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写作作文7000字

初三作文

基础写作

【导论】

一、写作定义:“物、意、文”的有机统一。综合运用社会学、信息学、传播学、逻辑学、修辞学、语言学、美学、哲学、心理学、思维科学、文艺学等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的精神文化现象。

二、研究对象:写作客体(源泉)、写作主体(作者)、写作过程、精神产物(文章)、接受主体(读者)。

三、写作规律:意化(物—意)、内孕(生命化)、外化(物质化)、再创造(读者)。

【文章要素:主题、结构、题材、语言】

一、主题

(一) 含义:作者通过作品内容所表现的主要寓意、主要观点、主要意向、主要感情等。

(二) 称谓:议论文,中心论点、基本观点;记叙文,中心思想、主题思想;说明文,中心意

图、写作意图;文学作品、新闻作品,主题。

(三)要求(立意)

1. 准确:真实深刻,符合规律,揭示本质。

2. 鲜明:议论文、新闻较直接;文学作品较含蓄。

3. 集中:单一简明,深刻见解。

4. 新颖:角度新颖、特别认识。

(四)提炼(方法)

1. 提高思想水平,多角度分析。

2. 反映现实,抓住本质。

3. 考虑作者主客观条件。

4. 考虑各文体的特点。

A. 记人的文章:侧重人物性格。

B. 记事的文章:侧重事物逸致。

C. 状物的文章:侧重审美价值。

D. 议论性文章:侧重矛盾剖析。

E. 说明性文章:侧重事物性质和特点。

F. 抒情性文章:侧重感情的抒发。

二、 题材

(一) 区别比较

1. 题材:广义,社会生活的某个方面。狭义,记叙性文章内容的一组完整的生活现象。

2. 材料:构成叙事对象的因素。用于提炼主题的事实论据。

3. 素材:作者创作前经过观察体验,从生活中积累的未加工材料。

4. 资料:写术论文是搜集、使用的文字材料。

5. 文献:具有典型意义、永久价值的图书文物等。

(二) 类型(材料)

A. 事实材料与关念材料(材料特点)

B. 个别材料与得合材料(材料叙事)

C. 历史材料与现实材料(事件背景)

D. 正面材料与反面材料(性质作用)

E. 原始材料与转手材料(材料来源)

(三) 选择和使用(材料)

1. 围绕主题选择材料。

2. 选择典型的材料。

3. 选择真实的材料。

A. 生活真实:真有其人其事;真实反映事实与本质;不能虚构。

B. 艺术真实:文学作品中可能有的人和事;可虚构。

4. 选择生动的材料。

A. 有形有色有感;

B. 有故事,有情节,有细节;

C. 富有亲切感。

5. 考虑文章的体裁。

6. 选择奇特的材料。

7、表达主题,详略得当。

三、结构

(一)定义:本义,文章的内容的谋划和结撰。喻义,布局和结构建筑。

(二)原则

1. 根据主题表达的需要建构。

2. 符合事物的内部规律与联系。

3.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 富于变化。

5. 按照文体的特点建构。

A. 记叙性文章:时空为序记事写人、线索分明。

B. 议论性文章:联系是内在的、逻辑的。

C. 公文:一般要求结构固定。

(三)要求

1. 完整性。将材料、观点等要素组织、构造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2. 连贯性。线索主题分明,内容清晰流畅自然。

3. 严密性。逻辑联系协调且不矛盾,各部分有因果关系。

A. 记叙文:线索分明,有故事情节,富于变化。

B. 议论文:条理清楚、逻辑严密。

C. 消息: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D. 戏剧:分幕、分场、矛盾冲突剧烈。

(四)内容

1. 线索:穿结文章材料,推动内部发展的筋节。多以人,物,中心事件,文眼,看法等为线索。

2. 层次与段落

A. 层次:文章思想内容的表现次序,展开文章结构的步骤。

B. 常见层次安排方式:以时间为序;以作者认识过程为序;以逻辑为序;以空间为序;以时空

交叉为序;以人的意识矛盾为序。

A. 段落:构成层次的基本单位,侧重文字的表达。

B. 段落的作用:反应层次内在联系与节奏;便于阅读与理解;能起强调作用。

3. 过渡与照应

A. 过渡:指段落与段落之间、层次与层次之间的衔接。承上启下。

B. 过渡形式:关联词(因此,然而等);过渡句;过渡段。

C. 需过渡情况:内容转换;重点转换;表达方式与表达方法变动。

A. 照应:对文章内容的关照呼应。

B. 照应类型:首尾呼应;正文与标题照应;行文中互相照应。

C. 伏笔:在文章面前将要出现的人物或者预先作出某种暗示。

4. 开头与结尾

A. 常见开头:平实的写法(开门见山,议论文,应用文);艺术形象法:(巧用比兴,曲径通幽)

B. 好开头作用:切题;定调;吸引读者。

A. 常见结尾方式:自然天成;留有余韵;情感抒发;提出希望;饱含哲理;深化主题。

5. 铺垫高潮:铺垫砖石,步步上升,层层排开,让高潮顺势而出。

6. 蓄势与突转:反面铺垫,突然转变,始料未及。

7. 巧合与误会:出人意料却在情理之中。

A. 巧合:本不应该相交的因果链相交在一起。

B. 误会:将事实的一条因果链,误判为另一条因果链。

8. 拖延与吃惊

A. 拖延:不急于揭开悬念, 环顾左右而言其它。

B. 吃惊:解开悬念, 要令人大吃一惊。

9. 换位与空白

A. 换位:反串。

B. 空白:省略那些本可以着力表现的情节场景。跳跃式空白;余味式空白;暗示式空白。

10. 荒诞与蒙太奇

A. 荒诞:用扭曲、光怪陆离的环境、极度夸张、比喻影射、颠倒时空、梦境幻觉造成。

B. 蒙太奇:镜头与镜头、场面与场面之间剪辑组合。色彩效应,交叉效应,对比效应,点题效

应。

三、 语言:写作第一要素。

(一)要求

1. 通顺:注意语法问题;注意逻辑问题。

2. 准确:含义确切;注意用词色彩、词的搭配习惯、词性、句子成分、特殊句式等。

3. 简洁:扫除空话废话;不故弄玄虚;少用长句,多用短句;围绕主旨。

4. 生动:具体形象的语言;形象化的词语、修辞;新鲜活泼的语言。

5. 个性:作者语言有个性;作品人物语言有个性。(文学作品)

6. 严密:词意单一;句意单一;符合逻辑。(应用文、议论文、说明文)

7. 庄重:行文严肃,忌抄袭、政治术语、网络语言;用于文明;用于凝重,忌口语、俗语等,

用惯用语。

【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一、叙述

(一)含义:对文中的人、事、物、景创作介绍交代。叙述六要素:人物、事件、时间、地点、原因、结果。

(二)方式

1. 按叙述先后次序分:顺序;倒叙;插叙(追叙、补叙、预叙、诠叙、借叙、逆叙)

2. 按叙述线索关系分:分叙(平叙);合叙

3. 按叙述详略程度分:直叙;细叙;概叙

4. 按叙述的角度分:引叙

顺序(自然顺序)

1. 优点:情节完整,有头有尾;交代清楚;容易组织材料,层次分明。

2. 缺点:平铺直叙,行文呆板;枯燥乏味。

3. 注意:剪辑;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应用写作技巧。

倒叙

1. 含义:先将结局、高潮、精彩情节叙述出来,然后按照时间顺序叙述发展过程。

2. 优点:突出深化主题;有起有伏;制造悬念,引人入胜。

3. 缺点:难以组织,难于为结。

4. 注意:衔接过渡;精于截取;构成悬念;适于情节复杂的文章。

插叙

1. 含义:暂时中断原来叙述的事件,插入另一类有关介绍、交代、解说内容。

2. 优点:文章内容丰富;文章曲折有致;扩大文章跨度、文章紧凑凝练。

3. 缺点:破坏文章流畅性;容易走题。

4. 分类:追叙(追忆过去);补叙(补充、说明、解释)等。

5. 注意:事件复杂,情节曲折的文章,适用;须突出主线,插叙不宜太多;情节简单的作品,

少用;叙述的紧要关头,不用或者少用;衔接要自然。

平叙:两件事或者两件以上的事同时叙述。

合叙:把众多线索综合概括而叙述。

概叙:粗线条,概括叙述。迅速推进情节发展,行文简练;给人整体印象;反应生活广度。

细叙:具体详细叙述。形象生动;给人强烈深刻印象;反应生活深度。 引叙:引用文中人物的语言来进行叙述,推进情节的发展。

(三)叙述人称

1. 第一人称:作者在叙述时以“我”为叙述视角,所叙述的都是“我”的所见、所闻、所做、

所感。

A. 评价:使文章具有真实性、亲切感、有个性;但只使用写真实性地文体,反映生活广度,深

度受到限制,了解以外的事不能写。

1. 第三人称:作者隐藏在文章的背后,“我”不作为一个任务进入叙述过程。“我”“我们”不出

现在文中,“我”叙述的人物为“他”、“他们”、或者姓名。

B. 评价:突破时空限制,反应生活灵活;细致生动再现生活,适用于艺术作品;文章更具客观

性,怀疑其真实性。但缺乏真实感、真切感。

二、描写

(一) 含义:对人、事、物、描摹刻画,形象再现客观对象,给读者鲜明的形象、深刻的感受,

是文学作品的主要表达方式。

(二) 描写与记叙相比较

1. 同:对象相同,写人、事、物、景的感性存在状态;抓住特点,如孪生兄弟,生动叙述即描

写。

2. 异:记叙重事物的面,描写侧重事物的点;记叙重过程(时间),描写侧重形象(空间);记

叙要求明白对象,描写要求感受对象。

(三)对象(内容)

1. 人物描写:最重要的、第一位的、最核心的描写对象。肖像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

动描写、心理描写。

A. 肖像描写:外貌描写。是人物描写中最必不可少的,是对人的容貌、服饰、神情、姿态、气

派等外部形态的描写。注意要以形写神,要做到深化主题,要能推动情节发展。

B. 语言描写:对人物的对话、独白及语气形态的描写,显示人物性格、表现人物形象的重要手

段。注意要写出人物的个性,人物语言简洁独特,要能推动情节的发展。

C. 行动描写:是在人物描写中最重要的。指人物的行为动作的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和心理的最

重要艺术手段之一。注意要写出人物的独特性,要具体地展示人的活动,要做到虚实结合。

D. 心理描写:能更加准确、深刻地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更有利于实现作者的写作意图,心理

描写大致可分为:心理分析、直接倾吐、默想与独白、梦境与幻觉。

2. 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环境描写能给读者留下鲜明的印象、给人物提供

一个活动的舞台,是人物的行为、性格得到合理的解释、人物形象从而真实可信,能够烘托人物的性格和思想感情、深化主题,可以交代时间、地点、渲染气氛,可以推动情节发展。

3. 场面描写:在叙事性的文艺作品中,在一定的时间和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相互发生关系而形成 的画面则为场面,而对其具体细致的描写则为场面描写。场面描写是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动态描

写,场面描写是一种综合性的描写,本身不能独立存在,由多个描写对象、描写方法构成,有鸟瞰图和特写图构成。

4. 细节描写:指对人物活动的细微末节的描写,依附人物的语言、肖像、心理等描写。细节描 写是文学的特质:高度、深度建立在细度的基础上 是刻画人物形象的一种手段使文学作生动有趣。

(四) 方法

1. 白描:对描写对象,寥寥几笔,抓住特点,将其形象勾勒出来,不用很多的修辞手法,写作技巧。

2. 细描:对描写对象进行一笔一划的精雕细刻,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写作技法来进行描写。

1. 正面描写:具体、生动、形象的描写让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工笔。

2. 侧面描写:不通过描写对象,而是通过与描写对象有关的人、事、物、景来描写描写对象,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和再创造的机会。

1. 动态描写:描写的对象处于明显的运动状态,以动来写静,或把静止的东西写的有动感。

2. 静态描写:描写的对象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以动显静。

1. 主观描写:把作者的主观情感倾注于描写对象中,对描写对象评价,褒贬,主观描写有利于表达作者的主观情感,深化主题,感动读者。

客观描写:作者不明显地把主观情感倾注于描写对象中,对写作对象不明显地进行评价,褒贬,客观描写能写出事物的真实情况,使对象真实可信。要求:目的明确;特点突出;形神兼备。 2.

四、 抒情

(一) 方法: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寓情于事;寓情于人;寓情于理;寓情于物;寓情于景);

借助修辞抒情(感叹、比拟、夸张、排比等)

(二) 要求:情感真挚健康;语言生动具体;抒情恰到好处。

五、议论

(一)要素:论点(中心论点、分论点) 、论据(领袖、名人、书刊、公理、常理、寓言故事、成语等)论证。

(二)论证的方式与方法:立论(证明)、驳论(反驳)

立论的方式:归纳法、演绎法、比较法、喻证法。

反驳的方式:反驳观点、反驳论据、反驳论证、反证法。

六、说明

(一)常见说明方法:定义说明、诠释说明、比较说明、数字说明、分类说明、举例说明、引用说明。

【新闻写作】

一、新闻含义:广义,最近发生的事实报到,如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狭义,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对新近发生的事变的简短报告,如消息。

二、新闻特点

(一) 真:最本质属性。要具备新闻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发端、高潮、结局)且准确无误;新闻引用的资料要准确无误;要注意新闻的性质要正确;新闻人物的心理、思想;活动不能虚构;全面公正地报道;敢于坚持真理。

(二) 短:消息的标志。一事一报,一篇消息报道一件事;浓缩事实,表达方式上,只用记叙,不展开情节,写最主要的细节;做到去粗取精,剖璞见玉;取其一角,以小见大;化整为零,从

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写,从不同把消息分成几个短消息;断裂行文,删除过渡句、段,一段一意思。

(三) 快:要有比较高的思想水平;要有熟练的新闻写作技巧;以战斗的姿态去采访、去写作;事先酝酿;学会写短新闻;要有较强的新闻敏感性;要有较广的社会联系;要有雷厉风行、不畏艰苦的作风;旧新闻时新化。

(四) 实:要广泛收集、精心地选择事实;通过事实对比来表达新闻主题;要概括事实(用一系列事实、图表等来说明问题);可以再现场景(记叙、描写)。

(五) 新:快是基本要求。

1. 时新性。具有较高的思想水平;具备熟练新闻写作的技巧;以战斗的姿态写作;学会写短新

闻;事先酝酿,预先写好;较强的新闻敏感性;不畏艰苦;较广的社会联系;学会时鲜处理。

2. 事新性。变动中的热点事件;首次出现的事件;有个性的事件;观念新的事件。

3. 时宜性。国家机密;充分曝光。

三、消息的分类

(一)

动态消息:描写对象处于运动状态,以动写静,或把静止写动感。(速度、篇幅、频率)。 (二)

经验消息:报道一个地方的工作成绩、经验、方法。(典型报道) (三)

综合消息:为了某一个主题,综合各地的相关事实的新闻。 (四)

新闻速评:又叫评论消息,指对重大新闻事件进行评论。(叙评消息) (五)

连续报道: (六)

深入报道:新闻调查。

四、消息的写作

(一)标题

1. 作用:帮助读者选择新闻报道的向导;引导读者阅读理解新闻的纲要;满足读者扩大新闻信

息的手段;是记者进行新闻写作的基本功。

2. 种类:

A. 引题(眉题、肩题、上侧题)。虚,不独立存在。作用:引出整体,说明原因;烘托气氛,交

代背景;制造悬念,揭示意义。

B. 正题(大标题、主标题、母题)。虚实结合,可独立存在。作用:概括消息中最主要事实或意

义。

C. 副题(辅题、自题、下侧题)。作用:补充说明正题的事实。

D. 提要提(纲要题)。内容提要的文字。

E. 小标题(分题、插题)。一段文字的标题。要求有内容、简洁、生动。

(三) 消息头:本报讯、本报电、据新华社电等。

1. 作用:消息标志;版权标志;说明信息来源

(四) 导语:引导、诱导、指导,承接标题,对标题里面的事实进一步阐释,使标题更具体化。

1. 从发展历史来分,可分为:全型式、微型式和丰富型式;

2. 从时间差来分,可分为直接式、间接式;

3. 从新闻要素来分,可分为:何时、何事、何地、何人、何故、如何导语。

4. 导语写作要求:出语不凡,写出新闻精华;交代新闻的来源;不用空洞文学代替新闻事实; 不用太多机关的衔称;分清主次。不要写太多事实;不要用过多的形容词、虚词、复句,要

用名词、实词、单句。

(五) 主体:消息的主干和中心语,承接导语,全面展开新闻事实,对导语里提及的内容具体 阐发、进一步深化。

1. 写作要求:紧扣主语、呼应主语,要求要有信息量,要精心选材,要写得生动活泼。

(六) 背景:指对消息中人物、事件起作用的的历史情况和现实环境,属于新闻的从属部分,本身不是新闻事实。

1. 作用:深化烘托主体,有利于读者理解新闻事实;提高新闻利于实现报道意图;增强消息的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

2. 要注意:要为主要事实或主题服务;文字简明扼要;交代清楚;适当分散。

(六)结构:

1. 倒金字塔式结构:消息中最常用的一种结构形式,把事情的结局、高潮和最新、最吸引人事实放在前面,形成导语,然后按照事实和材料的重要程度递减安排,一个段落一个层次,一个意思,各个层次段落之间断裂行文。

A. 优点: 有利于记者发稿 有利于编辑选稿●有利于读者阅读❍有利于人民学习写消息、新闻。

B. 特点:把事情的结局,高潮,或最新、最吸引人的事实放在前面形成导语,然后按照事实和

材料的重要程度递减安排,一个段落一个层次,一个意思,各个层次段落之间断裂行文。

2. 金字塔式结构:基本按照事件的自然形态的变化和事件发展的自然时间顺序来安排材料和事

实,由轻到重、从头到尾叙说新闻事件。

3. 散文式结构:我国新闻界80s 创造出来的一种新的新闻结构,其语言风格自由活泼、无拘无

束、形散而神不散、主题思想明确无误,准确如一,用散文形式来写新闻

基础写作

【导论】

一、写作定义:“物、意、文”的有机统一。综合运用社会学、信息学、传播学、逻辑学、修辞学、语言学、美学、哲学、心理学、思维科学、文艺学等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的精神文化现象。

二、研究对象:写作客体(源泉)、写作主体(作者)、写作过程、精神产物(文章)、接受主体(读者)。

三、写作规律:意化(物—意)、内孕(生命化)、外化(物质化)、再创造(读者)。

【文章要素:主题、结构、题材、语言】

一、主题

(一) 含义:作者通过作品内容所表现的主要寓意、主要观点、主要意向、主要感情等。

(二) 称谓:议论文,中心论点、基本观点;记叙文,中心思想、主题思想;说明文,中心意

图、写作意图;文学作品、新闻作品,主题。

(三)要求(立意)

1. 准确:真实深刻,符合规律,揭示本质。

2. 鲜明:议论文、新闻较直接;文学作品较含蓄。

3. 集中:单一简明,深刻见解。

4. 新颖:角度新颖、特别认识。

(四)提炼(方法)

1. 提高思想水平,多角度分析。

2. 反映现实,抓住本质。

3. 考虑作者主客观条件。

4. 考虑各文体的特点。

A. 记人的文章:侧重人物性格。

B. 记事的文章:侧重事物逸致。

C. 状物的文章:侧重审美价值。

D. 议论性文章:侧重矛盾剖析。

E. 说明性文章:侧重事物性质和特点。

F. 抒情性文章:侧重感情的抒发。

二、 题材

(一) 区别比较

1. 题材:广义,社会生活的某个方面。狭义,记叙性文章内容的一组完整的生活现象。

2. 材料:构成叙事对象的因素。用于提炼主题的事实论据。

3. 素材:作者创作前经过观察体验,从生活中积累的未加工材料。

4. 资料:写术论文是搜集、使用的文字材料。

5. 文献:具有典型意义、永久价值的图书文物等。

(二) 类型(材料)

A. 事实材料与关念材料(材料特点)

B. 个别材料与得合材料(材料叙事)

C. 历史材料与现实材料(事件背景)

D. 正面材料与反面材料(性质作用)

E. 原始材料与转手材料(材料来源)

(三) 选择和使用(材料)

1. 围绕主题选择材料。

2. 选择典型的材料。

3. 选择真实的材料。

A. 生活真实:真有其人其事;真实反映事实与本质;不能虚构。

B. 艺术真实:文学作品中可能有的人和事;可虚构。

4. 选择生动的材料。

A. 有形有色有感;

B. 有故事,有情节,有细节;

C. 富有亲切感。

5. 考虑文章的体裁。

6. 选择奇特的材料。

7、表达主题,详略得当。

三、结构

(一)定义:本义,文章的内容的谋划和结撰。喻义,布局和结构建筑。

(二)原则

1. 根据主题表达的需要建构。

2. 符合事物的内部规律与联系。

3.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 富于变化。

5. 按照文体的特点建构。

A. 记叙性文章:时空为序记事写人、线索分明。

B. 议论性文章:联系是内在的、逻辑的。

C. 公文:一般要求结构固定。

(三)要求

1. 完整性。将材料、观点等要素组织、构造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2. 连贯性。线索主题分明,内容清晰流畅自然。

3. 严密性。逻辑联系协调且不矛盾,各部分有因果关系。

A. 记叙文:线索分明,有故事情节,富于变化。

B. 议论文:条理清楚、逻辑严密。

C. 消息: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D. 戏剧:分幕、分场、矛盾冲突剧烈。

(四)内容

1. 线索:穿结文章材料,推动内部发展的筋节。多以人,物,中心事件,文眼,看法等为线索。

2. 层次与段落

A. 层次:文章思想内容的表现次序,展开文章结构的步骤。

B. 常见层次安排方式:以时间为序;以作者认识过程为序;以逻辑为序;以空间为序;以时空

交叉为序;以人的意识矛盾为序。

A. 段落:构成层次的基本单位,侧重文字的表达。

B. 段落的作用:反应层次内在联系与节奏;便于阅读与理解;能起强调作用。

3. 过渡与照应

A. 过渡:指段落与段落之间、层次与层次之间的衔接。承上启下。

B. 过渡形式:关联词(因此,然而等);过渡句;过渡段。

C. 需过渡情况:内容转换;重点转换;表达方式与表达方法变动。

A. 照应:对文章内容的关照呼应。

B. 照应类型:首尾呼应;正文与标题照应;行文中互相照应。

C. 伏笔:在文章面前将要出现的人物或者预先作出某种暗示。

4. 开头与结尾

A. 常见开头:平实的写法(开门见山,议论文,应用文);艺术形象法:(巧用比兴,曲径通幽)

B. 好开头作用:切题;定调;吸引读者。

A. 常见结尾方式:自然天成;留有余韵;情感抒发;提出希望;饱含哲理;深化主题。

5. 铺垫高潮:铺垫砖石,步步上升,层层排开,让高潮顺势而出。

6. 蓄势与突转:反面铺垫,突然转变,始料未及。

7. 巧合与误会:出人意料却在情理之中。

A. 巧合:本不应该相交的因果链相交在一起。

B. 误会:将事实的一条因果链,误判为另一条因果链。

8. 拖延与吃惊

A. 拖延:不急于揭开悬念, 环顾左右而言其它。

B. 吃惊:解开悬念, 要令人大吃一惊。

9. 换位与空白

A. 换位:反串。

B. 空白:省略那些本可以着力表现的情节场景。跳跃式空白;余味式空白;暗示式空白。

10. 荒诞与蒙太奇

A. 荒诞:用扭曲、光怪陆离的环境、极度夸张、比喻影射、颠倒时空、梦境幻觉造成。

B. 蒙太奇:镜头与镜头、场面与场面之间剪辑组合。色彩效应,交叉效应,对比效应,点题效

应。

三、 语言:写作第一要素。

(一)要求

1. 通顺:注意语法问题;注意逻辑问题。

2. 准确:含义确切;注意用词色彩、词的搭配习惯、词性、句子成分、特殊句式等。

3. 简洁:扫除空话废话;不故弄玄虚;少用长句,多用短句;围绕主旨。

4. 生动:具体形象的语言;形象化的词语、修辞;新鲜活泼的语言。

5. 个性:作者语言有个性;作品人物语言有个性。(文学作品)

6. 严密:词意单一;句意单一;符合逻辑。(应用文、议论文、说明文)

7. 庄重:行文严肃,忌抄袭、政治术语、网络语言;用于文明;用于凝重,忌口语、俗语等,

用惯用语。

【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一、叙述

(一)含义:对文中的人、事、物、景创作介绍交代。叙述六要素:人物、事件、时间、地点、原因、结果。

(二)方式

1. 按叙述先后次序分:顺序;倒叙;插叙(追叙、补叙、预叙、诠叙、借叙、逆叙)

2. 按叙述线索关系分:分叙(平叙);合叙

3. 按叙述详略程度分:直叙;细叙;概叙

4. 按叙述的角度分:引叙

顺序(自然顺序)

1. 优点:情节完整,有头有尾;交代清楚;容易组织材料,层次分明。

2. 缺点:平铺直叙,行文呆板;枯燥乏味。

3. 注意:剪辑;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应用写作技巧。

倒叙

1. 含义:先将结局、高潮、精彩情节叙述出来,然后按照时间顺序叙述发展过程。

2. 优点:突出深化主题;有起有伏;制造悬念,引人入胜。

3. 缺点:难以组织,难于为结。

4. 注意:衔接过渡;精于截取;构成悬念;适于情节复杂的文章。

插叙

1. 含义:暂时中断原来叙述的事件,插入另一类有关介绍、交代、解说内容。

2. 优点:文章内容丰富;文章曲折有致;扩大文章跨度、文章紧凑凝练。

3. 缺点:破坏文章流畅性;容易走题。

4. 分类:追叙(追忆过去);补叙(补充、说明、解释)等。

5. 注意:事件复杂,情节曲折的文章,适用;须突出主线,插叙不宜太多;情节简单的作品,

少用;叙述的紧要关头,不用或者少用;衔接要自然。

平叙:两件事或者两件以上的事同时叙述。

合叙:把众多线索综合概括而叙述。

概叙:粗线条,概括叙述。迅速推进情节发展,行文简练;给人整体印象;反应生活广度。

细叙:具体详细叙述。形象生动;给人强烈深刻印象;反应生活深度。 引叙:引用文中人物的语言来进行叙述,推进情节的发展。

(三)叙述人称

1. 第一人称:作者在叙述时以“我”为叙述视角,所叙述的都是“我”的所见、所闻、所做、

所感。

A. 评价:使文章具有真实性、亲切感、有个性;但只使用写真实性地文体,反映生活广度,深

度受到限制,了解以外的事不能写。

1. 第三人称:作者隐藏在文章的背后,“我”不作为一个任务进入叙述过程。“我”“我们”不出

现在文中,“我”叙述的人物为“他”、“他们”、或者姓名。

B. 评价:突破时空限制,反应生活灵活;细致生动再现生活,适用于艺术作品;文章更具客观

性,怀疑其真实性。但缺乏真实感、真切感。

二、描写

(一) 含义:对人、事、物、描摹刻画,形象再现客观对象,给读者鲜明的形象、深刻的感受,

是文学作品的主要表达方式。

(二) 描写与记叙相比较

1. 同:对象相同,写人、事、物、景的感性存在状态;抓住特点,如孪生兄弟,生动叙述即描

写。

2. 异:记叙重事物的面,描写侧重事物的点;记叙重过程(时间),描写侧重形象(空间);记

叙要求明白对象,描写要求感受对象。

(三)对象(内容)

1. 人物描写:最重要的、第一位的、最核心的描写对象。肖像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

动描写、心理描写。

A. 肖像描写:外貌描写。是人物描写中最必不可少的,是对人的容貌、服饰、神情、姿态、气

派等外部形态的描写。注意要以形写神,要做到深化主题,要能推动情节发展。

B. 语言描写:对人物的对话、独白及语气形态的描写,显示人物性格、表现人物形象的重要手

段。注意要写出人物的个性,人物语言简洁独特,要能推动情节的发展。

C. 行动描写:是在人物描写中最重要的。指人物的行为动作的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和心理的最

重要艺术手段之一。注意要写出人物的独特性,要具体地展示人的活动,要做到虚实结合。

D. 心理描写:能更加准确、深刻地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更有利于实现作者的写作意图,心理

描写大致可分为:心理分析、直接倾吐、默想与独白、梦境与幻觉。

2. 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环境描写能给读者留下鲜明的印象、给人物提供

一个活动的舞台,是人物的行为、性格得到合理的解释、人物形象从而真实可信,能够烘托人物的性格和思想感情、深化主题,可以交代时间、地点、渲染气氛,可以推动情节发展。

3. 场面描写:在叙事性的文艺作品中,在一定的时间和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相互发生关系而形成 的画面则为场面,而对其具体细致的描写则为场面描写。场面描写是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动态描

写,场面描写是一种综合性的描写,本身不能独立存在,由多个描写对象、描写方法构成,有鸟瞰图和特写图构成。

4. 细节描写:指对人物活动的细微末节的描写,依附人物的语言、肖像、心理等描写。细节描 写是文学的特质:高度、深度建立在细度的基础上 是刻画人物形象的一种手段使文学作生动有趣。

(四) 方法

1. 白描:对描写对象,寥寥几笔,抓住特点,将其形象勾勒出来,不用很多的修辞手法,写作技巧。

2. 细描:对描写对象进行一笔一划的精雕细刻,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写作技法来进行描写。

1. 正面描写:具体、生动、形象的描写让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工笔。

2. 侧面描写:不通过描写对象,而是通过与描写对象有关的人、事、物、景来描写描写对象,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和再创造的机会。

1. 动态描写:描写的对象处于明显的运动状态,以动来写静,或把静止的东西写的有动感。

2. 静态描写:描写的对象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以动显静。

1. 主观描写:把作者的主观情感倾注于描写对象中,对描写对象评价,褒贬,主观描写有利于表达作者的主观情感,深化主题,感动读者。

客观描写:作者不明显地把主观情感倾注于描写对象中,对写作对象不明显地进行评价,褒贬,客观描写能写出事物的真实情况,使对象真实可信。要求:目的明确;特点突出;形神兼备。 2.

四、 抒情

(一) 方法: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寓情于事;寓情于人;寓情于理;寓情于物;寓情于景);

借助修辞抒情(感叹、比拟、夸张、排比等)

(二) 要求:情感真挚健康;语言生动具体;抒情恰到好处。

五、议论

(一)要素:论点(中心论点、分论点) 、论据(领袖、名人、书刊、公理、常理、寓言故事、成语等)论证。

(二)论证的方式与方法:立论(证明)、驳论(反驳)

立论的方式:归纳法、演绎法、比较法、喻证法。

反驳的方式:反驳观点、反驳论据、反驳论证、反证法。

六、说明

(一)常见说明方法:定义说明、诠释说明、比较说明、数字说明、分类说明、举例说明、引用说明。

【新闻写作】

一、新闻含义:广义,最近发生的事实报到,如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狭义,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对新近发生的事变的简短报告,如消息。

二、新闻特点

(一) 真:最本质属性。要具备新闻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发端、高潮、结局)且准确无误;新闻引用的资料要准确无误;要注意新闻的性质要正确;新闻人物的心理、思想;活动不能虚构;全面公正地报道;敢于坚持真理。

(二) 短:消息的标志。一事一报,一篇消息报道一件事;浓缩事实,表达方式上,只用记叙,不展开情节,写最主要的细节;做到去粗取精,剖璞见玉;取其一角,以小见大;化整为零,从

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写,从不同把消息分成几个短消息;断裂行文,删除过渡句、段,一段一意思。

(三) 快:要有比较高的思想水平;要有熟练的新闻写作技巧;以战斗的姿态去采访、去写作;事先酝酿;学会写短新闻;要有较强的新闻敏感性;要有较广的社会联系;要有雷厉风行、不畏艰苦的作风;旧新闻时新化。

(四) 实:要广泛收集、精心地选择事实;通过事实对比来表达新闻主题;要概括事实(用一系列事实、图表等来说明问题);可以再现场景(记叙、描写)。

(五) 新:快是基本要求。

1. 时新性。具有较高的思想水平;具备熟练新闻写作的技巧;以战斗的姿态写作;学会写短新

闻;事先酝酿,预先写好;较强的新闻敏感性;不畏艰苦;较广的社会联系;学会时鲜处理。

2. 事新性。变动中的热点事件;首次出现的事件;有个性的事件;观念新的事件。

3. 时宜性。国家机密;充分曝光。

三、消息的分类

(一)

动态消息:描写对象处于运动状态,以动写静,或把静止写动感。(速度、篇幅、频率)。 (二)

经验消息:报道一个地方的工作成绩、经验、方法。(典型报道) (三)

综合消息:为了某一个主题,综合各地的相关事实的新闻。 (四)

新闻速评:又叫评论消息,指对重大新闻事件进行评论。(叙评消息) (五)

连续报道: (六)

深入报道:新闻调查。

四、消息的写作

(一)标题

1. 作用:帮助读者选择新闻报道的向导;引导读者阅读理解新闻的纲要;满足读者扩大新闻信

息的手段;是记者进行新闻写作的基本功。

2. 种类:

A. 引题(眉题、肩题、上侧题)。虚,不独立存在。作用:引出整体,说明原因;烘托气氛,交

代背景;制造悬念,揭示意义。

B. 正题(大标题、主标题、母题)。虚实结合,可独立存在。作用:概括消息中最主要事实或意

义。

C. 副题(辅题、自题、下侧题)。作用:补充说明正题的事实。

D. 提要提(纲要题)。内容提要的文字。

E. 小标题(分题、插题)。一段文字的标题。要求有内容、简洁、生动。

(三) 消息头:本报讯、本报电、据新华社电等。

1. 作用:消息标志;版权标志;说明信息来源

(四) 导语:引导、诱导、指导,承接标题,对标题里面的事实进一步阐释,使标题更具体化。

1. 从发展历史来分,可分为:全型式、微型式和丰富型式;

2. 从时间差来分,可分为直接式、间接式;

3. 从新闻要素来分,可分为:何时、何事、何地、何人、何故、如何导语。

4. 导语写作要求:出语不凡,写出新闻精华;交代新闻的来源;不用空洞文学代替新闻事实; 不用太多机关的衔称;分清主次。不要写太多事实;不要用过多的形容词、虚词、复句,要

用名词、实词、单句。

(五) 主体:消息的主干和中心语,承接导语,全面展开新闻事实,对导语里提及的内容具体 阐发、进一步深化。

1. 写作要求:紧扣主语、呼应主语,要求要有信息量,要精心选材,要写得生动活泼。

(六) 背景:指对消息中人物、事件起作用的的历史情况和现实环境,属于新闻的从属部分,本身不是新闻事实。

1. 作用:深化烘托主体,有利于读者理解新闻事实;提高新闻利于实现报道意图;增强消息的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

2. 要注意:要为主要事实或主题服务;文字简明扼要;交代清楚;适当分散。

(六)结构:

1. 倒金字塔式结构:消息中最常用的一种结构形式,把事情的结局、高潮和最新、最吸引人事实放在前面,形成导语,然后按照事实和材料的重要程度递减安排,一个段落一个层次,一个意思,各个层次段落之间断裂行文。

A. 优点: 有利于记者发稿 有利于编辑选稿●有利于读者阅读❍有利于人民学习写消息、新闻。

B. 特点:把事情的结局,高潮,或最新、最吸引人的事实放在前面形成导语,然后按照事实和

材料的重要程度递减安排,一个段落一个层次,一个意思,各个层次段落之间断裂行文。

2. 金字塔式结构:基本按照事件的自然形态的变化和事件发展的自然时间顺序来安排材料和事

实,由轻到重、从头到尾叙说新闻事件。

3. 散文式结构:我国新闻界80s 创造出来的一种新的新闻结构,其语言风格自由活泼、无拘无

束、形散而神不散、主题思想明确无误,准确如一,用散文形式来写新闻


相关作文

  • 基础写作(一)试题06年1月作文1700字
  •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基础写作>(一)试题 年1月 一.名词解释(每个2分,共10分) 1.感发 2.构想 3.材料 4.观察 5.层次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写前准备阶段的构想应注意哪些问题? 2.段在篇中的位置和作用是什么? ...

  • 小学作文基础训练教程作文1800字
  • 1 小学基础作文训练教程 陈殿嘉(电话:13195956081) 作文,对于大多数小学生来说是一个学习的难点:对于许多老师来说是教学的薄弱点.学生视作文为畏途,许多老师视作文指导为可有可无,视作文评改为负担.导至能写语言顺畅.条理清晰的文章学生的比例越来越小,能写语言优美且有新意的文章的学生就更少了 ...

  • 农村初中作文教学6作文4000字
  • 知之好之,不如乐之 --农村初中作文教学探索之快乐作文 防城港市防城区滩营中学 盘永昆 [摘要]:本文就农村初中作文教学进行探讨,阐述一咱以培养学生写作兴趣为核心的教学方法--快乐作文教学法.本文分三部分进行陈述:〈一〉.对两个基本问题的认识.〈二〉.快乐作文教学法的组成与操作.〈三〉.快乐作文的成 ...

  • 口才与写作大纲作文1700字
  • 口才训练 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口才训练 教学时数: 学时 一. 课程性质与任务: 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自由流利地说标准的普通话,完成目的性的交流与表达.本课程以训练为主. 二. 课程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 概述 摸底训练 了解关于声调知识 4 第一章 口语表达基础训练(一) 12 第二章 ...

  • 应用文学习计划范文作文7500字
  • 计划 计划是一种应用范围广泛.使用频率较高的应用文体.计划,实践中也称安排意见.工 作要点或者规划,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预先对今后一定时间内的工作.活动 作出计划安排的一种事务性文书. 计划是建立正常工作秩序.做好工作的前提,是领导指导.检查工作并进行监督的依据. 计划可以使机关单位的各 ...

  • 基础写作复习资料作文1700字
  • 基础写作复习资料 一. 名词解释: 1. 广义写作与狭义写作定义 2. 写作载体:写作载体是指承载文章(作品)中精神内容的外在物质形式,文章体式.表达方式和语体风格是构成写作活动的载体因素. 3.所谓"主体对象化",就是写作主体将自身置于客体之中,或把自己当作客体,用客体的规律来 ...

  • 基础写作形考答案作文2100字
  • 基础写作作业参考: 作业1: 1.写作的实践性特征:生活实践是确立写作主客体关系的根本途径:阅读实践是感悟积累写作经验的重要途径:写作实践是将写作理论转化为写作能力的唯一途径. 2.写作的交流性特征: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认识:参与写作的真实的读者:参与写作的隐含的读者:具有作者与读者相对性.交流性的双重 ...

  • 建好"思维框架"好写作作文1000字
  • 建好"思维框架"好写作 本人从事党政机关公文材料写作,投身此项工作七八年之久,偶尔也有拙作见于杂志报刊,因此,在写作方面有点心得,见到一篇公文材料能够大概掂量出份量,能够简单评析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也能够通过修改使已经"枪毙"的公文材料起死回生,因此不谦虚地 ...

  • 日记在作文中作用探究 (3)作文4600字
  • 日记在小学作文教学中作用探究 闫家店乡洗甲河初级小学 滕海来 摘要:作文在小学语文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也可以体现语文的综合能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可以从日记中体现出来:在教学过程中日记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日记写作的辅导,从而实现学生对作文的喜爱并坚持学习,最终实 ...

  • 基础写作作文1900字
  • 基础写作 仅供参考,有不足不全面之处请指正 ●一.简答 (1)怎样理解基础写作(现代写作特性): 个体创造性:实践操作性:动态综合性:人文性 (2)写作主体:作者 素养:生活素养:学识素养:人格品位素养:审美理想素养: 能力:观察力:调察能力:感受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 (3)写作客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