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江苏优秀作文作文11400字

初二作文

2015江苏高考优秀作文选

【原题呈现】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智慧是一种经验,一种能力,一种境界„„

如同大自然一样,智慧也有其自身的景象。

【特约点评】

议论:点击穴位,讲活道理

江苏省高考作文阅卷专家组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人们愈加席不暇暖的今天,让高考学子对“智慧”进行思考,有一定的现实针对性和丰富的启示意义。

“智慧”的特质是:善,活,妙。“善”是智慧的出发点,不善的经验、能力、境界只能产生“奸诈”和“狡滑”。“妙”,是智慧的归宿点,它令人惊叹:多么巧妙,多么美妙,多么圆满,多么通达!“活”,是这两点的连结和必由之径,没有“活水”的淘洗和推进,经验、能力、境界永远不能更生,只能老去;这种“活”,表现为一种灵气,一种悟性,一种敏锐,一种创新。

此次作文考试,不要求考生对上述种种全面把握,能从其中一点突破,即可。不论是议论性文体,还是记叙性文体,都期望考生写“活”,充分展示自己的智慧。

尽管除诗歌而外文体不限,但今年江苏高考作文的答卷依然以“议论性文体”为主,超过了三分之二。这是三十多年来形成的习惯。惯性的飞舟是很难阻遏的。

所以,本专家组正视这一“作文现实”,通过今日扬子晚报优秀作文专版,议论一下“议论”。 何谓“议论”?概而言之,就是“分析”,“分”解和剖“析”所拟中心论点包容的种种人情、种种事理、种种内部构造、种种外部联系。分析好,大有益;分析好,理自现。这一观点,我们已在有关报刊阐述过了,此刻再强调一次。

然而,很遗憾,如今的高考作文中鲜见实实在在的“分析”,仿佛“中心论点”一旦确立,就万事大吉,无须再析理明理。譬如今年谈“智慧”,许多作文开宗明义:智慧是个好东西,是一种人生佳境。按照“议论”的基本要求,接下来应当多问几个“为什么”,层层剖示,直抵问题的核心。但相当多的考生全无这种意识,他们将“智慧好”视为一种公理,毋庸论证,结果是“颂歌”一唱到底:智慧好,智慧好,智慧就是好,好得不得了„„

为了写满800余字,这类“议论性文章”使出了两种“绝招”。一是拼命举例:周国平如何,汪国真如何,王国维如何,连本“三国志”;另一手是大量引用名人警句:林徽因如是说,林清玄如是说,林语堂如是说,林林总总,就是没有“我”如是说。

其实,800余字的临场议论文只须精选一个“事例”,作者的精力应当集中于剖析这一事例,从不同的角度审视它,从不同的层面敲打它。若用多个事例,则必须处于不同层次,不能骑着马儿在平坦的草原上溜达,要么跃上山巅,要么跳下大海。至于引述名言,绝对不能多,更不能滥;多了就自己剥夺了自己的发言权,滥了就等于说废话。今年,不少考生开篇就是“周国平说”,说什么?说“智慧引领生活”。这句话,几乎每一位高三学子都说得出来,何必恭请周先生来帮忙呢?阅卷者只能一声长叹。

据我们所闻,当今有一些中学让学生在考前大背“名人事迹”,大诵“名人警句”。这种做法有害而无益,应当更除。

本版着力推介的八篇“议论性”作文,之所以优秀,就在于不浮光掠影,面是稳准狠地点击“穴位”;不铺陈死板板的套话,而是生气灌注,努力将道理讲活。

《智慧是一间寂寞空屋》,以“一只晶莹剔透的蝉蜕”为由头,盘活了生命和智慧的“大气度”,相当机智。

《庄子的智慧》,是一篇哲理性散文,作者以叙带议,精选了三个小生命:鱼、蝶、龟,皆

与庄老先生休戚相关、灵犀互启,而且视点有异,富于变化,同样将哲理说活了。

《“倔”与“笨”的力量》,用了两个事例,但不是平面铺陈,朱东润先生的事迹突出一个“倔”字,江衍振先生的事迹突出一个“笨”字,最后收拾到“智慧”上,颇现逻辑张力。

《中国,咱们慢慢来》,属于“时评”,有讽有颂,针对性较强;有病呻吟,不玩飘浮的“风雅”。此文的由头也很巧妙:“水词”,水词的“废”而不废。很有一点意思,令阅卷人眼睛一亮。

《生活智慧和城市景象》、《智慧之光》两篇,皆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了比较新颖的话题,顿时秀出成千上万的老生常谈。

《智慧的境界》、《大智若愚》两篇,长于层层析理,能从“穴位”打进去,触动相关的“经络”,可嘉。

愿我省中语界细心审视一下以上“议论性”优作,以利来者,并改变高中生“议论”不景气的局面。我们期待来年。

【优秀作文】

【智慧是一间寂寞空屋】

夏雨初霁 ,于校内一棵不知名的老树上,拾得一只蝉蜕,很好的中药。

一颗露水滚落。就着千千万万露水的光芒,我看清了这只晶莹剔透的蝉蜕,这是一间寂寞的空屋,惹人怀想蝉那令人敬佩的、生命的智慧。

如同大自然一样,智慧也有其自身的景象。智慧即是一间寂寞空屋,不盘花簇锦亦不金碧辉煌,只如蝉蜕一般在灰色的雨幕中微微闪耀着一星光华,于漫漫长夜中点燃了一豆灯火。 寂寞空屋,耐得住寂寞亦拒绝悲凉。蝉之生命有限,于阴暗潮湿的地下蛰伏数载只为了一个夏天。数千个寂寞长夜它们无言熬过,待到一朝羽化,便成为盛夏最出色的歌者。这时,它们的生命已然垂垂老矣。人之老年,免不了自怜自哀,忧伤慨叹,哪里来的心情唱什么歌呢?可蝉偏不。“乌发如银”的时节偏要日日欢歌,这便是生命的大气度。

寂寞空屋,可有形可无形,是一个人此生生命存在的证据。人之智慧便在这空屋中岁岁积淀,蕴于血脉的最深处。项脊轩,旧南阁子也。这是归有光的寂寞空屋。室仅方丈,容不下金银珠宝亦容不下繁华如梦,容得下的仅是那一份割舍不断的回忆。“某所,而母立于兹„„”归有光在这里读书成长,身后有母亲嘘寒问暖的身影。空屋虽寂寞,此心却温柔,体察父母亲情,就是我们最平实的智慧感悟。

寂寞空屋,给高蹈以平实,给浮华不定的心灵以脚踏实地的依靠。史铁生活到最狂妄的年纪上忽然残废了双腿。他的世界,从此不再有欢笑嬉闹。他走进地坛,走进百代帝王家遗落下的那一间寂寞空屋。他看见叶上阳光、花间蜂蝶,他听见这世界繁华落尽,生命一如往昔的答案。“死亡是一个必然来临的节日”,史铁生如是说。他的生命于此一间寂寞空屋中褪去了年少气盛,褪去了高蹈与不切实际的幻梦,他拥抱敞开的生命之门,成为智者。

人活于世,往往被各种各样的幻光所眩惑,心灵与智性迷失在追逐所谓天堂的路途中。其实,“天堂不是一处空间,不是一种物质性存在,而是道路,是精神的坦途。”我偏居一隅,独拥这一方智慧的寂寞空屋,我已在天堂。

【庄子的智慧】

推开庄子的门,他不在。

本想与他交谈,可惜,他不在。我漫步于草庐旁,落叶已积了八层。他真的在这里住过吗?还是让他的智慧随着自己的身影飘走了?

“不,我可以证明他在这儿住过。”循声望去,原来是池中探出头的鱼。“我是他笔下快乐的鱼,他从未想过自己是怎么知道惠施是快乐的,但他却知道我是快乐的。他现在的确不在这

儿,但是你可以在任何地方找到他。他可能在清风中与你交谈;也可能在这碧波里映出你的真实,你的心灵;他多半融入了你的心中。”鱼摇动着尾巴,游远了。我站起身来,这可以照透人之心灵的碧波,不就是庄子的智慧吗?

不知何时,肩上停了一只蝴蝶。“他带走的是我,留下的却是他。我们在梦中飞舞,在花间大笑,我们让后人疑惑已久,可我们却感知着对方。他对这俗世累了、倦了,所以他为他妻子的解脱而开心。他无时无刻不在微笑,也无时无刻不在思考。他让生命的每一刻都如我翅膀上的花纹一样美艳。他选择了我,让自身也升华得如此美丽。”蝴蝶扑闪着翅膀,飞入花间。我闭上眼,这直透心房的花香不也是庄子的智慧吗?

“你是官吏?”脚边爬来了一只老龟。“不,不是,和你一样不是。”我俯下身子。“好得很,清爽得很,庄子曾以我为喻,拒绝相位。其实,这泥土并不脏,曳尾于其中真的是世间最快活的事儿。有人曾问我带着这么重的壳行走累吗?殊不知,我早就把壳视为自己的血与肉,又怎的会觉得累呢?就像有人问庄子读那么多书累吗?在自然中行走累吗?书与自然早已是他的血与骨,何谈受累呢?”龟转过身,爬向淤泥深处。我直起腰来,原来这淤泥中也蕴藏着庄子的智慧呢„„

庄子生于乱世,在世间唱着属于他自己的狂想曲。他赞叹自然的伟大与人的渺小。并不是我们离庄子的智慧太远,而是尘世的尘埃遮住了我们的心扉,困住了我们的脚步。自然是伟大的,人类是渺小的,但当二者合为一体时,人的渺小也就不可见了。这才是庄子智慧的根本吗?

我不禁嘲笑自己的浅陋,竟在这里等庄子回来。我应当去大自然,应当去世界上的每一角,去寻找,去拾起他遗留的智慧。

【“倔”和“笨”的力量】

大跃进时期,朱东润老先生作为复旦中文系主任,自然被推上讲台作“多快好省”宣言。可是老先生却牙根紧咬,面色难看。简直要上刑场似的,支吾了半天才说出话来:“我原计划五年完成的三本书,现计划三年完成!”话音刚落,台下便是一片哄笑之声。“太慢了!”可是老先生的倔劲却上来了,说什么都不肯再让步:“不行!不能再少了!最少三年!”

这若是被日码万字的当代作家看见了,怕也是要笑掉大牙的。何必这么“倔”?何必跟“效率”较劲?简直是一根筋!

的确,对于讲求效率的智慧的当代人来说,这样的做法,实在是不知变通,乃至于冥顽不灵了。三年,岂止是三本,著作等身怕也不是问题。只要愿意“坐家”,轻敲键盘,日码万字也能轻松搞定。只是,如此随缘、如此写作,其成果怕也如稀释过的咖啡,醇香不再,喝起来恰如变了质的白开水。

同样“冥顽不灵”的,还有历史学家江衍振老先生。他曾一度名声鹊起,然而他的出名,却不是因为有多少的“智慧”,而是因为“笨”。十多年的时间,老先生统共写了三本书,加起来不过七十余万字,平均到每天不过百余字。然而,为了搜集史料,老先生访遍了各地图书馆、书库,翻阅了两千多万字的史料,直是“上穷碧落下黄泉”。如此辛苦如此笨,甚至弄得几天几夜不眠不休,最终才有了那么一点老笨结晶。然而,这样的著作,定心读来,方知是“字字含血”啊!

二老的作为,认认真真地昭示:真正的智慧,往往始于“倔”、成于“笨”,在于甘坐冷板凳,倔傲地向浮躁叫板,坚定地从“笨”处着手。古人吟诗“两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方才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震撼。然而,这种精神离今天的我们实在太远了。在速度与效率所带来的紧张与刺激中,精品之作也离我们越来越远。我不敢说今天市场上的作品全部流于平庸,但在市场利润的引诱下,可以肯定的是,有一部分,甚至是一大部分作品,早已随浮华而去!“流水落花春去也”,这流失了的春华,恰恰是我们最可珍惜的“智慧”。

什么时候,我们的作家能够再一次手拍胸膛,咬牙切齿:“不行,最少三年!”?

【中国,咱们慢慢来】

中国古代戏曲中“水词”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水词”便是废话,《西厢记》中“开言有语叫张生”,“开言有语”便是水词,没了水词,音韵不谐,听着也就不美。汪曾祺曾经提出将水词编写整理成册,以供研究。

中国人的骨子里蕴藏着一种不紧不慢的智慧。从舜至成汤以来,强大的民族经验赋予了华夏子孙细细思考的能力,濡养出如同老者一样耐心的智慧。

从前啊,女孩子会小心翼翼地聚拢起花瓣,用一个下午的时间,将其磨成细腻香甜的胭脂;母亲手中的青红翠绿金丝黑线细细缠绕,打出梅花结或是菱形络子;工匠们会为桃木的窗户、衣边的滚子设计上百种图案,只为保证一宅人、物的美。

对美的执着乃至苛刻的追求,使以往的中国人从不缺乏耐心的智慧。中华的文化亦是一脉相承,不似意大利,他们从罗马的废墟上建设了自己的家园,而语言文化却与罗马毫无关联,所以当他们自称为“罗马人”时,拉封丹的驴子笑了。

可是我不明白,为什么当下的人们对那些细致且耐心的景象视而不见。木心先生在酒馆看见伙计往黄酒中加糖,便感叹江南不在。旧时黄酒是不加糖的,如今的人们已无耐心去细细品味酒中的苦涩和香甜了。若是有一天,我们只得称那些一笔一画勾勒出百子图和年画的人为“他们”时,又有何证据来告诉世人我们是华夏子孙?

西塞罗说:“我喜欢青年人有老人的智慧,正如老人有青年人的智慧。”

作为一个古老的民族,华夏的大地上洋溢着蓬勃的朝气。而值此发展腾飞之际,我不禁要善意地提醒:中国,咱们慢慢来。

时下中国,百年来的自卑、自尊、憧憬与焦灼使人们迫不及待地去迎接那似乎必将到来的一派歌舞升平。我们似乎渐渐失去耐心,失去沉稳,只因一些同胞失去了对传统文化的记忆。轮船、高铁、飞机,科技的进步使天涯比邻,经济的签约日益频繁,而谁又能保证,那些“合同”比孔子木车上的典籍更使人信赖?

我们是否还有耐心,冷静地对待发展,放缓“席不暇暖”的脚步,盘点古典文化,重拾耐心的智慧?如果不能,来年祭扫时,牌位上就会出现一个和蔼的老人,笑问:“你是谁?你从哪儿来?”

中国,咱们慢慢来。

【生活智慧的城市景象】

很奇怪不是,现代人一提及生活智慧,往往是指那些归隐自然的“居士”。

那些饱览浊世鄙陋的文人雅士,看破红尘,收束杂念而遁入山林。东篱把酒,荷锄而归,荒径的草木掩映下,一位衣带飘飘的自得之人,构成了“田园之乐”的景象,仿佛成了“生活智慧”的代名词。至于城市,好像只剩下充满铜臭味的贪婪与疲惫,智慧之景象无处可觅。 人们常误认为那种享受天然的生活智慧只能在野外寻得,将其与遁入林泉直接等同。于是,有人放弃高薪隐入南山,有人将书店开到偏僻乡村并名曰“碧山计划”,无一不想借青山绿水的景象将自己的生活智慧示众。城市的车水马龙中,真的没有其所求吗?与其说城市忙,不如说人心空。“一个人看了一夜雨,谁也没告诉,是孤独;只告诉了一个人,是爱;发了个微博‘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是矫情,也是我们的时代„„”我们耽溺于一呼百应的互动,享受他人的关注和点赞,实际是为了掩饰内心空虚,掩饰梁文道所说的“巨大而荒凉的孤独感”。此乃假借微博求取呼应与共鸣。若问为何往郊野跑?一种是借助外力,用山的厚重、水的澄澈唤起心底的本真,觅取对生命的最初体悟;另一种则是找个没有无线网的地方,强行节欲。

想想,窗外淅沥下着雨,朦胧了霓红灯的色彩,一个人,在窗边听雨。多么诗意美好的景象啊!可那人心里却想着:把这个人拍下来,发到朋友圈里可获多少个赞?呜呼,在城市里找不到生活的本色,迸不出智慧的火星,怪谁?

至此,不由然想起龙应台,她在台北的“紫藤庐”与友人品茗谈心,看身边“紫藤花闲闲地开”。台北有58家星巴克,可龙应台独独青睐这间茶馆,与其说是她明白“紫藤庐清楚这个城市的身世”,不如说她明白如何在城市中寻觅激发生活智慧的景象。一人一茶,清香缭绕,此情此景,惟有真正悟得生活的人才能享受。

不是所有的景象都能激发人们的生活智慧,如林清玄所言:“心境好时,处处开莲花。”究其根源,乃是善于假物,随心吐纳,以填补内心之空缺。那么,读书吧!和古人交流,与学者辩驳,同春花冬雪同呼吸,偕夏蝉秋月共忘机。内心充实的人,无需过度的信息来弥补孤独,积淀的智慧擦亮了他的双眸。如此而来,弘一法师所讲的“华枝满天,天心月圆”之境,就不仅能在城市中觅得,更能与芸芸众生的生活愿景相融合。

下次再将自己的生活不如意归咎于城市时,请反观一下自己吧。因为,对于真正领悟生活智慧的人,人流如潮、高楼林立的城市景象,也可以带来春江潮水、明月清风。 智慧之光

作为一名学子,我曾经无数次地问过,究竟何为智慧,难道试卷上那鲜亮的分数就是智慧的象征吗?

我听到过许多的回答,其中不乏振振有词、摄人心魄的那个字:“是”!

于是乎,十二年的寒窗苦读成了我们奋斗不懈的战时回忆录,因为有着最好的学校、最好的班级,理当向社会索取那印着“智慧”的一纸契书。可反观现实,我们真的成了智慧之人吗?过度地追求智慧反而使我们落入了俗套,本来明亮的眸子被蒙上阴翳,再也看不到存在于生活中的那些闪着智慧之光的点滴小事。

古人曾云:“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古人真真是把深浅的智慧发挥到了极致,深也罢,浅也罢,妖娆多姿的荷花,凌波盛放的菱叶,蛙声一片的稻田,均以最适宜的水土来保障,等待那个收获的季节,粮仓俱满,菱藕飘香。

对比于时下许多人的汲汲于名利,古人越发显示出可爱的智慧:让万物生长在最适宜的环境,少几分强求,多几分天然。可见,智慧不是用来攫取,而是渗透在我们血液中、引领我们去适应世界的信念。明乎此,则可觅得“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的禅意悠境。 我从不艳羡登上诺贝尔峰巅却弃家中老母于不顾的人,我向来鄙视那些只顾读研而不理会家中贫寒的学子。无疑,他们是聪明的,但在精神世界里,他们却是十足的愚夫。相比较而言,那些生性愚钝却兢兢业业养家糊口的农民工,那些成绩平平却为父母分担生活艰辛的学子,更应当令人尊重,他们早已爬上了人性的塔顶,全身上下迸发着智慧光芒。

孔子曰:“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如此才算是渐入人生之佳境,使人生处处闪烁着智慧之光。 就我们高中学子而言,尚未到达而立之年,然而,我们追寻智慧的途径却数不胜数。不要再用那一纸成绩单去衡量自己智慧与否吧,以真诚的心去对待他人、对待生活,这其间所体现的智慧,绝非那“不忘营营”的心思可比。

【智慧的境界】

当一个人读破万卷书,可以悠然吟出意韵深远的佳句时,我们便说他拥有了智慧;当一个人阅尽沧桑,可以淡泊而傲然地生活时,我们也说他拥有了智慧。智慧作为人内心的闪光,总是呈现出五光十色的缤纷光彩。

智慧可不是投机取巧的小聪明,它是因洞察世事而具有的眼力。卞和透过粗糙的石坯见到和氏璧,这就是火眼金睛的智慧。在人世间的纷繁复杂间一把抓住事物的本质,认清事理的真相,条分缕析,抽丝剥茧,让快刀斩开虬结的乱麻,这便是“世事洞明皆学问”的智慧。

智慧也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蛰居,而是艺高人胆大的能力。在一个从眼镜度数判断学历深浅的时代,智慧总被人误解为文凭的多寡,知识的乏与盈。智慧不是学校教育中书本的内容,它与知识或有关系,却并不等同。王熙凤身为刚出阁的少女,论学识必不如林黛玉渊博,却协理宁国府将事务治理得有条不紊。反观如今层出不穷的“专家”,知识有余,常识不足,实践能力低下。智慧的能力往往存在于社会交往与自我生活中,那些在生活中游刃有余、井井有条的人,想必都是些身怀智慧的人。

最高明的智慧,并不存在于史书中跌宕起伏的英雄人生,反而存在于藉藉无名的布衣百姓身上。智慧到了这种地步,已然接近自然和哲学。青山绿水中的简陋居室,渔樵江渚的朴实生活,摒除了逐鹿中原的刀光剑影,余下了清贫安逸的闲云野鹤。古代德士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是超凡脱俗、超然物外的智慧。如庄子所云:“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当一个人的心灵可以遁于世俗、融入宇宙时,这种糅合了静与慢的心态与生活,就是智慧。智慧至此脱掉了华贵的外衣,露出了亲和质朴自然的真实面貌。人人都向往这种境界,但大多数人都还未来得及拨开心头的迷雾。

“什么是智慧”的争辩绵延千年,智慧的内涵无限地拓宽。今人窥古人的书卷以收获智慧,成了一种时尚捷径。殊不知这样的体悟或许只是入门。智慧早已超越了文字,它事关心灵,事关生命,它瞄准的是一个圆足的灵魂。

【大智若愚】

智慧大约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心系苍生,积极入世;另一种则是超然物外,高蹈世界,潇洒出世。

但此两种,都要有“愚”。这里的“愚”,并非愚钝,而是老子所言的“大智”,乃是要求人们忘记一些东西,让智慧成其为智慧。

这几年来,网上涌现许多“大V ”,粉丝也是动辄上百万。其中有如孔庆东,时常与人掀起骂战,粉丝皆叫好,称其为“犀利”、“智慧”。要我说,这并非智慧,充其量不过是“小聪明”罢了。

智慧者,首先着眼于大事,从不拘泥小事;其次,心中须无杂念。像那些左顾右盼者,心中其实充满了“欲”,实在难以称之为智慧。

不免有人要说,要人心中无“欲”,岂不是个个都去当和尚吗?非也!我所谓的“无欲”,乃是专注心中所思,摒除杂念,笃定地行己,抑或是坚持人生的某种信念。

我们中国人历来是讲究中庸的,而当下却戾气不少。于是,当我们面对生活中的争吵乃至网络骂战时,若能平和以待,坚守“中庸”,这便是智慧。这种智慧,本于我们对传统道德的坚守。

智慧也是一种“欲望”,是一种把他人接纳到自我中的欲望。这便是入世的智慧。孔子一生风餐露宿,周游列国,只为传播“仁”,恢复礼制,乃至被农夫嘲笑“其愚不可及也”。孔子愚吗?他确实有点愚,愚就愚在“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永远像箭一样,一往无前;愚就愚在明知会失败,却尽力一搏。“天不生孔子,万古如长夜”,孔子以他的失败,以他的智慧,丰富了人类精神,启示着我们民族的心灵远游。

智慧又是人生境界。佛家有语:“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这智慧,是看破了俗世纠葛的一种超脱。王维正是有了这种智慧,才会在官至右丞后突然隐去,才有了“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旷达;才有了“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的澄澈。清人张潮也是在看破物质喧嚣后才写出《幽梦录》,才有了“人生三境界”。这时,智慧之愚便是对于人间烦恼的忘却,对生命大自由的执着追求。

智慧的景象,其实是我们对于人生和生命的感悟。能“愚”者,善“和”善“舍”,无“欲”有“愿”,故能渐臻“三境”,智慧地生活。

【新闻链接】

今年63分以上的好作文偏少

高考阅卷昨天结束。记者采访多位作文阅卷专家了解到,今年63分以上的好作文偏少,学生背诵、抄袭、拼凑作文的现象比较突出。

谈“智慧”就好,不需要和大自然扯上关系

今年的高考是材料作文,命题者给出了这样一段话:“智慧是一种经验,一种能力,一种境界。和大自然一样,智慧也有他自己的景象。”高考结束后,不少作文专家在评点这篇作文题目时认为,从材料看,只写“智慧”,而不将其和大自然联系在一起,属于审题不清,只能得基本分。记者在采访中却得知,今年的阅卷中,并没有这样评分。

“今年的作文题,其实是‘伪材料,真话题’。”一位作文阅卷专家组成员告诉记者,真正的材料作文,一是材料本身应该包蕴丰富的瞬间,很形象很生动,比如“爱与忧,给出材料‘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看了材料后可以让人迸发出很多思考和想象;二是对关键词进行解释,比如智慧是什么、智慧不同于智商,不要让学生将两个概念混淆。但是今年的材料作文,是用一个概念解释另外一个概念,充其量只能算是话题作文的提示语。

“从材料作文的角度看,极易误导学生,在写作时把智慧和经验、能力、境界联系在一起,3点全部涉及,每一点都不深入,成了一个大拼盘。”这位专家说,因此今年阅卷组在评卷时掌握了这样一个标准,谈“智慧”就好,不需要将其和大自然联系起来。

一旦发现抄袭,高分直接降到“不及格”

阅卷专家告诉记者,从今年高考作文得分情况看,63分以上的高分作文占到0.5%左右,比往年偏少;56—63分的二类作文占到了4%—5%,比往年多了些;49—55分的三类作文最多,占到60%。除去没有答题的0分作文,今年作文均分在47分多点。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不及格的作文占到了5%—6%。专家介绍,这与作文抄袭、拼凑的现象增多有关。“今年的抄袭现象尤其严重。”专家介绍,江苏高考作文阅卷组有个专门的搜查队,检查考生作文的抄袭情况。一篇作文只要有60%以上的内容和网上发表的文章内容相同,即被认为抄袭。“我们有个强大的数据库,30年前的文章都能查到。”这位专家说,因此今年一些本来被判67、68分的高分作文被查到后,立即被降到了不及格。

专家介绍,今年的高考作文中,另一个问题就是杜撰的名人名言特别多。“作文中满眼都是周国平、王国维、汪国真,阅卷老师戏称‘三国演义’。”这位专家说,很多学生动不动就来一串外国人的名人名言,很多都是不存在、自己瞎杜撰,还有什么“莫斯科的霜”、“巴黎的雪”,看起来特别“高大上”,其实内容空洞,“让阅卷老师觉得不是在说‘人话’。” “我笔写我心”得高分,游戏高考的学生不少

今年的高分作文中,议论文、记叙文都有。“有一个考生写的是小区里老人卖馄饨不涨价,每天顾客盈门,原来他没有子女很孤独,是用这样的方式打发时间,生活得很有智慧;还有一个考生写的是维也纳的音乐、生活、城市设计等,夹叙夹议地写了这座城市的智慧,也得了很高的分数。”

专家说,一位考生写的是“作文的智慧”,他说,语文老师平时在教他们写作文时,就是让他们背诵,而他认为,那不是“智慧”,在这么重要的考试中,作文就应该“我笔写我心”。“这位学生的作文真实地反映了时下作文教学中的种种问题,很有智慧,得的几乎是满分。” 另外,游戏高考的学生今年也有不少。有的学生在试卷上来一段与作文毫不相干的段子,抄一段前面阅读的短文,写一些看不懂的网络字符,还有一位考生干脆在试卷上画了一个二维码,并附上这么一段话:“请将二维码放入框内,扫一扫,查看详情”,让阅卷老师哭笑不得。 2015年江苏省高考作文均分47分

今年江苏高考作文考“智慧“,诸葛亮林徽因成了被举例最多的人物。据了解,今年高考作文均分在47分。

智慧这个概念好多考生讲不清

据阅卷专家介绍,今年作文题看似好写,实则难搞。智慧这个概念,很多考生讲不清,只有生搬硬套提示里的“智慧是一种经验,一种能力,一种境界”。殊不知,智慧的特质是一种灵动的状态,体现了灵感和变通,包含量很大。很多考生驾驭不了,就按经验、能力和境界来干发议论,得分不高。

满分作文:维也纳的智慧

据了解,今年满分作文比往年要少一些,不过63分以上的一类卷不少。

有一篇满分作文是议论文,叫《维也纳的智慧》,给阅卷老师留下深刻印象。这篇作文讲了维也纳这座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注重人文、环保,在工业化进程中拒绝污染,城市里修建文化博物馆等,处处体现这座城市建设者和管理者的智慧。其中有句话让阅卷老师拍案叫好:“当一些世界博览会向她招手,维也纳拒绝了。她如同一位隐者,让世人目睹后又退回深山。”这篇作文富有哲理,把智慧诠释得很好。

一些记叙文也很出彩。据阅卷老师回忆,有篇《王大爷的早餐店》,写了一个老大爷在小区开了家早餐店,口味好又卫生又便宜,吸引了小区很多人来,每天很热闹。有人好奇他为什么不涨价,后来才知道大爷的老伴已经过世,大爷为了排解狐独开了这家早餐店,不为赚钱,为的是街坊邻居凑一起热闹。这篇作文体现了生活的智慧,是考生自己观察生活而来,很生动。

一篇作文竟然抄了五六篇材料

“今年有个风气很不好,有的中学教学生写作文,抄拼材料现象严重。”据阅卷老师反映,常常可见考生将大段背过的文章搬过来,造成雷同和撞车。

据了解,今年有两篇材料被搬用最多。一篇是关于种水仙花的,讲的是要等花慢慢开放,生活也需要静待花开。另一篇是关于妈妈煮粥,一碗清粥用小火慢慢炖,引发出生活的智慧。这两篇材料虽然都切合题意,但不少考生整段照抄,得分很低。

阅卷专家介绍,为了逮套袭之作,作文阅卷专门成立复查组,对可疑之作上网搜原文。如果发现全文抄袭在70%以上,得分不超过20分。如果抄袭在50%-60%,只能及格。如果对原文有所改动,最高不超过56分。

“最夸张的一位考生,拼抄了各种文章。复查组一段段搜下来,竟然发现他抄了五六篇文章,拼凑痕迹严重。”这位专家说,这样的作文也只能打及格分了。

专家说,一位考生今年写的就是“作文的智慧”,他说,语文老师平时在教他们写作文时,就是让他们背诵,而他认为,那不是“智慧”,在这么重要的考试,作文就应该“我笔写我心”。“这位学生的作文真实地反映了时下作文教学中的种种问题,很智慧,得的几乎是满分。”

考生最爱写诸葛亮林徽因

每年作文都有一些名人扎推出现,今年写智慧,考生偏爱谁呢?

据阅卷老师介绍,今年名人名句特别多,考生最爱引用周国平、汪国真和王国维的话,被大家笑称“三国演义”。还有一些考生,憋不出名言名句,自己编了类似“生活要有智慧,没智慧不能生活”的话,并假借“一位古代哲学家”说,让阅卷老师哭笑不得。也有考生动不动就来一串外国人的名人名言,很多都是不存在、自己瞎杜撰,什么“莫斯科的霜”、“巴黎的雪”,看起来显得特别的“高大上”,其实内容空洞,“让阅卷老师觉得不是在说‘人话’。” 据了解,在考生援引的例子中,诸葛亮和林徽因高票领跑。诸葛亮多写其在战术上的智慧,而林徽因则在于其淡然处世的生活智慧。

另外,游戏高考的学生今年也有不少。有的学生在试卷上来一段与作文毫不相干的段子,抄一段前面阅读的短文,写一些看不懂的网络字符,还有一位考生干脆在试卷上画了一个二维码,并附上这么一段话:“请将二维码放入框内,扫一扫,查看详情”,让阅卷老师哭笑不

得。据悉,今年作文跑题的不多,不及格率在5%-6%。

2015江苏高考优秀作文选

【原题呈现】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智慧是一种经验,一种能力,一种境界„„

如同大自然一样,智慧也有其自身的景象。

【特约点评】

议论:点击穴位,讲活道理

江苏省高考作文阅卷专家组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人们愈加席不暇暖的今天,让高考学子对“智慧”进行思考,有一定的现实针对性和丰富的启示意义。

“智慧”的特质是:善,活,妙。“善”是智慧的出发点,不善的经验、能力、境界只能产生“奸诈”和“狡滑”。“妙”,是智慧的归宿点,它令人惊叹:多么巧妙,多么美妙,多么圆满,多么通达!“活”,是这两点的连结和必由之径,没有“活水”的淘洗和推进,经验、能力、境界永远不能更生,只能老去;这种“活”,表现为一种灵气,一种悟性,一种敏锐,一种创新。

此次作文考试,不要求考生对上述种种全面把握,能从其中一点突破,即可。不论是议论性文体,还是记叙性文体,都期望考生写“活”,充分展示自己的智慧。

尽管除诗歌而外文体不限,但今年江苏高考作文的答卷依然以“议论性文体”为主,超过了三分之二。这是三十多年来形成的习惯。惯性的飞舟是很难阻遏的。

所以,本专家组正视这一“作文现实”,通过今日扬子晚报优秀作文专版,议论一下“议论”。 何谓“议论”?概而言之,就是“分析”,“分”解和剖“析”所拟中心论点包容的种种人情、种种事理、种种内部构造、种种外部联系。分析好,大有益;分析好,理自现。这一观点,我们已在有关报刊阐述过了,此刻再强调一次。

然而,很遗憾,如今的高考作文中鲜见实实在在的“分析”,仿佛“中心论点”一旦确立,就万事大吉,无须再析理明理。譬如今年谈“智慧”,许多作文开宗明义:智慧是个好东西,是一种人生佳境。按照“议论”的基本要求,接下来应当多问几个“为什么”,层层剖示,直抵问题的核心。但相当多的考生全无这种意识,他们将“智慧好”视为一种公理,毋庸论证,结果是“颂歌”一唱到底:智慧好,智慧好,智慧就是好,好得不得了„„

为了写满800余字,这类“议论性文章”使出了两种“绝招”。一是拼命举例:周国平如何,汪国真如何,王国维如何,连本“三国志”;另一手是大量引用名人警句:林徽因如是说,林清玄如是说,林语堂如是说,林林总总,就是没有“我”如是说。

其实,800余字的临场议论文只须精选一个“事例”,作者的精力应当集中于剖析这一事例,从不同的角度审视它,从不同的层面敲打它。若用多个事例,则必须处于不同层次,不能骑着马儿在平坦的草原上溜达,要么跃上山巅,要么跳下大海。至于引述名言,绝对不能多,更不能滥;多了就自己剥夺了自己的发言权,滥了就等于说废话。今年,不少考生开篇就是“周国平说”,说什么?说“智慧引领生活”。这句话,几乎每一位高三学子都说得出来,何必恭请周先生来帮忙呢?阅卷者只能一声长叹。

据我们所闻,当今有一些中学让学生在考前大背“名人事迹”,大诵“名人警句”。这种做法有害而无益,应当更除。

本版着力推介的八篇“议论性”作文,之所以优秀,就在于不浮光掠影,面是稳准狠地点击“穴位”;不铺陈死板板的套话,而是生气灌注,努力将道理讲活。

《智慧是一间寂寞空屋》,以“一只晶莹剔透的蝉蜕”为由头,盘活了生命和智慧的“大气度”,相当机智。

《庄子的智慧》,是一篇哲理性散文,作者以叙带议,精选了三个小生命:鱼、蝶、龟,皆

与庄老先生休戚相关、灵犀互启,而且视点有异,富于变化,同样将哲理说活了。

《“倔”与“笨”的力量》,用了两个事例,但不是平面铺陈,朱东润先生的事迹突出一个“倔”字,江衍振先生的事迹突出一个“笨”字,最后收拾到“智慧”上,颇现逻辑张力。

《中国,咱们慢慢来》,属于“时评”,有讽有颂,针对性较强;有病呻吟,不玩飘浮的“风雅”。此文的由头也很巧妙:“水词”,水词的“废”而不废。很有一点意思,令阅卷人眼睛一亮。

《生活智慧和城市景象》、《智慧之光》两篇,皆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了比较新颖的话题,顿时秀出成千上万的老生常谈。

《智慧的境界》、《大智若愚》两篇,长于层层析理,能从“穴位”打进去,触动相关的“经络”,可嘉。

愿我省中语界细心审视一下以上“议论性”优作,以利来者,并改变高中生“议论”不景气的局面。我们期待来年。

【优秀作文】

【智慧是一间寂寞空屋】

夏雨初霁 ,于校内一棵不知名的老树上,拾得一只蝉蜕,很好的中药。

一颗露水滚落。就着千千万万露水的光芒,我看清了这只晶莹剔透的蝉蜕,这是一间寂寞的空屋,惹人怀想蝉那令人敬佩的、生命的智慧。

如同大自然一样,智慧也有其自身的景象。智慧即是一间寂寞空屋,不盘花簇锦亦不金碧辉煌,只如蝉蜕一般在灰色的雨幕中微微闪耀着一星光华,于漫漫长夜中点燃了一豆灯火。 寂寞空屋,耐得住寂寞亦拒绝悲凉。蝉之生命有限,于阴暗潮湿的地下蛰伏数载只为了一个夏天。数千个寂寞长夜它们无言熬过,待到一朝羽化,便成为盛夏最出色的歌者。这时,它们的生命已然垂垂老矣。人之老年,免不了自怜自哀,忧伤慨叹,哪里来的心情唱什么歌呢?可蝉偏不。“乌发如银”的时节偏要日日欢歌,这便是生命的大气度。

寂寞空屋,可有形可无形,是一个人此生生命存在的证据。人之智慧便在这空屋中岁岁积淀,蕴于血脉的最深处。项脊轩,旧南阁子也。这是归有光的寂寞空屋。室仅方丈,容不下金银珠宝亦容不下繁华如梦,容得下的仅是那一份割舍不断的回忆。“某所,而母立于兹„„”归有光在这里读书成长,身后有母亲嘘寒问暖的身影。空屋虽寂寞,此心却温柔,体察父母亲情,就是我们最平实的智慧感悟。

寂寞空屋,给高蹈以平实,给浮华不定的心灵以脚踏实地的依靠。史铁生活到最狂妄的年纪上忽然残废了双腿。他的世界,从此不再有欢笑嬉闹。他走进地坛,走进百代帝王家遗落下的那一间寂寞空屋。他看见叶上阳光、花间蜂蝶,他听见这世界繁华落尽,生命一如往昔的答案。“死亡是一个必然来临的节日”,史铁生如是说。他的生命于此一间寂寞空屋中褪去了年少气盛,褪去了高蹈与不切实际的幻梦,他拥抱敞开的生命之门,成为智者。

人活于世,往往被各种各样的幻光所眩惑,心灵与智性迷失在追逐所谓天堂的路途中。其实,“天堂不是一处空间,不是一种物质性存在,而是道路,是精神的坦途。”我偏居一隅,独拥这一方智慧的寂寞空屋,我已在天堂。

【庄子的智慧】

推开庄子的门,他不在。

本想与他交谈,可惜,他不在。我漫步于草庐旁,落叶已积了八层。他真的在这里住过吗?还是让他的智慧随着自己的身影飘走了?

“不,我可以证明他在这儿住过。”循声望去,原来是池中探出头的鱼。“我是他笔下快乐的鱼,他从未想过自己是怎么知道惠施是快乐的,但他却知道我是快乐的。他现在的确不在这

儿,但是你可以在任何地方找到他。他可能在清风中与你交谈;也可能在这碧波里映出你的真实,你的心灵;他多半融入了你的心中。”鱼摇动着尾巴,游远了。我站起身来,这可以照透人之心灵的碧波,不就是庄子的智慧吗?

不知何时,肩上停了一只蝴蝶。“他带走的是我,留下的却是他。我们在梦中飞舞,在花间大笑,我们让后人疑惑已久,可我们却感知着对方。他对这俗世累了、倦了,所以他为他妻子的解脱而开心。他无时无刻不在微笑,也无时无刻不在思考。他让生命的每一刻都如我翅膀上的花纹一样美艳。他选择了我,让自身也升华得如此美丽。”蝴蝶扑闪着翅膀,飞入花间。我闭上眼,这直透心房的花香不也是庄子的智慧吗?

“你是官吏?”脚边爬来了一只老龟。“不,不是,和你一样不是。”我俯下身子。“好得很,清爽得很,庄子曾以我为喻,拒绝相位。其实,这泥土并不脏,曳尾于其中真的是世间最快活的事儿。有人曾问我带着这么重的壳行走累吗?殊不知,我早就把壳视为自己的血与肉,又怎的会觉得累呢?就像有人问庄子读那么多书累吗?在自然中行走累吗?书与自然早已是他的血与骨,何谈受累呢?”龟转过身,爬向淤泥深处。我直起腰来,原来这淤泥中也蕴藏着庄子的智慧呢„„

庄子生于乱世,在世间唱着属于他自己的狂想曲。他赞叹自然的伟大与人的渺小。并不是我们离庄子的智慧太远,而是尘世的尘埃遮住了我们的心扉,困住了我们的脚步。自然是伟大的,人类是渺小的,但当二者合为一体时,人的渺小也就不可见了。这才是庄子智慧的根本吗?

我不禁嘲笑自己的浅陋,竟在这里等庄子回来。我应当去大自然,应当去世界上的每一角,去寻找,去拾起他遗留的智慧。

【“倔”和“笨”的力量】

大跃进时期,朱东润老先生作为复旦中文系主任,自然被推上讲台作“多快好省”宣言。可是老先生却牙根紧咬,面色难看。简直要上刑场似的,支吾了半天才说出话来:“我原计划五年完成的三本书,现计划三年完成!”话音刚落,台下便是一片哄笑之声。“太慢了!”可是老先生的倔劲却上来了,说什么都不肯再让步:“不行!不能再少了!最少三年!”

这若是被日码万字的当代作家看见了,怕也是要笑掉大牙的。何必这么“倔”?何必跟“效率”较劲?简直是一根筋!

的确,对于讲求效率的智慧的当代人来说,这样的做法,实在是不知变通,乃至于冥顽不灵了。三年,岂止是三本,著作等身怕也不是问题。只要愿意“坐家”,轻敲键盘,日码万字也能轻松搞定。只是,如此随缘、如此写作,其成果怕也如稀释过的咖啡,醇香不再,喝起来恰如变了质的白开水。

同样“冥顽不灵”的,还有历史学家江衍振老先生。他曾一度名声鹊起,然而他的出名,却不是因为有多少的“智慧”,而是因为“笨”。十多年的时间,老先生统共写了三本书,加起来不过七十余万字,平均到每天不过百余字。然而,为了搜集史料,老先生访遍了各地图书馆、书库,翻阅了两千多万字的史料,直是“上穷碧落下黄泉”。如此辛苦如此笨,甚至弄得几天几夜不眠不休,最终才有了那么一点老笨结晶。然而,这样的著作,定心读来,方知是“字字含血”啊!

二老的作为,认认真真地昭示:真正的智慧,往往始于“倔”、成于“笨”,在于甘坐冷板凳,倔傲地向浮躁叫板,坚定地从“笨”处着手。古人吟诗“两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方才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震撼。然而,这种精神离今天的我们实在太远了。在速度与效率所带来的紧张与刺激中,精品之作也离我们越来越远。我不敢说今天市场上的作品全部流于平庸,但在市场利润的引诱下,可以肯定的是,有一部分,甚至是一大部分作品,早已随浮华而去!“流水落花春去也”,这流失了的春华,恰恰是我们最可珍惜的“智慧”。

什么时候,我们的作家能够再一次手拍胸膛,咬牙切齿:“不行,最少三年!”?

【中国,咱们慢慢来】

中国古代戏曲中“水词”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水词”便是废话,《西厢记》中“开言有语叫张生”,“开言有语”便是水词,没了水词,音韵不谐,听着也就不美。汪曾祺曾经提出将水词编写整理成册,以供研究。

中国人的骨子里蕴藏着一种不紧不慢的智慧。从舜至成汤以来,强大的民族经验赋予了华夏子孙细细思考的能力,濡养出如同老者一样耐心的智慧。

从前啊,女孩子会小心翼翼地聚拢起花瓣,用一个下午的时间,将其磨成细腻香甜的胭脂;母亲手中的青红翠绿金丝黑线细细缠绕,打出梅花结或是菱形络子;工匠们会为桃木的窗户、衣边的滚子设计上百种图案,只为保证一宅人、物的美。

对美的执着乃至苛刻的追求,使以往的中国人从不缺乏耐心的智慧。中华的文化亦是一脉相承,不似意大利,他们从罗马的废墟上建设了自己的家园,而语言文化却与罗马毫无关联,所以当他们自称为“罗马人”时,拉封丹的驴子笑了。

可是我不明白,为什么当下的人们对那些细致且耐心的景象视而不见。木心先生在酒馆看见伙计往黄酒中加糖,便感叹江南不在。旧时黄酒是不加糖的,如今的人们已无耐心去细细品味酒中的苦涩和香甜了。若是有一天,我们只得称那些一笔一画勾勒出百子图和年画的人为“他们”时,又有何证据来告诉世人我们是华夏子孙?

西塞罗说:“我喜欢青年人有老人的智慧,正如老人有青年人的智慧。”

作为一个古老的民族,华夏的大地上洋溢着蓬勃的朝气。而值此发展腾飞之际,我不禁要善意地提醒:中国,咱们慢慢来。

时下中国,百年来的自卑、自尊、憧憬与焦灼使人们迫不及待地去迎接那似乎必将到来的一派歌舞升平。我们似乎渐渐失去耐心,失去沉稳,只因一些同胞失去了对传统文化的记忆。轮船、高铁、飞机,科技的进步使天涯比邻,经济的签约日益频繁,而谁又能保证,那些“合同”比孔子木车上的典籍更使人信赖?

我们是否还有耐心,冷静地对待发展,放缓“席不暇暖”的脚步,盘点古典文化,重拾耐心的智慧?如果不能,来年祭扫时,牌位上就会出现一个和蔼的老人,笑问:“你是谁?你从哪儿来?”

中国,咱们慢慢来。

【生活智慧的城市景象】

很奇怪不是,现代人一提及生活智慧,往往是指那些归隐自然的“居士”。

那些饱览浊世鄙陋的文人雅士,看破红尘,收束杂念而遁入山林。东篱把酒,荷锄而归,荒径的草木掩映下,一位衣带飘飘的自得之人,构成了“田园之乐”的景象,仿佛成了“生活智慧”的代名词。至于城市,好像只剩下充满铜臭味的贪婪与疲惫,智慧之景象无处可觅。 人们常误认为那种享受天然的生活智慧只能在野外寻得,将其与遁入林泉直接等同。于是,有人放弃高薪隐入南山,有人将书店开到偏僻乡村并名曰“碧山计划”,无一不想借青山绿水的景象将自己的生活智慧示众。城市的车水马龙中,真的没有其所求吗?与其说城市忙,不如说人心空。“一个人看了一夜雨,谁也没告诉,是孤独;只告诉了一个人,是爱;发了个微博‘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是矫情,也是我们的时代„„”我们耽溺于一呼百应的互动,享受他人的关注和点赞,实际是为了掩饰内心空虚,掩饰梁文道所说的“巨大而荒凉的孤独感”。此乃假借微博求取呼应与共鸣。若问为何往郊野跑?一种是借助外力,用山的厚重、水的澄澈唤起心底的本真,觅取对生命的最初体悟;另一种则是找个没有无线网的地方,强行节欲。

想想,窗外淅沥下着雨,朦胧了霓红灯的色彩,一个人,在窗边听雨。多么诗意美好的景象啊!可那人心里却想着:把这个人拍下来,发到朋友圈里可获多少个赞?呜呼,在城市里找不到生活的本色,迸不出智慧的火星,怪谁?

至此,不由然想起龙应台,她在台北的“紫藤庐”与友人品茗谈心,看身边“紫藤花闲闲地开”。台北有58家星巴克,可龙应台独独青睐这间茶馆,与其说是她明白“紫藤庐清楚这个城市的身世”,不如说她明白如何在城市中寻觅激发生活智慧的景象。一人一茶,清香缭绕,此情此景,惟有真正悟得生活的人才能享受。

不是所有的景象都能激发人们的生活智慧,如林清玄所言:“心境好时,处处开莲花。”究其根源,乃是善于假物,随心吐纳,以填补内心之空缺。那么,读书吧!和古人交流,与学者辩驳,同春花冬雪同呼吸,偕夏蝉秋月共忘机。内心充实的人,无需过度的信息来弥补孤独,积淀的智慧擦亮了他的双眸。如此而来,弘一法师所讲的“华枝满天,天心月圆”之境,就不仅能在城市中觅得,更能与芸芸众生的生活愿景相融合。

下次再将自己的生活不如意归咎于城市时,请反观一下自己吧。因为,对于真正领悟生活智慧的人,人流如潮、高楼林立的城市景象,也可以带来春江潮水、明月清风。 智慧之光

作为一名学子,我曾经无数次地问过,究竟何为智慧,难道试卷上那鲜亮的分数就是智慧的象征吗?

我听到过许多的回答,其中不乏振振有词、摄人心魄的那个字:“是”!

于是乎,十二年的寒窗苦读成了我们奋斗不懈的战时回忆录,因为有着最好的学校、最好的班级,理当向社会索取那印着“智慧”的一纸契书。可反观现实,我们真的成了智慧之人吗?过度地追求智慧反而使我们落入了俗套,本来明亮的眸子被蒙上阴翳,再也看不到存在于生活中的那些闪着智慧之光的点滴小事。

古人曾云:“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古人真真是把深浅的智慧发挥到了极致,深也罢,浅也罢,妖娆多姿的荷花,凌波盛放的菱叶,蛙声一片的稻田,均以最适宜的水土来保障,等待那个收获的季节,粮仓俱满,菱藕飘香。

对比于时下许多人的汲汲于名利,古人越发显示出可爱的智慧:让万物生长在最适宜的环境,少几分强求,多几分天然。可见,智慧不是用来攫取,而是渗透在我们血液中、引领我们去适应世界的信念。明乎此,则可觅得“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的禅意悠境。 我从不艳羡登上诺贝尔峰巅却弃家中老母于不顾的人,我向来鄙视那些只顾读研而不理会家中贫寒的学子。无疑,他们是聪明的,但在精神世界里,他们却是十足的愚夫。相比较而言,那些生性愚钝却兢兢业业养家糊口的农民工,那些成绩平平却为父母分担生活艰辛的学子,更应当令人尊重,他们早已爬上了人性的塔顶,全身上下迸发着智慧光芒。

孔子曰:“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如此才算是渐入人生之佳境,使人生处处闪烁着智慧之光。 就我们高中学子而言,尚未到达而立之年,然而,我们追寻智慧的途径却数不胜数。不要再用那一纸成绩单去衡量自己智慧与否吧,以真诚的心去对待他人、对待生活,这其间所体现的智慧,绝非那“不忘营营”的心思可比。

【智慧的境界】

当一个人读破万卷书,可以悠然吟出意韵深远的佳句时,我们便说他拥有了智慧;当一个人阅尽沧桑,可以淡泊而傲然地生活时,我们也说他拥有了智慧。智慧作为人内心的闪光,总是呈现出五光十色的缤纷光彩。

智慧可不是投机取巧的小聪明,它是因洞察世事而具有的眼力。卞和透过粗糙的石坯见到和氏璧,这就是火眼金睛的智慧。在人世间的纷繁复杂间一把抓住事物的本质,认清事理的真相,条分缕析,抽丝剥茧,让快刀斩开虬结的乱麻,这便是“世事洞明皆学问”的智慧。

智慧也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蛰居,而是艺高人胆大的能力。在一个从眼镜度数判断学历深浅的时代,智慧总被人误解为文凭的多寡,知识的乏与盈。智慧不是学校教育中书本的内容,它与知识或有关系,却并不等同。王熙凤身为刚出阁的少女,论学识必不如林黛玉渊博,却协理宁国府将事务治理得有条不紊。反观如今层出不穷的“专家”,知识有余,常识不足,实践能力低下。智慧的能力往往存在于社会交往与自我生活中,那些在生活中游刃有余、井井有条的人,想必都是些身怀智慧的人。

最高明的智慧,并不存在于史书中跌宕起伏的英雄人生,反而存在于藉藉无名的布衣百姓身上。智慧到了这种地步,已然接近自然和哲学。青山绿水中的简陋居室,渔樵江渚的朴实生活,摒除了逐鹿中原的刀光剑影,余下了清贫安逸的闲云野鹤。古代德士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是超凡脱俗、超然物外的智慧。如庄子所云:“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当一个人的心灵可以遁于世俗、融入宇宙时,这种糅合了静与慢的心态与生活,就是智慧。智慧至此脱掉了华贵的外衣,露出了亲和质朴自然的真实面貌。人人都向往这种境界,但大多数人都还未来得及拨开心头的迷雾。

“什么是智慧”的争辩绵延千年,智慧的内涵无限地拓宽。今人窥古人的书卷以收获智慧,成了一种时尚捷径。殊不知这样的体悟或许只是入门。智慧早已超越了文字,它事关心灵,事关生命,它瞄准的是一个圆足的灵魂。

【大智若愚】

智慧大约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心系苍生,积极入世;另一种则是超然物外,高蹈世界,潇洒出世。

但此两种,都要有“愚”。这里的“愚”,并非愚钝,而是老子所言的“大智”,乃是要求人们忘记一些东西,让智慧成其为智慧。

这几年来,网上涌现许多“大V ”,粉丝也是动辄上百万。其中有如孔庆东,时常与人掀起骂战,粉丝皆叫好,称其为“犀利”、“智慧”。要我说,这并非智慧,充其量不过是“小聪明”罢了。

智慧者,首先着眼于大事,从不拘泥小事;其次,心中须无杂念。像那些左顾右盼者,心中其实充满了“欲”,实在难以称之为智慧。

不免有人要说,要人心中无“欲”,岂不是个个都去当和尚吗?非也!我所谓的“无欲”,乃是专注心中所思,摒除杂念,笃定地行己,抑或是坚持人生的某种信念。

我们中国人历来是讲究中庸的,而当下却戾气不少。于是,当我们面对生活中的争吵乃至网络骂战时,若能平和以待,坚守“中庸”,这便是智慧。这种智慧,本于我们对传统道德的坚守。

智慧也是一种“欲望”,是一种把他人接纳到自我中的欲望。这便是入世的智慧。孔子一生风餐露宿,周游列国,只为传播“仁”,恢复礼制,乃至被农夫嘲笑“其愚不可及也”。孔子愚吗?他确实有点愚,愚就愚在“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永远像箭一样,一往无前;愚就愚在明知会失败,却尽力一搏。“天不生孔子,万古如长夜”,孔子以他的失败,以他的智慧,丰富了人类精神,启示着我们民族的心灵远游。

智慧又是人生境界。佛家有语:“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这智慧,是看破了俗世纠葛的一种超脱。王维正是有了这种智慧,才会在官至右丞后突然隐去,才有了“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旷达;才有了“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的澄澈。清人张潮也是在看破物质喧嚣后才写出《幽梦录》,才有了“人生三境界”。这时,智慧之愚便是对于人间烦恼的忘却,对生命大自由的执着追求。

智慧的景象,其实是我们对于人生和生命的感悟。能“愚”者,善“和”善“舍”,无“欲”有“愿”,故能渐臻“三境”,智慧地生活。

【新闻链接】

今年63分以上的好作文偏少

高考阅卷昨天结束。记者采访多位作文阅卷专家了解到,今年63分以上的好作文偏少,学生背诵、抄袭、拼凑作文的现象比较突出。

谈“智慧”就好,不需要和大自然扯上关系

今年的高考是材料作文,命题者给出了这样一段话:“智慧是一种经验,一种能力,一种境界。和大自然一样,智慧也有他自己的景象。”高考结束后,不少作文专家在评点这篇作文题目时认为,从材料看,只写“智慧”,而不将其和大自然联系在一起,属于审题不清,只能得基本分。记者在采访中却得知,今年的阅卷中,并没有这样评分。

“今年的作文题,其实是‘伪材料,真话题’。”一位作文阅卷专家组成员告诉记者,真正的材料作文,一是材料本身应该包蕴丰富的瞬间,很形象很生动,比如“爱与忧,给出材料‘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看了材料后可以让人迸发出很多思考和想象;二是对关键词进行解释,比如智慧是什么、智慧不同于智商,不要让学生将两个概念混淆。但是今年的材料作文,是用一个概念解释另外一个概念,充其量只能算是话题作文的提示语。

“从材料作文的角度看,极易误导学生,在写作时把智慧和经验、能力、境界联系在一起,3点全部涉及,每一点都不深入,成了一个大拼盘。”这位专家说,因此今年阅卷组在评卷时掌握了这样一个标准,谈“智慧”就好,不需要将其和大自然联系起来。

一旦发现抄袭,高分直接降到“不及格”

阅卷专家告诉记者,从今年高考作文得分情况看,63分以上的高分作文占到0.5%左右,比往年偏少;56—63分的二类作文占到了4%—5%,比往年多了些;49—55分的三类作文最多,占到60%。除去没有答题的0分作文,今年作文均分在47分多点。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不及格的作文占到了5%—6%。专家介绍,这与作文抄袭、拼凑的现象增多有关。“今年的抄袭现象尤其严重。”专家介绍,江苏高考作文阅卷组有个专门的搜查队,检查考生作文的抄袭情况。一篇作文只要有60%以上的内容和网上发表的文章内容相同,即被认为抄袭。“我们有个强大的数据库,30年前的文章都能查到。”这位专家说,因此今年一些本来被判67、68分的高分作文被查到后,立即被降到了不及格。

专家介绍,今年的高考作文中,另一个问题就是杜撰的名人名言特别多。“作文中满眼都是周国平、王国维、汪国真,阅卷老师戏称‘三国演义’。”这位专家说,很多学生动不动就来一串外国人的名人名言,很多都是不存在、自己瞎杜撰,还有什么“莫斯科的霜”、“巴黎的雪”,看起来特别“高大上”,其实内容空洞,“让阅卷老师觉得不是在说‘人话’。” “我笔写我心”得高分,游戏高考的学生不少

今年的高分作文中,议论文、记叙文都有。“有一个考生写的是小区里老人卖馄饨不涨价,每天顾客盈门,原来他没有子女很孤独,是用这样的方式打发时间,生活得很有智慧;还有一个考生写的是维也纳的音乐、生活、城市设计等,夹叙夹议地写了这座城市的智慧,也得了很高的分数。”

专家说,一位考生写的是“作文的智慧”,他说,语文老师平时在教他们写作文时,就是让他们背诵,而他认为,那不是“智慧”,在这么重要的考试中,作文就应该“我笔写我心”。“这位学生的作文真实地反映了时下作文教学中的种种问题,很有智慧,得的几乎是满分。” 另外,游戏高考的学生今年也有不少。有的学生在试卷上来一段与作文毫不相干的段子,抄一段前面阅读的短文,写一些看不懂的网络字符,还有一位考生干脆在试卷上画了一个二维码,并附上这么一段话:“请将二维码放入框内,扫一扫,查看详情”,让阅卷老师哭笑不得。 2015年江苏省高考作文均分47分

今年江苏高考作文考“智慧“,诸葛亮林徽因成了被举例最多的人物。据了解,今年高考作文均分在47分。

智慧这个概念好多考生讲不清

据阅卷专家介绍,今年作文题看似好写,实则难搞。智慧这个概念,很多考生讲不清,只有生搬硬套提示里的“智慧是一种经验,一种能力,一种境界”。殊不知,智慧的特质是一种灵动的状态,体现了灵感和变通,包含量很大。很多考生驾驭不了,就按经验、能力和境界来干发议论,得分不高。

满分作文:维也纳的智慧

据了解,今年满分作文比往年要少一些,不过63分以上的一类卷不少。

有一篇满分作文是议论文,叫《维也纳的智慧》,给阅卷老师留下深刻印象。这篇作文讲了维也纳这座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注重人文、环保,在工业化进程中拒绝污染,城市里修建文化博物馆等,处处体现这座城市建设者和管理者的智慧。其中有句话让阅卷老师拍案叫好:“当一些世界博览会向她招手,维也纳拒绝了。她如同一位隐者,让世人目睹后又退回深山。”这篇作文富有哲理,把智慧诠释得很好。

一些记叙文也很出彩。据阅卷老师回忆,有篇《王大爷的早餐店》,写了一个老大爷在小区开了家早餐店,口味好又卫生又便宜,吸引了小区很多人来,每天很热闹。有人好奇他为什么不涨价,后来才知道大爷的老伴已经过世,大爷为了排解狐独开了这家早餐店,不为赚钱,为的是街坊邻居凑一起热闹。这篇作文体现了生活的智慧,是考生自己观察生活而来,很生动。

一篇作文竟然抄了五六篇材料

“今年有个风气很不好,有的中学教学生写作文,抄拼材料现象严重。”据阅卷老师反映,常常可见考生将大段背过的文章搬过来,造成雷同和撞车。

据了解,今年有两篇材料被搬用最多。一篇是关于种水仙花的,讲的是要等花慢慢开放,生活也需要静待花开。另一篇是关于妈妈煮粥,一碗清粥用小火慢慢炖,引发出生活的智慧。这两篇材料虽然都切合题意,但不少考生整段照抄,得分很低。

阅卷专家介绍,为了逮套袭之作,作文阅卷专门成立复查组,对可疑之作上网搜原文。如果发现全文抄袭在70%以上,得分不超过20分。如果抄袭在50%-60%,只能及格。如果对原文有所改动,最高不超过56分。

“最夸张的一位考生,拼抄了各种文章。复查组一段段搜下来,竟然发现他抄了五六篇文章,拼凑痕迹严重。”这位专家说,这样的作文也只能打及格分了。

专家说,一位考生今年写的就是“作文的智慧”,他说,语文老师平时在教他们写作文时,就是让他们背诵,而他认为,那不是“智慧”,在这么重要的考试,作文就应该“我笔写我心”。“这位学生的作文真实地反映了时下作文教学中的种种问题,很智慧,得的几乎是满分。”

考生最爱写诸葛亮林徽因

每年作文都有一些名人扎推出现,今年写智慧,考生偏爱谁呢?

据阅卷老师介绍,今年名人名句特别多,考生最爱引用周国平、汪国真和王国维的话,被大家笑称“三国演义”。还有一些考生,憋不出名言名句,自己编了类似“生活要有智慧,没智慧不能生活”的话,并假借“一位古代哲学家”说,让阅卷老师哭笑不得。也有考生动不动就来一串外国人的名人名言,很多都是不存在、自己瞎杜撰,什么“莫斯科的霜”、“巴黎的雪”,看起来显得特别的“高大上”,其实内容空洞,“让阅卷老师觉得不是在说‘人话’。” 据了解,在考生援引的例子中,诸葛亮和林徽因高票领跑。诸葛亮多写其在战术上的智慧,而林徽因则在于其淡然处世的生活智慧。

另外,游戏高考的学生今年也有不少。有的学生在试卷上来一段与作文毫不相干的段子,抄一段前面阅读的短文,写一些看不懂的网络字符,还有一位考生干脆在试卷上画了一个二维码,并附上这么一段话:“请将二维码放入框内,扫一扫,查看详情”,让阅卷老师哭笑不

得。据悉,今年作文跑题的不多,不及格率在5%-6%。


相关作文

  • 江苏中考作文命题作文7300字
  • 无忧考网 2015江苏中考作文题目-2015年江苏中考作文题目大全-江苏中考作文题目预测 ∙ [推荐]2015年全国各省市中考作文题目大全 | 全国各地历年中考作文汇总 ∙ 2015江苏淮安中考作文题目:回味2015-08-20 ∙ 2015年江苏泰州中考作文题目:____让我享受到了学习的快乐20 ...

  • 高考语文满分作文分类汇编(目录) 安乡一中 龚德国作文10000字
  • 安乡一中2016届高考学生语文课外读物 高考满分作文分类汇编 安乡一中 龚德国 2015年12月 高考作文中的"12345" 一种意识:审题立意要稳健准确 两种方法:语言用排比,选材用对比 三个亮点:语言出彩,选材要新,构思要巧 四个角度: 1. 从自己出发---记叙自己的经历和 ...

  • 2015年江苏最新高考满分作文大全作文300字
  • [高考满分作文]2015年江苏最新高考满分作文大全 每年的高考作文都会出现不少优秀的高考满分作文,给我们记忆深刻,让我们不得不佩服学生们的文采.各个地区的高考满分作文都成大家茶余饭 后的佳肴,怎么才能写好一篇文章,怎么才能写好一篇满分作文?怎么才能在高考的赛程上脱颖而出呢?这是值得大家思考的问题,不 ...

  • 2015年江苏中考作文作文600字
  • 2015年江苏中考作文 苏州:出发,可以说是人生常态.一种期待,一次召唤,一个承诺--凡此种种都可能成就一次出发,让你去经历.去收获.以"记得那一次出发"为题 南通: 人生何处不相逢,与他人相逢,也许就是一次情感的慰藉:与自然相逢,也许就是一次灵魂的洗礼:与书籍相逢,也许就是一次 ...

  • 2015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境由心生作文600字
  • 2015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境由心生 智慧是一种心镜,境由心生. 心基吸智,方寸之间皆海阔天空永无涯畔; 心若有慧,则宛若长空旭日终至至灵之境. 民国课本中有这样一段话:三只牛吃草,一只羊也吃草,一只羊不吃草,它看花. 我想,在茫茫绿原上看花的那只羊便是智慧的,它看花的景象,便是智慧独有的景象.正如 ...

  • 2015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作文0字
  • 2015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作文0字
  • 2015高考语文各地作文题目作文1200字
  • 2015年各省高考语文作文题盘点 广东作文题: 安徽作文题: [#2015年安徽高考作文#题出炉:"蝴蝶翅膀颜色,有木有?"]2015年安徽高考语文作文:":蝴蝶的翅膀是没有颜色的,但因为有特殊的结构,在阳光下会显示出五颜六色,根据材料写作文. 湖北作文题: @湖北日报 ...

  • 2015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小巷面条香作文900字
  • 2015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小巷面条香 小巷的深处是家面店,主人是位老人. 老人一头白发,精瘦.当他悠闲地坐在门前台阶上抽烟时,透过那飘缈烟雾,我分明从他浑浊却深邃的眼中,看到了人世沧桑. 面店是没有招牌的.每当清晨,小巷的人们尚未起身,面店的门就开了.那面香,便从小门中涌出,漫到每家的窗台.于是, ...

  • 2015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凡人智慧作文700字
  • 凡人智慧 我的爷爷,是一名退休教师. 他老人家的语文教得极好,常有些朋友托他教自己的子女作文.爷爷再三推辞,却终究敌不过大家的邀请,开了个小小作文班. 一日,我前去瞧瞧.但见他带着孩子们摇头晃脑地念着古诗.稚嫩的童声响彻整个小院.我不禁哑然失笑:爷爷,他们懂这些诗的意思吗? 您就兴抖抖地带着他们读!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