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初中古诗词的教学作文5000字

初一作文

初中古诗词教学法之我见

迎河中学 时丽

中华民族是一个泱泱诗词大国。从《诗经》到《楚辞》,从陶渊明到“建安七子”,从唐诗到宋词到元曲,高潮迭起,名家辈出,精彩纷呈,璀璨夺目。诗人们张目人间,寄情世外,漱涤万物,牢笼百态,人情物理,体察入微,或醉或醒,或执著或洒脱,或沉郁或飘逸,或振拔或淡远,风情万种,千古流芳。这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批判地吸收和创造性地继承这个精神养料,对于滋养性情、陶冶灵魂、重铸民族精神具有其他任何东西无法替代的作用。

古诗词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培养学生一定的古诗词鉴赏能力对增进学生文学基本素养的重大意义,自然也毋庸赘述了。纵观江苏省2003年中考试卷,除默写外,还有苏州、连云港、无锡、盐城、泰州五县市以其他方式考查到,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古诗词的要求较以前有了一定的提高,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中考古诗词的考查将会更多。

但是,随着商品社会带来的价值冲击,人们面对一个物质化的世界变得越来越实际了,现实功利诉求压倒了一切。然而,物质的富足并不必然带来精神境界的提高,相反,它常常会窒息人们的心灵。现在,诗词或流于民间各种恶俗的顺口溜,或成为少数圈内人自娱自乐的工具,至于李白杜甫苏东坡李清照则成了当地人发展旅游业的招牌或为经济唱戏而搭台的工具,有多少中国人知道并且愿意说起李白、杜甫、李清照、辛弃疾?诗词确实是不实用的东西。孔子说的“不学诗,无以言”的时代早已过去,而现在诗词只会让人在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中变得不切实际起来,在“惜春常怕花开早,匆匆春又归去”中变得迂阔起来,在“云破月来花弄影”中消磨了斗志„„于是,如果谁还沉浸在“吟赏烟霞”中,会被认为不正常;而说谁像个诗人,恐怕更多的是一种讥诮;多愁善感更是一种不合时宜的被取笑的奢侈。诗性的衰颓实质上是人性的萎缩,现代人可以上天入地,生存空间急剧膨胀,但与此同时,心灵空间日趋褊狭。

而且较之于当前的阅读、写作教学研究,古诗词教研则显得相对滞后。当今的古诗词语教学起码存在三种不良倾向。一是语言化倾向,许多人把古诗词鉴赏课几乎上成了文言串讲课,只注重诗词句义的静态演释,忽视了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二是概念化倾向。许多人反古诗词意境地赏析变成了冷性的“诗物”与“诗情”的简单对照,忽视的学生审美心理素质的培养;三是支解化倾向。许多人把一首诗词的整体赏析变成了单调的诗词词句的局部分析,忽视了诗词鉴赏的有机性和整体功效。这些倾向不能不令人感到,中学诗词教学应该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作大幅度的调整和改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该如何操作呢?本文从几个方面谈谈初中古诗教学方法。

一、指导朗读,增强语感

通过富有艺术感染力的朗读,增强学生的语感,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更能体会诗词所表达的强烈真挚的情感,更能引起他们的共鸣,从而受到思想教育和美好情操的陶冶。 古诗词的读法有三种类型:朗读、朗诵和长吟,这三种对节奏的处理要求有所不同,应当分清类型。古诗(词)朗读要讲究节奏,这样才能琅琅上口,音韵优美。一般来说,按表音节奏划分多,按表意节奏划分少。四言为“二二”节奏,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五言有“二二一”节奏,也有“二一二”节奏,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晨兴/理/荒秽,带有/荷锄/归”。七言有“二二三”也有“二二二一”节奏,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另外还有“二二一二”节奏,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同时,韵脚要读得响亮而稍长,读出诗词的韵味。、古诗词朗读还要注意掌握感情基调,如壮志难酬、苍凉悲怆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豪迈奔放、想象瑰丽的《望天门山》,气壮山河、慷慨悲壮的《过零丁洋》,委婉含蓄、缠绵绯恻的情诗《无题》,与世无争、清新自然的《归园田居》,忧国忧民、沉郁顿挫的《春望》。

二、了解诗人,注重背景介绍

我们常说“诗如其人”,那么了解“其人”也能从侧面了解其诗。孟子也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了解诗人是引导学生理解诗(词)内容,体会诗人创作时的丰富情感的重要一环,它可以使学生对诗词及诗(词)人有一个初步感知,为理解诗词作好铺垫。了解诗(词)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1、介绍诗(词)人的诗(词)风。如先引导学生复习小学古诗《望庐山瀑布》,有了感性体验后接着板书“李白·豪迈奔放”,再教学《望天门山》。这样,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认识过程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对诗人、诗词的感知在不断深化。2、介绍诗(词)人的评价。如讲孟浩然,可以从其他诗人或诗论入手来介绍:孟浩然是唐朝第一个大量写山水的诗人,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他的诗,受到李白、杜甫的高度赞扬。大诗人李白在《赠孟浩然》这首诗中,不同寻常地写到:“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还发出“高山安可仰”的长叹。杜甫也称赞他“清诗句句尽堪传”。想一想,能得到李杜高度赞扬的诗人,可见其诗词是多么的不同凡响。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他的《过故人庄》。

3、介绍诗(词)人的创作背景。如教学杜牧《泊秦谁》,先有感情地介绍时代背景:杜牧生活在晚唐时代,当时唐朝已呈衰落迹象,风雨飘摇,然而当朝的达官贵人却不顾国家安危,夜深了仍然在花天酒地,醉生梦死,有家不归,有案不办。杜牧是一个有正义感和远见的诗人,他在秦淮河畔看到这个场面后,感到非常悲愤:那些向歌女点歌的达官贵人,怎么就不知道亡国之痛呢?奢华不除,大唐必亡!

三、创设情境,注重审美心境

诗词美,常常表现在诗词的意境美。意境是作者的主观的生命情调和客观的自然景色互相渗透互相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或移情于景,得有我之境;或景中藏情,得无我之境。由于古诗产生的年代久远,所反映的思维、情感以及社会、民俗、人文、地理与学生有一定的隔膜。心境是一种在较长时间内影响人整个行动比较持久的情绪状态,因而能使一个人的活动和体验都染上一种情绪色彩。《淮南子. 齐俗训》说:“夫载哀者闻歌声而泣,载乐者见哭者而笑。哀可乐者,笑可哀者:载使然也。”这就说明一个人心境的好坏,不仅能强化或

钝化他的五官感受力,而且还有可能引起完全相反的感受。古诗词审美亦然。学生以恰当的情绪状态进入诗词意境赏析,能动性必强,效果必佳;以不当的情绪状态进入诗词意境赏析,能动性必弱,效果必劣。因此,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等多种方法配合,引导学生根据词语所蕴含的意象展开丰富的想象,进入诗词的意境中,品味深蕴其中的浓郁的诗(词)情,获得强烈的审美体验,真正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效果。通过散文描述法等方法创设情境,唤起读者心中的意象。

1、散文描述法。如《次北固山下》:王湾我家住河南洛阳城,本月我乘船来到这风景如画、景色秀丽的江南。于是,将船停靠在北固山下的江边,欣赏起这里的风光。远方旅客过往的山路曲曲折折,好像已经跨出了青山之外,明天也许我就走在这逶迤的山路上,为前途而奔波。再看长江,江水浩淼,那遥远的行船好像飘到了碧绿的江水前边,就要驶入天际。„„我来到江南,正是冬未腊月,就在江边度过了一个冬夜。独在异乡为异客,往往不能入睡,黑夜还没有散尽就看到一轮桔红色的太阳冲破黑暗,从东边海面上徐徐升起,带来了温暖的气息。这里不光太阳来得早,好象春天也来得早,寒冷的旧年还没过去春意就来到了长江边上。唉!江南虽好,却不是我的家乡。想念家乡,想念亲人,该写一封家信了。家信写好了,该怎么寄呢?古人传说鸿雁能够传递书信,那就托归雁捎信到洛阳去吧!2、音乐烘托法。如《题破山寺后禅院》写寺院的闲雅幽静和诗人的忘情脱俗,淡泊宁静,意境幽深寂静,抒发了诗人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这样,可在朗读中配以幽雅、空灵的《空山鸟语》古筝曲,让音乐走进古诗(词),用音乐来诠释古诗(词),烘托气氛,让学生在弥漫着钟磬之声的赏心悦耳的古曲中展开联想,引入意境,“因为音乐和诗词是同一棵树上的两片翠绿的叶子”。3、绘画激趣法。除散文描述法、音乐烘托法外,还可利用古代山水画、课文的插图或教师绘制的简笔画创设情境,演绎古诗。如制作《观沧海》多媒体投影图画,在图画中,茫茫大海辽阔无边、汹涌澎湃,配以登山远眺,雄心勃勃的诗人,强烈的海风吹拂着他的战袍和须发,使人身临其境,领悟到曹操海涵天下的博大胸怀和统一中原的宏伟抱负。

让学生再读古诗,动笔画出,采用独立学习、小组讨论、集体评议、师生交流等多种手段,让学生展开想象,各抒已见,体会感情,受到作者强烈感情的感染和教育,同时学到了体会中心思想的方法,那就是要入情入境、大胆想象当时意境。

四、理解诗句,注重欣赏能力

初中所选古诗词都是名篇佳作,语言凝炼,音韵优美,含义深刻。由于古今异义、通假、词类活用、用典现象和押韵的关系,能否准确、生动地释词解句直接影响到诗词内容的理解和意象的领悟。理解诗句,通常有释、补、调、想、品五法。1、 释。(1)商女:以卖唱为生的女子,歌伎。(2)宦游人:出门求官之人。2、补。(1)君问(我)归期(我)未有期(2)泊(于,在)秦淮(3)与君离别意(都是相同的),(因为我们现在)同是宦游人。3、调。(1)风烟望五津(望五津风烟):遥望您去蜀州时将经过的五个渡口,那里关山重重,烟雾迷蒙,我实在为你担心。(2)无限河山泪(河山无限泪):为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我的眼泪无穷无尽。(3)烟笼寒水月笼沙(互文):淡淡的烟雾和朦胧的月光,笼罩着寒冷的江水和沙滩。

4、想。(1)海日生残夜:黑夜尚未散尽,一轮红日就从大海中冉冉升起。[先译后联想]黑暗之中孕育着光明,光明与黑暗同时存在于一个画面当中,最后光明冲破了黑暗,放出万道霞光。这是多么令人惊奇多么令人鼓舞的一幅画呀!5、品。(1)山光悦鸟性,谭影空人心。

[品]不说山光使诗人心情宁静愉悦,而写山光使飞鸟怡然自乐,这就是含蓄不露,这就是诗味。鸟的怡然自乐,正是诗人淡泊宁静的反映。这就是借物境写心境,用光和影营造了一种幽静清寂的境界。

在教会学生方法后,让学生质疑讨论以明诗意。这个环节中,训练学生理解古诗(词)的方法,培养合作精神。先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划出不懂的字词,提出疑问后,再让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多让学生交流、评议。整首诗重点字词的理解到整首诗意思的理解,完全是让学生自读自悟出来的。而我只起到组织、指导、点拨的作用,帮助学生总结出理解重点字词的几种方法:查字典、联系诗句、看课后注释、问别人„„看来,人本主义教学观十分正确:“我们而对的是一

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的人格,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每个学生都蕴藏着独立学习的巨大潜能。”

五、强调背诵,注重迁移运用能力

课后作业体现自主性,拓展学生诗词学习的范围。我设计了这样的作业:学了这首诗(词)后,你最想做些什么?画一画,演一演,吟一吟,背一背,写一写„„选择一项或几项完成。如教学《杜少府之任蜀州》,可让两位男生戴上纸糊官帽,分别扮演王勃与杜少府,并在黑板写上提示板书:[地点]京城长安[环境]古筝曲响,柳色青青,烟雾弥漫。[事件]送别友人[对话]王、杜二人。[动作]劝酒-握手-劝慰——叮咛-告别。然后让学生根据以上信息,自由创作,最后由学生评议。通过表演课文内容,既激发了学生外在的学习乐趣,又引发了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内在乐趣,使每一个学生都最大限度地有所收获,有所发展,达到乐学和善学。这是一种强烈的发自内心深处的学习动机和激情。还可以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加深理解,扩大知识面。

我们都知道:发展教学是一个开放系统,学生参与活动不应只局限于课堂与课本,而应该课内外结合。这个作业就是要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及古诗的积累。

语文教育当然不是要把学生都培养成诗(词)人,但是,我们可以让他们爱诗词、读诗词,让他在诗词的海洋中吟咏性情,在文学的殿堂里徜徉精神,在民族文化的深厚土壤上放飞心灵„„一个人在中学时代读了哪些书、又是怎么读的,注定要影响他的一生,他的心灵空间和人文视野,他的价值取向和精神旨归,他的文化胸襟和审美情趣等等,都是在此基础上发展发展起来的。因此,在我看来,中学语文教育的任务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读书人、文化人,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带上一层文化的色彩和诗性的光辉。

初中古诗词教学法之我见

迎河中学 时丽

中华民族是一个泱泱诗词大国。从《诗经》到《楚辞》,从陶渊明到“建安七子”,从唐诗到宋词到元曲,高潮迭起,名家辈出,精彩纷呈,璀璨夺目。诗人们张目人间,寄情世外,漱涤万物,牢笼百态,人情物理,体察入微,或醉或醒,或执著或洒脱,或沉郁或飘逸,或振拔或淡远,风情万种,千古流芳。这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批判地吸收和创造性地继承这个精神养料,对于滋养性情、陶冶灵魂、重铸民族精神具有其他任何东西无法替代的作用。

古诗词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培养学生一定的古诗词鉴赏能力对增进学生文学基本素养的重大意义,自然也毋庸赘述了。纵观江苏省2003年中考试卷,除默写外,还有苏州、连云港、无锡、盐城、泰州五县市以其他方式考查到,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古诗词的要求较以前有了一定的提高,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中考古诗词的考查将会更多。

但是,随着商品社会带来的价值冲击,人们面对一个物质化的世界变得越来越实际了,现实功利诉求压倒了一切。然而,物质的富足并不必然带来精神境界的提高,相反,它常常会窒息人们的心灵。现在,诗词或流于民间各种恶俗的顺口溜,或成为少数圈内人自娱自乐的工具,至于李白杜甫苏东坡李清照则成了当地人发展旅游业的招牌或为经济唱戏而搭台的工具,有多少中国人知道并且愿意说起李白、杜甫、李清照、辛弃疾?诗词确实是不实用的东西。孔子说的“不学诗,无以言”的时代早已过去,而现在诗词只会让人在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中变得不切实际起来,在“惜春常怕花开早,匆匆春又归去”中变得迂阔起来,在“云破月来花弄影”中消磨了斗志„„于是,如果谁还沉浸在“吟赏烟霞”中,会被认为不正常;而说谁像个诗人,恐怕更多的是一种讥诮;多愁善感更是一种不合时宜的被取笑的奢侈。诗性的衰颓实质上是人性的萎缩,现代人可以上天入地,生存空间急剧膨胀,但与此同时,心灵空间日趋褊狭。

而且较之于当前的阅读、写作教学研究,古诗词教研则显得相对滞后。当今的古诗词语教学起码存在三种不良倾向。一是语言化倾向,许多人把古诗词鉴赏课几乎上成了文言串讲课,只注重诗词句义的静态演释,忽视了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二是概念化倾向。许多人反古诗词意境地赏析变成了冷性的“诗物”与“诗情”的简单对照,忽视的学生审美心理素质的培养;三是支解化倾向。许多人把一首诗词的整体赏析变成了单调的诗词词句的局部分析,忽视了诗词鉴赏的有机性和整体功效。这些倾向不能不令人感到,中学诗词教学应该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作大幅度的调整和改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该如何操作呢?本文从几个方面谈谈初中古诗教学方法。

一、指导朗读,增强语感

通过富有艺术感染力的朗读,增强学生的语感,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更能体会诗词所表达的强烈真挚的情感,更能引起他们的共鸣,从而受到思想教育和美好情操的陶冶。 古诗词的读法有三种类型:朗读、朗诵和长吟,这三种对节奏的处理要求有所不同,应当分清类型。古诗(词)朗读要讲究节奏,这样才能琅琅上口,音韵优美。一般来说,按表音节奏划分多,按表意节奏划分少。四言为“二二”节奏,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五言有“二二一”节奏,也有“二一二”节奏,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晨兴/理/荒秽,带有/荷锄/归”。七言有“二二三”也有“二二二一”节奏,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另外还有“二二一二”节奏,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同时,韵脚要读得响亮而稍长,读出诗词的韵味。、古诗词朗读还要注意掌握感情基调,如壮志难酬、苍凉悲怆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豪迈奔放、想象瑰丽的《望天门山》,气壮山河、慷慨悲壮的《过零丁洋》,委婉含蓄、缠绵绯恻的情诗《无题》,与世无争、清新自然的《归园田居》,忧国忧民、沉郁顿挫的《春望》。

二、了解诗人,注重背景介绍

我们常说“诗如其人”,那么了解“其人”也能从侧面了解其诗。孟子也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了解诗人是引导学生理解诗(词)内容,体会诗人创作时的丰富情感的重要一环,它可以使学生对诗词及诗(词)人有一个初步感知,为理解诗词作好铺垫。了解诗(词)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1、介绍诗(词)人的诗(词)风。如先引导学生复习小学古诗《望庐山瀑布》,有了感性体验后接着板书“李白·豪迈奔放”,再教学《望天门山》。这样,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认识过程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对诗人、诗词的感知在不断深化。2、介绍诗(词)人的评价。如讲孟浩然,可以从其他诗人或诗论入手来介绍:孟浩然是唐朝第一个大量写山水的诗人,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他的诗,受到李白、杜甫的高度赞扬。大诗人李白在《赠孟浩然》这首诗中,不同寻常地写到:“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还发出“高山安可仰”的长叹。杜甫也称赞他“清诗句句尽堪传”。想一想,能得到李杜高度赞扬的诗人,可见其诗词是多么的不同凡响。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他的《过故人庄》。

3、介绍诗(词)人的创作背景。如教学杜牧《泊秦谁》,先有感情地介绍时代背景:杜牧生活在晚唐时代,当时唐朝已呈衰落迹象,风雨飘摇,然而当朝的达官贵人却不顾国家安危,夜深了仍然在花天酒地,醉生梦死,有家不归,有案不办。杜牧是一个有正义感和远见的诗人,他在秦淮河畔看到这个场面后,感到非常悲愤:那些向歌女点歌的达官贵人,怎么就不知道亡国之痛呢?奢华不除,大唐必亡!

三、创设情境,注重审美心境

诗词美,常常表现在诗词的意境美。意境是作者的主观的生命情调和客观的自然景色互相渗透互相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或移情于景,得有我之境;或景中藏情,得无我之境。由于古诗产生的年代久远,所反映的思维、情感以及社会、民俗、人文、地理与学生有一定的隔膜。心境是一种在较长时间内影响人整个行动比较持久的情绪状态,因而能使一个人的活动和体验都染上一种情绪色彩。《淮南子. 齐俗训》说:“夫载哀者闻歌声而泣,载乐者见哭者而笑。哀可乐者,笑可哀者:载使然也。”这就说明一个人心境的好坏,不仅能强化或

钝化他的五官感受力,而且还有可能引起完全相反的感受。古诗词审美亦然。学生以恰当的情绪状态进入诗词意境赏析,能动性必强,效果必佳;以不当的情绪状态进入诗词意境赏析,能动性必弱,效果必劣。因此,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等多种方法配合,引导学生根据词语所蕴含的意象展开丰富的想象,进入诗词的意境中,品味深蕴其中的浓郁的诗(词)情,获得强烈的审美体验,真正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效果。通过散文描述法等方法创设情境,唤起读者心中的意象。

1、散文描述法。如《次北固山下》:王湾我家住河南洛阳城,本月我乘船来到这风景如画、景色秀丽的江南。于是,将船停靠在北固山下的江边,欣赏起这里的风光。远方旅客过往的山路曲曲折折,好像已经跨出了青山之外,明天也许我就走在这逶迤的山路上,为前途而奔波。再看长江,江水浩淼,那遥远的行船好像飘到了碧绿的江水前边,就要驶入天际。„„我来到江南,正是冬未腊月,就在江边度过了一个冬夜。独在异乡为异客,往往不能入睡,黑夜还没有散尽就看到一轮桔红色的太阳冲破黑暗,从东边海面上徐徐升起,带来了温暖的气息。这里不光太阳来得早,好象春天也来得早,寒冷的旧年还没过去春意就来到了长江边上。唉!江南虽好,却不是我的家乡。想念家乡,想念亲人,该写一封家信了。家信写好了,该怎么寄呢?古人传说鸿雁能够传递书信,那就托归雁捎信到洛阳去吧!2、音乐烘托法。如《题破山寺后禅院》写寺院的闲雅幽静和诗人的忘情脱俗,淡泊宁静,意境幽深寂静,抒发了诗人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这样,可在朗读中配以幽雅、空灵的《空山鸟语》古筝曲,让音乐走进古诗(词),用音乐来诠释古诗(词),烘托气氛,让学生在弥漫着钟磬之声的赏心悦耳的古曲中展开联想,引入意境,“因为音乐和诗词是同一棵树上的两片翠绿的叶子”。3、绘画激趣法。除散文描述法、音乐烘托法外,还可利用古代山水画、课文的插图或教师绘制的简笔画创设情境,演绎古诗。如制作《观沧海》多媒体投影图画,在图画中,茫茫大海辽阔无边、汹涌澎湃,配以登山远眺,雄心勃勃的诗人,强烈的海风吹拂着他的战袍和须发,使人身临其境,领悟到曹操海涵天下的博大胸怀和统一中原的宏伟抱负。

让学生再读古诗,动笔画出,采用独立学习、小组讨论、集体评议、师生交流等多种手段,让学生展开想象,各抒已见,体会感情,受到作者强烈感情的感染和教育,同时学到了体会中心思想的方法,那就是要入情入境、大胆想象当时意境。

四、理解诗句,注重欣赏能力

初中所选古诗词都是名篇佳作,语言凝炼,音韵优美,含义深刻。由于古今异义、通假、词类活用、用典现象和押韵的关系,能否准确、生动地释词解句直接影响到诗词内容的理解和意象的领悟。理解诗句,通常有释、补、调、想、品五法。1、 释。(1)商女:以卖唱为生的女子,歌伎。(2)宦游人:出门求官之人。2、补。(1)君问(我)归期(我)未有期(2)泊(于,在)秦淮(3)与君离别意(都是相同的),(因为我们现在)同是宦游人。3、调。(1)风烟望五津(望五津风烟):遥望您去蜀州时将经过的五个渡口,那里关山重重,烟雾迷蒙,我实在为你担心。(2)无限河山泪(河山无限泪):为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我的眼泪无穷无尽。(3)烟笼寒水月笼沙(互文):淡淡的烟雾和朦胧的月光,笼罩着寒冷的江水和沙滩。

4、想。(1)海日生残夜:黑夜尚未散尽,一轮红日就从大海中冉冉升起。[先译后联想]黑暗之中孕育着光明,光明与黑暗同时存在于一个画面当中,最后光明冲破了黑暗,放出万道霞光。这是多么令人惊奇多么令人鼓舞的一幅画呀!5、品。(1)山光悦鸟性,谭影空人心。

[品]不说山光使诗人心情宁静愉悦,而写山光使飞鸟怡然自乐,这就是含蓄不露,这就是诗味。鸟的怡然自乐,正是诗人淡泊宁静的反映。这就是借物境写心境,用光和影营造了一种幽静清寂的境界。

在教会学生方法后,让学生质疑讨论以明诗意。这个环节中,训练学生理解古诗(词)的方法,培养合作精神。先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划出不懂的字词,提出疑问后,再让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多让学生交流、评议。整首诗重点字词的理解到整首诗意思的理解,完全是让学生自读自悟出来的。而我只起到组织、指导、点拨的作用,帮助学生总结出理解重点字词的几种方法:查字典、联系诗句、看课后注释、问别人„„看来,人本主义教学观十分正确:“我们而对的是一

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的人格,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每个学生都蕴藏着独立学习的巨大潜能。”

五、强调背诵,注重迁移运用能力

课后作业体现自主性,拓展学生诗词学习的范围。我设计了这样的作业:学了这首诗(词)后,你最想做些什么?画一画,演一演,吟一吟,背一背,写一写„„选择一项或几项完成。如教学《杜少府之任蜀州》,可让两位男生戴上纸糊官帽,分别扮演王勃与杜少府,并在黑板写上提示板书:[地点]京城长安[环境]古筝曲响,柳色青青,烟雾弥漫。[事件]送别友人[对话]王、杜二人。[动作]劝酒-握手-劝慰——叮咛-告别。然后让学生根据以上信息,自由创作,最后由学生评议。通过表演课文内容,既激发了学生外在的学习乐趣,又引发了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内在乐趣,使每一个学生都最大限度地有所收获,有所发展,达到乐学和善学。这是一种强烈的发自内心深处的学习动机和激情。还可以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加深理解,扩大知识面。

我们都知道:发展教学是一个开放系统,学生参与活动不应只局限于课堂与课本,而应该课内外结合。这个作业就是要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及古诗的积累。

语文教育当然不是要把学生都培养成诗(词)人,但是,我们可以让他们爱诗词、读诗词,让他在诗词的海洋中吟咏性情,在文学的殿堂里徜徉精神,在民族文化的深厚土壤上放飞心灵„„一个人在中学时代读了哪些书、又是怎么读的,注定要影响他的一生,他的心灵空间和人文视野,他的价值取向和精神旨归,他的文化胸襟和审美情趣等等,都是在此基础上发展发展起来的。因此,在我看来,中学语文教育的任务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读书人、文化人,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带上一层文化的色彩和诗性的光辉。


相关作文

  • 品读经典 光亮人生作文3800字
  • 1 "品读经典 光亮人生" 邓州市元庄二初中语文校本课程活动计划 2 "品读经典 光亮人生" 邓州市元庄二初中语文校本课程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教育新理念,立足校情.生情.学情,着眼于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着眼于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以相 ...

  • 赏诗词之神韵,增语文之素养作文4100字
  • 1 赏诗词之神韵,增语文之素养 --关于<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研究与探讨>的课题报告 会泽县娜姑中学 刘兴萍 课标明确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引导少年儿童阅读名家名篇,诵读千古美文,已经成为大家公认的丰富学生人文素养.拓宽学生语文学习 ...

  • 写作训练在古诗教学中的作用作文1500字
  • 以诗带写,以写悟诗 --写作训练在古诗教学中的作用 内容提要:关于古代诗词,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总是停留在死记硬背的层面上, 无法让学生感受到古代优秀文化的魅力, 学习也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同时,现在的学生一提作文就头疼, 要么举笔难下, 要么笔下空洞.不爱写,写不好,这种现象 ...

  • 我的2012作文2200字
  • 我的2012 *** 转眼间,一年的工作即将结束,上半年我在学校初中部担任教导处工作初三<思想品德>教学工作,下半年我担任四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为了能从本年的工作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也为了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有所提高,现对本人一年来的工作做一下总结和反思: 首先,我先对上半年的教导处工作和 ...

  • 借古典诗词为作文添彩作文4800字
  • 初中语文 1 让古典诗词飞进作文的窗口 --------浅谈利用古典诗词在作文教学中的有效指导 摘要:中国是诗歌的国度,我们的文明历史就是一部诗歌的历史.我们的祖先为我们留下了灿烂的艺术瑰宝, 新课标要求"诵读古典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并在"阅读与鉴赏&q ...

  • 初中单元写作教学知识能力点分解作文3900字
  • 关于初中语文单元写作教学的思考 喻飞宇 重庆市涪陵区教育科学研究所 初中单元写作教学知识能力点分解 一.七年级上册单元写作教学 (一)1单元 课文:在山的那边.走一步再走一步.蝉.贝壳.紫藤萝瀑布.童趣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学习:这就是我 写作的专门能力: 1. 学习记叙的要素 2. 什么是具体?如 ...

  • 小升初作文衔接作文2800字
  • (一)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培养,促进小学与初中作文教学的有效衔接 (1)充分挖掘利用教材,诗词散文化培养学生想象能力.中国古典诗词博大精深, 千百年来成为滋养中华民族成长的宝贵精神营养.它以其深邃的意境.丰富的意象. 凝练的语言和独特的表现手法,营造出一个瑰丽而美妙的境界,在中国文坛上独树一臶.因此应充 ...

  • 浅谈初中作文教学作文2500字
  • 浅谈初中作文教学 我在近几年的语文教学中,非常注意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并在通过培养学生写作,努力研究写作著作的过程中,总结出了几点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方法. 初中阶段,是学生由少年向青年发展的时期,在这个阶段,他们有着这一阶段所特有的的特点,他们独立追求与感受的个性日益突出,活泼.想 ...

  • 从作文教学看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作文2200字
  • 初一的孩子是可爱.单纯的,同时也是稚嫩的.他们爱思考,课堂气氛活跃,喜欢发言,敢于大胆阐述自己的观点,可是随之而来的问题也显而易见.比如:对待问题思考不深入,发散性思维能力太强: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量不足:作文空洞,只知叙事,不会总结其中的道理,即使说理也肤浅.写人大多是千人一面:语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