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房间(修改)作文15000字

三年级作文

1 整理房间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房间”这一故事情境,使学生体会按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分类的过程。

2.进一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初步培养有条理地整理房间的习惯。

教学重点: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学会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

教学方法:讲述、练习、讨论

教具准备:教材主题图及 “练一练“中的图片

教学教学:

一、导学

谈话:这是小明的房间,看到小明的房间你想说什么?

二、探究新知,自我展示

谈话:假如你是小明,你准备怎样整理房是?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的方法。 教师参与到学生的小组交流之中,注意及时鼓励与肯定学生的想法,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指导。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汇报。学生按照书上的提示活动手圈画分类(可能出现不同的表示方法,如把同类的圈起来,在同一类物品上画上相同的符号)。

学生在组内说自己的想法。

三、教师精讲

汇报整理房间的方法,学生汇报时可能出现下列情况:

1.分成三类:把学习用的笔、本、书、文具盒放在一起;把上衣和裤子放在一起,因为它们是穿的;剩下的都是玩具,应该放在一起。

2.分成四类:因为球是用来锻炼身体用的,应该把玩具和体育用品分开。

3.分成五类:椅子、床、柜子都是家具,也应该分成一类。家里的东西一共同五类。

4.有的学生反对这种方法,理由是:我们是在整理房间,把同类型东西放在一起就行了,又没有让我们搬家。

对学生的方法进行适时评价。

四、总结整理方法

谈话:小明也发现自己的房间很乱,他动脑筋想办法进行了整理。同学们请看,

2 这就是小明整理后的房间(课件出示整理好的房间)。看到这个房间,你想说些什么?

五、拓展练习

1.完成课后“练一练”。

第1题,把会飞的动物涂上颜色。引导学生看题的要求,电脑出示各类动物,让学生逐个认一认再涂色。

第2题,蔬菜、水果分类。让学生任选自己喜欢的头饰。

第3题,分一分。

谈话:妈妈从超市买回一堆物品,你能帮妈妈把这些东西分一分吗?

六、作业设计

回家后整理一下自己的房间,向同伴说一说你是怎样整理的。

七、板书设计

整理房间

学习用品:书、本、笔、文具盒

服装鞋帽:上衣、裤子

玩 具:小汽车、小熊

体育用品:球

一起来分类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书包”这一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根据不同的标准分类有不同的分类结果。

2.进一步体会教学与生活的联系。

3.初步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能按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体会分类标准不同匪类结果也不相同

教学难点:学会按不同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方法:讲述、练习、讨论

教具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红、黄蜡笔和水彩笔。自己的书包

教学过程:

一、导学

出示课本54页主题图,谈话:放学后,小朋友们都有序地整理好书包离去,

3 只剩下笑笑和淘气面对一桌子的东西发愁。小朋友,你们能不能帮一帮他们呢?

二、自我展示

谈话:要想帮助笑笑和淘气,我们首先得会整理自己的书包,下面就请小朋友们把自己书包里的东西掏出来整理一下。然后小组内说说自己是怎样整理的。

教师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注意及时鼓励与肯定学生的做法,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指导。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汇报。

谈话:笑笑和淘气通过动脑,也把桌子上的东西整理好了,咱们看一看,他们是怎样整理的。课件出示淘气和笑笑整理好的情况。

三、教师精讲

大家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整理的方法,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如果再整理一次,你还会有其他方法吗?

四、拓展练习

1.完成课后“练一练”。

第1题分一分,说一说共有三个小题:

电脑出示第(1)小题:人物图片,引导学生确定分类标准。再动手图画。(鼓励学生想出不同的分法。)

第(2)、(3)小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汇报交流。

第2题,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进行小组讨论。然后全班汇报交流。

五、作业设计

谈话讲清要求:放学后在家长的带领下,到图书馆或书店看一看,图书是怎样分类的,并与同伴说一说。

六、板书设计 整理书包

第一种分法:数学书、语文书、„„

生字本、算术本„„

第二种分法:数学书、算术书„„

语文书、生字本„„。

4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测试

一、按要求圈一圈(20分)

1. 把蔬菜圈起来。

2. 把水果圈起来。

3. 把学习用品圈起来。

4. 把同类的东西圈起来。

二、画一画(30分)

5. 把同一类的形状涂上同一种颜色。

5 6. 把会飞的动物涂上你喜欢的颜色。

7. 把交通工具涂上颜色。

三、连一连(20分)

8. 把左右两边同一类的连起来。

6 9. 把有关系的东西用线连起来。

四、分类(30分)

10. 请你按不同的标准给下面图形分分类。

(1)按 分 是一类, 是一类 是一类。

(2)按 分 是一类, 是一类 是一类。

(3)按 分 是一类, 是一类 ________________是一类

7 第五单元 位置与顺序

前 后

教学目标:

1.通过在具体的情境中观察、思考,认识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

2.能按照前后的顺序,描述实际情境中物体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3.通过观察、交流等活动,体会前后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认识“前、后”的位置关系,能初步运用“前、后”知识来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初步培养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并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的能力。 教学方法:情境创设、讲述、练习、讨论

教具准备:CAI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学

通过课件,说说谁在前,谁在后?引出教学内容——前后。

二、探究新知,自我展示

“百米赛跑”

1.有哪些运动员参加比赛?预测冠军。

2.比赛途中,谁在最前面? ;谁在最后面?

3.你最喜欢什么小动物?它排在第几?它的前面有谁?它的后面有谁?

(1)同桌互说。

(2)反馈。

4.比赛继续进行,为哪两只小动物加油?用“( )在( )的前面;( )在( )的后面”来说一说两只小动物的前后关系。

(1)同桌互说。

(2)反馈。

(3)师总结。

三、教师精讲

1. 你的座位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让学生自己观察,说给大家听;交换位置再观察前后变化。

2.排队买票

淘气他们去儿童乐园玩,在乐园门口排队买票。你看到他排在第几位,他前面有几个人,他后面有几个人? 一共有几人?用算式来表示。

8 淘气想排在笑笑前面买一张票,你们认为可以吗?

(1)如果你是笑笑会怎样做呢?

(2)如果让淘气站在笑笑的前面,行吗?

(3)观察图说一说。

4、自己说说:下一站是__。我去动物园,还有_站。

四、拓展练习

1.看两幅图,用前、后编一个故事。

2.指名学生说。

五、小结: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学得真棒,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有关前后的问题,那你就做个小发明家,把你发现的生活中的前后的问题记下来,明天说给大家听。

六、板书设计

前 后

( )排在第( ),它的前面有( ),

它的后面有( )

( )在( )的前面 ( )在( )的后面

作业设计

实践活动:用今天学到的知识说一说身边物体的前后关系。

上 下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上下的位置与顺序,体会上下的相对性。

2.能够联系生活中的实际情境,描述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

3.通过观察交流等活动,体会上下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能辨别一定的空间方位,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教学难点: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方法:情境法、集体交流探究讨论

教具准备:CAI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学

在上课之前呢,老师先给大家讲个小故事。在大森林里住着一位树爷爷,他善良慈祥,待人友善。在森林里有很多的好朋友。今天啊,树爷爷生日了,森林里的小动物都来为树爷爷过生日了,我们一起来看看,今天有谁来了?我们一起认识位置与顺序中的“上下”。

9 二、探究新知,自我展示

1.说一说,最上面是谁?最下面是谁?

学生观察情境图,说一说图中的数学信息。再结合“图中那只小动物在最上面?那只小动物在最下面”的问题独立思考后交流。

①确定三只动物之间的位置关系

②你能说清楚小松鼠的位置吗?

2.填一填

了解两只动物的上下位置关系。

(独立思考后集体交流。)如:“小鸟在小白兔的上面,小白兔在小鸟的下面”;“小松鼠在小鸟的下面,小松鼠在小白兔的上面”等。

三、教师精讲

猜一猜,它是谁?

(通过对话的形式,逐步缩小范围,进过两次猜测,最后确定出小动物的具体位置。)

四、拓展练习

1.摆一摆:通过摆学具的游戏活动,帮助学生在操作和描述中进一步体会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2.淘气的书柜

师:淘气家的书房里东西可多了。看他正迫不及待地想要向大家介绍他家的书柜呢。小朋友们,你们认真观察看看他家的书柜里有哪些物品?请小朋友来告诉大家。

(先看图,明确观察对象,再用语言准确表达描述的物品的相对位置。)

3.分房子

这是一道开放性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给小动物们分房子,再进行交流。

4.寻找宝物。

这里有三个盒子,分别是①号盒,②号盒,③号盒。宝物放在其中的一个盒子里面。你们猜猜在那个盒子里面?

注意了,这可是个神奇的盒子,只允许我们打开一次的,不过呢,机灵狗给了我们两条提示。我们一起来看看给我们的第一条提示是什么?(提示卡片:宝物放在①号盒的下方。)

宝物可能在哪里?

师:我们再来看看机灵狗给我们的第二条提示。(提示卡片:宝物放在③号盒的上方)

10 宝物在哪里呢?(②号盒。)点叫学生说说推理过程。

五、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设计

把你看到的有上下位置关系的事物画下来,展示给小朋友们

七、板书设计

上下

左 右

教学目标:

1. 在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有趣的活动中,体会左右的含义。

2.能够正确描述物体的左右位置关系。

3.结合摆一摆,猜一猜等活动,初步体会左右位置的相对性,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正确辨别左、右的位置关系,体验其相对性。

教学难点: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方法:讲述、练习、讨论

教具准备: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学

1.创设问题

师:小朋友们会念拍手歌吗?喜欢玩吗?谁能来表演一下

问:小朋友们,刚才他们是用什么拍掌的?

2.体验左、右。

(1)师:请伸出你的右手,再伸出你的左手。

(2)看一看。

(3)说一说。

师:在生活中,你常用右手做什么?左手做什么呢?

(4)师小结:左手、右手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可以做许许多多的事情,小朋友们瞧瞧自己的身体,还有像这样的好朋友吗?

(5)生说。(要求学生摸着说。)

(6)揭示课题。

3.小游戏:听口令,做动作。

11 举左手,举右手;举右手,举左手。

左手摸左耳朵,右手摸右耳朵。

左手拍左肩,右手拍右肩。

左脚跳两下,右脚跳两下。

拍一拍:

在身体上面、下面、前面、后面、左面、右面各拍两下掌

二、自我展示

1.找一找

(1)第一横排坐在最左边的是谁?最右边的又是谁?

(2)第二横排中,从左往右数,第__个同学是谁?从右往左数,第__个同学又是谁?

师小结:同一个人,从不同的方向去数,顺序也就不同

(3)你的左边是哪个同学?右边又是哪个同学?

(4)同桌互说:你的左面、右面都有哪些同学?

(5)全班交流。

三、教师精讲

1.创设问题情境:一只小猫要到小兔家去做客,可是它找不到去小兔家的路,请小朋友用学到的前、后、左、右的知识帮小猫找路。

2.学生展开讨论。

3.计算机演示结果。

4.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乐于助人的思想品德教育

四、拓展练习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1)判断:上楼、下楼的同学都是靠右边走的吗?

(2)同桌讨论、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3)汇报:

小结:方向不同,左右不同。判断时应把自己当做走路的人。平时我们上、下楼时,都要靠右走,按次序地走。

五、课堂总结

说说你的收获,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分课时指导练习。

六、板书设计

左 右

作业设计 练一练习题。(1、2、3、4、5、6题。)

12 教 室

教学目标:

1.再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

2.运用所学的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生活中物体的位置关系。

3.通过学习感受前后、上下、左右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能够在具体情境中根据物体所处的位置确定不同方位。

教学难点:能用语言准确描述某一物体的不同方位。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

教具准备:CAI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学

课前我们仔细观察了自己的教室,说说教室里有什么,用上前后、左右、上下等词。有条理地描述。

1.小组间相互汇报。

2.指名说。

二、自我展示

1.看情境图,说一说:图中都有些什么?这位同学是谁?你怎样找到这位同学的?(模拟活动:面向黑板,和图中同学座位方向一致,扮演图片中的情境人物,根据问题找出这位同学)

2.猜一猜,说一说游戏。

师:我走到第3排,向右走,到第2个同学那里,他(她)是谁?学生根据叙述找出所描述同学。熟悉后学生发口令找一找游戏。

三、教师精讲

1.结合书中的情境图,进行“我说你猜”的活动。运用上下、左右描述物品的位置,学生分组活动互猜。如:“它在电视机的下面”,要求学生静静思考把答案藏在心里,继续倾听描述:“在地球仪的左边”,学生会很快判断出是花盆。

交流思考判断的过程。

2.让学生自己观察,摸一摸,说一说文具盒。

根据教室实际的摆放的摆放情况,组织猜一猜的活动。

四、拓展练习

1.到游乐园里去玩,请学生站在图中小女孩笑笑的角度回答小男孩的问题,然后再请学生扮演小男孩提问,其他同学回答。例如:大汽车的前面是什么?右边

13 呢?

如果笑笑面向大楼,她的前、后、左、右各有什么?

2.教室里同学们玩猜人游戏:

(完成练一练第2题,)结合小朋友排队的情境,根据左右来确定具体每个小朋友的位置。

3.小导游:让学生说一说到火车站的路线

答案不唯一,学生说出的路线正确即可。结合生活中常遇到的问路情境,通过运用左右、前后来描述路线,体会前后、左右在生活中的应用。(描述的时候以观察者为准)如:“往前走,到路口向左转到达火车站“。还可以说:“往前走,到路口向右转,下一个路口再向左转。”

五、总结

通过本课学习,你又学会了什么本领?

六、板书设计

教室

教室的前面有:

教室的后面有:

教室的左边有:

教室的右边有:

认识图形

教学目标:

1.在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中,初步认识几何体的特点,并知道几何体的名称。

2.结合分一分、认一认、玩一玩等学习活动,积累观察、思考、交流的学习活动经验。

3.培养观察、表达和归纳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常见立体图形特征

教学难点:能准确的按物体的形状进行分类

教学方法:活动操作、交流讨论、归纳

教具准备:课件、实物图形

教学过程:

一、导学

14 1.请大家把课前收集的实物拿出来,向你们组的同学介绍一下,然后把他们放到一起。

2.桌面上的这么多实物好像有点杂乱,你们觉得呢?

怎么办?学生向本组同学介绍自己准备好的各种形状的实物。介绍交流后把小组的实物全部放在一起。

3.那就请小组同学先商量一下,怎样分类呢?

学生:可以把大的放在一起,小的放在一起。

学生:可以按形状、颜色、轻重等分类。

4.摆一摆,分一分。

请小组同学按形状把桌上的物体分一分,边分边想一想,为什么要这样分?教师参与到各组。

各组讨论操作,对小组的物体按形状进行分类。(小组同学商量,试着把相同形状的图形放到一起)

二、探究新知,自我展示

1.引导学生总结分类方法

请各组分别说一说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如:组1:我们组安形状把形体分为两类:方的一类,不方的一类。 组2:分为三类:方方的一类,球一类,像柱子似的一类。

组3:分为四类:长长的、方方的一类;方方正正的,每个面都一样的一类 两个面是平的,旁边的面是圆的一类;球一样的一类。

三、教师精讲(让学生充分感悟按形状分类,每种图形的特点)

1.我们把物体分成了四类,你喜欢和哪一类交朋友,就拿起来摸一摸、看一看、玩一玩。你能发现些什么?能提出什么问题?

2.学习认识常见的立体图形,了解其名称及图形形状特点。

四、实践应用,拓展练习、

1.学生指图形说名字

2.生活中你见过身边哪些物体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或球形的呢?

3.游戏:“你说我拿”

(1)老师说,同学拿:(小组同学中一些人蒙上眼睛, 其他人监督、判断。) 教师:请你摸出一个正方体

(2)让小组同学自己做游戏。小小设计师(搭物体)

教师让每个小组利用桌上的立体图形搭建一个东西

五、总结

15 今天我们初步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你会说一说它们的名字吗?你在身边发现了那些物体的形状和我们学过的那个图形的形状一样,说一说。

六、作业设计

玩一玩

七、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

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 球

我说你做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进一步认识几何体的特征。

2.经历观察、思考、交流等学习过程,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

教学重点:运用前后、左右、上下方位摆放几何模型

教学难点:经历思考、表达、倾听等学习过程

教学方法:操作活动、讨论、交流

教具准备:实物图形,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学

复习:我说你拿。教师说出几何体名称,学生拿出相应的物体。(回顾对立体图形的认识)

二、自我展示

1.熟悉活动规则。

一个学生与教师合作进行示范,如:师发指令:在桌子上放一个长方体,长方体的上面放一个圆柱,圆柱的上面放一个球••学生根据每一个指令摆出图形后看两者是否相同。

2.同桌之间仿照教科书中淘气和笑笑合作的步骤进行拼搭,左面的学生先搭出一个图形,然后发出指令,右面的同学进行操作。

3.操作与发指令的角色进行互换。

4.可增加积木的数量,提高游戏的难度。

三、教师精讲

1.说一说你在拼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为什么圆柱要竖起来搭?圆柱横着放有什么不好?

16 (强化学生对几何体特征的认识。)

四、拓展练习

1.明白活动规则。

两人一组。一人蒙住眼睛,根据另一人发出的指令摸出指定的几何体。

活动前,为了保证学生合作成功,教师可以先和一个学生示范。如:师发口令:“摸出一个圆柱,立在桌子上”“把正方体放在圆柱的上面”等,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立体图形的特征。

2.评价小组活动表现。

你鼓励同伴了吗?你怎么夸奖他的?你怎样让他发现错误,及时纠正的?活动中你有没有遵守秩序?你们说话的声音吵到其他小组了吗?活动完了,那一小组的学具放在规定的位置?你有没有耐心倾听伙伴的发言?等,通过评价,逐步建立学生开展探索活动的基本课堂秩序。

五、作业设计

练一练 1、2、3题。

六、板书设计

我说你做

说一说,摆一摆

古人计数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数数活动中,会认、读、写11~20各数。

2.结合数小棒、拨计数器等活动,掌握11~20各数的顺序和大小。

3.初步认识个位和十位,感受以“十”为单位的计数方法。

教学重点:认识11-20各数,理解11-20各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理解数位的概念,正确读写11-20各数。

教学方法:情境创设与组织操作探究相结合。

教具准备:CAI 课件、小棒、尺子、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学

1.师:前面我们都认识了那些数?谁能按顺序来说一说?说一说你按什么样的顺序数的?生:(1)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数。(2)按从大到小的顺序倒数。总结:我们都是一个一个数的。

17 2.数第一组的人数。

师:和刚才你数的10以内的数比,你发现了什么?

生:第一组的人数超过了10。师:生活中经常会用到比10大的数,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

二、自我展示

(一)认数、读数。(课件出示P74主题图)

1.“古人计数的故事”

古时候,数字还没有发明出来前,人们还不会今天的计数方法,牧羊人并不知道他养了多少只羊,但是这并不影响他管理好羊群。他是这样记录他的羊群数量的:牧羊人坐在羊圈门口,每出去1只羊,就在地上摆1个石子••我们来学学古人,用1根小棒代替1只羊,摆一摆,数一数。数一数一共有多少只小羊。(不能一个个出声数出来,每出现1只羊,只能对应摆1根小棒。)

(1) 牧羊人到底有多少只羊?(用刚学过的数数的知识数一数。如:1根1根数;2根2根数••数到10根。

(2)师:比10多1的数是几?比10多2、比10多3的数是多少?

2.捆一捆,认一认。(引导学生把10根捆成1捆,体会1捆代表1个十,1根代表1个一。)学生自己数出10根小棒,并将10根捆成一捆,体会10个一就是1个十.

3.让学生再拿出1根小棒

(1)现在是几根小棒?

(2)它是由什么组成的?(是由1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

(3)它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它里面有1个十和1个一).

(二)介绍计数器及数位 ,读数。

1.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十位上的1就表示是10.

2.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11.一边拨一边说:“在个位上拨几,在十位上拨几.”

3.同样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数、认、读、写、拨12~20各数.

三、教师精讲

1.教师说数,学生快速在计数器上拨出.

2.说一说它的含义及是怎么拨的,怎么比大小?

(1)比15小比11大的数有那些? 17的前面是几?后面是几? 你还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五、课堂小结

18 你今天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设计

完成练一练。(第二课时)

七、板书设计

古人计数

10、11、19 、20.

10 读作:十 ;11 读作:十一(10+1=11) ;

19 读作:十九(10+9=19);20 读作:二十(10+10=20)。

古人计数(练习课)

教学目标:

1.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数数、读数和写数,并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

2.进一步理解掌握11~20这些数的个位和十位上各数的含义。

3.培养学生能够准确地用数学语言对概念进行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11~20这些数的个位和十位上各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进一步通过数的组成等理解数位的概念

教学方法:练习、讨论

教具准备: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学

1.看谁算的都对

1-0 = 4 + 0 = 0 +5 = 4 + 1 =

5-5 = 0 + 0 = 1 + 2 = 2 + 2 =

2 + 3 = 1 + 1 = 5-3 = 5-2 =

3 + 2 = 5 + 0 = 4-2= 1 + 4 =

5-4 = 3-3 = 3 + 1 = 4-3 =

2.看图列式计算

(1)

? 只

19

(2)

?

10朵

二、填空。

1.

2.1个10和8个一合起来是( ),15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20里面有( )个十。13个一是( ),10个一是( )。

3.14的个位上是( ),表示( )个( ),十位上是( ),表示( )个( )。15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20是( )个十。 1个十和7个一是( ),4个一和1个十是( )。 个位上是9,十位上是1,这个数是( )。

4.最大的一位数是( ),最小的两位数是( )。

5.12前面一个数是( ),后面一个数是( )和11相邻的数是( )和( )。14后面的3个数是( )、( )、( )。

6.在14、8、0、11、7、1、3、16、17这些数中,从左数,第5个数是( )。从右数第4个数是( ),最大的数是( ),最小的数是( ),从大到小排列为:

7.5比( )多2 。 9比19少( )。

5比(

)少2。 比8多1的数( )。

比20少1的数是( )。

8.把下面的数从小到大排列起来。

9 12 3 7 15 2

( )<( )<( )<( )<( )<( )

三、教师精讲

课本练一练练习

四、教师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20

搭积木(20以内数的直加直减)

教学目标:

1.结合搭积木等活动,进一步体会简单的加减法的实际意义。

2.理解2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学习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到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动手操作,列出不同的算式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课件、积木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学 同学们,请欣赏漂亮的建筑,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搭积木过程中的一些数学知识。

二、探究新知,自我展示

1.“搭积木”——解决加法问题

(1)欣赏小朋友摆的积木形状,如:“L ”形。

(2)师:请继续观察画面,小丽又做了什么?(小丽又加了2块红积木)

(3)师:一共有多少个积木?如何列式呢?请边做边思考,同桌可以合作。

(4)交流列式:、 13+2

(5)全班交流13+2的计算方法

(6)优化算法:你喜欢哪种方法?

当加数比较大时,哪种方法简便?

2.练习:口算下面各题,并说出你的计算方法。

12+4 15+3 16+2 4+13 5+14

上面这几道加法题,它们的计算方法有什么共同点呢?

三、教师精讲

1.摆出18个积木,看谁摆得又对又快

2.师:拿走2块后,还剩多少块积木?如何列式呢?

3.全班交流算法

4.优化算法:你喜欢哪种方法?当减数比较大时,哪种方法简便?

5.练习:口算下面各题,并说出你的计算

21 19-3 15-4 18-6 17-1 14-3 15-5

师:上面这几道加法题,它们的计算方法有什么共同点呢?

6.师生归纳:先算几减几,再和“10”拉手[相加]

7.“动动手”——解决一图多意问题

(1)用你最喜欢的方式先表示1个十

(2)请你再任意添加一个图或其它物体的个数,组成一个算式,看谁组的多.

(3)看着实物和图,你能组成一个什么算式呢?看谁组的多?。

8.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1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你们能找到这些算式计算的规律吗?

先算 几+几,或几-几。再和 10拉手(相加)

四、拓展练习

练一练习题。

五、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

六、板书设计

搭积木(十几加几和十几减几)

13 + 2 = 15

有几瓶牛奶(9加几的进位加法)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索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借助摆小棒,拨计数器的直观操作活动,初步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理解“凑十”的计算策略和进位的计算道理。

3.在具体的计算中,养成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

教学难点: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CAI 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学

1.星期天,笑笑家来了几位好朋友,妈妈买回2箱饮料招待他们,小客人走

22 后,笑笑帮妈妈一起清理房间(出示挂图)。看着箱子里的饮料,笑笑想起了一个数学问题,你能猜出她在想什么问题?(现在一共有几瓶饮料?)

二、自我展示

1.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把你的想法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每一组请一个同学汇报你们的想法。

2.根据这个问题请你能列一道算式吗?怎么列?

9+5=你能说说9加5可以怎样算吗?

(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算法。)可结合学生的回答,可以指出凑成10来算的方法叫做“凑十法”。

观察小结:“凑十法”就是把没有学过的9加几变成已经学过的10加几来计算。

三、教师精讲

1.“9+3=”可以怎样算,你能用小棒摆出你的算法吗?自己想好后,摆给小组同学看,并说说你的想法。

请学生汇报,在书上圈一圈,说一说。

2.请学生自己摆一摆,算算“6+9=?”

观察书上的图,圈一圈并填出得数。

并问学生:虚线框是做什么的?

3.圈一圈,算一算。

请你也用圈一圈的方法,算一算练一练的第一题。

请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想法,拆大数或拆小数都可以。

四、拓展练习

1.随机报题。

9 + 2 = 9 + 5 =

9 + 8 = 9 + 6 =

9 + 9 = 4 + 9 =

选择1-2道题,学生所以说算法。

2.指导完成练一练第2—5题。

(1)第2题目的:在解决问题中巩固进位加法。

(实施方法:仔细看图后,所以说图意,独立完成。)

(2)第3题:通过登山游戏,体会到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一样。

(实施方法:小组竞赛后核对答案,交流发现规律。)

(3)第4题目的:结合毛毛虫图进一步理解进位加法。

(学生读懂题意,再结合示意图,填出结果。)

23 (4)第5题:联系学生生活情境,获取数学信息,再运用进位加法解决问题。 (学生独立读图,获取数学信息,再列式计算、解决问题。)

五、教师小结

说一说本节课你的收获。

六、板书设计

有几瓶牛奶(9加几)

9 + 5 = 9 + 3 = 6 + 9 =

有几棵树(8加几的进位加法)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8加几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计算8加几的加法。

2.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提出并解决相应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8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不同的“凑十”方法。

教学方法:问题探究

教具准备: CAI 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学

师:我们来做一做找朋友的游戏,老师问你们答。9的好朋友是几?

二、创设情境,自我展示

还记得春姑娘来了,万物都睁开了眼睛,冰雪融化了,柳树发芽了,动物们乐了,这种景色美吗?

师:为了让天更蓝,水更绿,人们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这一天人们都要种很多很多的树绿化我们的环境,学校也为了保护环境,使小朋友有更好的学习氛围,淘气他们在校园里开展了植树活动,这是他们一年级两个班的植树情况:

[出示课件] 先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

数一数一班种了几棵树?

师:我们再来看看二班种了几棵树?

师:从图中你都知道哪些数学信息?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三 、教师精讲

1.师:我们来一起解决“两个班一共植了多少棵?”

24 想一想,你是如何列式呢?

生:8+6或6+8

2.师:请同学们先试着做一做,可以把我们的好朋友小棒找来帮忙,用它来帮一帮。

师:把你认为好的想法说给小组的同学们听听吧!

3. 全班交流8+6你是怎样算的?

谁来展示一下你们小组的方法?

小组讨论交流,寻找最优计算方法。

4.观察这两个算式,看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点?这两种方法你觉得哪个计算更简便呢?

5.试一试 8+8= 7+8= 8+4= 5+8=

6.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学会8+几的加法,在计算时,我们往往看大数,分小数,先凑十,在计算,这样计算起来更简便。

四、拓展练习

1.圈一圈,算一算。

读图,动手圈一圈,如:先把10个圈在一起,再计算出结果。

2.指导完成练一练。

第1题:通过摆一摆,结合数学模型来巩固“凑十”法。

第2题:通过圈一圈,算一算,体会“凑十”的过程,巩固“凑十”的计算方法。

第3题:结合图进一步巩固进位加法。

第5题:通过连一连来巩固进位加法。

第6题目的:结合生活实际问题,运用进位加法来解决问题。

五、小结

在这节课有哪些收获?请一位小朋友给大家说一说。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

六、作业设计

练一练 P82 第4题。 七、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有几棵树(8加几)

8 + 6 = 14 8 + 6 = 14

25 有几只小鸟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操作活动,进一步探索7,6,5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计算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

3.能运用进位加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到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能正确计算7加几、6加几、5加几、4加几、3加几,掌握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迁移能力,会举一反三。

教学方法:尝试指导法。

教具准备: CAI 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学

(1)师:在一片美丽的大森林里,有一棵很大很大的树,树上有9只小鸟,瞧!又飞来了6只,现在一共有多少只小鸟呢?谁能算出来?

生 :•(回答算式,并说说计算方法。)

(2)如果树上有8只小鸟,又飞来6只,一共有多少只呢?这次谁又会算?(学生根据创设的故事情境,继续思考并回答。)

(3)请你们继续接受挑战:如果树上有7只小鸟,又飞来6只呢?怎么提问?怎样计算?

(4)小结:今天我们将用前几天学习的计算方法继续学习7、6、5、4、3加几。(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自我展示

1.共同学习7+6.

(1)同桌之间动手摆小棒,说一说可以怎样想?

(2)指名汇报。(指名到讲台前,边操作边讲解,师点拨)

(3)根据学生回答,师相应板书。

2.做一做,说一说。

(能看懂多种形式的操作活动阐释出的算理。)

3.圈一圈,算一算。

进一步体会“凑十”的策略和计算过程。

三、教师精讲

想一想,填一填。

1.巩固学生的计算技能;

26 2.通过计算,观察、继续填写算式,引导学生发现算式之间的规律)。

四、拓展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练一练习题。

(教师放手,让学生大胆尝试,独立探究,开拓思维。)

如: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你是怎样圈的?那种方法最简便?说一说你是怎样快速做完的,有什么巧办法?你还发现了什么规律?)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发现可以用很多种方法来计算7、6、5、4、3、2加几,你能说一说这些方法吗?你觉得那种方法简便就用哪种方法来计算。

六、作业设计

P84 第3题。

七、板书设计

有几只小鸟(7、6、5、4、3加几)

7 + 6 = 13 7 + 6 = 13

练习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熟练计算9、8、7、6加几。

2.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好习惯。www.12999.com

教学重点:提高学生计算9,8,7,6加几的速度。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计算9,8,7,6加几的准确性。

教学方法:尝试指导,效果回授教学。

教具准备:课件、卡片。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学

拍手说唱“凑十歌”。

一九一九好朋友,

二八二八手拉手,

三七三七真亲密,

四六四六一起走,

五五凑成一双手,

用它加减不用愁。

二、自我展示,教师精讲

27 1.练习三第1题。(本题结合登台阶的游戏,进一步体会20以内数的大小和顺序)

2.练习三第2题。(进一步巩固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

3.第3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仔细观察,发现并交流算式中隐藏的规律。

4.第4题。本题结合图促进对加减法意义的理解,并能正确计算。

5.第5题。看谁的小花开的最快?(采用游戏的形式,要求又快又准)

6.第6题。先引导学生看图,说一说图意再列式计算。

7.第7题。要求准确计算,逐步达到熟练。

8.第8题。本题可以用游戏形式进行练习。

如:师举出 13,学生找出得数是13的算式。

三、拓展提升

完成练习三第9题。Www.12999.c o m

本题是开放题。学生可以填出一个符合条件的数即可。

(拓展:方格里最小或最大能填几,讨论应填数的范围。)

学生说题意。讨论怎样解决这样的问题?该怎样想?

四、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想法?

五、作业设计

练习三 第3、7题

六、板书设计

练习三

做个加法表

教学目标:

1.经历整理加法表的活动,初步了解算式之间的联系,提高20以内数的加法计算正确率。

2.在观察、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熟练计算20以内数的加法。

教学难点:能够通过观察思考,在加法表中找规律。

教学方法:尝试指导,效果回授教学法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20以内进位加法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学

28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20以内的所有加法,今天我们和以前一样,系统的整理我们学过的所有20以内的进位加法算式。整理成20以内的进位加法表。你们有信心吗?

(设计意图:明确要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良好的氛围。)

二、自我展示

1.整理加法表。

师:先在小组内把学过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算式写在卡片上,注意写得越完整越好。(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讨论写卡片。)

师:想一想先确定一个标准,按什么分类整理呢?

学生可能会说:

•找出得数是11的加法算式排成一排。

•找出得数是12的算式排成一排。

•有些加法算式里面都有9等。w w w.1 2 9 9 9.c o m

•通过再次引导整理加法表时,引导学生明确整理的依据和标准,并给出部分例子做参考,降低教学难度,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如:学生会发现:

•第一行两个数相加都是11。

师:想一想第二行的算式呢?

•第二行两个数相加都是12。往下写8+4、7+5„„

师:你还有那些发现?

师:你明白同学们说的意思了吗?请和同桌合作,一起仿照上面同学的发现开始整理,完成课本P87的表格吧! (教师巡视指导小组活动,关注学生的合作。 )

组织交流展示各小组合作探究的结果。

三、教师精讲

师:下面请同学们看加法表(出示加法表) ,我们再来仔细看看从中我们都发现了哪些规律?

设计意图:表中算式的排列有明显的规律,也有隐含的规律,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归纳、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梳理能力。

四、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你们的表现很出色,学会了整理20以内进位加法算式,而且还有很多有趣的发现,找到了很多藏起来的秘密,请和更多的朋友分享你的发现和快乐。

29 五、作业设计

做个加法表

六、板书设计 做个加法表 把加法表填完整。

1 整理房间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房间”这一故事情境,使学生体会按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分类的过程。

2.进一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初步培养有条理地整理房间的习惯。

教学重点: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学会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

教学方法:讲述、练习、讨论

教具准备:教材主题图及 “练一练“中的图片

教学教学:

一、导学

谈话:这是小明的房间,看到小明的房间你想说什么?

二、探究新知,自我展示

谈话:假如你是小明,你准备怎样整理房是?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的方法。 教师参与到学生的小组交流之中,注意及时鼓励与肯定学生的想法,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指导。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汇报。学生按照书上的提示活动手圈画分类(可能出现不同的表示方法,如把同类的圈起来,在同一类物品上画上相同的符号)。

学生在组内说自己的想法。

三、教师精讲

汇报整理房间的方法,学生汇报时可能出现下列情况:

1.分成三类:把学习用的笔、本、书、文具盒放在一起;把上衣和裤子放在一起,因为它们是穿的;剩下的都是玩具,应该放在一起。

2.分成四类:因为球是用来锻炼身体用的,应该把玩具和体育用品分开。

3.分成五类:椅子、床、柜子都是家具,也应该分成一类。家里的东西一共同五类。

4.有的学生反对这种方法,理由是:我们是在整理房间,把同类型东西放在一起就行了,又没有让我们搬家。

对学生的方法进行适时评价。

四、总结整理方法

谈话:小明也发现自己的房间很乱,他动脑筋想办法进行了整理。同学们请看,

2 这就是小明整理后的房间(课件出示整理好的房间)。看到这个房间,你想说些什么?

五、拓展练习

1.完成课后“练一练”。

第1题,把会飞的动物涂上颜色。引导学生看题的要求,电脑出示各类动物,让学生逐个认一认再涂色。

第2题,蔬菜、水果分类。让学生任选自己喜欢的头饰。

第3题,分一分。

谈话:妈妈从超市买回一堆物品,你能帮妈妈把这些东西分一分吗?

六、作业设计

回家后整理一下自己的房间,向同伴说一说你是怎样整理的。

七、板书设计

整理房间

学习用品:书、本、笔、文具盒

服装鞋帽:上衣、裤子

玩 具:小汽车、小熊

体育用品:球

一起来分类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书包”这一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根据不同的标准分类有不同的分类结果。

2.进一步体会教学与生活的联系。

3.初步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能按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体会分类标准不同匪类结果也不相同

教学难点:学会按不同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方法:讲述、练习、讨论

教具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红、黄蜡笔和水彩笔。自己的书包

教学过程:

一、导学

出示课本54页主题图,谈话:放学后,小朋友们都有序地整理好书包离去,

3 只剩下笑笑和淘气面对一桌子的东西发愁。小朋友,你们能不能帮一帮他们呢?

二、自我展示

谈话:要想帮助笑笑和淘气,我们首先得会整理自己的书包,下面就请小朋友们把自己书包里的东西掏出来整理一下。然后小组内说说自己是怎样整理的。

教师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注意及时鼓励与肯定学生的做法,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指导。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汇报。

谈话:笑笑和淘气通过动脑,也把桌子上的东西整理好了,咱们看一看,他们是怎样整理的。课件出示淘气和笑笑整理好的情况。

三、教师精讲

大家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整理的方法,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如果再整理一次,你还会有其他方法吗?

四、拓展练习

1.完成课后“练一练”。

第1题分一分,说一说共有三个小题:

电脑出示第(1)小题:人物图片,引导学生确定分类标准。再动手图画。(鼓励学生想出不同的分法。)

第(2)、(3)小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汇报交流。

第2题,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进行小组讨论。然后全班汇报交流。

五、作业设计

谈话讲清要求:放学后在家长的带领下,到图书馆或书店看一看,图书是怎样分类的,并与同伴说一说。

六、板书设计 整理书包

第一种分法:数学书、语文书、„„

生字本、算术本„„

第二种分法:数学书、算术书„„

语文书、生字本„„。

4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测试

一、按要求圈一圈(20分)

1. 把蔬菜圈起来。

2. 把水果圈起来。

3. 把学习用品圈起来。

4. 把同类的东西圈起来。

二、画一画(30分)

5. 把同一类的形状涂上同一种颜色。

5 6. 把会飞的动物涂上你喜欢的颜色。

7. 把交通工具涂上颜色。

三、连一连(20分)

8. 把左右两边同一类的连起来。

6 9. 把有关系的东西用线连起来。

四、分类(30分)

10. 请你按不同的标准给下面图形分分类。

(1)按 分 是一类, 是一类 是一类。

(2)按 分 是一类, 是一类 是一类。

(3)按 分 是一类, 是一类 ________________是一类

7 第五单元 位置与顺序

前 后

教学目标:

1.通过在具体的情境中观察、思考,认识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

2.能按照前后的顺序,描述实际情境中物体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3.通过观察、交流等活动,体会前后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认识“前、后”的位置关系,能初步运用“前、后”知识来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初步培养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并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的能力。 教学方法:情境创设、讲述、练习、讨论

教具准备:CAI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学

通过课件,说说谁在前,谁在后?引出教学内容——前后。

二、探究新知,自我展示

“百米赛跑”

1.有哪些运动员参加比赛?预测冠军。

2.比赛途中,谁在最前面? ;谁在最后面?

3.你最喜欢什么小动物?它排在第几?它的前面有谁?它的后面有谁?

(1)同桌互说。

(2)反馈。

4.比赛继续进行,为哪两只小动物加油?用“( )在( )的前面;( )在( )的后面”来说一说两只小动物的前后关系。

(1)同桌互说。

(2)反馈。

(3)师总结。

三、教师精讲

1. 你的座位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让学生自己观察,说给大家听;交换位置再观察前后变化。

2.排队买票

淘气他们去儿童乐园玩,在乐园门口排队买票。你看到他排在第几位,他前面有几个人,他后面有几个人? 一共有几人?用算式来表示。

8 淘气想排在笑笑前面买一张票,你们认为可以吗?

(1)如果你是笑笑会怎样做呢?

(2)如果让淘气站在笑笑的前面,行吗?

(3)观察图说一说。

4、自己说说:下一站是__。我去动物园,还有_站。

四、拓展练习

1.看两幅图,用前、后编一个故事。

2.指名学生说。

五、小结: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学得真棒,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有关前后的问题,那你就做个小发明家,把你发现的生活中的前后的问题记下来,明天说给大家听。

六、板书设计

前 后

( )排在第( ),它的前面有( ),

它的后面有( )

( )在( )的前面 ( )在( )的后面

作业设计

实践活动:用今天学到的知识说一说身边物体的前后关系。

上 下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上下的位置与顺序,体会上下的相对性。

2.能够联系生活中的实际情境,描述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

3.通过观察交流等活动,体会上下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能辨别一定的空间方位,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教学难点: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方法:情境法、集体交流探究讨论

教具准备:CAI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学

在上课之前呢,老师先给大家讲个小故事。在大森林里住着一位树爷爷,他善良慈祥,待人友善。在森林里有很多的好朋友。今天啊,树爷爷生日了,森林里的小动物都来为树爷爷过生日了,我们一起来看看,今天有谁来了?我们一起认识位置与顺序中的“上下”。

9 二、探究新知,自我展示

1.说一说,最上面是谁?最下面是谁?

学生观察情境图,说一说图中的数学信息。再结合“图中那只小动物在最上面?那只小动物在最下面”的问题独立思考后交流。

①确定三只动物之间的位置关系

②你能说清楚小松鼠的位置吗?

2.填一填

了解两只动物的上下位置关系。

(独立思考后集体交流。)如:“小鸟在小白兔的上面,小白兔在小鸟的下面”;“小松鼠在小鸟的下面,小松鼠在小白兔的上面”等。

三、教师精讲

猜一猜,它是谁?

(通过对话的形式,逐步缩小范围,进过两次猜测,最后确定出小动物的具体位置。)

四、拓展练习

1.摆一摆:通过摆学具的游戏活动,帮助学生在操作和描述中进一步体会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2.淘气的书柜

师:淘气家的书房里东西可多了。看他正迫不及待地想要向大家介绍他家的书柜呢。小朋友们,你们认真观察看看他家的书柜里有哪些物品?请小朋友来告诉大家。

(先看图,明确观察对象,再用语言准确表达描述的物品的相对位置。)

3.分房子

这是一道开放性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给小动物们分房子,再进行交流。

4.寻找宝物。

这里有三个盒子,分别是①号盒,②号盒,③号盒。宝物放在其中的一个盒子里面。你们猜猜在那个盒子里面?

注意了,这可是个神奇的盒子,只允许我们打开一次的,不过呢,机灵狗给了我们两条提示。我们一起来看看给我们的第一条提示是什么?(提示卡片:宝物放在①号盒的下方。)

宝物可能在哪里?

师:我们再来看看机灵狗给我们的第二条提示。(提示卡片:宝物放在③号盒的上方)

10 宝物在哪里呢?(②号盒。)点叫学生说说推理过程。

五、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设计

把你看到的有上下位置关系的事物画下来,展示给小朋友们

七、板书设计

上下

左 右

教学目标:

1. 在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有趣的活动中,体会左右的含义。

2.能够正确描述物体的左右位置关系。

3.结合摆一摆,猜一猜等活动,初步体会左右位置的相对性,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正确辨别左、右的位置关系,体验其相对性。

教学难点: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方法:讲述、练习、讨论

教具准备: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学

1.创设问题

师:小朋友们会念拍手歌吗?喜欢玩吗?谁能来表演一下

问:小朋友们,刚才他们是用什么拍掌的?

2.体验左、右。

(1)师:请伸出你的右手,再伸出你的左手。

(2)看一看。

(3)说一说。

师:在生活中,你常用右手做什么?左手做什么呢?

(4)师小结:左手、右手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可以做许许多多的事情,小朋友们瞧瞧自己的身体,还有像这样的好朋友吗?

(5)生说。(要求学生摸着说。)

(6)揭示课题。

3.小游戏:听口令,做动作。

11 举左手,举右手;举右手,举左手。

左手摸左耳朵,右手摸右耳朵。

左手拍左肩,右手拍右肩。

左脚跳两下,右脚跳两下。

拍一拍:

在身体上面、下面、前面、后面、左面、右面各拍两下掌

二、自我展示

1.找一找

(1)第一横排坐在最左边的是谁?最右边的又是谁?

(2)第二横排中,从左往右数,第__个同学是谁?从右往左数,第__个同学又是谁?

师小结:同一个人,从不同的方向去数,顺序也就不同

(3)你的左边是哪个同学?右边又是哪个同学?

(4)同桌互说:你的左面、右面都有哪些同学?

(5)全班交流。

三、教师精讲

1.创设问题情境:一只小猫要到小兔家去做客,可是它找不到去小兔家的路,请小朋友用学到的前、后、左、右的知识帮小猫找路。

2.学生展开讨论。

3.计算机演示结果。

4.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乐于助人的思想品德教育

四、拓展练习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1)判断:上楼、下楼的同学都是靠右边走的吗?

(2)同桌讨论、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3)汇报:

小结:方向不同,左右不同。判断时应把自己当做走路的人。平时我们上、下楼时,都要靠右走,按次序地走。

五、课堂总结

说说你的收获,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分课时指导练习。

六、板书设计

左 右

作业设计 练一练习题。(1、2、3、4、5、6题。)

12 教 室

教学目标:

1.再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

2.运用所学的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生活中物体的位置关系。

3.通过学习感受前后、上下、左右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能够在具体情境中根据物体所处的位置确定不同方位。

教学难点:能用语言准确描述某一物体的不同方位。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

教具准备:CAI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学

课前我们仔细观察了自己的教室,说说教室里有什么,用上前后、左右、上下等词。有条理地描述。

1.小组间相互汇报。

2.指名说。

二、自我展示

1.看情境图,说一说:图中都有些什么?这位同学是谁?你怎样找到这位同学的?(模拟活动:面向黑板,和图中同学座位方向一致,扮演图片中的情境人物,根据问题找出这位同学)

2.猜一猜,说一说游戏。

师:我走到第3排,向右走,到第2个同学那里,他(她)是谁?学生根据叙述找出所描述同学。熟悉后学生发口令找一找游戏。

三、教师精讲

1.结合书中的情境图,进行“我说你猜”的活动。运用上下、左右描述物品的位置,学生分组活动互猜。如:“它在电视机的下面”,要求学生静静思考把答案藏在心里,继续倾听描述:“在地球仪的左边”,学生会很快判断出是花盆。

交流思考判断的过程。

2.让学生自己观察,摸一摸,说一说文具盒。

根据教室实际的摆放的摆放情况,组织猜一猜的活动。

四、拓展练习

1.到游乐园里去玩,请学生站在图中小女孩笑笑的角度回答小男孩的问题,然后再请学生扮演小男孩提问,其他同学回答。例如:大汽车的前面是什么?右边

13 呢?

如果笑笑面向大楼,她的前、后、左、右各有什么?

2.教室里同学们玩猜人游戏:

(完成练一练第2题,)结合小朋友排队的情境,根据左右来确定具体每个小朋友的位置。

3.小导游:让学生说一说到火车站的路线

答案不唯一,学生说出的路线正确即可。结合生活中常遇到的问路情境,通过运用左右、前后来描述路线,体会前后、左右在生活中的应用。(描述的时候以观察者为准)如:“往前走,到路口向左转到达火车站“。还可以说:“往前走,到路口向右转,下一个路口再向左转。”

五、总结

通过本课学习,你又学会了什么本领?

六、板书设计

教室

教室的前面有:

教室的后面有:

教室的左边有:

教室的右边有:

认识图形

教学目标:

1.在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中,初步认识几何体的特点,并知道几何体的名称。

2.结合分一分、认一认、玩一玩等学习活动,积累观察、思考、交流的学习活动经验。

3.培养观察、表达和归纳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常见立体图形特征

教学难点:能准确的按物体的形状进行分类

教学方法:活动操作、交流讨论、归纳

教具准备:课件、实物图形

教学过程:

一、导学

14 1.请大家把课前收集的实物拿出来,向你们组的同学介绍一下,然后把他们放到一起。

2.桌面上的这么多实物好像有点杂乱,你们觉得呢?

怎么办?学生向本组同学介绍自己准备好的各种形状的实物。介绍交流后把小组的实物全部放在一起。

3.那就请小组同学先商量一下,怎样分类呢?

学生:可以把大的放在一起,小的放在一起。

学生:可以按形状、颜色、轻重等分类。

4.摆一摆,分一分。

请小组同学按形状把桌上的物体分一分,边分边想一想,为什么要这样分?教师参与到各组。

各组讨论操作,对小组的物体按形状进行分类。(小组同学商量,试着把相同形状的图形放到一起)

二、探究新知,自我展示

1.引导学生总结分类方法

请各组分别说一说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如:组1:我们组安形状把形体分为两类:方的一类,不方的一类。 组2:分为三类:方方的一类,球一类,像柱子似的一类。

组3:分为四类:长长的、方方的一类;方方正正的,每个面都一样的一类 两个面是平的,旁边的面是圆的一类;球一样的一类。

三、教师精讲(让学生充分感悟按形状分类,每种图形的特点)

1.我们把物体分成了四类,你喜欢和哪一类交朋友,就拿起来摸一摸、看一看、玩一玩。你能发现些什么?能提出什么问题?

2.学习认识常见的立体图形,了解其名称及图形形状特点。

四、实践应用,拓展练习、

1.学生指图形说名字

2.生活中你见过身边哪些物体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或球形的呢?

3.游戏:“你说我拿”

(1)老师说,同学拿:(小组同学中一些人蒙上眼睛, 其他人监督、判断。) 教师:请你摸出一个正方体

(2)让小组同学自己做游戏。小小设计师(搭物体)

教师让每个小组利用桌上的立体图形搭建一个东西

五、总结

15 今天我们初步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你会说一说它们的名字吗?你在身边发现了那些物体的形状和我们学过的那个图形的形状一样,说一说。

六、作业设计

玩一玩

七、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

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 球

我说你做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进一步认识几何体的特征。

2.经历观察、思考、交流等学习过程,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

教学重点:运用前后、左右、上下方位摆放几何模型

教学难点:经历思考、表达、倾听等学习过程

教学方法:操作活动、讨论、交流

教具准备:实物图形,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学

复习:我说你拿。教师说出几何体名称,学生拿出相应的物体。(回顾对立体图形的认识)

二、自我展示

1.熟悉活动规则。

一个学生与教师合作进行示范,如:师发指令:在桌子上放一个长方体,长方体的上面放一个圆柱,圆柱的上面放一个球••学生根据每一个指令摆出图形后看两者是否相同。

2.同桌之间仿照教科书中淘气和笑笑合作的步骤进行拼搭,左面的学生先搭出一个图形,然后发出指令,右面的同学进行操作。

3.操作与发指令的角色进行互换。

4.可增加积木的数量,提高游戏的难度。

三、教师精讲

1.说一说你在拼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为什么圆柱要竖起来搭?圆柱横着放有什么不好?

16 (强化学生对几何体特征的认识。)

四、拓展练习

1.明白活动规则。

两人一组。一人蒙住眼睛,根据另一人发出的指令摸出指定的几何体。

活动前,为了保证学生合作成功,教师可以先和一个学生示范。如:师发口令:“摸出一个圆柱,立在桌子上”“把正方体放在圆柱的上面”等,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立体图形的特征。

2.评价小组活动表现。

你鼓励同伴了吗?你怎么夸奖他的?你怎样让他发现错误,及时纠正的?活动中你有没有遵守秩序?你们说话的声音吵到其他小组了吗?活动完了,那一小组的学具放在规定的位置?你有没有耐心倾听伙伴的发言?等,通过评价,逐步建立学生开展探索活动的基本课堂秩序。

五、作业设计

练一练 1、2、3题。

六、板书设计

我说你做

说一说,摆一摆

古人计数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数数活动中,会认、读、写11~20各数。

2.结合数小棒、拨计数器等活动,掌握11~20各数的顺序和大小。

3.初步认识个位和十位,感受以“十”为单位的计数方法。

教学重点:认识11-20各数,理解11-20各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理解数位的概念,正确读写11-20各数。

教学方法:情境创设与组织操作探究相结合。

教具准备:CAI 课件、小棒、尺子、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学

1.师:前面我们都认识了那些数?谁能按顺序来说一说?说一说你按什么样的顺序数的?生:(1)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数。(2)按从大到小的顺序倒数。总结:我们都是一个一个数的。

17 2.数第一组的人数。

师:和刚才你数的10以内的数比,你发现了什么?

生:第一组的人数超过了10。师:生活中经常会用到比10大的数,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

二、自我展示

(一)认数、读数。(课件出示P74主题图)

1.“古人计数的故事”

古时候,数字还没有发明出来前,人们还不会今天的计数方法,牧羊人并不知道他养了多少只羊,但是这并不影响他管理好羊群。他是这样记录他的羊群数量的:牧羊人坐在羊圈门口,每出去1只羊,就在地上摆1个石子••我们来学学古人,用1根小棒代替1只羊,摆一摆,数一数。数一数一共有多少只小羊。(不能一个个出声数出来,每出现1只羊,只能对应摆1根小棒。)

(1) 牧羊人到底有多少只羊?(用刚学过的数数的知识数一数。如:1根1根数;2根2根数••数到10根。

(2)师:比10多1的数是几?比10多2、比10多3的数是多少?

2.捆一捆,认一认。(引导学生把10根捆成1捆,体会1捆代表1个十,1根代表1个一。)学生自己数出10根小棒,并将10根捆成一捆,体会10个一就是1个十.

3.让学生再拿出1根小棒

(1)现在是几根小棒?

(2)它是由什么组成的?(是由1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

(3)它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它里面有1个十和1个一).

(二)介绍计数器及数位 ,读数。

1.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十位上的1就表示是10.

2.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11.一边拨一边说:“在个位上拨几,在十位上拨几.”

3.同样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数、认、读、写、拨12~20各数.

三、教师精讲

1.教师说数,学生快速在计数器上拨出.

2.说一说它的含义及是怎么拨的,怎么比大小?

(1)比15小比11大的数有那些? 17的前面是几?后面是几? 你还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五、课堂小结

18 你今天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设计

完成练一练。(第二课时)

七、板书设计

古人计数

10、11、19 、20.

10 读作:十 ;11 读作:十一(10+1=11) ;

19 读作:十九(10+9=19);20 读作:二十(10+10=20)。

古人计数(练习课)

教学目标:

1.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数数、读数和写数,并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

2.进一步理解掌握11~20这些数的个位和十位上各数的含义。

3.培养学生能够准确地用数学语言对概念进行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11~20这些数的个位和十位上各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进一步通过数的组成等理解数位的概念

教学方法:练习、讨论

教具准备: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学

1.看谁算的都对

1-0 = 4 + 0 = 0 +5 = 4 + 1 =

5-5 = 0 + 0 = 1 + 2 = 2 + 2 =

2 + 3 = 1 + 1 = 5-3 = 5-2 =

3 + 2 = 5 + 0 = 4-2= 1 + 4 =

5-4 = 3-3 = 3 + 1 = 4-3 =

2.看图列式计算

(1)

? 只

19

(2)

?

10朵

二、填空。

1.

2.1个10和8个一合起来是( ),15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20里面有( )个十。13个一是( ),10个一是( )。

3.14的个位上是( ),表示( )个( ),十位上是( ),表示( )个( )。15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20是( )个十。 1个十和7个一是( ),4个一和1个十是( )。 个位上是9,十位上是1,这个数是( )。

4.最大的一位数是( ),最小的两位数是( )。

5.12前面一个数是( ),后面一个数是( )和11相邻的数是( )和( )。14后面的3个数是( )、( )、( )。

6.在14、8、0、11、7、1、3、16、17这些数中,从左数,第5个数是( )。从右数第4个数是( ),最大的数是( ),最小的数是( ),从大到小排列为:

7.5比( )多2 。 9比19少( )。

5比(

)少2。 比8多1的数( )。

比20少1的数是( )。

8.把下面的数从小到大排列起来。

9 12 3 7 15 2

( )<( )<( )<( )<( )<( )

三、教师精讲

课本练一练练习

四、教师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20

搭积木(20以内数的直加直减)

教学目标:

1.结合搭积木等活动,进一步体会简单的加减法的实际意义。

2.理解2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学习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到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动手操作,列出不同的算式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课件、积木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学 同学们,请欣赏漂亮的建筑,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搭积木过程中的一些数学知识。

二、探究新知,自我展示

1.“搭积木”——解决加法问题

(1)欣赏小朋友摆的积木形状,如:“L ”形。

(2)师:请继续观察画面,小丽又做了什么?(小丽又加了2块红积木)

(3)师:一共有多少个积木?如何列式呢?请边做边思考,同桌可以合作。

(4)交流列式:、 13+2

(5)全班交流13+2的计算方法

(6)优化算法:你喜欢哪种方法?

当加数比较大时,哪种方法简便?

2.练习:口算下面各题,并说出你的计算方法。

12+4 15+3 16+2 4+13 5+14

上面这几道加法题,它们的计算方法有什么共同点呢?

三、教师精讲

1.摆出18个积木,看谁摆得又对又快

2.师:拿走2块后,还剩多少块积木?如何列式呢?

3.全班交流算法

4.优化算法:你喜欢哪种方法?当减数比较大时,哪种方法简便?

5.练习:口算下面各题,并说出你的计算

21 19-3 15-4 18-6 17-1 14-3 15-5

师:上面这几道加法题,它们的计算方法有什么共同点呢?

6.师生归纳:先算几减几,再和“10”拉手[相加]

7.“动动手”——解决一图多意问题

(1)用你最喜欢的方式先表示1个十

(2)请你再任意添加一个图或其它物体的个数,组成一个算式,看谁组的多.

(3)看着实物和图,你能组成一个什么算式呢?看谁组的多?。

8.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1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你们能找到这些算式计算的规律吗?

先算 几+几,或几-几。再和 10拉手(相加)

四、拓展练习

练一练习题。

五、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

六、板书设计

搭积木(十几加几和十几减几)

13 + 2 = 15

有几瓶牛奶(9加几的进位加法)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索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借助摆小棒,拨计数器的直观操作活动,初步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理解“凑十”的计算策略和进位的计算道理。

3.在具体的计算中,养成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

教学难点: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CAI 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学

1.星期天,笑笑家来了几位好朋友,妈妈买回2箱饮料招待他们,小客人走

22 后,笑笑帮妈妈一起清理房间(出示挂图)。看着箱子里的饮料,笑笑想起了一个数学问题,你能猜出她在想什么问题?(现在一共有几瓶饮料?)

二、自我展示

1.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把你的想法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每一组请一个同学汇报你们的想法。

2.根据这个问题请你能列一道算式吗?怎么列?

9+5=你能说说9加5可以怎样算吗?

(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算法。)可结合学生的回答,可以指出凑成10来算的方法叫做“凑十法”。

观察小结:“凑十法”就是把没有学过的9加几变成已经学过的10加几来计算。

三、教师精讲

1.“9+3=”可以怎样算,你能用小棒摆出你的算法吗?自己想好后,摆给小组同学看,并说说你的想法。

请学生汇报,在书上圈一圈,说一说。

2.请学生自己摆一摆,算算“6+9=?”

观察书上的图,圈一圈并填出得数。

并问学生:虚线框是做什么的?

3.圈一圈,算一算。

请你也用圈一圈的方法,算一算练一练的第一题。

请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想法,拆大数或拆小数都可以。

四、拓展练习

1.随机报题。

9 + 2 = 9 + 5 =

9 + 8 = 9 + 6 =

9 + 9 = 4 + 9 =

选择1-2道题,学生所以说算法。

2.指导完成练一练第2—5题。

(1)第2题目的:在解决问题中巩固进位加法。

(实施方法:仔细看图后,所以说图意,独立完成。)

(2)第3题:通过登山游戏,体会到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一样。

(实施方法:小组竞赛后核对答案,交流发现规律。)

(3)第4题目的:结合毛毛虫图进一步理解进位加法。

(学生读懂题意,再结合示意图,填出结果。)

23 (4)第5题:联系学生生活情境,获取数学信息,再运用进位加法解决问题。 (学生独立读图,获取数学信息,再列式计算、解决问题。)

五、教师小结

说一说本节课你的收获。

六、板书设计

有几瓶牛奶(9加几)

9 + 5 = 9 + 3 = 6 + 9 =

有几棵树(8加几的进位加法)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8加几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计算8加几的加法。

2.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提出并解决相应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8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不同的“凑十”方法。

教学方法:问题探究

教具准备: CAI 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学

师:我们来做一做找朋友的游戏,老师问你们答。9的好朋友是几?

二、创设情境,自我展示

还记得春姑娘来了,万物都睁开了眼睛,冰雪融化了,柳树发芽了,动物们乐了,这种景色美吗?

师:为了让天更蓝,水更绿,人们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这一天人们都要种很多很多的树绿化我们的环境,学校也为了保护环境,使小朋友有更好的学习氛围,淘气他们在校园里开展了植树活动,这是他们一年级两个班的植树情况:

[出示课件] 先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

数一数一班种了几棵树?

师:我们再来看看二班种了几棵树?

师:从图中你都知道哪些数学信息?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三 、教师精讲

1.师:我们来一起解决“两个班一共植了多少棵?”

24 想一想,你是如何列式呢?

生:8+6或6+8

2.师:请同学们先试着做一做,可以把我们的好朋友小棒找来帮忙,用它来帮一帮。

师:把你认为好的想法说给小组的同学们听听吧!

3. 全班交流8+6你是怎样算的?

谁来展示一下你们小组的方法?

小组讨论交流,寻找最优计算方法。

4.观察这两个算式,看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点?这两种方法你觉得哪个计算更简便呢?

5.试一试 8+8= 7+8= 8+4= 5+8=

6.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学会8+几的加法,在计算时,我们往往看大数,分小数,先凑十,在计算,这样计算起来更简便。

四、拓展练习

1.圈一圈,算一算。

读图,动手圈一圈,如:先把10个圈在一起,再计算出结果。

2.指导完成练一练。

第1题:通过摆一摆,结合数学模型来巩固“凑十”法。

第2题:通过圈一圈,算一算,体会“凑十”的过程,巩固“凑十”的计算方法。

第3题:结合图进一步巩固进位加法。

第5题:通过连一连来巩固进位加法。

第6题目的:结合生活实际问题,运用进位加法来解决问题。

五、小结

在这节课有哪些收获?请一位小朋友给大家说一说。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

六、作业设计

练一练 P82 第4题。 七、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有几棵树(8加几)

8 + 6 = 14 8 + 6 = 14

25 有几只小鸟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操作活动,进一步探索7,6,5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计算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

3.能运用进位加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到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能正确计算7加几、6加几、5加几、4加几、3加几,掌握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迁移能力,会举一反三。

教学方法:尝试指导法。

教具准备: CAI 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学

(1)师:在一片美丽的大森林里,有一棵很大很大的树,树上有9只小鸟,瞧!又飞来了6只,现在一共有多少只小鸟呢?谁能算出来?

生 :•(回答算式,并说说计算方法。)

(2)如果树上有8只小鸟,又飞来6只,一共有多少只呢?这次谁又会算?(学生根据创设的故事情境,继续思考并回答。)

(3)请你们继续接受挑战:如果树上有7只小鸟,又飞来6只呢?怎么提问?怎样计算?

(4)小结:今天我们将用前几天学习的计算方法继续学习7、6、5、4、3加几。(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自我展示

1.共同学习7+6.

(1)同桌之间动手摆小棒,说一说可以怎样想?

(2)指名汇报。(指名到讲台前,边操作边讲解,师点拨)

(3)根据学生回答,师相应板书。

2.做一做,说一说。

(能看懂多种形式的操作活动阐释出的算理。)

3.圈一圈,算一算。

进一步体会“凑十”的策略和计算过程。

三、教师精讲

想一想,填一填。

1.巩固学生的计算技能;

26 2.通过计算,观察、继续填写算式,引导学生发现算式之间的规律)。

四、拓展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练一练习题。

(教师放手,让学生大胆尝试,独立探究,开拓思维。)

如: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你是怎样圈的?那种方法最简便?说一说你是怎样快速做完的,有什么巧办法?你还发现了什么规律?)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发现可以用很多种方法来计算7、6、5、4、3、2加几,你能说一说这些方法吗?你觉得那种方法简便就用哪种方法来计算。

六、作业设计

P84 第3题。

七、板书设计

有几只小鸟(7、6、5、4、3加几)

7 + 6 = 13 7 + 6 = 13

练习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熟练计算9、8、7、6加几。

2.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好习惯。www.12999.com

教学重点:提高学生计算9,8,7,6加几的速度。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计算9,8,7,6加几的准确性。

教学方法:尝试指导,效果回授教学。

教具准备:课件、卡片。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学

拍手说唱“凑十歌”。

一九一九好朋友,

二八二八手拉手,

三七三七真亲密,

四六四六一起走,

五五凑成一双手,

用它加减不用愁。

二、自我展示,教师精讲

27 1.练习三第1题。(本题结合登台阶的游戏,进一步体会20以内数的大小和顺序)

2.练习三第2题。(进一步巩固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

3.第3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仔细观察,发现并交流算式中隐藏的规律。

4.第4题。本题结合图促进对加减法意义的理解,并能正确计算。

5.第5题。看谁的小花开的最快?(采用游戏的形式,要求又快又准)

6.第6题。先引导学生看图,说一说图意再列式计算。

7.第7题。要求准确计算,逐步达到熟练。

8.第8题。本题可以用游戏形式进行练习。

如:师举出 13,学生找出得数是13的算式。

三、拓展提升

完成练习三第9题。Www.12999.c o m

本题是开放题。学生可以填出一个符合条件的数即可。

(拓展:方格里最小或最大能填几,讨论应填数的范围。)

学生说题意。讨论怎样解决这样的问题?该怎样想?

四、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想法?

五、作业设计

练习三 第3、7题

六、板书设计

练习三

做个加法表

教学目标:

1.经历整理加法表的活动,初步了解算式之间的联系,提高20以内数的加法计算正确率。

2.在观察、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熟练计算20以内数的加法。

教学难点:能够通过观察思考,在加法表中找规律。

教学方法:尝试指导,效果回授教学法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20以内进位加法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学

28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20以内的所有加法,今天我们和以前一样,系统的整理我们学过的所有20以内的进位加法算式。整理成20以内的进位加法表。你们有信心吗?

(设计意图:明确要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良好的氛围。)

二、自我展示

1.整理加法表。

师:先在小组内把学过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算式写在卡片上,注意写得越完整越好。(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讨论写卡片。)

师:想一想先确定一个标准,按什么分类整理呢?

学生可能会说:

•找出得数是11的加法算式排成一排。

•找出得数是12的算式排成一排。

•有些加法算式里面都有9等。w w w.1 2 9 9 9.c o m

•通过再次引导整理加法表时,引导学生明确整理的依据和标准,并给出部分例子做参考,降低教学难度,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如:学生会发现:

•第一行两个数相加都是11。

师:想一想第二行的算式呢?

•第二行两个数相加都是12。往下写8+4、7+5„„

师:你还有那些发现?

师:你明白同学们说的意思了吗?请和同桌合作,一起仿照上面同学的发现开始整理,完成课本P87的表格吧! (教师巡视指导小组活动,关注学生的合作。 )

组织交流展示各小组合作探究的结果。

三、教师精讲

师:下面请同学们看加法表(出示加法表) ,我们再来仔细看看从中我们都发现了哪些规律?

设计意图:表中算式的排列有明显的规律,也有隐含的规律,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归纳、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梳理能力。

四、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你们的表现很出色,学会了整理20以内进位加法算式,而且还有很多有趣的发现,找到了很多藏起来的秘密,请和更多的朋友分享你的发现和快乐。

29 五、作业设计

做个加法表

六、板书设计 做个加法表 把加法表填完整。


相关作文

  • 整理房间作文200字
  • 整理房间 修改作文 妈妈说我的房间像个"狗窝",今天我可要妈妈转变看法,把房间收拾得清清爽爽的. 扫地.铺床,我干了半天,满以为妈妈会给我一个满分,谁知妈妈却说:"你方法不恰当.被单为什么斜了,桌子为什么还有一层污迹,被子又为什么会成卷子呢?应该这样„„" 按 ...

  • 我的奇思妙想(修改三稿)作文2700字
  • 我的奇思妙想(修改三稿) 向阳小学 许梅芬 教学目标 1. 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展开新奇巧妙的.丰富合理的想象. 2. 引导让学生自由表达,表现自己认为有趣的内容,做到语句通顺.内容具体. 3. 初步培养学生修改意识,引导学生修改文中有明显错误的字词句,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分享快乐. 教学准备 ...

  • 烦作文1000字
  • 总评:的确父母的不同教育观念,会给孩子带来迷惑不解,虽然这也可以叫做烦,但与成年人比起来,这些烦可就有趣多了,关键是怎么来写才能让人爱读. 立意:"烦",本是充满抱怨直言的诉说,但作者另辟蹊径,用父母的矛盾观念展现烦恼的根源,既体现了孩童成长的心理,又反映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应该 ...

  • 我学会了--简案作文1500字
  • 1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习作 我学会了- 课前交流 树上有十只鸟,一枪打过去,还剩下几只鸟?打开学生思路.活跃思维. 一.谈话导入新课 从小到大,我们学会的本领还很多很多,那如果让你数一数, 你能数的过来吗?那这节课咱们就在这些本领中选择一件写下来.板书:我学会了-- 二.交流观察素材,拓展思 ...

  • 小学生暑假特色作业作文1500字
  • 大金镇大金小学 学生暑假特色作业 体验性学习活动一:以书为友,与书同行 假期中, 建议大家走进书店.图书馆,了解图书的种类.挑选自己喜欢的,适合自己阅读的书籍,学会阅读,让读书成为习惯.可以选择配合平时语文单元学习的文学名著,也可以选择科普类的等等其他类型的书籍,充实自己的心灵.建议父母能参与到孩子 ...

  • 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作文教案作文15100字
  • 第一单元 色彩 习作 写一处你熟悉的景物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充分想象,感悟生活,培养创新能力. 2.开放形式,让学生写自己的所想所悟,我手写我心,提高写作兴趣. 3.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课前准备: 搜集描写景物的词语.句子,并抄写下来. 教学过程: ...

  • 我心中的语文教学案作文900字
  • 1 我心中的语文 教学案 学习目标: 回顾.总结.思考.整理初中语文学习的得失,感悟语文对自己的影响. 学习重点:用书面的形式整理三年所学的知识重点. 学习过程: 一.课前准备: 1.自学教材<我心中的语文>专题,填写相关表格. 2.回顾初中教材的知识点,整理下列方面的内容(分工合作与独 ...

  • 自主评改[有趣的发现](详案)作文1600字
  • 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习作 <有趣的发现> --自主评改教学设计 教材要求: 把你在大自然或生活中的一次有趣发现写下来. 1. 经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 2. 发现的过程写清楚,觉得有趣的地方写具体.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回顾习作要求,整理习作自主评价标准. 2. 利用整理出的习作评 ...

  • 工程技术校内毕业设计周记作文2700字
  • 第一周,2.13~2.19 本周是毕业设计的第一周,通过老师的介绍,同学的交流,我对毕业设计的工作有了大概认识与了解. 毕业设计是大学生完成学业的标志性作业,是对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总结和检阅.对于学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而言,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对我们大学阶段所学知识的一次综合运用,检验学生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