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优秀作文作文8900字

初一作文

- 1 - 价值观念决定选择

“生活是一种绵延不绝的渴望,渴望不断上升,变得更伟大而高贵。”杜伽尔这样定义人生,在生活中,人们带着渴望不断追寻,有的人在物质的享乐中迷失自我,深陷无尽的物质涡流,而有的人乐享精神的富足,走向生命的高贵。人生价值观念的不同决定了选择的不同。 人们因为精神的高贵而选择坚定前行的生活。画家、作家木心客居纽约时期,在物质极度匮乏的条件下,在异国他乡开讲“世界文学史”,忽忽长达五年的一场“文学的远征”,开讲时六十二岁。他的一生,密集伴随愈演愈烈的文化断层。他在累累断层之间、之外、之后,木心始终将自己尽可能置于世界性的文学景观,倘若不是出走,这顽强而持久的挣扎,几乎濒于徒劳。木心说“在自己的身上,克服这个时代”。这也是木心留给世界的礼物,文学的福音书。

生命总有一种情怀,是在物质条件极度匮乏的生活里,如木心这般“明知不可而为之”的行动,生活困苦却乐在其中。在生活中,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成功未来而不懈努力着,乐享精神的情怀,人生价值观念不同,让木心和“木心们”带着渴望,走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 渴求物质的价值观念让人们深陷物欲横流的漩涡。当人们被物质生活所绑架的时候,人们也就束缚了生活的快乐,每天愁苦于难以满足无尽的物欲,逼迫人们选择生命的弯路,如陈希同、刘志军、王锦思等,走向毁灭的结局也正是因为人生价值不同选择就不同。

于贪官如此,于社会生活亦是如此。当今社会,众多本应该踏踏实实做学问的大学教授和科研人员深陷论文抄袭、学术剽窃的泥潭,在物质利益的价值观念里中,舍弃了精神的追求与渴望,既失去了学术的灵感,也丧失了生活得快乐,为了快速的获得所谓的成功和名利,让他们放弃了自己本应该坚持的学术道路。对每个人而言,决定成功的因素又有所不同,如勤奋、天赋、价值观念等等,勤奋、天赋能够决定生命的厚度,用坚硬的行动加快成功的步伐;而乐享精神的价值观念能够决定生命的灵感,选择生命的从容淡定。我想,与其追求物质利益的“快“,倒不如坚持精神情怀的”慢“,选择精神富足的价值观念。

“春是自然界一年中的新生季节,而人生的新生季节,就是一生只有一度的青春。”西塞罗这样定义青春。身处于青春的我们面对生活的选择,唯有坚定正确的人生价值,乐享精神的情怀才能真正充实自我,走向成功的境界,让人生走的坦然而精彩。

尽赏自然,尽得清欢

苏轼有言:“人间有味是清欢。”漫赏春光,流连山水,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何必局促一室之内?品味自然的滋味,亲近自然,投身明丽山水,如画风光尽享生命清欢。

怡情自然之乐,遍赏山水,自古已有文化渊源。东晋谢公隐于东山而不仕,会稽秀丽山水中,留下他潇然背影,如同凝成一支笛曲,悠然回响于林间。宋代雅士林逋亦曾言:“山水与我情相宜也。”文人墨客总有牵挂心中的山水情怀,山水为伴,生命在其中找到了文化共鸣与深长情谊。

亲近自然,感悟自然,从中获得的是心灵的洗礼与灵魂的丰盈。王摩诘隐居终南,行到水穷处便坐看云起,偶遇林叟便谈笑无期。与清风明月共修炼,与花草虫鸟悟菩 提。他在自然界的花开花落中,品味出生命的浩瀚博大,获得人生的彻悟,再无烦恼困顿,灵魂纯粹而明净。自然便是如此玄妙,看似无法渗透,实则身处其中,便 能获益无穷。喜马拉雅山下的不丹王国,一块藏传佛教深入人心的土地,人们深信自然有灵,皆与自然和睦而居,在这里只有纯净的山水滋养人心,人们接受明媚阳 光最无私的馈赠,脸上洋溢着安宁的笑容。自然,其实触手可及,每个人都能够对话自然,感悟自然的无限生机与平静安宁,灵魂自然受到洗礼,这正是自然最美好 的馈赠。

投身于自然,用心去感知,用心去触摸,身处其中,这本身更是一种积极的生命姿态,一种高致的精神美学。福楼拜曾写信致女友: “我拼命工作,按时看日出„„”惜时如金的

- 2 - 世界大文豪竟将晨曦之降视若盛世,按时静赏。原来,当那晨光穿过天幕,仿佛朦胧如蛋壳白的天空,是一天中最新鲜 纯净的时刻。静坐窗前,那是自然对生命的致礼。正如王开玲曾说:“做精神明亮的人。”亲近自然,每一缕晨光的意义,代表着自然的张力与生机。感悟品味,生 命接收自然的赠予,岂不是一种积极的生命姿态,一种明亮乐观的精神美学?

现代社会的纷扰喧闹中,人们更应走近自然,投身自然,让自然之美洗去浮华与疲惫,诗意地栖居。王国维曾说:“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跳出世俗浮华,摆脱生活的烦恼与疲惫,投身自然,寻觅生命最纯粹的本色,最本真的格调,尽享尘世清欢。

春风飞扬,春意浩荡,又是一年春光明媚,岁月在春色中苏醒。愿亲近大自然,遍赏春光烂漫,生命芳香弥漫,清欢相伴。

墨守规则,亦为大道

孔子所言,七十则随心所欲不逾矩。此乃是阅尽世事千般,才达到的境界。在规则框架内,亦是自由随心。事实上,墨守规则,亦为人所遵循的大道。

独木桥上的打破常规,看似合作共赢,实则后患无穷。倘所有选手都做如是选择,皆成功渡过,要如何评定最终胜负结果,这样的比赛,又何以称之为竞技?

规则,不可或缺。十八世纪启蒙思想家所提出的“社会契约论”,正是格外强调了这种规则意识。人民依照所立契约,将权力赋予政府。一旦政府违背契约,人民便有权更换乃至暴力推翻它。规则,是世界运行的准则。

文有定法,律有常规。规则构成世界。在自然界,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遵循四时更替的规则;大江东去,星汉西流,亦遵循物理的规则;在人类社会,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亦遵循社会发展规则。生活中的有形法律与无形道德亦是支撑社会运行的规则。规则让万物并行不悖,井然有序,格外安然。

而规则一旦被违背,世界必将混乱不堪。康德言,世上有两样东西越想便越觉令人敬畏:我们头顶的灿烂星空,人们心中的道德准则。将道德准则与光辉灿烂的星子并列,足见规则的永恒价值。

当今社会,不遵规则之事正在啃噬和挑战着良好的公共秩序。刘青山、张子善、文强、王宝军等诸多贪富污吏,哪个将法律置于心间?瘦肉精、毒胶囊、地沟油,又有哪个商家将道德悬于头顶?诚如泰戈尔所言,那些把灯背在背上的人,他们的阴影投射在自己面前。贪官污吏、黑心商家选择背对规则竞争,那么,铺在其利行之路上的,必然有自己造就的阴影,前途一片黯淡。如果这样的人多了起来,那么整个社会都将笼于暗夜之中。

不得不说,如今的国人缺乏一定的规则意识。“中国式”过马路,前些日子引起了热烈讨论,也侧面折射出规则的“尴尬”境地。这是人情社会的遗存。在倡导建立法制国家的大背景下,必然是不合时宜的。唯有国人皆遵循规则,社会才能安定,良好的公共秩序或竞争秩序才能健全。虽然规则不能压抑个性,然而我们生活在不 同的领域,“公共”二字确应始终盘桓心间。因为正是规则保护了公共利益,也使个人从中受益。

大道至简。墨守规则,亦为大道、善道。

授之以渔 摆脱依赖

人活世上,总有自己的追求。总有自己的理想,想做大事业,想登上顶峰。然而,人性的深处,总有那么一丝慵懒。明知守株待不来兔,却总想天上掉馅饼。于是,长辈怜悯后辈奋斗不易者,总是千方百计给自己的后辈开辟前路,寻求捷径,殊不知,捷径尽头,总有一头猛虎,要你付出更大的代价。

捷径易走,人生难求,滚滚红尘之间。许多人摆脱了对上辈的依赖,不懈地摸爬打滚,努力接近人生的巅峰。他们花费了更多的时间和汗水,却阅尽了世间沧桑,收获了宝贵的经验。他们走过了崎岖艰险的人生之路,却览遍了大好河山,鸟语花香。一路的美好,皆尽收眼底。

- 3 - 古语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意在告诫为师者。引导学生前行时,要点到即止,指示一条明路,却要学生独自前行和摸索。最后得到属于自己的成果。

为师者如此,为人父母者又何尝不是此道?母鹰总是毫不留情地将小鹰抛出巢外,老虎在年幼时便要惨遭父母遗弃。引到适宜处即放手。这是大爱,是情至深处似无情的大智慧。

倘若为人父母者毫无原则的溺爱,为子女亲手铺平开道。规划人生,子女一直活在父母的庇佑之下。又怎能一展翅膀,搏击社会的风风雨雨,领略世道的苦辣酸甜?倘若为师者一路带领学生前行,帮助学生解决他们所遇到的每一个困难,学生又怎能独立思考。独立去解决困难,并从中找到自己的创新之路?

更甚者,就如那古代故事所说的饭来张口的儿子,母亲出远门前做一张饼挂在儿子的脖子上,儿子不会做饭,甚至不会用手举起饼来吃,只会啃到嘴边的食物,最后落得了个凄惨死去的下场。活在父母庇佑下的子女,倘若有一天,父母离去,无非就是坐吃山空,败光家业,落了个穷困潦倒干干净净。这并非耸人听闻,而确确实实是许多富二代的最终结局。一直走在老师的老路上的学生,最终不过是师长的一个复制品。没有自己的成就,那就只能活在老师的阴影下碌碌无为了。

捷径易走,而代价如此惨重,不如自己动手,求一场丰衣足食的人生。与其将后辈护在身后,亲历亲为地为他们开辟前路,不如放手,远观他们披荆斩棘,并在山穷水尽时给予明示。与其守着父母的丰厚家产,不如自己另立门户。享受一场属于自己的成功。比尔盖茨早早就散了自己的万贯家财,而儿女们无一垂涎这唾手可得的财富。都已经寻到了自己的路途。找到了自己的事业,前辈不留财富,因为授之以渔。他们不接受前辈的馈赠。因为这是属于他们的人生。

授之以渔,为后辈指示一条明路。放手任其经受风雨的洗礼。摆脱依赖。独自行走。让一路的经验累积成看破红尘的睿智。一路艰辛铸就了风雨不惊的平稳。最后,站在路的尽头,即使没有轰轰烈烈。也能笑对命运。不留遗憾。

窗外

静好岁月缓缓流淌,徜徉在清浅流年的光影里,阳光轻吻着脸颊,微风抚过青春里明媚的忧伤。这样简单明净的日子里,我努力追寻着生命中的那抹温暖,努力地想要从生命的窗口里,望见那最美的一片风景。

安妮宝贝曾说:“花开得太好,所以摇摇欲坠,这一切的事情,老得这样快。”还记得当初,夏日午后照耀着暖阳的教室里,从后桌传来的纸条和那清澈明净的笑容。还记得当初,骑着自行车打闹着路过生长着爬山虎的红墙,风把笑声带到远方。还记得当初,一群人肩并肩躺在操场的草坪上,望着天空纯净的蓝,任微风拂过脸颊。而如今,身边的人早已散落各方,不复当初的模样。偶尔还会想起他们,带着回忆里的美好的笑和相见不如怀念的伤感。

当时光纺成的纱被绣成华美的图腾,我们被岁月的车轮载着渐行渐远,也渐渐与最初的梦想背道而驰。记忆里的窗口那单纯美好的想法早已模糊,生活中我们望见的是荆棘丛生的道路,我们被现实的残酷扎得鲜血淋漓,承受着一次又一次的打击。就在这种希望与失望的交替中,我们百炼成钢,最终变得强大而现实。只是在流年的缝隙里,我时常看到曾经的自己,在岁月的边缘张望着,望着黑夜背后的那扇窗,倔强地想望出期待中的那片风景。

于是我明白,梦想永远不会被搁浅,因为梦想而留下的累累伤痕,正是生活给予你最珍贵的礼物。所以,“即使遍体鳞伤,也要活得漂亮。”就算颠沛流离之后才懂得生命的慷慨与繁华,就算洗尽铅华之后才明白岁月的蹉跎与无奈,可那又怎样。我一直在这里,等待命运开出一庄九天十地的牌局,示我以最后的输赢,尔后莞尔接受,给那些为梦想而奋斗的日子写上绝美的结局,孤独也一样盛放到极致。

莎士比亚曾说:“即使从死亡的空洞的眼穴里,也能望见生命的讯息。”所以,就算普罗旺斯的薰衣草田尽数凋亡,就算香格里拉的玫瑰花海燃成灰烬,我还是会说,生命的伟大与不朽,本就在于它能从绝望中寻得一线生机。我从失败的窗户里看到了坚持与希望,哪怕这

- 4 - 一刻,黑夜吞噬了我,也会有另一个初升的暖阳,让我沐着阳光,冲向梦想的渡口。也许,从那扇窗外,我会看到彼岸,花开不靡。

双手合十,虔诚祝祷---只愿下一次凭窗眺望,一切依旧是纯白美好模样。

闻吾过,心窃喜

三闾大夫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天地万物皆有其不足,人生在世,也难免有过失。就算是圣贤,也会有百密一疏的时候。那么,圣贤和庸人的区别在哪里呢?其关键就在于对待过失的态度上:闻过则怒,是为庸人;闻过则喜,是为圣贤。

孔老夫子说:“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我们且不说改正错误,单说知错,便已是不易。对于别人提出的批评,是恼羞成怒,还是虚心接受并对别人表示由衷的感激?

闻过则喜,可以成就一个人的事业。美国芝加哥大学校长罗勃初任校长之职时,流言从四面八方席卷而来。这位年仅30岁的年轻人,出身低微,阅历浅薄,顿时成为舆论的众矢之的。面对那些如山崩落石般打在他头上的批评,他没有灰心丧气,更没有恼羞成怒,而是认真收集那些批评他的语言,反省自己,并一心扑在芝加哥大学的管理工作上,终成该校历史上最著名的校长之一。试问,假如罗勃面对铺天盖地的批评退缩怯懦了,或是冲动恼怒了,那么他又如何能名垂青史,成为芝加哥大学的骄傲呢?面对批评,我们应有的不正是这样一种谦逊的低姿态吗?

闻过则喜,可以带领一个集体走向胜利。纵观历史风云,哪一次战役的作战计划不是经过了一次次的修改、审议,再修改、再审议才最终制定的?如果作战计划的制定者没有闻过则喜的胸怀,何来一次次战役的胜利?如果他一意孤行,又会有多少士兵的生命白白葬送?又会有多少无谓的牺牲?面对批评,我们要学会冷静,冷静地去思考,到底是不是我们的错,有则改之,并做出改进,为多数人的利益去奋斗。

闻过则喜,可以兴盛一个王朝。“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唐太宗虚怀若谷,从谏如流,对于魏征直截了当的批评,他没有以皇帝的威严震慑他,而是欣然接受。正是唐太宗这种闻过则喜的品质,才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才有了仓廪富足、百姓安居乐业的空前盛况。

闻过则喜是一种修养,是一种胸怀。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面对“咬文嚼字”的纠错所表现出的,不正是闻过则喜的胸怀吗?闻吾过,心窃喜,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文人所崇尚的道德修养。

闻过则喜,助你在人生路上走得更稳,行得更远!

顿而知之

人生梦想的旅途需要不断地追求,向上高飞,方能达到巅峰,看到与众不同的精彩。然而,若是一味地前行而忘了停顿,则也可能会陷入盲目行走而不知初衷的境地。

在标点符号中,顿号是我们常见的一种。它表示一种并列,更表示一种停顿——因顿号的存在而使得我们能在相类似的词组中迅速察觉出它们之间的不同,看到文字与语言的魅力。

在人生追梦的过程中也一样,我们可能会拥有相同的梦想,如成为一名教师,或是当一名公务员。可是,是选择在学校还是培训机构进行教书育人?是选择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或是随便捡一个,只要是公务员就好?

梦虽同,道却异。若是不能停下来思考自己适合怎样的道路,随波逐流,那么最终梦想只能是梦想,而不能成为那个让我们欣喜若狂的现实。

唯有停顿下来,让自己浮躁的思想慢慢宁静,将心灵处在一个平静的世界,直面 自己,反省自己,问问自己到底想要走一条怎样的逐梦之旅。只有在停顿的时刻,我们才能真正回顾过往,总结经验,学会如何剔除人生道路上的绊脚石。很多人都说,时间不多,奔跑的速度还嫌不够呢,怎么舍得浪费光阴稍事停留。

而在我看来,学不会停顿的人是难以成就梦想的人。因为,不会停顿思考就犹如行尸走

- 5 - 肉,一直往前走,可是行走过程中碰到了什么、有什么值得我们去学习,这些他们全都看不到。他们的思想停留在追梦的起点,这必然难以引领他们到达追梦的终点。试想一下,若是当初革命党人没有在与敌对抗的过程中停留下来,召开会议,总结过去的失败经验,提出更适应现实情况的方针政策,他们能摆脱敌人的围剿,顺利会师吗?

停顿是福,它让我们看清自己。不会停顿是祸,很可能毁人毁己。因为,停不下来的人把自己一生献给了前进的贪婪,而忘记了为何要前进。许多贪官在就职时高声阔论,誓要当上宰相为民做主,情意深深,感动了别人也感动了自己。然而,为民做主本该是他们的初衷,可却在追求宰相之位的征途中迷失了本性,无知无觉中让自己成为了权势的奴隶,成为了祸害百姓的毒瘤。

因此,我的朋友,想要看到梦想实现的那道彩虹,就请先学会停顿吧!

鱼和熊掌哪个“更重要”

常常想起孟子关于鱼和熊掌、生与义孰轻孰重的言论。大千世界中,重要的事情之外似乎总还有更重要的事。不只是战国那个动荡纷争的时代有这样的取舍之难,重要与更重要的分叉路亘古长存,而鱼和熊掌古往今来往往都不可得兼。

如今,生活的压力无形却无处不存。出于无奈,人们在追求安稳与功利中,渐渐磨淡了性子与情感,往往努力做着眼前自己认为很重要的事,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求安逸活。

诚然,安稳的生活是现代人普遍认为的重要“肥鱼”,可多元化的社会总有更重要的“熊掌”,需要我们做出“更重要”的选择。

我以为处世先修己,做真我方是重中之重。吴为山先生刻的弘一法师像,一身青布单衣,身影瘦削,感悟世事,沧桑而饱满。弘一法师前半生可谓姹紫嫣 红开遍,饱满如繁花盛开的春天;而后半生宛若一位大家的山水画,山寒水瘦,素洁、安然。他率真,因而内心的性情丰润。褪下功利社会虚假的面具,我独为我。 尝得个“悲喜交集”的人生,在弘一法师看来,似乎比先前的生活更为精彩。

当然,处世独我不可。我为社会人,是社会中的一员。孔子云:“仁者爱人”,近至父母双亲,远至世界万物,内心之爱尤为重要。曾几何时,我们是否 因忙于生计而忽略了早已青丝染上白霜的父母?是否因一己私心而漠视了身边摔倒的老人?是否因快节奏生活而忘却了身边的生灵与风景?想起那个屈膝拍花的男子 阿来,一部《尘埃落定》让他名声大噪,可他不被名利之鱼所诱,毅然舍鱼而取熊掌,取那份内心之爱。他请全团的人喝酒,歪戴着帽子,唱藏族的《祝酒歌》;在 墨西哥想到为母亲买一串珊瑚项链,以满足一个藏族女人的梦。

鱼和熊掌不可得兼,面对安稳功利之鱼与自身真性情之熊掌,吾取“更重要”之熊掌也!

思方行圆,止于至善

孔子春游,感慨于水遇方则方,遇圆则圆,不禁叹曰:“斯善矣!”人生岂不如是?人性如水,遇强暴淫威能方正耿直,遇良善小弱能柔和谦卑,方圆并济,才能止于至善之地。民族之魂”鲁迅,因为懂得方圆之道,所以有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铮铮信条。先生如椽巨笔,批专制,倡民主,刺人心,济世救人。他的方,是不屈服于国民政府的恐吓威胁,敢说真话,表真心;他的圆,是爱生如子,极力庇护受追捕的学生,不辞劳苦,不怕牵累。而他之所以为,是因为他炽热的心中燃着对民族的爱、对青年的爱、对祖国未来的爱。思方行圆,方圆并济,成就了鲁迅的大爱与至善。

“二十世纪中国的良心”巴金,因为懂得方圆之道,所以有了“愿化春泥”的朴素言语。在民智初开的年代,他毅然挣脱旧家庭的束缚,与封建礼教抗争,追逐广阔新天地;在人心最黑暗、浑浊的年代,他坚定信念,不弃光明,始终苦中作乐,不屈服于时运的不公;而晚年的他,更是写成《随想录》浩浩长卷,剖析自己,点亮希望的星星之火。他的方,是不屈于强权的抗争;他的圆,是心系于百姓的奉献。他之所以为,是因为心中对光明的坚守,对未来的憧憬。思方行圆,方圆相济,成就了巴金的奉献与至善。

- 6 - 然而有一类人,偏偏反其道而行之,违背历史与人民的选择,最终只会自取灭亡、遗臭万年。

郅都不懂爱民如子的善心,一味迎合汉武帝,严刑酷法,杀人如麻,终被写入《酷吏列传》,受人诟病。他的确“方”,方得刚正古直令人敬畏;而缺了这“圆”,“方”只会被打得棱角尽失,难以为善。

方圆之道,在于心中所思,手中所行。方圆之道,尽在方寸之间。

我不禁想起西子湖畔,雷峰塔下压着的传说,法海之所以被人民诟骂,或许正是因为他过于方正,不肯行圆。最终拆算了白娘子和许仙,可惜他终日对着门前的西湖之水,竟没有懂得这人性如水,思方行圆之道。

善心当以方为桨,以圆为舟,不畏风浪,普度众生。思方,行圆,止于至善。

方圆之间写人生

古人喜欢把大智慧融进琐碎生活里。小小一枚铜钱,外圆内方,刚柔并济,说尽人生哲理。为人处世,应当有方的棱角,也该有圆的柔和。这样才能尽展才华,书写精彩人生。

方是人的节操与个性,圆是人的豁达与包容。没有方,圆便流于媚俗;失去圆,方则显得张牙舞爪,正如没有方孔和圆边的铜钱无法存世。

这外圆内方的铜钱该在子瞻的手中呆过。“信而见疑,忠而被谤”,是文士无法摆脱的宿命。苏轼的一身傲骨在乌台诗案中被折断打碎,却又在黄州圆融的月光下愈合重生。此时的苏轼依然不羁,依然清高,但他的个性已然抽枝吐芽,在名为豁达与包容的绿荫中坚定地伫立。“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淡泊,“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洒脱,他成长的温厚包容,内心却仍坚守那一份方的执著,这样的苏轼才得以真正不朽。

个性之方与包容之圆本就该融为一体,这样才能成就大写的“人”。

方是追梦的坚定不移,圆是方法的变通。圆成就了方的坚持与执著,方是圆的动力与方向。

罗崇敏的心中也有这么一枚朴素的铜钱。它是他改革之路最好的见证。“宁要不完美的改革,不要不改革的危机”,他锐意改革,将“改革”二字写成梦想,挥洒间尽显“方”的棱角。但面对改革“深水期”的现实,又是“圆”的谨慎与变通引领他走得更远。大胆假设,小心下刀,他一点点切开城乡二元体制的弊病。而改革的理念也以温和而坚定的姿态,和小小的铜钱一样在社会中传递,在人心中成长,成为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处世之道也应当方圆共济,如此方可成就真实的“梦”。

个人需要方圆的相辅相成,一个民族亦如是。

纵观中华历史长河,有魏征大胆直谏的方,便有长孙无忌深谋慎思的圆;有张居正锐意改革的方,便有申时行调和中正的圆;有法家严冷不阿的方,便有道家清净自然的圆;有顾准“拆下肋骨作大炮”般悲壮的方,便有邓小平“三进三出中南海”般理性的圆„„盛世也好,乱世也罢,方与圆的对立统一是开创辉煌的大神,是驱散黑暗的星辰。铜钱的圆与方可以是贫寒者温饱的来源,富贵者家财万贯的根基,更是民族智慧的传递,在机遇与挑战共存的今天,这是我们应当深思的。

“上善若水任方圆”,方与圆缺一不可,殊途同归。它们是人格的两个方面,追梦的两个条件,民族生存的一种哲思。心怀光明,把握分寸,方圆之间,大可天地任我遨游,书我精彩人生!

- 1 - 价值观念决定选择

“生活是一种绵延不绝的渴望,渴望不断上升,变得更伟大而高贵。”杜伽尔这样定义人生,在生活中,人们带着渴望不断追寻,有的人在物质的享乐中迷失自我,深陷无尽的物质涡流,而有的人乐享精神的富足,走向生命的高贵。人生价值观念的不同决定了选择的不同。 人们因为精神的高贵而选择坚定前行的生活。画家、作家木心客居纽约时期,在物质极度匮乏的条件下,在异国他乡开讲“世界文学史”,忽忽长达五年的一场“文学的远征”,开讲时六十二岁。他的一生,密集伴随愈演愈烈的文化断层。他在累累断层之间、之外、之后,木心始终将自己尽可能置于世界性的文学景观,倘若不是出走,这顽强而持久的挣扎,几乎濒于徒劳。木心说“在自己的身上,克服这个时代”。这也是木心留给世界的礼物,文学的福音书。

生命总有一种情怀,是在物质条件极度匮乏的生活里,如木心这般“明知不可而为之”的行动,生活困苦却乐在其中。在生活中,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成功未来而不懈努力着,乐享精神的情怀,人生价值观念不同,让木心和“木心们”带着渴望,走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 渴求物质的价值观念让人们深陷物欲横流的漩涡。当人们被物质生活所绑架的时候,人们也就束缚了生活的快乐,每天愁苦于难以满足无尽的物欲,逼迫人们选择生命的弯路,如陈希同、刘志军、王锦思等,走向毁灭的结局也正是因为人生价值不同选择就不同。

于贪官如此,于社会生活亦是如此。当今社会,众多本应该踏踏实实做学问的大学教授和科研人员深陷论文抄袭、学术剽窃的泥潭,在物质利益的价值观念里中,舍弃了精神的追求与渴望,既失去了学术的灵感,也丧失了生活得快乐,为了快速的获得所谓的成功和名利,让他们放弃了自己本应该坚持的学术道路。对每个人而言,决定成功的因素又有所不同,如勤奋、天赋、价值观念等等,勤奋、天赋能够决定生命的厚度,用坚硬的行动加快成功的步伐;而乐享精神的价值观念能够决定生命的灵感,选择生命的从容淡定。我想,与其追求物质利益的“快“,倒不如坚持精神情怀的”慢“,选择精神富足的价值观念。

“春是自然界一年中的新生季节,而人生的新生季节,就是一生只有一度的青春。”西塞罗这样定义青春。身处于青春的我们面对生活的选择,唯有坚定正确的人生价值,乐享精神的情怀才能真正充实自我,走向成功的境界,让人生走的坦然而精彩。

尽赏自然,尽得清欢

苏轼有言:“人间有味是清欢。”漫赏春光,流连山水,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何必局促一室之内?品味自然的滋味,亲近自然,投身明丽山水,如画风光尽享生命清欢。

怡情自然之乐,遍赏山水,自古已有文化渊源。东晋谢公隐于东山而不仕,会稽秀丽山水中,留下他潇然背影,如同凝成一支笛曲,悠然回响于林间。宋代雅士林逋亦曾言:“山水与我情相宜也。”文人墨客总有牵挂心中的山水情怀,山水为伴,生命在其中找到了文化共鸣与深长情谊。

亲近自然,感悟自然,从中获得的是心灵的洗礼与灵魂的丰盈。王摩诘隐居终南,行到水穷处便坐看云起,偶遇林叟便谈笑无期。与清风明月共修炼,与花草虫鸟悟菩 提。他在自然界的花开花落中,品味出生命的浩瀚博大,获得人生的彻悟,再无烦恼困顿,灵魂纯粹而明净。自然便是如此玄妙,看似无法渗透,实则身处其中,便 能获益无穷。喜马拉雅山下的不丹王国,一块藏传佛教深入人心的土地,人们深信自然有灵,皆与自然和睦而居,在这里只有纯净的山水滋养人心,人们接受明媚阳 光最无私的馈赠,脸上洋溢着安宁的笑容。自然,其实触手可及,每个人都能够对话自然,感悟自然的无限生机与平静安宁,灵魂自然受到洗礼,这正是自然最美好 的馈赠。

投身于自然,用心去感知,用心去触摸,身处其中,这本身更是一种积极的生命姿态,一种高致的精神美学。福楼拜曾写信致女友: “我拼命工作,按时看日出„„”惜时如金的

- 2 - 世界大文豪竟将晨曦之降视若盛世,按时静赏。原来,当那晨光穿过天幕,仿佛朦胧如蛋壳白的天空,是一天中最新鲜 纯净的时刻。静坐窗前,那是自然对生命的致礼。正如王开玲曾说:“做精神明亮的人。”亲近自然,每一缕晨光的意义,代表着自然的张力与生机。感悟品味,生 命接收自然的赠予,岂不是一种积极的生命姿态,一种明亮乐观的精神美学?

现代社会的纷扰喧闹中,人们更应走近自然,投身自然,让自然之美洗去浮华与疲惫,诗意地栖居。王国维曾说:“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跳出世俗浮华,摆脱生活的烦恼与疲惫,投身自然,寻觅生命最纯粹的本色,最本真的格调,尽享尘世清欢。

春风飞扬,春意浩荡,又是一年春光明媚,岁月在春色中苏醒。愿亲近大自然,遍赏春光烂漫,生命芳香弥漫,清欢相伴。

墨守规则,亦为大道

孔子所言,七十则随心所欲不逾矩。此乃是阅尽世事千般,才达到的境界。在规则框架内,亦是自由随心。事实上,墨守规则,亦为人所遵循的大道。

独木桥上的打破常规,看似合作共赢,实则后患无穷。倘所有选手都做如是选择,皆成功渡过,要如何评定最终胜负结果,这样的比赛,又何以称之为竞技?

规则,不可或缺。十八世纪启蒙思想家所提出的“社会契约论”,正是格外强调了这种规则意识。人民依照所立契约,将权力赋予政府。一旦政府违背契约,人民便有权更换乃至暴力推翻它。规则,是世界运行的准则。

文有定法,律有常规。规则构成世界。在自然界,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遵循四时更替的规则;大江东去,星汉西流,亦遵循物理的规则;在人类社会,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亦遵循社会发展规则。生活中的有形法律与无形道德亦是支撑社会运行的规则。规则让万物并行不悖,井然有序,格外安然。

而规则一旦被违背,世界必将混乱不堪。康德言,世上有两样东西越想便越觉令人敬畏:我们头顶的灿烂星空,人们心中的道德准则。将道德准则与光辉灿烂的星子并列,足见规则的永恒价值。

当今社会,不遵规则之事正在啃噬和挑战着良好的公共秩序。刘青山、张子善、文强、王宝军等诸多贪富污吏,哪个将法律置于心间?瘦肉精、毒胶囊、地沟油,又有哪个商家将道德悬于头顶?诚如泰戈尔所言,那些把灯背在背上的人,他们的阴影投射在自己面前。贪官污吏、黑心商家选择背对规则竞争,那么,铺在其利行之路上的,必然有自己造就的阴影,前途一片黯淡。如果这样的人多了起来,那么整个社会都将笼于暗夜之中。

不得不说,如今的国人缺乏一定的规则意识。“中国式”过马路,前些日子引起了热烈讨论,也侧面折射出规则的“尴尬”境地。这是人情社会的遗存。在倡导建立法制国家的大背景下,必然是不合时宜的。唯有国人皆遵循规则,社会才能安定,良好的公共秩序或竞争秩序才能健全。虽然规则不能压抑个性,然而我们生活在不 同的领域,“公共”二字确应始终盘桓心间。因为正是规则保护了公共利益,也使个人从中受益。

大道至简。墨守规则,亦为大道、善道。

授之以渔 摆脱依赖

人活世上,总有自己的追求。总有自己的理想,想做大事业,想登上顶峰。然而,人性的深处,总有那么一丝慵懒。明知守株待不来兔,却总想天上掉馅饼。于是,长辈怜悯后辈奋斗不易者,总是千方百计给自己的后辈开辟前路,寻求捷径,殊不知,捷径尽头,总有一头猛虎,要你付出更大的代价。

捷径易走,人生难求,滚滚红尘之间。许多人摆脱了对上辈的依赖,不懈地摸爬打滚,努力接近人生的巅峰。他们花费了更多的时间和汗水,却阅尽了世间沧桑,收获了宝贵的经验。他们走过了崎岖艰险的人生之路,却览遍了大好河山,鸟语花香。一路的美好,皆尽收眼底。

- 3 - 古语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意在告诫为师者。引导学生前行时,要点到即止,指示一条明路,却要学生独自前行和摸索。最后得到属于自己的成果。

为师者如此,为人父母者又何尝不是此道?母鹰总是毫不留情地将小鹰抛出巢外,老虎在年幼时便要惨遭父母遗弃。引到适宜处即放手。这是大爱,是情至深处似无情的大智慧。

倘若为人父母者毫无原则的溺爱,为子女亲手铺平开道。规划人生,子女一直活在父母的庇佑之下。又怎能一展翅膀,搏击社会的风风雨雨,领略世道的苦辣酸甜?倘若为师者一路带领学生前行,帮助学生解决他们所遇到的每一个困难,学生又怎能独立思考。独立去解决困难,并从中找到自己的创新之路?

更甚者,就如那古代故事所说的饭来张口的儿子,母亲出远门前做一张饼挂在儿子的脖子上,儿子不会做饭,甚至不会用手举起饼来吃,只会啃到嘴边的食物,最后落得了个凄惨死去的下场。活在父母庇佑下的子女,倘若有一天,父母离去,无非就是坐吃山空,败光家业,落了个穷困潦倒干干净净。这并非耸人听闻,而确确实实是许多富二代的最终结局。一直走在老师的老路上的学生,最终不过是师长的一个复制品。没有自己的成就,那就只能活在老师的阴影下碌碌无为了。

捷径易走,而代价如此惨重,不如自己动手,求一场丰衣足食的人生。与其将后辈护在身后,亲历亲为地为他们开辟前路,不如放手,远观他们披荆斩棘,并在山穷水尽时给予明示。与其守着父母的丰厚家产,不如自己另立门户。享受一场属于自己的成功。比尔盖茨早早就散了自己的万贯家财,而儿女们无一垂涎这唾手可得的财富。都已经寻到了自己的路途。找到了自己的事业,前辈不留财富,因为授之以渔。他们不接受前辈的馈赠。因为这是属于他们的人生。

授之以渔,为后辈指示一条明路。放手任其经受风雨的洗礼。摆脱依赖。独自行走。让一路的经验累积成看破红尘的睿智。一路艰辛铸就了风雨不惊的平稳。最后,站在路的尽头,即使没有轰轰烈烈。也能笑对命运。不留遗憾。

窗外

静好岁月缓缓流淌,徜徉在清浅流年的光影里,阳光轻吻着脸颊,微风抚过青春里明媚的忧伤。这样简单明净的日子里,我努力追寻着生命中的那抹温暖,努力地想要从生命的窗口里,望见那最美的一片风景。

安妮宝贝曾说:“花开得太好,所以摇摇欲坠,这一切的事情,老得这样快。”还记得当初,夏日午后照耀着暖阳的教室里,从后桌传来的纸条和那清澈明净的笑容。还记得当初,骑着自行车打闹着路过生长着爬山虎的红墙,风把笑声带到远方。还记得当初,一群人肩并肩躺在操场的草坪上,望着天空纯净的蓝,任微风拂过脸颊。而如今,身边的人早已散落各方,不复当初的模样。偶尔还会想起他们,带着回忆里的美好的笑和相见不如怀念的伤感。

当时光纺成的纱被绣成华美的图腾,我们被岁月的车轮载着渐行渐远,也渐渐与最初的梦想背道而驰。记忆里的窗口那单纯美好的想法早已模糊,生活中我们望见的是荆棘丛生的道路,我们被现实的残酷扎得鲜血淋漓,承受着一次又一次的打击。就在这种希望与失望的交替中,我们百炼成钢,最终变得强大而现实。只是在流年的缝隙里,我时常看到曾经的自己,在岁月的边缘张望着,望着黑夜背后的那扇窗,倔强地想望出期待中的那片风景。

于是我明白,梦想永远不会被搁浅,因为梦想而留下的累累伤痕,正是生活给予你最珍贵的礼物。所以,“即使遍体鳞伤,也要活得漂亮。”就算颠沛流离之后才懂得生命的慷慨与繁华,就算洗尽铅华之后才明白岁月的蹉跎与无奈,可那又怎样。我一直在这里,等待命运开出一庄九天十地的牌局,示我以最后的输赢,尔后莞尔接受,给那些为梦想而奋斗的日子写上绝美的结局,孤独也一样盛放到极致。

莎士比亚曾说:“即使从死亡的空洞的眼穴里,也能望见生命的讯息。”所以,就算普罗旺斯的薰衣草田尽数凋亡,就算香格里拉的玫瑰花海燃成灰烬,我还是会说,生命的伟大与不朽,本就在于它能从绝望中寻得一线生机。我从失败的窗户里看到了坚持与希望,哪怕这

- 4 - 一刻,黑夜吞噬了我,也会有另一个初升的暖阳,让我沐着阳光,冲向梦想的渡口。也许,从那扇窗外,我会看到彼岸,花开不靡。

双手合十,虔诚祝祷---只愿下一次凭窗眺望,一切依旧是纯白美好模样。

闻吾过,心窃喜

三闾大夫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天地万物皆有其不足,人生在世,也难免有过失。就算是圣贤,也会有百密一疏的时候。那么,圣贤和庸人的区别在哪里呢?其关键就在于对待过失的态度上:闻过则怒,是为庸人;闻过则喜,是为圣贤。

孔老夫子说:“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我们且不说改正错误,单说知错,便已是不易。对于别人提出的批评,是恼羞成怒,还是虚心接受并对别人表示由衷的感激?

闻过则喜,可以成就一个人的事业。美国芝加哥大学校长罗勃初任校长之职时,流言从四面八方席卷而来。这位年仅30岁的年轻人,出身低微,阅历浅薄,顿时成为舆论的众矢之的。面对那些如山崩落石般打在他头上的批评,他没有灰心丧气,更没有恼羞成怒,而是认真收集那些批评他的语言,反省自己,并一心扑在芝加哥大学的管理工作上,终成该校历史上最著名的校长之一。试问,假如罗勃面对铺天盖地的批评退缩怯懦了,或是冲动恼怒了,那么他又如何能名垂青史,成为芝加哥大学的骄傲呢?面对批评,我们应有的不正是这样一种谦逊的低姿态吗?

闻过则喜,可以带领一个集体走向胜利。纵观历史风云,哪一次战役的作战计划不是经过了一次次的修改、审议,再修改、再审议才最终制定的?如果作战计划的制定者没有闻过则喜的胸怀,何来一次次战役的胜利?如果他一意孤行,又会有多少士兵的生命白白葬送?又会有多少无谓的牺牲?面对批评,我们要学会冷静,冷静地去思考,到底是不是我们的错,有则改之,并做出改进,为多数人的利益去奋斗。

闻过则喜,可以兴盛一个王朝。“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唐太宗虚怀若谷,从谏如流,对于魏征直截了当的批评,他没有以皇帝的威严震慑他,而是欣然接受。正是唐太宗这种闻过则喜的品质,才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才有了仓廪富足、百姓安居乐业的空前盛况。

闻过则喜是一种修养,是一种胸怀。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面对“咬文嚼字”的纠错所表现出的,不正是闻过则喜的胸怀吗?闻吾过,心窃喜,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文人所崇尚的道德修养。

闻过则喜,助你在人生路上走得更稳,行得更远!

顿而知之

人生梦想的旅途需要不断地追求,向上高飞,方能达到巅峰,看到与众不同的精彩。然而,若是一味地前行而忘了停顿,则也可能会陷入盲目行走而不知初衷的境地。

在标点符号中,顿号是我们常见的一种。它表示一种并列,更表示一种停顿——因顿号的存在而使得我们能在相类似的词组中迅速察觉出它们之间的不同,看到文字与语言的魅力。

在人生追梦的过程中也一样,我们可能会拥有相同的梦想,如成为一名教师,或是当一名公务员。可是,是选择在学校还是培训机构进行教书育人?是选择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或是随便捡一个,只要是公务员就好?

梦虽同,道却异。若是不能停下来思考自己适合怎样的道路,随波逐流,那么最终梦想只能是梦想,而不能成为那个让我们欣喜若狂的现实。

唯有停顿下来,让自己浮躁的思想慢慢宁静,将心灵处在一个平静的世界,直面 自己,反省自己,问问自己到底想要走一条怎样的逐梦之旅。只有在停顿的时刻,我们才能真正回顾过往,总结经验,学会如何剔除人生道路上的绊脚石。很多人都说,时间不多,奔跑的速度还嫌不够呢,怎么舍得浪费光阴稍事停留。

而在我看来,学不会停顿的人是难以成就梦想的人。因为,不会停顿思考就犹如行尸走

- 5 - 肉,一直往前走,可是行走过程中碰到了什么、有什么值得我们去学习,这些他们全都看不到。他们的思想停留在追梦的起点,这必然难以引领他们到达追梦的终点。试想一下,若是当初革命党人没有在与敌对抗的过程中停留下来,召开会议,总结过去的失败经验,提出更适应现实情况的方针政策,他们能摆脱敌人的围剿,顺利会师吗?

停顿是福,它让我们看清自己。不会停顿是祸,很可能毁人毁己。因为,停不下来的人把自己一生献给了前进的贪婪,而忘记了为何要前进。许多贪官在就职时高声阔论,誓要当上宰相为民做主,情意深深,感动了别人也感动了自己。然而,为民做主本该是他们的初衷,可却在追求宰相之位的征途中迷失了本性,无知无觉中让自己成为了权势的奴隶,成为了祸害百姓的毒瘤。

因此,我的朋友,想要看到梦想实现的那道彩虹,就请先学会停顿吧!

鱼和熊掌哪个“更重要”

常常想起孟子关于鱼和熊掌、生与义孰轻孰重的言论。大千世界中,重要的事情之外似乎总还有更重要的事。不只是战国那个动荡纷争的时代有这样的取舍之难,重要与更重要的分叉路亘古长存,而鱼和熊掌古往今来往往都不可得兼。

如今,生活的压力无形却无处不存。出于无奈,人们在追求安稳与功利中,渐渐磨淡了性子与情感,往往努力做着眼前自己认为很重要的事,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求安逸活。

诚然,安稳的生活是现代人普遍认为的重要“肥鱼”,可多元化的社会总有更重要的“熊掌”,需要我们做出“更重要”的选择。

我以为处世先修己,做真我方是重中之重。吴为山先生刻的弘一法师像,一身青布单衣,身影瘦削,感悟世事,沧桑而饱满。弘一法师前半生可谓姹紫嫣 红开遍,饱满如繁花盛开的春天;而后半生宛若一位大家的山水画,山寒水瘦,素洁、安然。他率真,因而内心的性情丰润。褪下功利社会虚假的面具,我独为我。 尝得个“悲喜交集”的人生,在弘一法师看来,似乎比先前的生活更为精彩。

当然,处世独我不可。我为社会人,是社会中的一员。孔子云:“仁者爱人”,近至父母双亲,远至世界万物,内心之爱尤为重要。曾几何时,我们是否 因忙于生计而忽略了早已青丝染上白霜的父母?是否因一己私心而漠视了身边摔倒的老人?是否因快节奏生活而忘却了身边的生灵与风景?想起那个屈膝拍花的男子 阿来,一部《尘埃落定》让他名声大噪,可他不被名利之鱼所诱,毅然舍鱼而取熊掌,取那份内心之爱。他请全团的人喝酒,歪戴着帽子,唱藏族的《祝酒歌》;在 墨西哥想到为母亲买一串珊瑚项链,以满足一个藏族女人的梦。

鱼和熊掌不可得兼,面对安稳功利之鱼与自身真性情之熊掌,吾取“更重要”之熊掌也!

思方行圆,止于至善

孔子春游,感慨于水遇方则方,遇圆则圆,不禁叹曰:“斯善矣!”人生岂不如是?人性如水,遇强暴淫威能方正耿直,遇良善小弱能柔和谦卑,方圆并济,才能止于至善之地。民族之魂”鲁迅,因为懂得方圆之道,所以有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铮铮信条。先生如椽巨笔,批专制,倡民主,刺人心,济世救人。他的方,是不屈服于国民政府的恐吓威胁,敢说真话,表真心;他的圆,是爱生如子,极力庇护受追捕的学生,不辞劳苦,不怕牵累。而他之所以为,是因为他炽热的心中燃着对民族的爱、对青年的爱、对祖国未来的爱。思方行圆,方圆并济,成就了鲁迅的大爱与至善。

“二十世纪中国的良心”巴金,因为懂得方圆之道,所以有了“愿化春泥”的朴素言语。在民智初开的年代,他毅然挣脱旧家庭的束缚,与封建礼教抗争,追逐广阔新天地;在人心最黑暗、浑浊的年代,他坚定信念,不弃光明,始终苦中作乐,不屈服于时运的不公;而晚年的他,更是写成《随想录》浩浩长卷,剖析自己,点亮希望的星星之火。他的方,是不屈于强权的抗争;他的圆,是心系于百姓的奉献。他之所以为,是因为心中对光明的坚守,对未来的憧憬。思方行圆,方圆相济,成就了巴金的奉献与至善。

- 6 - 然而有一类人,偏偏反其道而行之,违背历史与人民的选择,最终只会自取灭亡、遗臭万年。

郅都不懂爱民如子的善心,一味迎合汉武帝,严刑酷法,杀人如麻,终被写入《酷吏列传》,受人诟病。他的确“方”,方得刚正古直令人敬畏;而缺了这“圆”,“方”只会被打得棱角尽失,难以为善。

方圆之道,在于心中所思,手中所行。方圆之道,尽在方寸之间。

我不禁想起西子湖畔,雷峰塔下压着的传说,法海之所以被人民诟骂,或许正是因为他过于方正,不肯行圆。最终拆算了白娘子和许仙,可惜他终日对着门前的西湖之水,竟没有懂得这人性如水,思方行圆之道。

善心当以方为桨,以圆为舟,不畏风浪,普度众生。思方,行圆,止于至善。

方圆之间写人生

古人喜欢把大智慧融进琐碎生活里。小小一枚铜钱,外圆内方,刚柔并济,说尽人生哲理。为人处世,应当有方的棱角,也该有圆的柔和。这样才能尽展才华,书写精彩人生。

方是人的节操与个性,圆是人的豁达与包容。没有方,圆便流于媚俗;失去圆,方则显得张牙舞爪,正如没有方孔和圆边的铜钱无法存世。

这外圆内方的铜钱该在子瞻的手中呆过。“信而见疑,忠而被谤”,是文士无法摆脱的宿命。苏轼的一身傲骨在乌台诗案中被折断打碎,却又在黄州圆融的月光下愈合重生。此时的苏轼依然不羁,依然清高,但他的个性已然抽枝吐芽,在名为豁达与包容的绿荫中坚定地伫立。“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淡泊,“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洒脱,他成长的温厚包容,内心却仍坚守那一份方的执著,这样的苏轼才得以真正不朽。

个性之方与包容之圆本就该融为一体,这样才能成就大写的“人”。

方是追梦的坚定不移,圆是方法的变通。圆成就了方的坚持与执著,方是圆的动力与方向。

罗崇敏的心中也有这么一枚朴素的铜钱。它是他改革之路最好的见证。“宁要不完美的改革,不要不改革的危机”,他锐意改革,将“改革”二字写成梦想,挥洒间尽显“方”的棱角。但面对改革“深水期”的现实,又是“圆”的谨慎与变通引领他走得更远。大胆假设,小心下刀,他一点点切开城乡二元体制的弊病。而改革的理念也以温和而坚定的姿态,和小小的铜钱一样在社会中传递,在人心中成长,成为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处世之道也应当方圆共济,如此方可成就真实的“梦”。

个人需要方圆的相辅相成,一个民族亦如是。

纵观中华历史长河,有魏征大胆直谏的方,便有长孙无忌深谋慎思的圆;有张居正锐意改革的方,便有申时行调和中正的圆;有法家严冷不阿的方,便有道家清净自然的圆;有顾准“拆下肋骨作大炮”般悲壮的方,便有邓小平“三进三出中南海”般理性的圆„„盛世也好,乱世也罢,方与圆的对立统一是开创辉煌的大神,是驱散黑暗的星辰。铜钱的圆与方可以是贫寒者温饱的来源,富贵者家财万贯的根基,更是民族智慧的传递,在机遇与挑战共存的今天,这是我们应当深思的。

“上善若水任方圆”,方与圆缺一不可,殊途同归。它们是人格的两个方面,追梦的两个条件,民族生存的一种哲思。心怀光明,把握分寸,方圆之间,大可天地任我遨游,书我精彩人生!


相关作文

  • 历年高考作文题目作文2700字
  • 2013年高考语文科考试已经结束,以下为2013年山东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近年来,素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开设专栏,为当代著名作家的作品挑错,发现其中确有一些语言文字和文史知识差错.对此,这些作家纷纷表示理解 ...

  • 2009高考满分作文集精选作文2300字
  • 2009高考满分作文集精选 全国Ⅰ卷 2009年全国Ⅰ卷高考满分作文:因材施教,发展自我 全国Ⅱ卷 2009年全国Ⅱ高考满分作文:创新的光华2009年全国Ⅱ高考满分作文:寻找生活中的咖啡豆2009年全国Ⅱ高考满分作文:圆与缺的哲学2009年全国Ⅱ高考满分作文:发现与创新2009年全国Ⅱ高考满分作文: ...

  • 2004-2008年高考满分作文目录(1)作文5000字
  • 2004-2008年高考满分作文目录 2004年高考满分作文选 高考满分作文赏析:遭遇挫折笑对痛苦 高考满分作文赏析:风可以穿越荆棘 重庆高考满分作文:自我认识的成功走向 重庆高考满分作文:诗人·明月·黄花 重庆高考满分作文:我是一只想死的"老鼠" 重庆高考满分作文:没有翅膀的飞 ...

  • 2007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选登作文1000字
  • 2007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选登(一) 2007年高考作文题(全国卷i)<摔了一跤> 2007年高考作文题(全国卷ⅱ) 关于"帮助" 给了两个例子一个是反面丛飞帮助别人别人没帮他:另一个是正面例子白血病小学生帮助别人,别人也帮助了他. 任选一个作文. (第一范文网 ww ...

  • 38年高考作文题见证时代变迁作文3300字
  • 高考作文一直是高考中的重头题目,也是每年大家参与度最高的一个题目,2015年高考语文刚刚落下帷幕,高考作文题目就是大家评论和吐槽最多的.回顾恢复高考38年来高考考生经历的作文试题变化,从最初的命题作文,到话题作文,再到材料作文:从单一试题到二选一试题,高考作文一直紧跟时代不断发展,成为教育改革的风向 ...

  • 2013高考作文题目作文3200字
  • 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 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个人白手起家,成了富翁,他为人慷慨,热心于慈善事业. 一天,他了解到三个贫困家庭,生活难以为继.他同情这几个家庭的处境,决定向他们提供捐助. 一家十分感激,高兴地接受了他的帮助. 一家犹豫着接受了,但声明一定会偿还. 一家谢谢他的好意,但认为这是一种施舍, ...

  • 备受争论的高考语文作文作文1600字
  • 2016-2017学年第1学期 <备受争论的高考语文作文> 学院名称:新闻与传播学院 专业班级:广告学1502 学 号: 201524910105 学生姓名: 宋雨强 备受争论的高考语文作文 高考不仅是高三学生的高考,也是所有中国人的高考.每年高考作文一出炉,微博,朋友圈,QQ 空间等平 ...

  • 2012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作文题及满分作文集锦作文2100字
  • 小编导语:高考作文是高考语文考试的重中之重,所占分数比较大.考生要想写好一篇高考满分作文,并非一日之功.小编为同学们整理了2012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目及满分作文,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让我们一起来饱览高考满分作文风采,学习其中的写作技巧.更多关于2012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作文题及2012高考满分作文尽 ...

  • 2009年高考各地作文题作文3600字
  • 2009年高考各地作文题 09年全国卷I 高考作文:小动物学游泳材料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兔子是历届小动物运动会的短跑冠军,可是不会游泳.一次兔子被狼追到河边,差点被抓住.动物管理局为了小动物的全面发展,将小兔子送进游泳培训班,同班的还有小狗,小龟和小松鼠等.小 ...

  • 高考作文作文1500字
  • 高考作文即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高考)语文卷最后一题或几题(包括小作文),一般满分为60分. 目录 编辑本段一般要求 1 立意自定 2 文体自选(或除诗歌外) 3 题目自拟 4 不得套作,不要抄袭 5 不少于800字 编辑本段评分标准(满分60分) 一 基础等级40分 (1)内容20分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