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读平凡的世界有感作文4300字

初三作文

前叙

17岁,高二,我开始阅读《平凡的世界》。接下来发生的事,猜都毋须猜,我遇见了与我一样年纪、年级的书中人物:孙少平、田晓霞。我对《平凡的世界》这部作品,用“爱不释手”来形容并不为过。现今我仍无法忘记,在高三下学期,每周只有一个白天的休息时段,埋头读书时的心跳不断——为自己不合时宜的大胆,为故事中悲欢离合的生命。

那么,我不能否认,前前后后也看了好些遍,每每最能让自己感知到热烈心跳的,大多是有关少平和晓霞的内容片段。

如果说,能够给“信仰”一个定义,即“让某人去完全地相信、并从其中得到指引该人生活各方面的事物”,那么,毫不犹豫地,我定在心间收着这份,名为“少平晓霞”的信仰。 信仰自尊

提及“自尊”一词,便会自觉将其牢牢与孙少平这一人物紧紧挂钩。少平,从初登场时,极强自尊下的掩人耳目取饭;到被润叶姐猜中心思,待她默默走开后,才敢放下心接受好意的大口吃饭。一直一直,到他日渐成长后,他的自尊,生长在第一时间冲出大门,以不容拒绝的魄力,救出一时糊涂偷手帕的郝红梅;开放在远走劳工后再与挚友金波相会时,能敏锐捕捉到挚友为自己着想,而穿上朴素衣褂的深意。少平自尊,不仅仅是他于自己,他用自己的自尊,用力维护着他人的自尊,同时收获着反向温暖的呵护。少平自尊,也绝不是(青)少年人狭隘的虚荣,不然,也就不会有同晓霞影剧院重逢时,“并不为自己的一身破衣服而害臊,觉得穿这身衣服见她正‘合适’”的坦荡。

看上去,田晓霞并没有像孙少平一样,留给人显著的“自尊”特质。晓霞的人格魅力和精神力量,是跨时代、划时代的。她是近乎完美的“女神”形象,她热情、真挚、善良、独立、不惧世俗、崇尚冒险、追求正义、着眼世界、思想深刻、重情重义、清新脱俗„„仿佛这些个词(组),都没一个“美好”来得恰当;反之亦然,“美好”一词,并不具备囊括我热爱的晓霞的一切的能力。

也许是这样,晓霞的“自尊”特质,才少被提及吧。晓霞自尊之呈现,与晓霞的“独立而怒放”一样,定是与众不同。“不要见怪,不要见外。田。”枕边二指宽的小纸条上,写下了自己拥有的、深刻理解的、能够给予少平的:送去那一床被褥中,蕴藏着从自尊出发的深情。“我放纵我的天性,相信爱情能给予人创造的力量。”在这里,在这留给书外我们最后的话语中,我可以体会到晓霞的自尊融进了解读爱情。她热烈地投入,投入这自尊、自爱、自豪的爱情点滴。

少平、晓霞,信仰自尊;我信仰着,“少平晓霞之自尊”的信仰。

信仰改变

只是从“改变”一词来看,原本不能判断它的褒贬。毫无疑问,少平对此深刻了解。在书中仅描绘出的十来年光阴里,少平无时无刻、或内或外,不在追寻着改变。他的改变,是手不释卷地丰富精神世界;是决心不安于现状远走他乡的闯荡;是明不可预知日后所遭遇,依旧要向着更高方向攀登的紧抓机遇„„

“我们出身于贫困的农民家庭——永远不要鄙薄我们的出身,它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将一生受用不尽;但我们一定又要从我们出身局限中解脱出来,从意识上彻底背叛农民的狭隘性,追求更高的生活意义。”在给妹妹兰香的信件中,这份持续燃着的改变之光,已然开启了传递的路线。

晓霞呢,与其说是“改变”,不如用“挑战”更来得恰当。地委书记的女儿,自幼受过良好的教育,高中升上大学,黄原师专毕业后,那簇冒险的渴求之火,跳跃得愈发剧烈了。她最终不甘做稳定的教师工作,去成了省报的记者,不辞辛劳,以崇高的记者理想,怀揣改变世界的心愿,也真正循着它去实践了。纵使那场洪水卷走了她的躯体,但她那勇往直前的青春灵魂,绝不会散灭。

少平、晓霞,信仰改变;我信仰着,“少平晓霞之改变”的信仰。

信仰善意

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人。平凡非平庸,平凡人的善意凝聚,便拥有了点亮夜空的能量。 记得在高中的一次读后感里,我在写到少平晓霞时,用“有一束光”来描述。洋洋洒洒写下的,是他们瞬间的行动、与永恒的善良。

容我再度回想起,少平不计前嫌,救起有生命危险的跛女子侯玉英;晓霞真诚相待、热情好客帮助来城的少安;少平在仅做了短时间的乡村教师时光里,亦尽心为他的每位学生操心;晓霞亲历煤矿艰难情境,油然而生的使命感和悲悯情怀;少平在深陷苦难的境遇下,再三为了素不相识的陌生受欺者伸出援手;晓霞将自己最后的音容留给了洪灾中挣扎的孩子,只余下带着果断的决绝投入洪水的身影。

“有一束光”,少平的温暖细致,晓霞的纯粹炽热。无法把他们割裂地去仰望,那片土地上,有两人从未解开的沉甸甸善意。

少平、晓霞,信仰善意;我信仰着,“少平晓霞之善意”的信仰。

信仰爱情

最后,我必须说说,关于孙少平和田晓霞的爱情。

青年人一读“大部头”作品,会不自觉地去关注其中那些或荡气回肠、或细水流长的感情,尤其爱情。

记得开始看这作品,我压根没猜中他们俩的感情发展线索„„第一次见面,窘迫与从容的格格不入,高中日常里,两人共同行动的校外表演和一些交流,都是叙事、一带而过。

“也许他最重要的收获就是和田晓霞的结识。”晓霞走进了少平的世界、大约主要是头脑世界吧,她毫不顾忌性别差异和所谓的“身份地位”差距,百宝箱般,变出特立独行的装束,变出异于常人的评说,变出秘密传阅的话语„„少平在倾听,总是在倾听,倾听了反思,反思后倾听。她是他的“导师”。我为他们这般的坦诚相待、绝对信任而心跳。

“不管怎样,千万不能放弃读书! ”“我不会变成你描绘的那种形象。”毕业聚餐,两人大方对坐在“国营食堂”,交换彼此最真实的期许和隐忧。晓霞用一种轻松的方式,吐露珍惜少平的那种独特;少平描绘了他那忧郁思绪深处,还未成形、但冥冥中指引的奋斗希望。她是他的“伯乐”,他是她、她是他的“知己”。

一晃好几年。虽说这些年间,也不是没有见面,但由于少平单方面的断绝信件来往,也有晓霞单方面的遗憾下没有再坚持,这些、这些一跨就到了黄原街头,才有了重逢之地的再续。 “你为什么不给我回信?”“是因为我上了大学,你仍然是个农民吧?看来,你还是世俗的!”我深感惊讶,这一再见,就是不容反驳、毫不客气的言说。晓霞,是用多深的珍重、是有和少平建立起来的多么深厚的理解,才能自然而直白地说出这话来。这不是仅凭勇气就能够达成的默契。“‘我知道你能理解我,我才对你说了实话。’”故事不停步伐。他那自嘲关于“苦难的学说”,深深揪起了她心深处。

又回到了约会般的规律性再见,两人心照不宣,在“共同探讨的基础上”,拥有“人格上是平等的”,两者不可分割,相互促进。

“有没有比你更宽阔的河流,爱耐塞,

有没有比你更亲切的土地,爱耐塞。

有没有比你更深重的苦难,爱耐塞,

有没有比你更自由的意志,爱耐塞。”

《白轮船》中吉尔吉斯人的一曲古歌。

一本书,两个人。一段词,两次诵。

少平第一次产生了抱住晓霞、紧紧抱住晓霞的冲动,在麻雀山的顶端。他对她、她对他,产生了“爱情”的“雏形”,模糊不清。我为他们这般的靠近升温、欲言又止而心跳。

“两年以后,就在今天,这同一个时刻,不论我们那时在何地,也不管我们各自干什么,我们一定要赶到这地方来再一次相见„„”“一定。”古塔山之约就此立下。他有力拥住她,他吻了她。书中没有呈现出他们更多的告白,而我正是为他们这般的相知相融、相爱相约的纯粹含蓄,而心跳不止。

少平、晓霞分赴新的工作岗位,他和她书寄思念,那近两年的时光中,他和她不乏见面,他带她下矿、漫步,她对他再三表露坚定。直至距约定屈指可数时,她去了另一个世界。 少平想起了《热妮娅·鲁勉采娃》,少平伫立在杜梨树下,死守他和她的诺言。少平躺在草地上,冥冥与她的幻影重逢。

请包容我从上一段开始,压缩再压缩,讲完了我的记忆,他们的故事。说来有趣,当我第一遍读完时,看有其他读者的一种理解,大约是“路遥先生出于无奈让晓霞牺牲,因为实际上,少平和晓霞的爱情,由于各种的局限性和差异,不会有圆满的结局”。由此,我也想起立定古塔山的约会后,少平很快陷入的悲观;想起少平暗自对比自己和潜在竞争者时,透露出的一种无力感;再加上与少安和润叶没能修成正果的种种相似„„我开始害怕了。

“唉,咱们国家的煤炭开采技术是太落后了。„„我准备在一两年中一边下井干活,一边开始重学数、理、化,以便将来参加考试。”要成为有“技术水平”的人。第二遍,也许是第三遍重读时,这整段话引发了我的思考。少平的挣扎与矛盾,从未消散,亦从未打败他。对自己的处境和自卑,他深谙于心,他不逃避。他不盲目地沉溺“苦难”,他在“苦难”中反思时代、社会。原来,少平早有构想,对未来、对世界、对生活。我相信这样的少平,心里有一份对爱情的信仰,既然决定了,已然决定了,怎么会重蹈兄长的逃与憾;怎么会有不够自信作祟,就轻言放弃。

我不再去钻牛角尖,纠结晓霞的结局,纠结爱情的走向。与时空无关,不说肉麻话,他必须是她的“掏炭男人”,她必须是他的“导师”。

为他们,心跳千千万万下。

不论是少平的勇敢,晓霞的真心,还是他对她、她对他的深入骨髓、充盈灵魂的爱恋。一路走来,水到渠成,一路走过,爱情未了。

我们可以在心里,给少平晓霞一个幸福、快乐的结局。最重要的是,他和她,他们的经历,足以给我们这份坚信。

少平、晓霞,信仰爱情;我信仰着,名为“少平晓霞之爱情”的信仰。

总:我与《平凡的世界》

那是高二上学期刚开学。文理分科后,属于文科班的“读书角”在短短几天里,架柜中填满了书籍,我一瞥,《平凡的世界》三册全套映入眼帘。那一整晚上的三节晚自习,以及那周每晚自习时的断断续续,我看完了前两册。

后来——一周一过,立刻不得不投入高强度的学习中。高二一年,到高考前一个月,我难以想象是有怎样的愧疚、怎样的放不下,磕磕绊绊也未停下,这期间,我自己去买了书,接着向后翻„„我翻到了结局,翻过了结局。可是,有那么一段文字,我抗拒再看。

当我开始阅读第一册没多久,看过全篇的好友小心谨慎地问我:“你看到‘田晓霞’出来了吗?”得到我肯定的回应,她欲言又止,只是提到:“唉。后面,挺伤心的。”

那时的我,连少平、晓霞他俩同看报纸那部分都没看到呢。

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之后,他们竟成为了我的一种“信仰”。

我至今仍抗拒重温那段洪水中的壮烈牺牲,因为难以接受、因为难以忘却。我听说,当年路遥先生写完这段,摔笔痛哭,不能平复。我还是年轻了吧,还是没有历经那个时代的波澜了吧,让“为什么要让晓霞离去”成为了心中解不开的结扣;也不可否认的是,那份名为“少平晓霞”的信仰,在晓霞弥留之际、在少平未来日子、在我的奋斗青春,早已让这“平凡的世界”里本就“平凡的我们”,因为曾经拥有过、或是决心追求着它,而拼尽全力地,去超越

平凡,去拥抱美丽的生命。不负此生。

前叙

17岁,高二,我开始阅读《平凡的世界》。接下来发生的事,猜都毋须猜,我遇见了与我一样年纪、年级的书中人物:孙少平、田晓霞。我对《平凡的世界》这部作品,用“爱不释手”来形容并不为过。现今我仍无法忘记,在高三下学期,每周只有一个白天的休息时段,埋头读书时的心跳不断——为自己不合时宜的大胆,为故事中悲欢离合的生命。

那么,我不能否认,前前后后也看了好些遍,每每最能让自己感知到热烈心跳的,大多是有关少平和晓霞的内容片段。

如果说,能够给“信仰”一个定义,即“让某人去完全地相信、并从其中得到指引该人生活各方面的事物”,那么,毫不犹豫地,我定在心间收着这份,名为“少平晓霞”的信仰。 信仰自尊

提及“自尊”一词,便会自觉将其牢牢与孙少平这一人物紧紧挂钩。少平,从初登场时,极强自尊下的掩人耳目取饭;到被润叶姐猜中心思,待她默默走开后,才敢放下心接受好意的大口吃饭。一直一直,到他日渐成长后,他的自尊,生长在第一时间冲出大门,以不容拒绝的魄力,救出一时糊涂偷手帕的郝红梅;开放在远走劳工后再与挚友金波相会时,能敏锐捕捉到挚友为自己着想,而穿上朴素衣褂的深意。少平自尊,不仅仅是他于自己,他用自己的自尊,用力维护着他人的自尊,同时收获着反向温暖的呵护。少平自尊,也绝不是(青)少年人狭隘的虚荣,不然,也就不会有同晓霞影剧院重逢时,“并不为自己的一身破衣服而害臊,觉得穿这身衣服见她正‘合适’”的坦荡。

看上去,田晓霞并没有像孙少平一样,留给人显著的“自尊”特质。晓霞的人格魅力和精神力量,是跨时代、划时代的。她是近乎完美的“女神”形象,她热情、真挚、善良、独立、不惧世俗、崇尚冒险、追求正义、着眼世界、思想深刻、重情重义、清新脱俗„„仿佛这些个词(组),都没一个“美好”来得恰当;反之亦然,“美好”一词,并不具备囊括我热爱的晓霞的一切的能力。

也许是这样,晓霞的“自尊”特质,才少被提及吧。晓霞自尊之呈现,与晓霞的“独立而怒放”一样,定是与众不同。“不要见怪,不要见外。田。”枕边二指宽的小纸条上,写下了自己拥有的、深刻理解的、能够给予少平的:送去那一床被褥中,蕴藏着从自尊出发的深情。“我放纵我的天性,相信爱情能给予人创造的力量。”在这里,在这留给书外我们最后的话语中,我可以体会到晓霞的自尊融进了解读爱情。她热烈地投入,投入这自尊、自爱、自豪的爱情点滴。

少平、晓霞,信仰自尊;我信仰着,“少平晓霞之自尊”的信仰。

信仰改变

只是从“改变”一词来看,原本不能判断它的褒贬。毫无疑问,少平对此深刻了解。在书中仅描绘出的十来年光阴里,少平无时无刻、或内或外,不在追寻着改变。他的改变,是手不释卷地丰富精神世界;是决心不安于现状远走他乡的闯荡;是明不可预知日后所遭遇,依旧要向着更高方向攀登的紧抓机遇„„

“我们出身于贫困的农民家庭——永远不要鄙薄我们的出身,它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将一生受用不尽;但我们一定又要从我们出身局限中解脱出来,从意识上彻底背叛农民的狭隘性,追求更高的生活意义。”在给妹妹兰香的信件中,这份持续燃着的改变之光,已然开启了传递的路线。

晓霞呢,与其说是“改变”,不如用“挑战”更来得恰当。地委书记的女儿,自幼受过良好的教育,高中升上大学,黄原师专毕业后,那簇冒险的渴求之火,跳跃得愈发剧烈了。她最终不甘做稳定的教师工作,去成了省报的记者,不辞辛劳,以崇高的记者理想,怀揣改变世界的心愿,也真正循着它去实践了。纵使那场洪水卷走了她的躯体,但她那勇往直前的青春灵魂,绝不会散灭。

少平、晓霞,信仰改变;我信仰着,“少平晓霞之改变”的信仰。

信仰善意

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人。平凡非平庸,平凡人的善意凝聚,便拥有了点亮夜空的能量。 记得在高中的一次读后感里,我在写到少平晓霞时,用“有一束光”来描述。洋洋洒洒写下的,是他们瞬间的行动、与永恒的善良。

容我再度回想起,少平不计前嫌,救起有生命危险的跛女子侯玉英;晓霞真诚相待、热情好客帮助来城的少安;少平在仅做了短时间的乡村教师时光里,亦尽心为他的每位学生操心;晓霞亲历煤矿艰难情境,油然而生的使命感和悲悯情怀;少平在深陷苦难的境遇下,再三为了素不相识的陌生受欺者伸出援手;晓霞将自己最后的音容留给了洪灾中挣扎的孩子,只余下带着果断的决绝投入洪水的身影。

“有一束光”,少平的温暖细致,晓霞的纯粹炽热。无法把他们割裂地去仰望,那片土地上,有两人从未解开的沉甸甸善意。

少平、晓霞,信仰善意;我信仰着,“少平晓霞之善意”的信仰。

信仰爱情

最后,我必须说说,关于孙少平和田晓霞的爱情。

青年人一读“大部头”作品,会不自觉地去关注其中那些或荡气回肠、或细水流长的感情,尤其爱情。

记得开始看这作品,我压根没猜中他们俩的感情发展线索„„第一次见面,窘迫与从容的格格不入,高中日常里,两人共同行动的校外表演和一些交流,都是叙事、一带而过。

“也许他最重要的收获就是和田晓霞的结识。”晓霞走进了少平的世界、大约主要是头脑世界吧,她毫不顾忌性别差异和所谓的“身份地位”差距,百宝箱般,变出特立独行的装束,变出异于常人的评说,变出秘密传阅的话语„„少平在倾听,总是在倾听,倾听了反思,反思后倾听。她是他的“导师”。我为他们这般的坦诚相待、绝对信任而心跳。

“不管怎样,千万不能放弃读书! ”“我不会变成你描绘的那种形象。”毕业聚餐,两人大方对坐在“国营食堂”,交换彼此最真实的期许和隐忧。晓霞用一种轻松的方式,吐露珍惜少平的那种独特;少平描绘了他那忧郁思绪深处,还未成形、但冥冥中指引的奋斗希望。她是他的“伯乐”,他是她、她是他的“知己”。

一晃好几年。虽说这些年间,也不是没有见面,但由于少平单方面的断绝信件来往,也有晓霞单方面的遗憾下没有再坚持,这些、这些一跨就到了黄原街头,才有了重逢之地的再续。 “你为什么不给我回信?”“是因为我上了大学,你仍然是个农民吧?看来,你还是世俗的!”我深感惊讶,这一再见,就是不容反驳、毫不客气的言说。晓霞,是用多深的珍重、是有和少平建立起来的多么深厚的理解,才能自然而直白地说出这话来。这不是仅凭勇气就能够达成的默契。“‘我知道你能理解我,我才对你说了实话。’”故事不停步伐。他那自嘲关于“苦难的学说”,深深揪起了她心深处。

又回到了约会般的规律性再见,两人心照不宣,在“共同探讨的基础上”,拥有“人格上是平等的”,两者不可分割,相互促进。

“有没有比你更宽阔的河流,爱耐塞,

有没有比你更亲切的土地,爱耐塞。

有没有比你更深重的苦难,爱耐塞,

有没有比你更自由的意志,爱耐塞。”

《白轮船》中吉尔吉斯人的一曲古歌。

一本书,两个人。一段词,两次诵。

少平第一次产生了抱住晓霞、紧紧抱住晓霞的冲动,在麻雀山的顶端。他对她、她对他,产生了“爱情”的“雏形”,模糊不清。我为他们这般的靠近升温、欲言又止而心跳。

“两年以后,就在今天,这同一个时刻,不论我们那时在何地,也不管我们各自干什么,我们一定要赶到这地方来再一次相见„„”“一定。”古塔山之约就此立下。他有力拥住她,他吻了她。书中没有呈现出他们更多的告白,而我正是为他们这般的相知相融、相爱相约的纯粹含蓄,而心跳不止。

少平、晓霞分赴新的工作岗位,他和她书寄思念,那近两年的时光中,他和她不乏见面,他带她下矿、漫步,她对他再三表露坚定。直至距约定屈指可数时,她去了另一个世界。 少平想起了《热妮娅·鲁勉采娃》,少平伫立在杜梨树下,死守他和她的诺言。少平躺在草地上,冥冥与她的幻影重逢。

请包容我从上一段开始,压缩再压缩,讲完了我的记忆,他们的故事。说来有趣,当我第一遍读完时,看有其他读者的一种理解,大约是“路遥先生出于无奈让晓霞牺牲,因为实际上,少平和晓霞的爱情,由于各种的局限性和差异,不会有圆满的结局”。由此,我也想起立定古塔山的约会后,少平很快陷入的悲观;想起少平暗自对比自己和潜在竞争者时,透露出的一种无力感;再加上与少安和润叶没能修成正果的种种相似„„我开始害怕了。

“唉,咱们国家的煤炭开采技术是太落后了。„„我准备在一两年中一边下井干活,一边开始重学数、理、化,以便将来参加考试。”要成为有“技术水平”的人。第二遍,也许是第三遍重读时,这整段话引发了我的思考。少平的挣扎与矛盾,从未消散,亦从未打败他。对自己的处境和自卑,他深谙于心,他不逃避。他不盲目地沉溺“苦难”,他在“苦难”中反思时代、社会。原来,少平早有构想,对未来、对世界、对生活。我相信这样的少平,心里有一份对爱情的信仰,既然决定了,已然决定了,怎么会重蹈兄长的逃与憾;怎么会有不够自信作祟,就轻言放弃。

我不再去钻牛角尖,纠结晓霞的结局,纠结爱情的走向。与时空无关,不说肉麻话,他必须是她的“掏炭男人”,她必须是他的“导师”。

为他们,心跳千千万万下。

不论是少平的勇敢,晓霞的真心,还是他对她、她对他的深入骨髓、充盈灵魂的爱恋。一路走来,水到渠成,一路走过,爱情未了。

我们可以在心里,给少平晓霞一个幸福、快乐的结局。最重要的是,他和她,他们的经历,足以给我们这份坚信。

少平、晓霞,信仰爱情;我信仰着,名为“少平晓霞之爱情”的信仰。

总:我与《平凡的世界》

那是高二上学期刚开学。文理分科后,属于文科班的“读书角”在短短几天里,架柜中填满了书籍,我一瞥,《平凡的世界》三册全套映入眼帘。那一整晚上的三节晚自习,以及那周每晚自习时的断断续续,我看完了前两册。

后来——一周一过,立刻不得不投入高强度的学习中。高二一年,到高考前一个月,我难以想象是有怎样的愧疚、怎样的放不下,磕磕绊绊也未停下,这期间,我自己去买了书,接着向后翻„„我翻到了结局,翻过了结局。可是,有那么一段文字,我抗拒再看。

当我开始阅读第一册没多久,看过全篇的好友小心谨慎地问我:“你看到‘田晓霞’出来了吗?”得到我肯定的回应,她欲言又止,只是提到:“唉。后面,挺伤心的。”

那时的我,连少平、晓霞他俩同看报纸那部分都没看到呢。

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之后,他们竟成为了我的一种“信仰”。

我至今仍抗拒重温那段洪水中的壮烈牺牲,因为难以接受、因为难以忘却。我听说,当年路遥先生写完这段,摔笔痛哭,不能平复。我还是年轻了吧,还是没有历经那个时代的波澜了吧,让“为什么要让晓霞离去”成为了心中解不开的结扣;也不可否认的是,那份名为“少平晓霞”的信仰,在晓霞弥留之际、在少平未来日子、在我的奋斗青春,早已让这“平凡的世界”里本就“平凡的我们”,因为曾经拥有过、或是决心追求着它,而拼尽全力地,去超越

平凡,去拥抱美丽的生命。不负此生。


相关作文

  • 孙少平--读[平凡的世界]有感作文500字
  • 花将近一个星期的时间将平凡的世界这一部长篇小说阅读完,留下印象最深的便是少平与晓霞的爱情. 少平的一生,遇见了三个女人,一是郝红梅,二是田晓霞,三是金秀,而影响并改变他的是晓霞. 郝红梅是少平一开始的精神支柱,在贫穷的高中生活中,郝红梅成为了少平的书友,进而发展为精神伴侣,然而精神世界在现实的面前或 ...

  •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作文1200字
  •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作者:杨斌 劳动着是>幸福的,无论在哪个时代.<平凡的世界>正白纸黑字的告诉我们这样的人生真谛.它响亮的提出,人,无论在什么位置,无论多么贫寒,只要一颗火热的心在,只要能热爱生活,上帝对他就是平等的.只有作一名劳动者,不把不幸当作负担,才能去做生 ...

  • 读[初中生之友]有感作文700字
  • 读<初中生之友>有感 有句话说:"我们的粮食是书籍,我们的精神是知识."不言而喻,书对我们中学生是何等的重要,而我也有了最好的朋友--<初中生之友>.这不是部名著,但每当我看到这本书时,仿佛都充满了青春的气息.它并不平凡,因为它贴近我们的思想,懂得我们的内 ...

  •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作文1000字
  • 因为前段时间电视剧<平凡的世界>的热播,我又翻出了压在箱底许久的书来重读.那还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购买的书,岁月已经模糊了封面,陈旧了书页.捧起书,那种尘封已久的淳朴气息扑面而来,那个曾经让青春年少的我激情澎湃.热泪盈眶的故事,隔了几十年的时空,依然令人动容.只是已经迈入中年的我,被打动 ...

  •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800字作文2500字
  • 第一篇: 一直以来我偏爱看一些死去的人写的东西,我觉得这些书或散问或笔记至少经过时间的筛选,到现在都能存在就是一个证据.所以较少看现代的,在一个比较偶然的机会下有幸阅读了<平凡的世界>后,虽谈不上荡气回肠,却令我呆呆地思考了半天.平凡的世界,是的,我们的人生可能很平凡,我们的世界也可能很 ...

  • 平凡,是生活的本色-读[平凡的世界]有感Microsoft Word 文档作文1300字
  • 平凡,是生活的本色 陈佩莉 不知何时养成了这样的习惯:每每读罢一本书,总喜欢在书的最后一页写上自己的感慨和触动.最近一段时间,沉浸在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中,书中没有热烈和浪漫的爱情场面.没有大起和大落的生活场景.没有奇异和多变的人生命运.没有--更多的却是平凡的人们在平凡的世界中为驱赶饥 ...

  • 读 平凡的世界有感作文1500字
  • <平凡的世界>给我插上飞翔的翅膀 给我印象最深,影响最大的是作者在全书的描写中始终都张扬着一种强烈的积极向上的乐观主义的精神,所以说,<平凡的世界>是一部人生奋斗的励志书.当然这部书包含的思想远远不仅仅是这一点,但对于我而言这一点是最深刻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它洋溢着的那种生生 ...

  •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作文3200字
  •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在中国西北的一个普通的农村,生活着很多平凡的农民,其中有一些有代表性的农民从孙少平,到孙少安:从田晓霞,到田润叶:从少平的师傅师娘,到少安的山西老婆„„那个山村里所有的人际关系,无论是圆滑世故的,还是质朴纯真的,亦或是羞于表露的,总之都是农村特有的一股清新的味道,让 ...

  • 人生的圆圈--重读路遥[平凡的世界]有感作文1900字
  • 人生的圆圈--重读路遥<平凡的世界>有感 作者:wangshichun 加入日期:14-12-15 南山邀你读名著 人生的圆圈 --重读路遥<平凡的世界>有感 南山富水河 第一次捧读<平凡的世界>是在上高中的时候,大概是93年吧. 记得那时候学习一直很忙,但一接触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