯的幻觉中,原来,我们并不孤单。篇二: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影评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影评

2013-03-02 22:10:49

最近看了李安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当时没怎么看懂其中的寓意。在网上看到一篇关于这部电影的评论,感觉分析的很切合电影的内涵,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

影片讲述了少年派和一只名叫理查德帕克的孟加拉虎在海上漂泊227天的历程。影片上映之后即在内地掀起了观影热潮。而关于片末少年派给出的两个不同版本的“漂流故事”孰是孰非的激烈讨论更是引人思考。成年派的演员伊尔凡可汗在接受采访时说过:“这部电影表面上看是一个少年的冒险故事,实际上隐藏着很多隐喻,它有许多平行空间,很多层次。” 作家马伯庸在影评《李安的隐喻森林与少年派的三个故事》中就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其实第一、二个故事都存在破绽,第一个故事太虚幻而不真实,但是第二个故事也有自己的破绽派在逃避关于母亲的去向问题。故马伯庸提出了自己的“第三个故事”:派其实吃了自己的母亲。 第一个故事:人与虎的漂流是虚幻的

第一个故事是关于派与老虎之间的 “漂流奇事”,在影片中也是花费了大量手笔进行描写的。 派是一个生于印度并且同时信仰基督教、伊斯兰教和印度教的少年,他的父亲经营着一个动物园。在派举家迁往加拿大的途中,他们所乘坐的轮船遭遇了暴风雨并且在海上沉没了。在这场灾难中,派的家人全部遇难,而派侥幸落在救生艇的舱盖布上得以生存,与他同处一艇的还有一条鬣狗、一只断了一条腿的斑马、一只母猩猩,以及一只成年孟加拉虎“理查德帕克”。

在漂流的最初3天,鬣狗咬死了猩猩,活吃了斑马,老虎又杀死了鬣狗,只剩下派和老虎相处。自知无法战胜老虎的派最终选择与它一起面对漂流生活。7个月中,他要收集淡水、捕鱼捉虾,他要使用一切海上生存技能喂饱老虎,也让自己活下来。在他们历尽各种挑战和

磨难后,在墨西哥的海滩上获救,而那只老虎却头也不回地消失了。

如果这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情节发展到此为止,确实是乏善可陈了。但是直到少年派讲出最后那个所谓杜撰出来的第二个故事:救生艇上并没有动物,只有一个厨子、一个断了腿的水手、派和他的母亲。厨子杀害并吃掉了水手,然后又杀死了母亲,派忍无可忍同样地杀害并吃掉了厨子,最终活了下来。往复的镜头一幕一幕在脑海中闪现,之前好像并无深意的打趣细节都成为了伏笔,整个故事串联起来,打破了原本和谐并且奇幻的冒险故事,一个有些残酷无情的血淋淋的故事展现在眼前。

换句话说,第一个故事里的人与虎,是第二个故事人性与兽性之间天人交战的投影。派不愿正视吃人的现实,只得一分为二,变成人与虎的奇幻漂流。

第二个故事的过程:派、母亲、水手和厨师登上救生艇。水手受伤,很快死去。厨师将其吃掉。然后派不小心放跑了一只海龟,被厨师殴打。母亲与厨师争执,被厨师所杀。厨师把母亲的尸体扔进大海喂鲨鱼。派出于愤怒杀了厨师,并吃掉了他。

在这个故事里,各种元素和第一个故事完美对应,母亲=猩猩,厨师=鬣狗,水手=斑马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剧情截图(26张) ,老虎=派的本能,看似完美无缺,合乎情理,连最理性的保险公司都快要认同,但其中却存在着两个破绽。

第一个破绽,是香蕉。当派讲述第一个故事的时候,说猩猩坐着漂浮的香蕉而来。保险调查员立刻指出,香蕉不会漂浮。当派讲述第二个故事时,对这个细节居然没有修改,仍旧坚持说妈妈坐着漂浮的香蕉前来。香蕉在现实里能否漂浮,并不重要。在电影的世界里,保险调查员指出香蕉不能漂浮,这代表了一种常识,它的功能是用来牵出派讲的故事里反常识的地方,内在逻辑是自洽的。

第二个破绽,是妈妈的死。厨师是一个对食物很执著的人,他会吃老鼠,会把水手杀掉用肉做鱼饵。对他来说,每一块肉都是极其宝贵的。可是妈妈死后,厨子没吃掉她,扔到了海里喂了鲨鱼这是一种浪费,尤其是厨师已经吃过了水手,对他来说,最大的心理(转载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影评) 障碍已经消除,没理由会做这种浪费行为。

第二个故事本身已经非常圆满,却多了这两个颇为醒目的蛇足。实际上,它们也是刻意被保留下来的标签,用来提醒观众第二个故事也并非真实,至少隐瞒了一部分真实。

这两个破绽,都与母亲有关。毫无疑问,第二个故事隐瞒的真实,就是母亲的下落。” 第三个故事:是派吃了自己的母亲

李安喜欢用各种比喻反复强化本喻关系。少年派和老虎是其中最醒目的一对,但还有一对本喻很容易被忽略。母亲与莲花。莲花与母亲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在此之前已经有两次显著暗示。一次是在开头,母亲在地板上用粉笔画莲花给派看。一次是电影中段,派俯瞰海底,先是鱼形成莲花,然后又变成母亲的容貌,最后叠加到了沉船。所以准确地说,莲花代表的是派对母亲的思念和爱。与此同时,李安还特意安排了阿南蒂给派讲解舞蹈,引出一个关于莲花的重要比喻:林中莲。在派问阿南蒂林中莲花是什么意思时,她没有回答。直到我们进入整个电影最关键的一段情节:食人岛,才恍然大悟。派在夜晚的林中摘下一朵莲花,打开以后,里面是一颗人牙。于是“林中莲花”这个比喻和指向,在这里得以完成。 第一个故事是派的幻想。那么他在岛上的动作,肯定是对各种现实发生的投射。莲花是派对母亲的思念;莲花中的人牙,代表了母亲的遗骸,也即死亡。而母亲的躯体,实际上就是整个食人岛。 岛是母亲,而岛下涌起的酸潮,则是母亲的下场。

酸潮是一个意义异常清晰也异常恐怖的比喻。如果想表达母亲死亡的意象,有很多种办法,最简单的比如说潮水慢慢淹没岛屿,代表母亲的溺水;或者鲨鱼啃噬小岛的根茎,代表葬身鲨腹,等等„„可李安选择的是一个非比寻常,几乎和海洋没有一点关系的比喻:酸。这个酸,自然就是人的胃酸。酸潮扑上小岛,这个意象表明母亲是被吃掉的,被胃酸所消化,所以遗骸的代表物是牙齿。

派在岛上吃了植物根茎,老虎吃了狐,这是食母的暗喻。有一种说法认为,根茎和狐代表尸体的肌肉纤维和蛆虫,代表了吃人,这两个比喻在电影里找不到可参照的点。李安如果要设一个比喻,一定不会只设一次,一定会重复多次,或者找另外一个参照点,所以这个猜想是否成立,需不需要影射到如此细致,有待商榷。但食母是确凿无疑的。”

马伯庸在影评的最后说道:“李安把第一个故事描绘得极为精美,对第二个故事却吝啬到一个镜头都没有,对第三个故事甚至只肯用隐喻来承载。他把现实包裹在美好的糖衣之内,又在现实里放入残酷夹心,递给大家。作家和保险公司相信了第一个故事,派本人相信的是第二个。至于观众愿意剥开几层糖纸,则取决于他们自己。

当李安在采访时被问起关于第二个故事,他的回答避重就轻,说故事拍完就交给观众了,这是个聪明的做法,他放弃了最权威的导演阐释权,让观众保持争论。莫衷一是是电影保持长久魅力的不二法门。所以我们不必奢望从他那里得到明确的答案,相信自己的本心就好。篇三: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影评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影评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据说最高境界是“手中无刀,心中有刀”,所以,究竟是一人一虎还是有人无虎,已经不重要了,就像片中主人公派说的那样,关键在于你愿意选择相信哪个版本。派是个怪人,搁古希腊,这名字(的数学含义)就会让他命丧毕达哥拉斯主义者之手;搁现代,同时信仰印度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行为,连他的父母也觉得不可理喻(我一度误以为派是巴哈伊教徒)。派的经历让人想起鲁滨逊,不过,笛福笔下的18世纪人文主义气息已经让位于马特尔-李安所营造的对于人与自然、与宗教之间关系的重审思考,老虎不是“星期五”,虽然派驯服它的过程跟鲁滨逊收服“星期五”的行为有些类似,但派也说了,最后的结局是他留恋老虎而老虎头也不回的弃他而去;再者,在另外一个“现实主义”的惨烈版本中,派就是那只老虎。

有着“广泛”信仰的派身上甚至闪现出泛灵论者的影子,譬如他认为动物也是有灵魂的,这无疑反映出在21世纪的今天,艺术家的创作散发出愈加浓厚的生态主义气息,倒退一个多世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吉卜林笔下的男孩莫格里,可是以战胜邪恶老虎而享誉文坛的——荏苒百年,派和莫格里,都是跟老虎打交道的男孩,他们对待老虎的态度却截然相反。 李安基本忠实的还原了马特尔的原著:作家对成年派的追访、派诉说的与虎同船的故事,以及最后派跟两个日本人叙述的绝境中人吃人的悲惨遭遇,在片中算是原汁原味的得到了还原(最后那段纯靠对白)。电影的拍摄难度很高,孩子、动物、水、3d ,李安这一次啃的,全是硬骨头。常言道“画鬼容易画狗难”,用cg 活活的造出一只老虎,比《指环王》里“咕噜”的难度系数其实大多了,从最终效果来看,李安很成功。形式与内容、娱乐与情怀、特效与内涵,本就不是天然对立的概念,这一次,李安又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技术、资本本身没有“原罪”,就看你怎么用——厚重的哲理意涵和炫目的视觉呈现完全可以相得益彰。 派跟老虎在海难后的遭遇,充满了奇幻色彩:巨鲸跃空、飞鱼掠海、风暴来袭、食人魔岛,都给了李安巨大的创作空间,马特尔的文字再生动,也不如被李安化为光影后来得震撼——如果你只想看视觉奇观,我觉得《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也完全合格。

即使在最苦难的绝境中,派对神的信仰也从未动摇,电闪雷鸣中的救生艇就是一叶微舟,脆弱的生命危在旦夕,但派把这看成是神迹的显现,他甚至大喊着老虎的名字,希望它也能出来看看“神”——套用里尔克的诗句,在那一刻,派“认出风暴而激动如大海”。

“祛魅”(韦伯语)后的现代社会让神隐退,所以,那两个日本人要求派要讲一个“公司能接受”、“大家能相信”的故事版本,这才有了人吃人的情节,而马特尔-李安却一再提醒我们,这是一个“让你相信上帝”的故事。作家选择相信有老虎的那个故事版本,派说:“谢谢你,你选择了跟随上帝”。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只猛虎,派的故事启示我们,如果你信神,那事情就会变得像萨松所

写的那样:“我心有猛虎在细嗅着蔷薇”。 派能背那么多位圆周率,派是个天才。 在经历过惨绝人寰的困境后,派依然信神。 派很幸福。


相关作文

  •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影评 选择活着作文2000字
  •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影评 选择活着 文/羽盐 大师李安的电影柔软细腻,娓娓道来.你完全不能从一般概念的电影去速读他的影片,必需慢品,静下心慢慢地看.从<喜宴>到<断背山>,从<推手>到<卧虎藏龙>,大部分时间里, 他只是在讲故事.讲故事的人 ...

  •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影评作文4200字
  •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人的善恶二面或人兽合体 在网上团购了<少年派>的3D 票,等不及第二天选座,放映的前一天就猴儿急的选好了座.提心吊胆的怕漏掉了什么,但始终还是被丰盛的晚餐错过了10来分钟.幸运的是,还在我们的掌握之中,故事还未完全启程.影片只看了一遍,也许就注定本片影 ...

  •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读后感作文6900字
  • 第一篇: 观看了<少年派的影片>意犹未尽,在寒假里又读了此书,颇多感触! 在<少年pi >的制作特辑里,李安谈到了对影片的理解:拍这部电影是他认识自己.认识世界.认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过程.如果没记错的话,同样的意思在他的<十年一觉电影梦>一书中也表达过,我最爱的导 ...

  •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的动物象征含义-李丽霞作文2700字
  •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的动物象征含义 摘要:<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格外引人注目之处,除了具备海上历险元素外,其象征手法的运用也让其具备了广泛的阐释性,除具备炫目的视觉元素之外,作者对创伤的演绎与表达,同样引人深思.本文以<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的动物象征含义为研究对象 ...

  •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观后感作文600字
  • 李安新作<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现在正在热映的一部电影,受到了观众们的好评,我也去看了这部电影,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在电影中看到的生命奇观.我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这部电影的观后感吧.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改编自扬·马特尔畅销700万册同名小说,讲述 ...

  •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观后感作文1800字
  •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遇见另一个自我 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制作特辑里,李安谈到了对影片的理解:"拍这部电影是我认识自己.认识世界.认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过程."的确,这一部电影它直达了人内心深处的欲望,是一部充满奇幻冒险风格的影片,它讲述了一个印度少年在海 ...

  •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经典台词作文600字
  •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经典台词 Then Richard Parker, companion of my torment, awful, fierce thing that kept me alive, moved forward and disappeared forever from ...

  •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观后感作文800字
  •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观后感 2014年10月12日星期天,我观看了李安导演的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主人公"派"的勇气和耐力让我深深折服.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这部电影讲叙了印度一名叫"派"的少年,父亲开了一个动物园,养了 ...

  • 读[少年Pi的奇幻漂流]有感作文800字
  • <少年Pi的奇幻漂流>讲述的是关于冒险.希望.奇迹.生存和信心.读完这本书后,我了解了什么是精神力量,什么是信仰,什么是神. <少年Pi的奇幻漂流>这本书主要内容是主人公派的父亲经营着一个动物园,使得他从小就很了解动物的习性.在后来举家迁往加拿大时,在船上他们遇见一位残忍成性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