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涣[登鹳雀楼]唐诗赏析作文1400字

初二作文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鹳雀楼,又名鹳鹊楼,据《清一统志》记载,楼的旧址在山西蒲州(今永济县,唐时为河中府)西南,黄河中高阜处,时有鹳雀栖其上,遂名。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述:“河中府鹳雀楼三层,前瞻中条,下瞰大河。唐人留诗者甚多。”王之涣的这首五绝是“唐人留诗”中的不朽之作。

诗的前两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写的是登楼望见的景色,写得景象壮阔,气势雄浑。这里,诗人运用极其朴素、极其浅显的语言,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进入广大视野的万里河山,收入短短十个字中;而我们在千载之下读到这十个字时,也如临其地,如见其景,感到胸襟为之一开。首句写遥望一轮落日向着楼前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视野的尽头冉冉而没。这是天空景、远方景、西望景。次句写目送流经楼前下方的黄河奔腾咆哮、滚滚南来,又在远处折而东向,流归大海。这是由地面望到天边,由近望到远,由西望到东。这两句诗合起来,就把上下、远近、东西的景物,全都容纳进诗笔之下,使画面显得特别宽广,特别辽远。就次句诗而言,诗人身在鹳雀楼上,不可能望见黄河入海,句中写的是诗人目送黄河远去天边而产生的意中景,是把当前景与意中景溶合为一的写法。这样写,更增加了画面的广度和深度。

杜甫在《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中有“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两句,虽是论画,也可以用来论诗。王之涣的这两句写景诗就做到了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

诗笔到此,看似已经写尽了望中的景色,但不料诗人在后半首里,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样两句即景生意的诗,把诗篇推引入更高的境界,向读者展示了更大的视野。这两句诗,既别翻新意,出人意表,又与前两句诗承接得十分自然、十分紧密;同时,在收尾处用一“楼”字,也起了点题作用,说明这是一首登楼诗。从这后半首诗,可推知前半首写的可能是在第二层楼所见,而诗人还想进一步穷目力所及看尽远方景物,更登上了楼的顶层。诗句看来只是平铺直叙地写出了这一登楼的过程,而含意深远,耐人探索。这里有诗人的向上进取的精神、高瞻远瞩的胸襟,也道出了要站得高才看得远的哲理。

就全诗而言,这首诗是日僧空海在《文镜秘府论》中所说的“景入理势”。有人说,诗忌说理。这应当只是说,诗歌不要生硬地、枯燥地、抽象地说理,而不是在诗歌中不能揭示和宣扬哲理。象这首诗,把道理与景物、情事溶化得天衣无缝,使读者并不觉得它在说理,而理自在其中。这是根据诗歌特点、运用形象思维来显示生活哲理的典范。

这首诗在写法上还有一个特点:它是一首全篇用对仗的绝句。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选录这首诗时曾指出:“四语皆对,读来不嫌其排,骨高故也。”绝句总共只有两联,而两联都用对仗,如果不是气势充沛,一意贯连,很容易雕琢呆板或支离破碎。这首诗,前一联用的是正名对,所谓“正正相对”,语句极为工整,又厚重有力,就更显示出所写景象的雄大;后一联用的是流水对,虽两句相对,而没有对仗的痕迹。诗人运用对仗的技巧也是十分成熟的。

《梦溪笔谈》中曾指出,唐人在鹳雀楼所留下的诗中,“惟李益、王之涣、畅当三篇,能状其景”。李益的诗是一首七律;畅当的诗也是一首五绝,也题作《登鹳雀楼》。全诗如下:“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诗境也很壮阔,不失为一首名作,但有王之涣的这首诗在前,比较之下,终输一筹,不得不让王诗独步千古。

(陈邦炎)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鹳雀楼,又名鹳鹊楼,据《清一统志》记载,楼的旧址在山西蒲州(今永济县,唐时为河中府)西南,黄河中高阜处,时有鹳雀栖其上,遂名。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述:“河中府鹳雀楼三层,前瞻中条,下瞰大河。唐人留诗者甚多。”王之涣的这首五绝是“唐人留诗”中的不朽之作。

诗的前两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写的是登楼望见的景色,写得景象壮阔,气势雄浑。这里,诗人运用极其朴素、极其浅显的语言,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进入广大视野的万里河山,收入短短十个字中;而我们在千载之下读到这十个字时,也如临其地,如见其景,感到胸襟为之一开。首句写遥望一轮落日向着楼前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视野的尽头冉冉而没。这是天空景、远方景、西望景。次句写目送流经楼前下方的黄河奔腾咆哮、滚滚南来,又在远处折而东向,流归大海。这是由地面望到天边,由近望到远,由西望到东。这两句诗合起来,就把上下、远近、东西的景物,全都容纳进诗笔之下,使画面显得特别宽广,特别辽远。就次句诗而言,诗人身在鹳雀楼上,不可能望见黄河入海,句中写的是诗人目送黄河远去天边而产生的意中景,是把当前景与意中景溶合为一的写法。这样写,更增加了画面的广度和深度。

杜甫在《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中有“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两句,虽是论画,也可以用来论诗。王之涣的这两句写景诗就做到了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

诗笔到此,看似已经写尽了望中的景色,但不料诗人在后半首里,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样两句即景生意的诗,把诗篇推引入更高的境界,向读者展示了更大的视野。这两句诗,既别翻新意,出人意表,又与前两句诗承接得十分自然、十分紧密;同时,在收尾处用一“楼”字,也起了点题作用,说明这是一首登楼诗。从这后半首诗,可推知前半首写的可能是在第二层楼所见,而诗人还想进一步穷目力所及看尽远方景物,更登上了楼的顶层。诗句看来只是平铺直叙地写出了这一登楼的过程,而含意深远,耐人探索。这里有诗人的向上进取的精神、高瞻远瞩的胸襟,也道出了要站得高才看得远的哲理。

就全诗而言,这首诗是日僧空海在《文镜秘府论》中所说的“景入理势”。有人说,诗忌说理。这应当只是说,诗歌不要生硬地、枯燥地、抽象地说理,而不是在诗歌中不能揭示和宣扬哲理。象这首诗,把道理与景物、情事溶化得天衣无缝,使读者并不觉得它在说理,而理自在其中。这是根据诗歌特点、运用形象思维来显示生活哲理的典范。

这首诗在写法上还有一个特点:它是一首全篇用对仗的绝句。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选录这首诗时曾指出:“四语皆对,读来不嫌其排,骨高故也。”绝句总共只有两联,而两联都用对仗,如果不是气势充沛,一意贯连,很容易雕琢呆板或支离破碎。这首诗,前一联用的是正名对,所谓“正正相对”,语句极为工整,又厚重有力,就更显示出所写景象的雄大;后一联用的是流水对,虽两句相对,而没有对仗的痕迹。诗人运用对仗的技巧也是十分成熟的。

《梦溪笔谈》中曾指出,唐人在鹳雀楼所留下的诗中,“惟李益、王之涣、畅当三篇,能状其景”。李益的诗是一首七律;畅当的诗也是一首五绝,也题作《登鹳雀楼》。全诗如下:“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诗境也很壮阔,不失为一首名作,但有王之涣的这首诗在前,比较之下,终输一筹,不得不让王诗独步千古。

(陈邦炎)


相关作文

  • 畅当[登鹳雀楼]唐诗赏析作文700字
  • 登鹳雀楼 畅当 迥临飞鸟上, 高出世尘间. 天势围平野, 河流入断山. 鹳雀楼早已不存,故址在蒲州(今山西永济县西)西面,黄河中的一个小岛上,高三层,前瞻中条山,下瞰黄河水,为唐代登览胜地.许多诗人都曾登临赋诗.畅当这首诗在宋代曾获很高评价,与王之涣同题名作并举. 前二句写楼高以寄胸怀.诗人站在鹳雀 ...

  • 唐诗-登黄鹤楼作文0字
  • 登鹳雀楼 作者: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唐诗宋词三百首作文1200字
  • 平生嗜好国粹.鄙人对国粹的理解就是,经久不熄的.怡人贻世的.富含哲理的文化精髓.<唐诗宋词三百首>理所当然是中华文明的精髓部分,他经久不息,但他更近乎于"怡人贻世的".如果我们把<唐诗宋词三百首>比作一座雄伟的殿堂的话,那么我们孩时所学的唐诗和宋词,就只能 ...

  • 小学三年级必背古诗+释义+赏析作文11100字
  • 小学三年级必备诗歌大全 含释义赏析 望采纳 多谢 目 录 长歌行 --汉乐府 题 解 此诗选自汉乐府.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朝廷音乐机构,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地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后人通称之为"汉乐府".之后,乐府也便成了一种体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本诗是其中一首. ...

  • [唐诗三百首]全集作文2100字
  • 五言古诗 唐诗溪居 唐诗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唐诗送杨氏女 唐诗东郊 唐诗夕次盱眙县 唐诗长安遇冯著 唐诗寄全椒山中道士 唐诗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 唐诗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 唐诗贼退示官吏·并序 唐诗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 唐诗宿王昌龄隐居 唐诗春泛若耶溪 唐诗寻西山隐者不遇 唐诗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 ...

  • 关于人生哲理的诗句 春江水暖鸭先知作文500字
  • 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2.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焕<登鹳雀楼> 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离别> 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5.问渠哪得清如许, ...

  • 杜甫[古柏行]唐诗赏析作文300字
  • 孔明庙前有老柏,柯如青铜根如石. 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君臣已与时际会,树木犹为人爱惜. 云来气接巫峡长,月出寒通雪山白. 忆昨路绕锦亭东,先主武侯同閟宫. 崔嵬枝干郊原古,窈窕丹青户牖空. 落落盘踞虽得地,冥冥孤高多烈风. 扶持自上神明力,正直原因造化功. 大厦如倾要梁栋,万千回首丘山 ...

  • 柳宗元 溪居 唐诗赏析作文400字
  • 溪居 柳宗元 久为簪组束, 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 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 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 长歌楚天碧. [诗文解释] 很久来为公务所累,幸好被贬谪到南方少数民族地区.闲静无事,与农人的菜圃为邻,有的时候就像个山林中的隐士.早晨耕田,翻锄带着露水的野草,晚上撑船游玩回来,船触到溪 ...

  • 杜甫[旅夜书怀]唐诗赏析作文200字
  •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以,天地一沙鸥. 赏析: 杜甫54岁时携带全家离开成都,在乘舟东下途中 与了这首诗.诗人意指自己的一生在于福国利民,并不在 于文章闻名,而被朝廷贬官是由于直言进柬,并非因老病. 诗人以如橼巨笔描绘了"星垂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