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小论文作文17200字

六年级作文

体育小论文

单位:琼台师范13体教一班 姓名:吉红林

体育在人和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体育对于人来说, 是伴随着人的一生的, 从人的出生到人最后的死亡, 人都在和体育做较量; 生活中, 人们接触比较多的, 且较为广泛的也是体育。 体育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 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兴衰存亡的, 从人类的产生到人类社会的发展消亡。

首先我们来说体育对于人的影响: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走、 跑、 跳、 舞动、 投掷等等都是归为体育类的项目, 人们在日常活动中, 都会有意识或无意识的从事体育活动,人们总是把刻意安排的, 有意组织的, 有一定目的性的体育活动称为体育锻炼, 对于日常的小运动, 人们不再称作体育锻炼, 但是这些小运动却也同样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体育给人的首要影响是身体健康, 也是最为明显的, 人们在从事体育锻炼时最为迫切想要满足的就是通过体育活动的锻炼来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为此, 人们在提到体育锻炼时, 就马上想到了身体上的健康, 人们就会刻意按照自己的实际需求去从事体育锻炼来满足这一最基本的要求。 当人的这一首要基本目的( 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得到实现和满足后,人们就开始在体育锻炼上获取更高的要求, 能够拥有一个匀称的体型, 拥有一条良好的身体曲线, 拥有一身有力的肌肉, 拥有一个迷人的身材等等, 这些都是人们对于体育最为基本的外显要求, 是反映在对人身体外在美上的,其还有对于人的内部器官结构及功能的影响。

1. 通过有效地体育锻炼, 能够改善人们肌肉的生理特性和物理特性, 表现为: 使肌肉变得有弹性, 耐疲劳性加强, 使其更有力, 有质感, 有美感, 从而塑造一个良好的身体外形, 从事更为多的体育运动, 持久从事某一容易产生疲劳的工作。

2. 通过有效地体育锻炼, 能够改善人的呼吸系统的功能, 提高肺活量, 从而推迟肌肉出现疲劳的时间, 减少乳酸等疲劳产物的产生, 使人体能够较长时间的从事某种具有一定身体负荷的工作或运动, 提高工作学习的效率。

3. 通过有效地体育锻炼,能够加强骨骼的强度和硬度,增大横截面积,防止其因受到创

伤而遭到破坏;增加骨骼的长度,使人体显得更加高大。

4. 通过有效地体育锻炼, 能够改善人体的韧带性能, 使其变长, 变得有弹性, 伸缩自如, 从而使人体的动作变得更加优美, 更加协调, 完成更为复杂, 更为有难度系数的动作, 使身材更加有曲线美。

5. 通过有效地体育锻炼, 能够改善人体循环系统的能力, 加快血液循环, 促进新陈代谢, 提高人体的灵敏性, 从而保证人体各个器官的内环境相对稳定, 减少有害物质在人体内的停留时间, 延缓器官的衰老, 增加人的寿命; 使人体变得更加敏捷, 灵活, 能够更加快速有效地避开外界环境对于人体的伤害。

6. 人通过经常积极参加体育活动, 能够培养人的果断、 勇敢、 自信、 积极进取的良好个性特点, 使人的内心变得更强大, 心理更健康。

7. 人通过经常积极参加体育活动, 能够培养人的团结互助意识, 合作、 守纪律、 守规则的良好社会意识。

8. 人通过经常积极参加体育活动,能够提高对个人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增强人际交往能力, 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 养成坚持锻炼的好习惯, 掌握和应用基本的运动知识和技能。

因此, 体育在人的一生中是很重要的, 占有很高的地位, 对人的影响是不可小视的。

其次我们来说体育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人类在原始社会时期, 就已经开始从事体育活动。 如: 人类在进行狩猎时的走, 跑、 投掷等等都是体育活动 , 只不过在社会生产力和人的智力发展落后的情况之下没有用“ 体育 ” 这一概念来解释罢了, “ 体育 ”这是人们在后续的发展过程中衍生出的概念。

可以说, 体育几乎是决定着远古人类的生死存亡。 当时的体育是和狩猎及战争联系在一起的,原始部落与部落之间, 各个国家之间, 各个种族之间, 所进行的比较原始的战

争, 运用最多的也就是体育项目, 投石、武术、 标枪等等, 这些都是体育的范畴。 在那个几乎肉搏的战争年代, 当人们认识到体育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时, 统治阶级开始对军队进行专门的体育训练, 提高个人的身体素质, 战斗力, 从而提高整个军队的战斗力, 赢得战争的胜利, 获取自己的利益。 这也就自然而然的说明体育关乎着一个国家, 民族的存亡。 这是在古代社会。

在现代社会, 体育的功能在人类漫长的社会演变和发展时期也在悄悄的发生着变化。 在当今社会, 体育已经能不单单局限于提高军队的战斗力了, 它有了更为复杂, 更为深刻的意义。比如:

1. 体育的政治功能, 经济功能, 教育功能, 当然还有以前的健身功能等等, 而这些功能已经深深的影响着国际上的每一个国家和地区, 体育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在日渐凸显;

2. 由体育竞赛带来的国与国之间的政治交往愈加平凡, 已经屡见不鲜了;

3. 体育活动和体育游戏带给人们生活的乐趣已经深入到每一个家庭和民众之中;

4. 体育的健身功能已经被拉入到国家改革体系中, 为了提高国民素质, 为此出台的法律法规比比皆是;

5. 体育文化给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填了更多的光彩, 一个国家或一个名族会因为拥有某项体育赛事的主办权而感到自豪, 会因拥有某个出色的运动员而感到无比的光荣。 这些繁荣与兴盛都是体育带给我们的, 我们每一个人, 每一个国家, 每一个名族, 都不能离开体育事业而发展进步繁荣, 无法脱离它而永存, 无法淡化体育而兴盛。

因此, 体育无论对于个人还是人类社会的发展都是极其重要的, 其地位也就不言而喻了。

我国从体育强国走向体育大国的必然选择

我国从1984年起, 许海峰在第23 届美国洛杉矶举办的奥运会上获得第一块金牌以来 ,在竞技体育事业上的发展是比较快的, 除了短跑以外( 由于短跑属于爆发性的项目,受人种差异的影响比较大, 亚洲人种在此类项目上比较弱 )。 在有些体育比赛项目上可以说是佼佼者, 乒乓球, 可以说是世界其他各国暂时无法超越的, 跳水, 羽毛球, 网球, 排球等等, 都已经在世界上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在各届奥运会上, 世锦赛等的比赛中, 奖牌数排在前列, 而且还取得了第29届奥运会的举办权, 可以说, 我国现在算得上是一个体育强国。 但是, 近些年我国的“ 大众体育 ” “ 群众体育 ”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国民身体素质在逐渐下降, 人口老龄化严重, 很多老年人的生活不能自理, 身体疾病多发, 时刻威胁着他们的生命; 青少年体质下降, 无法肩负生活的重任, 身体各项指标都基本不达标; 青壮年的职业病多发, 心理疾病普遍存在, 我们的国家要发展, 国民的体质必须走在前面, 走向体育大国之路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了, 而这些东西都严重的阻碍着我国从体育强国走向体育大国,要想走体育大国之路,我们必须认清这些问题,然后对症下药,切实解决这些问题。

我国人口有13亿之多, 其中大多数人处于不健康或者是亚健康状态, 健康人群所占的比例较小, 这些都是实实在在存在的问题。 体育大国之路必然是要走的, 该怎么走,该走向何方, 这是我们当下需要解决的切实问题。

1、 学校体育还没有清楚地认清自己肩负的重担。 学校体育是国民体育的基础, 其任务就是: 通过体育教学, 向学生进行体育, 卫生健康知识的教育, 增进学生体质, 促进身心发展, 使学生在德、 智、 体、 美全面发展。 通过对知识技能的传授, 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的观念, 在走入社会后, 能够懂得如何去锻炼身体, 保障自己的身心健康。 当下好多学校为了降低教学成本, 降低教学事故, 对学生的体育课质量要求越来越低, 慢慢走着一条淡化运动技能的道路, 体育课也变得像一种华而不实的游戏课, 学生无法掌握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 致使学生在以后的发展道路上, 由于知识和技能的缺乏, 不能够进行有效地自我锻炼, 致使身体素质逐渐下降。

因此, 学校应重视自己的责任, 努力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育精神, 帮助他们树立终体育观, 更多的传授他们运动知识和技能, 为学生以后的体育发展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2、 从事体育工作的专业人员少。 体育事业是一项比较辛苦和具有危险性的一种工作,加之人们对于其不够重视, 劳动报酬少, 社会认可度低, 导致从事体育事业的人相对于其他行业的人来说是比较少的。 由于群众缺乏自我锻炼的方法和能力, 又缺乏专业人员的指导, 致使相当一部分人不知从何下手锻炼, 不知该用什么方法锻炼, 锻炼形式单一, 锻炼方法简单, 专业性不强, 使得锻炼不到位, 锻炼效果差, 取得的效益低, 对于高级的锻炼项目, 更加专业的锻炼方法, 没有过多的途径取得。 这也就导致了, 部分人的身体素质低下。

因此, 国家应加大对于体育人的培养力度, 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 适当的增加从事体育事业人的人的比例, 为我国“ 大众体育 ”“ 群众体育 ” 的良好开展打好底子, 在大众有需要时, 我们拿的出体育人去服务和支援他们, 去指导他们从事锻炼自身身体的运动, 从而提高我国的国民身体素质。

3、 锻炼器材少, 场地限制严重。 由于大众体育的开展需要大量的物力, 财力, 人力, 而且我国地域辽阔, 人口众多, 地形多样, 气候多变, 这样就更加难以普及大众所需的健身器材, 人们缺乏锻炼的场地和器材, 无法进行拥有一定专业形式的锻炼, 传统的慢跑, 打太极拳, 气功, 扭秧歌等, 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的锻炼效果小, 身体素质无法快速上升, 导致人思想上产生惰性, 不能坚持长时间去锻炼, 最终还是身体素质上不去。

因此, 国家和各地区应根据不同地域的特点, 适当的加大对体育场地和体育健身器材的经济投入, 适当的增加其数量, 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一个良好的锻炼场所, 进而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

4、 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低, 人们的生活水平不够高。 由于多数人们的生活水平低, 他们愿意拿锻炼的时间来获取更多的经济收入, 满足当下的生活需求, 这样一来, 人们不愿意去从事体育锻炼, 而且, 长时间从事某一项工作会导致职业病的发生, 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也就无法提高身体素质。

因此, 国家应努力提高国民经济发展水平, 完善分配制度, 制定一种良好的社会福利政策, 使“ 老有所依, 老有所养 ”解决人们的后顾之忧, 从而让人们在经济收入和身体健康上选择时, 能够侧重于身体健康, 让人们放开心思来锻炼身体, 而不是去抓收入, 为人们的体质上升一个台阶。

5、 人们的思想观念落后, 锻炼意识不够。 一种好的意识, 可以促使人们去从事自己喜欢的某一项运动, 当下, 人们没有一种良好的锻炼意识来促使人们从事体育锻炼; 享乐主义严重, 没有一种吃苦耐劳的精神; 闲暇时多以打游戏,看电视电影, 逛街, 玩乐来打发时间, 也不去体育锻炼身体。 长此以往, 人们的身体素质不但不会上升, 而且还会逐渐下降。

因此, 人们应转变自己的思想观念, 树立终生体育的观念, 走出网络, 走出小说,走出房间, 去外面看看天空, 去进行体育锻炼, 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 增进国民体质健康发展。

希望在“ 每天锻炼一小时, 健康生活一辈子 ” “ 发展体育运动, 增强人民体质的 ”“ 全民健身纲要 ” 的有力号召下, 人们能够重视自己的身体健康,有一种好的锻炼身体的意识, 养成坚持锻炼的好习惯, 有一个良好的身形,有一个积极, 健康, 乐观,开朗, 向上的人生态度, 全面提高国民素质, 使我国尽快步入体育大国的正轨。

走出体育就是“竞技体育”的不科学误区

一说起体育, 很多人的第一映像就是各种比赛, 就已经把体育等同于竞技体育了。 这只能说是我们对于体育这个大的概念没有理解全面, 或者说理解的不够彻底, 也可说对于我们受到的体育思想教育过于陈旧, 过于原始。

体育: 体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文化现象, 它产生于劳动, 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它受一定社会政治、 经济的影响与, 也为一定的社会政治, 经济服务。

体育: 体育是人类在社会发展中, 根据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遵循着人体生长规律, 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 为增强体质, 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进行思想教育, 丰富社会文化生活而进行的一种有目的、 有组织的社会活动。

这是已经很明确了, 体育, 不仅包含了竞技体育, 而且还有心理健康, 身体强壮,等等, 这点就足以推翻体育就是“ 竞技体育 ” 的不科学论断了。

在体育的发展过程中, 形成了三个基本的方向, 学校体育, 竞技体育, 群众体育。

1 学校体育: 学校体育, 它包含在了学校教育里面, 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重要任务和功能就是增强学生的体质,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丰富学校教育的内容,当然了, 其最终是要培养社会主义全面发展人才, 即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体育也是其中之一。

2 群众体育: 是以健身、 健美, 娱乐, 医疗为目的的健身活动, 内容丰富, 形式多样,因人而异强身健体。

体育有多种多样的功能, 最主要最直接, 也是最重要的功能, 强身健体, 通过对身体各部各部位的有节奏, 有编排, 或者无节奏, 无编排的练习, 达到一种身体的内外平衡, 相对稳定状态, 加快血液循环, 促进新陈代谢, 从而使身体朝向有益的方向发展。在身体健康还包含了心理的健康, 通过体育活动增强人的团队协作精神, 培养坚强的魄力,勇敢果断的性格, 消除多种心理疾病。

还有政治功能, 比如奥运会的举办, 各种比赛的举办, 这当中伴随着多种政治外交,这当中或多或少的会有一些经济的交往。 教育功能, 娱乐功能, 医疗保健功能, 等等一些, 都是体育的功能, 尽管有些是显性的, 有些是隐性的, 都能够对人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3 竞技体育: 是为了提高运动员的技术水平, 进行的专门的, 有组织的, 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它的最直接目的就是提高运动的竞技水平, 为某一个国家或团体服务。 它包含在了“体育” 这一范畴里面, 体育并不仅仅就是用来比赛竞技的, 竞技体育只不过是“体育” 里面的一个分支罢了, 如果我能把竞技体育等同于“体育” 的话, 就会使“体育”显得比较狭隘, 无法充分的说明“体育” 的分类及其多样的功能。 甚至会使人们走向某一个极端, 片面的发展体育的走向。 从而忽视或者淡化了体育的其他功能和作用。

因此, 人们应改变以往的观念, 转变旧思想, 科学合理的认识体育, 走出体育就是“竞技体育的不科学误区”, 避免体育走向某种误区。

当下学校体育课时与体育课质量的问题思考

学校所学的课程种类是很多的, 小学到高中所谓的“ 三大科 ”到“ 副科 ”, 大学的专业课和非专业课, 选修课, 这么多的课程里面, 有一个课程可以说是最重要的,那就是体育课; 体育课可以说是唯一一个被拉入到中央文件所规定课时和课程标准的课。为什么要拉入呢? 不是说它究竟是有多特别, 而是它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很重要。 小可以锻炼个人身心健康, 大可以促进群体的健康, 国民的健康, 国家的发展, 最终的人类的优种基因的选择, 这些都是体育可以带来的巨变, 而这些的基础就是学校体育, 学校体育是促成这些的最重要的因素, 所以说, 学校体育课的质量问题是值得人去深思的。

1990年-2010年国家出台的学校体育法规政策主要条文及重点汇报

一、学生体质(10份)

1 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2 建立学生体质测试报告制度;3 要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4 体育课程要以增强学生体质、 增进学生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 5高校主要负责人要作为学生体质健康的第一负责人; 6 建立和完善《学生

体质健康标准》 测试记录制度。

二、体育课(16份)

1 高校3年以上应开设体育选修课; 2小学1-2年级每周4课时, 小学3-6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 高中每周2课时; 3 尊重教师、 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 4 1-6年级开设体育课, 7-9年级开设体育与健康课; 5 开足开齐农村小学体育课; 6 让每个学生掌握2项运动技能。

三、课外体育活动(13份)

1 中小学每天应安排课间操, 每周安排3次以上课外体育活动; 2 学校必须每天组织学生进行1h 的集体体育锻炼, 并列入教学计划; 3 广泛开展“ 全国亿万学生的阳光体育运动 ”; 4 建立全国中小学生的课外问题活动工程示范区; 4 全面实行大课间体育活动;5学校要组织学生开展1h 课外课外体育活动并排入课表; 6中小学校长是保证学生每天1h 体育活动的第一负责人。

四、体育教师(5份)

1 学校应配备一定比例的女教师; 2 加强农村师资队伍建设与专业培训; 3 保证中小学体育教师数与质量; 4 重新核定中小学体育教师编制数额, 实行岗前培训, 持证上岗。5 科学核定体育教师工作量, 落实体育教师室外工作的劳保待遇。

五、体育设施(14份)

1 学校要按照国家器材配备标准 ,配齐体育器材; 2 农村中心小学到2005年要按照国家器材配备标准配齐体育器材; 3 教育行政部门定期检查; 4 初中学校体育器材、 场地按新标准购置、 配备和建设。

六、教育安全(5份)

1 体育教师进性安全知识技能培训; 2 加强学生安全意识教育, 指导青少年科学锻炼;3 建立意外伤害保险制度, 提倡学生购买意外保险; 4 建立校园以外伤害事件应急机制;5 推行由政府购买意外伤害校方险的办法。

七、体育训练与比赛(9份)

1 学校至少每年举办1次全校性运动会, 开展经常性小型多样的学生体育比赛; 2办好体育传统学校和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队; 3 学校每年要开展春、 秋季运动会; 4 开展群众性和民族传统体育竞赛项目, 研发中小学体育集体竞赛项目。

八、体育中考(5份)

1 全面组织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 2 逐步加大体育成绩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中考

成绩的分量; 3 积极推进高中毕业学业考试中增加体育考试的做法, 将体育考试成绩作为高校录取新生的重要参考依据。

以上八条摘自2011年《 成都体育学院报 》第37卷

党中央如此重视一门一直以来被认为是“ 副科 ”的课, 体育课时也从少到多, 课时内容也在不断丰富, 是不是这样就已经够了呢?学校就能按时, 按量, 按计划, 按要求完成这些要求吗? 当然没有, 这已经被人们所证实, 被事实所验证。这只是一个理论层次上的东西, 真正的实践者还是下面的学校。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 学校一直以“ 三大科 ”为主要进行安排课时, 这“ 三大科 ”的课时量是占比较大的比重, 似乎还不够用。 体育课一直就未被受到多大的重视, 以为可上可不上, 可有可无, 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 体育课就一直是其他课的后备资源, 那个课缺一节, 首先想到的就是体育课, 快到期末考试了, 体育课就停了, 干嘛去了呢? 变成了复习课, 复习“ 三大科 ”,去复习考试内容去了。这样的话, 我们的体育课的课时量是无法保证的。

我们都知道, “质”和“量”是辩证统一的, 当量达到一定程度时, 如果抓住时机,就会变成质的飞跃, 又在此基础上继续发展。 我不否认现在所规定的体育课的“量”不够,较以前来说, 已经是前所未有的改变了, 现在的小学的体育课时已经达到了每周四课时,说实话已经是很不容易了, 课时多了, “量”上去了, 这就已经够了吗?真正的“量”是要在“质”的前提下完成的, 是说你真正利用了多少, 而不是说我规定了多少的课时量,单凭规定的理论层面上的东西是不行的, 我们要付之于实践, 将理论上的东西变成我们当下体育课的实际, 规定了多少, 我们尽量就完成多少, 这样才能够保证我们体育课的实际课时量, 而不是理论上所规定的课时量。

在上体育课的时间老师干嘛去了呢? 学生又去干嘛呢? 早上一般都安排的是文化课,体育课, 一般都安排在下午, 下午的一二节是好的时间, 由于多数学校的体育课都是在室外上的, 夏天下午太热, 不能够对学生进行负荷比较大的练习, 冬天比较冷, 学生和老师都不愿去做大量的运动, 这样的体育课的质量是可想而知的, 不可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的; 而且, 下午的第二节课下了就是课外活动的时间, 这样就把体育课和课外活动混在一起了, 操场上人来人往, 学生没有心思去上课, 老师也没有兴致去认真上课了, 就

让学生自由活动, 自由活动学生能够学到什么东西呢? 几乎学不到啥, 除了打闹还是打闹。 这个时间也是学校事情最多的时间, 值日生要去打扫卫生, 做好班级值日, 好学生要去学习, 差学生要去玩耍, 很少有人自觉去锻炼。 很多学校或多或少的都存在着体育场地器材缺乏的现象, 这样一来, 体育课的形式就会很单一, 学生的运动兴趣无法得到激发, 体育课也就缺少了创新性, 体育教学目标也就不能有效地完成, 体育课就是这样慢慢浪费掉了, 体育课的 “质量”就无从谈起了。

难得有一节正规的体育课, 学生和老师又去干嘛呢? 现在讲求“ 快乐体育 ”让学生在玩中学习, 快乐中学习, 做游戏去了, 这样学生轻松, 老师轻松, 课堂气氛活跃, 学生“ 玩 ”乐了, 快乐了, 至于说学到了什么, 这就不敢说了。 而且, 这些游戏大多是锻炼效果差, 娱乐性比较好, 只要能玩, 只要简单易行, 我就用, 这样的话, 课的教学任务就完不成了, 也就谈不上好的质量了, 制定水平教学计划, 学年教学计划, 学期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计划, 课时教学计划, 党中央制定那么多的条令能有什么用呢?那还不是白费力吗。 那种既能保证教学任务, 又不缺乏课堂上的游戏, 课堂上所选取的游戏能够真正对于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贴近的一般只存在于公开课上, 平常的课中是不常见的, 毕竟公开课少于平常的体育课。 这样来看, 我们的体育课也就是没有好的“质量”可言了。

因此, 我们在注重体育课时的同时, 也应该注重其教学质量, 质量才是我们的目的和最终归宿, 课时质量提升了, 我们的课堂才是高效优质的。

运动技能在学校体育课的去留问题

在近几年的体育教学中, 出现了一些令人痛惜的现象, 新一轮的改, 要让学生学乐,在快乐中学习, 从而在体育课中大量的引入了游戏, 慢慢的开始在淡化运动技能教学, 而运动技能这东西, 要从中挖掘出其乐趣, 也不是件特别简单的事, 似乎运动技能和课堂

乐趣是背道而驰的, 对于运动技能越强, 技术要求越高的课, 其乐趣也就大大缩减, 对于运动技能弱, 技术含量低的课, 其乐趣也就相应的升高, 这种“ 乐趣 ” 和“ 运动技能 ” 相背而行的现象在当下体育课中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体育课上,运动技能到底该

不该教, 该教多少, 该怎么教?

究竟学校体育课上运动技能到底该不该教呢? 要不要教呢? 回答当然是肯定的要教,而且要教的好, 我们不能将体育课改为一种华而不实的游戏课, 运动的乐趣, 是来自参与者( 学生 ) 的自我体验, 自我感悟, 是在参与运动后( 上体育课 ) 获得的一种良好的身体练习, 掌握一门熟练的技能, 突破自我极限的成就感, 自豪感, 自我认同感,这才是体育课的乐趣所在, 这就要求体育教师拥有较强的专业技能, 课堂的组织能力, 创新能力, 并不是在体育课上玩的开心, 学生无压力, 无身体负荷, 无练习密度, 无运动强度, 无运动量, 而这些是存在于华而不实的体育课中, 正是当下某些教师自身能力不够, 错误的理解新课改的含义, 为了迎合新一轮的课改, 而进行的所谓“ 快乐体育 ”, “ 阳光体育 ”。 而这样, 可真是与体育课的初衷背道而驰了, 这样,学生是玩乐了, 玩的开心了, 而上体育课单单只是玩乐就行了吗?单单就是无任何身体负荷就行了吗? 这真该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你让学生在这样的体育课上玩乐了, 这是在玩课程, 玩下一代合格的接班人。

运动技能这东西, 是靠传承的, 是靠反复练习的, 反复改进与提高, 最后形成意识层面的东西, 是要形成肌肉记忆的。 如果说是我们这一代人不教, 下一代人不教, 那么,下下一代人要谁去教, 有谁有能力去教呢? 有些老师说我们想教, 但是我们不敢教, 我们的领导不让教。 对, 这也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问题, 体育活动的开展是伴随有危险性的,而且这是不可避免的, 近些年因为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受伤, 家长找学校的是屡见不鲜, 这也是阻碍学校体育开展运动技能教学的一大因素, 这能够算得上足够的理由了吗? 显然这不能够算, 学校是一个教书育人的地方, 要让学生在德智体方面全面发展, 我们不能因为某些原因而放弃我们的教育方针和理念。 学校和家长, 老师之间要进行沟通, 找到合理的解决办法, 既要教运动技能, 又不损害学生的身体, 不影响学校和家长之间的关系。 体育教师要在“ 受伤 ” “ 体育课的运动技能教学 ” “ 学生家长 ” 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既要教运动技能, 又要教的好, 而且要教的讨人喜欢, 教的学生乐意去学。 体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 认清自己的重担, 继续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上好体育

课,教书育人, 促进每一个学的全面发展, 关心每一个学生的身心健康。

因此, 学校体育应该一如既往的教学生运动技能, 而且要教好, 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与时俱进, 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

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分量和地位

游戏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有着放松身心, 丰富人的闲暇时间, 培养人各种能力的功能, 游戏在一节体育课中同样是必不可少的, 它可以丰富我们的课堂教学形式,辅助教学目标的完成, 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等等, 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地位日渐在上升,引入的形式变得多样, 占用一节课的时间也在增多, 每种事物都有利有弊,游戏在体育课中的引用也不例外, 这到底该不该继续加大其分量呢?或者说加大减少到什么标准才算是合适呢?

游戏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地位日渐上升的原因:

新课改所提出的“ 快乐体育”, 要让学生在玩中学校, 在快乐中接受新的知识; 这样一来, 要让学生在快乐中学校, 体育教师首先想到的就是体育游戏了, 游戏最大的特点就是其趣味性相对于其他的教学内容是更强的, 游戏也就被慢慢更多的带进了体育课堂,而且其所占的比例在逐渐上升, 这些东西学生乐意接受, 也乐意去玩, 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玩了, 当然他们也就乐了, 教师也轻松, 学生也轻松, “ 快乐体育 ”也就被突显出来了。

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的日渐改善, 人们的基本生理需求得到了满足, 人们开始向更高层次的需求出发, 比如尊重的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 安全的需要等, 这样一来, 人

们将不再乐意从事使自己身体有疲劳感的活动, 更多的去求追求享乐主义, 久而久之, 人们的身体素质在逐渐下降, 可以说一代比一代差, 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无法有效地完成体育课程的教学任务, 学生感到有身体和心理负担的体育运动令自己不太舒服, 就开始抵触, 不愿再去认真有效地完成应有的体育学习任务, 学校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只能去降低教学任务的难度,这当中采用做多的也就是游戏, 慢慢的就开始不自觉的走向游戏化的道路。

我一点也不否认游戏在一趟体育课的重要性, 它给学生带来了乐趣, 带动了整堂课的气氛, 活跃了每一个参与者。 那游戏在体育课堂到底该不该要呢? 该要多少? 要是肯定要要的, 而且是必不可少的。 我们主要说的是该要多少和该要那些的问题。

在小学幼儿园, 由于学生的身体素质, 心理素质, 以及各种认知思维都不够健全, 学生的记忆主要是以形象记忆为主, 我们在进行体育教学时, 就应多的进行情景教学, 这将会大大的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 因此, 我们可以更多的引入游戏来模拟情景,角色扮演,事物演示, 更加真实的再现现实的东西, 这就要求引入游戏的量也是比较大的, 占到一节课的 60%-70% 左右。 我们在引入游戏教学时, 还要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 比如教学环境, 教学对象, 学校的硬软件设施, 本地区的教育思想, 当地民俗等等。

对于较高年级的学生, 他们已经对于客观事物有了自己的认知, 无论是他们身体素质, 还是心理素质方面, 都已经开始趋向成熟, 并走向于成人化, 引入的量也就要相对少些。 为了更好地完成我们的教学计划和内容, 我们在引入游戏时, 应该多方面思考, 这些游戏能不能对我们的这节课有帮助, 能不能达到基本的热身效果, 放松学生身体的效果, 能不能达到锻炼学生身体的效果, 促进心理发展的效果。 这些都将是我们认真思考的东西, 而不能一味的“ 引进来 ”, 不能够“ 为我所用 ”, 达不到我们预期的目的, 这岂不是徒劳, 或者说是在引入游戏来应付本节课的任务, 没有预定的目标, 致使学生在体育课上“放羊”。这样的游戏就不该带到课堂中来。

当下好多学校的体育课在引入游戏时, 不进行多方的考虑, 不管是不是对我们本节课有用, 只要教师觉得能让学生玩的开心, 只要学生愿意, 他就拉入到课堂上来, 这种游戏大多都是基本无锻炼意义, 基本无运动技能而言的, 把这些东西引进来, 这是在给我

们的体育课“ 抹黑 ” 啊, 这是在和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开玩笑啊。

学校体育教学过多引入游戏其实是不太可取的。 学生在 3 岁到 22 岁之间大多数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 这个年龄阶段是人生中一个很重要的阶段, 学生的健壮的体魄, 良好的性格形成, 健康的心理素质,个性的形成, 都是在这一阶段, 而且, 学生树立终生体育观的最佳时期也是在这个时候, 他们现在的所学, 就是在将来他们走出学校, 进入社会进行自我锻炼时进行自我指导的重要方法。 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 锻炼最多的就是在体育课上, 学习体育技能最多的也是体育课, 如果体育课只是一味的进行游戏, 一味的以“ 乐 ” 为中心, 那学生未来的体育之路该何去何存, 终身体育观该怎么去实现呢?

因此, 我们在学校体育课的教学中在引入游戏时要有度, 在拿来的同时要“ 为我所用 ”, “ 为我有用 ”, 在不忘本(不丢掉课时任务) 的基础上引进来, 丰富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带动每一个参与者, 让学生更为积极主动的全身心投入到体育课的学习中来, 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奠定思想和身体基础。

“低级重复”和“无轻重”带来的体育课时的浪费

在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 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因素造成体育课时的浪费, 从大的方面来看, 我认为有两个方面。

1 “ 低级重复 ”: 低级, 就是无运动技能, 锻炼效果差, 或者说是运动技能少, 锻炼效果不明显, 教与不教都无所谓的教学内容, 也可说, 可以轻微提及, 但不能作为重点内容; 重复就是反复去教一种东西, 前面教了, 在后面的教学中也教。

“ 无轻重 ”: 对于课程内容, 没有重点和难点, 没有介绍内容, 就是通常所说的“ 通吃 ”, 都作为教学内容, 导致样样教不好, 样样教不精。

“ 低级重复 ” “ 无轻重 ” 给我们给我们学校体育课时带来的浪费是很明显的, 也是很严重的问题。 比如: 小学五六年级( 水平三 ) 的学生, 就可以教篮球的原地高低运球, 行进间的高低运球; 足球的颠球, 脚内侧传球; 体操的前滚翻, 后滚翻, 田径的蹲踞式起跑, 跳远等等, 当这些在这个水平阶段的学生作为主要的体育课内容教了之后,在初中( 水平四 ) , 高中( 水平五 ) 还会教这些东西, 又作为新一轮的内容进行教授, 这不是在白白浪费大量的体育课时吗?

在水平一、 二、 三教过的东西, 在水平四我们可以作为一种辅助的内容进行教授,比如: 学生无心学习新的内容时, 学生的状态不佳时, 我们可以作为提升课堂气氛的副食来给他们吃, 而不应该继续作为主食, 主食还是水平四应该掌握的东西, 比如: 足球的脚背正面踢球, 脚内侧长传球, 体操的空翻类动作, 杠上动作。 高中, 大学, 依次类推„„

“ 无轻重 ”: 对于水平一, 二, 三的学生, 我们就应去教他们趣味性比较强, 技术要求低, 身体负荷小的运动项目教给他们, 比如: 武术, 乒乓球, 小篮球, 小足球,健美操等等。 这些是他们学习的重点, 是主食; 跳高, 跳远等, 这些是粗略掌握和介绍类的项目, 你不能非要教给他们脚背正面踢球, 空翻等等, 他们的身体发育还不健全,踝关节无法承受较大的外界压力。 而这些重点内容, 又要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 教学环境,来改变, 比如: 乡村小学和城镇小学就有区别, 山区小学和平原小学又有区别, 经济发达和落后区的小学又有区别等等。

水平四五的教学也是这样, 有轻, 有重, 轻重分明。 (这里将不再做介绍)

因此, 我们在进行体育课教育时, 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 不同的水平阶段, 变换我们的教学重要内容和介绍内容。 该精讲的不要粗说, 该带过就不要再浪费时间。 理清各水平之间的教学内容和内容的层次, 不做“ 低级重复 ”和“ 无轻重 ” 的无用功, 避免给体育课时带来的浪费。

正确理解和处理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两大要素的来维持和支撑, 一是几教师, 二是学生, 在教学活动中, 他们所扮演的角色也是不同的,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如何理解和巧妙的运用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这对于教学活动的良好开展和有序进行是至关重要的。

近些年的课改, 提出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要学生自己去合作学生, 探究学习, 自主学习。 有些人就因此走入了一个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那就得淡化教师的主导地位的误区, 教师主导少了, 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就似乎提高了, 这看起来是正确的, 也符合现在的课改要求。 其实不然。

教师的主导主要体现在“ 导 ” 字上, 是对学生学习的引导, 是对他们学习方法, 学习思路, 学习方式等上的引导, 学生在解决问题时, 受到当前的认知水平的限制, 如果没有一个好的线索, 好的方法, 靠他们自己去发觉, 去创造, 真的是很难的。 只有教师“ 导 ” 了, 学生按照一定的思路去解决问题, 才能使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问题的答案走向正确的道路, 提高学习的效率。 那种要提高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就是要降低教师的主导地位做法是错误的, 不科学的。 相反的, 如果教师加强了对课堂的主导,积极发挥教师对于课堂的主导, 通过引导, 让学生跟着一条正确的解决思路, 再加上学生积极的学习, 加上合理引导下产生的对于问题的自我理解, 自我发现, 再去相互探究,相互交流学习, 这样反而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提高, 学生的主体性也就显现出来了。 教师在这期间却是加强了对于教学活动的主导。

前些年, 在“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的引导下, 有些人对于此产生了错误的理解。 课堂上出现了一些实在是令人想不通的现象, 学生的课桌摆在了一起,三五个人一小组, 两三个小组为一大组, 不要讲桌了, 教师没地方放课本了, 不要教师站在讲台上讲课了, 教师要讲的少, 讲的粗, 剩下的要学生去自己探究合作学习, 三五个人坐在一起讨论进行, 讨论这节课所要学的内容, 自己提出问题, 然后通过讨论去解

决,教师在课堂上倒成了看孩子的“ 保姆 ” 了。 单从课堂的表象来看, 课堂氛围活跃,人人都在参与学习, 教师不再讲课了, 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显得大为提升了。 如果从课堂的效率来看, 那就大不如以前了; 差生由于没有了教师的约束, 管教, 更加放任自流,借着讨论探究的幌子, 坐在一起聊家常, 谈天说地, 那里有心思去学习; 好学生想要学习, 但是缺乏有效地指导, 没有一个完全正确, 合理的思路去进行学习, 自己无法判别重难点, 结果眉毛胡子一把抓, 致使他们的学习效果也就下降了。 最终的结果就是差生越差, 优生也变差了。 后来讲桌抬回来了, 课桌摆回来了, 发现想要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就是要牺牲教师主导地位那是行不通的。

在学校体育教学中, 如果降低了教师的主导地位, 那是万万不能的, 体育课本来就是有点和“ 玩 ” 结合起来的, 如果缺少教师的主导, 靠学生自己去讨论, 完成学习任务, 那真是太难了, 就成了真正意义上的“ 放羊 ” 了。 再从运动技能的角度去考虑,如果缺少教师给学生进行动作的讲解和示范, 组织学生进行练习, 组织放松练习, 帮助学生纠正错误, 他们那里懂啊。 要让学生学会前滚翻, 后滚翻, 背越式调高, 跨栏,标枪, 铁饼等等, 这些有技术含量的技能, 学生的思维和过去的记忆中没有此类的“ 经验 ”, 没有提取的东西来指导他们完成这些动作, 要让他们在脑海中凭空产生一个前滚翻的动作做法, 这简直是不可能的, 或者说他们可能懂一些, 单靠讨论和自学, 没有教师进行合理的引导, 学生就能将动作的难点, 技术的关键地方做好吗? 这也是不太可能的,不太现实的, 而且课堂的效率是不会得到好的提升的。 只有通过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正确的动作示范, 合理的动作讲解, 组织他们进行练习, 给他们进行评价, 他们才能按 发动认识动作阶段 →粗略掌握动作阶段 → 改进提高动作阶段 → 巩固与应用自如阶段的正确顺序对动作技能进行学习, 才能有效地掌握动作技能。

因此, 要想在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就必须加强教师的主导地位, 通过教师的引导, 学生再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这样学生才能正确解决问题, 才能安全, 合理,有效地掌握动作技能。 教师要对课堂进行正确的引导, 教师引导的越好, 越精, 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越强, 以前的那种要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就要淡化教师主导地位的说法是由于教师对于教学活动引导的不够, 或者说不够好, 不够精所导致的。 所以, 要想提高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就必须加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

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

在学校体育的运动教育中,包含体育课、课外活动、课余训练、课余竞赛四个主要内容,其中课外体育活动就占了相当大的比重,我们要如何利用好这一块“肥肉”呢?这不仅可以促进学校的竞技运动的发展,而且还可以扩大校园文化的氛围,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增进同学间的情感交流,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掌握更多的运动知识和熟练地运用运动技能。

影响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因素:

1 学生和学校的认识因素: 学生和学校对于课外活动的认识程度决定着其开展的方向,有效性, 多元性。 学生对于体育知识技能的掌握大多是在体育课上, 而体育课的课时量是有限的, 除了体育课, 在学校能够进行体育锻炼的就只有课外体育活动了, 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 它不受到课堂上的某些条件的约束, 没有多余的消极因素参与进来,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兴趣爱好, 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 学校可以利用课外活动多开展一些有利于学生和学校发展的体育文化活动。

2 场地器材因素: 很多学校为了节省开支, 没有按照国家的相关标准购置体育器材和建设合格的体育场, 导致许多学生没有场地和相关的器材进行锻炼, 缺乏课外活动的多样性, 学生没有运动的兴趣, 致使课外体育活动很难有效地开展。

3 学生的运动兴趣缺乏: 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由于学生缺乏课外运动的兴趣, 导致学生无法形成长期坚持锻炼的好习惯。 在这方面, 还存在着性别的差异, 男生多于女生, 女生大多由于没有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天生的文静少动, 也就不从事课外体育锻炼, 男生大多天生好动, 其在课外锻炼的时间和形式也就多一些。

4 组织形式因素: 学校为了多的让学生进行学习, 所以就会减少一些课外训练和课外竞赛的时间和机会, 学生也就不再自行去组织课外的训练竞赛活动, 其中有一些学生想进行课外的活动, 但是缺乏组织, 缺乏相关人员的指导, 他们处在一个进行课外活动的一

个盲区, 这样从事课外活动的质量和人数就会大大下降。

5 思想因素: 学生和老师缺乏对于自身和学校的健康意识, 没有一个终身体育观念,没有充分的认识到健康对于一个人, 一个群体, 一个国家, 乃至人类社会的重要性, 没有为自身和群体的长远做打算, 这些思想上的落后深深的影响着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

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现状及对策:

相当一部分学校对于课外体育活动不够重视, 没有人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 缺乏必要的指导, 没有形成一整套的活动策略, 没有排入课表。学生干什么的都有, 跑步的, 打球的, 玩耍的, 扫地的, 值日的, 学习的······其中大多数人不去从事课外体育活动。

如果将课外活动按照其他课的上课形式一样, 什么时间该干什么, 星期几该干什么, 星期几是谁负责的, 这样按照课表的形式排下来, 学生也就会自觉地去进行课外的“ 体育课 ”, 老师们也就会自觉地去组织和教授学生必要的运动知识和运动技能, 这样, 课外体育活动从形式上就比较系统, 比较完整。 每个学校再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 制定适合自己的课外体育课的活动形式, 让学生从事课外体育活动有人指导, 有目标有任务去完成, 不再盲目, 不再无所作为, 无所事事。

因此, 学校应该重视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 形成一整套的活动方案, 使其走向制度化, 规范化。

做一个合格的体育人

参考文献

[1] 体育与健康课改论 / 毛振明,王小美. -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9.4

[2] 体育 / 周兆欣主编. - 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06.8

[3] 体育科学学科发展现状与未来 / 《体育科学学科发展现状与未来》编写组编. -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1

[4] 体育教学论 / 樊临虎著. -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本文纯属个人观点,如有雷同,请以参考文献为主,如有漏掉的参考文献请见谅,谢谢各位的书籍作为参考,本人在此谢过。

2015.1

体育小论文

单位:琼台师范13体教一班 姓名:吉红林

体育在人和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体育对于人来说, 是伴随着人的一生的, 从人的出生到人最后的死亡, 人都在和体育做较量; 生活中, 人们接触比较多的, 且较为广泛的也是体育。 体育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 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兴衰存亡的, 从人类的产生到人类社会的发展消亡。

首先我们来说体育对于人的影响: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走、 跑、 跳、 舞动、 投掷等等都是归为体育类的项目, 人们在日常活动中, 都会有意识或无意识的从事体育活动,人们总是把刻意安排的, 有意组织的, 有一定目的性的体育活动称为体育锻炼, 对于日常的小运动, 人们不再称作体育锻炼, 但是这些小运动却也同样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体育给人的首要影响是身体健康, 也是最为明显的, 人们在从事体育锻炼时最为迫切想要满足的就是通过体育活动的锻炼来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为此, 人们在提到体育锻炼时, 就马上想到了身体上的健康, 人们就会刻意按照自己的实际需求去从事体育锻炼来满足这一最基本的要求。 当人的这一首要基本目的( 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得到实现和满足后,人们就开始在体育锻炼上获取更高的要求, 能够拥有一个匀称的体型, 拥有一条良好的身体曲线, 拥有一身有力的肌肉, 拥有一个迷人的身材等等, 这些都是人们对于体育最为基本的外显要求, 是反映在对人身体外在美上的,其还有对于人的内部器官结构及功能的影响。

1. 通过有效地体育锻炼, 能够改善人们肌肉的生理特性和物理特性, 表现为: 使肌肉变得有弹性, 耐疲劳性加强, 使其更有力, 有质感, 有美感, 从而塑造一个良好的身体外形, 从事更为多的体育运动, 持久从事某一容易产生疲劳的工作。

2. 通过有效地体育锻炼, 能够改善人的呼吸系统的功能, 提高肺活量, 从而推迟肌肉出现疲劳的时间, 减少乳酸等疲劳产物的产生, 使人体能够较长时间的从事某种具有一定身体负荷的工作或运动, 提高工作学习的效率。

3. 通过有效地体育锻炼,能够加强骨骼的强度和硬度,增大横截面积,防止其因受到创

伤而遭到破坏;增加骨骼的长度,使人体显得更加高大。

4. 通过有效地体育锻炼, 能够改善人体的韧带性能, 使其变长, 变得有弹性, 伸缩自如, 从而使人体的动作变得更加优美, 更加协调, 完成更为复杂, 更为有难度系数的动作, 使身材更加有曲线美。

5. 通过有效地体育锻炼, 能够改善人体循环系统的能力, 加快血液循环, 促进新陈代谢, 提高人体的灵敏性, 从而保证人体各个器官的内环境相对稳定, 减少有害物质在人体内的停留时间, 延缓器官的衰老, 增加人的寿命; 使人体变得更加敏捷, 灵活, 能够更加快速有效地避开外界环境对于人体的伤害。

6. 人通过经常积极参加体育活动, 能够培养人的果断、 勇敢、 自信、 积极进取的良好个性特点, 使人的内心变得更强大, 心理更健康。

7. 人通过经常积极参加体育活动, 能够培养人的团结互助意识, 合作、 守纪律、 守规则的良好社会意识。

8. 人通过经常积极参加体育活动,能够提高对个人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增强人际交往能力, 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 养成坚持锻炼的好习惯, 掌握和应用基本的运动知识和技能。

因此, 体育在人的一生中是很重要的, 占有很高的地位, 对人的影响是不可小视的。

其次我们来说体育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人类在原始社会时期, 就已经开始从事体育活动。 如: 人类在进行狩猎时的走, 跑、 投掷等等都是体育活动 , 只不过在社会生产力和人的智力发展落后的情况之下没有用“ 体育 ” 这一概念来解释罢了, “ 体育 ”这是人们在后续的发展过程中衍生出的概念。

可以说, 体育几乎是决定着远古人类的生死存亡。 当时的体育是和狩猎及战争联系在一起的,原始部落与部落之间, 各个国家之间, 各个种族之间, 所进行的比较原始的战

争, 运用最多的也就是体育项目, 投石、武术、 标枪等等, 这些都是体育的范畴。 在那个几乎肉搏的战争年代, 当人们认识到体育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时, 统治阶级开始对军队进行专门的体育训练, 提高个人的身体素质, 战斗力, 从而提高整个军队的战斗力, 赢得战争的胜利, 获取自己的利益。 这也就自然而然的说明体育关乎着一个国家, 民族的存亡。 这是在古代社会。

在现代社会, 体育的功能在人类漫长的社会演变和发展时期也在悄悄的发生着变化。 在当今社会, 体育已经能不单单局限于提高军队的战斗力了, 它有了更为复杂, 更为深刻的意义。比如:

1. 体育的政治功能, 经济功能, 教育功能, 当然还有以前的健身功能等等, 而这些功能已经深深的影响着国际上的每一个国家和地区, 体育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在日渐凸显;

2. 由体育竞赛带来的国与国之间的政治交往愈加平凡, 已经屡见不鲜了;

3. 体育活动和体育游戏带给人们生活的乐趣已经深入到每一个家庭和民众之中;

4. 体育的健身功能已经被拉入到国家改革体系中, 为了提高国民素质, 为此出台的法律法规比比皆是;

5. 体育文化给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填了更多的光彩, 一个国家或一个名族会因为拥有某项体育赛事的主办权而感到自豪, 会因拥有某个出色的运动员而感到无比的光荣。 这些繁荣与兴盛都是体育带给我们的, 我们每一个人, 每一个国家, 每一个名族, 都不能离开体育事业而发展进步繁荣, 无法脱离它而永存, 无法淡化体育而兴盛。

因此, 体育无论对于个人还是人类社会的发展都是极其重要的, 其地位也就不言而喻了。

我国从体育强国走向体育大国的必然选择

我国从1984年起, 许海峰在第23 届美国洛杉矶举办的奥运会上获得第一块金牌以来 ,在竞技体育事业上的发展是比较快的, 除了短跑以外( 由于短跑属于爆发性的项目,受人种差异的影响比较大, 亚洲人种在此类项目上比较弱 )。 在有些体育比赛项目上可以说是佼佼者, 乒乓球, 可以说是世界其他各国暂时无法超越的, 跳水, 羽毛球, 网球, 排球等等, 都已经在世界上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在各届奥运会上, 世锦赛等的比赛中, 奖牌数排在前列, 而且还取得了第29届奥运会的举办权, 可以说, 我国现在算得上是一个体育强国。 但是, 近些年我国的“ 大众体育 ” “ 群众体育 ”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国民身体素质在逐渐下降, 人口老龄化严重, 很多老年人的生活不能自理, 身体疾病多发, 时刻威胁着他们的生命; 青少年体质下降, 无法肩负生活的重任, 身体各项指标都基本不达标; 青壮年的职业病多发, 心理疾病普遍存在, 我们的国家要发展, 国民的体质必须走在前面, 走向体育大国之路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了, 而这些东西都严重的阻碍着我国从体育强国走向体育大国,要想走体育大国之路,我们必须认清这些问题,然后对症下药,切实解决这些问题。

我国人口有13亿之多, 其中大多数人处于不健康或者是亚健康状态, 健康人群所占的比例较小, 这些都是实实在在存在的问题。 体育大国之路必然是要走的, 该怎么走,该走向何方, 这是我们当下需要解决的切实问题。

1、 学校体育还没有清楚地认清自己肩负的重担。 学校体育是国民体育的基础, 其任务就是: 通过体育教学, 向学生进行体育, 卫生健康知识的教育, 增进学生体质, 促进身心发展, 使学生在德、 智、 体、 美全面发展。 通过对知识技能的传授, 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的观念, 在走入社会后, 能够懂得如何去锻炼身体, 保障自己的身心健康。 当下好多学校为了降低教学成本, 降低教学事故, 对学生的体育课质量要求越来越低, 慢慢走着一条淡化运动技能的道路, 体育课也变得像一种华而不实的游戏课, 学生无法掌握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 致使学生在以后的发展道路上, 由于知识和技能的缺乏, 不能够进行有效地自我锻炼, 致使身体素质逐渐下降。

因此, 学校应重视自己的责任, 努力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育精神, 帮助他们树立终体育观, 更多的传授他们运动知识和技能, 为学生以后的体育发展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2、 从事体育工作的专业人员少。 体育事业是一项比较辛苦和具有危险性的一种工作,加之人们对于其不够重视, 劳动报酬少, 社会认可度低, 导致从事体育事业的人相对于其他行业的人来说是比较少的。 由于群众缺乏自我锻炼的方法和能力, 又缺乏专业人员的指导, 致使相当一部分人不知从何下手锻炼, 不知该用什么方法锻炼, 锻炼形式单一, 锻炼方法简单, 专业性不强, 使得锻炼不到位, 锻炼效果差, 取得的效益低, 对于高级的锻炼项目, 更加专业的锻炼方法, 没有过多的途径取得。 这也就导致了, 部分人的身体素质低下。

因此, 国家应加大对于体育人的培养力度, 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 适当的增加从事体育事业人的人的比例, 为我国“ 大众体育 ”“ 群众体育 ” 的良好开展打好底子, 在大众有需要时, 我们拿的出体育人去服务和支援他们, 去指导他们从事锻炼自身身体的运动, 从而提高我国的国民身体素质。

3、 锻炼器材少, 场地限制严重。 由于大众体育的开展需要大量的物力, 财力, 人力, 而且我国地域辽阔, 人口众多, 地形多样, 气候多变, 这样就更加难以普及大众所需的健身器材, 人们缺乏锻炼的场地和器材, 无法进行拥有一定专业形式的锻炼, 传统的慢跑, 打太极拳, 气功, 扭秧歌等, 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的锻炼效果小, 身体素质无法快速上升, 导致人思想上产生惰性, 不能坚持长时间去锻炼, 最终还是身体素质上不去。

因此, 国家和各地区应根据不同地域的特点, 适当的加大对体育场地和体育健身器材的经济投入, 适当的增加其数量, 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一个良好的锻炼场所, 进而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

4、 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低, 人们的生活水平不够高。 由于多数人们的生活水平低, 他们愿意拿锻炼的时间来获取更多的经济收入, 满足当下的生活需求, 这样一来, 人们不愿意去从事体育锻炼, 而且, 长时间从事某一项工作会导致职业病的发生, 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也就无法提高身体素质。

因此, 国家应努力提高国民经济发展水平, 完善分配制度, 制定一种良好的社会福利政策, 使“ 老有所依, 老有所养 ”解决人们的后顾之忧, 从而让人们在经济收入和身体健康上选择时, 能够侧重于身体健康, 让人们放开心思来锻炼身体, 而不是去抓收入, 为人们的体质上升一个台阶。

5、 人们的思想观念落后, 锻炼意识不够。 一种好的意识, 可以促使人们去从事自己喜欢的某一项运动, 当下, 人们没有一种良好的锻炼意识来促使人们从事体育锻炼; 享乐主义严重, 没有一种吃苦耐劳的精神; 闲暇时多以打游戏,看电视电影, 逛街, 玩乐来打发时间, 也不去体育锻炼身体。 长此以往, 人们的身体素质不但不会上升, 而且还会逐渐下降。

因此, 人们应转变自己的思想观念, 树立终生体育的观念, 走出网络, 走出小说,走出房间, 去外面看看天空, 去进行体育锻炼, 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 增进国民体质健康发展。

希望在“ 每天锻炼一小时, 健康生活一辈子 ” “ 发展体育运动, 增强人民体质的 ”“ 全民健身纲要 ” 的有力号召下, 人们能够重视自己的身体健康,有一种好的锻炼身体的意识, 养成坚持锻炼的好习惯, 有一个良好的身形,有一个积极, 健康, 乐观,开朗, 向上的人生态度, 全面提高国民素质, 使我国尽快步入体育大国的正轨。

走出体育就是“竞技体育”的不科学误区

一说起体育, 很多人的第一映像就是各种比赛, 就已经把体育等同于竞技体育了。 这只能说是我们对于体育这个大的概念没有理解全面, 或者说理解的不够彻底, 也可说对于我们受到的体育思想教育过于陈旧, 过于原始。

体育: 体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文化现象, 它产生于劳动, 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它受一定社会政治、 经济的影响与, 也为一定的社会政治, 经济服务。

体育: 体育是人类在社会发展中, 根据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遵循着人体生长规律, 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 为增强体质, 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进行思想教育, 丰富社会文化生活而进行的一种有目的、 有组织的社会活动。

这是已经很明确了, 体育, 不仅包含了竞技体育, 而且还有心理健康, 身体强壮,等等, 这点就足以推翻体育就是“ 竞技体育 ” 的不科学论断了。

在体育的发展过程中, 形成了三个基本的方向, 学校体育, 竞技体育, 群众体育。

1 学校体育: 学校体育, 它包含在了学校教育里面, 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重要任务和功能就是增强学生的体质,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丰富学校教育的内容,当然了, 其最终是要培养社会主义全面发展人才, 即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体育也是其中之一。

2 群众体育: 是以健身、 健美, 娱乐, 医疗为目的的健身活动, 内容丰富, 形式多样,因人而异强身健体。

体育有多种多样的功能, 最主要最直接, 也是最重要的功能, 强身健体, 通过对身体各部各部位的有节奏, 有编排, 或者无节奏, 无编排的练习, 达到一种身体的内外平衡, 相对稳定状态, 加快血液循环, 促进新陈代谢, 从而使身体朝向有益的方向发展。在身体健康还包含了心理的健康, 通过体育活动增强人的团队协作精神, 培养坚强的魄力,勇敢果断的性格, 消除多种心理疾病。

还有政治功能, 比如奥运会的举办, 各种比赛的举办, 这当中伴随着多种政治外交,这当中或多或少的会有一些经济的交往。 教育功能, 娱乐功能, 医疗保健功能, 等等一些, 都是体育的功能, 尽管有些是显性的, 有些是隐性的, 都能够对人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3 竞技体育: 是为了提高运动员的技术水平, 进行的专门的, 有组织的, 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它的最直接目的就是提高运动的竞技水平, 为某一个国家或团体服务。 它包含在了“体育” 这一范畴里面, 体育并不仅仅就是用来比赛竞技的, 竞技体育只不过是“体育” 里面的一个分支罢了, 如果我能把竞技体育等同于“体育” 的话, 就会使“体育”显得比较狭隘, 无法充分的说明“体育” 的分类及其多样的功能。 甚至会使人们走向某一个极端, 片面的发展体育的走向。 从而忽视或者淡化了体育的其他功能和作用。

因此, 人们应改变以往的观念, 转变旧思想, 科学合理的认识体育, 走出体育就是“竞技体育的不科学误区”, 避免体育走向某种误区。

当下学校体育课时与体育课质量的问题思考

学校所学的课程种类是很多的, 小学到高中所谓的“ 三大科 ”到“ 副科 ”, 大学的专业课和非专业课, 选修课, 这么多的课程里面, 有一个课程可以说是最重要的,那就是体育课; 体育课可以说是唯一一个被拉入到中央文件所规定课时和课程标准的课。为什么要拉入呢? 不是说它究竟是有多特别, 而是它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很重要。 小可以锻炼个人身心健康, 大可以促进群体的健康, 国民的健康, 国家的发展, 最终的人类的优种基因的选择, 这些都是体育可以带来的巨变, 而这些的基础就是学校体育, 学校体育是促成这些的最重要的因素, 所以说, 学校体育课的质量问题是值得人去深思的。

1990年-2010年国家出台的学校体育法规政策主要条文及重点汇报

一、学生体质(10份)

1 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2 建立学生体质测试报告制度;3 要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4 体育课程要以增强学生体质、 增进学生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 5高校主要负责人要作为学生体质健康的第一负责人; 6 建立和完善《学生

体质健康标准》 测试记录制度。

二、体育课(16份)

1 高校3年以上应开设体育选修课; 2小学1-2年级每周4课时, 小学3-6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 高中每周2课时; 3 尊重教师、 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 4 1-6年级开设体育课, 7-9年级开设体育与健康课; 5 开足开齐农村小学体育课; 6 让每个学生掌握2项运动技能。

三、课外体育活动(13份)

1 中小学每天应安排课间操, 每周安排3次以上课外体育活动; 2 学校必须每天组织学生进行1h 的集体体育锻炼, 并列入教学计划; 3 广泛开展“ 全国亿万学生的阳光体育运动 ”; 4 建立全国中小学生的课外问题活动工程示范区; 4 全面实行大课间体育活动;5学校要组织学生开展1h 课外课外体育活动并排入课表; 6中小学校长是保证学生每天1h 体育活动的第一负责人。

四、体育教师(5份)

1 学校应配备一定比例的女教师; 2 加强农村师资队伍建设与专业培训; 3 保证中小学体育教师数与质量; 4 重新核定中小学体育教师编制数额, 实行岗前培训, 持证上岗。5 科学核定体育教师工作量, 落实体育教师室外工作的劳保待遇。

五、体育设施(14份)

1 学校要按照国家器材配备标准 ,配齐体育器材; 2 农村中心小学到2005年要按照国家器材配备标准配齐体育器材; 3 教育行政部门定期检查; 4 初中学校体育器材、 场地按新标准购置、 配备和建设。

六、教育安全(5份)

1 体育教师进性安全知识技能培训; 2 加强学生安全意识教育, 指导青少年科学锻炼;3 建立意外伤害保险制度, 提倡学生购买意外保险; 4 建立校园以外伤害事件应急机制;5 推行由政府购买意外伤害校方险的办法。

七、体育训练与比赛(9份)

1 学校至少每年举办1次全校性运动会, 开展经常性小型多样的学生体育比赛; 2办好体育传统学校和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队; 3 学校每年要开展春、 秋季运动会; 4 开展群众性和民族传统体育竞赛项目, 研发中小学体育集体竞赛项目。

八、体育中考(5份)

1 全面组织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 2 逐步加大体育成绩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中考

成绩的分量; 3 积极推进高中毕业学业考试中增加体育考试的做法, 将体育考试成绩作为高校录取新生的重要参考依据。

以上八条摘自2011年《 成都体育学院报 》第37卷

党中央如此重视一门一直以来被认为是“ 副科 ”的课, 体育课时也从少到多, 课时内容也在不断丰富, 是不是这样就已经够了呢?学校就能按时, 按量, 按计划, 按要求完成这些要求吗? 当然没有, 这已经被人们所证实, 被事实所验证。这只是一个理论层次上的东西, 真正的实践者还是下面的学校。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 学校一直以“ 三大科 ”为主要进行安排课时, 这“ 三大科 ”的课时量是占比较大的比重, 似乎还不够用。 体育课一直就未被受到多大的重视, 以为可上可不上, 可有可无, 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 体育课就一直是其他课的后备资源, 那个课缺一节, 首先想到的就是体育课, 快到期末考试了, 体育课就停了, 干嘛去了呢? 变成了复习课, 复习“ 三大科 ”,去复习考试内容去了。这样的话, 我们的体育课的课时量是无法保证的。

我们都知道, “质”和“量”是辩证统一的, 当量达到一定程度时, 如果抓住时机,就会变成质的飞跃, 又在此基础上继续发展。 我不否认现在所规定的体育课的“量”不够,较以前来说, 已经是前所未有的改变了, 现在的小学的体育课时已经达到了每周四课时,说实话已经是很不容易了, 课时多了, “量”上去了, 这就已经够了吗?真正的“量”是要在“质”的前提下完成的, 是说你真正利用了多少, 而不是说我规定了多少的课时量,单凭规定的理论层面上的东西是不行的, 我们要付之于实践, 将理论上的东西变成我们当下体育课的实际, 规定了多少, 我们尽量就完成多少, 这样才能够保证我们体育课的实际课时量, 而不是理论上所规定的课时量。

在上体育课的时间老师干嘛去了呢? 学生又去干嘛呢? 早上一般都安排的是文化课,体育课, 一般都安排在下午, 下午的一二节是好的时间, 由于多数学校的体育课都是在室外上的, 夏天下午太热, 不能够对学生进行负荷比较大的练习, 冬天比较冷, 学生和老师都不愿去做大量的运动, 这样的体育课的质量是可想而知的, 不可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的; 而且, 下午的第二节课下了就是课外活动的时间, 这样就把体育课和课外活动混在一起了, 操场上人来人往, 学生没有心思去上课, 老师也没有兴致去认真上课了, 就

让学生自由活动, 自由活动学生能够学到什么东西呢? 几乎学不到啥, 除了打闹还是打闹。 这个时间也是学校事情最多的时间, 值日生要去打扫卫生, 做好班级值日, 好学生要去学习, 差学生要去玩耍, 很少有人自觉去锻炼。 很多学校或多或少的都存在着体育场地器材缺乏的现象, 这样一来, 体育课的形式就会很单一, 学生的运动兴趣无法得到激发, 体育课也就缺少了创新性, 体育教学目标也就不能有效地完成, 体育课就是这样慢慢浪费掉了, 体育课的 “质量”就无从谈起了。

难得有一节正规的体育课, 学生和老师又去干嘛呢? 现在讲求“ 快乐体育 ”让学生在玩中学习, 快乐中学习, 做游戏去了, 这样学生轻松, 老师轻松, 课堂气氛活跃, 学生“ 玩 ”乐了, 快乐了, 至于说学到了什么, 这就不敢说了。 而且, 这些游戏大多是锻炼效果差, 娱乐性比较好, 只要能玩, 只要简单易行, 我就用, 这样的话, 课的教学任务就完不成了, 也就谈不上好的质量了, 制定水平教学计划, 学年教学计划, 学期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计划, 课时教学计划, 党中央制定那么多的条令能有什么用呢?那还不是白费力吗。 那种既能保证教学任务, 又不缺乏课堂上的游戏, 课堂上所选取的游戏能够真正对于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贴近的一般只存在于公开课上, 平常的课中是不常见的, 毕竟公开课少于平常的体育课。 这样来看, 我们的体育课也就是没有好的“质量”可言了。

因此, 我们在注重体育课时的同时, 也应该注重其教学质量, 质量才是我们的目的和最终归宿, 课时质量提升了, 我们的课堂才是高效优质的。

运动技能在学校体育课的去留问题

在近几年的体育教学中, 出现了一些令人痛惜的现象, 新一轮的改, 要让学生学乐,在快乐中学习, 从而在体育课中大量的引入了游戏, 慢慢的开始在淡化运动技能教学, 而运动技能这东西, 要从中挖掘出其乐趣, 也不是件特别简单的事, 似乎运动技能和课堂

乐趣是背道而驰的, 对于运动技能越强, 技术要求越高的课, 其乐趣也就大大缩减, 对于运动技能弱, 技术含量低的课, 其乐趣也就相应的升高, 这种“ 乐趣 ” 和“ 运动技能 ” 相背而行的现象在当下体育课中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体育课上,运动技能到底该

不该教, 该教多少, 该怎么教?

究竟学校体育课上运动技能到底该不该教呢? 要不要教呢? 回答当然是肯定的要教,而且要教的好, 我们不能将体育课改为一种华而不实的游戏课, 运动的乐趣, 是来自参与者( 学生 ) 的自我体验, 自我感悟, 是在参与运动后( 上体育课 ) 获得的一种良好的身体练习, 掌握一门熟练的技能, 突破自我极限的成就感, 自豪感, 自我认同感,这才是体育课的乐趣所在, 这就要求体育教师拥有较强的专业技能, 课堂的组织能力, 创新能力, 并不是在体育课上玩的开心, 学生无压力, 无身体负荷, 无练习密度, 无运动强度, 无运动量, 而这些是存在于华而不实的体育课中, 正是当下某些教师自身能力不够, 错误的理解新课改的含义, 为了迎合新一轮的课改, 而进行的所谓“ 快乐体育 ”, “ 阳光体育 ”。 而这样, 可真是与体育课的初衷背道而驰了, 这样,学生是玩乐了, 玩的开心了, 而上体育课单单只是玩乐就行了吗?单单就是无任何身体负荷就行了吗? 这真该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你让学生在这样的体育课上玩乐了, 这是在玩课程, 玩下一代合格的接班人。

运动技能这东西, 是靠传承的, 是靠反复练习的, 反复改进与提高, 最后形成意识层面的东西, 是要形成肌肉记忆的。 如果说是我们这一代人不教, 下一代人不教, 那么,下下一代人要谁去教, 有谁有能力去教呢? 有些老师说我们想教, 但是我们不敢教, 我们的领导不让教。 对, 这也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问题, 体育活动的开展是伴随有危险性的,而且这是不可避免的, 近些年因为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受伤, 家长找学校的是屡见不鲜, 这也是阻碍学校体育开展运动技能教学的一大因素, 这能够算得上足够的理由了吗? 显然这不能够算, 学校是一个教书育人的地方, 要让学生在德智体方面全面发展, 我们不能因为某些原因而放弃我们的教育方针和理念。 学校和家长, 老师之间要进行沟通, 找到合理的解决办法, 既要教运动技能, 又不损害学生的身体, 不影响学校和家长之间的关系。 体育教师要在“ 受伤 ” “ 体育课的运动技能教学 ” “ 学生家长 ” 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既要教运动技能, 又要教的好, 而且要教的讨人喜欢, 教的学生乐意去学。 体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 认清自己的重担, 继续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上好体育

课,教书育人, 促进每一个学的全面发展, 关心每一个学生的身心健康。

因此, 学校体育应该一如既往的教学生运动技能, 而且要教好, 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与时俱进, 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

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分量和地位

游戏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有着放松身心, 丰富人的闲暇时间, 培养人各种能力的功能, 游戏在一节体育课中同样是必不可少的, 它可以丰富我们的课堂教学形式,辅助教学目标的完成, 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等等, 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地位日渐在上升,引入的形式变得多样, 占用一节课的时间也在增多, 每种事物都有利有弊,游戏在体育课中的引用也不例外, 这到底该不该继续加大其分量呢?或者说加大减少到什么标准才算是合适呢?

游戏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地位日渐上升的原因:

新课改所提出的“ 快乐体育”, 要让学生在玩中学校, 在快乐中接受新的知识; 这样一来, 要让学生在快乐中学校, 体育教师首先想到的就是体育游戏了, 游戏最大的特点就是其趣味性相对于其他的教学内容是更强的, 游戏也就被慢慢更多的带进了体育课堂,而且其所占的比例在逐渐上升, 这些东西学生乐意接受, 也乐意去玩, 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玩了, 当然他们也就乐了, 教师也轻松, 学生也轻松, “ 快乐体育 ”也就被突显出来了。

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的日渐改善, 人们的基本生理需求得到了满足, 人们开始向更高层次的需求出发, 比如尊重的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 安全的需要等, 这样一来, 人

们将不再乐意从事使自己身体有疲劳感的活动, 更多的去求追求享乐主义, 久而久之, 人们的身体素质在逐渐下降, 可以说一代比一代差, 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无法有效地完成体育课程的教学任务, 学生感到有身体和心理负担的体育运动令自己不太舒服, 就开始抵触, 不愿再去认真有效地完成应有的体育学习任务, 学校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只能去降低教学任务的难度,这当中采用做多的也就是游戏, 慢慢的就开始不自觉的走向游戏化的道路。

我一点也不否认游戏在一趟体育课的重要性, 它给学生带来了乐趣, 带动了整堂课的气氛, 活跃了每一个参与者。 那游戏在体育课堂到底该不该要呢? 该要多少? 要是肯定要要的, 而且是必不可少的。 我们主要说的是该要多少和该要那些的问题。

在小学幼儿园, 由于学生的身体素质, 心理素质, 以及各种认知思维都不够健全, 学生的记忆主要是以形象记忆为主, 我们在进行体育教学时, 就应多的进行情景教学, 这将会大大的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 因此, 我们可以更多的引入游戏来模拟情景,角色扮演,事物演示, 更加真实的再现现实的东西, 这就要求引入游戏的量也是比较大的, 占到一节课的 60%-70% 左右。 我们在引入游戏教学时, 还要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 比如教学环境, 教学对象, 学校的硬软件设施, 本地区的教育思想, 当地民俗等等。

对于较高年级的学生, 他们已经对于客观事物有了自己的认知, 无论是他们身体素质, 还是心理素质方面, 都已经开始趋向成熟, 并走向于成人化, 引入的量也就要相对少些。 为了更好地完成我们的教学计划和内容, 我们在引入游戏时, 应该多方面思考, 这些游戏能不能对我们的这节课有帮助, 能不能达到基本的热身效果, 放松学生身体的效果, 能不能达到锻炼学生身体的效果, 促进心理发展的效果。 这些都将是我们认真思考的东西, 而不能一味的“ 引进来 ”, 不能够“ 为我所用 ”, 达不到我们预期的目的, 这岂不是徒劳, 或者说是在引入游戏来应付本节课的任务, 没有预定的目标, 致使学生在体育课上“放羊”。这样的游戏就不该带到课堂中来。

当下好多学校的体育课在引入游戏时, 不进行多方的考虑, 不管是不是对我们本节课有用, 只要教师觉得能让学生玩的开心, 只要学生愿意, 他就拉入到课堂上来, 这种游戏大多都是基本无锻炼意义, 基本无运动技能而言的, 把这些东西引进来, 这是在给我

们的体育课“ 抹黑 ” 啊, 这是在和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开玩笑啊。

学校体育教学过多引入游戏其实是不太可取的。 学生在 3 岁到 22 岁之间大多数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 这个年龄阶段是人生中一个很重要的阶段, 学生的健壮的体魄, 良好的性格形成, 健康的心理素质,个性的形成, 都是在这一阶段, 而且, 学生树立终生体育观的最佳时期也是在这个时候, 他们现在的所学, 就是在将来他们走出学校, 进入社会进行自我锻炼时进行自我指导的重要方法。 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 锻炼最多的就是在体育课上, 学习体育技能最多的也是体育课, 如果体育课只是一味的进行游戏, 一味的以“ 乐 ” 为中心, 那学生未来的体育之路该何去何存, 终身体育观该怎么去实现呢?

因此, 我们在学校体育课的教学中在引入游戏时要有度, 在拿来的同时要“ 为我所用 ”, “ 为我有用 ”, 在不忘本(不丢掉课时任务) 的基础上引进来, 丰富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带动每一个参与者, 让学生更为积极主动的全身心投入到体育课的学习中来, 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奠定思想和身体基础。

“低级重复”和“无轻重”带来的体育课时的浪费

在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 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因素造成体育课时的浪费, 从大的方面来看, 我认为有两个方面。

1 “ 低级重复 ”: 低级, 就是无运动技能, 锻炼效果差, 或者说是运动技能少, 锻炼效果不明显, 教与不教都无所谓的教学内容, 也可说, 可以轻微提及, 但不能作为重点内容; 重复就是反复去教一种东西, 前面教了, 在后面的教学中也教。

“ 无轻重 ”: 对于课程内容, 没有重点和难点, 没有介绍内容, 就是通常所说的“ 通吃 ”, 都作为教学内容, 导致样样教不好, 样样教不精。

“ 低级重复 ” “ 无轻重 ” 给我们给我们学校体育课时带来的浪费是很明显的, 也是很严重的问题。 比如: 小学五六年级( 水平三 ) 的学生, 就可以教篮球的原地高低运球, 行进间的高低运球; 足球的颠球, 脚内侧传球; 体操的前滚翻, 后滚翻, 田径的蹲踞式起跑, 跳远等等, 当这些在这个水平阶段的学生作为主要的体育课内容教了之后,在初中( 水平四 ) , 高中( 水平五 ) 还会教这些东西, 又作为新一轮的内容进行教授, 这不是在白白浪费大量的体育课时吗?

在水平一、 二、 三教过的东西, 在水平四我们可以作为一种辅助的内容进行教授,比如: 学生无心学习新的内容时, 学生的状态不佳时, 我们可以作为提升课堂气氛的副食来给他们吃, 而不应该继续作为主食, 主食还是水平四应该掌握的东西, 比如: 足球的脚背正面踢球, 脚内侧长传球, 体操的空翻类动作, 杠上动作。 高中, 大学, 依次类推„„

“ 无轻重 ”: 对于水平一, 二, 三的学生, 我们就应去教他们趣味性比较强, 技术要求低, 身体负荷小的运动项目教给他们, 比如: 武术, 乒乓球, 小篮球, 小足球,健美操等等。 这些是他们学习的重点, 是主食; 跳高, 跳远等, 这些是粗略掌握和介绍类的项目, 你不能非要教给他们脚背正面踢球, 空翻等等, 他们的身体发育还不健全,踝关节无法承受较大的外界压力。 而这些重点内容, 又要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 教学环境,来改变, 比如: 乡村小学和城镇小学就有区别, 山区小学和平原小学又有区别, 经济发达和落后区的小学又有区别等等。

水平四五的教学也是这样, 有轻, 有重, 轻重分明。 (这里将不再做介绍)

因此, 我们在进行体育课教育时, 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 不同的水平阶段, 变换我们的教学重要内容和介绍内容。 该精讲的不要粗说, 该带过就不要再浪费时间。 理清各水平之间的教学内容和内容的层次, 不做“ 低级重复 ”和“ 无轻重 ” 的无用功, 避免给体育课时带来的浪费。

正确理解和处理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两大要素的来维持和支撑, 一是几教师, 二是学生, 在教学活动中, 他们所扮演的角色也是不同的,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如何理解和巧妙的运用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这对于教学活动的良好开展和有序进行是至关重要的。

近些年的课改, 提出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要学生自己去合作学生, 探究学习, 自主学习。 有些人就因此走入了一个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那就得淡化教师的主导地位的误区, 教师主导少了, 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就似乎提高了, 这看起来是正确的, 也符合现在的课改要求。 其实不然。

教师的主导主要体现在“ 导 ” 字上, 是对学生学习的引导, 是对他们学习方法, 学习思路, 学习方式等上的引导, 学生在解决问题时, 受到当前的认知水平的限制, 如果没有一个好的线索, 好的方法, 靠他们自己去发觉, 去创造, 真的是很难的。 只有教师“ 导 ” 了, 学生按照一定的思路去解决问题, 才能使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问题的答案走向正确的道路, 提高学习的效率。 那种要提高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就是要降低教师的主导地位做法是错误的, 不科学的。 相反的, 如果教师加强了对课堂的主导,积极发挥教师对于课堂的主导, 通过引导, 让学生跟着一条正确的解决思路, 再加上学生积极的学习, 加上合理引导下产生的对于问题的自我理解, 自我发现, 再去相互探究,相互交流学习, 这样反而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提高, 学生的主体性也就显现出来了。 教师在这期间却是加强了对于教学活动的主导。

前些年, 在“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的引导下, 有些人对于此产生了错误的理解。 课堂上出现了一些实在是令人想不通的现象, 学生的课桌摆在了一起,三五个人一小组, 两三个小组为一大组, 不要讲桌了, 教师没地方放课本了, 不要教师站在讲台上讲课了, 教师要讲的少, 讲的粗, 剩下的要学生去自己探究合作学习, 三五个人坐在一起讨论进行, 讨论这节课所要学的内容, 自己提出问题, 然后通过讨论去解

决,教师在课堂上倒成了看孩子的“ 保姆 ” 了。 单从课堂的表象来看, 课堂氛围活跃,人人都在参与学习, 教师不再讲课了, 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显得大为提升了。 如果从课堂的效率来看, 那就大不如以前了; 差生由于没有了教师的约束, 管教, 更加放任自流,借着讨论探究的幌子, 坐在一起聊家常, 谈天说地, 那里有心思去学习; 好学生想要学习, 但是缺乏有效地指导, 没有一个完全正确, 合理的思路去进行学习, 自己无法判别重难点, 结果眉毛胡子一把抓, 致使他们的学习效果也就下降了。 最终的结果就是差生越差, 优生也变差了。 后来讲桌抬回来了, 课桌摆回来了, 发现想要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就是要牺牲教师主导地位那是行不通的。

在学校体育教学中, 如果降低了教师的主导地位, 那是万万不能的, 体育课本来就是有点和“ 玩 ” 结合起来的, 如果缺少教师的主导, 靠学生自己去讨论, 完成学习任务, 那真是太难了, 就成了真正意义上的“ 放羊 ” 了。 再从运动技能的角度去考虑,如果缺少教师给学生进行动作的讲解和示范, 组织学生进行练习, 组织放松练习, 帮助学生纠正错误, 他们那里懂啊。 要让学生学会前滚翻, 后滚翻, 背越式调高, 跨栏,标枪, 铁饼等等, 这些有技术含量的技能, 学生的思维和过去的记忆中没有此类的“ 经验 ”, 没有提取的东西来指导他们完成这些动作, 要让他们在脑海中凭空产生一个前滚翻的动作做法, 这简直是不可能的, 或者说他们可能懂一些, 单靠讨论和自学, 没有教师进行合理的引导, 学生就能将动作的难点, 技术的关键地方做好吗? 这也是不太可能的,不太现实的, 而且课堂的效率是不会得到好的提升的。 只有通过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正确的动作示范, 合理的动作讲解, 组织他们进行练习, 给他们进行评价, 他们才能按 发动认识动作阶段 →粗略掌握动作阶段 → 改进提高动作阶段 → 巩固与应用自如阶段的正确顺序对动作技能进行学习, 才能有效地掌握动作技能。

因此, 要想在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就必须加强教师的主导地位, 通过教师的引导, 学生再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这样学生才能正确解决问题, 才能安全, 合理,有效地掌握动作技能。 教师要对课堂进行正确的引导, 教师引导的越好, 越精, 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越强, 以前的那种要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就要淡化教师主导地位的说法是由于教师对于教学活动引导的不够, 或者说不够好, 不够精所导致的。 所以, 要想提高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就必须加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

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

在学校体育的运动教育中,包含体育课、课外活动、课余训练、课余竞赛四个主要内容,其中课外体育活动就占了相当大的比重,我们要如何利用好这一块“肥肉”呢?这不仅可以促进学校的竞技运动的发展,而且还可以扩大校园文化的氛围,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增进同学间的情感交流,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掌握更多的运动知识和熟练地运用运动技能。

影响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因素:

1 学生和学校的认识因素: 学生和学校对于课外活动的认识程度决定着其开展的方向,有效性, 多元性。 学生对于体育知识技能的掌握大多是在体育课上, 而体育课的课时量是有限的, 除了体育课, 在学校能够进行体育锻炼的就只有课外体育活动了, 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 它不受到课堂上的某些条件的约束, 没有多余的消极因素参与进来,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兴趣爱好, 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 学校可以利用课外活动多开展一些有利于学生和学校发展的体育文化活动。

2 场地器材因素: 很多学校为了节省开支, 没有按照国家的相关标准购置体育器材和建设合格的体育场, 导致许多学生没有场地和相关的器材进行锻炼, 缺乏课外活动的多样性, 学生没有运动的兴趣, 致使课外体育活动很难有效地开展。

3 学生的运动兴趣缺乏: 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由于学生缺乏课外运动的兴趣, 导致学生无法形成长期坚持锻炼的好习惯。 在这方面, 还存在着性别的差异, 男生多于女生, 女生大多由于没有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天生的文静少动, 也就不从事课外体育锻炼, 男生大多天生好动, 其在课外锻炼的时间和形式也就多一些。

4 组织形式因素: 学校为了多的让学生进行学习, 所以就会减少一些课外训练和课外竞赛的时间和机会, 学生也就不再自行去组织课外的训练竞赛活动, 其中有一些学生想进行课外的活动, 但是缺乏组织, 缺乏相关人员的指导, 他们处在一个进行课外活动的一

个盲区, 这样从事课外活动的质量和人数就会大大下降。

5 思想因素: 学生和老师缺乏对于自身和学校的健康意识, 没有一个终身体育观念,没有充分的认识到健康对于一个人, 一个群体, 一个国家, 乃至人类社会的重要性, 没有为自身和群体的长远做打算, 这些思想上的落后深深的影响着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

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现状及对策:

相当一部分学校对于课外体育活动不够重视, 没有人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 缺乏必要的指导, 没有形成一整套的活动策略, 没有排入课表。学生干什么的都有, 跑步的, 打球的, 玩耍的, 扫地的, 值日的, 学习的······其中大多数人不去从事课外体育活动。

如果将课外活动按照其他课的上课形式一样, 什么时间该干什么, 星期几该干什么, 星期几是谁负责的, 这样按照课表的形式排下来, 学生也就会自觉地去进行课外的“ 体育课 ”, 老师们也就会自觉地去组织和教授学生必要的运动知识和运动技能, 这样, 课外体育活动从形式上就比较系统, 比较完整。 每个学校再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 制定适合自己的课外体育课的活动形式, 让学生从事课外体育活动有人指导, 有目标有任务去完成, 不再盲目, 不再无所作为, 无所事事。

因此, 学校应该重视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 形成一整套的活动方案, 使其走向制度化, 规范化。

做一个合格的体育人

参考文献

[1] 体育与健康课改论 / 毛振明,王小美. -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9.4

[2] 体育 / 周兆欣主编. - 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06.8

[3] 体育科学学科发展现状与未来 / 《体育科学学科发展现状与未来》编写组编. -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1

[4] 体育教学论 / 樊临虎著. -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本文纯属个人观点,如有雷同,请以参考文献为主,如有漏掉的参考文献请见谅,谢谢各位的书籍作为参考,本人在此谢过。

2015.1


相关作文

  • 体育课论文作文0字
  • 环保论文作文3100字
  • 小学 教师环保论文 论文题目: 体育教学中如何进行环保教育 学 校: 姓 名: 时 间: - 1 - 浅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进行环保教育 (小学,山东 ) 摘要: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从小对少年儿童进行环保教育,有助于他们获得保护环境的技能,为他们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绿色是生命的象征,绿色是 ...

  • 阳光体育小论文作文2200字
  • 以巴里坤县第二中学为例 浅析阳光体育活动的优点 近几年来我们学校认真贯彻和实施了国家.地方和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发出的<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要求各级各类学校高度重视青少年体育工作,充分确保学校体育课和学生体育活动,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全面推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 ...

  • 登山运动论文作文300字
  • 邢台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指导记录表 邢台学院毕业论文(设计)评阅成绩表 邢台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记录单 邢台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记录单 邢台学院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成绩表 邢台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成绩总评表 系(部) : 体育系 专业: 体育教育 班级: 4班 注:1. 毕业论文(设 ...

  • 福州火炬手张祖仁的故事作文4000字
  • 我心中的体育教师张祖仁成为一名奥运火炬手 福州三坊七巷历来是名士聚居,世家繁衍.书香门第.人才辈出产生不少流芳百世的人物.光禄坊有"光禄琴台"胜迹,这里的土地孕育了许人名人雅士,闻名海内外.我今天要拜访了是位福州奥运火炬手,家住光禄坊100号,体育收藏家张祖仁先生慕名已久了.造访 ...

  • [如何上一节有趣的体育课]论文作文2700字
  • 如何上一节有趣的体育课 小学体育教师:廖招官 摘要:大部分学生都知道要认真上好体育课,他们都喜欢户外有组织的"玩",但课堂上总有那么几个学生会情不自禁地违反纪律,这主要是由于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难以长时间地集中,所以上课时,很容易被一些外界事物干扰,并导致其注意力的分散.同时他们的 ...

  • 体育人文社会学论文作文4300字
  • 体育人文社会概论作业 ------体育锻炼对社会适应能力的良好影响 姓名: 学院: 班级: 学号: 课堂序号: 体育锻炼对社会适应能力的良好影响 体育社会学是一门把体育这种社会文化现象作为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整体,在外部研究体育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内部研究体育与人的社会行为.社会观念的关系 ...

  • 绍兴县2011年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评比结果作文2000字
  • 绍兴县2011年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评比结果 奖项: 教学论文 学科: 小学语文 获奖总数: 60 (篇) 一等奖(12篇) 二等奖(18篇) 三等奖(30篇) 绍兴县2011年小学品德教学论文评比结果 奖项: 教学论文 学科: 小学品德 获奖总数: 20 (篇) 一等奖(4篇) 二等奖(6篇) 三等奖 ...

  • 绍兴县2011年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评比结果作文2000字
  • 绍兴县2011年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评比结果 奖项: 教学论文 学科: 小学语文 获奖总数: 60 (篇) 一等奖(12篇) 二等奖(18篇) 三等奖(30篇) 绍兴县2011年小学品德教学论文评比结果 奖项: 教学论文 学科: 小学品德 获奖总数: 20 (篇) 一等奖(4篇) 二等奖(6篇) 三等奖 ...

  • 绍兴县2011年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评比结果_2作文五年级
  • 绍兴县2011年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评比结果 奖项: 教学论文 学科: 小学语文 获奖总数: 60 (篇) 一等奖(12篇) 二等奖(18篇) 三等奖(30篇) 绍兴县2011年小学品德教学论文评比结果 奖项: 教学论文 学科: 小学品德 获奖总数: 20 (篇) 一等奖(4篇) 二等奖(6篇) 三等奖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