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年级小学生追星现状及策略研究作文7500字

初一作文

高年级小学生追星现状及引导策略研究

一、问题提出

(一) 研究背景

“五四”以后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和中国电影业的兴起,追星现象开始萌芽。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种现象在中途消失。直到20世纪70年代,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西方文化迅速在我国迅速传播,再加上信息技术和现代传媒技术的飞速进步,使得娱乐产业在我国呈井喷式发展。娱乐产业的发展导致各种经过精心包装的娱乐明星、体育明星等大量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追星现象也在现代社会中成为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

追星群体主要集中在青少年阶段的人群,但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追星群体逐渐呈现更加低龄化的趋势,小学生成为追星的主要人群之一。他们的认识水平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是有限的,往往只是被明星精致华丽的外表所吸引,盲目模仿他们崇拜的明星会对他们的产生不好的影响。但另一方面,偶像的正面行为也会对他们产生积极的影响,成为激励他们成长的重要因素。所以,如何引导小学生正确理智的追星就成为了一个重要话题。

(二) 研究问题及范围界定

就目前的现状来看,虽然小学生追星现象是极为普遍的,但是大部分教师和家长对小学生的追星行为是不知道该如何教育的。尤其是高年级小学生,他们刚刚进入青春期,不正确的教育方式会使他们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对他们的成长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追星的表现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变化着,所以我们首先需要了解高年级小学生追星的现状,才能针对现状提出正确的应对策略。

本文以高年级小学生,也就是五、六年级的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这里的少年儿童指的是10到13岁的处在五、六年级的小学生。本文的偶像不是传统意义上盲目崇拜的对象,而是现代意义上的一个人尊敬、仰慕和欣赏的对象,这个对象可以是各个行业的杰出人物、英雄人物、虚拟的人物,也可以是自己的家人、朋友、老师等。在追星这个特殊的范围中,偶像指的是歌星、影星、体育明星,也可以是其他活跃在大众传媒和网络平台的在某一方面比较突出的人物。

(三) 研究意义

1. 了解小学生追星现状,可以为提出引导策略提供现实依据。

2. 为小学生追星行为提供正确的指导,使他们认识到追星的利弊,理智的追星,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3. 有利于家长和教师了解小学生追星现状,为他们对小学生追星问题的教育提供正确的指导。

4. 对改善学校榜样教育提供建议,学校可以采取相关策略,利用追星的积极影响促进小学生的发展。

5. 对大众传媒和娱乐行业发展的方向提供建议,使其能够为小学生追星提供一个有利于其自身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文献综述

(一) 核心概念界定

1. 追星

追星一词来源于红极一时的小虎队。1989年小虎队开始巡回演出,当他们从台北巡演到高雄时,疯狂的粉丝们成群结队的骑着自行车一路追踪,大呼其名,这种跟在明星后面追明星的现象被当时的报纸称为“追星”也正是从那时起人们开始用追星一词来形容粉丝对明星的崇拜行为,是指因为对明星的羡慕、敬佩、赞美、欣

赏的情感而产生的种种偶像崇拜的行为。

本文的追星是崇拜影星、歌星、体育明星等通过大众媒介产生的各类明星人物的行为,崇拜的人物还可以是活跃在大众传媒和网络平台的其他杰出人物。追星是狭义范围的一种偶像崇拜。追星的表现是粉丝通过网络了解明星动态,购买明星的周边产品,模仿喜欢的明星的行为,加入粉丝团体参加明星的相关活动。

2. 策略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策略”的解释是根据形势发展而制定的行动方针和斗争方法。在本文特指针对高年级小学生追星现象而提出的相应的应对方式、管理建议。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这一部分大部分是摘抄,划线部分是自创部分)

由于国内外针对小学生追星问题研究的文章不是很多,我将搜索关键字定位更广泛意义上的“偶像崇拜”。国内外针对偶像崇拜问题的研究有很多,各学科均有偶像崇拜问题的研究。

1.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对偶像崇拜的研究较多,很多领域都有,根据笔者搜集到的资料归纳如下:

(1)偶像崇拜的对象

姚计海(2003)梁旗(2005)等人的调查指出,青少年普遍存在偶像崇拜的现象。关于青少年崇拜的对象,有些专家学者根据不同的标准做了一些分类,如根据崇拜的对象,有人认为偶像崇拜一般包括政治崇拜、宗教偶像崇拜、名人崇拜。有学者把偶像崇拜分为社会英模崇拜和明星崇拜。根据崇拜层次,香港学者岳晓东提出两种偶像崇拜模式:表层形偶像崇拜和实质性偶像崇拜。有人从历史的角度来看,青年偶像崇拜是“:英模崇拜一领袖崇拜一三星崇拜一平民偶像崇拜”的变迁过程。

青少年偶像崇拜行为具有显著特征。陈峰认为,中学生偶像崇拜行为是普遍存在的,具有现实性、离散性、理想化、阶段性、可导性等特点。闵丽认为,这一行为特点有消费社会对文化领域的渗透、缺少秩序和统一性的异质共存及通俗化的力量消除了边界和分层等方面。郝玉章、风笑天认为,中学生偶像崇拜行为感性的成分多,理性的成分少;认同式依恋多,浪漫式依恋少;女性多,男性少;经济发达的地区多,落后的地区少四个特点。苏春雪指出,这一行为具有认知特征、情感特征、行为特征及性格特征。

也有很多人对青少年偶像崇拜的现状做了调查,如石晓辉对 726 名南京的中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明星(包括影视歌和体育明星) 、身边人物、政治人物和文学家是中学生偶像崇拜的主要类型。杨化峰在其硕士论文中指出,城市中学生偶像崇拜行为特征有:行为具有普遍性、崇拜对象呈现多样性、偶像崇拜具有很强的娱乐性、媒介成为主要的了解途径以及行为表现呈现理智性趋势等五个方面。很多调查的结果显示青少年的偶像崇拜的对象呈多样性,明星占很大比例。

综上述,有关偶像及偶像崇拜的行为的分类有很多,不同学者有不同的分类标准。相关研究表明青少年普遍存在偶像崇拜现象,崇拜的对象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样的,即主要集中在演艺明星、体育明星、政治领袖、科学家、文艺界名人及英雄模范身上。较以往单纯理论分析多的特点不同,现今对中学生偶像崇拜行为特征的研究更多的结合了实证分析,使理论信息更具有真实可靠性。现在,较多关于偶像崇拜的研究是关于青少年群体的,而且调查对象多为城市中学生,几乎没有研究涉及小学生群体。

(2)偶像崇拜的原因

偶像崇拜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a. 偶像的魅力。雷开春等人的研究表明,中学生崇拜其偶像的原因主要有:偶像具有的优秀品质(勇于进取、坚持不懈等) ;能力(技艺高、球技精湛等) ;成就\贡献(为

国家或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 有才华等) ;其它(歌曲好听,外貌酷、帅、漂亮、高等) 。 以上显示,中学生选择偶像并非完全盲目追求时尚,而是在意识上有一定的独立性和理智性,崇拜影视明星多关注其外在,崇拜其他有成就的人倾向其内在品质。

b. 中学生自身的心理因素。许多研究人员分析了青少年偶像崇拜心理因素方面的原因,如梁悦(2009)指出:青少年的偶像崇拜的心理原因是:自我确认的需求、归属、补偿、从众和爱恋心理。青少年大多崇拜能够满足人们娱乐、休闲要求的影视歌明星、运动员等,此类人物大都英俊潇洒、美丽大方、有魅力。这表明中学生对偶像的崇拜带有较多的浪漫性和情感化色彩,而且此类偶像比起其他偶像类型更能贴近中学生的心理需求,满足其社会认知和情感依托的需要。

c. 外界的影响。张碧婷认为青少年偶像崇拜的产生除了心理方面的因素,还有家庭、社会方面的原因:父母过分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对他们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需要和情感需求关心的不够,给孩子的压力太大,孩子需要有一种渠道去发泄。另外一方面越来越多元化的社会对青少年的文化和思想有重要影响,加之社会目前缺失信仰。学校教育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有人指出学校的应试教育学生造成太大的压力加之榜样教育的不当导致了学生偶像崇拜现象的普遍。

还有人专门研究了大众媒体在青少年偶像崇拜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如关于网络对青少年偶像崇拜的影响,耿柳娜指出网络从两个方面对青少年偶像崇拜产生影响:首先,网络可以给予青少年认同和归属感;其次,网络加强了青少年与偶像之间的联系,网络上不仅有偶像的丰富信息,与其他媒体相比网络还有与偶像直接互动的亲密感,这种感觉对青少年偶像崇拜也有一定的冲击作用。李凡卓认为偶像崇拜,正在受到当代媒体的影响而呈现出不同的文化特质和价值取向,媒体的多样化拓宽了当代青少年偶像崇拜的途径, 扩展了其偶像选择的空间;媒介丰富的图像增强了青少年关于偶像的真实感和亲近性;媒介信息的商业化增加了青少年偶像崇拜的消费。何小忠将原因归结为:青少年期生理和心理发展中自然、普遍的现象;价值观转型和社会心态流变的符号表征;转型期文化变迁的直接效应。

综上,中学生偶像崇拜行为是社会各个层面综合影响的结果,原因是多方面的,有青少年自身的身心发展特点、自身的理想、课业压力过大以及一定从众心理等内部原因,也有外部原因,如偶像魅力、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不足,开放的社会环境、大众传媒体、网络等很多影响因素。尤其是现今我国评价标准仍处于考试成绩的制度下,紧张、枯燥的学习压力再所难免,大部分中学生是用崇拜偶像作为一种释压方式,以上因素的综合影响导致了青少年偶像崇拜的普遍性。然而,由于偶像崇拜原因的标准划分不同,导致研究结果中不同原因重要性不同;有些原因出现交叉、重复,有些丢失、缺少,造成研究结果的偏差。

(3)偶像崇拜的影响

梁旗(2007)调查指出,有偶像与无偶像的初中学生的学业成绩之间没有显著的差异,而偶像崇拜类型和崇拜的程度与学业成绩有关。姚计海(2003)研究发现,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在有偶像与无偶像之间并没有显著差异,在各种偶像类型之间也没有显著差异,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年级差异与他们的偶像崇拜行为无关。因为崇拜的程度和方式不同,偶像崇拜会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青少年偶像崇拜的消极影响主要有沉醉于“追星”而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和绝对化地看待偶像而出现盲目的追随或迷信。南钢等人研究指出,正确的偶像崇拜有助于促进青少年儿童的社会化进程;有助于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之间形成良性互动;有助于形成一种正确的舆论导向和良好的社会风气。

综上,有无偶像对中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心理健康并无太大影响,但是偶像崇拜的

类型和程度对中学生的影响较大,因此在偶像崇拜的教育中应指导学生进行合理正确的偶像崇拜,不过分沉溺其中,最大限度的发挥偶像崇拜的积极作用。

(4)偶像崇拜的引导策略

李芳(2008)对北京市的一百多名中学生做了调查和访谈后,提出了几点建议:第一,正确定位中学生的偶像崇拜行为,不必谈“星”色变, 谈“秀”即止;第二,家长、老师引导中学生在肯定自我的同时正视自身的不足;第三,家长、教师多层次多维度地关注中学生的身心成长,注重与孩子心灵上的对话、交流。

刘桂军(2008)认为青少年偶像崇拜行为本质上不是单纯道德行为,而是同道德品质、个性行为有关系的一种发展心理行为,要基于青少年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而有效的策略,一要重塑精神偶像,把偶像和榜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发挥教育价值;二,采用介入式引导,教育者要在实际生活中发现和了解青少年偶像崇拜行为的目的、动机和程度,给予他们积极的“介入式”引导;三,实习体验教育,组织和引导青少年在亲身实践中,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内化为健康的心理品格,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的过程。

南钢等人研究指出,应对青少年儿童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教师和家长应努力发挥自己作为青少年儿童互动性“重要他人”的优势教育资源,通过多种互动途径,包括沟通交流、榜样示范等引导、提升青少年儿童对偶像的正确认知;教师和家长应帮助青少年儿童及时调整偶像崇拜目标,端正其偶像崇拜行为;教师和家长应引导青少年儿童的偶像崇拜目标;教师和家长应从小培养青少年儿童的自主意识和自我分析能力提高他们的批判选择能力。

综上述,要想让偶像崇拜对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产生更多有利的影响,社会、学校和家长既不能粗暴干预,也不能无原则的放纵,而应适当地引导,概括起来有三方面:一是引导青少年崇拜德艺双馨的影视歌明星和对社会有贡献且品德高尚的人;二是引导青少年学会辨别偶像的好坏,不盲目崇拜,使其由表层性崇拜向实质性崇拜转变;三是引导青少年将喜欢、崇拜偶像的心理转变成向偶像学习的实际行动。已有专家学者的研究大多从一个角度或者一个层面来研究偶像崇拜,有一定的可取之处,但相对比较零散。这些研究以理论研究为主,实证研究数量较少,而较少的实证研究又将重心放在中学生这一群体上,对小学生的研究甚少。本文以高年级小学生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以崇拜明星为主的偶像崇拜问题,侧重实证研究,在搜集第一手事实资料的基础上阐述小学生追星的现状并进行特点、原因分析,根据原因提出引导策略。

2.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很多流派的心理学家对偶像崇拜做了解释:

弗洛伊德(Freud,1925) 认为偶像崇拜是青少年性发展的标准方向,因为青少年增强的欲望不能只指向父母和同辈人,也需要指向较远的偶像这类人。埃里克森(Erickson,1968) 将偶像崇拜理解为个体将儿童时期对父母的养育式依恋转移到青少年时期对异性的浪漫式依恋的一种表现。埃里克森认为偶像崇拜对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荣格认为对偶像的崇拜就是对自己的崇拜。弗卢姆(Fromm,1967) 认为偶像崇拜是一种对幻想中杰出人物的依恋,这种幻想常被过分的强化或理想化了。班杜拉提出了社会学习理论, 认为偶像崇拜可以使青少年学到社会所认同的价值取向和一定的交往技巧。马斯洛认为:偶像崇拜是人们为达到内心的平静,在不能满足需要时的一种替代。

综合以上学者的观点,从青少年偶像崇拜的心理角度来看,青少年偶像崇拜是其发展自我价值观和寻找自我认同的过程;青少年在在学习、人际的压力等超负荷的心理负担中,“偶像”成为了他们的精神支柱,他们从对偶像的崇拜中取得情感寄托。

此外还有一些专家学者做了实证调查研究,得出了一些结论如下:在崇拜对象方面,Emanuel(1990)的调查显示,美国年轻人崇拜的偶像主要为影星。还有许多青年人把摇滚歌星视作自己的“绝对英雄”。

关于偶像崇拜对青少年的影响,Cheng 在 1997 年调查对比了影迷和非影迷俱乐部的学生,得出:加入影迷俱乐部可为他们提供相对稳定的同伴关系、地位的尊重和价值的参考,这样有助于提升其自我价值感。

关于崇拜的原因,Teigen 等人通过对 2700 名挪威高中学生的调查说明,外貌和才能是挪威高中生偶像崇拜的主要原因,男生往往更青睐偶像的才能,而女生更喜欢偶像英俊的外表。SusanD.Boon 与 ChristinaD.Lomore 在2001 年的研究发现,尽管大多数青年被试自认为偶像对自己的影响力小,但在影响个体变化的项目中可以看出,偶像的影响力是非凡的,尤其是在态度和个人价值观方面(特别是职业伦理和道德) 存在显著的影响。

综上所述,明星是青少年偶像崇拜的主要对象,也就造成了本文要研究的追星问题的产生。男女生对偶像的关注点不同,偶像崇拜对青少年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影响。

(三) 对已有研究的总结与评述

基于对上研究成果的分析,总结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概念模糊,没有形成为共识的概念。当代青少年的偶像崇拜有别于传统的偶像崇拜或榜样学习,但大部分学者在做调查时有的以“所有崇拜的对象”为概念研究,有的则专以“崇拜的明星”为概念研究,有的还以“偶像崇拜”做宗教研究,即如何小忠所说:“作为能指符号的所指并不一致,这些都会影响研究的真实性。”本文研究的追星问题是以“崇拜明星”为概念的研究。

2.研究视野不够开阔。青少年偶像崇拜现象产生的原因极其复杂,不能仅局限于偶像崇拜自身,这样难以多维度阐释偶像崇拜现象,要置于整个社会环境中来研究,从而思考偶像崇拜教育的引导措施。

3.研究的范围的局限性。大部分研究都是针对中学生的,研究小学生追星问题的却是少之又少。高年级小学生刚开始进入青春期,这一时期正确的引导对其自身的发展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 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天津市部分高年级小学生问卷调查,了解小学生追星的现状,找出小学生追星存在的问题。通过文献研究、现状调查分析小学生追星的原因,针对追星产生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应对策略。

(二) 研究内容

调查高年级小学生追星的原因、追星的渠道、追星的行为以及追星对他们自身的影响。还要对高年级小学生家长、老师等身边的人的态度进行调查。了解小学生追星的现状后,针对现状提出引导高年级小学生正确追星的策略。

(三) 研究方法

1. 研究对象

本研究对象为天津市各区的几所小学的五六年级小学生,大概年龄在10到13岁之间。

2. 研究工具

调查问卷、录音笔

3. 研究的具体方法和技术路线

(1) 文献研究法:搜集各学科关于追星和偶像崇拜的文献,为研究提供充足的理论

依据。

(2) 调查法:以现实为基础,设计高年级小学生追星问卷,发放到他们手中,收集

到比较真实可靠的信息以便于分析。

(3) 访谈法:与学生、老师或者家长进行访谈了解小学生追星现状和他们的态度。

(4) 统计法:把问卷的结果进行系统的统计分析。

4. 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根据现实情况设计高年级小学生追星的调查问卷,发放到天津市各区的几所小

学的小学生手中,在排除教师和家长干扰的情况下,做出真实的回答。随后我们将会对问卷进行回收。问卷回收后,我们会对每道题的答案做出统计,根据统计的数据与相关的文献研究进行分析。

(四) 研究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本次研究以调查高年级小学生追星现状和提出其引导策略为重点。难点在于能否紧贴现实情况全面而具体的设计出问卷,由于多重因素的影响,小学生能否完全依据真实情况作答也是一个问题。

本次研究的创新点在于研究范围及研究对象,以往研究偶像崇拜的较多,而专门真对追星问题的研究是比较少的。而研究追星问题也主要是针对中学生以及大学生的,而本文主要将目光放到了处于青春期开始阶段的高年级小学生。

四、研究进度安排

首先,通过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相关学科知识,了解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追星对小学生的影响等,查阅相关文件,对小学生追星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其次,采用问卷和访谈法对所选的小学进行调查。然后对调查的数据和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对小学生追星现状有大体的认识。

最后,根据所调查的数据结果,分析小学生追星现状的原因,根据原因来研究如何通过小学生自我教育、家庭、学校、社会来引导小学生正确追星,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范从从. 高年级小学生偶像崇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4:1-8.

[2]郭婧. 小学生偶像崇拜现状及其对策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1:1-10.

高年级小学生追星现状及引导策略研究

一、问题提出

(一) 研究背景

“五四”以后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和中国电影业的兴起,追星现象开始萌芽。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种现象在中途消失。直到20世纪70年代,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西方文化迅速在我国迅速传播,再加上信息技术和现代传媒技术的飞速进步,使得娱乐产业在我国呈井喷式发展。娱乐产业的发展导致各种经过精心包装的娱乐明星、体育明星等大量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追星现象也在现代社会中成为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

追星群体主要集中在青少年阶段的人群,但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追星群体逐渐呈现更加低龄化的趋势,小学生成为追星的主要人群之一。他们的认识水平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是有限的,往往只是被明星精致华丽的外表所吸引,盲目模仿他们崇拜的明星会对他们的产生不好的影响。但另一方面,偶像的正面行为也会对他们产生积极的影响,成为激励他们成长的重要因素。所以,如何引导小学生正确理智的追星就成为了一个重要话题。

(二) 研究问题及范围界定

就目前的现状来看,虽然小学生追星现象是极为普遍的,但是大部分教师和家长对小学生的追星行为是不知道该如何教育的。尤其是高年级小学生,他们刚刚进入青春期,不正确的教育方式会使他们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对他们的成长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追星的表现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变化着,所以我们首先需要了解高年级小学生追星的现状,才能针对现状提出正确的应对策略。

本文以高年级小学生,也就是五、六年级的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这里的少年儿童指的是10到13岁的处在五、六年级的小学生。本文的偶像不是传统意义上盲目崇拜的对象,而是现代意义上的一个人尊敬、仰慕和欣赏的对象,这个对象可以是各个行业的杰出人物、英雄人物、虚拟的人物,也可以是自己的家人、朋友、老师等。在追星这个特殊的范围中,偶像指的是歌星、影星、体育明星,也可以是其他活跃在大众传媒和网络平台的在某一方面比较突出的人物。

(三) 研究意义

1. 了解小学生追星现状,可以为提出引导策略提供现实依据。

2. 为小学生追星行为提供正确的指导,使他们认识到追星的利弊,理智的追星,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3. 有利于家长和教师了解小学生追星现状,为他们对小学生追星问题的教育提供正确的指导。

4. 对改善学校榜样教育提供建议,学校可以采取相关策略,利用追星的积极影响促进小学生的发展。

5. 对大众传媒和娱乐行业发展的方向提供建议,使其能够为小学生追星提供一个有利于其自身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文献综述

(一) 核心概念界定

1. 追星

追星一词来源于红极一时的小虎队。1989年小虎队开始巡回演出,当他们从台北巡演到高雄时,疯狂的粉丝们成群结队的骑着自行车一路追踪,大呼其名,这种跟在明星后面追明星的现象被当时的报纸称为“追星”也正是从那时起人们开始用追星一词来形容粉丝对明星的崇拜行为,是指因为对明星的羡慕、敬佩、赞美、欣

赏的情感而产生的种种偶像崇拜的行为。

本文的追星是崇拜影星、歌星、体育明星等通过大众媒介产生的各类明星人物的行为,崇拜的人物还可以是活跃在大众传媒和网络平台的其他杰出人物。追星是狭义范围的一种偶像崇拜。追星的表现是粉丝通过网络了解明星动态,购买明星的周边产品,模仿喜欢的明星的行为,加入粉丝团体参加明星的相关活动。

2. 策略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策略”的解释是根据形势发展而制定的行动方针和斗争方法。在本文特指针对高年级小学生追星现象而提出的相应的应对方式、管理建议。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这一部分大部分是摘抄,划线部分是自创部分)

由于国内外针对小学生追星问题研究的文章不是很多,我将搜索关键字定位更广泛意义上的“偶像崇拜”。国内外针对偶像崇拜问题的研究有很多,各学科均有偶像崇拜问题的研究。

1.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对偶像崇拜的研究较多,很多领域都有,根据笔者搜集到的资料归纳如下:

(1)偶像崇拜的对象

姚计海(2003)梁旗(2005)等人的调查指出,青少年普遍存在偶像崇拜的现象。关于青少年崇拜的对象,有些专家学者根据不同的标准做了一些分类,如根据崇拜的对象,有人认为偶像崇拜一般包括政治崇拜、宗教偶像崇拜、名人崇拜。有学者把偶像崇拜分为社会英模崇拜和明星崇拜。根据崇拜层次,香港学者岳晓东提出两种偶像崇拜模式:表层形偶像崇拜和实质性偶像崇拜。有人从历史的角度来看,青年偶像崇拜是“:英模崇拜一领袖崇拜一三星崇拜一平民偶像崇拜”的变迁过程。

青少年偶像崇拜行为具有显著特征。陈峰认为,中学生偶像崇拜行为是普遍存在的,具有现实性、离散性、理想化、阶段性、可导性等特点。闵丽认为,这一行为特点有消费社会对文化领域的渗透、缺少秩序和统一性的异质共存及通俗化的力量消除了边界和分层等方面。郝玉章、风笑天认为,中学生偶像崇拜行为感性的成分多,理性的成分少;认同式依恋多,浪漫式依恋少;女性多,男性少;经济发达的地区多,落后的地区少四个特点。苏春雪指出,这一行为具有认知特征、情感特征、行为特征及性格特征。

也有很多人对青少年偶像崇拜的现状做了调查,如石晓辉对 726 名南京的中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明星(包括影视歌和体育明星) 、身边人物、政治人物和文学家是中学生偶像崇拜的主要类型。杨化峰在其硕士论文中指出,城市中学生偶像崇拜行为特征有:行为具有普遍性、崇拜对象呈现多样性、偶像崇拜具有很强的娱乐性、媒介成为主要的了解途径以及行为表现呈现理智性趋势等五个方面。很多调查的结果显示青少年的偶像崇拜的对象呈多样性,明星占很大比例。

综上述,有关偶像及偶像崇拜的行为的分类有很多,不同学者有不同的分类标准。相关研究表明青少年普遍存在偶像崇拜现象,崇拜的对象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样的,即主要集中在演艺明星、体育明星、政治领袖、科学家、文艺界名人及英雄模范身上。较以往单纯理论分析多的特点不同,现今对中学生偶像崇拜行为特征的研究更多的结合了实证分析,使理论信息更具有真实可靠性。现在,较多关于偶像崇拜的研究是关于青少年群体的,而且调查对象多为城市中学生,几乎没有研究涉及小学生群体。

(2)偶像崇拜的原因

偶像崇拜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a. 偶像的魅力。雷开春等人的研究表明,中学生崇拜其偶像的原因主要有:偶像具有的优秀品质(勇于进取、坚持不懈等) ;能力(技艺高、球技精湛等) ;成就\贡献(为

国家或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 有才华等) ;其它(歌曲好听,外貌酷、帅、漂亮、高等) 。 以上显示,中学生选择偶像并非完全盲目追求时尚,而是在意识上有一定的独立性和理智性,崇拜影视明星多关注其外在,崇拜其他有成就的人倾向其内在品质。

b. 中学生自身的心理因素。许多研究人员分析了青少年偶像崇拜心理因素方面的原因,如梁悦(2009)指出:青少年的偶像崇拜的心理原因是:自我确认的需求、归属、补偿、从众和爱恋心理。青少年大多崇拜能够满足人们娱乐、休闲要求的影视歌明星、运动员等,此类人物大都英俊潇洒、美丽大方、有魅力。这表明中学生对偶像的崇拜带有较多的浪漫性和情感化色彩,而且此类偶像比起其他偶像类型更能贴近中学生的心理需求,满足其社会认知和情感依托的需要。

c. 外界的影响。张碧婷认为青少年偶像崇拜的产生除了心理方面的因素,还有家庭、社会方面的原因:父母过分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对他们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需要和情感需求关心的不够,给孩子的压力太大,孩子需要有一种渠道去发泄。另外一方面越来越多元化的社会对青少年的文化和思想有重要影响,加之社会目前缺失信仰。学校教育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有人指出学校的应试教育学生造成太大的压力加之榜样教育的不当导致了学生偶像崇拜现象的普遍。

还有人专门研究了大众媒体在青少年偶像崇拜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如关于网络对青少年偶像崇拜的影响,耿柳娜指出网络从两个方面对青少年偶像崇拜产生影响:首先,网络可以给予青少年认同和归属感;其次,网络加强了青少年与偶像之间的联系,网络上不仅有偶像的丰富信息,与其他媒体相比网络还有与偶像直接互动的亲密感,这种感觉对青少年偶像崇拜也有一定的冲击作用。李凡卓认为偶像崇拜,正在受到当代媒体的影响而呈现出不同的文化特质和价值取向,媒体的多样化拓宽了当代青少年偶像崇拜的途径, 扩展了其偶像选择的空间;媒介丰富的图像增强了青少年关于偶像的真实感和亲近性;媒介信息的商业化增加了青少年偶像崇拜的消费。何小忠将原因归结为:青少年期生理和心理发展中自然、普遍的现象;价值观转型和社会心态流变的符号表征;转型期文化变迁的直接效应。

综上,中学生偶像崇拜行为是社会各个层面综合影响的结果,原因是多方面的,有青少年自身的身心发展特点、自身的理想、课业压力过大以及一定从众心理等内部原因,也有外部原因,如偶像魅力、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不足,开放的社会环境、大众传媒体、网络等很多影响因素。尤其是现今我国评价标准仍处于考试成绩的制度下,紧张、枯燥的学习压力再所难免,大部分中学生是用崇拜偶像作为一种释压方式,以上因素的综合影响导致了青少年偶像崇拜的普遍性。然而,由于偶像崇拜原因的标准划分不同,导致研究结果中不同原因重要性不同;有些原因出现交叉、重复,有些丢失、缺少,造成研究结果的偏差。

(3)偶像崇拜的影响

梁旗(2007)调查指出,有偶像与无偶像的初中学生的学业成绩之间没有显著的差异,而偶像崇拜类型和崇拜的程度与学业成绩有关。姚计海(2003)研究发现,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在有偶像与无偶像之间并没有显著差异,在各种偶像类型之间也没有显著差异,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年级差异与他们的偶像崇拜行为无关。因为崇拜的程度和方式不同,偶像崇拜会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青少年偶像崇拜的消极影响主要有沉醉于“追星”而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和绝对化地看待偶像而出现盲目的追随或迷信。南钢等人研究指出,正确的偶像崇拜有助于促进青少年儿童的社会化进程;有助于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之间形成良性互动;有助于形成一种正确的舆论导向和良好的社会风气。

综上,有无偶像对中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心理健康并无太大影响,但是偶像崇拜的

类型和程度对中学生的影响较大,因此在偶像崇拜的教育中应指导学生进行合理正确的偶像崇拜,不过分沉溺其中,最大限度的发挥偶像崇拜的积极作用。

(4)偶像崇拜的引导策略

李芳(2008)对北京市的一百多名中学生做了调查和访谈后,提出了几点建议:第一,正确定位中学生的偶像崇拜行为,不必谈“星”色变, 谈“秀”即止;第二,家长、老师引导中学生在肯定自我的同时正视自身的不足;第三,家长、教师多层次多维度地关注中学生的身心成长,注重与孩子心灵上的对话、交流。

刘桂军(2008)认为青少年偶像崇拜行为本质上不是单纯道德行为,而是同道德品质、个性行为有关系的一种发展心理行为,要基于青少年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而有效的策略,一要重塑精神偶像,把偶像和榜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发挥教育价值;二,采用介入式引导,教育者要在实际生活中发现和了解青少年偶像崇拜行为的目的、动机和程度,给予他们积极的“介入式”引导;三,实习体验教育,组织和引导青少年在亲身实践中,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内化为健康的心理品格,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的过程。

南钢等人研究指出,应对青少年儿童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教师和家长应努力发挥自己作为青少年儿童互动性“重要他人”的优势教育资源,通过多种互动途径,包括沟通交流、榜样示范等引导、提升青少年儿童对偶像的正确认知;教师和家长应帮助青少年儿童及时调整偶像崇拜目标,端正其偶像崇拜行为;教师和家长应引导青少年儿童的偶像崇拜目标;教师和家长应从小培养青少年儿童的自主意识和自我分析能力提高他们的批判选择能力。

综上述,要想让偶像崇拜对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产生更多有利的影响,社会、学校和家长既不能粗暴干预,也不能无原则的放纵,而应适当地引导,概括起来有三方面:一是引导青少年崇拜德艺双馨的影视歌明星和对社会有贡献且品德高尚的人;二是引导青少年学会辨别偶像的好坏,不盲目崇拜,使其由表层性崇拜向实质性崇拜转变;三是引导青少年将喜欢、崇拜偶像的心理转变成向偶像学习的实际行动。已有专家学者的研究大多从一个角度或者一个层面来研究偶像崇拜,有一定的可取之处,但相对比较零散。这些研究以理论研究为主,实证研究数量较少,而较少的实证研究又将重心放在中学生这一群体上,对小学生的研究甚少。本文以高年级小学生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以崇拜明星为主的偶像崇拜问题,侧重实证研究,在搜集第一手事实资料的基础上阐述小学生追星的现状并进行特点、原因分析,根据原因提出引导策略。

2.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很多流派的心理学家对偶像崇拜做了解释:

弗洛伊德(Freud,1925) 认为偶像崇拜是青少年性发展的标准方向,因为青少年增强的欲望不能只指向父母和同辈人,也需要指向较远的偶像这类人。埃里克森(Erickson,1968) 将偶像崇拜理解为个体将儿童时期对父母的养育式依恋转移到青少年时期对异性的浪漫式依恋的一种表现。埃里克森认为偶像崇拜对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荣格认为对偶像的崇拜就是对自己的崇拜。弗卢姆(Fromm,1967) 认为偶像崇拜是一种对幻想中杰出人物的依恋,这种幻想常被过分的强化或理想化了。班杜拉提出了社会学习理论, 认为偶像崇拜可以使青少年学到社会所认同的价值取向和一定的交往技巧。马斯洛认为:偶像崇拜是人们为达到内心的平静,在不能满足需要时的一种替代。

综合以上学者的观点,从青少年偶像崇拜的心理角度来看,青少年偶像崇拜是其发展自我价值观和寻找自我认同的过程;青少年在在学习、人际的压力等超负荷的心理负担中,“偶像”成为了他们的精神支柱,他们从对偶像的崇拜中取得情感寄托。

此外还有一些专家学者做了实证调查研究,得出了一些结论如下:在崇拜对象方面,Emanuel(1990)的调查显示,美国年轻人崇拜的偶像主要为影星。还有许多青年人把摇滚歌星视作自己的“绝对英雄”。

关于偶像崇拜对青少年的影响,Cheng 在 1997 年调查对比了影迷和非影迷俱乐部的学生,得出:加入影迷俱乐部可为他们提供相对稳定的同伴关系、地位的尊重和价值的参考,这样有助于提升其自我价值感。

关于崇拜的原因,Teigen 等人通过对 2700 名挪威高中学生的调查说明,外貌和才能是挪威高中生偶像崇拜的主要原因,男生往往更青睐偶像的才能,而女生更喜欢偶像英俊的外表。SusanD.Boon 与 ChristinaD.Lomore 在2001 年的研究发现,尽管大多数青年被试自认为偶像对自己的影响力小,但在影响个体变化的项目中可以看出,偶像的影响力是非凡的,尤其是在态度和个人价值观方面(特别是职业伦理和道德) 存在显著的影响。

综上所述,明星是青少年偶像崇拜的主要对象,也就造成了本文要研究的追星问题的产生。男女生对偶像的关注点不同,偶像崇拜对青少年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影响。

(三) 对已有研究的总结与评述

基于对上研究成果的分析,总结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概念模糊,没有形成为共识的概念。当代青少年的偶像崇拜有别于传统的偶像崇拜或榜样学习,但大部分学者在做调查时有的以“所有崇拜的对象”为概念研究,有的则专以“崇拜的明星”为概念研究,有的还以“偶像崇拜”做宗教研究,即如何小忠所说:“作为能指符号的所指并不一致,这些都会影响研究的真实性。”本文研究的追星问题是以“崇拜明星”为概念的研究。

2.研究视野不够开阔。青少年偶像崇拜现象产生的原因极其复杂,不能仅局限于偶像崇拜自身,这样难以多维度阐释偶像崇拜现象,要置于整个社会环境中来研究,从而思考偶像崇拜教育的引导措施。

3.研究的范围的局限性。大部分研究都是针对中学生的,研究小学生追星问题的却是少之又少。高年级小学生刚开始进入青春期,这一时期正确的引导对其自身的发展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 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天津市部分高年级小学生问卷调查,了解小学生追星的现状,找出小学生追星存在的问题。通过文献研究、现状调查分析小学生追星的原因,针对追星产生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应对策略。

(二) 研究内容

调查高年级小学生追星的原因、追星的渠道、追星的行为以及追星对他们自身的影响。还要对高年级小学生家长、老师等身边的人的态度进行调查。了解小学生追星的现状后,针对现状提出引导高年级小学生正确追星的策略。

(三) 研究方法

1. 研究对象

本研究对象为天津市各区的几所小学的五六年级小学生,大概年龄在10到13岁之间。

2. 研究工具

调查问卷、录音笔

3. 研究的具体方法和技术路线

(1) 文献研究法:搜集各学科关于追星和偶像崇拜的文献,为研究提供充足的理论

依据。

(2) 调查法:以现实为基础,设计高年级小学生追星问卷,发放到他们手中,收集

到比较真实可靠的信息以便于分析。

(3) 访谈法:与学生、老师或者家长进行访谈了解小学生追星现状和他们的态度。

(4) 统计法:把问卷的结果进行系统的统计分析。

4. 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根据现实情况设计高年级小学生追星的调查问卷,发放到天津市各区的几所小

学的小学生手中,在排除教师和家长干扰的情况下,做出真实的回答。随后我们将会对问卷进行回收。问卷回收后,我们会对每道题的答案做出统计,根据统计的数据与相关的文献研究进行分析。

(四) 研究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本次研究以调查高年级小学生追星现状和提出其引导策略为重点。难点在于能否紧贴现实情况全面而具体的设计出问卷,由于多重因素的影响,小学生能否完全依据真实情况作答也是一个问题。

本次研究的创新点在于研究范围及研究对象,以往研究偶像崇拜的较多,而专门真对追星问题的研究是比较少的。而研究追星问题也主要是针对中学生以及大学生的,而本文主要将目光放到了处于青春期开始阶段的高年级小学生。

四、研究进度安排

首先,通过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相关学科知识,了解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追星对小学生的影响等,查阅相关文件,对小学生追星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其次,采用问卷和访谈法对所选的小学进行调查。然后对调查的数据和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对小学生追星现状有大体的认识。

最后,根据所调查的数据结果,分析小学生追星现状的原因,根据原因来研究如何通过小学生自我教育、家庭、学校、社会来引导小学生正确追星,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范从从. 高年级小学生偶像崇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4:1-8.

[2]郭婧. 小学生偶像崇拜现状及其对策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1:1-10.


相关作文

  • 农村小学真情作文教学策略研究(开题报告)作文5400字
  • 1 "农村小学真情作文教学策略研究" 开题报告 重庆市潼南县雨滴侨心小学 王春蓉 一.问题的提出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体验"为核心,对教学提出了"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 ...

  • 小学低年级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的研究作文4600字
  • 小学低年级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一).课题核心概念 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语文课外活动的一种,它相对于课堂阅读而言,是指学生课外通过阅读书报.影视.网络等进行学习的方式.课外阅读是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的总称,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它是语文综合性活 ...

  • 微写作作文2700字
  • 小学生微写作能力培养 --扬州市广陵小学课程文化建设 "小学生微写作能力培养"是我校一项重要的课程文化.所谓小学生微写作能力培养,是指通过小学生在课堂上的实践活动,引导小学生关注微写作,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训练学生善于寻找和发现日常生活中的写作元素,积累写作素材,凝练文字,逐步提 ...

  • 农村小学小组评改习作理论与实践研究(讲座)作文3600字
  • 农村小学小组评改习作理论与实践研究 主讲:永定区高陂中心小学 邱丽娟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核心概念 农村小学小组评改习作方式实践研究是指根据农村小学的习作评改现状,针对小学生年龄特征及他们学习作文的特点而确定的一种促进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的评改实践方式的研究. 本课题的主题词涉及四个关键词: ...

  • 大学生追星现象调查报告计划书作文800字
  • 陕西师范大学思修课实践教学 计划书 项目名称:大学生追星情况调查报告 项目负责人:李鸽 所在学院.专业:化学化工学院 联系电话:18049526619 指导教师:王宝璐 项目起讫时间:2016年11月1日至2016年11月29日 项目组承诺: 本项目组对所填各项内容的真实性负责.承诺本项目研究坚持政 ...

  • 2016-2020年少儿图书行业市场现状与发展前景咨询报告目录作文11200字
  • ZERO POWER INTELLIGENCE GROUP 2016 ●行业研究咨询报告(推荐指数★★★★★★) <中国行业研究咨询报告>是中研普华依托国家统计局.国家发改委.国家经济信息中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海关总署.全国商业信息中心.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提供的最新行业运行数据 ...

  •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作文6300字
  • 1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三年级作文教学现状分析及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内容摘要]学生进入三年级,作文形式由看图作文为主转为话题作文为主,能否打好扎实的习作基本功,不仅直接关系到学生高年级时的语文学习,还影响到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此,笔者对三年级作文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针对作文教学的现状开展有效作 ...

  • 农村小学生作文能力培养策略研究作文14700字
  • - 1 - 小学生作文能力提高的策略研究 研究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的高低,对于学生一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 ...

  • 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论文作文1600字
  • 小学作文活生化教学策略研究 兰西县第五小学校 周 丽 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富不枯竭,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语文教学来源于生活,更应该应用于生活.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不仅要面向世界,更要面向未来.这是<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