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审题训练作文10900字

初三作文

试卷第1页,总4页 材料作文审题训练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改革开放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事实:一些80年代之后出生的人,开始信奉圣诞老人了,开始在麦当劳必胜客过生日了,可是对很多祖宗传下来的浸润着华夏历史及几千年文明的东西感到陌生,不知道毛笔该怎么握,不知道算盘该怎么打,没有读过线装书,没有见过长命锁,没有上过八仙桌„„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和认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增广贤文》中说:“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孔子也说:“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这句话的意思是,“可以同他谈的话,却不同他谈,这就是失掉了朋友;不可以同他谈的话,却同他谈,这就是说错了话。”提醒人们在说话之前,先得想清楚“可与言”和“不可与言”这两种人和两种情况。 《宋史·司马光传》中却说:“平生所为,未尝有不可对人言者。”鲁迅也曾大声疾呼:“青年人先可以将中国变成一个有声的中国:大胆地说话,勇敢地进行,忘掉一切利害,推开古人,将自己的真心话发表出来”。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你的所思所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③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④不得抄袭、套作。

3.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老教授给学生做了个测试。老教授问:“你去山上砍树,面前有两棵树,一棵粗, 一棵细,你砍哪一棵?”大家都说:“当然砍粗的了!”老教授一笑:“那棵粗的是普通的杨树,而那棵细的却是红松,你会砍哪一棵?”同学们一想,红松比较珍贵,就说:“砍红松!”老教授又问:“如果杨树是笔直的,红松却七歪八扭,你砍哪一棵?”同学们有些疑惑,就说:“这样的话,还是砍杨树!”老教授说:“杨树虽然笔直,可中间大多空了,你会砍哪一棵?”

终于,有人问:“教授,您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呢?”老教授收起笑容,说:“你们怎么就没人问问自己,到底为什么砍树?虽然条件不断变化,可是最终结果取决于你们最初的动机。”听了教授的启发,大家心中似乎都有所感悟。

读完这个故事,你有何感悟?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4.阅读右面的图画和背景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背景材料:青海学生周浩以省理科前五名的成绩考入

北京大学,他在北大学习感到 “痛不欲生”,后来转入

自己喜欢的北京工业技师学院。从人人羡慕的高等学府退

学转到名不见经传的技校,这件事引起了广泛的争论。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

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

试卷第2页,总4页 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顺治七年冬,书生周容前往镇海县城,小书童背着一大摞捆扎好的书跟随其后。眼看太阳就要落山,周容问一摆渡人:“待我们赶到县城,城门还开着吗? ”摆渡人仔细打量了小书童一番,回答说:“若是慢慢走,城门还会开着;若是惶急赶路,城门怕就关上了。”周容觉得摆渡人是在戏弄人,便带小书童快速前行。城门在望了,急着赶路的小书童却摔了一跤,捆扎书的绳子摔断了,书散落一地。等他们把书整理捆好,城门已关了。直到这时,周容才明白了摆渡人那番话的意思。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很多年前,一个人打了一口井,从深深的井底掘出黏土为自己塑像,塑像完成的那天,他不禁赞叹自己:啊,我真的太伟大了!多年以后,一群饥渴的行人坐在井边,喝着清凉的井水,赞叹道:挖这口井的人真是太伟大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人说,你是谁,便遇见谁。

也有人说,遇见谁,你便是谁。

这两句话,带给你怎样的启迪与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要写成诗歌)。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冯骥才说“运动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路程内看你使用了多少时间;人生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时间内看你跑了多少路程。”

要求:⑪立意自定。⑫文体自选。⑬题目自拟。⑭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⑮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

9.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有人说,评断一个国家的品格,不仅要看它培养了什么样的人民,还要看它的人民对什么样的人致敬,对什么样的人追怀。

有人说,一个民族只关心脚下的事情,是没有未来的;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能审视灵魂,他们才有未来。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除诗歌外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0.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今天的互联网给予了社会公众更为广阔、更为宽松的舆论表达空间,任何人随时可以对世界任何地方的人或事发表自己的看法,表达自己的心声,但越来越多的人也意识到,网络言论是有边界的。

试卷第3页,总4页 1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拿破仑拥有了一般人梦寐以求的一切——荣耀、权力、财富等等,然而他却对圣海琳娜说:“在我的一生中,从来没有过快乐的日子。”

海伦·凯勒是个又盲又聋又哑的残疾人,可她却说:“生活是多么美好啊!” 卡耐基说:“我们在生活中所获得的快乐,并不在于我们身处何方,也不在于我们拥有什么,更不在于我们是怎样的一个人,而只在于我们的心灵所达到的境界。”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看天光云彩,能测阴晴雨雪,但难逾目力所及;打开电视,可知全球天气,却少了静观云卷云舒的乐趣。

漫步林间,常看草长莺飞、枝叶枯荣,但未必能细说花鸟之名、树木之性;轻点鼠标,可知生物的纲目属种、迁徙演化,却无法唤到花果清香、丛林气息。

从不同的途径去感知自然,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1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英国古诗:“笼外的鸟向往笼里的安逸舒适,笼里的鸟向往笼外的自由翱翔。” 萧伯纳: “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没有得到心爱的东西,另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

有人认为,人生就应该怀着渴求的心态去不懈地追求你喜欢的东西。也有人认为,珍惜眼前的拥有,才是大智。

对此,你有何感受和想法?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可以讲述身边的事情,也可以发表见解。

注意:(1)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800字。(4)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14.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根据要求作文。

要求:结合漫画所表现的寓意,选准角度,

明确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

不少于800字;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随着手机智能化程度的提高,我们的生活似乎越来越离不开它,但我们是否意识到,手机只是工具,可以丰富生活,却无法取代人与人面对面的交流。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不能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试卷第4页,总4页 16.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地对天问道:“你是怎样才赢得人间的赞美呢?” 天回答道:“我无所不容,无所不纳,所以我能忘我地无私奉献,才赢得人间的永远赞美。”地赞叹道:“你包容万物,容纳众生,无私奉献,你真是无愧天之绝美呀!”

天对地问道:“你是怎样才赢得人类的赞美呢?” 地回答道:“我无所不忍,无所不载,所以我能真诚无私地奉献,才赢得人间的永恒赞美。”天赞誉:“你无所不忍,无所不载,无私奉献,你真是无愧地之壮美啊!”

智者说:“能容才大,能献才惠,能忍才威,能载才美,能认识自己,能看清别人,这是人生大境界啊!”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位母亲带着三岁大的孩子,从正在进行水管作业的工人们身边路过。她边走边告诉孩子:“多亏叔叔们辛苦地劳动,宝宝才能喝上甘甜的水哦。来跟叔叔说句谢谢再走吧!”又一位母亲带着小孩从同一个地方经过,她这样对孩子说:“宝宝要是不学习,长大就只能干这种活哦。”

有人说:前一位母亲的眼光是长远的,她育的是“心”;后一位母亲的眼光是短浅的,她育的是带着功利的“智”。

对此,你有什么感想?写一篇800字以上的作文,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一对新婚夫妇住进了一幢新居民楼。一天晚上,全楼突然停电,一片漆黑。夫妻两人手忙脚乱地在房间寻找蜡烛,这时,传来了清脆的敲门声。打开门,借着楼道应急灯微弱的光线,只见一个八九岁的小女孩背着手站在门口。女孩问:“叔叔阿姨,你们家有蜡烛吗?”夫妻二人对视一眼,不约而同地在心里猜想:是真借蜡烛还是以借蜡烛之名来窥视我们生活的?即使是真的,我们刚搬进来她就来借蜡烛,以后还不知要借什么东西呢。于是就异口同声地说:“没有。”小女孩一听,笑了,把两只手从背后伸出来,每只手都握着一支蜡烛。小女孩甜甜地说:“这幢楼刚刚使用,有时会停电,我妈妈怕你们没有准备,就让我给你们送两支蜡烛。”

看了这个故事后你有怎样的感想?请写一篇议论文表达你的看法和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写作时不要复述这个故事。

19.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一蚁之穴,能溃千里长堤。

毛毛雨能淋湿衣裳。

阅读上面两句话,自选角度,结合生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曼德拉曾被关押27年,受尽虐待。他就任总统时,邀请了三名虐待过他的看守到场。当曼德拉起身恭敬地向看守致敬时,在场所有人乃至整个世界都静了下来。他说:“当我走出囚室,迈过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和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仍在狱中。”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第1页,总4页 材料作文审题参考答案

1. 试题分析: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不能背弃传统文化;传统文化需要不断传承。

(1)“居高临下”,探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写作时从传统文化对一个家庭、民族和国家的重要性的角度去展开思路。贯穿古今,列举引以为豪的传统文化以及它们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影响。同时,又对濒临流失的文化产生诸多思考:我们在走向世界的时候,却忘却了自己的民族根基,“我们走得太远,却忘记为什么而出发”。

(2)“化虚为实”,以“具体”诠释“抽象”。“传统文化”是较抽象的概念,写作时,化概念为万象,用具体的文化形态——诗歌、绘画、书法、文房四宝、茶艺、京剧、刺绣、民俗节日、剪纸、皮影戏等去诠释抽象概念的内涵。甚至也可以写家风。但不论怎样写都要回到作文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回到“传统文化”上来。

2.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关于说话的艺术的作文题目,概括两则材料的内容第一则材料的重心是“说话要看清对象”或“说话要有所保留”,第二则材料的内容是“说话要直言不讳”。可以从一个角度立意,也可综合两则材料综合考虑进行立意。最后是两则材料兼顾。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多则材料的材料作文,作文的材料是名人的话语。首先要分析材料的含义,一般的多则材料的材料有两个取向,第一是意思相同,立意时抓住相同的意思进行立意,一种是相反的内容,立意时尽量要同时抓住材料的两个方面进行辩证的分析,此题属于相对的材料立意,最好辩证的立意。

3.试题分析:材料的关键点在于“虽然条件不断变化,可是最终结果取决于你们最初的动机。”由此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确定立意:(1)明确目的、树立目标和信念。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有自己的目的和目标,明确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做事不能盲目、随时变动,否则一事无成。 (2)规划人生。没有规划的人生,是失败的人生。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关键在于规划。 (3)明确立场,坚持原则。站稳立场,明确自己的所需,不可随便改变自己的原则。 (4)诱惑。人生有许多诱惑,不能因诱惑而迷失自我。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目,做好材料作文的关键是把握好审题立意。我们首先要读懂材料,材料以对话的形式叙述了整个故事。至于砍那棵树,这只是材料的形式。材料的关键点在于“虽然条件不断变化,可是最终结果取决于你们最初的动机。”由此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确定本题的立意:目的、目标和信念。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有自己的目的和目标,做事不能盲目,随时变动,否则一事无成;认识自我。自己需要什么,自己该向哪个方面努力,要正确认识自我;人生的规划。没有规划的人生,是失败的人生。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关键在于规划;明确立场,坚持原则。站稳立场,明确自己的所需,不可随便改变自己的原则;坚持,人生贵在坚持,恒心铸就成功;诱惑。人生有许多诱惑,不能因诱惑而迷失自己我。

【名人言论】①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量源泉之一,也是成功的利器之一。没有它,天才也会在矛盾无定的迷径中,徒劳无功。——查士德斐尔爵士

②人要有三个头脑,天生的一个头脑,从书中得来的一个头脑,从生活中得来的一个头脑。 ——蒙 田

③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 ——伏尔泰

④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 ——罗曼•罗兰

⑤无论是美女的歌声,还是鬣狗的狂吠,无论是鳄鱼的眼泪,还是恶狼的嚎叫,都不会使我动摇。 ——恰普曼

⑥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答案第2页,总4页 ⑦坚强的信念能赢得强者的心,并使他们变得更坚强。 ——白哲特

⑧不作什么决定的意志不是现实的意志;无性格的人从来不做出决定。 ——黑格尔

⑨有百折不挠的信念的所支持的人的意志,比那些似乎是无敌的物质力量有更强大的威力。 ——爱因斯坦

⑩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王勃

4.试题分析:作文材料讲述的是周浩不上北大上技校的事,他摒弃了人人羡慕的北大,转入技师学院,完全出于他“喜欢”,技校更符合自己的兴趣,更适合自己的特点。因此作文凡围绕正确对待“自己的兴趣、爱好、特点”立意行文,皆属符合题意。材料内涵丰富,立意较多。考生可直接评论事件本身。也可以深化材料主题,谈“人生之路我做主”,“不为功利而活”,“摒弃世俗观念,活出自我”等;也可谈“不能只从兴趣爱好出发”,“摒弃小我,担当责任”等。

【名师点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注意材料的内涵是周浩放弃北京大学学技工,这是一种选择,答题时就此已选择为话题,大谈选择,则是没有抓住材料的重心,要接下来分析他作出这样的选择的原因。注意重点句“不感兴趣”“感兴趣”,由此可以看出这则材料的重心是“周浩因为自己额爱好而选择放弃北大转学技工”,立意的重心是“兴趣”,联系前面的选择,应该是“选择的依据是自己是否爱好”或“以自己的爱好”做选择。从此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然后做相应的论证即可。

5.试题分析:这是一个材料作文题。 分析此材料要把握三个方面:一是周容的小书童背的书的捆扎问题,二是摆渡人的话,三是周容的思考。从第一个方面分析,因为小书童背着一摞书,如果走得太匆忙,小书童跌倒,书就会散开,收拾书就会耽误时间。从第二个方面分析,摆渡人之所以说慢走城门还会开着,快走城门恐怕会关上,是因为看到了小书童身上的书。从第三个方面分析,周容没有听懂摆渡人的话,结果书散了,城门关了;周容通过城门关了,明白了摆渡人的话的内涵。由此可以得出材料的立意:①惶急从事,很可能适得其反;②做事不可一味求快;⑧越是胜利在望越要小心谨慎;④要细心思考别人的话,要善于听出他人的言外之意。

6.试题分析:这是一篇材料作文,从材料中挖井人与行人的赞叹与关系中,可产生对人生的感悟与启发,每个人都想有一个不平凡的人生,都想成就一个伟大、不朽的自己,从而充分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是,伟大不是来自自我标榜,自我吹捧。衡量一个人价值大小的标准,是他在多大程度上被别人所需要。

7.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首先应当把握材料,抓住材料中的“你”、“谁”两个词语,分析它们分别指代什么内容,然后理解句子的意思,再根据这些确定作文立意。通过分析可知,“你”应指内因,“谁”应指外因。事物的发展与外因和内因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作文得立意可为主体与客体的辩证关系,也可以侧重谈一个方面,强调内因或外因。参考立意可以有:

(1)创造出最好的自己;(2)只有我们自己的心才能决定自己是谁;(3)做好自己,做对自己。

8.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指向性明确,审题不难,考生较容易提炼观点,每个考生都有话可说。通过阅读材料,一个是运动中的赛跑,一个是人生中的赛跑;一个是路程对时间,一个是时间对路程;一个是时间越少越好,一个是路程越多越好。由此可见,“时间”和“路程”是本题的两个关键词,要求从生活现象中探讨生命的厚重问题,感悟生命的质量、高度、内涵。在人生的跑道上,有的人追求长度,有的人追求宽度,而有的人追求的是速度。其实长度、宽度和速度涵盖了人生的理想、内容和心态。虽然对人生的看法是多种多样的,但却都是值得尊重的。考生有很多角度可写,可以谈谈自己的梦想和追求,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道路等;也可以写人生是选择自己的路,而不在于能在有限的时间里跑多少路;人生不在于多么成功,而在于享受沿途

答案第3页,总4页 的“风景”。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材料作文的题目,审题立意时注意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时间”“路程”,然后对这两个词语惊醒扩展,这是审题立意的一个重要的方法,“时间”代表着效率,“路程”代表着内容。再次延伸“时间”意味着生活的质量,路程代表着生活的宽度和广度。行文时抓住一个方面,也可综合的辩证立意。总之不要跳出文中的两个关键词语立意。

9.试题分析: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是两句话。第一则材料,告诉我们:对现实的记忆与致敬有时比对历史的追怀更有意义。现实就是由每一个普通的你构成的,也许你的贡献与价值没有得到过多的 诠释,你的故事与情感也并不为太多人所知,甚至你还在遭受着某种苦涩与不公,但是,你具有国家公民的身份,就决定着你应该得到呵护,你的平凡也可以获得致 敬。懂得向普通公民致敬,这本身就是一种国家品格。

第二则材料我们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分析:(1)要向远方看,不要只关注脚下的眼前的,要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2)崇高理想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3)崇高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10.试题分析:对于网络言论,我们应该辨证地分析,可从其优和劣,利和弊等几个方面考虑立意:我们既可以探讨关于网络言论自由的话题,也可以表达自己对网络言论的态度与观点等等。

11. 试题分析:材料一蕴含的道理是,荣耀、权力、财富等外在的东西并不能真正给人带来快乐;材料二蕴含的道理是,有着积极乐观的态度,生活总是美好的;材料三蕴含的道理是,一个人的快乐程度与他的心灵境界所达到的高度有关。这些材料指向的是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积极健康的人生观,联系当下社会不少人的“唯钱是论”“拼XX ”现象,写作立意就很明显。较佳立意: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能带给人快乐,荣耀、权力、财富等外在东西并不能给人带来快乐;一个人的快乐程度与他的心灵境界所达到的高度有关。

12.【解析】这是一篇材料作文。命题形式承袭2102、2103、2104的一贯风格,是“由材料引出写作范围”型,即新材料作文。这是今年高考语文《考试说明》规定的三种命题方式之一。这有利于考生正确把握写作方向。材料从两种生活现象切入:一是对天气的了解,凭借目力观察,可以预测阴晴雨雪,但不能超越目力;透过电视等媒体,可以超越目力,但却少了观察的乐趣。二是对大自然的感受,直接与林间草木接触,可以感受自然之乐,却不尽能了解花木的名称习性;透过网络,可以轻易得到草木的知识,却没有了感受自然的乐趣。二者其实具有共同的特点,即材料最后的总结:从不同的途径去感知自然,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

立意参考:(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感知自然,就要亲近自然,只有全身心融入其间,方能感受其中之美。(2)信息时代的,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便捷,更是丰富的知识,我们完全可以从这些丰富的资源当中方便快捷的丰富自己的头脑,武装自己的思想,没有事必躬亲的必要,因为这种做法已经完全背离了快节奏的现代生活,我们应予以坚决摈弃。(3)读万卷书,可以丰富思想,行万里路,可以开阔视野,二者可以有机结合,知行合一,方能成就真正的学问。

13. 试题分析:得陇望蜀,永不知足,只能使自己活得很累,因为世界上让人追求的东西太多太多。所以,淡化追求心态是当今社会尤为重要的话题。面对欲望与诱惑应理性地对待,以免成为欲望的奴仆。我们应辩证地看待人生:得失共存,祸福相依,一个人不可能拥有一切美好。学会知足,学会放弃,学会正确评价自身的能力能否达到所追求的目标,生活就会海阔天空。 从另一个角度看,不懈追求的心态恰恰是人生不断进取的动力。有追求的人生才是充实的,不懈追求的人生才是精彩的。有梦想有追求并且获得成功的人生才是了不起的。成为成功人士的一个前提就是锐意追求。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作为一个胸有大志的年轻人更应该有所追求,不懈追求人生远大志向的实现,方能铸成人生的辉煌。

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鲜明而集中的主旨。因此,学生应该从上述两个不同的立意中选取其中一个来行文,不应面面俱到。当然,文章中作辩证分析是应该充分肯定的。

14.试题分析:这是一篇以漫画为材料的新型作文,审题时,应根据漫画寓意及漫画创作意图构思立意。漫画中的两匹马由各自独立去吃草,而很难实现;两匹马坐在一起思考后,方向和步调

答案第4页,总4页 一致,从而实现了吃草的愿望。漫画揭示了合作共赢、齐心协力、步调一致才能获取成功的寓意。因此立意时,可从以下角度构思立意:1.合作共赢;2.齐心协力、步调一致才能获得成功。可写记叙文,也可写议论文,要注意拟一个出彩的题目。

15.试题分析:答题时要先分析材料所反映出的社会问题:网络给人们带来了方便,但同时也容易使亲情被疏远。发表观点顶好由此出发。可先表明观点,再举例论述;也可先举例,再总述观点。要注意的是,观点必须富于辩证性,语言要通顺,观点要明确,要有理有据有说服力。 适用话题:人际交流、虚拟与现实等。

16.试题分析:从整体材料看,反映的是个人与集体、普遍联系的哲理,可提炼出话题“品德是人生最美”“认清自己的位置”;从天与地的对话中可以提炼出话题“包容”“奉献”“忍耐”“承载”等。

17.试题分析:这是一则材料作文,对于材料作文,考生写作时应全面理解材料,真正吃透材料,总结出材料的主旨,紧扣材料,从材料的主旨出发,选好角度,确立一个具有相当新意、深意的观点,才能胜出。在平时复习中要注意积累各类型材料作文的特点及审题立意的方法,熟练掌握并使用“主旨领悟法”“关键把握法”“由果溯因法”“舍次求主法”“寓意揭示法”“细节切入法”“多向发散法”等审题立意、提炼观点的技巧。本题重点在最后一部分“有人说„„”,这里列举了两种母亲的两种教育眼光,出题人并没有表明自己的观点,而是让考生在两种态度中比较做出自己的选择立意成文。从材料本身看,第一位母亲教育孩子是从做人的角度,而第二位母亲则是从立业的角度,通过比较可以看出,第一位母亲的目光是应该肯定的,一个有德无才的人也许不会给社会做出贡献,但一定不会危害社会,而一个有才无德的人,很有可能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危害,震惊全国的复旦投毒案就是一例。由此考生可以得到立意,即“育心重于育智”。考生也可以把“育心”“育智”结合起来,谈社会需要德才兼备的人才,但一定注意,要指出,第二位母亲的教育场合是不恰当的,她的做法表现出她瞧不起普通的劳动者,这是必须批评的。

18. 试题分析:此题是典型的叙事型材料作文。文题提供的材料,讲述了一个令人十分尴尬而又令人沉思的故事。我们可从材料中所涉及的主要对象切入,分析材料对对象的情感态度,由故事的结果推出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进而准确审题、立意。故本题可从以下角度立意:

从夫妇的角度:材料对这对夫妇的情感态度明显是批判的。为什么他们不愿意借给小女孩蜡烛?因为他们对小女孩心存戒心、不信任、冷漠、怕日后有更多的麻烦等。所以,同学们可以立意如下:①防人之心亦可无;②用善良消除隔阂;③用真诚化解冷漠;④用爱将冷漠融化;⑤世界远没你想象的那么坏;⑥打开心门,才能发现真正的阳光等。

从小女孩的角度:材料对小女孩的情感态度明显是赞扬的。为什么她愿意主动给这对夫妇送蜡烛?因为她心存善念,心中有爱,懂得去关爱他人等。所以,我们可以立意如下:①其实你不懂我的心;②用爱点燃心灵的“蜡烛”;③关爱他人,温暖社会;④懂得替他人着想等。

19.试题分析:这是一则材料作文,对于材料作文,考生写作时应全面理解材料,真正吃透材料,总结出材料的主旨,紧扣材料,从材料的主旨出发,选好角度,确立一个具有相当新意、深意的观点,才能胜出。在平时复习中要注意积累各类型材料作文的特点及审题立意的方法,熟练掌握并使用“主旨领悟法”“关键把握法”“由果溯因法”“舍次求主法”“寓意揭示法”“细节切入法”“多向发散法”等审题立意、提炼观点的技巧。本题所给两句话中心意思非常明显,就是强调要防微杜渐,勿以恶小而为之。据此考生就可以得到作文立意了。

20.试题分析:这是一篇材料作文。材料中曼德拉博大的胸怀与宽容精神给世界带来了震撼,也给我们带来了人生的启示,原谅他人, 其实是升华自己;悲痛和怨恨是牢狱。要从思想上解放自己。放开纠结的过往,踏步向前。因此可参考以下立意:1.要学会宽容 2.忘掉悲痛和怨恨,勇往直前

试卷第1页,总4页 材料作文审题训练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改革开放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事实:一些80年代之后出生的人,开始信奉圣诞老人了,开始在麦当劳必胜客过生日了,可是对很多祖宗传下来的浸润着华夏历史及几千年文明的东西感到陌生,不知道毛笔该怎么握,不知道算盘该怎么打,没有读过线装书,没有见过长命锁,没有上过八仙桌„„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和认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增广贤文》中说:“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孔子也说:“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这句话的意思是,“可以同他谈的话,却不同他谈,这就是失掉了朋友;不可以同他谈的话,却同他谈,这就是说错了话。”提醒人们在说话之前,先得想清楚“可与言”和“不可与言”这两种人和两种情况。 《宋史·司马光传》中却说:“平生所为,未尝有不可对人言者。”鲁迅也曾大声疾呼:“青年人先可以将中国变成一个有声的中国:大胆地说话,勇敢地进行,忘掉一切利害,推开古人,将自己的真心话发表出来”。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你的所思所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③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④不得抄袭、套作。

3.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老教授给学生做了个测试。老教授问:“你去山上砍树,面前有两棵树,一棵粗, 一棵细,你砍哪一棵?”大家都说:“当然砍粗的了!”老教授一笑:“那棵粗的是普通的杨树,而那棵细的却是红松,你会砍哪一棵?”同学们一想,红松比较珍贵,就说:“砍红松!”老教授又问:“如果杨树是笔直的,红松却七歪八扭,你砍哪一棵?”同学们有些疑惑,就说:“这样的话,还是砍杨树!”老教授说:“杨树虽然笔直,可中间大多空了,你会砍哪一棵?”

终于,有人问:“教授,您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呢?”老教授收起笑容,说:“你们怎么就没人问问自己,到底为什么砍树?虽然条件不断变化,可是最终结果取决于你们最初的动机。”听了教授的启发,大家心中似乎都有所感悟。

读完这个故事,你有何感悟?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4.阅读右面的图画和背景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背景材料:青海学生周浩以省理科前五名的成绩考入

北京大学,他在北大学习感到 “痛不欲生”,后来转入

自己喜欢的北京工业技师学院。从人人羡慕的高等学府退

学转到名不见经传的技校,这件事引起了广泛的争论。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

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

试卷第2页,总4页 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顺治七年冬,书生周容前往镇海县城,小书童背着一大摞捆扎好的书跟随其后。眼看太阳就要落山,周容问一摆渡人:“待我们赶到县城,城门还开着吗? ”摆渡人仔细打量了小书童一番,回答说:“若是慢慢走,城门还会开着;若是惶急赶路,城门怕就关上了。”周容觉得摆渡人是在戏弄人,便带小书童快速前行。城门在望了,急着赶路的小书童却摔了一跤,捆扎书的绳子摔断了,书散落一地。等他们把书整理捆好,城门已关了。直到这时,周容才明白了摆渡人那番话的意思。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很多年前,一个人打了一口井,从深深的井底掘出黏土为自己塑像,塑像完成的那天,他不禁赞叹自己:啊,我真的太伟大了!多年以后,一群饥渴的行人坐在井边,喝着清凉的井水,赞叹道:挖这口井的人真是太伟大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人说,你是谁,便遇见谁。

也有人说,遇见谁,你便是谁。

这两句话,带给你怎样的启迪与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要写成诗歌)。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冯骥才说“运动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路程内看你使用了多少时间;人生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时间内看你跑了多少路程。”

要求:⑪立意自定。⑫文体自选。⑬题目自拟。⑭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⑮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

9.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有人说,评断一个国家的品格,不仅要看它培养了什么样的人民,还要看它的人民对什么样的人致敬,对什么样的人追怀。

有人说,一个民族只关心脚下的事情,是没有未来的;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能审视灵魂,他们才有未来。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除诗歌外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0.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今天的互联网给予了社会公众更为广阔、更为宽松的舆论表达空间,任何人随时可以对世界任何地方的人或事发表自己的看法,表达自己的心声,但越来越多的人也意识到,网络言论是有边界的。

试卷第3页,总4页 1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拿破仑拥有了一般人梦寐以求的一切——荣耀、权力、财富等等,然而他却对圣海琳娜说:“在我的一生中,从来没有过快乐的日子。”

海伦·凯勒是个又盲又聋又哑的残疾人,可她却说:“生活是多么美好啊!” 卡耐基说:“我们在生活中所获得的快乐,并不在于我们身处何方,也不在于我们拥有什么,更不在于我们是怎样的一个人,而只在于我们的心灵所达到的境界。”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看天光云彩,能测阴晴雨雪,但难逾目力所及;打开电视,可知全球天气,却少了静观云卷云舒的乐趣。

漫步林间,常看草长莺飞、枝叶枯荣,但未必能细说花鸟之名、树木之性;轻点鼠标,可知生物的纲目属种、迁徙演化,却无法唤到花果清香、丛林气息。

从不同的途径去感知自然,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1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英国古诗:“笼外的鸟向往笼里的安逸舒适,笼里的鸟向往笼外的自由翱翔。” 萧伯纳: “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没有得到心爱的东西,另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

有人认为,人生就应该怀着渴求的心态去不懈地追求你喜欢的东西。也有人认为,珍惜眼前的拥有,才是大智。

对此,你有何感受和想法?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可以讲述身边的事情,也可以发表见解。

注意:(1)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800字。(4)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14.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根据要求作文。

要求:结合漫画所表现的寓意,选准角度,

明确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

不少于800字;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随着手机智能化程度的提高,我们的生活似乎越来越离不开它,但我们是否意识到,手机只是工具,可以丰富生活,却无法取代人与人面对面的交流。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不能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试卷第4页,总4页 16.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地对天问道:“你是怎样才赢得人间的赞美呢?” 天回答道:“我无所不容,无所不纳,所以我能忘我地无私奉献,才赢得人间的永远赞美。”地赞叹道:“你包容万物,容纳众生,无私奉献,你真是无愧天之绝美呀!”

天对地问道:“你是怎样才赢得人类的赞美呢?” 地回答道:“我无所不忍,无所不载,所以我能真诚无私地奉献,才赢得人间的永恒赞美。”天赞誉:“你无所不忍,无所不载,无私奉献,你真是无愧地之壮美啊!”

智者说:“能容才大,能献才惠,能忍才威,能载才美,能认识自己,能看清别人,这是人生大境界啊!”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位母亲带着三岁大的孩子,从正在进行水管作业的工人们身边路过。她边走边告诉孩子:“多亏叔叔们辛苦地劳动,宝宝才能喝上甘甜的水哦。来跟叔叔说句谢谢再走吧!”又一位母亲带着小孩从同一个地方经过,她这样对孩子说:“宝宝要是不学习,长大就只能干这种活哦。”

有人说:前一位母亲的眼光是长远的,她育的是“心”;后一位母亲的眼光是短浅的,她育的是带着功利的“智”。

对此,你有什么感想?写一篇800字以上的作文,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一对新婚夫妇住进了一幢新居民楼。一天晚上,全楼突然停电,一片漆黑。夫妻两人手忙脚乱地在房间寻找蜡烛,这时,传来了清脆的敲门声。打开门,借着楼道应急灯微弱的光线,只见一个八九岁的小女孩背着手站在门口。女孩问:“叔叔阿姨,你们家有蜡烛吗?”夫妻二人对视一眼,不约而同地在心里猜想:是真借蜡烛还是以借蜡烛之名来窥视我们生活的?即使是真的,我们刚搬进来她就来借蜡烛,以后还不知要借什么东西呢。于是就异口同声地说:“没有。”小女孩一听,笑了,把两只手从背后伸出来,每只手都握着一支蜡烛。小女孩甜甜地说:“这幢楼刚刚使用,有时会停电,我妈妈怕你们没有准备,就让我给你们送两支蜡烛。”

看了这个故事后你有怎样的感想?请写一篇议论文表达你的看法和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写作时不要复述这个故事。

19.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一蚁之穴,能溃千里长堤。

毛毛雨能淋湿衣裳。

阅读上面两句话,自选角度,结合生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曼德拉曾被关押27年,受尽虐待。他就任总统时,邀请了三名虐待过他的看守到场。当曼德拉起身恭敬地向看守致敬时,在场所有人乃至整个世界都静了下来。他说:“当我走出囚室,迈过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和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仍在狱中。”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第1页,总4页 材料作文审题参考答案

1. 试题分析: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不能背弃传统文化;传统文化需要不断传承。

(1)“居高临下”,探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写作时从传统文化对一个家庭、民族和国家的重要性的角度去展开思路。贯穿古今,列举引以为豪的传统文化以及它们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影响。同时,又对濒临流失的文化产生诸多思考:我们在走向世界的时候,却忘却了自己的民族根基,“我们走得太远,却忘记为什么而出发”。

(2)“化虚为实”,以“具体”诠释“抽象”。“传统文化”是较抽象的概念,写作时,化概念为万象,用具体的文化形态——诗歌、绘画、书法、文房四宝、茶艺、京剧、刺绣、民俗节日、剪纸、皮影戏等去诠释抽象概念的内涵。甚至也可以写家风。但不论怎样写都要回到作文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回到“传统文化”上来。

2.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关于说话的艺术的作文题目,概括两则材料的内容第一则材料的重心是“说话要看清对象”或“说话要有所保留”,第二则材料的内容是“说话要直言不讳”。可以从一个角度立意,也可综合两则材料综合考虑进行立意。最后是两则材料兼顾。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多则材料的材料作文,作文的材料是名人的话语。首先要分析材料的含义,一般的多则材料的材料有两个取向,第一是意思相同,立意时抓住相同的意思进行立意,一种是相反的内容,立意时尽量要同时抓住材料的两个方面进行辩证的分析,此题属于相对的材料立意,最好辩证的立意。

3.试题分析:材料的关键点在于“虽然条件不断变化,可是最终结果取决于你们最初的动机。”由此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确定立意:(1)明确目的、树立目标和信念。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有自己的目的和目标,明确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做事不能盲目、随时变动,否则一事无成。 (2)规划人生。没有规划的人生,是失败的人生。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关键在于规划。 (3)明确立场,坚持原则。站稳立场,明确自己的所需,不可随便改变自己的原则。 (4)诱惑。人生有许多诱惑,不能因诱惑而迷失自我。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目,做好材料作文的关键是把握好审题立意。我们首先要读懂材料,材料以对话的形式叙述了整个故事。至于砍那棵树,这只是材料的形式。材料的关键点在于“虽然条件不断变化,可是最终结果取决于你们最初的动机。”由此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确定本题的立意:目的、目标和信念。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有自己的目的和目标,做事不能盲目,随时变动,否则一事无成;认识自我。自己需要什么,自己该向哪个方面努力,要正确认识自我;人生的规划。没有规划的人生,是失败的人生。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关键在于规划;明确立场,坚持原则。站稳立场,明确自己的所需,不可随便改变自己的原则;坚持,人生贵在坚持,恒心铸就成功;诱惑。人生有许多诱惑,不能因诱惑而迷失自己我。

【名人言论】①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量源泉之一,也是成功的利器之一。没有它,天才也会在矛盾无定的迷径中,徒劳无功。——查士德斐尔爵士

②人要有三个头脑,天生的一个头脑,从书中得来的一个头脑,从生活中得来的一个头脑。 ——蒙 田

③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 ——伏尔泰

④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 ——罗曼•罗兰

⑤无论是美女的歌声,还是鬣狗的狂吠,无论是鳄鱼的眼泪,还是恶狼的嚎叫,都不会使我动摇。 ——恰普曼

⑥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答案第2页,总4页 ⑦坚强的信念能赢得强者的心,并使他们变得更坚强。 ——白哲特

⑧不作什么决定的意志不是现实的意志;无性格的人从来不做出决定。 ——黑格尔

⑨有百折不挠的信念的所支持的人的意志,比那些似乎是无敌的物质力量有更强大的威力。 ——爱因斯坦

⑩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王勃

4.试题分析:作文材料讲述的是周浩不上北大上技校的事,他摒弃了人人羡慕的北大,转入技师学院,完全出于他“喜欢”,技校更符合自己的兴趣,更适合自己的特点。因此作文凡围绕正确对待“自己的兴趣、爱好、特点”立意行文,皆属符合题意。材料内涵丰富,立意较多。考生可直接评论事件本身。也可以深化材料主题,谈“人生之路我做主”,“不为功利而活”,“摒弃世俗观念,活出自我”等;也可谈“不能只从兴趣爱好出发”,“摒弃小我,担当责任”等。

【名师点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注意材料的内涵是周浩放弃北京大学学技工,这是一种选择,答题时就此已选择为话题,大谈选择,则是没有抓住材料的重心,要接下来分析他作出这样的选择的原因。注意重点句“不感兴趣”“感兴趣”,由此可以看出这则材料的重心是“周浩因为自己额爱好而选择放弃北大转学技工”,立意的重心是“兴趣”,联系前面的选择,应该是“选择的依据是自己是否爱好”或“以自己的爱好”做选择。从此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然后做相应的论证即可。

5.试题分析:这是一个材料作文题。 分析此材料要把握三个方面:一是周容的小书童背的书的捆扎问题,二是摆渡人的话,三是周容的思考。从第一个方面分析,因为小书童背着一摞书,如果走得太匆忙,小书童跌倒,书就会散开,收拾书就会耽误时间。从第二个方面分析,摆渡人之所以说慢走城门还会开着,快走城门恐怕会关上,是因为看到了小书童身上的书。从第三个方面分析,周容没有听懂摆渡人的话,结果书散了,城门关了;周容通过城门关了,明白了摆渡人的话的内涵。由此可以得出材料的立意:①惶急从事,很可能适得其反;②做事不可一味求快;⑧越是胜利在望越要小心谨慎;④要细心思考别人的话,要善于听出他人的言外之意。

6.试题分析:这是一篇材料作文,从材料中挖井人与行人的赞叹与关系中,可产生对人生的感悟与启发,每个人都想有一个不平凡的人生,都想成就一个伟大、不朽的自己,从而充分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是,伟大不是来自自我标榜,自我吹捧。衡量一个人价值大小的标准,是他在多大程度上被别人所需要。

7.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首先应当把握材料,抓住材料中的“你”、“谁”两个词语,分析它们分别指代什么内容,然后理解句子的意思,再根据这些确定作文立意。通过分析可知,“你”应指内因,“谁”应指外因。事物的发展与外因和内因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作文得立意可为主体与客体的辩证关系,也可以侧重谈一个方面,强调内因或外因。参考立意可以有:

(1)创造出最好的自己;(2)只有我们自己的心才能决定自己是谁;(3)做好自己,做对自己。

8.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指向性明确,审题不难,考生较容易提炼观点,每个考生都有话可说。通过阅读材料,一个是运动中的赛跑,一个是人生中的赛跑;一个是路程对时间,一个是时间对路程;一个是时间越少越好,一个是路程越多越好。由此可见,“时间”和“路程”是本题的两个关键词,要求从生活现象中探讨生命的厚重问题,感悟生命的质量、高度、内涵。在人生的跑道上,有的人追求长度,有的人追求宽度,而有的人追求的是速度。其实长度、宽度和速度涵盖了人生的理想、内容和心态。虽然对人生的看法是多种多样的,但却都是值得尊重的。考生有很多角度可写,可以谈谈自己的梦想和追求,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道路等;也可以写人生是选择自己的路,而不在于能在有限的时间里跑多少路;人生不在于多么成功,而在于享受沿途

答案第3页,总4页 的“风景”。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材料作文的题目,审题立意时注意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时间”“路程”,然后对这两个词语惊醒扩展,这是审题立意的一个重要的方法,“时间”代表着效率,“路程”代表着内容。再次延伸“时间”意味着生活的质量,路程代表着生活的宽度和广度。行文时抓住一个方面,也可综合的辩证立意。总之不要跳出文中的两个关键词语立意。

9.试题分析: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是两句话。第一则材料,告诉我们:对现实的记忆与致敬有时比对历史的追怀更有意义。现实就是由每一个普通的你构成的,也许你的贡献与价值没有得到过多的 诠释,你的故事与情感也并不为太多人所知,甚至你还在遭受着某种苦涩与不公,但是,你具有国家公民的身份,就决定着你应该得到呵护,你的平凡也可以获得致 敬。懂得向普通公民致敬,这本身就是一种国家品格。

第二则材料我们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分析:(1)要向远方看,不要只关注脚下的眼前的,要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2)崇高理想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3)崇高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10.试题分析:对于网络言论,我们应该辨证地分析,可从其优和劣,利和弊等几个方面考虑立意:我们既可以探讨关于网络言论自由的话题,也可以表达自己对网络言论的态度与观点等等。

11. 试题分析:材料一蕴含的道理是,荣耀、权力、财富等外在的东西并不能真正给人带来快乐;材料二蕴含的道理是,有着积极乐观的态度,生活总是美好的;材料三蕴含的道理是,一个人的快乐程度与他的心灵境界所达到的高度有关。这些材料指向的是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积极健康的人生观,联系当下社会不少人的“唯钱是论”“拼XX ”现象,写作立意就很明显。较佳立意: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能带给人快乐,荣耀、权力、财富等外在东西并不能给人带来快乐;一个人的快乐程度与他的心灵境界所达到的高度有关。

12.【解析】这是一篇材料作文。命题形式承袭2102、2103、2104的一贯风格,是“由材料引出写作范围”型,即新材料作文。这是今年高考语文《考试说明》规定的三种命题方式之一。这有利于考生正确把握写作方向。材料从两种生活现象切入:一是对天气的了解,凭借目力观察,可以预测阴晴雨雪,但不能超越目力;透过电视等媒体,可以超越目力,但却少了观察的乐趣。二是对大自然的感受,直接与林间草木接触,可以感受自然之乐,却不尽能了解花木的名称习性;透过网络,可以轻易得到草木的知识,却没有了感受自然的乐趣。二者其实具有共同的特点,即材料最后的总结:从不同的途径去感知自然,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

立意参考:(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感知自然,就要亲近自然,只有全身心融入其间,方能感受其中之美。(2)信息时代的,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便捷,更是丰富的知识,我们完全可以从这些丰富的资源当中方便快捷的丰富自己的头脑,武装自己的思想,没有事必躬亲的必要,因为这种做法已经完全背离了快节奏的现代生活,我们应予以坚决摈弃。(3)读万卷书,可以丰富思想,行万里路,可以开阔视野,二者可以有机结合,知行合一,方能成就真正的学问。

13. 试题分析:得陇望蜀,永不知足,只能使自己活得很累,因为世界上让人追求的东西太多太多。所以,淡化追求心态是当今社会尤为重要的话题。面对欲望与诱惑应理性地对待,以免成为欲望的奴仆。我们应辩证地看待人生:得失共存,祸福相依,一个人不可能拥有一切美好。学会知足,学会放弃,学会正确评价自身的能力能否达到所追求的目标,生活就会海阔天空。 从另一个角度看,不懈追求的心态恰恰是人生不断进取的动力。有追求的人生才是充实的,不懈追求的人生才是精彩的。有梦想有追求并且获得成功的人生才是了不起的。成为成功人士的一个前提就是锐意追求。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作为一个胸有大志的年轻人更应该有所追求,不懈追求人生远大志向的实现,方能铸成人生的辉煌。

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鲜明而集中的主旨。因此,学生应该从上述两个不同的立意中选取其中一个来行文,不应面面俱到。当然,文章中作辩证分析是应该充分肯定的。

14.试题分析:这是一篇以漫画为材料的新型作文,审题时,应根据漫画寓意及漫画创作意图构思立意。漫画中的两匹马由各自独立去吃草,而很难实现;两匹马坐在一起思考后,方向和步调

答案第4页,总4页 一致,从而实现了吃草的愿望。漫画揭示了合作共赢、齐心协力、步调一致才能获取成功的寓意。因此立意时,可从以下角度构思立意:1.合作共赢;2.齐心协力、步调一致才能获得成功。可写记叙文,也可写议论文,要注意拟一个出彩的题目。

15.试题分析:答题时要先分析材料所反映出的社会问题:网络给人们带来了方便,但同时也容易使亲情被疏远。发表观点顶好由此出发。可先表明观点,再举例论述;也可先举例,再总述观点。要注意的是,观点必须富于辩证性,语言要通顺,观点要明确,要有理有据有说服力。 适用话题:人际交流、虚拟与现实等。

16.试题分析:从整体材料看,反映的是个人与集体、普遍联系的哲理,可提炼出话题“品德是人生最美”“认清自己的位置”;从天与地的对话中可以提炼出话题“包容”“奉献”“忍耐”“承载”等。

17.试题分析:这是一则材料作文,对于材料作文,考生写作时应全面理解材料,真正吃透材料,总结出材料的主旨,紧扣材料,从材料的主旨出发,选好角度,确立一个具有相当新意、深意的观点,才能胜出。在平时复习中要注意积累各类型材料作文的特点及审题立意的方法,熟练掌握并使用“主旨领悟法”“关键把握法”“由果溯因法”“舍次求主法”“寓意揭示法”“细节切入法”“多向发散法”等审题立意、提炼观点的技巧。本题重点在最后一部分“有人说„„”,这里列举了两种母亲的两种教育眼光,出题人并没有表明自己的观点,而是让考生在两种态度中比较做出自己的选择立意成文。从材料本身看,第一位母亲教育孩子是从做人的角度,而第二位母亲则是从立业的角度,通过比较可以看出,第一位母亲的目光是应该肯定的,一个有德无才的人也许不会给社会做出贡献,但一定不会危害社会,而一个有才无德的人,很有可能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危害,震惊全国的复旦投毒案就是一例。由此考生可以得到立意,即“育心重于育智”。考生也可以把“育心”“育智”结合起来,谈社会需要德才兼备的人才,但一定注意,要指出,第二位母亲的教育场合是不恰当的,她的做法表现出她瞧不起普通的劳动者,这是必须批评的。

18. 试题分析:此题是典型的叙事型材料作文。文题提供的材料,讲述了一个令人十分尴尬而又令人沉思的故事。我们可从材料中所涉及的主要对象切入,分析材料对对象的情感态度,由故事的结果推出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进而准确审题、立意。故本题可从以下角度立意:

从夫妇的角度:材料对这对夫妇的情感态度明显是批判的。为什么他们不愿意借给小女孩蜡烛?因为他们对小女孩心存戒心、不信任、冷漠、怕日后有更多的麻烦等。所以,同学们可以立意如下:①防人之心亦可无;②用善良消除隔阂;③用真诚化解冷漠;④用爱将冷漠融化;⑤世界远没你想象的那么坏;⑥打开心门,才能发现真正的阳光等。

从小女孩的角度:材料对小女孩的情感态度明显是赞扬的。为什么她愿意主动给这对夫妇送蜡烛?因为她心存善念,心中有爱,懂得去关爱他人等。所以,我们可以立意如下:①其实你不懂我的心;②用爱点燃心灵的“蜡烛”;③关爱他人,温暖社会;④懂得替他人着想等。

19.试题分析:这是一则材料作文,对于材料作文,考生写作时应全面理解材料,真正吃透材料,总结出材料的主旨,紧扣材料,从材料的主旨出发,选好角度,确立一个具有相当新意、深意的观点,才能胜出。在平时复习中要注意积累各类型材料作文的特点及审题立意的方法,熟练掌握并使用“主旨领悟法”“关键把握法”“由果溯因法”“舍次求主法”“寓意揭示法”“细节切入法”“多向发散法”等审题立意、提炼观点的技巧。本题所给两句话中心意思非常明显,就是强调要防微杜渐,勿以恶小而为之。据此考生就可以得到作文立意了。

20.试题分析:这是一篇材料作文。材料中曼德拉博大的胸怀与宽容精神给世界带来了震撼,也给我们带来了人生的启示,原谅他人, 其实是升华自己;悲痛和怨恨是牢狱。要从思想上解放自己。放开纠结的过往,踏步向前。因此可参考以下立意:1.要学会宽容 2.忘掉悲痛和怨恨,勇往直前


相关作文

  • 高三作文教学计划作文2200字
  • 高三作文教学计划 一.高中作文训练分几个阶段: (一)记叙文.小小说.叙事抒情散文训练. (二)新材料作文基础等级训练. (三)新材料作文发展等级训练. 二.训练的具体内容: (一)记叙文.小小说.叙事抒情散文训练. (1)记叙文.小小说写作写人要凸显个性.善于描写,选取新颖典型的表现人物个性的事例 ...

  • 六年级作文审题5.17作文5900字
  • 六年级作文指导 (一)如何审题 审题正确与否是写好作文的先决条件.如果把作文写得文不对题,作文就会"一败涂地",因此,过好审题关是写好作文的重要条件. 第一招:_______法 真题一:<我的第一位老师 > <我班最近发生的一件新鲜事 > 思路及方法:__ ...

  • 诗歌类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训练教学案例作文2300字
  • 拨开迷雾见真知 ----哲理诗歌类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训练教学案例 涪陵一中 董凤霞 一.案例背景 1.在新的考试背景下,无论是重庆卷还是全国卷,作文考查近几年发生者很大的变化:由命题.话题作文等转变为新材料作文.且材料类型丰富,有叙述类材料.寓言类材料.名句类材料.漫画类材料.诗歌类材料.诗歌类材料 ...

  • 用思维之灯点亮作文教学作文3700字
  • 1 "少教多学"课题教学反思 用思维之灯点亮作文教学 --从新材料作文审题谈作文思维训练 贵州省铜仁市第二中学 郑年忠 作文是一种重视思维的高级智能活动. 新材料作文是针对2006年高考全国卷的甲卷和乙卷的作文题目提出来的.自1999年以来,全国卷作文题目一直都是话题作文,200 ...

  • 小学作文复习指导方法作文3700字
  • 小学作文复习指导方法 马 春 艳 榆林市星元小学 2012年6月 小学作文复习指导方法 榆林市星元小学 马春艳 作文是全面考查学生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和文字表达能力的重要形式,在语文考试中占有较大比例的分数,因此,写好作文就成为能否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所在.学生到了六年级,经过几年的训练,作文的基本方 ...

  • 材料作文写作技巧:材料作文审题训练与指导作文4400字
  • 本文导航 1.首页2.材料作文写作技巧-2 常见的作文材料虽只文字材料和画面材料两种,但涉及范围相当广泛. 材料作文写作技巧:材料作文审题训练与指导 一.材料型作文审题角度例析 材料型作文是作文训练和高中考作文命题的重要形式.常见的作文材料虽只文字材料和画面材料两种,但涉及范围相当广泛.为此,弄清材 ...

  • 命题作文指导:审题需谨慎作文1500字
  • 1 训练一 命题作文指导:审题需谨慎 提纲训练------1结构(包装)2模块(分层)3落点(扣题) 训练目标:审题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结构:扣题展开文章的谋篇布局 一:细读题目.材料或提示语,确定主题. 方法1:抓关键词,确定主题,明确写作方向. <那段_______的日子.. > ( ...

  • 高三作文审题训练三参考立意作文7700字
  •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审题立意的重要性,重视新材料作文作文的审题立意. 2.全面地理解材料,在作文的审题立意过程中能够从众多立意中找到切合题意的立意. 3.训练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条理性,准确审题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准确而全面地理解材料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多 ...

  •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作文0字
  • 1 东莞市商业学校公开课教案 3 4 5

  • 1高三新材料作文分类审题训练之漫画类(学生版)作文1700字
  • 高三新材料作文分类审题训练之漫画类 漫画是一种讽刺性.批评性或幽默性的图画.画家从生活现象中取材,通过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来讽刺.批评或表扬某些人和事.因为漫画多取材于社会现实和热点问题,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性. 对于看图作文,考生在读题时,需要将图画转化为文字, 这类以图画为材料的作文题,我们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