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鹬蚌相争]作文2500字

五年级作文

《鹬蚌相争》教学比较

吴丽丽

这次“个化教学”研究,我们三年级组主要就寓言的教学模式展开了集体研讨,执教的是《鹬蚌相争》一课。本文是苏教版第六册《寓言两则》中的一则寓言故事,根据《战国策·燕策二》的记载改编而成,主要讲了蚌张开壳晒太阳,鹬去啄它,被蚌壳钳住了嘴,双方都不肯相让。渔翁来了,把两个都捉住了。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双方争执不下,结果可能是两败俱伤,让别人从中获利。文章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叙写了一个饶有趣味的故事,从而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在我和徐老师的教学中,有一些不谋而合的地方,也有一些不一样的思考。现在就两节课的教学做一个简单的比较。这两节课,我们都注重了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寓意,还通过想象、说话、表演及多种形式的朗读等语文实践活动,在轻松和谐而又富有情趣的课堂氛围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精神,提高语文素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 渗透学法指导,培养概括能力。

《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中年段的阅读教学提出了“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要求。本课教学中,教师注重教给学生抓住关键词进行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体现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学习了故事的起因后,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在学生的回答中,我们都有意识地进行引导:你关注到了关键词语:晒、啄、夹,再指名学生用上这几个关键词语进行概括。在学习相争的经过时,分别指读了第2、3小节,并让学生说说分别写了什么,再连起来说说,根据学生的回答“鹬在威胁蚌”“河蚌毫不示弱”。学了故事的结果后,再练习找关键词“相持、筋疲力尽、一齐捉住”进行概括。这样,在教会学生抓关键词概括内容的方法之后,又给了学生练习尝试的多次机会,使他们在练习中巩固习得这一方法。学完故事后,要求用上这种方法说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根据提示的关键词来概括故事内容,体现了由学到会的过程。

2. 朗读形式多样,注重评价指导。

结合中年级学生特点,课上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并且通过评价进行朗读的指导,评价语丰富而有针对性,如:“听出来了,真是一只贪吃的鹬。”“真是气势汹汹的鹬。”在读“毫不示弱”时,师:蚌一点也不怕。(指名第一个学生读)师:就是不向鹬低头。(指名第二个学生读)在读中,学生对“毫不示弱”的意思有了更深的理解。教师的评价还注重激励,如读蚌的得意洋洋:小下巴扬起来了,够得意的;头还一摇一摇的,非常得意。同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到相持不下的效果,我们都采取了反复的朗读方式,一遍又一遍的引导学生进行争吵,

直到筋疲力尽为止,有指名读,有师生配合读,有分小组读,还有分角色对读等等。在一遍又一遍的朗读感悟下,加上老师语言的引导,学生的评价,大家很快进入角色,将鹬和蚌互不相让的情景表现得淋漓尽致。

3. 读读演演讲讲,凸显学生主体。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课上要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听说读写实践活动。本堂课上,我和徐老师都设计了角色表演、讲故事等学生感兴趣的语文实践活动,调动学生开展课堂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如指名学生扮演鹬和蚌来角色朗读;再如听完之后,有没有什么话想对鹬和蚌说;又如展开想象,渔夫捉到鹬蚌后会说些什么„„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充分利用自身的生活经验积累,联系自己的阅读感悟,学得更自由,读得更精彩。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像同桌的表演交流,还有自由练讲故事这样的环节,给了每一个学生锻炼的机会,如果展示的面再广一点会更好。

4.结合故事背景,感悟寓言的魅力

这个故事最初在《战国策·燕策》中,可是如果让学生去阅读有很大的难度。如果只是就寓言讲寓言,即使学生了解了故事的寓意,但未必真正领悟。所以,我们都共同想到了为学生讲讲这一历史背景,指出《鹬蚌相争》这一故事的出处,而且把故事与当时的历史情境相联系,一下子就明白了苏代为赵王当时讲这则故事的良苦用心。如此一来,学生既懂得了故事所揭示的道理,又深深体会到了寓言作为一种传承悠久的文学形式,它的“小故事,大道理”的魅力所在。

当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一些细节的处理上,我和徐老师还是有一些区别的。大概有以下几点:

1.对第一自然段的处理上,我们大相径庭。徐老师选择的是略处理,在初读课文,了解故事大意时,直接将动作点出来,然后让学生读出鹬“啄”时的用力和蚌夹时的“牢”。我在处理这一段时,就发现这一段的动作描写特别细致精彩,不仅写出了动作,还写出了动作的程度,从一开始就表现出了二人的争斗。但这样的动作又不是太难理解。于是,我在教学时采取的是让学生读一读,演一演的方法,学生带着目的读,在表演后其他学生再依据文本,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再演,目的是演出二人的互不相让。学生兴趣浓厚,切身体会到了动作所传达的信息。最后,渗透一个写作的指导,告诉孩子们抓住人物的动作进行细致地描写是多么的重要。同样,在教学二、三自然段时,就抓住人物的对话,渗透语言描写的重要作用。三年级是学习写作文的初始阶段,细节性的描写是这一阶段学生习作水平提升的关键。将这些教学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予以渗透,我觉得是十分必要的。

2.在最后寓意的揭示上,我让学生说说渔翁得到鹬和蚌后喜笑颜开的情景,以及为什么能轻易地将鹬和蚌捉住后便过渡到历史故事中,联系“鹬蚌相争 渔翁得利”懂得了赵燕相争,秦王得利的情况。而徐老师并没有就此满足。她在围绕渔翁展开想象讨论后,又进一步挖掘:鹬和蚌此时会想些什么呢?并让学生动笔写一写。学生在交流时,我们就发现,孩子们写得还真是不错,有的是被抓住后的后悔,有的是由己及人劝告别人,有的将寓意巧妙地融入到想象说话中„„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像这样的练笔徐老师决不是第一次,真正做到了读写结合。

不同的地方还有不少,比如历史故事的导入在前面,最后在呼应一下,而徐老师就只在学习结束时拓展;对话朗读时,我直接创设争吵的情境:鹬在威胁你,你让不让?蚌毫不示弱,你怕吗?„„徐老师则创设的是争吵时间的情境:一个小时过去了,鹬和蚌还在争吵着,两个小时过去了„„三个小时过去了„„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我想,等我们六个人都将这一课深入研究后,集合大家的智慧,一定能探讨出寓言教学的模式。

《鹬蚌相争》教学比较

吴丽丽

这次“个化教学”研究,我们三年级组主要就寓言的教学模式展开了集体研讨,执教的是《鹬蚌相争》一课。本文是苏教版第六册《寓言两则》中的一则寓言故事,根据《战国策·燕策二》的记载改编而成,主要讲了蚌张开壳晒太阳,鹬去啄它,被蚌壳钳住了嘴,双方都不肯相让。渔翁来了,把两个都捉住了。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双方争执不下,结果可能是两败俱伤,让别人从中获利。文章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叙写了一个饶有趣味的故事,从而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在我和徐老师的教学中,有一些不谋而合的地方,也有一些不一样的思考。现在就两节课的教学做一个简单的比较。这两节课,我们都注重了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寓意,还通过想象、说话、表演及多种形式的朗读等语文实践活动,在轻松和谐而又富有情趣的课堂氛围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精神,提高语文素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 渗透学法指导,培养概括能力。

《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中年段的阅读教学提出了“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要求。本课教学中,教师注重教给学生抓住关键词进行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体现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学习了故事的起因后,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在学生的回答中,我们都有意识地进行引导:你关注到了关键词语:晒、啄、夹,再指名学生用上这几个关键词语进行概括。在学习相争的经过时,分别指读了第2、3小节,并让学生说说分别写了什么,再连起来说说,根据学生的回答“鹬在威胁蚌”“河蚌毫不示弱”。学了故事的结果后,再练习找关键词“相持、筋疲力尽、一齐捉住”进行概括。这样,在教会学生抓关键词概括内容的方法之后,又给了学生练习尝试的多次机会,使他们在练习中巩固习得这一方法。学完故事后,要求用上这种方法说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根据提示的关键词来概括故事内容,体现了由学到会的过程。

2. 朗读形式多样,注重评价指导。

结合中年级学生特点,课上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并且通过评价进行朗读的指导,评价语丰富而有针对性,如:“听出来了,真是一只贪吃的鹬。”“真是气势汹汹的鹬。”在读“毫不示弱”时,师:蚌一点也不怕。(指名第一个学生读)师:就是不向鹬低头。(指名第二个学生读)在读中,学生对“毫不示弱”的意思有了更深的理解。教师的评价还注重激励,如读蚌的得意洋洋:小下巴扬起来了,够得意的;头还一摇一摇的,非常得意。同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到相持不下的效果,我们都采取了反复的朗读方式,一遍又一遍的引导学生进行争吵,

直到筋疲力尽为止,有指名读,有师生配合读,有分小组读,还有分角色对读等等。在一遍又一遍的朗读感悟下,加上老师语言的引导,学生的评价,大家很快进入角色,将鹬和蚌互不相让的情景表现得淋漓尽致。

3. 读读演演讲讲,凸显学生主体。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课上要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听说读写实践活动。本堂课上,我和徐老师都设计了角色表演、讲故事等学生感兴趣的语文实践活动,调动学生开展课堂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如指名学生扮演鹬和蚌来角色朗读;再如听完之后,有没有什么话想对鹬和蚌说;又如展开想象,渔夫捉到鹬蚌后会说些什么„„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充分利用自身的生活经验积累,联系自己的阅读感悟,学得更自由,读得更精彩。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像同桌的表演交流,还有自由练讲故事这样的环节,给了每一个学生锻炼的机会,如果展示的面再广一点会更好。

4.结合故事背景,感悟寓言的魅力

这个故事最初在《战国策·燕策》中,可是如果让学生去阅读有很大的难度。如果只是就寓言讲寓言,即使学生了解了故事的寓意,但未必真正领悟。所以,我们都共同想到了为学生讲讲这一历史背景,指出《鹬蚌相争》这一故事的出处,而且把故事与当时的历史情境相联系,一下子就明白了苏代为赵王当时讲这则故事的良苦用心。如此一来,学生既懂得了故事所揭示的道理,又深深体会到了寓言作为一种传承悠久的文学形式,它的“小故事,大道理”的魅力所在。

当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一些细节的处理上,我和徐老师还是有一些区别的。大概有以下几点:

1.对第一自然段的处理上,我们大相径庭。徐老师选择的是略处理,在初读课文,了解故事大意时,直接将动作点出来,然后让学生读出鹬“啄”时的用力和蚌夹时的“牢”。我在处理这一段时,就发现这一段的动作描写特别细致精彩,不仅写出了动作,还写出了动作的程度,从一开始就表现出了二人的争斗。但这样的动作又不是太难理解。于是,我在教学时采取的是让学生读一读,演一演的方法,学生带着目的读,在表演后其他学生再依据文本,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再演,目的是演出二人的互不相让。学生兴趣浓厚,切身体会到了动作所传达的信息。最后,渗透一个写作的指导,告诉孩子们抓住人物的动作进行细致地描写是多么的重要。同样,在教学二、三自然段时,就抓住人物的对话,渗透语言描写的重要作用。三年级是学习写作文的初始阶段,细节性的描写是这一阶段学生习作水平提升的关键。将这些教学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予以渗透,我觉得是十分必要的。

2.在最后寓意的揭示上,我让学生说说渔翁得到鹬和蚌后喜笑颜开的情景,以及为什么能轻易地将鹬和蚌捉住后便过渡到历史故事中,联系“鹬蚌相争 渔翁得利”懂得了赵燕相争,秦王得利的情况。而徐老师并没有就此满足。她在围绕渔翁展开想象讨论后,又进一步挖掘:鹬和蚌此时会想些什么呢?并让学生动笔写一写。学生在交流时,我们就发现,孩子们写得还真是不错,有的是被抓住后的后悔,有的是由己及人劝告别人,有的将寓意巧妙地融入到想象说话中„„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像这样的练笔徐老师决不是第一次,真正做到了读写结合。

不同的地方还有不少,比如历史故事的导入在前面,最后在呼应一下,而徐老师就只在学习结束时拓展;对话朗读时,我直接创设争吵的情境:鹬在威胁你,你让不让?蚌毫不示弱,你怕吗?„„徐老师则创设的是争吵时间的情境:一个小时过去了,鹬和蚌还在争吵着,两个小时过去了„„三个小时过去了„„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我想,等我们六个人都将这一课深入研究后,集合大家的智慧,一定能探讨出寓言教学的模式。


相关作文

  • 鹬蚌相争教案[1]作文800字
  • 寓言两则 第二课时 鹬蚌相争 郭营小学 常孟果 一.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出示鹬和蚌的图片) 1.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了解鹬和蚌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介绍? 2.学生就鹬和蚌的外形和生活习性两方面进行介绍. 3.谈话:这节课我们就学习<鹬蚌相争>的故事. 4. 一起书空,老师指导写&quo ...

  • 鹬蚌相争教案.doc上交作文1000字
  • <鹬蚌相争>教学设计 海子滩中心小学 彭海霞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文. 2. 懂得什么是寓言,明白这则寓言所讲的故事. 过程和方法: 1. 合作解决生字,理清故事情节. 2. 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品读课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懂得在人际交 ...

  • [鹬蚌相争]续写作文作文500字
  • 小编导语:这是<鹬蚌相争>续写作文,<鹬蚌相争>是我们学过的成语故事,小编整理了<鹬蚌相争>续写作文,让我们一起看看鹬和蚌被渔夫捉住后的故事吧,更多<鹬蚌相争>续写作文尽在百度攻略. 自从鹬和蚌被渔夫捉住后都懊恼不已,它们都想逃走,可怎知道呀,每一次都 ...

  • [鹬蚌相争]读书笔记作文1000字
  • 篇一 我最喜欢的一则寓言要数<鹬蚌相争>了.它写了一只蚌在海滩上晒太阳.一只鹬飞过去想吃蚌肉.蚌赶紧把壳儿合上,夹住鹬的嘴.这就引起了一场互不相让的战斗.正巧一个渔翁看见了不费吹灰之力就把鹬和蚌一起捉住了.看了这则寓言后,我觉得鹬和蚌真是太蠢了:退一步,海阔天空啊! 战国时候,赵国和燕国 ...

  • 鹬蚌相争(已修改)作文1200字
  • 鹬蚌相争 教材分析 寓言是一种文体.寓,寄托的意思:言,话语.寓言,所寄托的话.作为一种文体,它使用假托故事或者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这类寓言作品,往往短小精干,生动有趣,发人深省.<鹬蚌相争>这篇寓言故事中,鹬蚌相互钳制互不相让,却让 ...

  • [鹬蚌相争]后续作文作文500字
  • [<鹬蚌相争>后续作文] 自从鹬和蚌被渔夫捉住后都懊恼不已,它们都想逃走,可怎知道呀,每一次都被渔夫一一化解,<鹬蚌相争>后续作文. 渔夫回到家,把蚌放在一个靠门的盆中,然后又把鹬关在一个靠窗的铁笼子当中,就到里屋去了. 渔夫刚一走,蚌就爬了出来,鹬看此情景后心想:这可不行, ...

  • 鹬蚌相争 2课时教案作文1400字
  • 鹬蚌相争(2课时) 一.复习,直接导入 1.师:昨天我们学习了初步鹬蚌相争这个故事,这些词语你还认识吗? 课件出示课后三题的词语,齐读. 你能用上这些词语把故事复述一下吗?指名复述故事,师生评价. 2.师:这个故事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呢?(事情发展顺序)回忆一下,故事的起因是什么? 指名说,师板书: ...

  • 鹬蚌相争说课稿作文1600字
  • <鹬蚌相争>说课稿 一.说教材 <鹬蚌相争>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这篇课文主要讲了蚌张开壳晒太阳,鹬去啄它,被蚌夹住了嘴,双方都不肯相让,渔翁来了,把两个都捉住了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在生活中,与别人争执时应该宽容.谦让,否则,真的会两败俱伤,让第三者 ...

  • 鹬蚌相争教学设计14-2-28作文1700字
  • <鹬蚌相争>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江苏教育出版社. 教学内容来源: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八组 教学主题:<鹬蚌相争> 课时:第一课时 授课对象:三年级学生 设计者: 目标制定的依据 1. 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写字姿势正 ...

  • 鹬蚌相争作文6800字
  • 教学目标 1.学会5个生字及新词. 2.能用"毫不示弱"造句. 3.表演<鹬蚌相争>. 4.知道这则寓言所讲的故事,懂得互不相让只能让别人得利的道理. 重点目标:知道寓言所讲的故事. 难点目标:懂得互不相让只能让别人得利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喜欢猜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