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稿 黄 鹤 楼 送 别作文4700字

初二作文

1 黄 鹤 楼 送 別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简析

这是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七主题单元──“走进名著”中的一篇课文。它是一篇“文包诗”体裁的课文,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情境。故事是古诗的扩展和阐释,古诗是故事的浓缩和提炼,诗文对照,情景同现,是培养学生联系语言环境理解诗意和体会诗人情感的好文本。

(二)重难点分析

文章所描绘的场景,诗人所处的时代离学生的时空距离较远,理解诗人之间的感情是教学的难点;走进故事,走进古诗,走进名著,理解意思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三)设计理念

1.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螺旋上升,通过“组词”──“ 组句”──“ 组段”的组块教学,为理解诗意,体会情感这一“内核”这一教学目标服务。

2.以读为主,以诗为主,诗文对照,适当拓展。

3.按照“找──划──读──想──说”的线条指导学生学习。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通过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三、教学过程:

(一)简介背景,引出课文题目。

1. 课前播放《烟花三月》

2. 简介背景

刚才那首歌啊,从同学们陶醉的神情中, 我看出了大家非常喜欢,歌里有句歌词这样说道:“牵住你的手,相别在黄鹤楼,知道谁牵着谁的手吗?(李白牵着孟浩然的手)说起李白和孟浩然还有一段故事:话说,李白年轻的时候,风流潇洒,挎一把宝剑, 带一个酒壶, 离家出走, 云游天下。李白路过湖北襄阳的时候,认识了当时名满京城的大诗人孟浩然,这孟浩然比李白整整大了十二岁,但年龄的差别丝毫没有影响二人的交往,他们一见如故,相见恨晚,整天在一起游山玩水、饮酒作诗,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一天,孟浩然要去扬州做事,这对多愁善感的诗人来说,对于朝夕相处的好朋友来说,那可说难舍难分„„话别的场面非常的感人,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看一下那个话别的场面好吗?好,我们一起学习第25课:黄鹤楼送別

3. 板书课题:黄鹤楼送別

老师:老师板书课题,大家伸出右手跟老师书写课题。书空,也要认认真真的写。这是写字的态度,也是做人的态度。

生书空。

老师:边写边说:鹤字要写得紧凑一些。送字“走之”的“捺”,是平捺要一波三折。

2 老师:来,一起读一下课题。学生读课题

老师:嗯,还真有点送别的味道。

老师:再读一遍

(二)初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

1. 老师: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请同学轻轻地打开课本,自由的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明白了吗? 学生自由读课文

2. 老师:读完了吗?大家读书的样子最好看,读书的声音最好听,读完以后能不能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谁来说说?

预设:

学生:课文说的是晚春三月李白送孟浩然。板书:李白 孟浩然 老师评价:这位同学非常会抓关键词,时间、地点、人物干什么都明白了, 送完了李白还做了一件事?

又一学生回答 老师评价: 非常细心的人,诗名叫《 》?

老师:有没有同学能把他们两个的回答完整地说一遍?

学生回答

老师:你,可以当领导,善于总结,非常不错。

(三)理解词语,感悟诗歌意境

1. 好,我们知道了课文讲的大概内容。老师还想检查一下。上面有十个词 语,你能不能读准。有谁愿意读一下。课件出示词语。

烟雾迷蒙 繁花似锦

杨柳依依 沙鸥点点

俯临长江 飞檐凌空

依依惜别 浩浩荡荡

按捺不住 脍炙人口

2. 老师:一字一顿,有板有眼。读词语,字音不光要读准,还要读出词语的味道来。老师和大家合作,读一下这些词语,老师读左边的,同学们读右边的,你可以根据自己对词语的理解加上适当的表情和动作,明白了吗?

合作读

3. 老师:听大家读词语的感觉,就像喝饮料的感觉,有滋有味。

一组词语可以呈现一个画面,一个词串可以讲述一个故事。那么这些词语,你能不能读出画面,读出故事,甚至,读出掌声来呢?

大家自由练习一下,开始!

课件出示部分词语变颜色。

老师:我请两位同学来读,我们班读书最好的是谁?一个读红色一个读蓝色,大声点,让我们听出故事来。

两个学生站起来读。

老师:我是看到了画面,听出了故事,就是没听到掌声。

学生鼓掌。

3 (四)诗文对照,理解诗歌意思。

1. 那脍炙人口的诗句能不能读好呢?我们来看:出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老师:自己试着读读这首诗。

学生读诗歌

老师:大家练习的样子非常美,有些同学摇头晃脑的,很在行,谁愿意来读读这首诗?学生读

老师:节奏感非常明快,谁愿意再读?

学生读

老师:这个同学读的时候,我觉得他身上具有诗人的气质,读得古色古香。看来读诗就要像他那样,读得慢一点,缓一点,悠扬一点。

2. 这首诗的意思你明白了吗?请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

学生逐句谈自己的理解。

3. 老师:这些诗句的意思我隐隐约约都能在课文中找到,下面就请大家默读课文,把这四句诗在文中相对应的地方画下来。把相对应的诗写在句子的旁边。找到它,画下来,写在旁边。

学生在书上勾画,老师巡视。

老师:前两句诗相对应的地方谁找出来了?

学生:暮春三月,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年轻的李白正在黄鹤楼上为大诗人孟浩然饯行。

对应诗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老师:火眼金睛,找得准,读得好。

后两句诗相对应的句子:

学生: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友人登上了船。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

对应诗句: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老师:找得准,读得也好,声情并茂。

4. 我们来看大屏幕,(出示幻灯)这是相对应的句子,文章写得很美,诗写得也美。接下来就请大家认真地,小声地读读文,再读读诗,揣摩一下,看眼前出没出现,这美丽的画面。自己读读诗,读读文?

我们分组读一下?

女同学读文,男同学读相对应的诗。女同学注意,要用你的声音把男同学带到诗的境界里去。女同学准备:暮春三月~

男女生合作读

老师:哎呀,配合得非常好,画面读出来了,诗的味道也读出来了。把我带到了诗的境界之中。

特别是最后一句话: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流向天边,读得特别的慢,看来要想把长江的奔腾不息,浩浩荡荡读出来就是给听众一点时间,对吧?读文如此,读诗读到这句的时候也应该,读得慢一点,缓一点,悠扬一点。让我们全班

4 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开始!

学生齐读诗

(五)潜心品读,体会惜别之情。

(一)1. 老师:从大家朗读的声音里,从文字里,从诗里,我都感觉到一股浓浓的,浓浓的感情,那么诗人,作者是在抒发一种什么感情呢?板书:依依惜别在文中的哪一自然段找出来。 学生:第二段

出示这段课文

老师:谁来读读这段?

学生读

2. 老师:好奇怪呀,好朋友相别,应该是有说不完的话,道不完的情啊,这对好朋友倒好,离别的时候反面不说话了,怎么不说话了呢?

预设:因为谁都不愿触动那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所以他们强忍住内心的不舍,一会儿……一会儿……(引读)他们真的是在赏景吗?这分明是借赏景在藏情啊! 真是,千言万语心中藏,此时无声胜有声啊!

(二)终于李白举起酒杯说道:来一起读,出示这段课文

从李白这段深情的话中我们能体会到了什么?

1. 敬仰

2. 你从哪儿读出了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

抓住:您、夫子、兄长、老师 夫子:古代对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

(1)李白号称“诗仙”,他基本上是一个狂得不着边际的人,大圣人孔子他看不上眼,说:“我本楚狂人,风歌笑孔丘。”皇帝给他下御旨,他也不管,还耍酒疯,说:“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那么孟浩然究竟有何过人之处,让李白如此敬仰呢?

(2)人品:孟浩然是一个不羡权贵的人,他宁愿在田里种菜,也不愿给皇帝当欺压百姓的官。李白曾写过一首赞美孟浩然的诗,其中有两句是这样的(出示“高山安可仰,徒此挹清芬。”)就是说孟浩然的人品像高山一样,令人敬仰!

(3)诗篇:诗圣杜甫称赞孟浩然的作品(出示“清诗句句尽堪传”)就是说他的诗清新优美,每一句都可以千古流传。一起读,这两句诗赞赞孟浩然(齐读)

(4)这样一位人品崇高的孟浩然,这样一位诗篇誉满天下的孟浩然,叫李白怎会不敬仰呢?(齐读,读出敬仰)

2. 依依不舍

从李白这段深情的话中我们还体会到了什么?(依依不舍)

(1)你哪句话中感受到的?( “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

5 还未出发,就等着再次相见。同学们,在交通不便的古代,这一别,不知何时再见啊!一齐来读。

3、(1) 满满的一杯酒,斟满的是李白对孟浩然的一片情意啊!此时的孟浩然也情不自禁,接过酒杯一饮而尽。(出示孟浩然的话)请你来读。(指名读)

(2) 孟浩然引用王勃的话,言下之意是什么呢?(引读:虽然我们暂时分别了,但是„„天长地久)

孟浩然又何尝忍心与李白分别啊,作为兄长,他这是在——安慰李白啊。

4、 让我们分组再来读读两个人临别时的这段对话,感受他们的内心世界。(1,2组的同学是李白,3、4组的同学是孟浩然,分角色读)

(三)老师:多好的一对朋友,多么感人的画面哪!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我想,此时此景就连岸边的花也会黯然落泪;就连江边的杨柳也在微风中摆动着枝条,好像在说“夫子啊,慢些走,慢些走;就连江上的沙鸥也在孟浩然的船头盘旋,久久不愿离开,就让我们也随同李白去江边送送他的好朋友孟浩然吧。

请大家小声地读屏幕上面的这段文字,边读边思考文字的什么地方可以体会到李白与孟浩然的依依借别,出示第四段,音乐缓缓响起

预设:

老师:从哪里可以看出李白对孟浩然的不舍?

学生:李白依然站立在江边。

老师:不错,他说出了站立,伫立有站立的意思。伫立是怎样站立? 学生:直直地站立。

老师:他就这样直直地站立,舍不得走。这是一处,还有吗?

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

这是写景的句子,连杨柳,沙鸥都舍不得他走。这叫借景抒情。

学生:凝视着远方

老师:凝视比注视多了些什么?

学生:长时间盯着一个方向看。

老师:那就让我们陪同李白伫立在江边,凝视这白帆一起去送送孟浩然吧, 请同学们起立,一齐读。

老师描述:友人乘坐的白帆已经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依然„„一起读

远眺江上景色,什么都看不到了,他伫立在那儿,还凝视着远方,此时的李白他会想什么呢?

学生:真希望他不要走呀。

学生:您走的时候要多多保重啊,

学生:您一路平安

学生:您就要走了,真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

老师:我想,此时的李白,也可能像很多同学一样默默的祝福,衷心的祝愿,回首往事,展望未来,也可能千言万语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但此时的李白再也按捺不住自己的心情,随口吟出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6 老师:学了一节课,有没有同学能把这首诗默写下来?

点四个同学上台写,注意字写大一点。

(六)适度拓展,表现诗歌魅力。

老师:孩子们,多情自古伤离别,古往今来,送别的诗很多很多,老师找了一些送别诗歌,大家可以在课后读一读,有兴趣的同学们也可以再找些读一读,还可以想象诗表现的当时的情景,模仿课文的样子试着写写,模仿得好,说不定还可以编入教材呢!

同学们,我们刚和李白一在长江边,在黄鹤楼下送走了他的好朋友孟浩然。短暂的40分钟快到了,老师也要和大家说再见了,说实在的,真舍不得,那就让我们一起深情的,美美的朗诵这些脍炙人口的送别诗,作为我们的临别赠言,好吗?

好了,下课!

板书:黄 鹤 楼 送 別

李白 依依借别 孟浩然

1 黄 鹤 楼 送 別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简析

这是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七主题单元──“走进名著”中的一篇课文。它是一篇“文包诗”体裁的课文,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情境。故事是古诗的扩展和阐释,古诗是故事的浓缩和提炼,诗文对照,情景同现,是培养学生联系语言环境理解诗意和体会诗人情感的好文本。

(二)重难点分析

文章所描绘的场景,诗人所处的时代离学生的时空距离较远,理解诗人之间的感情是教学的难点;走进故事,走进古诗,走进名著,理解意思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三)设计理念

1.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螺旋上升,通过“组词”──“ 组句”──“ 组段”的组块教学,为理解诗意,体会情感这一“内核”这一教学目标服务。

2.以读为主,以诗为主,诗文对照,适当拓展。

3.按照“找──划──读──想──说”的线条指导学生学习。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通过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三、教学过程:

(一)简介背景,引出课文题目。

1. 课前播放《烟花三月》

2. 简介背景

刚才那首歌啊,从同学们陶醉的神情中, 我看出了大家非常喜欢,歌里有句歌词这样说道:“牵住你的手,相别在黄鹤楼,知道谁牵着谁的手吗?(李白牵着孟浩然的手)说起李白和孟浩然还有一段故事:话说,李白年轻的时候,风流潇洒,挎一把宝剑, 带一个酒壶, 离家出走, 云游天下。李白路过湖北襄阳的时候,认识了当时名满京城的大诗人孟浩然,这孟浩然比李白整整大了十二岁,但年龄的差别丝毫没有影响二人的交往,他们一见如故,相见恨晚,整天在一起游山玩水、饮酒作诗,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一天,孟浩然要去扬州做事,这对多愁善感的诗人来说,对于朝夕相处的好朋友来说,那可说难舍难分„„话别的场面非常的感人,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看一下那个话别的场面好吗?好,我们一起学习第25课:黄鹤楼送別

3. 板书课题:黄鹤楼送別

老师:老师板书课题,大家伸出右手跟老师书写课题。书空,也要认认真真的写。这是写字的态度,也是做人的态度。

生书空。

老师:边写边说:鹤字要写得紧凑一些。送字“走之”的“捺”,是平捺要一波三折。

2 老师:来,一起读一下课题。学生读课题

老师:嗯,还真有点送别的味道。

老师:再读一遍

(二)初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

1. 老师: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请同学轻轻地打开课本,自由的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明白了吗? 学生自由读课文

2. 老师:读完了吗?大家读书的样子最好看,读书的声音最好听,读完以后能不能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谁来说说?

预设:

学生:课文说的是晚春三月李白送孟浩然。板书:李白 孟浩然 老师评价:这位同学非常会抓关键词,时间、地点、人物干什么都明白了, 送完了李白还做了一件事?

又一学生回答 老师评价: 非常细心的人,诗名叫《 》?

老师:有没有同学能把他们两个的回答完整地说一遍?

学生回答

老师:你,可以当领导,善于总结,非常不错。

(三)理解词语,感悟诗歌意境

1. 好,我们知道了课文讲的大概内容。老师还想检查一下。上面有十个词 语,你能不能读准。有谁愿意读一下。课件出示词语。

烟雾迷蒙 繁花似锦

杨柳依依 沙鸥点点

俯临长江 飞檐凌空

依依惜别 浩浩荡荡

按捺不住 脍炙人口

2. 老师:一字一顿,有板有眼。读词语,字音不光要读准,还要读出词语的味道来。老师和大家合作,读一下这些词语,老师读左边的,同学们读右边的,你可以根据自己对词语的理解加上适当的表情和动作,明白了吗?

合作读

3. 老师:听大家读词语的感觉,就像喝饮料的感觉,有滋有味。

一组词语可以呈现一个画面,一个词串可以讲述一个故事。那么这些词语,你能不能读出画面,读出故事,甚至,读出掌声来呢?

大家自由练习一下,开始!

课件出示部分词语变颜色。

老师:我请两位同学来读,我们班读书最好的是谁?一个读红色一个读蓝色,大声点,让我们听出故事来。

两个学生站起来读。

老师:我是看到了画面,听出了故事,就是没听到掌声。

学生鼓掌。

3 (四)诗文对照,理解诗歌意思。

1. 那脍炙人口的诗句能不能读好呢?我们来看:出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老师:自己试着读读这首诗。

学生读诗歌

老师:大家练习的样子非常美,有些同学摇头晃脑的,很在行,谁愿意来读读这首诗?学生读

老师:节奏感非常明快,谁愿意再读?

学生读

老师:这个同学读的时候,我觉得他身上具有诗人的气质,读得古色古香。看来读诗就要像他那样,读得慢一点,缓一点,悠扬一点。

2. 这首诗的意思你明白了吗?请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

学生逐句谈自己的理解。

3. 老师:这些诗句的意思我隐隐约约都能在课文中找到,下面就请大家默读课文,把这四句诗在文中相对应的地方画下来。把相对应的诗写在句子的旁边。找到它,画下来,写在旁边。

学生在书上勾画,老师巡视。

老师:前两句诗相对应的地方谁找出来了?

学生:暮春三月,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年轻的李白正在黄鹤楼上为大诗人孟浩然饯行。

对应诗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老师:火眼金睛,找得准,读得好。

后两句诗相对应的句子:

学生: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友人登上了船。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

对应诗句: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老师:找得准,读得也好,声情并茂。

4. 我们来看大屏幕,(出示幻灯)这是相对应的句子,文章写得很美,诗写得也美。接下来就请大家认真地,小声地读读文,再读读诗,揣摩一下,看眼前出没出现,这美丽的画面。自己读读诗,读读文?

我们分组读一下?

女同学读文,男同学读相对应的诗。女同学注意,要用你的声音把男同学带到诗的境界里去。女同学准备:暮春三月~

男女生合作读

老师:哎呀,配合得非常好,画面读出来了,诗的味道也读出来了。把我带到了诗的境界之中。

特别是最后一句话: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流向天边,读得特别的慢,看来要想把长江的奔腾不息,浩浩荡荡读出来就是给听众一点时间,对吧?读文如此,读诗读到这句的时候也应该,读得慢一点,缓一点,悠扬一点。让我们全班

4 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开始!

学生齐读诗

(五)潜心品读,体会惜别之情。

(一)1. 老师:从大家朗读的声音里,从文字里,从诗里,我都感觉到一股浓浓的,浓浓的感情,那么诗人,作者是在抒发一种什么感情呢?板书:依依惜别在文中的哪一自然段找出来。 学生:第二段

出示这段课文

老师:谁来读读这段?

学生读

2. 老师:好奇怪呀,好朋友相别,应该是有说不完的话,道不完的情啊,这对好朋友倒好,离别的时候反面不说话了,怎么不说话了呢?

预设:因为谁都不愿触动那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所以他们强忍住内心的不舍,一会儿……一会儿……(引读)他们真的是在赏景吗?这分明是借赏景在藏情啊! 真是,千言万语心中藏,此时无声胜有声啊!

(二)终于李白举起酒杯说道:来一起读,出示这段课文

从李白这段深情的话中我们能体会到了什么?

1. 敬仰

2. 你从哪儿读出了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

抓住:您、夫子、兄长、老师 夫子:古代对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

(1)李白号称“诗仙”,他基本上是一个狂得不着边际的人,大圣人孔子他看不上眼,说:“我本楚狂人,风歌笑孔丘。”皇帝给他下御旨,他也不管,还耍酒疯,说:“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那么孟浩然究竟有何过人之处,让李白如此敬仰呢?

(2)人品:孟浩然是一个不羡权贵的人,他宁愿在田里种菜,也不愿给皇帝当欺压百姓的官。李白曾写过一首赞美孟浩然的诗,其中有两句是这样的(出示“高山安可仰,徒此挹清芬。”)就是说孟浩然的人品像高山一样,令人敬仰!

(3)诗篇:诗圣杜甫称赞孟浩然的作品(出示“清诗句句尽堪传”)就是说他的诗清新优美,每一句都可以千古流传。一起读,这两句诗赞赞孟浩然(齐读)

(4)这样一位人品崇高的孟浩然,这样一位诗篇誉满天下的孟浩然,叫李白怎会不敬仰呢?(齐读,读出敬仰)

2. 依依不舍

从李白这段深情的话中我们还体会到了什么?(依依不舍)

(1)你哪句话中感受到的?( “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

5 还未出发,就等着再次相见。同学们,在交通不便的古代,这一别,不知何时再见啊!一齐来读。

3、(1) 满满的一杯酒,斟满的是李白对孟浩然的一片情意啊!此时的孟浩然也情不自禁,接过酒杯一饮而尽。(出示孟浩然的话)请你来读。(指名读)

(2) 孟浩然引用王勃的话,言下之意是什么呢?(引读:虽然我们暂时分别了,但是„„天长地久)

孟浩然又何尝忍心与李白分别啊,作为兄长,他这是在——安慰李白啊。

4、 让我们分组再来读读两个人临别时的这段对话,感受他们的内心世界。(1,2组的同学是李白,3、4组的同学是孟浩然,分角色读)

(三)老师:多好的一对朋友,多么感人的画面哪!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我想,此时此景就连岸边的花也会黯然落泪;就连江边的杨柳也在微风中摆动着枝条,好像在说“夫子啊,慢些走,慢些走;就连江上的沙鸥也在孟浩然的船头盘旋,久久不愿离开,就让我们也随同李白去江边送送他的好朋友孟浩然吧。

请大家小声地读屏幕上面的这段文字,边读边思考文字的什么地方可以体会到李白与孟浩然的依依借别,出示第四段,音乐缓缓响起

预设:

老师:从哪里可以看出李白对孟浩然的不舍?

学生:李白依然站立在江边。

老师:不错,他说出了站立,伫立有站立的意思。伫立是怎样站立? 学生:直直地站立。

老师:他就这样直直地站立,舍不得走。这是一处,还有吗?

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

这是写景的句子,连杨柳,沙鸥都舍不得他走。这叫借景抒情。

学生:凝视着远方

老师:凝视比注视多了些什么?

学生:长时间盯着一个方向看。

老师:那就让我们陪同李白伫立在江边,凝视这白帆一起去送送孟浩然吧, 请同学们起立,一齐读。

老师描述:友人乘坐的白帆已经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依然„„一起读

远眺江上景色,什么都看不到了,他伫立在那儿,还凝视着远方,此时的李白他会想什么呢?

学生:真希望他不要走呀。

学生:您走的时候要多多保重啊,

学生:您一路平安

学生:您就要走了,真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

老师:我想,此时的李白,也可能像很多同学一样默默的祝福,衷心的祝愿,回首往事,展望未来,也可能千言万语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但此时的李白再也按捺不住自己的心情,随口吟出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6 老师:学了一节课,有没有同学能把这首诗默写下来?

点四个同学上台写,注意字写大一点。

(六)适度拓展,表现诗歌魅力。

老师:孩子们,多情自古伤离别,古往今来,送别的诗很多很多,老师找了一些送别诗歌,大家可以在课后读一读,有兴趣的同学们也可以再找些读一读,还可以想象诗表现的当时的情景,模仿课文的样子试着写写,模仿得好,说不定还可以编入教材呢!

同学们,我们刚和李白一在长江边,在黄鹤楼下送走了他的好朋友孟浩然。短暂的40分钟快到了,老师也要和大家说再见了,说实在的,真舍不得,那就让我们一起深情的,美美的朗诵这些脍炙人口的送别诗,作为我们的临别赠言,好吗?

好了,下课!

板书:黄 鹤 楼 送 別

李白 依依借别 孟浩然


相关作文

  • 秋天的雨定稿作文0字
  • 黄果树瀑布,定稿作文200字
  • 潘渡镇中心校2015--2016学年度 五年级 语文第 9 册备课 集众人之智,采众家之长 潘渡镇中心校2015--2016学年度 五年级 语文第 9 册备课 集众人之智,采众家之长 潘渡镇中心校2015--2016学年度 五年级 语文第 9 册备课 集众人之智,采众家之长 潘渡镇中心校2015-- ...

  • 19一个中国孩子的哭声定稿作文0字
  • 磁村小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2014-2015学年第 一 学期

  • 上下五千年定稿作文500字
  • <上下五千年>这本书是一扇通往古代的时光之门.毛主席笔下的"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全都一一呈现,精彩纷呈的历史画卷让我大开眼界.我感动于荆轲图穷匕首现的悲壮.敬仰于三保七下西洋的壮举.钦佩于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决心 ...

  • 夏令营方案定稿作文500字
  • 2016年夏令营七天活动计划 夏令营活动方案 一.组织单位:武宁县志愿者协会.武宁县五二零阳光成长家园 二.活动主题:同一蓝天下,同样温暖的家 三.活动目的丰富广大中小学生假期生活,更好地培养教育学员自立自强.刻苦耐劳.积极向上的精神,加强对学员日常生活自理.自立.沟通能力的培养.提升国防教育素质, ...

  • 声声慢定稿作文200字
  • 蚌埠禹王学校学生课堂导学提纲 语文 编号:YWTG -必修4-1 使用时间:2017-3-3 编制:尹入信刘琼琼 高一语文 第1页(共2页) 高一语文 第2页(共2页)

  • [七颗钻石]定稿作文0字
  • [汤姆索亚历险记]初定稿作文0字
  • [雪花的快乐]-教学设计(定稿)作文0字
  • 教学内容:语文版七年级上册<雪花的快乐>(第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 随风如来的玛丽阿姨 定稿作文0字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