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专题复习:漫画作文的作文14600字

五年级作文

1 2014——15学年永和高中语文第三次作文

关注细节,深挖本质

1.了解漫画作文的特点, 掌握解读漫画的步骤、方法。

2. 关注漫画的关键之处,审图立意的能力。

一、漫画解读

漫画,是一种具有讽刺性或幽默性的绘画。通过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借幽默、诙谐的画面,讽刺、

漫画的特点:①有针对性。(针对现实生活中的某种现象或某个问题);②捕捉人事物的本质特征; ③运用变形、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④具有幽默或讽刺的效果。

漫画的构成:①标题(可以没有):即题目,往往告知或暗示漫画的主题思想。②主体:是画面各“因素”构成的情景。③画注(可以没有) :是对画面情景的提示与注解。

丰子恺说:“漫画是简笔而注重意义的一种绘画。”漫画作文所提供的材料是漫画,虽然它与文字材料作文相比,增加了读图的难度,但由于漫画本身的形象性,使联想和想像有了生动的形象依据,从而也就降低了作文构思的难度,因此,漫画作文的写作并不可怕。

二、漫画作文的审题

例: 读赵国明漫画《急救》,为之进行审题并立意

漫画作文审题要“四看”

1标题是漫画的眼睛,有时透过这“画眼”,可洞察整幅画的主题。

2

漫画属造型艺术,又属喜剧艺术,主要通过画面来反映现实生活或时事。由此,我们在审漫画题时, 一定要仔细观察画面,仔细观察画中的人(服饰、表情、动作及人物间相互关系)、物、景的特点,特别是细节内容,进而推断出发生的事件、时间、地点等,抓住画面所包含的褒贬对象,这样才能全面领会漫画的寓意。

3

漫画为了表达其寓意,常常配有言简意赅、画龙点睛的语言文字。漫画中的文字有交代背景(时间、地点、环境)、概括内容、揭示主旨的作用。

4

漫画是用线条、色彩来表情达意的,它的表现手法有夸张、变形、比拟、象征等,而以夸张、变 形为主要创作手段。夸张变形就是改变人或物正常的比例关系,有意识地让其夸大或缩小,拉长或缩短,通过大与小,方与圆,曲与直,虚与实的对比手法,使表现出的形象鲜明、典型,表达的意旨更明确,更深刻。夸张之处往往就是漫画的弦外之音,是漫画所要表达的寓意所在。

三、漫画作文的立意

漫画作文的立意一般采用的是寓意揭示法。

漫画大都具有讽刺意味。把握讽刺对象,联系生活实际,由此及彼,并上升到理性的思考,揭示出人生、社会的规则或哲理。即可把握寓意。

2 当然对寓意的把握还需同学们悉心思考,仔细体味。还需针对不同的命题形式,选准突破口进行立意。

(1)看“情节发展”。

4

幅画面:①某人手拿烟斗发誓,②把烟斗扔出窗外,③飞身下楼,④喜滋滋地接住烟斗。这4幅画面构成一个夸张而又典型的故事情节,表达了对“说话的巨人、行动的矮子”的批评。

四、练习

观察下列这幅漫画《人与路》,根据其含义,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不少于800字,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练习:

《人与路》, 这也是一幅多画面漫画, 第 1,2 幅组成一组, 引用鲁迅名言, 表明路是人走出来的, 用人们所熟知的道理来衬托下面两幅; 第3,4 幅构成一组, 强调" 乱走路的人多了, 便没有人路", 对这两句话要认真思考, 这是重点也是难点。" 乱" 突出了不遵守规则, "人路" 既指人行走之路, 也指人生存出路。因此, 漫

3

悟画中蕴含之意,道画中未尽之言 ——材料作文之漫画类作文导写

一、构成要素:

图/ 文(标题、人物语

言、说明性语言)

截错了

3看目的

:看懂主旨如果不能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就会落后于时代的发展;现代化,不仅仅是工具的更新,更有对思想观念不断提高的要求。 议论

根据主旨写议论性文字。

读懂画意,明确画旨,确定论点。

漫画的主旨就是议论文字

的论点。

4 讽刺现实生活

中没有原则立

场、缺乏是非标

准的人;尤其对

那些长于逢迎、

弄虚作假、把工

作中的失误巧饰

为成绩的人和事

提出了深刻的批

评。

【题目例析】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5

漫画中的两只乌鸦,可能会引发你产生一些联想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作文。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自选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跨越千年的美丽》江苏省盐城市景山中学高三年级 张欣雨

悠悠千年的中国封建时代,一直没有形成如欧洲中世纪那样的漫漫长夜,这是因为有一道明媚的阳光不断洞穿那片黑暗的夜空。阳光与黑暗相互倾轧,虽说阳光时明时暗,但始终没有让中国社会陷入永夜——这道阳光就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创意。

道德的黑夜是可悲的。当人们不复昔日的淳朴善良时,这个社会是令人沮丧的。在社会道德方面,中国历史上有过相当矛盾的改良。第一次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各个学派的主张虽然不尽相同,但都对社会、对人们的行为作出了规范,构造出美好的蓝图。齐国的稷下学宫更是形成了良好的学习风尚,也促进了自由思想的传播。第二次是南宋时期,朱熹等人把儒学发展到了理学的高度,虽说加剧了社会的死板化、框架化,但这种对儒学的创新无疑一定程度上规范了人的行为,阻止了社会的混乱,同时也造就了中华民族的“气节”。 道德的创新如茫茫大海上竖起一座灯塔,用长盛不衰的光芒照耀出人们前行的航道。 政治的黑夜是可怕的。它是可能导致社会长夜的根源所在。自从商鞅变法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封建制度以来,历朝历代都未曾停止过对封建制度的思索和改革。从秦到唐,新兴的封建制度使国家逐步兴盛,如一轮朝阳灿烂了东方的天空。唐代以后,渐趋衰落的社会得到了各种虽然治标不治本但总归取得了一定效果的改良。从宋代王安石开始的改革派,用他们微弱但绵延不绝的光芒阻挡着长夜渐近的步伐,他们的创新意识成为中国历史车轮滚滚前行的不竭动力。

中国封建时代政治的创新犹如一辆破旧的纺车,吱吱呀呀地摇出了千年静谧而又动荡,但却并非暗无天日的时光。

文学的黑夜是阴冷的。在汉代,由于受到楚辞的影响,形成了华而不实的“赋”。在这个时候,司马迁用朴素无华、灵活自如、摇曳生姿的语言,如夏日的一缕清风扫去了文学园地的浮华。到了唐代,浮华、铺张的文风又一次兴起,文学的创作跌入格式化的深渊。此时出现了韩愈、柳宗元,他们敢于打破常规,发起“古文运动”,重新唤回朴素的文风。这种古朴的文风由此形成气候,虽然之后浮华之风也曾沉滓泛起,但朴素终为主流。

6 文学的创新如一株蓬勃葳蕤的吊兰,生动自然,从而保证了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绿意。 正是这种创新造就了中华民族的辉煌与美丽,一代代的智者们用生命与智慧造就了中华民族的光辉历史。这种创新精神,保证了中华民族不陷入欧洲中世纪那种漫漫长夜,保持了中华民族的香火不断,代代相传。

只有发现与创造之花才是永开不败的花朵,也正是这种创新精神,造就了中华民族跨越千年的美丽!

【魅力点评】 文章从道德、政治、文学三个方面阐述了创新对于中国文明、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发展的巨大意义。举例贴切,论据充实,论证有力,文笔老练。尤其是将中国封建社会与欧洲中世纪进行比较鉴别和因果推定,很有创意,也很见功底。作者的看法未必都很准确,但作为一名中学生能有如此见解,足见其阅读的广度和思考的深处,这一点是很值得嘉许的。

【试前热身】

读下面这幅漫画,然后作文。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义的范围; 自选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少于800字。

缺心时代 周滔(原载《新民晚报》

)

7

下面的漫画《超常发挥》(作者:盖桂保)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D .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

(2010天津卷)与漫画《路向何方》哲学寓意相一致的是

这道选择题难度较大,要正确解读这道题漫画中这个人面对的是东西方向这两个方面,可以把这两个方向当成矛盾的双方,他如果走对方向,那就能快速到达目的地,如果走错了,那可能就南辕北辙了,体现了矛盾双方相互转化,

13、漫画反映出

A .在社会生活中,还存在拜金主义价值观

B .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存在着矛盾

C .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存在不一致性

D .对利益的追求必然导致拜金主义

8 “ 领导与群众 ”

漫画《回报》启示我们

此题的关键是读懂漫画的含义。漫画反映的是某招聘单位定下招聘条件,而应聘者十分努力也难以跨越,这启示我们无论是招聘方还是应聘方都应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B 、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9

C .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真心实意对人民负责

C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

10

开始的小错误会引起后来的大错误;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阅读下面一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11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3)立意自定;(4)题目自拟;(5)不要脱离漫画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6)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一、题意简析

本题为漫画式材料作文,是近年来我省首次出现的作文题型。

由感性上升为理性,理解漫画的内涵,把握其寓意是写作的出发点。这一组漫画由三幅

画面的基本元素有三:两个人物加一个花瓶。一、三两幅画的是一眼镜男对花瓶表达前后不一的看法,第二幅画的是别人将花瓶送给这个眼镜男。画面内容出现矛盾正是我们思考深入的一个抓手,审题时应该自然形成这样的问题:同样一件物品,为什么眼镜男开始赞叹它很精美,而最后却感到遗憾,觉得并不精美呢?是什么原因影响了人对外物的审美感受和价值判断?

可从以下这些角度解读:

第一,人对花瓶感觉的变化或许是因为人和外物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

获得赠送之前,人与外物是一种单纯的、平等的关系,这时人能超越实用与功利的束缚,以一种宁静和纯粹的心态去感受它,去欣赏它,从而发现它的美,享受到一种愉悦;送之后,人与外物变成了拥有和被拥有的关系,人与外物不再平等,人的内心便有了某种实用的、功利的计较,有了一种物质性的欲望,被功利和实用羁绊的内心,不可能有一种轻松和自由感,不可能获得美的发现。外重者必内拙,很多时候,不是外物在变化,而是我们的内心在变化,是过多的功利的计较钝化了我们的内心,让我们的感觉变得迟钝和麻木。在一个工具主义盛行的时代,功利和效率、世俗的成功和物质的拥有成为人们竞相追逐的目标,却不料我们拥有的越多,失去的反而也越多,那种与外物曾经有过的单纯的关系,那种突然碰触美的惊喜,那种一瞬间掠过内心的感动……很多的美好似乎都已经一去不返。禅宗有一个著名的公案:“是风动还是幡动?”其实既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而是我们的心在动,是我们的心不再纯粹,是我们的心失去了宁静。

12 抓住矛盾,从这样的角度去理解人对外物认知的变化,它直接指向了现实生活中那种实用、功利等外在因素对人心的影响和侵蚀,引导我们去思考审美与实用、物质与精神、理想与现实等等问题,立意于对世道人心的批判。在时代浪潮的裹挟之下是什么在钝化我们对美的感觉?是什么在让我们和世界的关系不再单纯?当我们总在考虑拥有什么的时候,是不是同时也在失去什么,失去生命中那些更本质的东西,那内心的自由,那精神的幸福,那瞬间美的感受与感动?王尔德说:“生命的意义并不在你有什么,而在你是什么。”在日渐浮躁、浮华的时世中或许这正是我们应该要深自警惕、不断反思的事情。

第二,人对花瓶感觉的变化或许是因为人和外物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

花瓶还是那个花瓶,它的价值并不曾变化,只不过是人和它的距离发生了变化,从而影响了人对它的认知。先前,因为距离的存在,因为不曾拥有,它的美好可能被我们有意或无意地夸大,我们把自己的憧憬和渴望附加在它的身上,结果使它成为虚幻不实的东西;而现在,因为距离的消失,因为已经拥有,虚幻被打破,附加在它身上的那些光环失去,结果发现不过如此。人就是这样的奇怪,总是在现实和理想的两极摇摆,当我们拥有着自己的现实时,我们总不满意,总在挑剔,我们的心总在流浪,我们的故乡总在异地,我们的生活总在别处;而一旦我们登临彼岸,一旦拥有了彼岸,却又发现我们所追求和爱恋的,与自己的理想总有一段落差,留给自己的总是失望和沮丧。或许,我们所真正追求和爱恋的,并不是它的真正价值,只是我们的一种想象和幻想,是我们内心中的一种欲望,一种猎奇的心态和新鲜的感觉。或许这也彰显了人生永恒的尴尬和悲剧:原以为是自己心爱的东西,费尽心力去追寻,结果却发现不但不值得追寻,相反还因此失去了真正的所爱……从另外一个层面上来说,或许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向往和渴望,有了这样的追求和爱恋,生命的滋味和意义也才得以体现,人生其实就是在这样的永不满足之中不断地向前,生命只可能不断地走向天堂,而不可能走到天堂,人就是以这样的眺望和追求的姿态行走在路上。

第三,人对花瓶感觉的变化或许是因为它的得来轻而易举。

我们对事物美的欣赏与精神价值的认知,往往与我们对它的珍重爱惜的程度有关系,而这种珍重爱惜的程度又取决于我们是怎样获得它的。当我们以一种奋斗努力的姿态,以一种不懈进取的精神,千辛万苦地去争取,用尽心力去创造,从而赢得了它的芳心的时候,我们会倍加爱惜,我们的内心会充满一种感激,我们会以一种欣赏的眼光去看它,去感知它的美。而如果我们的得来全不费功夫,我们的心态也会变得轻慢和轻佻,失去对它的尊重与感激,又怎能发现它的美好和精彩?生活的美需要我们的珍惜,更需要我们的创造。漫画中的那位眼镜男对花瓶的感觉前后不同,或许就是因为他的得来太容易,全然没有那漫长的等待和寂寞中的坚持,没有那辛苦的付出和艰辛的劳作,也就失去了蓦然回首的惊喜。

第四,人对花瓶感觉的变化或许是因为很多外在的条件在变化。

细读画面,第一幅花瓶与木架构成了一个整体,欣赏者感觉它美是因为它们处在相互的陪衬中,而第三幅则只有花瓶,失去了木架的衬托,花瓶变得孤零零的,由此也失去了它的美,美在相互的映衬,美在和谐;第一幅花瓶放在展厅中,而第三幅花瓶的环境和位臵发生了改变,环境的变化会影响人对事物的认知,应该认识到环境的作用,有的时候不应被环境所左右;第一幅画面花瓶之所以美,是因为它放在展厅中处在光色等各种条件的装饰之下,离开了这些条件的装饰,花瓶就回归了它的本性,人对外物的认知有时极易受到外在表象的迷惑,深入本质,去除假象,才能接近事物的真相;第一幅花瓶处在木架上,人对花瓶取一

13 种仰望的姿态,而第三幅花瓶被臵放在地上,人对花瓶取一种平视甚至俯视的姿态,由此使人对花瓶价值的判断前后不同,联系到人类社会,人也往往容易对神坛上的偶像盲目迷信,当偶像从神坛上被拉下来后,才发现其真实的面貌,原来也很平凡,人不能迷信高高在上的权威,要有对权威平视的心态……

另外,有人认为,人对花瓶感觉的变化或许是因为人与人之间信任的缺失。

第一幅画面眼镜男发自内心地赞叹那花瓶很精美,精美的东西必定宝贵——或许他的内心会有这样的想法——但为什么那个人要大方地将它送去,一点都不可惜,是不是那个花瓶只是赝品,并非真的可贵?大约因为这样无端的猜忌,结果再看那花瓶时便失去了美感。这种看法似乎有理,却是对题意的主观猜测。对于这则漫画材料而言,我们应坚守的原则是,画面中拥有的内容才是我们审题立意的出发点,画面中没有的切不可胡乱联想,送人者究竟是出于什么心理将花瓶送人,这不是画面的客观内容,不应该成为我们审题立意的依据,而上面的四点原因分析,是抓住了主要矛盾,立足于对画面客观内容的合理推测,应该说都能站得住脚。

基于以上理解,下面这些立意可以视为符合题意:

关于“心境说”:

外重者必内拙,感觉的钝化源自心中的负累太多

太多功利的计较会让生活失去美

让心灵纯粹一些,少一些物质的计较

占有欲让我们和美背道而驰

内心的自由与幸福往往在于给心灵减负

拥有宁静而理智的心,方可在物欲社会洞察事物的真谛

不囿于外界的干扰,以明镜之心体味真正的美

固执地占有无法享受幸福,以平常之心欣赏事物的美

不实用者反有大美在

拥有也就是被拥有,心容易被外物所役使 ……

关于“距离说”:

拉开与世界的距离,往往会有美的发现

生活在别处,美是一种距离,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之

14 睫在眼前看不见,近在眼前的往往易被忽略 ……

关于“珍惜说”:

美好源于珍惜,得来容易反让人失去美感

与其不切实际地幻想,不如珍惜眼前的拥有

幸福与快乐的心境来自知足

我们总在仰望和羡慕着别人的幸福,其实自己也正在被别人所仰望和羡慕

对岸的花更美,结果反倒把现实的生活弄得很遭

人们往往对得不到的东西趋之若鹜,对已有的美好却视而不见……

关于“改变说”:

美在和谐,美在相互的映衬

环境的改变会影响人对事物的认知

不要耽于表象,应去除干扰,深入本质

不要将人或物臵于神坛,应有一种平视的心态……

当然,对这组漫画的理解还可以从另外两个元素入手,比如从花瓶的角度,花瓶还是那个花瓶,但是它的价值在眼镜男的心中却发生了天壤之别,这固然是因为人的心境受到了外在因素的干扰,是人的悲哀,但未始也是花瓶的悲哀,命运的天翻地覆不也让人联想到某一类人生的悲剧吗?我们能设身处地地感受他们忽然被冷落之时那寂寞的哭泣与悲伤吗?再比如从送瓶者的角度,可不可以这样思考,虽然那个眼镜男对花瓶有由衷的赞美,但并不意味着他一定要去拥有,将瓶送给他,反而会剥夺他对美的感觉,其实深究那个送瓶者的内心,可能他也并不谙熟美的真谛到底是什么,他对事物的实用价值与美的价值的认识其实也很模糊,他有心的送人却无意中扼杀了美,无意中践踏了他人的美好感受,这样的现象其实并不少见。

活的广泛联系与深入思考,应在这样的引申和思考的过程之中尽量展现自己写作的个性和特色,没有对生活实际的联系与引申,没有对时代特征的理解和把握,这样的文章会显得空洞不实。所谓限制性,即我们的立意应从所给漫画材料中提炼得来,在文章中应有对漫画材料的简要分析,由此展开的联想和思考应该自然,思维放开去还要注意收回来,总之,文章的起承转合应该围绕所给漫画材料中人物的感觉出现矛盾这一核心,其思维的轨迹是聚合型的,而非话题作文的放散型。

二、评卷情况

15 (一)对画面寓意的理解缺乏整体性原则,导致只看到画面的细枝末节,而没有一种整体性的考虑,从而使立意要么牵强,要么走样。

(二)行文的过程中没有顾及材料作文开放性与限制性相统一的原则,造成与材料的若即若离。 材料是作文立意的出发点,是限制作文思维的准绳,不能抛开,把它变成话题作文。没有对材料寓意的分析,行文又不能紧扣这种寓意,是本次作文中的普遍问题。比如有一篇作文《知足诞下美的硕果》,单看标题似乎还行,但这一看法是怎么得来的?从材料过渡到自己的文章,如果桥梁没有搭好,则会让人觉得莫名其妙。因为单看“知足”二字,完全可以有不同的解读,陶渊明是知足,那是对自己生活方式与生活态度的满足,认为自己的生活方式与态度可以使内心感觉到快乐,而材料中的那位眼镜男为什么会有心态的变化,为什么会有对事物认知的变化?如果可以简单地以“知足”二字去概括,那么这里的“知足”又是什么内涵?它与我们平常理解的所谓“知足”有没有不同的地方?……所有这些都是需要仔细辨析的。

(三)关于文体的问题

材料式的议论文起承转合有基本的规范,不能脱离所给材料的限制,完全没有对材料的分析和诠释。更关键的问题还在于论证性的匮乏,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后不能停留在对名人名

看,直接呈现结论式的议论文仍占多数。

记叙文应在理解材料寓意的基础之上立足于对某一具体事件的叙写,情节应相对完整,应有具体的细节描写,主题又不能脱离材料的限制,从操作上来看有很大的难度。某学生通过想象、扩写,将三幅画面的内容改写成一篇记叙文——这种投机取巧的方式并不可取。

(四)其他一些问题

1. 好标题举例

《美好源于珍惜》//《扼住欲望的咽喉》//《被绑架的幸福感》//《求而不得是为美》//《摆好你内心的姿态》//《不以得失论价值》//《对岸的风景独好》//《亲手摘下彼岸花》//《珍惜自己所拥有的》//《珍惜失去的和拥有的》//《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当立足点在“占有”之时》//《远方绚丽,近处亦美》//《不得则羡,得之则弃》……

议论文的标题以论点型(主谓短语、动宾短语)为佳。

2. 套题现象列举:辛劳后的收获尤为迷人(文章后部分又转而写辛劳、付出、奋斗……)

【考场优秀例文】

1、熄灭焦灼之火

杜拉斯曾言:“把灯关掉,以便看清灯仓。”唯有熄灭内心的焦灼之火,保持一份相对的神清思澈,我们才能在纷繁世相前安之若素。

16 花瓶仍是花瓶,为何在得到之后便失去了当初羡艳的目光?得不到的,朝思暮想踮脚张望;握在手里的,不断质疑甚至嫌弃。这恐怕是现代人的通病。拒绝患得患失,以冷静沉着之姿去评判事物,不为形势所扰,才能真正领悟生命的真谛。

我们的心总被繁华翳障所扰,我们总是咋咋呼呼。世界在奔跑,我们便紧随其后。何不停下脚步,摆脱物质的束缚去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公元四世纪的荷马,处在一个迷乱的时代,人们不知道未来的社会将如何发展,当众人沉浸于歌舞声色之中,他却独自寒窗沥雨,青灯走笔,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厚实的《荷马史诗》。正是内心的平静让他摆脱了尘世的束缚,独自以一种高贵的姿态去探索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泰戈尔说过:“我们看不清世界,却说世界欺骗了我们。”很多时候我们让心为形役,使欲望不断膨胀,却在现实的打击中懊悔不已。静心思之,我们应对生活抱有一颗平和之心。李叔同“绚烂之极,归于平淡”,跟从自己的灵魂去追求内心的澄澈;终南山隐士过着如千年前的生活,只为寻找一片精神净土;海顿晚年仍呐喊着“天上要有星光”,保持着年轻时的执着梦想。很多人跳出了尘世的困扰,让自己的灵魂找到了归宿。如此他们就不再惧怕那些时光里的兵荒马乱,因为那些坦然与无憾早已如常青的藤蔓,爬满了生命的每一季。

“现世安稳,岁月静好。”短短八个字便概括出了人生的高妙境地。心灵静谧,细针落地之声也清清楚楚;心灵喧嚣,晴天霹雳也臵若罔闻。心静,现世才静;心安,岁月才好。可惜很多人不明白这一简单的道理,微博控、手机控、游戏控……各种“控”层出不穷,这反映了时下人们对“控制住”的渴望和“被控制住”的不安。社会瞬息万变,我们只有保持自身的清醒,坚守内心的平和,才不至于随波逐流,才能在泥沙俱下的世相面前高举自我的旗臶。

欧里庇得斯说:“这世上只有一件东西可以经得起生活的冲刷:一颗宁静平和的心。”我们也只有怀着这样一颗静谧之心,才能将现实看得更清楚。无论花瓶属于别人还是属于自己,我们都不再焦灼不安。

2、美好源于珍惜

木心说:“人生,无非欲望和厌恶。”渴望未拥有的美好事物,得到后渐渐地厌恶。我以为,“参差百态乃幸福之源。”每个人只要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便会发现美好,产生幸福感。

或许是因为距离产生美,人们总认为别人的东西更美好。正如漫画中,当花瓶是别人的时候,这个人觉得花瓶真精美,到了自己手中却又不尽如人意。其实,这是人的通性,总是对未得到的事物怀有美好的幻想,从而产生欲望,对已拥有的事物吹毛求疵,而渐生厌恶。

《山那边的幸福》一文中,山里的孩子羡慕城里的孩子有明亮的教室,城里的孩子又渴望大自然中的鸟语花香。人总是有追求美好之心,也正是这一颗爱美的心促使我们热爱生活,并不断去追求还未拥有的美好。

其实,全面地分析、理性地看待可以使我们对事物的了解更透彻。也更能明确自己所真正想要的,而不会为追求事物本身光鲜亮丽的表面而费心力。如果漫画中的人认真分析后,会发现艺术品并没有那么精美,自己也不是真心地喜爱。便无须费尽心机从友人手中获得,

17 他会有更多心情去欣赏真正的美。《瓦尔登湖》中梭罗这样说:“如果我也像大多数人那样把早上和下午卖给社会,那我的生活还有什么意义?”如果生活中,大家也能识破财富的空虚而不去炫富,也能摒弃权力的罪恶而不去贪污,也能发现人性的美好而不竖起心墙……我们只有如卡尔维诺那样,深入这个尘世,在雾朦朦的早晨呼吸空气,才能更深刻地了解这个尘世,才能让神性支配我们的灵魂,而非被欲望支配。

“你煽情,我煽智。”在这样一个越来越不理性的社会中,我们要始终保持理性的思考,追求真正的美好,而不被表象所迷惑,追求审美,而不仅是一个精美的花瓶。

以珍惜的态度面对生活,我们可以发掘出更多的美好,我们可以领悟幸福的真谛。“西化”中的中国似乎总觉得西方社会更民主,青年学者熊培云在《思想国》中也不断称赞法国人对历史的尊重;我却认为,中华文化也有许多值得骄傲之处,我们要去发现并珍惜他们。辜鸿铭上课时这样对学生说:“让你们学习英文诗,是为了你们将中国人的平和、宽容去晓谕那些四夷之邦。”作为中国人,我们要意识到我们自己的文化的优越性,珍惜并发扬他们。作为一个普通的人,我们也要珍惜生活中的点滴。金圣叹曰:“炎暑夏日,切绿沉西瓜于朱红盘中,不亦快哉。”可见,只要珍惜生活,点滴都是美好。

如漫画中得到艺术品的人觉得它不怎么精美一般,许多人臵身于中国社会,也对她不怎么满意。其实,只要我们更理性地独立思考,去发现社会中的美,去珍惜这样一个还算和谐的社会,她还是美好的。

“参差百态乃幸福之源。”只要珍惜不一样的自己,人人都是精美的艺术品,只要珍惜我们这个独特的社会,她也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3、数见红尘应识我

同样一个花瓶,摆在别人家即为艺术品,摆在自家便黯淡失色,是什么造就如此反差? 其实不是花瓶摆错了位臵,是你将自己摆错了位臵。红尘中,人们追名逐利,沉迷于社会的物欲奢华,真我夹杂其中随波逐流,要想不被世俗淹没,必须认识你自己。

然而认识自己谈何容易,扭曲的价值观下,还有多少人平淡处世,追随己心?利益面前,世人红了眼黑了心,为将其据为己有不惜用尽一切手段。真正得到后,又不满足于现状,犹如那花瓶,得到后便觉得不再精美。于是乎,人们便又看上了别人的“花瓶”,由羡慕到嫉妒,再次不惜一切代价去获得,如此恶性循环,直至内心麻木不仁,失去自我。“我们的肉体很功利,而灵魂却要我们永恒。”周国平的一番话值得深思,然而这世间是否还有识我之人?

爱因斯坦的一番话给了我们答案:“不论时代的风尚和社会的潮流如何,一个人总能凭借高尚的意志超脱社会,坚守自己的内心。”是的,总有那么些伟人站在时代的尖端,臵身于名利之外,他们迎着岁月的风,却不改其初时面容。犹如马寅初的两声“噢”,不论是被批斗撤去北大校长一职,还是19年后被大力赞扬官复原职,马老只是轻轻地“噢”了一声,心如止水。无独有偶,齐白石老人“人誉之一笑,人骂之一笑”亦是此理,被贬得一文不值也好,被激赏为天才也罢,世间冷暖过眼云烟,他们不在乎外物的虚无缥缈,只坚守内心最初的自我。

18 数见红尘应识我,别被外物蒙蔽了双眼,穿梭于大街小巷间,纵使华灯初上灯红酒绿,我们却再也找不到自我的归宿。归宿在何方?总有人告诉你答案,刘丽捐出自己的每一分钱,“熊猫女孩”多年间捐出的400毫升熊猫血,陈贤秋老人伸手救出小悦悦,并将全部善款捐出,这时你会发现,富女“郭美美”的“花瓶”不再吸引你的眼球,李启铭的“父亲”不再是你的渴望。

红尘远了,近了,聚了,散了,终究取决于心境。再精美的“花瓶”也将笼罩阴霾,再朴素的心境也能挣脱束缚的蛛网。数见红尘中,应识我初时容颜。

4、珍惜自己所拥有的

维特根斯坦曾经说:“我愿贴着地面步行,也不愿在云端跳舞。”我们有多少人都想触及云端,追逐得不到的东西,而忘记了真正支撑自己生存的是脚下的这片土地,你现在有的,而不是将要获得的?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摆在展台上让我们流连忘返的艺术品不计其数,形形色色,占据了我们的心灵,我们的欲望便开始膨胀,千方百计去获得它,一旦到手之后,便又失去兴趣。为何?或许我们只在乎追到手后的快感。但这不是我们真正的必需品。

朱德庸曾在《在一个时代里缓行》中写道:我们周围的东西都在增殖,而我们的人生却在悄悄贬值。是啊,现代人情绪变得很多,很复杂,感觉变得很少,不停地得到,得到后又不停地失去兴趣,再不停地追逐,让我们身心俱疲,但我们似乎很乐意地被生活牵着走。连躺在草地上晒晒阳光的时间都没有。一个人倘若很容易被时代的风尚所限制,他就会失去发展的方向,总想得到看似华丽实则粗俗的东西。

就像再华美的袍子,也难以掩盖虚弱的身体。外界的产品只能是一时的,而非永久。只有现在我们重视已有的一切,他们才是陪伴我们的永恒主题。温家宝总理曾对大学生说过这么一句话:“要做大事,而不是做大官。”我们被尘世的物欲歆享冲昏了头,个个都要争着当大官,却忘记自己还有做大事的潜能。对于自己的背景、资历,我们没有厌恶的权利,但我们更要珍惜他们,因为它们也将是自己奋斗的动力。

生活就是一次艰难的航行,我们每个人都在不断给它加油,以便让它航行得更快,我们着眼于还未到达的目的地,却忘了心若认为已达目的地,那么它就是目的地。我们不珍惜自己所拥有的,必然也不会得到想要的,即使得到想要的,也定会茫然不知其为何用。我们无法拥有李叔同的淡泊的大气,但至少我们可以做一只时代洪流里独自歌唱的夜莺,没有华丽的伴奏,但有我们心灵的共鸣。

纪伯伦有言:“我们唱了一路的歌,却发现无词无曲;我们走了很远的路,却忘了为何出发。”希望我们能够真正做到不只望着远方,也着眼于现在,而不是一味去追逐得不到和未得到的非必需,而忽略了自己真正已拥有的财富。

5、亲手摘下“彼岸花”

19 画中人叹为观止与落寞失望的情绪转换间,将身处时代洪流中的你我的某些特质映衬得恰到好处:总是歆羡于彼岸花的美丽,机缘巧合拥有后,却又开始抱怨她的刺,她的不甚完美。

沃尔特〃肯《在云端》一书曾如此阐述这种“彼岸花情结”:“那端的云,美得令人眩晕,伸手过去,无非是过眼云烟。”得不到的,总是最美的;彼岸花,总是最绚烂的。这种美,源自距离,而美却终结于画中人一句:“送给你了。”没有血泪汗水的浸泡,他人赠与的彼岸花,只能停留于被挑剔的层面。

黄光裕便是最好的例子。他的魄力,他的草根创业传奇曾让多少人津津乐道。他用汗水打造了全国家电企业连锁模式,他用血泪拼出了国美这一中国乃至世界知名的企业,却在事业鼎盛期热衷于权钱交易与暗箱操作,偏离了企业经营者的本分,在歧途上越走越远,最终自掘坟墓,锒铛入狱。

“我想要的太多了。愿意再付出的,太少了。”黄光裕的剖白,或许能让你我深思再

三。权力场上的呼风唤雨与名利场上的声色犬马就像彼岸花一样散发出致命的香味,而当脚踏实地创业草根遭遇投机取巧这一“捷径”时,一句“送给你了”便成了他日思夜想的企盼,不劳而获的彼岸花此刻不仅是“不再精美”,更成了毒草,臵人于死地。

这样看来,画中人对画中物截然不同的评价也就找到了根源:因为获得的过程太过轻而易举,因为简单的得到反而使美好的事物黯然失色。

对于个人而言,摆脱这种彼岸花情结的唯一办法就是“亲手摘下它”,正是刘伟的咬牙坚持与艰辛努力,才使他的琴声如此悠扬,如此动听;正是黄光裕创业初期的拼搏与奋斗,才使国美的传奇如此宏大,如此惊艳;正是你所付出的汗水与辛劳,才使彼岸花保留亭亭之姿。

对于社会而言,亟需重建的现代观念市场摆在眼前。如何在不劳而获这一庸俗风气弥漫的当下突围,如何在简单以权力大小、财富多寡为个体成败与否的评判标准的现今突围,如何在投机取巧思想仍根深蒂固的现在突围,重塑以奋斗为美的价值观、人生观,而非眼巴巴地企盼别人“送给你”的幼稚心理,值得社会大众再三思量。

亲手摘下彼岸花,插在瓷瓶中,纵使花刺扎手、瓶身粗糙,也掩盖不了奋斗之姿的夺目绚烂。

7、最美的,在眼前

当夕阳的余晖洒落在每个角落,我们不禁感叹,早上生机勃勃的旭日真美呀,怎么不一直停留在那一刻呢?当雨淅沥沥地打在芭蕉叶上,我们不禁想念起那阳光普照的日子,可当万里晴空时,我们却又忍不住怀念那朦胧的烟雨。也许,得不到的永远最美吧!

可是,得不到的真的是最美的吗?不,不是的。眼前拥有的,才是最美的。

当花瓶还在远远的地方时,我们认为它如稀世珍宝,格外精美。但拥有了呢,却开始觉得一文不值。若是一不小心摔碎了呢?恐怕又要开始觉得可惜,怪自己不懂它的价值。不

20 懂得珍惜当下的人,是最可悲的,每个人都不想成为那个“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人吧!所以,若不懂得珍惜眼前事物的美丽,永远也学不会珍惜的人,只会活在自己的叹息中。

当贫困用血红的双眼注视着霍贝玛的步伐,霍贝玛仍然在那片广阔的草原赶着牛羊前进,仍在捧着自己的画本,描绘着这片草原的美丽。残酷的社会将鞭子挥打在他瘦弱的身躯上,他从来不羡慕那些趋炎附势的画家们所获得的一切。在他眼里,他用属于自己的风格画下的阿姆斯特丹无疑才是最美丽的。终于,他从阿姆斯特丹的村口走向了上层社会,一挥鞭,甚至闯进了英国伦敦国家美术馆。即使他这一走,走了近两百年,但只因他的坚持,坚持属于自己的眼前美景,他才屹立于画坛,才拥有了大家都羡慕的美丽。

司马相如绕了一大圈才猛然发现,最美的不过是一直在自己眼前的 卓文君;纳兰容若一生只活在自己的回忆哀叹中,却忽视了身边最美的妻,直至她离世,才想起与她的点点滴滴;威廉〃巴特勒〃叶芝,只因坚持爱着眼前的她,不管风,不管雨,因此,那篇拨动人心弦的《当你老了》才仍然感动着每一位读者。

古往今来,多少人看透了“眼前最美”,又有多少人仍执着于自己所得不到的?余秋雨说过,我们会发现努力为之奋斗的,为之担忧的东西往往不是最珍贵的东西。因为,最美的东西往往就在眼前。眼前的东西往往是因为自己拥有了才不觉得珍贵。此刻,我们最该拥有一颗像苏轼那样豁达的心,即使身处逆境,仍能欣赏并珍惜眼前的美。

追求的心无可厚非,只是我们不应该忽视眼前所拥有的美。智者,便是会懂得珍惜当下的人。我只是希望,下一个落日余晖,我们可以珍惜;下一个朦胧烟雨,我们可以珍惜。珍惜眼前所拥有的每一刻美丽

漫画类作文写作指导

一、漫画类作文回顾

1983年全国卷漫画作文《这下面没有水,再换个地方挖》

1996年全国卷漫画作文《给六指做整形手术》和《截错了》

21

2007年全国卷漫画作文《摔了一跤》

2008年江西卷漫画作文《助鼠为患》

2010年语文全国卷漫画作文《啥年月了,有鱼吃还捉老鼠!》

三、 习题反馈

阅读下面的漫画,自主立意,写一篇作文。

22

漫画《羡慕》由三幅画面组成。

第一幅:画面上左右各放着一个盛满水的鱼

缸,两个鱼缸里分别盛着两条鱼和一条鱼。左边鱼缸中的两条鱼分别是红色和绿色,它们呆呆地、羡慕地望着对面的鱼缸。而右边鱼缸中的那条黄色的鱼也呆呆地、羡慕地望着对面的鱼缸。

第二幅:仍然是这两个鱼缸,可里面的鱼却在

羡慕对方的条件、环境,各自跳出了自己的鱼缸而奔向对方的鱼缸。

第三幅:右边的一条鱼和左边的两条鱼已经跃

入对方的鱼缸,环境如前,只是互换了一下位臵。

这幅漫画讽刺了那些“这山望着那山高”,只知

羡慕,不能脚踏实地把握自己位臵的人。

例文: 审视之后才羡慕

同样的鱼缸,却让鱼儿都不满意自己的,而羡慕对方的。等到相互更换,却悠然不得,此乃缺少审视的后果,此乃心态的过错。

羡慕,须在审视之后。江山如画,各有千秋。有人们“外国的月亮比较圆”。其实月亮始终是那阴晴圆缺之物,月本无心,情意在人。端正心态,美自当接踵而来。

曾有许多人为《赤壁赋》所迷,“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何等壮观,“凌万顷之茫然„„托遗响于悲风”何其高雅!赤壁在苏子笔下如诗如画,引万人神往,感叹唏嘘。可须知黄州贫土,又怎生旷世奇观?只因赤壁自是苏子的鱼缸,苏子自当悠闲自得,不足为奇。而我们亦有自己的鱼缸:故土之上,有泠泠流水、脉脉远山,有莺啼燕语、杨柳依依。意境皆在,胜景固有。又奈何舍近求远?

醉翁亭因醉翁留名,然究其本质,不过一陋亭罢了;滕王阁因序扬名,也只是他人游弋之鱼缸。

审视着周围的环境,让我们有所期待;善于审视自我,才让我们心有所安。

通习六艺的读书人,被市井买卖的利益所诱,弃文从商,终落得倾家荡产。不懂审视自我,盲目追逐于市侩的洪流,怎能保全自身?班固有投笔从戎之举,又岂是逞一时之意气?其心有远志,必当思索万千,寻得正位,成就功业。

鱼缸中的鱼儿没有找准人生的定位,没有真正理解自身与外物的关系,在空有羡慕的感情驱动下,互换鱼缸,终一无所获。虽无太多害处却引来讥笑,岂非白费气力?如果寒冬之梅慕春花绚丽,淡雅水仙仰青松孤傲,其结果又将是何等悲哀!

我们不能失去羡慕的情感,却也不应不加审视而盲目跟风。生活之中,把握真心,认清自我,方可乘风破浪,直济沧海!

1 2014——15学年永和高中语文第三次作文

关注细节,深挖本质

1.了解漫画作文的特点, 掌握解读漫画的步骤、方法。

2. 关注漫画的关键之处,审图立意的能力。

一、漫画解读

漫画,是一种具有讽刺性或幽默性的绘画。通过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借幽默、诙谐的画面,讽刺、

漫画的特点:①有针对性。(针对现实生活中的某种现象或某个问题);②捕捉人事物的本质特征; ③运用变形、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④具有幽默或讽刺的效果。

漫画的构成:①标题(可以没有):即题目,往往告知或暗示漫画的主题思想。②主体:是画面各“因素”构成的情景。③画注(可以没有) :是对画面情景的提示与注解。

丰子恺说:“漫画是简笔而注重意义的一种绘画。”漫画作文所提供的材料是漫画,虽然它与文字材料作文相比,增加了读图的难度,但由于漫画本身的形象性,使联想和想像有了生动的形象依据,从而也就降低了作文构思的难度,因此,漫画作文的写作并不可怕。

二、漫画作文的审题

例: 读赵国明漫画《急救》,为之进行审题并立意

漫画作文审题要“四看”

1标题是漫画的眼睛,有时透过这“画眼”,可洞察整幅画的主题。

2

漫画属造型艺术,又属喜剧艺术,主要通过画面来反映现实生活或时事。由此,我们在审漫画题时, 一定要仔细观察画面,仔细观察画中的人(服饰、表情、动作及人物间相互关系)、物、景的特点,特别是细节内容,进而推断出发生的事件、时间、地点等,抓住画面所包含的褒贬对象,这样才能全面领会漫画的寓意。

3

漫画为了表达其寓意,常常配有言简意赅、画龙点睛的语言文字。漫画中的文字有交代背景(时间、地点、环境)、概括内容、揭示主旨的作用。

4

漫画是用线条、色彩来表情达意的,它的表现手法有夸张、变形、比拟、象征等,而以夸张、变 形为主要创作手段。夸张变形就是改变人或物正常的比例关系,有意识地让其夸大或缩小,拉长或缩短,通过大与小,方与圆,曲与直,虚与实的对比手法,使表现出的形象鲜明、典型,表达的意旨更明确,更深刻。夸张之处往往就是漫画的弦外之音,是漫画所要表达的寓意所在。

三、漫画作文的立意

漫画作文的立意一般采用的是寓意揭示法。

漫画大都具有讽刺意味。把握讽刺对象,联系生活实际,由此及彼,并上升到理性的思考,揭示出人生、社会的规则或哲理。即可把握寓意。

2 当然对寓意的把握还需同学们悉心思考,仔细体味。还需针对不同的命题形式,选准突破口进行立意。

(1)看“情节发展”。

4

幅画面:①某人手拿烟斗发誓,②把烟斗扔出窗外,③飞身下楼,④喜滋滋地接住烟斗。这4幅画面构成一个夸张而又典型的故事情节,表达了对“说话的巨人、行动的矮子”的批评。

四、练习

观察下列这幅漫画《人与路》,根据其含义,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不少于800字,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练习:

《人与路》, 这也是一幅多画面漫画, 第 1,2 幅组成一组, 引用鲁迅名言, 表明路是人走出来的, 用人们所熟知的道理来衬托下面两幅; 第3,4 幅构成一组, 强调" 乱走路的人多了, 便没有人路", 对这两句话要认真思考, 这是重点也是难点。" 乱" 突出了不遵守规则, "人路" 既指人行走之路, 也指人生存出路。因此, 漫

3

悟画中蕴含之意,道画中未尽之言 ——材料作文之漫画类作文导写

一、构成要素:

图/ 文(标题、人物语

言、说明性语言)

截错了

3看目的

:看懂主旨如果不能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就会落后于时代的发展;现代化,不仅仅是工具的更新,更有对思想观念不断提高的要求。 议论

根据主旨写议论性文字。

读懂画意,明确画旨,确定论点。

漫画的主旨就是议论文字

的论点。

4 讽刺现实生活

中没有原则立

场、缺乏是非标

准的人;尤其对

那些长于逢迎、

弄虚作假、把工

作中的失误巧饰

为成绩的人和事

提出了深刻的批

评。

【题目例析】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5

漫画中的两只乌鸦,可能会引发你产生一些联想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作文。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自选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跨越千年的美丽》江苏省盐城市景山中学高三年级 张欣雨

悠悠千年的中国封建时代,一直没有形成如欧洲中世纪那样的漫漫长夜,这是因为有一道明媚的阳光不断洞穿那片黑暗的夜空。阳光与黑暗相互倾轧,虽说阳光时明时暗,但始终没有让中国社会陷入永夜——这道阳光就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创意。

道德的黑夜是可悲的。当人们不复昔日的淳朴善良时,这个社会是令人沮丧的。在社会道德方面,中国历史上有过相当矛盾的改良。第一次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各个学派的主张虽然不尽相同,但都对社会、对人们的行为作出了规范,构造出美好的蓝图。齐国的稷下学宫更是形成了良好的学习风尚,也促进了自由思想的传播。第二次是南宋时期,朱熹等人把儒学发展到了理学的高度,虽说加剧了社会的死板化、框架化,但这种对儒学的创新无疑一定程度上规范了人的行为,阻止了社会的混乱,同时也造就了中华民族的“气节”。 道德的创新如茫茫大海上竖起一座灯塔,用长盛不衰的光芒照耀出人们前行的航道。 政治的黑夜是可怕的。它是可能导致社会长夜的根源所在。自从商鞅变法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封建制度以来,历朝历代都未曾停止过对封建制度的思索和改革。从秦到唐,新兴的封建制度使国家逐步兴盛,如一轮朝阳灿烂了东方的天空。唐代以后,渐趋衰落的社会得到了各种虽然治标不治本但总归取得了一定效果的改良。从宋代王安石开始的改革派,用他们微弱但绵延不绝的光芒阻挡着长夜渐近的步伐,他们的创新意识成为中国历史车轮滚滚前行的不竭动力。

中国封建时代政治的创新犹如一辆破旧的纺车,吱吱呀呀地摇出了千年静谧而又动荡,但却并非暗无天日的时光。

文学的黑夜是阴冷的。在汉代,由于受到楚辞的影响,形成了华而不实的“赋”。在这个时候,司马迁用朴素无华、灵活自如、摇曳生姿的语言,如夏日的一缕清风扫去了文学园地的浮华。到了唐代,浮华、铺张的文风又一次兴起,文学的创作跌入格式化的深渊。此时出现了韩愈、柳宗元,他们敢于打破常规,发起“古文运动”,重新唤回朴素的文风。这种古朴的文风由此形成气候,虽然之后浮华之风也曾沉滓泛起,但朴素终为主流。

6 文学的创新如一株蓬勃葳蕤的吊兰,生动自然,从而保证了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绿意。 正是这种创新造就了中华民族的辉煌与美丽,一代代的智者们用生命与智慧造就了中华民族的光辉历史。这种创新精神,保证了中华民族不陷入欧洲中世纪那种漫漫长夜,保持了中华民族的香火不断,代代相传。

只有发现与创造之花才是永开不败的花朵,也正是这种创新精神,造就了中华民族跨越千年的美丽!

【魅力点评】 文章从道德、政治、文学三个方面阐述了创新对于中国文明、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发展的巨大意义。举例贴切,论据充实,论证有力,文笔老练。尤其是将中国封建社会与欧洲中世纪进行比较鉴别和因果推定,很有创意,也很见功底。作者的看法未必都很准确,但作为一名中学生能有如此见解,足见其阅读的广度和思考的深处,这一点是很值得嘉许的。

【试前热身】

读下面这幅漫画,然后作文。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义的范围; 自选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少于800字。

缺心时代 周滔(原载《新民晚报》

)

7

下面的漫画《超常发挥》(作者:盖桂保)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D .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

(2010天津卷)与漫画《路向何方》哲学寓意相一致的是

这道选择题难度较大,要正确解读这道题漫画中这个人面对的是东西方向这两个方面,可以把这两个方向当成矛盾的双方,他如果走对方向,那就能快速到达目的地,如果走错了,那可能就南辕北辙了,体现了矛盾双方相互转化,

13、漫画反映出

A .在社会生活中,还存在拜金主义价值观

B .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存在着矛盾

C .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存在不一致性

D .对利益的追求必然导致拜金主义

8 “ 领导与群众 ”

漫画《回报》启示我们

此题的关键是读懂漫画的含义。漫画反映的是某招聘单位定下招聘条件,而应聘者十分努力也难以跨越,这启示我们无论是招聘方还是应聘方都应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B 、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9

C .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真心实意对人民负责

C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

10

开始的小错误会引起后来的大错误;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阅读下面一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11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3)立意自定;(4)题目自拟;(5)不要脱离漫画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6)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一、题意简析

本题为漫画式材料作文,是近年来我省首次出现的作文题型。

由感性上升为理性,理解漫画的内涵,把握其寓意是写作的出发点。这一组漫画由三幅

画面的基本元素有三:两个人物加一个花瓶。一、三两幅画的是一眼镜男对花瓶表达前后不一的看法,第二幅画的是别人将花瓶送给这个眼镜男。画面内容出现矛盾正是我们思考深入的一个抓手,审题时应该自然形成这样的问题:同样一件物品,为什么眼镜男开始赞叹它很精美,而最后却感到遗憾,觉得并不精美呢?是什么原因影响了人对外物的审美感受和价值判断?

可从以下这些角度解读:

第一,人对花瓶感觉的变化或许是因为人和外物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

获得赠送之前,人与外物是一种单纯的、平等的关系,这时人能超越实用与功利的束缚,以一种宁静和纯粹的心态去感受它,去欣赏它,从而发现它的美,享受到一种愉悦;送之后,人与外物变成了拥有和被拥有的关系,人与外物不再平等,人的内心便有了某种实用的、功利的计较,有了一种物质性的欲望,被功利和实用羁绊的内心,不可能有一种轻松和自由感,不可能获得美的发现。外重者必内拙,很多时候,不是外物在变化,而是我们的内心在变化,是过多的功利的计较钝化了我们的内心,让我们的感觉变得迟钝和麻木。在一个工具主义盛行的时代,功利和效率、世俗的成功和物质的拥有成为人们竞相追逐的目标,却不料我们拥有的越多,失去的反而也越多,那种与外物曾经有过的单纯的关系,那种突然碰触美的惊喜,那种一瞬间掠过内心的感动……很多的美好似乎都已经一去不返。禅宗有一个著名的公案:“是风动还是幡动?”其实既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而是我们的心在动,是我们的心不再纯粹,是我们的心失去了宁静。

12 抓住矛盾,从这样的角度去理解人对外物认知的变化,它直接指向了现实生活中那种实用、功利等外在因素对人心的影响和侵蚀,引导我们去思考审美与实用、物质与精神、理想与现实等等问题,立意于对世道人心的批判。在时代浪潮的裹挟之下是什么在钝化我们对美的感觉?是什么在让我们和世界的关系不再单纯?当我们总在考虑拥有什么的时候,是不是同时也在失去什么,失去生命中那些更本质的东西,那内心的自由,那精神的幸福,那瞬间美的感受与感动?王尔德说:“生命的意义并不在你有什么,而在你是什么。”在日渐浮躁、浮华的时世中或许这正是我们应该要深自警惕、不断反思的事情。

第二,人对花瓶感觉的变化或许是因为人和外物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

花瓶还是那个花瓶,它的价值并不曾变化,只不过是人和它的距离发生了变化,从而影响了人对它的认知。先前,因为距离的存在,因为不曾拥有,它的美好可能被我们有意或无意地夸大,我们把自己的憧憬和渴望附加在它的身上,结果使它成为虚幻不实的东西;而现在,因为距离的消失,因为已经拥有,虚幻被打破,附加在它身上的那些光环失去,结果发现不过如此。人就是这样的奇怪,总是在现实和理想的两极摇摆,当我们拥有着自己的现实时,我们总不满意,总在挑剔,我们的心总在流浪,我们的故乡总在异地,我们的生活总在别处;而一旦我们登临彼岸,一旦拥有了彼岸,却又发现我们所追求和爱恋的,与自己的理想总有一段落差,留给自己的总是失望和沮丧。或许,我们所真正追求和爱恋的,并不是它的真正价值,只是我们的一种想象和幻想,是我们内心中的一种欲望,一种猎奇的心态和新鲜的感觉。或许这也彰显了人生永恒的尴尬和悲剧:原以为是自己心爱的东西,费尽心力去追寻,结果却发现不但不值得追寻,相反还因此失去了真正的所爱……从另外一个层面上来说,或许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向往和渴望,有了这样的追求和爱恋,生命的滋味和意义也才得以体现,人生其实就是在这样的永不满足之中不断地向前,生命只可能不断地走向天堂,而不可能走到天堂,人就是以这样的眺望和追求的姿态行走在路上。

第三,人对花瓶感觉的变化或许是因为它的得来轻而易举。

我们对事物美的欣赏与精神价值的认知,往往与我们对它的珍重爱惜的程度有关系,而这种珍重爱惜的程度又取决于我们是怎样获得它的。当我们以一种奋斗努力的姿态,以一种不懈进取的精神,千辛万苦地去争取,用尽心力去创造,从而赢得了它的芳心的时候,我们会倍加爱惜,我们的内心会充满一种感激,我们会以一种欣赏的眼光去看它,去感知它的美。而如果我们的得来全不费功夫,我们的心态也会变得轻慢和轻佻,失去对它的尊重与感激,又怎能发现它的美好和精彩?生活的美需要我们的珍惜,更需要我们的创造。漫画中的那位眼镜男对花瓶的感觉前后不同,或许就是因为他的得来太容易,全然没有那漫长的等待和寂寞中的坚持,没有那辛苦的付出和艰辛的劳作,也就失去了蓦然回首的惊喜。

第四,人对花瓶感觉的变化或许是因为很多外在的条件在变化。

细读画面,第一幅花瓶与木架构成了一个整体,欣赏者感觉它美是因为它们处在相互的陪衬中,而第三幅则只有花瓶,失去了木架的衬托,花瓶变得孤零零的,由此也失去了它的美,美在相互的映衬,美在和谐;第一幅花瓶放在展厅中,而第三幅花瓶的环境和位臵发生了改变,环境的变化会影响人对事物的认知,应该认识到环境的作用,有的时候不应被环境所左右;第一幅画面花瓶之所以美,是因为它放在展厅中处在光色等各种条件的装饰之下,离开了这些条件的装饰,花瓶就回归了它的本性,人对外物的认知有时极易受到外在表象的迷惑,深入本质,去除假象,才能接近事物的真相;第一幅花瓶处在木架上,人对花瓶取一

13 种仰望的姿态,而第三幅花瓶被臵放在地上,人对花瓶取一种平视甚至俯视的姿态,由此使人对花瓶价值的判断前后不同,联系到人类社会,人也往往容易对神坛上的偶像盲目迷信,当偶像从神坛上被拉下来后,才发现其真实的面貌,原来也很平凡,人不能迷信高高在上的权威,要有对权威平视的心态……

另外,有人认为,人对花瓶感觉的变化或许是因为人与人之间信任的缺失。

第一幅画面眼镜男发自内心地赞叹那花瓶很精美,精美的东西必定宝贵——或许他的内心会有这样的想法——但为什么那个人要大方地将它送去,一点都不可惜,是不是那个花瓶只是赝品,并非真的可贵?大约因为这样无端的猜忌,结果再看那花瓶时便失去了美感。这种看法似乎有理,却是对题意的主观猜测。对于这则漫画材料而言,我们应坚守的原则是,画面中拥有的内容才是我们审题立意的出发点,画面中没有的切不可胡乱联想,送人者究竟是出于什么心理将花瓶送人,这不是画面的客观内容,不应该成为我们审题立意的依据,而上面的四点原因分析,是抓住了主要矛盾,立足于对画面客观内容的合理推测,应该说都能站得住脚。

基于以上理解,下面这些立意可以视为符合题意:

关于“心境说”:

外重者必内拙,感觉的钝化源自心中的负累太多

太多功利的计较会让生活失去美

让心灵纯粹一些,少一些物质的计较

占有欲让我们和美背道而驰

内心的自由与幸福往往在于给心灵减负

拥有宁静而理智的心,方可在物欲社会洞察事物的真谛

不囿于外界的干扰,以明镜之心体味真正的美

固执地占有无法享受幸福,以平常之心欣赏事物的美

不实用者反有大美在

拥有也就是被拥有,心容易被外物所役使 ……

关于“距离说”:

拉开与世界的距离,往往会有美的发现

生活在别处,美是一种距离,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之

14 睫在眼前看不见,近在眼前的往往易被忽略 ……

关于“珍惜说”:

美好源于珍惜,得来容易反让人失去美感

与其不切实际地幻想,不如珍惜眼前的拥有

幸福与快乐的心境来自知足

我们总在仰望和羡慕着别人的幸福,其实自己也正在被别人所仰望和羡慕

对岸的花更美,结果反倒把现实的生活弄得很遭

人们往往对得不到的东西趋之若鹜,对已有的美好却视而不见……

关于“改变说”:

美在和谐,美在相互的映衬

环境的改变会影响人对事物的认知

不要耽于表象,应去除干扰,深入本质

不要将人或物臵于神坛,应有一种平视的心态……

当然,对这组漫画的理解还可以从另外两个元素入手,比如从花瓶的角度,花瓶还是那个花瓶,但是它的价值在眼镜男的心中却发生了天壤之别,这固然是因为人的心境受到了外在因素的干扰,是人的悲哀,但未始也是花瓶的悲哀,命运的天翻地覆不也让人联想到某一类人生的悲剧吗?我们能设身处地地感受他们忽然被冷落之时那寂寞的哭泣与悲伤吗?再比如从送瓶者的角度,可不可以这样思考,虽然那个眼镜男对花瓶有由衷的赞美,但并不意味着他一定要去拥有,将瓶送给他,反而会剥夺他对美的感觉,其实深究那个送瓶者的内心,可能他也并不谙熟美的真谛到底是什么,他对事物的实用价值与美的价值的认识其实也很模糊,他有心的送人却无意中扼杀了美,无意中践踏了他人的美好感受,这样的现象其实并不少见。

活的广泛联系与深入思考,应在这样的引申和思考的过程之中尽量展现自己写作的个性和特色,没有对生活实际的联系与引申,没有对时代特征的理解和把握,这样的文章会显得空洞不实。所谓限制性,即我们的立意应从所给漫画材料中提炼得来,在文章中应有对漫画材料的简要分析,由此展开的联想和思考应该自然,思维放开去还要注意收回来,总之,文章的起承转合应该围绕所给漫画材料中人物的感觉出现矛盾这一核心,其思维的轨迹是聚合型的,而非话题作文的放散型。

二、评卷情况

15 (一)对画面寓意的理解缺乏整体性原则,导致只看到画面的细枝末节,而没有一种整体性的考虑,从而使立意要么牵强,要么走样。

(二)行文的过程中没有顾及材料作文开放性与限制性相统一的原则,造成与材料的若即若离。 材料是作文立意的出发点,是限制作文思维的准绳,不能抛开,把它变成话题作文。没有对材料寓意的分析,行文又不能紧扣这种寓意,是本次作文中的普遍问题。比如有一篇作文《知足诞下美的硕果》,单看标题似乎还行,但这一看法是怎么得来的?从材料过渡到自己的文章,如果桥梁没有搭好,则会让人觉得莫名其妙。因为单看“知足”二字,完全可以有不同的解读,陶渊明是知足,那是对自己生活方式与生活态度的满足,认为自己的生活方式与态度可以使内心感觉到快乐,而材料中的那位眼镜男为什么会有心态的变化,为什么会有对事物认知的变化?如果可以简单地以“知足”二字去概括,那么这里的“知足”又是什么内涵?它与我们平常理解的所谓“知足”有没有不同的地方?……所有这些都是需要仔细辨析的。

(三)关于文体的问题

材料式的议论文起承转合有基本的规范,不能脱离所给材料的限制,完全没有对材料的分析和诠释。更关键的问题还在于论证性的匮乏,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后不能停留在对名人名

看,直接呈现结论式的议论文仍占多数。

记叙文应在理解材料寓意的基础之上立足于对某一具体事件的叙写,情节应相对完整,应有具体的细节描写,主题又不能脱离材料的限制,从操作上来看有很大的难度。某学生通过想象、扩写,将三幅画面的内容改写成一篇记叙文——这种投机取巧的方式并不可取。

(四)其他一些问题

1. 好标题举例

《美好源于珍惜》//《扼住欲望的咽喉》//《被绑架的幸福感》//《求而不得是为美》//《摆好你内心的姿态》//《不以得失论价值》//《对岸的风景独好》//《亲手摘下彼岸花》//《珍惜自己所拥有的》//《珍惜失去的和拥有的》//《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当立足点在“占有”之时》//《远方绚丽,近处亦美》//《不得则羡,得之则弃》……

议论文的标题以论点型(主谓短语、动宾短语)为佳。

2. 套题现象列举:辛劳后的收获尤为迷人(文章后部分又转而写辛劳、付出、奋斗……)

【考场优秀例文】

1、熄灭焦灼之火

杜拉斯曾言:“把灯关掉,以便看清灯仓。”唯有熄灭内心的焦灼之火,保持一份相对的神清思澈,我们才能在纷繁世相前安之若素。

16 花瓶仍是花瓶,为何在得到之后便失去了当初羡艳的目光?得不到的,朝思暮想踮脚张望;握在手里的,不断质疑甚至嫌弃。这恐怕是现代人的通病。拒绝患得患失,以冷静沉着之姿去评判事物,不为形势所扰,才能真正领悟生命的真谛。

我们的心总被繁华翳障所扰,我们总是咋咋呼呼。世界在奔跑,我们便紧随其后。何不停下脚步,摆脱物质的束缚去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公元四世纪的荷马,处在一个迷乱的时代,人们不知道未来的社会将如何发展,当众人沉浸于歌舞声色之中,他却独自寒窗沥雨,青灯走笔,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厚实的《荷马史诗》。正是内心的平静让他摆脱了尘世的束缚,独自以一种高贵的姿态去探索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泰戈尔说过:“我们看不清世界,却说世界欺骗了我们。”很多时候我们让心为形役,使欲望不断膨胀,却在现实的打击中懊悔不已。静心思之,我们应对生活抱有一颗平和之心。李叔同“绚烂之极,归于平淡”,跟从自己的灵魂去追求内心的澄澈;终南山隐士过着如千年前的生活,只为寻找一片精神净土;海顿晚年仍呐喊着“天上要有星光”,保持着年轻时的执着梦想。很多人跳出了尘世的困扰,让自己的灵魂找到了归宿。如此他们就不再惧怕那些时光里的兵荒马乱,因为那些坦然与无憾早已如常青的藤蔓,爬满了生命的每一季。

“现世安稳,岁月静好。”短短八个字便概括出了人生的高妙境地。心灵静谧,细针落地之声也清清楚楚;心灵喧嚣,晴天霹雳也臵若罔闻。心静,现世才静;心安,岁月才好。可惜很多人不明白这一简单的道理,微博控、手机控、游戏控……各种“控”层出不穷,这反映了时下人们对“控制住”的渴望和“被控制住”的不安。社会瞬息万变,我们只有保持自身的清醒,坚守内心的平和,才不至于随波逐流,才能在泥沙俱下的世相面前高举自我的旗臶。

欧里庇得斯说:“这世上只有一件东西可以经得起生活的冲刷:一颗宁静平和的心。”我们也只有怀着这样一颗静谧之心,才能将现实看得更清楚。无论花瓶属于别人还是属于自己,我们都不再焦灼不安。

2、美好源于珍惜

木心说:“人生,无非欲望和厌恶。”渴望未拥有的美好事物,得到后渐渐地厌恶。我以为,“参差百态乃幸福之源。”每个人只要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便会发现美好,产生幸福感。

或许是因为距离产生美,人们总认为别人的东西更美好。正如漫画中,当花瓶是别人的时候,这个人觉得花瓶真精美,到了自己手中却又不尽如人意。其实,这是人的通性,总是对未得到的事物怀有美好的幻想,从而产生欲望,对已拥有的事物吹毛求疵,而渐生厌恶。

《山那边的幸福》一文中,山里的孩子羡慕城里的孩子有明亮的教室,城里的孩子又渴望大自然中的鸟语花香。人总是有追求美好之心,也正是这一颗爱美的心促使我们热爱生活,并不断去追求还未拥有的美好。

其实,全面地分析、理性地看待可以使我们对事物的了解更透彻。也更能明确自己所真正想要的,而不会为追求事物本身光鲜亮丽的表面而费心力。如果漫画中的人认真分析后,会发现艺术品并没有那么精美,自己也不是真心地喜爱。便无须费尽心机从友人手中获得,

17 他会有更多心情去欣赏真正的美。《瓦尔登湖》中梭罗这样说:“如果我也像大多数人那样把早上和下午卖给社会,那我的生活还有什么意义?”如果生活中,大家也能识破财富的空虚而不去炫富,也能摒弃权力的罪恶而不去贪污,也能发现人性的美好而不竖起心墙……我们只有如卡尔维诺那样,深入这个尘世,在雾朦朦的早晨呼吸空气,才能更深刻地了解这个尘世,才能让神性支配我们的灵魂,而非被欲望支配。

“你煽情,我煽智。”在这样一个越来越不理性的社会中,我们要始终保持理性的思考,追求真正的美好,而不被表象所迷惑,追求审美,而不仅是一个精美的花瓶。

以珍惜的态度面对生活,我们可以发掘出更多的美好,我们可以领悟幸福的真谛。“西化”中的中国似乎总觉得西方社会更民主,青年学者熊培云在《思想国》中也不断称赞法国人对历史的尊重;我却认为,中华文化也有许多值得骄傲之处,我们要去发现并珍惜他们。辜鸿铭上课时这样对学生说:“让你们学习英文诗,是为了你们将中国人的平和、宽容去晓谕那些四夷之邦。”作为中国人,我们要意识到我们自己的文化的优越性,珍惜并发扬他们。作为一个普通的人,我们也要珍惜生活中的点滴。金圣叹曰:“炎暑夏日,切绿沉西瓜于朱红盘中,不亦快哉。”可见,只要珍惜生活,点滴都是美好。

如漫画中得到艺术品的人觉得它不怎么精美一般,许多人臵身于中国社会,也对她不怎么满意。其实,只要我们更理性地独立思考,去发现社会中的美,去珍惜这样一个还算和谐的社会,她还是美好的。

“参差百态乃幸福之源。”只要珍惜不一样的自己,人人都是精美的艺术品,只要珍惜我们这个独特的社会,她也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3、数见红尘应识我

同样一个花瓶,摆在别人家即为艺术品,摆在自家便黯淡失色,是什么造就如此反差? 其实不是花瓶摆错了位臵,是你将自己摆错了位臵。红尘中,人们追名逐利,沉迷于社会的物欲奢华,真我夹杂其中随波逐流,要想不被世俗淹没,必须认识你自己。

然而认识自己谈何容易,扭曲的价值观下,还有多少人平淡处世,追随己心?利益面前,世人红了眼黑了心,为将其据为己有不惜用尽一切手段。真正得到后,又不满足于现状,犹如那花瓶,得到后便觉得不再精美。于是乎,人们便又看上了别人的“花瓶”,由羡慕到嫉妒,再次不惜一切代价去获得,如此恶性循环,直至内心麻木不仁,失去自我。“我们的肉体很功利,而灵魂却要我们永恒。”周国平的一番话值得深思,然而这世间是否还有识我之人?

爱因斯坦的一番话给了我们答案:“不论时代的风尚和社会的潮流如何,一个人总能凭借高尚的意志超脱社会,坚守自己的内心。”是的,总有那么些伟人站在时代的尖端,臵身于名利之外,他们迎着岁月的风,却不改其初时面容。犹如马寅初的两声“噢”,不论是被批斗撤去北大校长一职,还是19年后被大力赞扬官复原职,马老只是轻轻地“噢”了一声,心如止水。无独有偶,齐白石老人“人誉之一笑,人骂之一笑”亦是此理,被贬得一文不值也好,被激赏为天才也罢,世间冷暖过眼云烟,他们不在乎外物的虚无缥缈,只坚守内心最初的自我。

18 数见红尘应识我,别被外物蒙蔽了双眼,穿梭于大街小巷间,纵使华灯初上灯红酒绿,我们却再也找不到自我的归宿。归宿在何方?总有人告诉你答案,刘丽捐出自己的每一分钱,“熊猫女孩”多年间捐出的400毫升熊猫血,陈贤秋老人伸手救出小悦悦,并将全部善款捐出,这时你会发现,富女“郭美美”的“花瓶”不再吸引你的眼球,李启铭的“父亲”不再是你的渴望。

红尘远了,近了,聚了,散了,终究取决于心境。再精美的“花瓶”也将笼罩阴霾,再朴素的心境也能挣脱束缚的蛛网。数见红尘中,应识我初时容颜。

4、珍惜自己所拥有的

维特根斯坦曾经说:“我愿贴着地面步行,也不愿在云端跳舞。”我们有多少人都想触及云端,追逐得不到的东西,而忘记了真正支撑自己生存的是脚下的这片土地,你现在有的,而不是将要获得的?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摆在展台上让我们流连忘返的艺术品不计其数,形形色色,占据了我们的心灵,我们的欲望便开始膨胀,千方百计去获得它,一旦到手之后,便又失去兴趣。为何?或许我们只在乎追到手后的快感。但这不是我们真正的必需品。

朱德庸曾在《在一个时代里缓行》中写道:我们周围的东西都在增殖,而我们的人生却在悄悄贬值。是啊,现代人情绪变得很多,很复杂,感觉变得很少,不停地得到,得到后又不停地失去兴趣,再不停地追逐,让我们身心俱疲,但我们似乎很乐意地被生活牵着走。连躺在草地上晒晒阳光的时间都没有。一个人倘若很容易被时代的风尚所限制,他就会失去发展的方向,总想得到看似华丽实则粗俗的东西。

就像再华美的袍子,也难以掩盖虚弱的身体。外界的产品只能是一时的,而非永久。只有现在我们重视已有的一切,他们才是陪伴我们的永恒主题。温家宝总理曾对大学生说过这么一句话:“要做大事,而不是做大官。”我们被尘世的物欲歆享冲昏了头,个个都要争着当大官,却忘记自己还有做大事的潜能。对于自己的背景、资历,我们没有厌恶的权利,但我们更要珍惜他们,因为它们也将是自己奋斗的动力。

生活就是一次艰难的航行,我们每个人都在不断给它加油,以便让它航行得更快,我们着眼于还未到达的目的地,却忘了心若认为已达目的地,那么它就是目的地。我们不珍惜自己所拥有的,必然也不会得到想要的,即使得到想要的,也定会茫然不知其为何用。我们无法拥有李叔同的淡泊的大气,但至少我们可以做一只时代洪流里独自歌唱的夜莺,没有华丽的伴奏,但有我们心灵的共鸣。

纪伯伦有言:“我们唱了一路的歌,却发现无词无曲;我们走了很远的路,却忘了为何出发。”希望我们能够真正做到不只望着远方,也着眼于现在,而不是一味去追逐得不到和未得到的非必需,而忽略了自己真正已拥有的财富。

5、亲手摘下“彼岸花”

19 画中人叹为观止与落寞失望的情绪转换间,将身处时代洪流中的你我的某些特质映衬得恰到好处:总是歆羡于彼岸花的美丽,机缘巧合拥有后,却又开始抱怨她的刺,她的不甚完美。

沃尔特〃肯《在云端》一书曾如此阐述这种“彼岸花情结”:“那端的云,美得令人眩晕,伸手过去,无非是过眼云烟。”得不到的,总是最美的;彼岸花,总是最绚烂的。这种美,源自距离,而美却终结于画中人一句:“送给你了。”没有血泪汗水的浸泡,他人赠与的彼岸花,只能停留于被挑剔的层面。

黄光裕便是最好的例子。他的魄力,他的草根创业传奇曾让多少人津津乐道。他用汗水打造了全国家电企业连锁模式,他用血泪拼出了国美这一中国乃至世界知名的企业,却在事业鼎盛期热衷于权钱交易与暗箱操作,偏离了企业经营者的本分,在歧途上越走越远,最终自掘坟墓,锒铛入狱。

“我想要的太多了。愿意再付出的,太少了。”黄光裕的剖白,或许能让你我深思再

三。权力场上的呼风唤雨与名利场上的声色犬马就像彼岸花一样散发出致命的香味,而当脚踏实地创业草根遭遇投机取巧这一“捷径”时,一句“送给你了”便成了他日思夜想的企盼,不劳而获的彼岸花此刻不仅是“不再精美”,更成了毒草,臵人于死地。

这样看来,画中人对画中物截然不同的评价也就找到了根源:因为获得的过程太过轻而易举,因为简单的得到反而使美好的事物黯然失色。

对于个人而言,摆脱这种彼岸花情结的唯一办法就是“亲手摘下它”,正是刘伟的咬牙坚持与艰辛努力,才使他的琴声如此悠扬,如此动听;正是黄光裕创业初期的拼搏与奋斗,才使国美的传奇如此宏大,如此惊艳;正是你所付出的汗水与辛劳,才使彼岸花保留亭亭之姿。

对于社会而言,亟需重建的现代观念市场摆在眼前。如何在不劳而获这一庸俗风气弥漫的当下突围,如何在简单以权力大小、财富多寡为个体成败与否的评判标准的现今突围,如何在投机取巧思想仍根深蒂固的现在突围,重塑以奋斗为美的价值观、人生观,而非眼巴巴地企盼别人“送给你”的幼稚心理,值得社会大众再三思量。

亲手摘下彼岸花,插在瓷瓶中,纵使花刺扎手、瓶身粗糙,也掩盖不了奋斗之姿的夺目绚烂。

7、最美的,在眼前

当夕阳的余晖洒落在每个角落,我们不禁感叹,早上生机勃勃的旭日真美呀,怎么不一直停留在那一刻呢?当雨淅沥沥地打在芭蕉叶上,我们不禁想念起那阳光普照的日子,可当万里晴空时,我们却又忍不住怀念那朦胧的烟雨。也许,得不到的永远最美吧!

可是,得不到的真的是最美的吗?不,不是的。眼前拥有的,才是最美的。

当花瓶还在远远的地方时,我们认为它如稀世珍宝,格外精美。但拥有了呢,却开始觉得一文不值。若是一不小心摔碎了呢?恐怕又要开始觉得可惜,怪自己不懂它的价值。不

20 懂得珍惜当下的人,是最可悲的,每个人都不想成为那个“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人吧!所以,若不懂得珍惜眼前事物的美丽,永远也学不会珍惜的人,只会活在自己的叹息中。

当贫困用血红的双眼注视着霍贝玛的步伐,霍贝玛仍然在那片广阔的草原赶着牛羊前进,仍在捧着自己的画本,描绘着这片草原的美丽。残酷的社会将鞭子挥打在他瘦弱的身躯上,他从来不羡慕那些趋炎附势的画家们所获得的一切。在他眼里,他用属于自己的风格画下的阿姆斯特丹无疑才是最美丽的。终于,他从阿姆斯特丹的村口走向了上层社会,一挥鞭,甚至闯进了英国伦敦国家美术馆。即使他这一走,走了近两百年,但只因他的坚持,坚持属于自己的眼前美景,他才屹立于画坛,才拥有了大家都羡慕的美丽。

司马相如绕了一大圈才猛然发现,最美的不过是一直在自己眼前的 卓文君;纳兰容若一生只活在自己的回忆哀叹中,却忽视了身边最美的妻,直至她离世,才想起与她的点点滴滴;威廉〃巴特勒〃叶芝,只因坚持爱着眼前的她,不管风,不管雨,因此,那篇拨动人心弦的《当你老了》才仍然感动着每一位读者。

古往今来,多少人看透了“眼前最美”,又有多少人仍执着于自己所得不到的?余秋雨说过,我们会发现努力为之奋斗的,为之担忧的东西往往不是最珍贵的东西。因为,最美的东西往往就在眼前。眼前的东西往往是因为自己拥有了才不觉得珍贵。此刻,我们最该拥有一颗像苏轼那样豁达的心,即使身处逆境,仍能欣赏并珍惜眼前的美。

追求的心无可厚非,只是我们不应该忽视眼前所拥有的美。智者,便是会懂得珍惜当下的人。我只是希望,下一个落日余晖,我们可以珍惜;下一个朦胧烟雨,我们可以珍惜。珍惜眼前所拥有的每一刻美丽

漫画类作文写作指导

一、漫画类作文回顾

1983年全国卷漫画作文《这下面没有水,再换个地方挖》

1996年全国卷漫画作文《给六指做整形手术》和《截错了》

21

2007年全国卷漫画作文《摔了一跤》

2008年江西卷漫画作文《助鼠为患》

2010年语文全国卷漫画作文《啥年月了,有鱼吃还捉老鼠!》

三、 习题反馈

阅读下面的漫画,自主立意,写一篇作文。

22

漫画《羡慕》由三幅画面组成。

第一幅:画面上左右各放着一个盛满水的鱼

缸,两个鱼缸里分别盛着两条鱼和一条鱼。左边鱼缸中的两条鱼分别是红色和绿色,它们呆呆地、羡慕地望着对面的鱼缸。而右边鱼缸中的那条黄色的鱼也呆呆地、羡慕地望着对面的鱼缸。

第二幅:仍然是这两个鱼缸,可里面的鱼却在

羡慕对方的条件、环境,各自跳出了自己的鱼缸而奔向对方的鱼缸。

第三幅:右边的一条鱼和左边的两条鱼已经跃

入对方的鱼缸,环境如前,只是互换了一下位臵。

这幅漫画讽刺了那些“这山望着那山高”,只知

羡慕,不能脚踏实地把握自己位臵的人。

例文: 审视之后才羡慕

同样的鱼缸,却让鱼儿都不满意自己的,而羡慕对方的。等到相互更换,却悠然不得,此乃缺少审视的后果,此乃心态的过错。

羡慕,须在审视之后。江山如画,各有千秋。有人们“外国的月亮比较圆”。其实月亮始终是那阴晴圆缺之物,月本无心,情意在人。端正心态,美自当接踵而来。

曾有许多人为《赤壁赋》所迷,“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何等壮观,“凌万顷之茫然„„托遗响于悲风”何其高雅!赤壁在苏子笔下如诗如画,引万人神往,感叹唏嘘。可须知黄州贫土,又怎生旷世奇观?只因赤壁自是苏子的鱼缸,苏子自当悠闲自得,不足为奇。而我们亦有自己的鱼缸:故土之上,有泠泠流水、脉脉远山,有莺啼燕语、杨柳依依。意境皆在,胜景固有。又奈何舍近求远?

醉翁亭因醉翁留名,然究其本质,不过一陋亭罢了;滕王阁因序扬名,也只是他人游弋之鱼缸。

审视着周围的环境,让我们有所期待;善于审视自我,才让我们心有所安。

通习六艺的读书人,被市井买卖的利益所诱,弃文从商,终落得倾家荡产。不懂审视自我,盲目追逐于市侩的洪流,怎能保全自身?班固有投笔从戎之举,又岂是逞一时之意气?其心有远志,必当思索万千,寻得正位,成就功业。

鱼缸中的鱼儿没有找准人生的定位,没有真正理解自身与外物的关系,在空有羡慕的感情驱动下,互换鱼缸,终一无所获。虽无太多害处却引来讥笑,岂非白费气力?如果寒冬之梅慕春花绚丽,淡雅水仙仰青松孤傲,其结果又将是何等悲哀!

我们不能失去羡慕的情感,却也不应不加审视而盲目跟风。生活之中,把握真心,认清自我,方可乘风破浪,直济沧海!


相关作文

  • 高三语文复习计划作文2500字
  • 1 高三语文复习计划 高三语文组 2016年高考语文复习从上学期期末就已拉开序幕,为了保质保量完成语文复习备考任务,在2015年的基础上继续提高高考语文成绩,经高三语文组认真反复研究,制订了此计划. 高三语文组研课标.研考纲.研考题,结合我校学生实际,准确把握新课标"提升文学素养,发展应用 ...

  • 高三语文复习计划作文3900字
  • 2015年高三语文复习计划 为迎接2015年高考,实现高考既定目标,结合本届学生的具体情况,力求做到复习有针对性,有实效,打整体战,特拟订以下计划: 一.复习时间安排 [整个复习分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3年7月--2013年9月,必修1-5的文言文复习训练. 期间,逐册梳理,精选高考文言文试题 ...

  • 高考语文最后冲刺复习提纲作文1700字
  • 1 行百里者半九十 ----2015届高考语文冲刺自主复习指导 "行百里者半九十",意思是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算是走了一半.寒窗十几载,我们既要善始,更要善终:做事越接近成功越困难,越要认真对待.借以与2015届高三学子共勉. 一. 语文考前复习六原则 (一 )化零为整: 语 ...

  • 高三二轮复习写作专题作文2400字
  • 写作专项 (问题.启示.措施 ) 写作的主要问题 一.态度规范问题(书写.卷面.间距.移行.分段) 1. 卷面书写 (1)字太小,看不清. 措施: 占格: 1/2 或 2/3 (2)字母不规范,整体乱.措施:横平.竖直 .竖平行.字母饱满圆润 (3)字间距过大.措施:词间距: 1个字母 (4)补贴下 ...

  • 2015-2016届高三年级组工作计划作文5600字
  • 1 2015-2016学年度 高三年级工作计划 高三年级是高中阶段最重要的一个学年,为了搞好高三年级管理工作,完成学校以及各部门对高三年级制定的各项教育教学目标,根据本年级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年级本学期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提高备考质量为中心,以"五实"(实抓.实教.实学. ...

  • 2015年全国新课标作文押题作文4800字
  • 2015年全国新课标作文押题 1. 感悟类 一只狐狸追逐猎物,爬越篱笆时,差一点跌了下去,它拼命的抓住了一根荆棘,脚被荆棘扎破了,他痛的抱怨,说荆棘比篱笆还坏.荆棘说:我自己从不依赖别人,而你却依赖我. 阅读这段材料,给你带来哪些感悟和启发?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推荐理由:从近些年出题来 ...

  • 高考作文备考方略作文3500字
  • 作为高考语文能力考查重点内容的作文,单题赋分占语文全卷的40%(60分),为所有考查科目的单题赋分之最,明年高考作文尤甚.这充分反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语文考试的传统.恢复高考制度至今,高考作文命题已历经21年.21年来,高考作文命题从形式到内容,从命题.选题到供料自拟题以及既供料又供题,从供长段材料. ...

  • 2017年湖南中考语文复习专题-5年考情说规律作文500字
  • 第一节 5年考情说规律 人们常说"得作文者得中考天下",可见,作文得分的高低不仅关系到语文成绩的好坏,甚至还会影响到整个中考的成败,因此编者研究了长沙.株洲.湘潭.岳阳四地市近5年的中考作文,发现其写作主题可分为如下几类: 规律总结: (1)命题形式.四地市近5年的中考作文考查形 ...

  • 高三语文复习计划1作文3100字
  • 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2010届高三语文复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是高中阶段的最后一个学期,主要教学内容为在完成第一轮复习之后重点进行第二轮复习.继续进行高考内容的全面复习与重点把握.在本阶段复习中,以高考语文大纲和高考考试要求为依据,切实做好复习.补漏.重点强化工作,优化组合各方面信息,以讲带练,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