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作文14500字

初一作文

作文

(一) 袁隆平 突破圆的枷锁,让智慧的光芒四射

(福建卷话题" 圆形与星形" )

"圆" ,裸露身躯,怒目圆睁,向世人宣布:我最大,我是万物的中心,是不可违背的原则,不可忤逆的绝对的真理...... 他的声音震慑了天宇,震慑了大地。

懦弱者匍匐在这位圣人者脚下,他们双目低垂,不敢正视前方,沿着这位圣人厘定" 圈" 亦步亦趋、循规蹈矩。于是空气凝固了,世界停止了脚步。

勇者无畏,智者无疆。清醒的智勇者,走出了" 圆" 的苑囿,用自己的双眼看世界、用自己的头脑辨是非,于是世界变得多姿多彩。

赵武灵王是个智勇者,他冲破了" 传统的不可变更" 的习俗的圆,用犀利的目光看到自身民族屡战屡败的缘由,大胆地突破了贵族们极力维护的传统,宣布" 胡服骑射" ,从此富国强兵,战胜了匈奴。商鞅是个智勇者,他冲破了" 祖宗之法不可变" 这宗法的圆,大胆进行改革,强盛了一个秦国。

布鲁诺是个智勇者,他冲破了" 教会的地心学说" 这个宗教的圆,大胆地提出了日心学说。李四光是个智勇者,他冲破了" 地质学的权威定论" 这个学术的圈。大胆去探索,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相继发现了大

庆油田、胜利油田、大港油田... 彻底地粉碎了西方而得中国无油贫油学说。

袁隆平是个智勇者,他冲破了" 关于自花授粉水稻杂交无优势" 的经典理论这个科研的圈,经过多年不断探索研究,终于开发出被誉为中华民族奉献给人类的第五大发明的杂交水稻。这一项惠泽世界人民的发明使人类远离了饥饿,给世界带来福音。 邓小平是个智勇者,他冲破了" 两个凡是" 迷信的圈,提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从而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不仅如此他冲破了" 社会主义农村集体所有制、和计划经济这个圈" ,大胆推行土地承包制,市场经济,走改革开放的道路,使中国走向富强。

NBA 的掌门人施智勇者,冲破了美国人黑人独霸天下的体育圈,吸收一个黄皮肤少年--东方巨人,为NBA 注入了活力,吸引了数亿目光,使 NBA走向球迷,从而取得巨大收益。

走出那的" 圆" 苑囿,将带来社会的进步、科学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将推动历史的发展。走出这个" 圆" 需要用眼睛去观察、用行动去探索,不迷信、不盲从。

让我们突破" 圆" 的苑囿,天高任鸟飞;让我们突破" 圆" 苑囿,海阔凭鱼跃。突破圆的枷锁,让智慧的光芒四射。

在生命的历程中奔跑

湖南卷[话题" 跑的体验"]

人生如同一条跑道,在奔向终点的途中,每个人都会奋力奔跑,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赢得生命的辉煌,甚至是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强盛。奔跑正是奋斗的过程,终点就是预设的目标。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个响彻世界的名字。为了解决人类的粮食问题,为了让所有的人不再挨饿,年入古稀的他,依然奔走在实验室和试验田间。为了杂交水稻,他几乎奉献了自己美好年华中的一切-- 知识、汗水、灵感、心血。尽管他已经作出了足以让世界震惊的成绩,但袁隆平还是给自己制定了新的计划,并向这个新的目标前进。七十多岁的袁隆平依旧在自己的跑道上迈着矫健而执著的步伐。对于他来说跑道没有终点,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屈原在自己的信念中奔跑,失去的是自由,跑出的是拳拳的赤诚;孙必干在异国的战火中奔跑,付出的是青春,跑出的是祖国的骄傲;刘翔在百米的赛道上奔跑,流淌的是汗水,跑出的是亚洲的自豪;袁隆平在稻田间奔跑,牺牲的是个人的幸福,跑出的是人类的依靠。

森林中的树之所以高大挺拔,是因为一道自然法则:只有努力向上,才能接受更充裕的阳光。有了阳光,就有了生命的希望。这向上的过程不正是树的拼搏进取吗?"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在它们跑道上演出着一幕幕既是自然的法则,又是自身奋斗的历程的情节。" 早莺争暖树"" 新燕啄春泥" 在万物欣欣向荣的季节里,弱小的生命也不会放弃大好时

光,昭示着生命的价值。" 万类霜天竞自由" 谁能说它们没有为普通的生命奋斗过。

鲁迅奔跑过,为了那些麻木的灵魂能够清醒,为了革命先驱不再寂寞;仁人志士奔跑过,为了东方升起一轮鲜红的太阳;邓小平奔跑过为了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也许有的人正如荆棘鸟,明知生命在即,却也要为最动听的歌高唱;有的人就像螳螂,为了自己的幼虫,会无怨无悔地献出生命。

人生在世,说长,分分秒秒不可计数;说短,如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既可以像暴风骤雨来势凶猛,令人震惊;也可如绵绵春雨,润物无声,沁人心脾。只要努力过,为了目标奔跑过、奋斗过,就应该是最辉煌的人生。

安于位置,创造价值

全国第Ⅱ卷[话题" 位置和价值"]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就应该滋润一棵幼苗;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应该照亮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抹绿色,你应该点缀艳丽的红花。

世间万物自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生命的玄机是找到自己的位置,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

没有人因为身处低位注定而注定平凡,没有人因为工作平凡注定平庸," 雷锋" 作为一块砖发挥了自身的价值,李素丽,在平凡的岗位上,赢得人们的尊重,徐本禹身处偏僻的落后的农村小学却感动了中国。 找准位置,需要认清自我,安于位置,宠辱不惊。

梅花清寒性静,她不选择温暖的春天,热烈的夏季,不选择热闹的场所,百花争艳的花园,在风刀霜剑里,傲然而孤独地开放,不在乎没有群花得簇拥,她不在乎没有群蜂流连顾盼。

有人说她是不入流的隐士,孤芳而自赏。

有人说她"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她无私乐观。

有人说,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有人说她" 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她不变高洁。

梅花无声地兀自站立在那里,漠视人间的评价,宠辱不惊。拒绝他人的怜悯或恩宠,拒绝温室的诱惑,执著于这片晶莹土地,银装素裹的世界。香如故,气如故。

苦难的灵魂在梅那里得到振奋的动力,吟唱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 犹豫的灵魂在梅那里得到了启示,安于位置,不再徘徊。

袁隆平他是中国科学艺苑里一棵梅,默默中散发着芳香。他选择了贫穷落后的农村,安于自己一个普通科技工作者的位置的,创造出令人羡慕的价值。

他选择了那片土地,经过12年的苦心研究,第一代杂交水稻终于研制成功了。一夜间,袁隆平的名字被所有中国人所熟知,中国农民说,吃饭靠" 两平" ,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西方世界称,杂交稻是" 东方魔稻" ,甚至把杂交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袁隆平,一个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的名字,他发起的" 第二次绿色革命" ,给整个人类带来了福音。

他在平凡的位置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价值,站在成功的位置上,胜利的花环挂在他的胸前,多少艳羡的目光投向他来。名誉和金钱潮水般向他涌来,当有的人在估算袁隆平个人持股的市值时,当有的人在盘算着二级市场" 隆平高科" 的价值几何,当有人说爆出 "袁隆平" 名字品牌价值1008.9亿元的特大新闻时,袁隆平却心静如水,身价千亿元的他悄悄地戴上草帽来到在实验田。

他安于那片土地,安于自己的事业,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时,已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时,却仍专注于田畴。探索研究科学心,淡泊名利袁隆平! 安于位置,宠辱不惊,让袁隆平不断地超越自己,推出了一代又一代的杂交水稻。 选择属于你的位置,安于自己的位置,如滴水滋润幼苗,如梅绽放在雪中,如袁隆平根植于土地,爱我所爱,宠辱不惊,安于位置,创造价值!

(二)柳宗元

但求无愧于心

(以" 名与实" 为话题)

秋空浩远,黄叶漫天。南飞的大雁不舍的哀鸣,最后的夏蝉嘶哑地哀号。单簿的长衫敌不过风中些许的凉意,他轻轻打了个寒颤。瘦削的脸上,目光灼然,遥望着渐渐远去的长安。辘辘南去的车轮碾碎了他年轻的理想。

那一年是公元805年,永贞革新失败的柳宗元被贬湖南永州。 他有些迷茫了,面对尚未开化的永州,野林阴郁、瘴疫猖獗,面对政敌阴冷的笑容,噩梦般的纠缠。他的功名--他曾立志为之奋斗--他一生的骄傲,粉碎在一夜间,一段时间,他总是站在面北的窗前,目光茫然,渐渐地,他的身形有些佝偻了,洗得泛白的长衫显得微微松垮,消瘦的脸上,剑眉深锁着,不禁的苦痛。

可是,我们又怎能责怪他,毕竟他是一个文人,一个传统的中国文人。" 名" 可以是他的一切,在属于他的时代。

可他终于走了出来走出了那个峨冠博带的梦。他关上窗,拿起了笔,十年,只有笔尖游走在纸上的声音;十年,在枯瘦的手指下,流泻出了华夏文学不朽的骄傲。

幻想至于地面,他终于握住了自己的现实。"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是一种分明的宣告:从此,但求不愧于心,字字掷地有声。

终于,他又走了出来,从闭锁的书房,那一年是公元815年,柳宗元被召回京,随即改贬柳州。

在更为僻远的柳州,他走出了书房,决定创造一个现实。

在那里,他以一个正直文人的心意,办了学,打了井,开了荒,种了树,放了奴婢。他凭借自己的努力,营造了南荒中一道绮丽的风景,一个绮丽的现实,一个坚实的证明:无愧于心。

凭着这无愧于心,柳宗元走出了对浮华虚名的追逐,抓住了他的现实,创造了他的现实,凭着这" 实"--他的诗文,他对柳州的开发开化,柳州的柳侯祠,被后人供奉了千年,并将继续供奉千年,万年...... 包容

(北京市高考作文题是:以" 包容" 为题)

秋日的天空明澈如洗,远山外残阳似血。秋叶镀了一层金红,偶尔飘落一片,静寂无声。失群的孤雁呜咽着远去,衰蝉在凉风里嘶哑的哀鸣。

单薄的长衫终难抵风中的些许凉意,他轻轻打了个寒颤,挺了挺身子。瘦削的脸上,目光灼然。身下的车轮辘辘南去,碾碎了他年轻的理想。回望着渐渐远去的长安,他暗暗咬紧下唇--他怨,他恨,他怎能不怨恨!

公元805年,永贞革新失败,他被贬永州。荒蛮的永州,瘴疫猖獗,民风剽悍;阴险的政敌,不断监视,伺机发难。怨恨,梦魇般纠葛在心头,日日夜夜,夜夜日日。正值盛年的他,却早已须发斑白、形容枯槁、步履蹒跚,仇愤深深刻进他紧锁的眉间。

到永州的那天傍晚,他发现庭院一隅有株矮矮的菊,不禁自嘲地苦笑:自己就是这株墙角的菊--向前看,只一堵寂寞的高墙;向上看,唯一角狭小的天空。没有群芳环绕,没有百花争妍。偶尔,抬头,有飞鸟淡淡的翅影;低头,有蚂蚁匆匆的足迹。是谁把她丢弃在这里?为什么命运对她如此不公?她大概快要枯萎了,他想。

然而,西风飒飒的一个清晨,她忽然开放--如雪般洁白的花瓣优雅的舒展,在寂寞的墙角吐着静静的幽香。

那一天,怒放的白菊前,有一个身影,久久伫立;有一道目光,渐渐释然......

他回到书房,关上了那扇朝北的窗,却打开了心头一片豁然的天地。然后,他拿起了笔。十年,他枯瘦的手指间流泻出华夏文学不朽的骄傲。

人的一生如同在大海中航行的一艘帆船,无论在多平静的海域,总会有起起伏伏,总会遇到风浪的打击。对人生中不可避免的挫折,选择勇气,还是选择退缩?

退一步,消极地沉浸在挫折带来的苦难中,你也许会被风浪淹没,而勇敢一些,积极地迎难而上,与困难斗争,也许风浪过后是无限美好的天空。

巴尔扎克在自己的手杖上写着:“我能战胜一切挫折。”也许正是这种坚毅的品格,也使巴尔扎克成为举世闻名的大文豪,也许正是这种坚强的信念也使他的作品能永垂青史。

挫折并不可怕,重要的是你以什么样的态度面对。

西西弗斯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他每天做着辛苦却永远也无法完成的工作。而当人们看到他时,他却并没有传说中的凄苦模样,而是捉了只蝴蝶在快乐地玩赏。

上帝给了他世间最大的挫折,但并没有剥夺他积极、乐观的权利。面对人生中的挫折,你依然可以拥有一份笑看风清云淡的心境。 在巨大的不幸面前,曹雪芹注满腔心血于《红楼梦》,写出了这本传世不朽的经典;在巨大的困难面前,张海迪用惊人的毅力学完了多种语言,为社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巨大的挫折面前,奥斯特罗夫斯基用手摸索着,完成了伟大的《钢铁是怎么炼成的》。

面对挫折,他们选择了勇敢,选择了坚毅,也就选择了成功。

当海伦? 凯勒在黑暗中、在无声的世界里学会了写字学会了生活,用她充满爱的心写成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时,你怎能不为她由衷感动?当司马迁受刑后在监牢中面对四壁写出了传世巨著《史记》时,你怎能不为他心生感叹?当牛顿的科学手稿被火烧光,而他又从头整理,得出震撼物理学界的“三大定律”时,你怎能不为他肃然起敬?

挫折,不是失败的理由,只有在大风大浪中依然扬帆勇往直前的小船,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谈“高度”

当一位登山运动员在6400的高度悠然下山时,还很干脆地回答:"6400米的高度,是我登山能够攀登到的最高处。" 有人为他没能再攀高一点以跨过6500米的登山死亡线而感到惋惜,我也为他感到惋惜。 我们都有过跑长跑的经验,当长跑跑到一定的时候,身子会感到特别的不舒服,整个人就像面临死亡似的难受。可是一旦越过了极限,跑起来就不那么难受了。这就是“高度”,一个考验人的意志和力量的“高度”。你跨不过这一“高度”,你就只能是一个普通人,而一旦你越过了这一“高度”,说不定你或许就成了伟人。

整整写了三年却没有发表一个字,反而欠了一脖子债,这可以算是一个一般人难以逾越的“高度”。可是巴尔扎克却跨越了这一“高

度”。巴尔扎克在自己的手杖上写着:“我能战胜一切挫折。”也许正是他具有这种坚毅的品格,才使他跨越这一“高度”,成为举世闻名的大文豪,也使他的作品永垂青史的吧?

西西弗斯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他每天做着辛苦却永远也无法完成的工作。在一般人看来,他遇到了一个一般人难以逾越的“高度”,他该感到万分的痛苦。可他却跨越了这一“高度”,当人们看到他时,他正捉了只蝴蝶在快乐地玩赏。

曹雪芹晚年生活没有着落,连饭都吃不饱,在一般人看来他该为生活奔波,首先解决温饱问题,哪还有闲工夫搞什么小说创作,可曹雪芹却跨越了生活艰难的“高度”,注满腔心血于《红楼梦》,写出了这本传世不朽的经典;张海迪身子三分之二瘫痪,行动极为不便,在一般人看来,她该每天靠别人帮助来维持生活,能活一天是一天,哪还学什么外语!学了外语也不可能出国或当翻译。可张海迪却不仅不需要别人照顾,反而用惊人的毅力学完了比常人更多的语种,为社会作出了贡献;奥斯特罗夫斯基整天躺在床上,什么都看不到,什么都做不了,连到外面晒太阳都离不开别人的帮助,可他照样用手摸索着,完成了伟大的《钢铁是怎么炼成的》,这就是因为他跨越了一般人难以想象的“高度”的缘故。

每个人都会遇到“高度”,你越过了“高度”,那么你离成功也就不远了。愿你不要被你面前的“高度”吓倒,做一个勇于超越自己的极限的英雄!

面对诱惑

人生时时面临诸多诱惑,权重的地位是诱惑,利多的职业是诱惑,光环般的荣誉是诱惑,畅欢的娱乐是诱惑,甚至漂亮的时装、可口美味都是诱惑„„面对这些诱惑,我们该怎么办?

现在的社会,是一个充满诱惑的世界,如果你抵挡不住诱惑,你就会成为诱惑的奴隶,被诱惑淹没;如果你勇于抗拒诱惑,保持自我,你就能做好自己的事,成就自己的功业。

做律师是一个赚钱而体面的工作,巴尔扎克的父亲让巴尔扎克学律师,可巴尔扎克抵挡住了名和利的诱惑,宁可蜗居在租来的房子里,靠借钱度日,也不改变自己的志向。也许正是这种拒绝诱惑的坚毅品格,才使他成为举世闻名的大文豪,才使他的作品能永垂青史。 曹雪芹曾经生活在豪华富贵的家庭,过贯了锦衣玉食的日子,可到了晚年,家庭发生巨大变故,变得常常连饭都吃不上。他该去参加科考(凭他的才华应该可以考上),他该去当官(凭他祖父辈在官场的关系完全可以当上),可他却抵抗住了这些诱惑,而潜心于自己的文学创作,终于写出了《红楼梦》这本传世不朽的经典著作。

司马迁完全可以像其他官宦一样,皇上让他说什么他就说什么,皇上让他干什么他就干什么,不忤逆,不坚持,这样就可以高官厚禄,万世无忧。但司马迁不为高官厚禄所动,该说则说,该逆就逆,结果遭受宫刑。

但宫刑又怎样?受了刑后的司马迁照样在监牢中面对四壁写出了传世巨著《史记》。 西西弗斯禁受住了神仙生活的诱惑,所以他能每天乐观地推石头;海伦? 凯勒禁受住了诱惑,所以她用三天时间要去看的是对她有恩的人和人类历史的文明。

相反的,如果禁受不起外界的诱惑,就难以保持自我,难以做好自己的工作。曾经为科学事业作出贡献的牛顿,本可以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由于晚年没能经受住神学的诱惑,结果放弃他研究了大半辈子的科学,却一头掉进了神学的陷阱,最后白白浪费了几十年时间而一无所成。 我们生活的时代更是一个充满诱惑的时代,网络游戏会诱惑你,网上聊天会诱惑你,歌星影星会诱惑你,淫秽读物会诱惑你,色情场所会诱惑你,名牌商品会诱惑你,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生活会诱惑你„„如果你不能以顽强的意志保持自我,今天受这个诱惑,明天受那样诱惑,你哪还有时间和精力来学习文化知识?

所以我们要勇于保持自我,勇于抵抗诱惑。

点评:上面三个论题,“面对挫折”、“谈高度”、“面对诱惑”,同时运用巴尔扎克、曹雪芹、西西弗斯三个人的事例,只要你紧紧围绕观点对事例进行分析,善于点化,就会收到一材多用的效果。

[后记] 作文一材多用,不是有了几个就不再积累了,也不是照抄照搬,而是从众多材料中筛选出最好的根据主题的需要灵活地使用。这要求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要善于积累材料,尤其要善于对材料进行全方位的挖掘和剖析。勤积累,勤思考,材料的运用方可游刃有余。

临近中高考,一年的作文素材积累已经让各位考生盆满钵满,但是素材虽多,总不能和盘托出,要有择选、有取舍,因此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将这样多的素材合理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然而要成就高分作文,可不是简单的选择出素材、照搬素材,而是要知道如何对素材进行加工、才能达到有效的运用。在临近考试的有限复习时间内,我们为大家提供作文素材应用的“十大技巧”,让这一切都变简单,变快捷。

一、作文素材应用技法之理例结合

所谓理例结合,就是在作文中将举例和引用原理或名言相结合,使具体事例和科学原理、名人名言相得益彰,发挥更好的效用。特别是在议论文的写作中,既讲究理论论据,又讲究事实论据,事实可以直观地再现情景,引用可以借名人之语增强议论的力度,二者的结合是议论文常用的写法。

下面我们先看两个事例:

是爱迪生吧?他一手持蛋,一手持表,准备把蛋下锅煮五分钟,但是他心里想的是一桩发明,竟把表投在锅里,两眼盯着那个蛋。

是牛顿吧?专心做一项实验,忘了吃摆在桌上的一餐饭。有人故意戏弄他,把那一盘菜肴换为一盘吃剩的骨头。他饿极了,走过去吃,看到盘里的骨头叹口气说:“我真胡涂,我已经吃过了。”

这两件事其实都不能算是健忘,都是因为心有所旁鹜,心不在焉而已„„

忘不一定是坏事。能主动地彻底地忘,需要上乘的功夫才办得到。人之大患在于有身,能忘其身即是到了忘我的境界。而一个人只有到达忘我的境界,才能有大作为。

在上面文段中,围绕“健忘”这个主题,作者精心选材,通过“爱迪生”“牛顿”的事例说明“健忘”的涵义、范围,之后又引用孔子的话说明“忘不一定是坏事”。这些材料都为人们所熟悉,引用恰当有力,典型准确,很有说服力。试想一下,假如只有事例,或者只有引用,有这样好的表达效果吗?

二、作文素材应用技法之素材加工

素材加工是普遍用得上的写作技能,在写作中,照搬素材的情况是很少的,通常都要根据写作内容的需要或是表达的需要,将作者已掌握的材料进行加工,使之由原始的素材变成文章中经过加工的题材。而在行文过程中,对素材的加工一般要达到两个目的:一是要围绕题目和中心,二是要恰当地表达作者的感情。也就是说,对选定的生活现象素材,以及阅读中获得的书面材料,要删除与题目无关的部分,并注入自己的感情倾向。

下面我们先看一个加工前的素材:

记得有一次,在亲戚家吃饭,我觉得糖醋鱼烧得挺好吃的,就随口说了一句,“糖醋鱼挺好吃的,以后要是天天吃就好了。”妈妈听了,很兴奋地对我说:“你要是喜欢,每次回家我都给你做。”第二天,我回学校后,把这件事差不多忘了。过了几个星期后,我回家吃饭,妈妈特地从菜市场买回两条鱼,忙着烧糖醋鱼,即使累得满头大汗也不亦乐乎。

下面是经过加工后的情景:

去年春节,我在姥姥家吃饭。糖醋鱼就摆在我的面前,那种滋味诱惑着我,不知不觉间,我把糖醋鱼消灭光了!等到意识到这一点时,我

的脸红得像关公一样。母亲打破了尴尬的沉默:“姥姥的手艺实在太高超,你看„„”说得姥姥心花怒放。在回家的路上,妈妈悄悄地对我说:“你要是喜欢,每次回家我都给你做。”

从此以后,鱼市场中天天穿梭着母亲忙碌的身影,几乎无一天例外。

有一次,风雨交加,狂风怒吼,母亲又患了感冒,我想今天我的糖醋鱼肯定泡汤了。

晚上回到家中,刚到家门口,门缝中就飘来了那熟悉的、诱人的的香味。我真的不想进去,我怕我的眼泪不争气!我真的不想进去,因为我的内疚与自私!我真的不想进去,因为母亲那带着体温的糖醋鱼„„

以上素材的加工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在艺术真实上下功夫,为买鱼、烧鱼设置场景。二是在细节描写上下了工夫,不但有符合生活真实的对话,而且有人物的心理活动。这样一来,母爱就表现得更加具体真实也更加强烈了。

在对素材引用表达中,为了更好地支持论点,我们还要对素材从语言上精心加工,使看似平淡的素材,熠熠生辉。请对比以下文段。

① 李白所走的路更让我佩服。这样说虽有失公平,但我仍然觉得,李白人生路上的磨难虽然是坎坷的,但他坚信他的理想一定能实现,正如他所说的“天生我材必有用”。

② 李白洒脱,不寄托于高堂的庄严,不艳羡那官场的利禄,站在大唐的江山上,站在诗人的位置上,任清风涤荡心胸,随月辉起舞弄影,“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他吟出了好大的斗志;“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他吟出了好大的气魄,于是,大唐的江山史册上又多了几分厚重、灵动的神气!难道能说无仕途作为的李白没有体现自己的价值吗?不能。

以上例②比例①要生动,更具有形象感。其中主要是作者②在处理素材时多用描写和想象,从而把相同的材料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三、作文素材应用技法之组合排比

素材应用中的“组合排比”不是指一般的修辞手法,而是一种运用素材的方法。它也可以称做“多料合用”。这里所说的“多料合用”不是指一般的连续使用甚至堆砌同类材料的做法,而是指将同类材料进行精要的表述,组合在同一段落中,共同说明同一论点。其好处是显得滔滔不绝,材料充实,理直气壮,可以取得良好的修辞效果。在组合时,

语言表达要注意精要整齐,排列顺序要合理(比如按时间先后,由远到近,由主到次等)。

例如下面这个例子:

江南,是你心灵栖息的地方

古往今来多少人在这里寻找到了生命的归宿。传奇女子三毛,浪迹天涯几十年,头发上沾的什么风都有的她,一来到江南便哭了,像见到了亲切的老祖母,她终于找到了生命中可以停歇心灵的地方。江南巨贾沈万山,历经商场的风风雨雨,最后仍是定居在周庄的水边,不再争名逐利。还有不留名的文人隐士,或许他们也曾想金榜题名,仕途得意。然后日复一日的尔虞我诈,钩心斗角,终于使他们累了,于是他们打点行囊。到了江南,终老于斯。(节选自2006年高考浙江卷满分作文《栖息江南》)

文中用了三个例子,共同说明江南是心灵栖息的地方。这三个例子都很典型,一个是浪迹天涯的三毛,一个是“历经商场的风风雨雨”的沈万山,一个例子是群体形象,是中国古代曾经“仕途得意”的文人官宦。这些人都把江南作为生命的归宿,就更显出了江南的美好。这当然是单独一个例子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作者将同类素材排比组合,既在观点上加大了力度,丰富了内容,又在语言上显示出了一种气势,表现了一定的文采。这种用材的方法,是经过了作者主观的精选、加工,和那种无视内容的需要与否而堆砌材料的做法是完全不同的。

四、作文素材应用技法之避熟求生

高考大纲关于写作的“发展等级”部分有“材料新鲜”的要求。有些材料,从它诞生的时代看,未必属于新材料,但是由于人们知之不多或用之不多,因而也具有相当的新鲜感。然而事实上,高考作文材料老化是个严重的问题,总是“重复昨天的故事”,特别是喜欢应用历史题材,到古人那里去讨救兵。“李杜文章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作文材料如果老是陈谷子旧芝麻,谁会喜欢呢?“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时代进步一日千里,社会发展日新月异,选材也应当与时俱进,用当新事物代替旧陈事物,文章才能具有时代感和现实性。传统材料当然也可以有,但新鲜的材料一定会给读者意外的惊喜。

有一名同学写以“考验”为话题的作文,他就没有选用杜甫、文天祥、苏武等历史人物的材料,而是将当年感动中国的人物——云南省宝山市公安局副局长明正彬的事例写进了文章:

云南省宝山市公安局副局长明正彬,这个在刀尖上跳舞的人,在缉毒战线的最前沿经历了无数次生死考验,经历了无数次铁与血的交响。在毒贩子面前,他吓不怕,买不动,难不倒;毒贩子在他手下,过不去,藏不住,逃不掉。因为有他和他的战友,在考验面前挺得住,站得直,扛得动,所以我们才能享受清新的空气,灿烂的阳光。

这样的事例,贴近现实,时代感强,令人欣喜。

五、作文素材应用技法之对比映衬

正面论证和反面论证是议论文写作中的两种论证方法。当你确定论点之后,就要用论据来证明你的论点是正确的。对比论证既是一种论证方法,也是一种应用素材的方法。这是一种常用的、有说服力的论证方法。把性质上相反的两种事物加以对照、比较后,推导出它们之间的差异点,使结论映衬而出,能有效地说服读者,使作者的观点鲜明突出。因为事物的特征和本质在比较中最容易显露出来,特别是正反相互对立的事物的比较,具有极大的鲜明性,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经过对比,正确的论点更加稳固了。古人说:“无反则正不显”,正反一对比,人们就会更清楚地发现真理,认清事物的本质。

例如这样一段话:贝多芬甩开了尘世的喧嚣,在音乐的国度里尽情跳跃;居里夫妇抛弃了名利的纷扰,在科学的世界迈出了更深远的步伐;

陶渊明忘却了世俗的黑暗,在自由的南山中悠然采菊„„他们的人生轻松徜徉,嗅着人间的芬芳。而别里科夫被世俗束缚在套子里,葛朗台被金钱拖至了死神的身边,他们没有全力轻松地奔跑,最终被卷入世俗的浊流中„„(选自高考满分文《轻松起跑》)

我们面对同一个话题,总能找到正、反两方面的人物素材,运用对比手法将这两种人物放在一起做一个深入的比较,优与劣、好与坏、美与丑自然会更加鲜明突出。这种方法可以广泛运用于各种文章的写作中。

六、作文素材应用技法之故事新编

话题作文允许编故事,利用古典名著等进行“故事新编”近年来大行其道。严格意义上讲,“故事新编”属于对一个材料的另类的使用方法。它并不是一种新的文体,大致上属于小说。其写法是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选取人物、情节作一番改造,形成新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则改变不大,大致保持原作风貌。这样的故事既可以避免胡编瞎说,又可以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使故事增加许多趣味性,令人爱读。

请看下面这个例子:

木石前盟确实感人,可金玉良缘并不是我一手策划出来的,我也在追寻着自己的爱情呀!当宝玉挨打时,我不也真情流露了吗?但林妹妹那红肿的双眼博得了大家的同情,人们对我自然视而不见了。调包计给我招来一片骂声,可谁又知道当我听到宝玉的一声“林妹妹”时,我的心中也痛苦万分呢?我得不到自己追求的爱情,还承担着破坏别人感情的骂名,谁又曾为我说过一句公道话呢? (《宝钗鸣冤》湖北考生)

上述例子,就是一则典型的故事新编。考生立足于名着的宏观,在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大胆地选择了“为宝钗鸣冤”的角度,列举原着中的种种事实,言之有理,让读者信服。考生从高考作文的话题(感情的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出发,在充分把握名着的前提下,充分运用名着的相关材料,为自己考场作文的中心服务,是难能可贵的。

七、作文素材应用技法之扩展素材

我们在生活中所记忆的素材,大多是粗线条的、简单粗糙而缺乏丰满细节的,在运用时往往要进行扩展。具体的方法不外乎扩充情节和增添细节,使故事有血有肉,并且更有利于表现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我国现代着名作家赵树理偶然听说在解放区某村的一个民兵小队长和同村一姑娘自由恋爱,结果双双被村里人活活用石头砸死的爱情悲剧后,放飞想象力,将故事添枝加叶,进行了合理的扩展和改造,于是就有了着名的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大量事实证明“艺术是靠想象而

存在的”(高尔基语)。作文时由一物,一景,一个动人的故事,一丝心绪的牵挂,一个喜悦的预感等,根据话题、主旨,遵循生活的内在规律,引发联想,或补充引申,或添枝加叶,丰富发展,使平淡无奇的事件变得光彩照人。

2003年高考河北省优秀作文《楚王的忏悔》,扩充的是教材《史记. 屈原列传》中有关楚怀王的一段文本。在教材中楚怀王是个次要人物,司马迁在写作时对其所用笔墨较少,人物形象比较单薄。在作文中,考生却把楚怀王作为主要人物来塑造,为他添加了许多心理描写:“我内心犹如大海波涛,我脑间犹如长江奔流,一边是我娇美的妻子,一边是终日在耳边唠叨的大夫,我心灵的天平开始了长时间的称量。”“我真是太糊涂了。我为什么要轻信我的‘爱妻’,轻信这个蛇蝎女人;我为什么要放逐我的‘三闾’,放逐这位忠心爱国的贤士!我忘不了朝堂上他拂袖而去的身影,我忘不了他眼角泪珠悬挂处的深情„„”在怀王的矛盾思想、心灵忏悔中,点明了“感情亲疏不同导致了认知错误”的主题,使故事变得更充实、更丰富、更生动。

八、作文素材应用技法之旧例翻新

在一些经典名著中,有一些众所周知的人物和故事,我国也有大量的古代寓言故事。这些材料常常频繁地出入于高考考生的笔下,成为高考作文素材中的“大众情人”。这些被人们习用的素材,由于与阅卷教

师见面机会太多,就会产生审美疲劳。如果把这些内容巧妙地化用在自己的文章中,并赋予新意,就能化腐朽为神奇。这种“旧例新用”的方法,又叫做“旧瓶装新酒”。近年来的高考优秀作文这样做的很多,例如2000年的《三个和尚新传》、2001年的《阿Q 新传》、2003年的《魏延的控诉》、2006年的《“草船借箭”三解》等。

所谓旧例,就是指旧材料、老材料。不但是指那些古代的、近代的历时已久的人物和故事,而且是指那些经常出现在一般文章和高考作文之中,长期以来被人们广泛运用的素材。或是因为众人皆知,太“熟”太“俗”;或是故事简单,内容单薄;或是千人一面,彼此雷同;或是缺乏个性,无趣无味。这些素材包括课本(主要是语文课本)中的人物或事例,也包括课外阅读中的经典作品和大众读物,还包括影视中接触到的人物或事例(如感动中国人物等) 。一般而言,这类素材属于“经典”,但同时属于习见类,如果运用不好,将很难达到独特、新鲜的表达效果。高考作文中如果频频使用这些旧例,就有可能造成表达上的“似曾相识”和主题上的陈旧感。材料老化,是高考作文中一个普遍弊病。从根本上说,考生应当选取新鲜材料,包括从时间上看是新近发生的事情,从空间上看是身边发生的事情,这些对于读者来说都是新鲜的材料。但是,当我们找不到新鲜材料时,对旧有素材进行改造,也不失为一种“避熟就新”的途径。

旧材翻新,最重要的是从角度上出新。我们可以从历史上言之成理的“翻案文章”中得到启发,并作为我们翻新的榜样。如唐代诗人罗隐的《西施咏》:“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诗作一反古人“女人是祸水”的陈腐观点,历史地客观地分析了家国兴亡的原因,堪称“翻案之作”的典范。运用旧例翻新法有它特殊的好处。至少有两大优点:一是旧例很多,便于我们从容选择;二是旧例人们耳熟能详,易于接受,同时,经过改造后的旧例又融进了独特个性和创造精神,给人以新鲜感,能闪现作者的智慧。

九、作文素材应用技法之一材多用

写议论文,同学们大多苦于无材料可用。其实,大家头脑中已经储存了不少材料,但为什么还会为材料匮乏而发愁呢?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有些同学不会高效率地利用自己占有的材料,不善于一材多用。由于事物本身的丰富多彩,一则好的材料总是立体型的,具有多元的属性,再加上不同的人对材料的理解不同,立意的角度有异,因此,同一则材料往往可以从中挖掘出几个不同的观点。例如《烛之武退秦师》一文,就可以多角度切入:

①金子总会发光的。烛子武是块“金子”,年轻时精力旺盛,才华横溢,但被埋没几十年而黯然失色。到了晚年,国难当头,才被委于重任,出使秦国,挽救了国家的危难。

②千里马需要伯乐的发现和扶植。千里马就是烛之武,伯乐就是佚之孤。如果没有佚之孤对烛之武的充分了解和极力举荐,烛之武纵有多大才华也没有施展的机会。

③顾全大局,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烛之武年轻时未被重用,难免产生委屈和不满,但国难当头,他不计个人恩怨,毅然出使秦国。

④责已恕人,宽容待人。面对烛之武的牢骚,郑伯没有表现出丝毫不满,而是深深自责,连说“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⑤烛之武善于辞令,值得我们学习。与战国时代纵横家的危言耸听不一样,烛之武的外交辞令委婉曲折,柔中有刚,弦外有音。在今天市场经济大潮中,人际交往大大增加,不善辞令的人,将找不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一材可以多用,但首先得有分析的头脑,才可能从同一材料中发现蕴藏着不同的意义。同时,运用材料不是原封不动地照搬,而应根据不同观点的需要,作一定的取舍,在叙述时要突出和强化与观点相关的地方,其他无关内容可一笔带过。如果我们能做到一材多用,那么一则材

料可论证几个不同的观点,可说明几个不同的问题,那么同学们头脑中库存的材料就会成倍增加,又何愁“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呢?

十、作文素材应用技法之反弹琵琶

“反弹琵琶”是逆向思维在写作中的运用。所谓反弹琵琶,就是为了实现某项目标,有意突破常规,通过逆向思维来发现问题或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反弹”就是从某论点的对立角度去确立新观点,去阐发新见解。对于一则素材,如果我们有意识地运用这种思维,将使我们的作文创造出新境界,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反弹琵琶”,是作文创新的重要方法,运用它,可以使文章标新立异,收到耳目一新的艺术效果。例如:人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说“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人说“老大徒伤悲”,我说“老大也不必伤悲”;人说“有志者事竟成”,我说“有志未必成”;人说“开卷有益”,我说“开卷未必有益”。这是从反向立论,把正的反过来说。当然,反的也可以正过来议,例如“异想可以开天”,“弄斧不妨到班门”,“对牛也可弹琴”,“五十步可以笑百步”等。作文时“反弹琵琶”,会使你打开一片新天地,不仅使文章内容丰富有波澜,而且可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使文章新意盎然。

要把“琵琶”反过来弹,关键在于摆脱习惯性思维,敢于从传统观念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苏轼诗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事,长期沉浸在一个事物中,长时间受到环境过多的影响,会使人形成习惯性思维的固定模式,从而使人对事物的多元属性和它的本来面目看不清楚。这种模式还经常支配着人们按一定的模式去解决问题,尽管人们有时对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或者觉得解决问题的效果并不显着,但因为他觉得这是轻车熟路,所以不思变革。然而,此时如果运用逆向思维,“反弹琵琶”,就会从长期浸染的事物中跳出来,产生“横看成离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感觉,从而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但是如果把“反弹”误为“乱弹”,立论偏颇,就会画虎不成反类犬,贻笑大方,甚至损害文章的思想性。三是并不是所有的素材都可以“反弹”。那些违反科学道理,有悖于人们共识和伤害人们感情的“反弹”,都是不合时宜的。如“螳臂挡车”,贬抑螳螂已成共识,你若想褒扬它,想借此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人们将难以赞同。

当你写文章按常规思路出现“卡壳”时,此时不妨来个“反弹琵琶”,相信你写出来的文章会新颖独到,更富有个性!

作文

(一) 袁隆平 突破圆的枷锁,让智慧的光芒四射

(福建卷话题" 圆形与星形" )

"圆" ,裸露身躯,怒目圆睁,向世人宣布:我最大,我是万物的中心,是不可违背的原则,不可忤逆的绝对的真理...... 他的声音震慑了天宇,震慑了大地。

懦弱者匍匐在这位圣人者脚下,他们双目低垂,不敢正视前方,沿着这位圣人厘定" 圈" 亦步亦趋、循规蹈矩。于是空气凝固了,世界停止了脚步。

勇者无畏,智者无疆。清醒的智勇者,走出了" 圆" 的苑囿,用自己的双眼看世界、用自己的头脑辨是非,于是世界变得多姿多彩。

赵武灵王是个智勇者,他冲破了" 传统的不可变更" 的习俗的圆,用犀利的目光看到自身民族屡战屡败的缘由,大胆地突破了贵族们极力维护的传统,宣布" 胡服骑射" ,从此富国强兵,战胜了匈奴。商鞅是个智勇者,他冲破了" 祖宗之法不可变" 这宗法的圆,大胆进行改革,强盛了一个秦国。

布鲁诺是个智勇者,他冲破了" 教会的地心学说" 这个宗教的圆,大胆地提出了日心学说。李四光是个智勇者,他冲破了" 地质学的权威定论" 这个学术的圈。大胆去探索,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相继发现了大

庆油田、胜利油田、大港油田... 彻底地粉碎了西方而得中国无油贫油学说。

袁隆平是个智勇者,他冲破了" 关于自花授粉水稻杂交无优势" 的经典理论这个科研的圈,经过多年不断探索研究,终于开发出被誉为中华民族奉献给人类的第五大发明的杂交水稻。这一项惠泽世界人民的发明使人类远离了饥饿,给世界带来福音。 邓小平是个智勇者,他冲破了" 两个凡是" 迷信的圈,提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从而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不仅如此他冲破了" 社会主义农村集体所有制、和计划经济这个圈" ,大胆推行土地承包制,市场经济,走改革开放的道路,使中国走向富强。

NBA 的掌门人施智勇者,冲破了美国人黑人独霸天下的体育圈,吸收一个黄皮肤少年--东方巨人,为NBA 注入了活力,吸引了数亿目光,使 NBA走向球迷,从而取得巨大收益。

走出那的" 圆" 苑囿,将带来社会的进步、科学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将推动历史的发展。走出这个" 圆" 需要用眼睛去观察、用行动去探索,不迷信、不盲从。

让我们突破" 圆" 的苑囿,天高任鸟飞;让我们突破" 圆" 苑囿,海阔凭鱼跃。突破圆的枷锁,让智慧的光芒四射。

在生命的历程中奔跑

湖南卷[话题" 跑的体验"]

人生如同一条跑道,在奔向终点的途中,每个人都会奋力奔跑,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赢得生命的辉煌,甚至是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强盛。奔跑正是奋斗的过程,终点就是预设的目标。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个响彻世界的名字。为了解决人类的粮食问题,为了让所有的人不再挨饿,年入古稀的他,依然奔走在实验室和试验田间。为了杂交水稻,他几乎奉献了自己美好年华中的一切-- 知识、汗水、灵感、心血。尽管他已经作出了足以让世界震惊的成绩,但袁隆平还是给自己制定了新的计划,并向这个新的目标前进。七十多岁的袁隆平依旧在自己的跑道上迈着矫健而执著的步伐。对于他来说跑道没有终点,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屈原在自己的信念中奔跑,失去的是自由,跑出的是拳拳的赤诚;孙必干在异国的战火中奔跑,付出的是青春,跑出的是祖国的骄傲;刘翔在百米的赛道上奔跑,流淌的是汗水,跑出的是亚洲的自豪;袁隆平在稻田间奔跑,牺牲的是个人的幸福,跑出的是人类的依靠。

森林中的树之所以高大挺拔,是因为一道自然法则:只有努力向上,才能接受更充裕的阳光。有了阳光,就有了生命的希望。这向上的过程不正是树的拼搏进取吗?"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在它们跑道上演出着一幕幕既是自然的法则,又是自身奋斗的历程的情节。" 早莺争暖树"" 新燕啄春泥" 在万物欣欣向荣的季节里,弱小的生命也不会放弃大好时

光,昭示着生命的价值。" 万类霜天竞自由" 谁能说它们没有为普通的生命奋斗过。

鲁迅奔跑过,为了那些麻木的灵魂能够清醒,为了革命先驱不再寂寞;仁人志士奔跑过,为了东方升起一轮鲜红的太阳;邓小平奔跑过为了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也许有的人正如荆棘鸟,明知生命在即,却也要为最动听的歌高唱;有的人就像螳螂,为了自己的幼虫,会无怨无悔地献出生命。

人生在世,说长,分分秒秒不可计数;说短,如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既可以像暴风骤雨来势凶猛,令人震惊;也可如绵绵春雨,润物无声,沁人心脾。只要努力过,为了目标奔跑过、奋斗过,就应该是最辉煌的人生。

安于位置,创造价值

全国第Ⅱ卷[话题" 位置和价值"]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就应该滋润一棵幼苗;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应该照亮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抹绿色,你应该点缀艳丽的红花。

世间万物自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生命的玄机是找到自己的位置,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

没有人因为身处低位注定而注定平凡,没有人因为工作平凡注定平庸," 雷锋" 作为一块砖发挥了自身的价值,李素丽,在平凡的岗位上,赢得人们的尊重,徐本禹身处偏僻的落后的农村小学却感动了中国。 找准位置,需要认清自我,安于位置,宠辱不惊。

梅花清寒性静,她不选择温暖的春天,热烈的夏季,不选择热闹的场所,百花争艳的花园,在风刀霜剑里,傲然而孤独地开放,不在乎没有群花得簇拥,她不在乎没有群蜂流连顾盼。

有人说她是不入流的隐士,孤芳而自赏。

有人说她"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她无私乐观。

有人说,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有人说她" 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她不变高洁。

梅花无声地兀自站立在那里,漠视人间的评价,宠辱不惊。拒绝他人的怜悯或恩宠,拒绝温室的诱惑,执著于这片晶莹土地,银装素裹的世界。香如故,气如故。

苦难的灵魂在梅那里得到振奋的动力,吟唱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 犹豫的灵魂在梅那里得到了启示,安于位置,不再徘徊。

袁隆平他是中国科学艺苑里一棵梅,默默中散发着芳香。他选择了贫穷落后的农村,安于自己一个普通科技工作者的位置的,创造出令人羡慕的价值。

他选择了那片土地,经过12年的苦心研究,第一代杂交水稻终于研制成功了。一夜间,袁隆平的名字被所有中国人所熟知,中国农民说,吃饭靠" 两平" ,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西方世界称,杂交稻是" 东方魔稻" ,甚至把杂交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袁隆平,一个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的名字,他发起的" 第二次绿色革命" ,给整个人类带来了福音。

他在平凡的位置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价值,站在成功的位置上,胜利的花环挂在他的胸前,多少艳羡的目光投向他来。名誉和金钱潮水般向他涌来,当有的人在估算袁隆平个人持股的市值时,当有的人在盘算着二级市场" 隆平高科" 的价值几何,当有人说爆出 "袁隆平" 名字品牌价值1008.9亿元的特大新闻时,袁隆平却心静如水,身价千亿元的他悄悄地戴上草帽来到在实验田。

他安于那片土地,安于自己的事业,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时,已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时,却仍专注于田畴。探索研究科学心,淡泊名利袁隆平! 安于位置,宠辱不惊,让袁隆平不断地超越自己,推出了一代又一代的杂交水稻。 选择属于你的位置,安于自己的位置,如滴水滋润幼苗,如梅绽放在雪中,如袁隆平根植于土地,爱我所爱,宠辱不惊,安于位置,创造价值!

(二)柳宗元

但求无愧于心

(以" 名与实" 为话题)

秋空浩远,黄叶漫天。南飞的大雁不舍的哀鸣,最后的夏蝉嘶哑地哀号。单簿的长衫敌不过风中些许的凉意,他轻轻打了个寒颤。瘦削的脸上,目光灼然,遥望着渐渐远去的长安。辘辘南去的车轮碾碎了他年轻的理想。

那一年是公元805年,永贞革新失败的柳宗元被贬湖南永州。 他有些迷茫了,面对尚未开化的永州,野林阴郁、瘴疫猖獗,面对政敌阴冷的笑容,噩梦般的纠缠。他的功名--他曾立志为之奋斗--他一生的骄傲,粉碎在一夜间,一段时间,他总是站在面北的窗前,目光茫然,渐渐地,他的身形有些佝偻了,洗得泛白的长衫显得微微松垮,消瘦的脸上,剑眉深锁着,不禁的苦痛。

可是,我们又怎能责怪他,毕竟他是一个文人,一个传统的中国文人。" 名" 可以是他的一切,在属于他的时代。

可他终于走了出来走出了那个峨冠博带的梦。他关上窗,拿起了笔,十年,只有笔尖游走在纸上的声音;十年,在枯瘦的手指下,流泻出了华夏文学不朽的骄傲。

幻想至于地面,他终于握住了自己的现实。"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是一种分明的宣告:从此,但求不愧于心,字字掷地有声。

终于,他又走了出来,从闭锁的书房,那一年是公元815年,柳宗元被召回京,随即改贬柳州。

在更为僻远的柳州,他走出了书房,决定创造一个现实。

在那里,他以一个正直文人的心意,办了学,打了井,开了荒,种了树,放了奴婢。他凭借自己的努力,营造了南荒中一道绮丽的风景,一个绮丽的现实,一个坚实的证明:无愧于心。

凭着这无愧于心,柳宗元走出了对浮华虚名的追逐,抓住了他的现实,创造了他的现实,凭着这" 实"--他的诗文,他对柳州的开发开化,柳州的柳侯祠,被后人供奉了千年,并将继续供奉千年,万年...... 包容

(北京市高考作文题是:以" 包容" 为题)

秋日的天空明澈如洗,远山外残阳似血。秋叶镀了一层金红,偶尔飘落一片,静寂无声。失群的孤雁呜咽着远去,衰蝉在凉风里嘶哑的哀鸣。

单薄的长衫终难抵风中的些许凉意,他轻轻打了个寒颤,挺了挺身子。瘦削的脸上,目光灼然。身下的车轮辘辘南去,碾碎了他年轻的理想。回望着渐渐远去的长安,他暗暗咬紧下唇--他怨,他恨,他怎能不怨恨!

公元805年,永贞革新失败,他被贬永州。荒蛮的永州,瘴疫猖獗,民风剽悍;阴险的政敌,不断监视,伺机发难。怨恨,梦魇般纠葛在心头,日日夜夜,夜夜日日。正值盛年的他,却早已须发斑白、形容枯槁、步履蹒跚,仇愤深深刻进他紧锁的眉间。

到永州的那天傍晚,他发现庭院一隅有株矮矮的菊,不禁自嘲地苦笑:自己就是这株墙角的菊--向前看,只一堵寂寞的高墙;向上看,唯一角狭小的天空。没有群芳环绕,没有百花争妍。偶尔,抬头,有飞鸟淡淡的翅影;低头,有蚂蚁匆匆的足迹。是谁把她丢弃在这里?为什么命运对她如此不公?她大概快要枯萎了,他想。

然而,西风飒飒的一个清晨,她忽然开放--如雪般洁白的花瓣优雅的舒展,在寂寞的墙角吐着静静的幽香。

那一天,怒放的白菊前,有一个身影,久久伫立;有一道目光,渐渐释然......

他回到书房,关上了那扇朝北的窗,却打开了心头一片豁然的天地。然后,他拿起了笔。十年,他枯瘦的手指间流泻出华夏文学不朽的骄傲。

人的一生如同在大海中航行的一艘帆船,无论在多平静的海域,总会有起起伏伏,总会遇到风浪的打击。对人生中不可避免的挫折,选择勇气,还是选择退缩?

退一步,消极地沉浸在挫折带来的苦难中,你也许会被风浪淹没,而勇敢一些,积极地迎难而上,与困难斗争,也许风浪过后是无限美好的天空。

巴尔扎克在自己的手杖上写着:“我能战胜一切挫折。”也许正是这种坚毅的品格,也使巴尔扎克成为举世闻名的大文豪,也许正是这种坚强的信念也使他的作品能永垂青史。

挫折并不可怕,重要的是你以什么样的态度面对。

西西弗斯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他每天做着辛苦却永远也无法完成的工作。而当人们看到他时,他却并没有传说中的凄苦模样,而是捉了只蝴蝶在快乐地玩赏。

上帝给了他世间最大的挫折,但并没有剥夺他积极、乐观的权利。面对人生中的挫折,你依然可以拥有一份笑看风清云淡的心境。 在巨大的不幸面前,曹雪芹注满腔心血于《红楼梦》,写出了这本传世不朽的经典;在巨大的困难面前,张海迪用惊人的毅力学完了多种语言,为社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巨大的挫折面前,奥斯特罗夫斯基用手摸索着,完成了伟大的《钢铁是怎么炼成的》。

面对挫折,他们选择了勇敢,选择了坚毅,也就选择了成功。

当海伦? 凯勒在黑暗中、在无声的世界里学会了写字学会了生活,用她充满爱的心写成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时,你怎能不为她由衷感动?当司马迁受刑后在监牢中面对四壁写出了传世巨著《史记》时,你怎能不为他心生感叹?当牛顿的科学手稿被火烧光,而他又从头整理,得出震撼物理学界的“三大定律”时,你怎能不为他肃然起敬?

挫折,不是失败的理由,只有在大风大浪中依然扬帆勇往直前的小船,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谈“高度”

当一位登山运动员在6400的高度悠然下山时,还很干脆地回答:"6400米的高度,是我登山能够攀登到的最高处。" 有人为他没能再攀高一点以跨过6500米的登山死亡线而感到惋惜,我也为他感到惋惜。 我们都有过跑长跑的经验,当长跑跑到一定的时候,身子会感到特别的不舒服,整个人就像面临死亡似的难受。可是一旦越过了极限,跑起来就不那么难受了。这就是“高度”,一个考验人的意志和力量的“高度”。你跨不过这一“高度”,你就只能是一个普通人,而一旦你越过了这一“高度”,说不定你或许就成了伟人。

整整写了三年却没有发表一个字,反而欠了一脖子债,这可以算是一个一般人难以逾越的“高度”。可是巴尔扎克却跨越了这一“高

度”。巴尔扎克在自己的手杖上写着:“我能战胜一切挫折。”也许正是他具有这种坚毅的品格,才使他跨越这一“高度”,成为举世闻名的大文豪,也使他的作品永垂青史的吧?

西西弗斯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他每天做着辛苦却永远也无法完成的工作。在一般人看来,他遇到了一个一般人难以逾越的“高度”,他该感到万分的痛苦。可他却跨越了这一“高度”,当人们看到他时,他正捉了只蝴蝶在快乐地玩赏。

曹雪芹晚年生活没有着落,连饭都吃不饱,在一般人看来他该为生活奔波,首先解决温饱问题,哪还有闲工夫搞什么小说创作,可曹雪芹却跨越了生活艰难的“高度”,注满腔心血于《红楼梦》,写出了这本传世不朽的经典;张海迪身子三分之二瘫痪,行动极为不便,在一般人看来,她该每天靠别人帮助来维持生活,能活一天是一天,哪还学什么外语!学了外语也不可能出国或当翻译。可张海迪却不仅不需要别人照顾,反而用惊人的毅力学完了比常人更多的语种,为社会作出了贡献;奥斯特罗夫斯基整天躺在床上,什么都看不到,什么都做不了,连到外面晒太阳都离不开别人的帮助,可他照样用手摸索着,完成了伟大的《钢铁是怎么炼成的》,这就是因为他跨越了一般人难以想象的“高度”的缘故。

每个人都会遇到“高度”,你越过了“高度”,那么你离成功也就不远了。愿你不要被你面前的“高度”吓倒,做一个勇于超越自己的极限的英雄!

面对诱惑

人生时时面临诸多诱惑,权重的地位是诱惑,利多的职业是诱惑,光环般的荣誉是诱惑,畅欢的娱乐是诱惑,甚至漂亮的时装、可口美味都是诱惑„„面对这些诱惑,我们该怎么办?

现在的社会,是一个充满诱惑的世界,如果你抵挡不住诱惑,你就会成为诱惑的奴隶,被诱惑淹没;如果你勇于抗拒诱惑,保持自我,你就能做好自己的事,成就自己的功业。

做律师是一个赚钱而体面的工作,巴尔扎克的父亲让巴尔扎克学律师,可巴尔扎克抵挡住了名和利的诱惑,宁可蜗居在租来的房子里,靠借钱度日,也不改变自己的志向。也许正是这种拒绝诱惑的坚毅品格,才使他成为举世闻名的大文豪,才使他的作品能永垂青史。 曹雪芹曾经生活在豪华富贵的家庭,过贯了锦衣玉食的日子,可到了晚年,家庭发生巨大变故,变得常常连饭都吃不上。他该去参加科考(凭他的才华应该可以考上),他该去当官(凭他祖父辈在官场的关系完全可以当上),可他却抵抗住了这些诱惑,而潜心于自己的文学创作,终于写出了《红楼梦》这本传世不朽的经典著作。

司马迁完全可以像其他官宦一样,皇上让他说什么他就说什么,皇上让他干什么他就干什么,不忤逆,不坚持,这样就可以高官厚禄,万世无忧。但司马迁不为高官厚禄所动,该说则说,该逆就逆,结果遭受宫刑。

但宫刑又怎样?受了刑后的司马迁照样在监牢中面对四壁写出了传世巨著《史记》。 西西弗斯禁受住了神仙生活的诱惑,所以他能每天乐观地推石头;海伦? 凯勒禁受住了诱惑,所以她用三天时间要去看的是对她有恩的人和人类历史的文明。

相反的,如果禁受不起外界的诱惑,就难以保持自我,难以做好自己的工作。曾经为科学事业作出贡献的牛顿,本可以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由于晚年没能经受住神学的诱惑,结果放弃他研究了大半辈子的科学,却一头掉进了神学的陷阱,最后白白浪费了几十年时间而一无所成。 我们生活的时代更是一个充满诱惑的时代,网络游戏会诱惑你,网上聊天会诱惑你,歌星影星会诱惑你,淫秽读物会诱惑你,色情场所会诱惑你,名牌商品会诱惑你,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生活会诱惑你„„如果你不能以顽强的意志保持自我,今天受这个诱惑,明天受那样诱惑,你哪还有时间和精力来学习文化知识?

所以我们要勇于保持自我,勇于抵抗诱惑。

点评:上面三个论题,“面对挫折”、“谈高度”、“面对诱惑”,同时运用巴尔扎克、曹雪芹、西西弗斯三个人的事例,只要你紧紧围绕观点对事例进行分析,善于点化,就会收到一材多用的效果。

[后记] 作文一材多用,不是有了几个就不再积累了,也不是照抄照搬,而是从众多材料中筛选出最好的根据主题的需要灵活地使用。这要求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要善于积累材料,尤其要善于对材料进行全方位的挖掘和剖析。勤积累,勤思考,材料的运用方可游刃有余。

临近中高考,一年的作文素材积累已经让各位考生盆满钵满,但是素材虽多,总不能和盘托出,要有择选、有取舍,因此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将这样多的素材合理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然而要成就高分作文,可不是简单的选择出素材、照搬素材,而是要知道如何对素材进行加工、才能达到有效的运用。在临近考试的有限复习时间内,我们为大家提供作文素材应用的“十大技巧”,让这一切都变简单,变快捷。

一、作文素材应用技法之理例结合

所谓理例结合,就是在作文中将举例和引用原理或名言相结合,使具体事例和科学原理、名人名言相得益彰,发挥更好的效用。特别是在议论文的写作中,既讲究理论论据,又讲究事实论据,事实可以直观地再现情景,引用可以借名人之语增强议论的力度,二者的结合是议论文常用的写法。

下面我们先看两个事例:

是爱迪生吧?他一手持蛋,一手持表,准备把蛋下锅煮五分钟,但是他心里想的是一桩发明,竟把表投在锅里,两眼盯着那个蛋。

是牛顿吧?专心做一项实验,忘了吃摆在桌上的一餐饭。有人故意戏弄他,把那一盘菜肴换为一盘吃剩的骨头。他饿极了,走过去吃,看到盘里的骨头叹口气说:“我真胡涂,我已经吃过了。”

这两件事其实都不能算是健忘,都是因为心有所旁鹜,心不在焉而已„„

忘不一定是坏事。能主动地彻底地忘,需要上乘的功夫才办得到。人之大患在于有身,能忘其身即是到了忘我的境界。而一个人只有到达忘我的境界,才能有大作为。

在上面文段中,围绕“健忘”这个主题,作者精心选材,通过“爱迪生”“牛顿”的事例说明“健忘”的涵义、范围,之后又引用孔子的话说明“忘不一定是坏事”。这些材料都为人们所熟悉,引用恰当有力,典型准确,很有说服力。试想一下,假如只有事例,或者只有引用,有这样好的表达效果吗?

二、作文素材应用技法之素材加工

素材加工是普遍用得上的写作技能,在写作中,照搬素材的情况是很少的,通常都要根据写作内容的需要或是表达的需要,将作者已掌握的材料进行加工,使之由原始的素材变成文章中经过加工的题材。而在行文过程中,对素材的加工一般要达到两个目的:一是要围绕题目和中心,二是要恰当地表达作者的感情。也就是说,对选定的生活现象素材,以及阅读中获得的书面材料,要删除与题目无关的部分,并注入自己的感情倾向。

下面我们先看一个加工前的素材:

记得有一次,在亲戚家吃饭,我觉得糖醋鱼烧得挺好吃的,就随口说了一句,“糖醋鱼挺好吃的,以后要是天天吃就好了。”妈妈听了,很兴奋地对我说:“你要是喜欢,每次回家我都给你做。”第二天,我回学校后,把这件事差不多忘了。过了几个星期后,我回家吃饭,妈妈特地从菜市场买回两条鱼,忙着烧糖醋鱼,即使累得满头大汗也不亦乐乎。

下面是经过加工后的情景:

去年春节,我在姥姥家吃饭。糖醋鱼就摆在我的面前,那种滋味诱惑着我,不知不觉间,我把糖醋鱼消灭光了!等到意识到这一点时,我

的脸红得像关公一样。母亲打破了尴尬的沉默:“姥姥的手艺实在太高超,你看„„”说得姥姥心花怒放。在回家的路上,妈妈悄悄地对我说:“你要是喜欢,每次回家我都给你做。”

从此以后,鱼市场中天天穿梭着母亲忙碌的身影,几乎无一天例外。

有一次,风雨交加,狂风怒吼,母亲又患了感冒,我想今天我的糖醋鱼肯定泡汤了。

晚上回到家中,刚到家门口,门缝中就飘来了那熟悉的、诱人的的香味。我真的不想进去,我怕我的眼泪不争气!我真的不想进去,因为我的内疚与自私!我真的不想进去,因为母亲那带着体温的糖醋鱼„„

以上素材的加工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在艺术真实上下功夫,为买鱼、烧鱼设置场景。二是在细节描写上下了工夫,不但有符合生活真实的对话,而且有人物的心理活动。这样一来,母爱就表现得更加具体真实也更加强烈了。

在对素材引用表达中,为了更好地支持论点,我们还要对素材从语言上精心加工,使看似平淡的素材,熠熠生辉。请对比以下文段。

① 李白所走的路更让我佩服。这样说虽有失公平,但我仍然觉得,李白人生路上的磨难虽然是坎坷的,但他坚信他的理想一定能实现,正如他所说的“天生我材必有用”。

② 李白洒脱,不寄托于高堂的庄严,不艳羡那官场的利禄,站在大唐的江山上,站在诗人的位置上,任清风涤荡心胸,随月辉起舞弄影,“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他吟出了好大的斗志;“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他吟出了好大的气魄,于是,大唐的江山史册上又多了几分厚重、灵动的神气!难道能说无仕途作为的李白没有体现自己的价值吗?不能。

以上例②比例①要生动,更具有形象感。其中主要是作者②在处理素材时多用描写和想象,从而把相同的材料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三、作文素材应用技法之组合排比

素材应用中的“组合排比”不是指一般的修辞手法,而是一种运用素材的方法。它也可以称做“多料合用”。这里所说的“多料合用”不是指一般的连续使用甚至堆砌同类材料的做法,而是指将同类材料进行精要的表述,组合在同一段落中,共同说明同一论点。其好处是显得滔滔不绝,材料充实,理直气壮,可以取得良好的修辞效果。在组合时,

语言表达要注意精要整齐,排列顺序要合理(比如按时间先后,由远到近,由主到次等)。

例如下面这个例子:

江南,是你心灵栖息的地方

古往今来多少人在这里寻找到了生命的归宿。传奇女子三毛,浪迹天涯几十年,头发上沾的什么风都有的她,一来到江南便哭了,像见到了亲切的老祖母,她终于找到了生命中可以停歇心灵的地方。江南巨贾沈万山,历经商场的风风雨雨,最后仍是定居在周庄的水边,不再争名逐利。还有不留名的文人隐士,或许他们也曾想金榜题名,仕途得意。然后日复一日的尔虞我诈,钩心斗角,终于使他们累了,于是他们打点行囊。到了江南,终老于斯。(节选自2006年高考浙江卷满分作文《栖息江南》)

文中用了三个例子,共同说明江南是心灵栖息的地方。这三个例子都很典型,一个是浪迹天涯的三毛,一个是“历经商场的风风雨雨”的沈万山,一个例子是群体形象,是中国古代曾经“仕途得意”的文人官宦。这些人都把江南作为生命的归宿,就更显出了江南的美好。这当然是单独一个例子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作者将同类素材排比组合,既在观点上加大了力度,丰富了内容,又在语言上显示出了一种气势,表现了一定的文采。这种用材的方法,是经过了作者主观的精选、加工,和那种无视内容的需要与否而堆砌材料的做法是完全不同的。

四、作文素材应用技法之避熟求生

高考大纲关于写作的“发展等级”部分有“材料新鲜”的要求。有些材料,从它诞生的时代看,未必属于新材料,但是由于人们知之不多或用之不多,因而也具有相当的新鲜感。然而事实上,高考作文材料老化是个严重的问题,总是“重复昨天的故事”,特别是喜欢应用历史题材,到古人那里去讨救兵。“李杜文章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作文材料如果老是陈谷子旧芝麻,谁会喜欢呢?“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时代进步一日千里,社会发展日新月异,选材也应当与时俱进,用当新事物代替旧陈事物,文章才能具有时代感和现实性。传统材料当然也可以有,但新鲜的材料一定会给读者意外的惊喜。

有一名同学写以“考验”为话题的作文,他就没有选用杜甫、文天祥、苏武等历史人物的材料,而是将当年感动中国的人物——云南省宝山市公安局副局长明正彬的事例写进了文章:

云南省宝山市公安局副局长明正彬,这个在刀尖上跳舞的人,在缉毒战线的最前沿经历了无数次生死考验,经历了无数次铁与血的交响。在毒贩子面前,他吓不怕,买不动,难不倒;毒贩子在他手下,过不去,藏不住,逃不掉。因为有他和他的战友,在考验面前挺得住,站得直,扛得动,所以我们才能享受清新的空气,灿烂的阳光。

这样的事例,贴近现实,时代感强,令人欣喜。

五、作文素材应用技法之对比映衬

正面论证和反面论证是议论文写作中的两种论证方法。当你确定论点之后,就要用论据来证明你的论点是正确的。对比论证既是一种论证方法,也是一种应用素材的方法。这是一种常用的、有说服力的论证方法。把性质上相反的两种事物加以对照、比较后,推导出它们之间的差异点,使结论映衬而出,能有效地说服读者,使作者的观点鲜明突出。因为事物的特征和本质在比较中最容易显露出来,特别是正反相互对立的事物的比较,具有极大的鲜明性,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经过对比,正确的论点更加稳固了。古人说:“无反则正不显”,正反一对比,人们就会更清楚地发现真理,认清事物的本质。

例如这样一段话:贝多芬甩开了尘世的喧嚣,在音乐的国度里尽情跳跃;居里夫妇抛弃了名利的纷扰,在科学的世界迈出了更深远的步伐;

陶渊明忘却了世俗的黑暗,在自由的南山中悠然采菊„„他们的人生轻松徜徉,嗅着人间的芬芳。而别里科夫被世俗束缚在套子里,葛朗台被金钱拖至了死神的身边,他们没有全力轻松地奔跑,最终被卷入世俗的浊流中„„(选自高考满分文《轻松起跑》)

我们面对同一个话题,总能找到正、反两方面的人物素材,运用对比手法将这两种人物放在一起做一个深入的比较,优与劣、好与坏、美与丑自然会更加鲜明突出。这种方法可以广泛运用于各种文章的写作中。

六、作文素材应用技法之故事新编

话题作文允许编故事,利用古典名著等进行“故事新编”近年来大行其道。严格意义上讲,“故事新编”属于对一个材料的另类的使用方法。它并不是一种新的文体,大致上属于小说。其写法是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选取人物、情节作一番改造,形成新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则改变不大,大致保持原作风貌。这样的故事既可以避免胡编瞎说,又可以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使故事增加许多趣味性,令人爱读。

请看下面这个例子:

木石前盟确实感人,可金玉良缘并不是我一手策划出来的,我也在追寻着自己的爱情呀!当宝玉挨打时,我不也真情流露了吗?但林妹妹那红肿的双眼博得了大家的同情,人们对我自然视而不见了。调包计给我招来一片骂声,可谁又知道当我听到宝玉的一声“林妹妹”时,我的心中也痛苦万分呢?我得不到自己追求的爱情,还承担着破坏别人感情的骂名,谁又曾为我说过一句公道话呢? (《宝钗鸣冤》湖北考生)

上述例子,就是一则典型的故事新编。考生立足于名着的宏观,在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大胆地选择了“为宝钗鸣冤”的角度,列举原着中的种种事实,言之有理,让读者信服。考生从高考作文的话题(感情的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出发,在充分把握名着的前提下,充分运用名着的相关材料,为自己考场作文的中心服务,是难能可贵的。

七、作文素材应用技法之扩展素材

我们在生活中所记忆的素材,大多是粗线条的、简单粗糙而缺乏丰满细节的,在运用时往往要进行扩展。具体的方法不外乎扩充情节和增添细节,使故事有血有肉,并且更有利于表现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我国现代着名作家赵树理偶然听说在解放区某村的一个民兵小队长和同村一姑娘自由恋爱,结果双双被村里人活活用石头砸死的爱情悲剧后,放飞想象力,将故事添枝加叶,进行了合理的扩展和改造,于是就有了着名的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大量事实证明“艺术是靠想象而

存在的”(高尔基语)。作文时由一物,一景,一个动人的故事,一丝心绪的牵挂,一个喜悦的预感等,根据话题、主旨,遵循生活的内在规律,引发联想,或补充引申,或添枝加叶,丰富发展,使平淡无奇的事件变得光彩照人。

2003年高考河北省优秀作文《楚王的忏悔》,扩充的是教材《史记. 屈原列传》中有关楚怀王的一段文本。在教材中楚怀王是个次要人物,司马迁在写作时对其所用笔墨较少,人物形象比较单薄。在作文中,考生却把楚怀王作为主要人物来塑造,为他添加了许多心理描写:“我内心犹如大海波涛,我脑间犹如长江奔流,一边是我娇美的妻子,一边是终日在耳边唠叨的大夫,我心灵的天平开始了长时间的称量。”“我真是太糊涂了。我为什么要轻信我的‘爱妻’,轻信这个蛇蝎女人;我为什么要放逐我的‘三闾’,放逐这位忠心爱国的贤士!我忘不了朝堂上他拂袖而去的身影,我忘不了他眼角泪珠悬挂处的深情„„”在怀王的矛盾思想、心灵忏悔中,点明了“感情亲疏不同导致了认知错误”的主题,使故事变得更充实、更丰富、更生动。

八、作文素材应用技法之旧例翻新

在一些经典名著中,有一些众所周知的人物和故事,我国也有大量的古代寓言故事。这些材料常常频繁地出入于高考考生的笔下,成为高考作文素材中的“大众情人”。这些被人们习用的素材,由于与阅卷教

师见面机会太多,就会产生审美疲劳。如果把这些内容巧妙地化用在自己的文章中,并赋予新意,就能化腐朽为神奇。这种“旧例新用”的方法,又叫做“旧瓶装新酒”。近年来的高考优秀作文这样做的很多,例如2000年的《三个和尚新传》、2001年的《阿Q 新传》、2003年的《魏延的控诉》、2006年的《“草船借箭”三解》等。

所谓旧例,就是指旧材料、老材料。不但是指那些古代的、近代的历时已久的人物和故事,而且是指那些经常出现在一般文章和高考作文之中,长期以来被人们广泛运用的素材。或是因为众人皆知,太“熟”太“俗”;或是故事简单,内容单薄;或是千人一面,彼此雷同;或是缺乏个性,无趣无味。这些素材包括课本(主要是语文课本)中的人物或事例,也包括课外阅读中的经典作品和大众读物,还包括影视中接触到的人物或事例(如感动中国人物等) 。一般而言,这类素材属于“经典”,但同时属于习见类,如果运用不好,将很难达到独特、新鲜的表达效果。高考作文中如果频频使用这些旧例,就有可能造成表达上的“似曾相识”和主题上的陈旧感。材料老化,是高考作文中一个普遍弊病。从根本上说,考生应当选取新鲜材料,包括从时间上看是新近发生的事情,从空间上看是身边发生的事情,这些对于读者来说都是新鲜的材料。但是,当我们找不到新鲜材料时,对旧有素材进行改造,也不失为一种“避熟就新”的途径。

旧材翻新,最重要的是从角度上出新。我们可以从历史上言之成理的“翻案文章”中得到启发,并作为我们翻新的榜样。如唐代诗人罗隐的《西施咏》:“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诗作一反古人“女人是祸水”的陈腐观点,历史地客观地分析了家国兴亡的原因,堪称“翻案之作”的典范。运用旧例翻新法有它特殊的好处。至少有两大优点:一是旧例很多,便于我们从容选择;二是旧例人们耳熟能详,易于接受,同时,经过改造后的旧例又融进了独特个性和创造精神,给人以新鲜感,能闪现作者的智慧。

九、作文素材应用技法之一材多用

写议论文,同学们大多苦于无材料可用。其实,大家头脑中已经储存了不少材料,但为什么还会为材料匮乏而发愁呢?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有些同学不会高效率地利用自己占有的材料,不善于一材多用。由于事物本身的丰富多彩,一则好的材料总是立体型的,具有多元的属性,再加上不同的人对材料的理解不同,立意的角度有异,因此,同一则材料往往可以从中挖掘出几个不同的观点。例如《烛之武退秦师》一文,就可以多角度切入:

①金子总会发光的。烛子武是块“金子”,年轻时精力旺盛,才华横溢,但被埋没几十年而黯然失色。到了晚年,国难当头,才被委于重任,出使秦国,挽救了国家的危难。

②千里马需要伯乐的发现和扶植。千里马就是烛之武,伯乐就是佚之孤。如果没有佚之孤对烛之武的充分了解和极力举荐,烛之武纵有多大才华也没有施展的机会。

③顾全大局,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烛之武年轻时未被重用,难免产生委屈和不满,但国难当头,他不计个人恩怨,毅然出使秦国。

④责已恕人,宽容待人。面对烛之武的牢骚,郑伯没有表现出丝毫不满,而是深深自责,连说“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⑤烛之武善于辞令,值得我们学习。与战国时代纵横家的危言耸听不一样,烛之武的外交辞令委婉曲折,柔中有刚,弦外有音。在今天市场经济大潮中,人际交往大大增加,不善辞令的人,将找不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一材可以多用,但首先得有分析的头脑,才可能从同一材料中发现蕴藏着不同的意义。同时,运用材料不是原封不动地照搬,而应根据不同观点的需要,作一定的取舍,在叙述时要突出和强化与观点相关的地方,其他无关内容可一笔带过。如果我们能做到一材多用,那么一则材

料可论证几个不同的观点,可说明几个不同的问题,那么同学们头脑中库存的材料就会成倍增加,又何愁“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呢?

十、作文素材应用技法之反弹琵琶

“反弹琵琶”是逆向思维在写作中的运用。所谓反弹琵琶,就是为了实现某项目标,有意突破常规,通过逆向思维来发现问题或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反弹”就是从某论点的对立角度去确立新观点,去阐发新见解。对于一则素材,如果我们有意识地运用这种思维,将使我们的作文创造出新境界,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反弹琵琶”,是作文创新的重要方法,运用它,可以使文章标新立异,收到耳目一新的艺术效果。例如:人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说“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人说“老大徒伤悲”,我说“老大也不必伤悲”;人说“有志者事竟成”,我说“有志未必成”;人说“开卷有益”,我说“开卷未必有益”。这是从反向立论,把正的反过来说。当然,反的也可以正过来议,例如“异想可以开天”,“弄斧不妨到班门”,“对牛也可弹琴”,“五十步可以笑百步”等。作文时“反弹琵琶”,会使你打开一片新天地,不仅使文章内容丰富有波澜,而且可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使文章新意盎然。

要把“琵琶”反过来弹,关键在于摆脱习惯性思维,敢于从传统观念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苏轼诗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事,长期沉浸在一个事物中,长时间受到环境过多的影响,会使人形成习惯性思维的固定模式,从而使人对事物的多元属性和它的本来面目看不清楚。这种模式还经常支配着人们按一定的模式去解决问题,尽管人们有时对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或者觉得解决问题的效果并不显着,但因为他觉得这是轻车熟路,所以不思变革。然而,此时如果运用逆向思维,“反弹琵琶”,就会从长期浸染的事物中跳出来,产生“横看成离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感觉,从而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但是如果把“反弹”误为“乱弹”,立论偏颇,就会画虎不成反类犬,贻笑大方,甚至损害文章的思想性。三是并不是所有的素材都可以“反弹”。那些违反科学道理,有悖于人们共识和伤害人们感情的“反弹”,都是不合时宜的。如“螳臂挡车”,贬抑螳螂已成共识,你若想褒扬它,想借此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人们将难以赞同。

当你写文章按常规思路出现“卡壳”时,此时不妨来个“反弹琵琶”,相信你写出来的文章会新颖独到,更富有个性!


相关作文

  • 童年趣事作文900字
  • 童年时代的趣事恰似一副流光溢彩的画页,也似一曲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使人留恋,使人回味,尤其是"剪睫毛"那件往事,每次想起,我都会忍俊不禁. 那年,我一年级.有一天,曹老师来发数学试卷.我一看那分数,唉,又考砸了.下课了,曹老师夹起书,面带愠色地盯着我,喊道:"王子阳, ...

  • 珍惜作文600字
  • 最近我在科学书上看到了日渐减少的矿物: 煤:还能够开采100年左右 锌.锡.钨:还能够开采4.50年左右 银.铅.锰2.30年左右 为了开阔更多的矿物,人们不惜土地资源怎样,任意滥开煤矿.任意破坏!造成了天大的破坏.宾翰峡谷铜矿场,据说这曾经是一座火山,在经历了人们差不多一百年的不停开采挖掘,如今成 ...

  • 无为公园作文600字
  • 东江源小学三(1)班 钟子荟 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我和妈妈来到无为公园. 无为公园在县城的西北部,因无为塔而得名.远远的,我就看见了大门上写着"无为公园"四个字,还是从右到左写的呢. 我和妈妈走进大门,一进去,眼前就有一个巨大的草坪,草坪的中间,有一座不高不低的假山,继续往前走, ...

  • 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作文1100字
  • 1090.多读一些书,让自己多有一点自信,加上你因了解人情世故而产生的一种对人对物的爱与宽恕的涵养.那时,你自然就会有一种从容不迫.雍容高雅的风度. --罗兰 1091.善气迎人,亲如兄弟;恶气迎人,害于戈兵. --管仲 1092.彬彬有礼的风度,主要是自我克制的表现. --爱迪生 1093.美丽的 ...

  • 中世纪那些事儿作文3800字
  • 中世纪那些事儿 序 鲜血洒落在耶路撒冷的土地上,浓重的血腥气穿越千年,中世纪的骑士在信仰的冲突下,厮杀不已,这就是十字军东征.它,在世界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第一次十字军东征 第一次十字军东征是1096年至1099年间由西方基督教世界所发起,旨在收复在穆斯林的征服中被占领的累范特圣地的一项军事 ...

  • 苏轼,苏辙深厚的兄弟情作文1400字
  • 苏轼,苏辙深厚的兄弟情 古来兄弟相亲相爱相知相念之乐,未见有过"二苏"者.特别是比起曹丕与曹植.鲁迅与周作人来,这种优势更明显.翻看一下他们的诗词文集,很大一部分是两人的互答之作.子瞻几乎每到一个任所就要给子由寄信赠诗,晚年被贬谪时更甚,而子由也常有回作. 苏轼兄弟二人从小在一起 ...

  • 作文审题材料作文4500字
  • 第 1 页 共 4 页 下面是以前区内一些作文题,咱看看,根据高考命题发展情况,从中找找,有无可用来训练审题的材料? 一.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在一座山峰上,一长出了两棵树,一棵生长在了土坑中,另一棵生长在了石缝中.因此,一棵长得茁壮挺拔,另一棵长得矮小弯曲.挺拔的这一棵经常嘲笑矮小的这一棵 ...

  • 周邦彦[齐天乐·绿芜凋尽台城路]作文2800字
  • 齐天乐·绿芜凋尽台城路 周邦彦 绿芜凋尽台城路,殊乡又逢秋晚.暮雨生寒,鸣蛩劝织,深阁时闻裁剪.云窗静掩.叹重拂罗裀,顿疏花簟.尚有綀囊,露萤清夜照书卷.荆江留滞最久,故人相望处,离思何限.渭水西风,长安叶乱,空忆诗情宛转,凭高眺远.正玉液新篘,蟹螯初荐.醉倒山翁,但愁斜照敛. 关于这首词的写作地点 ...

  • 人文景观作文指导作文5600字
  • 人文景观作文指导 一.文章 晋祠--太原的世外桃源(范文一) 人云:"不到晋祠,枉到太原."又有人说:"初到太原的人,不去参观晋祠,犹如外国友人到北京未去游览紫禁城那样遗憾."所以到了太原一定要去晋祠看看.晋祠位于山西太原市西南悬瓮山麓,是集中国古代祭祀建筑.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