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谎言 来自于巴黎恐怖袭击之后的两枚"丘比特之弹"作文3600字

高三作文

真实的谎言 来自于巴黎恐怖袭击之后的两枚“丘比

特之弹”

(2015年11月13日,美军在发动的空袭之前,给炸弹和导弹上写下标语“带着爱从巴黎来”)

(2015年11月20日,俄罗斯空军士兵在导弹上分别写上了“为了我们同胞”及“为了巴黎”。)

近日来,叙利亚上空飞舞着两枚“丘比特之弹”,

既充满着暴跳如雷的无比愤怒又怀揣着似水柔情的无限爱意,一枚是来自于美国的导弹——“巴黎的爱”(2015年11月13日),一枚是来自于俄罗斯的导弹——“为了巴黎”(2015年11月20日),这番场景甚为壮观。能令正处于水火不容的两个超级大国,竟不约而同的向法国“表白”而去,这等“殊荣”,不得不令人为之叹服。

不过,当按照情报逻辑法进行分析之后,这一切的一切似乎就像是一幕剧情反转的升级版“暗战”、是友是敌难以分清,也如同一部好莱坞大片的现实版“真实的谎言”、真亦假来假亦真。美俄的导弹,到底是为巴黎而向ISIS 而去还是借ISIS 为巴黎而来,或许只有美俄自己最清楚。

数年前,美国要让叙利亚巴沙尔下台,俄罗斯誓死不准;美国要空袭叙利亚,俄罗斯军舰列阵等待。叙利亚战事就此处于胶着状态,美国的挫败感油然而生,骑虎难下进退不能,于是恼羞成怒、直捣黄龙,顿时俄罗斯门前的乌克兰就狼烟四起、战火纷飞。

乌克兰危机急剧恶化,期间发生许多插曲,一会儿马航失联,一会儿马航坠毁,但不管怎样,其最终结果,亲西方政权上台,而俄罗斯则将克里米亚收入囊中。

在这段过程中,令人异常玩味的是,正当世界各国晕头转向的讨论与搜寻马航MH370之际(2014年3月8日),克里米亚却宣布独立(2014年3月11日)且“悄然”加入了俄罗斯(2014年3月18日),貌似马航失联事件的出现,间接地避免了一场因分裂乌克兰而处于箭在弦上的“欧美俄大战”;

还有,正当世界各国围绕着到底是谁击毁马航MH 17的时候(2014年7月7日),美国却顺利地对叙利亚实施了“首次”空袭(2014年9月22日),貌似马航坠毁事件的产生与演变,不仅圆了美国最初誓死要空袭叙利亚的愿望,而且还避免了因美国空袭叙利亚而极有可能引发出的美俄“直接较量”。

这两次马航事件,两次都“合情合理”地避免了美俄直接战争的可能性。

与此同时,美国还歇斯底里地呼吁欧盟加强制裁俄罗斯,可欧盟内部却时时爆出意见不一致的声音,主要以法德为主。最终,在美欧吵吵闹闹的对俄制裁声中,以法德为“主导”的明斯克会议最终提上议程。然而,就在明斯克会议(2015年2月12日)即将举行的前月,法国《查理周刊》杂志社却惨遭血洗(2015年1月7日)。

虽然明斯克协议最终出炉并于2015年2月15日实

施,但似乎美国并不太满意,于是北约不断在波罗的海集结,理由是防范俄罗斯“破坏稳定的行动”。而俄罗斯则以“核武论”回应,不过,美国却因此顺势在德国新部署了20枚核弹。然而德国联邦议院早在2010年就以绝对多数票通过决议,德国政府应该“要求美国盟友从德国撤走核武器”。可现在不但没有撤走,而且还要再部署大约20颗新的核弹,显然这是美国的一箭双雕。从波罗的海东欧三国到德国这套动作,实质上就是战略纵深抵近与核武威慑的双管齐下,至此,美国在欧洲战场上“围剿”俄罗斯的战略部署已基本实现。

于是,这场博弈焦点又从乌克兰战场再次回到中东。

自叙利亚危机爆发以来,中东难民潮一波接一波,于今年下半年达到高潮。在各大媒体纷纷报道“欧洲遭遇二战以来最严重的难民潮”之后,欧洲各国似乎已按捺不住,法国似乎迫于民意压力而对叙利亚境内实施了“首次空袭”(2015年9月26日)。紧接其后俄罗斯也“首次空袭”叙利亚(2015年9月30日),一月之后美国地面部队也“首次踏入”叙利亚(2015年10月30日)。如此多的“首次”,不言而喻,这意味着一场“混战”即将来临。

正当各方力量的“临界点”准备在叙利亚迸发之时,如同当初马航失联、马航坠毁的效应那般,俄罗斯客机却恰当时机的“坠毁”(2015年10月31日),这从侧面上,又再次“合情合理”地避免了一场处在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美俄“直接冲突”。

但剧情总得要发展,俄罗斯发誓要进行全球追杀的同时,不断加强在叙利亚的重型武器部署。而此时的英国也以协助调查俄罗斯客机坠毁事件为由,准备“进军”埃及(连接地中海与红海的战略要塞之地)。与此同时,英国首相还提出希望能参与空袭叙利亚行动,但英国议会却建议,英国不应追随美国空袭叙利亚,除非有打击伊斯兰国武装和结束叙利亚内战的现实可能性。随着俄美空袭叙利亚行动的不断进行,美国盟军中的盟友们似乎开始出现动摇。加拿大新当选总理早前已经告知美国,加拿大将退出美国主导、在伊拉克和叙利亚的空袭行动。

显而易见,此时此际的北约国家,有的正在摇摆观望,而有的正在临阵退离,似乎慢慢凝聚在叙利亚上空的北约身影又正在分崩离析。可也就在此时,法国再次遭遇不幸,发生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恐怖袭击,且剑指球场上的法国总统(2015年11月13日)。由此不难想象,欧洲的愤怒再次被点燃,而正处于散架

的北约,势必也将因此而“团结”起来。

就在巴黎恐怖袭击的第二天,联合国举行第二次叙利亚问题会议。美国激动地表示,“只要阿萨德还掌权,战争就不可能也不会结束。阿萨德已经成为一块吸引外国战士赴叙利亚参战的磁石,这就是人民发动战争的原因,所以他必须下台”。俄罗斯则回应,“不管你们支持还是反对他都不重要,ISIS 才是你们的敌人”。对美俄这番对话,翻译过来就是,美国的最终目的就是巴沙尔必须下台,而俄罗斯的最终目的就是绝对不准巴沙尔下台。总之,就是不管何方妥协,那呈现出的结果都只能是“何必当初”,谁妥协就意味着谁承认失败。要是美国妥协,当初又何必去支持叙利亚反对派,要是俄罗斯妥协,当初又何必去誓死抵抗。所以说,美俄之斗,数年之后又回到了数年之前的原点——巴沙尔下台与否。由此也可以得出,所谓的IS IS 也只是一个缓冲时间的插曲罢了,只是在考验美俄在这场博弈之中谁的耐力更强、谁的朋友更多。

或许是对此次联合国会议通过的联合通报内容不满,继法国爆恐袭击之后,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紧接着位于西非的马里又发生劫持人质事件(2015年11月20日),虽与中国有关,但主要还是与法国有关,毕竟法国还掌握着马里的话语权。去年东南亚马航失联、

马航坠毁、亚航坠毁发生在同一年里,已成为航空灾难史上的“奇迹”,而今一年之内发生法国杂志社暴恐袭击、巴黎恐怖袭击、马里劫持人质的“集于法国一体”的一系列事件,几乎就是去年“集于马航一体”的一系列事件的“另类翻版”而已。因而,必须要接受的现实是,当前的法国犹如是当初的马航,随着各方角力的不断深入,早已被套上了注定难逃的命运“魔咒”。

为什么?

必须要了解的是,法国的海外军事基地数量仅次于美国。法国的大多数基地在非洲,最大的军事基地位于吉布提。这个基地让法国可以控制红海到欧洲的最重要航路,包括控制石油运输。法国第二重要的军事基地位于几内亚湾。通过这个基地可以保护其在非洲大陆东西海岸的利益。

另外,法国在阿联酋的军事基地控制着波斯湾,将世界的“石油动脉”控制在手中。可见,法国在中东乱局中的位置是何其之重要。

而今美俄中东斗法,明确无误的也是在“斗法”。非洲素有中国“后院”之称,牵动法国必然牵动中国。另外,法国在吉布提与阿联酋的军事基地,分别处于红海(亚丁湾)、波斯湾的要冲之地。所以说,“得法”

者必得当前中东美俄之争的主动权,所以说,曾经想要摆脱美国所主导北约的法国,注定要在这场全球博弈的漩涡之中不停旋转。

再回望一下处理乌克兰问题的明斯克会议中的法德两国,现而今,一个“哑了”,一个“伤了”,这多么微妙多么讽刺。

德国试图在这场博弈中“解套”,结果换来了“再增20颗核弹”的“紧箍咒”。而法国试图摆脱美国主导的北约,结果换来的却是一轮接一轮的爆恐袭击。

总之,不管巴黎爆恐袭击是何方的ISIS 所为,都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达到了何种结果。现在呈现出的结果就很明确,不仅避免了美俄空地部队由于纷纷进入叙利亚而直接擦枪走火的可能性,而且还让敌对双方的美俄同时向法国“示爱”(就像当初乌克兰局势急剧恶化之际、马航失联之时,美俄纷纷向中国伸出橄榄枝要加强“反恐合作”那般如出一辙)。

对于丘比特之箭,有两种解释:一种箭会带来高尚的爱情,而另一种箭则会带来强烈的欲望。纵横全局之后,当前飞舞在叙利亚上空的“丘比特之弹”,不管是美国投下的“巴黎的爱”,还是俄罗斯投下的“为了巴黎”,都只能是“丘比特之箭”的后一种解释——“向你示爱”就意味着有强烈的需求“欲望”!而更为

可悲的是,遭遇“史无前例”恐怖袭击之后的一个欧洲大国,似乎此时却只能充当“调停人”的角色,竟准备分别访问美俄。可事实上,法国当前的角色,却如同ISIS 被利用那般成为这场博弈中的插曲一样,只是在插曲中来又在插曲中去......

真实的谎言 来自于巴黎恐怖袭击之后的两枚“丘比

特之弹”

(2015年11月13日,美军在发动的空袭之前,给炸弹和导弹上写下标语“带着爱从巴黎来”)

(2015年11月20日,俄罗斯空军士兵在导弹上分别写上了“为了我们同胞”及“为了巴黎”。)

近日来,叙利亚上空飞舞着两枚“丘比特之弹”,

既充满着暴跳如雷的无比愤怒又怀揣着似水柔情的无限爱意,一枚是来自于美国的导弹——“巴黎的爱”(2015年11月13日),一枚是来自于俄罗斯的导弹——“为了巴黎”(2015年11月20日),这番场景甚为壮观。能令正处于水火不容的两个超级大国,竟不约而同的向法国“表白”而去,这等“殊荣”,不得不令人为之叹服。

不过,当按照情报逻辑法进行分析之后,这一切的一切似乎就像是一幕剧情反转的升级版“暗战”、是友是敌难以分清,也如同一部好莱坞大片的现实版“真实的谎言”、真亦假来假亦真。美俄的导弹,到底是为巴黎而向ISIS 而去还是借ISIS 为巴黎而来,或许只有美俄自己最清楚。

数年前,美国要让叙利亚巴沙尔下台,俄罗斯誓死不准;美国要空袭叙利亚,俄罗斯军舰列阵等待。叙利亚战事就此处于胶着状态,美国的挫败感油然而生,骑虎难下进退不能,于是恼羞成怒、直捣黄龙,顿时俄罗斯门前的乌克兰就狼烟四起、战火纷飞。

乌克兰危机急剧恶化,期间发生许多插曲,一会儿马航失联,一会儿马航坠毁,但不管怎样,其最终结果,亲西方政权上台,而俄罗斯则将克里米亚收入囊中。

在这段过程中,令人异常玩味的是,正当世界各国晕头转向的讨论与搜寻马航MH370之际(2014年3月8日),克里米亚却宣布独立(2014年3月11日)且“悄然”加入了俄罗斯(2014年3月18日),貌似马航失联事件的出现,间接地避免了一场因分裂乌克兰而处于箭在弦上的“欧美俄大战”;

还有,正当世界各国围绕着到底是谁击毁马航MH 17的时候(2014年7月7日),美国却顺利地对叙利亚实施了“首次”空袭(2014年9月22日),貌似马航坠毁事件的产生与演变,不仅圆了美国最初誓死要空袭叙利亚的愿望,而且还避免了因美国空袭叙利亚而极有可能引发出的美俄“直接较量”。

这两次马航事件,两次都“合情合理”地避免了美俄直接战争的可能性。

与此同时,美国还歇斯底里地呼吁欧盟加强制裁俄罗斯,可欧盟内部却时时爆出意见不一致的声音,主要以法德为主。最终,在美欧吵吵闹闹的对俄制裁声中,以法德为“主导”的明斯克会议最终提上议程。然而,就在明斯克会议(2015年2月12日)即将举行的前月,法国《查理周刊》杂志社却惨遭血洗(2015年1月7日)。

虽然明斯克协议最终出炉并于2015年2月15日实

施,但似乎美国并不太满意,于是北约不断在波罗的海集结,理由是防范俄罗斯“破坏稳定的行动”。而俄罗斯则以“核武论”回应,不过,美国却因此顺势在德国新部署了20枚核弹。然而德国联邦议院早在2010年就以绝对多数票通过决议,德国政府应该“要求美国盟友从德国撤走核武器”。可现在不但没有撤走,而且还要再部署大约20颗新的核弹,显然这是美国的一箭双雕。从波罗的海东欧三国到德国这套动作,实质上就是战略纵深抵近与核武威慑的双管齐下,至此,美国在欧洲战场上“围剿”俄罗斯的战略部署已基本实现。

于是,这场博弈焦点又从乌克兰战场再次回到中东。

自叙利亚危机爆发以来,中东难民潮一波接一波,于今年下半年达到高潮。在各大媒体纷纷报道“欧洲遭遇二战以来最严重的难民潮”之后,欧洲各国似乎已按捺不住,法国似乎迫于民意压力而对叙利亚境内实施了“首次空袭”(2015年9月26日)。紧接其后俄罗斯也“首次空袭”叙利亚(2015年9月30日),一月之后美国地面部队也“首次踏入”叙利亚(2015年10月30日)。如此多的“首次”,不言而喻,这意味着一场“混战”即将来临。

正当各方力量的“临界点”准备在叙利亚迸发之时,如同当初马航失联、马航坠毁的效应那般,俄罗斯客机却恰当时机的“坠毁”(2015年10月31日),这从侧面上,又再次“合情合理”地避免了一场处在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美俄“直接冲突”。

但剧情总得要发展,俄罗斯发誓要进行全球追杀的同时,不断加强在叙利亚的重型武器部署。而此时的英国也以协助调查俄罗斯客机坠毁事件为由,准备“进军”埃及(连接地中海与红海的战略要塞之地)。与此同时,英国首相还提出希望能参与空袭叙利亚行动,但英国议会却建议,英国不应追随美国空袭叙利亚,除非有打击伊斯兰国武装和结束叙利亚内战的现实可能性。随着俄美空袭叙利亚行动的不断进行,美国盟军中的盟友们似乎开始出现动摇。加拿大新当选总理早前已经告知美国,加拿大将退出美国主导、在伊拉克和叙利亚的空袭行动。

显而易见,此时此际的北约国家,有的正在摇摆观望,而有的正在临阵退离,似乎慢慢凝聚在叙利亚上空的北约身影又正在分崩离析。可也就在此时,法国再次遭遇不幸,发生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恐怖袭击,且剑指球场上的法国总统(2015年11月13日)。由此不难想象,欧洲的愤怒再次被点燃,而正处于散架

的北约,势必也将因此而“团结”起来。

就在巴黎恐怖袭击的第二天,联合国举行第二次叙利亚问题会议。美国激动地表示,“只要阿萨德还掌权,战争就不可能也不会结束。阿萨德已经成为一块吸引外国战士赴叙利亚参战的磁石,这就是人民发动战争的原因,所以他必须下台”。俄罗斯则回应,“不管你们支持还是反对他都不重要,ISIS 才是你们的敌人”。对美俄这番对话,翻译过来就是,美国的最终目的就是巴沙尔必须下台,而俄罗斯的最终目的就是绝对不准巴沙尔下台。总之,就是不管何方妥协,那呈现出的结果都只能是“何必当初”,谁妥协就意味着谁承认失败。要是美国妥协,当初又何必去支持叙利亚反对派,要是俄罗斯妥协,当初又何必去誓死抵抗。所以说,美俄之斗,数年之后又回到了数年之前的原点——巴沙尔下台与否。由此也可以得出,所谓的IS IS 也只是一个缓冲时间的插曲罢了,只是在考验美俄在这场博弈之中谁的耐力更强、谁的朋友更多。

或许是对此次联合国会议通过的联合通报内容不满,继法国爆恐袭击之后,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紧接着位于西非的马里又发生劫持人质事件(2015年11月20日),虽与中国有关,但主要还是与法国有关,毕竟法国还掌握着马里的话语权。去年东南亚马航失联、

马航坠毁、亚航坠毁发生在同一年里,已成为航空灾难史上的“奇迹”,而今一年之内发生法国杂志社暴恐袭击、巴黎恐怖袭击、马里劫持人质的“集于法国一体”的一系列事件,几乎就是去年“集于马航一体”的一系列事件的“另类翻版”而已。因而,必须要接受的现实是,当前的法国犹如是当初的马航,随着各方角力的不断深入,早已被套上了注定难逃的命运“魔咒”。

为什么?

必须要了解的是,法国的海外军事基地数量仅次于美国。法国的大多数基地在非洲,最大的军事基地位于吉布提。这个基地让法国可以控制红海到欧洲的最重要航路,包括控制石油运输。法国第二重要的军事基地位于几内亚湾。通过这个基地可以保护其在非洲大陆东西海岸的利益。

另外,法国在阿联酋的军事基地控制着波斯湾,将世界的“石油动脉”控制在手中。可见,法国在中东乱局中的位置是何其之重要。

而今美俄中东斗法,明确无误的也是在“斗法”。非洲素有中国“后院”之称,牵动法国必然牵动中国。另外,法国在吉布提与阿联酋的军事基地,分别处于红海(亚丁湾)、波斯湾的要冲之地。所以说,“得法”

者必得当前中东美俄之争的主动权,所以说,曾经想要摆脱美国所主导北约的法国,注定要在这场全球博弈的漩涡之中不停旋转。

再回望一下处理乌克兰问题的明斯克会议中的法德两国,现而今,一个“哑了”,一个“伤了”,这多么微妙多么讽刺。

德国试图在这场博弈中“解套”,结果换来了“再增20颗核弹”的“紧箍咒”。而法国试图摆脱美国主导的北约,结果换来的却是一轮接一轮的爆恐袭击。

总之,不管巴黎爆恐袭击是何方的ISIS 所为,都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达到了何种结果。现在呈现出的结果就很明确,不仅避免了美俄空地部队由于纷纷进入叙利亚而直接擦枪走火的可能性,而且还让敌对双方的美俄同时向法国“示爱”(就像当初乌克兰局势急剧恶化之际、马航失联之时,美俄纷纷向中国伸出橄榄枝要加强“反恐合作”那般如出一辙)。

对于丘比特之箭,有两种解释:一种箭会带来高尚的爱情,而另一种箭则会带来强烈的欲望。纵横全局之后,当前飞舞在叙利亚上空的“丘比特之弹”,不管是美国投下的“巴黎的爱”,还是俄罗斯投下的“为了巴黎”,都只能是“丘比特之箭”的后一种解释——“向你示爱”就意味着有强烈的需求“欲望”!而更为

可悲的是,遭遇“史无前例”恐怖袭击之后的一个欧洲大国,似乎此时却只能充当“调停人”的角色,竟准备分别访问美俄。可事实上,法国当前的角色,却如同ISIS 被利用那般成为这场博弈中的插曲一样,只是在插曲中来又在插曲中去......


相关作文

  • [真实谎言]观后感作文1400字
  • [<真实谎言>观后感]<真实的谎言> 在这部经典娱乐片中,几乎每个场景.每个段落都有可圈可点之处,甚至连很多个过场戏也神完气足,丝毫不见松懈,称之为经典绝不算过分,<真实谎言>观后感.在两个多小时的影片中,大型的动作场面有四个.虽然不能算太多,但每个都份量十足,令 ...

  • 各国的国庆日作文2400字
  • 法国阅兵焰火最壮观 法国是以7月14日法国大革命时巴黎群众捣毁巴士底监狱这一天作为国庆日的.每年的国庆日,法国都要举行盛大的国庆阅兵. 与以前不同的是,法国今年的国庆阅兵式上出现了新面孔---一个由120人组成的欧洲军团方阵,行进在受阅部队的最前列. 欧洲军团的方阵以军团司令.德军中将霍尔格·卡默霍 ...

  • 初三作文审题3作文1600字
  • 初三作文审题及素材积累3 好奇猎奇是人性使然.巴黎发生系列恐怖袭击事件后,巴塔克剧场内的血腥照片引起了社交网站上一些好奇猎奇者的流传.但是,这样的"围观"却引起了众多网络用户的抗议.法国国家警察与司法部长在网上发文,呼吁尊重罹难者和家属,不要协助散发犯罪现场的画面.后来,法国没有 ...

  • 关于法国革命的文章作文3300字
  • 文章1 略述法国大革命 法国第一次大革命发生在1789年,路易十六世的统治下.当时,法国的经济情况甚糟.巴黎的工人们每月的收入,88%要用来买面包.统治者却不理解贫民生活的艰难.据说,那个奥地利公主出身的王後听说市民们吃不上面包后说:"没有面包,让他们吃蛋糕!"巴黎经常发生抢面包 ...

  • [巴黎圣母院]读书心得作文700字
  • 这一个日子风雨如晦,雷电轰鸣,乌云呜咽.我心也百感交集,一种来自内心的某种孤独的情感正与灵魂发生共鸣,摊开的书页上杵着面无表情的我,是惆怅吗?为谁?为那善良的人最终所受罪恶的遭遇所抱不平吗? 呵,我站在世人的眼光之上,眺望着窗外黯黑的风景.书中震慑的情节蚕食着我的心,内心的情感在翻腾,却无言去宣泄, ...

  • 作文素材作文6400字
  • 作文素材 李叔同 鲁迅:"朴拙圆满,浑若天成.得李师手书,幸甚!" 太虚大师为赠偈:"以教印心,以律严身,内外清净,菩提之因." 赵朴初:"深悲早现茶花女,胜愿终成苦行僧,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 林语堂:"李叔同是我们 ...

  • 为爱走天涯作文1500字
  • 传说,爱神丘比特跟情人赌牌,女方以吻做赌本,丘比特以弓箭和箭鞘做赌本.不料丘比特霉运当头,不但输掉了弓箭和箭鞘,连同母亲的鸽子.麻雀等家禽也输得精光.丘比特输红了眼,最后孤注一掷,以两只眼睛下注,结果仍然一输到底,从此,爱神变成了瞎子.所以人们才说,爱情是盲目的. 偏偏有人不信,比如英国人艾伦·威尔 ...

  • 为爱走天涯作文作文1500字
  • 传说,爱神丘比特跟情人赌牌,女方以吻做赌本,丘比特以弓箭和箭鞘做赌本.不料丘比特霉运当头,不但输掉了弓箭和箭鞘,连同母亲的鸽子.麻雀等家禽也输得精光.丘比特输红了眼,最后孤注一掷,以两只眼睛下注,结果仍然一输到底,从此,爱神变成了瞎子.所以人们才说,爱情是盲目的. 偏偏有人不信,比如英国人艾伦·威尔 ...

  • 巴金灵魂的苦难和自由作文1300字
  • 巴金灵魂的苦难和自由--纪念世纪老人巴金与世长辞 有的人走了,带着遗憾和内心的惭愧:有的人走了,带着迷惘和未知答案的问题:有的人走了,带着一半的清醒和一半的醉.巴金的一生,有人说留下了等身之著和不朽的文学丰碑,有人说留下了一个人用生命观望中国一个世纪的沧桑感悟,有人说留下的是谎言中的真实,也有人说留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