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闲识得东风面 --2018年高考作文备考策略作文6200字

高二作文

1 等闲识得东风面 ——2018年作文备考策略

永州一中 刘小忠

2017年高考语文试卷共有9套,包含10道大作文题,3道小作文题。其中,3道大作文题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5

道大作文题分别由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山东等省市单独命制,剩余2道大作文题和3道小作文题均由北京市单独命制。虽然作文题的数量不多,但题型却丰富而多元。

总体来看,2017年的高考作文题,着眼于社会现实生活、文化传承、人生态度和哲理思辨等层面,在传承中创新,既鲜活又厚重,体现出前所未有的开放与活力。

一、直面社会现实,关注当下,感悟生活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现实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引导考生从时代生活和社会现象中体察人生,并在思考的过程中涤荡自己的灵魂,是历年高考作文的一贯指向。如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Ⅰ的作文题,要求考生从材料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就非常贴近时代生活。在这道作文题中,命题者提供的12个关键词,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除“大熊猫”“长城”“京剧”“美丽乡村”这4个关键词外,其余的大多数都是当下中国社会热点的关键词。题干要求考生“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作文,这样既使作文的立意具有选择性,又为考生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同时,也对考生思考认知的深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考生必须“选择两三个关键词”,要懂得分析所选的关键词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对社会上与之相关的问题做出自己的判断、推理。如选择“一带一路”“京剧”“高铁”这三个关键词作文时,考生可畅谈“一带一路”倡议可以推动中国“高铁”的对外出口,可以扩大以“京剧”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在全世界的影响等。难能可贵的是,在12个关键词中,命题者并不回避现实

2 生活中的负面现象,如“空气污染”“食品安全”。如何将正面现象和负面现象结合起来?这就要求考生去深入思考其中的因果关系,去探寻解决这些负面现象所带来的问题的方法。

2017年高考语文江苏卷作文题的命题者同样将目光投射到鲜活的“时代”上。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我国正逐渐成为一个“车轮上的国家”,车虽然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但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问题。2017年高考语文江苏卷的作文题直指这一社会热点,明确提出:

生活中离不开车。车,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车来车往,见证着时代的发展,承载了世间的真情;车来车往,折射出观念的变迁,蕴含着人生的哲理。

该作文题立足于现实生活,引导考生关注时代发展,抒写真挚情感。“车来车往”既可以指现实中的车辆来往,又可以虚化为与车有关的记忆、思考和体悟等。两个“车来车往”后的四个分句,分别提示了四种不同的写作角度:

①从古至今,勾勒时代发展。如过去家庭以拥有自行车而自豪,到现在汽车进入千家万户。

②以小见大,捕捉人间真情。如父母用车接送孩子上下学的亲情故事、出租车司机见义勇为的感人故事等。

③观往知来,提倡绿色出行。如人们出行从追求方便快捷到重视环保,讨论生活观念的变迁。

④由表及里,探讨人生哲理。如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车既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又带给人们许多新的问题,我们应以辩证的眼光看待车。

二、梳理文化源流,融古通今,启迪心灵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五千年的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要继承和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2017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在多个方面聚焦文化传承,彰显文化自信。如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Ⅱ在材料中提供了六句脍炙人口的名句,要求考生“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所给的六句名句,分别来自我国不同的历史时期,有诗词,有随感;或豪放,或温婉;有的抒怀,有的思辨,但都有丰富的内涵,这些内涵分别是“自强不息”“思乡之情”“内心美,从容自信”“听取意见,树立开放意识”“敢于正视问题、面对困难、实践、担当”“豁达自信”。

乍看起来,这道作文题与传统的哲理名言类材料作文题无异。但该题中有一个特殊的要求,那就是“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这就要求考生将这些名句并列齐观,从中找到共同的主题。细心的考生不难发现,题干中还有“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

3 后世”一句,显然命题者希望考生能够从文化的传承这一角度进行作文。从《周易》中的名句到毛泽东诗词中的名句,本身就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传承有序和生生不息的特点。考生在审题立意时,要学会梳理这些名句间的内在联系,既可以集中论述其中两三句名句的内涵,又可以辩证思考由两三句名句组合而生发出的新含意,在感受文化的同时,启迪心灵,照亮未来。再如2017年高考语文天津卷的作文题,要求考生“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深入思考,围绕‘重读长辈这部书’写一篇作文”。这道作文题,应该说延续了天津卷一贯的“以小见大”的作文考查传统,通过“重读长辈”来引导考生关注传统文化的代际传承及人文素养的培育提升。“长辈”既可以是父母,又可以是其他年长的亲友或师长等。依据材料,考生可以通过“长辈”的人生经历去思考过去的时代,思考家族传统和民族传统方面的文化积淀,思考“长辈”的人生智慧和经验教训。当然,也可以在长幼的互动中,以“长辈”为镜,发现与认识自我,从“我”的视角观照“长辈”在家庭角色和社会角色中的成长。

三、激活写作欲望,贴近实际生活

好的作文命题应该贴近考生的实际生活,让考生有话可说,2017年高考语文的作文命题在这方面做得较好。如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Ⅲ要求考生“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高考作文写高考,极为新鲜。这道作文题对于正在经历高考的考生来说,几乎是感触最深、最有话说的题目了。题目提供了两个副标题,也就是提供了两个写作方向。如果选择“我看高考”,考生就要写出自己在恢复高考40周年这一特殊的时期对于高考的认识。可以从高考改变了一代人的命运,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发展等角度切入,也可以从高考的不断改革,为国选材,推动社会进步这一角度切入。写作时,考生可以谈古论今,调动自己从长辈那里听到的经验或从书上看到的相关知识,从高考的发展和改变很多人的命运的角度出发,写成指点江山的深度思考类作文,但要注意避免装深沉,伪博学。而如果选择“我的高考”,则可以讲述一个自己与高考之间的故事,在故事中表达自己对高考的感受和看法,也可以从自己的高考体验入手,回忆自己或身边人的故事,写成抒情类文章,但要避免单一的自我情感抒发。当然,如果能联系时代大背景,写出具有时代冲击力、表达真情实感的文章,就更好了。

再如2017年高考语文北京卷为考生提供了两则材料,一则材料要求考生以“说纽带”为题,写一篇议论文;一则材料要求考生以“共和国,我为你拍照”为题,写一篇记叙文。“纽带”是能够起联系作用的人或事物,诸如经济发展、文化交流、历史传承等都需要纽带,考生自然有话可说。“共和国,我为你拍照”一题,则要求考生根据所给材料,展开想象。

4 选择此题,考生不但要立足当下,纵情想象共和国32年后的大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要大胆想象自己的未来,这就能很好地激活考生潜藏的写作欲望。

四、重视理性思维,辨别是非,分析事理。

从对考生思维能力的考查来看,2017年高考语文的许多作文题都为考生的写作内容提供了丰富的逻辑关系与思考层次。如2017年高考语文上海卷的作文题是有关“预测”的材料作文,试题引导考生结合社会时代背景,对生活中长期而广泛存在的预测行为进行思考。题干内容关乎生活实际,而思考的方向则指向理性精神。对于多变的生活,是否接受预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知和选择。但在做出其中一种选择的时候,也要思考另外一种选择,这样的思考才能更为严密。

再如2017年高考语文浙江卷的作文题倡导多元思维,着重加强对考生思辨能力的考查。分析材料可知,“有字之书”“无字之书”“心灵之书”三者和谐共融,在人的成长历程中,缺一不可。总体来看,“有字之书”“无字之书”是“心灵之书”的基础,“心灵之书”是“有字之书”“无字之书”的升华,但是“有字之书”“无字之书”里又或多或少地蕴含着“心灵之书”的内容。如何全面理解并深刻领会这三者的辩证关系,将直接决定着文章的思想深度。当然,对于这“三本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同一个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也会有不同的感悟。它引领考生掠去浮华,去探寻现象背后的实质。如果考生没有唯物论、辩证法和认识论等哲学知识作为支撑,文章的深度和广度恐怕就无从谈起。同时,它也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辩证思维能力,任何绝对化的结论都有可能使文章出现偏颇。从这点来说,2017年高考作文题的设置是颇具匠心的,它们不但要求考生具有丰富的生活积累,而且还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对事物的判断能力。这种理性思辨,是以往高考作文命题所缺乏的,这样的命题更有利于培养考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理性素养。

根据以上对2017年高考语文作文题的分析,2018年高考语文作文备考策略如下: 策略1:立足生活层面,注重多“筹”善感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感悟是写作的关键。如果考生对日常生活熟视无睹,没有激情,那么就不能很好地再现生活、表现生活。所以,在生活中,考生要做到“四个关心”:

1. 关心自然。如春的姹紫嫣红,夏的火热浪漫,秋的硕果累累,冬的冰清玉洁,对一些典型的自然景观,能入眼入心,考场上便能俯拾仰取。

2. 关心社会。了解社会热点,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带一路、广场舞、京剧、高铁、移动支付、共享单车等。这些社会热点,随时看了,细心听了,有一定了解了,写起文章来现实的针对性就强了。

5 3. 关心人生。思考人生,了解不同的人对人生的不同态度,还可以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寻找几个持不同人生观的人,了解他们的生命历程。

4. 关心自我。关心自我的思想、学习、生活,关心自我的成长,体察自我的内心世界,并能对自己做出理性的评判。

在“四个关心”中悟情悟理,才会有主题思想的升华。许多考生的文章内容空洞、虚假、矫情,根本原因就是“强为无米之炊”。因此,考生在备考阶段应对相关素材进行精心的准备,除了要备生活,还要备思想,备知识。素材的来源非常广泛,有教材上的、报纸杂志上的、自己经历的、从别人那儿听来的等。既要搜集积极向上、鼓舞斗志的正面素材,又要搜集有深刻教训的反面素材,还要特别注意搜集新素材。同时,在梳理素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感悟,以便能够得心应手地活用素材。

策略2:注重理性思辨,锤炼思维品质

理性地审视生活,就会发掘出生活的意义,体悟出生活的内涵,进而使文章有内涵;理性地分析生活,就会发掘出生活所折射的生命内核,使文章立意深刻;理性地观照生活,更能使文章具有敏锐的触角,发掘出独到的理念,把读者带入新的思想和情感境界。理性认识标志着人们对事物整体、本质和内在联系的正确把握,而要达到对事物的理性认识,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人的良好的思维品质。中学生的写作虽然不同于科学研究,但它应当而且必须靠近理性,表现理性,表达思考之所得,展现出写作者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维品质,这是一个人日后发展潜力及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尺。

因此,语文教学要培养考生“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的能力:

此外,考生还要在平时注重培养自己思维的灵活性、辩证性和创造性:

6

只有在平时做到注重理性思辨,锤炼思维品质,才能在考场上得心应手,写出富有思辨性的佳作。

策略3:筑训练网,强化重点训练

首先,要确立高考作文复习的总思想:以写作能力的训练为纵线,以文体的训练为横线,构筑一个既有助于发展思维能力,又有助于提高表达能力的训练网。沿着写作流程(审题→立意→选材→谋篇→修改→定型)一步一步地练习,把每个能力点的训练融入不同的文体写作中。

其次,在整个作文的训练中,要突出以下几个重点:文章体裁方面,要突出记叙文、议论文等;文章构成方面,要突出内容、语言等;文章表达方式方面,要突出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

最后,要强化八项重点训练,即强化审题训练、立意训练、拟题训练、文体训练、结构训练、表达训练、特长训练、书写训练。审题训练,要立足准确,追求深刻;立意训练,要立足平稳,追求创新;拟题训练,要立足醒目,追求靓丽;文体训练,要立足稳妥,追求独特;结构训练,要立足完整,追求巧妙;表达训练,要立足通畅,追求文采;特长训练,要立足沉稳,追求灵动;书写训练,要立足规范,追求美观。

策略4:养成良好习惯,练好基础内功

好的习惯是成功的一半。事实证明,平时有良好写作习惯的考生,在考场上一般都能沉着冷静,应对自如。所以,考生在全面的备考复习中,切莫忘了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1. 先列提纲。平时训练时,有的考生不注重写作文提纲,写出的文章往往前紧后松,头重脚轻。由于高考作文的书写量较大,写作文时,考生一般都不打草稿。这样先列一个详细的提纲,然后按照提纲行文,就显得尤为重要。

2. 迅速入题。迅速入题就是开门见山,迅速点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有时考生会分几层说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时也要做到“开篇点题”,然后再层层推开,把主题说清楚,那些“客套话”“过场话”大可不必说。如写议论文,要尽快开始说理,不能大量复述材料内容,或过多陈述现在社会存在的问题。因为“以叙代议”往往会冲淡说理的内容。

3. 依题行文。不论是命题作文还是材料作文,考生一定要在题目涉及的范围内行文,做到“符合题意”。如果自拟标题,考生更要想方设法暗合或明点题目,在行文中只要扣住

7 标题,一般就不会偏离话题;同时,尽可能在开头点明题目,表明主旨,结尾再画龙点睛,照应开头,构成首尾圆合之势,这样基本上也能扣住题旨;此外,为避免行文中偏题,考生可在文章中反复书写主旨句。

4. 认真书写。书写潦草、乱涂乱改、字迹难辨直接影响着作文内容的表达和阅卷老师的情绪,因此可能导致作文的分数很低。而整洁的卷面、端正的字体、规范的标点,本身就给人以美的享受,往往会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所以,考生平时就应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考场上更要认真对待,打造一个给文章增色的卷面。

5. 遵守规则。考场作文是一场有规则的比赛,每一个参赛者都必须遵守规则。比如字数,要求不少于800字。作文字数超过800太多会给人“臃肿”之感,少了会按规定被扣分。再比如文体,有的专门限定考生写议论文,考生就不能写记叙文;在文体不限的情况下,一旦选定了某种文体,就必须遵守这种文体的写作规范,否则就会被扣分。

策略5:增强创新意识,彰显独特个性

创新是时代之精神,时代之需要。作文无创新,很难登上峰顶塔尖。高考作文要尽最大可能在某一方面有新意,或观点新,或体裁新,或素材新,或构思新,或语言新。当然,就高考作文而言,“新”是相对的,考生可以自己不去创新,但一定要借鉴别人新的东西。借鉴新东西也是一种创新。

考生既要把握高考作文命题的基本发展趋向,又要敢于和善于创新。只有善于创造作文训练的新形式,开拓思维训练的新空间,才能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高考作文命题。亦步亦趋式的训练方式,很容易在考后留一些遗憾。所以,考生在平时的训练中,要勇于突破陈旧的作文模式,打破立意、取材、语言、结构等毫无新意的“八股”模式,善于追求特色鲜明的个性化表达,经常性地训练立意的新颖、结构的巧妙、语言的脱俗和表达方式的多样,努力使自己的作文既有创造性的发现,又有创造性的表现,力求绽放个性,彰显个性,展示个性,张扬个性。

1 等闲识得东风面 ——2018年作文备考策略

永州一中 刘小忠

2017年高考语文试卷共有9套,包含10道大作文题,3道小作文题。其中,3道大作文题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5

道大作文题分别由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山东等省市单独命制,剩余2道大作文题和3道小作文题均由北京市单独命制。虽然作文题的数量不多,但题型却丰富而多元。

总体来看,2017年的高考作文题,着眼于社会现实生活、文化传承、人生态度和哲理思辨等层面,在传承中创新,既鲜活又厚重,体现出前所未有的开放与活力。

一、直面社会现实,关注当下,感悟生活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现实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引导考生从时代生活和社会现象中体察人生,并在思考的过程中涤荡自己的灵魂,是历年高考作文的一贯指向。如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Ⅰ的作文题,要求考生从材料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就非常贴近时代生活。在这道作文题中,命题者提供的12个关键词,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除“大熊猫”“长城”“京剧”“美丽乡村”这4个关键词外,其余的大多数都是当下中国社会热点的关键词。题干要求考生“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作文,这样既使作文的立意具有选择性,又为考生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同时,也对考生思考认知的深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考生必须“选择两三个关键词”,要懂得分析所选的关键词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对社会上与之相关的问题做出自己的判断、推理。如选择“一带一路”“京剧”“高铁”这三个关键词作文时,考生可畅谈“一带一路”倡议可以推动中国“高铁”的对外出口,可以扩大以“京剧”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在全世界的影响等。难能可贵的是,在12个关键词中,命题者并不回避现实

2 生活中的负面现象,如“空气污染”“食品安全”。如何将正面现象和负面现象结合起来?这就要求考生去深入思考其中的因果关系,去探寻解决这些负面现象所带来的问题的方法。

2017年高考语文江苏卷作文题的命题者同样将目光投射到鲜活的“时代”上。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我国正逐渐成为一个“车轮上的国家”,车虽然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但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问题。2017年高考语文江苏卷的作文题直指这一社会热点,明确提出:

生活中离不开车。车,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车来车往,见证着时代的发展,承载了世间的真情;车来车往,折射出观念的变迁,蕴含着人生的哲理。

该作文题立足于现实生活,引导考生关注时代发展,抒写真挚情感。“车来车往”既可以指现实中的车辆来往,又可以虚化为与车有关的记忆、思考和体悟等。两个“车来车往”后的四个分句,分别提示了四种不同的写作角度:

①从古至今,勾勒时代发展。如过去家庭以拥有自行车而自豪,到现在汽车进入千家万户。

②以小见大,捕捉人间真情。如父母用车接送孩子上下学的亲情故事、出租车司机见义勇为的感人故事等。

③观往知来,提倡绿色出行。如人们出行从追求方便快捷到重视环保,讨论生活观念的变迁。

④由表及里,探讨人生哲理。如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车既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又带给人们许多新的问题,我们应以辩证的眼光看待车。

二、梳理文化源流,融古通今,启迪心灵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五千年的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要继承和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2017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在多个方面聚焦文化传承,彰显文化自信。如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Ⅱ在材料中提供了六句脍炙人口的名句,要求考生“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所给的六句名句,分别来自我国不同的历史时期,有诗词,有随感;或豪放,或温婉;有的抒怀,有的思辨,但都有丰富的内涵,这些内涵分别是“自强不息”“思乡之情”“内心美,从容自信”“听取意见,树立开放意识”“敢于正视问题、面对困难、实践、担当”“豁达自信”。

乍看起来,这道作文题与传统的哲理名言类材料作文题无异。但该题中有一个特殊的要求,那就是“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这就要求考生将这些名句并列齐观,从中找到共同的主题。细心的考生不难发现,题干中还有“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

3 后世”一句,显然命题者希望考生能够从文化的传承这一角度进行作文。从《周易》中的名句到毛泽东诗词中的名句,本身就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传承有序和生生不息的特点。考生在审题立意时,要学会梳理这些名句间的内在联系,既可以集中论述其中两三句名句的内涵,又可以辩证思考由两三句名句组合而生发出的新含意,在感受文化的同时,启迪心灵,照亮未来。再如2017年高考语文天津卷的作文题,要求考生“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深入思考,围绕‘重读长辈这部书’写一篇作文”。这道作文题,应该说延续了天津卷一贯的“以小见大”的作文考查传统,通过“重读长辈”来引导考生关注传统文化的代际传承及人文素养的培育提升。“长辈”既可以是父母,又可以是其他年长的亲友或师长等。依据材料,考生可以通过“长辈”的人生经历去思考过去的时代,思考家族传统和民族传统方面的文化积淀,思考“长辈”的人生智慧和经验教训。当然,也可以在长幼的互动中,以“长辈”为镜,发现与认识自我,从“我”的视角观照“长辈”在家庭角色和社会角色中的成长。

三、激活写作欲望,贴近实际生活

好的作文命题应该贴近考生的实际生活,让考生有话可说,2017年高考语文的作文命题在这方面做得较好。如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Ⅲ要求考生“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高考作文写高考,极为新鲜。这道作文题对于正在经历高考的考生来说,几乎是感触最深、最有话说的题目了。题目提供了两个副标题,也就是提供了两个写作方向。如果选择“我看高考”,考生就要写出自己在恢复高考40周年这一特殊的时期对于高考的认识。可以从高考改变了一代人的命运,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发展等角度切入,也可以从高考的不断改革,为国选材,推动社会进步这一角度切入。写作时,考生可以谈古论今,调动自己从长辈那里听到的经验或从书上看到的相关知识,从高考的发展和改变很多人的命运的角度出发,写成指点江山的深度思考类作文,但要注意避免装深沉,伪博学。而如果选择“我的高考”,则可以讲述一个自己与高考之间的故事,在故事中表达自己对高考的感受和看法,也可以从自己的高考体验入手,回忆自己或身边人的故事,写成抒情类文章,但要避免单一的自我情感抒发。当然,如果能联系时代大背景,写出具有时代冲击力、表达真情实感的文章,就更好了。

再如2017年高考语文北京卷为考生提供了两则材料,一则材料要求考生以“说纽带”为题,写一篇议论文;一则材料要求考生以“共和国,我为你拍照”为题,写一篇记叙文。“纽带”是能够起联系作用的人或事物,诸如经济发展、文化交流、历史传承等都需要纽带,考生自然有话可说。“共和国,我为你拍照”一题,则要求考生根据所给材料,展开想象。

4 选择此题,考生不但要立足当下,纵情想象共和国32年后的大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要大胆想象自己的未来,这就能很好地激活考生潜藏的写作欲望。

四、重视理性思维,辨别是非,分析事理。

从对考生思维能力的考查来看,2017年高考语文的许多作文题都为考生的写作内容提供了丰富的逻辑关系与思考层次。如2017年高考语文上海卷的作文题是有关“预测”的材料作文,试题引导考生结合社会时代背景,对生活中长期而广泛存在的预测行为进行思考。题干内容关乎生活实际,而思考的方向则指向理性精神。对于多变的生活,是否接受预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知和选择。但在做出其中一种选择的时候,也要思考另外一种选择,这样的思考才能更为严密。

再如2017年高考语文浙江卷的作文题倡导多元思维,着重加强对考生思辨能力的考查。分析材料可知,“有字之书”“无字之书”“心灵之书”三者和谐共融,在人的成长历程中,缺一不可。总体来看,“有字之书”“无字之书”是“心灵之书”的基础,“心灵之书”是“有字之书”“无字之书”的升华,但是“有字之书”“无字之书”里又或多或少地蕴含着“心灵之书”的内容。如何全面理解并深刻领会这三者的辩证关系,将直接决定着文章的思想深度。当然,对于这“三本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同一个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也会有不同的感悟。它引领考生掠去浮华,去探寻现象背后的实质。如果考生没有唯物论、辩证法和认识论等哲学知识作为支撑,文章的深度和广度恐怕就无从谈起。同时,它也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辩证思维能力,任何绝对化的结论都有可能使文章出现偏颇。从这点来说,2017年高考作文题的设置是颇具匠心的,它们不但要求考生具有丰富的生活积累,而且还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对事物的判断能力。这种理性思辨,是以往高考作文命题所缺乏的,这样的命题更有利于培养考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理性素养。

根据以上对2017年高考语文作文题的分析,2018年高考语文作文备考策略如下: 策略1:立足生活层面,注重多“筹”善感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感悟是写作的关键。如果考生对日常生活熟视无睹,没有激情,那么就不能很好地再现生活、表现生活。所以,在生活中,考生要做到“四个关心”:

1. 关心自然。如春的姹紫嫣红,夏的火热浪漫,秋的硕果累累,冬的冰清玉洁,对一些典型的自然景观,能入眼入心,考场上便能俯拾仰取。

2. 关心社会。了解社会热点,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带一路、广场舞、京剧、高铁、移动支付、共享单车等。这些社会热点,随时看了,细心听了,有一定了解了,写起文章来现实的针对性就强了。

5 3. 关心人生。思考人生,了解不同的人对人生的不同态度,还可以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寻找几个持不同人生观的人,了解他们的生命历程。

4. 关心自我。关心自我的思想、学习、生活,关心自我的成长,体察自我的内心世界,并能对自己做出理性的评判。

在“四个关心”中悟情悟理,才会有主题思想的升华。许多考生的文章内容空洞、虚假、矫情,根本原因就是“强为无米之炊”。因此,考生在备考阶段应对相关素材进行精心的准备,除了要备生活,还要备思想,备知识。素材的来源非常广泛,有教材上的、报纸杂志上的、自己经历的、从别人那儿听来的等。既要搜集积极向上、鼓舞斗志的正面素材,又要搜集有深刻教训的反面素材,还要特别注意搜集新素材。同时,在梳理素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感悟,以便能够得心应手地活用素材。

策略2:注重理性思辨,锤炼思维品质

理性地审视生活,就会发掘出生活的意义,体悟出生活的内涵,进而使文章有内涵;理性地分析生活,就会发掘出生活所折射的生命内核,使文章立意深刻;理性地观照生活,更能使文章具有敏锐的触角,发掘出独到的理念,把读者带入新的思想和情感境界。理性认识标志着人们对事物整体、本质和内在联系的正确把握,而要达到对事物的理性认识,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人的良好的思维品质。中学生的写作虽然不同于科学研究,但它应当而且必须靠近理性,表现理性,表达思考之所得,展现出写作者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维品质,这是一个人日后发展潜力及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尺。

因此,语文教学要培养考生“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的能力:

此外,考生还要在平时注重培养自己思维的灵活性、辩证性和创造性:

6

只有在平时做到注重理性思辨,锤炼思维品质,才能在考场上得心应手,写出富有思辨性的佳作。

策略3:筑训练网,强化重点训练

首先,要确立高考作文复习的总思想:以写作能力的训练为纵线,以文体的训练为横线,构筑一个既有助于发展思维能力,又有助于提高表达能力的训练网。沿着写作流程(审题→立意→选材→谋篇→修改→定型)一步一步地练习,把每个能力点的训练融入不同的文体写作中。

其次,在整个作文的训练中,要突出以下几个重点:文章体裁方面,要突出记叙文、议论文等;文章构成方面,要突出内容、语言等;文章表达方式方面,要突出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

最后,要强化八项重点训练,即强化审题训练、立意训练、拟题训练、文体训练、结构训练、表达训练、特长训练、书写训练。审题训练,要立足准确,追求深刻;立意训练,要立足平稳,追求创新;拟题训练,要立足醒目,追求靓丽;文体训练,要立足稳妥,追求独特;结构训练,要立足完整,追求巧妙;表达训练,要立足通畅,追求文采;特长训练,要立足沉稳,追求灵动;书写训练,要立足规范,追求美观。

策略4:养成良好习惯,练好基础内功

好的习惯是成功的一半。事实证明,平时有良好写作习惯的考生,在考场上一般都能沉着冷静,应对自如。所以,考生在全面的备考复习中,切莫忘了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1. 先列提纲。平时训练时,有的考生不注重写作文提纲,写出的文章往往前紧后松,头重脚轻。由于高考作文的书写量较大,写作文时,考生一般都不打草稿。这样先列一个详细的提纲,然后按照提纲行文,就显得尤为重要。

2. 迅速入题。迅速入题就是开门见山,迅速点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有时考生会分几层说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时也要做到“开篇点题”,然后再层层推开,把主题说清楚,那些“客套话”“过场话”大可不必说。如写议论文,要尽快开始说理,不能大量复述材料内容,或过多陈述现在社会存在的问题。因为“以叙代议”往往会冲淡说理的内容。

3. 依题行文。不论是命题作文还是材料作文,考生一定要在题目涉及的范围内行文,做到“符合题意”。如果自拟标题,考生更要想方设法暗合或明点题目,在行文中只要扣住

7 标题,一般就不会偏离话题;同时,尽可能在开头点明题目,表明主旨,结尾再画龙点睛,照应开头,构成首尾圆合之势,这样基本上也能扣住题旨;此外,为避免行文中偏题,考生可在文章中反复书写主旨句。

4. 认真书写。书写潦草、乱涂乱改、字迹难辨直接影响着作文内容的表达和阅卷老师的情绪,因此可能导致作文的分数很低。而整洁的卷面、端正的字体、规范的标点,本身就给人以美的享受,往往会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所以,考生平时就应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考场上更要认真对待,打造一个给文章增色的卷面。

5. 遵守规则。考场作文是一场有规则的比赛,每一个参赛者都必须遵守规则。比如字数,要求不少于800字。作文字数超过800太多会给人“臃肿”之感,少了会按规定被扣分。再比如文体,有的专门限定考生写议论文,考生就不能写记叙文;在文体不限的情况下,一旦选定了某种文体,就必须遵守这种文体的写作规范,否则就会被扣分。

策略5:增强创新意识,彰显独特个性

创新是时代之精神,时代之需要。作文无创新,很难登上峰顶塔尖。高考作文要尽最大可能在某一方面有新意,或观点新,或体裁新,或素材新,或构思新,或语言新。当然,就高考作文而言,“新”是相对的,考生可以自己不去创新,但一定要借鉴别人新的东西。借鉴新东西也是一种创新。

考生既要把握高考作文命题的基本发展趋向,又要敢于和善于创新。只有善于创造作文训练的新形式,开拓思维训练的新空间,才能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高考作文命题。亦步亦趋式的训练方式,很容易在考后留一些遗憾。所以,考生在平时的训练中,要勇于突破陈旧的作文模式,打破立意、取材、语言、结构等毫无新意的“八股”模式,善于追求特色鲜明的个性化表达,经常性地训练立意的新颖、结构的巧妙、语言的脱俗和表达方式的多样,努力使自己的作文既有创造性的发现,又有创造性的表现,力求绽放个性,彰显个性,展示个性,张扬个性。


相关作文

  • 2018高考备考作文素材(一))作文0字
  • 2018国考申论备考名言警句集锦之安危与诚信作文500字
  • 版权所有,盗版必究,转发注明出处 2018国考申论备考名言警句集锦之安危与诚信 在申论作文写作过程中,各位同学难免会遇到一时想不起名言警句的情况,从而无法增添文章亮点.在此,中公教育研究与辅导专家特地整理出一些最常见的名言警句供大家学习参考. 一.安危篇: 1.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

  • 高考作文备考策略作文6500字
  • 推荐]2014年广东省高考作文备考策略 广州市教研室 剩下的两个月的时间里要讲求效益,作文的训练尤其要落到实处.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1.深刻认识新材料作文特点,认真理解"材料引写作范围"题型的特点. 华南师大 陈妙云教授在2013年的作文备考建议中就重点讲了"材料引„„ ...

  • 高考作文备考策略作文2600字
  • 2 第二,认真备好作文讲评课,努力提高作文讲评课的效率. 现阶段,学生基本明确议论或记叙.散文等文体的写作基本要求和格式规范,但是也往往存在中心与材料不一致.叙例啰嗦.说理空洞.堆摆论据代替论证.述多论少.文体特征模糊.行文思路缺乏纵深等问题,影响了作文的得分.备课组集备和老师上作文讲评课时都应该把 ...

  • 09年高考语文作文中常见的问题及备考策略作文5400字
  • 广东语文高考作文中常见的问题及备考策略 广东实验中学 黄 竞 2007年笔者有幸参加了广东省高考语文作文的阅卷工作,阅卷结束时,华南师范大学柯汉琳教授在最后总结中曾一针见血地指出,考生在高考作文中存在着"五化"."二问题"."五化"是指:① ...

  • 如何备考高考作文作文800字
  • "成也作文,败也作文",语文试卷的一半命运是由作文来决定的,不可等闲视之,但复习起来却着实让一些同学头疼.谁都想在高考中写一篇内容新颖独到,语言有特色的精彩而规范的作文,但好的文章并不是在高考那一刻形成的,作文高分也不是靠心怀侥幸.临场发挥所得来的,在考前一定有一个扎扎实实的准备 ...

  • 高考作文如何备考?作文2900字
  • 连续四年高考都考了话题作文之后,许多人免不了要想:话题作文能走多远?高考还会考话题作文吗?话题作文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在权威部门没有明确表态之前,似乎人人心中无底.其实,高考作文会考什么,表面上难见端倪,而内在却有着很强的规律性. 话题作文是否过时? 话题作文的本质,应该是一种理念,而不是一种形式.作 ...

  • 寻找高考作文的源头活水作文2300字
  • 寻找高考作文的"源头活水" --2017年高三考前培训会有关作文的点滴感悟 前言:关于高考语文的应引起深思的疑问: 1.语文在高三应该处于什么地位? 2.语文作文在高考中应该处于什么位置? (现实情况:上海今年语文成绩高分的,和数学.外语一样,130.140以上的有一定比例,可是 ...

  • 2018国家公务员申论技巧:让习近平名言为你的作文增彩作文2400字
  • 汇总>>>宁夏公务员历年真题 中公教育·点击查看行测考点大全 2018国家公务员申论技巧:让习近平名言为你的作文增彩 通过国家公务员考试资讯,了解到申论是测查从事机关工作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的考试科目,是国家公务员考试中必考的科目之一, 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为主观性真题,由注意事项. ...

你可能喜欢
聚合