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练习作文6400字

四年级作文

1 《桃花源记》中考题小测(1)(2003年北京)10分

原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1. 下面词语中“通”字与“才通人”中的“通”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通风换气 B. 政通人和 C. 通宵达旦 D. 博古通今

12. 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2分)

(1)缘:_________________(2)俨然:__________________

1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语句。(3分)

<1>渔人甚异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林尽水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第2段中,作者从哪几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了描写?(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桃花源记》中考题小测(2)(2003年海淀)9分

25. 文中哪句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虽“叹惋”却仍然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4分)

26.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哪一项?选择答案,将字母填涂在答题卡上。( )(2分)

A. 选文中加点的“俨然”的意思是整齐的样子,“妻子”指的是妻子、儿女。

B. 从这两段文字中,可以看出“渔人”的行踪是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辞别桃花源。

C.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现了桃源人的淳朴、热情、好客。

D.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一句中的“此人”指的是桃源人。

27. 下面是陶渊明《桃花源诗》的节选,选择对其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将字母填涂在答题卡上。( )(3分)

相命肆①农耕,日入从所憩。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春蚕收长丝,秋熟靡②王税。荒路暧③交通,鸡犬互鸣吠。俎④豆⑤犹古法,衣裳无新制。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

【注释】①肆:尽力。 ②靡(mǐ):没有。 ③暧:隐蔽。 ④俎(zǔ):古代祭祀时放祭品的器物。 ⑤豆:古代盛食物用的器具。

A. 前面选文中“土地平旷,……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一段文字,与《桃花源诗》节选部分的内容是一致的。

B. 节选的诗句与前面的选文有许多内容上相对应的句子,如:“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等。

C. 诗中的“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和选文中的“其中往来种作”都暗含了作者对桃源人终日耕作不得休憩的同情。

D. 《桃花源记》是《桃花源诗》的序,二者都是通过虚构一个世外桃源,寄托作者的

2 社会理想,也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美好愿望。

《桃花源记》中考题小测(3)(2010黑龙江哈尔滨)10分

7.(2分)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阡陌: (2)向:

8.(2分) 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填序号)

① 其中往来种作 ② 见渔人,乃大惊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③ 既出,得其船 ④ 设酒杀鸡作食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9.(4分) 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初极狭,才通人。

(2)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10.(2分) 南阳刘子骥“闻之,欣然规往”说明了什么?

《桃花源记》中考题小测(4)(2010湖北襄樊)10分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阡陌交通( ) (2)欣然规往( )

1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芳草鲜美 陶后鲜有闻 B 、悉如外人 悉以咨之

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予作文以记之 D、设酒杀鸡作食 食之不能尽其材

14.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5.请用简洁的文字补充下面对“渔人”行踪的概括:(2分)

发现桃花源→。

16.“桃花源”是作者追求的社会理想,请谈谈你对作者这一社会理想的积极意义的认识。(2分)

《桃花源记》中考题小测(5)(2010四川成都)10分

4.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阡陌交通 交通:交错相通

B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延:邀请

C .不足为外人道也 足:值得

D .处处志之 志:记住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 .忘路之远近 B .见渔人,乃大惊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

C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D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其如土石何

6.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桃花源里,没有剥削和纷扰,土地肥沃,男女耕作,老幼欢乐,是古代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形象体现。

B .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源人叹惋不已,从上下文推知,他们发出的主要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时光易逝。

C .桃源人希望渔人不要把这里的情况告诉给外界,目的是希望远离战乱和苦难,永不受打

3 扰,继续享受这宁静祥和的生活。

D .作者既描绘了桃花源里一幅鲜活的人间生活的图景,又极力表现它的似有似无。寻觅不可得,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7.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4分)

(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2分)

译文:

(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2分)

译文:

《桃花源记》中考题小测(6)(2010江苏镇江)17分

【甲】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 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茹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隔绝。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

【乙】小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道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小道之行》)

8.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阡陌交通.. (2)无论..

魏晋 (3)选贤与能 (4)是谓大同

9.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10.甲、乙两文都反映了古人对人类美好社会的追求,不同的是,甲文对理想社会进行了 ,乙文则是。(2分)

1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渔人说了些什么?为什么皆叹惋?(3分)

12.从《桃花源记》与《小道之行》中,你认为两篇文章追求的理想境界是什么?结合当今社会实际,简要说出你对建设和谐社会的认识。(4分)

《桃花源记》中考题小测(7)(2009广东)8分

9.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10. 根据本文内容,恰当选用文中的四字短语填空。(2分)

“忘路之远近”,发现了桃花林,甚是好奇,就“□□□□”。进入桃花源,他感到桃花源人的生活是那么“□□□□”。离开桃花源时,他“□□□□

”,但再来寻找时还是“□□□□”。

11. 从第②③段对桃花源的描写可以看出,桃花源让作者向往的是:(1)_______;(2)_______;(3)_______。(3分)

《桃花源记》中考题小测(8)(2009四川绵阳)12分

6.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

4 A.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缘:沿着 B. 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志:做标记

C.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诣:对、向 D. 后遂无问津者津:渡口

7.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土地平旷 B. 阡陌交通 C. 率妻子邑人 D. 来此绝境

8.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该文描绘了一个没有战乱, 人人劳作、人人平等,生活安定、民风古朴的桃花源,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与向往。

B. 该文语言凝炼优美,很多语句已凝固为成语而沿用至今。如:“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豁然开朗”“鸡犬相闻”“黄发垂髫”等。

C. 本文按照武陵捕鱼者无意发现桃林,意外撞入桃源,被告知不得外传,再到外人复寻无果而终的顺序行文,脉络清晰,引人入胜。

D. 桃花源里的美好生活令人无限向往,但作者却给它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使其亦真亦幻,隐喻了这样的理想社会在当时是不存在。

9. 请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2)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桃花源记》中考题小测(9)(2009广东茂名)7分

8. 下面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B. 悉如外人(熟悉)

C. 便要还家(邀请) D.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邀请)

9. 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B. 阡陌交通

C.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0. 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本文是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

B. 本文既然名为“记”,当然就是一篇记叙性的文章。

C.“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特点,因为他们害怕世人来破坏他们和平安宁的生活。

D. 本文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热烈追求,同时含蓄地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桃花源记》中考题小测(10)(2009湖南娄底)12分

9. 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武陵人/捕鱼为业 B. 问/今是何世 C.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 后遂无问/津者

10. 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遂与外人间隔(隔断,隔绝) B. 阡陌交通(互相通达)

C. 乃不知有汉(副词,竟,竟然) D. 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向)

11. 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本文第一段着眼于“异”字,为下文描写更令人惊异的桃花源作了铺垫。

B. 文章第二、三段是全文的重点,无论是写桃花源人们的生活环境还是写人物的交谈,都有一些生动可感的细节,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C. 文中真实地描绘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场景,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人人劳作、生活安定、风气淳朴的现实社会。

D. 这篇文章记叙层次清楚,一环套一环,一气呵成,结构非常严谨。

1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4分)

(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译文: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译文:

5 13. 作者在本文中描写的世外桃源有何用意?(2分)

答案:

2003北京

本题共10分。11. 答案:A 评分:本题2分。12. 答案:(1)顺(沿) (2)整齐的样子

评分:本题2分。答对(1),给1分;答对(2),给1分。13. 答案:(1)渔人对此感到很奇怪

(2)(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3)有肥沃的田地、美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评分:本题3分。答对(1),给1分;答对(2),给1分;答对(3),给1分。14. 答案要点:(1)活动 (2)穿戴 (3)心情评分:本题3分。每答出1个要点,给1分。照抄原句扣1分。

2003海淀

25. 不足为外人道也(2分)①桃花源中的生活和平、宁静②百姓能安居乐业③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2分,以上三点答出两点即可)26. D(2分)27. C(3分)

2010黑龙江哈尔滨

7.(2分)(1)阡陌:田间小路 (2)向:从前的、旧的

8.(2分) ④

9.(共4分)(1)起初,洞口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

(2)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 都来打听消息。

10.(2分) 说明桃花源神奇美好,令其向往。

2010湖北襄樊

12. (1)交错相通 (2)计划 (2分,每小题1分)

13.B (2分)

14.(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至于)魏、晋两朝就更不用说了。 或: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2分,“何世”“乃”“无论”必须译正确,译对一处给1分)

15.进入桃花源 复寻(迷失)桃花源(2分,每空1分)

16.作者这一社会理想寄托了作者对和平的向往,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客观上反映的是人民的意愿。或:作者这一社会理想是对当时黑暗的社会的批判,在客观上也反映了人民摆脱压迫、摆脱剥削的要求。(只要答出要点“对和平的向往”“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即可)(2分)

2010四川成都

4、D (志:做标记)

5、?不同版本争议答案

6、B (他们感叹的主要是外界朝代的更替及带给人们的战争灾难)

7、(4分)(1)(2分)渔人对此感到非常诧异,又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译出大意计1分,落实“异”“穷”的意思各计0.5分)

(2)(2分)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乡人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译出大意计1分,落实“妻子”“绝境”的意思各计0.5分)

2010江苏镇江

1 《桃花源记》中考题小测(1)(2003年北京)10分

原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1. 下面词语中“通”字与“才通人”中的“通”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通风换气 B. 政通人和 C. 通宵达旦 D. 博古通今

12. 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2分)

(1)缘:_________________(2)俨然:__________________

1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语句。(3分)

<1>渔人甚异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林尽水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第2段中,作者从哪几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了描写?(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桃花源记》中考题小测(2)(2003年海淀)9分

25. 文中哪句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虽“叹惋”却仍然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4分)

26.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哪一项?选择答案,将字母填涂在答题卡上。( )(2分)

A. 选文中加点的“俨然”的意思是整齐的样子,“妻子”指的是妻子、儿女。

B. 从这两段文字中,可以看出“渔人”的行踪是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辞别桃花源。

C.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现了桃源人的淳朴、热情、好客。

D.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一句中的“此人”指的是桃源人。

27. 下面是陶渊明《桃花源诗》的节选,选择对其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将字母填涂在答题卡上。( )(3分)

相命肆①农耕,日入从所憩。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春蚕收长丝,秋熟靡②王税。荒路暧③交通,鸡犬互鸣吠。俎④豆⑤犹古法,衣裳无新制。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

【注释】①肆:尽力。 ②靡(mǐ):没有。 ③暧:隐蔽。 ④俎(zǔ):古代祭祀时放祭品的器物。 ⑤豆:古代盛食物用的器具。

A. 前面选文中“土地平旷,……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一段文字,与《桃花源诗》节选部分的内容是一致的。

B. 节选的诗句与前面的选文有许多内容上相对应的句子,如:“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等。

C. 诗中的“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和选文中的“其中往来种作”都暗含了作者对桃源人终日耕作不得休憩的同情。

D. 《桃花源记》是《桃花源诗》的序,二者都是通过虚构一个世外桃源,寄托作者的

2 社会理想,也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美好愿望。

《桃花源记》中考题小测(3)(2010黑龙江哈尔滨)10分

7.(2分)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阡陌: (2)向:

8.(2分) 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填序号)

① 其中往来种作 ② 见渔人,乃大惊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③ 既出,得其船 ④ 设酒杀鸡作食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9.(4分) 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初极狭,才通人。

(2)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10.(2分) 南阳刘子骥“闻之,欣然规往”说明了什么?

《桃花源记》中考题小测(4)(2010湖北襄樊)10分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阡陌交通( ) (2)欣然规往( )

1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芳草鲜美 陶后鲜有闻 B 、悉如外人 悉以咨之

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予作文以记之 D、设酒杀鸡作食 食之不能尽其材

14.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5.请用简洁的文字补充下面对“渔人”行踪的概括:(2分)

发现桃花源→。

16.“桃花源”是作者追求的社会理想,请谈谈你对作者这一社会理想的积极意义的认识。(2分)

《桃花源记》中考题小测(5)(2010四川成都)10分

4.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阡陌交通 交通:交错相通

B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延:邀请

C .不足为外人道也 足:值得

D .处处志之 志:记住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 .忘路之远近 B .见渔人,乃大惊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

C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D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其如土石何

6.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桃花源里,没有剥削和纷扰,土地肥沃,男女耕作,老幼欢乐,是古代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形象体现。

B .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源人叹惋不已,从上下文推知,他们发出的主要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时光易逝。

C .桃源人希望渔人不要把这里的情况告诉给外界,目的是希望远离战乱和苦难,永不受打

3 扰,继续享受这宁静祥和的生活。

D .作者既描绘了桃花源里一幅鲜活的人间生活的图景,又极力表现它的似有似无。寻觅不可得,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7.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4分)

(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2分)

译文:

(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2分)

译文:

《桃花源记》中考题小测(6)(2010江苏镇江)17分

【甲】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 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茹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隔绝。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

【乙】小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道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小道之行》)

8.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阡陌交通.. (2)无论..

魏晋 (3)选贤与能 (4)是谓大同

9.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10.甲、乙两文都反映了古人对人类美好社会的追求,不同的是,甲文对理想社会进行了 ,乙文则是。(2分)

1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渔人说了些什么?为什么皆叹惋?(3分)

12.从《桃花源记》与《小道之行》中,你认为两篇文章追求的理想境界是什么?结合当今社会实际,简要说出你对建设和谐社会的认识。(4分)

《桃花源记》中考题小测(7)(2009广东)8分

9.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10. 根据本文内容,恰当选用文中的四字短语填空。(2分)

“忘路之远近”,发现了桃花林,甚是好奇,就“□□□□”。进入桃花源,他感到桃花源人的生活是那么“□□□□”。离开桃花源时,他“□□□□

”,但再来寻找时还是“□□□□”。

11. 从第②③段对桃花源的描写可以看出,桃花源让作者向往的是:(1)_______;(2)_______;(3)_______。(3分)

《桃花源记》中考题小测(8)(2009四川绵阳)12分

6.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

4 A.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缘:沿着 B. 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志:做标记

C.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诣:对、向 D. 后遂无问津者津:渡口

7.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土地平旷 B. 阡陌交通 C. 率妻子邑人 D. 来此绝境

8.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该文描绘了一个没有战乱, 人人劳作、人人平等,生活安定、民风古朴的桃花源,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与向往。

B. 该文语言凝炼优美,很多语句已凝固为成语而沿用至今。如:“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豁然开朗”“鸡犬相闻”“黄发垂髫”等。

C. 本文按照武陵捕鱼者无意发现桃林,意外撞入桃源,被告知不得外传,再到外人复寻无果而终的顺序行文,脉络清晰,引人入胜。

D. 桃花源里的美好生活令人无限向往,但作者却给它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使其亦真亦幻,隐喻了这样的理想社会在当时是不存在。

9. 请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2)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桃花源记》中考题小测(9)(2009广东茂名)7分

8. 下面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B. 悉如外人(熟悉)

C. 便要还家(邀请) D.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邀请)

9. 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B. 阡陌交通

C.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0. 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本文是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

B. 本文既然名为“记”,当然就是一篇记叙性的文章。

C.“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特点,因为他们害怕世人来破坏他们和平安宁的生活。

D. 本文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热烈追求,同时含蓄地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桃花源记》中考题小测(10)(2009湖南娄底)12分

9. 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武陵人/捕鱼为业 B. 问/今是何世 C.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 后遂无问/津者

10. 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遂与外人间隔(隔断,隔绝) B. 阡陌交通(互相通达)

C. 乃不知有汉(副词,竟,竟然) D. 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向)

11. 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本文第一段着眼于“异”字,为下文描写更令人惊异的桃花源作了铺垫。

B. 文章第二、三段是全文的重点,无论是写桃花源人们的生活环境还是写人物的交谈,都有一些生动可感的细节,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C. 文中真实地描绘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场景,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人人劳作、生活安定、风气淳朴的现实社会。

D. 这篇文章记叙层次清楚,一环套一环,一气呵成,结构非常严谨。

1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4分)

(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译文: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译文:

5 13. 作者在本文中描写的世外桃源有何用意?(2分)

答案:

2003北京

本题共10分。11. 答案:A 评分:本题2分。12. 答案:(1)顺(沿) (2)整齐的样子

评分:本题2分。答对(1),给1分;答对(2),给1分。13. 答案:(1)渔人对此感到很奇怪

(2)(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3)有肥沃的田地、美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评分:本题3分。答对(1),给1分;答对(2),给1分;答对(3),给1分。14. 答案要点:(1)活动 (2)穿戴 (3)心情评分:本题3分。每答出1个要点,给1分。照抄原句扣1分。

2003海淀

25. 不足为外人道也(2分)①桃花源中的生活和平、宁静②百姓能安居乐业③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2分,以上三点答出两点即可)26. D(2分)27. C(3分)

2010黑龙江哈尔滨

7.(2分)(1)阡陌:田间小路 (2)向:从前的、旧的

8.(2分) ④

9.(共4分)(1)起初,洞口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

(2)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 都来打听消息。

10.(2分) 说明桃花源神奇美好,令其向往。

2010湖北襄樊

12. (1)交错相通 (2)计划 (2分,每小题1分)

13.B (2分)

14.(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至于)魏、晋两朝就更不用说了。 或: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2分,“何世”“乃”“无论”必须译正确,译对一处给1分)

15.进入桃花源 复寻(迷失)桃花源(2分,每空1分)

16.作者这一社会理想寄托了作者对和平的向往,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客观上反映的是人民的意愿。或:作者这一社会理想是对当时黑暗的社会的批判,在客观上也反映了人民摆脱压迫、摆脱剥削的要求。(只要答出要点“对和平的向往”“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即可)(2分)

2010四川成都

4、D (志:做标记)

5、?不同版本争议答案

6、B (他们感叹的主要是外界朝代的更替及带给人们的战争灾难)

7、(4分)(1)(2分)渔人对此感到非常诧异,又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译出大意计1分,落实“异”“穷”的意思各计0.5分)

(2)(2分)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乡人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译出大意计1分,落实“妻子”“绝境”的意思各计0.5分)

2010江苏镇江


相关作文

  • 八年级语文上[桃花源记]练习题作文1100字
  • 八年级语文上<桃花源记>练习题 1 (填人名). 4.文章第一段中间几句富有诗意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带有神秘色彩,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渔人进入桃源渲染了气氛,也为写桃源的美好作了铺垫. 5.文章第二段写渔人初进桃花源所见,写出了桃花源的哪些特点? 自然环境的美好,社会环境的平静,人们 ...

  • 桃花源记练习答案作文0字
  • 桃花源记练习及答案作文2300字
  • 1.本文作者是 时期著名的山水田园诗 人 (填人名).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缘.溪行 忽逢.桃花 林 落英.缤纷 欲穷.其林 土地平 旷. 便要.还家 设.酒杀鸡作食 延.至其 家 此中人语.云 处处志.之 诣.太 守 便扶.向路 寻向.所志 欣然规.往 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

  • 7[桃花源记].8[三 峡]自测及答案作文5600字
  • 文言文同步练习(WEI.2012.3) 1 <桃花源记>自测 一.阅读课文,完成文后题目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 ( )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 ) ,落英..( )缤纷.渔人甚异.( )之,复前行,欲穷. ( )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 ...

  • 桃花源记练习作文3300字
  • 桃花源记练习题 1. 文中第一段为什么写桃林的美好?(景物描写的作用) 答:这段景物描写带有神秘色彩,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渔人进入桃源渲染了气氛,也为桃源美好作了铺垫. 2.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桃林美景,至少用一种修辞. 答:你看那桃林长达二三里,中间没有一棵别的树,一眼望去, ...

  • [桃花源记]教例评析初中语文教案作文900字
  • 接着教师交代这节课的主要学习任务:通过联系.归纳.比较.辨析的方式弄通本课中的词义. 先请同学们从一词多义的角度进行归纳: ①便舍般屋舍俨然②忘路之远近便扶向路③捕鱼为业不足为外人道也④乃大惊乃不知有汉⑤往来种作设酒杀鸡作食⑥阡陌交通才通人⑦寻向所志寻病终⑧忘路之远近闻之⑨屋舍俨然欣然规往⑩既出皆出 ...

  • 桃花朵朵开详案作文1800字
  • 中班 游戏化律动<桃花朵朵开>教案 活动目标: 1. 熟悉乐曲旋律,并能在乐曲的伴奏下和同伴合拍愉快的玩游戏. 2. 能通过讨论.尝试与练习,逐步掌握游戏的玩法和规则. 3. 活动中能明确指令,大胆创新动作并和同伴积极互动. 活动准备 与幼儿人数相等的小花和蝴蝶贴纸 剪接过的音乐 活动过 ...

  • [桃花源记]观课议课作文1100字
  • 1 <桃花源记>观课议课 信息技术助力语文教学的典范 语文教学,如何做到省时高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乐学,一直是探讨的话题.而这一节课,则给我们提供了一堂信息技术助力语文教学的典范. 一.信息技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我们的课堂,往往是一本书,一只粉笔,一块黑板.即使 ...

  • 我心中的桃花源作文600字
  • 我心中的桃花源 安葆霖 初二28班 我心中的桃花源乃是个恬静.优雅.唯美的地方 清澈的泉水从岩缝中汩汩而出,渐渐汇成一条小溪,清澈见底的溪水中几条小鱼游来游去,岸上的小花争芳斗艳,各放光华.偶尔远处传来一两声犬吠,几十间房舍在大树的包裹下越发美丽,村后是一大片麦子地,绿油油的小麦顺着风儿来回摇摆,煞 ...

  • 3.桃花心木作文2300字
  • 3.桃花木心 一.教材分析 <桃花心木>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的一篇课文,是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撰写的一篇中心突出.内容含蓄.寓意深刻的散文.文章先写高个子种树人培育桃花心木苗时显得不按规律,漫不经心的奇怪的现象,于是心中生出许多疑团.后来通过与种树人的交流才明白原来种树人貌似不懂规律.缺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