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从军作文2300字

初二作文

《木兰从军》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木兰从军》是新课标鄂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它是根据北朝民歌《木兰诗》改写而成的,叙述了一个家喻户晓、传诵不衰的动人故事。作者以饱含感情的笔触,描写了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驰骋疆场立下大功的故事,塑造了木兰爱祖国、爱亲人、智慧、勇敢、刚毅的英雄形象,使读者受到强烈感染,钦佩之情油然而生,禁不住心驰神往。文章选入课文,主要意图是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历史故事的兴趣;学习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和机智勇敢的精神。感受英雄形象。文章一共7个自然段,第1、2自然段直接点明了花木兰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女英雄以及故事的背景,第3、4、5、自然段讲朝廷紧急征兵,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第6自然段讲木兰奔赴前线、驰骋疆场、凯旋回朝、辞官回乡,第7自然段讲回乡后穿上女装的木兰文静俊美。

二、设计理念

历史传说故事是我国宝贵的民间文艺瑰宝,让学生爱读、会讲,设法让学生浸润到这种民间文化的氛围中去,从中感悟、熏陶,直至喜爱是我们教学的出发点。在教学中,我注意让“读”深入课堂,落在实处。在语文课程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根据这一特点,设计《木兰从军》这课时,我用“花木兰是

一个怎样的英雄?”这个疑问贯穿整个教学活动,并通过形象对比、创设情境、角色体验、抓关键词句等手法引导学生理解内容、朗读课文、激发情感复述故事深入感悟英雄形象。

三、教法学法

1、语文学习重在把握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因此,在教学中,我会采用紧扣重点词句品读感悟法,让学生在读中品味,在读中交流,在读中思考。

2、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一定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学习方法”。因此,我会在师生互动学习中,采用合作探究法的方式指导学生进行学习。

3、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我将采用各种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快乐学习。

四、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叙述故事。

2.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和机智勇敢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是学习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和机智勇敢的精神。复述故事是难点的突破。

五、教学流程

基于这样的文本解读和目标拟订,我将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整个课堂分为四个板块: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二)品读感悟,体会英雄品质

(三)自述故事,升华情感 (四)欣赏戏曲,总结全文 第一块: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1. 词语积累是中年级不可忽视的学习任务,所以我设计词语复习既巩固了文中多音字,又为复述故事做了线索铺垫。2. 设计视频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了解故事的战争背景,感受的朝廷征兵的紧急。

第二块:品读感悟,体会英雄品质

1. 在第3—5自然段的教学中,我抓住品读分析木兰为什么要从军的句子,抠“焦急万分、愁眉不展”,悟“三心”:孝心、爱心、忠心,品木兰“爱国爱家”,再小结木兰是个怎样的女英雄,紧扣课文的重点。为了开展教师、学生、文本的平等“对话”,引导学生利用课文的“空白”发挥想象,我设计了木兰 “说服家人”走上从军路的角色体验,让学生深入英雄的内心世界体会英雄品质,突破难点。

2. 在第6自然段品“英勇善战”的教学中,通过抓表示动作的词来品读英雄的威武形象。教学中,我设计了相应练习,再次紧扣课文重点。为了进一步凸显木兰的英勇善战,我又设计了木兰疆场杀敌的视频,让学生再次目睹英雄风采,调动了学生激情,使学生对英雄无限崇拜。然后即兴朗读升华情感。再次突破重点。

3. 我用:12年的英勇善战,木兰为朝廷立下赫赫战功,朝廷召见她,要廷封她做大官,她却说……(生齐读)是啊,木兰淡泊名利,辞官回乡,看看回乡后木兰又是怎样的呢?自然过渡简单的带过木兰淡泊名利的英雄形象。在学习第7自然段,品“文静俊美”时,我设计:

(1)木兰还是一个怎样的女英雄呢?(2)前来探望的将士们看到木兰是什么表情?会说些什么呢?来感受英雄形象。

第三块:自述故事,升华情感

第四块:欣赏戏曲,总结全文

我设计:1. 你想对花木兰说些什么?总结课文升华学生感情。2. 欣赏戏曲《谁说女子不如男》,总结全文,布置学生在生活寻找现代花木兰延伸了课文。

六、板书设计:

23 木兰从军

爱国爱家

花木兰是一位 英勇善战 的女英雄!

文静俊美

七、教后反思

我执教的是鄂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23课《木兰从军》第二课时。本节课我达到了三个目标:

1. 注重积累了词语,以品读重点词句贯穿整个教学,练习学生用自己的话叙述故事。

2. 开展教师、学生、文本的平等“对话”,引导学生利用课文的“空白”发挥想象,运用角色体验,走进英雄内心,体会英雄优秀品质。

3.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深入感悟英雄形象,激发学生对英雄的崇敬。

新课程提出,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我执教的是第二课时,课前要求学生查找《木兰从军》有关的资料。课堂应该是学生的课堂,语文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学生“享受阅读”的过程。给孩子创设问题情境,让孩子在“品读”中识英雄。这一点是我对新课程理念关于阅读教学的体会。“女英雄”是文章切入点,文眼,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木兰是一位怎样的女英雄?这也是本文的一条线索。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权力阅读、想象,在“品读”中享受语文学习的过程。“替父从

军”这一部分紧扣重点词“焦急万分”、愁眉不展”进行朗读,“赫赫战功”这一部分紧扣“披”、“跨”、“渡”、“过”四个传神的动词朗读,让学生在每一次的朗读中都有更深的体会,在畅快淋漓的朗读中兰英姿飒飒的英雄形象在孩子们的眼前仿佛栩栩如生,学生的复述就是对女英雄木兰发自内心地由衷赞颂。

《木兰从军》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木兰从军》是新课标鄂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它是根据北朝民歌《木兰诗》改写而成的,叙述了一个家喻户晓、传诵不衰的动人故事。作者以饱含感情的笔触,描写了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驰骋疆场立下大功的故事,塑造了木兰爱祖国、爱亲人、智慧、勇敢、刚毅的英雄形象,使读者受到强烈感染,钦佩之情油然而生,禁不住心驰神往。文章选入课文,主要意图是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历史故事的兴趣;学习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和机智勇敢的精神。感受英雄形象。文章一共7个自然段,第1、2自然段直接点明了花木兰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女英雄以及故事的背景,第3、4、5、自然段讲朝廷紧急征兵,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第6自然段讲木兰奔赴前线、驰骋疆场、凯旋回朝、辞官回乡,第7自然段讲回乡后穿上女装的木兰文静俊美。

二、设计理念

历史传说故事是我国宝贵的民间文艺瑰宝,让学生爱读、会讲,设法让学生浸润到这种民间文化的氛围中去,从中感悟、熏陶,直至喜爱是我们教学的出发点。在教学中,我注意让“读”深入课堂,落在实处。在语文课程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根据这一特点,设计《木兰从军》这课时,我用“花木兰是

一个怎样的英雄?”这个疑问贯穿整个教学活动,并通过形象对比、创设情境、角色体验、抓关键词句等手法引导学生理解内容、朗读课文、激发情感复述故事深入感悟英雄形象。

三、教法学法

1、语文学习重在把握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因此,在教学中,我会采用紧扣重点词句品读感悟法,让学生在读中品味,在读中交流,在读中思考。

2、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一定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学习方法”。因此,我会在师生互动学习中,采用合作探究法的方式指导学生进行学习。

3、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我将采用各种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快乐学习。

四、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叙述故事。

2.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和机智勇敢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是学习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和机智勇敢的精神。复述故事是难点的突破。

五、教学流程

基于这样的文本解读和目标拟订,我将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整个课堂分为四个板块: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二)品读感悟,体会英雄品质

(三)自述故事,升华情感 (四)欣赏戏曲,总结全文 第一块: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1. 词语积累是中年级不可忽视的学习任务,所以我设计词语复习既巩固了文中多音字,又为复述故事做了线索铺垫。2. 设计视频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了解故事的战争背景,感受的朝廷征兵的紧急。

第二块:品读感悟,体会英雄品质

1. 在第3—5自然段的教学中,我抓住品读分析木兰为什么要从军的句子,抠“焦急万分、愁眉不展”,悟“三心”:孝心、爱心、忠心,品木兰“爱国爱家”,再小结木兰是个怎样的女英雄,紧扣课文的重点。为了开展教师、学生、文本的平等“对话”,引导学生利用课文的“空白”发挥想象,我设计了木兰 “说服家人”走上从军路的角色体验,让学生深入英雄的内心世界体会英雄品质,突破难点。

2. 在第6自然段品“英勇善战”的教学中,通过抓表示动作的词来品读英雄的威武形象。教学中,我设计了相应练习,再次紧扣课文重点。为了进一步凸显木兰的英勇善战,我又设计了木兰疆场杀敌的视频,让学生再次目睹英雄风采,调动了学生激情,使学生对英雄无限崇拜。然后即兴朗读升华情感。再次突破重点。

3. 我用:12年的英勇善战,木兰为朝廷立下赫赫战功,朝廷召见她,要廷封她做大官,她却说……(生齐读)是啊,木兰淡泊名利,辞官回乡,看看回乡后木兰又是怎样的呢?自然过渡简单的带过木兰淡泊名利的英雄形象。在学习第7自然段,品“文静俊美”时,我设计:

(1)木兰还是一个怎样的女英雄呢?(2)前来探望的将士们看到木兰是什么表情?会说些什么呢?来感受英雄形象。

第三块:自述故事,升华情感

第四块:欣赏戏曲,总结全文

我设计:1. 你想对花木兰说些什么?总结课文升华学生感情。2. 欣赏戏曲《谁说女子不如男》,总结全文,布置学生在生活寻找现代花木兰延伸了课文。

六、板书设计:

23 木兰从军

爱国爱家

花木兰是一位 英勇善战 的女英雄!

文静俊美

七、教后反思

我执教的是鄂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23课《木兰从军》第二课时。本节课我达到了三个目标:

1. 注重积累了词语,以品读重点词句贯穿整个教学,练习学生用自己的话叙述故事。

2. 开展教师、学生、文本的平等“对话”,引导学生利用课文的“空白”发挥想象,运用角色体验,走进英雄内心,体会英雄优秀品质。

3.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深入感悟英雄形象,激发学生对英雄的崇敬。

新课程提出,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我执教的是第二课时,课前要求学生查找《木兰从军》有关的资料。课堂应该是学生的课堂,语文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学生“享受阅读”的过程。给孩子创设问题情境,让孩子在“品读”中识英雄。这一点是我对新课程理念关于阅读教学的体会。“女英雄”是文章切入点,文眼,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木兰是一位怎样的女英雄?这也是本文的一条线索。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权力阅读、想象,在“品读”中享受语文学习的过程。“替父从

军”这一部分紧扣重点词“焦急万分”、愁眉不展”进行朗读,“赫赫战功”这一部分紧扣“披”、“跨”、“渡”、“过”四个传神的动词朗读,让学生在每一次的朗读中都有更深的体会,在畅快淋漓的朗读中兰英姿飒飒的英雄形象在孩子们的眼前仿佛栩栩如生,学生的复述就是对女英雄木兰发自内心地由衷赞颂。


相关作文

  • 木兰从军作文1000字
  • <木兰从军>是一篇家喻户晓.传诵不衰的动人故事.作者以饱含感情的笔触,描写了木兰从军的生动事迹,塑造了光彩照人的英雄形象,使读者受到强烈感染,钦佩之情油然而生.如何把这个感人的故事,和木兰光彩照人的英雄形象传达给学生,能在他们心中引起共鸣呢?为了激起学生学习兴趣,我首先是激情导入:同学们 ...

  • 木兰从军教学设计作文1000字
  • 木兰从军 一.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9个生字, 能正确.规范地书写9个生字,听写课后6个词语,认识"疒"并学会用部首查字法查半包围结构的 "廷.康.起.病" 等字.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3. 通过"紧急.焦急万分.理应.赫赫 ...

  • 木兰从军作文3000字
  • 木兰从军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背诵第三节,体会花木兰的英雄壮举,,知道花木兰是个尊老爱幼.热爱祖国.自强自信的姑娘 2. 继续加强言语交际与表达能力的培养与训练,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 3. 对<木兰诗>有初步印象. 教学重难点:体会木兰当时的英雄壮举 教学准备:多 ...

  • [木兰诗]-教学教案作文800字
  • 课型设计:讲读课 基于学生对木兰替父从军的了解,可对诗歌内容处理上简洁明快些,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诗歌内容.赏析诗歌的语言艺术,明确多种艺术写作手法.理解木兰替父从军的诗歌主旨.课时:2课时 教学进展: 导言:同学们都知道"巾帼不让须眉"这句古语吧,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就有这么一位好女 ...

  • 木兰从军作文1000字
  • 夜晚的深空,明月映照在水面,只听见房间里不断地叹息声.木兰正对着门织布,但是听不到织布机的声音,只能听到木兰的叹息声.这时母亲走进来问木兰心里想着什么,问木兰思念什么.木兰说她心里没有想着什么,也并没有思念着什么. 昨天晚上木兰去给体弱多病的父亲买药,回家的时候看见了军队的文告,可汗正在村子里大规模 ...

  • 39花木兰作文1600字
  • 教学目标1 能借助拼音认读"兰.代.巾.常.战.扮.装.善"8个生字.了解"巾帼英雄""赫赫战功""英勇善战"意思.学习"戈"字部:在教师指导下,正确描写"战.代.常.扮". 2朗 ...

  • 木兰从军作文400字
  • 木兰从军 我国古代有一位女英雄,名叫花木兰.那时候,北方经常发生战争 .一天,朝廷下达紧急征兵的文书.木兰见到上面有父亲的名字,焦急万分.,她想:父亲年老多病来,难以出征:弟弟又小还不够当兵的年龄.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她说服了家人,女扮男装,替父从军.木兰告别了亲人,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 ...

  • 木兰从军作文500字
  • 29 木兰从军 教材解读: <木兰从军>这篇课文是根据北朝民歌<木兰诗>改写而成的.木兰的形象既反映了北方女性的刚健特点,又是中国劳动妇女善良勤劳淳朴勇敢的象征,至今仍然有积极的影响. 学情分析: 全文就像连环画一样,笔法简练,画面清晰.在这个故事中,花木兰爱亲人.爱祖国.勇 ...

  • 花木兰从军--木兰诗改写作文800字
  • 花木兰从军 --(改写<木兰诗>) 话说北魏年间,中原有一位聪明美丽的姑娘叫花木兰,她有年迈的父母和年幼的弟弟,一家人过着农耕生活,其乐融融. 天有不测风云,正像民国一支小曲唱的那样--"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幸福的生活总是短暂的(不短暂哪来这千古盛传的美谈呢?)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