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孔乙己]教案作文4700字

初三作文

16、《孔乙己》教案

鲁 迅

教学目标:

1、 理解孔乙己这一形象所揭示的社会意义。

2、 学习小说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 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4、 培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孔乙己的性格特征。

2、理解小说主题

3、理清小说结构线索,品味小说的语言特色

教学课时: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了解孔乙己的性格特征。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新课

1、简介鲁迅 ,回忆之前学过的鲁迅的文章。

2、导语:在鲁迅先生写的33篇小说中,巴金先生曾称赞说:“《孔乙己》写得多么好啊!”日本有一位作家也说,孔乙己是一个最完美的艺术典型。孔乙己到底是怎样一个艺术形象呢?鲁迅先生又是以怎样的鬼斧神工之笔来塑造这个苦人儿的形象的呢?你们认真读课文以后,就能得到回答。有人说古希腊的悲剧是命运的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是主人公性格的悲剧,易卜生的悲剧是社会问题的悲剧。那么,鲁迅写孔乙己悲惨的一生,是命运的悲剧,性格的悲剧,还是社会问题的悲剧呢?下面我们就从课文中寻找答案。

二、简介写作背景

《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天,当时以《新青年》为阵地,虽已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但是封建复古的逆流仍很猖獗。科举制度虽于1905年废除,但是培植孔乙己这种人的社会基础依然存在,孔孟之道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这样就有可能产生新的“孔乙己”。要拯救青年一代,不能让他们再走孔乙己的老路。鲁迅选取了社会的一角——鲁镇的咸亨酒店,艺术地展现了20多年前社会上的这种贫苦知识分子的生活,就在于启发读者对照孔乙己的生活道路和当时的教育现状,思考当时的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和科举制度。

本文发表于1919年4月的《新青年》杂志,后来收入短篇小说集《呐喊》。

三、简介封建科举制度

封建科举制度是隋以后封建王朝用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科举是分科举人的意思。明清两代的科举制基本相同。清代规定:凡参加正式科举考试之前必须参加童试,童试参加者称儒童或童生(不管年龄大小),经过童试被录取入县学的称秀才,也叫生员、相公,还叫进学等。这是得功名的起点。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三级,即乡试、会试、殿试。乡试通常每三年在各省城举行一次,考试时间在秋季。秀才才有资格参加乡试,考中者称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会试在乡试后第二年春天在京城礼部举行。参加者是举人,考中的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殿试由皇帝主持,贡士有资格参加,考中的称进士。殿试分三甲录取。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第一甲录取三名,第一名称

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合称三甲鼎。科举考试实际上是由下而上的层层考试。科举考试明朝以后主要考八股文以四书五经中某个文句为题作文,文章有固定的格式,内容是阐释孔孟之道,从内容到形式都不允许越轨半步,严重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加之参考人数多,入选者少,官场黑暗,许多读书人老死科场,利欲熏心,精神畸形,成了科举的奴隶,成了科举制度的受害者。我们要学习的主人公孔乙己就是其中一个。

四、学生自由朗读,整体感知课文

要求:

1、 找出生字词。

2、 试从课文中找出反映以下内容的活。

①孔乙己的特殊身份。

②孔乙己对人们的作用。

③孔乙己的结局。

五、教师纠正字音

踱(du ó) 亨(h ēng ) 舀(y ǎo ) 砚(y àn ) 拭(sh ì) 附和(h è) 蘸(zh àn ) 阔绰(chu ò)羼(ch àn )间(ji àn )或

六、品味小说中几句意味深长的话

1、 反映孔乙己特殊身份的句子。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明确:“站着喝酒”表明孔乙己生活贫困,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都和短衣帮一样;“穿长衫”表明他不愿与“短衣帮”为伍,硬摆读书人的架子,思想上羡慕上层阶级,轻视劳动人民;“唯一的”点出了孔乙己的特殊性,他与酒店的上层人、下层人都有距离。

2、 反映孔乙己对人们的作用的一句话:

“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明确:孔乙己的存在只是为无聊的人们提供一个取笑的对象。说明孔乙己地位低下,境遇凄凉。

3、 反映孔乙己结局的一句话:

“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明确:“大约”表示是“我”的猜测,但孔乙己当时已无力维生,加上二十多年也没有见到,在那样冷酷无情的社会里,孔乙己肯定是活不下去的,所以用“的确”表示“我”猜测的结论。

七、分析孔乙己的性格特征

1、 本文 通过外貌、动作、语言等方面的描写,鲜明地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请从课文

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并加以分析。

明确:通过对外形的整体描写揭示孔乙己的特殊身份。“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一外形的整体描写,集中而简练地概括了人物的特殊身份,预示了悲剧命运的必然性。

通过肖像描写揭示孔乙己的不幸遭遇。“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活画出一个穷困不得志,又经常挨打的老书生的形象。断腿前后肖像的对照,更显出他的遭遇的悲惨。

通过服饰的细节描写揭示了孔乙己懒惰而又死爱面子的特征。“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又脏又破,长期不洗不补,既说明孔乙己很穷,只此一件长衫,又说明他很懒,连洗衣服都不肯动手。不肯脱下这么一件长衫,是唯恐失去他读书人的身份。作者通过一件破长衫的描写,把孔乙己的社会地位、思想性格和所受的教育揭示得分深刻。

通过个性化的语言描写揭示孔乙己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的性格。

课文多次描写他满口“之乎者也”,反映他受封建教育毒害之深。孔乙己用“四书”“五经”中的所谓“圣言”为自己辩解,连偷书也说成“窃书不能算偷”。这些性格化的语言极能表现人物鲜明的个性。

通过对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显示孔乙己善良的心地。孔乙己教“我”识字,分茴香豆给孩子们一人一颗,表现了他善良的心地。

2、 指名学生归纳孔乙己的性格特征。

明确:科举失败又以读书人自居,生活贫困爱面子又常受人嘲笑,迂腐可笑却又不失善良本性,是一个既可悲又可笑的没落的读书人。

八、布置作业

思考:1、小说的前三节并没有写到孔乙己,它们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2、孔乙己的形象有什么社会意义?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理解小说主题。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简单回顾上课时内容,导入新课。

二、提示与思考

1、小说的前三个小节有什么作用?分析以咸亨酒店为中心的社会环境描写对塑造孔乙己形象的作用。

3、 酒客、掌柜、伙计等人是怎样对待孔乙己的?

4、 孔乙己的读书经历说明了什么?

4、丁举人是通过科举爬到上层的读书人,他是怎样对待孔乙己的?丁举人和孔乙己都是封建社会里的知识分子,本是科举道路上的同路人,不同的是一个“爬”了上去,一个“掉”了下来。假如孔乙己“爬”了上去,他会是什么样的形象? 社会是否会有所改变?

三、交流、讨论后明确

1、 小说前三个小节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人物活动的社会环境。

由时间推算,我们可知当时封建科举制度还未废除。

由以两种不同方式喝酒的顾客可以看出当时贫富对立和阶级对立的状况。

由“我”职务的变动可以看出当时人际间的世态炎凉。

小结:咸亨酒店是孔乙己活动的空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缩影。文章通过对咸亨酒店格局的描写,自然而巧妙地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形象而又深刻地揭露了阶级对立、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掌柜对“短衣帮”与“长衫客”的不同态度,店内单调无聊、令人窒息的气氛,让人感受到当时社会人与人之间冷酷、虚伪的关系,而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样的特殊身份生活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就注定了孔乙己悲剧的必然性。

2、 孔乙己不能与长衫酒客为伍,短衣帮酒客虽然也处在社会底层,但他们仍肆

意讥笑孔乙己。唯利是图的掌柜以取笑孔乙己为乐,就连一个12岁的小伙

计都鄙视孔乙己。这些,都充分说明在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下,人们对科举

不幸失败者的冷酷。

3、 孔乙己读了一辈子书,却连“半个秀才也没捞到”,既不能进学,又没有学

会营生,反而养成了好喝懒做的恶习,说明了封建教育对读书人的毒害。

4、(激发学生的逆向思维,进一步认识封建统治的弊端。) 提示:(孔乙己的悲剧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整个社会的悲剧。)

丁举人对同是读书人的孔乙己毫无怜悯和同情,在孔乙己写了“服辩”之后仍将他“打了半夜”,“再打折了腿”,不仅揭露了丁举人的凶残冷酷,也尖锐地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本质和罪恶:培养残酷的统治者。 孔乙己假如“爬”上去,他也会像丁举人一样欺凌那些没爬上去的人。

四、学生讨论归纳造成孔乙己悲惨遭遇的原因

学生讨论后明确:

1、 社会原因。

(1) 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

(2) 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思想侵蚀下,民众的麻木不仁。

(3) 以丁举人为代表的封建统治者的残酷摧残。

2、 自身原因。

热衷科举、好喝懒做、麻木不仁、至死不悟。

四、理解小说主题

五、组织学生集体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结合自己对本文的认识进行思

考分析。

六、布置作业

思考课后练习题三、四。

第三课时

课时教学重点:

理清小说结构线索,品味小说的语言特色。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理清小说结构

1、指名回顾小说情节的四个组成部分。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2、按照小说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划分课文结构。

开端(1~3段):介绍咸亨酒店,交代环境。

发展(4~9段):孔乙己的经历和性格。

高潮(10~11):孔乙己被打折腿的悲惨遭遇。

结局(12~13):孔乙己的悲惨结局。

二、理清小说的人称

明确:小说以“我”(小伙计)的所见所闻作为线索,选取了孔乙己一生中几个分散的,然而又是典型的生活片段构成小说情节。

(思考:小说用第一人称的手法写有何作用?)

讨论分析:使故事显得真切,使情节集中,内容简要,更增加了悲凉的意味,表现作者对孔乙己的同情。

三、 体会“以笑写悲”的巧妙构思

提示与思考:小说中多次写到旁人的说笑、哄笑,有什么作用?

(课文写人们对孔乙己的五次取笑,孔乙已成了人们的笑料,掌柜看不起他,取笑他,这是没有人性的自私的笑;短衣帮们看不惯他,哄笑他,这是麻木不仁的笑;小孩子们因他的古怪讥笑他,这是天真无邪的笑。最后又在别人的笑声里离去。说明孔乙己

的人生价值仅是人们的笑料。从而体会到这笑中的人情冷暖和世态炎凉,体会到封建文化教育的罪恶。)

讨论明确:酒店中的人们也深受封建思想的毒害,他们麻木不仁、自私冷漠,他们意识不到自己与孔乙己一样同样受着统治阶级的奴役,所以他们对孔乙己这样一个科举的不幸失败者不但没有同情和帮助,相反只有无情的嘲弄,以求得他们劳累而苦闷的劳动生涯中片刻的快乐。这种麻木的笑使孔乙己的悲剧更添悲凉之感。它表明,孔乙己的悲剧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社会的悲剧。这样,就更加深了小说反封建的意义。 “笑”是作者进行人物塑造的一种艺术手段。“笑声”贯穿全篇,这阵阵笑声跟孔乙己的不幸遭遇形成了强烈的对照,它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与冷酷,同时也批判了群众的麻木。孔乙己在笑声中出场,在笑声中苟活,最后在笑声中走向死亡。小说对各种人物的笑,描写越是生动,越是具体,我们就越是感到悲凉。这样让悲剧在喜剧的气氛中进行,以“喜”衬“悲”,更增强了小说的悲剧效果。

四、品味小说的语言特色

引导学生揣摩以下加点词的意味:

1、 便排出九文大钱。

2、 他从破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

3、 坐着用这手慢慢地走去了。

4、 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五、布置作业

小说的结尾说:“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孔乙己究竟死了没有?请展开想像,写一篇短文来明确交代,300字左右。

16、《孔乙己》教案

鲁 迅

教学目标:

1、 理解孔乙己这一形象所揭示的社会意义。

2、 学习小说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 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4、 培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孔乙己的性格特征。

2、理解小说主题

3、理清小说结构线索,品味小说的语言特色

教学课时: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了解孔乙己的性格特征。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新课

1、简介鲁迅 ,回忆之前学过的鲁迅的文章。

2、导语:在鲁迅先生写的33篇小说中,巴金先生曾称赞说:“《孔乙己》写得多么好啊!”日本有一位作家也说,孔乙己是一个最完美的艺术典型。孔乙己到底是怎样一个艺术形象呢?鲁迅先生又是以怎样的鬼斧神工之笔来塑造这个苦人儿的形象的呢?你们认真读课文以后,就能得到回答。有人说古希腊的悲剧是命运的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是主人公性格的悲剧,易卜生的悲剧是社会问题的悲剧。那么,鲁迅写孔乙己悲惨的一生,是命运的悲剧,性格的悲剧,还是社会问题的悲剧呢?下面我们就从课文中寻找答案。

二、简介写作背景

《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天,当时以《新青年》为阵地,虽已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但是封建复古的逆流仍很猖獗。科举制度虽于1905年废除,但是培植孔乙己这种人的社会基础依然存在,孔孟之道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这样就有可能产生新的“孔乙己”。要拯救青年一代,不能让他们再走孔乙己的老路。鲁迅选取了社会的一角——鲁镇的咸亨酒店,艺术地展现了20多年前社会上的这种贫苦知识分子的生活,就在于启发读者对照孔乙己的生活道路和当时的教育现状,思考当时的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和科举制度。

本文发表于1919年4月的《新青年》杂志,后来收入短篇小说集《呐喊》。

三、简介封建科举制度

封建科举制度是隋以后封建王朝用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科举是分科举人的意思。明清两代的科举制基本相同。清代规定:凡参加正式科举考试之前必须参加童试,童试参加者称儒童或童生(不管年龄大小),经过童试被录取入县学的称秀才,也叫生员、相公,还叫进学等。这是得功名的起点。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三级,即乡试、会试、殿试。乡试通常每三年在各省城举行一次,考试时间在秋季。秀才才有资格参加乡试,考中者称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会试在乡试后第二年春天在京城礼部举行。参加者是举人,考中的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殿试由皇帝主持,贡士有资格参加,考中的称进士。殿试分三甲录取。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第一甲录取三名,第一名称

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合称三甲鼎。科举考试实际上是由下而上的层层考试。科举考试明朝以后主要考八股文以四书五经中某个文句为题作文,文章有固定的格式,内容是阐释孔孟之道,从内容到形式都不允许越轨半步,严重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加之参考人数多,入选者少,官场黑暗,许多读书人老死科场,利欲熏心,精神畸形,成了科举的奴隶,成了科举制度的受害者。我们要学习的主人公孔乙己就是其中一个。

四、学生自由朗读,整体感知课文

要求:

1、 找出生字词。

2、 试从课文中找出反映以下内容的活。

①孔乙己的特殊身份。

②孔乙己对人们的作用。

③孔乙己的结局。

五、教师纠正字音

踱(du ó) 亨(h ēng ) 舀(y ǎo ) 砚(y àn ) 拭(sh ì) 附和(h è) 蘸(zh àn ) 阔绰(chu ò)羼(ch àn )间(ji àn )或

六、品味小说中几句意味深长的话

1、 反映孔乙己特殊身份的句子。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明确:“站着喝酒”表明孔乙己生活贫困,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都和短衣帮一样;“穿长衫”表明他不愿与“短衣帮”为伍,硬摆读书人的架子,思想上羡慕上层阶级,轻视劳动人民;“唯一的”点出了孔乙己的特殊性,他与酒店的上层人、下层人都有距离。

2、 反映孔乙己对人们的作用的一句话:

“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明确:孔乙己的存在只是为无聊的人们提供一个取笑的对象。说明孔乙己地位低下,境遇凄凉。

3、 反映孔乙己结局的一句话:

“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明确:“大约”表示是“我”的猜测,但孔乙己当时已无力维生,加上二十多年也没有见到,在那样冷酷无情的社会里,孔乙己肯定是活不下去的,所以用“的确”表示“我”猜测的结论。

七、分析孔乙己的性格特征

1、 本文 通过外貌、动作、语言等方面的描写,鲜明地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请从课文

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并加以分析。

明确:通过对外形的整体描写揭示孔乙己的特殊身份。“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一外形的整体描写,集中而简练地概括了人物的特殊身份,预示了悲剧命运的必然性。

通过肖像描写揭示孔乙己的不幸遭遇。“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活画出一个穷困不得志,又经常挨打的老书生的形象。断腿前后肖像的对照,更显出他的遭遇的悲惨。

通过服饰的细节描写揭示了孔乙己懒惰而又死爱面子的特征。“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又脏又破,长期不洗不补,既说明孔乙己很穷,只此一件长衫,又说明他很懒,连洗衣服都不肯动手。不肯脱下这么一件长衫,是唯恐失去他读书人的身份。作者通过一件破长衫的描写,把孔乙己的社会地位、思想性格和所受的教育揭示得分深刻。

通过个性化的语言描写揭示孔乙己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的性格。

课文多次描写他满口“之乎者也”,反映他受封建教育毒害之深。孔乙己用“四书”“五经”中的所谓“圣言”为自己辩解,连偷书也说成“窃书不能算偷”。这些性格化的语言极能表现人物鲜明的个性。

通过对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显示孔乙己善良的心地。孔乙己教“我”识字,分茴香豆给孩子们一人一颗,表现了他善良的心地。

2、 指名学生归纳孔乙己的性格特征。

明确:科举失败又以读书人自居,生活贫困爱面子又常受人嘲笑,迂腐可笑却又不失善良本性,是一个既可悲又可笑的没落的读书人。

八、布置作业

思考:1、小说的前三节并没有写到孔乙己,它们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2、孔乙己的形象有什么社会意义?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理解小说主题。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简单回顾上课时内容,导入新课。

二、提示与思考

1、小说的前三个小节有什么作用?分析以咸亨酒店为中心的社会环境描写对塑造孔乙己形象的作用。

3、 酒客、掌柜、伙计等人是怎样对待孔乙己的?

4、 孔乙己的读书经历说明了什么?

4、丁举人是通过科举爬到上层的读书人,他是怎样对待孔乙己的?丁举人和孔乙己都是封建社会里的知识分子,本是科举道路上的同路人,不同的是一个“爬”了上去,一个“掉”了下来。假如孔乙己“爬”了上去,他会是什么样的形象? 社会是否会有所改变?

三、交流、讨论后明确

1、 小说前三个小节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人物活动的社会环境。

由时间推算,我们可知当时封建科举制度还未废除。

由以两种不同方式喝酒的顾客可以看出当时贫富对立和阶级对立的状况。

由“我”职务的变动可以看出当时人际间的世态炎凉。

小结:咸亨酒店是孔乙己活动的空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缩影。文章通过对咸亨酒店格局的描写,自然而巧妙地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形象而又深刻地揭露了阶级对立、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掌柜对“短衣帮”与“长衫客”的不同态度,店内单调无聊、令人窒息的气氛,让人感受到当时社会人与人之间冷酷、虚伪的关系,而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样的特殊身份生活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就注定了孔乙己悲剧的必然性。

2、 孔乙己不能与长衫酒客为伍,短衣帮酒客虽然也处在社会底层,但他们仍肆

意讥笑孔乙己。唯利是图的掌柜以取笑孔乙己为乐,就连一个12岁的小伙

计都鄙视孔乙己。这些,都充分说明在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下,人们对科举

不幸失败者的冷酷。

3、 孔乙己读了一辈子书,却连“半个秀才也没捞到”,既不能进学,又没有学

会营生,反而养成了好喝懒做的恶习,说明了封建教育对读书人的毒害。

4、(激发学生的逆向思维,进一步认识封建统治的弊端。) 提示:(孔乙己的悲剧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整个社会的悲剧。)

丁举人对同是读书人的孔乙己毫无怜悯和同情,在孔乙己写了“服辩”之后仍将他“打了半夜”,“再打折了腿”,不仅揭露了丁举人的凶残冷酷,也尖锐地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本质和罪恶:培养残酷的统治者。 孔乙己假如“爬”上去,他也会像丁举人一样欺凌那些没爬上去的人。

四、学生讨论归纳造成孔乙己悲惨遭遇的原因

学生讨论后明确:

1、 社会原因。

(1) 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

(2) 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思想侵蚀下,民众的麻木不仁。

(3) 以丁举人为代表的封建统治者的残酷摧残。

2、 自身原因。

热衷科举、好喝懒做、麻木不仁、至死不悟。

四、理解小说主题

五、组织学生集体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结合自己对本文的认识进行思

考分析。

六、布置作业

思考课后练习题三、四。

第三课时

课时教学重点:

理清小说结构线索,品味小说的语言特色。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理清小说结构

1、指名回顾小说情节的四个组成部分。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2、按照小说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划分课文结构。

开端(1~3段):介绍咸亨酒店,交代环境。

发展(4~9段):孔乙己的经历和性格。

高潮(10~11):孔乙己被打折腿的悲惨遭遇。

结局(12~13):孔乙己的悲惨结局。

二、理清小说的人称

明确:小说以“我”(小伙计)的所见所闻作为线索,选取了孔乙己一生中几个分散的,然而又是典型的生活片段构成小说情节。

(思考:小说用第一人称的手法写有何作用?)

讨论分析:使故事显得真切,使情节集中,内容简要,更增加了悲凉的意味,表现作者对孔乙己的同情。

三、 体会“以笑写悲”的巧妙构思

提示与思考:小说中多次写到旁人的说笑、哄笑,有什么作用?

(课文写人们对孔乙己的五次取笑,孔乙已成了人们的笑料,掌柜看不起他,取笑他,这是没有人性的自私的笑;短衣帮们看不惯他,哄笑他,这是麻木不仁的笑;小孩子们因他的古怪讥笑他,这是天真无邪的笑。最后又在别人的笑声里离去。说明孔乙己

的人生价值仅是人们的笑料。从而体会到这笑中的人情冷暖和世态炎凉,体会到封建文化教育的罪恶。)

讨论明确:酒店中的人们也深受封建思想的毒害,他们麻木不仁、自私冷漠,他们意识不到自己与孔乙己一样同样受着统治阶级的奴役,所以他们对孔乙己这样一个科举的不幸失败者不但没有同情和帮助,相反只有无情的嘲弄,以求得他们劳累而苦闷的劳动生涯中片刻的快乐。这种麻木的笑使孔乙己的悲剧更添悲凉之感。它表明,孔乙己的悲剧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社会的悲剧。这样,就更加深了小说反封建的意义。 “笑”是作者进行人物塑造的一种艺术手段。“笑声”贯穿全篇,这阵阵笑声跟孔乙己的不幸遭遇形成了强烈的对照,它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与冷酷,同时也批判了群众的麻木。孔乙己在笑声中出场,在笑声中苟活,最后在笑声中走向死亡。小说对各种人物的笑,描写越是生动,越是具体,我们就越是感到悲凉。这样让悲剧在喜剧的气氛中进行,以“喜”衬“悲”,更增强了小说的悲剧效果。

四、品味小说的语言特色

引导学生揣摩以下加点词的意味:

1、 便排出九文大钱。

2、 他从破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

3、 坐着用这手慢慢地走去了。

4、 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五、布置作业

小说的结尾说:“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孔乙己究竟死了没有?请展开想像,写一篇短文来明确交代,300字左右。


相关作文

  • [孔乙己]教案-教学教案作文2200字
  •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了解孔乙己的性格特征.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新课 1.简介鲁迅 ,回忆之前学过的鲁迅的文章. 2.导语:在鲁迅先生写的33篇小说中,巴金先生曾称赞说:"<孔乙己>写得多么好啊!"日本有一位作家也说,孔乙己是一个最完美的艺术典型.孔 ...

  • 语文教案-[孔乙己]2-教学教案作文3300字
  • (-)明确目标 1.分析文章中咸亨酒店这一特定社会环境的作用. 2.理清情节,认识孔乙己的悲惨遭遇. (二)整体感知: 凡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孔乙己>的:凡读过<孔乙己>的人,无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这个遭到当时社会冷漠的苦人儿的形象.大作家巴金说,<孔> ...

  • 严庄坤[孔乙己]教案作文0字
  • 5 [孔乙己]课时教案作文0字
  • [孔乙己]2-教学教案作文3300字
  • (-)明确目标 1.分析文章中咸亨酒店这一特定社会环境的作用. 2.理清情节,认识孔乙己的悲惨遭遇. (二)整体感知: 凡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孔乙己>的:凡读过<孔乙己>的人,无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这个遭到当时社会冷漠的苦人儿的形象.大作家巴金说,<孔> ...

  • 九年级语文范进中举教案作文1300字
  • 19. 范进中举 [教学目的] 一.认识封建社会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批判封建社会趋炎附势的世风. 二.体会运用对比和夸张进行讽刺的方法. 三.体会通过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教学重点]人物的语言.动作的描写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如果说<孔乙己>是 ...

  • 17.[范进中举]教案作文5500字
  • 17.<范进中举>教案 吴敬梓 一.教学目标 (一) 知识教学点 1.<儒林外史>的介绍. 2.讽刺艺术的表现形式--夸张.对比.写实. (二) 能力训练点 1.欣赏小说的讽刺艺术. 2.比较阅读的能力. (三) 德育渗透点 了解封建科举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四) 美育渗透点 ...

  • [人物的外貌描写]作文教案作文2200字
  • 授课内容 <人物的外貌描写>作文教案 总第一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懂得通过人物的外貌描写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 2.学会观察人物外貌的方法:遵循一定顺序细致观察长相.衣着等,在整体观察的基础上捕捉人物最突出的部位. 3.学会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根据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或中心思想的需要, ...

  • 九年级语文上[孔乙己]教案人教版.doc作文7000字
  • 一. 本周教学内容: <孔乙己> [教学目的] 1. 理解小说的情节结构,精巧含蓄的布局. 2. 学习用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 3. 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4. 理解细节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 1. 重点 1)学习用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展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