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新课标培训作文14500字

初一作文

1 初中生物新课标培训(讲课稿)

实验中学 田振冀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是实验中学的生物教师田振冀,今年暑期我有幸被教育局派到石家庄进行初中生物新课标培训,在此感谢教育局给我这次学习的机会。在座的大多都是我的前辈,有着更丰富的经验,也有我的小师弟和师妹,你们接受信息的能力更快,而本人才疏学浅,却肩负着领导对我的信任,九三生物教师对新信息的期盼,我深知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因此, 我力争作好一粒种子把学到的知识带了回来,希望我所学到的知识能给大家的教学带来一丝感悟。

我们这次新课标培训于8月1日报到8月4日结束,历时3天,是由省教育学院生物教育学会请国家级专家也是教材的主要编写人赵占良老师对我们进行培训的,下面我将从2011版生物课标简介和教科书的总体介绍及个人学习感悟三方面进行汇报,首先汇报一下2011版生物课标简介。

一、修订的依据

2004年和2007年教育部组织的全国范围的课标实验调研数据。

各地教研部门和有关单位提交的课标修改意见。

国际科学教育的相关经验。

二、修订的过程

2003-2004,加强德育,精简案例,打磨文字。

2007-2008,修改课程性质部分,精简案例,降低具体内容标准的教学要求(调整目标行为动词)。

2009-2011,强调重要概念的教学,列出50个重要概念,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都强调概念教学。

三、修订后课标的特点

保持实验稿特色:理念鲜明,目标明确,框架新颖,内容简明,结构合理

更加重视概念教学

内容更趋全面合理

更具可行性

四、修订课标的主要变化

(一)课程性质的表述

(二)内容标准(课程内容)

(三)教学建议

(四)教材编写建议

(五)评价建议

(一)关于课程性质

实验稿的表述: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是农、林、牧、副、渔、医药卫生、

2 环境保护及有关应用科学的基础。生物科学经历了从现象到本质、从定性到定量的发展过程,并与工程技术相结合,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课程是国家统一规定的、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领域之一。

生物具有其自身的学科的性质:自然科学属性、特殊性、基础性

过程性、应用性

2011版:

生物科学有着与其他自然科学相同的性质。它不仅是一个结论丰富的知识体系,也包括了人类认识自然现象和规律的一些特有的思维方式和探究过程。生物科学的发展需要许多人的共同努力和不断探索。这些是生物学课程性质的重要决定因素。

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学课程是自然科学领域的学科课程,其精要是展示生物科学的基本内容,反映自然科学的本质。它既要让学生获得基础的生物学知识,又要让学生领悟生物学家在研究过程中所持有的观点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生物学课程期待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在亲历提出问题、获取信息、寻找证据、检验假设、发现规律等过程中习得生物学知识,养成理性思维的习惯,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发展终身学习的能力。学习生物学课程是每个未来公民不可或缺的教育经历,其学习成果是公民素养的基本组成。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学课程是国家统一规定的、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学科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领域之一

变化要点:强调了生物学课程作为一门自然科学课程,应当展示生物学的基本内容,反映自然科学的本质。应当成为一门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教育课程:不仅习得科学知识,还要领悟科学方法;不是被动地记忆和理解科学知识,而是通过亲身参与探究过程,习得知识,体验过程,领悟方法,训练思维,养成科学态度,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二)关于内容标准(课程内容)

强调重要概念

增加动物类群

调整部分条目的目标行为动词

案例集中移到最后作为附录

其他变化

强调重要概念

在“课程内容”的十个一级主题中,都列出了本主题的重要概念。

对重要概念以描述概念内涵的形式进行描述。

什么是概念

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反映了客观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人类在认识过程中,把所感觉到的事物的共同特点抽出来,加以概括,就

3 成为概念。

——《现代汉语词典》

概念的要素

传统意义上的概念

概念的名称、定义、内涵、外延。

如生态系统的概念

名称:生态系统

定义:一定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

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内涵: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

外延:一片森林,一条河流等。

什么是“重要概念”

实际上是强调核心概念。

什么是重要概念:“生物学重要概念处于学科中心位置,包括了对生命基本现象、规律、理论等的理解和解释,对学生学习生物学及相关科学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课标P32)

费德恩( Feden) 等人认为, 核心概念是一种教师希望学生理解并能在忘记其非本质信息或周边信息之后, 仍然能应用的概念性知识(例如“花”)。

埃里克森( Erickson) 认为, 核心概念是指居于学科中心, 具有超越课堂之外的持久价值和迁移价值的关键性概念、原理或方法。这些核心概念具有广阔的解释空间, 源于学科中的各种概念、理论、原理和解释体系, 为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深入的视角, 还为学科之间提供了联系。

美国2011版《K —12科学教育框架:实践、跨学科概念和核心概念》 核心概念不是一系列的事实,而是具有解释力的概念。

核心概念的标准:

学科的关键性原理;

为理解和研究更为复杂的概念和解决问题提供重要工具;

与学生的兴趣和生活经验相关,或者关系到社会和个人需要运用科学知识来理解的事物;

在各个年级可以进行不同水平的教与学,概念的深度和复杂度随年级的增长而增加。

生命科学的核心概念:

(1)从分子到生命体:结构与进程

(2)生态系统:相互作用、能量驱动

(3)遗传与变异

(4)生物演化:统一性与多样性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主题下的重要概念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动物细胞、植物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等结构,

4 以进行生命活动。

相比于动物细胞,植物细胞具有特殊的细胞结构,例如叶绿体和细胞壁。

细胞能进行分裂、分化,以生成更多的不同种类的细胞用于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

一些生物由单细胞构成,一些生物由多细胞组成。

多细胞生物体具有一定的结构层次:包括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和生物个体。

“生物与环境”主题的重要概念

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一个生态系统包括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的植物、动物、微生物以及非生物环境。

依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不同作用,一般可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然后通过食物链(网)传给消费者、分解者,在这个过程中进行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重要概念的特点

是课程内容中重要知识内容的提炼

以陈述句表述,以表达概念内涵的形式表述,重在让学生理解概念,明确理解的程度。

如何认识50条重要概念

这50条重要概念是从课程内容中提炼出来的重要知识,其中有的是传统意义上的概念(有概念的名称、内涵和外延),有的不是。课标中的“概念”比逻辑学、心理学意义上的“概念”要宽泛

不纠结于核心概念、重要概念、具体概念的区分

重要的是理清相关概念的关系,把握其内容逻辑联系,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

还要区分事实性知识与概念性知识,词典中的概念与头脑中的概念,前概念与科学概念,生活中的概念与科学概念,正确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

区分事实性知识与概念性知识;如:

1.工业污染区,深色的桦尺蛾越来越多,浅色的桦尺蛾越来越少(事实)。

2.工业污染区,桦尺蛾的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概念)。

3. 白马非马。“白马”是事实,“马”是概念。

生物学事实本身不能迁移,它是构建概念的基础,只有形成概念后,才能迁移。

事实是可以观察到的,可以被描述的。在此基础上通过归纳、概括、抽象等一系列思维活动形成概念。

5 概念是思维活动的结果,概念是以事实为基础的。

事实材料多少与概念建构的关系:并非一定正 相关,如花的概念。 区别头脑中的概念与词典中的概念

“白马非马”。人人头脑中都有马的概念,但不同人头脑中马的概念是有差别的。其他如“科学”、“生物”等。

词典中也有的马的概念,是唯一的。

教学中讲述的概念是“词典中的概念”,学生建构的是头脑中的概念。 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构接近于“词典中的概念”的概念。仅靠讲述是有局限性的,通过观察、实验、思维建构的概念才能更好地建构头脑中的概念。

区别前概念与科学概念

一是不经过专门的教学, 在日常生活中通过积累经验或道听途说而获得的概念, 这类概念称为前概念 ;

二是在教学过程中, 通过揭示概念的内涵而形成的概念, 这类概念属于科学概念。

前概念中往往包含科学的成分,但不够准确。前概念有时是错误概念。如“鲸是鱼”,“植物白天进行光合作用,夜晚进行呼吸作用”,“呼吸就是呼气和吸气”。

前概念(包括错误概念)既对学习构成障碍,也是教学应当充分利用的资源。

例如,呼吸运动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前概念是吸气导致胸廓扩大,吸气导致胸廓缩小。利用前概念提出问题,再用演示实验证明科学的结论,教学有效性会提高。

生活中的概念与科学概念

学生在学习科学概念之前,头脑中往往已经具有一些来自生活的概念,有的与科学概念近似,有的则与科学概念矛盾。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的概念在科学视野中的不足之处,是概念教学的重要环节。提供或让学生直接观察科学事实,是由生活中的概念过渡到科学概念的关键。

例如,细胞、花、呼吸、细菌对人有害等。

建立科学概念对提高科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科学概念并非都能彻底取代生活中的概念

重视概念与倡导探究的关系

概念是思维的产物,也是思维的工具,又称思维的细胞。

思维能力是探究能力的核心。

建构概念的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是原有概念与新情境冲突后,产生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可以通过别人解释而解决,也可以通过自己探究来解决。

探究的结果产生对新概念的认同,这是探究的目标之一。

可见二者具有高度关联性和一致性,不可偏废。

6 增加动物类群

实验稿:概述无脊椎动物类群(如环节动物、节肢动物等)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概述脊椎动物类群(如鱼类、鸟类、哺乳类等)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概述无脊椎动物不同类群(如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概述脊椎动物不同类群(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增加动物类群内容的意义

让学生对生物界的全貌有较全面的认识,避免对动物重要性认识不足的误导。

(“课程设计思路”中删除了“绿色植物和人是生物圈中作用最大的两类生物”)

增进对动物与人类关系的认识,为学习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等内容打基础。

为学习生物的进化内容打基础。

教学中如何把握动物类群内容

关于各类群的主要特征:主要从外部形态上比较,能区分出各个类群即可。不能从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生理、生殖和发育等方面全面讲述,也不可能展现从低等到高等各器官系统的进化脉络。

代表动物和其他种类的关系:前者简要,后者丰富。

各类群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分开讲述,但要避免重复。让学生多参与补充教材内容

调整部分条目的目标行为动词

说明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

“说明”改为“说出”

解释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解释”改为“举例说出”

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

“形成”改为“认同”

案例集中移到最后作为附录

“案例”改为“教学与评价实例”。

删去了“案例:制作小肠壁结构的模型”

其他变化

“学习目标的说明”补充了新的目标动词

知识性目标动词中补充了“写出、估计”

技能性目标动词中补充了“进行、制作”

“内容标准”改为“课程内容”,“具体内容标准”改为“具体内容”。

7 调整活动建议

增加了“为班级或家庭中的植物浇水、施肥”“调查当地有关食品安全的实例”“收“收集有关肾透析、肾移植方面的资料”

删去了“组织学生参观养鸡场”

将“探究某种动物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改为“观察人或动物的某些反射活动,说明其意义”

具体内容中“绿色植物为所有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所有”改为“许多”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前言第一句话“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作用最大的一类植物”删掉。

其他细节修改

三、关于教学建议

增加关于概念教学的建议

强调教学活动应当围绕重要概念展开,教学方式可以是讲授、演示、实验、资料分析、讨论等。

强调恰当处理概念与事实的关系,前概念与科学概念的关系

四、关于评价建议

从评价的内容上看,改变了实验稿只写能力和情感两方面评价建议的做法,增加了关于知识目标达成情况的评价建议:

“要利用发好纸笔测验等方式检测学生知识目标的达成。在编制纸笔测验试题时,应体现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要求。在具体操作中,要重视考核核心的、具有良好结构的知识,而不是枝节的、零散的知识;要重视考核学生对生物学概念、原理的理解和应用以及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

从评价的方式上,明确提出“倡导评价方式的多样化”,重视表现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除笔试外,还要重视采用实验操作、制作设计等任务表现性方式进行评价。

保留实验稿中“档案夹”方法。

五、教材编写建议

删掉了“本《标准》的内容标准不追求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关于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强调了“教材内容的表述应该重视生物学概念的准确性”。

如何加强重要概念的教学

学生学习科学不能仅仅是背诵一些事实或孤立的信息。

教师在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时,应注意围绕重要概念展开,精选恰当的教学活动内容,其教学方式可以是讲授、演示、实验、资料分析、讨论等,以促成学生对重要概念的建立、理解和应用。

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需要向学生提供各种丰富的、有代表性的事实

8 来为学生的概念形成提供支撑;另一方面,教学活动不应仅仅停留在让学生记住一些生物学事实,而是要帮助学生通过对事实的抽象和概括,建立生物学重要概念,并以此来建构合理的知识框架,进而为学生能够在新情境下解决相关问题奠定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必须注意到学生头脑中已有的概念,特别是那些与科学概念相抵触的错误概念,帮助学生清除错误概念,建立科学概念。

强化概念教学的教学策略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利用学生的生活

经验和前概念,引发认知冲突。

二、层层深入,螺旋上升。以问题驱动学习过程

(思考、讨论、资料分析、观察、实验等)

三、提供多种事实资料,或引导学生归纳,

或分步阐述概念的含义,帮助学生形成

科学概念。

四、准确、清晰地表述概念的内涵。

五、利用练习题,检测概念的掌握情况,在新

的情境中应用概念。

下面对教科书的总体进行一下介绍

一、修订的依据是:

1、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2、相关研究的依据

A 、“十五”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国家级重点课题“新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开发的研究与实验”之生物学科分课题

B 、国家社科基金“十一五”规划国家课题“新课改后各类教材特点的比较研究”之生物学科分课题

C 、国家社科基金“十一五”规划国家课题“中小学生学科学业评价标准的研究与开发”之生物学科分课题

3、教材实验的依据

二、修订的指导思想

1、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贯彻“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体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有关要求,为实现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服务。

2、体现义务教育的性质、任务和要求,遵循修订的课程标准,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3、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反映学科特点,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

9 4、借鉴国内外同类教材编制的有益经验,充分考虑学校教学的实际情况,面向大多数地区,面向大多数学校,使教材便利教学。

修订的原则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符合修订后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要求。

2、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与生活生产实践相结合,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3、全面落实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体现时代发展新要求、社会新变化和科学技术新进展。

4、教材内容与结构体系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符合学生学习心理规律和教学规律的教材设计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好学、乐学、会学。充分考虑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及学生个体差异,提高教材的适用性。

5、教材结构体系更加科学严谨,各册教材保证知识和能力体系的连贯性、层次性。与相关学科教材之间做到相互协调配合,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杜绝相互矛盾现象的发生。

6、精选教材内容,对内容过多、要求过高、难度过深的内容进行调整,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四、不变的有哪些?

1、总体框架体系不变

2、教材编写思路、理念基本不变:1)在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上保留整套教材“突出人与生物圈的知识体系”;2)以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3)以帮助学生建构和理解重要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4)以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为突破口。5)使教材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和社会需求,同时反映生物科学的新进展及其在社会中的广泛应用。

五、有哪些变化?

1、内容上的变化:局部内容调整(整合、简化、增加、移位、删除等),细节上的变化。

2、呈现方式的变化:有利于落实重要概念的教学,方便学生开展探究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版式设计和图片质量上的变化:更加方便学生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内容的主要变化

1、知识内容:框架体系基本不变,七年级教材做减法,八年级教材做加法。也就是说七上:整合、简化生态部分、“细胞的生活”,基因、DNA 、染色体内容移至八下,病毒”移至八上,整合、简化绿色植物部分。七下:删去三节:“计划生育” “空气质量与健康”“人粪尿的处理”。八上:增加动物的类群、病毒等内容;八下:增加基因、DNA 、染色体关系的内容

10 (从七上移来)。此外,强调重要概念的教学,也给教材带来知识内容详略程度上的变化及练习题的变化。

2、科学探究活动内容:①删除了几个可性行不高或价值不高的探究活动(植被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晚育的意义、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②提高了探究活动材料选择的开放性;突显了科学方法的指导;增加了实验与演示实验。

(下面结合实例具体说一下)„„

教材中探究活动与课标中活动建议的关系

1)课标中绝大部分活动建议都在教材中落实。

2)教材落实课标的活动建议有不同的形式:探究、实验、观察与思考、资料分析、课外实践等。

3) 教材中的活动多于课标中的活动建议。

4)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从教材中选取学生必做的活动。

(结合一些具体事例说一下探究活动的变化)„„

3、增加反映科技和社会新进展的内容:实验本有些内容已略嫌陈旧,此次予以更新。补充了反映科技和社会新进展的内容。(片) 如:克隆羊与克隆哺乳动物、微藻与生物柴油。(下面谈一下)

教材如何落实重要概念的教学

1、单元引言指向本单元重要概念

2、每节开头增设“想一想、议一议”栏目;利用前概念引发认知冲突,为建构科学概念打基础;

3、每节开始部分的“通过本节学习,你将知道”以问题形式列出本节重要概念或相关知识;

如„„

4、部分章节的标题本身就是重要概念的陈述;如„„

5、精选事实性材料支持概念的建构;

6、注重通过探究活动建构概念;如„„

7、更加明确地表述概念并以黑体字排印;

8、增加辨析概念的练习题;

9、“单元小结”引导学生所学重要概念进行梳理和总结;如„„

10、提高插图的有效性。如„„

(二)呈现方式的主要变化

1、版式的变化:版式设计突出不同功能板块的区分(如主副栏编排,学习的主干内容放主栏,相对次要的内容以“小资料”、“试一试”“?”的形式放在副栏)2、每节另起面。如„„ 3、插图的变化:更新大部分插图,突出原创性,提高精美度(下面是部分插图示例)。如„„

下面我将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下册的新教材进行详细解析:略

经过新课标和新教材的培训我的感悟很多,收获很多,下面我将其进行了整合简单归纳为以下几点:

11 一、通过培训学习了解了新课标(2011年版)的一些重大变化

1、通过本次培训学习加深对新课标(2011年版)了解

新课程的性质强调了生物学课程作为一门自然科学课程,应当展示生物学的基本内容,反映自然科学的本质,使之成为一门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教育课程。新课程的内容标准(课程内容)强调重要概念的教学,在“课程内容”的十个一级主题中,都列出了本主题的重要概念,并对重要概念以描述概念内涵的形式进行描述。而且增加动物类群,调整部分条目的目标行为动词,将案例集中移到最后作为附录。增加关于概念教学的建议, 强调教学活动应当围绕重要概念展开,教学方式可以是讲授、演示、实验、资料分析、讨论等。强调恰当处理概念与事实的关系,前概念与科学概念的关系。从评价的方式上,明确提出“倡导评价方式的多样化”,重视表现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除笔试外,还要重视采用实验操作、制作设计等任务表现性方式进行评价。

2、通过本次培训学习加深对新教材了解

依据《纲要》精神,《标准》修订组在修订过程中,一直关注一线教师的意见,降低了部分具体内容的要求。主要体现在: (1)“科学探究”主题:在发展科学探究能力方面,将“实施计划”中的“收集数据。评价数据的可靠性”改为“收集证据、数据。尝试评价证据、数据的可靠性”,适当地降低了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处于同样的考虑,将“表达交流”中的“撰写探究报告”改为“写出探究报告”。 (2)“生物体结构层次”主题:原“说明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的要求提得比较高,这意味着不仅要求能“说出”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还要能从光学和成像原理的角度加以说明。修订后改为“说出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显然比较适合初中学生的实际水平。 (3)“生物与环境”主题:原“解释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的要求提得比较高,改为“举例说出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原要求属于理解水平,现在的要求属于了解水平。 (4)“生物多样性”主题:原“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的要求提得比较高,现改为“认识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这就使原先要求达到“领悟水平”的高级情感目标要求,变为“反应水平”的中级情感目标要求。

增加部分具体内容 《标准》与《标准(实验稿)》相比较,在内容标准第八个主题是“生物多样性”。在这次的修订中,在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增加了“苔藓植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软体动物”、“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增加的这部分内容,既与生物多样性有关,又能使学生对地球上的生物种类有个全面的了解,还能为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和关爱生物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奠定一定的基础。

修订、删除或添加部分活动建议 (1)在“生物圈中的人”的主题中,对应于“概述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具体内容,原“探究某种动物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活动建议改为“观察人或动物的某些反射活动,说明其意义”。

12 原活动难度较大,涉及动物的饲养、观察和探究。新活动可以涉及动物饲养也可以不涉及动物饲养,将“探究”改成“观察”,难度也明显降低,给予教材编写和教师教学更大的自主选择的余地。 (2)在“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主题中,对应于“说明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具体内容,增加了“为班级或家庭中的植物浇水、施肥”活动建议。因为活动与日常生活相联系,增加这一活动不会增加学生的负担,而该活动的实施目的更多地体现在“关爱班级”“关爱家庭”“关爱植物”等情感目标上。 (3)在“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主题,对应于“描述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具体内容,原“有条件地方组织学生参观养鸡场,了解鸡的产卵、孵化过程”被删除,原因主要是养鸡场的防疫要求不允许该活动的开展。

删除部分实例 新修订的《标准》将原先分散在各部分的12个教学实例(过去叫案例)集中到附录中。此外,还删除了“制作小肠壁结构的模型”这一实例。有些教师认为“制作小肠壁结构的模型”教学实例中的制作小肠结构模型的方法不太科学,主要是皱褶的方向应该是横向的,而实例中纸的皱褶方向是纵向的。其实,这一实例没有错误,因为这仅仅是一个模型。所谓“模型”就是模拟所要研究事物原型的结构形态或运动形态,是事物原型的某个表征的体现,同时又是事物原型的抽象和概括。它不再包括原型的全部特征,但能体现原型的本质特征。“小肠壁结构的模型”中的“皱襞”只是一种“抽象和概括”,体现了“皱襞增大小肠内表面积”的“本质特征”。考虑到部分生物教师的想法,所以将其删掉了。 还有,“生物进化主要历程”的拼图游戏,有些教师认为这一活动,更适合小学生。其实,游戏是对不同年龄学生都适用的学习方式,在不同的游戏活动中学生是在经历、感悟或体验,而不仅仅是在游戏。为此,在“引导并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教学建议中,增加了相关内容:“5.探究性学习不是全部的教学活动。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模型游戏等多种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达到教学目标。” 此外,《标准》与《标准(实验稿)》相比较,还有一些地方作了修订: (1)对“前言”的文字作了较多的修改。 修改后不仅文字更加通顺、更加逻辑性,更重要的是体现了对科学精神、创新意识、环境意识的重视。 (2)对“课程性质”的文字作了较多的修改。《标准(实验稿)》将课程性质描述为“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是农、林、牧、副、渔、医药卫生、环境保护及其他有关应用科学的基础。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学课程是国家统一规定的、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领域之一。” 而《标准》则改为“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是农林、医药卫生、环境保护及其他有关应用科学的基础。生物科学经历了从现象到本质、从定性到定量的发展过程,并与工程技术相结合,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生物科学有着与其

13 他自然科学相同的性质。它不仅是一个结论丰富的知识体系,也包括了人类认识自然界的一些特有的思维方式和探究过程。生物科学需要许多人的共同努力和不断探索。这些是生物学课程性质的重要决定因素。”“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学课程是自然科学领域的学科课程,其精要是展示生物科学的基本内容,反映自然科学的本质。它既要让学生理解基础的生物学知识,又要让学生领悟生物学家在研究过程中所持有的观点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生物学课程期待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在亲历提出问题、获取信息、寻找证据、检验假设、发现规律等过程中习得生物学知识,养成理性思维的习惯,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发展终生学习的能力。学习生物学课程是每个未来公民不可或缺的,其学习成果是公民素养的基本组成。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学课程是国家统一规定的、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领域之一。” 修改增加的内容更加强调生物学是一门科学课程,反应了自然科学的本质,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其学习成果是公民素养的基本组成。

二、在教学中的运用

直观教学、实验教学一直是生物学科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角度来看,落实《生物课程标准》理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达到“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的目的。

(一)、 师生互动,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新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通过广泛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以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在新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注重知识的探究和发现过程,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成为“教”与“学”活动的主要内容,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形式,要求师生互教互学,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这一过程使教师长期以来形成的高高在上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权威过渡到平等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实现教与学的双边互动。

教学是为了育人,学生获得知识是发展自己的起点,学生的内因是获得知识的关键。所以,应首先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兴趣成为学习的第一动力,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如在“制作叶的临时玻片标本”实验中,教师首先让学生利用显微镜观察到永久叶玻片标本的奇妙形状,然后启发学生是否想制作标本,请学生模仿教师的动作制作标本,同时提醒学生注意使用刀片切取较薄的叶的横切面标本材料的技巧。结果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发现,把两个刀片并起来切取的叶的横切面标本材料效果虽然好,但是在切取菠菜等较柔软的叶片时,却难以切取比较完整的横切面标本材料,而在两个刀片中间夹一张小纸片,就能切取比较完整的横切面标本材料,而这是实验报告中没有的。这样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

14 跃,探究兴趣更高。

(二)、多层面设计有启发性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

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编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摆脱了“以学科为中心”和“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观念的束缚,遵循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构建了人与生物圈的知识体系,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为教师开发课程资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前苏联教育家沙塔洛夫指出:“教师的创造性是学生创造性的源泉。”培养学生探究意识,首先要培养兴趣,建立对探究活动的信心,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而需要一个潜移默化、逐步积累、水到渠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多层面设计有启发性的问题,着力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如:在做模拟“馒头在口腔内的变化”实验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用面粉或大米代替馒头可以吗?面粉或大米用生的或者是熟的呢?”并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有助于学生建立对探究实验的兴趣和信心,提高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当然如果实验失败了也要加以鼓励,帮助学生分析原因,让学生在失败中也有所得。从而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无论探究成功与否,对促进学习、提高学习质量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创设机会,促其参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质疑设问,全程参与实验设计,可以极大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使之对于实验原理和方法的理解更加深刻。有时课本上原有的实验方案不一定是最佳的,而此时如果让学生自己设计,也许就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如,在进行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实验教学中,我就鼓励学生尽可能地去发现一些新的东西,结果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学生们发现:(1)用洋葱表皮外表面可以,用内表面做材料也可以;(2)在鳞片的外表皮上先划一个正方形小块,然后再撕表皮,其实不太容易。如果先将鳞叶取下来,从内向外掰断,只让外表皮连接,再轻轻撕下外表皮却非常方便。这些小发现尽管不是很科学很严格,但可以看出学生的思维在探索闪烁着创新的火花。在全程参与实验设计的过程中,处处闪烁着思维的火花。实验目的、手段、器材等能否与已有的知识及理论联系,是否有更加新颖的方案等,思考和处理这些问题都是培养探究能力的开始。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是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探究性实验教学较课堂教学有着更广阔的活动空间和思维空间,它可以激发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探索和创新欲望。学生在探索实验过程中可以把动手和动脑结合起来,从而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有所“探究”地解决问题。

在做到以上要求的基础上,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结合农场初中学生的特点,把握以下几点去落实新课标的实施。

1、尊重学生主体,细心传授知识,加强能力培养。

15 (1) 备课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我们集体备课时,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尊重学生主体。要学会根据初中生物课程的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同时还要学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的目标进行调整,如要及时观察学生的接受能力,不断地进行评价和调整以期有效地实现课程目标,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

(2) 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发展,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任人。在教学中,设计各类教学活动,使学生的各种感官都动起来,如生物教学中的情景教学,它能有助于学生很好地进入学习状态,并学会从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发展。

(3)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独立获取知识,使他们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能力得到训练。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个认知过程,也是一个探究过程,还是一个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过程。学习过程的知识探究不仅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也包括用自己的头脑获取新知识的方法与步骤,以及自己运用已获得的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对学生将来的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4) 保护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勇于实践和动手的能力得到提高。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无拘无束地设问,大胆放心地去试验,给学生创设一个驰骋的空间,保护好他们的创造性,在生物教学中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多思考,同时要允许学生犯错误,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勇于实践,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才会逐步提高。

2、尊重学生个体,注重教学的方法与过程

教学方法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质量,要以正确的教育思想为指导,了解学生学习知识的特点,研究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遵循教学规律,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既要贯彻统一要求,又要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坚持启发式,反对注入式。在生物教学中,要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恰到好处地运用教具、学具和电教手段,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生动活泼地得到发展。

3、融情感熏陶与学习活动于一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达成辨证统一。 学习者的情感培养是教学目标的重要方面。情感对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习兴趣、巩固基础知识和提高能力水平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通过利用课程资源去熏陶,通过创设情景,创造氛围,由学生自己去体验,去感悟。

总之, 新课标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合作,学会探究,新课程将以创新为中心,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创造的欲望,勇于创新。新课改教师要先行。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充电,学习新知识,提高自身修养,贯彻

16 新课标的指导思想,更新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争取成为一名成熟的、优秀的生物教师。

以上是我的学习汇报,如有不周到之处,我愿意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希望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九三管理局初中生物教学能再上一个新的台阶,最后我把赞美我们教师的诗句送给大家,共同感受这份自豪:四度春风化绸缪, 几番秋雨洗鸿沟。 黑发积霜织日月, 粉笔无言写春秋。 蚕丝吐尽春未老, 烛泪成灰秋更稠。 春播桃李三千圃, 秋来硕果满神州,祝愿我们全体教师心情愉快、工作顺利、家庭幸福,谢谢,再见!

1 初中生物新课标培训(讲课稿)

实验中学 田振冀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是实验中学的生物教师田振冀,今年暑期我有幸被教育局派到石家庄进行初中生物新课标培训,在此感谢教育局给我这次学习的机会。在座的大多都是我的前辈,有着更丰富的经验,也有我的小师弟和师妹,你们接受信息的能力更快,而本人才疏学浅,却肩负着领导对我的信任,九三生物教师对新信息的期盼,我深知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因此, 我力争作好一粒种子把学到的知识带了回来,希望我所学到的知识能给大家的教学带来一丝感悟。

我们这次新课标培训于8月1日报到8月4日结束,历时3天,是由省教育学院生物教育学会请国家级专家也是教材的主要编写人赵占良老师对我们进行培训的,下面我将从2011版生物课标简介和教科书的总体介绍及个人学习感悟三方面进行汇报,首先汇报一下2011版生物课标简介。

一、修订的依据

2004年和2007年教育部组织的全国范围的课标实验调研数据。

各地教研部门和有关单位提交的课标修改意见。

国际科学教育的相关经验。

二、修订的过程

2003-2004,加强德育,精简案例,打磨文字。

2007-2008,修改课程性质部分,精简案例,降低具体内容标准的教学要求(调整目标行为动词)。

2009-2011,强调重要概念的教学,列出50个重要概念,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都强调概念教学。

三、修订后课标的特点

保持实验稿特色:理念鲜明,目标明确,框架新颖,内容简明,结构合理

更加重视概念教学

内容更趋全面合理

更具可行性

四、修订课标的主要变化

(一)课程性质的表述

(二)内容标准(课程内容)

(三)教学建议

(四)教材编写建议

(五)评价建议

(一)关于课程性质

实验稿的表述: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是农、林、牧、副、渔、医药卫生、

2 环境保护及有关应用科学的基础。生物科学经历了从现象到本质、从定性到定量的发展过程,并与工程技术相结合,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课程是国家统一规定的、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领域之一。

生物具有其自身的学科的性质:自然科学属性、特殊性、基础性

过程性、应用性

2011版:

生物科学有着与其他自然科学相同的性质。它不仅是一个结论丰富的知识体系,也包括了人类认识自然现象和规律的一些特有的思维方式和探究过程。生物科学的发展需要许多人的共同努力和不断探索。这些是生物学课程性质的重要决定因素。

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学课程是自然科学领域的学科课程,其精要是展示生物科学的基本内容,反映自然科学的本质。它既要让学生获得基础的生物学知识,又要让学生领悟生物学家在研究过程中所持有的观点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生物学课程期待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在亲历提出问题、获取信息、寻找证据、检验假设、发现规律等过程中习得生物学知识,养成理性思维的习惯,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发展终身学习的能力。学习生物学课程是每个未来公民不可或缺的教育经历,其学习成果是公民素养的基本组成。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学课程是国家统一规定的、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学科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领域之一

变化要点:强调了生物学课程作为一门自然科学课程,应当展示生物学的基本内容,反映自然科学的本质。应当成为一门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教育课程:不仅习得科学知识,还要领悟科学方法;不是被动地记忆和理解科学知识,而是通过亲身参与探究过程,习得知识,体验过程,领悟方法,训练思维,养成科学态度,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二)关于内容标准(课程内容)

强调重要概念

增加动物类群

调整部分条目的目标行为动词

案例集中移到最后作为附录

其他变化

强调重要概念

在“课程内容”的十个一级主题中,都列出了本主题的重要概念。

对重要概念以描述概念内涵的形式进行描述。

什么是概念

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反映了客观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人类在认识过程中,把所感觉到的事物的共同特点抽出来,加以概括,就

3 成为概念。

——《现代汉语词典》

概念的要素

传统意义上的概念

概念的名称、定义、内涵、外延。

如生态系统的概念

名称:生态系统

定义:一定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

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内涵: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

外延:一片森林,一条河流等。

什么是“重要概念”

实际上是强调核心概念。

什么是重要概念:“生物学重要概念处于学科中心位置,包括了对生命基本现象、规律、理论等的理解和解释,对学生学习生物学及相关科学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课标P32)

费德恩( Feden) 等人认为, 核心概念是一种教师希望学生理解并能在忘记其非本质信息或周边信息之后, 仍然能应用的概念性知识(例如“花”)。

埃里克森( Erickson) 认为, 核心概念是指居于学科中心, 具有超越课堂之外的持久价值和迁移价值的关键性概念、原理或方法。这些核心概念具有广阔的解释空间, 源于学科中的各种概念、理论、原理和解释体系, 为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深入的视角, 还为学科之间提供了联系。

美国2011版《K —12科学教育框架:实践、跨学科概念和核心概念》 核心概念不是一系列的事实,而是具有解释力的概念。

核心概念的标准:

学科的关键性原理;

为理解和研究更为复杂的概念和解决问题提供重要工具;

与学生的兴趣和生活经验相关,或者关系到社会和个人需要运用科学知识来理解的事物;

在各个年级可以进行不同水平的教与学,概念的深度和复杂度随年级的增长而增加。

生命科学的核心概念:

(1)从分子到生命体:结构与进程

(2)生态系统:相互作用、能量驱动

(3)遗传与变异

(4)生物演化:统一性与多样性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主题下的重要概念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动物细胞、植物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等结构,

4 以进行生命活动。

相比于动物细胞,植物细胞具有特殊的细胞结构,例如叶绿体和细胞壁。

细胞能进行分裂、分化,以生成更多的不同种类的细胞用于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

一些生物由单细胞构成,一些生物由多细胞组成。

多细胞生物体具有一定的结构层次:包括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和生物个体。

“生物与环境”主题的重要概念

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一个生态系统包括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的植物、动物、微生物以及非生物环境。

依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不同作用,一般可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然后通过食物链(网)传给消费者、分解者,在这个过程中进行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重要概念的特点

是课程内容中重要知识内容的提炼

以陈述句表述,以表达概念内涵的形式表述,重在让学生理解概念,明确理解的程度。

如何认识50条重要概念

这50条重要概念是从课程内容中提炼出来的重要知识,其中有的是传统意义上的概念(有概念的名称、内涵和外延),有的不是。课标中的“概念”比逻辑学、心理学意义上的“概念”要宽泛

不纠结于核心概念、重要概念、具体概念的区分

重要的是理清相关概念的关系,把握其内容逻辑联系,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

还要区分事实性知识与概念性知识,词典中的概念与头脑中的概念,前概念与科学概念,生活中的概念与科学概念,正确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

区分事实性知识与概念性知识;如:

1.工业污染区,深色的桦尺蛾越来越多,浅色的桦尺蛾越来越少(事实)。

2.工业污染区,桦尺蛾的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概念)。

3. 白马非马。“白马”是事实,“马”是概念。

生物学事实本身不能迁移,它是构建概念的基础,只有形成概念后,才能迁移。

事实是可以观察到的,可以被描述的。在此基础上通过归纳、概括、抽象等一系列思维活动形成概念。

5 概念是思维活动的结果,概念是以事实为基础的。

事实材料多少与概念建构的关系:并非一定正 相关,如花的概念。 区别头脑中的概念与词典中的概念

“白马非马”。人人头脑中都有马的概念,但不同人头脑中马的概念是有差别的。其他如“科学”、“生物”等。

词典中也有的马的概念,是唯一的。

教学中讲述的概念是“词典中的概念”,学生建构的是头脑中的概念。 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构接近于“词典中的概念”的概念。仅靠讲述是有局限性的,通过观察、实验、思维建构的概念才能更好地建构头脑中的概念。

区别前概念与科学概念

一是不经过专门的教学, 在日常生活中通过积累经验或道听途说而获得的概念, 这类概念称为前概念 ;

二是在教学过程中, 通过揭示概念的内涵而形成的概念, 这类概念属于科学概念。

前概念中往往包含科学的成分,但不够准确。前概念有时是错误概念。如“鲸是鱼”,“植物白天进行光合作用,夜晚进行呼吸作用”,“呼吸就是呼气和吸气”。

前概念(包括错误概念)既对学习构成障碍,也是教学应当充分利用的资源。

例如,呼吸运动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前概念是吸气导致胸廓扩大,吸气导致胸廓缩小。利用前概念提出问题,再用演示实验证明科学的结论,教学有效性会提高。

生活中的概念与科学概念

学生在学习科学概念之前,头脑中往往已经具有一些来自生活的概念,有的与科学概念近似,有的则与科学概念矛盾。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的概念在科学视野中的不足之处,是概念教学的重要环节。提供或让学生直接观察科学事实,是由生活中的概念过渡到科学概念的关键。

例如,细胞、花、呼吸、细菌对人有害等。

建立科学概念对提高科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科学概念并非都能彻底取代生活中的概念

重视概念与倡导探究的关系

概念是思维的产物,也是思维的工具,又称思维的细胞。

思维能力是探究能力的核心。

建构概念的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是原有概念与新情境冲突后,产生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可以通过别人解释而解决,也可以通过自己探究来解决。

探究的结果产生对新概念的认同,这是探究的目标之一。

可见二者具有高度关联性和一致性,不可偏废。

6 增加动物类群

实验稿:概述无脊椎动物类群(如环节动物、节肢动物等)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概述脊椎动物类群(如鱼类、鸟类、哺乳类等)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概述无脊椎动物不同类群(如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概述脊椎动物不同类群(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增加动物类群内容的意义

让学生对生物界的全貌有较全面的认识,避免对动物重要性认识不足的误导。

(“课程设计思路”中删除了“绿色植物和人是生物圈中作用最大的两类生物”)

增进对动物与人类关系的认识,为学习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等内容打基础。

为学习生物的进化内容打基础。

教学中如何把握动物类群内容

关于各类群的主要特征:主要从外部形态上比较,能区分出各个类群即可。不能从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生理、生殖和发育等方面全面讲述,也不可能展现从低等到高等各器官系统的进化脉络。

代表动物和其他种类的关系:前者简要,后者丰富。

各类群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分开讲述,但要避免重复。让学生多参与补充教材内容

调整部分条目的目标行为动词

说明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

“说明”改为“说出”

解释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解释”改为“举例说出”

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

“形成”改为“认同”

案例集中移到最后作为附录

“案例”改为“教学与评价实例”。

删去了“案例:制作小肠壁结构的模型”

其他变化

“学习目标的说明”补充了新的目标动词

知识性目标动词中补充了“写出、估计”

技能性目标动词中补充了“进行、制作”

“内容标准”改为“课程内容”,“具体内容标准”改为“具体内容”。

7 调整活动建议

增加了“为班级或家庭中的植物浇水、施肥”“调查当地有关食品安全的实例”“收“收集有关肾透析、肾移植方面的资料”

删去了“组织学生参观养鸡场”

将“探究某种动物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改为“观察人或动物的某些反射活动,说明其意义”

具体内容中“绿色植物为所有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所有”改为“许多”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前言第一句话“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作用最大的一类植物”删掉。

其他细节修改

三、关于教学建议

增加关于概念教学的建议

强调教学活动应当围绕重要概念展开,教学方式可以是讲授、演示、实验、资料分析、讨论等。

强调恰当处理概念与事实的关系,前概念与科学概念的关系

四、关于评价建议

从评价的内容上看,改变了实验稿只写能力和情感两方面评价建议的做法,增加了关于知识目标达成情况的评价建议:

“要利用发好纸笔测验等方式检测学生知识目标的达成。在编制纸笔测验试题时,应体现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要求。在具体操作中,要重视考核核心的、具有良好结构的知识,而不是枝节的、零散的知识;要重视考核学生对生物学概念、原理的理解和应用以及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

从评价的方式上,明确提出“倡导评价方式的多样化”,重视表现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除笔试外,还要重视采用实验操作、制作设计等任务表现性方式进行评价。

保留实验稿中“档案夹”方法。

五、教材编写建议

删掉了“本《标准》的内容标准不追求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关于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强调了“教材内容的表述应该重视生物学概念的准确性”。

如何加强重要概念的教学

学生学习科学不能仅仅是背诵一些事实或孤立的信息。

教师在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时,应注意围绕重要概念展开,精选恰当的教学活动内容,其教学方式可以是讲授、演示、实验、资料分析、讨论等,以促成学生对重要概念的建立、理解和应用。

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需要向学生提供各种丰富的、有代表性的事实

8 来为学生的概念形成提供支撑;另一方面,教学活动不应仅仅停留在让学生记住一些生物学事实,而是要帮助学生通过对事实的抽象和概括,建立生物学重要概念,并以此来建构合理的知识框架,进而为学生能够在新情境下解决相关问题奠定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必须注意到学生头脑中已有的概念,特别是那些与科学概念相抵触的错误概念,帮助学生清除错误概念,建立科学概念。

强化概念教学的教学策略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利用学生的生活

经验和前概念,引发认知冲突。

二、层层深入,螺旋上升。以问题驱动学习过程

(思考、讨论、资料分析、观察、实验等)

三、提供多种事实资料,或引导学生归纳,

或分步阐述概念的含义,帮助学生形成

科学概念。

四、准确、清晰地表述概念的内涵。

五、利用练习题,检测概念的掌握情况,在新

的情境中应用概念。

下面对教科书的总体进行一下介绍

一、修订的依据是:

1、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2、相关研究的依据

A 、“十五”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国家级重点课题“新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开发的研究与实验”之生物学科分课题

B 、国家社科基金“十一五”规划国家课题“新课改后各类教材特点的比较研究”之生物学科分课题

C 、国家社科基金“十一五”规划国家课题“中小学生学科学业评价标准的研究与开发”之生物学科分课题

3、教材实验的依据

二、修订的指导思想

1、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贯彻“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体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有关要求,为实现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服务。

2、体现义务教育的性质、任务和要求,遵循修订的课程标准,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3、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反映学科特点,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

9 4、借鉴国内外同类教材编制的有益经验,充分考虑学校教学的实际情况,面向大多数地区,面向大多数学校,使教材便利教学。

修订的原则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符合修订后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要求。

2、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与生活生产实践相结合,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3、全面落实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体现时代发展新要求、社会新变化和科学技术新进展。

4、教材内容与结构体系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符合学生学习心理规律和教学规律的教材设计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好学、乐学、会学。充分考虑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及学生个体差异,提高教材的适用性。

5、教材结构体系更加科学严谨,各册教材保证知识和能力体系的连贯性、层次性。与相关学科教材之间做到相互协调配合,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杜绝相互矛盾现象的发生。

6、精选教材内容,对内容过多、要求过高、难度过深的内容进行调整,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四、不变的有哪些?

1、总体框架体系不变

2、教材编写思路、理念基本不变:1)在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上保留整套教材“突出人与生物圈的知识体系”;2)以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3)以帮助学生建构和理解重要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4)以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为突破口。5)使教材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和社会需求,同时反映生物科学的新进展及其在社会中的广泛应用。

五、有哪些变化?

1、内容上的变化:局部内容调整(整合、简化、增加、移位、删除等),细节上的变化。

2、呈现方式的变化:有利于落实重要概念的教学,方便学生开展探究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版式设计和图片质量上的变化:更加方便学生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内容的主要变化

1、知识内容:框架体系基本不变,七年级教材做减法,八年级教材做加法。也就是说七上:整合、简化生态部分、“细胞的生活”,基因、DNA 、染色体内容移至八下,病毒”移至八上,整合、简化绿色植物部分。七下:删去三节:“计划生育” “空气质量与健康”“人粪尿的处理”。八上:增加动物的类群、病毒等内容;八下:增加基因、DNA 、染色体关系的内容

10 (从七上移来)。此外,强调重要概念的教学,也给教材带来知识内容详略程度上的变化及练习题的变化。

2、科学探究活动内容:①删除了几个可性行不高或价值不高的探究活动(植被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晚育的意义、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②提高了探究活动材料选择的开放性;突显了科学方法的指导;增加了实验与演示实验。

(下面结合实例具体说一下)„„

教材中探究活动与课标中活动建议的关系

1)课标中绝大部分活动建议都在教材中落实。

2)教材落实课标的活动建议有不同的形式:探究、实验、观察与思考、资料分析、课外实践等。

3) 教材中的活动多于课标中的活动建议。

4)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从教材中选取学生必做的活动。

(结合一些具体事例说一下探究活动的变化)„„

3、增加反映科技和社会新进展的内容:实验本有些内容已略嫌陈旧,此次予以更新。补充了反映科技和社会新进展的内容。(片) 如:克隆羊与克隆哺乳动物、微藻与生物柴油。(下面谈一下)

教材如何落实重要概念的教学

1、单元引言指向本单元重要概念

2、每节开头增设“想一想、议一议”栏目;利用前概念引发认知冲突,为建构科学概念打基础;

3、每节开始部分的“通过本节学习,你将知道”以问题形式列出本节重要概念或相关知识;

如„„

4、部分章节的标题本身就是重要概念的陈述;如„„

5、精选事实性材料支持概念的建构;

6、注重通过探究活动建构概念;如„„

7、更加明确地表述概念并以黑体字排印;

8、增加辨析概念的练习题;

9、“单元小结”引导学生所学重要概念进行梳理和总结;如„„

10、提高插图的有效性。如„„

(二)呈现方式的主要变化

1、版式的变化:版式设计突出不同功能板块的区分(如主副栏编排,学习的主干内容放主栏,相对次要的内容以“小资料”、“试一试”“?”的形式放在副栏)2、每节另起面。如„„ 3、插图的变化:更新大部分插图,突出原创性,提高精美度(下面是部分插图示例)。如„„

下面我将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下册的新教材进行详细解析:略

经过新课标和新教材的培训我的感悟很多,收获很多,下面我将其进行了整合简单归纳为以下几点:

11 一、通过培训学习了解了新课标(2011年版)的一些重大变化

1、通过本次培训学习加深对新课标(2011年版)了解

新课程的性质强调了生物学课程作为一门自然科学课程,应当展示生物学的基本内容,反映自然科学的本质,使之成为一门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教育课程。新课程的内容标准(课程内容)强调重要概念的教学,在“课程内容”的十个一级主题中,都列出了本主题的重要概念,并对重要概念以描述概念内涵的形式进行描述。而且增加动物类群,调整部分条目的目标行为动词,将案例集中移到最后作为附录。增加关于概念教学的建议, 强调教学活动应当围绕重要概念展开,教学方式可以是讲授、演示、实验、资料分析、讨论等。强调恰当处理概念与事实的关系,前概念与科学概念的关系。从评价的方式上,明确提出“倡导评价方式的多样化”,重视表现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除笔试外,还要重视采用实验操作、制作设计等任务表现性方式进行评价。

2、通过本次培训学习加深对新教材了解

依据《纲要》精神,《标准》修订组在修订过程中,一直关注一线教师的意见,降低了部分具体内容的要求。主要体现在: (1)“科学探究”主题:在发展科学探究能力方面,将“实施计划”中的“收集数据。评价数据的可靠性”改为“收集证据、数据。尝试评价证据、数据的可靠性”,适当地降低了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处于同样的考虑,将“表达交流”中的“撰写探究报告”改为“写出探究报告”。 (2)“生物体结构层次”主题:原“说明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的要求提得比较高,这意味着不仅要求能“说出”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还要能从光学和成像原理的角度加以说明。修订后改为“说出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显然比较适合初中学生的实际水平。 (3)“生物与环境”主题:原“解释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的要求提得比较高,改为“举例说出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原要求属于理解水平,现在的要求属于了解水平。 (4)“生物多样性”主题:原“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的要求提得比较高,现改为“认识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这就使原先要求达到“领悟水平”的高级情感目标要求,变为“反应水平”的中级情感目标要求。

增加部分具体内容 《标准》与《标准(实验稿)》相比较,在内容标准第八个主题是“生物多样性”。在这次的修订中,在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增加了“苔藓植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软体动物”、“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增加的这部分内容,既与生物多样性有关,又能使学生对地球上的生物种类有个全面的了解,还能为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和关爱生物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奠定一定的基础。

修订、删除或添加部分活动建议 (1)在“生物圈中的人”的主题中,对应于“概述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具体内容,原“探究某种动物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活动建议改为“观察人或动物的某些反射活动,说明其意义”。

12 原活动难度较大,涉及动物的饲养、观察和探究。新活动可以涉及动物饲养也可以不涉及动物饲养,将“探究”改成“观察”,难度也明显降低,给予教材编写和教师教学更大的自主选择的余地。 (2)在“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主题中,对应于“说明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具体内容,增加了“为班级或家庭中的植物浇水、施肥”活动建议。因为活动与日常生活相联系,增加这一活动不会增加学生的负担,而该活动的实施目的更多地体现在“关爱班级”“关爱家庭”“关爱植物”等情感目标上。 (3)在“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主题,对应于“描述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具体内容,原“有条件地方组织学生参观养鸡场,了解鸡的产卵、孵化过程”被删除,原因主要是养鸡场的防疫要求不允许该活动的开展。

删除部分实例 新修订的《标准》将原先分散在各部分的12个教学实例(过去叫案例)集中到附录中。此外,还删除了“制作小肠壁结构的模型”这一实例。有些教师认为“制作小肠壁结构的模型”教学实例中的制作小肠结构模型的方法不太科学,主要是皱褶的方向应该是横向的,而实例中纸的皱褶方向是纵向的。其实,这一实例没有错误,因为这仅仅是一个模型。所谓“模型”就是模拟所要研究事物原型的结构形态或运动形态,是事物原型的某个表征的体现,同时又是事物原型的抽象和概括。它不再包括原型的全部特征,但能体现原型的本质特征。“小肠壁结构的模型”中的“皱襞”只是一种“抽象和概括”,体现了“皱襞增大小肠内表面积”的“本质特征”。考虑到部分生物教师的想法,所以将其删掉了。 还有,“生物进化主要历程”的拼图游戏,有些教师认为这一活动,更适合小学生。其实,游戏是对不同年龄学生都适用的学习方式,在不同的游戏活动中学生是在经历、感悟或体验,而不仅仅是在游戏。为此,在“引导并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教学建议中,增加了相关内容:“5.探究性学习不是全部的教学活动。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模型游戏等多种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达到教学目标。” 此外,《标准》与《标准(实验稿)》相比较,还有一些地方作了修订: (1)对“前言”的文字作了较多的修改。 修改后不仅文字更加通顺、更加逻辑性,更重要的是体现了对科学精神、创新意识、环境意识的重视。 (2)对“课程性质”的文字作了较多的修改。《标准(实验稿)》将课程性质描述为“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是农、林、牧、副、渔、医药卫生、环境保护及其他有关应用科学的基础。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学课程是国家统一规定的、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领域之一。” 而《标准》则改为“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是农林、医药卫生、环境保护及其他有关应用科学的基础。生物科学经历了从现象到本质、从定性到定量的发展过程,并与工程技术相结合,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生物科学有着与其

13 他自然科学相同的性质。它不仅是一个结论丰富的知识体系,也包括了人类认识自然界的一些特有的思维方式和探究过程。生物科学需要许多人的共同努力和不断探索。这些是生物学课程性质的重要决定因素。”“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学课程是自然科学领域的学科课程,其精要是展示生物科学的基本内容,反映自然科学的本质。它既要让学生理解基础的生物学知识,又要让学生领悟生物学家在研究过程中所持有的观点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生物学课程期待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在亲历提出问题、获取信息、寻找证据、检验假设、发现规律等过程中习得生物学知识,养成理性思维的习惯,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发展终生学习的能力。学习生物学课程是每个未来公民不可或缺的,其学习成果是公民素养的基本组成。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学课程是国家统一规定的、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领域之一。” 修改增加的内容更加强调生物学是一门科学课程,反应了自然科学的本质,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其学习成果是公民素养的基本组成。

二、在教学中的运用

直观教学、实验教学一直是生物学科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角度来看,落实《生物课程标准》理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达到“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的目的。

(一)、 师生互动,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新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通过广泛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以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在新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注重知识的探究和发现过程,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成为“教”与“学”活动的主要内容,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形式,要求师生互教互学,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这一过程使教师长期以来形成的高高在上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权威过渡到平等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实现教与学的双边互动。

教学是为了育人,学生获得知识是发展自己的起点,学生的内因是获得知识的关键。所以,应首先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兴趣成为学习的第一动力,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如在“制作叶的临时玻片标本”实验中,教师首先让学生利用显微镜观察到永久叶玻片标本的奇妙形状,然后启发学生是否想制作标本,请学生模仿教师的动作制作标本,同时提醒学生注意使用刀片切取较薄的叶的横切面标本材料的技巧。结果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发现,把两个刀片并起来切取的叶的横切面标本材料效果虽然好,但是在切取菠菜等较柔软的叶片时,却难以切取比较完整的横切面标本材料,而在两个刀片中间夹一张小纸片,就能切取比较完整的横切面标本材料,而这是实验报告中没有的。这样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

14 跃,探究兴趣更高。

(二)、多层面设计有启发性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

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编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摆脱了“以学科为中心”和“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观念的束缚,遵循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构建了人与生物圈的知识体系,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为教师开发课程资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前苏联教育家沙塔洛夫指出:“教师的创造性是学生创造性的源泉。”培养学生探究意识,首先要培养兴趣,建立对探究活动的信心,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而需要一个潜移默化、逐步积累、水到渠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多层面设计有启发性的问题,着力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如:在做模拟“馒头在口腔内的变化”实验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用面粉或大米代替馒头可以吗?面粉或大米用生的或者是熟的呢?”并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有助于学生建立对探究实验的兴趣和信心,提高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当然如果实验失败了也要加以鼓励,帮助学生分析原因,让学生在失败中也有所得。从而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无论探究成功与否,对促进学习、提高学习质量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创设机会,促其参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质疑设问,全程参与实验设计,可以极大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使之对于实验原理和方法的理解更加深刻。有时课本上原有的实验方案不一定是最佳的,而此时如果让学生自己设计,也许就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如,在进行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实验教学中,我就鼓励学生尽可能地去发现一些新的东西,结果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学生们发现:(1)用洋葱表皮外表面可以,用内表面做材料也可以;(2)在鳞片的外表皮上先划一个正方形小块,然后再撕表皮,其实不太容易。如果先将鳞叶取下来,从内向外掰断,只让外表皮连接,再轻轻撕下外表皮却非常方便。这些小发现尽管不是很科学很严格,但可以看出学生的思维在探索闪烁着创新的火花。在全程参与实验设计的过程中,处处闪烁着思维的火花。实验目的、手段、器材等能否与已有的知识及理论联系,是否有更加新颖的方案等,思考和处理这些问题都是培养探究能力的开始。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是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探究性实验教学较课堂教学有着更广阔的活动空间和思维空间,它可以激发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探索和创新欲望。学生在探索实验过程中可以把动手和动脑结合起来,从而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有所“探究”地解决问题。

在做到以上要求的基础上,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结合农场初中学生的特点,把握以下几点去落实新课标的实施。

1、尊重学生主体,细心传授知识,加强能力培养。

15 (1) 备课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我们集体备课时,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尊重学生主体。要学会根据初中生物课程的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同时还要学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的目标进行调整,如要及时观察学生的接受能力,不断地进行评价和调整以期有效地实现课程目标,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

(2) 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发展,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任人。在教学中,设计各类教学活动,使学生的各种感官都动起来,如生物教学中的情景教学,它能有助于学生很好地进入学习状态,并学会从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发展。

(3)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独立获取知识,使他们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能力得到训练。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个认知过程,也是一个探究过程,还是一个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过程。学习过程的知识探究不仅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也包括用自己的头脑获取新知识的方法与步骤,以及自己运用已获得的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对学生将来的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4) 保护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勇于实践和动手的能力得到提高。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无拘无束地设问,大胆放心地去试验,给学生创设一个驰骋的空间,保护好他们的创造性,在生物教学中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多思考,同时要允许学生犯错误,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勇于实践,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才会逐步提高。

2、尊重学生个体,注重教学的方法与过程

教学方法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质量,要以正确的教育思想为指导,了解学生学习知识的特点,研究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遵循教学规律,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既要贯彻统一要求,又要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坚持启发式,反对注入式。在生物教学中,要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恰到好处地运用教具、学具和电教手段,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生动活泼地得到发展。

3、融情感熏陶与学习活动于一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达成辨证统一。 学习者的情感培养是教学目标的重要方面。情感对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习兴趣、巩固基础知识和提高能力水平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通过利用课程资源去熏陶,通过创设情景,创造氛围,由学生自己去体验,去感悟。

总之, 新课标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合作,学会探究,新课程将以创新为中心,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创造的欲望,勇于创新。新课改教师要先行。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充电,学习新知识,提高自身修养,贯彻

16 新课标的指导思想,更新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争取成为一名成熟的、优秀的生物教师。

以上是我的学习汇报,如有不周到之处,我愿意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希望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九三管理局初中生物教学能再上一个新的台阶,最后我把赞美我们教师的诗句送给大家,共同感受这份自豪:四度春风化绸缪, 几番秋雨洗鸿沟。 黑发积霜织日月, 粉笔无言写春秋。 蚕丝吐尽春未老, 烛泪成灰秋更稠。 春播桃李三千圃, 秋来硕果满神州,祝愿我们全体教师心情愉快、工作顺利、家庭幸福,谢谢,再见!


相关作文

  • 舟曲县教育局教研室2016年工作计划作文1500字
  • 1 舟曲县教育局教研室2016年工作计划 一.上半年工作 (一)一.二月份 1. 全面总结2015年工作. 2. 安排部署2016年工作. (二)三月份 1. 组织开展全国初中学生数学联赛. 2. 组织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网上晒课.优课评选活动. 3. 组织参加第一期全 ...

  • 初中生物法制教育文稿作文2200字
  • 1 湄潭中学生物教研组学科渗透法制教育之培训文稿 在生物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湄潭中学--李海 一.中小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 必要性 在校学生是青少年的主流,学校是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主阵地.实施渠道纵然有许多,然而课堂教学是实施中小学法制教育的主渠道.因此,有必要在各科教学中都要增加法制含量,加 ...

  • 生物实验心得体会作文作文1700字
  • 生物实验心得体会 丹寨县扬武中学:杨荣 这次我有幸参加全州中学理化生实验骨干教师学习培训,这无疑为我们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提供了一次不可多得的学习机会.作为一个生物教师,我受益匪浅,让我近距离地领略到几位教师的教学风格,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虽然各位教师的水平不一,风格各异,但每一节课都有 ...

  • 干部自传范文作文0字
  • 自传,是系统.全面地介绍自己的历史及思想演变过程的书面材料.它是申请入党的人向党组织全面汇报自己情况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党组织全面地.历史地了解申请人的重要材料. 自传的内容 根据各人不同情况,一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写: 标题."自传"第一行居中写:以下正文另起一行: 1.个人的 ...

  • 干部自传范文作文0字
  • 自传,是系统.全面地介绍自己的历史及思想演变过程的书面材料.它是申请入党的人向党组织全面汇报自己情况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党组织全面地.历史地了解申请人的重要材料. 自传的内容 根据各人不同情况,一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写: 标题."自传"第一行居中写:以下正文另起一行: 1.个人的 ...

  • 开学典礼讲话材料作文0字
  • 开学典礼讲话材料 开学典礼讲话材料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们举行龙潭八一中学**年上学期开学工作会暨**年下学期教育教学>工作总结大会,在此我主要和大家谈两个方面的情况:1.总结回顾去年下半年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情况.2.本学期的主要工作. 一.去年学校教育教学情况简介 ...

  • 初中实验室标准(修改)作文4800字
  • 1 江苏省初级中学理科实验室装备标准 一. 理科实验室建设 (一)实验室.场地设置要求 (二)实验室数量要求(包括数字化实验室) 2 说明:1. 4轨以下初中要配备1个物理实验室,化学.生物可合用1个实验室. 2. 9轨~12轨可参照12轨,13轨~16轨可参照16轨,17轨以上的可根据学校情况适量 ...

  • 新课程初中生物学科教学中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作文3300字
  • 新课程初中生物学科教学中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编码 研究类型 C 内容摘要:<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为初中生物学科课程目标确立了三个维度,课程目标由于这三个维度体现出多元化的特点.这三个维度是: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就是我们对事物总的认识 ...

  • 猜猜我是谁(吴欣娱)作文600字
  • 猜猜我是谁 我,今年8岁了,在双湖小学三年级六班读书.我没有什么特别的容貌,淡淡的眉毛下方有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长着一张能说会道的嘴巴.可惜啊,我的鼻梁有点塌,头发比较黄,这真是美中不足啊! 我的爱好是画画.每年的暑假,我都会去美术培训班学画画.有一次,我画了一个小女孩在睡觉的图画,没想到窗外有许多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