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简介 此书主要讲述“鹦鹉螺号”的故事。1866年,当时海上发现了一只疑似为独角鲸的大怪物,阿龙纳斯教授及仆人康塞尔受邀参加追捕,在追捕过程中不幸落水,到了怪物的脊背上。发现这怪物并非是什么独角鲸,而是一艘构造奇妙的潜水艇。潜水艇是船长尼摩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岛上秘密建造的,船身坚固,利用海洋中大量的氯化钠分解出来的钠发电。尼摩船长邀请阿龙纳斯作海底旅行。他们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岛、印度洋、红海、进入地中海、大西洋,看到许多罕见的海生动植物和水中的奇异景象,又经历了搁浅、土人围攻、同鲨鱼搏斗、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等许多险情。最后,当潜水艇到达挪威海岸时,阿龙纳斯不辞而别,回到了他的家乡。
在《海底两万里》中,尼摩船长是个不明国籍的神秘人物,他在荒岛上秘密建造的这艘潜艇不仅异常坚固,而且结构巧妙,能够利用海洋资源来提供能源。他们依靠海洋中的各种动植物来生活。潜艇艇长对战俘倒也优待;只是为了保守自己的秘密,潜艇艇长尼摩不允许他们离开。阿龙纳斯一行人别无选择,只能跟着潜水艇周游各大洋。
在旅途中,阿龙纳斯一行人遇到了无数美景,同时也经历了许多惊险奇遇,例如:在巴布亚新几内亚他们的船搁浅了,遇到当地土著人的攻击,尼摩船长用他连接在金属梯子上的电挡住土著人进入鹦鹉螺号;在印度洋的珠场和鲨鱼展开过搏斗,捕鲸手尼德·兰手刃了一条凶恶的巨鲨;在南极他们被困在厚厚的冰下,船上极度缺氧,但船上所有人轮流用工具和开水把底部厚10米的冰层砸薄,用潜艇的重量压碎冰块,脱离困境;在大西洋鹦鹉螺号被章鱼所困扰,他们拿斧头和章鱼展开肉搏战,一名船员不幸惨死;在北大西洋鹦鹉螺号遇到一艘英国驱逐舰的炮轰,除那三位俘虏外所有船员个个义愤填膺,用鹦鹉螺号的冲角把驱逐舰击沉。他的们眼中的海底,时而景色优美、令人陶醉,时而险象丛生、千钧一发。通过一系列奇怪的事情,阿龙纳斯终于了解到神秘的尼摩船长仍与大陆保持联系,用海底沉船里 《海底两万里》读书笔记
493班 冯杰
- 2 - 的千百万金银来支援陆地上人们的正义斗争。 鹦鹉螺号航行线路
太平洋——印度洋——红海——地中海——大西洋——南极海域——大西洋——北冰洋 人物简介(注:在整本小说中只出现了四个半有名字的人物。)
尼摩船长
尼摩船长是小说里的主人公,在书中并未说明其国籍。他的真实身份在《神秘岛》中,才得以揭晓。尼摩船长是印度的达卡王子,是本德尔汗德君主的儿子,印度英雄第波-萨伊布的侄子。 尼摩船长至少会说4种语言(尼摩船长是印度人,应会说印度语,但书中并未说明),分别是法语、英语、德语、拉丁语。工程师塞勒斯·史密斯(《神秘岛》中的人物)说,没有人能够评价尼摩船长这一生的是非功过。尼摩船长是一个带有浪漫、神秘色彩,非常吸引人的人物。他如大海一般兼具热情、冷酷、和善、危险、温和、暴躁、随和、任性……只看《海底两万里》并不能真正了解尼摩船长,或许如他所说只能看到一个有时发作的精神病患者。一直到《神秘岛》的完结,才终于完善了这个人物,横跨两部小说,凡尔纳成功的塑造了这个酷得无与伦比的达卡王子。这个知识渊博的工程师,遇事头脑冷静,沉着而又机智。他不是关在书斋之中和温室里经不起风吹雨打的科学家,而是一个在反抗殖民主义斗争的烈火中成长起来的民族志士。他搜集海底金银财宝,支援被压迫民族的正义斗争。当祖国沦为殖民地后,他带领少数志同道合的人潜入海底,用反抗的行动和不满的言论,支持和唤醒被压迫民族反抗殖民统治的斗争。凡尔纳借尼摩船长之口谴责了殖民主义者在印度次大陆的野蛮的扩张行为。表面看来,尼摩船长似乎是个与世隔绝的心如死灰的隐士,然而从他内心深处迸发出的炽热的感情,表明他是一个时刻关注着世界政治风云的科学战士。尼摩船长所渴望的不是金钱和财富,而是人身的自由和幸福。他曾呐喊过:“在海中我不承认有什么主子!在海中我完全是自由的!”这是尼摩船长的肺腑之言,如实地道出了他对殖民主义统治的强烈不满,反映了他对自由的追求。他把自由看得高于一切,为了自由他对肮脏的大陆连“一寸土地也不靠近”。他在大海下漫游着,生活着,他生活的一切必需品都取自于大海,他宁可把多年的用心研究的科学成果同他的身躯一起奉献和葬于大海,也不愿为野蛮的殖民统治者服务。凡尔纳塑造的尼摩船长是处在资本主义上升阶段,有着人文主义和民主思想的典型的人物形象。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他代表着新兴的资产阶级的利益。透过他的个性,可以看到处在上升阶段的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那种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阿龙纳斯
彼埃尔·阿龙纳斯,法国人,生物学家,巴黎自然科学博物馆的副教授,40岁,博古通今,在法国出版过一本书叫《海底的秘密》。乘潜艇在水下航行,使他饱览了海洋里的各种动植物。他和他那位对分类学入了迷的仆人康塞尔,将这些海洋生物向我们做了详细介绍,界、门、纲、目、科、属、种,说得井井有条,使读者认识了许多海洋生物。阿龙纳斯还把在海洋中见到的种种奇观,娓娓道来,令读者大开眼界。
孔塞伊
孔塞伊,法国人,30岁,是阿龙纳斯教授的仆人,生性沉稳,他从不大惊小怪。总是那么气定神闲,为人随和,从不着急上火——至少你看不出他着急上火。他精通分类理论,
- 3 - 遇到什么总是认认真真或者说一本正经地把它们分类,但是对那些东西的名字却一无所知,可以说他是个分类狂。总以第三人称和教授说话。
内德·兰德
内德·兰德,加拿大人,鱼叉手,约40岁,是个比较原始的人,一个野性十足的捕鲸手。他也会赞叹极地的美,但对他来说更重要的是牛排,小牛肉,小酒馆里的酒,在陆地上自由地行走。他精通野外生存。曾为大家在一个岛上做了一顿丰盛的饭。他脾气暴躁,受不了被监禁,总是计划逃脱,如果没有他,教授和康塞尔最后不可能回到陆地上。
读后感
大海,是波涛汹涌的;大海,是浩瀚无边的;大海,是平静如水的;大海,是虎浪龙涛的。你是否知道海底的深处又是怎样的吗?就这样,我怀着崇敬和觉得不可思议的心情一口气读完了《海底两万里》这本书。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仿佛和尼摩船长一起乘坐着“鹦鹉螺”号在海底深处一起遨游、畅想„„
鹦鹉螺号的尼摩船长是一个谜一样的人物, 他性格古怪, 但看到朋友死去却会无声地落泪; 他知识渊博, 会收容所有厌恶陆地的人; 他会把上百万黄金送给穷苦的人; 他会把整口袋的珍珠送给可怜的采珠人; 甚至还为法国政府偿还几百亿国债; 他还会逃避人类, 对他人施行可怕的报复„„尼摩船长对人类有根深蒂固的不信任感, 他心中充满无尽的痛苦, 却仍是个善良的人.
在南极缺氧的时候, 当时只有潜水服上的储气罐里还有一丝空气. 那时由于缺乏氧气, 他们几乎虚脱. 这时, 尼摩船长没有去吸那最后一丝空气来维持生命, 而是把生还的机会留给了教授. 他为别人的生命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他的行为感动了无数读者, 也深深感动了我.
作者的惊人之处不但只是他写的夸张, 动人而富有科学意义的小说, 更惊人的是他在书中所写的故事, 尽管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已不足为奇, 但是在凡尔纳的时代, 人们还没有发明可以在水下遨游的潜水艇, 甚至连电灯都还没有出现, 在这样的背景下, 凡尔纳在《海底两万里》中成功的塑造出鹦鹉螺号潜水艇, 并在小说发表25年后, 人们制造出的真实的潜水艇, 与小说描写的大同小异, 这是怎样的预见力, 所以说凡尔纳作品中的幻想都以科学为依据. 他的许多作品中所描绘的科学幻想在今天都得以实现. 更重要的是他作品中的幻想大胆新奇, 并以其逼真, 生动, 美丽如画令人读来趣味盎然. 他的作品情节惊险曲折, 人物栩栩如生, 结局出人意料. 所有这些使他的作品具有永恒的魅力.
这部作品叙述法国生物学者阿龙纳斯在海洋深处旅行的故事. 这事发生在一八六六年, 当时海上发现了一只被断定为独角鲸的大怪物, 他接受邀请参加追捕, 在追捕过程中不幸落水, 泅到怪物的脊背上. 其实这怪物并非什么独角鲸, 而是一艘构造奇妙的潜水船. 潜水船是船长尼摩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岛上秘密建造的, 船身坚固, 利用海洋发电. 尼摩船长邀请阿龙纳斯作海底旅行. 他们从太平洋出发, 经过珊瑚岛, 印度洋, 红海, 地中海, 进入大西洋, 看到许多罕见的海生动植物和水中的奇异景象, 又经历了搁浅, 土人围攻, 同鲨鱼搏斗, 冰山封路, 章鱼袭击等许多险情. 最后, 当潜水船到达挪威海岸时, 阿龙纳斯不辞而别, 把他所知道的海底秘密公布于世. 书中的主人公尼摩船长是一个带有浪漫, 神秘色彩, 非常吸引人的人物. 尼摩根据自己的设计建造了潜水船, 潜航在海底进行大规模的科学研究, 但这好像又不是他这种孤独生活的惟一目的. 他躲避开他的敌人和迫害者, 在海底探寻自由, 又对自己孤独的生活深深感到悲痛.
- 4 - 这部作品集中了凡尔纳科幻小说的所有特点. 曲折紧张, 扑朔迷离的故事情节, 瞬息万变的人物命运, 丰富详尽的科学知识和细节逼真的美妙幻想融于一炉. 作者独具匠心, 巧妙布局, 在漫长的旅行中, 时而将读者推入险象环生的险恶环境, 时而又带进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妙境界; 波澜壮阔的场面描绘和细致入微的细节刻画交替出现. 读来引人入胜, 欲罢不能.
就这样, 我怀着一种崇敬的心情, 开始和书中的主人翁探险者博物学家阿尤那斯, 乘坐鹦鹉螺号潜水艇, 开始他充满传奇色彩的海底之旅. 鹦鹉螺号的主人尼摩船长是个性格阴郁, 知识渊博的人, 他们一道周游了太平洋, 印度洋, 红海, 地中海, 大西洋以及南极和北冰洋, 遇见了许多罕见海底动植物, 还有海底洞穴, 暗道和遗址, 其中包括著名的沉没城市亚特兰蒂斯, 这个拥有与希腊相当的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
鹦鹉螺号从日本海出发, 进入太平洋, 大洋洲, 然后到达印度洋, 经过红海和阿拉伯隧道, 来到地中海. 潜艇经过直布罗陀海峡, 沿着非洲海岸, 径直奔向南极地区. 然后又沿拉美海岸北上, 又跟随暖流来到北海, 最后消失在挪威西海岸的大旋涡中. 在将近十个月的海底旅程中, 鹦鹉螺号以平均每小时十二公里的航速, 缓缓行驶. 我觉得我自己也随着尼摩船长和他的" 客人们" 饱览了海底变幻无穷的奇景异观.
整个航程高潮迭起:海底狩猎, 参观海底森林, 探访海底的亚特兰蒂斯废墟, 打捞西班牙沉船的财宝, 目睹珊瑚王国的葬礼, 与大蜘蛛, 鲨鱼, 章鱼, 博斗, 反击土著人的围攻等等. 书中都包容了大量的科学, 文化和地理, 地质学. 阿尤那斯在航行中流露出他对尼摩船长出类拔萃的才华与学识的钦佩.
但在引人入胜的故事中, 还同时告诫人们在看到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同时, 重视防止被坏人利用, 危害人类自身危机的行为; 提出要爱护海豹, 鲸等海洋生物, 谴责滥杀滥捕的观念. 这些至今仍然热门的环保话题, 早已在两百年前就有先知者呼吁, 可见留下有关人类正义更深层次的思考, 才是此书让读者感受丰富多采的历险和涉取传神知识后, 启发我们以心灵更大的收获.
小说从海面上" 怪兽" 出没, 频频袭击各国海轮, 搅得人心惶惶开始, 到鹦鹉螺号被大西洋旋涡吞噬为止, 整部小说悬念迭出, 环环相扣. 这本书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 在旅行过程中我和尼摩船长以及游客们都可以说是随着事情发展, 而有所变化, 有时惶恐不安, 有时轻松愉快.
这本书的精妙之处还在于完全自然的知识启迪, 虽然书中讲述了不少有关海洋的知识, 例如红海一名是源于海中的一种名叫三棱藻的微小生物分泌的黏液造成海水颜色像血一样红. 但是没有任何一个在读者接受起来十分刻意或困难的, 只是一次旅行中的所见所闻罢了, 这使人们对因景而生的各种想法和收获都得以牢固的保存. 。
并不是每一本科幻小说都像《海底两万里》一样富有强烈的可读性, 它作为一本不是凭空捏造而是远见加博学累积成的小说, 不但为对海底知识了解不详尽的读者解读了他们的旅程, 更让后人看到了古人的智慧与文明。
- 1 -
简介 此书主要讲述“鹦鹉螺号”的故事。1866年,当时海上发现了一只疑似为独角鲸的大怪物,阿龙纳斯教授及仆人康塞尔受邀参加追捕,在追捕过程中不幸落水,到了怪物的脊背上。发现这怪物并非是什么独角鲸,而是一艘构造奇妙的潜水艇。潜水艇是船长尼摩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岛上秘密建造的,船身坚固,利用海洋中大量的氯化钠分解出来的钠发电。尼摩船长邀请阿龙纳斯作海底旅行。他们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岛、印度洋、红海、进入地中海、大西洋,看到许多罕见的海生动植物和水中的奇异景象,又经历了搁浅、土人围攻、同鲨鱼搏斗、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等许多险情。最后,当潜水艇到达挪威海岸时,阿龙纳斯不辞而别,回到了他的家乡。
在《海底两万里》中,尼摩船长是个不明国籍的神秘人物,他在荒岛上秘密建造的这艘潜艇不仅异常坚固,而且结构巧妙,能够利用海洋资源来提供能源。他们依靠海洋中的各种动植物来生活。潜艇艇长对战俘倒也优待;只是为了保守自己的秘密,潜艇艇长尼摩不允许他们离开。阿龙纳斯一行人别无选择,只能跟着潜水艇周游各大洋。
在旅途中,阿龙纳斯一行人遇到了无数美景,同时也经历了许多惊险奇遇,例如:在巴布亚新几内亚他们的船搁浅了,遇到当地土著人的攻击,尼摩船长用他连接在金属梯子上的电挡住土著人进入鹦鹉螺号;在印度洋的珠场和鲨鱼展开过搏斗,捕鲸手尼德·兰手刃了一条凶恶的巨鲨;在南极他们被困在厚厚的冰下,船上极度缺氧,但船上所有人轮流用工具和开水把底部厚10米的冰层砸薄,用潜艇的重量压碎冰块,脱离困境;在大西洋鹦鹉螺号被章鱼所困扰,他们拿斧头和章鱼展开肉搏战,一名船员不幸惨死;在北大西洋鹦鹉螺号遇到一艘英国驱逐舰的炮轰,除那三位俘虏外所有船员个个义愤填膺,用鹦鹉螺号的冲角把驱逐舰击沉。他的们眼中的海底,时而景色优美、令人陶醉,时而险象丛生、千钧一发。通过一系列奇怪的事情,阿龙纳斯终于了解到神秘的尼摩船长仍与大陆保持联系,用海底沉船里 《海底两万里》读书笔记
493班 冯杰
- 2 - 的千百万金银来支援陆地上人们的正义斗争。 鹦鹉螺号航行线路
太平洋——印度洋——红海——地中海——大西洋——南极海域——大西洋——北冰洋 人物简介(注:在整本小说中只出现了四个半有名字的人物。)
尼摩船长
尼摩船长是小说里的主人公,在书中并未说明其国籍。他的真实身份在《神秘岛》中,才得以揭晓。尼摩船长是印度的达卡王子,是本德尔汗德君主的儿子,印度英雄第波-萨伊布的侄子。 尼摩船长至少会说4种语言(尼摩船长是印度人,应会说印度语,但书中并未说明),分别是法语、英语、德语、拉丁语。工程师塞勒斯·史密斯(《神秘岛》中的人物)说,没有人能够评价尼摩船长这一生的是非功过。尼摩船长是一个带有浪漫、神秘色彩,非常吸引人的人物。他如大海一般兼具热情、冷酷、和善、危险、温和、暴躁、随和、任性……只看《海底两万里》并不能真正了解尼摩船长,或许如他所说只能看到一个有时发作的精神病患者。一直到《神秘岛》的完结,才终于完善了这个人物,横跨两部小说,凡尔纳成功的塑造了这个酷得无与伦比的达卡王子。这个知识渊博的工程师,遇事头脑冷静,沉着而又机智。他不是关在书斋之中和温室里经不起风吹雨打的科学家,而是一个在反抗殖民主义斗争的烈火中成长起来的民族志士。他搜集海底金银财宝,支援被压迫民族的正义斗争。当祖国沦为殖民地后,他带领少数志同道合的人潜入海底,用反抗的行动和不满的言论,支持和唤醒被压迫民族反抗殖民统治的斗争。凡尔纳借尼摩船长之口谴责了殖民主义者在印度次大陆的野蛮的扩张行为。表面看来,尼摩船长似乎是个与世隔绝的心如死灰的隐士,然而从他内心深处迸发出的炽热的感情,表明他是一个时刻关注着世界政治风云的科学战士。尼摩船长所渴望的不是金钱和财富,而是人身的自由和幸福。他曾呐喊过:“在海中我不承认有什么主子!在海中我完全是自由的!”这是尼摩船长的肺腑之言,如实地道出了他对殖民主义统治的强烈不满,反映了他对自由的追求。他把自由看得高于一切,为了自由他对肮脏的大陆连“一寸土地也不靠近”。他在大海下漫游着,生活着,他生活的一切必需品都取自于大海,他宁可把多年的用心研究的科学成果同他的身躯一起奉献和葬于大海,也不愿为野蛮的殖民统治者服务。凡尔纳塑造的尼摩船长是处在资本主义上升阶段,有着人文主义和民主思想的典型的人物形象。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他代表着新兴的资产阶级的利益。透过他的个性,可以看到处在上升阶段的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那种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阿龙纳斯
彼埃尔·阿龙纳斯,法国人,生物学家,巴黎自然科学博物馆的副教授,40岁,博古通今,在法国出版过一本书叫《海底的秘密》。乘潜艇在水下航行,使他饱览了海洋里的各种动植物。他和他那位对分类学入了迷的仆人康塞尔,将这些海洋生物向我们做了详细介绍,界、门、纲、目、科、属、种,说得井井有条,使读者认识了许多海洋生物。阿龙纳斯还把在海洋中见到的种种奇观,娓娓道来,令读者大开眼界。
孔塞伊
孔塞伊,法国人,30岁,是阿龙纳斯教授的仆人,生性沉稳,他从不大惊小怪。总是那么气定神闲,为人随和,从不着急上火——至少你看不出他着急上火。他精通分类理论,
- 3 - 遇到什么总是认认真真或者说一本正经地把它们分类,但是对那些东西的名字却一无所知,可以说他是个分类狂。总以第三人称和教授说话。
内德·兰德
内德·兰德,加拿大人,鱼叉手,约40岁,是个比较原始的人,一个野性十足的捕鲸手。他也会赞叹极地的美,但对他来说更重要的是牛排,小牛肉,小酒馆里的酒,在陆地上自由地行走。他精通野外生存。曾为大家在一个岛上做了一顿丰盛的饭。他脾气暴躁,受不了被监禁,总是计划逃脱,如果没有他,教授和康塞尔最后不可能回到陆地上。
读后感
大海,是波涛汹涌的;大海,是浩瀚无边的;大海,是平静如水的;大海,是虎浪龙涛的。你是否知道海底的深处又是怎样的吗?就这样,我怀着崇敬和觉得不可思议的心情一口气读完了《海底两万里》这本书。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仿佛和尼摩船长一起乘坐着“鹦鹉螺”号在海底深处一起遨游、畅想„„
鹦鹉螺号的尼摩船长是一个谜一样的人物, 他性格古怪, 但看到朋友死去却会无声地落泪; 他知识渊博, 会收容所有厌恶陆地的人; 他会把上百万黄金送给穷苦的人; 他会把整口袋的珍珠送给可怜的采珠人; 甚至还为法国政府偿还几百亿国债; 他还会逃避人类, 对他人施行可怕的报复„„尼摩船长对人类有根深蒂固的不信任感, 他心中充满无尽的痛苦, 却仍是个善良的人.
在南极缺氧的时候, 当时只有潜水服上的储气罐里还有一丝空气. 那时由于缺乏氧气, 他们几乎虚脱. 这时, 尼摩船长没有去吸那最后一丝空气来维持生命, 而是把生还的机会留给了教授. 他为别人的生命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他的行为感动了无数读者, 也深深感动了我.
作者的惊人之处不但只是他写的夸张, 动人而富有科学意义的小说, 更惊人的是他在书中所写的故事, 尽管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已不足为奇, 但是在凡尔纳的时代, 人们还没有发明可以在水下遨游的潜水艇, 甚至连电灯都还没有出现, 在这样的背景下, 凡尔纳在《海底两万里》中成功的塑造出鹦鹉螺号潜水艇, 并在小说发表25年后, 人们制造出的真实的潜水艇, 与小说描写的大同小异, 这是怎样的预见力, 所以说凡尔纳作品中的幻想都以科学为依据. 他的许多作品中所描绘的科学幻想在今天都得以实现. 更重要的是他作品中的幻想大胆新奇, 并以其逼真, 生动, 美丽如画令人读来趣味盎然. 他的作品情节惊险曲折, 人物栩栩如生, 结局出人意料. 所有这些使他的作品具有永恒的魅力.
这部作品叙述法国生物学者阿龙纳斯在海洋深处旅行的故事. 这事发生在一八六六年, 当时海上发现了一只被断定为独角鲸的大怪物, 他接受邀请参加追捕, 在追捕过程中不幸落水, 泅到怪物的脊背上. 其实这怪物并非什么独角鲸, 而是一艘构造奇妙的潜水船. 潜水船是船长尼摩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岛上秘密建造的, 船身坚固, 利用海洋发电. 尼摩船长邀请阿龙纳斯作海底旅行. 他们从太平洋出发, 经过珊瑚岛, 印度洋, 红海, 地中海, 进入大西洋, 看到许多罕见的海生动植物和水中的奇异景象, 又经历了搁浅, 土人围攻, 同鲨鱼搏斗, 冰山封路, 章鱼袭击等许多险情. 最后, 当潜水船到达挪威海岸时, 阿龙纳斯不辞而别, 把他所知道的海底秘密公布于世. 书中的主人公尼摩船长是一个带有浪漫, 神秘色彩, 非常吸引人的人物. 尼摩根据自己的设计建造了潜水船, 潜航在海底进行大规模的科学研究, 但这好像又不是他这种孤独生活的惟一目的. 他躲避开他的敌人和迫害者, 在海底探寻自由, 又对自己孤独的生活深深感到悲痛.
- 4 - 这部作品集中了凡尔纳科幻小说的所有特点. 曲折紧张, 扑朔迷离的故事情节, 瞬息万变的人物命运, 丰富详尽的科学知识和细节逼真的美妙幻想融于一炉. 作者独具匠心, 巧妙布局, 在漫长的旅行中, 时而将读者推入险象环生的险恶环境, 时而又带进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妙境界; 波澜壮阔的场面描绘和细致入微的细节刻画交替出现. 读来引人入胜, 欲罢不能.
就这样, 我怀着一种崇敬的心情, 开始和书中的主人翁探险者博物学家阿尤那斯, 乘坐鹦鹉螺号潜水艇, 开始他充满传奇色彩的海底之旅. 鹦鹉螺号的主人尼摩船长是个性格阴郁, 知识渊博的人, 他们一道周游了太平洋, 印度洋, 红海, 地中海, 大西洋以及南极和北冰洋, 遇见了许多罕见海底动植物, 还有海底洞穴, 暗道和遗址, 其中包括著名的沉没城市亚特兰蒂斯, 这个拥有与希腊相当的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
鹦鹉螺号从日本海出发, 进入太平洋, 大洋洲, 然后到达印度洋, 经过红海和阿拉伯隧道, 来到地中海. 潜艇经过直布罗陀海峡, 沿着非洲海岸, 径直奔向南极地区. 然后又沿拉美海岸北上, 又跟随暖流来到北海, 最后消失在挪威西海岸的大旋涡中. 在将近十个月的海底旅程中, 鹦鹉螺号以平均每小时十二公里的航速, 缓缓行驶. 我觉得我自己也随着尼摩船长和他的" 客人们" 饱览了海底变幻无穷的奇景异观.
整个航程高潮迭起:海底狩猎, 参观海底森林, 探访海底的亚特兰蒂斯废墟, 打捞西班牙沉船的财宝, 目睹珊瑚王国的葬礼, 与大蜘蛛, 鲨鱼, 章鱼, 博斗, 反击土著人的围攻等等. 书中都包容了大量的科学, 文化和地理, 地质学. 阿尤那斯在航行中流露出他对尼摩船长出类拔萃的才华与学识的钦佩.
但在引人入胜的故事中, 还同时告诫人们在看到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同时, 重视防止被坏人利用, 危害人类自身危机的行为; 提出要爱护海豹, 鲸等海洋生物, 谴责滥杀滥捕的观念. 这些至今仍然热门的环保话题, 早已在两百年前就有先知者呼吁, 可见留下有关人类正义更深层次的思考, 才是此书让读者感受丰富多采的历险和涉取传神知识后, 启发我们以心灵更大的收获.
小说从海面上" 怪兽" 出没, 频频袭击各国海轮, 搅得人心惶惶开始, 到鹦鹉螺号被大西洋旋涡吞噬为止, 整部小说悬念迭出, 环环相扣. 这本书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 在旅行过程中我和尼摩船长以及游客们都可以说是随着事情发展, 而有所变化, 有时惶恐不安, 有时轻松愉快.
这本书的精妙之处还在于完全自然的知识启迪, 虽然书中讲述了不少有关海洋的知识, 例如红海一名是源于海中的一种名叫三棱藻的微小生物分泌的黏液造成海水颜色像血一样红. 但是没有任何一个在读者接受起来十分刻意或困难的, 只是一次旅行中的所见所闻罢了, 这使人们对因景而生的各种想法和收获都得以牢固的保存. 。
并不是每一本科幻小说都像《海底两万里》一样富有强烈的可读性, 它作为一本不是凭空捏造而是远见加博学累积成的小说, 不但为对海底知识了解不详尽的读者解读了他们的旅程, 更让后人看到了古人的智慧与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